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医改模式(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2 03:5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明医改模式(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明医改模式(本站推荐)》。

第一篇:三明医改模式(本站推荐)

深挖“三明医改”到地心,“三明模式”从未如此清晰 三明网2016-05-18 16:29:22阅读(334)评论(0)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2015 年 5 月份关于医改的 38 号文件中“三医联动、腾笼换鸟”的各项配套措施,无一不是来自三明模式的做法;2015 年 6 月份发布的关于招标的 70 号文件中最核心的是“先限价、再带量议价”的做法;今年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而三医联动正是三明模式的核心框架;今年 3 月份以来在医改试点地区推行的“两票制”;2016年 4月 2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要求总结完善福建三明改革经验,并在安徽、福建等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推广。自此,三明模式正式以被写入官方文件的形式开始向全国推广。近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正式发文,医改试点城市增加到11个省。三明模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三明模式再也不能回避。

一、三明医改的核心

三医联动、腾笼换鸟

1、我国医改的痛点是什么?

本轮医改最初就是本着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出发,然而虽然之前围绕“药品招标”、“取消药品加成”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然后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原因有二:医院的逐利性与医生的逐利性。导致患者治疗过程中医疗行为扭曲,出现多开药、开贵药、开大处方、多做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发生。

医院的逐利性来自于医院职能定位不清晰,之前财政采取的是定额补助或者定向补助的方式,之后由医院自负盈亏,这种半企业运营的方式必然会导致医院有逐利的冲动,我医院要维持运营、盖大楼、买设备、发工资,钱从哪来?另外,医院的工资总额和医药的总收入是挂钩的,创收的总额越高,院长和医生的工资越高,甚至于部分医院会给科室下达创收指标,导致医院从上到下就有了创收的冲动!还有之前大家一直在说的“以药养医”,医院允许买药加成15%,这创收的渠道不仅稳定,而且有保障,导致医院倾向于多卖药、卖贵药。

医生的逐利性上面也提到了,我的提成奖金全都和创收挂钩,这是由医院的逐利性的向下传导;还有一点更重要的,就是所谓的灰色收入,医生能够通过处方获得来自药品、器械的回扣,这是脱离医院收入的,全部装到自己口袋里。

2、“三明模式”如何直击痛点!

针对医院的逐利性,三明医改首先明确的就是政府办医职责,承担医院的基本建设、购置大型设备的职责等,医院不再为自身发展而逐利,恢复其治病的本职,回归到救死护伤的医学本质。

其次,对院长实行年薪考核制,院长的年薪由财政全额支付,让院长代表政府对医院进行精细化管理。具体做法是,按照医院等级,三甲、三乙、二甲、二乙院长年薪分别为 35 万元、30 万元、25 万元、20 万元,年薪由基本年薪和年度绩效年薪构成。对院长的考评体系分为 6 大类 40 项指标。一旦院长考评成绩不佳,不仅影响其自身年薪收入,还会影响到上面提到的医院工资总额。

同时,由于医疗行为的专业性过高和信息的不对称,对于哪个药品有回扣、哪些医生拿回扣院长是最清楚的,所以对院长实行一系列考评指标机制,将院长从医院这个利益群体中分离出来,代表政府来对医院、医生进行精细化专业化的管理,对到医疗行为的具体环节进行精准控费!

针对医生的逐利性,三明医改实施的是:医生的收入、奖金不在与药品和耗材等收入挂钩,并且大幅度提高医生的阳光收入(此处还未涉及医生拿回扣等问题,具体内容请看“三医联动之医药”部分)。那么提高了医生的待遇水平的钱出自哪里?就是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又但是,提高了医疗服务价格对于医保的支付压力不就又增加了吗,要知道三明医改的起点就是医保的严重入不敷出啊。怎么办?

两个办法:

1、降低药价;

2、挤压药品流通环节的水分。通过这两个办法,降低医保对于药品的支出,从而确保用于提高医疗服务费用的医保资金支持。

通过以上内容不难看出,三明医改最核心的逻辑——“腾笼换鸟”,涉及到的“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环环相扣!

二、三医联动的具体实施

1、三医联动之医疗——大幅提高医疗服务价格

众所周知,之前医院的有效收入主要来自三部分:药品(器械)加成收入、检测项目收入、医疗服务收入及政策性财政补助。湖北省价格成本调查队曾对省内53家医院进行调查,医疗服务价格平均只有成本的41.7%,三明医改前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的诊察费每人次才 7元,田老师理个发每次还得30块钱呢,所以医院不可能靠低廉的医疗服务价格维持运转,所以滋生了“医药养医”的情况。

2013年2月,三明市对市、县全部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实施零差率改革,由此引发的就是原本的医院收入结构少了一块。怎么办呢,提高医疗服务项目收费价格(2013 年 2 月份开始,三明市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已调整了 5 次。其中公立医院调整 4 次共计调整 4794 项,其中调高 3696项,占 77%,调低 1098 项,占 23%(调低的主要是检查费用)),由此能够平移弥补 85%~87%,10%由财政补助,剩余 3%~5%就通过医院加强成本管理自行消化了。

2015年,全市22家公立医院医务性收入为15.3亿,其中除去工资支出8.95亿,剩下的运营经费6.35亿,要知道2011年这22家公立医院的总收入为6.74亿,里面还包括了药品加成的收入,其它两项数据分别是2.94亿和3.8亿。

2、三医联动之医药——挤压药品中间环节水分,改革药品采购机制

虽然2013年三明市的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就取消了药品加成,但是这只是改变了“以药养医院”的情况,对于“以药养医生”的情况没有丝毫动摇。所以简单的取消药品加成,实际上对于中间其它环节的利益链没有任何影响,医生同样能够通过处方拿回扣,医疗行为仍然是扭曲的,同样存在多开药、开回扣高、药价高的药,因此,必须对中间这些利益环节进行阻断。

首先,三明市药品配送严格执行两票制,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虽然有些药厂会从低开转高开出厂价模式和提高费用率的方式变相保留原有模式,但这样做的成本和难度将大幅提高(营改增,你懂的)。

