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
急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关于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
各市文化局、气象局:
根据国家文物局和中国气象局《关于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文物督函[2011]1475号)的要求,为加强我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工作,广西文化厅和广西气象局决定联合组织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专项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范围
第一至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重点是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二、检查内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文物保护建筑防雷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试行)》等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等防雷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
(三)防雷安全设施建设情况
1、安装防雷设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评估;
2、建筑物、电子系统等是否依法安装防雷装置;
3、是否在适当位置设置防雷安全警示牌;
4、防雷工程立项和方案是否依法经国家文物局审批;
5、防雷工程是否依法经过气象主管部门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6、防雷工程是否有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
7、使用的防雷产品是否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四)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情况
1、投入使用的防雷装置是否进行定期检测;
2、是否由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
3、经检测发现的防雷安全隐患是否及时整改;
4、是否有专人负责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5、防雷装置是否有日常维护费用。
(五)防雷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
1、是否制定防雷安全责任制度;
2、是否落实防雷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
3、是否建立雷电预警信息渠道;
4、是否制定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5、是否对本单位职工开展防雷安全宣传教育;
6、是否建立雷电灾害事故记录、报告制度。
三、检查方式和时间安排
采取以保护单位自查为主,主管部门联合检查的方式。检查时间安排如下:
(一)自查阶段(9月5日-9月20日)
作为防雷安全责任主体,各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使用管理单位要按法规、标准要求组织开展防雷安全隐患排查,并填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自查表》和《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自查表》,于9月20日前分别报广西文化厅文物处和广西气象局。对自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隐患,应及时制定整改计划。
(二)联合检查和督促整改阶段(9月20日-9月30日)广西文化厅和广西气象局将根据各地文物分布情况及上报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自查表》和《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自查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防进行防雷安全检查,建立需安装防雷设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清单。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防雷安全隐患,应立即整改。一时难以完成整改任务的,应督促管理使用单位 制定整改计划限期整改。广西文化厅、广西气象局及国家文物局、中国气象局将适时联合抽查。
四、材料报送
请各市文化局、气象局负责汇总本行政区域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自查表》、《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自查表》和自查报告,并于9月20日前分别上报广西文化厅文物处和广西气象局(电子和纸质版材料)。自查报告包括对此次检查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措施建议及本辖区需要安装避雷装置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清单等内容。
广西文化厅文物处
联系人及电话:苏继明 5664368 地址:南宁市思贤路38号 邮编:530023 邮箱:a5626764@163.com
广西气象局 联系人及电话:
地址: 邮编: 邮箱:
附件: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自查表 2.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自查表
3.需安装避雷装置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清单
二○一一年九月5
日
