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新区(工业园区)2008年终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安排
高新区(工业园区)2008年终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安排
我代表园区班子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们对园区2008年的主要经济工作进行简要汇报,并对2009年的主体工作思路进行简要的阐述。
2008年园区全体同志围绕五项主题经济建设项目开展工作。一
是以引进医疗产业群、创建医疗产业园来达到实现调整工业产业结构的目的。年初园区通过一系列招商举措,与省内几家在医疗行业颇有名气、颇有发展前景的科技型民营企业进行了多次实质性洽谈,投资者已经明确同意筹建并筹措了大量建设资金,但由于区里土地征用计划未能如期获批,致使投资者将项目和资金转移到东陵区与新城子区。就这样,创建医疗产业园的愿望一度落空。但园区依旧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虽然筹建医疗产业园的难度相当大。好在年初上报到市里的创建医疗产业的项目的请示终于在近期获得上级政府部门部分启动资金的支持。目前园区正在继续积极协调、跟踪该项目,而且创建医疗产业园的大量资金正在分步由市医药有限公司和亚泰集团下属这两家实力雄厚的企业携手协商解决。
二是以招商引资手段合理开发东基集团40余万平方米闲置的国有土地为突破口,化解园区与欧盟分家以来制约园区经济建设的土地瓶颈,使实现招商引资的目标成为可能。今年3月下旬,园区通过全区内大范围的土地状况调查终于获得重要信息,并不失时机的主动登门联络。在区长的支持下,最终与东基集团高层达成共识。但由于现行国有土地转让政策不能使投资者达到产权与经营权合一的状态,投资者无法获得土地预期权限;此外,投资者需要面对土地双重征税,难于实现投资者降低生产成本的愿望;尤其是由于投资者无法获得土地使用证,不可能实现主渠道融资等多重困难。以上种种难题为该宗土地引进工业企业项目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目前园区仍在考虑合理规避政策阻力,探索引进超级物流项目的可行路线。
三是以腾龙换鸟或整体拆迁的方式实施对老园区进行彻底改造的方案。年初以来,园区临时成立三个专项企业调查组深入园区1至4期企业展开拉网式的全面调查。彻底摸清了由区属七家主管部门所管辖的园区59家企业的资产状况、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人员结构、产出情况等主要数据。为科学、合理、有序的整合园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督促生产任务不足的企业大胆的走上合资合作、转产转型转向道路,初步实现了增产增收的可惜效果。鼓励企业主动自主招商,协调企业共享信息资源,为企业寻求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牵线搭桥。如帮助停产多年的企业“沈东自动化研究所”顺利转让给新的经济实体。
四是积极推进飞机制造基地与飞机试飞基地的工业龙头建设项目,协调、促进、适度参与沈飞集团和东基集团双方的高层谈判,直至目前双方商谈进展好于预期。沈飞集团的可研报告中介绍,小飞机市场前景广阔,明年的订单已经相当可观。双方一致认为无论是满足小飞机的试飞条件、场地要求,还是所需大量资金造成的制约瓶颈,完全可以通过两家企业的合资合作得以解决。但这一项目事关重大,两家集团主要领导准备就此项目分别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早日进入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眼下沈飞集团技术人员已经着手小飞机起飞条件的科学论证,而东基集团主要领导认为该项目所需的闲置多年的4平方公里靶场的审批不会遇到过多的困难。
五是通过大力扶持园区原有的重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仅要确保今年如期完成园区所承担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飞跃,而且还要为明年打好基础。如园区的中钞信达和德科斯米尔两家企业今年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成功的实施了扩产增收计划,达到了抵御经济风险的目标,减少了由于当前市场经济动态指标不断下滑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两家企业不仅扩大了市场占有率,经受住了市场低迷状态的严峻的考验,同时着手资源整合,打造优势品牌,壮大集团优势,提高自身核心技术含量,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员工素质,成功的将风险转化为机遇。
但是以上五项主要经济工作的收效与预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园区将继续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争取实现以上项目一一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09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是继续加大招商力度,跟踪推进医疗产业园项12全文查看
第二篇:高新区工商局2011年工作总结(终稿)
承德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2011工作述职报告
2011年,高新区工商局在市工商局和高新区工管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监管水平提升年”活动为契机,以打造安全放心食品流通领域为重点,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促进二次创业”为目标,加大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力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助推高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实现了服务发展效能提升、执法工作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全面加强的新局面。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落实监管 规范市场秩序取得新进展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提升市场监管水平,深入扎实地把各项市场监管任务落到实处。
(一)突出重点 切实维护流通环节食品安全 2011年对辖区内食品流通领域安全监管加大力度,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有效净化了食品市场环境,切实保障了高新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
一是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严格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初审和现场核查,依法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坚持先证后照的原则严格把关,全年核发(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575户(其中,乳制品设立39户),办理食品经营营业执照246户。结合年检审查工作,开展食品流通许可发放“回头看”行动,对不符合乳制品经营条件的,依法责令其变更登记,取消乳制品经营资格;对条件较差的,责令其停业整顿,待重新核审后,才准予经营。2011年办理变更登记43户,取消乳制品经营资格42户。确保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守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二是强化食品抽样检验工作。突出重点,克服困难筹措资金,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抽检计划,根据抽检进度和所抽样品的生产日期测算样品数量的变化情况,合理安排抽样检验工作。对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行周周抽检,对食品添加剂、乳制品、酒类等重点食品增加抽样批次,保障辖区食品市场消费安全。全年共抽检各类食品70组,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样品48组,对肉制品、调味料、蔬菜、面制品等食品实施快速检验220批次,102个品种,合格率100%。投入食品专项经费20.10万元(其中,抽检经费9.73万元,购置相关硬件设备10.37万元),有效的维护食品市场经营秩序。
三是严格落实基层分局食品安全责任制,强化食品市场巡查和检查。基层分局执法人员逐户落实到岗到人,一对一监管辖区内食品经营户,确保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同时,加强对大学城周边及中小学校周围的巡查次数,针对不同食品经营者,采取不同监管方式,切实提高监管效能。充分利用快速检测手段,及时发现不合格食品,并监督经营者及时下架退市。全年出动执法人员400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1003户次。实现了制度规范、责任明晰、执法严格、措施有力的巡查机制。
四是建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积极向食品经营户宣传《食品安全法》及各类宣传信息,努力提升食品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共发放国家四部委食品添加剂公告400张,张贴食品安全条幅8副,《食品安全法》宣传材料2000份,上门宣传食品安全信息420人次。对重点食品、重点区域食品经营者组织培训,组织辖区内食品添加剂经营者30余人,参加“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培训及考试”,考试合格后凭“上岗证”方可经营。强化了经营者自律意识,依法规范经营行为。为区内65家大中型超市、批零食品经营户安装了食品监管软件,并确保及时上传食品信息。同时组织辖区内食品批发经营户进行电子备案,打印散装食品“二维码”。现已备案单位15户,备案530个食品品种,打印二维码74100个。科学有效的监管辖区食品市场,从源头上保证了食品安全。
五是全力开展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紧紧围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集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11次,加大了食品安全整治力度。对乳制品市场、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地沟油”、“瘦肉精”等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再亮窗口 市场主体规模不断壮大
