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向普通高中的“书法·篆刻”教学策略研究
专题讲座
面向普通高中的“书法·篆刻”教学策略研究
杨广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艺术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
开设《书法》课程的意义 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传承优秀文化,提升个人素养 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 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拓宽发展空间,提高人生规划能力
一、课程内容
(一)概述
书法,本是指汉字的书写方法。现在,我们一般把用毛笔写出的秀美的汉字称为书法。从古至今那些显现在甲骨、青铜器、简牍、缣帛、石头、纸张等各种材料上的非印刷体的汉字字迹,我们也往往以书法称之。
文字作为语言的记录,具有传播信息、记录知识、交流思想和感情等多方面的文化功能。由于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民族传统,在创造和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倾注了自己的创造智慧和审美情趣,因此汉字的点画、结体和章法都极具个性和美感。用特有的工具和材料(毛笔、墨等)显示出来的汉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书法成为一门艺术,与通常写字有一定的区别。书法常常具备用笔、结构、章法、墨法等艺术表现手段。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画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互相呼应;分布要错综变化,疏密得宜,全篇贯气等。
“书法”、“法书”与“书法艺术”
通过对书法作品的鉴赏,可以从中体会、品味书法艺术之美,提高审美意识,加深对作品中流露出的作者的审美追求的理解与认识。在体验书法艺术活动的同时,陶冶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字体与书体
所谓字体 , 即是指文字的形状 , 它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指文字的组织构造以至它所属的大类型、总体风格,例如说某字是象什么形 , 指什么事,某字是什么形什么声,或看它是属于篆隶草真行的哪一种;其二是指某一书家,某一流派的艺术风格,例如说欧体 , 颜体等。
字体是从文字学的角度说的 , 考虑的基点是文字的结构。凡构造上符合共同原则,形体具有共同特点的同一系统的文字可称一种字体。书体是从书写角度说的,考虑的基点是书写的风格。凡文字书写上具有共同特征或具有某一成熟的艺术风格者 , 可称为一种书体。
(三)关于字体的演进 正体
指合乎字书规范的汉字字体。汉字从篆书变为隶书 , 隶书发展为楷书 , 自魏晋开始,字体的偏旁结构 , 已趋于一致。书写时要求符合字书的写法 , 凡合乎一般规范的就称为正体。但民间写字 , 往往有一些别体字 , 与正体的笔画有不同 , 因而有俗体的名称。正体有时与俗体对称。
1.单线式
东汉许慎 古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唐 < 书断 > 李斯小篆 程邈隶书 史游章草 张芝今草 钟繇真楷 二王(行书)裘锡圭 金开诚 篆 隶
草 — 行 — 真(楷)2.双线式
刘熙载 书凡两种 篆分正(详而静)行草(简而动)郭绍虞 篆隶楷(正体)草篆 草隶 章草 行(草体)启 功 篆隶楷(主线)章草 今草(副线)(动态示意图)(正体 主线)篆类(小篆)隶类(汉隶)楷书(草体 副线)草篆)章草
行书 今草
刘熙载 书凡两种 篆分正(详而静)行草(简而动)郭绍虞 篆隶楷(正体)草篆 草隶 章草 行(草体)启 功 篆隶楷(主线)章草 今草(副线)(动态示意图)(正体 主线)篆类(小篆)隶类(汉隶)楷书(草体 副线)(草篆)章草 行书 今草(四)篆书
篆书有大篆、小篆之分。东汉许慎《说文》以小篆为正字,又收两类异体,一类称古文,指古文经中与小篆不同的字;一类称籀文,指《史籀篇》中与小篆不同的字.公元前 220 年,秦始皇按李斯的主张统一文字。后世学者把省改前的文字称为大篆,省改后的文字称为小篆。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等。
大篆书法以金文(钟鼎文)最具典型性。其优秀的传世作品有《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铭》《石鼓文》《墙盘》等。
《大盂鼎》大致代表了西周早期金文书风,其风格与甲骨文相近,以雄浑、矜重、谲奇著称。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宣王的遗物,铭文气势宏大,笔法纯熟精湛,线条逑劲饱满,结体平正而又不乏俯仰、参差之变化。
《石鼓文》乃战国时期秦国刻石,是秦系典型书风,行笔沉着稳健,线条圆润饱满,结体方正宽博,为历代习篆书者所宗。
西周灭亡,平王东迁,秦处周之旧地,使用周的籀文,逐渐发展而具有秦的特色.秦始皇削平六国,统一文字,采纳李斯建议,“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这时秦使用已久的籀文也在省改,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勿敬作《博学篇》,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不尽相同,后世称为秦篆,又称小篆.
(五)隶书
隶书分秦隶、汉隶和八分。秦隶指秦始皇时期使用的简体字。汉代日常应用仍是隶书,但是形体、笔势不断发展,东汉中期出现庄重典雅的新体,熹平四年(175)以新隶体立石经于太学,成为国家的标准书体,三国魏以后称之为八分。汉隶有西汉隶书、东汉隶书之别。
汉隶碑刻(简称汉碑)法度谨严,风格多样,学习隶书从汉碑入手最易得法。著名汉碑有:
《礼器碑》瘦劲宽博,笔画刚健,制作精细,属这一路的还有《史晨前后碑》《孔宙碑》等。
《曹全碑》笔画雍容秀雅,端庄而不板滞,此类风格还有《孔彪碑》《乙瑛碑》等;《张迁表颂》方劲沉着,笔力雄厚,这一路还有《 景 君碑》《西狭颂》等。
《衡方碑》字体厚重古朴,与其相似的还有《甫阁颂》《鲁峻碑》;《石门颂》字字挺劲飞动,势如长枪大戟,奇纵恣肆,与此相近的有《杨淮表记》等。
(六)楷书
楷书是指汉末继有波势挑法的隶书之后,广泛使用和流行的又一种汉字正体。楷书的“楷”当楷模讲,“楷书”的原意是指可以作为楷模的字或有法度的字,从南北朝到唐代,楷书有正书、真书等名称。从书法审美的角度来看,楷书大致可以分为晋唐楷书和魏碑两大类。
晋楷一系发端于曹魏钟繇,完成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其后这一派楷书被南朝僧智永传入初唐诸家,其后相继产生了各具艺术特色的欧颜柳赵等诸多楷书名家。晋楷一系多用于奏章、抄文、书札等,多为小楷、中楷,笔法成熟而具有隶意,用笔朴实而少顿挫。
魏楷一系主要是北魏铭石楷书,也包括从汉末到唐代的保留着隶书笔意、在艺术风格上与钟王楷书风格不同的南北铭石楷书,以及民间书手(包括工匠抄书手等)的楷书。这一系楷书多用于碑刻、摩崖、墓志、佛家经文等。
中唐楷一系是中唐以后产生的与前述二系风格不同的楷书。这一系楷书取法魏晋,追迹钟王,兼有新的创造,直至走向楷书的颠峰期。
其特征是强化用笔,起止提顿分明,在点钩的顿挫挑剔上都较前明显地丰富。颜真卿、柳公权就是这一系楷书的典型代表,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合称唐楷六大家。
(七)行书
行书,也称“行押书”。是指介于草书和正体字之间的流畅书体。行书本是由正体字在日常应用中笔划连写或小有变异而形成的,既便于书写,又不象草书难于辨认,所以宜于通行。古人云: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从汉代至今,行书随着正体字的发展,而在体势、笔意上有所变化,成为社会上广泛使用的手写书体。
行书流派大致分为三系:
一是东晋 “二王”行书体系。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它融平正和欹侧于一体,是行书的最佳模式之一。
二是唐代颜真卿流派。颜真卿师承张旭,法宗二王,在传统笔法中融入篆书笔意。其代表作《祭侄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
三是清代的魏碑行书流派。其代表书家有金农、何绍基、赵之谦、康有为、沈曾植以及近代的于右任等。
(八)草书
草书是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草”有起草、草稿、草率之意,含有初步、非正式、不成熟的意思。我们今天所说的草书是指笔画连绵书写便捷的书体。草书形成于汉代,今天则成为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草书的发展遵循了章草(古草)—— 今草(小草)—— 狂草(大草)逐步演进的轨迹。
章草的传世代表作有史游的《急就章》、索靖《出师颂》《月仪帖》、卫灌《顿首州民帖》、陆机《平复帖》等。今草始于张芝而成熟于晋代二王。传世佳作有王羲之《十七帖》、智永《草书千字文》、孙过庭《书谱》、怀素《小草千字文》等。狂草的传世名帖有张旭《肚痛帖》《古诗四帖》、怀素《自序帖》《苦笋帖》、黄庭坚《李白忆旧游师》、祝允明《赤壁赋》王铎《杜甫诗》等。
(九)笔墨纸砚
二、《书法》课程的评价标准 ◆ 积极参与书法活动。
◆ 恰当地使用书法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古今两件以上书法作品。
◆ 识别三种以上的书体,了解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初步掌握一种书体的书写规范,创作两件以上的书法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个性。◆ 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书法作品进行评价。
◆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处理一个或几个书法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问题。
三、各课版面上体现的教学活动 思考与讨论 ◆ 艺术实践 ◆ 知识窗 ◆ 名家论述 ◆ 自我评价 思考与讨论
巩固所学,引发争论,智慧碰撞,引起质疑,建构观点。◆ 设置复习巩固的问题 ◆ 提出不同观点的问题 ◆ 提出反思性的问题 艺术实践 自我评价 学习活动方式 ◆ 调查研究内容
◆ 研究项目、设计制作项目 ◆ 资料搜集与整理 ◆ 作业与作业要求 知识窗
(提供相关信息资料,知识拓展)
人物介绍、名词解释、知识概念、时代背景、轶闻趣事、网址等。名家论述
四、对教材实施的几点建议
(一)注意把控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
(二)注意知识讲授的科学性;
(三)注意教学中演示的准确性;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演示);
(五)建议在实践中以隶、楷、行为主要练习内容;
(六)选碑帖注意代表性(名碑名帖);
(七)结合本地区的学习环境,重在学以致用。
五、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书法教师的学历要求,基本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书法教师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如何加强自身修炼,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是摆在我们在职的每一位书法教师的任务。我想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出色的书法教师谈几点想法,供书界的同仁和教师们参考。
(一)书法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作为一名合格的书法教师不仅应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较扎实的书法专业知识,如:书法美学、书法史学、文字学、碑帖学、金石篆刻学等。还有与书法相关的知识,如:文、史、哲的基本理论,古典诗词、书画题跋以及其他姊妹艺术(包括音乐、美术、戏曲、佛教等对书法的影响)。.具有合格学历的文化基础知识
文化基础知识是书法教师职业必备的文化修养,合格学历或同等学历的文化知识是从事教育和书法教学工作的文化基础,也是书法教师进一步自学和进修的文化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是书法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书法专业知识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写字(书法)教材和高中阶段的书法、篆刻模块教学教材所呈现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书体、以及与书法相关的领域也比较多,需要教师对所教的内容要精通。.熟练的书法专业技能
书法教学既要让学生了解、掌握一般性的书法常识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技能技法训练(用笔的方法、结字的方法)和简单的创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巧,能在课堂上进行准确、生动、迅速的演示,教师直观、熟练、准确的演示,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它是书法教师威信确立的支柱。
(二)书法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搞好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文化知识,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作为一名书法教师,不仅应具备一定知识结构,还应具有以下的能力,才能胜任好教学工作: .运用教材的能力
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灵活地运用教材是教师获得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的基本功和基本素养之一,如小学阶段注重对汉字的基本点画训练和结构训练,初中阶段注重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赵孟 《胆巴碑》、《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等古代名家作品的临写,高中阶段注重对历代名家名作赏析和创作练习,从小学入学后到高中阶段形成了一整套的(写字)书法教学系列。通过十二年的在校学习,一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今后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对祖国汉字的认识和了解;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三是通过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培养学生 美化生活,美化环境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讲授与演示能力
在深入钻研、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如何将所讲授的知识浅显、通俗易懂的传递给学生,这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强,讲授的知识、概念要准确无误。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演示,建议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样有益于学生学习和巩固所学的技法,通过变换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益于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及接受能力
