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龙湾区艺术学校申报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03:3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温州市龙湾区艺术学校申报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温州市龙湾区艺术学校申报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第一篇:温州市龙湾区艺术学校申报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温州市龙湾区艺术学校申报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根据上级部门有关艺术特色学校文件精神,现呈上《温州市龙湾区艺术学校关于申报艺术特色学校自查自评的报告》。报告分四个部分:学校概况,近三年来艺术特色建设主要工作回顾,达标情况自查自评,学校今后的发展规划,敬请审议。

一、学校概况

温州市龙湾区艺术学校是一所寄宿型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座落于大罗山东麓风景名胜区瑶溪镇河头龙。学校于1996年3月5日经温州教育试验区管委会批准,由第十五中(后交于第二十五中)和吴佐仁等企业家联合创办。学校原名“温州教育试验区艺术学校”,2005年9月改为现名。1996年首次招生,经过十年努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18个教学班(其中艺术班级七个),在校学生801人,班均45人。校园占地面积21162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近26平方米;建筑面积12251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5.3平方米;绿化面积2005平方米,生均占有绿化面积2.5平方米。校园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三部分,布局合理,教学设施齐全。这里,校园雅静,绿树成荫,四季如春,是一所花园式的现代化学校,是理想的求学场所。

近几年来,在校董事会领导下,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学校管理水平、办学效益、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科竞赛捷报频传,势头强劲。高考上线率达65%,特别艺术类高考上线率高达99%,名列全市前茅。

二、近三年来艺术特色建设主要工作回顾

(一)抓根本,坚持德育首位原则

1、构建德育管理网络,形成全方位德育工作的新格局。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以政教处为核心的德育工作指挥系统,健全以班主任为骨干,学生会、团委会、家长委员会为纽带的德育立体管理网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德育格局。做到月月有中心,周周有主题落实德育工作,并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2、从师爱、师表入手,大力加强教师事业道德建设,让每一位教师做到以高尚的师德和人格、慈爱的语言和行为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1)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我校紧紧围绕这个主题通过讲座、征文、演讲、主题班会、文艺晚会、知识竞赛、校报、校园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动。(2)开展一系列养成教育活动。1新生的始业教育,2新生军训活动,3五讲(讲仪表、讲礼貌、讲勤奋、讲公德、讲孝顺)活动,4开展“礼仪示范生”“礼仪示范班”活动,5学生道德建设月活动等等,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良好的校纪校风已经形成。

(3)制订《班级管理工作考核细则》、《学生安全公约》等条例,规范班级和安全管理。(4)开设“心理信箱”,开展师生谈心活动,为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使学生在自立管理中由被动教育向主动管理转化,在实际中提高学生觉悟和才干。

(1)坚持团委会、学生会干部人选竞争上岗制。每学年学生自荐上岗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团委和学生会干部及工作人员。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把出勤管理、公寓管理、卫生管理、优秀干部和三好学生评选等工作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工作才能。(2)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根据学生个人特长和爱好,在自愿的原则下成立了“毓秀园”文学社、“高翔艺术团”“绘画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摄影兴趣小组”、合唱团、舞蹈队、篮球队、排球队等,让学生充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

5、强化艺术特色的辐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6、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浓郁的校园文化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几年来,我校始终把人文精神渗透到德育之中,做到“花木有声,墙壁说话”,在教学楼、艺术楼、食堂等场所,悬挂名人名言、温州艺术界名人书法作品及学生习作,创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2)校文学社办好《温艺校报》和《毓秀园》刊物,选登学生艺术作品,提高了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3)创立艺术学校校园网站,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了平台。

(二)狠抓艺术教学,凸现艺术特色

1、严把艺术教师招聘关,锻造一支德高业精的师资队伍

我校制订了《招聘教师有关规定》,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招聘教师考核评定小组,按一看(验看毕业证书、技术职称证书)、二听(听讲课,听说课)、三考(考核艺术水平)的程序,公开、公平、公正招聘教师,确保师资质量。

2、加大艺术教学管理力度,树立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创办特色学校,形成自己的品牌。

设立艺教处,全面负责艺术教学工作。对艺术班的课程和自修精心安排,跟踪管理,在开足开齐全部普通高中课程的基础上,开高美术、音乐校本选修课程,做到文化基础课与业特长课两项都抓,两项都硬,全面兼顾。办学八年来,艺术类考生上线率达100%,名列全市榜首,为中国美院,中央美院,清华艺术学院、江西景德陶瓷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浙江师大音乐系等院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深受社会赞许。

3、加强教师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大兴“终身学习”之风,提高教师的道德档次和专业文化档次,使全体教师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观念,加强自身学习,以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知识去教导学生。

4、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兴趣活动

每年举办一届艺术节,每届艺术节,包括校园歌手比赛、校园乐器演奏比赛、现场美术比赛、现场毛笔、硬笔书法比赛、摄影比赛、文艺节目汇演等7个项目,参与艺术节的学生达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通过各种艺术教育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涌现了不少艺术骨干。

5、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推出学校艺术品牌

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市、区组织的各学科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近几年,我校参加龙湾区和温州市的获奖次数和学生人数在全区名列前茅。

(1)2003年区中小学艺术节,陈梦、管黔浙获一等奖,朱晓伟等10人获二等奖,王楚楚等三人获三等奖。

(2)2003年温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周妮妮等三人获二等奖,管黔浙获三等奖。

(3)2004年区艺术节,陈莲等4人和校舞蹈队获一等奖,黄和等3人获二等奖,张爱微等6人获三等奖。

(4)2004年温州市中学生艺术节,张彬彬获一等奖,方培绡等3人获三等奖。(5)2004年全国首届声乐舞蹈大赛少年组温州赛区,陈莲、周妮妮分别获一、二等奖。(6)2004年区首届中学生社团美术比赛,应灵巧、张彬彬,张乒乓分获一、二、三等奖。(7)2005年区艺术节,柯亦楚等3人获一等奖、夏浩宵等2人获二等奖、曹晓彤等5人获三等奖。(8)2005年市艺术节,张彬彬获一等奖。(9)2006年区禁毒现场温画赛,陈娜斯获三等奖。

(10)2006年区艺术节,涂高伟等三人获一等奖,李茜茜等8人获二等奖,朱璐璐等4人队获三等奖。

(11)2006年温州市艺术节,涂高伟和校舞蹈队获三等奖。

(三)加强硬件建设,坚持服务教学、服务师生原则。

为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保障作用,为师生营造了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大投资力度,逐步完善教学设施。

1、制订了后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加大对岗位职责量化考核的力度,使之各尽其职,各显其能。

2、加强对后勤人员的教育,做到了服务细致,周到,热情。

3、为提高教学质量,逐年增加艺术教学各类设备,高一段各班配置了小媒体;音乐室,添置310台钢琴,图书室添置了大量艺术类图书和美术教学挂图:建立艺术作品陈列室。

4、建立和健全安全保卫制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安全防范实施方案,建立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和门卫管理制度,维持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三、达标情况自查自评:

B1 领导重视

一、达标要求:

C1学校有分管领导专门负责学校音乐、美术特色建设; C2主管领导熟悉“艺术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自查意见:本校名为“艺术学校”,从创办至今,各

届领导十分重视艺术特色的建设。为了加强艺术教育,凸现学校的艺术特色,于2003年下半年专门设立了中层管理机构——艺教处,聘任义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艺术教师担任主任,全方位主管领导学校艺术教育和辅导工作。

