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岭镇2017年同步小康示范创建工作自查报告2017.12.25
马岭镇2017年同步小康示范创建工作
自查报告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州第七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扎实开展我镇全面小康建设工作。现将我镇第一批(平寨村)、第二批(瓦戛村)同步小康示范创建巩固提升,第三批(龙井村)同步小康示范创建工作自查如下:
一、马岭镇第三批同步小康示范村(龙井村)
马岭镇同步小康示范村龙井村位于兴义市东北部,离市区5公里,属城乡结合部,是马岭镇政府所在地,与桔山街道办相接,兴清快速通道、309省道、宜化大道、纬五路、纬五路穿村而过,全村土地面积10.02平方公里,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98人,1076户,是兴义市第六片区实施‚轻工业产业聚集区‛发展中的轻工业基地,村辖区内有公立学校一所、私立学校一所,企业15家。
(一)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农村环境。
1、抓基础设施建设。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开展建设,投资8.25万元建设全长0.25公里的纬二路至九头坡二组公路,投资5.4万元建设全长0.193公里的马普路至田家河公路,投资19.72万元建设全长0.493公里的纬二路至九头坡一组公路,投资12.87万元建设全长0.39公里的龙井北站至金宝贝幼儿园公路,辖区内通村道路硬化率达95%以上,并积极与交通局对接开通客运班线,通组路、串户路硬化率达90%以上。有农贸市场,投资8万元修建休闲健身广场,建立健全水利设施管护制度,设施管护完好,村庄内生活饮用水卫生、干净,水池、水窖及配水管网等设施完善。结合村庄整治、异地扶贫搬迁、安臵新村,建设美观、实用、建筑形式多样化、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住房,村庄内民居风格统一,与周边环境协调融合。实施电网改造,建设智能、高效、可靠的绿色农村电网,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用电,一户一表率达100%,有水费电费收费点,人口集中区域有便民电费代收网点。通宽带和通电话,户户通广播电视,村信息和通讯网络基本建立。
2、抓服务设施配套。积极完善‚三个一‛场所建设,目前龙井村建有村级活动场所、远程教育站点、党员活动室。公共区域内布局有太阳能灯具为主的照明设施。村内配臵垃圾收集设施,修建排污沟或铺设排污管道,实现雨污分流,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50%以上;公共场所无露天粪坑。切实做到‚全面推行‘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0%以上。龙井村 ‚人畜混居‛、村庄‚三乱‛现象基本根除,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抓村庄建设整治。以马岭新区规划建设为基础,结合村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地理优势等实际,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规划中明确近期、中长期发展时间表、路线图,突出适用、美观、特色和地方个性。尊重建筑文化传统,保护自然景观及老街巷、特色民居等人文景观。
(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1、发展特色产业。鼓励、支持农民自主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走高产高效、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按照规范化、规模化的要求,效益好的农业特色产业,积极发展运输、农产品加工等助农增收致富的特色种养加产业。
2、打造产业品牌。以‚鑫桂园‛果园为主,在龙井村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扎实抓好特色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目前龙井的经果林基地总面积6000亩,其中示范种植基地940亩(全部是石漠化荒山);总投资480万元。其中‚五星枇杷‛套袋栽培技术400亩,葡萄套袋栽培技术50亩,‚美国黑宝石‛(黑桃李)栽培技术50亩,‚风水园黄‛李子150亩,脆桃80亩、油桃50亩、皮球桃50亩,关西蜜桃80亩,苗圃30亩。带动农户450户,种植优质枇杷2700多亩,以五星枇杷为例,按每亩1600—1800斤、每斤8元计算,每亩可创产值10—14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和人员工资,每亩可增加纯收入1万—1.5万元。2017年,仅五星枇杷一项,为农户创收400—600万元。
3、探索多种经营模式。鼓励群众盘活土地资源,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分红等新型农村土地经营模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农户通过流转土地,扩大种植养殖、加工服务、乡村旅游等规模,提高技术含量,助农增收。
(三)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村级管理。
1、提升群众素质。结合三会一课长效化制度化,制定和完善农村党员、群众培训规划,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切实发挥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短期教育实践培训基地的功能,注重产业技能、农村法律法规、信息、市场营销等内容的培训,努力培养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开展科普技术培训5次,接受培训600人次;开展科普讲座3次,听讲400人次;
2、扶持发展一批实体。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等模式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培育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把有条件的贫困户,培养、扶持成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家乐业主、乡村旅馆经营者等。村内已建有超市百货零售、农家乐、农村淘宝、加工服务、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经济实体。
3、加强村级民主自治管理。村级组织工作规则健全,有《龙井村村规民约》、《龙井村民自治章程》等规章制度。村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程序规范。村民理财小组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清理和审计。村级事务管理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两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无违法违规行为。实行村务公开,有固定的村务公开栏,村务公开的内容全面、及时,村民对村务管理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4、增强村级集体经济。我镇龙井村获得上级村级集体经济补助资金一百万元,对龙井村‚五共‛‚ 四化‛ 党建扶贫示范村可经营性‚资金、资源、资产‛ 进行了清理、核查、统计、整合,并注册了集体公司。采取出租集体土地、房屋等方式,壮大村(社区)集体经济,龙井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过百万。
