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纲要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纲要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学时与学分
课程代码:1303;开课专业:小学教育专业04级;开课学期:第6、7学期; 课程总学时:72学时(讲授学时36学时;研讨与实践学时:36学时); 学分:4学分。
(二)课程性质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是教学论基础理论课之一,是师范院校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专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论的一门应用学科。
《小学语文教学论》以普通教育学为指导,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语文教育现象,反映的是一种“大语文”教育观。同时,它又以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吸收语言学、文章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在多视角多侧面的交叉中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进行小学语文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科学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探寻和剖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科学理论去指导实践创新,用实践创新去丰富理论不断提高学生小学语文教学能力,并最终形成终身发展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论》通过对语文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语文学科规律的语文教育之路,这是语文学科教育研究的新发展。
(三)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解其基本理念,并能运用和落实到语文实际教育教学中。
(2)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范围与作用: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向及重点;掌握教材的发展及编排特点;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体系,且会制定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掌握小学语文教学原则。
(3)熟练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和教学常规;熟练掌握并运用汉语拼音教学、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以及活动课指导等六个方面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熟练掌握小学生学习语文学法指导的意义、原则、特征及其如何实施。
(4)明确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的意义,了解其类别,掌握它的特点与方法。
(5)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评估的意义、内容及方式,并能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评估。
2.过程与能力
(1)《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从宏观上讲主要包括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两大部分。因而在教学中要采取自主、合作、质疑、探究、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辩证批判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论》基本理论和技能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有关小学语文教学的试教、见习、实习的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
3.情感和态度
(1)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产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使其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
(2)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受到从师敬业的职业思想教育,陶冶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操,使其具有献身小学教育事业的理想和良好的师德品质。
(3)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学习,培养师范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小学语文教学论》以普通教育学为指导,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语文教育现象,反映的是一种“大语文”教育观。同时,它又以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吸收语言学、文章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在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下,在多视角、多侧面的交叉中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因而,学习本课程应预修的教育理论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史》、《教育技术学》等;学习本课程应预修的其他课程包括:中文的一系列课程,以及音体美相关的课程,和与制作课件相关的微机课程等。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第一单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6课时
(一)基本内容:
1.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这是我国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最新课程标准):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和附录。
2.重点掌握并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3.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资源的利用。
(二)教学要求:
1.能背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2.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尤其是第三个理念。
要清晰、透彻的理解。
教学建议: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基本理念。让课代表把班级分成四组→每组选一名组长→每组选一个理念→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采取组长负责制:先拟订计划与分工,各司其职;后分头行动收集资料、汇总→集体呈现学习成果→以每组的集体成绩来评价最终组员的成绩。
第二单元:小学语文课程 2课时
(一)基本内容:
1.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2.了解小语课程的范围与作用。
3.掌握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特点。4.小学语文课程目标。
(二)教学要求:
1.明确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掌握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特点。
3.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编制并会实施。教学建议:此单元的教学只要求学生一般性的了解。
第三单元:小学语文教学常规 4课时
(一)基本内容:
1.备课。2.上课。3.辅导。4.作业。5.批改。6.测查。7.听课与评课。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明确地掌握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以实例加以说明。2.备课重点讲授,并让学生清楚如何编写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3.教学中要补充适应新课标的内容,及实践性强的内容。4.组织学生观摩一节录像课,让学生写听课记录并进行评课。
教学建议:
1.拿出一篇课文让学生进行备课,并编写教学计划,后集体讨论怎样进行行之有效的备课。
2.组织学生观摩一节录像课,让学生写听课记录并进行评课。
(一)基本内容: 1.汉语拼音教学的意义。2.汉语拼音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3.汉语拼音教学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二)教学要求:
1.记住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2.让学生正确书写《汉语拼音方案》。
