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绍兴报告
绍兴饮食文化探究 正文:
绍兴,白玉长堤路,乌蓬小画船,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作为史越千年的故土,绍兴不仅仅是历代帝王兵戈相见的地方,也是浪迹江湖的文人骚客勾留望返之所。绍兴有“山青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的美誉。它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小桥流水,风景如画,已有2500年历史。
第一次踏上这片集美景与美食于一身的土地我便深深地爱上了它,而那种记忆里的味道也在我的舌尖挥之不去。
奶油小攀:
典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绍兴福康医院(绍兴第二医院前身)有一名欧洲的传教士,逢佳节倍念家乡,于是叫绍兴的老厨师根据他的一年,在上上屋中研制出了这种绝具绍兴特色的西点。
它一种类似蛋挞的绍兴特色小吃。它圆圆的两层活脱脱像是白色的小礼帽,上面白白的像一座雪山,下面是像饼一样的皮,像一只小碗。奶黄味道恰到好处,甜而不腻,入口即化,里面是软黄的,香甜的,味道比较清淡,刚好那层小碗的酥软相配。
臭豆腐:
相传康熙八年,安徽一位举子王致和进京赶考,却名落孙山,这时路费都花光,只好留京待下次再考。他小时曾做过豆腐,为维持生计,就在当时的“安徽会馆”内做豆腐卖。有一次正在值盛夏,豆腐还剩了好多没卖出去,他一看,发愁了,如果倒掉就太可惜了。这时他突然想起家乡有用它们制成酱豆腐,但怎么作呢?只发试着把豆腐切成小块,加盐国和花椒封在坛子里。时间一长,王致和才想起来,赶忙打开坛子,臭气扑鼻而来,豆腐全变成绿色了!他好奇地尝了尝,味道却鲜美无比。由此,臭豆腐就这样扬名了。
在绍兴的每一处景点臭豆腐是随处可见的,这也是一样美食深入人心的象征。绍兴的臭豆腐,在鲁迅的笔下名扬海内外,绍兴的臭豆腐代表要数咸亨酒店的臭豆腐和鲁迅纪念观的三味臭豆腐。绍兴的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外酥里嫩那独有的味道让人无法抗拒.。
桂花香糕:
相传,桂湖的桂花是杨升庵从月宫里采摘下来的。一天晚上,杨升庵在书房里睡着了,魁星入梦,问杨升庵想不想上月宫折桂,杨升庵说想。于是,魁星便命西海龙王载杨升庵飞上月宫摘桂。到了月宫,杨升庵看见一座宫殿和一株很高大的桂花树,他努力地爬上去摘下了桂枝,回到书房。后来,杨升庵进京考中了状元。
到了明朝末年,咸宁有个叫刘吉祥的小贩,他从状元杨升庵桂花飘香的书斋中得到启示,将鲜桂花收集起来,挤去苦水,用糖密侵渍,并与蒸熟的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和,装盒成型出售,取名“桂花糕”。桂花糕一经售出,便引来人们争先购买。
绍兴的桂花香糕略甜,口感像蛋糕一样却也是入口即化,软糯不得,十分爽口。
绍兴的黄酒和茴香豆也是极其有名的奈何年龄的限制也着实没有办法像孔乙己那样潇洒,只能等到下次去绍兴的时候在好好探究品味一番了。
小组互评:
第二篇:绍兴的旅游报告
绍兴的旅游报告
绍兴地处中国东部,是历史上的大都会和世界文豪鲁迅先生的故里。素有“会稽天下本无俦”的美誉,号称“海内巨邑”。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华东天然交通枢纽,民营经济第一城,中国品牌之都,中国经济民富强市,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和全球纺织中心。绍兴近年快速发展,着力构建大绍兴都市圈(交通枢纽、商务集聚、旅游名城、新兴产业),重现东南巨郡风采。
中文名称: 绍兴
别名: 会稽、山阴、越州、吴州、吴会
所属地区: 浙江省
下辖地区: 1区,3市,2县
政府驻地: 越城区
地理位置: 长三角地理中心、天然交通枢纽
面积: 8256平方公里
人口: 491.22万(2010年)
方言: 吴语绍兴话
著名景点: 鲁迅故里、东湖、柯岩、兰亭、沈园、镜湖湿地、唐诗之路、大禹陵火车站: 绍兴站、绍兴北站
生态绍兴: 城市中心湿地湖泊、水网纵横
国粹: 中国第二大戏曲(越剧)、黄酒
绍兴旅游著名景点
