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变化及影响分析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变化及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的会计变革的加快,我国事业单位出现了新的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变化,在2012年新的事业单位制度推行下,事业单位的结余结转核算向着复杂的方向变化,虽然对事业单位结余结转要求比较严格、复杂,但是在有效利用财政资金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加速了事业单位财务规范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进程,本文以此观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事业单位;结余结转;管理模式;影响分析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结余结转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国推动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转变,从而进一步为规范事业财经秩序,建立公平、高效的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体制做好充分准备。
一、会计制度结余结转模式变化的内容
(一)细分“结余”项目
根据2012年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将原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结余”科目细分为“结转”和“结余”科目,并且将事业单位接收到的补助资金,按不同的标准,细化为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和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两个方面,接着将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再进一步细化,分为非财政的专项资金拨款和非财政的其他资金拨款两个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事业单位会计做账的难度,但是却对事业单位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进行详细的划分,有利于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补助资金去向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使用透明化、合理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单独管理财政拨款结转结余
每年年底,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补助情况进行结转后,然后根据本年年底的各项目明细的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核算分析,并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的项目,转入相关的“财政补助结余”会计科目账户中,以上的单独管理财政拨款结转结余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是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模式的一大变化,具体上就是在“财政补助结转科目”下,进一步设置两个明细科目,分别是“基本支出结转”科目、“项目支出结转”科目,以明确事业单位补助资金的往来情况,对其往来资金进一步起到监督的作用,在此模式推广运行中,财政补助资金的结转和结余的管理,在同一级别的财政部门执行规定的内容,在遵循财政分级管理的原则下,各地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财政使用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符合本地要求的事业财政资金管理办法。
(三)财政拨款结余资金不参与结余分配
在之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中,事业单位经营结余年末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编报决算时相应填入“结余分配”明细栏,而经营亏损年末不予结转,在部门决算报表中以负数反映在“经营结余”栏下。事业单位经营亏损应当用以后年度经营利润弥补,不得用事业基金弥补。
(四)有利于加强事业基金的管理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明确规定,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应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单位编报决算时,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年初存在负结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应逐年消化,不再扩大负结余;如当年出现超支,单位应及时更正账务。这样的规范流程体现了会计制度的配比原则,使得事业单位的基金能够得到合理运用。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一)加强事业资金的监督力度
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变化,从事业单位收到财政补助资金所列明的用途,到事业单位所使用补助资金的明细方向,在整个事业单位的全程使用资金的过程中,该管理模式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核算,以便后来的审计人员及上级部门检查监管,所以有力的加深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透明化、规范化,加强了事业资金的监督深度,提高了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强化事业单位基金的蓄水池作用
事业单位基金是事业单位在保证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而不断积累的基金,以防止出现超支预算或者事业单位意外增加资金的情况出现,事业单位基金的“蓄水池”作用,既保证了事业单位功能的发挥,也促进了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透明化发展,所以此新制度下的事业基金的管理模式保证了事业单位基金的作用。
(三)提高了财务人员的要求
在过去的会计制度下,财务人员做账比较简单,划分没有那么严格,一般的财务人员易于理解、学习。但是对于新制度下的各种细化的规定内容,需要相当的财务知识才能有效合理的区别,比如关于结转与结余、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区分,这些新的内容,无形中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能力要求。
三、转变事业单位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措施
(一)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
针对事业单位的具体财务情况,邀请相关的财务专家进行财务知识的培训,对于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能力,适应新制度的实施,是十分有必要的,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财务人员了解相关账务处理程序,比如,组织大家共同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心得等等。
(二)制定合理的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央部门的规定,制定具体的本级事业单位拨款结余管理办法,使该办法具有可行性,以便各事业单位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开展工作,促进新模式的推广,加强事业单位补助资金的管理。
四、结束语
通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变革,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可以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价的客观要求,同时该模式的变化既是配合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基础和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吴兴旺.事业单位结转结余及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浅析[J].会计师,2014(01):24-25.[2]赵弘颖.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余结转管理模式的变化及影响[J].财务与管理,2015(10):25-26.(作者单位:泰安市房产交易中心)
第二篇:事业单位结转结余及分配的会计核算实例分析
事业单位结转结余及分配的会计核算实例分析
[摘 要] 随着新时期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财政部于2012年12月19日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新制度对事业单位年终结转结余的会计核算进行了重大修改,为做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结转结余的会计核算,结合会计实例对事业单位的年终结余会计核算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 事业单位;结转结余;会计核算;实例分析
doi : 10.3969 / j.issn.16730194(2016)11-0022-03 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的会计核算
