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2014年度《聋校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研究计划
《聋校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研究计划
(2013.9——2014.9)
一、指导思想:
《聋校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实验课题自开题以来,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已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现正处于第二阶段,属于积极进行课题试验和总结阶段。在 2014年度,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不足,特别是过程性研究资料搜集不全,有些资料不够精细,为使本年度的课题研究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使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满意的成果,特制定本年度课题研究计划。
二、研究目标:
⑴通过对“影响低年级美术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聋校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的因素,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美术课堂,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的视角;
⑵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关注课堂教学成效,关注可持续发展,以美术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美术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构建一条有效地促进低年级聋校学生美术发展的教学模式。
⑶促使聋校的小学美术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研究措施:
1.加强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课题实验教师要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并留有课题研究理论学习笔记,记录自己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2.制定年度研究计划。课题实验的教师根据本年度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工作。
3.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实验教师认真写好教育教学日记,不断
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实验反思一定要有针对性,一要针对实验记录的内容,二要针对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及时上传相关研究资料。
4.课题实施细化分层研究。课题组长根据课题组成员的特长,选择研究的相关主题,把任务分解到小组,落实到每个课题组成员,并且要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
5.每一位实验老师要根据平时的实验,做好课题研究记录,这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实验记录的内容可以是整个课堂教学,也可以是一个片断或某个知识点的教学等,但记录的内容一定要围绕着本课题所研究的具体内容;
6.每位课题实验教师要结合课题研究的情况,精心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论文必须紧紧围“聋校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撰写。要全面体现新课改理念,充分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观点要独特、内容充实、现实针对性强。论文内容要来源于对课题研究实践的思索与总结,要能够给现行教学以一定的指导与启迪。
7.课题组每位实验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研究内容整理收存好研究资料。资料是记录研究轨迹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完整的资料是规范课题研究的重要保证。课题组也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过程性材料。
8.课题组的教师与其他学科、其他老师密切协作,定期做好学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四、具体工作安排
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制订2013年度课题研究计划;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本学期研究任务。2014年1月——4月
1.对第一阶段的初步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检测与在实践,与日常教学相结合。2.项宁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3.边清清老师上课题研讨课。2014年5——6月
1.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请教资深教师指导课题的研究。
2.参加校课题研究课听课、评课活动。3.宋小千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4.钟丽丽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5.参加课题组的交流探讨活动。
