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5篇

时间:2019-05-12 23:2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

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

2010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新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终于要在我们广西全面展开了。长期以来,许多中学物理教师在新课改中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从操作层面,将新课程理念贯彻于课堂教学,仍然是一个棘手问题。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优化指导思想

新课改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论述为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着眼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全面发展、有科学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新型人才为最终目标。

二、优化教学目标

物理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出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除基本概念、定律、原理、理论及实际操作应用外,还强调认识物理学的发展,物理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变革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科学方法、科学探究过程、科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提倡科学精神,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强调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目标的优化,才能更好地定位课堂。

三、优化教学模式、方法

新课改实施以来,众多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探究式教学模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等,我们玉林市也推出了众多教育工作者智慧结晶的新课程问题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交流归纳,实际应用”等环节的设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四、优化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优化

选用恰当的内容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的欲望关键。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使用社会新闻资讯创设问题情景。社会新闻资讯形式鲜活并能够反映时代气息,如大众传媒所关注焦点新闻或国内外科技新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以惊险、奇特现象创设问题情景。惊险、奇特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走向探究的强大内驱力。

3.以学生参与活动方式创设情景。设计道具简单,与物理内容关联的竞争性活动,学生亲身体验,行动和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都充满挑战的决心。

(二)探究活动环节的优化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物理规律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体验物理规律的发现的艰辛,以及发现规律的成功喜悦。我觉得探究活动设计应遵守以下原则:

1.探索性原则。新课程中,课堂不能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结合教材设计探索性的问题,可以是没有实验活动验证性的推导内容,也可以是需要自主设计,通过实验活动得出结论的内容。对问题的探索,成为培养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健康心理的主要过程。

2.开放性原则。问题研究的方法不是唯一确定的,教学安排中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比如准备两三套探究方案,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选择。探究活动的开放,可以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体现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又可开拓学生的思维,应用现有条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交流讨论环节的优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应是民主、公平、公开的。教师不再代表权威,课堂中每个人地位平等,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会因个人喜好或偏见得到不公平待遇。交流讨论中,每组的代表性结论将完全公开,交由全体评论或提出的质疑,共同发现成功和失败所在,提出改进方案,最后总结出正确结论。

(四)实际应用及拓展环节的优化

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思想是新课程理念的又一大特色。即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用所得结论进行简单的分析或计算。或指出所学知识与对生产生活及推动社会发展的影响,安排相关的课后实践活动。不同层次的安排,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得有所用,树立学好科技本领,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手段的优化

新课改中,在传统教学手段,如教科书、参考书、粉笔和黑板等的基础上,更融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机、投影仪、电视、电影、录音、计算机等电教教材的使用,使得很多在课堂上难以操作或观察到的过程,通过实物拍摄或数字模拟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在大家面前,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和现代化。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下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

程小梅

自2015年开始,我们学校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改活动。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在组织上、形式上接受课程和教材的改变,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领会,并要与实践相结合。

摘要: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不断深入,对我们以前的教学方式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我们必须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重新审视,进行认真的思考、完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在初级阶段,必然会有不足之处。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谈谈本人的认识。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先教后学、导学案、小组合作、教学评价

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由教师当课堂的“主角”,由教师讲授、板书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死记硬背地接受知识。整节课下来,学生缺乏参与,讨论,更别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了。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课程标准中,教师和学生被赋予了新的角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优化我们的课堂效率,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的首要目的不再是一节课能给学生灌输多少内容,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我们更重视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学模式也随之变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先学后教”是让学生自主参与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先学后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上台讲解为主。在课堂上学生是小老师,学生根据分组、分工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同学可以提出质疑,展示的同学解答,再让其他同学评判正确与否,然后一起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先学后教”同样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和学生情况,课前学习导学案,让学生按照导学案进行“先学”,然后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上课情况,通过课堂练习或作品展示等,教师再进行有效的讲评。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后作业,都要严格按照“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去做,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巡回指导,课下还要进行辅导和课前预习。因此,我们学校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每天下午制定了3节辅导课,让学生在预习或复习的时候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提问,教师及时地解决学生在预习导学案中所遇到的问题。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当中。

