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析事业单位结转结余的核算过程
http://
第二篇: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的核算
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的核算
【摘要】:为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深化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要求,财政部分别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进行了修订,重新发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本文结合新规则和新制度中关于加强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深入分析了事业单位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论和结余的核算。
一、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的分类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规定,结转和结余是指事业单位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后,当年剩余的资金。按照资金的性质不同,结转和结余分为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与非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
(一)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各项财政补助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管理和使用的结转和结余资金。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财政补助结转是指结转到下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补助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1.基本支出结转是指事业单位本期财政基本补助收入与财政基本补助支出的差额。基本支出结转资金结转下年,用于维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2.项目支出结转是指事业单位本期财政项目补助收入与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的差额。项目支出结转资金结转下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
财政补助结余是指事业单位财政项目补助收支差额中,符合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性质的数额。年末,对财政补助各明细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事业单位形成的财政补助结余资金,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管理,或按规定上缴,或注销资金额度,或经批准转为其他用途,不得参与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也不转入事业基金。
(二)非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项收入与各项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非财政补助结转是指事业单位财政补助资金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支相抵后的差额。它不属于财政补助资金,但属于专项资金。事业单位的非财政补助结转资金,应区分未完成项目和已完成项目。未完成项目的结转资金结转下一继续使用。已完成项目的剩余资金按项目规定处理,或交回原拨款单位,或留归本— 2 —
单位使用。留用部分不参与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直接转入事业基金。
非财政补助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非专项资金收入与各非专项资金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包括经营结余和事业结余。1.经营结余是指事业单位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经营结余转入结余分配,但经营亏损不能转入结余分配,由以后的经营结余弥补,不得用事业基金弥补经营亏损。2.事业结余是指事业单位一定期间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的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事业结余或亏损全部转入结余分配,最后由事业基金弥补。
二、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的核算(一)财政补助结转的核算
1.科目设置。事业单位应当设置“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本科目应当设置“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两个明细科目,并在“基本支出结转”明细科目下按照“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进行明细核算,在“项目支出结转”明细科目下按照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还应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数额。
2.会计处理。期末,将财政补助收入本期发生额结转入“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借记“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科目,贷记“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并将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入“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借记“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贷记“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或“事业支出——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科目。
年末,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规定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借记或贷记“财政补助结转”科目(项目支出结转——××项目),贷记或借记“财政补助结余”科目。
按规定上缴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或注销财政补助结转额度的,按照实际上缴资金数额或注销的资金额度数额,借记“财政补助结转”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取得主管部门归集调入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或额度的,做相反会计分录。
(二)财政补助结余的核算
1.科目设置。事业单位应当设置“财政补助结余”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本科目应当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数额。
2.会计处理。年末,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借记或贷记“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项目)”科目,贷记或借记“财政补助结余”科目。
按规定上缴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或注销财政补助结余额度的,— 4 —
按照实际上缴资金数额或注销的资金额度数额,借记“财政补助结余”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取得主管部门归集调入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或额度的,做相反会计分录。
三、非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的核算(一)非财政补助结转的核算
1.科目设置。事业单位应当设置“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本科目应当按照非财政专项资金的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非财政补助专项结转资金数额。
2.会计处理。期末,将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借记“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科目下各专项资金收入明细科目,贷记“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将事业支出、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借记“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同时,贷记“事业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或“事业支出——项目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其他支出”科目下各专项资金支出明细科目。
