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川剧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传承川剧文化,弘扬巴蜀神韵
——成都市第三十三中学校创川剧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剧学会副会长冯其庸先生说:“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传统文化,这个民族也就失去它独立存在的精神基础。”川剧作为我们四川本土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有着丰富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传承与发展川剧艺术,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四川人的责任。
学校是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在推动川剧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川剧文化如何走进学校,如何在学校健康发展,学校如何借助川剧文化进校园来推进学生的艺术教育、素质教育?我校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有组织、有规划的川剧文化传承研究,并不断加大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力度,深入推动川剧在学校的传播,引导青少年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我们惊喜地看到川剧艺术已经走入了我们的校园,并在这里生根发芽。
一、学校概况
成都市第三十三中学校始创于1929年,前身为树德中学女子部,迄今已有八十余年办学历史。学校现有学生近1200人,共24个班,教职员工99人,其中高级教师20名,省、市、区级的党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其中陈果老师为区音乐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中青年骨干教师58人,占全校教师的54.7%。作为金牛区“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的城北品牌公办初中,学校秉承
“让每个孩子享有成功的快乐”这一育人目标,依托“课堂教学+兴趣社团”的艺术教育模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多样化的艺术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同时,我校是一所农民工随迁子女约占70%的学校,在生源极其普通的情况下,我校艺术教育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川剧文化进校园”特色教育开展以来,学校艺术教育成效显著。我校历来重视培养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艺术素养,因为我们认为在梦想的道路上,这些农民工子女的艺术追求不应该因为经济条件和家庭原因而止步。学校在原有的音、美教育基础上,不断扩大艺术教育的范围,增加川剧、舞蹈、版画、围棋、书法等特色教育,以继承发扬本土传统文化为突破口,用艺术创新的手法唤起学生个人的意识和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审美情感,用艺术教学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学会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我们非常感谢此次“创建”,它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到了川剧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清楚地了解到川剧文化是如何在我校落地、生根、发芽。通过梳理学校开展“川剧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特色,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传承川剧艺术,继承发扬四川本土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创建背景
1、大背景
川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是明末清初以来中国戏曲声腔剧种演变历史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川剧不但在四川享有盛名,在全国也有着广泛影响,其中享有盛誉的川剧变脸就是国粹之一。川剧是四川民众创造的、为四川民众所喜爱的、世代传承的民间艺术,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奇葩。川剧作为本土文化,让川剧、四川曲艺走进中小学课堂的呼声不断传来。为了拯救地方戏曲这一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精华,四川省委宣传部成立了“振兴川剧”专门的领导机构和业务研究机构。
2011年11月6日,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局与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我市川剧发展的意见(试行)》,提出了川剧发展的八条意见:推进发展机制创新、培养引进川剧人才、支持创作鼓励夺奖、推动川剧欣赏普及、促进川剧传承传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发展协调机制等,意在聚合各界力量,继承和发展川剧这项独具地方特色魅力的地方文化艺术,让 川剧得以发展和传承。
为了弘扬与继承川剧这一四川艺术瑰宝,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于以上原因,成都市教科院牵头确立了《川剧、四川曲艺融入学校艺术教育》课题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弘扬地方文化精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川剧、四川曲艺与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机融合。
2、学校背景
我校从2011年开始着手将川剧文化引进课堂、引入校园。2011年在成都市教科院音乐教研员李萍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我校参与了成都市“十二五”课题《川剧艺术融入学校艺术教育》的研究。同时,学校还有幸承担了该市级课题的子课题《川剧校本教材建设研究——五大声腔部分》的研究任务,学校陈果老师作为课题主研将“川剧艺术融入学校艺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带回了学校,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川剧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目前该子课题正在研究中,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即将结题。
2012年3月,我校陈果老师指导了川剧校本教材高腔单元研究课《别洞观景》,该课被选送至成都市教师继续教育网作为全市教师继教学习材料。2012年5月,陈果老师指导了川剧校本教材灯戏单元研究课《玉芳上街》以及弹戏单元研究课《桃花村》,这两节课作为西一路小学创建市川剧艺术特色学校的精品课进行展示。2013年5月我校陈果老师执教的川剧研究课《梅花绝句》作为学校《川剧校本教材建设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在全区进行展示汇报,得到了在场观摩的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同时,在川剧课题的推动下我校独具特色的川剧校本教材《五彩川剧声腔——昆高胡弹灯》已经成形,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使用,学校也开设了相应的川剧文化课程。
2013年,我校又荣幸地成为全国“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项目四川地区21所课题实验校之一,学校为此成立了课题工作小组,这又进一步推动了我校在“川剧文化
进校园”方面的探索研究。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关心和呵护下,在各类川剧课题的引领下,我们一路摸索,不断探求让川剧艺术融入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效形式,将“川剧文化进校园”各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校的川剧特色教育也更趋成熟。
三、融入办学理念,成立工作小组。
我校致力于从人文的角度实践“继承传统,文化立校”这一理念,努力落实“让每一位学生享有成功的快乐”的育人目标,培养学生在传承川剧传统文化方面的特长。我们希望通过川剧特色学校的创建,把继承弘扬本土川剧传统文化作为学校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突破口。用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创建和谐校园,用传统文化熏陶感染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川剧艺术,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为此,学校成立了川剧特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
组 长:雷志挺(学校校长)副组长:刘燕东(分管德育副校长)、龚建兵(分管教学副校长)、张耘(分管科研培训副校长)
组 员:徐懿、许军、郑晓红、廖鸽明、谢秀明、李雪梅、何端。
工作小组: 组 长:刘燕东
成 员:徐懿、蒲东升、许军、侯挺波、郑晓红、廖鸽明、廖高吉、谢秀明、李雪梅、何端、陈果、张晓敏、夏强、各年级组长。
四、做好物质保障,营造环境氛围。
要让“川剧融入校园文化”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有支撑川剧特色教育实施的硬件做有力的保障,否则就将流于形式。学校非常重视川剧教学、训练活动的经费投入,积极进行“川剧文化进校园”的环境氛围营造。此外,学校还鼓励艺术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全额报销培训费用,逐步提高了艺术教师的奖励力度。
学校按要求配备了川剧训练专用教室、艺术活动室等,为学生统一印制川剧校本教材《五彩川剧声腔——昆高胡弹灯》,并逐步配齐了川剧特色教育所需的音频视频资料(如《川剧名家唱段集萃》5集全套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摄像设备、各种乐器(如川剧硬场面锣鼓打击乐器全套7件:鼓板、川堂鼓、川大锣、川小锣、川马锣、川铰子、川大钵)、表演服装等;学校投入专项资金打造具有“川剧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如增设校园传统文化雕塑、设臵川剧特色宣传展板、布臵川剧脸谱展示墙、打造川剧文化知识长廊和中外艺术名家介绍区等;此外,学校还组织各班级精心布臵了以川剧艺术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展示区。
