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伟同志在全市公安机关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培训工作小结暨信息化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2 04:4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伟同志在全市公安机关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培训工作小结暨信息化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伟同志在全市公安机关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培训工作小结暨信息化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江伟同志在全市公安机关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培训工作小结暨信息化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江伟同志在全市公安机关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 培训工作小结暨信息化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江伟

(2010年7月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警综平台”)进入实战阶段和公安工作向信息化建设转轨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对我市公安机关“警综平台”全员培训的情况做个阶段性小结,并分析取得的成绩和当前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就我市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做个动员和部署。下面,我就“警综平台”培训工作情况和我局信息化建设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警综平台”培训工作情况

根据省厅的部署,按照省厅关于推广应用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局于今年4月30日开始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了为期二个月的“警综平台”全员培训工作,累计举办了七期培训班,参训民警达915人次,在“警综平台”培训三项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警综平台”推广办和广大信息民警克服重重困难,在探索中创新,付出艰辛努力,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工作目标,在此我代表局党委表示感谢。我们要全面发挥“警综平台”建成投入使用后的作用,使其效益最大化,更好地为我市公安实战服务。

二、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趋势

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以打防控信息主干应用系统为代表的一大批公安信息化建设成果在公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化为公安中心工作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作战威力日益凸显。特别是随着“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等工作理念不断深入警心,公安信息化作为促进侦查办案、行政管理、基层基础、队伍建设等方面变革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提升公安工作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信息化将使公安警务机制产生深刻变革,将使公安执法工作产生深刻变革,将使公安机关服务社会的模式产生深刻变革,将使公安队伍管理工作产生深刻变革,全市公安机关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三、我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应对治安新形势的需要。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当前我市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世界各地人员大流动的环境下,社会治安日趋复杂严峻,刑事犯罪手段智能化、职业化、组织化特征明显,传统工作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需要,必须通过改进工作手段、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来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安居,确保一方平安。要敢于引进和善于运用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积极尝试高科技带来的便捷,例如现在各地公安机关建设使用的动态监控系统,它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安工作利用高科技手段获取和掌握社会动态面管理、控制、预防和打击犯罪的一种新手段、新途径。因此,公安工作必须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加快发展公安科技,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日益富裕的广大群众期盼更为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安机关只有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公安工作科技含量,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

(三)缓解当前警力不足的需要。我市公安机关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多个部门警力配备不全,特别是基层实战单位警力明显不足,一线民警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在当前警力难以大量增加的形势下,走科技强警之路,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是缓解警力不足的有效途径。

(四)公安信息化能有效促进办案质量和效率,节约了我市公安机关警务工作的成本,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公安信息化带来的是一场深刻的警务革命,它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和机制上的创新。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我们办理案件就可以实行网上传输、监督、审批、网上办案,使原来需要几天、几十天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以后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原来需要四处奔波,动用大量警力、财力才能完成的事,以后只要坐在办公室打开电脑就能轻松办到。公安工作的信息化将有效地促进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

四、影响制约我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因素

虽然信息化会给公安工作带来如此多的便利,但我们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

(一)民警科技强警的意识不强。科技强警的目的在于“强警”,而衡量的标准在于应用。据了解,目前我们民警队伍中科技意识还不强,一是思想观念还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部分民警总以为公安信息化离我们很遥远,以致思想还停留在原始的工作模式阶段。二是民警还没有亲身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对公安信息化还有疑问。三就是目前信息化基础而言,民警没有适当的操作平台,没有在操作的实践中树立必要的信心。

(二)民警素质和公安信息化建设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民警能否正确应用信息化手段完成各项工作。就我们目前民警的素质而言,离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是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困难“瓶颈”。一是民警在日常的工作中仍固守于传统的思想模式,视野较为狭窄,对科技手段的应用还不够重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二是在计算机的操作应用上,虽然已经对民警进行了培训,但由于部分民警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因而这一部分民警在段时间内,难以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应用,需要加快熟悉进度,这一点尤为迫切。三是民警应用科技手段的能力还很低,在“如何用”和“怎么用”的问题上大部分民警只知道了“如何用”,就是对运用科技手段有所了解,但具体“怎么用”却又知之甚少了。

(三)公安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公安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一批既具有信息化理论知识又具有现代管理知识的管理人才,同时还需要一大批熟练掌握信息应用技术的适用人才。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市公安机关信息化基础较差,应用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十分突出。多数单位熟练使用计算机的人不多,精通计算机的人更少。

对于以上不利于我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因素,我们全市公安机关要一起行动起来,提高认识,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基础信息薄弱、观念意识淡薄、责任机制滞后等突出问题,争取全警参与,强力推进,全面提升我局民警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和信息化应用能力,努力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不断提高警务信息为具体工作服务的水平。

五、我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市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按照公安部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厅 “科技强警”的战略方针,立足我市公安工作实际,以构建现代警务机制为主线,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融合为核心,以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为重点,坚持“规划、建设、应用、管理、保障”五位一体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公安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二)基本思路。在充分消化、吸收前阶段“警综平台”建设以及“金盾工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公安业务信息资源、社会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深度应用、应急应用”为重点,以信息化应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应用与运行管理机制,完善信息化技术体系,加强信息化条件下业务模式和信息应用模式研究,提高信息化应用成效,提升面向一线、面向实战的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水平,为公安工作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化支撑。

(三)主要目标。一是信息化建设水平稳步提高。要全面建成公安信息化网络、通信、运行保障与信息共享技术体系;深化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在全省公安机关建成高效、完备、安全可靠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高度集成与共享的信息化应用体系。二是信息化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公安中心工作更加有力,信息破案、信息追逃继续保持高位水平并力创新高;信息促控、信息促管的功能更加齐全,实效更加明显;办公自动化更加完善,行政效率显著提高,为民服务高效、快捷;公安队伍建设和管理信息化更加规范严密;全警信息化素质明显进步。三是信息化管理机制更加科学完善。在不同层面形成完善建设、推动应用、保障运行等工作机制与体系,并确保其健康运转。

六、我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信息工作更是如此。为了使我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得到重视,我局拟成立“三亚市公安局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组织领导,实行领导责任制,把信息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组建专门的信息管理和协调机构,选拔从事专、兼职的信息员,专门负责信息工作。根据工作实际,把信息工作列为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信息考核标准,加大经费投入和奖励力度,提高信息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上做到超前预测,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预警性信息的搜集和报送工作。

(二)强化全警信息化培训。分层次,有计划的对全市公安机关民警进行培训,要在提高培训质量上下功夫,确保培训不走过场,适时对全警计算机操作技能考核测试,根据考核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从“网上查询、网上比对、网上追逃、网上管控,网上研判”五个环节入手,强化全警信息化应用意识。依托各级培训基地和网络训练平台,采取民警自学、集中辅导、网络教学、专家授课、统一考核等形式强化信息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广大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时,要大力推广和普及公安科普知识,通过在公安网主页开设科普专栏,印发科普手册,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科技讲座等形式,展现科技在公安业务中的应用成效,不断丰富民警的科技知识,提升民警的科技素质。

(三)加大信息网络建设力度。网络办公已成为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加强对网络的维护、管理和使用,提高网络的整体功能和效率,建立快速、灵敏的传递机制,保证信息的采集广泛、运行安全正常,是信息网络建设的当务之急。尽快形成一套科学的工作程序和制度,把基础信息通过公安专网集合起来,为领导决策和社会服务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资料。但现实情况是,基层所队的网络技术起步晚,发展慢,尽管硬件设施有了,但网络技术人员缺乏,经常出现技术故障,导致网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网络硬件建设和人力技术的投入,为信息工作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更是加强信息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加强舆论宣传,提高重视程度,为信息化建设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在市局信息化建设动员会议后,全市公安机关要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把工作重点调整到信息化建设上来,各单位要召开信息化建设专题会议,让民警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了解信息化建设必要性,明白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信通、宣教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在公安简报、公安信息、政工信息、调研文章中开辟三亚市公安信息化建设专栏,总结信息化建设经验和教训,表彰推广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为信息化建设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五)加强监督指导,严格落实责任,确保我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确保我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我局着手建立以下工作制度:一是建立了信息化建设责任人制度。要明确上至局党委委员,再到各分局、支队领导,下至基层单位领导、民警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责任。二是要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各单位都要明确信息报送员,具体负责信息化建设中的务实举措和工作成果。三是建立工作进展通报制度。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将全局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局通报。五是建立考核督察制度。要对各单位信息化建设日常工作考核督导。六是要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七是要建立内部分工负责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

