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结余及其分配

时间:2019-05-13 15:4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事业单位结余及其分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事业单位结余及其分配》。

第一篇:事业单位结余及其分配

目 录

摘要„„„„„„„„„„„„„„„„„„„„„„„„„„„2 关键词„„„„„„„„„„„„„„„„„„„„„„„„„„2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 „„„„„„„„„„„„„2(二)计量的变化:历史成本——公允价值„„„„„„„„„„„3(三)报表列报的变化 „„„„„„„„„„„„„„„„„„„3(四)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的变化„„„„„„„„„4

二、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分析„„„„„„„„„„„„4

三、事业单位结余的内容„„„„„„„„„„„„„„„„„„4

四、事业单位结余的会计核算„„„„„„„„„„„„„„„„5 1.“事业结余”的核算„„„„„„„„„„„„„„„„„„6 2.“经营结余”的核算„„„„„„„„„„„„„„„„„„6 3.专项结余的核算„„„„„„„„„„„„„„„„„„„„7

五、事业单位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8 参考文献„„„„„„„„„„„„„„„„„„„„„„„„„9

事业单位结余及其分配

谢垠

(吉首大学 商学院,08跨级2班 2008023054)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准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化、计量变化、列报变化以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关键词]新准则;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under the new rule changes, the concept of the income statement, change, and change measurement reporting operating profit, total profit and net profit connotation change and so on four aspects in this paper.Puts forward new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income statement, with the regular income in regular income, have confirmed that proceeds and has confirmed that the unrealized gains income or losses, the gains and losses and included in the owner's equity gains and losses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attention.Key words: the new criteria;Balance sheet;the income statement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

(一)理念的变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表观

多年来。我国的会计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在收入费用观下,收益是一定时期的收入减去各类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差额。即收益=收入-费用。1993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十四条明确“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也就是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都是考虑到收入确认和费用配比之后的结果。在收入费用观下资产负债表是利润表的副产品。

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即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简单的说,利润表中利润的度量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利润表可以被看作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净资产的变动表。

(二)计量的变化: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第十九条明确“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也就是说历史成本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属性。

2006年发布的新准则不再单纯强调历史成本为基本计量属性,而是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且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了损益,进入利润表。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向投资者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符合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三)报表列报的变化

新旧准则下的利润表的列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不再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而是统一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中进行列报。这一方面是基于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内容呈多元化发展,不同经营业务收入相当,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界限已经很模糊;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其次,由于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新准则下的利润表还单独列报“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明细列报“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项目等,并将“营业费用”改为“销售费用”、将“投资收益”纳入营业利润的范围,使会计信息更加简洁透明。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的变化

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凸现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及列报变化等因素,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准则下的利润表将“投资收益”项目列入营业利润的范围,改变了旧准则下的营业利润仅反映企业正常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经常性收益的状况,即企业利用资产对外投资所获得的报酬也属于营业利润,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符合综合收益观点,同样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企业在取得资产和负债时,应当首先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应纳税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然后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实质上就是资产负债表观的体现。同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的实施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列示的所得税费用与当期会计利润相配比。减少了由于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不一致产生的税后利润的波动。

二、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分析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旧准则相比,理念更先进,体系更完整,内容更丰富。新准则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作了更加严格和科学的规定,强调了财务报表列报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笔者在实务中分析新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

旧准则下的利润表中营业利润不包括“投资收益”项目。因此在分析企业的利润情况时。一般认为营业利润即为企业的经常性收益,很多企业在进行考核时也会用到经常性收益的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通过经营者努力所获取的经营性收益。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将“投资收益”项目包括在营业利润中,并且还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因此在分析企业的利润表或对企业进行考核时,都要注意营业利润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经常性收益要重新分析计算,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常性收益。