现在,走进我们的校园,书声琅琅,翰墨飘香。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得益彰,国学经典与川剧文化有机结合。莘莘学子沐浴着朝阳,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享受快乐,演绎精彩。
五、培训师资力量,加强课程管理。
艺术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教育思路、教育艺术及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艺术教育的成效,因此学校十分重视艺术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在探索“川剧艺术融入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中,特别看重打造一支具有川剧理论素养和鉴赏能力,能够承担川剧艺术进课堂教育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职艺术教师4人,其中音乐教师2人(其中有金牛区音乐学科带头人和区川剧骨干教师),美术教师1人(指导学生进行川剧脸谱绘画和版画雕刻),书法教师1人(指导我校川剧文化进校园的环境营造工作),此外还有兼职艺术教师1人(指导川剧配乐演奏),他们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学校要求这些教师除注重上好专业知识课外,自己也要有一技之长,要具有培养学生艺术特长的能力和意识。除此之外,学校在师资培训和课程管理上还做了以下工作:
1、做好常规,优化教科研。
为了使我校“川剧文化进校园”活动能科学、高效地运行,取得实效,我们不断完善学校教学常规制度,加强教科研指导。学校非常重视艺术类学科的教科研活动,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一是举行“川剧文化进校园”公开观摩课活动,如陈果老师执教的《梅花绝句》、《别洞观景》、《玉芳上街》等川剧文化展示课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二是深入做好《川剧艺术融入学校艺术教育》课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川剧艺术融入校园文化”的有效形式,继续深入开发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坚持“普及为
基础、提高是关键、拔尖促发展、活动贯全程”的校本课程开发原则,力争体现学校特色;三是鼓励我校艺术教师参与市区级的艺术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活动。我校陈果老师作为金牛区首届川剧骨干教师培训班成员,积极参加区音乐教研员吴蓉老师组织的各类川剧实践活动。2012年5月,陈果老师在区教培中心开展川剧声腔知识讲座,对全区音乐教师进行继教规范培训。
2、建立专家与学校的联系机制。
学校邀请到了金牛区川剧课题组成员和区川剧骨干教师培训班老师到我校指导“川剧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我们还聘请了成都市川剧院院长雷音、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周玉、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马丽、金牛区教培中心音乐教研员吴蓉、双流县文化馆艺术指导教师冯重玉等川剧艺术专家、老师为我校艺术教育名誉顾问。这些倾心于川剧艺术教育的老师们经常到我校为师生们讲解川剧知识、教授川剧技巧,开展川剧艺术互动交流活动和精品剧目演出等。同时,学校也鼓励我校艺术教师在川剧艺术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提高川剧教学的知识和能力。
3、加强社区、家校联系。
学校非常重视加强家校联系和社区联系,创造条件让家长、学生参与学校的川剧特色教育教学活动,并将学校的特色教育延伸到社会,如在退休教职工慰问活动上和社区活动中表演我校特色川剧节目等。
4、加强川剧文化学科渗透,让川剧融入课堂。
学校依托《川剧校本教材建设研究》这一课题,开发出了适合我校校情的川剧校本教材《五彩川剧声腔——昆高胡弹灯》,并在7、8年级开设川剧唱腔、川剧身段、川剧脸谱、川剧剧本等校本课程,一周0.5课时,由陈果、何端、张晓敏担任授课教师。同时,学校还设臵有课外川剧活动和川剧选修课,如川剧欣赏、川剧演唱、川剧身段、川剧绘画等,每周保证一次活动时间,并配有专门的活动场地。
学校为保证川剧特色课程的落实,还非常重视川剧文化在相关学科中的渗透。如在音乐课中加入了戏曲欣赏的内容和川剧表演的训练;美术课上,进行了川剧脸谱的绘画指导;体育课中加入了形体操的训练;信息课中加入了川剧信息的查找和电脑小报的制作等等,让全校学生对川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六、打造川剧特色,培养艺术特长。
我校在实施艺术教育的过程中,特别重视普及学校的川剧特色教育,培养学生在川剧表演方面的艺术特长,以此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1、做到普及,认真开展“川剧文化进校园”活动。
学校以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鼓励并带动学生学唱川剧和学习有关川剧知识,在普及川剧知识和学唱有关曲目的基础上,加强特长学生和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的培养和训练,抓好学校川剧表演社团的建设,努力提高学生川剧艺术水平。学校川剧表演社团现参加人数达60人,每周有固定的活动训练时间和专用场地,由陈果老师负责指导。为配合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学校还开设了其他艺术社团,如舞蹈社
团、合唱社团、书法社团、版画社团、文学社团等,占学校总人数的20%以上。为了突出学校艺术教育特色,我们将川剧文化渗透到了各个社团活动中。川剧表演社团在陈果老师的指导下,每周一坚持排练,孩子们不怕吃苦,不怕摔打,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透着那么一股精神。舞蹈社团在何端老师的带领下坚持训练,排练了多个优秀的川剧舞蹈节目,并在校园艺术节上一展身手。合唱团从开团以来,从音准到音色都就进行了认真的训练,尤其是学校清音队的表演在金牛区艺术节上获得好评。
同时,学校每年都有举行校园艺术节活动,在艺术节中融入川剧文化特色。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活动,学校参与人数均为100%,在艺术节上也展演了大量有特色的川剧艺术节目,如川剧大幕戏《变脸》选段《观音跳崖唱苦戏》、川剧《金沙江畔》选段《找水》、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月亮走我不走》等。学校还举办了各类丰富多彩的川剧艺术活动,如“欢乐小票友”、“ 校园歌手大赛”、“校园川剧文化展示活动”、“川剧脸谱绘画比赛”、“川剧知识小报评比”、“川剧文化黑板报评比”等,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来进行川剧文化进校园的展示。
此外,学校还利用课间操时间指导全体师生进行形体操练习,鼓励全校学生学习川剧的身段表演,为学生搭建从感知川剧艺术之美到体验川剧艺术之美的桥梁。
2、抓好提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
学校艺术教育领导小组非常重视学校艺术节目的排练,尤其注重打磨我校川剧特色表演和特色课程,在这期间我校参加了金牛区艺术节的各项比赛,并喜获佳绩。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校园里已经绽放出了川剧艺术娇嫩之花。2012年,川剧表演曲目《月亮走我不走》和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参加金牛区艺术节获二等奖。2013年9月,川剧表演曲目《观音跳岩唱苦戏》被金牛区选送到成都市参加中小学川剧节目展评。2013年5月我校陈果老师执教的川剧研究课《梅花绝句》作为观摩课,对全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了公开教学,该节课作为金牛区“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川剧校本教材的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展示汇报,并得到了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七、学校开展川剧特色教育的设想
目前,我校在传承与推进川剧文化进校园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这一步的工作让学生感知了川剧的艺术之美,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走向川剧艺术的平台。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动学校川剧特色教育,将“川剧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入地开展下去:
1、进一步加强“川剧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环境氛围。学校还将继续投入专项资金,增设更多富有川剧文化特色的硬件设施,让学生身在校园时时能感受到川剧艺术的魅力,营造更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2、继续加强艺术师资培训,不断提高艺术教师的基本素养和专业水平,尤其是提高川剧教师的川剧文化理论素养、川剧鉴赏能力
和川剧知识教学水平。开展好学校川剧校本课程的教科研活动,使川剧教师团队能够更好地承担起川剧艺术进课堂的教育教学任务。继续深入开展川剧文化课题研究活动,加强川剧课堂教学研究,定期开展“川剧艺术融入校园艺术教育”公开观摩活动,探索“川剧艺术融入校园艺术教育”有效形式,让“川剧文化进校园”活动更加系统化、科研化、课题化。
3、实行专家引领,聘请川剧艺术家、川剧文化方面的专家对我校川剧社团活动进行定期、长效、深入地指导,帮助我校打造出更多川剧表演精品节目。
4、在做好川剧文化校内宣传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外进行我校川剧特色教育的宣传,让川剧这朵文化奇葩不仅在校园内绽放光彩,还在更广大的空间大放光芒。
5、加强与其他川剧艺术特色学校间的互动交流,学习其他学校在“川剧教育融入学校艺术教育”方面的有效做法。做好与成都市艺术专业学校的联系合作,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人才。
6、每年定期组织师生观看川剧经典剧目,让广大师生都能感受到川剧独特的魅力。
川剧特色教育这项工作任重道远,但我们有上级领导的重视、川剧艺术家们的努力,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川剧这朵文化奇葩定会在我校越开越艳!我校也将在此基础上,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兴校之路,打造川剧特色教育品牌!
