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化学教材教法考试理论复习1
九年级化学教材教法考试理论复习题
1、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灵魂是:课程理念
2、《化学新课程标准》目标体系的一大亮点是:科学探究。
3、中学化学教学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4、现行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中执行的标准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5、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化学课的内容标准有: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等 五部分一级主题。
6、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目标中,说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简述新课程化学教学的原则有哪些?①目的性和方向性统一的原则;②科学性与情感性统一的原则;③体验性原则;④循序渐进原则;⑤知识内容和过程教学并重的原则;
8、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
9、《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10、《标准》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11、《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
12、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
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初步学习(如分离混合物、制取气体)、初步学会(如取用药品、加热、选择仪器、连接仪器、配制 溶液、检验物质、使用化学用语、观察记录、简单计算)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体验、感受、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
13、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14、贯彻本《标准》的具体要求和建议,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
15、这5个一级主题及二级主题的名称。
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 水与常见的溶液 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16、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事实→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整合应用
17、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8种基本智能即: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18、中学化学教学根据教学形式分类可分为:课堂教学法、实验教学法、个别教学法、电化教学法
19、化学用语包括:化学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20、化学课程标准是:根据中学教学计划制定的中学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国家对中学 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21、新课程与化学教学方法的整合有哪些原则性要求?(1)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定教学目标;(2)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3)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目标;
(5)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6)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的内容;(7)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促进化学教学改革。
22、简述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的特征?可概括为:①以实验为基础;②以基础理论为线索;③以自然科学方法为
指导;④以化学用语为工具;⑤以传授基本知识为主;⑥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
23、化学教材中,化学知识之间彼此密切联系,纵横交错,具有系统性、层次性
24、化学实验根据在教学中的作用可分为 :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学生实验、实验习题
25、教师备课的程序有哪些?①认真学习教材大纲的结构和教材,广泛收集参考资料 ②确定教学目的 ③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④确定课型、选择教法 ⑤组织教材、编写教案 ⑥物质条件的准备
26、基本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即程序包括: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27、新课改下的新学习方式有:主动学习
B探究学习
C合作学习
28、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9、讲援法分:讲演法、讲解法、讲述法、谈活法
30、教学的三中心论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
31、科学探究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作出假设与猜想,并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证据,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初步结论的过程。
32、初中化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特征是什么?(1)让生活走进化学;(2)让化学走向社会;(3)回归基础,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
33、在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实践活动法和指导学习法。
34、实验教学模式分为四种:演示讲授模式,学生实践模式,边讲边做实验模式,实验探究模式
35、探究学习方式的模式一般分为: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交流发展五个阶段。
36、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37、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内容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什么?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体现教育基础、强化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功能
38、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重点内容是什么?提供学生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技术的密切联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建立着眼于学习发展的新的体系
39、、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
40、科学探究的实质是:方法教育;构成教学结构的三大要素是教师、教材、学生;
第二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材料
第1章 绪论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1)综合性
(2)独立性
(3)实践性
(4)发展性
(5)创新性 2.信息技术的含义是什么?它对教育教学和学生有哪些重要影响?
含义: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
影响:⑴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 ⑵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⑶信息技术支持有效学习;⑷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其主要任务包括哪几个方面?
对象:⑴信息技术课程; ⑵信息技术教学;⑶信息技术学习; ⑷计算机辅助教育(CBE); ⑸计算机远程教育
任务:(1)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不同层次中的教育目标,并能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研究。
(2)使学习者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以学科理论为指导,进行教材和教法的研究。(3)使学习者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使学习者掌握指导信息技术学习的规律和原则,在教学工作中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
(5)教育学习者牢固树立专业思想,热爱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并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教育实践,不断总结和丰富信息技术教学经验。
4、谈谈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存在的问题:
⑴观念跟不上、评价机制不完善 ⑵发展不平衡 ⑶资金不足 ⑷师资缺乏 解决方法: ⑴ 更新教育观念 ⑵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⑶ 有效整合现有资源
行“多纲多本”。
⑷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1页
⑸教法落后
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没有颁布
⑸ 关于教学模式问题:现阶段采取,设立信息技术课程,提倡学科整合应用,教材执⑹ 改革教学方法
第2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怎样实现?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及其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确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各学段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信息技术课的设置不能脱离学生现有的心智发展水平,不能偏深、偏高、偏广。但是中小学生可塑性强,兴趣爱好日趋广泛、深入,思维趋向科学,且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因此,中小学各阶段的教学内容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各类学科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哪些?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块可以划分如下: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 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模块四 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模块五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第3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
1.认知结构是人的全部知识或观念的总和及其组织。2.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关系。
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两者是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是计算机专家研究的对象,其认知结构是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
3.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是信息技术科学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阶段。
第2页 4.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主要有:现代性特点、实践性特点、工具性特点、应用性特点、文化性特点。5.什么是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技术科学的认知过程。
根据学习的认知理论,这个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阶段。6.根据目前情况,谈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
⑴现代性;⑵实践性;⑶工具性;⑷应用性;⑸文化性 7.试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原则。⑴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⑵理论性与实际性相结合的原则; ⑶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⑷巩固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8.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关系。