东南山水越为首,天下风光数会稽,绍兴的山水之美,堪称翘楚。历史上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400多位著名诗人都留下了赞美稽山镜水的绚丽诗篇。作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绍兴共有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尤以山水风光、古城风貌、人文景观为王牌特色。鲁迅故里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兰亭国家森林公园
崇山岭岭,茂林修竹。书法圣地,中外驰名。名人古墓,流芳百世。柯岩鉴湖景区
融绍兴水乡风情、古采石遗景、山林生态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始于汉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至清代,有“柯岩八景”之称,为越中名胜。东湖
东湖是绍兴的著名胜迹,号称“天下第一盆景” 东湖,原是青石山。从汉代开始,这里就成为采石场,
第三篇:社会实践报告:春游绍兴
社会实践报告:春游绍兴
春天应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在文人志士之下不计其数,在这万紫千红的季节里,路边的野花开了,过往行人的衣衫薄了,我们的踏春又开始了。
———— 题记
乘车去追寻名人足迹,造访中国近代文学先驱鲁迅故乡——绍兴,跟着课本游绍兴,在徜徉古城风情的不知不觉中,寻找课本中那些难忘的画面。参观鲁迅故居,进三味书屋、百草园和寿家台门,探寻鲁迅书桌上的“早”字,细细品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的韵味,读上一段“人之初,性本善……”,亲身感受鲁迅当年读书的意境。参观周恩来故居,感受伟人生活、瞻仰伟人风采。亲临中国书法圣地——兰亭,诵《兰亭集序》探书艺真谛,品味古人曲水流觞的诗情画意。感受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旷达洒脱,逸趣无穷的文章。
第一站:鲁迅故居。
绿柳低低垂挂,白墙青瓦飞檐,绿水乌蓬声旖旎,油纸丝绸黄扇间,古桥石巷喧。
竹槛灯窗雨暗,梦回千里江南。此系身前身后事,哪得横眉冷对寒。一身青布衫。
第二站:周恩来故居
周总理年轻的时候就相貌英俊,风度翩翩,是老一辈的中央领导人中最富魅力的了!
我还敬佩他对爱情的执着和矢志不渝,他的一生只有过邓颖超一位夫人,光凭这一点,他的品格也堪称高洁……
周恩来纪念馆修建得颇具现代气息,大厅中央棱锥体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雄健有力,那应该是老毛的手迹。
在出口处,有装饰精美的留言壁供游人留言。我看到台湾中华新民党主席乐可铭先生的两句留言:台独是绝路,中国最强大。虽然和纪念馆的整体氛围无甚大的关联,但一想周总理在世时也很操心两岸统一问题,于是就举起相机将它拍了下来。
第三站:兰亭
在周作人的笔下,绍兴是一个著名的水乡,城内城外,河道纵横,到处都可通船,而且是那种独特的乌篷船。然而也许因为这次是自驾游,没有走到那河道纵横处,居然没见到多少类似周庄、同里之类的水乡景色。到处都是现代化的市区建筑,宽阔的街道,繁华的商场,喧嚣的人流,不禁有些失望。直至到了兰亭,见到了著名的曲水流觞处,才感受到了些微这著名水乡水的灵气。
“曲水邀欢处”有一座三角形的碑亭,亭内碑石上刻有“鹅池”两个草书大字。相传这两个字其“鹅”字系王羲之一笔而就,“池”字由王献之从容续成,父子合璧,千古称奇;亭前有一弯弯曲曲的水沟,水在曲沟里缓缓地流过,当年王羲之等人就是列坐在曲水岸边,有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子,酒杯由荷叶托着顺水流漂行,到谁处停下,谁就得赋诗一首,作不出者罚酒一杯。右军祠是纪念王羲之的祠堂,王羲之当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因此人们常称他为王右军。祠内有许多碑刻,正中悬挂王羲之画像,两边的楹联是“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祠内有一水池,称为“墨池”,据说当年王羲之用这池子的水蘸笔习书,把整池水都染黑了。
第四站:大禹陵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在小时候听过有关他的故事,大禹陵就座落在绍兴城外。这里再没有故事,更多的是对文化精灵的仰慕与崇敬。