总之,公安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信息化给公安工作带来了管理模式、侦查模式、服务方式的改变。我们只有积极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大力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融入基层公安工作,为实战服务,才能切实提高公安机关的正规化和现代化水平,有力地促进我市公安工作的又好又快地发展。

同志们,现在全国各地的公安机关都在加大力度推进信息化建设,严峻的形势和任务决定我市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快马加鞭,加快建设,加快应用。我市公安信息化的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在此我希望全市公安机关广大民警加强重视、转变观念、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全力打好这场信息化的攻坚战,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争取我市公安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力添一分平安和谐!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

第二篇:刘建国同志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暨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刘建国同志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暨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新春伊始,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全县经济工作会议暨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动员大会和县党代会、人代会等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新起点上把临朐的跨越赶超推向一个新阶段。在此,向在2010年工作中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作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下面,根据县委、县政府联席会议研究的意见,我就当前全县需要把握的有关形势、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以及组织领导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把握形势,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把跨越赶超推向一个新阶段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县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一年。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突出表现为“四大变化”。

——最关键的变化是精神状态的变化。一年来,各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以事业统一思想,以发展凝聚合力,以实干树立形象,务实不张扬,实干不争论,一刻也不放松地争资金、上项目、抓建设、惠民生。2010年,全县有25个项目列入中央和省、市扶持盘子,争取各类财政转移支付资金9.6亿元,新上投资过亿元项目38个,其中过5亿元项目14个,新增贷款25亿元。这些数字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当今临朐人民居弱图强的志气,奋勇争先的锐气和敢拼、敢抢、敢争的勇气。志向决定去向,态度决定一切。只要全县干部群众能够保持这样一种敢为人先、事竞一流的进取精神,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最突出的变化是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变化。2010年,我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连续12个月保持30%以上的增速,与2006年相比实现了四年翻一番。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其它各项指标也都保持高速增长,增幅全部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特别是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总收入分别突破300亿元和10亿元大关,达到322.7亿元和11.05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我县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7.5:49.3:33.2,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居全省第二位,四大主体税种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居全市第一位。项目承载主体明显增强,与2007年相比,全社会存款余额和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实现翻番,贷款余额增加60亿,增长1.7倍,存贷比由50%提高到63%,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

——最明显的变化是城乡面貌的变化。继2009年滨河公园、沙滩公园竣工之后,去年我们又用短短十个月的时间,实施了市民文化公园、朐山文会阁等20项重点工程,新建或改造城区主干道11条50公里,先后完成中心城区六大片区、12个城中村的搬迁改造,搬迁总量是上的4倍,进一步拉开了县城未来建设的主框架。村庄合并和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全县937个行政村合并为345个中心村,对21个镇驻地村和镇郊村进行了整村改造,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最可喜的变化是民本民生的变化。一年来,县财政投资9.6亿元,铺开了道路、学校、医院等几十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工程。其中,临朐外国语学校、实验一小、县医院医疗综合楼等工程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在全市2010年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10年,全县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18.1亿元,增长17.3%,增幅居全市第2位;新增各类小轿车1.2万辆,总保有量达到6.8万辆,移动电话60.5万部,宽带用户达到5万户。一件件为民实事的完成,极大地振奋了群众精神,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威信,赢得了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支持。去年六大片区的搬迁、一系列工业大项目的落地等等,无不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无不是老百姓识大体、顾大局,支持县委、县政府工作的结果。回顾2010年工作,成绩令人满意,但问题不能忽视。我们一定要看到:这几年,我们自己与自己比,发生的变化很大,但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少、投入产出低、城建起步晚、骨干企业不多、发展不充分等仍是影响和制约我们后发快进、跨越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障碍。尽管2010年在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点评中我们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兄弟县市区相比,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自我发展的能力还相对薄弱,四大主体税种收入只是昌乐的60%、安丘的70%;骨干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全县纳税第一名企业进不了寿光的前十名,前三十名重点企业实现税收不到全县税收总量的50%。对此,各级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到,临朐的工作仅仅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或者说是扎实的起步,没有任何骄傲的资本。对取得的成绩,我们自豪但不能自傲,更不能自满,要把成绩当做持续发展的动力,否则,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走好第一步,干好第一年,对于实现今后五年的目标意义重大。从宏观环境和临朐的实际看,实现跨越发展、赶超发展,我们有机遇、有基础、有优势。一是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特别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们加快发展搭建了更高平台,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抓了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支撑跨越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随着一大批项目陆续进入收获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将不断增强。三是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找到了符合临朐实际的发展路子,摸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锻造了一支作风过硬、能打善战的干部队伍,为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保障。四是全县人民盼发展、促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整个社会风正气顺,广大人民群众对临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为我们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必须乘势而上,加倍努力,奋勇争先,才能抓住机遇,战胜挑战,赢得发展。

从今年1月份的数据来看,全县经济发展实现了开门红。国地两税分别完成收入6426万元和7805万元,同比增长85%和56.8%,国地两税合计完成1.42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886万元,增长40.2%;新增贷款9.05亿元;全社会用电1.43亿千瓦时,工业用电9905万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60.5%和48%。只要我们能够继续保持这种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各项任务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执着的精神和强有力的举措把跨越赶超推向一个新阶段

今年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紧紧抓住蓝色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瞄准“一个目标”,实施“六个突破”,强化“五项支撑”,抓好“一个动力”,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在新起点上将临朐的跨越赶超推向一个新阶段。

一个目标:就是要确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在确保完成县党代会、人代会确定的目标的基础上,要朝着更高的目标奋力突破。

六个突破:

(一)狠抓工业立县,努力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临朐的差距在工业,出路、潜力、希望也在工业。必须始终把“工业立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以赴、紧抓不放。一是要加快提升主导产业。重点围绕现有优势产业,组织企业提炼规划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产业升级实施方案,方案的制定要具体到项目、企业,具体到工作措施和资源配置条件。要高标准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主导优势产业聚集发展。二是要聚力突破新兴产业。要立足我县实际,认真梳理能够迈向蓝色经济和新兴产业的领域、行业、产品、市场,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引进实施一批蓝色经济和新兴产业项目。对我县有一定基础、具有比较优势的磁电设备等行业,要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倾斜,集中一切资源和要素进行扶持,促其高速增长、快速膨胀。三是要培植壮大骨干企业。对现有重点骨干企业,主要是引导他们千方百计上项目,争取尽快建成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50亿元的企业群体。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推进成长型企业加速发展。要大力培植上市资源,金融办等有关部门要在确保华特磁电年内上市的基础上,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上市融资做好准备。今年要集中力量,倾斜资源,重点突破几家有潜力、有创业激情的企业,加快企业发展步伐,抢占市场制高点。