三、课前制定导学案

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课前针对本校的学生情况和学科特点,制定适合的、统一的校本导学案。在编写导学案时,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每一节课的导学方案。在编写导学案时,我们有一个基本的框架:首先以“学生自学课本知识——完成课本练习题——情境导入——提出问题——理解知识——巩固练习——小结——课堂检测——知识反馈”的模式展开。学生在课前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并尝试用已掌握的知识解答“导学案”中的问题,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可以在辅导课或者通过小组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导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反过来促进老师在备课中没有考虑的一些细节。同时,每节课后我们都根据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导学案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再加工修改。

导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导学案的教学,学生主动性加强了,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而“小组合作”的教学恰恰能够发挥这样的教学效果。“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开学初,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分组,对于分组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各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分组:选定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各学科代表;中心发言人;小组的总结者;计分者等等。分工明确具体到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任务,一个都不能少。

小组合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同样适用。例如在教授《图文混排》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素材,每个学生都是一位设计师,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或所见来设计出图文并茂的电子报刊。学生的想象力是不同的,掌握软件的能力也有区别,让那些接受能力强,使用方法灵活的学生指导,并适时提供可行的处理办法,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小组合作意识。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仅掌握了《图文并排》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使用一种软件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独立地、创造性地使用其他工具软件奠定了基础。

小组合作不仅仅只是学生的问题,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教师在课前的导学案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哪个步骤是要求小组合作的,使合作不仅是流于形式;其次在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在适合的时机进行引导、反馈。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的讨论探究互帮互助中既帮别人解决了问题,也为别的同学帮助解决了问题,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它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了学生的选拔与甄别作用。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评价必须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全面评价。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我们不能单纯地由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我们还应该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评价他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作为中小学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工具,如问卷调查,上机操作,研究报告,作品创作等。比如:评价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时我们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评价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时,我们重点考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采取了愉悦式教学,是否采取了创新教学法等等。通过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我们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结束后以哪一项作为评价的重心,从而布置学生书面或者上机练习要求。不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更新很快,新产品、新知识几乎天天出现。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新程改革的引导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结语

新课程改革后,信息技术课从一门纯粹讲软件使用的课程转变为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改变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改变。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研究、反思、总结、修改、完善最终探索出一套比较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新课程的教学实施》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学计算机教学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

《信息技术新课改的认识与思考》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面对课改的思考与探究》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来》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体会)

正 宁 一 中

王恒波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王恒波

甘肃省正宁县第一中学,甘肃省 正宁县 745300 摘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抱着为学生终生发展为目的,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良好科学探究素养为出发点。本文通过作者在教学中的体会,并配以案例说明。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自制教具 1 引言

应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在当今社会所蕴含的弊端日益突出的显示出来了,学生本来在初中就即将被抹杀完的一点创新灵感在高中三年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就全部被消灭掉了。看看我们现如今的学生吧,只会把物理当作为自己将来考取高分的工具,除了做一些理论上的照搬在实际生活中一点也不会应用,更谈不上创新了,我自己在这方面也是深有体会的,因为我也是深受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大的一代人。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我深深的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再不能以明摆着以不适合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来教以后的学生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必须得马上改变,尽管在改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当你真正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去设计你的教学目标,设计你的教学过程,你就会体会到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实惠,因此物理新课程设计理念才真正还给物理教学的真谛。高中物理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接受和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人曾做过统计,参加全国物理竞赛的学生对物理感兴趣的人数最多,这一结果反映出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还有人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呈正比,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刚进入高一的学生,他们对物理课的学习还是很感兴趣的,上课能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各个问题,还有个别学生能向老师提问一些问题。但是高二学生则不然,他们上课几乎很少回答问题,可能有些学生心里知道正确结果也不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学习中兴趣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一名物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首先自己要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学生物理兴趣的长久养成不能仅仅只靠一个奇异的物理现象,一个物理实验,而是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为自己为他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够创造一些实际价值,甚至能够为自己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这样就会觉得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是真正有用的,用它可以来为自己增加一技之长,体现自己的价值,即使以后考不上大学也会凭借自

