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培训班小结

时间:2019-05-12 04:1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政金融培训班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政金融培训班小结》。

第一篇:财政金融培训班小结

116天、7门主课、60多位领导、专家、教授及同行的讲授、10次考试、8个专题讲座、4次案例情景教学、2次实地考察调研„„这一组详实的数据就是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南京)举办的财政金融培训班最真实的写照,也是我工作以来参加的收获最多、感悟最深、帮助最大的一次培训。

如果说4年前的初任培训催生了我对国家审计认识的萌芽,那么此次培训就是萌芽成材过程中一次难得的补课、修整和提高,将其归纳为九个字:补短板、阔视野、开思路。

补短板:从财政学、金融学理论到会计实务操作,从社会经济现象,到审计工作中具体问题的查处分析,针对性强、目的明确的培训内容让会计专业的我对财政金融和经济学科基础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使我在短期内具备财政金融专业的基本技能。

阔视野:刘审计长发人深省的开班讲话、石副审计长平易近人的期中座谈、财政部科研所刘尚希副所长、赵全厚主任、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岳树民院长、中央财大财经研究院王雍君院长对财政金融领域最前沿知识的教授,以及中纪委、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江苏省财政厅、美国州议会经济研究员等等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让我对国家当前财政金融政策走向和宏观经济形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拓展了我对财政金融问题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启迪了我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开思路:培训班后期开展了案例教学,生动详实的案例讲解让我对财政金融审计的主要目标、重点内容、方式方法、总体思路和发展趋势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和把握。授课老师中有站在审计实践潮头、理论功底深厚、问题见解深刻独到的署领导、司局长和优秀处长,有来自审计一线、经验丰富、成绩斐然的专家学者和工作者,有代表地方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的审计同仁,能在短期内与如此多的领导同事面对面交流工作经验、思路方法,机会难得;加之同学们均是来自审计署、特派办及全国各地审计机关的一线人员,层级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经历各异,讨论交流辩论中迸发出的思想火花是平日工作中难得的宝贵财富。

培训不光补充了知识和技能,也使我对一些现实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一是读书和学习的关系。现在信息发达,接受知识的渠道很多也很广,几乎无时不刻都在学习,但大多都是过眼烟云,转瞬即忘,究其原因是忽略了读书这个学习的重要途径。读书,读撰写系统深刻的好书,读各个领域的经典巨著才会学的深刻、学的透彻、学的系统,学到的知识才会日久弥新,并为己所用。在南审期间,学校的教科书、图书馆的书籍、校内网的培训课件等等帮我找到了学习的正确方法和真正含义。二是“专”与“全”的关系。或许世上没有哪一个行业如审计这般需要如此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尤其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审计工作并不单靠懂经济、会财务就能拿下。例如项目的选取和方案的制定需要借助管理策略、问题的取证和处理要遵从法律证据和依据、与被审计单位沟通需懂心理学和谈判技巧等等。培训期间的案例教学让我深深感到,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知识,要从本科所学的“一专”向工作实践的“多能”转变,进而才能真正成为审计“专家”。三是工作和研究的关系。如今审计职责已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层面,能查问题,更能研究问题背后深层次原因,并能为决策制定者提供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将成为新时期审计人员工作胜任能力的衡量标准。因而南审培训和教授的不光是知识,更是研究问题的方法和习惯,它提醒我要在今后工作中树立起深入分析、踏实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精神。

四个月的培训不算长,但它留给我的启示将影响我整个审计职业生涯,通过学习培训,我在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改进学习方法、纠正不良学风、提高学习实效性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这次培训将成为我审计工作生涯的一次历练和升华,是值得我一生回味的宝贵财富,我将牢记职责,学以致用,更好的服务于本职工作,用更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回馈社会!

