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电大教育法学网上作业05任务
中央电大教育法学网上作业05任务
一、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教育法的调整对象是教育领域的社会关系,这是教育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特性。
B.正确
2.家庭教育权是指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对他人发出教育方面要求的权利。
B.正确
3.国务院所属机构及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具有制定教育行政法规的权限。
A.错误
4.按照《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履行“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的义务。
B.正确
5.融资方式,是指社会资金由盈余部门(资金供给者)向赤字部门(资金需求者)转移的形式、手段、途径和渠道。
B.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教育法》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规定,确定了我国教育的(C)原则。
A.方向性
B.公共性
C.平等性
D.终身性
2.《教育法》中关于“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规定,属于(A)规范。
A.授权性
B.禁止性
C.义务性
D.强制性
3.教育法的(D)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
A.实施
B.适用
C.解释
D.遵守
4.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C)。
A.高中教育
B.专业教育
C.职业教育
D.技术教育
5.《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发于(B)年。
A.1975
B.1980
C.1992
D.1991
6.《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当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A.作业
B.学业
C.学习任务
D.劳动任务
C)”。
7.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D)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A.教师
B.本人
C.学校
D.其监护人
8.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可将行政复议的程序分为(D
A.申请、受理、审理、执行
B.一审、二审、再审、执行
C.起诉、受理、审理、判决
D.申请、受理、决定、执行
9.下列哪种特征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基本特征。(B))程序。
A.被告举证
B.主管不定
C.诉权专属
D.不得调解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A)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A.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B.经济关系与人身关系
C.财产关系和物权关系
D.物权关系与人身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教育法律义务通常有以下形式(ABC)。
A.不作为
B.积极作为
C.自由作为
D.接受国家强制
2.(ABD)是加速教师专业化过程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
A.教师资格制度
B.教师职务制度
C.教师培训制度
D.教师聘任制度
3.下列各项中,(ACD)属于我国《教育法》中规定的学生应当享有的权利。
A.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B.遵守学校管理制度的权利
C.获得公正评价和证书的权利
D.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4.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权利。现实生活中,对未成年学生人身权的保护主要集中在对其(BCD)的保护等方面。
A.受教育权
B.身心健康权
C.名誉荣誉权
D.隐私权
5.学生申诉制度具有以下特征(BCD)。
A.诉讼性
B.特定性
C.法律性 D.非诉讼性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4 分。)
1.简述设立学校的基本条件。
答:《教育法》中规定了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必须有组织机构和章程。即要求申请拟设立的学校应当有健全的内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并且有机构章程。(2)必须有合格的教师。即要求申请拟设立的学校要有稳定的教师来源,能够通过聘任专职、兼职教师,建立一支数量和质量都合乎《教师法》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的教师队伍。(3)必须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即要求申请拟设立的学校,要有相应的校舍、场地、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并且要符合规定标准。(4)必须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即要求申请拟设立的学校,除了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之外,还需要不断投入流动资金,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
2.简述学校捐赠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进一步搞好捐赠活动,学校在捐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积极做好宣传、奖励工作。(2)坚持“自愿、量力”的基本原则,对捐赠的内容、数额、对象、用途应充分尊重捐赠者的意愿,不得强行索要或强迫他人捐资捐物。(3)保证捐赠的合法性。学校应保证捐赠的方式、内容等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五、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6 分。)
1.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享有的各项权利的理解和认识。