6.撰写听课心得,上交一篇案例,教学设计或论文
2014年9月
1.课题组长召集召开课题组总结会议。2.收集资料,归档。
五、研究策略:
理论指导——实际试验——阶段分析——反思改进——总结推广
六、预期研究成果:
1书面材料:《影响低年级美术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方案、结题报告,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课例、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集等。
2、随堂听课,评价有效教学研究的教学效果。召开学生座谈会,评价教师的教学和课堂教学质量。
第二篇: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玛丽亚
内容摘要:水墨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在儿童美术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在多年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中,以引导学生体会和表达水墨画的笔墨情趣为切入点,通过名作欣赏、趣味性联想、巧妙地题款和创新绘画题材等方法,将水墨画的艺术特点与少儿美术教学规律相结合,逐步探索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水墨画教学方法,努力使孩子们走进一个多彩的水墨世界。
关键词:水墨画 小学美术教育 情趣
水墨画教学在儿童美术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为发散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的想象,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健全儿童的个性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审美、创新能力。然而在实际水墨画教学当中,一些教师过分地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有的则采用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方法,学生作品往往千篇一律,没有生机和童趣,严重阻碍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在近几年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水墨画的艺术特点及少儿美术教学规律,探索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水墨画教学方法,努力使孩子走进一个多彩的水墨世界。下面笔者谈谈儿童水墨画的教学体会。
一、观察笔墨,感受情韵
儿童眼中的世界是多彩多姿的,他们对色彩斑斓的物体有着自己的理解。而中国水墨画基本上是以黑白为主,有时他们体会不到水墨之美,在绘画过程中会不知不觉用起了五颜六色,比如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红的花、绿的草。因此,让学生在水墨画中体会到水韵墨趣是初级美术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如在欣赏齐白石《七子》画时,学生一开始会被画家写实的鸡所吸引,笔者就以此引导学生:画家除了画鸡之外还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很多学生茫然不知。看得出他们除了对画中的‚鸡‛有所了解外,对其背后深意没有了解。接下来笔者提醒大家注意题款‚七子‛,学生似有所领悟,画面中是一只母鸡和七个小鸡,细心的学生还体会到站在母鸡身上的那只小鸡肯定是最小的,因为最小,妈妈最疼爱它。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到画家是通过画母鸡和小鸡来表达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子之情,还懂得可以从题款来表达画中之意。随后,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墨的浓淡变化,哪些地方用了浓墨,哪些地方用了淡墨。学生睁大圆溜溜的眼睛仔细观察,‚母鸡的背上是浓墨,腹部用淡墨。‛‚尾巴用浓墨。‛‚我还发现小鸡的翅膀有浓淡墨的变化。‛瞧,这些孩子多会观察呀。笔者趁热打铁,让他们讨论为什么要画得有浓有淡呢?‚这样画出的小鸡是立体的。‛‚画面更生动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最后,笔者总结说:‚对呀,你们看画家没有用颜色也能把鸡画得栩栩如生,通过墨的浓淡变化产生了奇妙效果,这就是水墨画的魅力,所以,你们画的时候也要试试这种墨的浓淡变化。‛在启发式的欣赏过程中,学生觉得水墨画也挺好玩,对水墨画产生了兴趣。经过多次的水墨画欣赏熏陶后,学生逐步感受到了水墨画是用水和墨来表现多彩世界的。在随后的作业中,他们的绘画作品也体现出水墨的浓淡变化,《葡萄图》中用墨的浓淡区分葡萄的远近层次,在《金鱼吹泡泡》中用墨的浓淡区分鱼的年龄,《斗牛图》中墨的浓淡使画面立体生动,颇有韵味。
二、激发趣味联想
为学生创设轻松、活跃的互动空间,让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趣味性联想,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当他们掌握了最为基本的技法,和水、墨、笔、纸的习性后,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大胆地绘画,这时学生就成了天生的绘画‚大师‛。为此,笔者经常在讲解完水墨画大致的布局理念、主题和对象后,就让他们自由发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做得很好,有时甚至超出笔者的想象。