悠悠就是几千年,比之长沙马王堆看到的出土古文物更要深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仍然要感叹,小小一个绍兴城怎么挤得下这么多名人胜事,徐渭、周恩来,蔡元培、夏丐尊……绍兴城其实不大,一个兰亭,一个王羲之,总感觉绍兴的文化触角,绵延得很长,“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视野之开阔,思想之通达,极具韧劲。因了他们,总感觉走不完。
也许有一天,还有兴致,背起行囊,独游绍兴。
第四篇:绍兴城市文化报告
城市广场的调查报告
绍兴城市广场三面临街,环山河穿越其境于西面和府山相连接;西面亭台楼阁依山水而居,缀以树木花草,一派古典的江南水乡之景;东部是以绍兴历史文化为风貌的人文景观,将文物古迹与现代建筑、地面广场与地下商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协调相融。西面则以府山为依,古朴的城墙将山与广场分隔以开;南面是绍兴大剧院,与市府形成宽阔的南北对景。
这次我们小组一共6人进行对“绍兴广场文化建筑及文化设施现状”的实地调查。
城市广场有绍兴大剧院、浮雕、戏台、凉亭、茶棚、大善塔和信达银都房产等。
城市广场的浮雕记录了许许多多的名人事迹。比如说大禹、秋瑾、陆游、王羲之、越王勾践等。有一块鲜明的浮雕还题有毛泽东的诗——“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这是毛泽东游绍兴时的的题诗,短短的诗句,描绘出了水乡绍兴撩人醉心的历史风情和人文景观。浮雕上讲述了大禹治水的时间和过程,以及人们对大禹所作贡献的肯定。另外的浮雕还描述了越王勾践的生平„„大禹、勾践等远古人物的神秘,范蠡、西施的童话般故事,陆游、唐婉如泣如诉的钗头凤绝唱,王曦之的兰亭幽雅,蔡元培、陶成章、鲁迅、秋瑾、徐锡鳞等近代思想家、教育家、革命者,都浮现在浮雕上,这是后人对他们的尊敬和爱戴,这些事迹也将深深地烙印于我们的脑海中。
最吸引我的是刻于地面的绍兴老地图,将古城绍兴2500年的建城历史和水城风貌都浓缩其中,简直就是一个立体的城市古建筑图。在广场的东南角,大善塔的下面,还刻有一幅绍兴古桥的地图,只是那里没有设置灯光,天黑后是看不清的。我们匆匆赶去,没过几分钟,我们就来到了大善塔下,果然在昏黄的路灯下看到了地图的影子—正是绍兴古桥的分布图!虽然几乎看不到地上刻画的具体情况,可总算不虚此行了!绍兴老地图的旁边还有一块石碑,这块石碑记载了绍兴书法节的由来。在我们观摩这块石板时,正好有人也过来看这石碑。我们就向他们询问关于城市文化建筑的看法,不过非常可惜,因为他们才刚来绍兴,是从河南来的游客。问起他们对绍兴建筑的印象,他们都说很有文化底蕴,不愧是文化之乡。
另一处颇有特色的就是这老地图旁的大善塔。大善塔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三年(公元504),是七级浮塔。大善塔有着千年的历史,还是市级保护文物。过去因为地下商场倒闭,政府想要毁掉大善塔,是全体市民联名请命,才保住了大善塔。可如今的塔也是破旧不堪,无法攀爬了。大善塔建在城市的中心地带,代表着城市门面,也是城市广场的标志之一。
绍兴大剧院可以说是该广场的另一个标志,它的外形就像乌篷船一样。每逢绍兴的重要文化表演,都会在这里进行表演。但大剧院的收费实在是太高了,平常人根本就进不了,也阻碍了文化的传播。
谈及绍兴,就不得不说起乌篷船了。乌篷船被称为“绍兴水上三绝”,是水乡绍兴的独特交通工具,是绍兴的重要文化。和其他地方的船不同,乌篷船的动力是靠脚躅桨。划船的人坐在后梢,一手扶着夹在腋下的划楫,两脚踏在桨柄末端,两腿一伸一缩,桨就一上一下地击水推进,时速可达10多公里。船的航向是用手桨来控制的,船行进时,船工脚手并用。可如今,乌篷船却没有了以前的光辉,它只能静静地停泊在岸边,鲜有起航。主要是如今乌篷船的收费过高了,一般人
也就只乘坐一次,多了还是承受不起的,这也阻碍了乌篷船行业的发展。
在集会广场,我们询问了老爷爷一些相关问题,得知在这里大约晚上7点时候会有许许多多的老男人来这里表演歌舞,比如跳交谊舞。一些老人还会在这里散步,小孩们也会在这里玩耍,不用担心车辆。从老人那里得知,前些时候人还是很多的,但随着气温的下降,来这里的也渐渐少了,也不如之前热闹了。