年末,将已完成项目的项目剩余资金区分以下情况处理:缴回原专项资金拨入单位的,借记“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项目),— 5 —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留归本单位使用的,借记“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项目),贷记“事业基金”科目。
(二)非财政补助结余的核算 1.经营结余。
(1)科目设置。事业单位应当设置“经营结余”科目,核算事业单位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支相抵后余额弥补以前经营亏损后的余额。“经营结余”科目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实现的经营结余弥补以前经营亏损后的经营结余;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发生的经营亏损。年末结账后,“经营结余”科目一般无余额;如为借方结余,反映事业单位累计发生的经营亏损。
(2)会计处理。期末,将经营收入本期发生额结转入“经营结余”科目,借记“经营收入”科目,贷记“经营结余”科目;将经营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入“经营结余”科目,借记“经营结余”科目,贷记“经营支出”科目。
年末,如“经营结余”科目为贷方余额,将“经营结余”科目余额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借记“经营结余”科目,贷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如“经营结余”科目为借方余额,为经营亏损,不予结转。
2.事业结余。
(1)科目设置。事业单位应当设置“事业结余”科目,核算一定期间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各项— 6 —
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事业结余”科目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实现的事业结余;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发生的事业亏损。年末结账后,“事业结余”科目应无余额。
(2)会计处理。期末,将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科目下各非专项资金收入明细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并将事业支出、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支出,以及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的本期发生额结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事业结余”科目,贷记“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或“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其他资金支出)、项目支出(其他资金支出)”科目、“其他支出”科目下各非专项资金支出明细科目、“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科目。
年末,将“事业结余”科目余额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借记或贷记“事业结余”科目,贷记或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
3.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非财政补助结余按照国家规定可以进行结余分配,包括有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的事业单位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以及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单位收支差额。
(1)科目设置。事业单位应当设置“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 7 —
核算事业单位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年末结账后,“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应无余额。
(2)会计处理。年末,将“事业结余”科目余额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借记或贷记“事业结余”科目,贷记或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并将“经营结余”科目贷方余额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借记“经营结余”科目,贷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
有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出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贷记“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科目。按照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的,按提取的金额,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贷记“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科目。
年末,按规定完成上述处理后,将“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余额结转入事业基金,借记或贷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贷记或借记“事业基金”科目。
第三篇:事业单位结转结余及分配会计核算解析
事业单位结转结余及分配会计核算解析
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简称结转(余),是指在一定期间收入大于支出后的余额。新制度按照其资金的性质和用途不同分为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其中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不参与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具体设置“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科目核算;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通过设置“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等科目进行核算。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化比较
1.财政补助收入核算的变化。新事业会计制度下的“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用来核算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所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拨款,在该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明细科目,并在“基本支出”科目下按照“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进行明细核算,在“项目支出”科目下按照相关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而原会计制度中的“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用来核算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及经费领报关系所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财政补助收入在本次制度改革前后取得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原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在申请财政补助资金时,需要填写“预算经费请拨单”,然后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新制度下按照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及其他方式进行分别核算,同时增加了在国库直接支付方式下因购货退回等所发生款项退回的账务处理。
2.财政补助支出核算的变化。新制度在“事业支出”科目下按照部门预算要求,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明细科目,同时在这两个二级科目下再按财政资金的性质分别设置“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明细科目进行核算。而原制度在财政补助支出方面并没有进行单独的说明。