第二篇:财政金融[范文模版]

财政的职能?1.调节资源在公共需要之间的配置2.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3.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4.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5.通过国家预算的扩张或紧缩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6.通过财政的制度建设发挥财政的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公共产品的概念和特征?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外部性,他是判断一个产品是不是公共产品的重要依据 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公共财政框架?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依据2.我国财政职能转变的需要3.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财政支出原则(简答,论述)

支出总量适度的原则1.坚持量入为出的理财思想2.以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为目标3.以实现经济稳定运行为调控目标,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1.正确处理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关系2.正确处理投资性支出与公共消费性支出的关系,讲究支出效益的原则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目标1.经济增长2.充分就业3.物价稳定4.国际收支平衡,工具1.国家预算2.税收3.财政投资4.公债5.财政补贴6.公共支出 公共财政支出的内容?1.提供公共秩序产品2.提供公共基础设施3.提供社会公共服务4.提供社会保障

政府投资的特点和范围?公益性,无偿性,政策性,主要是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但同时又是微利或无利项目,主要包括基础产业投资和农业投资

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1.发展经济培育财源2.加强管理堵塞漏洞3.提高财政收入质量4.重视对乱收费行为的治理

公债与财政的关系?

公债与财政收入1.税收是公债的信用基础2.公债是财政收入重要的补充3.税收具有强制性而公债一般是自由认购的4.税收具有无偿性而公债是有偿的公债与财政支出5.财政支出规模直接影响公债的发行规模6.现有公债规模将影响将来的财政支出规模7.财政支出结构影响公债结构。公债与财政赤字8.财政赤字是发型公债的重要原因9.公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理想方式10.平衡国际收支

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1.公债的承受能力2.公债的偿付能力3.公债的发行与管理

政府预算的概念及分类?是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和批准的政府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进行财政分配和财政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分类是中央政府预算和地方政府预算,总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

财政政策的类型?对经济1扩张性财政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3中性财政政策财政手段有税收,公债,投资,补贴,公共支出,预算政策 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1自动稳定财政政策2相机扶择财政政策 政府预算的形式?单式预算,复式预算,绩效预算,计划项目预算,零基预算

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公债,公共收入,其他收入,基金收入

财政政策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分税制现存的问题及改革思路?问题1.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不清晰2.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尚不够科学3.地方税体系不健全 4.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思路1.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为科学划分财权提供科学可靠地依据2.按照分级财政管理的要求划分税种3.加强地方税建设形成与地方政府职能相适应的地方税体系4.建设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

财政政策的含义及类型?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运用财政这一手段调节和控制国民经济从而实现预期目标的措施总称,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补贴政策,公共政策,预算政策,自动稳定的和相机扶择的财政政策,总量调节政策,结构调节政策

信用的作用?1.资金积聚作用2.资金配置作用3.加速商品流转节省商品流通费用4.宏观调控国民经济作用

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特点?实现货币借贷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买卖场所,特点1.市场商品具有单一性2.交易价格具有特殊性3.交易目的具有多重性 中央银行的性质?1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工具2.特殊的金融机构3.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

中央银行的职能?在经济生活的地位1.是货币发行的银行2.是银行的银行3.是政府的银行,按性质划分服务职能,调控职能,管理职能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要性

1财政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农业部门的特殊性和财政投资的必要性 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险1养老保险2社会保险3医疗保险4生育保险

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1抚恤2优待3退役安置4优抚社会化服务 公债债务期分类

短期公债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

中期公债的偿还期在1年至10年(包含一年但不含10年)长期公债期限在10年以上(包含十年)公债利率的确定

1金融市场利率2国家信用3社会资金供应量

外债规模控制指标

1债务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2债务额与出口额之比3长斋额与出口额之比4利息额与出口额之比 货币的本质

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国际结算的特点?1银行是国际结算的中介2结算各方受国际惯例的约束3货物单据化 公债: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的一种债务,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调节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

商业汇票:由债权人签发的要求债务人按约定的期限向指定的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支付命令 政府预算: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和批准的政府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进行财政分配和财政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财政支出:是国家将集中起来的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渠道,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