同时,由卫生局药采办负责药品招标,实施限价采购机制。2013 年 9 月 30 日以后,省级采购中标价作为限价,企业报价不得高于省级采购中标价。在此基础上实施最重要的两个原则,即“ 一品两规” 和“ 最低价中标”,迫使企业在报价时大幅降低报价。三明地区的招标实际上是做到了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因为同一品种只有一个国产品种中标,中标者即获得了整个三明的市场,因此,很多企业会通过大幅降价来换取整个三明地区的销量。

同时,还允许医院自行采购低于中标价 10%以上的药品和耗材,结余规医院,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医院主动压价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二次议价和其他地区的二次议价是有很大不同的,区别就在于通过招标限制,这里药品中标价的水分已经被大幅挤压了。

从三明市药品限价采购开始,有 69 种药品采购价比省级招标价低 50%以上,其中最大降幅达到 96.9%。如奥美拉唑,40mg10 支装的冻干粉针,福建省中标价为 256 元/盒,三明限价采购后每盒价格 7.8 元/盒,大家想一下7.8一盒的奥美拉唑冻干粉针,你还说什么医生回扣、代理商抽成这些,企业考虑的只有是否中标和量价平衡的问题。有些人会说放弃三明市场,维护其他地方价格,但是5月11日发布的文件来看,试点城市增加到11个省,两票制全国推广是趋势(12日卫计委公布第四批医改城市名单,新增100个,至此,医改试点城市达200个),中标价格再全国联动,三明模式:“顺我者生、逆我者亡!”

此外,三明市还将福建八标中标目录(三明片区)中辅助性、营养性、怀疑有高回扣的 129个药品品规列为三明市第一批重点跟踪监控品规(厂家)目录。凡采购使用该目录中品规药品的医疗机构,必须执行采购备案制(院长审批、开具处方医生登记、采购数量等登记等)进行报备,同时报送卫生局药品采购办。实施这一措施后,2012 年 5 月份全市药品总费用下降 1673 万元,同比下降超过 20%。

通过以上政策实施,及医生医疗处方行为的规范化,三明市 22 家公立医院的药品总收入从 2011 年 7.9 亿元下降到 2015 年的 6.08亿元,这说明以上措施很好的解决了医生乱开药的情况,并且挤出了药价虚高中的水分,有效降低了药品的费用支出。

与此同时,三明市医院收入结构优化了,降低药占比,提高医务性收入,控制总体收入的增长,不仅没有给医保造成负担,反而减轻了其压力。

3.三医联动之医保——保衔接,大幅提高的诊查费纳入医保报销

虽然医院医疗服务项目费用提高、药品价格下降,只是保证了医院收支平衡和医保资金运行平衡,对于患者来说,不能增加患者自付金额的负担,所以

医保必须对大幅提高的医疗服务项目和门诊诊查费同步提高报销金额,才能保证患者在医疗、医药联动以后,患者的看病就医负担不增加,这就需要医保与上述医疗、医药一起联动“保衔接”。

三明市的做法就是在原有医保范围内的医疗项目在价格大幅提高以后继续予以报销,这样患者才能真切感受到综上所述所有措施带来的实惠

综上所述,三明医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整体解决方案,涉及到改革的层面非常多,每一个领域又涉及到数十项具体改革内容。其中核心内容在于,医药是降低药价,切断医生与药品间的回扣利益链,药品的支出减少,即“ 腾笼”;医疗是提高服务价格,从而让医生收入从拿回扣的灰色地带回归到通过提供医疗服务来赚取阳光化收入,即“ 换鸟” ;医保是“ 保衔接”,即对提高了的医疗服务,即对提高了的医疗服务价格给予报销。

转载:医药行业EMBA

第二篇:医改三明模式

2012年三明市拉开了医改的序幕。此后三明市三医联动改革,在医药、医疗、医保领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3月31日,国发〔2016〕21号文提出:“在部分综合医改试点省推广福建省三明市医改做法和经验”,正式从国家层面对三明医改给与了肯定,三明医改模式有望推开。三明市医改究竟改了什么?改革的效果如何?利好或利空那些领域?本文将系统的呈现给大家。要点总结:

三明市医改在医药、医疗、医保三方面进行了改革,其改革要点为:

1)一把手挂帅、三医联动。三明市医改由分管常务副市长詹积富亲自挂帅,成立医改领导小组,同时将24个医保相关部门整合成为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医保经费直接由医保中心支付给代理商,不经过医院环节。

2)工业、流通、医院三管齐下控药价。药品招标限价采购,唯低价录取,压低工业企业药价;流通环节“两票制”,暨从药厂到医院仅经过1层代理,压低流通环节加价;医院“零差率”,消除终端加价。

3)提升医疗服务价格,提升医生阳光薪酬。改革后,15年医务收入较11年增126.75%,挂号费、手术费、护理费有不同程度上涨,大检查费用下降。15年医务人员人均年工资8.90万元较11年增110.90%。但对于主任医生来说,医改后薪酬封顶仅为25万,真实到手很可能是下降的,导致部分医生流失。结果:

1)药品耗材占比大幅下降。三明市22家公立医院药品和耗材占比从2011年的60.08%降至2015年的35.22%。2)患者人均门诊、住院费用得到良好控制。15年三明市次均门诊费用比福建全省低34.17%,出院患者平均费用比福建全省低44.37%。

3)医保从亏空专为结余。2015年三明市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结余9977万元,而医改前的2011年超支7553万元,有效缓解了三明市的财政压力。必须看到一些潜在的问题:

1)药品质量下降。由于招标唯低价录取,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发生,而低价药品由于纯度不足生产工艺不到位等原因可能导致副作用增强、疗效下降。

2)医生真实收入下降,从公立流向民营。对于主任医生来说,医改后薪酬封顶仅为25万,真实到手很可能是下降的,导致部分医生流失。长此下去可能导致薪酬激励更加完善的民营医院更具吸引力,未来可能公立医院更重公平而民营医院更重效率。对二级市场影响:

1)药占品和耗材比显著下降,仿制药企和非创新型器械企业盈利能力将持续下滑。2)医务收入占比显著提升,利好服务占比较高的康复、眼科等专科医院。

3)处方药外流是大势所趋,利好具有零售基础的流通企业和具有处方药承接能力的药店。4)推行“两票制”,从药厂到医院仅经过一个代理商,流通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利好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大型流通企业。