五、加强宣传教育,发挥群众主体。
1、做好宣传工作。制定马岭镇2017年同步小康创建宣传工作方案,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在镇主干道、村驻地有清晰、明显的宣传标语8条,固定标语2条;在龙井村设立‚兴义市马岭镇同步小康示范村‛标牌,在10户示范户悬挂小康示范户标牌,张贴同步小康示范村宣传栏,展示小康示范创建的主要内容。
2、倡导良好文明风尚。积极做好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一步培育孝悌和睦家风,倡树婚丧嫁娶新风,树立文明乡风。禁止操办上祭、入伍、升学、开业等小酒席,严禁摆桌收礼;不准讲排场、比阔气、慕虚荣,搞铺张浪费;不准在吃酒时参与带彩娱乐、打麻将、掷骰子、拍金花、斗地主、挖豹子、推拱等任何赌博活动;不准酗酒闹事、打架斗殴、造谣惑众、拨弄是非、拉帮结派、寻衅滋事、侮辱诽谤他人。积极组织文体活动,倡导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树立举止大方、行为规范、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勤俭持家、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热情好客的新风尚。制定和完善村民行为规范,引导群众养成文明习惯,促进村风文明和谐、民风淳朴。
3、引导群众诚实守信。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基础,注重培育道德主人意识,自觉参与道德实践,引导党员群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知荣辱、明是非、分美丑、辨真假、识善恶,争当诚实守信好公民。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提升村民对同步小康创建工作知晓率。
4、构建感恩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宣传栏等形式,建设村级感恩教育宣传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对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前后对比,突出同步小康创建工作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增强老百姓对同步小康创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二、马岭镇同步小康示范创建巩固提升(平寨村)、(瓦戛村)
马岭镇第一批(平寨村)、第二批(瓦戛村)示范创建巩固提升,主要做好了基础设施维护、产业持续发展等工作。小康路、小康水、村民活动场所、公厕等基础设施出现损坏及时进行修复。持续开展‚扫黑除恶‛、‚雷霆行动‛等社会治安严打整治行动,开展‚平安村寨‛的创建活动。平寨村、瓦戛村通过小康示范创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平寨村投资27.12万元建设全长0.25公里的兴化后门至烟花爆竹厂公路,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走高产高效、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着力挖掘民族文化,打造以营上古寨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加强指导特色葱、蒜基地及早玉米的技术与发展。发展大型养殖户4户,特色农家乐3户,大型种植户11户。
瓦戛村投资63.69万元建设全长1.93公里的兴清路至卡子公路,投资19.53万元建设全长0.592公里的兴清路至云盘山公路,打造以‚金满园‛果园为主的产业品牌。金满园公司实施的1000亩枇杷标准园,平均亩利润为7800元,经济效益明显。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3000亩,解决附近劳动力转移就业40多人,每年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收入达100多万元,每年开展培训100余人次。拟在十三五期间借马岭水库建设打造出一条兼具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精品种植、文化产业的特色农业产业带。
马岭镇2017年农村‚组组通‛公路任务数是6条,共计4.024公里,已开工7条(含2018年计划1条)累计4.616公里 截止10月7日,7条公路毛路已挖通,碎石层基本铺设完成,待弯沉检测合格后进行路面混凝土浇筑,总体形象进度完成50%。目前,我镇农村‚组组通‛公路工程进展顺利,预计2017年10月30日前全部完工。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继续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在工作中认真研究,科学决策,为实现全镇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达到后发赶超、全面达到小康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共马岭镇委员会 2017年12月25日
第二篇:同步小康示范
西冲镇小河村申报贵州省文明村事迹材料
小河村位于西冲镇东部,全村总面积3.83平方公里,辖22个村民组,851户,2838人。耕地2479亩(其中水田280亩,旱地2199亩),人均耕地0.9亩;境内森林覆盖率达22%,水资源丰富,水质好,水域面积47.1亩,土质肥沃,交通便利;小河村以蔬菜种植为主,现已成为盘县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郊型经济良好发展,群众精神文明活动蓬勃开展。如今的小河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
近年来,小河村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营造氛围,立足村情、真抓实干,凝聚群众力量,勾画了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
一、大力开展村民文娱活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
随着小河村特色农产品畅销、农家乐的兴办使群众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但是小河村群众的业余生活还不够丰富,于是村支两委商量,自筹资金,发动起一些妇女扭秧歌、搞活动,建起了第一支秧歌队,但万事开头难,第一支秧歌队在起始阶段,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据当时参与秧歌队的一位村民回忆,在秧歌队建立的初期阶段,有一年县里组织“盘州春韵”系列活动,邀请西冲镇小河村组队参加,当时
小河村一些妇女同志因忙于搞生产、做生意,需要村支两委支付“出场费”才肯参加,村支两委积极同他们商量,讲解参加文娱活动的好处,使小河村第一支秧歌队顺利参加了此次活动,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活动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妇女们感受到了这样的娱乐方式既能缓解干农活的疲累感,又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便纷纷又发动其他妇女同志加入到秧歌队中来,妇女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娱乐方式,一到傍晚,村民们不再是各回各家,而是你约我,我约她,集体到村活动场所扭起了秧歌,欢歌笑语传遍了整个村落。“如果现在再参加县里的“盘州春韵”活动,那我肯定第一个报名,再也不要“出场费”了”。一位村民如是说。为让村民在农闲时能过上更加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小河村经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蓝球场、娱乐室和“农家书屋”,结合村民的业余爱好,又鼓动一些热爱文娱活动的村民组建了秧歌队、男女舞龙队、歌舞队、蓝球队,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节,组织村文娱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并组队参加省、市、县各种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2年6月组队参加贵州省第二届农民运动会荣获舞龙两项三等奖,2013年参加盘县“盘州春韵”舞龙比赛荣获三等奖,秧歌队在“盘州春韵”系列活动中也多次获奖。