商业本票:债务人向债权人签发的,承诺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

银行汇票:银行开出的汇款凭证,由银行签发,交由汇款人自带或寄给异地收款人,凭以向指定银行兑取款项

银行本票: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期货交易:指交易双方在证券成交后,商定按照契约规定的数量和价格,在将来某一特定日期进行清算交割的证券交易方式

套利:指利用两个不同国家金融市场短期利率差异,将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国家调往利率较高的国家,以赚取利率差异的外汇交易

公债依存度=公债发行额/财政支出总额*100%

公债偿债率=年底还本付息额/财政收入总额*100%

国民经济承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00%

流通中金属货币的需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流通中金属货币量的价值=商品价格总额所反映的总价值量/货币流通速度 单位货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量 贴现金额=汇票金额-贴现利息

贴现利息=汇票金额*实际贴现天数*(月贴现率/30)

第三篇:财政金融试题

财政金融月考题

一、填空题(1×20)

1、金融主要涉及到()、()、()三大范畴2、1994年,我国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和()

3、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分为三大类,即()、()和()

7、决定利率的基本因素是()

A、货币资金供求状况 B、平均利润率C、国家经济政策D、国际市场利率水平8、租赁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

A、负债业务B、中间业务C、资产业务 D、国际业务

9、以各种财产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叫做()

A、人身保险 B、财产保险C、财产损失保险D、责任保险

4、保险的两个基本职能是()和()

5、银行信用卡有四大功能,即()、()、(6、信用货币包括两种实物形态,即()和()

7、货币制度从其存在形态上看,可分为()和(8、保险业务的资金基础是()

二、名词解释(4×5)

1、信用

2、利息

3、货币流通

4、信托

5、货币制度

三、单选题(2×10)

1、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采用的货币形态是()A、实物货币 B、金属货币 C、代用货币 D、信用货币

2、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金融服务 D、信用创新

3、最早的中央银行出现在()

A、英国B、中国C、意大利D、古希腊和罗马

4、我国目前实行的货币制度是()

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纸币本位制

5、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A、5%B、8%C、10%D、15%

6、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负债业务是()

A、国有商业银行存款B、财政性存款C、货币发行D、自有资金)两大类

10、下列存款中,占存款总额比重最大的是())A、企业存款 B、储蓄存款C、农村存款 D、财政性存款

四、简答题(40分)

1、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

2、银行信用的特点

3、中央银行的职能

4、治理通货紧缩的对策

5、中间业务的特点)和(

第四篇:财政金融论文

财政金融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金融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财政金融论文1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污染和低能耗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具有经济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三个特性。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严峻,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较多。本文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建立环境税收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手段、完善碳交易市场和健全金融支持体系等建议。

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污染和低能耗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在这种经济模式下,经济发展能够与生态环境相平衡,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等手段开发新能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可循环利用,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低碳经济有以下三个特性:第一,经济性。低碳经济追求的是以更加环保和高效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治理环境问题。第二,创新性。低碳经济的发展依靠的是技术的创新,通过对能源利用技术等的革新,提高生产效能,从而实现绿色发展。第三,可持续性。低碳经济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可持续,既实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又保障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财政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步伐放缓,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如何降低资源能耗、治理环境污染又保障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履行大国责任成为全球瞩目的问题。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实严峻。一方面,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困难重重。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进一步强调经济结构的转型调整,但是,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依然很高,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虽快但贡献率仍有待进一步加強。另一方面,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我国是以煤炭为能源结构主体的国家,且需求量巨大,而提高煤炭的利用率、降低其污染物排放的技术难度较大。同时,我国促进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力等资源的利用和推广需要循序渐进,资金、技术、管理等配置很难一步到位。能源结构的调整从根本上讲,需要实现技术的创新。而技术的突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长期钻研,我国在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方面尚欠缺长期的投入机制。

财政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环境税收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环境税制,对能源消耗所造成的负外部性成本缺乏补偿机制。现有的资源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虽然针对资源利用进行了一定的税收调节,但并未突出其补偿能源消耗造成的负外部性成本功能,且标准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其环保节能的作用较弱,利用税收手段进行有效调节的目的难以实现。相较而言,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环境税收体系较为完善,不仅能够利用税收收入补偿企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能够通过提高企业成本、利用税收调节和引导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利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进行生产。