(1)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进程、内容、方法、组织和实施通常都是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的;教师要对教学效果和质量负责;
(2)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必须由教师引导)。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做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不应包办代替、面面俱到。课堂教学中,要多安排“自学”环节,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尝试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在自学活动中得以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9.试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的意义。
(1)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必要因素。知识的掌握与认识能力的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
(2)离开知识的掌握,就谈不上认识能力的发展;同时认识能力的发展也会反过来影响掌握知识的质量和速度。
10.试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1)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在教学中重视基本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抓好上机实验课的教学,对实验课的安排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切不可让实验课的教学成为学生单纯“玩”计算机的过程。
(2)注意掌握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将其渗透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要帮助学生主动通过观察、分析等思考过程去理解知识,逐步掌握思考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这有利于改进学生的认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
第3页
⑸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⑹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⑺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⑻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力,并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应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尽量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吸引学生到学习中来,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其能力。
11.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贯彻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个别差异,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统一要求指的是把年轻一代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他们把传授的计算机知识掌握好。因材施教要求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智力采取不同的、有效的措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因材施教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教师讲某一问题时,明确向学生指出是否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掌握,或者指出必须掌握的内容。比如,在讲WPS 编辑用→ ←↑↓方向键移动光标时,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掌握,而对于Home、End、PgUp、PgDn 等键,则可以提出不同要求。
(2)布置上机、课外作业时,分出哪些是必做的,哪些可以选做。对于必做而不会做的学生就得个别辅导。
(3)组织学生“一帮一”对子,效果会很显著。学得较差的学生得到帮助,学得较好的学生为了辅导同学,听课学习会更认真。
第4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
2.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分类:
1)按产生的时间可分为传统教学法和新教学法。2)按教学指导思想不同可分为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3)从教学内容的逻辑安排可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
4)以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可分为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和实践的方法。5)按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基本形式可分为接受型、自学型和探究型。
6)现代教学论对上述分法进行了归纳,将教学法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综合教学法,另一类叫基本教学法。3.现代教学方法应具备哪些特征: 1)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情绪生活)的培养和调节 3)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发展
第4页 4)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5)对传统教学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
6)实现信息的多向传递
4.信息技术课的常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教练法、范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5.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教学目的和任务
2)教学内容
3)学生的实际情况 4)教学条件
5)课型
6)教学时间
6.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有以下形式:讲述、讲解、讲演等形式。
7.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8.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
9.自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通过自学而掌握知识的方法。适用于学生力所能及的内容,比如软件使用的自学。
10.演示法是教师在上课时,出示实物、挂图,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画画、投影、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11.教师上课时运用演示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演示时教师应对演示对象加以必要的说明,告诉学生应着重观察什么,并提出一系列问题,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应注意的内容上去。(2)演示时间要适当。
(3)演示完后要归纳总结,作出明确结论。
(4)演示不能取代上机实习,最好的方法是在演示结束后就进行上机实习。
12.实验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问题反复实践,或对某一动作反复地进行,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可用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
13.练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多次的、多方面的、创造性的应用已学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14.教练法的主要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某些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活动、操练某些技能,且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操作中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第5页 观得到有效培养。
15.范例教学法是以典型的范例为中心的教与学,使学生能够依靠特殊范例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
16.项目教学法是指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它是以学习、研究某种或多种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并在一定时期内解决一系列相互 关联问题的一种教学/学习方法。
17.发现法是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末所倡导的教学方法。
18.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地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19.程序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金纳 于20世纪50年代根据控制论原理首创的,使用教学机器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按照程序编制者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成许多小项目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制作成卡片或编成计算机程序,学生按此程序进行自学、独立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20.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是由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
21.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一般有哪些? ① 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② 边讲边练式教学模式 ③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④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⑤ 自主式学习模式;
22.何谓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方法有哪些特征?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教师教的方法(教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法)。
现代教学方法应具备的特征:①以发展学生只能为出发点;②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发展;③重视学生非智力(情绪生活)因素的培养和调节;④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⑤对传统教学方法适当保留,并进行改进;⑥实现信息的多向传递;
23.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谈谈实验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实验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某一问题反复实践,或某一动作反复地进行,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实验对工具性学科和技能性学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尤为必需。实验法对
第6页
⑥ 合作式学习模式 ⑦ 探究式学习模式 ⑧ 课程整合式教学模式 ⑨ WebQuest教学模式 ⑩ 游戏式教学模式 于使学生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使学生发展能力以及形成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除了在课堂上教学外,更多的是在机房操作实验。
24.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特点,阐述自学指导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意义。
自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而掌握知识的方法。一般做法是,教师指定教材或自学材料,学生在课堂或课外自学,教师指导、答疑和小结。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自学要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以便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能继续学习。
25.在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有哪些教学模式,其适用范围如何?
