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生态文明

时间:2019-05-12 04:4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眼中的生态文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眼中的生态文明》。

第一篇:我眼中的生态文明

我眼中的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国家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根据中国国情条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决策。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洞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际化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庄严承诺。

生态,一般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存在状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一次顺应世界潮流的新选择。作为一种基本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实践性提升,它将通过多种渠道对发展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重大的引导和调整,进而引导国家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

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科技等各个领域,它涵盖了全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涵盖了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部内容。生态

文明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重点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植根于自然界之中,根植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中。从性质上来讲,生态文明是一种文化伦理观,是用于指导全社会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形态。中共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了发展目标的高度,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历史主动精神。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很快,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如果生态系统不能持续提供资源能源、清洁的空气和水等要素,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就会失去载体和基础,进而整个人类文明都会受到威胁。我国人均主要自然资源和人均GDP都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发展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但发展已不能再走拼资源环境的老路,而是要清醒地认识发展的自身条件、外部环境和全球趋势,以历史的主动精神去探索新的发展方式,抓住和用好发展的新机遇,主动地融入到世界发展生态文明新趋势的大潮中。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上的重大进步,因为生态文明的前提是尊重和维护自然,维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平衡;其宗旨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其内涵是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其着眼点在于引导人们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更加顺应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生态文明的提出与不断完善,与全球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资源是有限的,增长不等于发展;自然环境的可再生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文明演进的

前提;倡导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潮流。1987年,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许多国家和地区深刻反思工业文明以来的发展道路,并在保护生态环境、重构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中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经历了一个认识发展的过程。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作为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与发达国家差距显著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低下的发展中大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摆脱贫困一直是党和国家的主要目标和百姓的迫切心愿,“发展是硬道理”深入人心。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代价开始逐步显露出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关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1994年中国率先制定并出台《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白皮书》,1996年在“九五计划”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张。进入21世纪,国家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做出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部署。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新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领域内具有共同指导作用的重要治国理念。而且,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把其思想贯穿到包括人的思想道德发展在内的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体系之中,是对中国治国理念的实质性提升,必将产生久远的效果。当生态文明成为一种国家执政的准则时,一切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国家政策就会逐步得到

纠正,而符合生态文明的政策将不断出台,最终实现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的平等观,把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联系起来,提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文化价值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上都体现出了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崭新视角。目前,人类正在加快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步伐。人类只有按照生态文明所要求的目标,树立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宣传和普及生态文明意识,建立健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法律和制度,借鉴、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才能使人类文明朝着生态文明的方向更好更快地前进。建设生态文明,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崇尚自然的传统和天人和谐的思想,中华的文化理念里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中华的历史传统延续着深刻的生态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源泉。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这些无一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

中国已经具备了向生态文明迈进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文化基础。新中国建立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尤其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产品。还应该看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物质资源投入实现的,主要依赖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过快,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当前,中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这个重要阶段,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由此可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基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而做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既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只有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符合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大趋势。从人类发展史来看,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原始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只有提倡和实行以

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文明形态,才能够逐步克服工业文明时代所出现的一系列弊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着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违背规律的乱开发造成的“生态野蛮”和原始落后的“生态愚昧”都是与生态文明相矛盾的状态。正如1972年发布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所说:“在现代,人类改造其环境的能力,如果明智地加以使用的话,就可以给各国人民带来开发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如果使用不当,或轻率地使用,这种能力就会给人类和人类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的必然要求。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充分吸取发达国家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展的自然生态代价,也要牢记“发展是我们的第一要务”,牢记加速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然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要把发展作为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整个文明建设的基本手段,通过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直接危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我们必须通过发展方式、消费方式的根本性调整,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努力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力争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支撑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提出了以下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二是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在这里,中共中央明确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将生态文明纳入其中,既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又充分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反映出我们党不只是想着创造当代的政绩,还要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着想。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思想的飞跃,是我们今后奋斗的目标。

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改变传统发展思维和模式。倘若继续沿袭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资源供应不足、能源严重紧缺、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第二篇:我眼中的生态文明

我眼中的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的关系或许从人类开始直立行走就已开始,一直以来人类都以征服自然为荣,从刀耕火种,围海造田,人类充分利用造物者恩赐的资源的各种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当工业革命的车轮滚滚向前,当高楼大厦屋宇突兀而起,当工厂烟囱冒起滚滚浓烟,未来的未就慢慢地变成了末日的末,我们追求的富有却挥霍着我们的所有,人类自己创造自己的世界末日再也不用等到上帝没收。