三、自查结果:此项达标

四、材料目录:

1、《关于成立温艺校艺教处的决定》

2、《艺教处主任聘任书》复印件

3、艺教处主任及各组组长各次会议纪录

B2 计划落实

一、达标要求:

C3学校工作计划中有“艺术特色学校”的近期和远期规划及内容和要求; C4艺术教学工作小组、艺术教研有艺术教育工作台账,学年有总结。

二、自查意见:

学校董事会在2004年制定了《艺术学校教育发展规划”,里面提出“创办特色学校形成自己的品牌”,在近期(2005年前)创建“龙湾区艺术特色学校”,在远期(2008年)力争成为“温州市示范性特色学校”。

艺教处每学期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建立教育工作台账。

三、自查结果:此项达标

四、材料目录:

1、《温州教育试验区艺术学校教育发展规划》

2、艺教处历年工作计划和总结

B3 制度完备

一、达标要求:

C5、艺术教育工作小组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 C6、按规定开足开齐艺术(音乐、美术)课程:

C7、组织有特色的课外艺术兴趣小组,并有制度、有管理、有专人负责。

二、自查意见: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严格按照

上级要求开足开齐音乐、美术课程。为加强艺术教育的力度,成立艺教处,下设若干小组,制定条例,职责分明,分工明确。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导课、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基本功。学校还成立“高翔艺术团”,组织学生,给学生一个锻炼提高艺术水平的平台。

三、自查结果:此项达标。

四、材料目录:

1、《温艺校艺教处主任岗位职责》

2、《艺教处各组成员和工作职责》 3、2004学年艺教处课程表 4、2005学年艺教处课程表 5、2006学年艺教处课程表

6、各兴趣小组活动安排

7、高翔仪式团简介

温州市龙湾区艺术学校教育发展规划

(2004年-2008年)

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民办教育促进法》为动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原则,树立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创办特色学校,形成自己的品牌,不断开创教育的新局面。奋斗目标:

①2004年上半年,通过省一级民办学校的评估验收。②2005年通过艺术特色学校验收。③2008年力争成为温州市示范性特色学校。发展规划纲要:

1、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1)坚持“依法治校”原则,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3)加强法制和安全教育。聘任法制副校长,建立安全隐患报告制度,加大安全、保卫制度的检查力度,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及财产安全。

2、加强管理机构建设

①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精心选拔聘请具有独特办学思想、有领导艺术、有凝聚力和亲和力的校长,建设一个有现代化教育思想、有开拓创新精神、工作能力强的领导班子,健全岗位责任制,建立资金与政绩挂钩制度,完美师生评价行政人员制度,激励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的行政人员。

②进一步完善德育网络模式,健全德育管理网络,构建德育内容体系和工作体系,不断探索新的途径,使德育真正起到促进其他各育发展的作用。

③求真务实完善班主任工作量化细则和评估标准,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育人功能。

④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大兴教研教改之风,不断强化教学管理,创新课堂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健全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⑤新设艺教处,加强对特色学科的教学与研究,让特色教育创出学校品牌。⑥健全师生食堂管理机制和监督机构,增强食堂员工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完善各项教学设施和师生的生活设施。①在现有教学设备的基础上,逐年购齐高中段理、化、生、地理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朝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施方向努力。

②扩大图书馆的规模,逐年增加藏书至1.5万册。

③逐年增加艺术教学挂图、画册、塑像、音乐器材等,建立艺术作品陈列室,完善艺术教学楼的其它设施。

④逐步改善师生的工作、学生、生活条件,绿化、美化、亮化校园环境。⑤新建一栋老师公寓,改善教师的居住条件。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①师资队伍是立校之本,强校之源,坚持“高标准、高素质、高待遇”聘师原则和尊贤任能,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施“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民心工程,精心构筑“艺术名师工程”。

②加强师德建设,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机制,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地位,使每一位教师成为学生阅读的道德书籍。

③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取经。鼓励教师深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①充分开发校园文化的环境资源,注重理性思考,搞好局部和整体校园环境的布置。②以创新实践丰富校园文化的育人内涵。

A、开发围棋、象棋的育人功能。建立棋类兴趣小组,举行棋类比赛,从而推动学风、班风、校风建设。

B、教室内“今日格言”由学生负责选送书写,满足学生创造、表现的欲望。C、继续办好《温艺校报》和《毓秀园》杂志、创办校园网站,搞好对外宣传工作,努力提升学校知名度。

每月围绕学校的教育中心进行班级黑板报评比活动;提升校报档次,鼓励学生踊跃投稿,评选优秀作品,让学生表现自我,充实自我,发展自我。D、定期开展艺术节、读书节活动,展示学生的各种创新成果,开拓创新思维空间,营造创新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E、每年举行迎元旦文艺会演,打造艺术品牌的拳头“产品”。F、完善“高翔艺术团”组织,经常开展文艺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第二篇:温州市龙湾区卫生局领导班子

温州市龙湾区卫生局领导班子

政绩公示

2006年9月以来,区卫生局党委积极抓好卫生目标工作和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做好领导班子及成员廉洁自律工作,组织开展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狠抓医疗卫生、基础工程,抓好医疗行业不正之风治理等工作,切实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勤政,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使卫生系统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改革。

2006年9月以来,区卫生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突出狠抓了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硬件基础设施、重大疾病防控、卫生执法监督等重点工作,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一)全面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落实各项政策

1、创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2007年我区成功地创建了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基本建立了以市、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为指导中心、镇(街道)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网底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2008年我局认真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经费方案的落实工作。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街道卫生院)性质定为公益性全民事业单位,实行差额拨款;防保人员编制由原来的差额拨款编制转为全额拨款。认真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入编工作。

3、深化“六位一体”服务功能。通过政府“花钱买服务”,医务人员主动“下站点、进家门”,提供比较优质的全科服务,让广大居民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政府的医疗服务,居民的基本卫生需求得到满足。在2008年4月份,邀请英国皇家全科医生布莱尔教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扩大了责任(服务)医生的学习视野,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提高了影响。

4、创建省、市标准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08年共有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了省级标准化创建活动,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参加了市级标准化创建活动。各单位根据创建要求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各项业务工作,7大项33小项66条具体评估内容和指标得到落实,现已顺利通过了省、市的评估。

(二)积极开展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加强资金管理

1、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2006年正式推开以来,收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据统计,2006年—2008年我区已经有21万人次享受到了5471万的报销优惠。此外,为简化报销程序,2008年上半年区内定点医疗单位安排专项资金进行了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从2008年5月1日开始,我区参保农民普通门诊费用报销就在医院结算窗口由计算机系统审核报销,实现“持卡就诊、刷卡报销”,确保了审核程序便捷、公平、公正。

2、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和信息管理工作。到目前已建立个人健康档案285691份,占全部常住人口数的92%。从2006年我区开始了2年1次的参合农民健康体检。2008年开始我区启动了新一轮健康体检,在项目、质量、宣传上进行不断深化。截至12月底,全区已体检了72729人,其中成人42234人,学生30495人,体检率27.7%。

3、开展各项宣传、培训工作。针对农民对卫生健康知识的缺乏,我们每年对每个村(居)宣传栏张贴至少4期的卫生健康知识墙报。目前全区宣教资料入户数已达149209户(包括外来流动人口),入户率达到100%,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知识有了基本了解。此外广泛开展各项责任医生培训工作。

