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幼儿教育中怎样进行游戏化教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幼儿教育中怎样进行游戏化教学
浅谈幼儿教育中怎样进行游戏化教学
[摘要]: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改革中,建构式教育理念已渗透在幼儿教育课程中,幼儿园在此基础上还实施了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的目标。幼儿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关键词]:幼儿教育 游戏化教学 幼儿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游戏是早期儿童课程的核心。游戏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评价儿童的线索和完成课程目标的媒介,更重要的是,儿童通过游戏与群体的要求与不断发展的自我意识之间进行协调,在智力、社会性、体质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那么,如何进行“游戏化教学”呢?
一、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
游戏游戏,何谓游戏?国内外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争论几乎持续了一两个世纪。由于对它的理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各异,因而始终未能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中是这样论述的:“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它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是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有活动的需要,有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有操作物体的需要及反复练习的需要。而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玩具和游戏材料。游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引人入胜,有些游戏又可以自由活动。所以幼儿乐于从事游戏,并易于在游戏中接受教育。
2、游戏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幼儿的游戏具有社会性,是周围生活的反映,但又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创造新情景。如把“奶瓶”当话筒,小瓶、小碗作乐器等。并能够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如:冰糕棒即可以做注射器又可以做手枪等等。
二、教学中的游戏形式选择一定要合适
游戏化教学时,在计划教学过程中,应当考虑以下原则:
1、计划中定目的与任务。目的是对幼儿教育的总体目标进行描述,任务相对较为具体,与课程计划、时间安排和一日活动相关。西菲尔兹和巴伯指出:“你可以根据所教儿童的本性、周围社区的价值观以及你自己的价值观来确定目的。”如在一次画春天时,有教师将游戏“到春姑娘家做客”巧妙地结合起来,幼儿在游戏中参观了“春姑娘的家”,知道“春姑娘的家”有漂亮的鲜花、嫩草、绿树、蝴蝶宝宝等。作画中因为有了游戏所丰富的实物印象,幼儿自然而然画出了生动活泼的图画,教学目标“画春天”自然地体现在游戏中。
2、目的与任务应涉及发展适宜的、个体适宜的、文化适宜的、创造适宜的教育实践,并且应考虑到你所教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3、根据不同的学科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游戏形式。语言与常识主要要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说”的较多,可根据教学要求适当选择自编自玩的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活动可选择角色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活动可采用角色游戏和体育游戏相结合;数学活动则可用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智力游戏等;美术活动也可采用角色游戏的形式。同时,在一个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是单个游戏,也可以是多个游戏穿插进行,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生动起来,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知识,以达到最终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
三、精心编游戏与灵活指导游戏
根据幼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创编和改变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如游戏“七星瓢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虫”,只渗透了认识数字“7”以及理解7的实际意义的要求;游戏“树叶变变变”则是让幼儿通过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运用树叶进行美术创造活动,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在编制游戏时,还需设计各种形式的游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如在游戏“飞舞的彩球”中,幼儿既可以自由的玩彩球,又可以结伴玩彩球,还可以进行小组传球比赛,这些游戏既可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的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在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中,所设计的教学游戏也不同。教师分别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进行指导,在幼儿个别玩的游戏中,教师一般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时做一些间接的指导,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在幼儿结伴玩的游戏中,教师只要以观察为主,并以参与者的身份或以游戏角色的语言提出建议,进行间接指导。在合作进行的小组游戏中,教师以组织者或评判者的身份进行与教学活动有关的指导,并组织幼儿议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同时,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必须要控制好游戏时间的长短。根据皮亚杰(J.Piaget)的《 儿童心理理论 》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钟;中班的3-8分钟;大班的5-10分钟 ”的科学论据,我们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必须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的利用“最佳时间”,让幼儿掌握关键内容,这才是我们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标。