第三篇:三明医改

政策制定确实需要考虑医药企业的发展,但考虑的是行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这里我需要详细和你说明一下,我确信我不会说“在制定医改政策的同时,决不能将医药企业的需求排除在外”,因为我本身就没有这样的想法,我的视角是站在对政府行为模式的把握上。

我的想法准确地表述如下:1.中国目前在医院销售的药品中,有一部分临床上没有什么疗效,业内的说法为“安全无效药”。它们唯一的功效就是给医院返利给医生回扣,也就是变相实现医院医生的垄断利润的工具罢了。2.还有一部分药品临床有效,但是要么生产企业严重缺乏效率、要么质量不稳定不可靠,这些药品和药企本该通过医药行业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被淘汰掉的,但因为政府集中招标政策给地方政府了一个强有力的地方保护工具,加之这些药企也能够通过地方关系给医院返利给医生回扣从而能够长期生存下来。这就是二十多年了中国的医药企业始终是五千家左右,始终处于“多、散、小、乱”格局,始终无法实现市场集中的原因。所以从道理上讲,上述两类药品及其生产企业都应该通过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被淘汰掉。

医药企业优胜劣汰的两种方式:政府主导VS市场竞争

淘汰上述这些药品和企业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政府利用行政手段进行筛选也就是政府主导模式,恰恰正是这种模式导致了医药产业“多散小乱”的格局。因为当政府掌握了利用行政手段筛选企业的权力时,他们也就拥有了利用这个权力进行地方保护以及寻租的手段。上述两类企业尤其是第二类落后药企之所以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正是地方政府利用政府集中招标、行政定价及行政命令本地医院必须采购本地企业药品(必须选择本地配送企业)等行政手段进行地方保护的结果。三明医改可以不考虑保护本地医药企业(就业、税收、GDP),因为三明这个地级市没有多少医药产业,但是福建省政府不可能不对当地企业进行地方保护,同样,浙江、广东、北京、上海…,哪个省市政府都会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地方保护,也就是说正是政府主导模式赋予了地方政府尤其是省一级政府进行地方保护的权力和手段。三明医改模式意图利用政府的行政权力之矛戳穿政府的地方保护之盾,怎么可能?

中国之所以出现省际间市场分割(中国省际市场壁垒要高于欧盟成员国国家之间的市场壁垒),原因就在这里。一个明显的规律是,政府干预权力越大的产品,政府采购或者政府干预采购比重越大的产品,地方国有部门公有机构采购比重越大的产品,往往地方保护越严重,该产业“多散小乱”格局就越严重,地方性落后企业就越能够生存下来。而政府部门及部分大权在握的官员利用行政管制权力和不良药企勾结进行寻租,是上述两类药品企业尤其是第一类药品大行其道的原因,可以说每一个临床“安全无效”的高价药后面都有官商勾结的影子,这些安全无效的高毛利药品正是通过政府集中招标进入地方中标药品目录并大卖特卖的。

所以,三明可以雷厉风行地砍掉一百多个高毛利药品,问题是其他掌握了药品进入本地市场生杀予夺大权的地方主政官员也会这样干吗?其实,业内包括医院院长和医生,也包括招标部门都非常清楚这些高毛利药品的真相,这些高毛利药品之所以能够进入各省市的中标目录并大卖特卖,正是我们上面说到的原因使然。三明医改不可复制之处就在于,它完全依赖于三明出现了一位不仅熟悉药品猫腻而且不利用手中权力寻租的廉能官员且当地也没有多少医药产业需要地方保护这样一个小概率事件上,三明医改主政者是位王安石式的人物,这一点根本不可复制。

行政权力干预医药市场竞争的风险 简言之,如果让政府利用行政权力来筛选企业,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一方面政府利用这种权力进行地方保护,一方面一些官员利用这些权力进行寻租,这两种现象都导致了优不胜劣不汰结果,医药产业之所以长期“多散小乱”正是这个原因。因为政府之手的不当干预,这个行业无法通过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与此同时,正是因为政府利用行政权力这个有形之手直接干预市场,所以也给了落后药企鼓动员工找政府闹事的理由,所以每次政府利用行政手段筛选企业或者强行降价时,就会有医药企业员工群体性到政府抗议的事件,这反过来又给地方政府不能淘汰落后企业的压力和理由。也就是说,正是由于政府过度干预导致被淘汰企业找政府施压,这个很容易理解嘛,你把我筛掉了,砸了我的饭碗,我当然找你闹事!正因为如此,我的判断和结论是,注意这才是我的本意,“这种一两年内将药品销售减少2500亿元,相当于让国内一多半药企关门倒闭的激进政策没有一个省市政府能够做得到。”

注意,是利用行政手段在两年内砍掉2500亿元,等于关掉一多半医药企业,政府之手做不到,这是休克疗法!我这个判断是实证判断而不是价值判断。

理顺医药市场要靠根本性体制机制改革

淘汰这些药品和落后企业的第二种方式是:放开市场竞争,让医药企业自由竞争公平竞争,把药品采购权和定价权完全交给医院,把处方权完全还给医生,如果绝大多数公立医院院长不再采购上述这两类药品,如果是千千万万个医生不再处方这些药品,导致这些药品失去了市场,从而导致这些企业不得不关门倒闭,这些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是不会也不能找政府闹事的,“医生不愿意处方这些药品,管政府啥事?”这个问题涉及到理顺医院和医生激励机制的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我会专文论述。

第四篇:“三明模式”为何成为医改“明星”?

“三明模式”为何成为医改“明星”?

福建中部小城三明市的医改模式日益受到关注,逐步成为医改“明星”。下面我们将为您全面解读“三明模式”。何为“三明模式”?

所谓“三明模式”并无明确的定义,但可大致概括为两方面:

在医疗服务的供方一侧,大大强化了行政管制,同时明确了财政和医保各自的支出责任。具体表现为对院长和医技人员实行年薪制,其中院长的薪资由财政全额负担;同时,制定了5大类34项的考评指标,对院长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院长年薪发放挂钩。其中,财政的支出责任只有对公立医院的硬件投入(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等)和院长的薪资。三明对药品流通环节也进行了严厉控制并严厉地控制医生的处方权限。

在医疗服务的需求方一侧,三明市则实行三类医保基金全市统筹,并实施了门诊统筹和单病种付费等改革。在2013年6月将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等三类医保经机构整合成“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中心隶属于市政府,暂由财政部门代管(主要考虑国家层面尚未整合管理职责)。全市统筹和财政部门管理医保经办是三明改革颇受关注的特色。成效几何?