3.让学生编写一篇图文并茂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案。第四单元:汉语拼音教学 12学时
第五单元:识字写字教学 8课时
(一)基本内容: 1.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2.识字写字教学的内容与方法。3.识字写字教学的一般过程。
(二)教学要求:
1.简介国内几种识字教学试验研究。
2.让学生编写一篇图文并茂的识字写字教学方案。
第六单元:阅读教学 22学时
(一)基本内容: 1.阅读教学综述。
2.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设计。3.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4.国内几种阅读教学试验研究简介。
(二)教学要求:
1.将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分类(五大类)。
2.让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来选择某一类阅读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形成书面材料后并进行试讲,试讲时要求运用课件。
教学建议:
让课代表把班级分成四组→每组选一名组长→每组选一类阅读教学→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采取组长负责制:先拟订计划与分工,各司其职;后分头行动收集资料、汇总→集体呈现学习成果→以每组的集体成绩来评价最终组员的成绩。这是一个重点内容,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
第七单元:写话与习作教学 2学时
(一)基本内容: 1.写话教学。2.习作教学。
3.国内外写话与习作教学试验研究简介。
(二)教学要求: 1.做好习作前的指导,让学生写下水文。2.欣赏小学生的快速作文,并进行分析。
第八单元:说课教学 14学时
(一)基本内容: 1.明确说课教学的内容。2.说课教学的一般程序和方法。3.如何评价说课。
(二)教学要求: 让学生用POWERPOINT制作说课课件并进行训练。教学建议:
1.学生编写说课教案,要求环节完备,图文并茂,理论凸出,富于创意 2.制作说课课件,要求实用,科学,便于操作。3.每个学生的说课不能超过15分钟。
第九单元: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与评价 1课时
(一)基本内容: 1.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概述。
(二)教学要求:一般掌握与了解,使学生知道如何收集与利用信息,并清楚如何
评价小学课程就可以。
教学建议:此单元的教学可以与第一单元的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自行安排。
第十单元:小学语文教育科研 1课时
(一)基本内容: 1.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的意义、任务、原则。2.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和课题的研究方案。
(二)教学要求:因为有相关学科的知识,所以简单介绍语文研究的几个方向就可。教学建议:由于此单元与《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又重复的部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可以略讲或让学生自学。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
《小学语文着教学论》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因而在教学中适合于采用主导性教学,即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并辅之以讨论、观摩、合作、探究、见习、实习。具体情况如下:
(一)第一单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单元:小学语文课程、第三单元:小学语文教学常规、第九单元: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与评价、第十单元:小学语文教育科研,这四个单元主要是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并让学生进行有组织地讨论、观摩、合作、探究。
(二)第四单元:汉语拼音教学、第五单元:识字写字教学、第六单元:阅读教学、第七单元:写话与习作教学、第八单元:说课教学,这四个单元的教学主要是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重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对学生进行从教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在教学方法上辅之以讨论、观摩、自主选择、合作、探究等,在方式上以编写教学方案、试讲、见习、实习、考核为主。另外,在试讲要求学生自己会制作、运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四、课程考核方式与要求
(一)考核方式根据学院的学期考试制度要求,采用以下程序:平时成绩 30分:出勤、作业、测验。
(二)期末闭卷笔试成绩:70分:考察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实际应用能力。实行百分制。
五、课程纲要的制定程序
制定时间:2004年9月;
参加人员:薛忠英、牛红梅、唐恒振 执笔人:牛红梅。
六、课程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
材: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参考教材:
1.《小学语文实用教学论》 化工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论》
人教社版
3.《小学语文教学论》 上海三联教材文库
4.《语文学科教学论》 东北师范大学内参
(三)其他参考资料:
1.《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教社 3.《小学语文教师》杂志
4.人教社的《课程、教材、教法》期刊 5.人教网http://www.xiexiebang.com/ 6.小学语文网http://www.xiexiebang.com/xiaoyu/ 7.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xiaoxue.ruiwen.com/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纲要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纲要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学时与学分
课程代码:1303;开课专业:小学教育专业04级;开课学期:第6、7学期; 课程总学时:72学时(讲授学时36学时;研讨与实践学时:36学时); 学分:4学分。
(二)课程性质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是教学论基础理论课之一,是师范院校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专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论的一门应用学科。
《小学语文教学论》以普通教育学为指导,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语文教育现象,反映的是一种“大语文”教育观。同时,它又以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吸收语言学、文章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在多视角多侧面的交叉中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进行小学语文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科学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探寻和剖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科学理论去指导实践创新,用实践创新去丰富理论不断提高学生小学语文教学能力,并最终形成终身发展能力。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论》通过对语文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语文学科规律的语文教育之路,这是语文学科教育研究的新发展。
(三)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解其基本理念,并能运用和落实到语文实际教育教学中。
(2)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范围与作用: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向及重点;掌握教材的发展及编排特点;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体系,且会制定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掌握小学语文教学原则。
(3)熟练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和教学常规;熟练掌握并运用汉语拼音教学、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以及活动课指导等六个方面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熟练掌握小学生学习语文学法指导的意义、原则、特征及其如何实施。
(4)明确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的意义,了解其类别,掌握它的特点与方法。