总之,游戏化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渗透各种认知成分,如设计结构游戏时,要考虑充分渗透观察成分;设计角色游戏时,考虑充分挖掘儿童的想像力;在设智力游戏时,则要更多地渗透思维成分,同时要将各类游戏作协调安排,从而促进幼儿认知全面地发展。幼儿园教育中游戏化的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观的变革问题,教学时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的玩中学,学中玩,玩中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初探
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初探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们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的重要依据。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要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的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因此,在幼儿园适时、合理地开展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 游戏 研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226-01
在学前教育改革进程中,课程游戏化是近期涌现出的一项显著成果,其在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及促进学前教育深入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大教师要重视这一研究,积极深入、主动参与,做好课程游戏化教学改革。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研究的积极意义
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幼儿,而课程游戏化研究则是针对幼儿身心特点而开展的一项专题研究,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适应了学前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最显著的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对趣味性较强的事物感兴趣,课程教学如果枯燥乏味,就无法调动他们的兴趣。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顺应了学前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二是有利于打造更具趣味性的课程。课程趣味性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学习参与度和实际效果。以游戏化作为主要模式,孩子们会学得更加有兴趣,他们会以积极的举动回应教师的启发引导,在趣味性活动中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三是可以打造学前教育的特色品牌。学前教育应当向着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在教改方面要有所体现、有所表现。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拓展,能提高幼儿园的办学影响力,并以此为抓手,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的要点分析
在课程游戏化研究推进过程中,教师要在推动研究深入开展和质效提升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教师重点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2.1要确定本园课程游戏化实践的计划方案
虽然幼儿园针对这一研究有具体的工作方案,但最关键的落实环节还在于广大教师。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又是课程研究的实践者,因此要确定适合本年级、本学科的课程游戏化方案。教师要深入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兴趣,针对教学内容中的可结合之处开展分析研究,使课程游戏化活动能具体落实到课程,落实到教学内容,落实到教学对象,制订更具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方案,这是深入推进课程游戏化研究的重要基础。2.2要落实课程游戏化研究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角色定位在整个游戏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成为研究的倡导者、引领者、推进者。首先,要积极响应和重视这一研究,要摆脱陈旧的教学观念,以课程改革要求为抓手,广泛搜集资料、研究他人的成果,寻找游戏化改革研究中的有效突破点。其次,教师要身体力行,在教学方案编写、教学活动设计中主动融入这一研究,使课程游戏化研究贯穿于学前教育全过程。另外,还要相互协作、共同探讨,使自身能够在研究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2.3要将教研活动与游戏化研究紧密结合
教学研究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幼儿园要将教研活动和课程游戏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将课程游戏化研究作为教研教改的重要课题,列入学期、教研计划,制订详细的教研活动安排。另一方面,要针对研究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障碍因素,探究如何有效突破。经过这样的融合,为课程游戏化研究增添强劲动力。
2.4 要体现课程游戏化与培养目标相结合
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教授知识、培养优秀习惯与良好技能的过程中,融入游戏化教学内容,使孩子学得更加轻松快乐,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以游戏化的趣味形式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情境化游戏,要求幼儿扮演顾客和售货员、扮演医生和患者等。以这样的活动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文明礼貌方面的教育,既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强化了文明礼貌教育。游戏化模式的改革使教学充满了活力,受到了幼儿的广泛欢迎。再比如,为了培养幼儿动作协调能力,教师可以在室外体育活动中设置一些协调性小游戏,如拍球、队列等,可以训练幼儿的动作协调性。以游戏方式代替单调的教学或训练,可以让幼儿以更加浓厚的兴趣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有助于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2.5要定期交流总结游戏化研究的成果
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有一个逐步深入推进的进程。因此,教师在具体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回顾,将自己在研究中的经验体会总结出来。幼儿园要定期组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交流心得,通过相互观摩、开设示范课等形式进行总结交流,使教师在研究中获得的成果得到推广。这是进一步放大课程游戏化研究运用成效的有效路径。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实施的注意点