了解学生的心理及接受能力是(写字)书法教学的中遵循的一个原则,学生随着年龄不断长大和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其心理和接受能力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精神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下发的执行办法,小学阶段的低年级学生应侧重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硬笔的执笔方法,写字的姿势等);中、高年级侧重毛笔字训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把字写得规范、美观、整洁,初步对祖国传统文化书法的认识,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学生升入中学阶段后进入某一种书体的临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控制好小学阶段、初中阶段以及高中阶段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教学条件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在每节课的学习中都有一定的收获,作为我们任课教师应认真对待和很好的珍惜。.思想教育能力
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天职,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应自然渗透,写字(书法)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非常丰富,古今典型例子也非常多,讲解起来亦非常生动,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素材。尤其在当今合格人才的培养中,人文内涵和传统文化缺失的状况下,更要加强人品的教育,教学中应予以正确的引领,这是我们任课教师的责任。.承担起学校书法教育诸多方面的工作能力
书法教师同美术教师一样,除了完成好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要承担起学校的美化工作,包括美化教室、美化楼道、布置会场、布置学校的宣传橱窗、举办校级的美术和书法作品展,同时,要组织好课外书法小组的活动,制定好辅导计划,定期学习和辅导,参加不同级别的书法比赛和展览等,这些工作可以衡量一个书法教师的水平,也是书法教师应具备的综合能力。6 .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与帮助,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可优化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直观、形象的讲解汉字的基本点画,分析汉字的结构;通过投影仪的演示,学生可清楚地看到老师范字的书写过程,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无疑会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再有,学生通过网络可搜索大量的书法方面的信息,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长期性学习和对书法持久性兴趣的保持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书法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涵养
写字(书法)教育教学是一种人文性课程,首先是根据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递书法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再有传递书法文化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发展和精神的需要,在此看来,教师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教学中教师是传播书法文化的主导者。教师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和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师的人文涵养提升了,才能通过日常教学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因此,教师人文涵养的提升非常重要。.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师要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学会采集、搜集、整理、处理书法相关信息的能力,注意日常积累,为教学服务。.关注书法发展动态
关注各级、各类型的书法比赛、展览,有的展览可辅导学生参加,有的展览教师可参展,要培养学生和自身的参与意识,要关注书法发展动态和走势,拓宽自身视野;逐步提升自身的人文涵养。.从历代碑帖中汲取营养
加强自身的技能技法训练,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是从事书法教学的终身事情,纵观历代碑帖如浩瀚的长河,有取之不尽的营养,是我们学习的重要资源,建议书法教师在训练时先主攻某一种书体(楷、隶、行)均可,同时要兼涉其他书体的临习,尝试体验不同形式的创作练习,时间久了,自身的技能技法和笔、墨功夫肯定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提升对历代名家名作的鉴赏能力
纵观历代名家名作各具艺术特点,从用笔用墨的技巧、字形的处理到谋篇布局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我们要学会欣赏,学会解读,学会诠释,提高对风格各异书法作品的解析能力。同时还应关注现代书法作品的特征和创作的形式感等。
书法教师专业不断提升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能解决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坚持不懈,我们的书法教育事业一定会取得新的成绩,为首都基础书法教育事业的普及与提高和书法人才后备力量的培养,尽到我们在职教师的责任。并希望得到书界广大同仁的关注、关心和大力支持。
第二篇: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最终稿
湖南省教育学会2011—2014立项课题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文言文教学随着国学热潮的回归,在基础教育中焕发着无穷魅力。但在普通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少慢差费‛令人困惑。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三怕‛顺口溜,其中之一就是‚怕文言文‛,文言文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校园里师生的‚共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文意味着不停地翻译和背诵。这让学生忽略了文言文学习中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教师以串讲为主的教学方法,容易形成‚唱独脚戏‛和‚满堂灌‛,它虽然也收到了某些效果。仅仅从字词句上作些肢解式的诠释,把文质兼美的课文整体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古汉语知识,而且教师的讲解占用了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成了笔记、背诵的机器,就毫无美感可言。严重挫败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实在有点得不偿失。
2、有些教师急于求成,把一些文情并茂的古典名篇讲得支离破碎,枯燥无味,既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无益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3、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面对高考,在教学过程中急于对重点的字词归类,脱离了课文的语境,让文言文的学习陷入了背诵-应考的误区。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教材偏难;篇幅过长;课时不够;教学方式方法不当;高考以分数论英雄的形式。其中,教学方式方法不当是主要原因。因此,探讨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改进目前的高
/ 28
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 ’的荒凉景象。‛人们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但是有的仅仅从自身感性经验出发,缺乏科学分析和理论支持;有的过于宏观,操作性不强,缺乏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有的过于微观,局限于具体做法,缺乏对文言文教学的整体把握,对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更是寥寥。于是课题组反复调查、思考、探讨,特确立此项研讨专题,期待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我们农村普通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吹进一缕春风。
(二)理论依据
1、心理学识记原理。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识记的过程就是编码的过程,在识记的过程中,如果尽可能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读、听、写结合起来,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指出:‚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个感官去接触。‛
2、心理语言学原理。在心理语言学中,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是严格区别的,语文教学也不仅是语言的教学,更是言语的教学。文言文教学中如果‚重言轻文‛、‚重文轻言‛,那么学生积累就少,造成文化底蕴的流失和对文化的割裂。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作了这样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上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强调的语文不仅仅单指平面、静态的语言文字,更包括由这些的材料组合成的立体、动态、生生不息的言语流程。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与情景交往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处于中心地位,教师只是引
/ 28
导帮助者,其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以此来看,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正切建构主义理论的题中之义。
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在文言文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普通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工作影响最大就是程序教学。例如学习文言文时要由易到难,积累必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等,是非常有效的,能让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5、语言习得理论。著名的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语言习得的关键是一个内在化的过程,即把语言的语法和语用规则内在化,成为大脑机制的一部分。他还认为,语言学习是受环境影响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堂环境,学习者在正规的课堂训练中学习语言,这种学习是有意识的。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文言文的学习与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分不开的,营造浓厚学习氛围,通过反复不断地学习文言文,长期的操练,文言文的使用规则就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上升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所掌握、所熟练的,水到渠成。
(三)课题的界定
普通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指在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总体目标下,根据我校文言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为改进语文文言文教学提供帮助。
(1)普通高中文言文:普通高中,主要指农村一般市级示范性及以下普通高中。文言文,是在占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本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范围包括
/ 28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文言文(含诗歌)的课堂教学。
(2)有效课堂:以一定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二者的和谐统一,‚有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有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有效课堂教学‛并不限于简单的教师行为或教师课堂上的表现,它包括了有效教学的过程、有效教学的管理和组织等方面。有效教学策略,是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依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对教学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进行相对最优化的选择、一体化组合和应用。制定的教学策略应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组合性,即针对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灵活地适用于各类学生的教与学的可行性,通过教与学活动的程序、方法、组织形式等的有机组合,实现优化和整体功能的系统性。
3、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呈现的状态:文言文教学着眼于高考风向标,一味追求终端分数,不关注学生的思维、兴趣、习惯的培养,教师不把功夫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臵身度外,臵之不理。本课构筑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的有效文言文教学体系。寻求一条多、快、好、省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之路。追求高质量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高境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促进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全面实现。
二、目标与内容
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困惑和难点作为研究
/ 28
对象,以高中语文教学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整体规划,具体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文言文教学主体单一,教师一味灌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费时低效。
二是文言文教学目的单一,注重应试教学,对文言文学习停留在文字、文章层面,忽略文化积累和熏陶。