第二篇: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知识
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知识
一、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管理措施:
(一)严格消防设施管理
对文物建筑应根据防火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消防车通道(消防道路),配置必要的消防给水系统、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确定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保持防火间距。文物建筑毗邻区域和保护范围内不得擅自扩建或搭建建(构)筑物、占用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通道(消防道路)。
(二)严格用火管理
文物建筑内严格控制使用明火。用于宗教活动场所或者民居建筑等确需使用明火时,应加强火源管理,采取有效防火措施,并由专人看管,必须做到人离火灭。
(三)严格用电管理
文物建筑内配电设备、电气线路、电器选型、安装等应符合相关规范和防火要求,并配备适用的电器火灾防控装置。一般不得使用电热器具和大功率用电器具。确需使用的,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并严格落实使用管理制度。严禁私拉乱接电气线路,室内外电气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等保护措施。对电气线路和电器要定期检查检测,确保使用安全。
(四)严格危险品管理
文物建筑保护范围内严禁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用于居民生产生活的民居类文物建筑和其他作为住宿、餐饮等功能的文物建筑,因生产生活需要使用燃气,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其他文物古建筑内,严禁使用燃气,不得铺设燃气管线,不得堆放柴草、木料等可燃物,并应明显设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吸烟”、“禁止烟火”等标志。
二、火险的处理程序
(一)第一时间切断电源并报警、扑救、疏散人群及物资。
(二)报警不仅仅是拨打“119火警电话”同时应拉响警铃通知其它人员并集合义务消防队快速有报警时效地组织扑救,疏散人群及物资。
(三)应讲明着火位置,火灾性质及大小,同时应安排相关人员到附近路口迎接消防车,并为消防车开辟通道,以便消防队能及时准确地赶到火灾现场。
三、灭火的基本方法
(一)隔离法
(二)窒息法
(三)冷却法
(四)抑制法
四、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一般由一人操作,在距起火点5米处,先撕掉安全铅封,拨掉保险销,然后右手紧握压把,左手握住喷射软管前端的喷嘴对准燃烧处喷射。灭火时,应把喷嘴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并迅速向前推进,直至火焰全部扑灭。
五、文物古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一)摸清辖区情况,充实基础数据,做到“底数清”。
(二)科学制定预案,加强联合演练,做到“程序明”在施救原则上。
(三)运用“灭疏结合,重点保护”的灭火战术扑救古建筑火灾的重点是保护历史文物。古建筑中有许多固定的雕塑、佛像、壁画、雕刻等珍贵文物,有的难以疏散,有的不可能疏散。可以采取:
1.覆盖法。即用不易燃烧或不易透水的盖布覆盖住受火势威胁的文物,使其不受火或水的侵害。
2.包裹法。即对可能遭受灭火水流侵害的一些佛像、雕塑等,使用大块塑料布将其包裹起来,避免水流的侵害。
3.遮挡法。即用大块塑料布或其它防水布将可能受水侵害的壁画等遮挡起来,避免水流的侵害。
南岳区文物局
第三篇:兰坪县开展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检查
兰坪县开展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检查
眼下,正是隆冬季节,风干物燥,极易发生火灾事故,尤其对于木质结构的古建筑,更是如此。为切实加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火灾事故发生,1月21至23日,兰坪县公安局消防大队与县文物管理所密切配合,对辖区内主要文物保护单位开展了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
此次大检查,兰坪县的消防官兵与文物工作者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精神,途经通甸、金顶、兔峨、营盘、啦井五个乡镇,重点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兔峨土司衙署、杨玉科将军故居建筑群,州级文物保护单位金鸡寺,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甸武装暴动胜利纪念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下甸本主庙、财神殿、黄松魁星阁、分江本主庙、来龙翠林寺等文物古建筑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消防设施、消防水源、消防应急预案、消防通道、用电线路等方面进行了检查。
值得肯定的是,此次大检查自始至终认真仔细,不留死角。同时,对有安全隐患的单位,消防大队依法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提出了整改意见,并要求各单位加强管理人员对灭火器使用、初期火灾扑救知识培训,积极开展自检自查工作,全面提升防火能力,确保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通过开展大检查工作,强化了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了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有效地加强和提高了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安全。
兰坪县文物管理所 2015年1月29日
第四篇:文物局上半年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检查情况汇报