教师在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研究中,要注意提高科学性、实效性。一是要注意博采众长。既要从教学网站、教学资料中搜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要注重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将大家总结的经验作为自身工作的参考,从中汲取有用之处进行拓展。二是要注意因地制宜。不同学科、年级段的幼儿在课程游戏化研究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幼儿年龄特点及现有设施条件,科学组织各种游戏化活动,做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保障。三是要注意家校联动。一些益智游戏、行为习惯游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帮助。幼儿园要和家长取得联系,向他们通报这些游戏的内容和方式,与他们交流,请他们配合开展,在家庭中实施游戏的延续,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研究非常必要,也很重要。教师要深入参与、主动作为,在教学改革推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柳卫民.游戏与课程、教学关系的辨析[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2]邓铮.面向幼儿生活世界的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第三篇:如何进行游戏化的教学
如何进行游戏化教学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如何进行游戏化教学,接 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和大家进行简单的交流。
英语游戏教学法是根据儿童“好奇、好玩、好动、好胜、好表扬”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一.英语游戏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1.热身运动(warming up)
热身运动也称为准备活动。因为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活泼生动的热身活动有利于安定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做好英语学习的准备。
一般热身活动常用的组织形式有:师生间的问候、师生间的日常生活对话,师生拍手对节奏、念英文儿歌、做游戏、唱英文歌曲、TPR活动等。在讲第三单元“Colours ”的第二课时,我在热身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拍卡片的游戏,通过拍卡片来复习第一课时关于颜色的单词。
2.内容呈现(Presentation)教授任何一项新语言,首先要选择一种非常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呈现方法。因为这是一节新课的开端,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课堂上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激发出来,这一步骤非常关键。一般来说呈现内容的方法有听录音,播放VCD,手偶表演,看幻灯片,看录相,看木偶表演,猜谜语,看老师表演等。用这些有趣的方法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情绪,引导孩子进入本堂课的主题。如第四单元Let’s act部分,我在上课以前提前录制了孩子们模拟上体育课的情景,老师用英语来说向左向右转跟我做,孩子们通过看视频理解“turn left” “turn right”“Follow me”的意思,从而引导孩子进入主题。
3.活动操练(Practice)
这是英语教学的主体部分,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所学的英语内容,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尝试进行表达和输出。
教师要让学生吸收和习得新的语言知识,理解是基础,在对呈现的新语言内容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利用听力游戏活动、操作活动、TPR活动等帮助孩子对所学内容深入感知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听英语做动作、听英语指物、听英语拍卡片、听英语贴图片等练习活动,让学生对教师呈现的新语言内容进行再次的消化和吸收。如讲“Happy family”中的“I love you”的活动操练部分,我设计了“爱心大放送”的游戏活动,老师问“Where is daddy?”学生在图片上找到爸爸住的房间并打开房间的窗户,进行听力操练活动,然后学生用英语尝试表达“I love you,daddy.”这样就达到了理解练习和表达练习的双重目的。
4.创造巩固(Production)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幼儿在真实的、拓展的生活情境中充分练习和运用英语,或能够以新带旧,将所学新内容与原有知识进行整合,融汇贯通,从而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创造巩固的方法有两人结对交谈、相互问答、角色表演、活动法、操作法、游戏法、仿编法等。如本册第五单元学习了一首歌“He is a postman,a postman.He is tall, He is tall.Goodbye,postman,goodbye,”后,让幼儿发挥创造性,按照句子格式仿编歌曲.二.英语游戏教学的分类及应用
(1)单词部分的游戏活动
a.拍手停 :教师与学生边拍手边说单词,教师停则学生停;此游戏可用于单词操练,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
b.利用图片猜单词:教师出示图片的一小部分,用别的物体遮住另一大部分,让学生猜,并用英语说出相应的单词。学习动物时,露出尾巴、腿、翅膀、触角等,让孩子猜。
c.触摸物体猜单词:教师把物品事先放入袋子中,要学生来摸并猜单词,这个游戏适合学完词单词后来做。在复习水果时,可以放臵苹果、橘子、梨、香蕉等。
d 吹气球:学生边说单词边做吹气球的动作,声音随着气球的大小发生相应的变化。
e.表演动作:比如学完sing, dance, draw, skate, swim这些词后可让学生表演出相应的动作。
f.炸弹:练习单词时,把一个炸弹放在一个单词上,在读单词的过程中,不能把放有炸弹的单词读出来
(2)短语部分的游戏活动:
a.传话 :可用于分组游戏,两组同学传不同的短语,看哪组传的又快又好,可以进行奖励.b.听指令做动作:如 “clap the hands”“make a circle”“turn around”等,教师事先选定一些短语,为降低难度,教师可在活动开始前复习相关的短语。
C.看动作猜短语:选一个leader,看教师出示的短语后表演动作,其他学生来猜。
d.火眼金睛:适合复习环节使用,即教师只摆口型,不出声音。学生要根据教师的口型猜短语
e.相反动作:教师上下前后左右拍手说短语,学生要和教师的动作相反,如相同则给那组减分。
f.蚂蚁爬树 :老师和孩子一起做蚂蚁爬树的动作,边说短语边做动作,声音由低到高。
(3)句子部分的游戏活动:
a.接力赛 ::将小朋友分成较为平均的两组。每组按顺序进行抢答问题,获胜的坐下,输的要站着和下一个小朋友比赛,看哪组最先全部都坐下即为冠军
b.抢汉堡:适用于三个单词组成的句子。小朋友一边说句子一边用手势作个汉堡饱。但是做完之后要马上送入嘴中并且说“啊呜”。吃的慢的将被老师把汉堡吃掉。如在学I like...可以用到这个游戏。
c.猜声音 :教师请一名学生背对同学,另一名说出句子,请这位同学猜出是哪一位同学。
d.开火车:教师充当火车头,开到一名幼儿面前,提问问题,幼儿会回答可以上火车,教师与幼儿一起开到其他幼儿面前,二人继续问该问题,该幼儿回答对后上车,继续开,直至成一列长火车为止。
e.射击:用于复习句子,老师说一个句子,然后用手做枪状指一位同学,这位同学旁边的两个同学要举手说“啊”,这位同学站起来说相关的句子,然后用手指另外的同学。
f.Simon says:老师说Simon says学生跟老师说短语并且做动作。老师不说Simon says,学生不能说话不能动。
(4)儿歌部分的游戏活动:
a.抢椅子:找几位小朋友一起绕着椅子转,下面的小朋友唱儿歌,当儿歌唱完时看谁以最快的速度抢到椅子,抢到者加分