2013年底,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带队对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结果于2014年4月初发布——《“三医”联动 向综合改革要红利—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调研报告》(下称《报告》)。其盛赞三明的医改举措,称“改革的出发点、原则、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并“建议尽快以国务院医改办名义在三明市召开公立医院改革现场会,推广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经验”。

《报告》将三明的医改称为“逼出来的改革”。原因是三明市的城镇职工医保收不抵支,还“陆续发生多起药品腐败案件”。《报告》总结,三明市三明人均出院费用下降,人均门诊费用持平,入院和出院人次数都下降,但22家公立医院的收入却有较大增长,“2012年22家公立医院收入比2011年增长22.16%。2013年1~10月份,同期对比增长12.54%。”。

同时,药品和耗材收入占比由2011年的56.89%下降到2013年10月的38.92%。2013年1~10月份药占比(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28.79%,“比全国平均水平44.28%低15.49个百分点”。

《报告》还指出,三明改革扭转了职工医保基金收不抵支的局面,“2013年1~10月份收支结余12042.80万元”。

但社保方面的专家表示,现在已经公布的数据并不完整,三明医改的的效果还无法得出结论。“门诊量、就诊结构和当地医保基金筹资的增长等信息都不清晰”。

对于“三明模式”模式中的利益受损方,《报告》也有相应评价。一是,挤压了药商的利益,使得其“有意绕开三明市场,造成部分药品无药可配的窘境。有的药商还利用各种关系给政府施加压力”。二是,“其他地区对医生收受药品回扣的机制没有改革,医生仍可通过药品回扣获得的高收入”,造成“医生尤其是骨干医生人才流失”。

这两种趋势都有可能压缩三明医疗服务的供给,迫使患者流出市外。

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2年多的综合改革,三明实现了医疗机构医务性收入稳定增长,提高了医院总收入的含金量;门诊、住院患者的均次费用出现了显著下降趋势;持续亏空的医保基金,从2013年开始实现合理结余。可以说,三明医改实现了医院、患者、医保基金三方共赢。

三明为何成为“明星”?

有专家分析,财政部门推崇“三明模式”,一方面是因为三明市的“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暂由财政代管;另一方面,财政部比较看好三明市明确财政和医保各自的支出责任,也没有增加财政负担。

在2013年,社保部门和卫生部门就医保管理权发生了激烈的博弈。主流观点认为卫生部门应将其掌管多年的新农合管理权移交给社保部门,实现“三保合一”,如此更有利于医保的监管,以及通过医保制度对卫生服务提供方形成制约。但此说并不被卫生部门认同。据了解,卫生部门甚至游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致信中共中央高层,力陈医保管理权应该归卫生部门。双方争执不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居中协调,但延宕至今也未实现统一。今年2月分管卫生的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对三明的考察或也与此有关。

社保部门担心,“三明模式”的推广意味着社保和卫生两部门的医保管理权之争会落得鹬蚌相争的结局。

而卫生部门在“三明模式”中找到了更多符合自身部门利益的“亮点”。6月初,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钟东波在采访时,称“三明公立医院改革代表正确方向可推广”。他对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评价颇高,认为其针对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根本性。

有观点认为三明模式一旦推广,卫生部门对医疗机构的行政干预将得到强化。

随后的6月12日,“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座谈会”在三明举行。该会议规格甚高,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和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分别出席并发表讲话。此次会议被外界解读为两部委对“三明模式”的肯定,是将推向全国的信号。

“既不是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也不是311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的三明一下子成了医改路线分歧和部门利益博弈的焦点。

目前,各个部门对“三明模式”做出了不同的解读。但“三明模式”的实际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调研。

展望

当然,三明的医改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难免也会遭遇各种困难,还需要不断地应对来自药商等多方力量的阻挠,还需要冲破更复杂的利益链条。然而,在医改进入深水区、一些地方出现等待观望情绪的情况下,敢于破题、敢于触碰自身利益、敢于突破重重障碍,这份勇气和决心本身就是医改进程中最迫切需要的动力。

三明的改革仍在持续,针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调整航线,在改革的深水区力求推进和突破。该给医改进程中勇于探索的先行者叫一声好、点一个赞!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第五篇:医改先行者三明

2015年12月12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报了一段关于医疗改革的新闻,引起医疗界高度关注,新闻甚至被医疗行业媒体精确地计时为5分10秒,占整个节目时长的六分之一。新闻的主角:三明医改。

之所以受到医疗行业高度关注,在于嗅觉灵敏的行业人士嗅到了新闻的背后:三明医改模式或将推向全国!

这一推测并非空穴来风,据新闻联播透露,1700多名来自全国的行政干部和公立医院院长,目前分批正在三明市参加由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卫计委等部门联合主办的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培训班,学习借鉴在医改深水区中的“三明路径”。

12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原卫生部部长陈竺调研三明,高度评价三明医改,并称三明“走出了一条符合三明实际的医改路子,为全国积累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或将走向全国的医改试点,虽早已是医改明星,医疗界却又称得上较为陌生。因为近年来,关于三明医改是是非非的议论甚嚣尘上,但基本上都是反对者和支持者的口水仗,三明医改到底是什么模样?三明医护究竟是怎样的生存状态?他们眼中的三明医改究竟是什么样?《医学界》近日走进三明,为您揭秘真实的三明医改。

医保“穿底”倒逼出的改革

三明,福建省一个普通的地级市,比起其辖下以小吃闻名全国的“沙县”来说,原本毫无知名度。除了山还是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盛产林木,人烟稀少,GDP在福建省排名倒数。如今则多了一个靓丽的名片:医改明星城市。

关于为何要改革,在一次上海召开的研讨会上,《医学界》拿到了三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詹积富,长达88页的三明医改幻灯片。在改革的原因分析中,他明确列出了七点,分别是医患关系紧张、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医药腐败问题突出、医疗资源大量浪费、医院医药收入年年大幅增长、医院内部矛盾重重、职工医保严重亏损。