文物局上半年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检查情况汇报
我县共有国家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4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8处,市级7处,县级25处;在所有文保单位中,古建筑文保单位16处;对外开放单位10处(不含古墓葬)。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文物安全,4月27日至30日,我局会同县公安局经文保卫科,对全县文物单位进行安全大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议定措施,高度重视
我局于4月中旬召开局务会议,专题安排安全工作,明确了安全责任人、当前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责任,要求迅速部署,深入基层单位进行检查。
4月26日,我局对全县各乡镇综合文化法制站、风景名胜区、各文物保护单位下发《关于切实做好“五一”期间文物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文物保护单位所在乡镇、使用单位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排除隐患,严格落实值班报告制度,做好文物旅游工作。
二、加强督查,严格把关
我局与县公安局成立联合督查组,对全县古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系统性安全大检查。
1、文物保护单位全部落实了安全责任小组
其中,刘少奇故居管理局成立了安全保卫部,定人定责定制度,执行24小时值班巡查制,工作开展良好;何叔衡故居由我局派驻专职人员值守;密印寺确定了专职安全员;高氏宗祠由其后裔安排专职人员一名;白云寺重新确定了兼职安全人员;田冲兰花屋场、裴休墓、状元易祓墓、张南轩墓(含张浚墓)、炭河里遗址等均有兼职人员。
2、安全保卫和值班制度、预案完善
各文物保护单位均制定了安全保卫制度、安全预案制度。其中刘少奇故居、密印寺、何叔衡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均已上墙并落实到个人,刘少奇故居还进行了消防安全演练。
3、部分文物单位存在消防隐患
除刘少奇故居灭火器数量充足、药效没有过期外,谢觉哉故居、何叔衡故居、田冲兰花屋场、密印寺、云山书院消防灭火器均过时,有待更新;惠同廊桥、高氏宗祠亟需补充灭火器;田冲兰花屋场堂屋内的木屑没有清理,高氏宗祠忠义堂堆放少量干柴。
4、部分古建筑瓦面破损,有待修缮
惠同廊桥、高氏宗祠部分瓦面由于年久失修,加之猫鼠鸟类动物窜动,树叶堆积,导致瓦面破损,渗漏严重,影响到檐檩损朽,亟待进行日常保养;云山书院正在由学校进行部分瓦面、窗户的日常保养。
联合安全检查小组当场指出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要求各单位严格把关,积极整改。田冲兰花屋场和高氏宗祠当即派人对木屑和干柴进行了清理;我局将于近日添置和更换何叔衡故居、谢觉哉故居、田冲兰花屋场、高氏宗祠的灭火器,进一步落实安全设备。
特此汇报。
第五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全 国 重 点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保 护 规 划 编 制 要 求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统一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深度,依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 本要求是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配套的具体规定,编制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除遵守本要求外,尚应符合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三条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设计成果的各组成部分要求如下:
(一)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二)规划图纸:用图像表达现状和规划内容。要求清晰准确,图例统一,图纸表达内容应与规划文本一致。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设计单位名称。
(三)规划说明: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与重要性、现状、管理等各项评估的详细内容,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四)基础资料汇编:内容包括有关文物保护单位的各类基础资料与规划依据等。第二章 规划文本
第四条 规划文本基本内容:
规划文本内容一般应包括各类专项评估、规划原则与目标、保护区划与措施、若干专项规划、分期与估算五部分基本内容;规模特大、情况复杂的文物保护单位规划文本还应包括土地利用协调、居民社会调控、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规划文本的体例一般为:
(一)总则;
(二)专项评估;
(三)规划框架;
(四)保护区划;
(五)保护措施;
(六)环境规划;
(七)展示规划;
(八)管理规划;
(九)规划分期;
(十)投资估算;
(十一)附则。第五条 总则编制内容:
表述规划对象的概况(含行政区划、类型、保护级别与公布时间)和规划性质、编制依据、规划范围、规划期限等。第六条 专项评估编制内容:
明确保护对象,提出价值评估(含文物价值与社会价值)、现状评估、管理评估、利用评估的结论和主要破坏因素或现存主要问题。第七条 规划框架:
提出规划原则与目标、基本对策、规划重点、总体布局等内容。第八条 保护区划编制内容:
(一)保护区划: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应根据确保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性、完整性的要求划定或调整保护范围,根据保证相关环境的完整性、和谐性的要求划定或调整建设控制地带。