不断优化服务措施,再亮窗口服务,不断壮大市场主体。一是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确保询问解答一次性告知,积极开展延时服务和预约服务。二是用足用好优惠政策,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向准备落户高新区的私营企业实施“零收费”政策。即免收注册登记等各项证照费用,同时继续实施对失地农民、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申办个体工商户免收工商登记费、开办绿色通道等多项惠民、惠农、惠企业的扶持政策。三是创新服务项目,大力推行外网业务应用,开设网上“即时答疑”服务项目,减少企业往来奔波,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加大窗口单位学习力度,认真学习《文明礼仪手册》和工商机关法律法规,及时掌握高新区投资政策,不断提升窗口服务水平。2011年以来,高新区市场主体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截止目前,区内共有各类企业923户(其中:内资有限责任公司48户,内资分公司36户,私营有限责任公司616户,私营分公司81户,全民所有制企业28户,集体所有制企业35户,股份合作分支机构6户,个人独资企业41户,合伙企业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1户),较上年同期增长7.2%,注册资金51.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41%。共有个体工商户1260户,注册资金9048万元,从业人员2732人。2011年1至12月,区内新设立各类企业261户(其中:内资有限责任公司13户,内资分公司13户,私营有限责任公司159户,私营分公司24户,全民所有制企业4户,集体所有制企业15户,股份合作分支机构4户,个人独资企业1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5户),新增注册资本8.28亿元。新设立个体工商户279户,注册资金2753万元,从业人员1821人。
(三)强化落实 扎实有效开展市场专项整治 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机制,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活动。
一是深入开展“双打”工作。将“双打”工作列为2011年市场监管工作重点,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建立辖区市场巡查责任机制,整合力量,加大查办侵权和制假售假违法案件力度。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556人次,检查经营主体580户次,检查批发零售、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19个次,整治重点区域3处,共查处假冒商标侵权案件3起,涉案金额1.06万元。有力地保护了注册商标专用权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是加大对无照经营查处力度。以危险化学品、建材、食品、药品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领域为重点,清理与引导相结合,取缔与规范相结合,集中力量开展清查。通过细致摸排,建立台账,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查出无证无照经营户114户,查处取缔76户,补办执照38户。
三是加强“红盾护农”行动。结合市局“三项专项执法行动”要求,制定行动方案,加大巡查密度和力度,不间断地加强农资市场的日常监管,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配合紧密,责任到位,确保农资市场秩序的持久稳定。累计检查各类农资经营户84户次,发放宣传材料50余份。
在集中开展专项整治的同时,还进行了汽车维修市场、成品油市场、建材市场、烟草商品、“限塑”等多项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40人次,检查各类经营户89户,有效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了区内经济发展的稳定和谐。
(四)发挥作用 加大“12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 积极推进12315“五进”规范化建设,切实发挥消费维权服务站作用,第一时间受理和解决消费者投诉,使消费者特别是农村消费维权更方便、更及时、更完善。现已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12处,全年共依法受理消费者各类申诉案件88起,全部处理并调解成功,为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1万元,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200余次,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依法行政 加大力度提升执法办案质量 以“监管水平提升年”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力促执法办案工作上新台阶。一是扎实推进执法责任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通过大案、要案集体审议、法制联系会等多种形式,实行区局、分局两级监督,严把案件核审关。二是加大查办“大案要案”力度。充分利用年检、各项专项整治等活动契机,多角度的挖掘案源,全年查处1万元以上大案6起,查处无照经营案件76起,罚没款7.75万元;查处商标侵权案件3起,罚没款5.95万元;食品安全案件27件,罚没款3.7万元。全年我局共查处各类案件149件(其中一般程序案件104件),罚没金额达24.11万元,一般程序案件数量和罚没款分别比上年增长15.94%和5.52%。
二、立足工商职能 服务经济发展取得新作为 继续发挥行政指导优势,深化服务理念,优化服务举措,创新服务方式,扎实有效的开展行政指导工作,积极支持和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全年为789户企业、405户个体工商户实施了行政指导,其中登记事务助导 505件、规范经营劝导45件,查处违法疏导6件,服务兴企引导6件。共发放行政指导建议书772余份,窗口指导1050次、培训18次,培训400余人,有效规范了高新区市场秩序,促进了经济发展。
(一)用好优惠政策 促进经济发展
“立足大局、进入大局、服务大局”,一直是我局服务高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2011年向落户高新区的私营企业实施“零收费”政策。即免收注册登记等各项证照费用,同时继续实施对失地农民、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申办个体工商户免收工商登记费、开办绿色通道等多项惠民、惠农、惠企的扶持政策。一年来,共为区内74户新设立企业,免收了注册登记费13.72万元,为区内221户企业办理了变更登记,免收变更登记费9.62万元,为高新区个私经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创新服务方式 提高工作效率
大力推行互联网业务应用。开设网上“即时答疑”服务,通过网络平台,由注册科工作人员即时为企业解答注册登记、变更登记等业务办理的程序、所需手续,并将具体表格的填写通过网络传送,不正确的地方及时更改。企业办理业务再不会因为手续不全或表格填制问题来回奔波,缩短了办理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了企业一致好评。同时,随着“即时答疑”服务的开展,许多投资人也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咨询高新区投资政策、发展方向等各类问题,工作人员及时掌握高新区各项优惠政策,全面具体的为投资人解答,争取引导投资人来区投资兴业。2011年新增企业261户,注册资本8.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1.89%。
(三)服务大项目 确保落户高新区
结合“再亮服务窗口”活动,不断优化窗口服务举措,将“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外,又推出“专人专项”、“全程保姆”两项服务措施。对大项目采取派专人提前介入、全程服务、跟踪问效,力求重点产业项目在工商部门的登记环节不滞留,最大限度地为大项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高新区方恒新城投资有限公司是高新区2011年在北京招商引资来的大项目,总投资金额达20多亿元,注册资金1亿元,我局为确保此项目落户,指定注册科专人负责为企业提供全程服务,提前帮助完善各项手续,提供及时便利条件,招商企业顺利落户高新区。2011年,共帮助重点项目5项,解决具体问题10件,预约上门服务5次,顺利帮助壳牌石油、唐山渤海石油有限公司、视通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等多个项目落地,为高新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改进年检方式 开展上门服务
2011年完全推进网上年检,召开网上年检培训会,为企业网上年检提供指导服务。同时开展上门年检服务,针对区内汽车销售行业较为集中的情况,4月12日我局派出工作人员走进冀东汽车销售园区为31户公司集中办理了企业年检,有效的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了企业的一致赞誉。2011年,年检各类企业746户,其中网上年检746户,上门年检45户,预约年检10户,企业年检网上录入率为100%,极大方便了企业办理年检业务。
(五)发挥职能优势 为企业融资解困
组织人员指导企业运用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所有权抵押等多种方式融资,盘活有限资产,解决资金周转难题。同时与区内具有融资能力的银行、贷款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搭建银企交流平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融资机会。12月2日,我局和高新区个私协会共同组织承德建设银行和区内50多家中小企业召开了“银企融资对接会”,为企业实打实搭桥,切实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现场签署意向贷款协议12份,意向贷款6000万元。全年共为区内中小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 13件,股权出质登记1件,共帮助企业获得融资1.39亿元,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大大提升了企业经营动力。
(六)深化商标工作 推进企业品牌战略