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村支两委还发动群众大力实施改厕、改灶、改圈、路面硬化、庭院硬化等,全村进户路、庭院已全部实现硬化,以农村沼气池建设带动改
厕、改圈、改厨全面开展,完成房屋调脊、外墙粉刷,全村环境整洁、卫生,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建成了农民多功能信息服务站,实现了农电网改造,享受城乡供电同网同价,实现电视、电话覆盖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齐全,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观,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也不断改观,活动器材也更多了,还建起了“农民网吧”,群众既能在里面学习,也能在里面游戏娱乐,这也巩固了支部阵地建设,保障了党支部正常的学习教育活动,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随着村活动室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小河村建立了群众工作室,进一步解决了“方便群众办事”的问题,并在村活动室和每个组安排了一名代办员帮助群众代办各种事项,这一举措受到群众的大力称赞,大大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村妇代会牵头开展的以“学习在农家、富裕在农家、美德在农家、和谐在农家”为内容的“星级文明户”、“清洁示范户”评比和“巾帼洁雅”等活动,大大改善了农村妇女生活,促进了妇女增收致富,提高了妇女地位,让广大妇女积极深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2009年小河村荣获全国巾帼示范村荣誉称号。
二、重宣传引导,提升群众创建小康社会的凝聚力 小河村以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导向,说身边人,看身边事,感受身边变化,激发群众参与同步小康创建意识。一是以村支两委每月例会为契机,扎实开展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让村组干部把同
步小康的声音送进村寨,传遍每家每户,真正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小康创建带来的变化,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小康建设的激情。二是以编辑印制“四在农家”建设宣传画册1000余份,建设廉政文化长廊、自编歌谣等方式,大力宣传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加坚定创建同步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三是以组织党员上党课、参加全镇举行的“七一”建党庆祝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坚定信仰,以一颗忠诚之心履行党员职责,发挥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在全村营造了争创小康的浓厚氛围。
三、结合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让群众感到实实在在地变化
小河村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持续发展”的目标,结合实际、大力引导村民学科学、用科学,发展多种经济,以蔬菜种植为主,着力发展“亮点多、有特色”的城郊型经济,实现了村级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民人均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为小河小康村的建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村支两委全面分析本村区位优势和资源状况,提出以发展城郊型农业为主线,全面带动其他行业发展的思路,新建大棚50亩,种植反季节蔬菜,提高蔬菜种植科技含量,广泛种植市场看好的蔬菜,提高蔬菜种植科技效益,建设成为盘县主要的蔬菜种植基地,产品供应红果、城关两城区;因地制宜种植猕猴桃、雪梨、板粟、核桃、樱桃等经果林98
2亩;大力扶持本村传统特色产业的发展,发展36户村民从事炒米加工,每天加工炒米3000余斤,产品远销云南曲靖等地;16户加工面粉、粑粑;3户酿酒;12户加工生产水豆豉、糟辣椒、腌菜等产品已占领盘县市场;还有12户养鱼,10户畜牧养殖,26户运输专业户,城郊型经济初具规模,下一步将着力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将村民小作坊做大做强,让糟辣椒、水豆豉、腌菜等作坊合并建厂,使炒米、粑粑、面粉等合并建立食品加工厂,扩大覆盖面、闯出新市场,打造出小河特色品牌。支委成员看准小河已有的发展优势,率先兴办农家乐,现已经带动开办6家。村主任张道经在不明市场前景情况下率先开办的“麻尚农家乐”年收入达50余万元,生意火爆,市场前景看好,这将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展农村休闲服务,形成小河新的产业和亮点。
四、大力抓好教育培训,提高群众致富能力
为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近年来,村支两委邀请县、镇农业技术人员进村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600余人次,主要以蔬菜种植、经果林栽培技术、养殖等为主的适用技术培训,同时还组织村民参与各级举办的绿色证书培训。通过培训造就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科技致富带头人,加速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小河村向小康村迈进的步伐又多前进了一步。
“党的政策好处多,家家过上好生活,农忙时节搞生产,闲时休息搞娱乐”,村民自编的颂歌就是小河村人幸福和谐的真实写照。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树造了“实力小河、魅力小河、幸福小河、文明小河、和谐小河、特色小河”,干群距离拉近了,感情更深了,群众过上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休闲文化娱乐生活,群众大拇指又竖起来了,大大提升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群众对全面小康创建有了更大的动力和热情。
西冲镇小河村村民委员会
2014年5月8日
第三篇:创建同步小康
创创建建同同步步小小康康建建设设美美丽丽乡乡村村
贵州威宁
最美驻村干部
【第五期】
2013年7月1日 编印来源:人民网2013年4月15日
3月27日,威宁自治县观风海镇野鸡河村梁山组,残疾村民张宗成的心情就像晴朗的天空一样充满阳光,驻村干部胡雍辉不仅为他送去了代他办理好的残疾证,还为他背去了
自己掏钱购买的“爱心轮椅”。
第四篇: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工作自查报告