如上《螃蟹》一课,课前笔者让学生跟着父母去菜场观察螃蟹的外形和爬行特点。在课堂上,先请学生回忆各自所看到的螃蟹长得怎么样,爬行有什么特点,并让他们模仿螃蟹的爬行动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激发出来。接着,由笔者示范螃蟹的基本画法。在笔墨技法上,笔者从一只螃蟹的墨的浓淡变化,到整幅画的墨的浓淡变化开始讲解,随后介绍枯湿用笔、中锋侧锋用笔的变化。等学生基本掌握螃蟹的画法后,笔者引导他们画出各自所观察到的螃蟹,特别注意螃蟹的各种姿态,随后在他们作业时,根据他们所画的形象加以引导和启发。如《快乐的小蟹》,学生刚开始画的螃蟹姿态都是一模一样的,而且画面布局得比较满,笔者提示他们能否把画面表现得更有趣呢?学生看着画,挠着头,感觉得出他们不知如何下手。接着笔者就问:‚这些螃蟹在那干什么?‛‚在哪儿爬呢?‛‚它们是在毫无目的地爬还是在散步、赛跑呢?‛‚那它们心情怎样?‛学生们说:‚它们好像在参加模特表演。‛‚心情很高兴,快乐。‛‚说得多好呀,原来是快乐的小蟹在模特表演。‛经过笔者的启发,学生马上拿起画笔加上红、黄颜色作为背景,整个画面一下闪亮起来,有了生机,那些稚嫩的小蟹一摇一摆看起来好像真的在表演(见图1)。教师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支点,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点拨、引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作品各不相同、富有创意。在他们的笔下,有的螃蟹憨态可掬,有的则张牙舞爪,有的慵懒中不乏警觉……真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情趣盎然。如《烧烤》,一开始,画的鱼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起,很呆板,通过引导,学生跟生活相联系加上烧烤架,使原本毫无生机的画面变得富有童趣。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通过给一个支点,发挥学生扩散性联想,学生就不会有一种拿起笔无从下手的感觉,他们在趣味的联想中,越学越有兴趣,越画越好。孩子同水墨的亲密无间出乎笔者的想象,(转第153页)(接第135页)他们的眼光和笔法虽不那么有规矩,但情致趣味却是难能可贵的。
三、巧借题款,表达水墨意境
题款是中国传统书画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书法、绘画结合的重要形式。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云:‚款题图画,始自苏、米,至元明而遂多。以题语位臵画境者,画亦由题益妙。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就是说,巧妙的落款位臵可以完善画作构图,精彩的题款内容可以彰显画作的意境,延伸画家的思想。在一堂以画鸭子为内容的课上,笔者先布臵学生画鸭子。不一会儿,有位学生兴冲冲跑来说:‚老师,我的鸭子画好了。‛‚你画得真棒。‛笔者表扬说,‚可是一只鸭子站在这儿会不会太孤单了?‛经笔者的提醒,学生拿起笔又画起来了。两只神态一样的鸭子居于画面中央,没有背景,显得单调。于是,在笔者的引导下,他在画上添加了石头和竹叶来丰富画面,但修改完后还是不满意,画面布局也比较满,很难再添加新的背景来完善画面,这时笔者想也许可以通过题款来补充,就让大家一起给画取个有趣的名字。大家议论纷纷,突然有个学生说:‚鸭子像阅兵的解放军叔叔在敬礼。‛仔细一看,还真有点意思,大家都非常赞同,觉得很形象,于是作品以《敬礼》作为题目,该题款一扫呆板,画面立刻鲜活起来,富有情趣(见图2)。这个例子说明妙趣横生的题款会使作品鲜活,能非常好地引导学生来体会和表达水墨情趣。
四、创新题材,开拓学生视野
在题材选择上,笔者常常寻找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感兴趣的切入点,以唤起学生的兴趣,满足儿童审美心理。传统的水墨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多去描摹梅、兰、竹、菊等。诚然,作为欣赏课,‚梅、兰、竹、菊‛的教学内容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这四种植物都被人格化了,人们赋予它们高贵的品质,所以几千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如果要作为小朋友们绘画的题材,由于缺少生活,缺少体验,很难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回应,画出来的只是一些概念化、程式化的东西,不会有好的作品产生。因此,笔者在选择内容上做了些大胆的尝试,如用水墨的方法画城市、画脸谱、画戏剧人物等,取得比较好的绘画效果。在孩子们的《魅力城市》作品里,水墨变化丰富,美丽的琴桥跨波横卧两岸,鳞次栉比的大楼竞比天高,孩子们的水墨画把三江美景表现得栩栩如生,富有生机。在戏剧人物画中,他们的色彩运用合理,线条流动,旖旎多姿。
通过上述教学实践,笔者感到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让孩子们亲近水墨画,喜爱水墨画。在充满情趣的水墨画世界里,他们奇异的想象、天真的情趣和无拘无束的天性才能得到尽情的发挥。
第三篇: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
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 ★★★ 【字体:小 大】
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
作者:赵庆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28