紧紧围绕高新区商标发展的总体部署,根据高新区商标发展的实际情况,把优势企业列为重点扶持对象,大力支持企业建立商标战略,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商标,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事前引导、事中服务、事后保护等措施,积极帮助区内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并清楚告知相关企业如何正确使用和管理好商标,维护自身商标权利。今年四海集团申报的“四海”商标,已于4月15日被国家工商总局成功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高新区共有注册商标160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件(“露露”、“四海”),河北省著名商标5件。大大的提升了区内企业在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三、深化队伍基础建设 干部履职能力取得新提高 按照市局年初提出的“凝神铸魂、抓学促建、深层借力、立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加强队伍素质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取得新提高。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队伍工作热情 根据年初制定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方案,以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工作中心,以加强年轻干部党性培养为重点,结合建党90周年分三步开展全年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一是学党史,针对年轻干部多,对党的认识薄弱的特点,开展全员学党史活动,加深了全体干部职工对我党奋斗历程的认识,提高了青年干部的党性修养。同时,抽选三名年轻干部,参加了高新区组织的《建党90周年知识大赛》,并取得了全区第四名的好成绩。二是唱党歌,结合“为建党90周年献礼”的大背景,开展了“学唱党歌”活动,组织全员学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映山红”、“绣红旗”等党歌。并全员参加建党90周年汇报演出,得到了市局领导的多次表扬和肯定。三是跟党走,组织全体干部,到革命发源地江西南昌、湖南,革命圣地井冈山去切身体会党的光荣传统和革命意识。认识到身为一个党员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通过这一系列的学党史、唱党歌、跟党走活动的开展,引导干部职工自觉按照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加强自身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根本上克服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无所作为的思想,激发了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从我做起,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为辖区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再做新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工作 提高队伍执行力
一是落实好上级培训任务。完成国家局安排的县区局领导班子副职和工商分局长网络培训任务。取得了共5人参加培训,全部满分的成绩。二是完成好年初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全体职工开展学习培训,主要涉及《食品安全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个体工商户条例》等法律法规,帮助执法人员进一步掌握市场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全年共组织人员培训3次,参训人员54人次。三是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业务培训大讲堂。组织全体人员到市局参加业务培训大讲堂,使全体干部职工全面掌握工商业务知识,有效促进了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更好的展示工商风采。
(三)加强工作管理创新 提高干部积极性
一是结合市局“定职明责”工作要求,针对我局现有实际工作需要及人员情况,依照科学合理地安排分工,对所有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实现工作内容各有侧重,工作标准各有所别,形成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良好工作局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监管效能。二是严格按照德、能、勤、绩、廉对干部职工进行考核,通过民主测评、班子评议选配,将具有工作能力的人配备至关键的岗位,使岗位“活”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岗位积极性。
(四)加强青年干部思想引导 提高队伍士气 高新区工商局青年干部多,占全局人数比例大,针对这一特点,重点加强了青年干部队伍建设,强化青年干部思想引导,让他们全面了解工商工作的实际,尽快成长为支持工商事业的骨干和栋梁。一是建立培养教育责任制。把青年干部全部列为局领导、科室负责人和分局领导的培养教育帮扶对象,定期开展一对一谈心,倾听他们的诉求,注意他们思想动态和作风行为,及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帮助青年干部逐步走向成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坚定为工商事业奉献终生的信念。二是加强培养锻炼,将青年干部安排到工作一线,在老同志带领下,使他们尽快了解基层工商工作,进入自身角色。同时安排青年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使其尽快成为业务能手,独当一面,早日成为工商事业的栋梁。全年共派出青年干部参加各类培训3次,其中7人取得法制员资格。
四、重视防范风险 构筑“安全堤”建设取得新成绩 加强廉政教育,夯实全体干部防腐倡廉的思想基础;加强制度建设,不给腐败行为有可乘之机。
(一)完善制度建设 促进廉洁依法行政 一是实施窗口服务公开制度,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公开相关法律法规、办事程序、办事条件、办事时限、收费项目和标准、监督电话等,便于内外监督,促进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二是建立明察暗访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环节的明察暗访,对基层行政行为进行规范,积极加强行政监督。
(二)加强民主评议 树立良好工商形象
2011年,我局主动向社会各界征求对工商系统行风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推进民主评议活动,努力促进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整体提升。
一是主动开展述职述廉活动。6月16日,我局召开述职述廉工作会议,共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代表发放征求意见卡49份,收到意见建议35条。二是积极开展“大走访”活动。为找准存在问题,我局敞开监督大门,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共走访个体工商户589户,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115条次。通过走访调查个体工商户、征求行风监督员意见等方式,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有效地规范了工作人员执法行为,杜绝了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三是深入开展“大调查”活动。我局窗口单位以调查问卷方式,重点向行风评议代表、服务对象征询意见,共发放调查问卷360份,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3条。2011年,我局在行风评比中获得第二名,树立了良好的工商形象。回顾2011年工作,我局各项工作都有了新发展、新提高、新成效,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二是办案质量有待提高,查办大案要案意识差;三是创新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有所欠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下大力气整改和提高。
第三篇:工业园区管委会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安排
工业园区管委会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安排
一、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园区管委会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重点工作突破年”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思路,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1、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今年以来,园区基础建设共投入资金2674万元,重点抓了以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是后湖工业聚集区香小线西侧2000米主路、焦化厂西侧东西和南北两条1800米次干路硬化工程,并实现通车;二是采取政府、企业共同出资的形式,启动了综合产业园区和玉泰工业园区三条1500米道路修补工程;三是完成了后湖工业聚集区排水渠道清淤,实现了简易排水。同时聘请规划设计部门对园区排水管网按照园区总规进行设计;四是完成了香小线西侧次干路绿化和香小线以东园区主路绿化补植工程;五是后湖220KVA变电站已完成设计,现已进场开工;污水处理厂完成总体设计,拟采取BT形式着手进行招投标;进一步细化后湖工业聚集区产业升级区方案,综合服务楼工程已开工建设。
2、园区项目建设实现较大突破。立足“建大园区、引大项目”,全年工业园区共引进亿元以上新建、续建项目16个,总投资达到65.4亿元。一是全力盯办在建项目。重点抓了古玉煤化工甲醇项目、海泰新能科技二期工程、晋银化工、泰宇重工、中发金属制品、唐山兴邦焊管、开元焊接材料等项目,确保在建项目顺利开工、早日投产达效。目前,古玉煤化工甲醇项目和中发金属制品项目已开始试生产;兴邦管道项目开始做设备基础并订购部分设备;海泰新能科技二期工程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邦力晋银搬迁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主要工段打桩、测桩、清桩及回填土,开始做厂房框架并订购部分设备;开元集团焊接材料项目和庞大汽贸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二是积极落实签约项目。全力抓好开元集团焊接材料、庞大汽贸、吉祥药业、同仁堂保健品、兴民钢圈、元创包装机械、致富塑机等新签约项目,保证了项目顺利开工。三是抓好新建完工项目的生产运营。重点抓了清华同方环保设备、海泰一期、亚塑一期、古玉煤焦化等项目的试生产,力保正常运营,产生最大效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已投产项目生产运行良好。
3、园区招商引资效果显著。充分发挥我县现已形成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优势,大力推进园区招商,在2009年园区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今年又有再生资源科技园、开元集团焊接材料产业园、兴民钢圈、吉祥药业、同仁堂保健品、元创包装机械、致富塑机等7个亿元项目签约入区,签约投资额达23.72亿元。同时,为进一步调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对《河北玉田工业园区(后湖工业聚集区)项目入区及优惠政策暂行规定》有关条款,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园区招商工作。