(二)狠抓城乡统筹,努力在城镇化水平提升上实现新突破。我县推进城镇化的思路和定位都已经很明确,下步的主要任务就是“抓推进、抓提升”。一是要提高城镇规划水平。要着眼长远、高点站位,高水平完成一批修建性详细规划,超前编制重点区域控制性规划,不能让建设等规划。镇村规划要根据当地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着力体现自身风貌。二是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当前,我县城建工程量大、项目多、任务重,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强化精品意识,保证建设质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要多出“样板”工程;安置楼等城建项目要多出“精品”工程;景点建设要多出“标志性”工程;小城镇要走差异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路子,以此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和小城镇的品位,进一步彰显特色魅力。在小城镇建设方面,要突出抓好平台建设,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三是要提高城镇管理水平。要从工作细节和市民行为习惯入手,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手段,提升常态化管理水平。要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搞好背街小巷、集贸市场、户外广告、交通秩序等专项治理,创造整洁有序的良好环境。要突出抓好农村垃圾集中清运,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切实解决垃圾围村、垃圾围城问题。要研究制定具体的物业管理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管,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三)狠抓三农工作,努力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要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一是抓龙头,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奶牛、肉鸭、黄烟、大棚果四大主导产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抓好奶牛养殖小区等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增强伊利等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能力,进一步扩大我县农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优势。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把奶牛养殖基地建设作为重要的富民工程来抓,早部署、早安排,努力为伊利提供充足奶源,使伊利真正成为拉动老百姓致富增收的骨干龙头企业。二是创品牌,走特色发展之路。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农业“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农业化学品投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努力使我县成为优质、生态、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强基础,提升农业生产能力。要抓住国家启动新一轮农田水利建设机遇,切实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大农田水利投入,发改、水利等部门要早谋划、早下手,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搞好衔接,争取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支持盘子。

(四)狠抓优势培育,努力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要明确发展重点,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与一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要把旅游业作为支撑临朐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按照“抓投入、抓宣传、抓管理”的总体思路,进一步聚集人气,扩大影响,树立品牌,提升形象,力争经过2-3年的努力,真正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带动财政增长和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目前,要重点抓好沂山、老龙湾等核心景区的改造提升,进一步强化营销和管理,力争旅游人数实现倍数增长。旅游局等部门要在景区品牌提升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下功夫,尽快将沂山建成5A级景区,将老龙湾建成4A级景区。房地产业,要在进一步加大房源供应量、保持房价稳定的同时,加快向高品质商务地产转型,确保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要突出抓好服务业“四大载体”建设。中心城区要率先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除搞好传统商贸服务业外,还要探索发展楼宇经济、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全福元城市综合体、中百商务区、通力国际商贸城等重点园区要进一步明晰功能定位,形成特色品牌,不断提高产业聚集度;重点服务业企业要按照主业突出、特色突出、优势突出的要求,推进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豪德江北物流城等重点服务业项目要坚持高标准规划、快速度推进,努力形成梯次跟进、滚动发展的格局。

(五)狠抓品牌特色,努力在文化强县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文化事业发展上,要以迎接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复评为契机,加大公共财政和社会力量的投入,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文化产业发展上,要精心编制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搞好文化创意与策划运作,进一步打响奇石、雕塑、小戏、书画等特色文化品牌,引领和带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要积极推进文化与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在精神文明创建上,要以各类和谐创建为载体,组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六)狠抓民生改善,努力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实现新突破。一是要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切实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认真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要扎实推进基层民主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上级出台的各项惠民政策,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对县党代会、人代会承诺的各项实事,一定要精心组织,按期予以兑现。要突出抓好就业工作,各镇街和人社局等单位要积极搭建好就业工作平台,为百姓就业和企业用工提供方便。三是要切实抓好维稳工作。要强化维稳第一责任意识,加强对影响安全、稳定因素的分析和把握,对因失职失察失控造成严重安全和稳定问题的,要严肃予以追究。

五项支撑:

(一)强化科学投入支撑。我县近几年之所以能够发生明显而深刻的变化,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抢抓机遇,推进了项目建设。临朐今后的发展,关键还要靠多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一是要抓好项目的对接和申报。要围绕我县产业的重点领域,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搞好项目的策划、储备和运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发改等有关部门要敢于想象,不等不靠,抓紧运作,提前策划包装几个符合蓝色经济区要求的项目,特别要在交通设施、生态旅游和物流等方面下功夫,积极主动搞好与上级部门的对接,确保一季度在项目争取上实现突破。二是要抓好项目的落地和推进。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常态性工作来抓,采取超常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招引大集团、大项目上实现新的突破。对今年确定的重点项目要集中力量加快建设,确保按时间节点投产达效;要不间断地启动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持续形成项目建设的热潮。三是要着力破解用地难题。一方面要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率,把有限的土地指标用在富民项目和财政贡献大的项目上,坚决杜绝多占少用、圈而不用等浪费土地行为。对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国土等部门要拉出单子,依法收回。另一方面要用好“点供”、“挂钩”等政策,努力争取更多用地指标。特别要做好城乡建设土地增减挂钩文章,力争每个镇街都要启动1-2个挂钩项目。各镇街要在尊重群众意愿、妥善安排好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上,以产业基础比较好的镇区村、镇郊村和中心村为重点,积极稳妥的搞好这项工作,确保把好事办好。

(二)强化体制机制支撑。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全面落实扩权强镇各项措施,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增强城镇自主发展能力。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 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搞好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深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加快资源优化配置,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三)强化财税金融支撑。重点围绕“六个突破”,发挥好金融财政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保证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要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强化税源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要顺应金融发展规律和金融政策导向,积极跟进国家财税政策调整,努力争取更多的政策和信贷支持。要大力推进银企对接,加强村镇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引进建设,积极开辟公司债券等低成本融资渠道,确保实现新增贷款30亿元、存贷比接近全市平均水平的目标。

(四)强化绿色生态支撑。要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环保治理监管力度,努力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路子。突出抓好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水环境和大气污染防治,保障空气质量和水质安全。环保等部门要在一季度集中开展一次污染专项治理行动,坚决整改和关停一批偷排偷放和环保不达标企业。南部山区要严格控制项目的审批,杜绝水体污染、大气污染项目进入。同时,要大力推进镇村和企业绿化,搞好重点道路和重点林场的绿化,进一步打响“全国绿化模范县”生态品牌。

(五)强化科技人才支撑。目前我县高素质人才缺乏,企业家队伍思想不解放、视野不开阔、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等问题依然突出,必须要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和能力水平,加快聚集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创业团队。要继续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加强企业创新载体和研发中心建设,大力度推进产学研合作,重点支持蓝色经济、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努力引进和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争取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个动力:

就是要以“创先争优”和“三比三看”为动力,全方位开展比学赶超,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各项工作,确保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各镇街要在城镇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上创先争优,特别是要在财政收入增长上有新的突破,东城街道要突破3亿元,力争3.5亿;城关街道要达到2.7亿元;五井镇要力争突破1亿元,加快进入第一方阵;柳山镇要突破1000万元;其他镇街也要明确各自目标,挖掘自身潜力,培植好自己的增长点,力争实现大幅增长。县直各部门要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办事效率、工作创新上创先争优,搞好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衔接,力争有排名的每项工作都能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各企业要在资金投入、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纳税贡献上创先争优,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全县各行各业都要瞄准先进,制定更大更高的目标,用最大的决心,尽最大的努力,抢先一步,快人一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把各项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以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组织保证把跨越赶超推向一个新阶段

今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已经明确,思路已经理清,下步的关键就是要强化工作措施,凝聚各方力量,真正把思路转化为行动,把目标转变为现实。

(一)不断提升驾驭经济、科学发展的综合能力。要提高学习能力,切实加强对新知识、新思想、新经验的学习运用,尤其对蓝色经济区建设等国家导向性政策要有足够的敏锐性,学深吃透,有效对接,用足用活。要提高项目运作能力,切实掌握项目建设涉及的策划包装、谈判推介、协调调度、推动落地等各个环节和要件,熟悉土地、环保节能等相关政策,提高运作项目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效果,真正成为行家里手。要提高创新开拓能力,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只要对临朐长远发展有益、对临朐人民群众有益,就要放开手脚干,顶着压力干,做到勇于探索、敢于担当。县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大胆探索的干部,包容创新失误的干部,重用干成大事的干部,为各级干部干事创业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要提高化解矛盾能力,善于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和协商等多种手段处理各种利益冲突。对引进项目与征地拆迁、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引发的诸多矛盾,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对突发性事件的处理,要不推不拖不躲,靠前指挥,冷静处置,控制事态,妥善化解,防止因处置不当造成不良后果。