⑴ 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它适用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概念性或需要进行逻辑思维的内容的教学。⑵ 边讲边练式教学模式。它适用于机时较充裕、操作性较强的应用软件的教学。
⑶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此模式主要适用于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如电子表格(Excel)、动画制作(Flash)、网页制作(FrontPage)等。⑷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⑸ 自主式学习模式; ⑹ 合作式学习模式 ⑺ 探究式学习模式 ⑻ 课程整合式教学模式 ⑼ WebQuest教学模式 ⑽ 游戏式教学模式
26.何谓任务驱动式模式?试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立体、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实验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与学习状态,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问题、情感、任务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提出设想与方案,最后经过实践解决问题。
27.选取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选择与评价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⑴教学目的和任务;⑵教学内容;⑶学生的实际情况;⑷教学条件;⑸课型;⑹教学时间。
好的教学方法应达到以下要求。⑴有利于“双基”的掌握,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⑵重视学生能
第7页 力的培养,特别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能力的培养。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⑷能因材施教,把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结合起来。⑸要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以上要求,不能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第5章 信息技术课的现代教学手段
1.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尤其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最常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当属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它主要指计算机辅助教学、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2.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屏幕广播、屏幕监视和交流。3.电化教育的基本功能有:
1)集成功能
2)再现功能
3)交互功能
4)虚拟功能
5)扩充功能 4.电化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提高学习质量
2)提高学习效率
3)扩大教育规模
4)促进教育改革
5.电化课的教学过程是教育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习者传递与交流教学信息的过程。包括4个基本要素:教育者、教学信息、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者。
6.通常把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教育。具体又分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CAI 系统一般由系统硬件、系统软件、课件三个部分构成。
7.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积件由积件库和组合平台构成,包括教学信息资源、教学信息处理策略与工作环境。8.远程教育系统的技术支持
⑴计算机网络技术;⑵多媒体通信技术;⑶人工智能技术;⑷CSCW 技术(Computer Supported Work,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工作);⑸虚拟现实技术。9.与传统教学相比远程教育系统有以下优势: 1)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更符合建构主义学习方式 2)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促进群体的协同学习3)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促进双向互动 4)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优化教学资源 10.远程教育系统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讲授型模式(同步时讲授、异步式讲授)
2)个别辅导模式
3)讨论学习模式
4)探索学习模式
5)协作学习模式
11.异步式讲授:教师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测等教学材料放到网上,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网络
第8页 使用这些资料来学习。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教师和学生的时间自由,易于技术实现;缺点是缺乏师生之间的实时交互、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求较高。
12.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是什么?广义的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哪些学科内容?
狭义地说,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将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的技术和方法。
广义地说,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它应用了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多媒体理论及系统科学理论等的科学成果,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
13.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情况,试述远程教育的优势。与传统教学相比,远程教育系统具有以下优势。⑴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更符合建构主义学习方式; ⑵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促进群体的协同学习; ⑶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促进双向互动; ⑷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优化教学资源;
第6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
1.教学设计是指依据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决策过程。
2.教学内容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
3.教学目标是指在学校的教育目的(或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的总目标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的具体预期教学结果和标准,是教学活动的发出点和归宿。
4.教学目标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导向,又是学生学进行学习的航标,还是进行课堂效果评价的尺度。5.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哪些?
(1)认知目标(2)情感目标
(3)动作技能目标
(注:也称作“三维目标”)6.课堂教学的类型
(1)根据上课的方式分类,可分为3种不同类型的课:①理论课 ;②上机课; ③实践课(2)根据知识掌握的阶段,可分为4种不同类型的课:①新授课;②复习课;③练习课;④检测课 7.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结构,可表示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效果
8.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第9页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3)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
4)检查巩固知识
9.教学过程最优化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环节如下:
1)教学目标最优化 2)教学策略最优化
3)教学控制最优化
4)教学评价最优化 10.备课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1)分析教材
2)了解学生
3)考虑教法
4)编写教案,熟悉教具 11.课外辅导根据辅导方式分为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
课外辅导根据辅导内容分为单纯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辅导。12.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意义有哪些?
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培养学生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
3)检验学生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相长
4)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5)巩固学生专业思想
6)检验高等师范院校办学质量、获取教改信息 13.信息技术教育实习前一般要做好哪些准备?
(1)思想心理准备
(2)知识、技能准备
(3)材料准备 14.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什么?有哪些作用?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作用:⑴传授知识;⑵形成技能;⑶培养智力;⑷发展个性 15.备课有哪些基本环节?