(二)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

对于收益的确定,旧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因而利润表上所反映的收益并不是企业的全部收益。即未包括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利润表中的收益只是已确认已实现的收益;新准则则遵循的是资产负债表观,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并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进入利润表,利润表中的收益不仅包括已确认已实现的收益,还包括已确认未实现的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因此,在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要注意区分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这是因为一方面已确认未实现收益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量,过度的利润分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另一方面。当持有资产的市场价值扭曲或波动剧烈时,过度的利润分配中可能隐含了资本的返还,从而损害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即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得利润表的收益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符合综合收益观。但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并非完全的综合收益观。综合收益观认为“收益是除股利分配和资本交易外特定时期内所有的交易或企业重估所确认的权益的总变化”(《会计理论》汤云为、钱逢胜),但是我国新准则将“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六条规定“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因此,报表使用者要全面了解企业的收益情况。不仅要分析利润表,还要关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三、事业单位结余的内容

事业单位的结余按资金用途不同分为:经常性收支结余和专项资金收支结余。经常性收支结余按资金获得渠道不同又分为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事业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除经营收支以外的各项经常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事业结余的多少说明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过程中收支相抵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事业结余=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拨出经费-上缴上级支出-结转自筹基建-销售税金(非经营业务)

经营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入与其相对应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经营结余是对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结果所作的计量,要求经营收入与经营支出相配比,计算公式为:

经营结余=经营收入-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经营业务)

专项结余即专项资金收支结余,是专项资金收入与专项资金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专项结余应按每一专项项目分别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某项目专项结余=该项目拨入专款-该项目专款支出(相关部分)-该项目拨出专款(相关部分)

四、事业单位结余的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在进行结余核算以前,必需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清理、核对年度预算收支和各项缴拨款项。对财政部门、上级单位和所属各单位之间的全年预算数以及应上缴、拨补的款项等,都应按规定逐笔进行清理结算,保证上下级之间的年度预算数、领拨经费数和上缴、下拨数一致。二是清理往来款项。按照规定应当转作各项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不能挂在往来款上,凡属本年的各项收支都应及时入账,列入当年收支。三是分别计算各项结余,不能相互混淆。

1.“事业结余”的核算

“事业结余”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除经营收支以外各项经常收支相抵后的余额。贷方登记收入转入数,借方登记支出转入数和结转结余分配数;如出现支大于收情况,则用红字结转到“结余分配”科目。本科目平时一般不核算,只在期末(一般在年末)转账时,将“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科目余额转入本科目贷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政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

其他收入

贷:事业结余

将“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销售税金”(非经营业务)、“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建”等科目余额转入本科目借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事业结余

贷:拨出经费事业支出

上缴上级支出销售税金(非经营业务)

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建本科目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结余,借方余额为当期需要弥补的差额。年度终了,单位应将当年实现的结余全数转入“结余分配”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2.“经营结余”的核算

“经营结余”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入与其相对应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贷方登记收入转入数,借方登记支出转入数和结转结余分配数。本科目平时一般不核算,只在期末(一般在年末)转账时,将“经营收入”科目余额转入本科目贷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经营收入

贷:经营结余

将“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经营业务)等科目余额转入本科目借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经营结余

贷: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经营业务)

本科目贷方余额为实现的经营结余,借方余额为经营亏损。年度终了,单位应将实现的经营结余全数转入“结余分配”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需要注意的是:如出现经营亏损,“经营结余”科目借方余额不能结转到“结余分配”科目,只能挂在“经营结余”科目,需用以后年度的经营收益来弥补。

3.专项结余的核算

专项结余是专项资金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事业单位的专项结余分已完工项目专项结余和未完工项目专项结余。事业单位的未完工项目专项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无需进行会计处理;事业单位的已完工项目专项结余,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或项目财务主管部门审批后,分三种情况处理:一是给项目组的物质奖励要增列专款支出;二是留给单位的直接转入事业基金;三是收缴财政部门或项目主管单位的则冲抵拨入专款。

事业单位的已完工项目专项结余不在年末集中进行转账,而是在专项项目完工并结清收支后,根据财务管理的要求以书面材料向同级财政部门或项目财务主管部门报批后进行转账,会计分录如下:

属本单位直接实施的专项项目完工,经批准核销支出,会计分录为:

借:拨入专款

贷:专款支出

由所属单位实施的专项项目完工,经批准核销支出,会计分录:

借:拨入专款

贷:拨出专款

项目结余,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对项目组有突出贡献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其奖励支出要增加专款支出额度,会计分录:

借:专款支出

贷:现金(银行存款)