(二)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要强化责任。各级各部门都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继续坚持重点工作指挥部负责制,围绕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去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对重要项目、重大工程,主要领导要跟踪调度,对已经落实的工作问效果,对正在落实的工作抓进度,对没有落实的工作找原因,对落实不力的干部查责任。要严格考核。切实改进考核办法,健全奖惩机制,重点考核量化、可操作性强的硬性指标,力求使考核公正、公平,真正体现务实导向。引导干部把精力用在工作上、用在发展上、用在落实上。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结合县乡党委换届,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注重在发展一线、重大项目、重要工作、关键时刻发现使用干部,真正把那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思路、有能力、有实绩的德才兼备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我们优秀的同志很多,但是位置非常有限,各级干部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在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全县工作大局中找准位置,干好工作。

(三)切实树立清正廉洁、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干部掌握的资源会越来越多,介入经济的程度也会越来越深,越在这个时候越要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我们不仅要把经济搞上去,还要使风气正起来,更要把队伍锤炼好。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牢记:发展经济、善待百姓,哪一条都不能少;依法行政、按法办事,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干任何工作都不能忘。要进一步健全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监督权力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防范机制,规范约束干部的行为。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经济领域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要严格按制度来办事,严禁插手和干预工程招投标工作,确保做到公平公正。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珍惜组织的培养、人民的重托和家庭的幸福,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

关于当前工作的安排,正月初十前,联系镇街的县级领导,要抽出时间到所包靠的镇街进行一次调研,指导各镇街安排好抗旱、森林防火和今年各项重点工作。县里在正月十五之前,要召开群众工作会议、党建述职会议和纪委全会,其他专业性会议要在2月份召开完,确保下步集中精力抓好落实。希望大家按照工作节奏,把握阶段性工作要求,切实抓好当前的各项工作。

同志们,我们的跨越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回首过去,我们无比欣慰;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紧紧抓住蓝色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以奋发有为的精神、苦干实干的作风、创新创业的行动,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努力在新起点上谱写临朐跨越赶超新篇章!

第三篇:周春雨同志在全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周春雨同志在全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信息来源: 市委办公室(市委政研室)| 2008年07月28日 | 访问次数:372次

(2008年7月17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7月15日市委七届八次全会通过的《中共马鞍山市委关于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决定》,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召开这次全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动员大会,目的是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全面启动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促进我市“又好又快新跨越、率先全面达小康”目标的加速实现。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是紧抓新一轮竞争和发展机遇的重要举措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时期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根据马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决定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有利因素和基础条件:

首先,国家有政策。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城乡长期处于二元分割状态,打破目前城乡市场分割、城乡就业分割、城乡公共服务不平衡的局面,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实施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从不同层面对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特别是去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成都、重庆两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国家层面上进入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一轮探索。接着,去年十月中旬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工作时对此再次作了强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着眼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努力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政策支持和法制保障。

其次,省里有要求。今年4月中旬,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我市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要求我们大胆试验,勇于开拓,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争取在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探索出一条新路子。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我市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高度重视,金山书记、三运省长先后就此作出重要指示,对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寄予殷切期望。在前不久召开的安徽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三运省长再次强调,要抓好马芜铜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重点是要立足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真正做到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产业发展向农村辐射。并要求我们马鞍山先行先试,尽快启动,探索路子,积累经验。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各项工作,我们责无旁贷。

第三,外地有经验。近年来,重庆、成都等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先行区,以及江、浙等地的创造性实践,已经探索建立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框架和政策体系,取

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比如,嘉兴市通过整体推进城乡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一体化工作,覆盖市域的城乡规划体系初步建立,网络化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城乡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均衡化公共服务加快推进;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建立;生态化发展理念渐入人心,农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制度化基层民主日益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多元化增收机制初步建立,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这些无疑为我们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和成功范例。

第四,我市有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动摇,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从经济基础看,今年全市的GDP有望超过6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将超过6200美元;预计全市财政收入达到115亿元左右,当涂县财政收入有望超15亿元,三个城区财政收入均在5亿元左右,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从工业化程度看,预计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380亿元左右,工业经济占全市GDP总量的比重在65%左右,我市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崭新阶段。从城市化发展水平看,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市的城市化率已达到61%,城市的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城乡一体、产业对接、协调发展的格局已具雏形。立足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举措,就一定能够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有更大作为。

综上所述,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大意义,把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切实贯彻落实好市委的决定精神。要倍加珍惜、牢牢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坚定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扎实做好改革试点各项工作,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加快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地区,努力开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新格局。

二、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7月15日,市委召开七届八次全会,专题研究了我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并审议通过了《中共马鞍山市委关于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又好又快新跨越、率先全面达小康”的总体目标要求,树立全域马鞍山的理念,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为主线,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保障,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加速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奋力开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并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加快城市化进程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添城乡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民生,进一步健全民生工程体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目标任务是:全力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七个方面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三个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取得显著成效。到2011年,工业集中度达90%,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80%,城市化率达7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得到全面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城乡体制基本接轨,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再用7年时间,全面缩小城乡差距,基本建立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近期将分三个阶段实施:2008年为第一阶段,成立领导机构,作出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决定,研究制定推进这项改革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开展先行试点工作;2009年为第二阶段,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创新各项政策举措,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制度,全面推开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2010—2011年为第三阶段,进一步深化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三、扎实做好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各项工作

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重大改革任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时间非常紧迫,任务相当艰巨。为此,我们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着眼长远、狠抓当前,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第一,抓紧出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相关配套文件。即将出台实施的《中共马鞍山市委关于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决定》,是指导全市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当务之急,要根据市委决定要求,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研究制定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对今后几年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和部署。各牵头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调研,超前研究谋划,对城乡综合改革、城乡综合规划、就业和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发展要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拿出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实施。要依据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决定和发展规划纲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项规划,基本建立城乡全覆盖的一体化规划体系。特别要树立全域马鞍山理念,高度重视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注重与正在修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特色,进一步完善主城区、副城区、重点镇、农村新社区和居民点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城乡人口相对集中、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功能分区科学、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型城乡空间布局体系。

第二,大力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大力弘扬全市上下多年来形成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善于创新的改革精神,依靠改革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破解城乡二元分割的各种制度安排,进一步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活力。一要加快推进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不仅关系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也关系到城市化进程,更关系到城乡可持续发展。要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土地依法流转和使用制度改革,在“依法、自愿、有偿”和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前提下,探索实现转让、转包、置换、质押、租赁、入股等多种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建立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建立农村宅基地和住房有偿置换制度,探索“以宅基地换住房、以承包地换保障”政策,在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对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村居民可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社会保障政策待遇,对自愿放弃