然而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最令人信服、最大的改革动力实际上是最后一条:职工医保严重亏损。

亏损有多严重?据介绍,2010年三明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不抵支约1.4亿,2011年实际超支约2.1亿元,分别占到当年市级地方财政收入的11.66%、14.42%,财政无力兜底,基金欠付全市22家公立医院药费1700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医改深水区的推进中,财政部门官员的频繁现身较为引人注目。

近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求是》杂志上撰文明确表示,政府正在研究制定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对此,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撰文分析为何要重启退休职工医保缴费时介绍,截至2014年,我国已有185个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医保资金出现收不抵支。可见职工医保穿底的情况并非三明孤例,情况有多严重,可见一斑。

据《医学界》获悉,2013年底,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带队对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情况进行调研,于2014年初发布三明医改调研报告,并促成了刘延东副总理对三明的视察,从而推动了三明列入全国第二批医改试点城市。

财政部如此热心推动医改,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时代,迫切寻找一条解决医保“穿底”问题的方案,是财政部热心三明医改模式的重要原因。

那么三明医改能够解决医保“穿底”难题吗?我们来看一看三明医改的具体措施和成绩单。

“违背”政策:行家改革勇气先行

12月24日,上午,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大厅,正对着大门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巨大的LED显示屏。

屏幕的左边滚动公示着医院全部零差价销售的药品价格,右边则是医疗收费项目公示,包括检查、手术等。

据了解,和不少地方药品零差价取15%药品加成不同的是,三明降的不仅仅是15%加成,而是对整个医药流通利益链动刀子,上至药品流通企业,下至开处方的医生。

“药品不像药,倒是像股票;工厂到医院,倒了太多道;医院几十元,出厂才几毛;医生开啥药,关键看钞票„„”从福建省药监局副局长转任三明医改操盘手后,詹积富这位对医疗“灰色”利益链条颇为熟悉的官员,选择了从挤压药费水分下刀。

他援引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花红药业董事长韦飞燕在“两会”上的发言,“省级采购中标价达到出厂价的3到4倍,最终患者支付价格是出厂价的4到5倍,销售价和出厂价之间的差额,由医疗机构获得15%至20%的药品加价,配送企业获得6%的配送费,医药代表获得20%左右的推销费,医生获得30%左右的处方回扣费,省外过票公司获得10%的手续费。”

而砍药费的刀子,则为成立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在省级招标采购的基础上,采用全市统一限价采购,严格执行“一品两规”、“两票制”和“药品采购院长负责制”,并实行集中配送。同时还对明确列出的一批药品品规进行重点监控,而这些药要么疑似价格水分过大,或者干脆就是传说中的“神药”,吃不死人,也治不好病。

改革的成效,在三明市医改办公布的数据中可谓立竿见影,医保连年结余,2014年更是结余高达8600余万元,药占比从2011年的46.77%下降到2014年的27.36%,患者门诊均次费用和出院平均费用也均明显低于全国及福建省各市级公立医院水平。

在《医学界》知名专栏作者、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局副局长徐毓才看来,必须清醒的是,这些成绩的取得并不是取消药品加成、解决医院高药占比的结果。首要来源是在“违背”上级“不准二次议价”的政策下实施“药品限价采购”等一系列“重拳”,大量挤压药价虚高水分,配合很多地方并不有效的“重点药品监控”、“惩治药品耗材回扣”等措施重拳出击。

而在一位医药界资深人士看来,三明的全市统一限价采购,实际上令各省卫生部门把持的药品招标被架空。

医务性服务价格:涨!涨!涨!

在总结三明医改的途径上,最醒目的四个字当属“三医联动”,除了上述提到的医保、医药,还有就是医疗了。

坐落在三明市梅列区的三明市第一医院,是三明市公立医院中当之无愧的老大。在门诊大楼,除了收费处,也到处可见墙上张贴的调整普通门诊诊查费的通知。

通知显示,从2015年9月1日起,作为三级医院,三明市第一医院普通门诊诊查费调整为初级职称18元,主治28元,副高38元,正高48元。而本轮调整之前分别为10元、15元、20元和25元。

那么什么是诊查费呢?目前在北京的试点医院叫医事服务费,在全国绝大多数地方还叫挂号费。而如今三明已经早已取消了挂号费,在收费处,“挂号”二字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诊查费”也已今非昔比,不再是几元钱,而且还在动态持续调整中,调整的方向只有一个:提高。

没错,设立诊查费并逐步提高收费标准就是三明医改的三个核心之一: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一部分。当然调整的绝不仅仅是门诊诊查费,而是大多数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关于如何调整,在三明市连续出台的调整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文件中是这样描述的,“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适当提高诊查治疗、手术费和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降药费,降检查、检验费,提高医务性服务收费占比,这在三明模式中被称之为“腾笼换鸟”。

当然,医院收费还是根据级别来的。最新一次的门诊诊查费调整后,目前三明二级医院的收费标准分别为初级职称18元,主治25元,副高35元,正高45元;一级医院(含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初级15元,中级20元,副高以上25元。

不可否认,提高医务性服务收费,一直是众多医疗界人士追求的梦想,但在提高医务性服务收费标准的道路上却无比艰难,重庆甚至闹出了透析病人的群体性事件。那么三明是如何实现的呢?据《医学界》观察,首先就是大力度宣传,在不少医院到处可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公示。

其次还有医保的支持。据了解,以门诊诊查费为例,调整后,医保基金报销调整为18元,也就是说找初级职称医生看病,诊查费医保全部报销。

当然也有不和谐的声音。“涨价的幅度几乎都是翻倍!”据三明市第五医院一位内科副高职称的医生介绍,2015年9月1日调整之前,他的诊查费为16元,调整后直接翻一番还要多,目前为35元。“作为一名副高职称的医生至少我接受不了,不是觉得太低,而是太高了。”

原来,三明市第五医院虽然在三明市区,但只是一家二级乙等医院,有三明市第一医院这样的综合性三甲,该医生担心患者不会因为仅仅3元之差来五院,而可能更多地流失到大医院去。

在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一位在为其患糖尿病的60多岁母亲办理出院手续的患者家属,在和《医学界》聊及名声在外的三明医改,关于降低药价及检查价格和提高一些医务性收费的改革措施可能给患者带来的好处,该家属一脸茫然,“不懂,一般羊毛不是都出在羊身上吗?”