项目结余,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留给单位,会计分录:

借:拨入专款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项目结余,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上缴原拨款单位,会计分录:

借:拨入专款

贷:银行存款

五、事业单位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实现的结余应按规定对其进行分配。结余的分配涉及到国家、单位、个人等各方面的利益,必须按照国家的法规、制度规定办理。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事业单位专项结余不参与结余分配。事业单位的结余扣除专项结余后,要按下列程序分配:

一是按规定交纳所得税。

二是上缴上级款。

三是按核定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四是转作事业基金。

“结余分配”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当年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贷方登记结余转入数,借方登记结余分配数,本科目贷方余额为未分配结余,借方余额为未弥补差额。经年终转账后,“结余分配”科目无余额。

“结余分配”科目一般应设置以下明细科目:应交所得税、应缴上级款、提取职工福利基金、提取事业基金、未分配结余——事业结余、未分配结余——经营结余。

结余转入时:

借:事业结余

经营结余

贷: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事业结余

结余分配—未分配

结余—经营结余分配时,会计分录如下:

(1)交纳所得税:根据税法规定,属应纳税所得,按规定的税率计算缴纳应交所得税。

计提时,借: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解交时,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2)上缴上级款:实行结余上缴办法的单位,所得税后结余按核定的比例或数额计算上缴上级款项。

借:结余分配—应缴上级款

贷:其他应付款—应缴上级款

(3)提取职工福利基金:按财政部门核定的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借:结余分配—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4)转作事业基金:在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过程中,事业基金起的是“蓄水池”的作用,用来调节年度之间的收支平衡,因此,按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后的余额全部转作事业基金。如果收入大于支出,则继续转增事业基金,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则用以前年度的事业基金弥补其差额。在确定年初预算时,如支出安排出现缺门,也可以直接安排一部分事业基金用于弥补差额。

经上述三项分配后结余全额转作事业基金的一般基金。

借:结余分配—提取事业基金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如单位当年“事业结余”出现红字即负结余,则“结余分配”科目出现借方余额,经批准后可用事业基金弥补。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事业结余

以上是本人从事会计实际工作的一些基本做法和经验,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沟通与交流,以便使该会计核算做得准确。

致谢: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游新彩老师的精心指导,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参考文献

[1]吴留全,李长智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J].辽宁教育研究,2003,(2)。[2]李林高校财务管理及其对策选择[J].事业会计,2002,(5)。

[3]李四平。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5)。

[4]屈向宇。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5] 廖俊雄:虚假会计信息泛滥成因及防范对策[J].广东财会,2002(9).[6] 杜登涛: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对策[J].广东财会,2002(9)[7] 刘连萍.关于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5,(12).[8] 甘春兰.维护会计信息质量需要怎样的会计环境[J].中国会计报,2010,(1).[9] 范跃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控制[A][EB/OL].河北经济网, [10] 王柏玲.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

第二篇:事业单位结余分配

事业单位结余分配

编辑本段什么是事业单位结余分配

结余分配是指事业单位当年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结余分配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项:一是有所得税缴纳业务的单位计算应交所得税;二是按规定提取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编辑本段事业单位结余分配的要求

一是正确计算结余。事业单位应按照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内容,对单位全年的收支活动进行全面的清查、核对、整理和结算,凡属本年的各项收入,都要及时入账,凡属本的各项支出,都要按规定的支出渠道列报,如实反映全年的收支结余情况。需要强调的是,经营收入要与经营支出对比进行结算,以正确反映经营收支结余,其他各项收入之和要与支出之和对应进行结算,以正确反映事业收支结余,两者不能混淆。

二是应按规定分配结作。结余的分配,包括预算外资金结余的处理、专项资金结存的处理、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等,都要严格按照规定办理。编辑本段事业单位结余分配办法的新变化

新制度规定的事业单位结余分配办法与改革前的制度相比主要有两方面的变化:

(1)除从结余中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外,剩余部分转入事业基金,不再提取其他各项基金。不再提取职工奖励基金主要是因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津贴制度建立后,现行按国家规定发放的奖金予以取消。现行奖金超过4个月的部分,可以与新设立的津贴合并使用”。不再提取事业后备基金主要是因为:制度规定结余分配提取“应缴所得税”、“专用基金”后的未分配结余,全数转入“事业基金”,而“事业基金”是没有限定用途的资金,具有平衡事业单位预算的作用,年终可用于弥补单位收支差额,因此,可以替代“事业发展基金”和“后备基金”的作用。

(2)事业基金作为资产净值或基金结余,不再直接安排各项支出,而是用于弥补以后收支差额。在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过程中,事业基金起着“蓄电池”的作用,也就是说,以后如果收入大于支出,则继续转入增加事业基金,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则用以前的事业基金弥补其差额。在确定年初预算时,如支出安排出现缺口,也可以直接安排一部分事业基金用于弥补差额。

编辑本段事业单位结余分配的核算

事业单位实现的结余应按规定对其进行分配。结余的分配涉及到国家、单位、个人等各方面的利益,必须按照国家的法规、制度规定办理。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事业单位专项结余不参与结余分配。事业单位的结余扣除专项结余后,要按下列程序分配:

一是按规定交纳所得税。

二是上缴上级款。

三是按核定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四是转作事业基金。

“结余分配”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当年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贷方登记结余转入数,借方登记结余分配数,本科目贷方余额为未分配结余,借方余额为未弥补差额。经年终转账后,“结余分配”科目无余额。

“结余分配”科目一般应设置以下明细科目:应交所得税、应缴上级款、提取职工福利基金、提取事业基金、未分配结余——事业结余、未分配结余——经营结余。

结余转入时:

借:事业结余

经营结余

贷: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事业结余

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经营结余

分配时,会计分录如下:

(1)交纳所得税:根据税法规定,属应纳税所得,按规定的税率计算缴纳应交所得税。计提时,借: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解交时,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2)上缴上级款:实行结余上缴办法的单位,所得税后结余按核定的比例或数额计算上缴上级款项。

借:结余分配—应缴上级款

贷:其他应付款—应缴上级款

(3)提取职工福利基金:按财政部门核定的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借:结余分配—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4)转作事业基金:

在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过程中,事业基金起的是“蓄水池”的作用,用来调节之间的收支平衡,因此,按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后的余额全部转作事业基金。如果收入大于支出,则继续转增事业基金,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则用以前的事业基金弥补其差额。在确定年初预算时,如支出安排出现缺门,也可以直接安排一部分事业基金用于弥补差额。

经上述三项分配后结余全额转作事业基金的一般基金。

借:结余分配—提取事业基金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如单位当年“事业结余”出现红字即负结余,则“结余分配”科目出现借方余额,经批准后可用事业基金弥补。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事业结余

以上是本人从事会计实际工作的一些基本做法和经验,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沟通与交流,以便使该会计核算做得准确。

第三篇:事业单位结余及分配的会计核算

浅谈事业单位结余及其分配的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的结余是指事业单位财务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由于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其收支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因此是“大结余”的概念。本人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自身工作体会,谈谈事业单位结余及其分配的具体核算,与同行们探讨。

一、事业单位结余的内容

事业单位的结余按资金用途不同分为:经常性收支结余和专项资金收支结余。经常性收支结余按资金获得渠道不同又分为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事业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除经营收支以外的各项经常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事业结余的多少说明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过程中收支相抵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事业结余=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拨出经费-上缴上级支出-结转自筹基建-销售税金(非经营业务)

经营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入与其相对应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经营结余是对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结果所作的计量,要求经营收入与经营支出相配比,计算公式为:

经营结余=经营收入-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经营业务)

专项结余即专项资金收支结余,是专项资金收入与专项资金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专项结余应按每一专项项目分别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某项目专项结余=该项目拨入专款-该项目专款支出(相关部分)-该项目拨出专款(相关部分)

二、事业单位结余的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在进行结余核算以前,必需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清理、核对预算收支和各项缴拨款项。对财政部门、上级单位和所属各单位之间的全年预算数以及应上缴、拨补的款项等,都应按规定逐笔进行清理结算,保证上下级之间的预算数、领拨经费数和上缴、下拨数一致。二是清理往来款项。按照规定应当转作各项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不能挂在往来款上,凡属本年的各项收支都应及时入账,列入当年收支。三是分别计算各项结余,不能相互混淆。