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村居民可进入城镇优惠购买经济适用房,鼓励农民进入城镇购房和向中心村集中居住。二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要科学合理划分市与区县的责权,进一步简政放权,不断探索完善适应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探索将部分县级行政管理职能、社会管理权限、行政执法职能向乡镇延伸的有效方式,明确乡镇的事权,推进中心镇财政扩权改革。要积极稳妥地开展区划调整,推进撤镇建街、撤村建居工作,适时进行迁村并点,为优化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奠定基础条件。扎实开展村级综合改革,推动村事务管理服务职能与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相分离,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三要加快推进公共财政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对区县的财政分配体制,增强县区加快发展能力。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同时,各级各部门都要结合实际,认真分析影响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用理性的、改革的眼光去审视现有的体制和政策,深入思考在推进城乡统筹中应该改革什么,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如何实施改革等问题,努力探索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努力营造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三,下功夫夯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基础。产业发展是实现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融合的关键环节,更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物质保障和经济基础。一要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在我市,工业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建成与长三角互动发展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壮大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培育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食品加工、磁性材料等产业集群,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调整优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布局,完善功能分区,促进企业及项目加快向园区集中。要加快县区经济发展步伐,深入推动全民创业,着力培育发展一批县乡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农村工业经济。二要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产业。要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坚定不移地发展现代规模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外向型农业,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要大力发展“三资”农业,拓展农业综合功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发挥区域特色主导产业优势,加强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奶牛养殖、无公害蔬菜等农业基地建设。要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扩大农村经济规模。三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是城乡一体化的后续动力。要完善服务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科技和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信息、文化、体育等新兴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进一步健全城乡生活和生产资料营销网络。要顺应城乡居民生活方式转型升级的趋势,加快发展全面小康型的消费服务,不断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同时,要加快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按照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实施生态环境与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生态人居环境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三大工程,全面推进生态马鞍山建设。总之,要通过现代产业的大发展,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实力,进而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必须超前规划,分步实施,抓出成效。一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坚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的交通、供水、燃气、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强化城乡基础设施高标准衔接、全方位互补,提高设施的质量和服务功能。要推进市、县、乡(镇)之间的交通干线公路网络建设,建立市域快速通道框架,力争使每个乡镇半小时上高速公路,重点集镇15分钟上高速公路。完善城乡公交线网布局,加快构建农村客运服务网,开通乡镇之间、村之间的公交班车,推进城乡公交快速化。要加快城市自来水管网向农村的延伸,建立城乡一体的安全供水体系。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建立城乡一体的垃圾及污水收集处理体系,有效保护和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城乡生态平衡、良性发展。要推进天然气利用向农村延伸,逐步完善市域天然气管网场站等配套设施建设。二要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设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服务体系,加速现代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辐射和扩张。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不断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制定实施城乡中小学发展规划,推进小学向乡镇所在地和中心村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制度,巩固市、县、乡、村四级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和应急指挥五大公共卫生体系,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和机制。同时,加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三要构建城乡统筹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一体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多渠道扩大城乡劳动者就业,实现社会充分就业。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和乡村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建设,发展壮大街道、村级和境外劳务公司,健全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就业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就业和创业的培训,完善面向城乡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体系,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的实效。要按照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接轨的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进城务工农民综合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丰富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别救助制度为基础,以慈善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

第五,积极支持花山区城乡一体化先行试点。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先期在具有较好基础和条件的花山区开展试点。花山区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敢于突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成为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先行样板,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典范,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窗口,并辐射带动其它县区更好更快发展。要围绕加强城市化这个核心,着力推进“三集中、三转换”,加速城乡一体化步伐。当前,要进一步细化试点工作方案,及早批准实施。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撤镇建街、撤村建居工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要制定促进农民集中居住的配套政策,遵循农民自愿原则,通过以公寓住宅置换农民住房,以社会保障置换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关系,以公共服务置换农民身份,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要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收益分配新机制,实行多种补偿安置办法。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渠道,使农民更好地分享城市化成果。要有效利用建设用地置换政策,稳妥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工作,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建立市场化融资机制。要加紧张庄中心村建设,年内建成首批农民公寓,规划建设新的中心村,改造一批集中居民点。要注重研究试点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解决新问题,及时完善政策,扎扎实实搞好改革试点,为全市改革探索积累经验。其他区和当涂县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抓紧制定改革方案,做到及早思考,抓紧筹划,为明年全面推开创造条件。

第六,全面加大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落实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任务。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强化责任,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全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具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专项工作组要加强调研,提出方案,搞好组织实施的相关协调工作。县区政府要牢固树立全市上

下“一盘棋”思想,强化大局意识,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机构,配强工作力量,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各自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强工作的配合和协作,形成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二要勇于改革创新。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必须要始终运用好解放思想这个制胜法宝,坚持解放思想闯新路,改革创新破难题,锐意进取见实效。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禁区,破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允许失误,鼓励探索。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点,只要是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发展、有利于造福人民群众的改革,都要大胆设想,勇于探索尝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的发展。三要强化责任落实。要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效作为检验各级各部门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与市级部门考评、各县区党政领导班子考核挂钩,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要逐步完善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把各项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分解到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各牵头部门要对县区、市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第四篇:刘云同志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试点暨党务公开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刘云同志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试点暨党务公开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两个内容都非常重要,一个是社会管理的创新试点工作,一个是党务公开的安排部署。为了既把上级的会议精神和要求贯彻到全区各级,也是为了节约时间、整合会议,我们把两个会议结合在一起开,大家务必高度重视。刚才,邹勇同志和张敏同志分别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试点工作、党务公开工作以及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都赞成。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为了做好这两项工作,我再强调几点。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作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试点区,任务领受下来以后,我区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并到我省抓得比较好的先进地区进行了学习。回来之后,区上经过认真研究,制定了我区的试点实施方案。这项工作非常重要,我强调几点:

一、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仅今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就社会管理创新作了两次重要讲话。一是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作重要讲话;二是5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点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说明中央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成为了今年全国和地方“两会”的焦点话题。从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情况来看,也都对社会管理创新作出了专题规划。5月30日,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王怀臣专门到泸州专题调研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重点调研了我区大山坪街道康华苑社区、大山坪街道检察室、泰安机械工业园区和黄舣酒业园区,对我区所作的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这一话题,近期被高密度地频频讲起,被各级领导干部和全社会高度重视,是有其深刻背景的。

一是从宏观上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但局部动荡、对抗的因素对我国的影响不可忽视,特别是中东乱局波及整个世界和平,西方反华势力竭力祸水东引。在国内也有极少数藏独、疆独、法轮功邪教组织等妄图借机兴风作浪,对个别事件、个别案例、个别现象大肆宣扬和鼓动煽动,试图把我人民内部矛盾转变为对抗性矛盾,企图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的团结统一。同时,我国正处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替点,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矛盾和问题:“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我们国家就面临这样一个拐点,不管是农民工进城,还是沿海发达地区30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大量的劳动力东移,由劳动力滞后到劳动力短缺,“刘易斯拐点”如期而至,社会发展滞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局面还未从根本上改变,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收入等不均衡,社会进入矛盾的凸显期和交织期。最近几日,大家注意观察,媒体报道了山西孟县,因为利益不均,发生煤老板与村民群殴事件;江西抚州,因一农民不满案件审理,制造连环爆炸案,等等,都充分说明了矛盾的多发、易发和形势的严峻。我们要关注的不是这些事件本身,而是背后所透露出来的新迹象:当社会利益矛盾不能通过合理、合法、合情的途径和方式来协调、解决时,必然会引发更为激烈的冲突和矛盾,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那将是一个让人无法想象的局面。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所强调指出的那样: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社会矛盾凸显期长期并存,社会管理任务尤为艰巨繁重。

二是从微观上看: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归根到底是做群众工作。而人民群众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是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经济结构、社会组织形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环境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如何更好地消除“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社会现象?如何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如何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只有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要清醒认识当前我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从全区社会层面看:当前,我区正处于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同时也必须看到: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群众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但解决、满足的难度也日益加大;群众的思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对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不断加大,但其调控、管理手段却相对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传统的社会管理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区情,努力探索与经济快速发展相适应的、高效科学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途径。

2、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项目建设、征地拆迁、教育医疗、劳动保障、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各个领域,在这些矛盾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信任和管理危机。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党群关系紧张。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对我们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我们江阳区,由于地处中心城区,市区同城,城区人口众多,收入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但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相关工作缺乏系统性、完整性考虑,也造成了一些新的矛盾。我到任这两个多月,反映我区机关干部在工作作风和态度上的问题已经在泸州论坛上出现了好几起。我也进行了调查了解,有的反映不是实事求是,有的群众没办成事,就在网上制造舆论、施加压力。但也有我们个别工作人员态度、用语等方面的问题。现在的监督无所不在,除了上级监督、组织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还有社会层面的监督,大家都要注意。目前,我们这支公务员队伍可以说是非常艰苦的高危队伍,要适应当前形势,就必须提高我们的社会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3、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县乡党委集中换届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事多,要事多。要实现我区既定的发展目标,完成发展任务,必须从提高行政效能入手,创新社会管理方式,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是从政府管理层面看:近年来,尽管我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做了一些工作,例如成立了群工局、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探索了大调解工作机制、“参与式”工作法、推行“和谐拆迁”等。但这些与老百姓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当前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还有诸多不适应。突出表现为:

1、理念作风不适应。主要体现在“强制性”大于“疏导性”。部分领导干部不注重调查研究,不懂得工作方法,不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把党的方针、政策或是政府的某个具体行政行为强加在群众身上,既不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也不言明事理,结果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也就是说党群之间的沟通不够、理解不够,缺乏信任。还体现在“服务性”小于“管理性”。一些部门把行政相对人当成管理对象而不是服务对象,不是提供公共服务、社会服务,而是强化行政审批,层层报批,程序繁多,效率低下。管是要管,但如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在试点工作中共同努力要解决的问题。

2、职能设置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一些政府部门习惯于揽“权”放“事”,特别是在对社区管理这一层面上,一些部门和乡镇街用行政和交办的方式,把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通通往下压,交到社区头上,社区行政化、机关化倾向日趋严重。以我区城市和集镇社区为例,承担了除农业生产以外的绝大部分党政事务工作,有详实工作记载的事务多达119项。怎样加强社区管理是试点的重点。区级试点的大山坪康华苑社区、黄舣黄桥社区,按“居站分设”,即居委会按自治组织履行居委会职责,街道、乡镇社区工作站作为街道、乡镇的派出机构履行街道、乡镇交办的行政工作。另外分三个层面推进试点工作:一是城市街道,重点是加强城市社会管理;二是近郊街道乡镇,既有农村也有城市的街道,就选择城郊结合部社区进行试点,这是我们最需要加强管理的区域;三是纯农村地区,也要对加强社会管理进行探索。全区所有乡镇街都要搞试点,区上只抓大山坪康华苑社区和黄舣黄桥社区,其余乡镇街自己确定试点社区或试点村开展工作,自己制定方案,并报领导组,同时区上也要加强指导。我们鼓励探索、鼓励创新,不搞一个框框、一套模式。

3、管理服务不适应。主要体现在管理“越位”和服务“缺位”上。一方面,一些部门,特别是乡镇街的职能出现泛化现象,政府管的事情太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项目建设、环境治理无所不干,就像一个全能政府,管了大量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另一方面,由于过多的强调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视了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造成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缺位。当然,这也不是江阳区才有的。这些在试点工作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4、制度建设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一些部门在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时,不是以全区的整体发展为出发点,不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着力点,而是只考虑本部门、本行业的利益,只考虑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围绕“利益”建制度。同时还有些部门不严格按制度办事,一些制度只是写在文件上,挂在墙上,喊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这就是政府的信任危机,为什么要提出打造“诚信政府”?一是政策的多变,二是执行政策缩水的问题,因为工作不落实而造成的干群关系紧张、造成社会的不和谐。

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认真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全域江阳”的构建,才能提升我们的社会管理水平,也才能构建和谐江阳。

三、要明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推进试点工作

今年,省上把我区确定为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试点区。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要求,我区确立的目标任务是:针对社会管理中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努力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构建具有江阳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围绕目标任务,主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抓基础。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抓好村、社区建设,是社会管理的落脚点和切入点。我们要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推进社区居民依法民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强化社区工作组织体系建设,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建设为核心,不断完善社区工作站、辖区单位联席会、中介机构、工青妇等基层组织和志愿者组织,构建起能够满足社区管理和服务需要的组织体系。强化经费支撑体系建设,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社区自身要不断探索对居民的非营利性服务;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体系的建设,建立系统的社工人员培训机制,并同步完善考核和责任追究体系,做到责、权、利对等,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社区工作。

二是抓重心。转变街道(乡镇)职能,建立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的新机制,是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试点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前提。我们要紧紧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重新界定街道(乡镇)职能,试行将经济管理职能剥离划归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明确街道(乡镇)主要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调整街道(乡镇)内部机构设置,整合社会管理部门,成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满足街道(乡镇)职能转变后的工作需要。合理划分事权,将社会管理权限更多地授予街道(乡镇),将公共服务事项更多地委托给街道(乡镇),给街道(乡镇)更多的资源和开展工作的空间。建立街道(乡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考评体系,充分发挥考评的导向作用,推动街道(乡镇)职能和工作重心转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管乡镇还是街道,以前上级就要求对街道、乡镇不能够下招商引资指标等类似的经济考核指标,但在实际操作中都在下相应的指标。现在像沿海一带,如广州、深圳等基层组织就收缩来搞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我们既然搞试点,就要选择一两个乡镇街来研究、探索,调整街道职能,改变目标考核体系,今年目标任务下了,就严格按今年的办,明年多数不变,但试点的乡镇街道还得做些调整、变化。乡镇对农村的社会管理,相应的行政管理事权和职能不要往下延伸。因为乡镇很多社会管理的事情从建国起就开始了探索和实践,应该说比较完善的,而城市社区的管理比村的管理头绪更多、更新、更复杂,需要探索的东西更多。

三是抓重点。强化新型组织和特殊人群管理,是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的重点。首先,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服务。要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特别是要推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指导和帮助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员工权益保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点扶持发展经济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依法加强对政治类、法律类、宗教类社会组织以及有境外复杂背景的社会组织的监管,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其次,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要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网络、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协同管理机制,完善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服务好。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要建立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推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新模式。同时,加强对精神病人、艾滋病人、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加强重点人群的心理疏导;组织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群体学文化、学技术、学法律,努力使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是抓关键。确保并实现社会稳定,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关键。要进一步创新“大接访”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联系群众等制度,畅通信访和监督渠道,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要进一步创新“大调解”工作体系,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巩固平安创建成果,推进“平安江阳”建设。要进一步建立主动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会诚信行为规范,建立公民个人和企事业单位信用管理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四、要积极探索加强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确保试点工作见成效出经验

一是建立完善整体联动机制。按照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要求,区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各乡镇(街道)、区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健全职责体系,形成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强大合力。同时要充分调动各类群众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参与社会管理的协同作用,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形成党委和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动员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是建立完善利益调整机制。维护群众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是和谐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通过政策调整、制度安排和法制规范等途径,建立健全包括利益导向、利益表达、利益约束、利益调节、利益补偿等内容的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以满足不同利益群体正当利益的诉求,有效化解矛盾冲突。

三是建立完善考核问责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浩大工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方方面面,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举措上更加创新,落实上更加有力,才能收到效果,形成长效机制。因此,区委将逐渐把社会管理纳入对乡镇(街道)、区级各部门的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并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部署与要求全面落实。

关于党务公开工作

第一,要增强推进党务公开“三个必然要求”的认识。

泸州市是全国的党务公开联系点。泸州市和龙马潭区又是全省的党务公开联系点,龙马潭区还是县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区。我们江阳区邻玉街道是全省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华阳街道、黄舣镇和石寨乡是全市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中央要求党务公开都是从党的基层组织开始。由于我市是全国的联系点,市委在安排部署这项工作的时候就一并到位,既抓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公开工作,又同步安排部署了地方党委的党务公开工作,并把县区委、乡镇党委全部纳入党务公开的推进范围。我们必须增强推进党务公开“三个必然要求”的认识。

一是党务公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前不久,《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开设了一个“外国使节眼中的中国共产党”栏目,其中土耳其驻华大使评价:中国共产党在不断追求完美;印度驻华大使评价:中国共产党高层的思想很开明开放;玻利维亚驻华大使评价:中国共产党每次改革都有深刻的时代特征,等等。这充分说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取得巨大成就,与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先进性密不可分。而推进党务公开,既是党内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也是我党应时代之需、与国际接轨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是党务公开是保障党员权利的必然要求。首先,公开促进民主。党内民主建设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列宁有一个经典论述,他说: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制是很可笑的。列宁早就把“民主公开”和“民主选举”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视为民主原则或民主制的关键环节。党的发展历史证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得到较好发扬,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得到纠正。公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公开促进团结。俗话说:给我明白,还你清白;耳聪才能目明。公开是沟通的一种途径,它能消除怀疑和误会,有利于在党内生活中形成彼此信任、平等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奋进的关系,有利于引导社会舆情、基层民意和树立党的形象,从而更好地凝聚和发挥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党务公开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要求。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防治腐败的有效办法。从纪委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都与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失去监督密切相关。去年中央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将领导干部住房、投资等部分财产事项纳入报告内容,这是我党推进“阳光防腐”的制度创新。推进党务公开,能够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自我约束、规范行为、减少权力寻租现象;能够促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起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防止“暗箱操作”和权力滥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第二,要把握党务公开的“三个原则”。