1)分析教材
2)了解学生
3)考虑教法
4)编写教案,熟悉教具 16.如何确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三维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目的)、教学内容及逻辑顺序、重点和难点,做到明确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17.教案一般要包括哪些内容?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一份教案。
通常包括下列内容:授课班级、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材分析、课的类型、教学用具、教学方法、课时分配、参考资料、教学过程、作业及教学后记(教学反思或课后分析)。18.课堂教学有哪些任务和基本要求?
任务:(1)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2)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3)养成主动参与的习惯 要求:(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按照教学计划设计好每堂课的教案;
(2)针对课堂内容,准备好课堂教学中需要的硬件、软件,对所需的资料如图片、声音、视频等素
第10页 材应事先整理好,形成资源共享;
(3)在教学过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行为,促使他们的行为形成习惯;
(4)应对每堂课的教学进行测评,为下一堂课作好准备。
第7章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类型
1.概念与词语有着密切联系,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形式。2.概念间的相容关系有:同一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3.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有(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4.程序是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达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步骤(算法)。
计算机程序是用指定的计算机语言表达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步骤,这些方法步骤必须是计算机能理解并且能执行的。
程序设计主要指研制计算机程序的过程,它应该包含:对问题的分析与了解、选取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步骤、用特定的计算机语言将方法步骤记录下来,记录下来的这个方法步骤就是程序清单。5.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是一组规则,它由词法和句法组成。6.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具体概念,谈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1)使学生了解概念的由来与发展。(2)使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表达形式。(3)使学生了解有关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会对概念正确地进行分类,从而形成一定的概念体系(4)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概念。
概念的教学途径和一般方法:(1)概念的引入。(2)概念的明确与理解。(3)概念的巩固和运用。
第8章 智力、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
1.知识是人们对客观规律事物认识的总和,是对客观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反映。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本领,属于个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大脑机能在社会活动中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心理特征。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过程中两个必要的因素。
2.智力是一个复合体,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3.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动机、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好奇心等等。
4.能力按其倾向性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一般能力主要指智力,它是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认识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为了顺利地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些能力综合。
5.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可按照“三阶段七环节”来进行。第一阶段是示范阶段,包括讲解和示范等两个环节。第二阶段是制作阶段,包括学生自主探索、分组讨论和作品的制作等三个环节。第三阶段是讲评阶段,包
第11页 括作品的交流和讲评等两个环节。6.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2)加强实践活动
(3)改进课堂教学(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5)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7.信息素养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基础。
8.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
(1)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3)信息素养是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9.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1)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2)学好信息技术科学的基础知识。(3)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4)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渗透、综合。(5)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10.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能力培养包括哪些内容?
⑴自学能力;⑵操作能力;⑶编辑能力;⑷思维能力;⑸创造能力; 11.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这里的创造潜质是指创造的目标、创造的意志、创造的精神等。(2)培养学生的创造心理。创造性心理是创造力的基础。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心理,就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坚强的意志。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搞科研,撰写论文,搞小创造、小发明,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
(5)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6)进行教法创新。
1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何意义?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意义:
(1)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3)信息素养是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12页 途径:
⑴通过信息技术专门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⑵加强学科课程教学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⑶创设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第9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意义有哪些?
(1)教学评价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2)教学评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3)教学评价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4)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2.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1)导向功能
(2)检查功能
(3)激励功能
(4)改进功能 3.教学评价的分类
(1)按评价的目的进行分类可分为三类: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2)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可分为以下两类:绝对评价、相对评价。4.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方法有: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5.教学评价的意义是什么?
(1)教学评价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2)教学评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3)教学评价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4)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6.教学评价有哪些功能?
(1)导向功能
(2)检查功能
(3)激励功能
(4)改进功能 3.如何理解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特点? ⑴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要注重实践
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中存在着难以量化的因素 ⑶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依赖于教学设备 ⑷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标准依赖课程内容 7.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⑴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指用切合实际的语言表达学生的学习情况。它一般建立在评价者的经验或印象的基础上,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①评语鉴定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结论一目了然;缺点是不够精确,容易掺杂主观因素。②等级评定法。按等级的形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等级评定法简便易行,但不够精确,同一等级者之间的差距不好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五级评定法: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第13页 四级评定法:很好、较好、一般、差; 三级评定法:上、中、下; 二级评定法:合格、不合格。⑵定量评价
⑶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
第10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
1.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要注意哪些基本原则?