1.“事业结余”的核算

“事业结余”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除经营收支以外各项经常收支相抵后的余额。贷方登记收入转入数,借方登记支出转入数和结转结余分配数;如出现支大于收情况,则用红字结转到“结余分配”科目。本科目平时一般不核算,只在期末(一般在年末)转账时,将“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科目余额转入本科目贷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政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

其他收入

贷:事业结余

将“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销售税金”(非经营业务)、“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建”等科目余额转入本科目借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事业结余

贷:拨出经费事业支出

上缴上级支出销售税金(非经营业务)

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建本科目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结余,借方余额为当期需要弥补的差额。终了,单位应将当年实现的结余全数转入“结余分配”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2.“经营结余”的核算

“经营结余”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入与其相对应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贷方登记收入转入数,借方登记支出转入数和结转结余分配数。本科目平时一般不核算,只在期末(一般在年末)转账时,将“经营收入”科目余额转入本科目贷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经营收入

贷:经营结余

将“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经营业务)等科目余额转入本科目借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经营结余

贷: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经营业务)

本科目贷方余额为实现的经营结余,借方余额为经营亏损。终了,单位应将实现的经营结余全数转入“结余分配”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需要注意的是:如出现经营亏损,“经营结余”科目借方余额不能结转到“结余分配”科目,只能挂在“经营结余”科目,需用以后的经营收益来弥补。

3.专项结余的核算

专项结余是专项资金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事业单位的专项结余分已完工项目专项结余和未完工项目专项结余。事业单位的未完工项目专项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无需进行会计处理;事业单位的已完工项目

专项结余,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或项目财务主管部门审批后,分三种情况处理:一是给项目组的物质奖励要增列专款支出;二是留给单位的直接转入事业基金;三是收缴财政部门或项目主管单位的则冲抵拨入专款。

事业单位的已完工项目专项结余不在年末集中进行转账,而是在专项项目完工并结清收支后,根据财务管理的要求以书面材料向同级财政部门或项目财务主管部门报批后进行转账,会计分录如下:

属本单位直接实施的专项项目完工,经批准核销支出,会计分录为:

借:拨入专款

贷:专款支出

由所属单位实施的专项项目完工,经批准核销支出,会计分录:

借:拨入专款

贷:拨出专款

项目结余,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对项目组有突出贡献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其奖励支出要增加专款支出额度,会计分录:

借:专款支出

贷:现金(银行存款)

项目结余,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留给单位,会计分录:

借:拨入专款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项目结余,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上缴原拨款单位,会计分录:

借:拨入专款

贷:银行存款

三、事业单位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实现的结余应按规定对其进行分配。结余的分配涉及到国家、单位、个人等各方面的利益,必须按照国家的法规、制度规定办理。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事业单位专项结余不参与结余分配。事业单位的结余扣除专项结余后,要按下列程序分配:

一是按规定交纳所得税。

二是上缴上级款。

三是按核定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四是转作事业基金。

“结余分配”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当年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贷方登记结余转入数,借方登记结余分配数,本科目贷方余额为未分配结余,借方余额为未弥补差额。经年终转账后,“结余分配”科目无余额。

“结余分配”科目一般应设置以下明细科目:应交所得税、应缴上级款、提取职工福利基金、提取事业基金、未分配结余——事业结余、未分配结余——经营结余。

结余转入时:

借:事业结余

经营结余

贷: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事业结余

结余分配—未分配

结余—经营结余分配时,会计分录如下:

(1)交纳所得税:根据税法规定,属应纳税所得,按规定的税率计算缴纳应交所得税。

计提时,借: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解交时,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2)上缴上级款:实行结余上缴办法的单位,所得税后结余按核定的比例或数额计算上缴上级款项。

借:结余分配—应缴上级款

贷:其他应付款—应缴上级款

(3)提取职工福利基金:按财政部门核定的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借:结余分配—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4)转作事业基金:在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过程中,事业基金起的是“蓄水池”的作用,用来调节之间的收支平衡,因此,按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后的余额全部转作事业基金。如果收入大于支出,则继续转增事业基金,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则用以前的事业基金弥补其差额。在确定年初预算时,如支出安排出现缺门,也可以直接安排一部分事业基金用于弥补差额。