1.教师的权利是指教师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和利益,表现为教师作为权利享有者能够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资格。2.《教师法》中对我国教师现阶段的权利作了具体规定。(1)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教育教学权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主要内容包括:① 教师依据其所在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工作量、本学科特点等自主地组织课堂教学;②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其教学内容和进度;③ 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在教育教学形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实验和完善。对于教师的此项权益,任何个人或部门都无权干涉。(2)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科学研究权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主要内容包括:① 教师在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权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论文撰写、发表自己的观点等创造性活动;② 教师有权参加有关的学术团体和学术交流活动。(3)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习成绩”的权利。管理学生权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主要内容包括:① 教师有权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长、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发展给予指导;② 教师有权对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给予及时客观公正的评价;③ 教师有权运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4)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有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获取报酬权是教师应当享有的一项维持自身和家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物质权益,也是有关教师待遇的法律规定。主要内容包括:① 教师有权要求所在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及教师聘用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地支付工资报酬。② 教师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医疗、住房、退休等各种福利待遇和优惠,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权利。(5)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民主管理权是教师法律地位的人格体现。主要内容包括:① 教师享有对学校及其他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批评权和建议权。教师有权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组织形式及其他适当方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讨论学校发展与改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② 教师有权引导学生培养民主与法制意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等权利。(6)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教育培训权是教师不断接受教育,获得自我充实和提高的基本权利和必要手段。主要内容包括:① 教师有权参加进修和接受其他多种形式的培训,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从而保障教育教学的质量;② 教师有权参加达到法定学历标准和达到高一级学历水平的进修或以拓宽知识为主的继续教育培训等权利。
六、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一学校发放毕业证书收费案
【案情】
某中等学校规定,凡毕业生领取毕业证书必须交500元的工本费。该项收费并未征得教育行政部门和物价局的许可。据该校领导说,这笔钱用来作为教师的工资和学校的其他工作。
试分析:
1.本案中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1.本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学校、学生。2.本案是一起由学校违反相关规定乱收费而引起的侵权案。(1)该校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乱收费。《教育法》中规定,学校应当履行“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的义务。《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本案中,学校收费并未征得教育行政部门和物价局的审批,收费项目和标准无依无据,并将收入用来作为教师工资和学校其他工作,是一种违法的变相乱收费行为。(2)该校侵犯了学生“获得证书”的权利。《教育法》中规定,学生享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而该校实行在收费基础上才发放毕业证书,显然违反了教育法的有关规定。(3)本案中,学校及有关领导应承担相应的行政及民事责任。① 本案中,学校的行为已经构成侵占他人财产的行为,学生及其监护人可将该校诉诸法院,要求学校承担返还财产的民事责任。② 该校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可对该校相关领导处以一定的行政处分,并责令其按时发给学生毕业证书,返还所谓的“工本费”。3.本案对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校有关领导应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以使该校能依法办事,依法治教,杜绝乱收费行为。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不要把学生看成是单纯履行义务的主体。(2)未成年学生及其监护人应该懂得基本的法律常识,对类似违法行为应及时上报教育行政部门甚至法院,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3)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对所管学校进行监督、检查,随时发现并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第二篇:2011中央电大劳动法学作业答案
2011中央电大劳动法学作业答案
作业1
(1)工艺厂与吴某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民法上的加工承揽关系,加工承揽关系不适用劳动法。
(2)吴某不能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因为其与加工厂之间的关系不是劳动关系,不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工艺厂与吴某之间签订的不是劳动合同,而是普通的民事合同,故工艺厂单方面解除合同时,应承担违约责任,向吴某支付一定的违约金。
作业2
期中小论文范文
论劳动法的概念与功能
一、劳动法的概念探析
劳动法是一个有多种含义的概念。在外国劳动法和劳动法学中,德国的学者和专家认为劳动法是与劳动有关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的解释是:“与雇佣劳动相关的全部法律原则和规则,大致和工业法相同。它规定的是雇佣合同和劳动或工业关系法律方面的问题。”史尚宽在其《劳动法原论》中把劳动法定义为“劳动法为关系劳动之法。详言之,劳动法为规范劳动关系及其附随一切关系之法律制度之全体。”日本劳动法是调整雇佣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种雇佣关系在日本经济学中被称为劳资关系,是指劳动者受雇主雇用,并在其指挥下从事劳动者的被动性劳动关系。我国劳动法的概念实际上是借鉴国外的经验而下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关于劳动法概念,我们要明确几点:第一,劳动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第二,劳动法与民法理关系密切,它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它与工厂立法亦有密切联系,它也是由工厂立法逐步发展而来的。第三,它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个独国立的法律部门。