(1)不能主观臆断,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2)不能随行就市,必须全面地研究问题。(3)不能用统计代替分析,必须注意事物的数量和质量分析。(4)不能轻信材料,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材料的可靠性。(5)不能被现象迷惑,必须寻求事物的本质。2.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大体分为:
(1)发现问题
(2)收集资料
(3)深入研究
(4)实践验证 3.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方法有:
(1)历史研究法
(2)文献研究法
(3)观察研究法
(4)调查研究法(5)实验研究法
(6)行动研究法
(7)校本研究法
(8)个案研究法(9)质的研究法
(10)人种志研究法
(11)德尔菲专家法
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课题有: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开发性研究课题。
5.教学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有:
(1)需要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导向性原则
(5)可行性原则 6.课题选择的主要方法有:逻辑法和灵感法。7.如何选择教学研究课题?
教学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有:(1)需要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导向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
课题选择的主要方法有:逻辑法和灵感法。8.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应注意哪些事项?
⑴突出主题论点,论证鲜明;⑵内容层次分明,结构严谨;⑶叙述文字流畅,简明扼要;⑷使用语法规范,合乎逻辑。
第14页
第三篇:九年级化学 盐 复习教案1
九年级化学 盐 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对盐的性质的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
⑵.巩固有关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学会运用酸、碱、盐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以及巩固CO32-的检验方法。⑶.运用各类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讨论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重点:盐的性质、复分解反应。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方法:讨论归纳、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活动与探究一】复习生活中常见的盐
【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
【活动与探究二】盐的化学性质
回忆与再现:盐的化学性质
1、盐(溶液)+金属——新盐+新金属
2、盐 +酸--------新盐+新酸
3、盐(溶液)+ 碱(溶液)-----新盐+新碱
4、盐(溶液)+ 盐(溶液)-----两种新盐
【练习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活动与探究三】运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正确书写有关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类别
1、复分解反应能不能发生,要考虑生成物中有无沉淀、气体或水。
2、盐与碱反应时,反应物中盐和碱必须可溶。
3、盐与盐反应时,反应物中盐和盐必须可溶。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物质类别:
1、酸 + 碱 —— 盐 + 水
2、盐 + 酸-----新酸 + 新盐
3、盐(溶液)+碱(溶液)-----新盐+ 新碱
4、盐(溶液)+ 盐(溶液)-----两种新盐
【练习3】练习2发生的反应中哪些属于复分解反应?写出其反应规律。
【活动与探究四】复习问题:①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②粗盐提纯的步骤及操作注意事项。(玻璃棒的作用和目的)
【巩固深化】
1.学生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2.课堂练习: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3.布置作业
第四篇:小学英语教师教材教法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英语教师教材教法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单位姓名分数
(课程标准部分65分)
一、选择题:根据新课程标准,选择正确答案(15分)
()
1、评价一节课是否符合新课标精神,应该,看学生思考的层次和看老师
否创造性地运用了教材。
A、看学生主动性是否被调动起来B、看老师是否讲解到位
C、看学生是否注意力集中D、看老师是否运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
()
2、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新课程实施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具
体。
A、教师,实施者B、学生,参与者
C、行政领导,参与者D、校长,实施者
()
3、课程目标的级别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3、4年级应完成,5、6年级完成;
A、第五册—第八全册B、第九—第十二全册
C、一级目标,二级目标D、二级目标,三级目标()
4、各地区可以根据国家课程的有关政策规定,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
要,适当调整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
A.县级管理B.一级管理C.二级管理D.三级管理
()
5、语言技能一级目标中读写要求:能看图识字;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
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正确。
A、朗读课文B、背默课文
C、表演小节目D、书写字母和单词
()
6、语言技能一级目标中说唱要求的第一个要求是。
A、能根据录音模仿说英语B、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C、能说最常用的日常套语D、能唱一首英语歌
()
7、语言技能一级目标中玩演的要求: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能做
简单的角色表演;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等。
A、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B、用简单的英语讲简单的故事
C、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D、能看懂英文动画片
()
8、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A、合理地教B、创造性地使用C、按照要求使用D、按部就班地用
()
9、课程目标二级要求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A、读懂B、写出C、背诵D、描写
()
10、课程目标二级要求能根据图片或提示。
A、说出简单的句子B、写出简单的句子
C、写出简单的故事D、进行个人信息交流
()
11、课程目标二级要求应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
A、持续的说唱能力B、间断的表演能力
C、持续的兴趣和爱好D、书写字母的能力
()
12、新课标中一级语言技能对于读写的要求是。
A、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B、能写简单的问候语
C、写简短的标题D、写简单的故事
()
13、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者小短文是新课标中的目标要求。
A、一级语言技能B、一级知识目标
C、二级语言技能D、二级知识目标
()
14、判定一节课的是否有实效最重要标准是看。
A、生动的课堂气氛B、热烈的小组活动
C、有效的课堂设计D、是否完成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
()
15、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考虑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
A、可操作性B、强制性
C、义务性D、情感性
()
16、二、填空题:(30分)
1、现行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出发,倡导体验、、、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2、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个级别。该设计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也考虑到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旨在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4、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它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和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5、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英语语言知识主要含:语音、、语法、和话题。
6、英语的学习策略包括,调控策略。
7、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和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8、测试应包括、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简答题(20分)
1、小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2、在实施英语课程标准中的九条建议是什么?