3.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核算的变化。新制度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创新性地引入了“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科目。其中,“财政补助结转”用于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结转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财政补助结余”则用于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在原制度下却没有按照资金的性质来区分财政补助结转和非财政补助结转,在年终账务结转处理时,“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全部结转到“事业结余”科目,“事业支出”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全数结转到“事业结余”科目,“财政补助支出”包含在“事业支出”科目下,因而在原制度下结转结余资金的性质是混淆的,并且也没有区分结转与结余。
二、财政补助结转与财政补助结余核算
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科目下通过设置“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余”3个细分科目,用来核算每年滚存的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财政补助结转又分为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而财政补助结余仅仅是指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需要明确的是,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实行的是定员定额的管理办法,因此基本支出结转一般是直接结转到下一使用,不存在“基本支出结余”这一核算科目。因此,财政补助结余指的仅仅是项目支出结余,对于财政补助结余的资金是不能结转到下继续使用的,而是应统筹用于编制以后的部门预算,或者按规定上缴或注销。年末,事业单位应将“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支出下的“财政补助支出”这两个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全部结转到“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同时要将财政补助结转账户余额中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到“财政补助结余”科目。
【例1】某市政府水利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甲水文局201x年有关财政性资金收支科目发生额如表(1)列示。
甲事业单位年终结转财政性资金收支时,账务处理:
(1)结转财政补助收入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 5 400 000
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A项目350 000
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B项目250 000
贷: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5 40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A
项目 35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B
项目 250 000
(2)结转财政补助支出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 5 35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A项目
32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B项目
230 000
贷: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 5 35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A
项目 32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B
项目 230 000
(3)结转属于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A项目000
贷:财政补助结余――A项目 30 000
三、非财政补助结转与非财政补助结余核算
为了核算本剩余滚存的非财政补助结转资金及非财政补助结余资金(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新制度设置了“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与“经营结余”等科目进行核算。非财政补助结转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期末,事业单位应当把事业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4个账户本期发生额中符合专项资金收入的部分结转到非财政补助结转账户;将事业支出和其他支出两个账户本期发生额中属于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部分结转到非财政补助结转账户。同时应对非财政补助专项结转资金余额进行分析,符合结转性质的资金按照规定结转下一继续使用,属于已经完成项目的剩余项目资金要缴回原专项资金来源单位,或者根据批准将同意留归本单位使用的资金转入到事业基金账户。对于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收支及经营收支以外资金的各项收支结转到“事业结余”科目,对于经营性质的资金收支结转入“经营结余”账户。
【例2】某市政府水利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甲水文局201x年有关财政性资金收支科目发生额如表(2)列示:甲单位的经营结余按25%的所得税税率缴纳所得税,职工福利基金提取比例为30%。假设甲单位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年末已经完成;经过批准,剩余资金的50%退回到原拨入单位,另外50%留归本单位使用。
甲事业单位年终结转非财政性资金收支时,账务处理:
(1)结转事业类收入中非专项资金收入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事业收入 170 000
上级补助收入 150 000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80 000
其他收入 20 050
贷:事业结余 420 050
(2)结转事业类收入中专项资金收入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事业收入 250 000
贷:非财政补助结转 250 000
(3)结转事业类支出中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支出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事业结余 340 250
贷: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 170 250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62 000
上缴上级支出 90 000
其他支出 18 000
(4)结转事业类支出中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230 000
贷: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 230 000
(5)结转经营类收入支出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经营收入 60 000
贷:经营结余 60 000
借:经营结余 50 000
贷:经营支出 50 000
(6)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20 000
贷:事业基金 10 000
银行存款 10 000
四、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核算
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属于非财政补助结余,根据规定,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一般在年末时要转入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这一账户,用于分配。但如果经营结余为负数,则不能结转。事业单位在会计所实现的非财政补助结余资金应该按照准则的规定进行分配:首先,对于有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的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缴的所得税;其次,按不超过40%的规定比例来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用于单位职工的集体性福利支出;最后,在实施前两项分配后,把当年所剩余的未分配结余资金结转到事业基金账户,用于弥补单位以后的收支差额。
【例3】承【例1】、【例2】甲事业单位年终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资金时,账务处理:
(1)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时会计分录如下:借:事业结余 79 800
经营结余 10 000
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89 800
(2)提取企业所得税税金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2 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500(10000×25%)
(3)提取单位职工福利基金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26 190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26 190[(89 800-2 500)×30%]
(4)将结余分配账户余额转入事业基金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61 110