众所周知,聋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是语言,聋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同样是语言。如何有效地使聋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一直是聋校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长期以来,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苦苦探索,也未能找到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聋校语言教学质量依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我们一直都未能找准影响聋生语言形成和发展的问题之关键。今天,特殊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新一轮聋教育课程改革,聋教育的发展和时代对聋生的需要都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好这个问题。本文拟就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沟通方面做些简单分析,并提出几点可行的对策。
教学语言是指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聋童使用的语言。教学语言在聋校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还有手指语和手势语等。学语言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语言,包括传授知识,培养聋童语文能力,发展聋童抽象思维,陶冶聋童情感,因此,教学语言必须承载正确的教学信息,能被聋童接受,正确理解教学活动中沟通交流的内容,读懂课文,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聋童具有语言文字能力的目标。
我们要全面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包括手语能力和汉语能力(包括口语能力、书面语能力),因为只有全面提高这两种语言能力,才能为聋生今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方便、有效地进行交际和终身的发展、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我以为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也必须正确地、恰当地运用这两种语言,这对聋生的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起着很关键的引导作用。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学习积累和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1、聋生“以目代耳”,眼睛是他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接受各种信息的主要器官,而视觉是受方位、空间、光线等制约的,所以,我们在课堂中用教学语言传递信息时,必须要注意师生间的位置必须在双方的视力范围之内,这样才能有效地接受信息。
2、在显示口型时必须要顾及到聋生视觉的需要和他们接受口语信息的能力,要考虑到口语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教师必须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时时关注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自己口语输入的速度,必要时,还应以其他教学语言相辅助,以保证语言信息输入的有效度。
3、在使用手语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到聋生汉语学习的程度,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手语。龚群虎教授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聋校对低年级的学生更应多用自然手语讲解,而到了高年级,语言课可以完全用手势汉语,即汉语的手势符号,而且,手势汉语可以使汉语手势符号化,用于课堂讲解,进行基于汉语的沟通。这样更容易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
4、在使用演示媒体时,教师必须要思考如何通过声音、文字、图像为聋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更好的条件。根据聋生的生理和学习特点,我们要想方设法将多将语言文字与多媒体呈现的形象对应起来,不仅让他们获得感性形象,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此外,我们在用媒体演示文字时,必须考虑到聋生的视觉感受,尽可能清晰、美观,还要设计重现环节,让聋生反复接受语言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这里便涉及到了聋校中高年级可以尝试的书面语教学法。
书面语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书面语是口语的书面表达形式,它使语言由听觉感知的口头形式转化为凭视觉感知的书面形式,同时有着比口语更精确、更严严格的语法规则和修辞方法,这些优越性都是其它语言形式所不可比拟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学概论》
该方法的倡导者认为:聋生学习语言的最大的目的是能与人交往、交谈,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立足于社会,这就离不开书面语言的支持。这种方法以书面语言为主,手语、口语运用较少,它们只是作为帮助学生理解的辅助手段。这种方法从根本上减少了对手语的依赖,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手语的负面影响。书面语教学方法不仅注重了语言的完整性,还注重了实践和锻炼,有助于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
笔者曾经到一所聋校的双语实验班听过一节课,这节课由一位听人教师和一位聋人教师合作施教,听人教师在讲授时,聋人教师将师生边打手语边说的话用电脑输入并展示出来,这样一来,教师就用汉语书面语将师生的手语(课堂沟通信息)进行了更为准确地“固着”和“呈现”,此举不但让学生能够接收到更准确的教学和语言信息,还很好地落实了汉语书面语的学习,提高了课堂师生沟通和汉语学习的效益,真乃一举两得!