4、园区基础工作逐步到位。一是园区扩区工作获得省政府批复。扩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大到6.5平方公里,给我县工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中小企业创业园开始启动。利用原麦芽厂厂区,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完成了园区整体设计,先锋印机、继国印机等四家企业准备入驻开工。三是园区规范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借鉴外地经验,研究制订了《工业园区管理工作条例》等相关规定,使园区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四是申报省级聚集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了玉田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及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及相关资料上报,等待省有关部门汇审。
5、区内企业经济运行质量良好。园区现有93家企业,生产运行基本平稳,预计到年底,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实现生产总值55亿元,出口创汇8500美元,税收3.5亿元。
尽管2010年工业园区开发和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各项经济指标较上年也有较大增长,但是按照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形势的要求,和与周边园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水、路、电、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性差,不适应入区项目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二是城内园区布局分散、集中度低,规划缺乏整体性,按照园区扩区规划的要求,还存在一定问题;三是园区经济外向度低,实际利用外资份额小,尚需进一步加大招外商、引外资力度等等。
二、2011年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
2011年,工业园区工作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省政府批准园区扩区和申报省级工业聚集区为契机,以打造平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目标,立足“创新、突破”,大力实施“大区域规划、大力度开发、大项目支撑、大产业强区”的发展战略,以园区开发为基础,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创优发展环境;以项目招商为统领,转变思路,创新方式,不断加大园区招商力度;以大项目引领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实现园区经济跨越发展。
主要工作目标是:以现代、鑫兴、玉泰、综合、后湖“五大园区”建设为主体,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重化工业、钢铁深加工、生物医药“五大产业”发展为主导,积极培育壮大新能源和再生资源利用等新型产业,建设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南资北移和对接唐山市“七大主导产业链”的基地,形成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初步搭建起新型工业园区的框架,形成“一园多区开发、产业特色发展”的格局。具体目标是:完成新开发面积2000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亿元,入区项目投资20亿元,完成园区主营业务收入65亿元。
三、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1、以园区招商为主线,大力实施园区招商战略,靠招商引资推动园区开发。一是突出产业招商。充分发挥我县现已形成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优势开展招商,特别是围绕京津开展招商,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依托本地优势产业,引进上下游产品生产或配套经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做大做强现有产业。二是突出招外商、引外资。要面向国际招商,特别是针对世界500强企业搞招商,努力在引外资外企上求突破,不断提高园区经济外向度。三是坚持以商招商。依托目前园区内杭萧钢构、同仁堂制药、海泰新能科技、清方环保、晋银化工、兴民钢圈以及河北中钢、古玉煤化工等国内知名品牌和较大企业的对外影响开展招商,通过以商招商,加快园区开发和项目建设步伐。四是加大园区招商推介力度。通过参与和组织各种形式的招商推介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推介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政策。继续执行每个乡镇和经济综合部门至少引进一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入驻园区的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激励调动,形成全县招商引资大气候。
2、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立足“建大园区、引大项目”,靠项目建设构筑园区经济发展支撑。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11年“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的要求,全力推进园区项目建设,立足“科技引领、特色发展、龙头牵动、产业强区”,重点抓好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项目。一是本着扶强扶优的原则,重点抓好区内现有企业,确保入区企业正常运营,靠现有企业保总量。二是全力盯办在建项目,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是盯住海泰新能科技三期工程、晋银化工搬迁、兴邦焊管、兴民钢圈、开元焊接材料、同仁堂保健品、吉祥药业、元创包装机械等项目,切实帮助企业搞好各项服务,确保在建项目早日投产达效,靠新建项目保增长。三是积极谋划拟建项目。重点抓好目前形成初步意向的古玉煤焦化余热发电、海泰新能科技太阳能发电、热电联产、海上钻采设备等项目,争取早日成形,靠储备项目蓄积发展后劲,努力实现园区开发和项目建设同步发展。
3、以创新工作为突破口,抓关键、破难题,积极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创新思维,破解园区建设融资难问题。围绕园区基础建设,特别是后湖工业聚集区的开发建设,全力包装园区路网管网项目、供水和污水处理项目,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探索建立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融资搞建设的新机制,加速推进园区建设。二是多渠道筹资,全力搞好水、路、电、讯等基础建设。年内计划投资3.5亿元,完成香小公路以西1900米园区次干路硬化工程,焦化厂东侧、邦力晋银化工厂东侧及中小企业区共2800米4条次干路简易通车工程,完成园区污水处理厂和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工程,落实园区供水、排水管网规划,完成园区新修道路两侧绿化工程。三是细化并严格执行园区规划,以指导园区开发建设。坚持落实园区规划与城中村改造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严格按照园区扩区规划和申报省级工业聚集区规划执行。同时适时启动园区二批征地,完成园区2000亩开发任务。
4、以探索新机制为抓手,不断提升园区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健全和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实体化建设、配套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的原则,探索建立“职能强化、事权统一、封闭运行”的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完善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二是规范园区现有企业管理。建立园区企业规范化管理制度,落实园区卫生制度、统计报表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职工教育培训制度。三是健全新建项目合同执行评价审核机制。探索建立入区项目规范化运作机制,理顺项目进区、项目推进、项目退出等运作流程,严把项目进区关。同时对区内低效益、高污染,特别是亏损停产企业,通过劝离园区、收回闲臵土地或通过企业资产重组、兼并等方式整合,提升园区企业运行质量。四是强化入区项目服务。积极推进项目考察引进、项目促建、企业服务三段式服务,认真落实项目代办、专人盯办、全程帮办责任制,确保入区项目的顺利建设和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四篇:工业园区2006年工作总结暨2007年安排
一、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是工业园区成立的第一年,也是大家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一年,更是我们取得丰硕成果,走向辉煌的起步之年。8个月前,这里还是阡陌纵横,污水横流,一片污水灌溉的农田。8个月后,这里已经成为全市瞩目的焦点:塔吊林立,工程密布,道路宽阔,一座座厂房正在快速崛起。
作为X工业园区的开拓者,我们大家一起经历和见证了园区成长和壮大的历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尤其是在谷春立市长和海鹰副市长的亲自指挥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抓机遇,克服了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等诸多不利因素,全体同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里,X工业园区各项工作强力推进,有序进行,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年来,我们园区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工作取得进展:
(一)协同作战,全速推进,基本建设取得超常规进展
市委、市政府对X工业区建设高度重视,在专家论证、充分调研、广征民意的基础上,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开局、高质量运行的理念,对工业园区做了详细的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规划。经全市各有关部门的昼夜奋战,超常规推进,园区各项基础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1.征地动迁。在国家对土地实行最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政策的前提下,园区的土地征用取得了重大进展。千山西路与人达路(原鞍旗路)之间264万平方米土地已经省国土资源厅同意上报国家。衡业路以北140万平方米土地已组卷报国家,64万平方米已报省,腾达大道、鞍刘路建设占用土地41.3万平方米对农民的补偿已全部到位。
全地区动迁民宅2700余户,搬迁企业58家,迁坟800余座,拆除温室大棚30余万平方米。
达朝村、大营盘村已实现了全部撤村。吴三台子村、X村实现了部分撤村。
2.道路建设。在原有路网基础上,规划建设了园区的道路系统,主干道系统宽至少40~50米,其中,腾达大道是鞍山地区最宽的一条公路,宽60米,双向10车道,为省一级公路标准。全线还修建跨线大桥一座(405.5米),中桥2座(149米),小桥5座(46.6米),全区道路建设共计挖方42.7万立方米,填方71.5万立方米,现已有9条总长22.3公里的高标准道路完成前期建设,具备通车条件。