己的物理技能谋取一份工作。比如有一次我的mp3坏了,通过电路检测发现是电池坏了,由于手头也没有合适的mp3电池可换,最后一想反正是自己的,外观难看无所谓,手头有一块多余的手机电池,通过观察电池输入输出电压对照之后恰好吻合,并且手机电池的容量是mp3的3.5倍,把手机电池附在mp3的背面,于是打开机子做了改进。改进后的mp3待机时间大大提高,不再为时不时的断电而感到烦恼。实验应贯穿于物理课堂教学的始终

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物理是建立在观察现象分析实验基础上。中学物理实验既有客观、生动、形象的特征,又具有科学研究的缩影,所以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获取知识、培养科学态度、提高观察能力、掌握科学方法、发展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师应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多重作用来为物理教学服务,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学好物理的关健是正确地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因此,首先就必须把握好物理概念的正确建立把握好。对于中学生来说,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以及对事物的不够全面的认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会干扰或误导着对概念的正确建立和理解。那么,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来排除干扰,突破难点就非常必要。例如:教师手拿一只鸡蛋高高举起并“失手”落入地面的纸盒中,在学生一片“破了,烂了”的惊乎声中,教师信心十足地取出一完好无恙的鸡蛋,在学生的惊讶声中露出谜底——原来纸盒内垫着一层厚海绵,提出为什么会这样,由此引出冲量的概念。由于石头入水会沉没而得出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一定下沉这种思维定势,教师如做一个空牙膏盒既能沉在水中又能浮在水面上的小实验便能马上排除学生这种定势思维的干扰。由串联电路中一个灯泡短路而不亮,另一个更亮的实验便能突破部分电路短路这一难点。上自由落体运动时,上课前拿出一元钱让学生用大拇指和食指加在中间,并留一定的间距,条件是在我不告诉你的情况下下落你能夹住的话,这一元钱就归你,介于见钱眼开的心理特点,几乎全班的学生都举手要求他来,结果上来了几个学生都没夹住,其他同学还跃跃欲试,但此时我说机会到此结束,请大家仔细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夹不住呢?结果是一元钱长度的一半自由下落的时间是小于人的反应时间的,但是用面值一百的人民币就不行了就有被学生抓住的可能性。可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一节《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课的导入吧。

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要注意培养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知道怎样观察、观察什么。对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知道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并通过规纳总结得出正确的规律和结论。

例如:说明物质分子间存在空隙的“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在实验中会出现两个现象:①是红色酒精与水混合后整个管中液体变红色;②是总体积减小。从视觉的感觉特点来看,往往红色酒精和清水间的混合变为红色现象(颜色的变化)比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这一现象更引人注目。此时教师就必须提醒学生应该注意观察体积的变化,分析得出物质分子间存在空隙这一结论。

再如,左手定则确定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右手定则确定感生电流方向,还有电磁感应“无切割”无电流与楞次定律中磁通量“无变化”无电流等都是由实验总结归纳出来的结论。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好实验,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归纳得到正确的结论和规律,灵活运用。

在科学发展史上,任何一个猜想或预言最终要经得起实验的检验才能被人们所承认并接受。年青的伽利略勇于冲破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由落体学说的束缚,用简单明了且科学的实验和推理揭示了亚里士多德轻物下落慢重物下落快的内在矛盾,指出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与质量无关这一科学论断。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机渗透这种科学史教育,输灌实验辩真伪的思想。