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广场的管理并不怎么好,像一些人抽烟后就随地扔烟头,地上还有很多其他垃圾,虽然谈不上脏,但这严重影响了人们这里的印象。同时,绍兴老地图在夜晚的时候看不清楚,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在那安置一些灯光,可供夜晚的游客欣赏老地图。
第五篇:绍兴红色旅游社会实践报告
重走红色旅游景区——XXXX学院社会实践报告
【纪实一】
2011年7月8日晚,暑期赴绍兴鲁迅故里和鲁迅纪念馆红色寻访团队的准备工作进入了最后阶段。为保证第二天的顺利出行,团队成员再次对活动计划和进程以及紧急情况预案进行最后的核实。
就活动计划来说,此次实践活动主要分成两块内容,第一块是在鲁迅故里以鲁迅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秋瑾故里为重点的进行参观学习;另一块则是对鲁迅纪念馆的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获取更多关于鲁迅纪念馆以及鲁迅先生的信息,以完成我们此次红色寻访任务。组长傅浩钦再次明确此次社会实践的行程和任务,并就拍照、记录等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希望寻访过程更为顺利。
通过对实践地点资料的获取,我们进行了较为仔细的经费预算,并由每人出资构成了我们此次的活动经费,交由先前分工时确定的资金管理的同学进行统一管理,使我们的经费合理化,高效化。
由于此次寻访的目的地在绍兴,距离杭临安并不远,且团队成员中又有绍兴人,对于鲁迅故里及其周边环境都较为熟悉,因而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很小。但我们还是对于可能会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了考虑,将意外发生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待计划和紧急预案的准备完成后,我们进行了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步,购置了汽车票,预订了酒店,力求将衣食住行安排的稳稳当当,杜绝意外和不便的发生。在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和职责之后,大家都对第二天的寻访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一切就绪,我们整装待发。
【纪实二】
2011年7月9日上午8点00分,我们准时搭上了开往绍兴的火车。中午12点左右,我们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鲁迅故里。作为全国先进红色旅游基地,鲁迅故里于2008年向公众免费开放之后,红色旅游事业开展的更是如火如荼。随着如织的人流我们参观了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主要包括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三味书屋(寿家台门)、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鲁迅笔下风情园和鲁迅纪念馆共五个部分,寻访团队着重参观了鲁迅纪念馆。
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73年。2003年初,为恢复鲁迅故里的传统风貌,与环境尺度不协调的陈列厅被拆除,恢复为周家新台门。纪念馆环境幽雅,广场及各出入口室外地面均采用绍兴传统的青石板地面。其中展厅和鲁迅祖居毗连的绿化巷,栽竹叠石,花木扶疏,更是绍兴的典型传统天井庭园。还有一条水景系列,从序厅西侧开始逶迤北上,在馆址西北方形成开阔水面,加以填土移木,积石理水,配置绍兴特有的廊桥、乌篷船舫等建筑小品,营造出一派江南水乡意境。
鲁迅纪念馆展厅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鲁迅在绍兴(1881-1897);第二部分:鲁迅在南京、日本、绍兴(1898—1912);第三部分: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1912—1927);第四部分:在上海(1927—1936);第五部分:民族魂。从这段不长却极具历史意义的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成长”,他对于当时中国的观念转变,其中不变的,就是他那一腔爱国的热血,以及永不停歇的斗士精神。