二、劳动法的功能
1、协调功能。劳动法的调整方法不同于民法的私人主体意思自治,也不同于传统劳动法的行政指令管理,它是国家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共同发挥作用,相互博弈的结果,在调整重心上平等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突出重点保护;在权利义务的设定上通过立法确立基准,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加以具体化来实现;在责任追究上综合采用民事、行政、刑事三种责任模式,强化对职业劳动关系的保护。劳动法的发展历史展现的就是国家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三方不断博弈、妥协的过程。劳动法诞生于人类社会完成工业革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19世纪初叶,在此之前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各国曾制定了很多劳动法规,但这种劳动法规不是为了保护劳动者,而是迫使劳动者进入工厂成为廉价劳动力,并从事极其繁重的劳动,从而使资本获取高额利润。随着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壮大,逐渐开展了有组织的运动并组成工会,这也就形成了社会力量。工人的斗争,社会力量的作用使资本家妥协,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开始积极地进行立法,并以英国1802年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为开端,诞生了劳动法。至今,三方力量的平衡与协调构成一国劳动法发挥作用的基础。劳动法的调整方式在现行立法上首先表现为劳动基准,即法律许可的对劳动者的最低保障标准,如工资、工时、休息休假制度等。在劳动基准的基础上,通过劳动者组织(一般是工会)与用人单位订立集体劳动合同,在法定基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劳动者的保护水平。为使劳资关系平衡,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违反上述法定基准或合同约定要承担民事责任,严重的要承担行政和刑事责任,这也是国家力量介入劳动关系的表现,从而协调了劳资关系。
2、解雇保护功能。雇佣契约向劳动契约转向之前,基本上将这类契约视为私法上的一类契
约,对于雇佣契约纠纷之处理,司法程序中契约当事人地位平等,缔约、解约,乃至违约,皆以一般契约关系处理。产业雇用的发展使劳动契约制度与理念逐渐形成。面对劳动契约一方之劳动者,其弱势地位决定许多倾斜性的法律对其予以特殊保护。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无制定解雇保护法律的任何动议,如果从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劳动力严重供大于求的现实看,既有制定此类法律的必要,也有此类法律出台后负面影响较大的担忧。一方面,我们需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期限相对地延长,保持劳动者相对的职业稳定感;另一方面,我们又担心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至退休而失去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活力,同时,还担心部分劳动者职业稳定期过长,另一部分劳动者失业期随之延长。因此,出台这样的法律时机尚不成熟。在此情形下,《劳动合同法》在发挥契约法功能的同时,也在发挥其解雇保护功能。通过规制劳动合同短期化、使劳动合同期限适当延长,尽可能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须符合法定情形,构建经济补偿金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劳动合同法》发挥了其解雇保护功能,使一般民众即可理解。对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而言,劳动者解约相对宽松,用人单位解约则“障碍”不少。这就是中国《劳动合同法》所发挥的解雇保护功能。
3、维权功能。法的功能,亦称法的作用或法的职能,一般是指法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所要达到的效果或实现的目标。当法被创制为规范性文件时,法的功能往往体现在该法的立法目的上。因此,分析一部法律的功能,首当其冲应当分析该法的立法目的。我国劳动法侧重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功能首先体现在立法目的,比如劳动合同法第1条规定了我国劳动合同法的三个立法目的,即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劳动法的首要价值取向。我国目前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客观上需要有劳动法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中,一方是现代化的企业,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另一方是劳动者,以分散的个体出现,而且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通常供大于求,又由于劳动与劳动报酬对于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导致劳动关系双方事实上的非均衡性,使劳动者在市场活动中容易受到伤害。劳动者永远是弱者,法律的功能应当是维护公平,体现社会正义,因此劳动法应当把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首要的功能。
作业3
一.选择选择题
.1.C2.A3.D4.A5.B6.D7.B8.D 9.D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CD2.ACD3.ABCD4.ABCD5.CD6.AD7.ABC8.ABCD9.ABD
10.ABCD
三名词解释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符合劳动法律规范、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关系。
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
竞业限制是用人单位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技术保密协议中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即: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限制时间由当事人事先约定,但不得超过二年。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职业安全卫生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答:劳动法是从传统民法中独立出来的,它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劳动法具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这些是其他法律部门无法包容的。
(2)它有特定的主体。劳动法中的劳动者与劳动使用者之间的主体关系是劳动法的重要特点,双方均有特定的主体资格。
(3)劳动法具有独特的任务和作用,即保护劳动者;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主义劳动制度。
(4)劳动法具有独特的完整体系。其体系包括促进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劳动争议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法律责任等等。劳动法完整而系统的内容体系也是其他法律部门所不能包容的。
综上所述,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2.简述劳务派遣与一般劳动关系的区别?
