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学物理规律教学,教师应该了解的问题
关于中学物理规律教学,教师应该了解的问题
1.什么是物理规律?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有什么区别?如何认识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原理、定则、公式等)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反映,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理量间内在的、必然联系。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区别在于:(1)前者是思维形式,后者是客观规律;(2)前者是无条件的,后者是有条件的。
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掌握物理规律和形成物理概念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科结构的主干。
(3)物理规律教学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途径 2.物理规律的特点是什么?
(1)物理规律客观性;
(2)物理规律反映有关物理概念的必然联系;
(3)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研究对象和过程的理想化、实验的测量误差的存在)和局限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现的,在一定条件下推理得到的,并在有限领域内检验的)。
3.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是什么?
(1)使学生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建立物理规律的事实依据,懂得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新旧知识的联系:物理规律中反映的物理现象的相互联系;
物理概念之间的因果联系;
物理量之间的方向关系;
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物理规律的事实依据:观察、实验
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实验归纳法和理论分析法(理论归纳、理论演绎)在实际教学中,究竟采用哪种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以某一种方法为主,再介绍另一种方法。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使学生明确建立规律的过程、依据,以及采用的方法。
(2)要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
物理规律一般有三种表达方式:
文字表达:用一段话把某一规律的物理意义表述出来。
对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的引出,必须在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它的本质有相当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切不可在学生毫无认识或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搬出来”,“灌”给学生,然后再逐字逐句解释和说明。
公式表达:用数学公式把物理规律的内容表达出来。
对于物理定律的公式,一要研究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在实验归纳法中,是怎样把实验数据通过思维加工和数学加工,转化为定律的表达式的;在理论分析法中,定律的表达式是怎样通过严密的推理而得出的。二要研究公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要使学生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不能从纯数学的角度加以理解。
图象表达:许多物理规律也可以用函数图线来表达。在中学物理中,利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有以下几个作用: ★利用图象归纳实验规律,讨论实验规律; ★利用图象形象地描述物理规律; ★利用图象来表明物理规律; ★利用图象来导出有关公式。
(3)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学生只有明确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才能正确地运用规律来研究和解决问题,才能避免乱用规律、乱套公式的现象。
(4)使学生认清所研究的物理规律与有关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5)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中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时有哪些常见问题(1)感性知识不足;(2)相关的准备知识不足;(3)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形成的错误观念的干扰;(4)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5)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6)不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5.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第一、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如何发现问题:
(1)在观察、实验中发现问题;
(2)从学生生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中发现问题;
(3)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分析引伸和逻辑展开中发现问题。
创设的物理环境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1)使学生获得探索物理规律必要的感性知识和数据;(2)提供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线索和依据;(3)为研究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4)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第二、引导学生按照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物理规律(1)运用实验探究物理规律
(2)运用已有知识,通过理论推倒,得出新的物理规律(3)提出假设,检验和修正假设,得出结论。第三、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
(1)讨论规律(包括公式和图象)的物理意义;(2)讨论和明确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3)讨论这一规律与有关概念、规律、公式间的关系。第四、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规律
(1)示范;(2)讨论与交流;(3)练习。
其关键是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篇:家长老师最应该了解的10个心理学规律
家长老师最应该了解的10个心理学规律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孩子长期受到消极和不良心理暗示,情绪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如果家长不能把教育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效果往往会苍白无力。
一.罗森塔尔效应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其含义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 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案例】