5、在选择教学语言时,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教师教的语言和学生学的语言这一对关系。作为聋校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聋校语文教学中一个特有的问题——教师教的语言和学生学的语言这一对关系,这个关系的主要矛盾在于聋童学得的语言是否跟的上教师教的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因为聋童这两种语言能力尚在形成和发展之中,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认真地去准备教学语言,很容易造成教师教的语言超越了聋童学得的语言能力,聋童无法正确地接受教学语言传递的信息,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主张教师备课时必须要备语言,对于听人教师来说,备手语又是其中的一个关键。
6、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聋人的实际用语形式其实是很复杂的,除了聋人自然手语和口语,还应该包括手势汉语和汉语手势。
所谓手势汉语(国内的一些研究文献中称之为“规约手语”、“文法手语”)是孩子们在说汉语(发声或唇动)的同时用手语伴随着每一个词(有些词可能需要口—手系统或指语),这种形式是以汉语作为其基本语言,其结构(语法和句法)是汉语。所谓手势汉语就是口语和手语可以被混合,以便其中的符号(手势、字词)和语法元素可共用。这一部分可能变化相当大,范围可以从类似手势汉语的形态变化到接近实际聋人手语的形态。手语元素越多,聋生就越容易理解,特别是对于那些几乎不知道汉语的聋生。我们称这种混合形态为汉语手势,它使用时可以伴随声音。
正因为聋人实际用语的多样性,美国有学者(Bouvet 1983;Bernstein and Goodhart,1985)认为“美国手语或一种英语基础上的手势系统,像混杂手势英语一样,能够很好地成为完整的第一语言系统,许多聋生能够将这一系统内化,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因此这也就成为了他们的第一语言。”由此可见,国外的聋教育中似乎也并不是绝对排斥实际上也无法完全排斥非聋人自然手语的使用。
根据以上这些语言形式的分析以及对聋生沟通和教学的需要,我们要研究在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些语言形式的关系,使它们都有各自适切的“用语之地”:如,在课堂组织教学中,在与聋生平日的交流中,在帮助聋生理解词句文的教学中,我们尽可能用聋人的自然手语,便于沟通与理解。如,在学习汉语书面语时,我们则多用手势汉语,因为手势汉语毕竟视觉语言,它能够帮助聋生建立其手语与汉语书面语的直接联系。以上的处理方法都是根据沟通或教学的目的来进行科学选择的。
我一直认为:聋校语文教师必须是手语的熟练使用者。虽然听人教师的手语很难达到聋人那种纯正的自然手语境界。但我们也必须保证在备课中练就胜任教学的娴熟生动的手势、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贴切的体态。因为充满韵味、简洁到位的视觉语言在聋生教学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听人教师驾驭教学必须具备的教学语言基本功。总之,高效地实施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效能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中认真地“备手语”。
总之,教学语言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聋校语文教学任务,形成和发展聋童语言文字能力的需要,体现语言文字教学的普遍规律,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聋童的语言文字能力。
第四篇:聋校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聋校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摘 要: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是聋校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中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聋校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注重聋生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聋生的心灵从无社会特征的人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意味着它本身的伦理、知识、审美特征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紧密联系,最终使聋生的人格趋向真诚、善良和美。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不仅能够传授学生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提高聋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心理功能趋于和谐,潜能得到协调发展,逐步完善健全人格,从而提高人生价值,实现美好人生的目的。那么,如何开展聋校的美术课堂教学呢?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聋校;美术课堂;教学
一、激发兴趣,挖掘潜能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聋哑儿童由于先天的生理缺陷只能用视觉来感受周围的环境,并且由于环境的局限,知识的贫乏,认识的事物很少,因此对各种新鲜事物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果教师在上绘画课时,选择一些通俗、有趣、贴近生活的作品,通过欣赏学习并运用多媒体展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设计制作贺卡》这一课时,找几张设计好的漂亮图案贺卡展示出来,通过讲解设计要领,使学生感受设计贺卡过程中的乐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学生的绘画兴趣还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来提高。教师运用简单的线描方法画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或生动的小动物,使学生认识到绘画可以随心所欲的画自己想到的任何东西,感受到绘画的魅力之处。
二、充分利用,材料多样
如果提供的绘画工具材料是永远是一尘不变的,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绘画的积极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变或拓展工具材料的新鲜性和独特性,点燃学习美术的热情。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引导孩子从多角度去联想和制作,逐步养成从多思路创作作品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装饰画》一课时,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各种材料,有的学生带来了麦杆、稻草、麻绳、鹅卵石,有的带来了匾、贝壳,纽扣、啤酒瓶,有的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花瓣、花生壳、废纸板……通过粘贴制作,一个个别具风格的装饰画就这样诞生了。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善于选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增强“变废为新”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如把生活中常见的废纸板制作成个性化的镜框、小画夹等手工作品;并且还可以启发孩子多角度地去思考利用这张废纸板,如用彩绘的形式、水粉画装饰的形式、线描的形式。