第二篇:川剧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川剧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川剧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为贯彻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丰富学校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的情操,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打造川剧特色。通过川剧传习基地的建设,其目的是为了创新我区文化传承创新的途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享受到了成长的快乐。现将我校的特色学校建设工作作以回顾。
一、领导重视,有章可循。
学校是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在推动川剧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川剧文化如何走进学校,如何在学校健康发展,学校如何借助川剧文化进校园来推进学生的艺术教育、素质教育?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有组织、有规划的川剧文化传承调研。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由文广新局牵头,会同区教科体局、区文化馆、区艺术家协会以及学校进行了多次座谈、实地调研。经过论 证,确立了广安市广安区厚街小学校为广安区川剧传习基地学校。并于2015年4月28日举行了广安区川剧传习基地授牌仪式。
二、成立领导机构
自开展川剧特色教学活动以来,我校积极行动,成立了领导小组。组 长:张培友 副组长:周长芹
组 员:刘德江 付群力 付小红 蒋甜甜 唐玉婷 林帮玉 王明坤
三、以校为本特色定向
广安区厚街小学成立于1933年,是一所近百年的历史名校。厚街小学校与广安川剧团仅一墙之隔,学生从小就能听到川腔,感受到川剧韵味。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厚街小学校在发展自己特色教育中尽享便利。为丰富学校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的情操,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广安市广安区厚街小学校为广安区川剧传习基地学校。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必须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有所作为。全体教师要确立“以川剧教学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共识。”
四、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
一方面充分利用资源。我们认识到了特色学校的本质是学校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首先体现在办学理念的个性化。我们厚街小学的“厚道”教育,它凝聚了学校的个性风格、文化品味和人才培养等特色。而川剧教育正是培养厚道人的有效途径。现如今,川剧老艺人面临接班人稀缺的现实,我们为什么 不投其所好呢?为此,我们请到了原广安川剧团老艺人为我们的授课教师。利用现有川剧团的闲置剧场,作为我们的教学场地。
另一方面广泛发动教师参与。我们向全体教师广泛征求特色学校创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在原有的艺术特长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了川剧体验教育。充分利用现有艺体教师的特长,建立起了川剧形体训练班、川剧绘画班、川剧剪纸班、川剧演唱班等。
五、建章立制,保障有力
要让特色教育长足发展,必须依法治校。于是,成立了特色创建领导小组,在教科体局的指导下,对特色学校创建规划,经过反复的修改,认识到特色学校的创建要实现学校教育价值的提升,也意识到了如何来进行制度的创新,越修改方法、策略也越多,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实施方案。
要让“川剧融入校园文化”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有支撑川剧特色教育实施的硬件做有力的保障,否则就将流于形式。学校按要求配备了川剧训练专用教室、艺术活动室等,为学生统一印制川剧校本教材,并想办法筹集专项资金逐步配齐了川剧特色教育所需的音频视频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摄像设备、各种乐器、表演服装等。
六、以课堂为抓手,凸显特色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以普及教育为抓手,着眼于全体学生川剧兴趣的培养。将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中感知川剧艺术。既让学生在享受学习的同时,用体验的方式在课堂活动中发展了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又提升了 教师的整体素质,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七、各项特色活动有声有色
学校以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川剧形体训练班、川剧绘画班、川剧剪纸班、川剧演唱班等。并将川剧普及课纳入教学计划,鼓励并带动学生学唱川剧(学校广播系统每天定时播放优秀川剧曲目)和学习有关川剧知识,在普及川剧知识和学唱有关曲目的基础上,加强特长学生和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的培养和训练,抓好学校川剧表演社团的建设,努力提高学生川剧表演艺术水平。到目前,川剧剪纸、川剧绘画作品已多次接受市、区领导检查验收;川剧表演节目《川剧童韵》已于9月28日在广安市第三届学生运动会闭幕式上首次登台成功演出,受到市、区领导一致好评,川剧传习工作初见成效。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学校现在川剧教育的艺术氛围浓厚。喜爱川剧、热爱川剧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川剧作品也多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创建市级川剧教育特色学校,是一件富有教育意义的工作。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学校将加大研究探索的力度,努力把川剧教育打造成广安教育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为更好更快地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川剧新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广安市广安区厚街小学校
2015年11月8日
第三篇: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自查报告2011(定)
让艺术之花开满校园
都江堰市北街小学申报“成都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汇报
都江堰市北街小学创建于1903年,至今已有108年的办学历史。长期以来,学校秉承李冰治水的科学精神,坚持“科学做事,文明做人”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为都江堰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地方优质教育品牌。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学实验活动示范基地、全国特色语文示范校、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四川省教师职业技能示范校、成都市首批义务教育示范校、成都市语言文字示范校、成都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成都市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上海人民特别是上海市政协的无私援助下,学校异地重建,新校园占地91.8亩,建筑面积22995平方米,现有教学班57个,教职工179人,学生2456人,新校园设计独特,建筑精致,环境优美,功能完备,设施一流。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2009年,四校合一的新北小为传承优良品格,续写百年华篇,提出了“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新思路。在都江堰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以“美丽的花朵”素质教育行为的深入开展为契机,在艺术教育的实践上大胆探索,积极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就我校的艺术教育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突出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对培养学生认识艺术,爱好艺术和创造艺术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整合之初的新北小在研究和制定学校未来三年发展规划时,就明确提出要以扎实推进五大工程为抓手,提升灾后重建品质和教育软实力。其中,学校办学特色工程的目标就是:立足学校基础,依托名师资源,以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能为目标,努力凸显艺体、科创、英语和科研四大办学优势,实现学生特长发展,学校特色发展。这一目标被部门逐一分解到每一予以落实。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校级干部具体分管此项工作。以教导处、德育办为支撑,辐射全校各部门,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艺术教育工作机制。
组 长:王忠(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刘玉华 唐惠芳(负责艺术教育工作的安排、指导)组 员:秦晓华(负责艺术工作的后勤保障)
毛春妹 钟雪兰(负责落实艺术工作的具体事务)
谢先良 宿 杨(负责艺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工作)
周 丽 兰 毅(负责学生活动的开展工作)
薛奋强(负责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环境氛围)
向 黎(负责学校艺术教育安全管理)
夏仕兵(负责学校艺术教育经费落实)
领导小组各有分工,各有侧重,各司其职,密切合作,负责按照学校艺术教育的相关规定,制定艺术教育工作计划,完善相应的管理考核制度,组织指导各部门工作的具体开展,并投入足够的经费予以保障。
二、健全制度,构建艺术教育管理评价和考核机制
为保障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落实,切实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如:《北街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规章制度》、《北街小学艺术活动制度》、《北街小学艺术团队训练制度》、《音乐、美术教师工作制度》、《音乐教室管理制度》、《美术教室管理制度》、《北街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等等,还通过活动比赛等成绩对艺术教师设臵专项的考核。这些评价考核办法有效地激励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加大投入,优化艺术教育资源的配置
根据艺术教育教学和学生活动开展的各种需要,学校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保证艺术教育的硬件设施和相应设备。学校现有艺术教育专用教室10个。其中,美术专用教室4个,音乐专用教室4个,舞蹈室2个。同时,学校还成立了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建立了开放式图书室、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室内和室外表演舞台……这些设施设备,为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优化艺术教师队伍,提升艺术教育能力 1.做好教师梯队建设。
学校的一大批艺术教育教学的名优教师,是我校艺术教育的领军人物。他们中有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优秀音乐教师,成都市骨干教师。学校通过制定梯队发展目标和帮扶计划,师徒同课异构,互评互议等方式,促进不同教师分层提高,最终达到同步发展。
2.搭建平台,扩大视野。
学校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努力为艺术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每期学校都会想方设法分批次组织老师到上海、成都等地参加专业培训或跟岗学习,让广大艺术教师开阔眼界,努力提升。