一系列的问题都出现了,厄尔尼诺,臭氧层破坏,各种资源枯竭,很多人都还看不到自己的苟延残喘。大地上,绿色一点点被吞噬,荒漠和黄沙叫嚣起来,到处都是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猖獗;天空中的白云似乎在减少,那些记忆只能留在童年或者书本当中,城市的上空是灰蒙蒙的一片;海洋里也悄悄发生着变化,因为暖湿效益海平面慢慢上升,吞没着人类生存的陆地,各种不规则的洋流效益也带来了种种危机。许多环境保护组织开始行动起来,各个国家也把保护环境、创造生态文明摆在了首要任务。各种峰会召开,国家的领导高层也都参与其中,生态文明不再是少数人的振臂高呼,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加入其中。设定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发达国家必须当起责任,他们享受了经济快速发展,却把残局烂摊交到了发展中国家手中。尽管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需要解决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温饱贫困问题,但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保护环境,已经做出了显著的措施,但是发达国家尽可能的想保护自己的利益,将现阶段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都推咎给发展中国家,却忘记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中国,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且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美丽中国中国第一次提出,也是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

我所学的专业是采矿工程,是古老的工业学科,人类开采资源才创造了种种文明,这是对资源的攫取,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我们不应该只考虑到眼前的利益,应该想想资源溃竭的时候。矿业给生态带来的破坏也是致命的,一些金属矿山的开采导致周围水源的重金属污染,地下矿山的采空区造成了地表的塌陷,尾矿库同样也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但是现在我们开始追求绿色矿山,要求废石废渣不出坑,破坏植被要复垦,最大实现矿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矿业不愿意成为生态文明之路上的绊脚石。生态文明离我们并不遥远,我眼中的生态文明最重要的就是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少扔一节电池,少用一张纸,关掉或减少使用电脑和空调,换一个节能灯泡,多种些绿色植物,拒绝皮毛制品„„为“美丽中国”少制造一些垃圾,就能为我们生活空间多留一线生机,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才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第三篇:我眼中的生态文明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2013年社会实践家乡生态文明调查报告

——我眼中的家乡生态文明

查 报 告

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摘要: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 文 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肥西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调查目的和意义:

了解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河流水污染和街道的垃圾分类,意义在于在此基础上了解居民对环保意识的深浅,好进一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

调查背景: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期,发展的速度和结构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不合理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更好的平衡发展与环境,更好的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更好的建设美丽中国,于是我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在暑期开展了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

调查过程: 现状分析: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西南部,东116°40′52″-117°21′39″、北纬31°30′22″-32°00′21″。东连合肥市郊区,隔巢湖与巢湖市相望;西与六安市接壤;南沿丰乐河与舒城县、庐江县为邻;北抵寿县、长丰县。县境西宽东窄,南北长55千米,东西宽64千米,总面积1961平方公里,至2007年,总人口91万人。肥西素有“淮军故里、改革首县、花木之乡、巢湖明珠”之美誉,地跨江淮之间,临淝水之南,滨巢湖西岸,为全国百强之一,中部十强县,是安徽省经济强县之一。

调研实践近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调查走访了很多地方,很多曾经被污染然严重的地区已被彻底清理整顿,基本恢复了干净整洁的面貌,不同地区的

整顿效果虽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有了很好的改观。下面我就调查结果,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总结:

近几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从前,家乡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培植树木方面比较突出,建立防护林,防风防沙,防止水土流失。在工业方面,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对于污染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流经村里的一条河流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生活垃圾往河里倒。从前清澈的河水,而现在垃圾四处漂浮,边缘仿佛污秽的水沟一样。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单方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从而导致环境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相反还使部分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基本情况与分析:

肥西县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多措并举,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多赢。

一.码头治乱,碧水绿堤养眼

由于历史原因,县城派河码头存在货场非法占用河道工程用地、货料随意堆放、管理混乱无序、运货车辆超载超限等安全生产隐患。这既成为派河防汛防洪的隐患,也污染了派河水质。今年初,该县强力推进,整治派河码头,清除吊机25台,对20家经营户进行搬迁,彻底解决了多年来货场毁坏堤防和环境污染问题,广大居民无不拍手称好。码头搬迁后,水务、林业等部门及时对生态进行修复,如今的派河,碧水绿堤、杨柳依依、河面宽阔。