三是文言文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活动极为机械,教师死输硬灌,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成为被动灌装文言知识的机器。
通过研究我们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成为了这样的课堂: ①、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②、寻求课堂教学策略,探索课堂教学方法适合于普通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教学。
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①、制定有效的文言文课堂教学课堂方案、形成序列性。②、归纳适用于常见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方法。如:课前预习法、诵读吟咏读法、内容整合法、逐层深入法、评价激励法,情境创设法等。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一)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综合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我们通过查阅教育教学书籍,上网搜集关于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进行学习,端正教师们对‚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理解和认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对文言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目前一线教师的家常策略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现实的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课题组成员围绕文言有效课堂策略问题,根据自己所在的年级与自己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组织教
/ 28
学,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办法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从中期阶段起,我们每学期举行一次汇报课活动,每个课题组成员均要上一节文言文公开课,课后课题组成员一起进行反思、点评。我们通过教学实践,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了自己教学能力。
(4)经验总结法:即订阅教育教学书刊杂志,搜集他人的优秀论文、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等,思考、总结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出不足之处,不断完善、改进,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由感性到理性,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5)案例研究法。面对真实的教学案例,以客观角度审视课堂教学本身,有利于针对本论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案例可以取之课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外。
(二)课题研究的工作过程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才能得以不断完善。根据本研究所确定的内容,以及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客观需要,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①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4月):主要完成课题的申报和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包括教材、教师、教学)调查研究,努力探求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为下阶段实证研究打好基础。组织好研究队伍,了解准确的现状,明确研究的目标,确定研究的内容,分解落实研究任务。
②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3年8月):
(1)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按照课题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实践。
(2)以多种形式进行文言文教学研究,研究涉及方法策略、案例研究、个案指导、问题探讨等。
/ 28
一是把‚导学‛引入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精心编制了人教版语文必修和选修文言文所有教材的导学案,做到先学后教,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二是经常性开展文言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教研课、比武课、示范课等都以文言文教学为内容,三年来以文言文为教学内容的各种课型有50多堂。
三是比较分析,对同一内容采取多种方法教学,通过对比、研讨寻求最佳策略。
四是强化备课组的作用,将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同步化,集中研讨和日常交流结合起来。
五是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成员培训,以语文教学理论期刊《中学语文教与学》中的‚文言文专题研究‛栏目文章为学习内容,学习别人好的做法,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加以改造、变通、创新。
六是化整为零,专题研讨,定期交流,各备课组作为课题组的下设小组就预设问题进行探讨后交流。
七是有计划的进行教学检测,掌握第一手材料,根据第一手材料进行案例分析,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八是组织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策略等设疑问难,然后向专家咨询,寻求专家指导,查阅有关文献,寻找最佳答案。
九是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形成文字,有课后教学反思、最优教学设计、体会深刻的论文、分析透彻的个案等等。
十是有计划有步骤开展研究的同时,根据实际适时调整研究方案,捕捉研究的疑点,突出研究重点,使研究更接地气,更加具有实效性。
③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主要任务是将实证研究所形成的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得出的数据和结论,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形成比较完整的、较为科学的、符合高中语文文言课堂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体系,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和调控提供科学依
/ 28
据和提供可操作的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为了顺利完成这一研究工作,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①学习理论,加强培训。学习和理解先进教育理论和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加强培训,保证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能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②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重视研究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不断总结和完善我校开展学科课堂教学的经验,把握研究目标与方向。
③注重过程,强化管理。合理划分研究步骤,加强过程监管,无故不完成研究任务和长期不参加本课题研讨活动的参与人员,视作自行退出研究工作,④加强协作,定期交流。建立动态交流、密切联系,加强交流,组织现场观摩,论文、课例、教学软件等成果评比,推广成功经验,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在研究方法、进度、科学性等方面符合整个课题研究的目标和要求。
⑤点面结合,重点突破。本研究在我校52个班中同时进行,实行点面结合、‚条‛‚块‛并举的工作方式,选择理论上和已有实践经验比较成熟的做法,进行了尝试验证;针对实践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实现了重点突破。
⑥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课题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开展,根据课题需要安排打印经费5000元。设备添置3000元,切实保证教师培训、会务、活动的展开及其他经费15000元等。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与结论
(一)探索了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通过三年多的研究,摸索出了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得到激发,教师文言文教学的理念和手段得到更新,8 / 28
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大为提升。
1、情景创设策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设生动的文言诗文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与作者共情,是让古典诗词深深的融入学生的血液中,激发学生聪慧的灵性的有效策略。
⑴借助图画增强美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词以它优美的意境,饱含情感的意象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描绘了人生中最美好的良辰美景,由春天、夜晚、江水、花树、明月构成了一幅清丽优美的画卷,通过媒体展示与诗文解读,引导学生去观赏,去体会诗中美景,在丰富多彩的情感空间里去体验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去感悟诗人在这江天一色的月光下,内心变得澄明清净,心与自然的灵性交流。学生在头脑中就会逐步构成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面,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濡染学生的心灵,诱发出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更深地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图片,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苏轼‚大江东去‛的豪迈,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的缠绵,能够感悟到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动荡不安。借助于图画的美感,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⑵借助音乐营造气氛,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
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引起内心的共鸣。如《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经常为我们教授诗文《春江花月夜》时所用,因为它以委婉优美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极具东方的诗情画意。用这首古筝曲来营造诗歌的情调恰到好处,渲染了一种哀而不悲,美而不腻的诗歌意境。把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美好景致宁静委婉地轻轻说来,把岁月流逝、时光短暂的感慨缓缓道出,把思妇游子的离愁淡远在朦朦胧胧的月色之中,让人叹为观止。
/ 28
⑶通过想象内化意境,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
‚诗言志‛,诗歌表现的是真性情,在教学古诗词时,应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充分把握古典诗词意象的内涵,内化于心。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想象今宵旅途,一叶扁舟临岸,酒醒梦回,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头,佳人远去,情何以堪。意象简洁,画面饱满,意境深远。充满了凄清的气氛。人情之冷落,风景之幽清,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诗词的意境之中。学生可以根据画面的想象,进一步地内化意境,把握诗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痛苦和凄凉,与诗人达成共情。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把愁和滔滔不绝的春水联系在一起,意象单一,意境绵绵。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词人的家国情、亡国恨深藏在浩浩荡荡、滚滚而下,一泻千里的春江水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想象,去联想,去扩展,去创造。尽可能的内化意象,丰富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与诗人共情。
多媒体技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自由进退,上古时的生活器具、千里之外的自然风光都可以自由的呈现在学生和教师面前,为古诗文的学习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策略。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文言文因其年代距今相对久远,语法和语意情境,文本生活情境,人物的情感情境等大大脱离当代中学生的语法习惯、生活习惯、情感习惯、社会认知等,因此精心设计问题,可以作为激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会因此深入思考。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主引导问题的驱动下,努力促进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勤于提问。激发学生向文本提问、向同学提问,向老师提问。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提中心问题、疑难问题,而当学生遇到以上问题的时候,指导学生首先问自己,和自己展开对话,独立思考问题,力
/ 28
争能够自行解决问题;其次问教材和工具书;再次问同学、老师和家长等,从而便顺利解决问题。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正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地提问与回得以应中实现,从问题到回应,再产生新的问题,再形成新的回应,如教学《寡人之于国也》,有这样的细节:
生:梁惠王是不是很苦恼啊?
师:是啊,梁惠王有很严重的心理疾病,他心理失衡了。大家认为他哪里失衡了?
生:他对于国家尽心了,人口却不增多。邻国的国王没有他尽心,可是,邻国的人口不减少。他心里不平衡。
师:那么,他所谓的尽心,具体内容是指什么呢?