b.丢手帕:所有学生唱儿歌,教师把准备好的手帕轻轻放在学生后面,学生抓老师,没抓到就要惩罚唱儿歌,抓到有奖励,然后这个学生来丢手绢。
c.木头人:全体学生一起唱儿歌,当教师说“woodman”时,所有小朋友不许说话不许动,谁动谁被淘汰。
d.伦敦桥:请两个小朋友撘一座桥,其他小朋友边唱儿歌边从桥下钻过。当儿歌唱完时,桥倒下来,谁被桥压住谁来唱儿歌。
e.抱团: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大圆圈,边唱儿歌边向前走,儿歌唱完时,教师说一个数字,大家就几个人抱在一起。抱错的惩罚唱儿歌。
f.抢麦:老师拿话筒唱儿歌第一句,会唱的学生来抢老师的话筒,然后接着唱,看哪组抢的次数最多,哪组获胜。
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教学的一些感触。有些游戏用在课堂上特别好,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如一些小组竞争的游戏,孩子们很有集体荣誉感,都愿意让自己组争得第一,所以学习的效果特别好。有些游戏用在课堂上会使课堂秩序混乱,孩子们玩的特别高兴,以至于忘了是在上课。像抱团,伦敦桥等游戏,课堂秩序很难控制。所以,我们应当在充分分析学生和教材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走进英语课堂就像走进“游乐园”,始终荡漾着欢乐的笑脸。
第四篇: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文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解理念揭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文本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作为当代社会的时代精神文化,体现了民主、平等、宽容。它也是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及文本语言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包括师与生、生与生、师与文、生与文之间的互动,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提高全面语文素养的过程。因此,阅读过程也就成了一种丰富自我与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种阅读理论的指导下,我阅读教学过程分为五个“对话”的阶段,即:与本文对话、与同伴对话、多重性对话、回归文本对话和评价性对话,并进行了一学期的阅读教学实践。从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普遍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认识了阅读的价值,阅读鉴赏能力明显提高。
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对话”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与同伴对话
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交流活动,学习活动的人际交往,主要分为师生间的交往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学生之间是一种对称性交往,存在着合作、竞争、个体三种形式。因此,在这一阶段里应当激励学生把自己读书的收获或困惑找同伴交流交流。我让学生用交换感受和交换思想作比较,体会对话、交流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对话的兴趣。学生刚开始和同伴交流时,还不会组织,不懂规则,缺乏自制。因此,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小组同学玩玩闹闹浪费时间,对话草草收场;二是小组里少数学生发发言,其他学生不吱声,对话氛围不浓,质量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和学生共同商议制定对话的规则:首先在班上招聘8个小组的“导师”,条件是能承受领导小组对话的责任,能与小组同学一起确立对话的目标或任务并努力去实现目标或完成任务;能够尊重并理解同学的处境和观点,并能根据同学的特点安排“职务”,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是自己小组在竞争中取胜。然后由8个“导师”组阁自己的阅读研究小组,每组6名“研究生”。“对话”时首先要训练人人发言,或谈感受、想法,或提出疑问,或作出评价,或说出体感,总之要围绕小组对话的主要任务进行。由于阅读小组有阅读的主动权,他们常常自己确定“对话”的方式。有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有时编话剧表演,有时自己找出问题辩论,有时围绕课后问答进行练
习。其次要引导小组成员学会耐心倾听,对别人的发言一件做出反应,或作出简要的评价,或反对,或赞许,不同意也要有礼貌地讲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成员要推选出一名代表(轮流推出)归纳总结大家的收获或疑惑,在课堂上交流。或表演编的话剧、课本剧,或把自己对问题的探究过程用课件展示给大家看。这一阶段控制在15分钟左右,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延伸到课外进行。总之,要讲求实效,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评价性对话
这一阶段主要是组织学生对自己或别人阅读时的具体行为表现进行评价性的“对话”。对话可以按照事先确立的评价标准进行。学生与文本对话态度认真,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生在小组“对话”中积极参与,与同伴相互协作。能根据集体需要自觉承担和转换自己的角色。学生在班级“对话”中能代表小组意见,姿态自然,表情适当,说话有条理,观点明确,能有效保持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除了按这些标准评价以外有时也可以根据阅读教学的实际进行事实性叙述性的评价。把在对话中思维活跃,有独特感受,有创造性发挥的事例讲出来进行评价。总之,这一阶段的对话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如在《半截蜡烛》课本剧表演完后,我组织学生用五分钟时间进行评价。学生通过组与组的比较,很快选出了最佳的演员。同时还评出了配合最好的小组、表演最有创意的小组、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口语表达进步最大的学生、最会探究的学生等等。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这种评价性的“对话”很有实效。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的友好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提高自我教育水平,而且也极大地激发学生群体阅读对话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师生都获得充分发展。
三、回归文本的对话
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生成和创造“文本”、构造“意义”的过程。“对话”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对话是民主的,更是开放的,其间学生喷涌而出的独特、体验、理解肯定是五花八门的,教师要善于多种信息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深究下去,提升对话的意义; 同时,也要敏锐地发现“不良”信息,及时纠正偏差。现在有些课上,教师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错误的信息不于否定,只是以“请坐”等含糊的语言搪塞过去,造成了学生思想的混乱;而对有些创新火花的信息,教师又只是简单地肯定,却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重组,来引发学生的二次思考,结果往往与宝贵的课程资源失之交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解读结论中的价值点和存疑点,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讨论中,使话题在讨论中更深入,更能渗入