(三)加强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等工作

1、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是有效控制了全区麻疹的流行。2008年麻疹病例达到566例,形势比较严峻。我们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全面防控,突出重点,进行大范围的查漏补种与必要的应急接种。今年11月10日起,再次进行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二是有力抗击了我区手足口病的暴发。2008年全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601例,流行病学调查317人,波及50余所学校、幼托机构。有关病例均得到有效的治疗。共对8所发生聚集性病例的幼儿园进行停课,紧急赶制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资料12万份,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活动。三是2007年顺利通过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评审,2008年通过省计量认证复评审工作,硬件、软件能力得到提升。四是开展慢性病防治方面,2007年将龙湾区瑶溪镇卫生院定为慢病防治试点,对金岙村、龙湾村进行了慢病本底调查,并在现场开展了免费量血压、测血糖等体检活动,得到村民的好口碑。

2、加强卫生监督工作。全面建立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制度、原料索证制度和监督信息公示制度;继续做好陶瓷、制革等重点行业的职业卫生监督工作;加大对无证行医的管理和打击力度,保障群众就医安全。2006年3所监督分所成立,初步实现了我区卫生监督工作“关

口前移,重心下移”的目标。卫生监督执法按照公正、文明、廉洁、高效的要求,畅通办事和投诉渠道,切实转变职能。

3、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开辟绿色通道,与市三医、附一医建立绿色通道,实行双向转诊制度,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推出属地管理措施,对流动人口中孕产妇给予了户籍地同样的保健服务。

(四)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继续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不断提高医疗质量。2007年区第一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评工作,医院管理再上新台阶。

2、做好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处置工作。2008年我区各医疗机构全力投入医疗救治工作。开通绿色通道,对患者信息予以详细登记,对有喂养史婴幼儿实行免费筛查,对患泌尿系统结石病儿实行免费治疗。截至12月15日,全区已排查摸底0-3岁婴幼儿16967人,累计接诊筛查13268人,累计B超检查13007人,其中由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确诊59人,没有住院病例。

3、做好卫生应急工作。2006年9月份的永中三小菌痢爆发事件来势迅猛、形势严峻,共发病185人,带菌60例,我们通过有力的工作部署和统一指挥,使疫情得到积极有效的控制。2008年2月份,沙城二小食物中毒事件后,我区立即启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对学校食堂及时进行了查封,对留样食品进行采样送检,医院开启了绿色通道,并积极做好社会稳控。5月17日龙湾区龙华村发生爆炸事件后,我们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在第一时间开展医疗救护工作,及时联络各大医院,对爆伤的46名伤员进行了妥善的安排。

4、其他工作:爱国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我区顺利通过了灭蝇达标复查工作。两年来献血工作都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指标。

(五)抓好基础卫生建设工程,优化发展环境

投资270多万元的灵昆卫生院于2007年竣工,正式投入使用。区疾控中心、永中卫生院新大楼各项审批手续已经基本办理完毕,即将进场施工;投资594万元的医疗服务中心(传染病大楼)建设工程于6月份结顶竣工,现已完工投入使用。天河卫生院新院区建设已经进场,蒲州卫生院完成了工程改造。温州市急救中心龙湾分中心投入使用,运作正常,反映良好,院内外医疗急救服务全面开展,标志着我区院前急救、急诊急救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8年12月)

第三篇:川剧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传承川剧文化,弘扬巴蜀神韵

——成都市第三十三中学校创川剧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剧学会副会长冯其庸先生说:“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传统文化,这个民族也就失去它独立存在的精神基础。”川剧作为我们四川本土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有着丰富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传承与发展川剧艺术,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四川人的责任。

学校是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在推动川剧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川剧文化如何走进学校,如何在学校健康发展,学校如何借助川剧文化进校园来推进学生的艺术教育、素质教育?我校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有组织、有规划的川剧文化传承研究,并不断加大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力度,深入推动川剧在学校的传播,引导青少年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我们惊喜地看到川剧艺术已经走入了我们的校园,并在这里生根发芽。

一、学校概况

成都市第三十三中学校始创于1929年,前身为树德中学女子部,迄今已有八十余年办学历史。学校现有学生近1200人,共24个班,教职员工99人,其中高级教师20名,省、市、区级的党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其中陈果老师为区音乐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中青年骨干教师58人,占全校教师的54.7%。作为金牛区“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的城北品牌公办初中,学校秉承

“让每个孩子享有成功的快乐”这一育人目标,依托“课堂教学+兴趣社团”的艺术教育模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多样化的艺术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同时,我校是一所农民工随迁子女约占70%的学校,在生源极其普通的情况下,我校艺术教育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川剧文化进校园”特色教育开展以来,学校艺术教育成效显著。我校历来重视培养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艺术素养,因为我们认为在梦想的道路上,这些农民工子女的艺术追求不应该因为经济条件和家庭原因而止步。学校在原有的音、美教育基础上,不断扩大艺术教育的范围,增加川剧、舞蹈、版画、围棋、书法等特色教育,以继承发扬本土传统文化为突破口,用艺术创新的手法唤起学生个人的意识和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审美情感,用艺术教学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学会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我们非常感谢此次“创建”,它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到了川剧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清楚地了解到川剧文化是如何在我校落地、生根、发芽。通过梳理学校开展“川剧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特色,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传承川剧艺术,继承发扬四川本土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创建背景

1、大背景

川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是明末清初以来中国戏曲声腔剧种演变历史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川剧不但在四川享有盛名,在全国也有着广泛影响,其中享有盛誉的川剧变脸就是国粹之一。川剧是四川民众创造的、为四川民众所喜爱的、世代传承的民间艺术,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奇葩。川剧作为本土文化,让川剧、四川曲艺走进中小学课堂的呼声不断传来。为了拯救地方戏曲这一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精华,四川省委宣传部成立了“振兴川剧”专门的领导机构和业务研究机构。

2011年11月6日,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局与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我市川剧发展的意见(试行)》,提出了川剧发展的八条意见:推进发展机制创新、培养引进川剧人才、支持创作鼓励夺奖、推动川剧欣赏普及、促进川剧传承传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发展协调机制等,意在聚合各界力量,继承和发展川剧这项独具地方特色魅力的地方文化艺术,让 川剧得以发展和传承。

为了弘扬与继承川剧这一四川艺术瑰宝,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于以上原因,成都市教科院牵头确立了《川剧、四川曲艺融入学校艺术教育》课题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弘扬地方文化精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川剧、四川曲艺与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机融合。

2、学校背景

我校从2011年开始着手将川剧文化引进课堂、引入校园。2011年在成都市教科院音乐教研员李萍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我校参与了成都市“十二五”课题《川剧艺术融入学校艺术教育》的研究。同时,学校还有幸承担了该市级课题的子课题《川剧校本教材建设研究——五大声腔部分》的研究任务,学校陈果老师作为课题主研将“川剧艺术融入学校艺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带回了学校,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川剧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目前该子课题正在研究中,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即将结题。

2012年3月,我校陈果老师指导了川剧校本教材高腔单元研究课《别洞观景》,该课被选送至成都市教师继续教育网作为全市教师继教学习材料。2012年5月,陈果老师指导了川剧校本教材灯戏单元研究课《玉芳上街》以及弹戏单元研究课《桃花村》,这两节课作为西一路小学创建市川剧艺术特色学校的精品课进行展示。2013年5月我校陈果老师执教的川剧研究课《梅花绝句》作为学校《川剧校本教材建设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在全区进行展示汇报,得到了在场观摩的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同时,在川剧课题的推动下我校独具特色的川剧校本教材《五彩川剧声腔——昆高胡弹灯》已经成形,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使用,学校也开设了相应的川剧文化课程。