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来到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在学生中煞有介事地进行了一次“发展测验”。然后,他们列出了一张学生名单,声称名单上的学生都极具潜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八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进步很快,性格更为开朗,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融洽了很多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心理实验,他们所提供的名单完全是随机抽取的。通 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尽管教师们悄悄地将这份名单暗藏心中,却在不知不觉中通过眼神、微笑、言语等途径,将掩饰不住的期望传递给那些 名单上的学生。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后,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充满激情,在不知不觉中更加努力地学习,变得越来越优秀。
罗森塔尔效应中有句名言:“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从该效应中得出这样一个启示:赞美和期待具有一种超常的能量,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激发人的潜能。一个人得到别人的信任与赞美后,他会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尊,从而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为了不让对方失望,他会更加努力地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尽力达到对方的期望。相反,如果向对方传递了一种消极的期望,则会让他变得自 暴自弃,向着消极的一面发展。
二.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案例】
马克·吐温听牧师募捐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牧师剌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马克·吐温的不耐烦或逆反思想,这 就是“超限效应”导致的不良后果。
当孩子犯错误时,如果被他人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多次地对孩子做出同样的 批评,这些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厌烦,最后到厌恶。被“逼急”了,就会出现 “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
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进入第二阶段,所有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就得到1美元的奖励,而无奖励组的学生仍像原来那样解题;第三阶段,在每个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休息时间,研究人员观察学生是否仍在做题,以此作为判断学生对解题兴趣的指标。
结果发现,无奖励组的学生比奖励组的学生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去解题。这说明:奖励组对解题的兴趣衰减得快,而无奖励组在进入第三阶段后,仍对解题保持了较大得兴趣。实验证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得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得吸引力。这就是所谓得“德西效应”。
【案例】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奖励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
很多父母会对自己孩子说:“如果这次考试你得了100分,就奖励你多少钱”、“要是你能考近前3名,就奖励一个新玩具”,等等。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方式,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下去。
四、南风效应
【案例】
有一天,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将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有时候用温和的方法处理一些事情往往比强制手段更有效果,这 就是有名的“南风效应”。家庭中对孩子采用“棍棒”、“恐吓”之类的“北风”式教育方法
是不可取的。
五、木桶效应
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木桶效应”重点在于“补缺”,而不是“拔高”和“加强”。决定孩子发展的不是他最薄弱的部分,而应是孩子最擅长的部分。
六、霍桑效应
【案例】或称霍索恩效应,起源于1924年至1933年间的一系列实验研究。霍桑一词是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座落在芝加哥的一间工厂的名称,是一座进行实验研究的工厂。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环境影响条件(如照明强度、湿度)以及心理影响因素(如休息间隔、团队压力、工作时间、管理者的领导力)。为了调查研究各
种工作条件对生产率的影响,工厂一个大车间的六名女工被选为实验被试。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实验,出乎意料的是不管条件怎么改变,如增加或减少工作时间,延长或缩短工作日,每 一个阶段实验时期的生产率都比前一个时期更高,女工们工作越来越努力,效率越来越高,根本就没关注过生产条件的变化。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当这六个女工被抽出来成为一组的时候,她们就意识到了自己是特殊的群体,是试验的对象,是这些专家一直关心的对象,这种受注意的感觉使得她们加倍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是值得关注的。所以她们工作越来越努力,每一次的改变都刺激着她们去提高生产效率。
启示: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七、增减效应
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减少的人,心理学家们将人际交往中的这种现象称为“增减效应”。任何人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
评价他人时可以先说对方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八、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孩子的教育不管事情的大小都要用正当的教育方法,往往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方法,用的方法和做的方法是否正确、合适,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判决和做法,可能耽误孩子一生。
九、贴标签效应