一般劳动关系中,是用人单位直接招收和使用劳动者;而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是通过派遣单位招收劳动者,劳动者的招收和使用发生了分离,即招工和用工的分离。传统的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与一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并在该用人单位的指导下利用其提供的劳动场所和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劳动成果归属用人单位,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劳动成果情况从该用人单位领取工资报酬,并由该用人单位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在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中,被派遣的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成为名义上的用人单位,但是被派遣劳动者并不在该劳务派遣单位从事劳动,而是被派遣到另一个用人单位,即用工单位从事劳动,出现了所谓的“有关系无劳动,有劳动无关系”的情况。
五.论述题
1.试述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区别
第一,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为单个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为劳动者团体和用人单位或其团体,故又称为团体协约。
第二,目的不同。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是建立劳动关系;订立集体合同的主要目的,是为确立劳动关系设定具体标准,即在其效力范围内协调劳动关系。
第三,内容不同。劳动合同以单个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一般包括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集体合同以集团劳动关系中全体劳动者的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可能涉及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也可能只涉及劳动关系的某个方面,即签订专项集团合同(如工资集团合同)。第四,效力不同。劳动合同对单个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具有法律效力;集体合同对签订合同的单个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团体所代表的全体用人单位,以及工会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都具有法律效力。并且集团合同的效力大于劳动合同的效力,当个人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标准低于集体合同规定时,以集团合同规定的标准为准。
第五,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劳动合同争议采用普通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处理;集体合同争议,一般各国采用政府协同劳资各方协调处理的方式。《劳动法》第84条规定:因签订集体合同
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六.案例分析题
我国法律规定:职工探望配偶,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并且其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而本案中,劳动者李某已经工作满1年,其工作地点与配偶的居住地不在一地、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因此符合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李某在几次向单位提出休假探亲,都未获单位同意,于是李某擅自出走,使企业的经营受到了影响。企业给予李某行政警告纪律处分,并扣发探亲假期间的工资,探亲往返路费不予报销的决定。
首先,本案的劳动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的范围,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本案中企业不给予职工探亲假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并且应该承担李某探亲假往返路费。而李某擅自出走,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的行为是不对的。
简答题
1、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
第一,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
第二,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别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
第三,劳动法上的劳动带有劳雇关系(或劳雇关系的劳动,区别于单个的家务劳动)。
2、简述职工探亲期间的基本待遇。
职工在探亲假期间待遇包括以下两项:
(1)工资待遇。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发给工资。
(2)探亲路费的承担。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B4.D5.A 6.C7.A8.C9.C10.D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Cd3.ABCD 4.AC5.ABCD6.BCD7.ABD8.ABCD9.CD10.ACD
三.名词解释题
1.就业服务国家和社会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总量上和结构上有机结合的一种社会服务。目的在于帮助解决失业、待业等社会问题。
2.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工向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
3.特殊群体劳动保护主要是指国家包括对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少数民族、未成年人及其他需要特殊对待的群体的政策扶持和保护
4.集体协商又称集体谈判,是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其特点:①集体协商代表的身份和人数对等;②集体协商双方代表的法律地位平等;③集体协商是公开、公平、平等的协商;④集体协商是和平协商;⑤集体协商是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协商。
5.劳动法监察检查是指依法享有监察检查权的机构 组织或个人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 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的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
1)、劳动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侧重保护劳动者。
2)、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相结合,以强制性规范为主。
3)、实体法和程序法相统一。
2.简述职工探亲期间的基本待遇?