生:是指黄河以北的地方遇到饥荒,他就把那里的人迁移到黄河以东,把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师:那么,邻国的国王是怎么做的?想一想。
生:邻国的国王比不上他用心,那就是不管老百姓的死活,遇到饥荒,不移民,不移粟,或者少移民,少移粟。这样,在师生对‚梁惠王为什么苦恼?‛这个问题的持续关注中,文言文教学才得以顺利进行,同时调动了学生对文言文本阅读和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自主学习策略。
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绝不只是让学生能够看懂浅易的文言文而已。假如学生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就看不懂类似浅易的文言文;假如学生离开校园,就把文言文弃若敝履,就再无兴趣阅读古典文言作品,那么我们就不能说高中的文言文教学是成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习惯,真正的扎根于文言作品中,理解品味,汲取营养。
⑴教给方法,培养习惯
回顾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历程,教师最重要的事是做好指导工作,教
/ 28
给方法,培养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程序性知识,教会学生准确运用注释,能区别注解中哪些是翻译,哪些是解释说明;学会推断词义,学会查阅常用工具书,善于运用工具书帮助自己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例如:经常诵读、背诵的习惯;学会联系、归类、比较,加强整理工作,以不断地加深印象,扩大积累。
⑵设置梯度,自主学习。如果我们对学生文言阅读能力发展特点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有的或许超出他所在年级应该达到的水平,有的却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这就给文言文的教学留下值得研究的空间。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设臵合理的学习梯度,供不同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式阅读,就是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教师不要布臵硬性的阅读任务;阅读的动机是以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或娱乐审美等实际需求为中心;阅读方式是重整体感悟、内在体验,不求统解、甚解;阅读过程是放松惬意的,不带负担的。久之,学生会蓦然发现:文言文其实并不可怕。如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选修教科书,帮助学生弄清‚赏析指导‛和‚赏析示例‛对所选的诗或文从不同角度作具体分析,起到总领及示范作用。‚自主赏析‛是主要内容,是提供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阅读鉴赏训练的凭据,这一部分中‚探究〃讨论‛所设计的问题,实际上是从编者这样一个特殊视角,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阅读鉴赏的思路和要点。‚相关链接‛中有关资料和信息,是为学生打开阅读鉴赏课文的思路、形成个性化阅读提供空间。‚推荐作品‛,不光是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有效的材料,更重要的是引导和要求学生‚趁热打铁‛,利用刚刚学到的鉴赏方法和训练技巧,自己尝试着进行文学欣赏活动。编者这种惨淡经营的目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进入感受、品味、领悟文学作品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独有认识。
4、诵读涵咏策略
/ 28
为了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我们借鉴了古人学习文言文的经验。这个经验就是重视诵读,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基础,在整体阅读中感悟。叶圣陶老先生提出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时,曾经说过,‚习文言,必先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非常重要。
很多专家、名师都提倡‚在课堂上让读书声嘹亮起来‛,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求教师要敢于范读,通过正确的断句、停顿、轻重音处理,有效地指导学生读出文章的感情,得到深切的感悟。尤其注意对文章细微处的挖掘。例如,《兰亭集序》中对‚信可乐也‛一句的诵读处理。文章从兰亭集会落笔,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清雅优美的山、水、林、竹等自然景物,叙写了与会者‚一觞一咏‛‚游目骋怀‛的种种欢乐情景。段末用‚信可乐‛一句作结,揭示了与会者沉浸在美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得到审美愉悦而暂时忘却烦恼的情趣。所以诵读时就应以轻松愉快而不是感慨良多的语调去朗读此句。
相反,第二段的‚岂不痛哉‛一句用感叹号结尾,而且含有作者感慨‚人生苦短‛之意,因此,诵读时就应以感慨良多而不是轻松愉快的语调去朗读。
实践告诉我们,文言文中的诵读和背诵,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读准文言字音。把字音读准确。这是诵读的起码要求。在文言文中,有很多生僻字和异读字,要流畅地诵读文言文首先就要扫除这些字音上的障碍。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充分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把生僻字和异读字的读音拼写在课文里,以利于学生的诵读。在给这些生僻字和异读字注好音后,安排学生放声诵读课文一到两遍,声音响亮,咬准字音,做到不错读、不多读、不漏读,达到较为顺畅的程度。当然,也可通过教师范读或者听名家诵读录音为学生矫正错误的读音。
(2)读出文章的节奏和语气。我们现在一般读者读到的古书或者文言文都不需要断句了,即使是这样,还存在着句内停顿的问题,如果
/ 28
句内停顿不当,句意会错误,节奏也会走样。有些文言文具有骈散相间的特点,部分段落或者全篇多用对仗或铺排,还讲究押韵,讲究词藻,这样的文章本身节奏整齐,音韵铿锵。诵读这样的课文,就要依照对仗或者铺排的内部结构读出节奏和抑扬顿挫的效果。有些文章不一定对仗或者构成排比,但因各句字数相近、句式整齐,也具有内在的节奏,如:‚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除了读准节奏外,还要注意文章的语气,要注意文言虚词在传达不同语气中的作用,词的感情色彩和句式的选择,修辞手法的作用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匠心,文章的佳妙。
(3)读懂文意。要读懂文章的意思,还要在字词上下工夫。学生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查看注释或者查阅工具书,向老师质疑,与同学商讨等,最终将文章意思读懂。在逐字逐句弄明白课文后,再回过头来放声朗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意思。
(4)读出文言文的文脉、意蕴。每篇文章都有它的思想脉络,有些文章有‚文眼‛,有些文章有中心句,作者行文时就围绕着这些‚文眼‛和中心句展开,我们把握住了这些‚文眼‛或中心句就能把握文章的脉络,进而把握作者的主旨体悟文章的意蕴。这一环节的诵读以跳读为主,教师往往以一个核心的问题引导学生一边思考一边跳读,逐步牵出文章的脉络。
5、逐层深入策略
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文章所提供的语境中,熟悉并掌握基础的古代汉语知识;理解文章所写内容;接受民族文化熏陶,吸收文化精髓。因此,我们把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分为文字、文章、文化三个层面,教学中,三个层面由浅入深,逐层深入。
⑴文字层面的教学
/ 28
以释义为主要活动,通过对字、词、句的疏通,将文字符号还原成意义,使学生基本掌握文章传递的信息,理解文章内容。消融时代代沟、促成学生与古人交流,关键是正确、准确把握字词的字典意,能够掌握文言常用字词、古今异义、通假字、常用句式等文言知识。这个过程并不是将文章阅读变成为汉语知识的考证,而应是在整篇文章的语境下对文字的理解。如《祭十二郎文》一文中‚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句,重点短句是‚不省所怙‛,因为它在‚少孤‛‚依靠兄嫂‛的语境中出现,学生可以联想到‚没有父母‛‚不知道父母是谁‛等相关信息,大致可以猜出整句话的意思。在长期的‚猜‛的活动中,学生辨别语句意义的灵敏度会不断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借助工具书,规范对字词的解释,积累文言词汇、语法,纠正对文意的误解和偏解,为阅读更多的文言文打好语言基础。如《陈情表》中,‚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一句,‚舅夺母志‛就字面理解,每一个字学生都可以解释出字典意义,整句话的意思—‚舅舅强迫母亲改变志向‛也能翻译得通,然而这句话还涉及到古代的文化背景,只是按字典意义解释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借助工具书,了解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改嫁称为‚守志‛,因此把妇女改嫁委婉地说成是‚舅夺母志‛,才能获得真实的信息,理解整句话。
⑵文章层面的教学
文言文是作者按照时代的审美标准,以自己个性的语言、精当的写作技巧组织文章,抒发情感,表达对生活、人生的认识。因此,文言文美的感知不是来源于各个字、词、句、段,而是来源于字词句段有机结合成的整体,在教学文言文是要作为文章来整体阅读。不同的文章体式,审美活动的切入点不同。论说文应审视其说理是否透彻,论据是否典型,论证是否严密,语言是否严谨;赋则审视其情感是否饱满,音韵是否和谐,铺叙是否充分;传状审视叙事是否流畅、吸引人,形象是否传神,语言是否生动等。细节看似可有可无却牵一发而动全身,看似随手拈来却独具匠心。如苏轼的《方山子传》中,在交代‚我‛和方山子相遇情景时,作
/ 28
者运用两个词来表现两人相遇的心情,一是方山子的‚矍然‛,一是‚我‛的‚耸然‛。‚矍然‛是惊讶的样子,‚耸然‛是惊惧的样子,两个词都含有‚极其意外‛的意思,作者正是通过这两个词沟通了‚我‛和方山子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也透露了文章的深意。‚意外‛是两个人都不该在此出现,一个才高八斗,一个满腹经纶,却都隐身于穷乡僻壤之间,其心境在对对方出现的惊讶中表露,世相也在两人人生经历的相互观照中得到揭示,作者在结尾处写的那些‚佯狂垢污‛的隐者,只怕也有方山子吧。
⑶文化层面的教学
文言文作为古代文章的典范,不仅涉及语音、文字、修辞等工具型的内容,更涉及到语言形式之外的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审美心理情趣等内容,文言文的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应该挖掘文言文中的精神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将之内化为学生完美人格。
如《游褒禅山记》中作者不仅考证了‚华山‛和‚褒禅山‛得名的原因,而且亲自到洞中游览体验,更是通过这一次体验提醒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苏轼为了解开‚石钟山‛得名原因,于月夜到山中择石而扣,并在‚舟人大恐‛的环境中仔细观察,终于得到真相,告诫人们:‚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求真、求实的理性态度让人保持对社会现象的清醒的认识和力排众议的勇气,形成了平等、独立的人格。在众人都以‚从师‛为耻,‚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的社会环境下,韩愈却高举‚从师‛的旗臶,指出‚耻学‛的危害,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等高于时代之上的观点。
让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阅读,不难发现大多数的作者处在怀才不遇的尴尬境地,远至先秦时期的屈原,近至清末的龚自珍,然而无论是尚为小官还是被贬流放,他们都秉承了中国知识分子那份‚居庙堂
/ 28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责任感,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来捍卫‚美‛的人格,坚守‚善‛的理想。《寡人之于国》《邹忌讽齐王纳谏》《六国论》等体现了作者积极入世的态度,为治国治民提供良方。《归去来兮辞》中作者辞官的轻松、归家的急切——‚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微熹‛和农耕的愉悦——‚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显示出作者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高洁人格。