3.加强教学研究,提升专业素养。
学校教导处每学期都将组织艺术课堂的交流展示和艺术教材的研究活动,让广大教师相互观摩、学习,在借鉴与启迪中让自己不断提升。同时,学校还特别重视教研组的建设,通过组内的常规教研,解决日常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让艺术教育课堂更加规范,让每一位教师更有教学的个性。
近年来,学校艺术教师在论文评选,技能比赛,学科赛课等活动中均有重大成果和突出表现。其中,李倩、贺耀漪、苟小娅、胡迪、刘蒂、杨芸、杨延川等老师的优秀论文多次在都江堰市和成都市获奖;唐小军老师在都江堰市音乐教师技能大赛获第一名,在都江堰市音乐赛课中获第一名,在成都市中小学音乐教师技能赛获二等奖;王莉莎老师在“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四川赛区选拔赛”中获一等奖;王昱、郑敏等老师在“祖国,您好”全国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中获“园丁奖”;张烈群指导学生作品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示,并作为特邀嘉宾看世博;杨延川老师自主创作的歌曲《重建辉煌》被上海援建指挥部定为上海援建之歌;郑敏老师的油画《破碎的梦》在《中国美术教育》上发表,油画《美丽的家》在《四川美术》上发表,作品《胡庄的响午》在《中国油画》上发表,作品《5〃12车之魂》参加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不屈的脊梁”四川省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主题展,《都江村的春天》在2010年亚洲艺术节上展出。
五、营造艺术教育氛围,滋养学生生命成长
一走进北街小学校园,四季有花香,处处是风景,犹如进入艺术的殿堂。整个教学楼是一个品字形结构,折射出学校的“科学做事,文明做人”的办学理念,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注重孩子思想品格的形成,学会做文明高尚的北小人。道路两旁鲜花含笑,小草点头,草坪里的一块块雕塑,映照出孩子们在北街小学这块大花园里面生机勃勃的学习景象。游戏园的百年树人雕塑,是地震前老学校的一个纪念碑,雕塑刻画的人物仿佛在讲述着这所百年老校经过的风风雨雨,展现出北小人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底楼大厅是“海底世界”,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面遨游,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沿着楼梯上二楼大厅,是艺术长廊,是以美术活动为主题的展台,学生在这里可以学到艺术的知识,欣赏到师生的优秀艺术作品,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步入教室区域,每个班都有一个艺术展示角和设计精美主题黑板报,各班布臵不一,彰显了各班的个性色彩。还有各个功能室都进行了设计,悬挂有符合各学科特点的作品,营造出艺术课堂的氛围,让师生体会到艺术就在身边,感受艺术之美,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
为了让全体师生受到音乐的熏陶,学校广播每天早上8:00都会准时播放优美动听的经典音乐,让师生来到校园就能听到欢快的音乐,愉快地投入到工作、学习中。每周三、五都会有校园广播,同学们会选好名曲作为音乐背景,带给全校师生美妙的听觉感受。学校还把课间操的音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挑选了愉悦舒缓的钢琴曲作为上下楼梯时的音乐,让师生踏着优美的乐曲到操场进行课间锻炼,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
六、开发艺术教育校本课程,让艺术之花开满校园
学校切实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中,在开足、开齐、开好音乐、美术课,确保每周有2课时艺术类活动课的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家长的需要,开设了鼓号、舞蹈、书法、绘画、手工制作、健美操、排舞、合唱等多种训练班,选拔相应的老师授课,依据学生特长分班,让学生上适合自身个性发展的兴趣拓展班,每周固定2——3个学时,分别在课外活动、放学后义务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兴趣,造就学校的精英学生,特长学生,促进学生之间良性竞争。经过近两年的大胆实践,这些特色班已初具规模,老师们根据学生精心设计的课时计划和案例已成为有效的校本课程,学生们的个性和能力发展已显示出了较高的水平。其次,学校定期举办各种艺术活动,为艺术之花的绽放提供平台。如校“第九届艺术节”、“迎新年优秀艺术人才表演赛”、“庆六一少先队鼓号队分列式表演”、“感恩祖国、快乐成长经典儿童红歌演唱会”、“感恩歌曲联唱会暨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纪念5.12感恩”诗歌朗诵、古诗文诵读比赛、新生入学仪式等等。孩子们分别以歌舞、作品展览、即兴表演、器乐演奏、音乐剧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大家享受着一次次的幸福和感动,美丽的花朵正在尽情地绽放。
七、艺术教育成果硕果满枝
两年多,学校通过艺术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艺术教育课程建设,艺术兴趣小组活动等三大板块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艺术教育,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1、在第三届《和平的旗臶》世界儿童呼唤和平绘旗展览中获“组织奖”
2、在全国美术书法摄影作文大展中,《祖国您好》获组织奖
3、在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获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
4、在2009年由联合国环保署举办的世界儿童“同一个地球”儿童画比赛中荣获特别组织奖
5、在上海市动漫画大赛中获优秀组织奖,学生获得1个特等奖,1个金奖
6、在2010上海——都江堰学生动漫画大赛中获优秀组织奖
7、在都江堰市2010 《美丽的花朵》绘画征集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8、在2010年都江堰市中小学生“文明习惯、科学幻想”美术动漫活动中荣获集体二等奖
9、舞蹈《种太阳》、《奇迹》在都江堰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获一等奖
10、重唱《丁铃铃》、舞蹈《幸福的小卜少》、表演唱《踏雪寻梅》、舞蹈《快乐校园》在都江堰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中均获一等奖 11、2011年舞蹈《跃动的花海》在都江堰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中,荣获第一名 12、2011年在都江堰市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13、合唱《感恩的心》在都江堰市教育系统《感恩.奋进》大家唱歌咏比赛中获特等奖
14、获2010年成都市航空航海车辆建筑模型、无线电测向、定向越野竞赛活动一等奖
15、被评为成都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暨艺术展示先进单位
16、学校组织参加的全国排舞大赛获得四川赛区集体项目一等奖
17、荣获“邮储银行杯”全国排舞大赛总决赛集体项目一等奖
18、国学经典配乐诗朗诵《诵都江》被成都电视台选送到金沙剧场参加专场演出。此外,学校还成功承办了四川省“情系都江堰,环保我先行”暨国际臭氧层保护日纪念活动,四川省纪念少先队建队60周年“祖国发展我成长” 大型感恩主题活动,都江堰市少先队鼓号队分列式表演活动,2009年都江堰市60所新学校钥匙交接仪式等。在板房学校时承办了全市“感恩世界、感恩社会”主题教育。代表都江堰市中小学生参加市上的各类展演活动,如感恩上海援建人员活动、都江堰市安臵房摇号闭幕式、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都江堰市新春团拜会等。同学们的表演,受到了各级领导和来宾的高度赞扬,并被上海东方卫视及省内各级媒体报道。罗马交响乐团来到都江堰时,我校的学生还和乐队同台演出,受到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艺术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项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重大工程。也许我们的认识还过于肤浅,也许我们的工作还不够扎实,也许我们的成绩还不太显现。但是,只要我们扎实推进艺术教育的信念不动摇,只要我们探索艺术生命的信心不停步,我们就一定会把艺术教育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孩子心田,浇灌出和谐、个性、健康、高尚的艺术之花,为每个孩子的生命成长打上鲜亮的艺术底色。
谢谢大家
北街小学 2011-12
第四篇: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阆中市思依镇小垭中心学校
关于申请创建“阆中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验收的报告 阆中市文化教育局:
我校地处阆、苍两县市交界处。长期以来,学校以“重抓教育质量,彰显教育特色,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全面提高”为办学目标,以质量求效益,以特色求发展。在教育过程中,以戏曲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辅之地方民俗文化教育,形成了鲜明的梨园文化教育特色,构建了崭新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根据市《阆中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评估量标》,我校认真逐条自查自评,自查分为127分,符合阆中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标准,特申请评估验收,以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附:《弘扬国粹,德艺双馨——艺术教育特色综述》
特此报告
二○○九年十二月八日
弘 扬 国 粹德 艺 双 馨
——思依镇小垭中心校艺术教育特色综述
思依镇小垭中心校地处阆、苍两县市交界处,四围大山环绕,郁郁葱葱。走进校园,你便立刻能感受到梨园的淡淡清香,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特色教育的独特魅力,因为在这里,“教育在线”两次聚焦梨园,舞狮队走上“跳绳公开赛开幕式”,“戏曲联唱”唱得香港客人赞不绝口,“二人转”转出了教师风采,教师家庭将梨园节目搬上南充市“和谐家庭才艺大赛”舞台,06、07年连续被文教局评为“特色教育奖”,09年校本教材《梨园春秋》获南充市一等奖……在这里,民族传统文化已悄然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特色的定位与形成(一)为了形成教育特色并合理定位,学校成立了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并广泛征求专业人士、行家里手的意见,确定了特色教育研究的目的、内容、途径、成果形式等。
(二)特色准确定位后,学校先后成立了校本教材开发组、地方民俗文化研究组、戏曲艺术(音、体、美)教学组,明确各组人员、分工、职责,制定了《梨园文化特色教育实施方案》,落实奖惩措施,为特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各组分头行动,领导小组协调管理,逐步形成了多种管理模式。
1、理论成果形成管理:收集资料—整合资料—实践运用—整理提炼—成果(其中第三、四环节必须重复两次以上,并对每个环节运行的时间、数量、深度、广度都有具体、详细规定)。
2、表演成果形成管理:申报节目—经费预算—排练节目—验收节目—成果。
二、特色引导教学研究
要让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有所了解,就得有教材,梨园文化校本课程研究便成了特色工作的重要内容。
从2006年10月起,学校“梨园文化”课程研究小组相继推出戏曲知识的普及校本教材试用版,包括《国粹文化简介》、《中国戏曲概述》、《戏曲发展史》、《戏曲的黄金岁月》、《川剧介绍》、《黄梅戏》、《越剧》、《豫剧》、《京剧起源》、《京剧角色》、《戏曲舞台的建筑形式》、《戏曲服装设计》等12册。为了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课题组同时制作了戏曲人物相册、戏曲脸谱画册,利用远程教育校级资源库建立了50G容量的独立内网网站,方便师生快速浏览。学校还从新华书店、成都书市购回5543元的戏曲图书、连环画及正版光碟,极大的丰富了教材的类别及内容。
学校将戏曲课程排进了课程表,并安排了教学基本功扎实、组织能力强、教育技术水平高的青年教师任课。由于我国戏曲剧种繁多,唱腔复杂,题村都趋于成人化,戏曲启蒙教育的教材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深奥、枯燥、不易理解,这就需要定期对试用教材提出修改意见,课题组定期研讨、修订,教导处对任课教师的上课情况不定期考核、指导。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斟酌,一套适合广大中、小学生的戏曲普及知识教材《梨园春秋》上、下册终于发到学生手中,深爱学生喜爱,该教材还获南充市校本教材评比一等奖。