3.给排水建设。目前,园区自来水管网已铺设19公里,直接并入城市供水管网,可满足未来几年内发展建设需要。现南区的排水系统正在进行彻底完善,计划修建暗渠3300米,管线3800米,明年5月末即可完工。同时,投资4.2亿元的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改扩建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工程竣工后,将达到日处理污水30万吨能力,为园区实现生态型、环保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电力建设。目前,临时供电工程建设已完成,架设电力线路10550米,迁移线路2450米,可满足进区企业的建设需求。在现有220KV变电所两座、66KV变电所一座基础上,新建500KV变电所、66KV变电所各一座。新建66KV变电所设备安装、送电进线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前结束;新开工500KV变电所也将于2007年底前建设完毕。按照规划,在2008年,我们将建设一个装机为两台30万KW机组的热电厂,届时,可完全满足整个园区的供电、供热需求。
5.供暖建设。建设了20吨、40吨供暖锅炉各一座,铺设供暖管线10公里,供暖能力13万平方米,工程已于近期完工,可以满足园区的冬季供暖需求。
此外,占地4万平,建筑面积2.6万平的四栋标准厂房正在紧张建设中,按照计划,明年5月份即可交付使用。
(二)汇聚项目,务实推进,园区集聚效应日益增强
截止目前,园区“四个一批”项目已经滚动发展到134项,总投资额305.2亿元。已入区项目达到72项,总投资90.11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达50项,胜利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保40争50的奋斗目标。72个进区项目,涉及机械、冶金、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等众多行业和领域。投资2亿元以上项目17项、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8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0项。上述开工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13.52亿元,利税28.63亿元。
50个项目中,有宁波燎原、柯尔标准件等外资和域外投资项目15个,有衡业集团、亨通公司等本地搬迁改造项目8个,有东方钢构、工矿设备等本地企业投资新上项目27个。
1.准确定位,发挥优势。成立之初,X工业园区就明确了自身定位是:鞍山经济发展的工业新基地。要围绕全市的招商引资、企业搬迁改造、建设鞍钢经济圈三条主线,拉长钢铁产业链条,提高冶金产品深加工能力,做大、做强、做优冶金、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聚集效应,形成产业集群。
我们总结了我们园区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钢材资源优势,底蕴雄厚的工业科技优势,门类齐全、数量众多的熟练产业工人优势,近海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殊政策优势,我们紧紧依托这些禀赋和优势,迅速展开园区建设和项目引进工作。
2.工业腾达,科学为道。根据市委、市政府“加速经济隆起、科学发展鞍山”的工作要求,管委会主任、副市长葛海鹰同志提出了“工业腾达,科学为道”的工作理念,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凡是有利于本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盯住不放,千方百计予以引进;凡是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可能对本地环境、生态、资源破坏的项目,坚决予以拒绝。至今为止,我们已拒绝了超过10个可能造成重大污染的项目。
根据国家关于严格土地管理的有关精神,结合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管委会严把土地供应闸门,在土地集约水平、投资强度以及产出能力方面,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指标要求,如要求进区项目要先通过环评,而且投资强度必须达到2500元/平方米,容积率在0.6以上,建筑系数大于45%,这些指标,均高于国家规定标准。同时,约定项目要在考核达到上述指标后才能发放土地证。坚决杜绝浪费土地资源现象。现进区的项目,全部符合国家、省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农民的补偿也已全部到位。
现在,宁波燎原、优格生物、辽宁衡业、新工钢构等10个项目,即将实现厂房封顶。其余项目也已完成基础以上,有的项目部分厂房也将封顶。
到2007年6月份,这些项目将陆续进入投产达产阶段,从而在鞍山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作用。
(三)起好步,开好局,形成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2006年5月31日,园区管委会正式组建。我们按照高素质、高学历、高度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标准和宁缺勿滥的原则,从全市机关和事业单位精挑细选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逐步完成了管委会的组建工作,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临时办公楼的选址、租用及设计、装修。管委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服务企业,建设高效、务实的服务型机关作为管委会自身建设的目标。尽管管委会大部分时间处于人员短缺状态,但大家都非常勤奋敬业,从葛海鹰副市长到管委会每一名同志,都基本放弃了节假日休息,全身心投入工作。
可以说,在每个入区项目上我们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从项目引进工作开始,到正式签订入区协议,我们为每个项目都提供了全天候、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服务。无论是骄阳似火的盛夏,还是天寒地冻的严冬,管委会的同志都不辞辛苦,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现场勘测、放线,项目单位开工必备的各种手续,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都由我们管委会全程参与并出面协调解决。在推进园区供水、供电、排水、道路、迁坟、伐树,加强园区安全管理等方面,大家也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汗水,与市里、区里、镇里甚至村里的多个部门、各个层面协商,解决各种难题。有时,顾不上吃饭,有时,工作到深夜。
我们的工作,得到了项目单位的交口赞誉,也得到了包括省、市领导在内的社会各届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
(四)存在的问题
2006年,我们X工业园区取得了令人鼓舞,让人振奋的发展成就,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的态势,为下一步继续加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外部的许多关系仍需进一步理顺。
1.项目的质量问题。今年我们的目标虽然得以顺利实现,但要看到,这些项目中,多数是本地企业搬迁改造和投资新建项目,真正属于我们主动引进的项目并不多。此外,现50个进区项目中,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项目较少,部分项目的质量不算高,而且,园区还缺乏投资体量在20亿元以上的、对产业发展有辐射作用,具有重大影响力和牵动力的大项目。
2.管理方面的问题。管委会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还没有完全突破传统的模式,在项目管理、项目考核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工作流程不清晰,衔接不到位,一些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干部队伍建设仍需加强,园区安全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漏洞;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与新形势、新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及创新工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上述问题,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需要强调的是,我所指出的问题,并不是要让大家消极悲观,而是要让大家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恭敬地对待工作,谨慎地对待事业,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好,事业才能进步。
二、2007年工作思路
2007年,是X工业园区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我们一定要用新的思路,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坚定不移地按照市委、市政府“一手抓空间、一手抓项目”的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拓展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招商引资,精心打造园区形象,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2007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拓展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
1.全力配合市里有关部门做好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地类变更工作。园区的土地要全部实现地类变更,同时调整完成土地利用规划。确保鞍刘路和人达路(原鞍旗路)之间土地征用手续在四月底前办结,全年力争完成园区土地总体征用手续。同时,完成X村、宋三台子村、红旗堡村、郞家厂村的全部撤村任务。
2.全速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确保一期工程配套的道路、水、电、供汽、供暖、通讯工程全部竣工,二是要确保二期道路、水、电、供汽、供暖、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按计划完成。同时,全面加强美化、绿化、亮化工作,促进园区环境呈现新面貌。在建设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深入调研,充分考虑现有条件,着眼长远发展,科学组织,统筹安排,力求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走弯路,避免重复工作,做到“一次规划、长远受益”。