文言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古代汉语词句的知识的掌握。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文本内涵的把握,对文化的传承。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有从‚通文‛到‚悟意‛再到‚审美‛三种境界的提升。如人教社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属于高中选修课程。从语文课程目标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二是让学生在感受、品味、领悟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作品内涵和表现形式的独特体验和思考。这个模块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欣赏古代诗歌和散文,能够正确认识我国古代作品的价值,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汲取民族的智慧,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教学中就是不能仅停留在一般了解教科书内容和形式的层面上,而是要侧重阅读文学作品,侧重探求我国古代经典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华、民族心理和精神,侧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所提供的鉴赏知识和方法的引领,在高中生和古代经典之间,架起一座‚对话‛的桥梁,让学生走进我国古代名家名作之林,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体会其表现力,从而使自己的思想、能力和语言素养都得到提升。
6、授之以渔策略
由于学生不了解古代文化和特殊的词法、句法现象,无法自己独立理解文意,更无法与作者的意趣共鸣,因此,更需要老师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老师教些什么,怎么教,那便是艺术了。
①重点突出,忌贪多求全。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
/ 28
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的和古代文学语言有着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决不会学外语那样毫无根基。因此教师的讲要突出三个重点(常用词法,包括古今异议、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古代文化知识),以促使学生知识类化,积累常用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法、句法的规律,达到触类旁通;但不可面面俱到,让学生无所适从。
②总结规律,讲透方法。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必须讲透,以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如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宾语前臵句、判断句、状语后臵句等句式特点,通过比较差异,让学生懂得‚用现代汉语该怎么说‛,并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做好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并实现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迁移。
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而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迁移‛的训练应该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环。
7、教材整合策略
‚守正出新‛是人教版课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主编袁行霈先生提出的编写方针。这本书则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臵单元。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这种编排思路的初衷与实际操作效果事与愿违,其中单元分层设臵就存在一些问题。
单元分层设臵跳跃性太大,逻辑性不强。每个单元内部按照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分为三个层次,‚赏析指导‛短文与‚赏析示例‛对所选诗作的具体分析,起了总领和示范作用。‚自主赏析‛部分又提供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赏析活动的具体凭借。‚推荐作品‛则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鉴赏方法自行进行文学鉴赏活动。但是这三个层次
/ 28
之间的区分度不清晰,如第一单元‚自主赏析‛的有些篇目太难。《湘夫人》,这首诗的境界和思想有很多颇难琢磨的地方,需要反复诵读,反复体会,反复推敲。靠‚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赏析‛恐怕力有不逮。学生对第二单元‚推荐作品‛的一些篇目(如《长相思》)反倒比‚赏析示例‛的《春江花月夜》还感兴趣。况且纳兰性德有传奇的身世,《长相思》又是境界非常深远的一首词,放在第三个层次,仅仅作为‚推荐作品‛,真是可惜了。带来实际教学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编排体例对传统的彻底弃用。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把同时代、同流派的作品整合在一起,用‚互文对读‛的方法来教,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来说,他们更容易理解这些作品背后深刻的内容,掌握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性的东西,并能运用这些东西解读课外的古代诗歌散文。例如,将第二单元‚自主赏析‛中韦庄的《菩萨蛮》(其二)与第三单元‚推荐作品‛中温庭筠的《菩萨蛮》整合到一起教学,学生就能发现花间词的共同点,又能比较不同作者在同一词牌下的不同风格。从语言风格上讲,温庭筠的词意象稠密,华丽繁复,意象之间的中介常常被省去,因而显得紧密,一句词里包含多层意思;韦庄的词意象则比较稀疏,意象之间基本上是连贯的,脉络比较分明,有散文的意趣,韦庄的词常常一句一个意思或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意思。从感情的表达方式来说,温庭筠写词是把自己隐藏在他笔下的女子的后面,通过对女子的描写,曲折地反映自己内心的苦闷;而韦庄的词则是直抒胸臆,将哀愁、相思和盘托出,倾诉给读者,可谓显直。
如果是按时间顺序编排教材,学生还能在接触了花间词派后,再接触第三单元李煜的《虞美人》时很明显地看出花间词派工艳的辞藻对李煜的影响,当然李煜继承了它又发展了它。按时代顺序编排单元体例,同流派、同作者的作品就会顺理成章地放在一起,教学过程中就能充分地运用教材‚知同辨异‛。另外,按时代顺序编排,还有助于学生清晰地把握作家作品的流变以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发展的脉络线索。
/ 28
人教版课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中我们把把同一题材、同一文体的文章整合在一起,使之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典型性,这对学生掌握古代诗文特点,把握同类型题材和同流派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大有裨益。
8、古今迁移策略。文言文、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词语、语用、语义是相通相连的,学生生活中就存在大量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己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
⑴成语是历代所习用、定型的固定词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古汉语的烙印,保留了古代语的许多特点。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联系成语,从学生从小就熟悉的成语人手,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挖掘学生现有知识潜力,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成语中的语素有许多保留了古汉语的意义。所以联系成语释义能增强说服力,加深学生印象,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一句时,教师可以趁机补充‚徒劳无功‛中的‚ 徒‛与课文中的‚ 徒‛用法相同,都是‚ 白白地‛的意思。其他如‚且相如素贱人‛与成语‚素不相识‛中的‚ 素‛,‚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与成语‚前倨后恭‛中的‚ 倨‛,‚宁许以负秦曲‛与成语‚忍辱负重‛中的‚ 负‛,意义也都相同。至于其它课文,这样的例子更多,《游褒禅山记》中的‚则或咎其欲出者‛与成语‚既往不咎‛,《劝学》中‚而闻者彰‛与成语‚相得益彰‛等,都可以互相印证。
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不但有利于文言文的学习,还可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两者如能在教学中长期使用,一定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⑵促进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现象。成语是浓缩化了的短语,它本身凝聚了很多富有典型意义的文言句法、语法。在涉及文言文的语法现象时,教师大可不必对语法规则大讲特讲,只需要列举适量的能体现某种语法现象的成语,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揣摩,温故而知新,教师相机点拨,20 / 28
学生自然可以对种种常见文言语法现象了然于心,收到‚不可言传,却可意会‛的效果。
如学习‚词类活用‛,列举适量成语与典型的文言句子,在对成语释义、总结的基础上,点出种种‚词类活用类型‛名称。如:名词作状语。‚耳提面命‛,对比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能够起到这种印证作用的成语也很多。又如:使动用法。
‚惊天动地、一鸣惊人‛,对比句: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
‚望梅止渴‛,对比句:交戟卫士欲止而不纳——《鸿门宴》。‚正本清源 ‛,对比句: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
再如:意动用法。‚不耻下问‛,对比句:而耻学于师——《师说》。学习各种文言句式,同样可以参照以上方式。
(二)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做法,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学过程,实践和思考催生了科研论文的丰收。
课题研究以来,语文组有近40篇教育教学论文、设计在各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改变了以往论文寥寥无几的面貌。
①.在全国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余桂彬、谢绪凯老师论文《文言文要说爱你也容易》获中国教育学会一等奖,《诵读--------文言文教学的‚左膀右臂‛》发表于教育部主管《升学指导报》2012年第234期。谢一彰撰写的《开放性 综合性 实用性》《教师》(综合版)省级刊物(ISSN1674-120X)2012年第三期公开发表。徐家祥、杨建平、谢瑶等老师各有一篇有关文章在省级刊物《中国教师》上公开发表。
②、主要获奖论文(22篇论文获奖)
⑴刘益红撰写的《走出文言文教学低效区》获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⑵魏群撰写的《追寻落实有效的文言文教学》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
/ 28
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⑶谢一彰撰写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优化措施》、《漫谈古诗文诵读教学》、《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言‛‚文‛统一》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⑷陈其华撰写的《用汉语语法解读文言文》获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⑸王晓燕写的《活用因声求义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获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⑹陈珍娇撰写的《浅谈高考文言文断句》获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⑺谢一彰撰写的《文言文教学现状透视及对策研究》获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⑻撰写的《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获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⑼程剑华撰写的《文言文教学变学会为会学》获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⑽彭继忠撰写的《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改进》获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⑾谢瑶撰写的《创设情境 激发灵性》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⑿桂丽撰写的《创高效课堂从预习入手》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⒀刘益红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⒁程剑华撰写的《浅谈文言文的教学》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⒂刘益红撰写的《浅谈高考文言文翻译》、《走出文言文教学低效区》