结转和结余简称结转(余),是指事业单位一定期间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事业单位的结转(余)包括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新制度对结转结余资金按照其性质和用途分为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两个明细科目。
1.1 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
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科目下设置了“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余”三个明细科目,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用来核算每年滚存的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资金,财政补助结转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财政补助结余是指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需要明确的是,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实行的是定员定额的管理办法,因此基本支出结转一般是直接结转到下一使用,不存在“基本支出结余”科目的核算。所以财政补助结余即是项目支出结余,财政补助结余资金不能结转到下继续使用,应统筹用于编制以后的部门预算,或者按规定上缴或注销。事业单位应当于期末将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的本期发生额结转入财政补助结转,并于年末将财政补助结转余额中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部分转入财政补助结余。
1.2 非财政补助结转和非财政补助结余
为核算本年剩余滚存的非财政补助结转资金和非财政补助结余资金(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新制度设置了“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三个明细核算科目。非财政补助结转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事业单位应当于期末将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将事业支出、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同时,应当对非财政补助专项结转资金余额进行分析,符合结转性质的资金按照规定结转下一继续使用,将已完成项目的项目剩余资金缴回原专项资金拨入单位,或者留归本单位使用转入事业基金。对于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收支及经营收支以外资金的各项收支结转到“事业结余”科目,对于经营性质的资金收支结转到“经营结余”科目。
1.3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非财政补助结余包括事业结余与经营结余,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通常在年末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但如为经营亏损,则不予结转。事业单位当年实现的非财政补助结余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分配:一是有企业所得税缴纳业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应缴所得税;二是事业单位按不超过40%的规定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实施分配后,将当年剩余的未分配结余转入事业基金。新事业会计制度下结转流程如图1所示。
甲事业单位年终结转财政性资金收支时,会计分录如下:
(1)结转财政补助收入时:
DR: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 5 400 000
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A项目 350 000
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B项目 250 000
CR: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 5 40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A项目 35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B项目 250 000
(2)结转财政补助支出时:
DR: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 5 35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A项目 32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B项目 230 000
CR: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 5 35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A项目 32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B项目 230 000
[例2] 某市政府水利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甲水文局201X年有关财政性资金收支科目发生额如表2所示:甲单位的经营结余按25%的所得税税率缴纳所得税,职工福利基金提取比例为40%。假设甲单位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年末已经完成,剩余资金一半退回拨入单位,一半留归本单位使用。
(1)结转事业类收入中非专项资金收入
DR:事业收入 170 000
上级补助收入 150 000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80 000
其他收入 20 000
CR:事业结余 420 000
(2)结转事业类收入中专项资金收入
DR:事业收入 250 000
CR:非财政补助结转 250 000
(3)结转事业类支出中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支出
DR:事业结余 400 000
CR: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 160 000
上缴上级支出 100 000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62 000
其他支出 18 000
(4)结转事业类支出中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非财政补助结转 230 000
CR: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 230 000
(5)结转经营类收入支出
DR:经营收入 60 000
CR:经营结余 50 000
DR:经营结余 60 000
CR:经营支出 50 000
(6)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
DR:非财政补助结转 20 000
CR:事业基金 10 000
银行存款 10 000
(7)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
DR:事业结余 20 000
经营结余 10 000
CR: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30 000
(8)计提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
DR
DR: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2 500
CR:应交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 2 500(10 000×25%)
(9)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DR: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10 000
CR: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10 000
(10)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账户余额
DR: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17 500
CR:事业基金 17 500
结 语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进行了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尤其是对年终结转结余的账务处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事业单位的“结余”更改为“结转和结余”,使得财务核算更为准确。同时,通过以上的实例分析,我们也清楚的看到,新制度的实施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增加了工作难度。当然这些重大变化,便于财政及主管部门根据不同性质的资金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满足于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及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新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S].财政部令[2012]72号,2012.[2]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S].财会[2012]22号,2012.[3]吴兴旺.事业单位结转结余及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浅析[J].会计师,2014(1).[4]王留根.浅析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的核算[J].财会月刊,2013(22).