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前,教师可先提出用纸片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光屏上的像变成半像,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学生会发现实验事实与老师讲的不一样,老师讲“错了”。再如,在学习电路安装时,先提出如果将电键安装在灯前或灯后效果相同吗?当有学生认为灯后的电键不能控制这盏灯的亮与熄,通过实验后就会发现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这样加深学生对科学来自与实践的认识,不迷信、不盲从,讲究事实求事,树立实验第一的观点。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通过实验发展新知的事例举不胜举。伦琴通过气体放电现象发现了X射线,爱因斯坦从迈克耳逊和莫雷实验出发,建立了新的时空观念。在中学物理实验中,教师应变换实验,创造新情景,让学生在新的情景中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发展新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测定物质比热的实验。根据课本的要求是测出铜块的比热,学生利用测的数据,算出铜块的比热比课本上比热表中给出的只要偏小,学生在分析了偏小的原因后,教师提出新问题,即如果已知铜块比热而测水的比热,那么测到水的比热比课本上比热表中的值是偏大还是偏小呢?这样学生在新的情景中在去实验探索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正确结论。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自制物理教具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对于物理实验,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的实验室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物理课中的科学探究最多的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探究活动,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往往难以预料学生的猜想和设计的实验。所以目前的教学活动需要大量器材,而这些器材又是多而杂、小而细,全部让学校来配备是不现实的。为给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条件,目前大多数的实验室还有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教学仪器尚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经常使用成套仪器进行教学也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对物理产生高深莫测的神秘感,从而影响了学生物理的兴趣和信心,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若能充分利用并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自我认为,自制教具有以下一些功能。

4.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物理课堂就会变得开放、活跃,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自然会倍增。由于自制教具所用材料多来自学生的身边,都可以成为自制教具的原材料。实践证明自制教具中呈现出的新奇物理现象和成功的制作,能自然地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而且实验一旦有所收获,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就会使趣味性更加稳定,就会继续探索,继续登攀,从而喜欢物理,热爱科学。例如,当学生看到自己自制的电动机在不停的转动时,兴趣盎然,并且急忙想制做一个玩具电动车。

4.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思维。因此,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作为高中物理最主要的目标之一。自制教具一般取材简便,制作容易,虽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实验的全部物理过程都能观察到,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例如:用激光笔、量角器、平面镜、白纸、铅笔做光的反射,使学生能够清楚的看到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关系,从而很容易的观察到和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可见,自制教具能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3自制教具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件自制教具的制成,要通过想方案、查资料、画图纸、找材料,动手制作和反复试验等过程,这样,就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4自制教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技意识。

我们知道,绝大多数自制教具不是简单的仪器仿制,要经过一定的思考、创意、构思和设计,这都是创造性的劳动,具有创新精神。同时,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科学知识、生产工艺和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这些肯定要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例如在学习长度测量时组织学生制作了刻度尺,在初中物理总复习阶段再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应用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设计多功能刻度尺,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们设计出了装有小灯泡照明可在黑暗环境使用的刻度尺、装有凸透境既可测长度又有放大作用的刻度尺、在柔软绳子上带有刻度既能测直线距离又能测地图图上距离长度的刻度尺等多种方案,使学生开阔了思维,这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可见,进行自制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技意识。反过来,学生的创新和科技意识提高了,就更容易搞小制作或小发明。

