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现医养结合要解决好六个关键问题
实现医养结合要解决好六个关键问题
作者:齐海梅《光明日报》(2016年12月03日 10版)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与之相伴的,就是养老与医疗的需求增加。然而,对于老年人的医疗服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简单的叠加。笔者认为,实现医养结合,要解决好以下六个关键问题。
一是要以系统思维推进老年医疗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老年医疗服务还存在碎片化、不成体系的问题。养老特别是医养结合,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关联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平衡性、开放性和时序性特征。这就如同人体的“骨架”和“肌肉”间的关系,“肌肉”必须附着于“骨架”之上。只有先搭好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制度框架,才能构建老年医疗服务体制和各项运行机制。因此,迫切需要站在全局战略高度,大手笔推进和统领老年医疗服务领域改革,对现有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结构进行重组和优化。
二是我国养老和医疗服务相对独立,看病的地方养不了老,养老的地方看不了病,这种现状亟待扭转。虽然也有一些养老机构陆续建立,但因养老院看病难、费用高等因素,严重影响养老的实施和质量。需要强调的是,养老存在的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反过来会加重国家医疗费用的支出,因此,应以医疗卫生为关键,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另外,人们对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理解还比较狭隘,表现在多侧重老年常见疾病治疗,忽视老年疾病预防、早期诊断、护理康复;侧重建立健全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忽视家庭照料、基层医疗卫生以及接续性医疗等基础性、辅助性老年医疗服务机制等。其实,医养结合的关键在“医”,只有疾病得到良好的预防和医疗管理,养老才可持续、质量才能提高,否则,医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医养结合就可能只是一句空话。
三是要以大医生团队下沉,推进基层医疗养老体系建设。基层医疗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基层全科医疗队伍建设,因而,加快全科医生的培养自然重要。但基层医疗技术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就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现有的全科医生无论是数量还是技术,还远远落后于庞大的老年人群的医疗养老需求,大医生团队“下沉”,能够有效地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四是要以公益性为前提,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我们研究认为,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采取完全由政府主导或完全由市场主导的思路都不够全面,应该坚持政府主导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最终的目标是构建基于国家统领、调动市场参与、鼓励多方协作、拥有法治保障的以民为本、高效便利、可持续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
五是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证,推进医养结合。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政府管理层面还存在部门壁垒;较普遍存在大医院扩建,对基层卫生机构造成虹吸现象;大处方大检查、过度医疗等不规范的医疗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医保监管乏力,存在“一人参保全家用药”现象;医务人员待遇过低,积极性不高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医疗逐利不仅不能刹车,还会蔓延到分级诊疗、医养结合的基层这个主要承载地。这样下去,无论财政怎样投入,医保都将入不敷出,不仅分级诊疗形同虚、难以维系,还会造成医疗服务无法真正地深入到养老的各个方面,甚至会出现借养老为名的房地产泛滥,而真正意义上的医养结合将变了样,走了形,最终将会被逐利的黑洞吞噬。
最后就是要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加强考核问责。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工作做得好不好?根本标准就是人民满意不满意,特别是广大老年人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老年病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我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发展老年医疗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同时要强化行业监管,健全老年医疗服务的准入、退出、监管制度,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和安全责任事故。对于人民群众非常不满意的典型个案,应当公开曝光和问责。由此,医养结合才能给广大老年人带来真真切切的幸福感、获得感。
(齐海梅,作者系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主任医师)
第二篇: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为何两方大倒苦水,一拍两
散?
发布时间: 2014-12-26
难题:养老机构办医院风险大
我国老龄人口已超过2亿,其中60%以上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大量失能、半失能空巢老人需要特殊照料与医疗服务。
养老机构能不能解决医疗问题?
去年8月底,郑州市长江东路的一家养老机构办医院引发媒体热议,被赞为开启了“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但2个月前,托管该医院的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全员撤离。被问及原因,医院方面称,养老机构隶属民政部门,医院隶属卫生部门,两者理念不同,最后“和平分手”。
养老机构方面关于原因没有过多提及。不过,其负责人坦言,办医院投入巨大,聘请医生、护士,还要购买设备、药品,运营成本高,而且承担风险大。
她说,虽然医院有资质,但是老人的医疗活动无法进行医保报销,“虽然也在筹办中,不知道前景如何。这算是“医养结合”实施的一个障碍吧。
昨天,记者联系多家养老机构,不少养老机构负责人一肚子苦水,“没钱开医院,一旦医保不给支持,这都是硬赔的。”
现状:目前,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咋做的?