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工作自查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全面小康办的指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省、州确定的目标任务,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措施得当、落实得力,确保我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得到有序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根据贵州省全面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办公室下发的《贵州省以县为单位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2014考评方案》(贵康办字〔2014〕26号)文件要求对我县2014年同步小康创建活动情况进行自查,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建立工作机构。根据省、州对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安排部署,我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人大、县政协主要领导、县委常委成员和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进行了调整,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县委办和县政府办,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有综合组、监测指导组、宣传组和督查组等4个工作组,抽调5人坐班办公,并拨付专项工作经费,确保了县小康办工作的正常运转。各乡镇、各部门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创建工作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般干部全力抓”的工作格局,不断增强同步小康创建合力。同时,召开了2次全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推进会,2次同步小康活动调度会,4次小康办主任会议,对全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进行动员、研究、分析、部署,确保了全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得到有序推进。
(二)科学谋划,完善工作机制。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省、州工作要求,结合《县“十二五”规划》和当前主要工作,我县出台了《关于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了使《意见》更具操作性,县委、县政府正确研判当前形势,进一步出台《县2014年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实施细则》、《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工作考评办法》、《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统计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县2014年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县2014年—2020年同步小康创建活动任务分解表》、《县直有关部门同步小康创建活动职责分工》、《关于分解落实<关于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实施意见>主要目标任务的通知》等一序列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细化了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要求和内容,明确了我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时间表、线路图和责任制,加强我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形成了运转协调、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三)多方面协调并进,促小康进程。在同步小康创建活动中,我县多方面协调并进。一是经济增长,2014年我县生产总值完成26.18亿元,增长20%,连续四年增速“超州超省”;财政总收入完成4.48亿元,增长37.09%,以每年净增亿元速度实现了“三连增”;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6.94亿元,增长42.4%,是“十一五”期末翻1番。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进一步夯实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基础。二是我县社会和谐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实现程度为81.36%,比2013年提高6.11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居民收入比3.09%,实现程度85.13%;贫困乡镇发生率66.67%,实现程度33.33%;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88%,实现程度98%;民族团结和睦指数97.2%,实现程度97.2%。坚持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增加居民收入。三是全县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提高,预计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为81.82 %,比2013年提高了11.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实现程度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6元,实现程度68%;恩格尔系数40%,实现程度100%;住房指数实现程度100%;居民出行便捷指数实现程度64%;医疗卫生发展指数实现程度94%。四是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以人民群众有较高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为目标,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坚持执政为民,全力提高效能,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显著。2014年,民主法制实现程度为96.58%,比2013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其中:城乡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率83.5%,实现程度93%;社会安全指数实现程100%;县级政府行政服务群众满意度实现程度96%。五是文化教育建设取得新突破。继续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实施好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教师公租房等一些教育常规项目的基础上,新建10所乡镇幼儿园、第二高中、第二初中和迁建城关一小等一批教育重点工程,彻底扭转教育事业基础薄弱的不利局面。