4.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勤俭意识

在教具制作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变“废”为“宝”,利用生活中一些废弃物如小铁丝、废铁片、木材下脚料、用完的一次性针管(注意消毒)等,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教具,既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教育成本,又可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勤劳俭朴的优良品质,间接地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我本人就在日常的生活中收集了大量的自制教具的材料,它们都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些废旧小家电,在电视机的主板上有好多宝贝,比如,色环电阻,电容器,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块等。这些元件在教科书上只有图,但是学生没能看到它的实物,冲级量给学生造成的影响是纸上谈兵,以后真正见到也说不上它的名字,不知道它的作用,比如我在给高二上《电容器 电感》时,我带着自己的那只电容器教学,学生非常感兴趣,经过实验验证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学生一目了然的观察到电容器接上直流电源时电流不会流过电容器,说明它对直流具有隔断作用,当它接上交流电源时小灯炮能够发光说明电容器具有通交流电的性质,本节课我几乎很少发言,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牵引着我的思维,甚至课堂似乎看起来比平时有点混乱的感觉,但是我能感觉到学生这节课才真正的学到了有用的知识,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就在快下课时突然有学生提问电容器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能打开看一下吗?这可是个苛刻的要求呀,打开就意味着破坏,但是又一想反正也是自己的,索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就破坏性的拆开看了个究竟,打开之后原来它是由两条30厘米长1.5厘米宽的铝片和一条浸过油的绝缘纸组成,顺势复习了一下电容器的概念,这样将物理概念和实物结合起来便于学生记忆,同时我还告诉了学生这只电容器的市场售价是0.5元,家里的电视机电容器坏了自己修好实际代价也就是0.5元,如果让修理人员来修至少得五十元,可想而知利润有多大。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4.6自制教具还具有可以补充现有教学仪器的不足,节约开支的功能。

在我上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实验时,自己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了个实验,导体棒就用烟盒里的那层铝纸,因为它比较轻,惯性小,实验效果非常明显,通过和同事的交流,指出了自制教具的不足,因为电路电阻小而电流较大对电源损害较大,经过我的一翻改进,在平行导轨的两头用透明胶带粘住,当导体棒运动到尽头时达到自动断电的目的,短时间的大电流对电源的影响较小,达到了保护电源的目的。

总之,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想象能力,活跃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味到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还将为学生的创造发明打下良好的的基础。结束语

总之,物理课的教学应当抱着“先物后理”的教学方式去教,让学生先从客观上对事物进行认识,然后才能够从理论上进行分析,这样就遵循人对事物认识的一般规律,才能够从本质上抓住关键,好多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就是抱着为做题而做题的态度,往往看到一道题有时不知从何下手,应当是先把书面上文字的东西先转化为一个脑海中实实在在的物或一个运动过程一个亲眼正看到的现象,再经过分析转化为一个学过的物理模型,最后以数学公式的方式表达出来,讨论结果和实际是否相符,这才算是完成了一道物理题。仔细想想它不像数学那样告诉一个表达式然后经过基本操作运算就能得出答案,前后经过的程序较多,这些都需要大脑分析处理,所以说物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很难学。所以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会给今后的物理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

参考文献:

[1]《物理教学探讨》.2009年2月第2版 [2]《物理教学探讨》.2009年10月第10版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本文着力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研究,在课堂优化理念的基础上,从物理教学的过程入手,从学习的媒介、学习的形式以及学习的方法三方面进行研究,使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得到优化。笔者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初中物理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物理;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10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的理念架构

为了更好地说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在此引入一个经济学的常用模型:投入――过程――产出。课堂教学的“投入”指的是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活动的安排等等,同时还包含教学时课堂氛围的营造。尽管从以上的分析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因素是在课堂上不能够发现的,但是这些所谓的无形“投入”,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来说,其主要包括教师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以及指引学生去探索新的物理知识。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产出”是指,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所产生的教学成果,对于教学的目标是不是能够实现?学生对初中物理教师教授的物理知识是不是能够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技能是否提升?这些指标对衡量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综上所述,要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可以构建以下理念框架:

要促使课堂教学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投入”“过程”以及“产出”环节缺一不可。限于篇幅有限,笔者仅从课堂教学优化的“过程”入手探究,将教师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结合在一起分析如何促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更加高效。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的举措

1.组织引导教学法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我们的学校教育不仅教会学生学习,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得到发展,责任感得到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加强。所以,合作学习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初中生在进行物理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组织工作,采用引导组织式的教学方法。初中物理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所教授的内容差异灵活分组,可以按照班级自然形成的组别,也可以将班级学生打乱按照物理成绩的优劣进行搭配,制定合作学习的规则和秩序,选定各组合作学习的负责人。然后再分配合作学习的任务。初中生在物理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尤为重要,倘若组织不好,不仅课堂纪律得不到保障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可谓困难重重。