2013年,我校又荣幸地成为全国“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项目四川地区21所课题实验校之一,学校为此成立了课题工作小组,这又进一步推动了我校在“川剧文化

进校园”方面的探索研究。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关心和呵护下,在各类川剧课题的引领下,我们一路摸索,不断探求让川剧艺术融入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效形式,将“川剧文化进校园”各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校的川剧特色教育也更趋成熟。

三、融入办学理念,成立工作小组。

我校致力于从人文的角度实践“继承传统,文化立校”这一理念,努力落实“让每一位学生享有成功的快乐”的育人目标,培养学生在传承川剧传统文化方面的特长。我们希望通过川剧特色学校的创建,把继承弘扬本土川剧传统文化作为学校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突破口。用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创建和谐校园,用传统文化熏陶感染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川剧艺术,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为此,学校成立了川剧特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

组 长:雷志挺(学校校长)副组长:刘燕东(分管德育副校长)、龚建兵(分管教学副校长)、张耘(分管科研培训副校长)

组 员:徐懿、许军、郑晓红、廖鸽明、谢秀明、李雪梅、何端。

工作小组: 组 长:刘燕东

成 员:徐懿、蒲东升、许军、侯挺波、郑晓红、廖鸽明、廖高吉、谢秀明、李雪梅、何端、陈果、张晓敏、夏强、各年级组长。

四、做好物质保障,营造环境氛围。

要让“川剧融入校园文化”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有支撑川剧特色教育实施的硬件做有力的保障,否则就将流于形式。学校非常重视川剧教学、训练活动的经费投入,积极进行“川剧文化进校园”的环境氛围营造。此外,学校还鼓励艺术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全额报销培训费用,逐步提高了艺术教师的奖励力度。

学校按要求配备了川剧训练专用教室、艺术活动室等,为学生统一印制川剧校本教材《五彩川剧声腔——昆高胡弹灯》,并逐步配齐了川剧特色教育所需的音频视频资料(如《川剧名家唱段集萃》5集全套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摄像设备、各种乐器(如川剧硬场面锣鼓打击乐器全套7件:鼓板、川堂鼓、川大锣、川小锣、川马锣、川铰子、川大钵)、表演服装等;学校投入专项资金打造具有“川剧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如增设校园传统文化雕塑、设臵川剧特色宣传展板、布臵川剧脸谱展示墙、打造川剧文化知识长廊和中外艺术名家介绍区等;此外,学校还组织各班级精心布臵了以川剧艺术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展示区。

现在,走进我们的校园,书声琅琅,翰墨飘香。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得益彰,国学经典与川剧文化有机结合。莘莘学子沐浴着朝阳,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享受快乐,演绎精彩。

五、培训师资力量,加强课程管理。

艺术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教育思路、教育艺术及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艺术教育的成效,因此学校十分重视艺术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在探索“川剧艺术融入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中,特别看重打造一支具有川剧理论素养和鉴赏能力,能够承担川剧艺术进课堂教育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职艺术教师4人,其中音乐教师2人(其中有金牛区音乐学科带头人和区川剧骨干教师),美术教师1人(指导学生进行川剧脸谱绘画和版画雕刻),书法教师1人(指导我校川剧文化进校园的环境营造工作),此外还有兼职艺术教师1人(指导川剧配乐演奏),他们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学校要求这些教师除注重上好专业知识课外,自己也要有一技之长,要具有培养学生艺术特长的能力和意识。除此之外,学校在师资培训和课程管理上还做了以下工作:

1、做好常规,优化教科研。

为了使我校“川剧文化进校园”活动能科学、高效地运行,取得实效,我们不断完善学校教学常规制度,加强教科研指导。学校非常重视艺术类学科的教科研活动,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一是举行“川剧文化进校园”公开观摩课活动,如陈果老师执教的《梅花绝句》、《别洞观景》、《玉芳上街》等川剧文化展示课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二是深入做好《川剧艺术融入学校艺术教育》课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川剧艺术融入校园文化”的有效形式,继续深入开发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坚持“普及为

基础、提高是关键、拔尖促发展、活动贯全程”的校本课程开发原则,力争体现学校特色;三是鼓励我校艺术教师参与市区级的艺术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活动。我校陈果老师作为金牛区首届川剧骨干教师培训班成员,积极参加区音乐教研员吴蓉老师组织的各类川剧实践活动。2012年5月,陈果老师在区教培中心开展川剧声腔知识讲座,对全区音乐教师进行继教规范培训。

2、建立专家与学校的联系机制。

学校邀请到了金牛区川剧课题组成员和区川剧骨干教师培训班老师到我校指导“川剧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我们还聘请了成都市川剧院院长雷音、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周玉、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马丽、金牛区教培中心音乐教研员吴蓉、双流县文化馆艺术指导教师冯重玉等川剧艺术专家、老师为我校艺术教育名誉顾问。这些倾心于川剧艺术教育的老师们经常到我校为师生们讲解川剧知识、教授川剧技巧,开展川剧艺术互动交流活动和精品剧目演出等。同时,学校也鼓励我校艺术教师在川剧艺术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提高川剧教学的知识和能力。

3、加强社区、家校联系。

学校非常重视加强家校联系和社区联系,创造条件让家长、学生参与学校的川剧特色教育教学活动,并将学校的特色教育延伸到社会,如在退休教职工慰问活动上和社区活动中表演我校特色川剧节目等。

4、加强川剧文化学科渗透,让川剧融入课堂。

学校依托《川剧校本教材建设研究》这一课题,开发出了适合我校校情的川剧校本教材《五彩川剧声腔——昆高胡弹灯》,并在7、8年级开设川剧唱腔、川剧身段、川剧脸谱、川剧剧本等校本课程,一周0.5课时,由陈果、何端、张晓敏担任授课教师。同时,学校还设臵有课外川剧活动和川剧选修课,如川剧欣赏、川剧演唱、川剧身段、川剧绘画等,每周保证一次活动时间,并配有专门的活动场地。

学校为保证川剧特色课程的落实,还非常重视川剧文化在相关学科中的渗透。如在音乐课中加入了戏曲欣赏的内容和川剧表演的训练;美术课上,进行了川剧脸谱的绘画指导;体育课中加入了形体操的训练;信息课中加入了川剧信息的查找和电脑小报的制作等等,让全校学生对川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六、打造川剧特色,培养艺术特长。

我校在实施艺术教育的过程中,特别重视普及学校的川剧特色教育,培养学生在川剧表演方面的艺术特长,以此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1、做到普及,认真开展“川剧文化进校园”活动。

学校以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鼓励并带动学生学唱川剧和学习有关川剧知识,在普及川剧知识和学唱有关曲目的基础上,加强特长学生和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的培养和训练,抓好学校川剧表演社团的建设,努力提高学生川剧艺术水平。学校川剧表演社团现参加人数达60人,每周有固定的活动训练时间和专用场地,由陈果老师负责指导。为配合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学校还开设了其他艺术社团,如舞蹈社

团、合唱社团、书法社团、版画社团、文学社团等,占学校总人数的20%以上。为了突出学校艺术教育特色,我们将川剧文化渗透到了各个社团活动中。川剧表演社团在陈果老师的指导下,每周一坚持排练,孩子们不怕吃苦,不怕摔打,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透着那么一股精神。舞蹈社团在何端老师的带领下坚持训练,排练了多个优秀的川剧舞蹈节目,并在校园艺术节上一展身手。合唱团从开团以来,从音准到音色都就进行了认真的训练,尤其是学校清音队的表演在金牛区艺术节上获得好评。