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
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五.论述题
试述社会保障与商业人身保险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属性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对劳动者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主要是以保障社会安全为目的,具有物质帮助性和非营利性质;而人身保险是国家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它由专门的经济实体,即保险公司进行经营,具有以营利为目的的性质。第二,对象不同。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有职工身份的劳动者;而人身保险的对象是一切自愿投保的公民。
第三,费用负担不同。社会保险费用由劳动者个人、用人单位和国家共同分担,社会保险缴费率由法律规定,整个社会有统一标准;人身保险费由投保人承担,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缴费率,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
第四,实施原则不同。社会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建立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上,只要履行了劳动义务,就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国家队社会保险采取强制性原则;而人身保险则是建立在商业契约关系上,以“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等价交换和自愿性为原则。第五,保险关系确立的依据不同。社会保险关系的确立以法律规定为依据,双方当事人不能另行约定;而人身保险关系通过保险合同确立,当事人直接之间可以约定。
第六,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依据物质帮助和保障基本生活原则确定保障水平,不同时期、不同项目的保障水平是法定的;而人身保险根据经济补偿原则和当事人的投保情况确定保障水平,以合同约定保障水平,差别较大。
第七,经营(管理)主体不同。社会保险的经营主体由政府指定;人身保险的经营主体是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保险公司。
第八,受益人不同。社会保险的受益人是法定的,一般为被保险人的法定亲属;人身保险的受益人则可由投保人任意指定。
六.案例分析
王某大学毕业后未找到正式工作,为了减轻家人负担,他在一家出版社找了一份文字校对的兼职工作。工作时间自由,也没有固定工作量要求,王某可在家工作,最后按量计酬。可第一份校对成果上交已经数月,出版社未给王某支付任何报酬。王某致电询问,出版社却支支吾吾。最后,王某决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权利,于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试分析: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当如何处理本案?请列举出相关的法律规定。
王某与出版社的纠纷属于因劳动报酬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的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5日内,作出受理的决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不成的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本案属于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要求,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
本案中,王某在出版社兼职,双方约定工作时间自由,也没有固定工作量要求,王某可在家工作,最后按量计酬,因此出版社应当在王某上交第一份校对成果后支付给王某文字校对的报酬,不得拖欠。
第三篇:中央电大金融学网上作业任务3(全部答案)
【案例分析】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
进入21世纪,中国为了应对入世承诺,以引入外资战略合作者的方式对银行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却因此引发了“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议。其背景如下:2001年,汇丰银行以每股2.49元人民币入股上海银行,获得每年每股0.5元左右的回报,五年就能收回初始投资,并拥有了上海银行8%的股份;2004年8月6日,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并拥有了19.9%股份。交通银行半年报显示,该行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6.05亿元人民币。按此估计,汇丰银行2005年就可从交通银行创造的利润中分得20亿元人民币左右,5年左右就可收回在交行的投资,并获得了对中国第五大银行的永久控制权。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引资更是激发了这一争论,成为“银行贱卖论”的主要导火索:2004年交通银行引进汇丰银行,获得86%的资产溢价;2005年建行股权转让却仅获得17%的净资产溢价,中行获得的溢价更低,只有10%,而对工行的股权转让也只有15%的溢价预期。在首次公开发行之前,建行以每股1.15元左右的价格售予美国银行和淡马锡,仅建行公众招股价每股2.35元的一半;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淡马锡控股分别出资31亿美元各购得了中国银行10%的股份, 美国银行和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分别以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持有建设银行9%和5.1%的股份;高盛、安联和运
通三家战略投资者组成的财团将以36亿美元左右的价格购入工行10%的股份。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经济行为,“银行贱卖”论被激化。
考核目的: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与思路的重要途径之
一。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深层理解与把握,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同学们深入了解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内涵,增强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路径与方法的理解,加深对我国金融
体制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要求:
(1)认真研读上面给出的“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材料和教材第7~9章的内容,写一
份案例分析材料,对上述争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自圆其说”。
(2)分析材料应完整、准确阐述案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此类问题的思
路或建议。
(3)字数不少于600字。
解题思路:
(1)清楚我国银行改革为何要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主要存在哪些方
面的差距?