经上述三项分配后结余全额转作事业基金的一般基金。

借:结余分配—提取事业基金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如单位当年“事业结余”出现红字即负结余,则“结余分配”科目出现借方余额,经批准后可用事业基金弥补。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事业结余

第四篇:事业单位结转结余及分配的会计核算实例分析

事业单位结转结余及分配的会计核算实例分析

[摘 要] 随着新时期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财政部于2012年12月19日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新制度对事业单位年终结转结余的会计核算进行了重大修改,为做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结转结余的会计核算,结合会计实例对事业单位的年终结余会计核算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 事业单位;结转结余;会计核算;实例分析

doi : 10.3969 / j.issn.16730194(2016)11-0022-03 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的会计核算

结转和结余简称结转(余),是指事业单位一定期间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事业单位的结转(余)包括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新制度对结转结余资金按照其性质和用途分为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两个明细科目。

1.1 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

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科目下设置了“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余”三个明细科目,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用来核算每年滚存的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资金,财政补助结转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财政补助结余是指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需要明确的是,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实行的是定员定额的管理办法,因此基本支出结转一般是直接结转到下一使用,不存在“基本支出结余”科目的核算。所以财政补助结余即是项目支出结余,财政补助结余资金不能结转到下继续使用,应统筹用于编制以后的部门预算,或者按规定上缴或注销。事业单位应当于期末将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的本期发生额结转入财政补助结转,并于年末将财政补助结转余额中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部分转入财政补助结余。

1.2 非财政补助结转和非财政补助结余

为核算本年剩余滚存的非财政补助结转资金和非财政补助结余资金(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新制度设置了“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三个明细核算科目。非财政补助结转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事业单位应当于期末将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将事业支出、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同时,应当对非财政补助专项结转资金余额进行分析,符合结转性质的资金按照规定结转下一继续使用,将已完成项目的项目剩余资金缴回原专项资金拨入单位,或者留归本单位使用转入事业基金。对于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收支及经营收支以外资金的各项收支结转到“事业结余”科目,对于经营性质的资金收支结转到“经营结余”科目。

1.3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非财政补助结余包括事业结余与经营结余,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通常在年末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但如为经营亏损,则不予结转。事业单位当年实现的非财政补助结余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分配:一是有企业所得税缴纳业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应缴所得税;二是事业单位按不超过40%的规定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实施分配后,将当年剩余的未分配结余转入事业基金。新事业会计制度下结转流程如图1所示。

甲事业单位年终结转财政性资金收支时,会计分录如下:

(1)结转财政补助收入时:

DR: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 5 400 000

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A项目 350 000

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B项目 250 000

CR: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 5 40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A项目 35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B项目 250 000

(2)结转财政补助支出时:

DR: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 5 35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A项目 32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B项目 230 000

CR: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 5 35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A项目 32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B项目 230 000

[例2] 某市政府水利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甲水文局201X年有关财政性资金收支科目发生额如表2所示:甲单位的经营结余按25%的所得税税率缴纳所得税,职工福利基金提取比例为40%。假设甲单位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年末已经完成,剩余资金一半退回拨入单位,一半留归本单位使用。

(1)结转事业类收入中非专项资金收入

DR:事业收入 170 000

上级补助收入 150 000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80 000

其他收入 20 000

CR:事业结余 420 000

(2)结转事业类收入中专项资金收入

DR:事业收入 250 000

CR:非财政补助结转 250 000

(3)结转事业类支出中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支出

DR:事业结余 400 000

CR: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 160 000

上缴上级支出 100 000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62 000

其他支出 18 000

(4)结转事业类支出中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非财政补助结转 230 000

CR: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 230 000

(5)结转经营类收入支出

DR:经营收入 60 000

CR:经营结余 50 000

DR:经营结余 60 000

CR:经营支出 50 000

(6)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

DR:非财政补助结转 20 000

CR:事业基金 10 000

银行存款 10 000

(7)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

DR:事业结余 20 000

经营结余 10 000

CR: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30 000

(8)计提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DR

DR: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2 500

CR:应交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 2 500(10 000×25%)