3.全面加强环保型、生态型园区建设。处理好开发建设与保护建设生态环境的关系。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产生污染的源头,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思维定势,摒弃“末端处理”的方法,从根本上防止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出现,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负面环境影响、实现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工作取得新突破。
1.有的放矢,突出招商工作重点。以“三点三线”作为园区开展招商引资的重点区域。三点,指北京、上海、杭州三个城市;三线指沪宁线(沿途城市上海、苏州、常州、南京),甬温线(沿途城市宁波、台州、温州),广深线(沿途城市有广州、东莞、深圳)。我们将围绕这三点三线,抓住这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资本输出的机遇,主动出击,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同时,根据园区产业发展实际,以台湾、香港、日韩地区的世界知名大企业为主攻方向,适时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境外招商活动。
在认真参加市里统一组织的招商活动基础上,将自己组织4次大型的对外招商重点活动。3月份,以中直单位为工作重点,在北京组织一次专题招商推介活动;5月份,以上海、杭州两城市为中心,以长三角地区国内500强企业为重点,组织一次专题招商活动;8月份,以广州、深圳、东莞三城市为中心,以珠三角地区国内500强企业为重点,组织一次专题招商活动;11月份,以厦门为中心,以当地知名企业为重点,组织一次专题招商活动。
2.科学谋划,创新招商引资手段。开展针对性强的扣门招商、联合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以及会展招商、专题招商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方面力量,确保完成市政府确定的新开工建设项目150项,力争200项的奋斗目标。
扣门招商,要带着项目、确定目标出去,有针对性地主动上门开展招商。
联合招商,加强与市里招商引资工作各责任部门的横向联系,尤其是加强与市政府驻外办事处的联合协作,充分发挥其窗口作用和资源优势。拟向重点区域办事处派驻工作人员,集中开展招商工作。
网上招商,高标准建设X工业园区网站,通过网站,及时发布各类信息,寻求合作发展空间。
以商招商,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已入区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园区,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进行接触,寻求合作机会,拓宽融资渠道。让已入区企业作为桥梁纽带,宣传我们园区的环境、效率和优势,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园区投资发展。
产业集群招商,结合X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将冶金矿山设备产业集群、钢结构产业集群、标准件与紧固件产业集群、煤化工产业集群、专用汽车及汽车配件集群等5个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配套进行招商引资,打造一批“鞍山制造”的品牌。
3.保证质量,坚持走新型工作化发展道路。按照市委、市政府“加速经济隆起,科学发展鞍山”的要求,遵循“工业腾达,科学为道”的工作理念,坚持把握住三条标准:一是符合产业政策,二是保证投资强度,三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选商选资,凡是符合上述三条标准的项目,锲而不舍,盯住不放,千方百计予以引进;凡是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可能对本地环境、生态、资源造成破坏的项目,坚决予以拒绝。
4.巩固成果,做好项目服务工作。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全面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强化服务职能,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氛围,构建有利于资金、项目聚集的“洼地”。健全和完善招商引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实行项目责任制,专人负责,紧盯不放,保证项目落到实处,使协议项目尽快转为合同项目,合同项目能尽快落地实施。
5.强化推进大项目、打造大集群、培育大企业工作。
重点推进以下大项目:
①台湾烨联不锈钢公司年产120万吨不锈钢薄板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投资50亿元人民币。
②鞍山宝得钢铁公司年产80万吨板材及H型钢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投资18亿元人民币。
③辽宁衡业集团载重汽车底盘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投资7.5亿元人民币。
④鞍钢集团公司年200万吨板材配送中心项目,该项目投资2亿元人民币。
⑤中橡集团化学工业公司新建年产10万吨炭黑项目,该项目投资5000万美元。
⑥台湾台精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0台套数控机床组装线及精密机械加工项目,该项目投资3000万美元。
⑦瑞士钢铁集团与衡业集团合作年产100万吨优特钢项目,该项目投资13.6亿元人民币。
着力打造以下产业集群:
①冶金矿山设备集群。在现有工矿设备、矿达公司、嘉阳冶金、华冶矿山等7个项目基础上,支持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②专用汽车及汽车配件集群。在现有衡业改装车、华融混合动力客车、太阳锻造汽车配件等入区项目基础上,重点推进东南汽车港汽车配件项目、衡业集团载重汽车底盘等项目。
③钢结构产业集群。在现有宁波燎原年产15万吨特种钢杆项目,东方钢结构公司港口机械和风力发电机项目,新工钢结构公司的船舶分段项目,同时全力推进宝得公司大型型钢等项目。
④煤化工产业集群。围绕鞍钢集团公司的煤焦油项目,中钢热能院年产8万吨煤系针状焦项目,加大中橡公司年产10万吨炭黑项目的推进力度。同时,谋划好系列有机染料项目。
⑤标准件与紧固件产业集群。在现有轲尔标准件、凯驰公司特种标准件项目基础上,重点推进宁波南螺标准件公司入区,谋划好无锡地区部分标准件企业入区建设项目。
同时,全力谋划推进温州工业园、上海威尔泰公司仪表工业园的组团项目。
精心培育大型企业
围绕重点项目和产业集群,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销售额超5亿元的大企业。到2008年,宝得公司销售额要达到60亿元,衡业集团、宁波燎原公司销售收入要超过20亿元,新工钢结构公司要达到10亿元,辽宁优格公司、中钢针状焦项目要达到 5亿元。园区将为这些企业的升级进位创造各种条件。
(三)加强机关建设,管理工作实现新跨越。
按照建设高效、务实的服务型机关的要求,全面加强机关各项建设,打铸一支视野更加开阔,反应更加敏捷,知识更加丰富,工作更加扎实,服务更加到位的干部队伍,促进管委会各项工作全面走上正轨。
1.要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把投资者的难点作为工作的重点,为他们排忧解难。一是要与政务公开结合起来,凡是不涉密的有关园区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大决策,与项目单位、投资商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全部对外公布。二是要与规范管理结合起来,管委会从企业入驻、项目建设、操作流程、跟踪服务、内部管理等方面,要制定符合园区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任务、标准、责任,每一个环节都要规范运行、有章可循。同时,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改进完善工作方式方法,促进管委会各项工作更加科学,更有效率,更具活力。三是要与简化办事程序结合起来,营造一个便捷、周到、顺畅的服务环境。四是要与诚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要落实鼓励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兑现各项承诺,始终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提高政府公信力。
2.加强学习。从班子成员到机关干部,都要根据岗位需要和形势发展要求,积极、认真、自觉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理论,国家、省、市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国际政治、WTO规则,以及关于园区建设的各种业务知识,促进广大机关干部进一步提高素质,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责任意识,坚决克服官僚主义作风和懒惰思想,及时答复办理领导交办的,项目单位提出的各类工作。强化调查研究,强化信息反馈,强化督促检查,强化督办反馈。同时,通过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限时办事制、事务公开制、与项目单位对话制等一系列效能服务制度,提高为项目服务的速度和质量。
(四)构筑以人为本的安全保障机制。
牢固树立“安全责任生于泰山”的思想,和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效率、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自觉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把确保安全放在首位。
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对各项目单位要抓好安全责任的细化和落实,加大安全生产考核力度,严肃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追究。形成责任明确、措施到位,一环扣一环,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管理链,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
第五篇:工业园区XX年工作总结暨XX年安排
工业园区XX年工作总结暨XX年安排
一、XX年工作总结
XX年,是工业园区成立的第一年,也是大家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一年,更是我们取得丰硕成果,走向辉煌的起步之年。8个月前,这里还是阡陌纵横,污水横流,一片污水灌溉的农田。8个月后,这里已经成为全市瞩目的焦点:塔吊林立,工程密布,道路宽阔,一座座厂房正在快速崛起。
作为X工业园区的开拓者,我们大家一起经历和见证了园区成长和壮大的历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尤其是在谷春立市长和海鹰副市长的亲自指挥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抓机遇,克服了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等诸多不利因素,全体同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里,X工业园区各项工作强力推进,有序进行,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年来,我们园区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工作取得进展:
(一)协同作战,全速推进,基本建设取得超常规进展