(2)从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水平角度分析;
(3)解释何谓“贱卖”?可自己给出一个定义,然后依据这一定义进行解析;
(4)从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绩效比较方面也可有所分析;
(5)可以结合建行、中行等上市银行目前的状况深入讨论。
21世纪中国应对入世的承诺,以银行上市,引入外资战略合资者的方式对银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却引来了国内各界人士对“国有银行是否贱卖”的争论。从网上很多数据看,国有银行每股价格相对于股市上其他股票确实低了很多。我认为问题并不在此,我们需要换一种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所谓贱卖,不是股票上市时股价便宜了,而是作为国有企业,本来是全民所有制的产物,但现在却被少数人以极低价格收购。为什么要贱卖呢,说白了,还是因为是全民所有的东西,也就是说原所有者不是一个人,而是10亿个人,一人只有一点,所以卖少了大家都不心疼,卖多了购买者却会心疼国有银行上市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现在巴不得多卖点钱呢,把股市搞牛了才上市就是这个目的。关键是未来的法人股、职工股的分配才是是否贱卖的关键 首先我们不要总盯住别人的腰包,别人在我们这拿回了多少的钱。而是要看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占了多少比例。以中国的三大商业银行为例,外国资金投资中行、建行、工行的股份只有5%――10%对于这些小股东来说他们的收益在这几年会有很大的回报,可是我们呢?虽然向上面所说到的到2005年为止,中行的股权转让获得了10%的净资产溢价;建行的股权转让获得了17%的溢价;工行的股权转让也获得了15%的溢价。这个溢价比虽然不高,但我们要想一想,这十几个点的收益是在别人投资候我们占据着大股东的情况下的收益,如果净核算下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再有,一位参与国有银行引资谈判的外方高层说,最终确定的股权转让价格是谈判双方协商的结果,只要双方都认可这个价格,并且不存在强买强卖的情形,就不能说这是在贱卖国有银行。并且外资参股之后,这些银行的国有股权仍然占很大比例,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些国有股权将来的价格。即使当前向外资转让股权的溢价水平不高,这些银行上市后,如果IPO价格以及市场交易价格大大高于战略投资者的参股价格,在境外战略投资者受益的同时,占大头的国有股权的持有者——财政部(国家)—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还有我国的政策是,单一银行的外资占比不能超过25%,单个外资投资者不超过20%,并且对投资者不是谁都可以的,要符合五个标准:投资所占股份比例不低于5%;股权持有期在三年以上;派驻董事;入股中资同质银行不超过两家;技术和网络支持。
就像我们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对外商的投资给予了很大的优惠政策,那么现在呢?我们还需要招商引资吗?当然不需要。我们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并且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造成我们的工资水平低,各方面在国际上都很有竞争力。我们的银行也如此,股份卖的便宜与否,受益的多少,我认为不是国家的目的,而我们的金融企业向国际化又迈出了一大步,这才是主要的。
持银行被贱卖的观点的人主要依据是1.境外战略投资者从汇金公司平价购入中行和建行的股权,外资没有花费任何溢价,占了很大的便宜。2.向境外战略投资者出售股权时,没有对
中资银行无形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和计算。3.中国银行业的股权交易正演变为卖方市场的局面。对这种认为国有银行被廉价地贱卖乃至威胁金融安全的观点,几乎所有的当事者都做出了回应,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说:“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公开发行上市(IPO)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两个环节,虽都涉及定价,但机制、对象、策略有很大不同,两种情况很难直接比较。从定价机制看,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定价是一对一谈判,IPO定价则是公开向国际机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推销;从定价对象看,战略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战略投资者愿意与引资企业长期业务合作,共担风险,往往要承诺较长的股票锁定期,承诺竞争回避。公众投资者更多考虑股票投资收益,可能长期持股,也可能短期投机。因此,战略投资者在IPO前入资的认股价格一般要低于IPO价格;从定价策略看,引入国际知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提高引资企业无形资产,提升引资企业形象和市场价值。因此,在引资定价过程中,按国际通行惯例,通常都要考虑无形资产的价值。”又说:“如果不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不良资产增加、财务信息不真实,连生存都难以为继,这才是真正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最大隐患。”交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在报社记者时说:“交行和汇丰的合作,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双赢战略,不能从汇丰赚钱就得出我们亏本的结论。每股1.86元的入股价格,相当于交行2003年末每股净资产的1.76倍,此前外资入股中资银行,市净率最高的是恒生银行入股兴业银行的1.8倍,最低的是花旗银行入股浦发银行的1.54倍,我们的定价水平是比较高的。而且,汇丰入股使我行资本充足率及时达标,溢价部分使我行每股净资产上升了0.17元,相应提高了我行IPO的定价基础,汇丰概念对我行IPO的成功和股价后市稳定都起到重大作用。另外,刚才我也提到了,股价上升受益的不仅是汇丰,国有股的增值更大。应该说,我们和汇丰的合作成效显著。通过合作,交行既引进了资金,更引进了管理、技术、人才和品牌,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与汇丰的合作是符合交通银行长远利益的。” 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回答得更干脆:“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不把金融体系整治好,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就可能中断,甚至可能遭遇危机。战略投资者的进入,可以加快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改变'官商'文化,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中国现有的银行既不是金山也不是废墟。如果不真正从机制上脱胎换骨,那么国内许多银行所具有的价值不仅不能够为正值,反之可能为负值。一个负价值的企业或行业,股票是发不出去的,更谈不上卖得贵了还是贱了。”