(5)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评估的意义、内容及方式,并能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评估。
2.过程与能力
147
(1)《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从宏观上讲主要包括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两大部分。
因而在教学中要采取自主、合作、质疑、探究、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辩证批判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论》基本理论和技能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
种各样的有关小学语文教学的试教、见习、实习的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学
生的科研能力培养。
3.情感和态度
(1)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产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使其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
(2)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受到从师敬业的职业思想教
育,陶冶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操,使其具有献身小学教育事业的理想和良好的师德品质。
(3)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学习,培养师范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品
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小学语文教学论》以普通教育学为指导,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语文教育现象,反
映的是一种“大语文”教育观。同时,它又以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吸收语
言学、文章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研究
成果,并在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下,在多视角、多侧面的交叉中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因而,学习本课程应预修的教育理论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学研
究》、《教育史》、《教育技术学》等;学习本课程应预修的其他课程包括:中文的一系列
课程,以及音体美相关的课程,和与制作课件相关的微机课程等。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第一单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6课时
(一)基本内容:
1.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这是我国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推
行的最新课程标准):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和附录。
2.重点掌握并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3.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资源的利用。
(二)教学要求:
1.能背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
2.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尤其是第三个理
念。要清晰、透彻的理解。
教学建议: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基本理念。让课代表把班级分
成四组→每组选一名组长→每组选一个理念→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采取组长负责制:
先拟订计划与分工,各司其职;后分头行动收集资料、汇总→集体呈现学习成果→以每组的集体成绩来评价最终组员的成绩。
第二单元:小学语文课程2课时
(一)基本内容:
1.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2.了解小语课程的范围与作用。
3.掌握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特点。
4.小学语文课程目标。
(二)教学要求:
1.明确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掌握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特点。
3.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编制并会实施。
教学建议:此单元的教学只要求学生一般性的了解。
第三单元:小学语文教学常规4课时
(一)基本内容:
1.备课。2.上课。3.辅导。4.作业。5.批改。6.测查。7.听课与评课。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明确地掌握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以实例加以说明。
2.备课重点讲授,并让学生清楚如何编写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
3.教学中要补充适应新课标的内容,及实践性强的内容。
4.组织学生观摩一节录像课,让学生写听课记录并进行评课。
教学建议:
1.拿出一篇课文让学生进行备课,并编写教学计划,后集体讨论怎样进行行之有
效的备课。
2.组织学生观摩一节录像课,让学生写听课记录并进行评课。
(一)基本内容:
1.汉语拼音教学的意义。
2.汉语拼音教学的内容与要求。第四单元:汉语拼音教学12学时
3.汉语拼音教学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二)教学要求:
1.记住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
2.让学生正确书写《汉语拼音方案》。
3.让学生编写一篇图文并茂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案。
第五单元:识字写字教学8课时
(一)基本内容:
1.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
2.识字写字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3.识字写字教学的一般过程。
(二)教学要求:
1.简介国内几种识字教学试验研究。
2.让学生编写一篇图文并茂的识字写字教学方案。
第六单元:阅读教学22学时
(一)基本内容:
1.阅读教学综述。
2.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设计。
3.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4.国内几种阅读教学试验研究简介。
(二)教学要求:
1.将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分类(五大类)。
2.让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来选择某一类阅读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形
成书面材料后并进行试讲,试讲时要求运用课件。
教学建议:
让课代表把班级分成四组→每组选一名组长→每组选一类阅读教学→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采取组长负责制:先拟订计划与分工,各司其职;后分头行动收集资料、汇
总→集体呈现学习成果→以每组的集体成绩来评价最终组员的成绩。这是一个重点内
容,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
第七单元:写话与习作教学2学时
(一)基本内容: 1.写话教学。
2.习作教学。
3.国内外写话与习作教学试验研究简介。
(二)教学要求: 1.做好习作前的指导,让学生写下水文。
2.欣赏小学生的快速作文,并进行分析。
第八单元:说课教学14学时
(一)基本内容: 1.明确说课教学的内容。
2.说课教学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3.如何评价说课。
(二)教学要求:让学生用POWERPOINT制作说课课件并进行训练。
教学建议:
1.学生编写说课教案,要求环节完备,图文并茂,理论凸出,富于创意
2.制作说课课件,要求实用,科学,便于操作。
3.每个学生的说课不能超过15分钟。
第九单元: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与评价1课时
(一)基本内容: 1.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概述。
(二)教学要求:一般掌握与了解,使学生知道如何收集与利用信息,并清楚如
何评价小学课程就可以。
教学建议:此单元的教学可以与第一单元的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自行安排。第十单元:小学语文教育科研1课时
(一)基本内容: 1.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的意义、任务、原则。
2.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和课题的研究方案。