三、特色带动活动开展
(一)加强教育宣传,营造梨园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能诱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戏曲教育活动。学校对走廊、板报、教室等教学设施进行了布置,醒目的标语“大校园、小梨园;小节目、大传统”高挂在校园;宣传画廊、墙报上满是戏曲知识的介绍;班级的黑板报、学习园地是学生参与戏曲活动、畅谈心语的乐土。在休息时间,学校广播室播放戏曲类名曲名段,让师生能随时听到。整个校园充满浓郁的戏曲文化,让学生耳闻目睹,受到良好的感染与熏陶。
(二)确立教育目标,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目标是行为的导向。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教育目标设定的根据。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模仿能力,因此,少儿戏曲启蒙教育的目标,应该先定位在对戏曲的“初步感受”与“初步理解”这一层次上。经过实践,学校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戏曲启蒙教育的目标。同时,在教学中,学校要求学生做到“六个一”:会唱一出京剧,会唱一出黄梅戏,观看一志戏曲录像,制作一个京剧脸谱,制作一枚戏曲印章,参加一次戏曲队活动。通过看、听、学、唱、画、做、写等训练,投入到戏曲活动中去。学校还分别开设了“唱、念、坐、打”四个兴趣班,“唱”班又开设了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小分组,此外还增设了戏曲头饰及服装设计制作、戏曲脸谱绘制等小组,以进一步强化特色效果。
四、特色促进质量提升
从2006年一路走来,梨园文化特色教育在这里已是硕果累累,而让人更兴奋的是特色教育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历程。三年来,浓郁的校园文化不断的感染、熏陶着学生,潜移默化的美化学生的心灵;丰富的课余活动不断充实着留守学生,让他们在玩耍中淋浴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头饰、服装的设计与制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自理……充实的生活,贪婪的学习,这也注定学校最终必将形成优良的学风、班风、校风,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年来,学校中考成绩一直稳居全市前列,且重高上线人数连年递增,09年历史性突破20人大关,创造了小垭教育新的里程碑。在这些优秀的学生中,大多是梨园节目表演的骨干分子,唱戏、舞狮、踩高跷、秧歌、腰鼓、画脸谱、做头饰等等,样样都会。特色与质量并重,特色促质量提升。在这里,已是一片特色与质量并蒂花开的繁荣景象。
五、特色提高办学品位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通过梨园文化特色教育,学校塑造了独特的教育形象,形成了良好教育口碑,为实现“重抓教育质量,彰显教育特色,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全面提高”的办学目标找到了有效途径,从而不断提高了办学品位。
1、形成了梨园文化特色的校园育人氛围。
2、促进校本教研及科研课题活动的开展。教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特色化,特色工作课题化。为了进一步延升特色内涵,2007年,学校申报了片区首个南充市级课题《梨园文化课程开发与运用实验研究》,促使教师努力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的引导者、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和使用者,极大的提高了教师教研能力与水平。
3、丰富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现代学生的必修课,而我校的梨园文化则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有益补充。承接传统,直面经典,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曲艺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4、开发了第二课堂——地方文化的研究。古城阆中民俗文化内涵丰富,种类繁多,研究地方文化,感受本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情感不可多得的教材,更是梨园文化特色教育最好的实践基地。
5、梨园节目展示特色教育风采,扩大了教育影响。
2006年6月,学校选送节目《戏曲联唱》获市级二等奖;同年9月,市教育局艺术团庆祝教师节下乡文艺汇演,学校选送京剧《沙家浜》、《红灯记》选段再次产生了轰动效应;同年底《戏曲联唱》节目成功参与市教育艺术团“庆元旦”大型文艺演出。07、08年,香港“陈慧琳儿童基金”援建学校项目奠基、剪彩仪式上,香港客人及省、市各级领导高度评价为时不长的“梨园文化”特色教育活动展示;08年“教育系统迎新春文艺汇演”,学校同时上演《狮舞》、《二人转》两个节目,实属难得;09年初,学校教师家庭亮相南充市“和谐家庭才艺大赛”,现场观众及评委满堂喝彩;同年7月,狮舞队参加“全国跳绳公开赛”开幕式表演获市政府“优秀表演单位”奖。南充电视台记者声称“终于看到了南充地区少见的特色教育活动展示”,《南充日报》记者也高度赞扬“传统的根,艺术的身,文化的魂”。
也许,这里的土壤尚不能开出艺术殿堂里绚烂的鲜花,也许,这里艺术的天空还看不见冉冉升起的艺术新星,也许,这里知识的海洋还未曾载走清华、北大的高材学子。但是,我校特色教育的成功尝试,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探索。我们有理由相信,梨园的馨香,孕育的必将是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
第五篇: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特色学校自查报告1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复核工作的通知》(皖教秘〔20xx〕332号)要求,现将我市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复核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6所,其中小学20所,中学26所。本次复核工作,我们按照学校自查、县(区)检查确认、市级抽查的步骤进行了复核,重点查找特色学校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补缺补差,努力提升我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质量。
(一)学校自查。各特色学校结合日常校园足球开展的情况,
对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复核指标体系》在组织领导、条件保障、教育教学、训练与竞赛等方面工作开展自查,进行工作总结,实事求是地逐项赋分,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
(二)县(区)检查确认。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本区域内的足球特色学校真实的运行状况进行了检查,并对学校的自查赋分情况进行核实确认。各县(区)在检查时,能严格按照指标体系的标准进行客观评价,检查发现的问题,严肃指出、督促学校限期整改,并跟踪督查。
(三)市级抽查。我市在学校自查、县级教育部门检查确认的基础上,对足球特色学校按照工作要求对照指标体系进行了抽查。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体系
我市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学校领导对“校园足球活动”工作高度重视,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学期工作计划时,始终将足球运动纳入学校重要工作日程,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成立了校园足球活动领导小组。选派了有责任心、喜爱足球运动、关心足球事业的教师参与校园足球工作,确定校园足球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把校园足球工作纳入到学校和教师的目标管理和业绩考核当中来,保证校园足球活动顺利开展。
(二)落实校内足球活动,组织校园联赛我市校园足球联赛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先由各校自主开展经常性的足球训练课,参加各县(区)每年举办1次区级校园足球联赛,参加市级校园足球联赛,优胜者代表安庆市参加省级足球联赛。各地中心学校,每年牵头组织1次辖区学校的镇级校园足球联赛。鼓励各足球布点学校之间开展足球对抗赛。各中学每学年组织1次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校内足球联赛。通过各种赛事选拔
足球苗子,加强对苗子队员的培养,不断向省、市输送后备人才。以比赛促训练、以训练促普及、以普及促提高,推动校园足球运动广泛开展。20xx年我市安排校园足球联赛经费50余万元。对全市的足球活动做好年初有安排,学校、县(区)、市级提供活动平台,目前各县(市、区)的足球联赛正在进行中,市级足球联赛目前有近70个队参与了报名,拟定于7月中旬组织市级足球联赛。
(三)加强足球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外派足球教师培训。
我市采取专题讲座、实战演练、实地考察及教师沙龙等方式加强对全市足球教师的专业化培养。目前我市校园足球教师总人数为178人,具有亚足联—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证书的有1人,具有亚足联—中国足协C级教练员证书的有2人,参加过市级校园足球教师培训的`人数有107人;参加过省级校园足球教师培训的人数有35人。
(四)建设校园足球文化,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组织各县(市、区)每年开展足球、田径比赛在内的三项体育比赛赛事,并列入市政府对各县(市)目标任务考核之中。各校每年举办以足球为主题的校园足球文化节(文化周),开展摄影、绘画、征文、演讲、踢球等活动,让广大学生说足球、唱足球、写足球、画足球、踢足球,大力弘扬足球文化。建立校园足球信息平台,利用校园广播、专栏和班会课等方式广泛宣传,动态报道足球活动,交流工作经验,展示特色成果,营造领导重视、学校积极、学生热爱、家长支持、社会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更多学生热爱足球、享受足球,使足球运动成为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培养坚强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
三、存在的问题
从复核的情况看,个别学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体育教师结构不均衡,缺少有足球专业技术的老师等问题。有的学校只有2名体育老师,而且还承担着学校其他工作任务,无法保障足球课的开展。联赛中暴露出球员们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反映出指导员足球教学能力的差距。
特色学校自查报告2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因此,在这个大好形势之下,抓特色建设,创特色学校,有利于使学校加速实施素质教育,发挥特长,培养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
我校地处九龙工业园区,是一所城镇公办小学。学校在“让师生最大限度地把潜能变为现实”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做到以人为本,唱响“创新——发展”的主旋律;用快乐之水,浇灌心灵之田,实现“面向未来,创设一所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有效益、有底蕴的示范学校”的目标。因此,在特色学校的创建中狠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自查如下:
一、特色定位
校本教研活动是学校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是教师素质提高和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础。校本教研活动需要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以网络的形式来推动的。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校本教研活动具有及时、有效、互动的特点,拓宽了教研活动的时间、空间,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师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目标。这是传统教研活动所无法达到的。因此我校特色定位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