学生的知识模块。学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无所为”,使自主学习变成了“让学生自己学习”——退化为其次,简单的讨论会,或蜕化为粗俗的表演赛,就把语文课堂变成了沙龙和游戏场。
五个多月来,学生在阅读教学的对话中迅速成长起来。他们喜欢对话,因为对话意味这自己作为大写的“人”受到尊重;他们欣赏“对话”,意味着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生命质量提高。“对话”成了生命成长的必要过程。在这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读书的幸福和美好。
高新区大塘小学代丽娟
第五篇: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常宁市幼儿园
刘娟
摘要:游戏是智慧的体现,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不断的与环境相互作用,学习与人交往,动手操作来获得学习经验,真正地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引导者、观察者和创设者,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丰富游戏环境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关键词:
游戏
幼儿教育
重要性
原则
应用
3-6岁幼儿处于智力萌发时期,对周围新生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模仿学习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美好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幼儿除了吃饭、睡觉外,基本都是在游戏着,即使吃饭、睡觉,都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着,可见,游戏是幼儿自主而快乐的活动。
一、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游戏能解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与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假想装扮各种角色,进行各种活动来满足自身的多种需要,并从中获取经验,健康成长。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甚至对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和社会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游戏观,积极地为幼儿创设丰富适宜的游戏将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有效手段,运用到教育活动之中,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
(一)、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时,身体各器官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特别是体育游戏和户外的体能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神经、呼吸、消化、循环等各系统的发育,也通过体育游戏的锻炼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比如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奔跑,跳跃,攀爬、钻等让大肌肉动作和多种运动技能得到了发展,其协调性,灵敏度和平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幼儿在摆弄、操作各种物品材料的游戏中,小肌肉动作和技能的获得了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其他各方面甚至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幼儿期是奠定其智力发展基础的最佳时期,而游戏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操作物品材料,感受物体之间的相似与不同,进而意识到事物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能对物体进行分类,形成概念。游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能激发他们思考,从而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以独特的方式重新加以组合,寻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正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源泉。通过玩练习各种本领,比如折纸、穿珠子、骑车、拼图等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由于游戏中交流的需要,幼儿有许多运用语言的机会,从中可以学习,理解他人语言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三)、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对幼儿情感的满足和稳定具有重要价值。游戏是没有压力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放松的实现自己的愿望,自然的表现自己的情感态度。他们可以自由支配物体操作材料,大胆创造,创造的欲望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获得自信,体验成功的愉快。
游戏还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理解和接纳他人情感,适当表达自己情感的途径,从来学习对冲突或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控制不友好的攻击性行为,学会放松的技巧,解决情感上的冲突和问题,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如害怕打针的幼儿可以通过在角色游戏中扮演护士给娃娃打针来克服由真正的经历所带来的害怕感;当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用游戏化的场景引导他,孩子改进的效果要好很多。
(四)、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游戏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了一条途径。游戏中,幼儿作为集体成员必须自觉遵守集体的规则,学会一些社会行为。如轮流、合作、分享和互相帮助,理解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学习并遵守社会生活准则。孩子在合作游戏中,学会了与同伴进行协商,自己解决各种问题和冲突。在考虑和接纳他人的观点中学会互相尊重和照顾,从而产生积极的人际关系,使他们从自我中心状态过渡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
幼儿正是通过游戏学习社会文化,习得社会行为,积累知识经验,体验成功的愉快,获得自信和满足。它是幼儿的一种独特的,最佳的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一种积极行为。正是由于游戏这种幼儿个体内在动机激发的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使他们认识世界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二、游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应注意的原则