同时,学校每年都有举行校园艺术节活动,在艺术节中融入川剧文化特色。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活动,学校参与人数均为100%,在艺术节上也展演了大量有特色的川剧艺术节目,如川剧大幕戏《变脸》选段《观音跳崖唱苦戏》、川剧《金沙江畔》选段《找水》、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月亮走我不走》等。学校还举办了各类丰富多彩的川剧艺术活动,如“欢乐小票友”、“ 校园歌手大赛”、“校园川剧文化展示活动”、“川剧脸谱绘画比赛”、“川剧知识小报评比”、“川剧文化黑板报评比”等,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来进行川剧文化进校园的展示。

此外,学校还利用课间操时间指导全体师生进行形体操练习,鼓励全校学生学习川剧的身段表演,为学生搭建从感知川剧艺术之美到体验川剧艺术之美的桥梁。

2、抓好提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

学校艺术教育领导小组非常重视学校艺术节目的排练,尤其注重打磨我校川剧特色表演和特色课程,在这期间我校参加了金牛区艺术节的各项比赛,并喜获佳绩。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校园里已经绽放出了川剧艺术娇嫩之花。2012年,川剧表演曲目《月亮走我不走》和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参加金牛区艺术节获二等奖。2013年9月,川剧表演曲目《观音跳岩唱苦戏》被金牛区选送到成都市参加中小学川剧节目展评。2013年5月我校陈果老师执教的川剧研究课《梅花绝句》作为观摩课,对全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了公开教学,该节课作为金牛区“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川剧校本教材的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展示汇报,并得到了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七、学校开展川剧特色教育的设想

目前,我校在传承与推进川剧文化进校园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这一步的工作让学生感知了川剧的艺术之美,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走向川剧艺术的平台。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动学校川剧特色教育,将“川剧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入地开展下去:

1、进一步加强“川剧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环境氛围。学校还将继续投入专项资金,增设更多富有川剧文化特色的硬件设施,让学生身在校园时时能感受到川剧艺术的魅力,营造更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2、继续加强艺术师资培训,不断提高艺术教师的基本素养和专业水平,尤其是提高川剧教师的川剧文化理论素养、川剧鉴赏能力

和川剧知识教学水平。开展好学校川剧校本课程的教科研活动,使川剧教师团队能够更好地承担起川剧艺术进课堂的教育教学任务。继续深入开展川剧文化课题研究活动,加强川剧课堂教学研究,定期开展“川剧艺术融入校园艺术教育”公开观摩活动,探索“川剧艺术融入校园艺术教育”有效形式,让“川剧文化进校园”活动更加系统化、科研化、课题化。

3、实行专家引领,聘请川剧艺术家、川剧文化方面的专家对我校川剧社团活动进行定期、长效、深入地指导,帮助我校打造出更多川剧表演精品节目。

4、在做好川剧文化校内宣传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外进行我校川剧特色教育的宣传,让川剧这朵文化奇葩不仅在校园内绽放光彩,还在更广大的空间大放光芒。

5、加强与其他川剧艺术特色学校间的互动交流,学习其他学校在“川剧教育融入学校艺术教育”方面的有效做法。做好与成都市艺术专业学校的联系合作,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人才。

6、每年定期组织师生观看川剧经典剧目,让广大师生都能感受到川剧独特的魅力。

川剧特色教育这项工作任重道远,但我们有上级领导的重视、川剧艺术家们的努力,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川剧这朵文化奇葩定会在我校越开越艳!我校也将在此基础上,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兴校之路,打造川剧特色教育品牌!

第四篇:大场中心小学申报“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大场中心小学申报“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上海市宝山区大场中心小学位于市郊北部古镇,曾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办学与生活过的地方,先人为我们留下了“爱满天下,生活启智,艺术育人”的光荣传统,也为学校历史积淀起深厚的文化底蕴。肩负继往开来重任,心中的爱一脉相承。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场中心小学确立了“文化立校,责任立教”的办学理念,全力营造优美、高雅、和谐的育人环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以“手脑并用,写字明理”的书法艺术教育为抓手,以校园廊文化建设为载体,用心构建现代化学校艺术教育体系。

大场中心小学现有22个教学班,在读学生850人,专任教师60人。学校坚持“弘扬艺术特色教育,提高师生文化素养”的办学目标,各育并举,美育见长。学校自1990开展书法教学至今,形成了以书法、绘画、舞蹈、民乐、合唱、折纸、影视欣赏为主体的艺术教育体系。

大场中心小学是宝山区文明单位、上海市语文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心理教育会员单位。因艺术教育的蓬勃开展,大场中心小学已成为上海市书法特色学校、宝山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一、以书法为龙头,构建学校文化体系

城乡结合部的大场镇是人口导入区域,近几年迁移入镇的人口远远超过了本镇的常住人口。本地居民、拆迁居民、商品房居民、外来打工人员造成了居民的素质悬殊,家庭状况复杂,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好习惯,持之以恒的好品质,身心健康的完美人格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学校尝试把书法艺术引进校园,以此为抓手,引导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接受民族精神的熏染。通过学习书法弘扬传统文化,进而领略、传承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民族自豪感。充分发挥书法艺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功能。我们不急功近利,不“单打一”,与德育工作相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规教育、审美教育,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学生们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坚韧不拔的意志,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尤其是从特殊的角度理解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底色。

1、达成共识领导重视,学校开展艺术教育得到各级领导的关爱,得到专家们的无私提协,得到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社区的合作与配合。上海市教委老领导刘克老先生不仅亲笔给学校提了校名,还先后五次来到学校指导工作。与领导班子商讨学校发展方向,亲临课堂听写字课,为教师作“写好硬笔字”的讲座,为学生讲述书法中文房四宝的源源历史,甚至手把手地教学生盖章;上海市教研室领导每学期都能下基层来校指导工作,组织各区教研员来校学习、交流,送经上门。宝山区教育局、大场镇政府领导非常支持学校的特色工作,每每学校举办大型活动,领导们都能保证出席。大场镇政府还每年下拨专款三万元作为艺术教育活动经费,为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证。

2、课程资源优化组合“艺术育德,潜移默化;艺术育智,健全人格;艺术育健,全面发展;艺术激情,张扬个性”的思想,已被全校师生和学生家长所认同。二期课改课程方案又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学校严格遵循课程基础设计思想,艺术教育必修课程100%开设,师资保证、时间保证、专用教室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保证,确立了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同时结合实际,设计有特色的学校课程计划。学校开设书法、韵律操、口琴、工艺折纸四门艺术学科,坚持面向全体,做到人人参与,班班有特色,使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一定的艺术知识和基本的艺术技能。另外分年级段开设儿童画、素描、篆刻、舞蹈、琵琶、吉他、合唱、影视指导、经典古诗吟诵等艺术课程。以上学科教师们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现都已编成了校本教材。艺术类活动课程分年级组与学校两个层面。除此之外学校还注意在各科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如在语文课上的古诗吟诵、英语课上歌曲演唱、在数学课中注重背景音乐,以及通过提高全体教师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实现艺术教育渗透。

3、用足资源,拓展空间

艺术教育如果局限于学校这个圈子中孤芳自赏,就会失去社会价值效应,失去其发展的必要基础。只有走出校门,从大自然、从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才能成为源头活水;也只有向社会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与学生的才华,才能获得社会的鼎力支持,营造一个具有浓郁氛围的大环境,拓展艺术教育空间。