前年年底,河南省老年医养协作联盟宣布成立,由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发起。
该联盟负责人张长安介绍,至目前,联盟已覆盖包括新乡、开封等地在内的56家养老机构。医院专门组织了巡诊队,定期为养老机构送服务,按照“小病就地诊治,急危重病人到医院,经医院治疗好转或痊愈的老人送回养老院”的医养合作模式,把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建设成为养老机构的医疗保障基地,为养老机构解除后顾之忧。
障碍:民政部门补贴“吃不到” 卫生部门补贴也没有
昨天,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老年关爱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开放床位数增加至1200张。
该院院长白建林说,最主要的还是得先满足病人的治疗需求。养老机构设医院难,那医院设立养老院呢?
张长安说,医院的病房只能提供医疗服务,不可能再建养老院。目前,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有近250张病床提供医养结合的综合服务,患者全依托医护人员照料,医院只收取治疗费用,长远发展很困难。
张长安介绍,医院做过调查,住院靠医保的老年患者,大多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再收取一定的养护费用,家属不一定付得起。除此之外,老年人多慢性病,而医保多单病种支付。他还表示,民政部门鼓励新增养老床位,每张床位有补贴,然而,医疗机构内的养老护理床位,民政部门补贴“吃不到”,卫生部门补贴也没有。
业内人士透露,两头靠不到,这是部分医院不愿尝试医养结合的症结所在。若养老护理床位能有政策倾斜与补助,医养结合才能走得更远。
模式
几年前,汝州市探索建立了“医院+养老”服务新模式,成立了河南省唯一医疗机构直接承办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康宁托老中心,新华社高度关注,认为“医疗服务做后盾,托老养老有保障”的新模式具有很高的推广和研究价值。
他们为啥能成功?有媒体探讨,政府支持力度大,公益参与多。
不过,他们也遇到了问题。今年9月,在一次论坛上,河南汝州市康宁托老中心主任吉向阳说,老人就医好解决,可是护工培训是个大问题。
探因:分而治之格局造成医疗与养老资源不能融合 昨天,养老机构、医院多位业内人士分析,医养结合推进不顺畅的重要原因是,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医疗机构由卫生计生部门管理,医保由社保部门管理,分而治之的格局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不能融合。
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医养结合的方向非常好,但产业发展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政府应建立长期照护的保障制度,解决医院、老人与养老服务机构三者间服务费用的支出问题,使医生、护士提供的服务有经费来源。
第三篇:医养结合考察报告
医养结合考察报告
*月*日,区政府**副区长带队赴***福利中心考察了医养结合工作。
一、***医养结合概况
***人民政府于*年*月出台医养结合方案,成立了区长为组长的医养结合领导小组,建立了成员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福利中心医养结合的做法:
1.养中设医。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如医务室、护理(站)院。
2.医中有养。在***中医院设置老年康复科。
3.医养结合。与养老机构签订协议,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巡回医疗点,医师定期到医疗的巡诊。
4.居家养老。通过签约服务,为老年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等。
存在的困难:
1.医保支付的界定比较难(医保资金风险大)。2.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紧缺。3.专业人才匮乏
4.全科医生偏少,无法提供上门服务。
二、**区医养结合开展情况
(一)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区老年人居家或社区养老的实际情况,开展医养护结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岁以上老年人列为重点服务对象,为老年人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每年免费体检一次,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纳入重点签约服务对象,与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建立契约关系,及时提供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到**年底,全区电子健康档案建档***万份,建档率达到***%;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人,体检率***%;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规范签约服务人数***人,重点人群覆盖率为***%。确保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能得到便捷、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合理引导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单位设置老年康复护理病区(床位);**医院为老年人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确保就诊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同时,坚持公办民办并举,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举办上规模、有特色的老年护理院、康复医院,目前**区已批准设置1家民营康复医院。
(三)推进“医养结合”服务试点。**区今年确定***为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其他***医疗单位积极推进慢性病联合门诊,结合自身的特点,为不同村(居、社区)固定慢性病联合门诊的诊治时间,由乡村医生(责任医生)负责组织,到卫生院慢性病联合门诊集中诊治,为老年人和慢性病人提供专门的医疗服务。