课堂争论越是激烈也就越容易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初中生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习知识效果将会有明显提高,初中物理教师的组织引导水平也得以提升,对师生双方都大有裨益,因此可以将组织引导教学法与合作学习广泛运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

2.多媒体教学法与情景学习相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国家对教育投资的逐步增多,多媒体广泛运用于学校,许多高级中学都配有多媒体设备。多媒体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于一体,能够为教学提供了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众多周知,物理知识较为抽象的,譬如摩擦力、功率、重力势能等等,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真实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给部分抽象思维不发达的初中生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为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笔者借助多媒体设备,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将抽象的情景通过影像呈现在学生眼前,这不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优化了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

3.探究式教学法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这足见探究在科学领域的重要价值。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去发现、去创新。在初中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背景和认知心理提出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这是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起点。学生学习是不以问题的解决为终点,教师将问题进行延伸拓展,使学生产生新的灵感、新的想法,自觉进行探究。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许多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常常会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但需知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互动过程,初中物理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需要与初中生的学法紧密结合,唯有如此,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才能得以优化,教学效果才能得以保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的举措,希望对其他教师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所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1] 王 勇.多媒体网络下的物理课堂教学――初中物理“动量定理”一课教学设计[J].今日科苑,2010(14).[2] 李铁美,王 钢.多样教学促多元发展――物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探析[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Z1).[3] 陶昌宏.课程改革呼唤物理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J].新课程(初中版),2006(10).(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凤岗中学 341400)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撰文指出:“课堂教学蕴含着无限的精神财富。不思改革的课堂必然水波不兴,死水一潭;不思创造的教学必然机械刻板,浅薄乏味。永葆课堂教学创造性与有效性的精髓在于对课堂教学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与思考”。正是基于上述理念,我们远学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改经验,从我校学生实际出发对课堂教学先后提出了“三精一清”(学生精练、教师精讲、堂堂清)教学理念,以及“三个三分之一”(学生自学不少于三分之一,教师讲解不多于三分之一,学生训练不少于三分之一)教学要求。对各种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不断地学习、选择、判断,兼收并蓄,逐渐摸索出“自学、研讨、点拨、反思”四步教学范式,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主动,教学质量稳步增长。

一、“四步范式教学”的含义

教师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为依据,确定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以教材为蓝本,开发供学生前置学习的《自学导引》学案,在班级建立稳定的且能够互帮互助的弹性合作学习小组,培育起操作简便有效的学习过程评价机制,对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作业课、复习课等灵活选择应用“学生自学——分组合作研讨、交流展示——教师适时点拨——应用反思”四步教学模式。以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交给学生,把话语权让给学生,把学习的责任也赋予给学生的生本课堂,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二、“四步教学范式”流程路线图

三、课堂基本结构 上课伊始,教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根据物理学的属性和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通过某种方式引入课题。第一步:自学。(约15分钟)

1、细读教材,基础梳理。

(1)教师让学生四个明确:明确阅读内容;明确阅读时间;明确阅读方法;明确梳理要求。(2)教材和教辅或学科“自学导引”资料的配合使用。

2、问题导引,温故知新。

(1)教师满堂问,学生集体答毫无价值。

(2)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紧扣教材设计核心思考问题。

(3)设问要充分考虑学生新旧知识体系的衔接,合理设置思维的梯度。(4)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黑板呈现思考问题。(5)以问题导引学生思考,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定时训练,知能跟进。

(1)训练题要重基础,重能力。教师必须把握课标对课时内容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学生定时训练不能拔高要求,设置难路虎。重心在于熟悉基础内容。(2)布置适量的探究活动思考题或5—6个选择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定时独立完成,完不成的做好标记。

(3)教师巡视检查到位,初步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第二步:研讨。(约8分钟)