【案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 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了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训练期间 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 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地接受教育,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 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 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 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 “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十、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 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坎效应”对人的影响。明代洪自诚也曾谈到这个问题,他在《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人可从。”
在给学生制定目标时,套根据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制定特定的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即“跳起够得着”,从而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篇: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一
20**年即将过去,对我来说是紧张忙碌而又收获多多,中学物理教师工作总结。一年来,我担任八年级(153班主任、(153、(158和(151三班物理教学,兼职学校政教副主任和学校工会工作。一年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回顾这一年,忙碌而又充实,付出了,努力了,收获了,也成熟了。现将本学年的工作做一个小结,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寄望明天工作的更好。
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职责,行为上要为人师表,业务上要精益求精。因此只有不断充电才能永葆教学的青春和活力。一方面,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参加自学考试,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教学的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而其关键就是上好课。能把知识点落实到位,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备写每一个教案
2、在课堂上,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
4、在平时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一年来,本人共听课30节,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
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初中学习,新鲜感不再,又没有升学的压力,个别学生纪律开始松动起来,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一些不良行为随之而来,如旷课等,面对这些违纪情况,如果不注意引导或引导不当,学生很容易在这个特殊的学习和生活阶段走入岔道。
我的具体做法是:
1、加大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力度。我借助主题班会、演讲会、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
2、注意树立榜样。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身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言行举止特别重要,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班主任事先要做到,平时注意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时时提醒自己为人师表,工作总结《中学物理教师工作总结》。
3、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接受心理由观察能力、感知能力、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心理因素构成,因此,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接受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为此,我先后开过多次主题班会,中《规范一道德》,《我是主人》、《理想与信念》、《要学会学习》、《神圣的使命》。开展优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举办知识抢答竞赛,效果都很好。
4、“三位一体”的互促法。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单靠班主任显然是不够的,而要先靠各种力量的齐抓共管。通过班主任的工作,把学校、社会、家庭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教育的合力,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我定期家访,或电话联系,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经XX年期末。为了在提高以后的工作和教学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有必要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工作。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三和高二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坚持出全勤,干满点,兢兢业业,为人师表,积极参加各类政治和业务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学工作者。现本主要针对高三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教师方面: 认真分析和研究近三年的考试说明,研究三至五年的高考试题以及各地的模拟试卷。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好地把握高考的特点,使复习能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在主干知识点花更多时间,下更大功夫,避免平均使用力量。
2.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如:①注意解题格式的训练。很多学生格式混乱,方程不规范,满篇数学符号等,这些问题都及时纠正,否则造成会做而丢分的现象。②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有深度,一环套一环,逐渐深入,使学生的思维即有深度又有广度,充分利用学生对因果关系感兴趣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效率。③不完全放弃教材,注意回归教材,特别是热、光、原三部分要强调学生看书。④加强多媒体的运用,对于难以理解的物理过程要编成动画,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降低难度。⑤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不满堂灌。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题目的分析和训练。现在高考越来越重视理论联系实验能力的考查。每一章节都有这样的题目,本人注意挖掘,特别是电学部分,这样的题目较多,高考考查的比率也较高。
4.特别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对知识及其运用的考核来鉴别学生能力的高低。考试说明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考查学生五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5.注意物理学特殊方法的训练,如:对称法、守恒法,可逆思想,整体与隔离,矢量三角形法,图像法,等效法等训练。强调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从中体会不同方法,处理不同问题的优劣。