(四)支持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针对养老机构中医疗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局积极支持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进行医养合作,在医疗技术、医疗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帮助,进一步规范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院,做好设置审批和业务指导,切实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
三、存在的困难
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迫切需要我们为老年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适宜的医疗服务,老龄长期照护体系的构建迫在眉睫。在我局医养结合的具体实践中,遇到了以下几个主要困难:
1.医保结算是难点。当前,医疗和养老机构分离很大程度上源于医疗机构可实行医保,而养老机构则不能,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现象频发,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短缺,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医养结合”模式推行后,养老院首要解决的是将养老院附属的医务室纳入医保,由此将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现行医保基金账户无力支付大额康复护理费用;二是“套保”现象将频发。有些不需要住院的老年人可能会借“医养结合”长期住院,占用社会医疗资源,损害其他参保人的权益,所以在管理上如何区分好养老和住院的界限,还需进一步研究。与此同时,医院举办养老院的形式,也将会遇到诸多法律障碍。此外,康复服务未列入镇街医保报销范围。***区部分镇街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了康复服务,但社保局只规定区级医院提供的康复服务可以进医保,但镇街医疗机构未被列入医保定点机构。
2.老年医疗护理专业人才短缺。当前我国的护理人力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从医疗机构来看,我区医护比例与国际标准水平比较相差甚远。国际上,医护平均比例为1:2.7,而我区医护比例仅为1:0.89。到2016年底,***区65岁及以上人口为97898人,按照国际标准(约65岁以上老人的10%),***区需要近9790名养老护理员,而***区专业的护理员人数远远不足,这与***区6800名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距甚远。与此同时,由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将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护理员队伍将成为制约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协同发展的共同问题。
3.相关的收费项目仍然偏低。***医院作为全市医养结合的试点之一,与辖区内**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签约合作,通过定期派医生上门进行医疗巡查的方式开展服务,但由于缺乏配套政策,单靠行政手段推动,难以持续,无法取得实效。**发改委等3部门核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价格,对家庭病床巡诊费、出诊费等进行了明确,普通巡诊费为**元/人次。尽管如此,因农村地域较广,人员居住不够集中,交通不便,要开展此项服务,仍存在很多困难,出诊医生需要自己解决交通问题,加上交通安全、时间成本等因素,仍难以开展。
四、相关建议和对策
1.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政府主导,尽快建立发改、民政、卫计、财政、人社、残联等部门互认的“医养结合”统筹协调机制,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完善***区医养结合体系。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养老机构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联网结算,打通养老、医疗和社保的政策通道。
2.根据现有资源开展养老服务。一是鼓励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适当增加老年或康复病房。现有的医院、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结合实际,开辟康复病区,适当增加康复床位,结合中医康复治疗,为失能老人提供住院治疗。也可以结合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把老年人、慢性病人等作为重点签约服务对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开设家庭病床),逐步实现医养结合。二是在现有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三是合理科学设置养老机构。在今后养老院的建设和设置布局时,尽可能与医疗机构相邻。
3.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医疗机构。***区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实施意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优先开设老年病医院、专科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由社会资本举办养老机构,并同时配套设置相应的医疗机构,这是最理想的医养结合模式,也应成为今后医养结合的重点发展方向。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设和规划时尽可能做到相邻,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方便诊治,大大降低成本,同时可以大幅提高效率,为医养结合奠定基础,从空间上突破医养结合的屏障,确保医养结合的可持续性。
第四篇:医养结合协议书(定稿)
医养结合协议书
甲方: 卫生院(简称甲方)电话: 乙方: 敬老院(简称乙方)电话:
为积极响应国家医养结合政策,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障,创新医疗服务特色,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自愿签订医养结合协议书,双方遵照执行。