虽然一些三明的患者并不了解医改可能带来的好处,但在徐毓才看来,“这样的改革措施是积极的,值得肯定的。”除上述改革措施之外,徐毓才认为在三明值得肯定的医改措施中,还应包括大幅度提高医生的报酬,实行院长、医生年薪制。

迅速推行:抓住院长这个“牛鼻子”!

冬季的三明,雨天阴冷潮湿,但几家大医院门口,横挂的鲜红条幅、气派的医改宣传板和持续滚动的医改标语,则令人感觉到一丝暖意和喜庆。

诚如新闻联播的报道,目前陆续有1700多名来自全国的行政干部和公立医院院长,正在三明市参加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培训班。

就在《医学界》到访将乐县医院的12月26下午,一批来自北京、内蒙等多个省区市的卫计委官员及医院院长将到该院参观学习。如果三明医改推广开来,他们或许就是首先迎来改变的群体。

和医生一样,三明公立医院院长也采取年薪制,但不同的是,三明22家公立医院院长的年薪全部是由财政拨付的。从二级乙等到三级甲等年薪分别为20万、25万、30万和35万。一般能拿到全部年薪吗?当然不能,院长年薪也有着一套复杂的考核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医生的实际年薪向其所在医院公开,而院长实际年薪甚至向社会公布。

以2014年的数据,三明市22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院长年薪最高38.13万,最低20万。由政府财政支付院长高年薪,三明的解释为让院长代表政府对公立医院进行精细化管理。院长考核分值甚至还影响到全院医生的绩效年薪分配。在这种体制下,政府对于医院院长的控制力也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在一位三明医生看来,正是政府抓住了院长这个“牛鼻子”,三明医改政策才得以迅速在22家公立医院里实施。谈及改革后对于院长的影响,尤溪县医院院长杨孝灯和将乐县医院院长廖冬平都向《医学界》坦言,努力的方向不一样了,以前忙于挣钱养活医院员工和发展医院,现在政府对院长的考核不再包含这些经营指标,而是精细化管理。

杨孝灯院长还坦言,现在三明的耗材还有不少水分,正在研究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而自己医院的一位骨科主任在多次警告后并未收手,如今身陷囹圄。“如果切断了医生和药品、耗材的关系,院长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同事陷入犯罪的深渊了。”

上海市一位三甲医院院长则对《医学界》表示,三明医改若推广开来,对于专职型院长可能影响不大,但对于专家型院长可能会产生一些收入上的影响。因为三明医改就是让院长成为政府雇佣的职业经理人,不太可能再让院长既兼着科主任、搞着“飞刀”,又拿着政府给的高额年薪。

医生年薪制:不同医院差距大!

毫无疑问,在三明医改模式中,最令医疗界瞩目的就是医生年薪制了,三明医生年薪制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关于年薪制,有一个误区需要理清。据《医学界》了解,三明的医生年薪制实际上叫“目标年薪制”。目前主要根据职称分为四个级别:住院医师10万,主治医师15万,副高20万,正高25万。

那么这一目标年薪的制定标准是怎么来的呢?据介绍,三明的政策导向是,参照国际惯例,使医生的收入是社会岗位平均工资的2到3倍,而上述住院医师的标准是参考三明2012年社会岗位平均工资42299元的2.5倍制定的。

什么叫目标呢?就是最高有可能拿这么多,但绝不是人人都能拿到目标年薪。

据《医学界》了解,以三明市较大的县级医院尤溪县医院2014年的医生年薪发放情况为例,主任医师一般20万左右,副高15万元左右,主治12万左右,住院医师一般为8万左右。

据将乐县医院院长廖冬平向《医学界》介绍,2012年该院职工平均工资5.4万元,而到了2014年,全院职工平均工资为8.28万元,增长53.3%;其中,2014年医生平均工资9.1万元,主任医师平均20.5万元。

那么三明医生是怎么看待自己年薪的呢?这个区别还是蛮大的。

同样是在三明市第一医院,一位儿科的高年资医生对于2014年自己24万左右的年薪还是基本满意的,并坦言比改革之前增加了不少;但该院一位外科副主任医师则对自己2014年18万左右的年薪较为不满,并抱怨和改革前比没有太大区别,甚至算起来感觉越来越少了。

而关于改革后整体收入有何变化的问题,也就是加上“非阳光”收入来比较,多位医生都选择了回避,上述三明市第一医院的儿科医生更是说自己记不清了。一位年薪接近24万的县级医院主任医生坦言,现在确实比以前拿得多了,当然也比以前累很多。

令人惊讶的是,并不是所有医院的医生收入都和上述几家大医院相同。作为二乙医院,三明五院的上述内科医生就对年薪制吐槽不已。据他介绍,自己从医15年医生,作为副高职称,实际上自己目前的年收入仅7万元左右。

“我们医院离年薪制的目标差得远着呢,根本就不是什么年薪制,和以前没什么太大区别”。看着大医院同行十几、二十几万的实际年薪,该医生坦言不仅阳光收入没有增加,连“非阳光”收入也没有了。

一位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内科主治医生亦抱怨自己实际年薪只有7万元左右,离目标年薪差距太远,只有院长拿得多。

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问题又出在哪呢?这还要从三明医改关于医院收入的分配制度说起。

对于许多没有亲历过“人民公社时代”的读者来说,“工分”很可能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对于当下的三明医务人员来说,正在越来越熟悉,且越来越很重要。

据了解,三明医生的年薪构成,分为两块,一部分为基本年薪,就是基本工资的意思,还有一部分叫绩效年薪。根据“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的指导原则,目前三明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基本都实行了工分制。

据介绍,年薪计算分为基础工分、工作量工分和奖惩工分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基础工分由职务、职称和工龄构成,且基础工分比例不能超过工分总额30%;

最重要的当然是工作量工分,以门(急)诊人次数、出院人次数、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职能部门和岗位职责要求,来计算各个科室、各个部门不同单元的工分数量。