三、鼓励引导,创作多变
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创造性思维训练能有效地开拓和更新聋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具有明显的效用性,对聋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美术课堂练习注入了新的活力。低年级聋生可以侧重“联想”训练法。
方式一:图形联想训练。教师在宣纸上用各种颜色晕染形成肌理效果,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纸上变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岛屿,有的说变成老鹰、鹿角……还可以利用图形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如白色的背景上画上几个五彩的小圆圈,由此让学生展开联想:由这张画你会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说:天空上放飞热气球;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绿色的海洋里鱼娃娃们吐的小水泡……这样,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尽情想象,去享受图形的变化带来的快乐。
方式二:添画联想训练。教师提供一些不完整的线条或图形,让孩子们大胆地进行联想添画、补充画面,比比谁完成的作品更生动、更有创意。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年龄阶段,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想到成人不能想到的东西,如奇形怪状的建筑、五颜六色的天空、漂亮的精灵等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或没有见过的东西,他们的这种创造能力是不可多得的。现代社会正需要这种不拘于格的创造意识,需要孩子们把想象运用到创造上,而美术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
方式三:情境联想训练。如在讲授《花花绿绿的糖纸》时,我设计了一个开办“小小糖果店”的游戏活动。我向四家糖果厂(四组学生)求助,看哪家糖果厂能够提供包装精美、形状丰富、数量又多的糖果。这个“小小糖果店”的情境设置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擅长绘画制作,但是每个学生都爱做游戏。在创作中,我根据他们不同的能力、性格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分层训练。在学生完成制作后,我又创设“生活实践”情境,邀请他们做“小小糖果店”的推销员,请他们帮助叫卖糖果,使他们感受到创造的成就感,体会到参与活动的乐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展他们的主体能力,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运用教具,图文并茂
教具在绘画课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聋哑学生,他们的思维形式是直观形象的,直观教学在向他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他们的各种知识来源大都是通过视觉来获取的。在教学中运用教具,学生很容易理解所学的新知识。同时,范图的作用也很重要,因为在聋校课堂的教学上,手语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由于在绘画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难以用手语来表达,学生亦无法理解。因此,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借助范图来讲解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可以弥补许多手语交流的不足。例如,我在讲解《六面形体的写生》一课中,观察、分析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的明暗变化时,首先把六面形体(石膏)放置在左侧上光的照射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有三块不同的明暗块面,然后利用范图分析得出:上面受光照最多的一面称为亮面,即“白面”,侧面受光照较少的一面称为侧光面,即为“灰面”,没有受到光照的一面称为暗面,即为“黑面”,最后得出六面形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黑、白、灰”三个大面。通过这样的观察分析,学生很容易理解六面体的明暗变化。
五、教法灵活,生活并行
听过许多有特色的美术展示课,课堂表面的热闹非凡、花枝招展,难道这就代表了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课的乐趣了吗?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趣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在知识的传授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高兴还是冷漠呆滞,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种关注应该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更要关注学生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创造,妙在灵活。对于外来经验,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加以借鉴、运用、发展。对不同的教材可采用不用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师的教法常有一种“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让美术课更接近生活,让学生更加容易、更加愿意去接受。
六、步骤示范,掌握方法
学生在充分了解了绘画作品之后,接下来便要进行描绘练习,虽然作品内容单
一、形体简单,但要画得与作品形似并不容易。学生经常胡乱起笔,涂涂改改,没有一定的方法步骤,越画越不像,失去绘画兴趣。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示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绘画方法,把绘画作品分为几个步骤来完成,认真分析讲解每一个步骤的绘画要点,把一幅复杂的画面简单化,运用示范讲解,使学生觉得简单易画,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如,用笔墨画一只麻雀,必须从头部画起,顺势画出翅膀,再画嘴、眼、耳、尾巴、腹部,最后勾画出爪子。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怎样用笔、用墨的浓淡变化,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使学生有法可循,画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总之,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聋校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认真地把握好聋生心理特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教学过程的创新性,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眼、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要深入渗透新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意识,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扬长避短,勇于创新,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聋校的美术教学,提升聋校美术教学的魅力。让创新的火花在聋校的美术课堂中不断地闪现,让我们的聋校美术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让这些聋生孩子们可以尽情地享受着美术带来的乐趣,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参考文献】