二.猪场拆除,绿色农业开路

畜禽业是我县农业一大特色产业,家禽养殖大多分散在丰乐河、派河两岸,每年产生畜禽粪便可达12万吨,若处置不当,将严重影响河流沿线的水质和环境。该县在全省率先出台并实施“全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方案”,三河、花岗、柿树岗、丰乐、山南等五乡镇禁养区内76家养猪场被拆除后复耕复绿,从而使全县养殖污染逐步进入可控制状态。

据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埠河、丰乐河流域五个乡镇年出栏生猪达37.7万头,粪便每年可达12万吨,其含氮量可达3000吨,是导致两河氨氮污染的主要根源。如今通过科学规划布局、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不仅生态环境好了,也推动了产业发展走上绿色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的路子。截至目前,拆除后的土地修复达870亩,消除污染影响面积2万多亩。

三.采石场关停,着手生态恢复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是我县强化生态环境建设的又一举措。该县北部位于大别山余脉,长期以来,产生多家非法采石场,由于多种原因取缔困难,造成了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自去年底开始对全县采石企业进行清理整顿以来,淘汰了一批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安全无保障的采石场,并将紫蓬山旅游开发区环山大道两侧的所有采石场全部迁出旅游风景区。截至目前,关闭了县内现有6家采石企业,全部移交县国土局实施生态恢复工作。

与此同时,县政府还全面推行三级河长制、开展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关闭了88家94台燃煤小锅炉、关闭了多年造成环境污染的晋源化工企业、强制施工

企业执行防治扬尘污染有关规定、引导高耗能企业进行产业转型等。据不完全统计,该县每年生态环境保护投入资金达5亿多元,关闭相关企业减少财政收入近亿元。

调查结论: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资源和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 证。而日前我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已构成制约我国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资源方面,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 少,且分布很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在 生态方面,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在环境方面,随着我 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三废”问题十分突出。现实向人们 提出:是该转变“资源无限,环境无价’的观念为“资源有限,环境有价”的观念的时候了;是该摒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来换取经济暂时繁荣的不文明、不科学、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 的时候了。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单指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很多地区有着严重误区,认为发展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科技发展,就必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党在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也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未来生活的新景象。同时我们要“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喝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评价建议或对策:

1、虽然目前国家提倡使用环保袋,但是我个人觉得我们可以像以前古代一样,不用塑料袋装东西,比如我们去买菜,每家每户都会有一个竹篮子,买猪肉可以用稻草捆猪肉,其余菜类可以用篮子装起来

2、每村每城市可以成立一个慈善机构,专门回收可利用的衣物、玩具、生活用品等,并聘请家庭困难失业人员对这些衣物进行缝缝补补,修理玩具等工作,降低失业率,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整理好的衣物玩具又可捐给需要的人

3、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就是一次性塑料饭盒,每年国家都会有大量的塑料盒饭被弃,这些一次性塑料饭盒都只利用一次,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高效生活的速度,更多人外出都会选择快餐食用,从而导致一次性塑料饭盒的使用数量越来越多,因此我个人觉得我们可以选择用可重新利用的饭盒外出去打快餐时用自身携带的饭盒装饭,这样可以减少大量的一次性塑料饭盒的使用,从而提高环保作用

4、每个村每个城市都必须成立一个回收垃圾的场所,街边设有垃圾桶,同时也必须得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我们也可以举办一些有趣的环保活动,这样可以提高人们环保的兴趣。

第四篇:我眼中的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在超越日本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在以较高的速度发展。而评定一个国家不能单独从经济增长来看,它除了包括经济增长的内容,还涉及到札会经济结构的进化、经济体制和组织的优化以及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生活水平的调高,人们不仅仅追求物质生活水平的调高,也开始越来越注重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正如中国前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潘岳所说: “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紧迫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开始愈来愈面临资源瓶颈和 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总量来支撑高消耗的生产方式,我们没有足够的环境容量承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些人却将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夸大 化为和绝对化为在一切方面的决定作用,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就迎刃 而解,故他们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增长,忽视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甚至不惜采取 竭泽而渔式的发展,不断地以剥夺和牺牲生态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满足社会经济发 展的要求。经济活动的盲目性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己经使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 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与尖锐化。经济增长和环境损害的关系非常消极。