我们与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美术协会、音乐学院、少年宫、少科站、活动中心、陶行知纪念馆、山海书画社、社区老年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开展艺术技艺切磋活动,积极参与各级、各类书画展、文艺展演,给学生搭建张扬个性的舞台。大场是部队集聚的地方,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与海、陆、空、消防队官兵们建立了共建关系。学校课堂里可以看到官兵与学生共同挥毫的场景,部队里能看到学生们与官兵大比武的倩影,军属家中张贴的是学生们寄去的亲笔书写的对联。传统活动“稚笔生花,情满军营”已坚持了五年,学生们共寄出近六百副对联,在部队中传为佳话。

2001年的“百人”书法展轰动一时。著名书法家徐伯清、张森,著名画家司侗等专家都亲临现场奋笔挥毫;2002年学校在鲁迅公园举办了“中日书法交流会”,影响很大,日本领事馆总领事亲自参加开幕式。学生多幅作品被带去日本展出。2004年10月学生与外国友人进行书法交流;2002年学生金玮菁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2003年我校学生在世茂商城举办上海市金发六人书法展,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2004年4月,学校向全市开放,举行书法特色教育交流活动。特色教师夏青的课堂教学,22个班级的书法版面展,学生的现场挥毫深深地感动了到场的市、区、镇各级领导和到会的专家。2003年代表宝山区参加“上海市金孔雀学生舞蹈比赛”;参加“上海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2004年学生参加“宝山区民间艺术节”缤纷校园活动,2004年8月学生与意大利和保加利亚民间艺术团进行了联谊活动。以上活动解放日报、文汇报、新闻晚报、宝山报、城乡报、少年报给予了报道和赞扬。活动沟通了学校与社会、家长的联系,展示了办学成果,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也使学生从这些展示活动中获得了成功感与自豪感,更激发起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4、艺术成绩,硕果累累

两年内学校艺术类竞赛获奖情况

2003年上海市金孔雀学生舞蹈比赛三等奖

2003年上海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银奖2人次

2003年上海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铜奖1人次

2004年上海市心理剧比赛二等奖

2003年宝山区金孔雀舞蹈比赛一等奖

2004年宝山区中小学戏剧比赛一等奖

2004年大场镇青保之歌歌咏比赛二等奖

全国中小学绘画书法作品大赛(50人)

第七届一等奖:4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5人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奖

第八届一等奖:2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8人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奖

第九届二等奖:6人三等奖:12人优秀组织奖

上海市“敏之杯”学生绘画书法作品展(13人)

2002年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优秀组织奖

2004年特等奖:1人一等奖:1人二等奖:4人优秀组织奖

上海市宝山区小学生交通安全美术书法比赛(16人)第七届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市优秀奖:1人优秀组织奖

第八届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市优秀奖:1人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奖

第九届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4人市优秀奖:1人 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奖

2004年参加上海市书法协会作品展学生(21人)郭呈晨盛诗频李晓君朱嘉琳陈范宇赵沈煜陈婷李悦费筱梦

陈蓓吴凤轩钱佳琪杨昊刘振华张利锋

其中:吴凤轩刘振华盛诗频2次入市展

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5人)

屠艳菊复旦附中王菊新中高级中学高中部

朱嘉琳向明中学大队干事上海市三好学生

金玮菁、盛诗频行知中学宋丽华上大附中

另外郭呈晨、王林洁、沙金、李松下、陈晨、李菁、陈范宇、李晓君、陈思思、徐必菁等十三人升入区重点中学。

以上学生均因艺术特长引起中学校长的关注。

二、、以“廊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2000年大场中心小学通过改建、扩建,形成一座气势辉宏流畅的建筑整体,在了解学校的办学历程,深刻把握学校发展轨迹;在先进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引领下,我们抓住校舍建筑上的特点,挖掘了10条或笔直或曲折或迂回的长廊来传达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文化---“廊文化”。

慧童妙书廊——这是学校的一条主廊,以德育为核心,通过“心灵对话”型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文化立校,责任立教”的办学理念。

墨韵童雅廊——这条长廊刻有校训的浮雕熠熠生辉,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天,都要在这里举行宣誓仪式,从小树立起勤奋学习的志向。

墨画博艺廊——这两边艺术墙的布置告诉了我们,艺术教育的校本课程早已融入了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之中。艺术橱窗内陈列的是“作品展示会”,把学生的绘画、书法、工艺、摄影、篆刻等艺术作品一一展示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积极性,并以此为园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

墨耕思源廊(班级文化)---在四条艺术走廊上,“涂鸦壁”、“芳草地”、“小荷露尖角”等学生合作完成的作品让你对班级主题活动及艺术活动一目了然。

墨馨书韵廊(教师的专业发展)---艺术专栏中,教师的三笔字作业,教师的各类获奖证书时刻激励着教师们要瞄准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充实自己,超越自己。

稚雅书画廊-----廊内展示的是学生的书法成品及书法大师的收藏品,置身于这条廊中,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更令人感动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起在孩子们持之以恒的笔墨中得以传承,得以新生!

美丽的校园处处呈现出浓浓的艺术气息,特别是六幢教学楼以书法家名字命名,时

时发挥着人文传统的陶冶作用。游移在长廊中,你随处都可以感受到艺术教育那春天般的勃勃生机——翰墨飘香,述说心中畅想;绿叶舞韵,荡漾童年欢乐;琴韵悠扬,萦绕五彩梦幻;雏鹰矫健,锻炼你我体魄。弘扬艺术教育特色已成为全体师生乃至家长、社区居民的共识,学校已成为追求真知的学园,陶冶情操的花园,施展特长的乐园。

三、注重队伍建设促进专业发展

学校有艺术专职教师7名,其中本科2名本科在读5名,平均年龄30岁左右,是年富力强、充满朝气又有经验的团队。团队成员都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有3人是区中心组成员。朱凌洁老师,专长舞蹈和吉他,是“2001年上海市学校艺术教育先进个人”,持“上海市首届学校艺术教育总辅导员”上岗证,所编排或指导的节目多次获上海市一等奖。张丽琴老师,专长戏剧和小提琴、二胡多项器乐,曾获宝山区音乐教师器乐比赛一等奖。夏青老师,专长书法,曾获上海市书法教学一等奖,全国书法绘画指导一等奖、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优秀园丁奖”。沈国荣老师,专长书法、篆刻,他指导的学生在全国级比赛中屡屡获奖。吴敏、吴品梅两位老师,专长美术,在“全国第二届少儿美术杯艺术展评”中获“特等园丁奖”。这个团队,在2003年,被授予“学陶实验区优秀集体”称号。正是这些爱岗敬业又富有能力的艺术教师,大场中心小学的艺术教育才会蓬勃发展,才会硕果累累。

学校还为非艺术专职教师开设了书法、吉他等课程,来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仅这两项的培训、材料费一年投资达达壹万元。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去大剧院、音乐厅、美琪大戏院、逸夫舞台亲近艺术,自觉积极的享用上海这个国际文化大都市丰富优秀的文化艺术资源,进而用人类在几千年文化史中所创造的文化艺术滋养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的精神品格。此类活动一年花费达壹万元。