(二)教学要求:因为有相关学科的知识,所以简单介绍语文研究的几个方向就可。教学建议:由于此单元与《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又重复的部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可以略讲或让学生自学。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
《小学语文着教学论》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因而在教学中适合于采用主导性教学,即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并辅之以讨论、观摩、合作、探究、见习、实习。具体情况如下:
(一)第一单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单元:小学语文课程、第三单元:小学语文教学常规、第九单元: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与评价、第十单元:小学语文教育科研,这四个单元主要是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并让学生进行有组织地讨论、观摩、合作、探究。
(二)第四单元:汉语拼音教学、第五单元:识字写字教学、第六单元:阅读教学、第七单元:写话与习作教学、第八单元:说课教学,这四个单元的教学主要是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重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对学生进行从教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在教学方法上辅之以讨论、观摩、自主选择、合作、探究等,在方式上以编写教学方案、试讲、见习、实习、考核为主。另外,在试讲要求学生自己会制作、运
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四、课程考核方式与要求
(一)考核方式根据学院的学期考试制度要求,采用以下程序:平时成绩 30分:出勤、作业、测验。
(二)期末闭卷笔试成绩:70分:考察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实际应用能力。实行百分制。
五、课程纲要的制定程序
制定时间:2004年9月;
参加人员:薛忠英、牛红梅、唐恒振
执笔人:牛红梅。
六、课程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参考教材:
1.《小学语文实用教学论》 化工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论》人教社版
3.《小学语文教学论》 上海三联教材文库
4.《语文学科教学论》 东北师范大学内参
(三)其他参考资料:
1.《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教社
3.《小学语文教师》杂志
4.人教社的《课程、教材、教法》期刊
5.人教网http://.cn/
6.小学语文网http://.cn/xiaoyu/
7.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xiaoxue.ruiwen.com/
第三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纲要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纲要
一、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绪言(2课时)
(一)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发展历程;明确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
(二)本章教学内容
课程与教学论即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合称,是研究课程与教学的一般原理、价值和策略问题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有多种流派和不同体系;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价值和策略,是小学教师专业化的重要要求;学好这一科目,需要掌握好学科基本结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能。
第二章 课程的基本理论(4课时)
(一)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课程概念;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课程;表达自己的课程观;了解课程发展的历史概况;熟悉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了解课程理论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知识。
(二)本章教学内容
课程一般是指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追求,所以就有各种各样的课程观;课程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等;从原始课程到古代学校课程再到现代学校课程,这是课程历史演变的基本线索,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具体课程形态和课程体系;课程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中,社会、儿童和知识,学校教育制度、课程传统、课程理论及课程自身的辩证否定规律等是基本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4课时)
(一)本章教学要求:
明确课程目标的内涵、取向及其确定的依据;掌握课程内容的取向及其选择与组织原则;了解当代小学教育课程的目标与课程内容。
(二)本章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课程目标取向有四种形式: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由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和学科的发展;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选择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运用“需要评估模式”;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及其处理它们的方式;课程内容有三种取向:教材或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注意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尊重学生经验,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是课程内容选择的重要原则;课程内容的组织要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处理好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直线式与螺旋式等之间的关系;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综合性是当代小学课程内容应体现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4课时)
(一)本章教学要求
明确课程实施概念,了解课程实施的取向、途径及影响因素;了解课程评价概念和类型,掌握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
(二)本章教学内容
课程实施是整个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操作、执行和开发过程。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忠实取向、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等不同方式。课程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具体评价技术和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资料,对课程编制活动、课程计划和课程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课程评价以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为基本对象,有目标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等多种不同的评价模式。
第五章 校本课程开发(6课时)
(一)本章教学要求
理解校本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特征和意义;掌握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
(二)本章教学内容
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在我国,它特指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与流出来的、允许学校自主开发的、在整个课程计划中占10%~25%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一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二是特指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给学校预留出来的10%~25%的课程的开发。“以校为本”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特征,它的具体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和属于学校。泰勒的课程开发原理是一种实用有效的课程开发模式。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依据泰勒的课程开发原理来展开。只要有条件和能力,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可开发校本课程。调查研究、集体审议和课程编制是需要掌握的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方法。