3、在设计板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标准》中关于评价的建议有哪些?(至少
4项)
(教学策略部分35分)
一、填空题。(20分)
1、按照目前小学英语的常规教学内容(Designed onMaterial)分类,我们把小学英语分为、、、复习教学四种常规课型。按照Preparation-Presentation-Ptactice-Production-Progress五个步骤进行,简称5Ps教学策略。
2、词汇部分的单词都是围绕各单元话题集中归类出现的,一般是由若干词汇或词组、一个主句型和一个组成。
3、词汇课的呈现新知部分主要有和
4、“五到”记忆策略中“五到”即、、。
5、对话教学的Production活动中主要有和。
6、对话课教学过程中要贯穿原则,实现教学过程交际化,尽量运用英语教英语,加强交际性的操练。
7、阅读课中的In-reading环节主要有、、、、。
二、案例分析(15分)
1、请从任务设计要有适合的情景和语境这一方面入手对以下任务设计的案例进行分析。
What would you like?任务设计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Unit 5 A Let’s talk课前教师和学生把教室布置成中国餐厅或麦当劳店或肯德基店;并用下列单词制作英文菜单若干份hamburger, hot dog, chicken, bread, beef, soup, rice等。要求学生进入此餐馆必须使用英语进行交。
Assistant:Can I help you ? What would you like?
S1:I’d like some beef and rice.Assistant:Wait a minute.S2: How much?
Assistant:Twenty yuan.2、请从游戏设计要尽量顾及全体学生这一方面入手对以下案例进行分析。Chanting Race
教师请五名学生上台,他们分别头戴Beijing, London, Moscow ,Singapore ,Sydney 的头饰,手持windy , sunny , cloudy , rainy , snowy的卡片。教师打节拍说Rainy , rainy.手持Rainy卡片的学生说It’s rainy in London.并转问他人,说Cloudy, cloudy,手持Cloudy卡片的学生说It’s cloudy in Moscow.并转问他人。接不上的便被淘汰,坚持到最后的学生获胜。
课标答案
一、选择题。(15分)
AACDDAABABCACD
二、填空题。(30分)
1、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认知水平实践参与合作任务型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兴趣自主听说读写创新
3、九生理和心理
4、综合语言运用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5、词汇功能
6、认知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
7、评价主体评价形式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8、口试
三、简答题(20分)
1、①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②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③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④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⑤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⑥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2、(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
(五)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七)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
(九)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率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3.、教师设计板书时要注意让板书能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课堂教学,并通过合理布局,颜色对比,体现视觉美。
4、(一)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二)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三)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四)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五)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六)注意3一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七)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八)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策略答案
一、(20分)
1、词汇教学对话教学读写教学
2、任务活动
3、单词导呈听读正音合作学习
4、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
5、表演展示任务型活动
6、交际性
7、略读细读读写听音朗读
二、案例分析(15分)
1、参考答案:这个任务创设了较真实的情景和语境,让学生运用有关用餐的英语句型在餐馆点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英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做到学以致用。
2、参考答案:教师设计的游戏是通过chant 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句型It’s in.,比较新颖,也很有趣,能够吸引学生极大的兴趣。但是值得商榷的地方有教师请五名学生上台来参与游戏,那么台下剩余的学生他们在游戏中扮演的又是什么角色呢?显然这个游戏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任何组织形式的设计都必须有利于学生全面参与教学和实现教育目标为宗旨。
第五篇: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
填空、简答:
1.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贯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2.“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追求下列课程理念:①教育民主;②国际理解;③回归生活;④关爱自然;⑤个性发展
3.新课程的目标重建:①新课程确立起新的知识观,从而走出了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②新课程确立起新的学生观,从而使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③新课程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
4.语文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将产生重大影响:①教师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②教学方式:由“讲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
5.课程基本理念有以下四条: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6.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7.语文课程目标与语文课程功能具有内在的联系。离开了课程功能,目标的制定就缺乏内在的依据。8.中外母语课程的独特功能:①培植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母语课程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④母语课程奠定个体社会化和终身学习的基础
9.语文课程目标也称语文教育目标,它的作用:它是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并决定着语文教育的方向。
10.三个维度:“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1.立足三个“统一”,把握“三维”目标:①过程与结果的统一;②认知与情意的统一;③接受性与体验性的统一
12.教学阅读转型的表现:①从“一元解读”到“多元解读”;②从普适性解读到个性化解读;③从“他者解读”到“自我解读”;④从“认知性”解读到“体验性”解读
13.阅读教学范式转型的表现:①从教师独白到师生对话的转换;②从教师“肢解”到学生“体验”的转换;③从预设性教学到生成性教学的转换;④从倾听型学习到言说型学习的转换;⑤从结构型教学到后结构教学的转换