在国际上,随着中国社会地位的调高,尽管《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尚不承担二氧化碳的减排义务,但“后京都协定时代”,中国正在承受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尽管《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尚不承担二氧化碳的减排义务,但“后京都协定时代”,中国正在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1990年-2001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净增8.23亿吨,占世界同期增加量的27%;预计到2020年,排放量会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1.32倍,预测表明,到2025年前后,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从排放强度来看,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落后,能源消费强度大,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比较高。中国高排放低产出获得的产品,会成为很重要的国际贸易争端因子,发达国家会对我国设置一些贸易壁垒。有人指出,与其说《京都议定书》是一个环境保护议定书,不如说是一个贸易协定书。只有更多熟悉其中的规则,才有可能真正保护自己的利益中国应该一方面适应议定书规则,一方面用科学的方式避免在《京都议定书》中的不平等义务。

因此在国际环境影响和国内发展趋势下,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牛有成代表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华传统文化在现阶段的集中表现体现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的必然要求。他风趣地对生态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解释所谓生态就是人们对生命的态度、生活的态度、生存的态度如果这三个态度端正了也就文明了。另外生态文明涉及到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如果这三个方式科学了生态也就文明了。

生态文明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基 础。我们都知道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 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虽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如果离开了生态环 境这一前提条件,经济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通俗地说,如果没有森 林,锯木厂的价值就为零;如果没有鱼,渔业的价值就为零。可见,没有生态环境资源,经济就无法发展。从经济学的“木桶”原理来说,我们也应重视生态文明在经济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因为决定木桶容量的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木板。在如今的社会发展状况下,生态环境这木板已经越来越短。如果人们还是 一味地追求经济价值,忽视生态价值,那么就算经济木板越来越长,最终也将是 无发展的增长。

另一方面,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 障。生态文明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 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 解决。可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经 济发展才更有利于实现人、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如果我们在生态文明 观的指导下,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 力”的发展理念,那么在协调经济与生态的相互关系中积聚内部力量,谋求经济 的极大发展是可能的。

社会发展的过程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因素协调统一的过程。和谐 则发展,不和谐则变异。脱离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本无法 实现。面对如今的环境困境,我们只有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发展模 式,努力实现经济与自然

一、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均衡和稳定的发展,才能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环境问题从来都不只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要共同面对的 艰巨任务。人类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即使是以自利为目的的理性行动者那里,也可能在合作的博弈中达到满意的均衡。如果人们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上建立生态化的制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完全是有可能的。

第五篇:我眼中的生态文明

我眼中的生态文明

张盼盼

你幸福吗?央视的“你幸福吗”问卷调查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无论是富得流油的大老板还是挣扎在贫困边缘的打工者,谈及幸福总是那么多感言。到底什么才是幸福?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想法,但是有生态文明,幸福生活才有后盾,生态文明是一切文明和幸福的源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清新的空气,这些不仅能使人们免费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和福利,更是经济发展、民族复兴的坚强后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突飞猛进。然而,当中国的经济正在迅速崛起的同时,也日益面临着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一系列的困扰。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科学技术在运用于社会时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当中国基本上摆脱了贫穷与落后,当国人的钱包日益鼓起来的时候,人们也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物质生活的丰富与否并不是衡量生活质量优劣的全部,并不能说人们就过上了好日子,就说人民幸福了。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适宜居住的环境以及放心的食品也是幸福生活的必备要素。因此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生存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我生活在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对这个美丽的地方最贴切的描述大概就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了,而如今,内蒙古正面临诸如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沙漠化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干旱共同影响的结果。内蒙古大部分处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由于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过度地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造成了土地生产力下降。沙漠化是当前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地质问题。产生沙漠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干旱、地表为松散砂质沉积物和大风的吹扬等;人为因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柴和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等。土地沙漠化对风沙区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沙漠化的危害是破坏土地资源,使可供农牧的土地面积减少,土地滋生能力退化,植物量减少,土地载畜力下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沙漠化已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牧业和人民生活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不过,很大一部分沙漠化土地是可以逆转的,当不合理的人为经济活动压力经调节减弱或稍加封育之后,它就具有了天然逆转的可能性,这便是土地沙漠化的治理。当然仅靠单一措施是达不到目的的,必须综合治理,其内容有多个方面:治理丧失生产潜力的沙漠化土地,并且生物措施和机械措施相结合;保护天然植被,注意封育植被、合理轮牧、科学放牧,防止“三滥”;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农林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沙漠化土地治理的目标是,遏制草场沙漠化趋势,并逐步实现逆转;改良草场,提高草场的生态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增加草地对水源的涵养和调节功能;保护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全球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做出贡献;实现草场永久利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沙漠化土地利用治理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采用灌木林营造、人工种草和围栏封育等生物和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就拿我们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来说中央和地方财政已经禁牧或封山,减少畜群数子(或圈养羊等畜群)或五年一个季节的禁牧,或永久禁牧,再加上飞机人工种植草或绿化或种植适应在沙漠里长的抗旱植物„„使沙漠日益被绿化或抗旱植物围起来后全球沙漠化就渐渐好转或会在将来消失掉。我们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就今年开始冬天不再那么剌骨冷了。