同时,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启动了新县城5A景区规划,实施了5A景区、游客服务中心、xx村乡村旅游等一批旅游项目建设。2014年,预计文化教育实现程度为91.01%,比2013年高12.05个百分点。其中:文化发展指数实现程度93%;高中及以下阶段教育指数实现程度81.82%;每万人人才资源数1020人,实现程度100%。六是积极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创建,各相关单位制定了相应计划。新增解决了47个自然寨3.7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了xx、xx两个集镇污水处理工程,建成了县城垃圾填埋场及县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并投入使用。同时,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工程,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加快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全县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预计2014年我县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94.34%,比2013年提高6.44个百分点。其中:耕地保有量指数104.3%,实现程度100%;环境质量指数实现程度90.81%。
(四)树立样板,抓好典型示范。坚持把示范点作为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突破口,分乡镇、分类别开展试点示范,明确2个乡镇、20个村为同步小康创建示范点,力求实现点上突破、面上带动、整体提升。一是建立台账管理。下发了《建立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家庭台帐实施方案》文件,全面完成了2个示范乡镇的行政村、20个示范村共77个村16076户的摸底调查工作,并以户为单位建立了动态台账。二是认真谋划和部署。按照《同步小康创建示范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指导示范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示范创建的工作步骤、措施和保障机制。三是加大对示范点的投入力度。制定下发了《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安排全县90个县直单位、12个乡镇2284名干部职工,对全县70个行政村3160户未达小康水平的农户进行结对帮扶。积极动员县、乡、村三级力量,实行三级联动共建示范点,在资金、项目安排等方面向示范点倾斜。截止目前,共累计投入示范点建设项目186个共12305万元(总投资16749.5万元),机关干部职工投入个人帮扶资金64.8万元。
(五)坚持扩大宣传造势,狠抓同步小康舆论引导。召开县委中心学习组会议,就如何开展好我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县乡两级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培训20次近2170人次。通过在县电视台开辟栏目,利用电子宣传牌、宣传标语以及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营造氛围。截止目前,在州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我县小康信息51条,在县电视台等县级媒体刊发小康信息44条次,户外宣传牌20块,永久性宣传标语35余条;印发《县小康知识手册》2000余册,编发《 小康信息》112期116条,其中被州级采用19条,被省采用3条。积极组织编写示范典型材料xx村小康典型材料入选《同步小康“排头兵”》文集;总结提炼“温馨调解模式奏响和谐**章”和“民主法治管理助推同步小康建设”两个示范典型经验材料参加省同步小康示范推选展示活动,投票结果分别位居所参与类别的第2名和第3名。以“结对帮扶、同步小康驻村”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好宣教工作,提高群众对活动的知晓率、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以及群众的满意度。
(六)坚持主动当好参谋,认真搞好统计监测工作。根据省、州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我县及时成立了统计监测指导组,制定下发《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统计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小康指标统计监测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并分别于4月份和10月份召开两次业务培训会,对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及业务人员、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及乡镇小康办人员进行培训,受训人员达240人次。按照“依法统计、分级负责、部门把关、统计综合”和“谁出数据、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开展小康指标统计监测工作,为全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当好县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对全县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及总体实现程度进行了预测,做好2013、2014年前3季度小康指标统计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上报等工作。据省小康办反馈数据显示,2013我县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71.6%。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全县经济总量小,经济综合实力不强,工业经济起步较晚,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旅游发展步伐亟待加快,支柱型重点财源尚未培育形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统计监测指标,特别是人均GDP、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环境质量等核心指标差距较大,同步小康创建任务十分繁重。二是同步小康创建工作是一项新工作,工作无章可循,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造成工作有时安排不到位,下发文件衔接性和指导性不强。三是由于有些乡镇及部门认识不到位,领导不够重视,在工作开展中,出现敷衍了事、材料造假的现象,影响到创建活动的顺利推进。四是宣传教育乏力,在发挥人民群众同步小康创建的主体作用方面不够,存在“政府热、群众冷,上面热、基层冷”的情况,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没能得到体现。
三、2015工作打算
