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拜听了中所小学小学刘老师执教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受益匪浅。刘老师在课的设计和重难点的突破上都很到位,非常值得我学习,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有:
一、创设独特,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人口吗?然后层层深入,红塔区的人口呢?接着出示调查统计表,直观的让学生了解统计图的意义。采取这样的形式,诱起学生的兴趣。
本节课以统计图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先找到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脑能力),然后利用统计表制作统计图,让学生的知识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的统计图,在观察发现统计图中反映出的数据,再进行汇报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汇报交流发现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标题、纵轴、横轴所组成的。这是知识自动生成的第一步,接着又问:“根据统计图上人口数的条形图,1995年的怎么画?请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再次通过自主探究加深了对统计图的印象。刘老师相机出示ppt课件。引出新课内容。
二、重点问题设计精,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
这种由“浅”入“深”的研究,学生不但理解了知识,还懂得了“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利用已有的数学思维模式,同时展开了热烈的小组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可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深入浅出,方法灵活,突出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
三、师生活动巧妙灵活,循序渐进。
对所学概念有针对性的展示交流评价。让学生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我认为这里处理的非常到位,目的明确,学生可以直观的比较他们的区别。随后刘老师又进行了归纳总结。
四、习题新颖,激发学生动脑动手的兴趣。
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体会 数学就在身边根据本校的课外活动小组的统计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巩固了学生刚学会的新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与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再完美的教学也会有遗憾,就此课我提出几个小意见,有不当之处,希望刘老师指出:
第二篇:5下6-2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专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莱西市滨河小学 庞绍丽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2 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呈现某地区农村和城镇学生患近视情况的复式统计表这一现实素材,引导学生经历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习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心智发展水平上表现出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东西所吸引的特性。在知识储备上,已经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根据上述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的探究,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数据、分析数据。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引导学生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展板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意以动手操作为依托,放手引领学生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结合具体情境建构数学模型。体现启发性原则,运用观察、操作、比较、情境教等教学学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并获得成功的愉悦。
三、教学过程 这节课以“让学生主动学习”为教学指导思想,为突出重,突破难点,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究和追求知识的动力。上课开始,我用多媒体出示教材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搜集信息,初步分析数据,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怎样?顺势引入下环节的教学。
这样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入手,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尝试绘制统计图。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你觉得选择什么统计图来描述数据的变化情况较合适?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你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和分析数据吗?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我提出:想不想自己画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这些数据?要解决“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怎样?”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这些数据?想好后把图画在老师给你准备的答题纸上。让学生尝试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样设计不仅激活了学生的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由简单的动手操作走向对实质原因的深层次的思考。
2、合作交流,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上前面展示自己画的统计图。学生在绘制中可能出现忽略图例的标注、选择相同线型等等问题,这时,老师不要忙于纠正,而是通过不断地追问:你是怎样画的?大家觉得他画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辨错、纠错,在自我纠正的过程中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样设计,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全过程,使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数学思考有机结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为接下来分析数据打下基础。
3、对照统计图,分析数据。(1)问题
这一环节,我首先提出:现在看着这个复式折线统计图,观察分析一下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先自己看看,再和小组同学说说。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思考,而后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交流时,不仅让学生说变化情况,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可能看出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因为两条折线都是呈上升趋势的。也可能看出城镇学生患近视人数比农村上升幅度快,从10岁开始,表示城镇学生的那条折线上升的非常急速,而表示农村的上升缓慢。
这时我及时总结提升:两条折线放在一块,一眼就可以看出一条上升急速,一条上升缓慢,从而发现城镇学生患近视人数比农村上升幅度快。当学生看出城镇学生患近视人数都比农村的多。表示城镇学生的那条折线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一直在上面,表示农村学生的那条一直在下面。我会及时总结: 是,两条折线放在一块,就不用看数据,一条在上面一条在下面,一眼就看出城镇学生患近视人数都比农村的多。
这样设计,使学生深刻把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本质特征,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所在,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4、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首先我提出:刚才我们在描述两组数据时,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比以前学习的折线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先自己想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说。
这样通过思考回顾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反映数量的多少,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还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我顺势总结:看来要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5、回顾梳理统计过程。
这一环节,我提出:现在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怎样?”这个问题的。然后结合课件,引领学生回顾整节课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某地区城镇与农村学生患近视情况统计表,到绘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然后对照复式折线统计图分析,经历统计过程即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进一步提高学生用统计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自主练习,巩固应用
巩固练习是学生深化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本课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重点、难点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某超市5月份甲乙两种洗衣粉销售情况统计图。
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
这道题是基础练习,既检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提升了判断的方法。
2、自主练习第4题。
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我适时提升方法。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运用。整个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并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孕伏。
(四)课堂回顾,总结提升