14.阅读教学转型存在问题解析:①防止阅读教学中的浅体验;②防止阅读教学中的假对话;③防止阅读教学中的伪生成;④防止阅读教学中的乱言说;⑤防止阅读教学中的无结构
15.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①与教科书的对话;②与教师的对话——垂直性互动;③与伙伴的对话——水平性互动;④与环境的对话——发散性互动
16.阅读教学要坚持四个主体性的统一:①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②语文教师的施教主体性;③教材编者的编辑主体性;④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17.我国中学写作教学的目标定位,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①写以致用的思想一直未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或大纲)所倡导;②在“写以致用”思想主导下,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掌握,成为我国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③端正写作态度、培育写作情感,也是我国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18.写作教学缺乏有效性的主要特征:①写作教学内容缺失;②写作指导缺位;③写作教学观念落后;④一些作文试题的导向错误;⑤写作体式要求失当 19.①关于“写什么”:首先,要理清写作目标与写作内容的关系;其次,要规定具体的写作课程内容;最后,要研究学生有效的写作实践。②关于“怎么写”
20.口语交际教学,原名听说训练。第二次飞跃是在新世纪之初,其明显的标志是2001年7月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以往的听说训练改为口语交际,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从而突出了口语的交际功能。
21.听说能力的基本结构:①听话能力结构:a.感知语言能力;b.理解语言的能力;c.品评语言的能力;②说话能力结构:a.内部语言的组织能力;b.口语材料的选择能力;c.语音运用及应变能力
22.口语交际教学的三种质地的课程内容:①反思性的课程内容;②形成性的课程内容;③技巧性的课程内
容
23.从课程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①设置综合性学习突破了传统的、狭隘的语文课程观;②设置综合性学习有助于语文课程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a.密切了语文课程与多个领域的联系,b.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保障,c.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③设置综合性学习可以弥补分科课程的缺陷,有利于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全面达成
24.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①活动准备阶段;②进入问题(课题)情境阶段;③实践体验和问题求解阶段;④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
25.综合性学习评价的要求:①以正面评价和激励评价为主;②全面评价与差异评价相结合;③关注问题意识和多样化的探究;④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⑤重视过程和体验
26.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策略:①学生作品平均法;②教师观察交流评价法;③问卷调查法
27.高中阶段要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多样的课程,课程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即由原来实行单一的必修课变为必修课加选修课,于是就产生了学生的选课制。学生选课制的到来,必然引起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也就是说,客观上要求采用学分制。由此可见,学分制与选课制密切相关。
28.语文教材的基本结构:①范文系统;②知识系统;③作业系统;④助读系统 29.语文教材的功能:德智启迪功能;语文历练功能;语言积累功能;知识扩展功能 30.语文教材的类型:语文教材有综合型(合编型)和分科型(分编型)两种编制类型 31.语文教材的特质:基础性;系统性;典型性;具体性
32.语文课程资源类型:①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②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③显性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④语文课程资源的其他类型
33.语文课程资源的基本特点:丰富性;潜在性;生成性;言语性
34.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文化性原则;审美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多功能原则
35.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将在语文课程实施层面引发深刻变革,即语文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媒体、师生角色等都会发生本质的变化。
36.媒介语言的特征:传播内容具体、形象、丰富;传播速度及时、迅捷、高效;传播手段多样、灵活;媒介语言具有“拟真性”、“虚拟性”,容易误导受众 37.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走向质性课程评价:质性课程评价与量化课程评价;量化课程评价的反思与批判;走向质性课程评价
38.质性课程评价典范之一:档案袋评定(语文质性评价的重要方式); 质性课程评价典范之二:苏格拉底式评定
39.学科的特点:①理论性;②实践性;③综合性
40.工具性:①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②语文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③以语文为工具从事其他的学习,语文是基础工具;人文性:①言语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之一;②言语活动是一个人的生命活动,只要是人就不能没有言语活动;③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一个人的言语世界有多大,他的生活外延就有多大;④就汉语而言,它不仅负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当从其外在形式看,同样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和汉民族人文心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41.教学过程的构成因素:空间因素:教师、学生、教材;时间因素: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结果。42.中学语文教学原则:①德育、美育和智育相统一的原则;②听、说、读、写相互促进原则;③发展智力原则;④课内外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43.评价的特点:诊断性、全面性、多元性
44.语文教育评价应具备的作用:反馈、激励、甄别、导向 45.传统语文评价方法是考试。
46.阅读教学方法选择:①记叙文教学方法:讲析法、讨论法、朗读法、练习法;②议论文教学方法:辩论、演讲;③文言文教学方法:诵读、句读、翻译、鉴赏、背诵。
作文教学方法选择:①单项作文训练;②命题作文训练;③供材料作文训练;④想象作文训练;⑤话题作文训练;⑥自由作文训练
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听讲;诵读;复述;问答;讨论;辩论、演讲、讲故事
47.魏书生:课堂教学六步法(属于参与式):定向(明确教学要求、重点与难点);自学;讨论(先小组,后班级);答疑;自测;自结
48.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自读课(认读、辩题、审题、发问、质疑、评论分析)讲读课;作业课;复读课
名词解释:
1.语文素养:指人经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从而在语文修养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它包括作为行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与语文内涵相关系的心理特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2.红领巾教学法:解放初期(1956年),苏联教育学家普希金在北师大讲授《红领巾》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对我国语文教学影响最大的语文教学模式。理论上是三个阶段:起始——阅读分析——结束,在实践上表现为介绍作家的时代背景、解释生词难句、朗读、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概括主题思想、总结写作特点这一模式。通常称为讲读法,对我国语文教学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但也出现了机械模仿、公式化形式主义倾向。