/ 28
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⒃陈其华撰写的《学古知今,今法古用》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⒄王丽撰写的《学在囧途—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⒅谢绪凯老师的论文《文言文要说爱你也容易》获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三等奖。
⒆余桂彬老师的论文《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获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三等奖。
③、调查报告:《文言文教学现状透视及对策研究》 ④课例和案例(4篇案例获奖)
⑴ 谢一彰的光盘送评,比武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获中语会二等奖。⑵谢绪凯撰写的《书声朗朗满课堂—《兰亭集序》教学案例》获中国 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⑶余桂彬撰写的《《归去来兮辞》诵读案例》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⑷吴廷宏撰写的《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沁园春〃雪》教学案例》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⑤、设计与反思(5篇获奖)
⑴余桂彬撰写的《蜀相诵读教学设计与反思》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⑵魏 群撰写的《高考诗歌鉴赏之分角度赏析古诗词教学设计》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⑵ 桂彬老师撰写的《烛之武退秦师》的导学案获县一等奖。⑷毛芳撰写的《《将进酒》教学设计》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⑸高满初撰写的《《蜀道难》教学设计》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
/ 28
业委员会二等奖。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是深化我校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我校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它针对我校校情,为实际教学服务,实验得到了师生的认同和欢迎,所以具有推广价值。
(三)通过三年的积累,极大丰富了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资源 情境创设策略的实践,编制了全套文言文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不少课件制作精美,实用性强。各种文言文教学图片、朗读音频、课文朗读视频、人物简介视频、《专家论坛》、《唐之韵》、《宋词十家》等视频成为文言文资源库中的宝藏。
自主学习策略的实施,编写了文言文全套实用性强、有个性化的导学案,部分导学案获省市级奖。
此外,建立和丰富了文言文检测题库。系列测试卷的编写,为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检测提供了有效保障。
(四)围绕课题的各种活动成为提升业务素质的阶梯。
教师们踊跃承担研讨课,两年来,在各级课堂教学比赛中,课题成员获得了以下奖项:桂丽、王丽、彭继忠、魏群、王晓燕、陈其华、谢瑶、吴廷宏等先后在市县校教学比武中出类拔萃;余桂彬、杨昕媛、徐家祥、谢绪凯等在市县专家来我校指导工作时经常上汇报课,获得了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赞扬。
五、效果与反响
(一)通过三年的探索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就要求课题组成员要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时刻加强有效教学意识,并始终对‚怎么样进行有效的文言文教学‛,‚衡量文言文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等问题作出了理性的思考,进而激励自己改进,完善文言文教学。从而转变已有的观念,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素养。正如陶行知提出‚以教人者教己‛一样。实施文言文
/ 28
有效教学的语文教师不在是‚教学匠‛,也不是教案的执行者,而是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文言文教学,它不仅涉及大量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句法,而且还涉及有关人生哲学,社会历史,自然风景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思想。这些需要语文教师不仅提高自身知识系统的储备,而且提高伦理,道理,审美,情感等发面的储备。同时文言文课程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主观色彩的内容,需要语文教师调动自己和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体验,引领学生更好的理解文言文本。
研究过程真正成为提高了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过程。从研读文本、驾驭文本的能力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有显著增强和明显变化。
1、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变化
⑴、教师工作重心的转变。传统备课工作范围:①、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②、吃透教材,理清课中逻辑关系,任务分析;③、确定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④、设计呈现信息的方法和推演知识的进程;⑤、选择课堂练习题以及记忆方法。
有效教学备课工作范围:①、分析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②、深刻思考所教知识的新发展、应用及联系;③、分析学生先前的经验和认知过程,确定最近发展区;④、设计问题情境,支持交流的方式以及学习的流程等;⑤、选择迁移问题,整合方法以及学习评价方法。
⑵、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教育教学成绩,谢一彰、余桂彬、陈其华、谢瑶、徐家祥、高满初、杨建平、毛芳、张雅军、刘益红、陈珍娇、印国辉等老师语文教学成效突出,课题研究成校显著受到嘉奖或记功。谢绪凯、龙丽君老师2012、2013年因高考贡献突出获县‚高考先进个人‛称号,并在教师节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戴国兴被评为道德模范。
2、课题研究带来了课堂教学方面的变化
/ 28
教师的转变带来了课堂的变化,古代文化浩如烟海,教师是永远讲不完,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借助学习工具,自己去辨析,探索,才能真正得益,要做好‚授渔‛,如教会学生诵读的技巧,因声求气,通过反复诵读能增强语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古诗文的语言规律,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3、课题研究带来了学生学习状态和方式的变化
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极大提升,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先学后教得到落实,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习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得以实现。问题驱动,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相互讨论,然后解决问题。这样燃起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课题研究带来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变化
课题各成员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喜人,2012年、2013年、2014年连续三年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我校语文合格率均达100%,人均分在常德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今年高三语文备课组为骨干研究成员,高考文科语文成绩总评获常德市第四名,理科语文成绩总评获常德市第三名。其中文言文考题得分情况好于以往。
5、课题研究带来学生满意度变化
通过三年研究,不仅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而且对文言文学习内容、对课堂教学、对语文教师等多方面都有重新认识,对文言诗文发生浓厚兴趣,喜欢看文言文读物,热衷于古典作品视频,如《唐之韵》、《宋词十家》、《孔子》、《论语》等。在每学期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中,学生对文言文课堂满意度不断提升,课题组教师谢一彰、余桂彬、张雅军、魏群、刘益红、陈其华、杨建平等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
6、课题研究直接促进了学科建设
课题研究不仅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也大大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发
/ 28
展,语文学科成为我校特色学科,语文教研组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研组‛。教育部语言文字研究所授予我校‚全国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实验基地学校‛铜牌。
五、问题与讨论
在‚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过程中,虽然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不尽如意之处,如:
1、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适当的赏析不能做到很好的协调,往往是重此轻彼,如何协调有待探讨。
2、文言文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的时间留给孩子们,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十分重要。如何掌握导与放的度确实需要我们老师进一步地进行研究。
其实,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策略,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选择最佳策略,科学的设计,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一定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执笔:谢一彰)
参考文献
1、《文字、文章、文化—文言文阅读的三个层次》 徐曼宇 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10.2
2、《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的‚八字‛教学法》 程胜平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5
3、《也谈‚文言文教学:行于‘文’‘言’之中‛》 周保华 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3
4、《重在个性化鉴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构想》杨桦 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1
5、陈伟赛《文言文教学现状透视及其教学内容辨析》
6、《巧妙结合,研读经典—关于<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宋淼焱、龙丽娜 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12.6
7、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载《教育理论与实践》)
8、孔企平《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载苏教教材网)
9、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
10、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第二语言习得原理和实践》
11、斯金纳《有机体的行为》《关于行为主义》等
12、《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钟家荣 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12
13、《工具还是审美—文言文教学的定位及教学策略》 窦亚新 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12
14、《文言文教学的根基在哪里》 袁东升 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10.11
15、《文言文诵读教学方法的依据性探究》陈思 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10.6