(9)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DR: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10 000

CR: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10 000

(10)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账户余额

DR: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17 500

CR:事业基金 17 500

结 语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进行了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尤其是对年终结转结余的账务处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事业单位的“结余”更改为“结转和结余”,使得财务核算更为准确。同时,通过以上的实例分析,我们也清楚的看到,新制度的实施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增加了工作难度。当然这些重大变化,便于财政及主管部门根据不同性质的资金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满足于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及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新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S].财政部令[2012]72号,2012.[2]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S].财会[2012]22号,2012.[3]吴兴旺.事业单位结转结余及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浅析[J].会计师,2014(1).[4]王留根.浅析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的核算[J].财会月刊,2013(22).

第五篇:事业单位结转结余及分配会计核算解析

事业单位结转结余及分配会计核算解析

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简称结转(余),是指在一定期间收入大于支出后的余额。新制度按照其资金的性质和用途不同分为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其中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不参与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具体设置“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科目核算;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通过设置“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等科目进行核算。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化比较

1.财政补助收入核算的变化。新事业会计制度下的“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用来核算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所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拨款,在该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明细科目,并在“基本支出”科目下按照“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进行明细核算,在“项目支出”科目下按照相关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而原会计制度中的“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用来核算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及经费领报关系所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财政补助收入在本次制度改革前后取得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原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在申请财政补助资金时,需要填写“预算经费请拨单”,然后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新制度下按照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及其他方式进行分别核算,同时增加了在国库直接支付方式下因购货退回等所发生款项退回的账务处理。

2.财政补助支出核算的变化。新制度在“事业支出”科目下按照部门预算要求,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明细科目,同时在这两个二级科目下再按财政资金的性质分别设置“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明细科目进行核算。而原制度在财政补助支出方面并没有进行单独的说明。

3.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核算的变化。新制度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创新性地引入了“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科目。其中,“财政补助结转”用于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结转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财政补助结余”则用于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在原制度下却没有按照资金的性质来区分财政补助结转和非财政补助结转,在年终账务结转处理时,“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全部结转到“事业结余”科目,“事业支出”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全数结转到“事业结余”科目,“财政补助支出”包含在“事业支出”科目下,因而在原制度下结转结余资金的性质是混淆的,并且也没有区分结转与结余。

二、财政补助结转与财政补助结余核算

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科目下通过设置“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余”3个细分科目,用来核算每年滚存的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财政补助结转又分为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而财政补助结余仅仅是指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需要明确的是,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实行的是定员定额的管理办法,因此基本支出结转一般是直接结转到下一使用,不存在“基本支出结余”这一核算科目。因此,财政补助结余指的仅仅是项目支出结余,对于财政补助结余的资金是不能结转到下继续使用的,而是应统筹用于编制以后的部门预算,或者按规定上缴或注销。年末,事业单位应将“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支出下的“财政补助支出”这两个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全部结转到“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同时要将财政补助结转账户余额中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到“财政补助结余”科目。

【例1】某市政府水利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甲水文局201x年有关财政性资金收支科目发生额如表(1)列示。

甲事业单位年终结转财政性资金收支时,账务处理:

(1)结转财政补助收入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 5 400 000

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A项目350 000

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B项目250 000

贷: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5 40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A

项目 35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B

项目 250 000

(2)结转财政补助支出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 5 35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A项目

32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B项目

230 000

贷: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 5 35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A

项目 320 000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B

项目 230 000

(3)结转属于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A项目000

贷:财政补助结余――A项目 30 000

三、非财政补助结转与非财政补助结余核算

为了核算本剩余滚存的非财政补助结转资金及非财政补助结余资金(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新制度设置了“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与“经营结余”等科目进行核算。非财政补助结转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期末,事业单位应当把事业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4个账户本期发生额中符合专项资金收入的部分结转到非财政补助结转账户;将事业支出和其他支出两个账户本期发生额中属于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部分结转到非财政补助结转账户。同时应对非财政补助专项结转资金余额进行分析,符合结转性质的资金按照规定结转下一继续使用,属于已经完成项目的剩余项目资金要缴回原专项资金来源单位,或者根据批准将同意留归本单位使用的资金转入到事业基金账户。对于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收支及经营收支以外资金的各项收支结转到“事业结余”科目,对于经营性质的资金收支结转入“经营结余”账户。