3.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整体联系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借助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课程组合形态。
4.教材:关于教材最一般的定义,是指教师在教学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最标准的教科书,也包括形形色色的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等。其中,教科书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狭义的语文教材的概念是指语文教科书。5.语文校本课程:语文校本课程是语文学科视野中的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开发主体,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为适应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而开发的有学校个性特色的语文课程。
6.媒介语言:从广义上讲,凡是用来传播信息的符号,包括文字、线条、图片、动画、声音、视频、图表、光线、色彩、影调、角度、景别、蒙太奇特技等都属于媒体语言。从狭义上讲,媒介语言单指在媒体中使用的语言、文字。从语文教学上讲,媒介语言包括在媒体中使用的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包括报刊语言、广播语言、电视语言、网络语言等。
7.语文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各种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的总和,包括一切人力、物力以及社会、自然、人文资源;狭义的课程资源又称教学资源,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直接因素。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语文课程编制及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直接性资源。
8.语文教学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其他相关的理论,研究语文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论体系。
9.语文课程目标:是从语文课程的角度出发,规定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个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是指人们在语文学科领域展开的全部教学活动中预期要到达的具体要求。
10.语文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师的实施过程,是语文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指导学生积极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品德的过程,是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整体相统一的过程。
11.语文教育评价: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标准,在系统搜集资料并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及结果所做的价值判断、描述和把握。
论述:
1.语文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它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关乎学校教育质量乃至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是教师教育的根本性目标,而一名理想的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品质:①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教师只有有了高的理想,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不断进行自我挑战,达到高成就、高水准。而教育的复杂性则要求教师应当富有更高的灵性与悟性;②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只有自信、自强,一个人的潜能、才华才能发挥到极致,一名理想的教师,应当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③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教师应当适应这样的社会环境。同时教师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在多大的层面上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施加影响,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④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⑤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应当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⑥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只有知识面广阔的教师,才能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⑦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因此,一名有理想的教师应该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⑧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这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当具备的重要条件。
2.写作教学:首先,我们应当明确新课程写作教学的目标定位:第一,写以致用的思想一直为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这是我国百年写作教学一以贯之的取向;第二,在“写以致用”思想主导下,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掌握,成为我国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练习,被认为“是一切写作的‘通用’之基础”,所以掌握了这些文体的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去写各种具体的文体,才会游刃有余;第三,端正写作态度、培育写作情感,也是我国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表现为一下三个方面:①真实写作;②读写结合;③重视兴趣的激发和生活的体验。
其次,我们应当要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即了解写作教学缺乏有效性的主要特征,并明确“写什么”和“怎么写”。第一,写作教学缺乏有效性具有以下表现:①写作教学内容缺失;②写作指导缺位;③写作教学观念落后;④一些作文试题的导向错误;⑤写作体式要求失当;第二,“写什么”值得是写作内容,而写作内容的明确,需要理清以下三个关系:①要理清写作目标与写作内容的关系;②要规定具体的写作课程内容;③要研究学生有效的写作实践。关于“怎么写”,就是我们的话语形式,也就是要求我们思考应当如何运用语言文字使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在作品中得以实现,并做到学思同步。
最后,我们还应当知道写作教学的三大范式:①“结果——文本”取向的写作课程②“过程——作者”取向的写作课程③“交流——读者”取向的写作课程。只有恰当运用上述三种范式,基于“整合同构”的思路,重建我们的写作课程,才是我国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希望所在。
3.教案写作:【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汇,朗读、背诵课文。2.理清文章脉络。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注意个别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教学课时】一个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1.导语2.学生讨论,教师明确3.结语、作业4.板书【教学反思】初一学生古文基础太差,学起来吃力。为此,让学生多读,逐步培养学生鉴赏古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