2015年,我县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旅游富县”三大战略,以项目为抓手,不断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扩大经济总量,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到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集中力量,继续狠抓示范建设。根据同步小康创建示范的标准,着力做好小康示范点的项目规划与策划工作。按照“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原则,把同步小康示范建设帮扶工作与党建扶贫、干部帮联驻村等工作结合起来,把小康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进一步整合同步小康创建资源,统筹协调各部门在扶贫、教育、住房、医疗等项目及资金上优先考虑示范点。同时,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千企帮千村”等主题活动,集中力量打造示范点,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全力推进小康建设。
(二)加大投入,以项目建设促进小康进程。从统计监测情况来看,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等实现程度较低的指标,特别是人均GDP、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环境质量指数等三项核心指标,都与基础设施落后和投入不足有直接的关系,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继续扩大投资规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深入推进全面小康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落实到项目争取、建设上来,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实施好在建项目,争取上报项目,编制和策划好新项目,特别是道路交通、农村饮水安全、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切实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以项目的推进和落实来促进全面小康创建指标的完成。
(三)科学调度,做好指标数据统计监测分析。切实重视小康指标统计监测工作,熟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关指标统计监测“规则”。加强统计监测基础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统计工作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根据全国和全省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监测办法,坚持“月研判季调度”工作制度,按照“分级负责、部门把关、统计综合”和“谁出数、谁负责”的要求,从严把关数据采集、审核、上报等工作,并根据各时期监测指标进度情况时时进行总结、分析和研判,力求做到数据采集、审核、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我县小康指标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县委、县政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四)狠抓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按照省、州、县的统一部署,积极协调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局、县编辑部、县电视台等宣传部门落实好《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宣传工作方案》,负责任地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同时,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加大发动群众参与力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小康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发挥群众在活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认真做好典型经验总结,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提炼,在全县范围推广实施,努力营造同步小康创建活动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信息简报工作,千方百计提高信息报送质量,及时、密集地向上级反映我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开展情况。
(五)加强督查力度,确保同步小康创建有序开展。进一步建立健全督查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小康建设工作专项督查指导,准确掌握各项工作的推进情况;对小康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乡镇和主管部门领导反馈,帮助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做到各项工作任务事事有着落,交办事情件件有成效,确保小康建设各项工作得到顺利推进。
第五篇:创建小康自查报告
创建小康自查报告
还地桥镇创建全国文明镇自查报告中共还地桥镇委员会还地桥镇人民政府(20**年12月)还地桥镇位于湖北省大冶市西北部,东临黄石市铁山区,北接鄂州市,区位优越、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显要,是大冶市西北部的经济、文化、商贸、交通中心和对接大武汉的桥头堡。全镇国土面积228平方公里,下辖34个行政村、2个居民社区,总人口10.2万人。是全国首批乡镇企业产值过亿元镇、第二批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年、20**年连续两届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20**年12月荣获全国文明镇;20**、20**年分别夺得“全省十强镇”第七位和第六位,实现进位;20**年2月、20**年8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重点镇”;20**年3月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定为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20**年“中国楹联文化之乡”、20**年“中华诗词之乡”等多项荣誉称号。并先后荣获“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亿万农健身体育活动先进乡镇”称号。近年来,我镇以文明创建为抓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生态建设、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文化建设、城镇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在全镇营造浓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气神,镇容村貌日益优美,科教文化事业持续繁荣,镇域经济健康发展,社会风气和环境面貌不断改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抓机制,强保障,形成创建合力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镇作为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扩大对外宣传展示的形象工程,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群众路线的民心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创建工作到位。