第三篇: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的核算
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的核算
【摘要】:为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深化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要求,财政部分别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进行了修订,重新发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本文结合新规则和新制度中关于加强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深入分析了事业单位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论和结余的核算。
一、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的分类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规定,结转和结余是指事业单位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后,当年剩余的资金。按照资金的性质不同,结转和结余分为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与非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
(一)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各项财政补助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管理和使用的结转和结余资金。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财政补助结转是指结转到下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补助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1.基本支出结转是指事业单位本期财政基本补助收入与财政基本补助支出的差额。基本支出结转资金结转下年,用于维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2.项目支出结转是指事业单位本期财政项目补助收入与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的差额。项目支出结转资金结转下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
财政补助结余是指事业单位财政项目补助收支差额中,符合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性质的数额。年末,对财政补助各明细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事业单位形成的财政补助结余资金,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管理,或按规定上缴,或注销资金额度,或经批准转为其他用途,不得参与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也不转入事业基金。
(二)非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项收入与各项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非财政补助结转是指事业单位财政补助资金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支相抵后的差额。它不属于财政补助资金,但属于专项资金。事业单位的非财政补助结转资金,应区分未完成项目和已完成项目。未完成项目的结转资金结转下一继续使用。已完成项目的剩余资金按项目规定处理,或交回原拨款单位,或留归本— 2 —
单位使用。留用部分不参与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直接转入事业基金。
非财政补助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非专项资金收入与各非专项资金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包括经营结余和事业结余。1.经营结余是指事业单位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经营结余转入结余分配,但经营亏损不能转入结余分配,由以后的经营结余弥补,不得用事业基金弥补经营亏损。2.事业结余是指事业单位一定期间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的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事业结余或亏损全部转入结余分配,最后由事业基金弥补。
二、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的核算(一)财政补助结转的核算
1.科目设置。事业单位应当设置“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本科目应当设置“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两个明细科目,并在“基本支出结转”明细科目下按照“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进行明细核算,在“项目支出结转”明细科目下按照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还应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数额。
2.会计处理。期末,将财政补助收入本期发生额结转入“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借记“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科目,贷记“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并将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入“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借记“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贷记“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或“事业支出——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科目。
年末,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规定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借记或贷记“财政补助结转”科目(项目支出结转——××项目),贷记或借记“财政补助结余”科目。
按规定上缴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或注销财政补助结转额度的,按照实际上缴资金数额或注销的资金额度数额,借记“财政补助结转”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取得主管部门归集调入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或额度的,做相反会计分录。
(二)财政补助结余的核算
1.科目设置。事业单位应当设置“财政补助结余”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本科目应当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数额。
2.会计处理。年末,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借记或贷记“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项目)”科目,贷记或借记“财政补助结余”科目。
按规定上缴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或注销财政补助结余额度的,— 4 —
按照实际上缴资金数额或注销的资金额度数额,借记“财政补助结余”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取得主管部门归集调入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或额度的,做相反会计分录。
三、非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的核算(一)非财政补助结转的核算
1.科目设置。事业单位应当设置“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本科目应当按照非财政专项资金的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非财政补助专项结转资金数额。
2.会计处理。期末,将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借记“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科目下各专项资金收入明细科目,贷记“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将事业支出、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借记“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同时,贷记“事业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或“事业支出——项目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其他支出”科目下各专项资金支出明细科目。
年末,将已完成项目的项目剩余资金区分以下情况处理:缴回原专项资金拨入单位的,借记“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项目),— 5 —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留归本单位使用的,借记“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项目),贷记“事业基金”科目。
(二)非财政补助结余的核算 1.经营结余。
(1)科目设置。事业单位应当设置“经营结余”科目,核算事业单位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支相抵后余额弥补以前经营亏损后的余额。“经营结余”科目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实现的经营结余弥补以前经营亏损后的经营结余;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发生的经营亏损。年末结账后,“经营结余”科目一般无余额;如为借方结余,反映事业单位累计发生的经营亏损。
(2)会计处理。期末,将经营收入本期发生额结转入“经营结余”科目,借记“经营收入”科目,贷记“经营结余”科目;将经营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入“经营结余”科目,借记“经营结余”科目,贷记“经营支出”科目。
年末,如“经营结余”科目为贷方余额,将“经营结余”科目余额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借记“经营结余”科目,贷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如“经营结余”科目为借方余额,为经营亏损,不予结转。
2.事业结余。
(1)科目设置。事业单位应当设置“事业结余”科目,核算一定期间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各项— 6 —
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事业结余”科目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实现的事业结余;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发生的事业亏损。年末结账后,“事业结余”科目应无余额。