四、强化社团课程,培养艺术特长

为了进一步普及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学校成立了10大学生社团,其中艺术类学生社团有:稚雅书法社、小雪花舞蹈团、小叮咚琵琶队、童乐戏剧队、小百灵合唱团、七彩画苑、诗情折纸社、SUNSHAING吉他团。各社团人数不等,成员在15-70之间;艺术类学生社团共吸纳了近500名学生,约占全体学生60%。社团定时、定点、定师资开展团内活动。学校在活动经费、师资配备、考核奖励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每年在艺术方面的考核奖励超过贰万元。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乐观情绪,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发展了特长与个性,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五、依托科研实践,促进艺术教育

2003年,我们承担了区重点课题“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子课题之一-----“翰墨艺苑型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借此研究,提炼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思想,明确了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方案。这一子课题已成为学校的龙头课题。2004年,学校申报的课题“学校廊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被定为区重点课题。《运用音乐情感的体验式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实践氛围育人》等论文、经验及艺术教育科研的阶段性成果,先后在《宝山教育》、《学校的文化使命》、《心理辅导》等刊物或书籍中发表。此外,学校还参加了与之相关的《教师教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影响的实验研究》、《彩童计划》等市级科研项目。

六、艺术教育管理自主规范有序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书记与教导参与的“艺术教育领导组”,下设自发组成的“书法中心组”、“文体中心组”、“社团中心组”、“校本开发”中心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等。采用组长自荐,组员自愿参加,活动自主开展的运作方式。领导组统筹安排全年艺术教育工作,并监督考评;中心组具体执行工作计划,完成所负责艺术科目教学与指导任务。

学校有一套相对健全的《管理手册》和《岗位职责》、《考核方案》、《奖励措施》。学校每三年制定“艺术教育三年规划”和每年制定“艺术教育工作计划”,这些“规划”与“计划”,是与学校的整体规划和计划一并制定和执行的。

回顾过去,十年艰辛,成果丰硕,但挑战明天,不断超越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将不断努力和进取,再创大场中心小学艺术新天地。

我们申报“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虚心交流学习,以此推动大场中心小学的艺术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第五篇:大场中心小学申报“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大场中心小学申报“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上海市宝山区大场中心小学位于市郊北部古镇,曾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办学与生活过的地方,先人为我们留下了“爱满天下,生活启智,艺术育人”的光荣传统,也为学校历史积淀起深厚的文化底蕴。肩负继往开来重任,心中的爱一脉相承。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场中心小学确立了“文化立校,责任立教”的办学理念,全力营造优美、高雅、和谐的育人环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以“手脑并用,写字明理”的书法艺术教育为抓手,以校园廊文化建设为载体,用心构建现代化学校艺术教育体系。

大场中心小学现有22个教学班,在读学生850人,专任教师60人。学校坚持“弘扬艺术特色教育,提高师生文化素养”的办学目标,各育并举,美育见长。学校自1990开展书法教学至今,形成了以书法、绘画、舞蹈、民乐、合唱、折纸、影视欣赏为主体的艺术教育体系。

大场中心小学是宝山区文明单位、上海市语文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心理教育会员单位。因艺术教育的蓬勃开展,大场中心小学已成为上海市书法特色学校、宝山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一、以书法为龙头,构建学校文化体系

城乡结合部的大场镇是人口导入区域,近几年迁移入镇的人口远远超过了本镇的常住人口。本地居民、拆迁居民、商品房居民、外来打工人员造成了居民的素质悬殊,家庭状况复杂,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好习惯,持之以恒的好品质,身心健康的完美人格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学校尝试把书法艺术引进校园,以此为抓手,引导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接受民族精神的熏染。通过学习书法弘扬传统文化,进而领略、传承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民族自豪感。充分发挥书法艺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功能。我们不急功近利,不“单打一”,与德育工作相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规教育、审美教育,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学生们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坚韧不拔的意志,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尤其是从特殊的角度理解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底色。

1、达成共识

领导重视,学校开展艺术教育得到各级领导的关爱,得到专家们的无私提协,得到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社区的合作与配合。上海市教委老领导刘克老先生不仅亲笔给学校提了校名,还先后五次来到学校指导工作。与领导班子商讨学校发展方向,亲临课堂听写字课,为教师作“写好硬笔字”的讲座,为学生讲述书法中文房四宝的源源历史,甚至手把手地教学生盖章;上海市教研室领导每学期都能下基层来校指导工作,组织各区教研员来校学习、交流,送经上门。宝山区教育局、大场镇政府领导非常支持学校的特色工作,每每学校举办大型活动,领导们都能保证出席。大场镇政府还每年下拨专款三万元作为艺术教育活动经费,为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证。

2、课程资源

优化组合“艺术育德,潜移默化;艺术育智,健全人格;艺术育健,全面发展;艺术激情,张扬个性”的思想,已被全校师生和学生家长所认同。二期课改课程方案又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学校严格遵循课程基础设计思想,艺术教育必修课程100%开设,师资保证、时间保证、专用教室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保证,确立了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同时结合实际,设计有特色的学校课程计划。学校开设书法、韵律操、口琴、工艺折纸四门艺术学科,坚持面向全体,做到人人参与,班班有特色,使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一定的艺术知识和基本的艺术技能。另外分年级段开设儿童画、素描、篆刻、舞蹈、琵琶、吉他、合唱、影视指导、经典古诗吟诵等艺术课程。以上学科教师们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现都已编成了校本教材。艺术类活动课程分年级组与学校两个层面。除此之外学校还注意在各科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如在语文课上的古诗吟诵、英语课上歌曲演唱、在数学课中注重背景音乐,以及通过提高全体教师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实现艺术教育渗透。

3、用足资源,拓展空间

艺术教育如果局限于学校这个圈子中孤芳自赏,就会失去社会价值效应,失去其发展的必要基础。只有走出校门,从大自然、从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才能成为源头活水;也只有向社会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与学生的才华,才能获得社会的鼎力支持,营造一个具有浓郁氛围的大环境,拓展艺术教育空间。

我们与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美术协会、音乐学院、少年宫、少科站、活动中心、陶行知纪念馆、山海书画社、社区老年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开展艺术技艺切磋活动,积极参与各级、各类书画展、文艺展演,给学生搭建张扬个性的舞台。大场是部队集聚的地方,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与海、陆、空、消防队官兵们建立了共建关系。学校课堂里可以看到官兵与学生共同挥毫的场景,部队里能看到学生们与官兵大比武的倩影,军属家中张贴的是学生们寄去的亲笔书写的对联。传统活动“稚笔生花,情满军营”已坚持了五年,学生们共寄出近六百副对联,在部队中传为佳话。

4、艺术成绩,硕果累累

两年内学校艺术类竞赛获奖情况

2003年上海市金孔雀学生舞蹈比赛

三等奖

2003年上海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

银奖2人次

2003年上海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

铜奖1人次

2004年上海市心理剧比赛

二等奖

2003年宝山区金孔雀舞蹈比赛

一等奖

2004年宝山区中小学戏剧比赛

一等奖

2004年大场镇青保之歌歌咏比赛

二等奖

全国中小学绘画书法作品大赛

(50人)

第七届

一等奖:4人

二等奖:7人

三等奖:5人

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奖

第八届

一等奖:2人

二等奖:6人

三等奖:8人

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奖

第九届

二等奖:6人

三等奖:12人

优秀组织奖

上海市“敏之杯”学生绘画书法作品展

(13人)

2002年

一等奖:2人

二等奖:2人

三等奖:3人

优秀组织奖

2004年

特等奖:1人

一等奖:1人

二等奖:4人

优秀组织奖

上海市宝山区小学生交通安全美术书法比赛

(16人)