一是领导思想到位。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同督办、同检查、同考核,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领导机制,实行半月一汇报、一季一检查,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健全了有人管事的领导体系和有人干事的工作网络,为创建全国文明镇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组织机构到位。
镇党委、政府把文明创建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决策范围,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委分管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镇全体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创建全国文明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党委组织宣传委员兼任,并下设16个职能组,即综合协调组、机关效能建设组、法治环境建设组、市容环境整治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组、交通秩序整治组、社会治安综合整治组、生态环境建设组、公共卫生整治组、市场环境整治组、建设秩序整治组、街道广告整治组、调查统计组、文字材料组、宣传教育组和宣传报道组,全位加强对文明创建工作的指导、督办。同时,成立了镇、村文明办,并加强对文明办工作人员和镇、村干部进行培训,每年举办2期培训班,受训人员200余人次。三是宣传发动到位。
每年初专门召开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把创建全国文明乡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安排。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镇有线电视、广播、宣传橱窗、横幅、标语、宣传车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创建全国文明村镇的目的、意义、阶段工作重点及要求,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四是责任机制到位。
制定了《还地桥镇创建全国文明乡镇活动实施方案》和《20**xx镇政府机关及各职能办干部职工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村(社区)和部门单位目标管理考核方案》和《镇区卫生整治管理方案》、《还地桥镇社会治安工作规划》等文件,并把目标中的具体要求和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同时,建立奖励机制,把创建全国文明乡镇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镇、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表彰的基本依据,并与镇、村干部的工资挂钩,年终考核,奖优罚劣,大大调动了镇、村干部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五是资金投入到位。
建立了财政拨款、单位出资、社会捐资、吸引外资等多渠道、多层次的创建工作投入筹资机制。镇政府按照人平20元的标准对精神文明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每年投入200余万元,从而在资金上确保了文明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抓活动、促创建,提升文明程度一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开门搞活动,创建聚人心”的工作理念,积极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提升全镇文明程度。
一是推行“四步工作法”,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即:第一步推选村民代表,对农户进行评议。各村民小组组织村民推选代表,代表一般由3—7人组成,每10户推荐一个代表,经群众签字认可。村民代表对照十星级标准对各户进行集中评议并打分。
第二步汇总各户十星得票情况,在各组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三步村评议领导小组审核。各组公示结束后,对群众有异议的由村评议领导小组重新审核,并对有关部门反馈的情况进行重点审核,并确定最终结果,得票率必须在90%以上的方可得星,统计结束后,将全村各户得星情况在村公布栏集中公布。
第四步总结及评议结果上报。各村在评选活动结束后,将材料及时归档,写出工作总结并报镇创建办审定挂牌。同时,坚持跟踪随访、星级滚动管理抓好“创评”工作,整合村民理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资源,成立“十星”管理小组,对星级户进行跟踪随访,如发现星级户在计划生育、不讲卫生等某一项存在问题,及时减星;如星级户某一项表现优良且未挂星,则及时增星。以此引导村民正确树立创星争星的荣辱观念,营造创争气场。目前,全镇共评出“十星级文明户”2652户,“九星级文明户”1612户,“八星级文明户”1714户,并已挂牌。
二是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文明信用村、文明小康村、最美乡村等文明村创建活动。
我镇结合新农村建设、三万活动和结对帮扶活动、领导班子联系基层制度等,不断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式。将政府部门、镇直单位与36个村、社区结对共建帮扶,进一步把创建工作的重点全面推向农村,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共建文明新村的工作格局。在生态建设方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转型。投资1600万元建设日处理能力800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积极推进排江管网和涉重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铝材厂生产污水零排放。红光、板桥等7个工矿废弃地完成复垦利用,新增耕地面积3000余亩。大力开展“五边三化”环境整治,“五小”企业全部得到关闭,植树造林和森林培育15000余亩,50%以上开山塘口得到有效整治。组建综合执法大队,建立查违控违拆违长效机制,镇区和红峰等重点区域违建抢建行为得到有效管控。土库村荣获全省“宜居村庄”、“文明村”称号。新畈、黄岗、土库三个村入围黄石“最美乡村”30强。20**年,我镇又成功夺得全省第五届城镇规划管理“楚天杯”。我镇长岭村舍眼前利益换长远发展,精心经营水和空,先后“劝退”一大批铝材加工等涉嫌污染环境的项目。20**年7月,外地一名老板找到村里想创办一家钒厂,一年向村里缴纳20万元。后打听到土法炼钒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的废气、废水、废渣,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该项目最终还是因污染问题被拒之门外。如今,村里的生态林绿波翻涌、古木参天;村道竹影疏斜、树阴斑斑;农家院落瓜果飘香、花木葱茏,全村绿化率达到30.6%。在信用建设方面,以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信用市场培育,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树立还债也是政绩的观念,带头讲诚信,结欠帐,为全镇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同时,开展优质信用服务,构建良好的信村、信农、信企关系,推动全镇信用工程建设。通过开展活动,村、农户与企业的信用意识明显增强,近年无不良信货现象发生。与时同时,全镇文明小康村创建活动有序推进,秀山村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创办了全市第一家村级科技产业园,今年6月18日,红星美凯龙、上海法派集团、武汉安普电缆机电和风脉(武汉)能源等16家华中名企入驻秀山科技园。三是开展文明集镇创建活动。