[1]相毅敏.新课程教学设计美术义务教育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2]谢正斌著.你会教孩子吗.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7.[3]陈忠进.美术培训的教学方法之我见[J].引进与咨询,2005,4.[4]张小涧.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教育理想的追求[J].中国美术教育,2006, 2.
第五篇:如何提高聋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聋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聋校;课堂教学;和谐;语言;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0―0053―01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交流情感、培养智慧、塑造个性的课堂。聋校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聋校教学的质量和聋生的和谐发展。因而,追求有效教学,关注聋生的发展,已成为聋校课堂教学的热点。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让每个聋生都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地听(看)老师讲解,和老师交流。教师要尊重聋生,重视个体差异,结合教材特征,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地学习情景,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聋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学中要引导不同层次的聋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对聋生的回答投以赞赏的目光,鼓励聋生敢于发表意见,敢于质疑,敢于思考,乐于钻研,勇于尝试,关注聋生的点滴成功,让每一位聋生都能时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保证课堂交往的有效性
在聋校,手语是师生和生生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师手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熟练掌握手语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掌握手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师生通过有效交流促使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使聋生获得更多的知识。2.师生交往的有效性与教师教学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教学风格具有不同的功能,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及聋生的个性特征运用相应的教学风格。3.要注重集中聋生的注意力,通过讲解重点,化解难点去强化注意,克服困难,排除干扰,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智慧地选择教学策略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联系聋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要多给聋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先研后教,科学评价”,激发聋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过程,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聋校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
四、合理设计作业
合理的作业设计可以启迪聋生的智慧,开发聋生的智力,培养聋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使聋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根本上实现聋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聋校作业设计要关注聋生心灵。作业的形式应该生动活泼,样式新颖,让聋生一看就喜欢去做。作业的内容要“情真意谐”,要鲜活,吸引聋生兴趣,让聋生爱读。这样的作业,才能激发聋生做作业的热情,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聋校作业设计要发展聋生思维。在教学中,布置的练习题要符合聋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开放题,积极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培养聋生的多项思维。要联系聋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在手、脚、眼、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下,通过走一走、量一量、算一算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激活思维,锻炼能力。
3.聋校作业设计要引导聋生参与。教学中要根据聋生的特点,结合学习的内容,让聋生自己设计作业,教师把优秀的作业编进相关的练习,让全班聋生共享,促进聋生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鼓励聋生自评和互评作业,通过评价,不仅使聋生理清了知识的脉络,升华了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和巩固了兴趣,张扬了个性,而且在评价中使聋生重新认识了自我,树立了自信,增进了友谊。
4.聋校作业设计要体现聋生差异。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聋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潜能的重要手段。高效的课堂,就是让每个聋生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班级聋生的能力不齐,在设计练习时就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聋生,通过不同层次内容的训练,让每个聋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提高聋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聋生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聋校课堂教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