二、特色理念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学校特色,具体在我校的内涵应具有“五个通道”,即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展示的信息化通道;教师扩大视野提升素质的信息化通道;学生拓展兴趣、形成能力的信息化通道;深化课程改革、教学整合的信息化通道;学校、社会和家庭交流互动的信息化通道。根据这“五个通道”学校形成了以下的特色理念:
1、工作理念:以学习为动力、以变化为起点、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灵魂、以进步为标志,把蟠龙小学办成让学生成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特色示范学校。
2、服务理念:为鲜活的生命奠基,使校园充满思想、情感和智慧;让每一个孩子个性中蕴藏着创造与成功,让鲜花和小草都享有阳光。
3、教育理念:
(1)学习为本:思想囊括宇宙,在学习中变化,在变化中学习。
(2)学生为本:学生的任务不只是学习,还应该健康快乐的成长。
(3)教师为本:要以师为贵,为教师增值搭建平台。
(4)学校为本: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要努力构建学习、研究与交流的平台,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品位。
(5)发展为本:要高楼更要高师,要奖牌更要品牌。
(6)创新为本: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
(7)素质为本:提升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生命质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质量。
三、特色管理
(一)从行动上管理,做到管理有特色。
1、做到“一个转变”。即办学思想的转变。
(1)抢抓机遇,深刻领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真分析校情、区域优势以及社会需求,真正实现把学校“做大、做强、做优、做久”。
(2)、树立“依法治教”观念。
2、抓好“两个”建设,即“硬件”与“软件”建设,达到靠“发展统一思想,用变化凝聚人心,用特色抓住机遇”的新境界,吸纳更多的优秀教师与学生。
3、形成“四种机制”:目标管理机制、整体优化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分类提高、分期达标机制。
(4)实现“五动”:目标启动,骨干带动,科研推动,利益推动,关心感动。
(二)、特色学校的核心是有一大批特色教师,学校将加大干部教师培训力度,打造名师。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队伍要有社会的眼光、社会的良知、正确理念、广阔胸怀,做到有权不专权、放手不撒手、宽容不纵容;班子成员要有苦干精神、创业精神、开拓精神、奉献精神,做到三合:思想上合弦、工作上合拍、管理上合力;行政干部坚持四个始终:始终有一个追求的目标,始终有一个终身学习自我完善的意识,始终有一种责任到位、加压奋进、誓争一流的恒心,始终有能吃苦、忍让、容人的胸怀。
2、确立教师自身素质的目标:一高(高尚的师德)、两爱:(爱教育事业、爱每个学生) 、四较强(较强的德育工作能力、较强的教学工作能力、较强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两创(创高的质量、创高的效益)。
3、名师培训工作中重点抓好:优培、自主、重用、厚待。
“优培”: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 。 “自主”: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要根据《自主提升素质规划》和《三年发展规划》,自觉成为学习型个人。“重用”:开发名师创造潜能。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突出重用。让名教师有为、有位、有责。 “厚待”:营造名师发展的绿色通道 。
4、把好教师入口关,学校搭建平台,让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增值。
5、建立专家流动站,聘请教研员或其它专家定期对教师培养。
(三)以科研推动特色发展。
教育科研是学校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教师的行为在不断的研究中得到矫正,学校特色在研究中不断凸现和完善。凭借我校审请的市级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的研究》批准立项的大好时机,大力开展课题研究推动特色不断发展。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形成网络意识,拥有上网技术,能熟练地查找资料、发表言论、下载信息等。
2、建立校园网站,为教师校本教研活动搭建平台。校园网站是教师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平台,教师在这个平台里,可以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挖掘教师最大的生命潜能。
3、建立电脑使用制度。要求教师提高电脑使用率,使网络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工具和研究工具, 做到资源的合理、有效地利用。
4、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专门建立一个服务器,让教师从网上收集到有价值的文章和相关资料等分类储存。教师们根据需要上网查看,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5、互动讨论。鼓励教师在教育网站的论坛及互动热线上进行实时互动。这种形式的互动,让参与讨论的教师成几何倍数的增加,使教师更容易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
6、鼓励教师多写教育科研文章和个人反思,并在网上提供讨论。每一位教师的文章都有成功和值得探讨的地方,只有把自己的观点抛出来,才可以从讨论中获得更多值得研究和深思的.地方。
7、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间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最大限度地丰富了学科信息量,开拓视野,打破教材的限制,弥补单一学科资源不足的弊病,从而形成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四、特色氛围
经过学校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学校的特色氛围也越来越浓。以良好的氛围培育人,以良好的文化熏陶人,将特色氛围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构建学习化氛围:
(1)个人学习孕育勃勃生机。加强个人学习,感受到读书的美好,提供发展的空间.
(2)团队学习激发群体智慧。学习化校园必须实现团队学习,求得1+12的效果。
(3)全程学习,实现学习化校园。学校集体在“边学习、边研究”的状态中,引导教师用学习驱动策划与实施,用学习驱动反思与总结,认真实施“发展性培训机制”。
(二)人文化氛围。首先做到校园建设人文化,其次是制度上“人法双馨”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信息化氛围。
1、我校已建成由5台电脑组成的综合制作室一间,高标准的电子阅览室一间,由80台电脑组成的多媒体电教室一间,校园网络一个(含主控室一间,装配每间教室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电脑,教师办公室每间装配2台计算机,并且与校园办公系统连网,同时学校校园局域网接入internet互联网,方便快捷地查找各种资料。
2、在职教师每人配发一台笔记本电脑和打印机,实现无纸化办公。
3、购买了清华同方素材库,组建了教师自身建立的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4、建立校园网站,为教师搭建信息平台。教师们通过学校的网站,了解学校近段时间的动态,通过互动论坛,发表自己的意见,与专家和教师一起进行空中教研。
5、不断提高教师的电脑技术水平。学校经常聘请区信息中心的教研员和本校的微机教师,对教师的电脑水平进行不断的提高,达到人人会使用计算机、熟练操作电教平台、会做高质量的CAI课件、能按照学生评语生成系统软件进行学籍管理。
五、特色成果
1、校园网站已申请国际域名和网络实名,能向外界宣传我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理念、办学成果等,网站由最初的幼稚单一,不断地走向成熟。
2、资源库的不断完善,为各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料。
3、建立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机制,形成活动模式,进行切合实际的活动评价。
4、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适应新形式下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地培养出高素质、高品位的教师和学生。
5、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区级以上获奖增多,办学水平也由此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特色学校自查报告3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因此,在这个大好形势之下,抓特色建设,创特色学校,有利于使学校加速实施素质教育,发挥特长,培养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
我校地处晋祠镇王郭村,是一所农村公办完全小学。学校在“让师生最大限度地把潜能变为现实”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做到以人为本,唱响“创新——发展”的主旋律;用快乐之水,浇灌心灵之田,实现“面向未来,创设一所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有效益、有底蕴的示范学校”的目标。因此,在特色学校的创建中狠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自查如下:
一、特色定位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相信每个学生,为了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办学理念。因此,我校的特色定位在学生全面发展上。
二、特色理念
1、工作理念:以学习为动力、以变化为起点、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灵魂、以进步为标志,把王郭小学办成让学生成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特色示范学校。
2、服务理念:为鲜活的生命奠基,使校园充满思想、情感和智慧;让每一个孩子个性中蕴藏着创造与成功,让鲜花和小草都享有阳光。
3、教育理念:
(1)学习为本:思想囊括宇宙,在学习中变化,在变化中学习。
(2)学生为本:学生的任务不只是学习,还应该健康快乐的成长。
(3)教师为本:要以师为贵,为教师增值搭建平台。
(4)学校为本: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要努力构建学习、研究与交流的平台,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品位。
(5)发展为本:要高楼更要高师,要奖牌更要品牌。
(6)创新为本: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
(7)素质为本:提升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生命质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质量。
三、特色活动
1、星光大道和每周之星
我校会经常通过一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每次活动,都会评选出一批明星学生。我校的明星学生分为星光大道和每周之星。学生在参加一些大型活动后,获得成绩的学生都会成为星光大道的一员;而每周之星是各班一周内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通过这项活动,是为了通过学生身边的事迹教育学生,同时对明星学生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如今,我校的这项工作已经初具规模。
2、葫芦丝活动
我校通过与校外教育资源合作,在三年级开设了葫芦丝课程,让学生的课内学习之后能再掌握一项技能,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今年的市艺术节上,我校的葫芦丝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3、课外活动
我校坚持阳光60分活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除正常的活动项目外,我校还经常性的搞一些小的比赛,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内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4、大课间活动