一是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党务公开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党员关心,社会关注,敏感度很高。在推进党务公开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又要坚持循序渐进,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稳步实施,合理把握公开的时点与时长。

二是坚持党员主体的原则。在党内生活中,党员是主体。党内事项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以外,都应当向党员公开,使党员优先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要尊重党员群众的意愿,把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对党员群众的合理诉求,要认真对待,积极回应。

三是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首先,公开要全面。要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对凡是列入党务公开目录的,都要认真组织实施,不能避重就轻,搞形式主义。其次,公开要真实。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反对假公开。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是党务公开第一责任人,要对党务公开内容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努力提高党员群众对党务公开的信任度。第三,公开要规范。党务公开不是“我们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而是“群众关注什么,我们就公开什么”。我们要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尽快制定出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党务公开目录。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使党务公开工作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上有序有效进行。第四,公开要及时。要及时公开新政策、新规定和重大决策、重要事项;及时公开反馈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的处理情况;及时将公开的信息资料登记归档,并做好管理利用工作。

第三,要落实党务公开的“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对党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区委已经成立了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一指导、协调全区党务公开工作。全区各级党组织都要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把党务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研究部署,精心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落实分工任务,相互协调配合,切实抓好党务公开的督促检查、协调和推进。

二是强化对党务公开工作的指导。区委已经下发了《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的党务公开工作提出了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希望各级各部门按照要求,结合实际,整合队伍,整合阵地,积极实践,确保从今年6月份起到今年年底,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面实行党务公开。此外,邻玉街道是省级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华阳街道、石寨乡、黄舣镇是市级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区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指导,鼓励创新,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三是强化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督导。今年,我们要把推进党务公开作为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要通过党务公开,健全党内监督制约机制,保证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同时,区委将把党务公开工作与党风廉政“三化”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将党务公开列为重点制度之一,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加强执行力督查。下半年,由区纪委牵头成立检查考评组,要对各级党组织实施党务公开情况进行至少两轮专项检查,督促党务公开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各级党组织除了把握常规环节外,还要结合实际,将党务公开工作与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医务公开、基层站所办事公开相结合,与村级组织内控机制建设相结合,与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党代表、廉情观察员队伍和新组建的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邀请他们广泛参与,对党务公开进行党内、党外全面监督,使党务公开工作更加体现区域特色,更加符合党员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

同志们,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和推进党务公开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会议精神,认真抓好落实,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朱宏伟同志在全县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工作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朱宏伟同志在全县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工作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本次会议是县扶贫办贯彻落实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加快推进扶贫开发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刚才,世宁同志全面部署了今年全县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我完全同意,请同志们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以解决群众温饱为重点,实施好扶贫开发战略

(一)准确把握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近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密切协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扶贫开发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扶贫开发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以扶贫重点村为主战场,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为重点,克难奋进、扎实工作,狠抓各项扶贫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扶贫投入大增加。“十五”以来,全县共争取中省财政扶贫资金近6000万元,同比增加6倍;申请减免秦巴世行扶贫贷款1380万元。二是生产条件大改善。截止2008年底,已实施扶贫开发重点村125个,超额完成规划任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6.5万亩;累计搬迁贫困人口15173人。三是农民收入大增长。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72元,同比增长21.3%,预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净增365元,达2650元。四是贫困人口大减少。全县贫困人口从2001年的7.58万减少到2008年底的2.88万人,去年实现0.9万人的脱贫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扶贫战线上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扎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成绩面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农民思想观念、就业渠道和生活方式逐步更新,新的发展形势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任务更加繁重。按国家新确定的扶贫政策标准,汉阴贫困人口还有2.88万人。我县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在自然环境恶劣,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地方,脱贫致富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二是形势更加复杂。在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同时,返贫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扶贫对象中,刚刚解决温饱但不稳定的占三分之二;因灾因病致贫现象仍然突出;市场变化、食品安全,社会性、政策性致贫因素都可能产生新的贫困群体;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就业收入明显低于往年;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农副产品价格下降,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进一步拉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压力也较往年突出。三是使命更加艰巨。我县扶贫重点乡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左右,低收入标准仅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四分之一,到2020年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这些问题表明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调整和解决。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对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必须作为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中央连续六个一号文件都将“三农”工作放在首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做了重点强调,《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也将扶贫开发做为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来抓,市委二届六次扩大会议和今年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对搞好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当前,为扩大内需,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建设的投入,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的投入,随着国家扶贫标准的提高,全国扶持贫困人口将由原来1479万增加到4320万,对我县来说,同样意味着扶持政策将惠及更多的贫困人口,扶贫投入将有大幅增加。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力投身扶贫开发主战场,促使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扶贫开发工作。贫困是个综合症,缓解和消除贫困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完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是当务之急,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是根本保证,尽快稳定解决贫困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是首要任务,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是工作重点,瞄准特殊贫困区域和对象是关键所在,构建大扶贫格局是机制创新的客观要求”,这个要求对新阶段扶贫开发提出了基本的工作方向和思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从事扶贫开发工作的干部职工,都要按照中央提出的这个基本理念,深入领会精神实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夯实责任,扎实工作,促进我县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用“大扶贫”理念谋划扶贫工作。目前,扶贫工作进入到开发扶贫和救助扶贫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呈现出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新局面。我们必须要以专项扶贫政策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大扶贫”格局,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加大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的力度,不断总结已有经验,创新体制机制,巩固初步形成的具有汉阴特色的大扶贫格局。一要实现“内合”。扶贫系统要继续坚持“三结合、三提高”的工作思路,把系统内的各类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三村一区”(即扶贫重点村、特困村、新农村示范村和农综项目区),优先使“三村一区”实现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事业发展,人居环境优美,产业持续增收,贫困人口脱贫。二要实现“外捆”。要将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涉农项目有机结合,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对贫困村投入支持力度,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要优先解决贫困村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卫生、民政、教育等部门要优先解决贫困村群众的医疗、低保、教育等问题;农业、林业、财政等部门要优先扶持和发展贫困村产业建设。有关各部门都要同心协力,实施联合共建,集中投入,确保发挥各类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成效。三要实现“社联”。不断强化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的政策导向,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行动。通过宣传鼓励、表彰奖励、政策激励等方式,积极调动各企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及个人参与扶贫、支持扶贫,营造社会扶贫氛围,充实扶贫力量,壮大扶贫队伍,实现社会联动,不断完善“大扶贫”格局,形成全社会共同扶贫的强大合力。

二是用“扶真贫”的理念落实扶贫工作。扶贫开发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扶真贫、真扶贫”深入进行,把政策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充分体现扶贫的本质。一要动真情。凡是做扶贫工作的同志都要以实际行动,坚定站在贫困户的一面,多替贫困户办事,真正在感情上贴近贫困群众,工作上着眼贫困群众,用真感情扶贫。二要定对象。一般的支农资金只要求落实到农业和农村项目,而专项扶贫资金则要求瞄准农村的贫困农户。在实践中,要不折不扣的实行民主评议,由群众民主决定贫困对象,确保工作效果。三要讲实效。农村各项工作效果如何,不只是表现在各项数据中,老百姓眼中心里都有数,扶贫工作更是如此。凡是脱贫出列的村必须达到硬指标,各乡镇要注意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把握。