第七届

一等奖:2人

二等奖:1人

三等奖:1人

市优秀奖:1人

优秀组织奖

第八届

一等奖:1人

二等奖:1人

市优秀奖:1人

优秀组织奖

优秀指导奖

第九届

一等奖:2人

二等奖:1人

三等奖:4人

市优秀奖:1人

优秀组织奖

优秀指导奖

0

4年

参加上海市书法协会作品展学生

(21人)

郭呈晨

盛诗频

李晓君

朱嘉琳

陈范宇

赵沈煜

陈婷

李悦

费筱梦

陈蓓

吴凤轩

钱佳琪

杨昊

刘振华

张利锋

其中:

吴凤轩

刘振华

盛诗频2次入市展

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5人)

屠艳菊

复旦附中

王菊

新中高级中学

高中部

朱嘉琳

向明中学

大队干事

上海市三好学生

金玮菁、盛诗频

行知中学

宋丽华

上大附中

另外郭呈晨、王林洁、沙金、李松下、陈晨、李菁、陈范宇、李晓君、陈思思、徐必菁等十三人升入区重点中学。

以上学生均因艺术特长引起中学校长的关注。

二、、以“廊文化”建设为载体

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2000年大场中心小学通过改建、扩建,形成一座气势辉宏流畅的建筑整体,在了解学校的办学历程,深刻把握学校发展轨迹;在先进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引领下,我们抓住校舍建筑上的特点,挖掘了10条或笔直或曲折或迂回的长廊来传达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文化---“廊文化”。

慧童妙书廊——这是学校的一条主廊,以德育为核心,通过“心灵对话”型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文化立校,责任立教”的办学理念。

墨韵童雅廊——这条长廊刻有校训的浮雕熠熠生辉,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天,都要在这里举行宣誓仪式,从小树立起勤奋学习的志向。

墨画博艺廊——这两边艺术墙的布置告诉了我们,艺术教育的校本课程早已融入了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之中。艺术橱窗内陈列的是“作品展示会”,把学生的绘画、书法、工艺、摄影、篆刻等艺术作品一一展示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积极性,并以此为园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

墨耕思源廊(班级文化)---在四条艺术走廊上,“涂鸦壁”、“芳草地”、“小荷露尖角”等学生合作完成的作品让你对班级主题活动及艺术活动一目了然。

墨馨书韵廊(教师的专业发展)---艺术专栏中,教师的三笔字作业,教师的各类获奖证书时刻激励着教师们要瞄准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充实自己,超越自己。

稚雅书画廊-----廊内展示的是学生的书法成品及书法大师的收藏品,置身于这条廊中,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更令人感动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起在孩子们持之以恒的笔墨中得以传承,得以新生!

美丽的校园处处呈现出浓浓的艺术气息,特别是六幢教学楼以书法家名字命名,时

时发挥着人文传统的陶冶作用。游移在长廊中,你随处都可以感受到艺术教育那春天般的勃勃生机——翰墨飘香,述说心中畅想;绿叶舞韵,荡漾童年欢乐;琴韵悠扬,萦绕五彩梦幻;雏鹰矫健,锻炼你我体魄。弘扬艺术教育特色已成为全体师生乃至家长、社区居民的共识,学校已成为追求真知的学园,陶冶情操的花园,施展特长的乐园。

三、注重队伍建设

促进专业发展

学校还为非艺术专职教师开设了书法、吉他等课程,来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仅这两项的培训、材料费一年投资达达壹万元。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去大剧院、音乐厅、美琪大戏院、逸夫舞台亲近艺术,自觉积极的享用上海这个国际文化大都市丰富优秀的文化艺术资源,进而用人类在几千年文化史中所创造的文化艺术滋养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的精神品格。此类活动一年花费达壹万元。

四、强化社团课程,培养艺术特长

为了进一步普及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学校成立了10大学生社团,其中艺术类学生社团有:稚雅书法社、小雪花舞蹈团、小叮咚琵琶队、童乐戏剧队、小百灵合唱团、七彩画苑、诗情折纸社、sun

shaing吉他团。各社团人数不等,成员在15-70之间;艺术类学生社团共吸纳了近500名学生,约占全体学生60%。社团定时、定点、定师资开展团内活动。学校在活动经费、师资配备、考核奖励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每年在艺术方面的考核奖励超过贰万元。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乐观情绪,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发展了特长与个性,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五、依托科研实践,促进艺术教育

2003年,我们承担了区重点课题“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子课题之一-----“翰墨艺苑型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借此研究,提炼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思想,明确了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方案。这一子课题已成为学校的龙头课题。2004年,学校申报的课题“学校廊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被定为区重点课题。《运用音乐情感的体验式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实践氛围育人》等论文、经验及艺术教育科研的阶段性成果,先后在《宝山教育》、《学校的文化使命》、《心理辅导》等刊物或书籍中发表。此外,学校还参加了与之相关的《教师教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影响的实验研究》、《彩童计划》等市级科研项目。

六、艺术教育管理

自主规范有序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书记与教导参与的“艺术教育领导组”,下设自发组成的“书法中心组”、“文体中心组”、“社团中心组”、“校本开发”中心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等。采用组长自荐,组员自愿参加,活动自主开展的运作方式。领导组统筹安排全年艺术教育工作,并监督考评;中心组具体执行工作计划,完成所负责艺术科目教学与指导任务。

学校有一套相对健全的《管理手册》和《岗位职责》、《考核方案》、《奖励措施》。学校每三年制定“艺术教育三年规划”和每年制定“艺术教育工作计划”,这些“规划”与“计划”,是与学校的整体规划和计划一并制定和执行的。

回顾过去,十年艰辛,成果丰硕,但挑战明天,不断超越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将不断努力和进取,再创大场中心小学艺术新天地。

我们申报“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虚心交流学习,以此推动大场中心小学的艺术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下载温州市龙湾区艺术学校申报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温州市龙湾区艺术学校申报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艺术学校自查报告

    艺术学校自查报告一、师生共同努力,构建学校文化体系: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好习惯,持之以恒的好品质,身心健康的完美人格?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自XX年被评为区艺术......

    艺术学校自查报告

    一、师生共同努力,构建学校文化体系: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好习惯,持之以恒的好品质,身心健康的完美人格?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艺术学校自查报告。自2006年被评为区艺......

    申报体育特色学校自检自查报告

    申报体育特色学校自检自查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进学校的体育工作,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提......

    申报篮球体育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申报篮球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阳光体育运动,推进学校的体育工作,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提高我校学生体育运动素质和篮球竞技水......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自查报告2011(定)

    让艺术之花开满校园 都江堰市北街小学申报“成都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汇报 都江堰市北街小学创建于1903年,至今已有108年的办学历史。长期以来,学校秉承李冰治水的科学精神,坚......

    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共5篇)

    阆中市思依镇小垭中心学校 关于申请创建“阆中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验收的报告 阆中市文化教育局: 我校地处阆、苍两县市交界处。长期以来,学校以“重抓教育质量,彰显教育特色,......

    温州市体育特色学校建设

    温州市体育特色学校建设自查自评报告乐清育英学校我校创办于1993年6月,是一所小学到初中九年一贯制的民办寄宿学校,是教育部APEC项目高效能实验学校,浙江省级文明单位,浙江省优......

    解放路小学申报艺术特色学校评估汇报材料

    解放路小学申报艺术特色学校评估汇报材料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些小树„„”每天清晨,伴随着悠扬的乐声,踏入解小的青青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