每天上午课间操时间,除做广播操以外,我校对课间操时间进行了合理的利用。在广播操之后,加了疯狂英语和汉语积累这两个小活动。通过这两项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更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知识。我校的这两项活动多次代表区镇进行展示,受到了一致的好评。
5、古语词活动
我校把古诗词定位为我校的一项特色,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积累:
(1)大课间积累(利用课间操后五分钟时间进行全校统一积累)
(2)上课前积累(每节课前一分钟全校统一播放一首古诗词)
(3)课外活动积累(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全校统一播放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4)课余时间积累(全校统一印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供学生课余时间积累)
(5)课堂积累(各班利用语文教学进行积累)
近两年来,我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我们起步时间短,在各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王郭小学一定会办成一所领导放心,师生舒心,家长称心的学校。
特色学校自查报告4
为了深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进学校的体育工作,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提高全员体育运动素质和体育竞技水平,我校申报参加全市体育特色学校的评选,申报市级体育特色学校自检自查报告。
现将我校自检自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加强体育特色校的建设
我校自1949年8月创办以来,已经有55年的建校历史。55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几经变更,但开展全民体育运动、提高全民体育运动能力、增强全民体育运动素质的办学理念始终没有变。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更加重视学校体育工作,重新调整了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并于XX年创办了学校体育健身节,将体育工作纳入到学校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期工作计划之中,纳入到日常学校的议事日程之中。
三年来,经过不断地努力,学校保持了我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号,并荣获xx省足球重点学校、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称号。
二、舍得投入,创造条件,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我校现有学生2108名,教职员116名。学校现有校舍3处,用于教学的校舍2处。
几年来,学校按照《xx省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要求,不断加强对体育设施的'建设,主校与分校建有体育运动场2个,足球运动场2个、足球门4副(包括2副活动球门)。在主校体育场内建有篮球场地2个、篮球架4副,排球、羽毛球场地4个,室内乒乓球室2个、室内外设有乒乓球台17副,有武术室、拉丁舞室、体育健身室各1个。
同时,学校还节约资金,积极购进各类体育器材。目前学校拥有足球57个,排球64个,篮球70个,其它体育器材均达到省定的标准。从而为开展全民体育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加强管理,培训队伍,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我校现有体育教师6人,全都具有专科学历,其中有1人正就读本科。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学校利用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组织体育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新大纲及《走进新课程》等有关新课程改革方面的资料;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向全体教师开放,并为教师订购了体育方面的相关杂志。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仍然鼓励和支持教师们外出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区、市及省一级的教科研活动,并承担了教育部《体育趣味游戏教学促进学生普通艺术素质发展》科研项目。
为全面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竞技水平,学校引导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认真钻研新教材、新教法,积极探讨合作性、研究性学习及快乐体育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锻炼的主人。
为了调动体育教师从事体育工作的积极性,学校不仅将体育教师带操、带队及课余训练计入教师工作量中,而且还纳入到学校一体化考核奖励方案之中。每学期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体育教师及班主任给予奖励,从而激发了体育教师及班主任的工作热情,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和不断提高。
在学习培训中,体育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指导训练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xx老师在XX年全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现场会上为全市的体育教师上了《软式排球》观摩课,受到在场体育教师的好评;xxxx老师获得国家一级足球裁判员证书,并荣获xx市“感动带”杯七人制青少年足球赛优秀裁判员称号,在xx省足球重点学校工作中业绩突出,被评为优秀体育教师称号;xx老师已获得国家一级社会指导员证书。
特色学校自查报告5
根据《国家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要求》文件要求,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理念,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足球活动,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足球的快乐、享受体育的快乐。结合实际,对我校贯彻落实足球特色学校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自评,自评情况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0188平方米,教学班34个,学生 1533人。教职工总数79人,学校有专职体育教师 6人。
二、组织领导
(一)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国家政策
学校成立了“清福小学足球特色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具体负责工作,教导主任、体育教师为成员,专人负责,规范体育工作。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每个阶段足球工作的进展情况,具体指导本校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确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清福小学足球特色校园工作机构
领导小组:
组 长:李焕玲
副组长:陈欣 于颖 徐莉娜
成 员:刘金芝 杜强 刘洋 殷孟柱 张晓梅 刘智臣 康宇 钟剑飞 李昂
(二)高度重视,纳入学校规划
为保证校园足球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将足球工作纳入到《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中,严格执行。
(三)完善规章制度
学校体育教育法规文件,计划、总结、教学文件等相关资料齐全规范。制定了“校园足球工作管理制度”,“校园足球工作考核办法”,“校园足球训练要求”,“ 校园足球训练应急预案”等相关规章制度,同时还建立了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管理机制,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二、保障措施
(一)师资保障
我校共有体育教师 6 人,殷孟柱教师根据上级要求分别参加了国家级和市级的培训,均有合适的教师资格证。体育教师能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具备从事体育教学所必需的基本功,有较强的组织体育竞赛和训练能力。学校认真做好体育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观看录像片等办法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二)设施保障
我校有有足球场 1个,体育器材数量基本达到器材配备的要求,由李金松老师负责管理,对体育器材的管理能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体育器材使用的安全性,对体育器材的数量、品种、添置和损坏有明确的记录,学校每年还拨款购买一定的体育设施设备。并做到了有计划地逐年添置充实体育器材。学校也能考虑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师工作服装配置等有关规定,在体育课课时计算和职务职称评定时与其他科目的老师一视同仁。
(三)资金保障
学校设有专项体育经费,将其纳入学校经费预算,按公用经费的一定比例用于体育日常工作,统筹规划,保证体育教学和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同时,落实体育教师待遇。每年提供应有的服装、生活用品。将体育教师课外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和足球训练活动均纳入课时工作量考核,在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为学生新增购买运动意外伤害险。
三、教育与教学管理
(一)教学安排
按照国家要求,定期开展全校性体育教研活动,学校充分利用体育课、大课间操等多种渠道,开足开齐体育课,切实保证每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足球,保障他们参与足球运动的权利,提供参与足球活动的平台,从培养对足球的兴趣开始,根植课程,实现全员普及。
1.课程管理
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把足球基础技能教学作为全校体育课的必修内容。学校能确保每周一节足球课教学,保证每节体育课至少拿出15分钟进行足球基本技能训练。开发足球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并编制了我校足球校本教案,由体育老师任教,实施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足球教学,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补充。
2. 校园文化
我校有效利用学校各种宣传阵地,例如利用宣传橱窗,学校广播,手抄报,征文等普及足球知识,加强足球运动的宣传,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足球运动的历史和我国足球运动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经常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摄影、绘画、征文等),在阳光体育网、学校网站上都创建了校园足球信息平台,动态报道足球活动、交流工作经验、展示特色成果。在每年的图书室定书籍的时候都将征订一定数量的足球图书资料,虽然书籍还没有多少,相信以后会积少成多的。
(二)训练与竞赛管理
学校创建了足球兴趣小组,吸纳有兴趣的学生参与足球活动,每次训练时间不少于1个小时,长期开展课余足球训练,由王博老师执教。在初始训练阶段,着重抓好基础的技术训练。这一阶段主要让队员对足球技术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到综合训练阶段,注入简单战术配合的`训练,并在此期间传授足球裁判规则,使队员们掌握一定的战术和规则并可加以运用。
我校每年组织一次校内班级联赛,每个年级都建有班级、年级代表队,学校建有校级男、女足球代表队。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每年的校运动会将足球比赛设为必赛项目之一,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同时制定了可行的方案,有可操作的安全、医疗等应急预案。
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为更好地统筹安排各教师资源,做到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时间、训练场地器材的四落实,学校教导处和体育组及早地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按时保质抓成效。