市委、市政府对X工业区建设高度重视,在专家论证、充分调研、广征民意的基础上,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开局、高质量运行的理念,对工业园区做了详细的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规划。经全市各有关部门的昼夜奋战,超常规推进,园区各项基础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1.征地动迁。在国家对土地实行最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政策的前提下,园区的土地征用取得了重大进展。千山西路与人达路(原鞍旗路)之间264万平方米土地已经省国土资源厅同意上报国家。衡业路以北140万平方米土地已组卷报国家,64万平方米已报省,腾达大道、鞍刘路建设占用土地41.3万平方米对农民的补偿已全部到位。
全地区动迁民宅2700余户,搬迁企业58家,迁坟800余座,拆除温室大棚30余万平方米。
达朝村、大营盘村已实现了全部撤村。吴三台子村、X村实现了部分撤村。
2.道路建设。在原有路网基础上,规划建设了园区的道路系统,主干道系统宽至少40~50米,其中,腾达大道是鞍山地区最宽的一条公路,宽60米,双向10车道,为省一级公路标准。全线还修建跨线大桥一座(405.5米),中桥2座(149米),小桥5座(46.6米),全区道路建设共计挖方42.7万立方米,填方71.5万立方米,现已有9条总长22.3公里的高标准道路完成前期建设,具备通车条件。
3.给排水建设。目前,园区自来水管网已铺设19公里,直接并入城市供水管网,可满足未来几年内发展建设需要。现南区的排水系统正在进行彻底完善,计划修建暗渠3300米,管线3800米,明年5月末即可完工。同时,投资4.2亿元的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改扩建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工程竣工后,将达到日处理污水30万吨能力,为园区实现生态型、环保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电力建设。目前,临时供电工程建设已完成,架设电力线路10550米,迁移线路2450米,可满足进区企业的建设需求。在现有220kV变电所两座、66kV变电所一座基础上,新建500kV变电所、66kV变电所各一座。新建66kV变电所设备安装、送电进线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前结束;新开工500kV变电所也将于XX年底前建设完毕。按照规划,在XX年,我们将建设一个装机为两台30万kw机组的热电厂,届时,可完全满足整个园区的供电、供热需求。
5.供暖建设。建设了20吨、40吨供暖锅炉各一座,铺设供暖管线10公里,供暖能力13万平方米,工程已于近期完工,可以满足园区的冬季供暖需求。
此外,占地4万平,建筑面积2.6万平的四栋标准厂房正在紧张建设中,按照计划,明年5月份即可交付使用。
(二)汇聚项目,务实推进,园区集聚效应日益增强
截止目前,园区“四个一批”项目已经滚动发展到134项,总投资额305.2亿元。已入区项目达到72项,总投资90.11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达50项,胜利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保40争50的奋斗目标。72个进区项目,涉及机械、冶金、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等众多行业和领域。投资2亿元以上项目17项、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8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0项。上述开工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13.52亿元,利税28.63亿元。
50个项目中,有宁波燎原、柯尔标准件等外资和域外投资项目15个,有衡业集团、亨通公司等本地搬迁改造项目8个,有东方钢构、工矿设备等本地企业投资新上项目27个。
1.准确定位,发挥优势。成立之初,X工业园区就明确了自身定位是:鞍山经济发展的工业新基地。要围绕全市的招商引资、企业搬迁改造、建设鞍钢经济圈三条主线,拉长钢铁产业链条,提高冶金产品深加工能力,做大、做强、做优冶金、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聚集效应,形成产业集群。
我们总结了我们园区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钢材资源优势,底蕴雄厚的工业科技优势,门类齐全、数量众多的熟练产业工人优势,近海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殊政策优势,我们紧紧依托这些禀赋和优势,迅速展开园区建设和项目引进工作。
2.工业腾达,科学为道。根据市委、市政府“加速经济隆起、科学发展鞍山”的工作要求,管委会主任、副市长葛海鹰同志提出了“工业腾达,科学为道”的工作理念,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凡是有利于本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盯住不放,千方百计予以引进;凡是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可能对本地环境、生态、资源破坏的项目,坚决予以拒绝。至今为止,我们已拒绝了超过10个可能造成重大污染的项目。
根据国家关于严格土地管理的有关精神,结合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管委会严把土地供应闸门,在土地集约水平、投资强度以及产出能力方面,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指标要求,如要求进区项目要先通过环评,而且投资强度必须达到2500元/平方米,容积率在0.6以上,建筑系数大于45%,这些指标,均高于国家规定标准。同时,约定项目要在考核达到上述指标后才能发放土地证。坚决杜绝浪费土地资源现象。现进区的项目,全部符合国家、省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农民的补偿也已全部到位。
现在,宁波燎原、优格生物、辽宁衡业、新工钢构等10个项目,即将实现厂房封顶。其余项目也已完成基础以上,有的项目部分厂房也将封顶。
到XX年6月份,这些项目将陆续进入投产达产阶段,从而在鞍山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作用。
(三)起好步,开好局,形成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XX年5月31日,园区管委会正式组建。我们按照高素质、高学历、高度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标准和宁缺勿滥的原则,从全市机关和事业单位精挑细选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逐步完成了管委会的组建工作,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临时办公楼的选址、租用及设计、装修。管委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服务企业,建设高效、务实的服务型机关作为管委会自身建设的目标。尽管管委会大部分时间处于人员短缺状态,但大家都非常勤奋敬业,从葛海鹰副市长到管委会每一名同志,都基本放弃了节假日休息,全身心投入工作。
可以说,在每个入区项目上我们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从项目引进工作开始,到正式签订入区协议,我们为每个项目都提供了全天候、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服务。无论是骄阳似火的盛夏,还是天寒地冻的严冬,管委会的同志都不辞辛苦,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现场勘测、放线,项目单位开工必备的各种手续,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都由我们管委会全程参与并出面协调解决。在推进园区供水、供电、排水、道路、迁坟、伐树,加强园区安全管理等方面,大家也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汗水,与市里、区里、镇里甚至村里的多个部门、各个层面协商,解决各种难题。有时,顾不上吃饭,有时,工作到深夜。
我们的工作,得到了项目单位的交口赞誉,也得到了包括省、市领导在内的社会各届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
(四)存在的问题
XX年,我们X工业园区取得了令人鼓舞,让人振奋的发展成就,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的态势,为下一步继续加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外部的许多关系仍需进一步理顺。
1.项目的质量问题。今年我们的目标虽然得以顺利实现,但要看到,这些项目中,多数是本地企业搬迁改造和投资新建项目,真正属于我们主动引进的项目并不多。此外,现50个进区项目中,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项目较少,部分项目的质量不算高,而且,园区还缺乏投资体量在20亿元以上的、对产业发展有辐射作用,具有重大影响力和牵动力的大项目。
2.管理方面的问题。管委会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还没有完全突破传统的模式,在项目管理、项目考核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工作流程不清晰,衔接不到位,一些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干部队伍建设仍需加强,园区安全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漏洞;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与新形势、新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及创新工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上述问题,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需要强调的是,我所指出的问题,并不是要让大家消极悲观,而是要让大家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恭敬地对待工作,谨慎地对待事业,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好,事业才能进步。
二、XX年工作思路
XX年,是X工业园区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我们一定要用新的思路,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坚定不移地按照市委、市政府“一手抓空间、一手抓项目”的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拓展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招商引资,精心打造园区形象,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XX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拓展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