总之高三物理复习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更好地提高高三物理的复习工作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第四篇:2018经济师报名前这四个问题你应该了解
http://jx.jinrongren.net/
2018经济师报名前这四个问题你应该了解
距离2018年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越来越近了,在报名前,这么四个问题你应该充分了解。
问题一:关于经济师是否可以跨级报考? 关于此问题大家疑问特别多,有的人说经济师今年是最后一年跨级考,有的人说必须要先考初级再考中级,还有人说要预报名或是备案……类类此类的说法,大家请注意:官方并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这样的通知。
2018年1月12日,中国人事考试网更新了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介绍,公布了2018年初中级经济师考试时间、报名条件等,报名条件与往年并无区别。
虽然各地区的报名条件尚未公布,但一般各地报考条件与人考中心公布的条件相差不会太大,所以经济师考试仍然是可以跨级报考的。但需要大家注意下个别地区有特殊规定的除外,例如:河北省2017年考后学历需要有初级经济师证书,因此预计2018年河北后考学历很可能仍然是不能跨级的。再如:如果是中专毕业,报考中级经济师则是需要先考初级经济师的。
问题二:关于经济师是否可以跨省市报考吗? 经济师考试报名及审核一般采取属地化管理,报考地区依现工作地或户籍所在地为准。根据2017年各地中级经济师考试公告可知,应试人员一般是按户籍所在地或单位所在地报名参加考试,原则上只在地级以上城市设置考场,必要时可在县设置考场。所以,经济师是否可以跨省市报考是要看您报考当地的通知的,经济师报名除了学历及工作年限的要求外,还有报考地区的隐形限制,大家在报名选择考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可以参考:关于经济师报名条件中“隐含”的条件。
问题三:经济师考试能同时报考几个专业吗? 经常有人说经济师考试报名专业不知道如何选择,在银行上班,从事会计的,想报考财政税收和金融专业,能否两个都报?或是其他的情况,想要同时报考几个专业。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因为经济师考试是上午考《专业知识与实务》,下午考《经济基础》,同一级别,各专业科目考试时间是相同的,所以,是不能同时报考几个专业的。
更多招聘请查看
http://jx.jinrongren.net/
另,经济师考试要求一次只能报考一个《经济基础知识》和选择的《专业知识与实务》,且要求报考人员在一次考试通过两个科目才算合格。
因此,经济师考试可以报考不同的专业,但前提是考过一个专业之后,第二年起或是其他考试年再报另外的专业,且需要两科都考的。
问题三:经济师报名,实习期算工作年限吗? 初级经济师考试报名大多数地区都是高中以上学历就可以报考的,只有各别地区要求有工作年限的要求。但中级经济师考试报名都是要求有工作年限的。
各地工作年限要求是不同的,大致有三种情况:
第一、有的地区从事相关工作年限要求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第二、有的地区是从取得相应学历之后起算工作年限的;第三、还有的地区对针对学历不同,工作年限起算要求也不同,例如,北京经济师考试报名要求“从事相关工作经历年限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该项工作时间的总和,其计算截止日期为报考当年12月31日。全日制学历报考人员,未毕业期间经历不计入相关专业工作年限。”言外之意,北京经济师全日制的,实习期是不算工作年限的,但非全日制的考生,取得学历之前的工作年限是计算在内的。
更多招聘请查看
第五篇: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评课稿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评课稿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评课稿范文,一起来看看。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评课稿一
本节公开课非常成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从中吸取良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优点如下:
教态自然,和气悦人。教师的姿态优雅,会给以亲切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语言流畅,抑扬顿挫,节奏性强,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无不规范的口语,叙述得当。
实验演示得当,使教学直观了当,具体形象,便于掌握知识,记忆起来简便,使抽象的知识显而易件,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变得浅而易懂。
知识丰富,引用资料形象生动,富于哲理,对教材其到了良好的补充,相辅相承。
课堂调空能力强,能灵活根据学生的回答正确引导,并使用良好的激励语言,激发学生求知欲。对学生认识深刻,了解学生透彻,为做好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做到有的放矢。
时间分配得当,祥略得当,重点突出,难v点攻破,对教材认识深刻,对大纲吃偷。
板书有条理,规范漂亮,字迹工整,科学规范,重点突出,使学生一目了然,对节知识了如指掌。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恰到好处,以科学家沈括的动人事迹杰出贡献,鼓舞学生探索科学奥秘,为国争光,为科学献身,热爱祖国,激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努力学习。
1、学生的讲解基本到位,学生能积极配合回答讲课者的提问;
2、及时以题目的形式对所有知识进行反馈;
3、在老师指导下做好演示实验。
4、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1、反馈题重数量,但处理质量不高;
2、个别反馈题不能紧跟所讲内容;
3、小组合作有待加强,五、六、七组间有重复现象。
1、加强预习和课下的辅导,对较难的内容如演示实验,给学生提出指导性建议;
2、老师可参与准备一些反馈习题,使之更有针对性;
3、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充分的预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评课稿二
在听了李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
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师是先要同学思考什么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让学生体验铅笔实验,我认为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改为先让学生体验实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
(4)在学生提出猜想时,老师不应该对猜想带有过多的指向性痕迹,否则探究性实验就可能变成验证性实验。我在上这节课时,就有的同学提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等可能。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多种猜想之后,老师在从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有关部门因素和无关因素等方面逐步筛选,确定探究的课题。不能因为教师的种种原因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5)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和合作,使一些现象更加的直观和明显。如学生实验中海绵的形变效果不明显,可以选择质地松软的体积更大的海绵块,并且在海绵的侧面画上一些黑白相间小格,通过格子形状变化的情况来显示出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