结合第四章的内容,参加校外实践,了解学生所见习学校的课程实施与评价情况,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情况:(2课时)
第六章 教学的基本理论(4课时)
(一)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教学、现代教学和优化教学等概念;了解教学发展历程及现代教学的特征;探讨教学的本质和优化教学的策略。
(二)本章教学内容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专门教育活动;教师、学生和内容(课程)是教学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关于教学本质有诸多论争,教学认识论是我们所坚持的基本观点;人类教学事业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古代教学和现代教学是两种基本形态;理论指导、追求个人全面发展、教学模式多样总和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优化教学即使教学达到完满状态的过程,可以从质量、效率和过程等不同角度来评判,优化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大力开展教学实验和改革,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
第七章 教学目标与教学功能(4课时)
(一)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教学目标的涵义、表现形式及其分类;学会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功能的概念,把握教学的基本功能。
(二)本章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任务而做出的规定和设想;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具有导向、激励、标准三大功能;布卢姆、加涅、奥苏伯尔、巴班斯基等人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促进个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这是教学活动的两大基本功能,教学的社会功能只有通过教学促进个人发展这一中介才能实现;教学功能的提升和优化。
第八章 教学模式(6课时)
(一)本章教学要求
认识教学模式的概念;了解教学模式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掌握当前几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模式。
(二)本章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在当代,教学模式发展呈现出了多样综合的大趋势;在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既需要学习掌握好基本的教学模式,又要关注体现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本章安排课堂讨论(2课时):如何看待当前值得关注的几种教学模式? 第九章 教学方法(4课时)
(一)本章教学要求
认识教学方法的概念、组合和分类;掌握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了解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本章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类型很多,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熟悉和掌握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在当代,国内外均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教学方法的发展呈现出了许多新的趋势和特点。第十章 教学手段(4课时)
(一)本章教学要求
理解教学手段的概念,知道教学手段的不同分类;了解各种教学手段的特点及功能,掌握选用教学手段的基本原则;理解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内涵及其意义。
(二)本章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从不同的角度,教学手段有多种分类;教学手段的选择和使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考虑到各种制约因素;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指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教学,使得教学手段不断地朝着更能促进教学活动优化的方向发生变革的过程,它是社会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给教学带来深远影响。
第十一章 教学组织形式(5课时)
(一)本章教学要求
明确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意义及历史演变;熟悉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并全面认识班级授课制;了解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并掌握其基本要求。
(二)本章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随着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变化,经历了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三个阶段;班级授课制因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优点而成为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局限性则促成了现代教学组织形式的不断改革;围绕着教学的集体化与个性化的矛盾而展开的现代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探索,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整体丰富和多样综合;班级教学具有不同的课型和结构,同时又有一些基本的工作环节,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等一系列工作。
本章结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章节的学习,安排讨论:(1课时)第十二章 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4课时)
(一)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的内容;掌握有关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的策略与方法;反思我国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二)本章教学内容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对教学系统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各个要素进行合理的协调和组合,促进教学工作高效运转的活动,包括教学准备过程,教学运行过程,教学质量分析过程的管理。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和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我国现有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二、课程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重印
(二)参考资料
1.《教学论稿》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教学论研究二十年》李定仁、徐继存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教学论》田慧生、李如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4.《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上、下)[美]布鲁巴克,5.《课程与教材》(上册)瞿葆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43~88 6.《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李子建、黄显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