【例2】某市政府水利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甲水文局201x年有关财政性资金收支科目发生额如表(2)列示:甲单位的经营结余按25%的所得税税率缴纳所得税,职工福利基金提取比例为30%。假设甲单位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年末已经完成;经过批准,剩余资金的50%退回到原拨入单位,另外50%留归本单位使用。

甲事业单位年终结转非财政性资金收支时,账务处理:

(1)结转事业类收入中非专项资金收入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事业收入 170 000

上级补助收入 150 000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80 000

其他收入 20 050

贷:事业结余 420 050

(2)结转事业类收入中专项资金收入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事业收入 250 000

贷:非财政补助结转 250 000

(3)结转事业类支出中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支出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事业结余 340 250

贷: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 170 250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62 000

上缴上级支出 90 000

其他支出 18 000

(4)结转事业类支出中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230 000

贷: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 230 000

(5)结转经营类收入支出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经营收入 60 000

贷:经营结余 60 000

借:经营结余 50 000

贷:经营支出 50 000

(6)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20 000

贷:事业基金 10 000

银行存款 10 000

四、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核算

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属于非财政补助结余,根据规定,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一般在年末时要转入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这一账户,用于分配。但如果经营结余为负数,则不能结转。事业单位在会计所实现的非财政补助结余资金应该按照准则的规定进行分配:首先,对于有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的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缴的所得税;其次,按不超过40%的规定比例来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用于单位职工的集体性福利支出;最后,在实施前两项分配后,把当年所剩余的未分配结余资金结转到事业基金账户,用于弥补单位以后的收支差额。

【例3】承【例1】、【例2】甲事业单位年终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资金时,账务处理:

(1)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时会计分录如下:借:事业结余 79 800

经营结余 10 000

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89 800

(2)提取企业所得税税金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2 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500(10000×25%)

(3)提取单位职工福利基金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26 190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26 190[(89 800-2 500)×30%]

(4)将结余分配账户余额转入事业基金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61 110

贷:事业基金 61 110(89 800-2 500-26 190)

五、净资产会计科目结转流程图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并结合以上核算实例,编制下图。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进行了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尤其是对年终结转结余的账务处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事业单位的“结余”更改为“结转和结余”,使得财务核算更为准确。同时,通过以上的实例分析,我们也清楚的看到,新制度的实施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增加了工作难度。当然这些重大变化,便于财政及主管部门根据不同性质的资金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满足于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及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新要求。

下载事业单位结余及其分配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事业单位结余及其分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简述事业单位基本业务收支结余分配的基本和步骤

    简述事业单位基本业务收支结余分配的基本和步骤? 1.有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的事业单位应按适用税率计算和缴纳企业所得税。 2.从税后非财政补助结作中按规定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

    浅谈医院结余及其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5篇材料)

    浅谈医院结余及其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 摘要:医院作为国家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事业,是非盈利单位。但非盈利并不等于没有盈利,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建立,随着......

    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的核算

    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的核算 【摘要】:为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深化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要求,财政部分别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

    2014年年年终结余之奖励基金分配方案 医院

    XXXXXXXX 2014年年终结余之奖励基金分配方案 一、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的经营管理,规范分配行为,完善分配制度,保障职工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发挥奖金的激励机制作用,充分调动全......

    解析事业单位结转结余的核算过程

    http://www.xiexiebang.com/ 解析事业单位结转结余的核算过程 财政补助结转的核算 事业单位设置“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核算滚存的财政补助结转资金。该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根据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东人发[201X]17号《关于事业单位201X年度绩效工资总额审批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我单位劳动人事和工资分配......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精选合集)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第一部分:收入分配和工资基本概述 一、收入分配概述(一)收入的概念 何谓收入,收入就是生产要素提供服务的报酬,可分为国家财政收入、集......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方案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为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做好我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工作,根据《山西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