财政支持投入不足且手段单一。一方面,通过我国公开的政府预算可以看到,财政支出用于资源和环境治理的金额较少,所占比例远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据测算,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缺口较大。另一方面,财政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手段单一。在目前我国采取的政策手段中,占最大比例的是财政支出和财政补贴手段,而其他财政税收形式利用的较少,如间接税收优惠、专项基金等手段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我国碳交易市场尚不成熟。我国虽然是世界上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最多的国家,且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但是,由于缺乏交易系统等建设,我国长期在世界碳交易市场上一直都处于低端位置。20xx年,我国全面启动碳交易市场,成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但是,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尚不成熟,和发达国家相比,不仅起步较晚,且相关的金融体系建设较为落后,对碳金融的认识也不够深刻,交易平台尚不成熟,交易价格不合理。这不利于我国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促进技术革新、发展低碳经济。此外,我国碳交易市场上的碳金融衍生品较为缺乏,金融体系发育不足,不利于多元化的投资。

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支持机制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企业的贷款等支持体系尚不健全,缺乏绿色金融理念。金融机构需要建立间接融资等多方位的体系支持低碳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并加大支持力度,依靠金融创新服务于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同时,金融机构要加强对贷款资金的追踪管理,从而保障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和管理。

财政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上文分析出的问题,本文对财政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四条政策建议:

建立和健全环境税收体系。在资源税改革和环保税推出的背景下,要加紧落实环境税收体系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和引导作用,通过提高企业税收成本的手段促进企业实现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转型,突出环境税种的环保节能的功能。同时,税收收入作为负外部性成本的补偿,应成立专项基金,用于环保技术的研发和生态恢复的投入。

加大财政投入,丰富支持手段。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加大政府预算中用于资源和环境治理的比例,并整合专项资金、完善资金管理配套措施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的支持力度。同时,要丰富利用财政补贴、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税收优惠和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优化补贴等支持环节,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对于企业引进技术和设备,也需要提供一定的税收政策优惠,以便于企业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提高生产质量和绿色研发。

完善碳交易市场,开发碳金融衍生品。一方面,我国需完善碳交易市场,在排放权交易中加强金融创新,并积极拓展绿色中间业务,开展风险投资基金等。另一方面,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开发各类碳金融衍生品,如碳基金、碳期权、碳期货、碳信托基金等,丰富投资渠道,并完善相关机制降低投资风险,推动市场发育。此外,对于低碳企业上市融资,要加强政策支持,设立绿色通道,促进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绿色生产。

建立绿色金融理念,健全金融支持体系。金融机构应树立绿色金融的理念,积极建立银行绿色信贷、间接融资、信用担保融资、风险投资机制等支持体系,并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完善环境评级标准和风险评估机制等,从而发挥金融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同时,要加强对贷款等资金的追踪管理和监督,并通过融资政策引导企业开展能源审计,从而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

财政金融论文2

全球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带动开放经济的发展,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财政金融政策面临很多挑战,不可避免的米德冲突与内外平衡目标的冲突是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的挑战关键。本文介绍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金融政策的效能,进一步分析全球经济调整对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的挑战,阐述了中国尚不完全具备采用IS-LM-BP分析框架的前提条件。

中国财政金融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挑战有多方面,特别是IS-LM-BP分析框架的前提条件在中国是否能够逐步具备,财政金融政策要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性能,需要依靠微观经济主体对政策变量的反应程度以及通畅的传导机制。