下午5时许,我们离开了鲁迅故里,虽然这一下午的时间十分短暂,但是他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却十分之深,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鲁迅纪念馆的纪念、宣传、教育意义,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去体会。鲁迅先生既然能用笔作为战斗的武器,我希望我们也能用自己的笔将脑子里的那些印象、体会转变成纸上更具有意义,更利于鲁迅先生精神宣传和学习的有力的文字。
7月10日上午9时,我们来到了目的地——第二站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祖居在绍兴市区保佑桥河沿即今劳动路东路。周恩来生前多次说“我是绍兴人”,称绍兴为自己的故乡。1939年3月,周恩来回故乡绍兴,宣传抗日统一战线主张,书写抗日题词,并祭扫祖墓、填写祭簿。八十年代,绍兴人民政府对百岁堂进行整修,基本恢复原貌。1998年3月,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之际百岁堂再次全面扩建,并在祖居对面新辟广场,正中塑有周恩来全身铜像,以供后人瞻仰集会举行纪念活动所用。墙面上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努力学习,精益求精”,学习学习,再学习,一直周恩来对青年的希望.
最后一站是秋瑾故居。秋瑾故居位于绍兴市区塔山南麓和畅堂,此处原为明代东阁大学士朱赓别墅。屋宇分五进,坐北朝南,依山而筑,渐次升高,规模不大而具大家气象,结构不繁而见气韵流动,大门门楣之上,悬挂一方匾额,曰:“秋瑾故居”,系辛亥革命老人何香凝题写。秋瑾故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了解秋瑾少女时代
在这里习文练武,1906年春自日本归国后至1907年7月被捕前,一直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和前两个参观地一样,他们的成长没有太多的奇特之处,但是你又可以从中发现什么,伟人的成功有其必然性。
2011年7月10日下午5时许,我们搭乘动车离开绍兴,为期2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也就告一段落了。此次社会实践进行的十分顺利,从出行到住宿再到参观都没有出现什么意外情况,调研按计划顺利完成,小组成员们也安全的回到了临安,此次实践的出行阶段已经圆满结束了。
但是我们的社会实践却并没有结束,此次实践的反馈阶段才刚刚开始。由于小组成员来自各地,暑期打算也不一样,组员在暑期难以再聚齐进行讨论。因此反馈阶段主要由个人完成分配任务,然后由组长统一整合。
根据先前的分工,由XXX负责参观和访谈资料的整理,包括参观照片和访谈记录等;XXX同学则负责此次社会实践的通讯稿写作;XXX同学负责拍照等工作;另外XXX同学承担本次社会实践的调研报告撰写工作;最后组长XXX负责督促和协调大家的工作,并对所有材料进行汇总和修改。
两天的寻访活动虽然短暂,但是在出行的过程中,大家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更重要的是我们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以及他的爱国热情和斗士精神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更深刻的理解。
毛泽东曾说过:“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鲁迅的精神品质,朝着鲁迅的方向,朝着祖国的伟大复兴不断前行。XXXX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绍兴小分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