制定了文明集镇整治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健全规章制度,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镇区市场内外环境脏、乱、差现象进行强力治理。对违章搭建、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吊乱挂、乱贴乱画等现象也进行了取缔清除。如:组织保洁员在集贸市场内流动打扫卫生,发动管理人员和经营业主对场内卫生常态化保洁,并加强日常内外秩序的维护。同时,对其他市场采取调整摊位集中管理、增加保洁员、加强巡查、规范上岗等方式进行了整治,效果明显。篇二:大王镇卫生院关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自查报告。
大王镇卫生院关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自查报告近年来,我院全体干部职工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动员各方面力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医院全面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连续多年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前年开设的老年托养科被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十佳文明新事”,近期我院两名干部职工荣膺“山东省十佳卫生院长”、“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所有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都与我院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分不开。
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我院始终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注重医德医风建设,每年初都下大力气进行一次大范围的思想整顿,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在医院门诊楼和病房楼设立多处行风建设意见箱和监督箱,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汇总结果,上报院委会,对群众敏感的焦点问题,多方调研,制订方案,及时解决。尤其注重细节,并积极改善住院环境,完善了病人食堂,解决了吃饭难问题;设立了病人专用晾衣架,由专人负责看护,保证衣物不错领、不丢失;在卫生间铺设防滑地毯、设立输液瓶挂钩等等,为住院病人家属免费提供床位等等,这些细微的动作正迎合患者需求,得到他们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年内共收到表扬信、锦旗12面,群众满意率92%,已连续多年保持上升势头。“医者父母心”,这是全院医务人员的共识。文明行医、文明执法,杜绝以医谋私是我们的基本准则。和我们打交道的是中国最艰苦的农民,收入低,劳动强度高,许多百姓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我院本着“少花钱、看好病”的原则,履行着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全心全意为他们祛除病痛,院内涌现出一批像韩凤祥那样38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的好医生,得到群众尊敬和爱戴。全院兴起学习韩凤祥医生的热潮,比奉献、比学习、比技术,用低廉的费用和热情的服务改写了“看病难、看病贵”。今年已是我院第三次大范围调低药价,仅此一项就为群众节约费用38万元。爱老助残是我党历来尊崇的光荣传统,我院积极发挥行业优势,继前年开设老年人托养科来,今年初又多方协调县残联等部门工作,成功开设了残疾人康复科,建立了高标准康复室,并争取上级无偿专项设备款和启动资金5万余元。目前,镇西区肢体残疾人已全部列入康复对象,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许多残疾人身体功能已逐步恢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去年7月份全省残疾人康复现场会在我院成功召开,充分肯定我院做法,并做为“大王经验”在全省推广。二、以职工文体活动为载体,加强文明诚信道德建设我院始终把文明诚信建设置于重中之中位置,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作为全局工作指针。
善于开展各类职工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使职工在活动中受教育,得启发,长才干。几年来建立了职工阅览室、文艺训练室、篮球场等基础设施,今年投资1万元购进了9套健身器材,为职工自娱自乐提供良好的平台。每年“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五一二护士节”“元旦”之际,我们都认真组织突出思想教育意义的庆祝活动,在今年的全县卫生系统的职工运动会中,我院职工顽强拼搏、意志坚定,取得了全县第三、乡镇第一的好成绩,有力的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院还经常举行许多诸如“假如我是病人”、“假如我是院长”的换位大讨论、演讲比赛和小品等,通过这些形式有力促进了医院人性化服务水平。连续五年出版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卫生院报,至今已出版61期,逐年扩大发放范围,成为关心群众健康的友好媒介,深得群众喜爱。继续完善和修订医院规章制度,开展“服务之星“、“纪律标兵”、“卫生科室“评比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医院行风纪律建设更加规范和谐。关心职工生活问题,每年都为职工做几件实事,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总之,我院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二手抓、二手硬,大力弘扬“健康广饶、博爱奉献、敬业严谨、追求卓越”的广饶卫生精神,形成了物质文明促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带物质文明的良好机制。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决心进一步解决思想、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去,为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再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0**年十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