贷:事业基金 61 110(89 800-2 500-26 190)
五、净资产会计科目结转流程图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并结合以上核算实例,编制下图。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进行了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尤其是对年终结转结余的账务处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事业单位的“结余”更改为“结转和结余”,使得财务核算更为准确。同时,通过以上的实例分析,我们也清楚的看到,新制度的实施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增加了工作难度。当然这些重大变化,便于财政及主管部门根据不同性质的资金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满足于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及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新要求。
第四篇:关于加强地方财政结余结转
关于加强地方财政结余结转
资金管理的通知
财预[2010]3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为规范财政预算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总体要求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执行工作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11号),现就加强地方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省级财政部门要组织本级各部门、督促和指导省以下各级财政部门对结余结转资金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区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切实压缩结余结转资金规模。
二、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形成的结转项目,经清理确认属于已无法支出或无需支出的,要通过调减项目预算等方式,将资金收回总预算统筹管理;超过预算确定期限一年以上的,原则上也要收回总预算;确需继续保留的,要尽快分解下达至本级有关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并按照规定用途安排支出,加快支出进度。对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安排形成的结转项目,其资金管理办法对结余结转有具体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未作具体规定且超过预算确定期限一年以上的,可在其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用途和使用范围内,调整到其他级次或同类项目,并报上级财政部门备案。
三、对部门结余资金,要在编制部门预算时统筹安排使用。对部门结转资金,要督促部门加快支出进度。对部门结转超过预算确定期限一年以上的项目,财政部门要商相关部门通过调减部门预算等方式将资金收回本级预算。其中上级专项转移支付结转项目,参照财政结转项目中上级专项转移支付结转的处理方式办理。
四、对财政暂存款和财政暂付款要全面清理,及时做好资金拨付和清算工作,该收回的要尽快收回,该核销的要按程序尽快核销。
五、建立和完善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要研究完善本级部门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制度,建立结余结转资金管理与预算编制相衔接的激励约束机制。
六、加强国库资金管理。加快财政结转项目的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完善特殊事项资金预拨和清算制度。同时,要防止为压缩结余结转资金“以拨作支”,将国库资金调入财政专户等不规范做法,确保财政资金切实发挥效益。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须高度重视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工作,积极采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并于2010年9月30日之前,将本地区结余结转资金清理工作开展情况及时上报我部。
财政部
二o一o年六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事业单位收支核算与结转若干问题浅议
事业单位收支核算与结转若干问题浅议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实施两年多来,在贯彻《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制度》在收支核算和收支结转方面有几个问题似尚待改进。
一、关于事业结余
《制度》要求“期末”将与计算事业结余有关的11个收支类科目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这11个科目是:收支类5个科目——“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类6个科目——“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和“结转自筹基建”。但在后面的科目说明中,除了“事业收入”和“销售税金”两个科目的余额结转时间规定为“期末”外,其余9个收支类科目的结转时间都是“年终”。明显与前文说法不一。况且,“事业收入”和“事业支出”两科目余额结转时间,一为“期未”,一为“年终”,也不合理。因为一个会计可以有几个“期末”,而只有一个“年终”。相互混用,可以导致不同的理解。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期间分为、季度和月份”;又规定,“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金额”。此两条均明确了“期间”概念。《制度》在“事业结余”科目说明中规定收支结转时间为“期末”‘是符合《准则》要求的。建议将与事业结余计算有关的11个收支类科目的余额结转时间均统一为“期末”。
二、关于经营结余
《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年终应将实现的经营结余全数转入“结余分配”科目;如为亏损,则不结转。笔者认为,这样处理,会使事业单位总的结余及事业基金等计算不正确,也会多提专用基金。此外,“经营结余”属动态指标,年末保留余额也不合理。建议:年终无论是经营结余还是亏损,均应将该科目余额全数转入“结余分配”科目。结转后,“经营结余”科目无余额。这样,可避免上述问题,还可使“经营结余”与“事业结余”的结转期保持一致。
三、关于专款收支结转
事业单位用来核算专项资金的总帐科目有“拨入专款”、“拨出专款”和“专款支出”三个科目。《制度》规定:“拨出专款”的结转时间为“所属单位报销专款支出时”,“专款支出”的结转时间为“项目完工向有关部门单独列报时”,两个支出科目的余额在用款单位向拨款单位据实报帐时结转,而“拨入专款”的结转时间却规定为“年终结帐时”。
拨入专款是指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收到有指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帐的专项资金。将“拨入专款”的结转时间规定为“年终”,一则与两个支出类科目余额的结转时间不统一,二则违背了专项资金的有关管理规定。即使是年终,即使项目已完工,只要未据实向拨款单位专项结报,“拨入专款”余额都不得由单位自 行冲转。建议:对“拨入专款”改为“在用款单位向拨款单位单独报帐并取得核准的项目报表时据实结转余额”。这样,专款收支类科目余额的结转时间就一致了,也加强了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保证了专项资金的完整与安全。
四、关于结转自筹基建
“结转自筹基建”为支出类科目,但《制度》规定该科目核算事业单位用非财政补助收入安排基建时“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规定核算内容与科目性质不符,建议修改。自筹基建项目完工、资产交付使用时,应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但《制度》未作出明确规定,建议补充。《制度》又规定,“结转自筹基建”科目余额转入“事业结余”科目的时间是“年终”,那么,项目已完工,是否非得要等到年终才能结帐?或者年终项目尚未完工,是否也要结帐处理?建议将该科目余额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应改为自筹基建项目完工、资产经验收交付使用之时。
五、关于所得税
《制度》规定:“有所得税缴纳业务的单位计算出应交纳的所得税”时,借记“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笔者认为,将事业单位交纳所得税作为一种结余分配方式,与惯例不符。事实上,事业单位按《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税收政策的规定,依法纳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对于缴纳企业所得税,应“按年计算,分月或者分季预缴,„„多退少补”。事业单位大多是采取先预缴后结算的方 式交纳所得税的,如按《制度》规定,交税时借记“结余分配”科目,会使“结余分配”科目余额产生负值,不太合适。笔者认为,只要把所得税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项支出处理,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科目下设“所得税”明细科目即可。这样,在计算应纳所得税或实际预缴所得税时,可借记“事业支出—所得税”、“经营支出—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或“银行存款”科目。这样处理,符合惯例,又便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