第一篇:对双语教学的建议
对双语教学的建议
一,师资队伍是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为顺利地进行双语教学首先要有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足够的民汉兼通的教师队伍。因为广大少数民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翻译法教学。
二,语音室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场所,所以个学校要有几个语音室设备。
三,幼儿园双语教育是学前,中小学双语的唯一基础,目前为止这项工作在较多农牧区还未实现。
四,各校的广大青年教师队伍,还等待着双语培训,他们希望上级部门能够增加每年培训人员的数量,自己更早能加入双语教学队伍。
第二篇:双语建议
麦盖提县第一中学关于《双语教育发展规划》的建议
南 长 龙
我校校领导组织相关科室和部分双语骨干教师对《双语教育发展规划》进行了系统学习,并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此《规划》合乎双语教育的发展,是可行的,符合我校的实际,通过努力,我校能实现此规划所提的总体目标,所实施的主要政策措施是可行的。但我校认为以下几点建议和做法能更好的鼓励双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更多的高水平教师从事双语教育,也可以在双语教师培训上少走弯路,少花钱,节约经费。
1、实行“双语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对于从事双语教师岗位的教师如能达到双语教师资格的应发放《双语教师资格证》,对于从事教师岗位的教师都有《教师资格证》,而从事双语教学岗位的教师应与其他非双语教师有所区别,这样区别对待,可极大的促进高水平教师努力学习汉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入到双语教学工作中来。
2、对持有《双语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在工资收入上应比其他教师有所提高。
因为双语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比其他教师工作难度高,工作量大,教学任务重。如果双语教师比其他教师工资有所提高,也会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学习“双语”,这样可极大的促进双语教师的培养。
3、取消或减少国家级、自治区级“双语骨干教师”培训。
我校已有18个双语班,其中初中10个班,高中8个班,双语教师岗位多,共有68名双语教师,而参加过国家级、自治区级“双语骨干教师”培训的31名教师中,只有10名教师可以胜任双语教学,而其他21名教师在双语班试讲过,还达不到双语授课的水平,而更有的教师在培训前汉语水平还可以,培训一年后汉语水平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我们认为此种培训花费大,成本高,效率差,又因为这些教师外出培训,工作量转移到别的教师身上,增加了别的教师的工作量。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取消或减少国家级、自治区级“双语骨干教师”培训。
4、“双语教师”培训应采用边听课、边学习、边上课的办法。
听课是听汉族学校同科目的课,听其他双语教师的课,然后学习汉语专业术语,学习备课、上课等知识和教学手段,然后在班里利用自习课试讲、练习讲,让其他双语教师听课、评课。这样对于双语教师的培养效果明显,培训速度也快,花费也少。此方法在我校实验过2年,培养了一批双语教师,也可以发现一些有培养潜力的双语教师。
5、在疆内初中班招生、内高班招生、高考招生中应向“双语班”学生有多的政策倾斜。
例如疆内初中班和内地高中班录取政策给“双语”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自治区疆内初中班和内地高中班招生办法规定,招生向少数民族考生倾斜,向农牧区倾斜。中小学“双语”班的少数民族学生享受不到优惠政策。因录取人数所限,同样是维吾尔族城镇户口考生,2007年内地高中班录取时,“双语”班学生的最低录取分数为508分,而纯民语学生的最低录取分数只有495.5分,相差12.5分。这严重影响了“双语”班的招生和“双语”班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影响了“双语”教学工作的整体推进。在高考招生中双语实验班学生的录取指标少,好的大学录取指标也少,也严重影响了高中“双语”班的招生和“双语”班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篇:对双语教学心得体会
导语:双语教学的本质上于其他环境学科有什么样的区别或者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对双语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借鉴!