/ 28
16、《选修课教学如何实现新课程教学理念—以‚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学为例》张孟光 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10.2
/ 28
第三篇:宜昌市书法篆刻历史沿革
宜昌市书法篆刻历史沿革
张
学
怀
一、概述
宜昌一地,自秦建郡以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上控巴属、下引荆襄,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历来为川鄂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宜昌市的书法篆刻艺术,历史悠久。据考证,宜昌境内已知现仍尚存的碑刻和摩崖石刻,最早的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黄庭坚的书法,刻在三游洞内的石壁上。到了乾隆乙卯年(1795年),著名书法家邓石如所书“列岫丛青”行楷榜书的双钩本由其子邓传密于同治四年(1865年)携至宜昌,游灵泉寺(即石门洞)时,因爱其山水,遂将双钩本交与住持普光刻石立碑,此碑刻乃为宜昌书法碑刻的珍品。民国时期,抗日名将冯玉祥将军对日寇侵略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无比愤慨,于1934年4月奋笔疾书“是谁杀了我们同胞的父母和兄弟”,完好地保存在三游洞内,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还是日寇侵略中国和宜昌的铁证。
宜昌的书法名家辈出。宋代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等都曾在夷陵留下过墨宝,三游洞内黄庭坚的摩崖石刻可以为证。到了清代,据《宜昌府志》、《东湖县志》等载,有李士开、王世恩、张正丙、黄忠麟等书法名家。特别值得一书的本土书法家顾槐,字南林,道光时东湖县人,定居于宜昌市中书街,尤工书,自唐以来诸家访拟而融之,化其蹊径胚胎,苍朴豪健,魄力沉厚,悬腕作小楷及擘窠盈丈字,皆迅疾如飞,远近名胜必乞其书额,数千里求书者户履恒满,乐应之挥洒不倦。以子嘉蘅通藉司曹,出守南阳,诰封朝议大夫。顾槐书法墨迹,今宜昌博物馆藏有数件,1989年夏笔者在参加整理古代字画时,曾亲手展读顾槐的墨迹。另一位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书法家杨守敬,字惺悟,号邻苏老人,宜都陆城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书法家和藏书家,精舆地,通训古,善书法,喜收藏。著有《水经注疏》、《历代沿革舆地险要图》、《楷法溯源》等50余种,收藏书画数十万卷。1880年至1884年任驻日钦使随员期间,在日本传道授业,成为日本现代书道的开山鼻祖,日本尊奉他为 “日本书道近代化之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杨学研究在我国学界才引起足够的重视,省、市、县纷纷成立研究会。杨守敬的书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之精神纽带,两国书法界人士友好往来,经久不绝。杨守敬的书法墨迹现在湖北省博物馆、宜昌博物馆、宜都杨守敬纪念馆均有一定数量的收藏。八十年代末,笔者曾在湖北省博物馆、宜昌市文物处拜读过杨守敬的数件书法作品真迹。杨守敬既是一位书法家,又是一位书法理论家,更是一位造诣多端的著名学者、一位对祖国古代学术文化有很大贡献的人和值得敬重、纪念的前贤长者。
二、宜昌书法篆刻艺术组织机构沿革
宜昌的书法篆刻艺术组织成立最早的时间,是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是年十二月,宜昌有史以来成立了“宜昌金石诗文书画研究社”,社长为周泰隐。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五月三十日,宜昌金石诗文书画研究社在宜昌市二马路7号举办了首次展览会。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十月八日,又运送150余件作品赴汉口五族街凿山石斋展出,以社长周泰隐及王万熊、王远升等人作品引人注目。民国时期较知名的金石书法作者还有张建修、王衡州、闫子和等人,王绍门善书法,其收藏也不乏珍品。
宜昌解放后,书法活动一度沉寂。到八十年代初期,逐渐形成书法热,书法爱好者的队伍越来越大。宜昌由于行政区划的缘故,宜昌市和宜昌地区为两个平级的行政管理体制,因而宜昌的书法组织分为宜昌市书法家协会和宜昌地区书法家协会,直到1992年3月宜昌地、市合并。下面将地市书协组织与活动分述如下。
(一)宜昌市书法家协会
1982年12月28日,市委宣传部宜市宣文(1982)32号文同意成立宜昌市书法协会,这在宜昌书法篆刻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的意义。协会由樊盛信任理事长兼秘书长、蔡静安任副理事长。书协工作在樊盛信的领导下,开展了展览、笔会、培训讲座等一系列的书法活动,培养和团聚了一批书法爱好者,丰富了文化生活,发现和推举了书法新人,使我市的书法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同年,武永发、杨绍伯、刘熹、孟庆龙、陈永贵、李再权、李晶、蔡静安等人的书法篆刻作品参加湖北省首届书法篆刻展。同时,樊盛信、蔡静安、孟庆龙、武永发、陈永贵为我市首批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蔡静安为省书协理事。
1985年9月3日,宜昌市书法协会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书协新的领导班子成员,市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张健(时任宜昌市委书记)、肖振杰(时任宜昌市政协副主席),理事长王浚山(时任宜昌市政府副秘书长),副理事长樊盛信、蔡静安、陈永贵、武永发。秘书长樊盛信(兼),副秘书长陈永贵(兼)。市书协新一届班子充实了理事会,发展了书法队伍。在当年的国庆节期间,会同沙市市书协,联合举办了“宜昌·沙市书法联展”,收到了很好的展览与交流效果。1986市书协副理事长武永发的书法作品获得中央电视台电视书法大赛三等奖。1988年,周德聪、张学怀的书法作品在“屈原杯”海内外书画艺术大赛中获铜奖。同年,在全国青少年书法篆刻第二届神龙大奖赛中,周德聪的书作品获得青年组金奖,张学怀的书法作品获得青年组银奖,罗群的书法作品获得青年组铜奖,宜昌市中山路小学7岁小学生胡杨书写的“淘气”榜书获少儿组金奖。陈永贵、周德聪的书法在“中意杯”国际书法比赛中获奖。1989年,市书协理事长王浚山、副理事长陈永贵、武永发当选为宜昌市文联第二届委员,蔡静安为名誉委员。
自八十年代中晚期始,宜昌市的书法组织在时任宜昌市委书记张健和市政协副主席肖振杰的关怀下,在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书协理事长王浚山的领导下,队伍逐渐庞大,书法创作水平逐渐提高,由本埠逐步走向全省和全国。到了九十年代初,宜昌书坛人才辈出,书艺日进,成绩显著。如周德聪、陈永贵、武永发、罗群、张学怀、邹家禧、王跃龙、蔡静安等人的作品和人名辞条分别被编入全国出版的各种书法篆刻集或辞典。1991年,宜昌市文联发文(1991)02号,批准同意李宗柏同志(时任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为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同年,市书协蔡静安、王浚山、陈永贵、武永发、张学怀、曾东明、金强、王跃龙、颜伏田等10人的作品入选湖北省第二届书法篆刻展,其中陈永贵、金强的作品获奖。
(二)宜昌地区书法家协会
1989年4月,宜昌地区文联以宜地文联(1989)4号文决定成立宜昌地区书法家协会。宜昌地区书法家协会首任会长为姜祚正,副会长为周德聪、曾庆福、关洪海,秘书长关洪海。同年11月,湖北省高校书画研究会宜昌分会在宜昌师专成立。同月,宜昌地区书协与珍奇石艺术研究会联合举办了书法篆刻、珍奇石联展,并进行了评奖。
1991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之际,宜昌地委宣传部、宜昌地区行署文化局、宜昌地区文联联合举办了包括宜昌市在内的全区美术、摄影、书法大型展览,近300件作品参展,讴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全面进步,这是解放四十多年来宜昌地区美术、摄影、书法艺术创作的一次大检阅。后期
(三)地市合并后的宜昌市书法家协会
1992年3月20日,宜昌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宜昌地、市文联同时进行了合并,文联所属各协会也相继进行了合并。宜昌地、市书法家协会进行合并后,宜昌市文联以宜市文联字(1992)12号文决定新的宜昌市书法家协会负责人名单,主席由王浚山、姜祚正担任,副主席由关洪海、杜心宁、陈永贵、周德聪、武永发、曾庆福、蔡静安组成。
1995年11月,宜昌市召开第一届文代会,市书法家协出席文代会的代表有12人。会后,市书协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市书协主席为王浚山,副主席为周德聪、陈永贵、曾庆福、邹家禧、吴闲清。
2002年6月,我市召开第二届文代会,出席第二届文代会的代表有26人。在第二次文代会期间,全市书法界代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书协领导班子和理事会。宜昌市文联以宜市文联党组(2002)第28号文《关于宜昌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理事会组成人选的批复》,同意由下列同志组成宜昌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理事会:市书协名誉主席王浚山,顾问蔡静安,主席陈永贵,副主席周德聪、武永发、曾庆福、罗群、邹家禧、吴闲清、王林元、王虎,秘书长张学怀,副秘书长刘家权、张克春、张天一。2003年1月,经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研究,报经市文联同意,增补郑和昌为市书协副秘书长。2004年4月,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我市召开,陈永贵、周德聪、张学怀等同志代表我市书协参加了会议,陈永贵、周德聪当选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陈永贵当选为省书协组织委员,周德聪当选为省书协创作评审委员。2005年4月,报经市文联同意,宜昌市书法家协会女书家分会在三峡开发总公司培训中心正式成立,闵萍当选为第一任会长,发展会员30余人。2006年3月8日,女书家分会在宜昌博物馆举办了全市首届女子书法展览。2006年3 月,经宜昌市文联批复,宜昌市书法家协会增补张学怀、闵萍、杨小强、刘爱国、廖光荣为副主席,郑和昌为宜昌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
2007年4月22日,宜昌市书法家协会在夷陵区中大饭店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明明、秘书长葛昌永出席会议,来自城区和各县市区的会员46人参加了会议。经宜昌市文联报宜昌市委宣传部同意,选举产生了宜昌市书法家协会第三届主席团。周德聪当选为宜昌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罗群、邹家禧、曾庆福、张学怀、周德训、刘爱国、闵萍、廖光荣、杨小强、向爱东当选为副主席。秘书长为金强,副秘书长为宋卫东、罗海东、侯毅。陈永贵为宜昌市书法家协会第三届名誉主席,顾问为王虎、王林元、吴闲清、武永发。2007年6月5日至6日,宜昌市文学艺术界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宜昌市桃花岭饭店隆重召开。宜昌市书法家协会出席第三次文代会的城区代表有13人,罗群、张克春当选为宜昌市第三届文联委员。
(四)宜昌市三峡印社
八十年代以来,宜昌市的篆刻艺术日渐兴盛,人才辈出。其中,首推西陵工艺美术公司的唐远石先生,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唐老的篆刻作品“传邮万里”就在《书法》杂志上发表。其次是现在的书坛元老蔡静安先生,其篆刻作品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宜昌日报》、《三峡大观》等报刊杂志及书籍上发表。再次是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张学怀先生的篆刻作品在《中国河运报》、《中国档案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江汉早报》、《宜昌日报》、《写作》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还有书画界元老吴章彩先生的篆刻,师法赵古泥、邓散木,功底深厚,印风高古。青年书法篆刻家李东先生,其篆刻作品师法皖派,出入规矩;还有王月兵、胡靖方、任晓明、曾东明、杨小红等印坛新军正在崛起。宜昌现有东湖印社社员蔡静安、张学怀、李东等三人。
2006年10月7日,宜昌市三峡印社在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会议通过了三峡印社章程,选举王月兵为社长,李紫来、任晓明、李新、杨小红为副社长,任晓明为秘书长(兼),蔡静安为名誉社长,骋请国内著名书画篆刻家李刚田、张明明、谷有荃、樊中岳、汪国新、周德聪、陈永贵、张学怀为顾问。理事会由曾庆福、廖光荣、孔凡锦、向延发、杨宁、郑延明、万双全、龙开举、向永龙、杨小红、陈文武、蔡静安、王月兵、李紫来、任晓明、李新、何东、孙荣刚组成,发展印社社员60余人。三峡印社以研究印学、保存金石、兼及书画为宗旨。这是宜昌市有史以来印人结社的第一个印学组织。同年12月9日至17日,三峡印社在三峡大学逸夫教学楼举办了隆重的印社成立庆典暨首届社员作品展。2007年6月,王月兵、任晓明代表三峡印社出席市第三次文代会,王月兵当选为第三届文联委员。2007年6月28日经三峡印社理事会提议、市文联党组批复,增补王祖龙同志为三峡印社副社长及理事会成员。
三、宜昌书法篆刻艺术的成绩