一、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金融政策的效能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囊括了内、外平衡两部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避免内外平衡之间产生冲突,有必要调整政府宏观经济的思路。从封闭经济条件下到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与作用机制已经有较大的改变。到现在为止,开放经济条件下,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仍然是分析与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力的重要工具。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理论中指出,浮动汇率制度中,比较有效果的方法是利用货币政策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固定汇率制度中,可以使用财政政策这个有力工具实现国民收入的增长。从目前世界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分析,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试行短期的浮动汇率,大多数国家施行的财政政策是固定汇率制度,我国现在施行的是在有管制的前提下浮动汇率。一般情况下,需要达到一定就业率的国家充分利用财政政策是最佳的方法。然而,实现就业率的前提下,还要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才能稳定经济政策。由于这一点涉及到需要实现内、外平衡,需要调控财政与货币政策之间的配合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国内的需求量满足就业量视为内部平衡,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净流出与贸易出超保持均衡状态视为外部平衡。由此可以看出,解决内部失衡的有效工具是财政政策,解决外部失衡的有力武器是货币政策[1]。

二、全球经济调整对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的挑战

目前的全球经济处于失衡与调整的过程中,中国宏观调控模式过于重视调整内部平衡会面临较大的冲击。国际游资的投机性以及国际间经济被动传递,都会面临严峻的挑战,从而造成中国财政金融政策产生内、外部矛盾。

首先,我国现在市场调节人民币汇率正在逐步完善,人民币的升值在面对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产生很大的压力。同时,人民币升值会对出口部门产生不利的影响,出口产生波动也会影响到国内需求,使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进一步加剧。顺差虽然使国际储备数量保持增长,通过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放大而扩张国内信贷量,促进国内需求增长,但由于通货膨胀以及经济过热的状态下,顺差会使国内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政府必须要政策调节顺差与汇率。

其次,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信息传递的速度、质量与数量都有很大的增长。在信息化时代下,微观经济主体增强了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具有趋于理性的预期行为,会影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效果,甚至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反应会使宏观经济政策变得完全无效。为了改善二者之间动态不能保持相同的情况,政策需要建立宏观经济政策信誉。政府要遵循经济规则用信誉改善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行为,由动态不能保持相同转向动态相同的合作形式。所以,政府要选择正确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避免微观经济主体预期模式对信誉产生冲击。

再次,WTO组织的多边规则约束了中国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WTO组织约束国际收支调节,不允许采取直接管制办法,禁止直接补贴原则,不能随意提高关税的方法限制进口,调节国际收支运用汇率与外汇管制要符合WTO组织规则。另外,针对国内财政、金融、科技、税收、环保等方面的实施方式也要符合WTO组织的要求与规范。可以看出,中国加入WTO组织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受到了一定的约束,因此,中国要改变宏观经济调整的模式,适应WTO组织的规则与要求[2]。

最后,提高国际竞争力是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发展中国家是通过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方式实现积累知识、技术来提高国际竞争力。积累知识、技术是循序渐进的,提高国际竞争力需要不断创新技术,在漫长的实践中积累而成。在全球知识信息量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如果通过诱致性变迁机制来实现知识积累,则不能适应全球知识信息量发展的需求,需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知识增长速度,重视科技与教育的增长模式。全球竞争以知识为基础,就需要中国财政金融政策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实现知识与技术的快速积累。

三、中国尚不完全具备采用IS-LM-BP分析框架的前提条件

中国在宏观经济分析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论,每次争论的焦点就是把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宏观调控实践如何相结合。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是追求完美的市场经济理念,在宏观经济分析与宏观经济政策观点上,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存在质疑,而对于发展中国家需要谨慎运用这种经济学理论。这种抽象的均衡关系模型可以起到借鉴使用,但在实践中则会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理论与研究,通常采用IS-LM模型及其扩展形式IS-LM-BP分析框架。但是,IS-LM-BP分析框架需要有完善发达的市场体系、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市场化,对利率具有灵敏反应等等。如果中国不完全具备这种条件而采用这种框架研究中国宏观经济,会导致结论错误的情况发生。