双语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作为一名双语班的英语教师和班主任,我认为在双语教学中,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第二语言,这就是双语教学的标志。
第一、采用原版教材
近些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自由与宽广获得知识的途径。在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强烈要求下,我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与学科相关的外文资料,我注意到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学科的同时既增强了英语阅读的理解能力,又及时了解到国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课后,我有时也布置一些双语作业,例如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搜索外文信息,作为学科知识的课外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技能的培养。
第二、创造双语环境
教育环境是人格的魔术师。校园中一景一物,皆具教育意涵,对学生的培养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作为双语班的班主任,我注重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通过精心设计班级环境和各种形式的班队活动,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句口号,每一个标记,都使学生感到换了一个全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班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
我根据学生的自由组合,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自己收集双语材料布置班级的墙面、板报和英语角。有时,我也提一些参考意见。一轮下来再进行评选。这样使他们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不由自主的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习英语的广度和深度。
我还不定时地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和收听英语广播;在班会课上组织英语故事会、朗诵会。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文化节等活动中,我鼓励他们多拿出些有质量的英语节目,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这点谈不上技巧和经验,但它对于双语教学特别重要,尤其在我校,双语教学还是处于初步阶段,没有太多的氛围,学生英语基础不是太好,若不能做好自己和学生双方面的思想工作,往往会出现半途而废,虎头蛇尾的境况。对于教师,必须自己清晰地认识到双语教学的目的,端正好自己的教学动机,不能只为课程、专业建设,甚至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量。要做到对双语充满激情,必须有良好、单纯地动机,对于我个人,当初教学的目的,完全只因自己喜欢英语,热爱英语,而非其它,只有这样,才会勇敢面对、解决以后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对于学生,必须让他们明白双语教学的意义、目的以及英语和专业英语等对他们今后学习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工作都必须在双语课开课之前做好,而且不能空洞,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真正从心里上能够接受双语的教学,对双语产生一定的兴趣和期待。
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张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我们应当看到,外语教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对中学生来说,打好英语基础是至关重要的,是决定双语教学是否能向着大家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一个重要保证。
第四篇:浅谈对双语教学的作用
浅谈对“双语”教学的作用
纳雍县姑开乡陶家寨希望小学
陶健 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工具,是信息的符号,文化的载体,知识的传播。著名社会学家J·A·菲什曼说过:“总的来说,不管哪一门学科领域内,可以肯定的说,最好是以学生最熟悉的语言作为教学语言,一直到学生较差的那门语言熟悉起来,完全能够作为另一门学科的工具的时候。”这一段话精辟地论述了母语对于启儿童智慧,开发儿童智力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少数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他们的祖祖辈辈用自己的语言沟通思想,交流经验。因此,每个人在特有的语言环境里长大,并有环境中的语言——母语。国家推广和使用普通话后,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进行交流活动。在56个民族的国家里,如果没有一种通用的语言,人们是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活动的。所以作为国语的普通话要推广、要使用。但是,少数民族语言要不要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有没有必要进行“双语”教学。现就 “双语”教学谈谈自己肤浅的见解。
一、进行“双语”教学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宪法》总纲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党和国家为了帮助我们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在20世纪50年代就为苗族创造了苗文,并进行了一个时期的试行。中断后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试行,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期间,民族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语文教学活动,学员们用学到的民族语言文字来搜集整理民间故事、谚语、歌谣等,为抢救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双语”教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意义。
“双语”教学是提高民族地区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教育手段,对于发展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同时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并且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因此,推行民族文字与“双语”教学,不但符合民族地区实际教学需要,也是民族地区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在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使用单纯汉语教学是一个缺陷,适龄儿童很难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也是不足为怪的。目前,我们教育者所目睹的厌学、退学现象便是很好的例证。这样一来,能把学生请得来,留得住吗?
“双语”教学的开展,不但有利于促进母语思维与汉语思维相互贯通,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学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可以增强民族间的凝聚力、团结力,从而实现国家文化的统一,以致繁荣昌盛。
三、“双语”教学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知识的需要。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乡镇,少数民族都占有相应的比例。我从事教育工作的地方,大多居住的是苗族,苗语作为母语,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的儿童也如此。而当他们到学校接受教育时,学的知识却是汉文。不懂汉语的苗族儿童在接角到单一的汉语言形式的统一教学时,语言环境的陡然转换,使苗族学龄儿童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发展呈现出复杂的情况,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理解是十分微弱的。直接的汉语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多半是在抽象的氛围中进行,教师付出很多,学生得到的甚少。“得到”的又多半是“注入”的,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效果大家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在苗族地区如何改变传统的硬性灌输呢?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只有在用汉语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大力推行“双语”教学,运用两种语言文字进行的教学模式。通过苗文对译汉文,用学生所熟悉的语言代替较为陌生的语言来进行教学,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个轮廓,学生才能读其字而理解其意,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四、“双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目前,就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而言,大致存在以下困难:
1、“双语”教学虽然有利于民族地区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它在县里、乡里不没有一个领导机构,还没有制定出一套长效机制,因此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民族语文教育花开花落,给人以“一阵风”之感。
2、推行“双语”教学需要培养乡土人才,过去“双语”教学试点的教师队伍,如今已随试点的结束而解散,造成“双语”教师人员匮乏。
总之,在苗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一来有利于学生对汉语的学习,二来有利于拯救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特别是学校推行“双语‘教学,学生两种文字都要学,先读苗文后读汉文,通过对照翻译,这就把较陌生的语言转换为较熟悉的语言,学生的语言障碍得到排除,就能说出准确的汉语,写成语句通顺、语法规范的句子和作文,教学质量也相应得到提高。同时,人的大脑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活动,有助于儿童的智力开发。由此可见,双语教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只有在苗族地区学校推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双语教学,重视苗族教师队伍的培养,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篇:浅谈对双语教学的作用
浅谈对“双语”教学的作用
纳雍县姑开乡陶家寨希望小学陶健 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工具,是信息的符号,文化的载体,知识的传播。著名社会学家J·A·菲什曼说过:“总的来说,不管哪一门学科领域内,可以肯定的说,最好是以学生最熟悉的语言作为教学语言,一直到学生较差的那门语言熟悉起来,完全能够作为另一门学科的工具的时候。”这一段话精辟地论述了母语对于启儿童智慧,开发儿童智力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少数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他们的祖祖辈辈用自己的语言沟通思想,交流经验。因此,每个人在特有的语言环境里长大,并有环境中的语言——母语。国家推广和使用普通话后,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进行交流活动。在56个民族的国家里,如果没有一种通用的语言,人们是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活动的。所以作为国语的普通话要推广、要使用。但是,少数民族语言要不要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有没有必要进行“双语”教学。现就 “双语”教学谈谈自己肤浅的见解。
一、进行“双语”教学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宪法》总纲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党和国家为了帮助我们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在20世纪50年代就为苗族创造了苗文,并进行了一个时期的试行。中断后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试行,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期间,民族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语文教学活动,学员们用学到的民族语言文字来搜集整理民间故事、谚语、歌谣等,为抢救少数民族文化
遗产,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双语”教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意义。
“双语”教学是提高民族地区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教育手段,对于发展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同时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并且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因此,推行民族文字与“双语”教学,不但符合民族地区实际教学需要,也是民族地区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在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使用单纯汉语教学是一个缺陷,适龄儿童很难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也是不足为怪的。目前,我们教育者所目睹的厌学、退学现象便是很好的例证。这样一来,能把学生请得来,留得住吗?
“双语”教学的开展,不但有利于促进母语思维与汉语思维相互贯通,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学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可以增强民族间的凝聚力、团结力,从而实现国家文化的统一,以致繁荣昌盛。
三、“双语”教学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知识的需要。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乡镇,少数民族都占有相应的比例。我从事教育工作的地方,大多居住的是苗族,苗语作为母语,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的儿童也如此。而当他们到学校接受教育时,学的知识却是汉文。不懂汉语的苗族儿童在接角到单一的汉语言形式的统一教学时,语言环境的陡然转换,使苗族学龄儿童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发展呈现出复杂的情况,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理解是十分微弱的。直接的汉语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多半是在抽象的氛围中进行,教师付出很多,学生得到的甚少。“得到”的又多半是“注入”的,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效果大家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在苗族地区如何改变传统的硬性灌输呢?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只有在用汉语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大力推行“双语”教学,运用两种语言文字进行的教学模式。通过苗文对译汉文,用学生所熟悉的语言代替较为陌生的语言来进行教学,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个轮廓,学生才能读其字而理解其意,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四、“双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目前,就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而言,大致存在以下困难:
1、“双语”教学虽然有利于民族地区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它在县里、乡里不没有一个领导机构,还没有制定出一套长效机制,因此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民族语文教育花开花落,给人以“一阵风”之感。
2、推行“双语”教学需要培养乡土人才,过去“双语”教学试点的教师队伍,如今已随试点的结束而解散,造成“双语”教师人员匮乏。
总之,在苗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一来有利于学生对汉语的学习,二来有利于拯救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特别是学校推行“双语‘教学,学生两种文字都要学,先读苗文后读汉文,通过对照翻译,这就把较陌生的语言转换为较熟悉的语
言,学生的语言障碍得到排除,就能说出准确的汉语,写成语句通顺、语法规范的句子和作文,教学质量也相应得到提高。同时,人的大脑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活动,有助于儿童的智力开发。由此可见,双语教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只有在苗族地区学校推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双语教学,重视苗族教师队伍的培养,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