计算的方法为,医生的实际年薪=工分数×工分值。而工分值则=全院工资总额÷全院工分总数。

如果您对上述一系列公式一头雾水的话,其实也没有关系,在调研中,除了一些院长,很少有医生能够将上述工分制度完全搞清楚。但其中一个概念一定要搞清楚,就是全院工资总额。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全院工资总额与医务性收入、院长考核分值等因素挂钩,别的可能大家还较为陌生,但医务性收入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关于医务性收入,三明的定义为“纯粹体现医护人员劳务量的医疗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

那么就很好回答上述三明市第五医院那位内科医生为何年薪只有7万了。用该医生自己的话说,就是工作量不足,医院患者少,整体业务收入低,医生的收入自然也就上不去了。

但也需要明确的是,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第五医院,与三明市第一医院相比,医生收入长期以来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也就是说如今的差距并不是三明医改造成的。

求证网上“三明医生离职”传言,一位三明市第一医院的医生坦言,有去有来,没有太明显的变化,像三明市第一医院这样的市级综合性三甲医院,很多人都在排队想进进不去。

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一位医生则透露,近两年有些同事选择了离开。

一位县医院院长则坦言,作为一个小县城,面对大城市医院愈趋强烈的虹吸效应,县医院想招聘知名一点的医学院校本科生确实很困难。这位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的院长一次在参加母校招聘会时感叹:培养这么多医学生有什么用?并不能为他这样求贤若渴的县级医院院长所用,一个都招不来!

“我们从江西的医学院校招了一些本科生,因为人家江西省市级的医学院多,而福建太少!有人说医生应该要精英,我认为能招得来的才能叫人才!才能叫精英,他们说的精英有几个愿意到我们小县城来?”该院长情到深处颇为激动。

护士薪资分配模式探索中

在2015年9月,三明一家县级医院的一名护士向《医学界》抱怨,改革后,很长一段时间护士并未纳入年薪制,即使全员年薪制了,作为工作多年的一名副主任护师,收入竟然还没有新来不久的住院医师多。

据《医学界》向该院院长核实,情况基本属实,该院主管护士、副主任护师一般为7到8万元左右,和住院医师一般9万元左右的年薪来说,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但在该院院长看来,三明医改压药价,实现“腾笼换鸟”的核心是靠医生,因此,在收入分配上该院是向医生倾斜的,护士群体应该理解。

虽然该护士表示和许多护士姐妹们一样都很难理解,但她也承认,比起改革之前,该院大多数护士的收入还是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

而令《医学界》惊讶的是,在将乐县医院,院长廖冬平给《医学界》展示的该院2014年全院职工年薪分配情况,却和上述医院有着巨大的差别。

薪资表中显示,该院高年资护士的收入一般都在10万元以上,有的甚至接近了该院主治医生的收入。

为什么会是这样?据介绍,目前三明市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分配原则上是医生(技师)占50%,护理和药剂占40%,行政后勤占10%左右。而且据《医学界》了解,这还只是个大致的分配方案,并且一般只分配到科室,再由科室二次分配;因此不同医院有着较大的分配差异。

以将乐县医院为例,院长廖冬平认为,医疗是团队作战,缺少护理支持的医疗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给出的分配指导原则为,医生和护士的分配比例1:0.85。在这种分配方式下,将乐县医院护士就比一般别的医院护士收入高出一大截。

“我们医院的护士都很支持改革!”廖冬平院长自豪地说。

据悉,在一次三明22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分享改革经验的会上,各公立医院的护士长都悉数到场,听完廖冬平院长的将乐经验分享后,护士长们坐不住了,将廖院长围住取经。

而三明最终将全市推广哪一种护士薪资分配模式,目前似乎尚无定论。

可见,三明医改模式即使是在三明各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并没有具体的完全统一的模式,而是在探索中前行。

硬件靠政府:投入前所未有!

在尤溪县医院,杨孝灯院长热情地带《医学界》参观了刚刚建成等待验收的外科综合楼。十几层的外科大楼不仅外观气派,内部装修和设备看上去也不逊大医院。

据杨院长介绍,这栋楼花了一个多亿,国家补贴了一部分,大头都是地方政府出的,包括大型设备,医院几乎没出钱。而这一切在改革前连想都不敢想。

对比仍在使用的旧住院部大楼,旧楼一个病房一般至少三张床,多的甚至放到了6张床,走廊上还有多张加床,病房甚至连厕所都没有。而这一切都将随着新楼的投入使用而改变。

以前医院盖楼是什么情况?杨院长指着医院一栋大楼说,这栋楼快十年了,当时盖的时候花了一千多万,但政府只给了一百多万,剩下的医院自己分10年还清,到现在还没还完。拿什么钱还呢?当然是医院自己挣的钱。

在将乐县医院,气派的医院主体综合楼亦新建投入使用时间不长,耗资上亿,资金来源亦和尤溪县医院大抵相同。

“政府真正地履行了办医院的投入义务,医院承担起运营任务,这样才使得我能够纯粹地、专心地做院长。”杨孝灯如是说。

据《医学界》了解,而关于公立医院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是老生常谈,有学者认为,既然是公立医院,政府就应该承担起投入责任,不能放任公立医院在市场上敛财;但有学者则认为,中国这么多公立医院,财政根本承担不起全部的投入经费,应该将很多公立医院改制,回归市场。

为什么三明市这些县地方财政近年来又愿意巨额投入了呢?院长们都把感谢送给了市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当然也包括了三明医改的“操盘手”詹积富。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正是因为三明医改倡导政府切实承担起公立医院投入责任,也就意味着巨大的财政投向医疗供方,改革也因此赢得了许多卫生部门官员的大力支持。

药品质量质疑:“不该来问三明!”

毫无疑问,在三明医改的争论中,药品质量一直是业界争议的焦点,那么三明全市统一限价采购的药品质量到底如何呢?医生们怎么看?

翻开一本长达104页由三明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在2015年10月印刷的《三明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联合采购目录》,上海一位资深药剂科人士仔细阅读后对《医学界》表示,其中甚至有三分之一的药企名字他并未听说过,在他看来,这些不知名的企业应该规模较小。

根据三明市限价采购政策,“低价”可谓采购的核心,但在包括部分三明医生在内的一些医疗界人士看来,低价采购的药品质量或难保证,并担心影响治疗效果,以国产仿制药为例,一般更信赖知名大企业生产的药品。

但在一位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领导看来,不应该拿这个问题来问三明。他认为,“把药品价格和药品质量成正比的想法是荒谬的,谁能证明同一品规的药品,低价的质量就一定差呢?谁能回答得了?”