我校鼓励有天赋、有潜力学生参与校外足球训练、培训和比赛,努力向上一级特色学校输送足球优秀运动人才。
四、困惑与展望
1. 场地设施还需要继续完善。学校能进行正式比赛的草皮场地没有,无法满足校园足球联赛的需求。
2.个别家长不是很支持孩子练足球,认为没前途,容易受伤。我们将尽力做好家长工作,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孩子练习足球的好处,并建立起更加科学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监护好队员安全的同时做好学校利益的保护。
3.没有专业的足球教练,还有体育教师没有到外出学习相关足球知识,体育教师的培训在短期内还不能全面铺开,体育教师得不到技战术的提高,影响了足球教学质量的提高,校园足球推广普及受到了严重制约。
五、我们的努力
1.正在策划校园足球操,将足球运动融入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活动形式要求新颖、内容丰富,融健身性、普及性、艺术性于一体;编排上把握“五个着手点”,即有特色、有活力、有艺术、有美感、有运动量;重小技巧,尝试进行几个项目的练习,如:运球、各个部位颠球、各种方法射门、带球过人等。从中发现人才,对技能技巧较为突出的学生进行了拔高练习,如组织足球对抗赛,吸引到校队训练等。
2.在课堂训练上落实“四个到位”, 一是师生对活动各个项目和具体动作的领悟理解到位;二是教学双方沟通交流到位;三是对动作所蕴含的情感价值和锻炼价值感悟到位,在训练中达成目标;四是对动作的整体把握到位。
3.跟踪上级政策的出台,积极准备创建学校足球俱乐部。同时我校还将加强档案建设,不断总结创建足球特色校的经验,为今后巩固发展创建成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永安中学足球特色学校的足球事业可谓刚刚起步,通过创建足球特色学校活动,校园内焕发了勃勃生机,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足球知识的普及和足球运动的开展,学生体质明显增强,学生足球知识普及率和运动技能大大提高。通过参加各种比赛活动,球队积极水平明显提高。
我们的足球之路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还需更多的领导支持。我相信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定会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特色学校自查报告6
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提高办学质量,提炼办学特色,彰显办学个性,是我校不断思考的问题。为此,我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育人目标,秉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板报文化为载体,狠抓各项常规工作的落实,形成学校特色。
一、特色定位
20xx年,我校提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特色办学理念。围绕这个管理思路,我们致力于以“合格”为基线、“特长”为引领的培养目标,重点关注教育活动中最活跃的要素——人,关注教育终极目标——发展,对人的关注和尊重落实到具体的教育管理中,努力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使每位教师都能成为师德高尚、师能过硬的教育工作者。
二、制度建设
“以人为本”是对人的尊重,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和谐发展”作为学校管理的价值追求,我们力求通过营建以和谐合作的教学文化、和谐共进的制度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校园文化,构建整体优化的育人系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和谐发展和师生的和谐发展。具体来说要努力实现以下五方面的和谐发展: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学科间的和谐发展;“五育”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依据这一办学理念,我们制定了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在20xx年实现特色鲜明,优质高效、在三门峡地区有较大影响的示范性初中。
教师发展目标是:在精神品质方面,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勤奋工作、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不断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在业务素质方面,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优化的知识结构,知识广博,专业扎实,有较强的适应社会发展能力、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和参与教育科研的能力。
学生发展目标是:培养“笃厚务实、奋发有为”的“川口一中人”精神,努力促使学生在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出自己的个性特长,把学生培养成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健康的身心以及竞争意识和科学精神,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集中体现在“五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
三、队伍建设
1、成立川口一中特色学校领导小组。
组 长:张万龙
副组长:闫耀周
成 员:崔海胜 彭永录 蔺宝宁
创建特色学校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障创建特色品牌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2、建设措施
以“为了教师、服务教师、发展教师”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性师本管理理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师德建设,严格执行教学常规以及评教反馈制度;加强教师考核评价,完善教师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聘用制度、教师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尊重教职工权益,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建立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倡导合作意识和培养团队精神来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使得教师在工作上更加协调,从而产生最大效益。
3、师资力量
多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养了一大批像灵宝市最美教师杜彩琴那样的,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及先进的教育观念、广博的知识修养和一专多能的优秀教师。他们的开拓意识,和创造性地工作,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鼓动起智慧的双翼。
四、硬件建设
为确保特色学校建设,我校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学校充分利用均衡教育迎接国家验收的契机,加大学校硬件建设,各功能室均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师生人人都能享受均衡教育成果,每个功能室功效得到充分发挥。
五、过程管理
学校特色领导小组牵头、组织、落实创建活动,将特色理念纳入常规教学计划和管理中,各负其职,各司其职,确保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
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学习创建实施方案以及有关教育理论,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高,适时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参观,积极为特色教师创设施展特长的平台。按照国家标准,开足开齐体育与艺术类课程,将学校特色项目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充分挖掘并发挥学校教育优势,积极开发教育教学校本课程。如燕山讲坛等。
(1)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摸索出我校课改模式“读中思--学中引---堂上清”,经过几年实践,不断完善,有效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打造。提升教师素质,发挥教师在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关键作用。要求教师每周做一份中招试题,写一份教学反思,写一篇300字的读书笔记,每月写一份教学总结,即教师业务“四个一”。
(2)近几年来,我校以20xx年6月13日在我校举行的三门峡班主任比武现场会和每年五月川口乡班主任节为契机,认真开展班主任比武活动。加强德育导师管理与智慧型班主任培养,实施班级管理“十个一”工程。这“十个一”指:即一个人文性班名,一条班训,一个班徽,一个班歌,一个班级口号,一个班级目标,一个管理亮点,一条管理箴言,一个班刊,一个班级誓词;开展班级管理金点子和班干部先锋工程、“五星十星”评比;每周进行一节主题班会研讨课,全体教师参加;在全体教师中推行德育导师制。每位教师包1-2名学生,在生活学习方面进行关心帮助。
(3)在创新青少年帮扶工作方面,我校建立了《源泉》文学社、校园广播社团、阳光运动、声乐、美术、多媒体运用、青少年服务、生物探究、气象观察、教工篮球社团和教工舞蹈等社团组织。同时开设亲情家园、知心话吧、家长谈吧、连心桥吧、阳光动吧、绿色网吧、法规苑吧、学习氧吧。开展师生谈心,教师全员家访,实行周五家长接待日和每周家长开放日听课活动,使教育管理、帮扶工作家校合作达到最优化。
(4)在控辍保学方面:学校要求每位教师紧盯1-8位学生,每周四课间操为统一谈心时间。同时,关注潜能生,关注薄弱学科,关注低分率,全员参与学生控辍保学,杜绝任何一名学生流失。
(5)校长和领导讲校方面:每周围绕“我的教育梦---做更好的自己”这个主题,周三业务例会进行演讲。
(6)为使推门听课常态化:要求教师每周两节推门听课,领导5节推门听课。
(7)开放办学。我校苏文华老师多次到兄弟学校进行感恩演讲,获得了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每学期举行一次家校联谊会,就学校管理教育策略与家长进行了沟通。与函谷一中、实验中学、市三中、市四中、大王一中、朱阳一中、陕县二高等学校进行校际交流学习。开展乡校教研,通过示范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8)义务均衡教育工作。为做好迎接省、国家均衡教育验收,我们在档案材料准备、功能室建设和环境整理上下大力气,11月27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灵宝市均衡教育示范学校。
除以上工作外,学校的远程教育、工会、教代会、计生、妇女、语言文字、档案建设等都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五、特色成效
我校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特色办学理念引领下,师生之间、教师和领导之间关系和谐,校风正,学风浓。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情操,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师德师风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工作热情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近四年来,我校中招成绩在三门峡市名列前茅,20xx年,20xx年名列三门峡市第一名。学校先后获得三门峡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三门峡市示范性初中、三门峡市师德先进校、三门峡市普法暨依法执教先进学校、三门峡市人民满意学校、三门峡市文明学校、三门峡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和灵宝市教学、德育、师德、特色等先进单位。近三年来,教师撰写的论文荣获省市级以上奖180余篇。200余位同学分获各类竞赛奖。
对照我校本期教育教学工作中每一项指标认真进行自查,总分值100分,我校得98分。今后,我们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扬优良传统,克服一切困难,为使川口一中成为灵宝农村教育名牌,峡市一流名校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