在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尚未全面展开的情况下,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分析文物分布的密集区、可能分布密集区和可能分布区,以此确定文物保护单位的分布范围、重点保护对象和不同的区划等级或类别。
各类保护区划必须明确四至边界,注明占地规模,制定管理规定。
(二)区划等级:
保护范围可根据文物价值和分布状况进一步划分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可根据控制力度和内容分类。
(三)制定管理规定:
各类保护区划的管理规定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文物保护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
涉及城镇建设用地的建设控制地带应提出详细的建设控制要求,包括建筑物的体量、高度、色彩、造型等,必要时应提出建筑密度、适建项目等要求。
第九条 保护措施编制内容:
(一)制定保护措施:
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与现状评估,针对破坏因素,结合保护目标,制定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的制定要以各项评估为依据,区分保护力度,划分措施等级。保护措施既包括技术层面的各种具体措施(化学的、生物的、工程的),也包括各类管理控制要求。
一般保护措施应满足文物的保存、管理、安防和日常维护要求。特殊保护措施必须经由专业技术论证,要考虑可逆性。
涉及防火、防洪、防震等急性灾变的保护措施应制定应急措施预案。
(二)制定专项保护工程及其他工程规划:
涉及古建筑群修缮、岩(土)体加固、防灾工程等专项保护工程时,应提出具体规划要求、技术路线、实施方案计划等,注明其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的干扰程度,测算工程量,制定分期实施计划。
(三)说明保护范围内规划建造项目的必要性,编制选址策划,提出建筑功能设定、规模测算和建筑设计的规划要求。
第十条 环境规划编制内容:
(一)提出环境治理与保护要求:
环境治理内容包括禁止开山采石、保持视线通廊、空间景观整治、道路修建改建、居民搬迁调控、不协调建造物的拆除或整饬要求等。
环境保护内容包括编制环境质量标准、垃圾处理方式和污染治理等要求。
(二)提出生态保护要求:
生态保护内容包括维护地形地貌、防止水土流失、策划水系疏浚、防治风蚀沙化、农业综合治理等。
(三)编制景观保护规划:
参考历史环境资料,提出与文物保护单位环境相和谐的景观保护设计要求,包括环境风貌、视通廊、空间景观等内容;同时结合生态保护要求,确定植被类型与品种要求,编制绿化景观规划。
第十一条 展示规划编制内容:
(一)制定展示原则、目标和方式等;
(二)划分功能分区,提出展示和使用要求;
(三)规划展示主题、布局等内容;
(四)组织展示路线;
(五)策划展示设施;
(六)设置游客服务设施;
(七)测算开放容量(包括最大控制容量/日、控制容量/年等);
(八)其他内容。
第十二条 管理规划编制内容:
(一)提出管理机构、经费与人员编制要求;
(二)提出管理办法制订要求;
(三)提出管理机构的责权范围与日常工作内容;
(四)提出培训计划和宣传、教育计划。第十三条 分期规划编制内容:
提出分期依据,列出各期规划实施重点和措施。第十四条 投资估算编制内容:
(一)列出估算依据,核算有关数据;
(二)对规划各项内容进行分期、分类的资金投入估算;
(三)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或资金筹措及有关政策建议;
(四)可评估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第十五条 附则:
(一)文本的法律效力;
(二)规划解释权;
(三)执行时间。
第十六条 规划文本可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类别、规模和复杂程度,增补下列相关的专项规划章节。编制深度参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涉及专门性规划的内容以建议方式表述。
(一)道路交通调整规划;
(二)人口调控或社会居民调控规划;
(三)土地利用调整规划;
(四)基础设施调整规划;
(五)建筑保护与更新模式规划;
(六)利用功能调整规划等。第三章 规划图纸
第十七条 保护规划基本图纸与内容:
(一)区位图:标明文物保护单位在行政辖区的位置。
(二)环境图:标明文物保护单位与相关地理形貌及其周围地区的关系。
(三)现状图:标明文物保护单位分布范围及其相关环境因素,注明相关经济技术指标。本体面积单位:平方米(m2),占地面积单位:公顷(hm2)。
(四)评估图:标明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等级、完好程度、病害类别、破坏速度、主要破坏因素以及历代建造或修缮记录、功能利用现状等评估内容。
(五)保护规划总图:综合性标明保护范围内的主要规划内容。
(六)保护区划图:标明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等保护区划的边界、占地面积和分级分类内容,注明相关经济技术指标;标注保护对象。
(七)保护措施图:标明各种保护措施、保护工程的实施范围和相关经济技术指标。涉及历史文化保护区性质的文物保护单位(古村镇、坞堡等)应参照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编制要求补充绘制相关的规划图。
(八)环境规划图:标明环境规划涉及的各项内容实施范围与相关经济技术指标。
(九)展示规划图:标明展示目标位置与名称、说明标牌位置、参观路线、停车场、游客服务设施或陈列馆室等,注明相关经济技术指标。
(十)管理规划图:标明围栏、门卫、监控及其他安防设施的位置,巡查管理分片范围等。
(十一)基础设施图:包括道路交通、排水沟渠和工程管网。其中:道路交通图应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确定保护范围内路网系统及其与外围道路的联系,主要道路的断面;工程管网图应确定消防设施、给排水管线、电力电讯等各单项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等,制定相应的规划实施要求(环境和谐要求);必要时配竖向规划图。
(十二)分期规划图:标明规划各期实施内容的范围与经济技术指标。
(十三)工程方案图:各类保护、展示、管理工程的主要设计方案图。第十八条 保护规划说明图纸与内容:
(一)测绘图:即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的标准测绘图(古建筑测绘图、石窟测绘图、考古发掘平、剖面图等)。
(二)历史沿革图:相关历史时期行政区划图、方志图和文献中的相关图形资料。