1、同桌检查,互批互改。

(1)在建构弹性合作小组时,充分考虑同桌组合的学习能力,能互帮互学,相互影响,让优生带动弱生。

(2)讨论或批改基础梳理的填空题或定时训练的选择题或探究活动中的问题。(3)若涉及验证性实验,小组内共同完成。

(4)鼓励同桌大胆交流,即使批改错了也没关系。

(5)同桌解决不了的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中组长或大组长组织讨论解决。

2、组间交流,扫清障碍。

(1)中组长与小组长迅速交流答案,并在中组内交流,解决部分小组认识中的共同错误。(2)中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认知矛盾提交大组长,大组展开交流讨论,再解决部分中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3)大组长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即将问题提交老师。

(4)各组长要同步做好记载。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好各组的学习评价。

3、小组展示,生成问题。

(1)通过组间交流,完成基础梳理和定时作业。要求学生作业用蓝色或黑色钢笔书写,小组、中组和大组批改时用红色笔书写。

(2)各组长将正确答案标示在老师指定的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或发言辩论。(3)教师摸清各大组长在组织交流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讨论中新生成的问题。第三步:点拨。(约12分钟)

1、学生发言,师生评议。

(1)通过组间交流、批改,正确的或不能确定的答案及问题已经比较清晰。

(2)教师不要忙于给出正确答案,鼓励学生发言表明对正误的再认识或看法,摸清学生思维方向和思维障碍,引导学生自解疑难。(3)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对学生中好的思维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

2、教师精讲,解析疑难。(1)学生已懂的不讲。

(2)超出学生认知能力,即使讲学生也难懂的不讲。(3)发现极个别学生的问题,不集体讲,进行个别辅导。

(4)采取最优的方法,根据课标要求,教师要抓住关键,抓大放小,精讲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让部分学生产生顿悟。教师的讲授必须把对方法的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而不是把结果呈现给学生,讲得透,点得活。第四步:反思。(约10分钟)

1、当堂作业,现场批阅。

(1)适量、分层布置教材中的作业或教辅(学案)上的作业,因人作业。(2)学生独立完成,不组织组间流动交流,同桌间个别问题可轻声讨论。(3)对先完成的,教师可先当面批改,以激励学生快速完成作业。(4)教师深入学生中检查、答疑、解惑,同时了解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2、及时整理,强化记忆。

(1)教师用1分钟时间归纳总结本节的内容,规律,公式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记住并在后面的巩固学习中进一步掌握。

(2)学生反省所学内容与方法,寻找需要进一步质疑之处,同时将所学内容与原有知识基础联结成网。

(3)学生整理笔记,及时记忆或消化理解。

四、精心设计《学案》,灵活应用模式 有效的课堂源于有效的积极的教学设计。我们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具体作法是,首先鼓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学习内容按照教师创设的情景进行自主学习;如果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个体开展探究性学习;如果个体研究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再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或集体合作的探索学习,对疑难问题积极思考,不断尝试物理研究中的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再提交老师帮助。在合作研讨过程中,鼓励小组内成员间、大组集体间,将学习结果交流展示,大胆质疑,相互补充,相互竞赛,直至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师的点拨讲解要根据学情适时介入,当好导演,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积极引导好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学生已学懂的坚决不讲,无论怎样也学不懂的坚决不讲,确保课堂实现精讲、精炼、精评、堂堂清的教学佳境。

下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1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孙早利 (辽阳市第二高级中学,辽宁 辽阳市111000)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实施的关键与最终实现的途径则是......

    新课标下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下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徐银仙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 一 剖析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落实课堂教学标准、是实现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我们的教育呼唤平等、和谐,需要个性的张扬,需要我们赋予生命,以人性的方式,使人最终赢得解放。她要求我们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运思和创意的原点,把每......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提倡要让学生做学习......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课堂教学浅谈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课堂教学浅谈 小学美术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美术课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所以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摘 要:结合自己对英语新课程标准认真深入的学习以及多年来英语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从学生兴趣、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方法、更新......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优化论文

    摘要: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因而,本文就如何在新课程下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做了一点探索。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延丽琴 通过阅读山东教育和培训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教育理论和技能知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把这些好的教育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