我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我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第三篇: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完稿2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洮南市第六小学:沙 雪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首先道一声:大家辛苦了!下面我简要地从使用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流程几方面和大家汇报一下我的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内容其实是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06~107页的相关内容。虽然教材上给出的例题是富有现实意义的生活素材,但是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我决定用我校近几年来学生演讲比赛的成绩作为例题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身边的实例学习新知识,并解决相关问题,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然后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解决书中的例题。这样一来就把稍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从而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是今后学习其他统计图的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深度解读,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课件出示)
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技能目标——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在提供的表格中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进行简单的制作,学会看图回答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比较发现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比较法、合作交流法,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想象、讨论、迁移等一系列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课的内容,我主要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这个环节通过让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统计图展开教学,让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探究学习新知识。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和掌握。
二、设置疑问,主动探索。首先,课件出示2010—2014年我校郭歆玥和孙瑶这两名同学演讲成绩的统计图。通过观察,让同学们找出这两幅统计图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为下面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打下基础。然后通过回答“在哪一年中,这两名同学的演讲成绩相差的最大”这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但在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同时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其次,合并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发现问题。
通过合并两幅统计图,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把两幅图合并在一起?”通过讨论,学生们就会意识到要想把两幅图合并必须使它们具备合并的条件。这个环节不仅为下面独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做好了铺垫,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后,同桌合作,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个环节既能反映出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接着,读图回答问题。
根据自己绘制好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有关问题。这个环节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另一方面,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最后,比较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它有什么优势呢?”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各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便于比较各组数据的变化趋势。使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看书,解决书中例题。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有了能够独立解决书中例题的能力。教学中相机的渗透“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负增长”的概念,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题意,结合上海和全国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的数据,感受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体会统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首先让学生完成课本109页的第4题,主要是检验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掌握情况,并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
然后,出示“王芳和李红7—15岁体重与标准体重情况统计图”,在学生弄清图意后,汇报以下问题:“王芳和李红几岁时的体重与标准体重相差的最多?王芳和李红的体重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你发现了什么?如果你是他们的好朋友,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将统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生活中有数学问题,数学知识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最后,让学生欣赏一组折线统计图,将课堂内容向课外延伸,进一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实际运用时丰富多彩的姿态,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折线图的欲望。
五、板书设计:
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及作用。板书: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便于比较
以上是我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的说课,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折线统计图说课
折线统计图说课
毗卢镇学校:钟法素芳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会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也曾学习过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描述数据的一些方法,增强数据处理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本课教材的编排具有如下特点:
1、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凸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教材在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先分别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呈现两组相关的数据,激活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回忆,并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组数据的差异。当学生感受到比较的困难时,及时指出:“如果把两幅统计图合在一起就能看得很清楚”,并呈现复式折线统计图。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利于学生自主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也能使学生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达更为丰富的信息,而且还有利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初步感受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重视利用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教材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教材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从而使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
3、恰当控制教学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制图操作。学生学习统计主要是为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因此,不宜让相对繁琐的制图操作干扰学习的重点。
二、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设计意图:鉴于本课内容比较单调,本着以教材教,不死教教材的原则,我拟以奥运会奖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辅以图片加深学生对北京奥运会的认识,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进而通过问题自然地引入统计,在学生旧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消除距离感。在新课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的合理展示,让学生对复式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借助中美两国历届奥运会金牌统计图使学生认识统计图的各要素,借助问题使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充分分析、思考、发言,体验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这是这堂课的一个升华点,能迅速引爆学生的热情,使整堂课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思维活跃的状态,既达成了基本的知识目标,又达成了体验统计过程,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目标;借助中美两国历届奥运会奖牌总数统计图的练习使学生对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当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特点、作用有进一步认识后,通过中国历届奥运会金银铜牌统计图,进一步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是两条折线的组合,也可以是更多折线的组合。通过适当过度引入动手操作,进一步深化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白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用在奥运会的统计中,还可以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体验角色转换(商场经理),学生身高统计图,股票行情统计图,心电图等等。最后让学生看看并练练书上的例题和练习,对全课有个整体的认识。整堂课以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为主,教师引导揭示为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流程设计:
1、情境导入,激发深思
从奥运会奖牌切入,辅以激动人心的图片介绍,激发学生对北京奥运会的关切,初得感受祖国的强大,话锋一转:在历届奥运会中,你用什么方法才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我们国家取得成绩的发展变化情况呢?顺势揭题:是靠调查统计完成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复习以前所学有关统计的知识。顺利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自我探究
媒体出示单式统计图,观察并产生认知矛盾,即不能很快地比较出两个国家历届奥运会金牌数最接近或相差最多。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教师因势利导,用媒体演示合并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打下伏笔。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交流,教师介绍统计图各要素的名称和作用。特别强调图例的用线和线的颜色差别用意何在。
在解决三个问题时,要提纲挈领,其中,第一个问题,抓住复式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最基本的区别,让学生明白图中两条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的是哪一组数据,认识图例;第二个问题突出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相机板书:特点:直观性,表达更为丰富的信息;作用:有利于两组相关数据的比较);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统计图,从中寻找其他的信息,进一步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充分分析、思考、发言,感受民族的进步,体验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3、巩固提高,激发热情。
本组练习题从关注中美两国历届奥运会奖牌统总数计图(看到中美两国体育实力的差距)到中国历届奥运会金银铜牌统计图(感受中国体育成绩进步的历程及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组成不仅限于两条折线,还可以是多条折线),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统计数据中感受统计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统计的信心。整个过程学生自由发言,做到畅所欲言。
做完上述分析理解感受为主的题目后,转入画图练习(练习十三第1题),媒体同步演示,学生协作完成,并交流讨论汇报题目所涉及问题,教师适当展示部分学生的作业,稍作点评。完成该练习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看统计表还是统计图,并谈谈选择的理由,教师顺势进行小结,完成本课知识目标。让学生看看书上的例题和练习,对全课有个整体的认识
4、总结全课,情感升华
最后以奥运总结,呼唤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完成本课情感目标。
第五篇:折线统计图说课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第?号,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折线统计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法和学法、教学流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说说我对本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材西师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第1课时。该教材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数量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本教材的编排是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安排的,符合五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通过对本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学生有着好动,自律能力弱,注意力容易集中,但时间短一般为15-20分钟左右等特征,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处于向抽象思维过度的时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空间想象、推理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对合作交流,探索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有利于我们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推理概括出本堂课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对比,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做简单分析。2在观察、对比、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图中给出数据准确的回答问题。难点:弄清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作了如下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本堂课除了讲授法外,我还将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情境法: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现实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使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合作探究法:开展探索性教学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新知。
六、说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第二环节: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巩固新知;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生活情境创设法2.趣味情境创设法3.旧知复习情境创设法)
首先我播放根据教材自制的多媒体动画,展示主题图和关于主题图的数量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复习之前看图的方法,并指出如果要清楚了解“非典”病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来吗?其实整理数据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这样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第二环节:尝试探究,解决问题。《新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秉承这一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组织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个人积极发言,每小组组织各组员的找出的信息,然后汇报观察情况。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指出不但看到折线统计图有点,有折线,还看到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而且它们的倾斜程度也不一样。接下来我们就围绕折线统计图中的点、折线上升和下降、折线的倾斜程度讨论以下三个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从图中的各个点,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从折线的上升和下降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3)从折线倾斜的程度又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老师巡视,指名回答。
活动二:根据活动一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特别的问题你从哪儿知道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少?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是在什么时候?新增病人数量减少最快呢?你能用手势比划并简单说明一下“非典”病人数量变化的情况吗?根据变化情况,你估计6月份“非典”病人会怎样变化?抽生回答,全班进行评价。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折线图的理解,学会读图。
活动三:根据以上的活动,请大家根据刚才交流的信息,独立完成书上第119页(1),(2),(3)题。(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指导学生进行试一试环节,对比前面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说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总结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归纳出(1)折线统计图容易看出数据的变化和趋势。(2)如果有很多数据的时候,折线统计图更简洁。
活动四: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感受折线统计图。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我们本堂课的新知。
我前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和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体验,获得自主发展。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巩固新知。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1.基本题 课堂活动第一题 2.变式题 课堂活动第二题 3.拓展、开放题 家庭作业观察你生活的周围的折线统计图,反馈信息。
通过以上这些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以达成教学目标。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这一环节,我将利用课件展示几个问题;
1.今天你用什么方法学会了什么?2.你还有什么疑惑?
让学生举手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同学,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本环节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例1:看图回答问题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1)折线统计图容易看出数据的变化和趋势。
(2)如果有很多数据的时候,折线统计图更简洁。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