中国现在的市场制度还不够完善,非国有企业属于微观主体,能对市场价格信息反应比较灵敏,国有企业虽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但在行为上还是比较依赖市场与政府,是不完全市场经济意义上的微观经济主体,可以看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非国有企业是体制外企业,而国有企业是体制内的企业。微观主体能够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理性反应,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还需要畅通的政策传导机制。中国现在的利率可是说是由政府来确定,对市场资金的供求情况并不能真实反映,利率传导机制不存在市场化,IS-LM-BP分析框架就失去了研究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财政金融政策面临的挑战比较严峻,传统的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存在很大的制约,需要灵活借鉴全球经济金融政策的经验,总结出适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与金融政策。

参考文献:

[1]张杰.中国经济增长的金融制度原因:主流文献的讨论[J].金融评论.20xx年02期

[2]贾俊雪,郭庆旺.市场权力、财政支出结构与最优财政货币政策[J].经济研究.20xx年04期

财政金融论文3

农业在我国已经存在多年,其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经具备了多种优秀的农业技术,也使传统农业改造中的农产品商品率得到了提升,但在此过程中却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其绩效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些许问题,甚至存在着风险,此类风险所导致的后果往往是减少农民收入、农产品产量与质量下降等,其风险主要有自然灾害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以及制度政策风险等。为了能够降低风险,我国在农业发展方面不断增加资金、技术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持,但依然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一、财政金融如何控制农产品商业率绩效风险的理论基础。

1、制度分析。

在我国建国期间,为了能够使工业化建设得到更好地发展,并减少外来压力的影响,使工业化体系能够更早的投入使用中,从而确定了相关制度,具体如下:国家具有参与农业剩余分配的权利,但此种权利的行使需要在财政制度的规范下进行,除此之外也完善了金融制度,在此制度的应用过程中充分动员农民将剩余的储蓄和经济资源投入到国家发展中,如在城市建设、工业化建设方面,形式为将金融财政化与实行农产品低价限制为主,此举并不会真正威胁到农民的权益,只要做好宣传工作,即可以得到很多农民的支持。当然这只是我国刚刚开始起步时所采取的方式,也是当时最为适合的方式,在此种制度的应用下,我国农业发展方面的资金问题能够得以解决,但却也在资源积累方面造成了困扰。

为了能够改善以往制度中暴露的问题,我国对此制度进行了改革与优化,并在“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目标下实现了财政金融服务体制、结构、功能以及农产品价格的管控工作,至此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渐走入了正轨,但若从宏观角度来看,当时我国的经济、财政金融发展方面依然未得到平衡,往往更加倾向于工業建设和城市建设。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我国进入了21世纪,社会理念和金融发展理念均随时代发展而发生了变化,我国政府纷纷转变以往的模式,不断向金融机构以财政还款的方式实施融资,并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中,但却忽略了财政金融服务调控农产品商业率的绩效风险方面。

2、理论基础。

财政金融在农业发展中具体扮演怎样的角色,其定位究竟如何其实至今并未得到统一,如有些人认为合理的农业投入可以帮助农民识别风险,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因风险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政府想要干预市场而出现的托词,主要是因为政府想要全权掌握农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当然在此方面还有其他的想法,如部分人认为政府的参与、支持或许可以起到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但若干预程度过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财政金融、绩效风险等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影响,也会对商品流通形式产生限制影响,由此也就会降低商品率。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若无法很好的完成金融改革,势必会在农业发展中成为阻碍,也会使得人均收入大幅度降低,在此种情况下人们若要提升经济收益,则需要组建金融中介体,这样人们才能够真正参与到农业发展中。鉴于农业方面的影响因素较多,往往是“看天吃饭”,这也使得此方面经济发展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也导致了很多家庭存在资金短缺现象,为了更好的改善此种问题,今后应持续做好财政金融的服务工作。

3、模型构建。

农产品商业率方面往往会存在很多影响因素,从而导致绩效提高过程中让容易出现问题,甚至会侵蚀农民的农业经营增值,在此种情况下则必须采取其他措施来改善,并开发有效工具投入使用中。我国在此方面也已经有了相关应对政策,如农业生产函数,在此函数的应用中需要将实际的数据应用其中,这就需要做好数据收集工作,只有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时效性,才能够保证最后的数据结果具有准确性,数据收集完成后将其引入控制变量I和P,建立实证模型:

Yt = aRt + γIt + δPt + ωt

每个变量均有不同的意义,如Y,其往往代表农民收入变量;R代表农产品商业率变量;I、P则是控制变量;I代表投入;P代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a、γ、δ为影响系数;ω为随即因素;t为时间。为了能够得到农产品商品率R、农民收入Y之间的关系,需要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对I进行分解,与此同时将影响因素加入其中,建立起相应模型:Rt = a Yt + γKt + βDt + δPt + φPkt + πTt + Zt + μMt + σWt + εLt + Xt。

Y为农民收入变量;R为农产品商品率变量;K为财政金融资本投入变量;D为土地投入变量;P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M为农产品质量;W为自然灾害率;L为劳动投入;X为农产品消费者的偏好;a、γ、β、δ、φ、π、μ、σ、ε、为影响系数,t为时间。

二、实证研究与分析。

1、变量选择、数据说明以及研究方法。

本文将针对我国20xx20xx年间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农业经营纯收入作为Y变量,将与之相对应的商品率视作R,并确立相应的变量,之后在农业公司、金融服务以及绩效风险方面进行综合比对,对各个变量的数据进行确认,并带入公式中进行计算。

2、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方式的应用较为普遍,其将含截距项、趋势项融入其中,并针对多个指标进行检验,如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支出方面,或是农保险方面,在检验过程中主要是为了确定其是否具为非平稳变量。在确定此方面后,要对其进行差分处理,一级差分值的确定极为重要,对该值进行分析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数据序列规律,并将相应的数据填入其中,之后利用模型来计算,即可以得到相应结果。

3、ohansen协整检验。

此检验方式与上述检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也有所不同,如其相应的变量在一般情况下均是单整平稳状态,只有在此种状态下才可以应用协整检验方式,其属于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需要利用協整方程的优势来开展工作,然而此方式的应用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正式计算之前需要针对影响因素进行确认、解决,否则在一阶差分值方面的结果往往会具有较大的失误。在此方式中会拥有5个评价指标,不同的评价指标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对其分析后可以确定在一段时间内的农产品商业率情况究竟如何。

4、格兰杰因果检验。

此检验方式往往应用在协整检验方式之后,换言之其需要有一定的前期数据作为基础,该检验模式主要是为了能够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滞后期现象的存在会对此方面有着影响,因此需要对滞后期进行分级,如滞后1期、2期、3期、4期等,一般来讲最佳的时机是1期,但到达4期后,财政支出的增加会显得微不足道,难以对最终的数据结果产生作用。我国在此方面也积极做出了调整,如针对农业补贴方面采取了人头补贴制度。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本文的论述可以知道,财政金融的出现与应用确实具有相应作用,如增加农产品商业率,控制其中存在的风险等,而财政服务也有很好的影响作用,可以减少农业贷款带给农民的不良影响,而农业保险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起码在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显著成效。今后政府应改变管理理念,将传统农业改革建设重视起来,并分为多个阶段,如前期、中期和后期,针对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财政金融服务模式,将政府干预的力度降低,充分给予农业发展空间。

四、总结。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农产品商品率绩效风险与财政金融服务控制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农产品产业率方面的提升与优化,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农产品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在促进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等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此方面发展,为了能够改善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针对此方面的绩效风险与财政金融服务控制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且小有成就,但在实际发展中依然会暴露出些许问题,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皮竟,魏萍,葛昭宇,蒋信一,蒲昌权.九龙坡区农产品商品率及优质率指标实现路径研究[J].南方农业,20xx(28).[2]许红莲.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发展的绩效及风险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xx(04).[3]向宏.基于风险控制的金融集团绩效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xx(02).