(2)会计处理。期末,将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科目下各非专项资金收入明细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并将事业支出、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支出,以及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的本期发生额结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事业结余”科目,贷记“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或“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其他资金支出)、项目支出(其他资金支出)”科目、“其他支出”科目下各非专项资金支出明细科目、“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科目。
年末,将“事业结余”科目余额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借记或贷记“事业结余”科目,贷记或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
3.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非财政补助结余按照国家规定可以进行结余分配,包括有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的事业单位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以及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单位收支差额。
(1)科目设置。事业单位应当设置“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 7 —
核算事业单位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年末结账后,“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应无余额。
(2)会计处理。年末,将“事业结余”科目余额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借记或贷记“事业结余”科目,贷记或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并将“经营结余”科目贷方余额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借记“经营结余”科目,贷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
有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出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贷记“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科目。按照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的,按提取的金额,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贷记“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科目。
年末,按规定完成上述处理后,将“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余额结转入事业基金,借记或贷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贷记或借记“事业基金”科目。
第四篇:解析事业单位结转结余的核算过程
http://
第五篇:行政单位与总预算会计制度结转结余流程的比较
行政单位与总预算会计制度结转结余流程的比较
摘要:为了适应现代的发展,财政部在2015年10月10日颁布了新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对于结转和结余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行政单位会计和总预算会计又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所以,本文将通过对《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新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中结转结余的会计流程的比较,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结转结余
一、行政单位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结转结余核算流程的比较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结转结余图
在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中》的结转结余中,主要有五个科目,其中只有“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与“政府性资金预算结转结余”是与行政单位的财政拨款的结转结余相关联,都是将财政拨款上缴到这两种类型的拨款。而“国有年终转账时,在核算时应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有关收入科目贷方余额转入,借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等科目,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有关支出科目借方余额转入本科目借方,借记本科目,贷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调出资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资金”。当核算“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结余”的年终转账时,应当将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的有关收入科目贷方余额转入本科目贷方,借记“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将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的有关支出科目借方余额转入本科目借方,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支出”等科目。同时在核算“专用基金结余”的年终转账时,将专用基金的有关收入科目贷方余额转入本科目贷方,在关于这个的账务处理,借记“专用基金收入”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行政单位会计的结转结余图
从图可以看出整个行政单位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结转结余流程,在2014年执行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对结转结余有了较大的变化,在原来都放入“结余”科目的内容创新性的引入了“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其他资金结转结余”这三个会计科目,使得会计人员在核算时能够更加明确。并且在新的行政单位会计中还引入了财政与非财政的概念,财政则是指同级财政部门,非财政则是指非同级财政部门、与财政不直接相关的部门。在分设以后,财政拨款收入与经费支出中属于财政拨款的部分的款项在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都将记入财政拨款的结转中,然后,按照实际调增财政拨款结转的金额当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当年剩余的资金则记入财政的结余当中,然后在根据行政单位自身的情况,如果存在接受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政府性财政预算拨款两种拨款以上的,分别上缴至“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与“政府性资金预算结转结余”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拨款明细。
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结转结余中属于非财政拨款设置“项目结转”和“非项目结余”明细科目。对于项目结转,还应当按照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非财政拨款的经费支出以及其他收入和其他拨款支出都将计入“其他资金收支”科目的明细,最终将款项核算计入“其他资金结转结余”。与财政总预算中“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与“政府性资金预算结转结余”无关。
二、行政单位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结转结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核算科目的结转结余核算应分设科目
从图中可知,行政单位的财政拨款收支中分别下设了“结转”和“结余”的两种科目,来确认项目的完成情况。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核算科目中“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科目和“政府性资金预算结转结余”并没有分设,导致不能清楚的衔接行政单位的财政拨款收支的结转结余。
在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中应将“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会计科目设置为“一般公共预算结转”及“一般公共预算结余”两个科目,“政府性资金预算结转结余”同样应该改为分别设置两个会计科目以方便核算,使得与行政单位的财政拨款形成更好的衔接。
(二)行政单位的财政拨款仅指同级财政政府
在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明确提出仅有同级财政政府的拨款属于财政拨款,这与原制度不同,原制度的财政拨款收入可以是同级财政政府也可以是上级单位,新制度下却没有考虑财政拨款在实务中的运作的各种情况,在结转结余的上缴中容易混淆。
可以将上级以及同级财政政府拨款都计入财政拨款下,在下设同级与非同级的财政政府拨款核算,这样助于行政单位分开核算不同来源、不同用途的资金收支结余情况,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为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提供会计信息。(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S].财预字〔1998〕49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S].财政部令第71号.[3]张国兴.关于构建我国政府会计体系问题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8(3):11-18.[4]财政部.《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2015.10.10.[5]经济日报.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全面修订,2015.10.26.[6]郑向军.论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关系[J].中国会计师,2013(120).[7]刘晓红.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比较探析[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