然而,内蒙古只是我国的一小部分,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现状也十分严峻。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城市不断受到沙尘暴的袭击,空气中严重超标的悬浮物令晴朗的天空昏黄灰暗,能见度降低,污浊的空气成为呼吸道等疾病的诱因,人们真正体验到生存环境恶化对日常生活的危害。与此同时,整个北方沙尘暴的肆虐几乎成了令环保专家们头疼的一大问题,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许多重要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它的严重威胁。还有其他大家可以看到的生态灾害:大连油管泄露导致的近海污染,资金矿业污染,汕头无人岛的肆意开发„这些不仅给自然更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势在必行。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我认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紧迫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总体来说,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1.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生态观念的树立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前提。生态文明建设并不只是政府和领导行为,它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全社会树立起生态文明的观念,意识外化为行动,全社会成员的生态文明行为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源泉。因此,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使生态观念深人人心。通过宣传生态文化、环保知识,转变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唤醒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进而转化为人们关爱生态环境的实际行动,在全社会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只有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社区都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来,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好的成效,经济与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只有转变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及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才能节约和高效利用中国有限的资源,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尤其要大力发展以生态工程和信息工程为代表的低物耗、高增值、高知识密集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生态保护等融为一体的新型工业化,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同时,还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并把它落实到工作生活中、落实到每个单位和个人。此外,政府要加大节能环保投人,担当起应当的责任。

3.完善环保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政府和权力机关制定和出台的相关法律、政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保障。目前,中国已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体系仍然不够健全,一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还存在着立法空白,对一些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行为还缺乏硬性的法律约束。因此,必须加快环保立法进程,不仅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在根本大法上保证其顺利进行,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在各部门、各领域制定完备详细的法律法规以及对违反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的惩罚做出明确规定。同时,要提高法律监督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和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此外,政府要适时出台相关政策,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在建设之中。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则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人类为生存发展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不断克服过往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要真正逐步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下载我眼中的生态文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眼中的生态文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眼中的家乡生态文明

    我眼中的家乡生态文明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关于“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精神,我校开展了思政课实践活动。具体活动方式为:通过对自己家乡所在地农村、乡镇或城市社区生态......

    我眼中的文明

    我眼中的文明 陈家港中心小学四一班:王睿辅导老师:王吾霞 文明是二月里的春风,融化了心灵的冰封;文明是一杯清茶,冲淡了痛苦的回忆;文明是一剂良药,医治了内心的创伤;文明是东......

    我眼中的生态课堂

    我眼中的生态课堂 时下,“生态”是个十分时尚的词语,生态文明、生态体验、生态校园……似乎是不经意之间,生态离我们越来越近。随着2015年的到来,“生态课堂”便如一股强劲的春......

    我眼中的生态文明城市-北京

    我眼中的生态文明城市-北京摘要:07年的两会,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标志着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身为首都北京,必然是第一个响应党的号......

    我眼中的文明交通

    文明交通、人人有责 每当看到电视新闻,常常会听到一些交通事故的消息;每当浏览网页也都会看到一些车祸现场的图片,惨不忍睹的画面另人触目惊心;每当茶余饭后,大人们也会说到一些......

    我眼中的文明作文[本站推荐]

    精选我眼中的文明作文三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

    【精华】我眼中的文明作文大全

    【精华】我眼中的文明作文6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

    我眼中的文明交通

    我眼中的文明交通作文400字 我是棵坐落在城市一隅的树,傍晚,路口,母亲牵着孩子的手,正准备红灯过马路,但孩子的手却紧紧地抓住母亲温暖的手。孩子望着远处的红灯,坚定地说道: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