一、合作期限:
1、双方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合作期限为1年,合作期满后可以续签协议。
2、起止时间: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计算时间。
二、双方职责:
(一)、甲方职责:
1、为入住乙方的老年人及慢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摸清老人及慢病患者的健康状况。
2、甲方为乙方管理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及慢病患者每年免费提供一次健康体检,并根据体检结果进行健康指导。
3、甲方每季度为乙方提供一次健康教育宣传或讲座。
4、甲方每季度为乙方提供一次免费义诊。
5、甲方免费为乙方提供24小时电话咨询,给予健康、预防、保健等方面指导。
6、甲方为乙方开通“健康绿色安全通道”,为老年人及慢病患者开展优质、高效、安全服务。
(二)、乙方职责:1.为甲方提供服务相关医疗场地及
悬挂医院标示区域。2.为甲方提供老人相关医疗等资料,以便甲方更好的进行医疗。3.遵循分层转诊的原则,以本院为首诊医院。4.敬老院人员在当地卫生院住院治疗后,乙方协助卫生院及时办理乡镇民政站的相关报销费用。
三、附则:
1、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一执份、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存档一份,拥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正式生效。
3、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签订补充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甲方法定代表人签字 乙方法定代表人签字 签订时间: 年 月 日
第五篇:医养结合方案
医养结合中心试点工作方案
@@@医院作为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中心,为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结合@@@市《》文件精神要求,依据相关试点工作内容要求,特制定相关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特色新思想为指导,结合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社区、卫生院等基层卫生的优势,创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医养结合新模式。
二、工作目标
(一)探索建立与地区需求相关的医养结合工作模式。结合本地区人口特点、经济状况、社会需求,针对医养结合工作的形式内容、人员安排、收费方法、管理制度、流程规范等工作进行深入实践,形成可行的工作模式。
(二)配合政府各部门完成配套扶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按照省市相关文件,结合我中心的医养结合工作具体情况,配合民政、卫计委等相关部门探索可行的扶持政策,总结经验和做法,落实相关政策精神。保障和推动医养结合工作开展。
三、工作原则
(一)按需服务、由点及面
认真调研居民需求,按需求提供可及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初期保证工作质量,按不同人群进行部分试点服务,落实工作方案,避免贪多嚼不烂的情况。
(二)实事求是、创新工作
医养结合是新兴养老模式,关系本地区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必须要脚踏实地,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在此基础之上,也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探索新模式。
(三)依托政府、认真配合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紧密配合政府工作,按要求落实各项工作,提供相关数据分析和评价结果反馈,以利于政府调整相关工作部署。
四、实施工作
(一)组织管理
1、成立医养结合中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区卫计委牵头领导、民政牵头领导 组员:各委办局联系人
2、建立医养结合中心试点工作小组。组
长:(院长)
职
责: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全面督导各项工作落实。副组长:(办公室主任)
职
责:负责协助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各组员工作,按计划完成各项工作。组
员:医疗、护理、医保、信息、后勤(各司其职)
3、试点工作办公室设于院办。
(二)工作步骤
1、召开工作动员部署(时间、负责人)
2、进行本地区相关老年人和家属的服务需求调查。(时间、负责人)
3、确定本地区医养结合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慢病管理、康复护理、家床服务和巡诊、日间照护、老年病房、临终缓和治疗(安宁照护)。(时间、负责人)
4、了解医疗、医保、医政相关政策,制定相关工作规范和制度,梳理相关工作流程。(时间、负责人)
5、进行各种养老服务形式的试点运行。(时间、负责人)
6、针对工作质量、满意度、流程运行情况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针对问题积极整改,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同时将结果上报相关委办局。(时间、负责人)
7、形成系统的医养结合工作制度、规范、流程。(时间、负责人)
五、工作要求
(一)思想重视到位
区委区政府将我院设为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单位,说明对我中心的信任,我中心结合该项工作的现实意义,必须要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认真按文件精神和工作方案落实此项工作。
(二)工作责任到人
各小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带领相关人员,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任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完善工作,我院将结合各科室工作情况进行相关绩效考核。
(三)安全保管信息
各科室注意保管工作数据、记录、纪要等信息,做好相关工作总结,定时上交各类信息材料。注意保护试点家庭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