宜昌的书法篆刻艺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在九十年代初地、市合并后,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在全国、全省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就其主要成绩而言,自九十年代初至今,陈永贵、周德聪、周德训、邹家禧、罗群、向爱东、杨小强、吴闲清、闵萍、金强、廖光荣、杨萍等人的书法作品分别入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展、中青展、新人展、妇女书展、正书展、行草书展、行书展、楹联展、扇面展等届展和单项展。周德聪、罗群两人的书法作品分别在国展中获奖,为我市书坛和艺术界争得了荣誉。蔡静安、周德聪、陈永贵、邹家禧、向爱东、罗群、周德训、杨小强、吴闲清、闵萍、金强、廖光荣、杨苹等13位同志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周德聪还被聘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1996年,由省书协、省妇联、省总工会联合举办的湖北省首届妇女书法作品展,我市的女书家闵萍、王君两人的书法作品入选,王君并获得了二等奖。1997年和2003年,湖北省书协举办了四、五届书法篆刻展览,我市有许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书法作品入展,其中邹家禧、向爱东、罗群、金强、张学怀、任晓明、杨萍、朱燕妮、孔凡锦、万双全等人的作品在第四、五届书法展中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被聘为湖北省书法创作研究员。2007年3月,我市书协女子分会选送的书法作品,在全省妇女书法展中获得优异成绩,其中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7人。2003年国庆节期间,为配合“三峡国际旅游节”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主办,市文联、市博物馆、市美协、市书协承办的宜昌市首届美术、书法作品大展,展出书法篆刻作品百余幅,评出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5名,并分别颁发了奖金。这次展出的书法篆刻作品其质量和水平是我市历来最高、规模最大、参展面最广的一次,收到了很好的展览效果和社会效应,也是我市书坛的一次大检阅。目前,宜昌市书法创作的整体水平在湖北省除武汉市外,位居地市州第一,且潜力很大。篆刻方面,2005年胡靖方的作品参加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张学怀、王月兵、胡靖方的作品参加湖北省第二届篆刻展。2006年王月兵的作品在上海图书馆参加上海湖北书法篆刻交流展。三峡印社成立后,宜昌印人的作品频频见诸报端,篆刻创作渐趋活跃。
宜昌的书法篆刻艺术,通过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的发展,在创作实力与水平方面、创作队伍和取得的成绩方面已跃居全省前列,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为我市书法篆刻艺术的繁荣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城市文明与进步、创建和谐宜昌争得了荣誉、做出了贡献,宜昌的书法篆刻艺术明天将更加辉煌。
限于资料和笔者的学识、水平,不乏错漏和偏颇之处,恳请方家学者教正。
公元2007年6月
岁次丁亥夏月墨池堂主人於溯源斋
第四篇:《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2014新版
《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简介:《书法与篆刻》是美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主要讲授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其中包括书法的用笔、结构、章法,篆刻的基础理论,作品欣赏以及工具运用等。使学生对书法与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直观的了解。能够把握书法与篆刻的艺术特征与文化特征,掌握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本技能与基础临摹训练。
2、课程编号:452033
3、英文名称:Calligraphy and seal carving
4、开课学期:第3学期
5、学时学分:32学时、1.5学分,其中讲授10学时、技能训练22学时,6、课程性质:必修课
7、考核方式:考试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书法与篆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本理论及楷书的基本笔法、结字特点与章法特征等书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自行完成篆刻艺术的印稿设计并进行简单的篆刻作品创作;本课程针对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努力使学生能够胜任基础教育中书法与篆刻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达到师范生“三笔字”中毛笔字训练的基本要求,为教师技能训练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第一章、绪论(4学时)【教学内容】 1 什么是书法与篆刻 2 书法篆刻艺术的基本特征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书法篆刻的基本概念,理解书法篆刻艺术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特质。
【阅读参考资料】(提供帮助学生理解、拓展知识的学习参考材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篆刻学》邓散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二)第二章、基础技法(4学时)【教学内容】 1文房用具 2执笔方法与姿势 3用笔 4临摹的方法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书法的基础技法,包括文房四宝、用笔与临摹的基本常识。【阅读参考资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篆刻学》邓散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三)第三章、篆书与篆刻(4学时)【教学内容】
1篆书概论2篆书的流派与书家3篆书的临习4篆刻工具的使用5篆刻基础常识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篆书书体的基本常识,包括字体的发展和书体的演变,并掌握篆刻的临习方法及基本常识。
【阅读参考资料】
1、《篆刻学》邓散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2、《明清篆刻》系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6月
(四)第四章、隶书(4学时)
【教学内容】1隶书概论2隶书的风格与流派3隶书经典作品举要4楷书勤礼碑临习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隶书书体的风格特点并了解临习方法,熟悉隶书经典作品,了解《勤礼碑》的用笔特点,掌握基本笔画的笔法特征。
【阅读参考资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颜勤礼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8月
(五)第五章、楷书(4学时)
【教学内容】1楷书概论2楷书的格式与风格3楷书的临习4楷书经典作品举要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楷书书体的风格特点并掌握临习方法,熟悉楷书经典作品。掌握楷书的基本笔画临习。
【阅读参考资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颜勤礼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8月
(六)第六章、行书(4学时)
【教学内容】1行书概论2行书的源流与风格范畴3行书经典作品举要4楷书的临习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行书书体的风格特点并掌握临习方法,熟悉行书经典作品。掌握楷书的基本笔画临习。
【阅读参考资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颜勤礼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8月
(七)第七章、草书(4学时)
【教学内容】1草书概论2草书的发展与流派3草书经典作品举要4楷书的临习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草书书体的风格特点并掌握临习方法,熟悉草书经典作品。掌握楷书的基本笔画临习。
【阅读参考资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颜勤礼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8月
(八)结课考试(4学时)
四、实施建议
1、针对《书法与篆刻》课程的特点,课程内容以基本书法篆刻常识与基础技法训练为主,草书、行书教学内容安排不宜过多。
2、教学方法以理论讲解与临摹示范结合为主,并针对经典作品进行投影分析,赏评。
3、学生学习方式以临摹书法篆刻经典作品为主,通过教师讲授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五、考核要求 考核形式:采取综合评定成绩,由教师组成的成绩评定小组对每学生的作业打分,再加上平时的出缺勤表现得出总成绩。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比例为30%和70%。考核标准:①对书法艺术的基本常识能够熟练掌握。②基本能够掌握楷书的临习方法。③对经典书法作品的掌握是不是很熟练。④是否按时完成篆刻临摹作业。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颜勤礼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8月
3、《篆刻学》邓散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4、《麻姑仙坛记》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8月
5、《书法艺术讲义——永字八法》周汝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6、《明清篆刻》系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6月
执笔人:宋斌
审核人:周晨辉
第五篇:书法与篆刻体会
书法与篆刻艺术学习体会
数计院08计科20080325XXXXX
这学期,我选修了林老师的书法与篆刻艺术课程,受益匪浅。林老师耐心而又幽默,逐渐培养了我对中国书法与篆刻文化的兴趣,在练习的同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了,也让自己学习之余的生活更加充实。
通过书法篆刻艺术课程的学习,加深了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书法是我国富有弹性的独特书写工具毛笔写的方式方法,并依据我国汉字造型的特点,通过艺术构思,调动艺术手法而形成的。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如讲究执笔,运腕、用笔、使墨、结构、章法(分布)、气韵等等。其艺术形式往往是通过艺术来表达思想感情,理想,亦即可谓“笔情墨趣”。当然书法虽然含有抒写情怀的某些因素,但必须依托一定的对象——汉字。
刚开始学习的过程是要把基础打好。我从最基本的横竖撇捺折笔画开始学起,“逆锋起笔,回锋收笔”。最初,我从楷书开始练起,每节课都对着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神策军碑》临摹。临字帖时要勤于思考,精益求精。这种学习方法,也是提高书法水平最快的一种捷径。老师还根据授课内容,针对性地给我们看有关视频,巩固了我们对写字方法的认识。这样,我基本上掌握了楷书结构的分类、特点、书写要求和结字方式。
后来,我有练习了一段时间的行书。行书和楷书的学习过程都是艰辛的,想要学好行书,要用到扎实的楷书基础,我自认为自己的楷书基础较好。行书的过程中,虽然写的不是得心应手,但自觉的比以前写的好些。过了一段时间,我可以自己看字帖写了,这当然也是一种进步。在自己临贴的过程中,需要体会每个字的神韵,这也是需要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做到的。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称,在临贴的过程中,我发现王羲之的每一笔写的都很细致,“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誉为“书圣”。在临这本字帖的过程中,我就更要做到精益求精。
第十四周,老师终于教授我们期待已久的篆刻。老师说,狭义的“篆刻”是以篆书作为基本字体、以刻刀和刻石作为基本工具进行印章雕刻创作的中国传统艺术。广义的“篆刻”,包括商周以来的所有的以篆书为基本字体进行印章雕刻的艺术形式。明清时期通过文人的提炼提升,最终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和书法、绘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印章的面积虽然很小,但要刻好它却并不容易。首先,印章里所刻的大都是篆字,这就需要我们能识得篆书,并要懂得一点文字学知识;其次,所刻的这几个篆书,应该有或豪放、或飘逸的篆书书法笔势(像“切刀”“冲刀”等)和以刀刻石的刀味;第三,字与字之间的安排,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还要求有疏密适度、优美悦目的章法或揭图,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方较好的印章。正所谓“金石藏日月,方寸纳乾坤”。老师还给我们看了一些优秀的篆刻,使我提高了对篆刻的欣赏,也增加了篆刻兴趣。
教学课程虽然结束了,但的学习并没有结束,以后我会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练习书法,积极参加学校书法比赛及讲座,提高书法水平。在此,再次谢谢林清书老师,祝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愿文字服务中心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