三是用创新的理念推进扶贫工作。随着扶贫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形势的不断变化,扶贫开发的思路、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一要探索完善好的扶贫开发模式。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要按照“县上重点抓1-2个贫困乡、乡镇重点抓1—2个贫困村、包抓部门进村帮户”的思路,探索完善整乡、整流域式的区域板块开发模式,继续以县乡为平台,依据各自条件和特色,统筹谋划,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争取用3到5年时间,摘掉两到三个乡镇的贫困帽子,努力实现贫困乡、贫困村、贫困人口三减少,力争到2020年使我县全面摆脱贫困。二要创新资金投入管理机制。要引入竞争机制,对贫困乡村实行竞争择优扶持,对工作成效好,村班子战斗力强,到户项目准备充分的村优先扶持;要完善效益评估机制,将资金投入与工作绩效挂钩,完善扶贫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果;要千方百计促进金融投入,围绕破解贫困户难贷款这一难题,认真研究财政贴息与信贷资金有效的配套促进方式,积极抓好12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深入解决贫困群众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三要创新扶贫项目争取方式。树立“干好项目也是争取投入”的理念,认真做好每一个项目实施,打造精品工程,以突出的工作成效来获得更大的项目支持。要进一步树立“项目储备”意识,注重掌握相关信息,提前规划,紧紧抓住各类政策机遇,以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

二、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2006年,我县城关镇龙岭村、涧池镇花果村等10个村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启动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思路和“村级八个

一、农户五个有”的建设标准,以“一村一品”和文明家园建设为突破口,以培育主导产业、新村建设和旧房改造为切入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科学规划,注重特色,通过政府引导、群众主体、部门帮扶、资金捆绑、基础突破、整村推进,按照“领导包抓、部门帮扶、责任到人、一定三年、保证达标”的要求,全面完成了三年规划目标任务。1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完善,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意识已经初步形成。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50公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均达280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引路作用。

我县今后一个阶段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生产发展抓基础,生活宽裕抓产业,村容整洁抓改造,乡风文明抓活动,民主管理抓班子,农民教育抓培训”为重点,大力实施好“产业优化升级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公共事业配套工程和基层组织强化工程”五大工程,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目标是:到2012年,全县建成70个新农村示范村,转移农村劳动力6.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人均增长15%,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到2020年,全县启动实施的新农村建设行政村达到现有行政村总数的100%,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1万元,基本建成绿色产业鲜明、田园风光优美、社会风气良好、人居环境和谐、生活达到小康、具有汉阴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9年的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好首批启动的10个示范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各乡镇实际,扩大新农村示范村范围,新启动建设30个新农村示范村,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

(一)兴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按照“做强生猪、稳定蚕桑、提升油料、壮大特色”的思路,以“一村一品”为抓手,跨区域、成板块推动农业产业上规模、增效益。一是夯实产业基础。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单产,确保粮食总产保持在10万吨以上,油料总产达到2万吨。生猪产业培育强村大户,发展养殖小区,抓好良种引进、疫病防治、市场营销,推广生态循环模式,促进种养业有机结合,提高养殖效益,力争生猪饲养量达到55万头,出栏30万头。蚕桑产业坚持“加大扶持、稳定规模、强化服务、提高效益”的思路,将奖补物资、技术服务向大户倾斜,巩固养蚕大户,稳定蚕桑产业。因地制宜,适度集中,积极培育烤烟、魔芋、茶叶等特色产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按照“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带农户,农户增效益”的思路,以新农村建设打造特色产业连片规模,努力做到建成一个新农村,壮大一个好产业,努力形成全县围绕龙头做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的良性发展格局。三是提高农业自身发展能力。落实保护耕地政策,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力争每年实施土地治理0.8万亩以上,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大灌区设施、水窖等工程建设力度,快速提升各种农业发展配套设施水平。抢抓南水北调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时机,大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四是破解发展资金难题。落实省政府关于县级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政策,加大农户贴息贷款和企业贴息贷款投放力度,鼓励开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民互助资金试点,积极探索多种融资形式,着力解决产业大户、贫困户、村级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贷款难题。

(二)打基础,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一是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截至去年底,全县共有156个村修通通村水泥路650公里,仍有23个村没有修通水泥路。今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今年10月底前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二是让农民群众用上安全洁净的水。水利、财政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加快工程建设步伐,保证2—3年内解决所有示范村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促进全县用5年时间解决8.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的目标如期实现。三是让农民群众用上清洁卫生的燃料。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农村沼气的机遇,推进沼气进户数量,支持各类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实现每年建设沼气2000口基本目标,推进农村清洁燃料的使用。四是让农民群众用上稳定的电源和便捷的通讯。加快实施农网改造,全年完成7个村电网改造任务。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大力提倡和推广使用 “数字电视、宽带网络、移动电话”,加大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促进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率。

(三)抓改建,改善村容村貌。突出高速路沿线、国道沿线、铁路沿线和汉江两岸等重点区域,注重路口、街口、村口、门口等重点部位,加大整乡治理力度,因地制宜、连线成片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积极实施“农村环境五改三建工程”,加大村庄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房力度,重点搞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和住宅美化。在特色民居建设上,坚持因地制宜,结合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有条件建新房的地方,依托生态移民、扶贫移民、集镇建设等优惠政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强保障,促进协调发展。一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实施好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加快灾后重建学校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让农村的孩子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农村医疗继续提高参合率,力争达到全覆盖;加快乡村卫生院、卫生室建设,让农村享受到及时便捷的医疗服务;结合村级办公和活动场所建设,大力发展民办公助的村级学习、娱乐平台,让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以扩大农村低保范围为重点,不断提高救助标准。二是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革除陋习、弘扬新风;激发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勤俭创业的传统美德,力争到2012年有30%的村镇成为省级文明村镇,80%的农户成为“十星级文明户”。三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借新一轮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启动之机,对全县首批启动的10个新农村示范村和启动建设的扶贫重点村政府资金投入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违法、违纪问题严肃查处,确保新农村建设资金真正用到实处;进一步促进落实“一事一议”、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民自治制度;继续完善民主理财、民主评议村干部、审计监督农村集体财务等制度,让农民充分享受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激发他们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切实选好配强村级班子,选用一批品质好、能力强、素质高的村级干部,配备一批学历较高、专业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重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进一步整合扶贫、教育、人劳、卫生、农业、移民等部门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补助标准,扩大培训补助范围,全面推进农民技能培训。加快建设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注重培训与转移相对接,积极内扩外联,扩大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和创业培训的面和量,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争实现每年培训转移农民3000人以上的目标。

三、加强领导,确保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在扶贫开发攻坚克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和县直各部门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形成合力,再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新成绩。

一要夯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在工作安排、工作措施、工作落实上体现扶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的要求。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深入抓。各乡镇都要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办公室,配足配强工作人员,落实工作责任。继续推行“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县直部门联村包抓、乡镇村组具体实施”的工作模式,县直有关部门都要包抓一个新农村示范村、扶贫重点村或者特困村,一定三年不变。对今年启动建设的30个示范村,要迅速行动,形成合力,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工作进度,力促完成任务。切实发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落实例会制度,及时通报进展情况,研究新问题,采取新措施,力求取得新实效。

二要做好规划。今年启动的3个扶贫开发重点村、3个移民扶贫新村和第二批30个示范村建设,各乡镇、村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要按照“特色建村、产业兴村、生态美村、文化活村”的思路,从经济发展、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编制。

三要落实资金。要以村为单元,以新农村示范村和扶贫重点村为重点,进一步整合资源,捆绑资金,提供项目保障,改善生产条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基本原则和“资源整合,县为平台,明年项目,今年研究,县长(书记)协调,部门上报”的工作方法,探索、完善“党委政府转弯子、牵头部门列单子、成员单位拿票子”的工作机制,集中力量解决贫困村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突出问题。会后,各乡镇要立即部署今年的扶贫开发和今后一阶段新农村建设工作,研究解决好资金筹措问题。

四要强化考核。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汲取以往好的经验,完善优化考核办法,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部门。县扶贫办要强化检查指导,总结完善有关考核机制和内容。继续实行部门包抓新农村建设单项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各项奖惩措施。县委办、政府办、新农村办要建立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进展情况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分析研究问题,加快建设进程。

同志们,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以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过硬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掀起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热潮,为把我县农村建设成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富裕、平安和谐、生活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下载江伟同志在全市公安机关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培训工作小结暨信息化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伟同志在全市公安机关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培训工作小结暨信息化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