银行“贱卖论”之争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国有银行改革攻坚之复杂、之艰难,也从另一个侧面提示人们,金融改革等不得也急不得,对于种种可能出现的失误甚至是风险,应以殚精竭虑之心充分评估,应以如履薄冰之心小心操作。但是,它却不能引导出这样的结论:即困难已大到难以克服,市场化改革的路走错了。一句话,国有银行改革既需要大智慧、大魄力,也需要大胸怀、大视野。
第四篇:《西方经济学》作业05任务
《西方经济学》05任务讨论题
题目: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经过讨论,本小组讨论意见总结如下:
一、什么是效率和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答:本小组同学认为,效率,从微观层次讲,就是在发挥“一般社会力”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宏观层次讲,就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总起来讲,效率就是生产要素的节约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强调效率的重要性,就是强调发展的重要性。
公平一般有两种含义:在社会学上,公平是一种道德规范的要求,是指以人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以避免社会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涉及到要把富者的一部分财富无偿地匀给贫者,因此它有时会和效率发生冲突,影响效率的提高。在经济学上,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一般说来是和效率相一致的,相促进的。但是,这种意义上的公平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而不是内容和结果上的公平。如果只强调这种意义上的公平,而对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加以调节的话,贫富悬殊和大量贫困现象的存在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产生严重的负作用。因此,对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应当辩证地动态地来认识。在资源配置与收入问题上,效率与公平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强调公平而忽视效率,就会因产生平均主义而阻碍经济的增长导致普遍贫穷;如果只强调效率而忽视公平就会因分配不公而影响社会安定。从发展经济和社会稳定角度看,最好能够选择一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在社会主义社会,力求公平首先是力求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为个人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给人们提供平等的机会,让市场进行初次分配,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尽可能多地增加生产总量。其次是在政府的主持下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遗产税,采取扶贫等社会救助措施,实行社会福利政策,来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差别,使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都有明显改善,实现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平。同时,国家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高收入者通过扩大再生产、捐助公益事业等方式,把一部分财富返还给社会。对此,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使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的发展。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个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税。还有,提倡有的人富裕起来以后,自愿拿出钱来办教育、修路。”
二、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奥肯定理的含义。
答:本小组同学认为:
1、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2、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在零和1之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则越不平均。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基尼系数为0.2左右,目前已扩大到0.46左右,按照国际标准,已超过国际警戒线(临界点),属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国家。
3、奥肯定理: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理。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
三、吴敬琏作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你是否同意他的上述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本小组同学大多同意吴敬琏的观点。吴建链的观点认为:收入差距的不正常扩大,归咎于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和 80年代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针是缺乏依据,有些片面。我认为,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一种自然规律的作用,是经济发展中不可调和的产物。一国经济的发展同样遵循一定的规律,收入的的差距扩大,正是公平作用的结果。在机会平等条件下,有能力的人,通过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取得了良好收入的,有利于效率的提高。从进化论的观点,体现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说,也体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机会平等条件下的结果不平等,吴建链认为应做好全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良好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下,离开了上述的保证,那是空谈经济。