8.《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施良方,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9.《新课程设计的变革》张廷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0.《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1.《现代课程论》钟启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12.《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陈玉琨、沈玉顺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3.《课程新论》廖哲勋、田慧生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4.《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美]拉尔夫·泰勒,施良方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5.《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崔允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6.《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徐玉珍,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三)其他参考资料 期刊杂志
1.《课程·教材·教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hppt:kjjf.chinajournal.net.cn
2.《基础教育课程》/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hppt:jcjk.chinajournal.net.cn
3.《中小学教材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hppt:jxzx.chinajournal.net.cn
4.《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昆明/云南省教科院 /hppt:kcjx.chinajournal.net.cn
5.《教学月刊》(小学版)/杭州/浙江教育学院 /hppt:jxyx.chinajournal.net.cn 6.《小学教学研究》/江西/ /hppt:xxjy.chinajournal.net.cn 7.《小学教学设计》/江西/ /hppt:xxjx.chinajournal.net.cn 网上资源:
1.中国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6.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政策法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考核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考核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是教学论基础理论课之一,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专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论的一门应用学科。
根据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层次的培养目标,本课程旨在: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进行小学语文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科学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探寻和剖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科学理论去指导实践创新,用实践创新去丰富理论不断提高学生小学语文教学能力,并最终形成终身发展能力。
为了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根据考核文件的规定,特制定该课程考核方案。
一、考核的目的和作用
实行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督促学生加强平时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以便顺利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任务,顺利通过考试。
二、考核的基本形式、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考核包括两部分:形成性考核和课程终结考试。
(一)形成性考核:此考核包括:出勤,作业,测验、教案编写、试讲训练、评课训练等。占课程考核的30%
(二)课程终结考试:采用笔试闭卷形式,占课程考核的70%。主要是考核学 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考核的组织
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
课程终结考试由学院统一组织。
四、考核成绩的评审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评审必须以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为依据,任何个人不能随意变更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对学生的出勤,作业,测验、教案编写、试讲训练、评课训练等项的内容要有存档,以备检查。
课程终结考试由学院教师共同批阅。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A.清代
B.唐宋间 C.明代
D.中华民国 2.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学校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的规格是什么?这是课程设置的出发点。B.教育内容的排列组合应反映学科体系,但不能忽视社会需求和学生接受水平。C.教育内容的选定和编制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D.缺少应有的教育评价技术,就会在客观上对“应试教育”起推波助澜的作用。3.建国后颁布的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是在()年。A.1956
B.1950
C.1963
D.1949 4.()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把语文课外活动提到了应有的高度,标志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成熟和完善。A.1986
B.1992
C.1963
D.1950 5.建国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通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一共有()套。A.5
B.4
C.7
D.9 6.建国后,小学语文教材识字量最大的是()。A.1958年版
B.1963年版
C.1978年版
D.1982年版
7.()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课文分为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三类;此外,还安排了看图学文和习作例文两种类型的课文。A.1963年
B.1958年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C.1986年
D.1978年 8.香港小学语文教材采取的是()。A.一纲多本
B.一纲一本
C.多纲多本
D.完全自由 9.()堪称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专著。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教童子法》 10.下列论点有错误的是()。
A.现代教育应把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于发展作为培养人的宗旨。
B.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C.在环境、教育条件和智力水平大致相当的情况下,非认知因素对学习起决定作用。D.一个人能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先天遗传因素和他的成熟性。11.下列不属于培养智力5个组成因素的是()。A.培养观察力
B.培养想象力
C.培养感受力
D.培养思维力
12.“发现学习”是由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率先创导的。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布卢姆
D.皮亚杰
13.“掌握学习”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首创的。A.皮亚杰
B.布卢姆
C.赞可夫
D.布鲁纳
14.()增强了学习的一致性,但这种一致性有时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A.总结提高学习法
B.模仿学习法 C.逻辑推理学习法
D.抽象概括学习法
15.“()”已经成为教育界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口号。A.有效学习
B.接受学习
C.发现学习
D.为迁移而教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1、简述小学语文学习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
2、简述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过程的特点。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2、举例说明讨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