1.全力配合市里有关部门做好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地类变更工作。园区的土地要全部实现地类变更,同时调整完成土地利用规划。确保鞍刘路和人达路(原鞍旗路)之间土地征用手续在四月底前办结,全年力争完成园区土地总体征用手续。同时,完成X村、宋三台子村、红旗堡村、郞家厂村的全部撤村任务。
2.全速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确保一期工程配套的道路、水、电、供汽、供暖、通讯工程全部竣工,二是要确保二期道路、水、电、供汽、供暖、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按计划完成。同时,全面加强美化、绿化、亮化工作,促进园区环境呈现新面貌。在建设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深入调研,充分考虑现有条件,着眼长远发展,科学组织,统筹安排,力求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走弯路,避免重复工作,做到“一次规划、长远受益”。
3.全面加强环保型、生态型园区建设。处理好开发建设与保护建设生态环境的关系。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产生污染的源头,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思维定势,摒弃“末端处理”的方法,从根本上防止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出现,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负面环境影响、实现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工作取得新突破。
1.有的放矢,突出招商工作重点。以“三点三线”作为园区开展招商引资的重点区域。三点,指北京、上海、杭州三个城市;三线指沪宁线(沿途城市上海、苏州、常州、南京),甬温线(沿途城市宁波、台州、温州),广深线(沿途城市有广州、东莞、深圳)。我们将围绕这三点三线,抓住这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资本输出的机遇,主动出击,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同时,根据园区产业发展实际,以台湾、香港、日韩地区的世界知名大企业为主攻方向,适时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境外招商活动。
在认真参加市里统一组织的招商活动基础上,将自己组织4次大型的对外招商重点活动。3月份,以中直单位为工作重点,在北京组织一次专题招商推介活动;5月份,以上海、杭州两城市为中心,以长三角地区国内500强企业为重点,组织一次专题招商活动;8月份,以广州、深圳、东莞三城市为中心,以珠三角地区国内500强企业为重点,组织一次专题招商活动;11月份,以厦门为中心,以当地知名企业为重点,组织一次专题招商活动。
2.科学谋划,创新招商引资手段。开展针对性强的扣门招商、联合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以及会展招商、专题招商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方面力量,确保完成市政府确定的新开工建设项目150项,力争200项的奋斗目标。
扣门招商,要带着项目、确定目标出去,有针对性地主动上门开展招商。
联合招商,加强与市里招商引资工作各责任部门的横向联系,尤其是加强与市政府驻外办事处的联合协作,充分发挥其窗口作用和资源优势。拟向重点区域办事处派驻工作人员,集中开展招商工作。
网上招商,高标准建设X工业园区网站,通过网站,及时发布各类信息,寻求合作发展空间。
以商招商,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已入区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园区,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进行接触,寻求合作机会,拓宽融资渠道。让已入区企业作为桥梁纽带,宣传我们园区的环境、效率和优势,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园区投资发展。
产业集群招商,结合X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将冶金矿山设备产业集群、钢结构产业集群、标准件与紧固件产业集群、煤化工产业集群、专用汽车及汽车配件集群等5个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配套进行招商引资,打造一批“鞍山制造”的品牌。
3.保证质量,坚持走新型工作化发展道路。按照市委、市政府“加速经济隆起,科学发展鞍山”的要求,遵循“工业腾达,科学为道”的工作理念,坚持把握住三条标准:一是符合产业政策,二是保证投资强度,三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选商选资,凡是符合上述三条标准的项目,锲而不舍,盯住不放,千方百计予以引进;凡是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可能对本地环境、生态、资源造成破坏的项目,坚决予以拒绝。
4.巩固成果,做好项目服务工作。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全面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强化服务职能,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氛围,构建有利于资金、项目聚集的“洼地”。健全和完善招商引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实行项目责任制,专人负责,紧盯不放,保证项目落到实处,使协议项目尽快转为合同项目,合同项目能尽快落地实施。
5.强化推进大项目、打造大集群、培育大企业工作。
重点推进以下大项目:
①台湾烨联不锈钢公司年产120万吨不锈钢薄板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投资50亿元人民币。
②鞍山宝得钢铁公司年产80万吨板材及H型钢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投资18亿元人民币。
③辽宁衡业集团载重汽车底盘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投资7.5亿元人民币。
④鞍钢集团公司年200万吨板材配送中心项目,该项目投资2亿元人民币。
⑤中橡集团化学工业公司新建年产10万吨炭黑项目,该项目投资5000万美元。
⑥台湾台精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0台套数控机床组装线及精密机械加工项目,该项目投资3000万美元。
⑦瑞士钢铁集团与衡业集团合作年产100万吨优特钢项目,该项目投资13.6亿元人民币。
着力打造以下产业集群:
①冶金矿山设备集群。在现有工矿设备、矿达公司、嘉阳冶金、华冶矿山等7个项目基础上,支持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②专用汽车及汽车配件集群。在现有衡业改装车、华融混合动力客车、太阳锻造汽车配件等入区项目基础上,重点推进东南汽车港汽车配件项目、衡业集团载重汽车底盘等项目。
③钢结构产业集群。在现有宁波燎原年产15万吨特种钢杆项目,东方钢结构公司港口机械和风力发电机项目,新工钢结构公司的船舶分段项目,同时全力推进宝得公司大型型钢等项目。
④煤化工产业集群。围绕鞍钢集团公司的煤焦油项目,中钢热能院年产8万吨煤系针状焦项目,加大中橡公司年产10万吨炭黑项目的推进力度。同时,谋划好系列有机染料项目。
⑤标准件与紧固件产业集群。在现有轲尔标准件、凯驰公司特种标准件项目基础上,重点推进宁波南螺标准件公司入区,谋划好无锡地区部分标准件企业入区建设项目。
同时,全力谋划推进温州工业园、上海威尔泰公司仪表工业园的组团项目。
精心培育大型企业
围绕重点项目和产业集群,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销售额超5亿元的大企业。到XX年,宝得公司销售额要达到60亿元,衡业集团、宁波燎原公司销售收入要超过20亿元,新工钢结构公司要达到10亿元,辽宁优格公司、中钢针状焦项目要达到5亿元。园区将为这些企业的升级进位创造各种条件。
(三)加强机关建设,管理工作实现新跨越。
按照建设高效、务实的服务型机关的要求,全面加强机关各项建设,打铸一支视野更加开阔,反应更加敏捷,知识更加丰富,工作更加扎实,服务更加到位的干部队伍,促进管委会各项工作全面走上正轨。
1.要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把投资者的难点作为工作的重点,为他们排忧解难。一是要与政务公开结合起来,凡是不涉密的有关园区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大决策,与项目单位、投资商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全部对外公布。二是要与规范管理结合起来,管委会从企业入驻、项目建设、操作流程、跟踪服务、内部管理等方面,要制定符合园区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任务、标准、责任,每一个环节都要规范运行、有章可循。同时,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改进完善工作方式方法,促进管委会各项工作更加科学,更有效率,更具活力。三是要与简化办事程序结合起来,营造一个便捷、周到、顺畅的服务环境。四是要与诚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要落实鼓励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兑现各项承诺,始终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提高政府公信力。
2.加强学习。从班子成员到机关干部,都要根据岗位需要和形势发展要求,积极、认真、自觉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理论,国家、省、市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国际政治、wTo规则,以及关于园区建设的各种业务知识,促进广大机关干部进一步提高素质,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责任意识,坚决克服官僚主义作风和懒惰思想,及时答复办理领导交办的,项目单位提出的各类工作。强化调查研究,强化信息反馈,强化督促检查,强化督办反馈。同时,通过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限时办事制、事务公开制、与项目单位对话制等一系列效能服务制度,提高为项目服务的速度和质量。
(四)构筑以人为本的安全保障机制。
牢固树立“安全责任生于泰山”的思想,和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效率、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自觉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把确保安全放在首位。
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对各项目单位要抓好安全责任的细化和落实,加大安全生产考核力度,严肃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追究。形成责任明确、措施到位,一环扣一环,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管理链,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