(三)相关示意图:标示文物保护单位的结构格局、文化谱系区划、地理气候区划等相关信息的示意图。
第十九条 保护规划补充性图纸与内容:
(一)用地功能分区图:适用于规划范围较大、非单一功能规划用地的文物保护单位,应标明用地分类、用地性质、各类用地规模等。
(二)地形地貌分析图:适用于地形地貌复杂的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
(三)环境整治规划图:适用于规划范围较大、环境整治内容复杂的文物保护单位。
(四)道路交通调整规划图:适用于涉及城镇体系交通关系调整的文物保护单位。标明保护范围内道路系统及与外部道路系统的联系,标明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道路横断面、路口转弯半径等,表示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的分流和衔接、停车场的位置和出入口。大型文物保护单位可简化制图。
(五)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适用于涉及土地利用性质调整的文物保护单位,应分类标绘土地利用现状,深度以《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的中类为主,小类为辅;必要时应配“土地利用现状图”。
(六)社会居民调控规划图:适用于人口调整规模跨乡镇行政区划的文物保护单位,应绘制搬迁型、缩小型、控制型居民点和定向安置选址等内容;必要时配“人口分布密度现状图”和“人口分布密度规划图”。
(七)建设用地发展方向规划图:适用于涉及城乡建设发展方向的文物保护单位。
(八)生态环境保护图:适用于涉及大面积生态保护的文物保护单位。
(九)保护规划补充性图纸的绘制内容可分别参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199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村镇规划等技术文件的对应条款。第二十条 规划图纸绘制要求:
第二十一条 规划图纸绘制要求说明:
(一)基本图纸可根据实际情况,表现内容简单的可绘制综合图;表现内容复杂的可在综合图的基础上拆分单项内容、独立成图。
(二)分图一般应在总图的比例上酌情加大。
(三)用于规划实施阶段的图纸深度与比例应参照建筑设计总平面图要求绘制。
第四章 规划说明与基础资料
第二十二条 规划说明用于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
编制格式可以由保护对象说明、专项评估报告、专项规划说明、规划实施保障建议等内容组成。
第二十三条 保护对象说明:
收集与整理文物保护单位的所有图、文档案,明确说明规划的保护对象,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构成内容及其相关历史环境因素,编制概括、准确的《文物清单》,配置必要的分析示意图。
考古基础资料不能满足确定保护对象的规划需求时,可在补充探查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专项调查报告,分析、确定保护对象的分布情况,为规划确定保护对象提供依据。
第二十四条 专项评估报告:
(一)价值评估:评估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对社会、文化、经济的影响作用)。
(二)现状评估:评估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现存状况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真实性评估主要内容为现存各类工程干扰情况;完整性评估主要内容为保护区划状况、文物残损状况以及病害类型;延续性评估主要内容为破坏速度与破坏因素等。
(三)管理评估:评估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状况,包括“四有”建档情况、管理措施现状(保护级别公布、政府文件、管理机构、管理规章)、管理设备、技能与人才队伍以及历年保护工作的重要事件等相关工作评价。
(四)利用评估:评估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状况,包括社会教育效益、旅游经济效益、开放容量情况、交通与服务设施的配置与使用情况、展示设施的使用情况等。
(五)上述4项为保护规划的基本专项评估,评估结论最终应进行综合归纳,提炼出现存主要问题或主要破坏因素。
(六)价值突出、规模特大、情况复杂的文物保护单位还可以酌情增加档案建设、保护措施、监测体系、游客管理、学术研究、宣传教育等评估内容。
第二十五条 专项规划说明:
专项规划说明主要用于解释和说明规划文本中各专项规划的条款与编制依据。
有关工程的策划说明应包括选址、功能、规模的论证,说明有关建筑设计的各项规划要求。
开放容量的计算应包括详细的计算依据与过程,列出算式。
投资估算的计算应说明计算依据、计算过程,以及投资项目的不同类别、不同规划实施期限的计算数额;提出资金筹措渠道或来源。
第二十六条 规划实施保障建议:
规划实施保障建议主要援引我国有关文物保护的现行法律法规,结合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具体条件,根据规划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出规划实施方式与支撑保障的建议,供规划实施者参考。
第二十七条 编制保护规划需搜集、研究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一)符合国家勘察、测量规定的测绘图(包括各个时期的航拍、地形地貌图等)。
(二)历史文献资料和相关的地理、地震、气候、环境、水文等资料;必要时,应由专业部门提供专项评估报告。
(三)文物调查、勘探、发掘的相关资料和报告。
(四)历年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与监测记录。
(五)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边环境的现状图文资料。
(六)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当前的社会、文化、经济、交通、人口、地理、气候、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和城乡建设发展的相关规划文件。
(七)文物展示、服务设施情况,历年游客人数与收费统计等。
(八)机构、经费、人员编制、政府管理文件等。
(九)其他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