(一)参与性原则。
游戏是幼儿自主学习的方式,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在游戏中孩子们是放松的,心情是愉快的,他们总是乐此不疲地自愿参加。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航人,我们一定要把握正确的儿童观,充分发挥出游戏对幼儿成长所具有的价值。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创设者、观察者更是参与者。教师作为幼儿游戏伙伴参与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解决问题,动脑思考,帮助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教师作为游戏伙伴参与其中,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孩子们也更愿意与教师亲近,他们也会将自己的想法、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告诉教师,有利于教师结合幼儿的个体性格以及所提供的信息来确定适合他们的游戏内容,使得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但在游戏参与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各方面先进入角色之中,将游离在角色之外的小朋友吸引过来。其次,在游戏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在游戏能力上表现出来的差异,尊重并且认可他们的发现,多鼓励、肯定幼儿的表现,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适时地以角色的身份将其引入游戏之中,以角色的身份、启发性的语言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玩耍、学习。
(二)适宜性原则。
创设良好的能引发幼儿创造性游戏的环境,投放适宜的、丰富的游戏材料。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中选取游戏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结合教学活动,针对性地创设投放游戏材料。在游戏的选取与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心思考,反复斟酌,选取难易适中,幼儿能够接受的游戏,同时根据幼儿接受情况适时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小班幼儿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可以用一些废弃的塑料瓶制作成瓶娃娃,然后再指导孩子们拿小黄豆当米饭来喂给娃娃吃;用玩具娃娃,指导幼儿给娃娃穿衣服、穿鞋子等,这样既能锻炼幼儿的肌肉力量,也能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爱心。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进行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模仿活动,增加孩子们的生活知识经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开拓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丰富活动的趣味性。
三、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情景
1.激发学习兴趣时的应用。
传统的小学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口述,幼儿被动听讲,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显然并不适合幼儿教学。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是幼儿阶段的显著特点。游戏教学在空间环境的布置上,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道具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交流方式上,游戏中的交流是平等的,幼儿没有心理压力,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辨识水果游戏过程中,多种多样、颜色各异、味道不同的水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教学活动趣味性时的应用。
幼儿年龄小,对生活处处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但注意力差。在教育教学中,很多知识光靠讲述幼儿并不能理解而且会觉得枯燥。但是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在活动中构建各种情境,通过情境游戏能增加教学活动的真实性,解答幼儿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整体效果,例如,雪为什么会融化?针对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情境游戏的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对生活常识的认知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时的应用
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幼儿时期是性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这一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以幼儿教学中常见的积木游戏为例,指导孩子单纯地按照自己的样子摆放无形中遏制了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幼儿教育过程中给孩子更多的发挥空间,以引导为主,允许不同事物的存在,为孩子将来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打下基础。
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对幼儿在常识认知方面大有裨益,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其身心发展、性格形成都有着深远影响。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游戏的选取和设计都应科学、合理,从孩子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和材料,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满足幼儿多种游戏的需要,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做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幸.幼儿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2]周璐.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研究[J]
2015,32(12):99-100.[3]薛芳.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4]曾丽华.浅析教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4,15(9):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