他举了一个例子,一家国产药企的某一产品,出厂价200多元,在医院买1000多元,如果卖200多,就会比卖1000多质量差吗?再说,即使是同一个厂家,同一个产品,不同批次的质量也难言一致。

关于药品价格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一位曾出任WHO官员的中国学者则对《医学界》表示,“我曾安排一个博士的论文课题,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对用治疗肺炎的三种抗菌素评估,应该选用哪一种成本效益最高;评估的结果是价格最低的效果最差,住院一周,热度还退不下来;最贵的三天就退热了,一周就基本康复了。所以不能光算药的成本,应该算治好病的总成本。”

在其看来,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其中的很多因素都要考虑进去,比如说这三种抗菌素剂型并不一样,还要考虑输液占用的护士成本,而口服就节省了护士成本类似因素;药物有虚高,还有虚低,药便宜但病没治好,或治好了花了很多时间等,那么成本效益就比较差。

而据该学者主持的课题小组调研发现,就以目前医保目录的药物品种大多是找大医院的专家评经验拍板而来;此外,不仅仅是医保一个部门,CFDA的药品注册审批、发改委的药品定价等也都没有经过严谨的卫生经济学评估。

可见上述问题之复杂,的确超出了三明能解答的范畴。

在路上,待完善的三明医改

在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詹积富的微信朋友圈里,频繁转发着关于三明医改正面的新闻报道和评论。

几年来,三明医改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到2014年三明市被列入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并在2015年在福建以三明为蓝本探索推进医改,在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里,浙江宁波和内蒙古乌海分别宣布和三明实行药品耗材跨地区联合限价采购。詹积富并不隐晦自己的心愿:三明医改模式推向全国。

原因在于他认为单以三明去压药品和耗材的价格,很难。针对一些进口药品只有举全国之力去议价,才能真正降低药品价格。

在三明模式能否复制的争论面前,詹积富认为,改革是整个利益的调整,难的不是投入,不是方案,而是决心。

而对于三明医改反对者,在一位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成员看来,这些人都是利益集团及代言人。

那么三明模式目前离推广还有多远呢?据《医学界》获悉,一位中央高层的有关批示大意为先总结经验、完善改革模式。

在和一位三明县级医院院长攀谈时,谈及三明不同医院的不同改革情况,他坦言,三明医改也是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之中,有很多好的东西值得全国拿去用,但也不太可能是完全照搬照抄,毕竟各地的情况不一样。

对此,一位上海市医疗界资深人士表示基本认同。他表示,以年薪制为例,主任医师目标年薪25万,但如果是在北上广这样一线城市大医院给多少?50万?100万?给得太离谱社会接受不了,给少了专家接受不了。

他担心有些大医生即使给实际年薪数百万也很可能和其之前的实际年收入相去甚远,业界更是盛传有大专家年收入上千万,收入多少看胆子大小。

他认为,如果三明模式推广开来,真的把药费和耗材费用的水分榨干,而公立医院又开不出巨额薪资,这些大城市医院的大医生很可能会离开,去民营医院,甚至不排除自己单干,自由执业或办医院。

将乐县医院院长廖冬平在谈及分级诊疗、大病不出县问题时表示,医院已经建好了PCI急救平台,但不太可能挖一名这方面的专家来,毕竟自己所在县实际常住人口才几万人,发病人数较少,可以通过让大医院专家来多点执业的方式解决。

但面对他是否愿意自己医院医生多点执业的问题时,和许多中国公立医院院长一样,他颇显犹豫。事实上,在三明现有的改革模式中,医生多点执业及自由执业等解放医生的问题暂时都还没有看到解决方案。

在市场配置资源效率高还是政府主导更好的问题上,三明医改很显然更倾向于政府主导,但高低上下在参观尤溪县医院新建外科大楼时的一个细节可窥一斑。

参观完一些装修已基本完成的楼层后,在一层重症监护楼层,《医学界》看到的还是一片狼藉。杨院长介绍说他们拖了工期,按照合同应该罚款。并随口补充了一个细节,楼上装修如期完成的是私人企业,效率比较高,而这家装修较慢拖工期的是公家单位。

在推进社会办医的问题上,据《医学界》了解,三明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进展不大,社会办医力量还较为弱小,政府的规划限制较多的情况等和全国多地也大致相同。

毫无疑问,上述这些问题也大多都不是三明医改带来的,亦不是三明所独有,但显然都待三明和全国的同仁们一起去完善解决。

下载三明医改模式(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明医改模式(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化医改 “安吉模式”

    深化医疗改革 建设“安吉模式” 新年伊始,安吉县正式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以自由组合为主、行政调控为辅的组合形式,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三院作为牵头单位,分......

    镇江医改模式考察报告5篇

    镇江医改模式调研考察报告自2009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以来,全国各地对新一轮医改工作作出了积极的探索。镇江市医改工作历来走在全国......

    医改

    浅析新医改 摘要:自新医改制定实施以来,不觉已过三年。在这三年里,医患关系持续紧张,医疗费用继续水涨船高。然而,改革之事非一早一夕,不可否认我们的政府在医疗改革事业过程中也......

    医改范文合集

    未知的医疗界 医改相信大家都听过,据我所知并不是改不了,而是会触动很多官员们的口袋,高价医药费用这个黑锅医生已经背的够久了,是时候放下了! 就单说药,我国同一类消炎药单注射用......

    医改

    医改 基层卫生机构就应该转变观念,把公共卫生服务做好,把百姓的小病治好,这样也就缓解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让更多的好医生有更多的精力来医治大病。 10月6日,在北京市房山区韩村......

    医改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麻醉学系09级3班 徐梦姣 20092250130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2006年10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

    医改

    http://chisc.net/doc/ http://www.xiexiebang.com/yiyuanguanli/guanlizixun/jixiaoguanli/2011-09-15/193.html http://www.xiexiebang.com/p-58118.html绩效考核 http://......

    医改

    我国重性精神病防治面临人才缺乏等挑战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已被纳入平安医院建设总体规划,目前这项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当前我国重性精神病防治面临专业人才缺乏、患者医疗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