四、简述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答:大家认为,当前收入分配问题中最突出的表现是贫富差距拉大,贫富差距过大危及经济安全,加剧社会矛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扩大,已进入“黄灯”区。
2、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扩大,已经超出公认的合理范围。我国多数学者认为,从经济发展的实际看,显著影响我国收入差距变动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所导致的。(1)历史沿革、资源禀赋及发展阶段的影响(2)经济体制改革及体制变迁的影响
(3)原有体制的政策惯性及部分宏观政策的影响(4)制度缺陷及政策不到位因素的影响(5)社会保障乏力、教育机会不均等因素的影响
五、解决分配不公的对策思路。
答:本小组同学认为,分配制度改革本质上就是利益的调整,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解决分配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仍然需要依靠改革来解决。
1、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2、在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3、规范分配秩序,实行统一的收入税制和收入申报制度,逐步统一城乡税制;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收入分配。
4、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对低收入和贫困人口,采取收入转移方式为其提供收入支持;对于高收入阶层,采取累进所得税制度来调节不同阶层的收入分配,取缔非法收入。
5、建立健全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 答:最后,本小组同学认为,目前各国大多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方针来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我国也应坚持这一原则方针进行处理。为有效地解决不断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政府应当切实解决好社会再分配的问题。从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出发,进一步明确政府在社会性公共服务中的角色。按照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的要求,推进公共政策的转型和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性公共服务。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本质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在初分配特别是再分配中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初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调节,特别注意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党政军:《正确把握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学习月刊》2007年第24期。
2、郝身永、王秋准:《从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看和谐社会的构建》,《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
3、陈晓凤:《论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4、罗国亮:《公平与效率并重:中国分配原则的发展趋势》,《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5、刘国光:《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第8期。
6、解丹琪:《走出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悖论》,《理论月刊》2004年第6期。
7、韩玲:《发展伦理视阈中的公平与效率》,《 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8、佚名:《浅谈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珞珈网》2009年9月7日。
第五篇:05任务
时间:11月29日——12月18日
05任务——0006
一、辨析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内部结算中心、厂内银行与财务公司都是企业内部组织,业务范围仅限于企业内部,因而不具有法人资格。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说明理由。
2.计算机会计系统一般包括岗位有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计算机维护、计算机审查、数据分析和档案保管等工作。
参考答案:
这种说(做)法正确。说明理由
二、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40 分。)
1.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转移价格按成本(包括税金)加上小额利润制定,由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共同计算。
试分析这属于哪一种内部结算价格,并分析其优缺点。
参考答案:
是以选定的成本作为定价基础,加上一定比例的内部利润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参考教材分析优缺点。
2.W公司下设A、B、C三个销售部,共同销售本公司生产的同一种产品,公司将其分别确认为利润中心,产品的销售地区不受限制,销售人员的工资水平由各销售部自行决定,公司会计核算采用单轨制模式。A、B、C三个销售部均发生如下业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结转产品销售成本;发生工资费用;分摊公司总部的管理费用。相关会计科目及所属明细科目均应能够提供分别反映三个销售部经营业绩的数据。
试分析指出该利润中心的贡献毛益、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式,并说明公式中所需数据的来源。参考答案:
①贡献毛益=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
②营业利润=贡献毛益-应负担的管理费用
③资料来源为:分别从“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四个账户中的“A销售部”、“B销售部”、“C销售部”明细账取得。
三、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40 分。)
1.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企业利润中心责任报告,并说明其设计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