财政金融论文4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向工业和城市倾斜,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扭转不合理的农业财政投入结构,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确立了财政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从当前的实践效果看,财政金融支持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区域农村经济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为推动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应当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该文分析了财政金融支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1.财政金融支农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财政资源更多向城市倾斜的状况没有彻底转变,对农村经济的财政投入没有形成制度化。财政在保障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空白: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公共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供给不足。地方财政困难,难以形成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区域间政府的农业投入职责不清的问题突出,导致区域农村经济难以实现协调发展。

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金融支农存在的问题集中变现为:农业资金城市化严重,商业银行机构撤并,国有银行贷款限制过多,农业信贷发展的制度障碍、农村金融机构单一和农村金融服务及产品单一六个方面。一、农业资金城市化严重加剧农村资金供应的紧张局面。由于农村经济部门与城市经济部门的性质差异,在吸引市场资金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在自由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更倾向于往能快速收回投资、市场需求更加旺盛、交通更为便利的城市聚集。二、国有商业银行出于战略调整,不断撤并县级以下的银行机构,同时农业发展银行削减了政策性支农业务,导致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单一,农村经济除邮政储蓄外几乎只能依靠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三、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银行贷款门槛过高,使得农村经济难以从商业银行处获得资金支持。四、农村信贷受制度约束,难以发展农村金融。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受信贷管理制度制约无法提供有效抵押担保,农业风险保障制度由于国家财力受限也长期发展滞后,进一步加大农村资金缺口。五、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单一,缺乏有效竞争。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分支机构,农村信用社几乎垄断了农村金融市场,不利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六、农村金融服务及产品单一。相较于城市金融产品的层出不穷,农村金融服务仅限于传统的存贷汇,已经不适应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资金需求量大,规模化的养殖业、加工业的推开。

2.实现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提高财政的公共服务意识,加大支农财政投入力度。首先,欠发达地区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无论地方财政困难与否,财政都应当是具有公共服务性质和职能的。地方财政应当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其次,应当加大财政对农村经济的投入力度:确保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调整资金投向,更多地往农村基础建设、农村科教文卫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基础人才建设等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域倾斜;设立专项资金以激励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政府的财政投入为引导,建立起多元化农村经济投入机制,鼓励、规范民间资本、信贷资金、农民自主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打通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

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区域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农村教育和农村医疗的发展,农村教育医疗事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为农村经济实现长远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储备基础。所以,应当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减轻农民负担。

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财政补贴、投资参股等方式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地区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xiexiebang.com总第547期20xx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同时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果推广的财政金融支持,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治理改造的财政金融投入,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民自主创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的能力。

财政支持手段引导农村资金回流。各级政府应当通过财政支持手段,通过注入财政资金引导资金回流农村,如将财政对某些农业的补贴转移为对金融部门的政策贴息或贷款风险准备金,鼓励金融部门服务农村。

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发挥协调督促作用。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对各地区各级银行可以起到直接的协调督促作用,因此要积极发挥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制定银行业支持农村经济的指导意见;督促商业银行服务农村经济,降低贷款门槛,加大农业信贷投入;实行地区差别监管,依据各地区发展程度的不同,有条件地允许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区域内的资金调剂,以提高资金流动率,减小地区资金压力。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是缩小农村资金缺口,提高农村资金流动利用效率,增强农村经济造血能力的基础性措施。一、推动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制,整合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农村合作金融、地方金融和民间金融力量。二、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为适应农村经济越来越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形成适应各个层次农村资金需求特点的金融机构十分必要,如社区银行、小额信贷公司。三、推动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在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之外,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应当提供商业票据、投资理财等新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四、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信用社几乎垄断了农村金融市场,因此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可以直接影响到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完善。农村信用社首先应当提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在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服务水平,简化农民贷款手续、扩大授信额度、确定合理贷款期限,既对农业生产重点支持,也为农村消费创造动力。五、建立合理的农村抵押担保制度。改革不合理的农村抵押担保制度,减少农民获得银行贷款的制度障碍。六、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农业政策性保险是对农村经济提供财政金融支持的一个重要途径,应当加快发展形式多样、渠道多元的农业保险,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七、规范、引导民间信贷,发挥民间资本对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民间资本具有灵活高效的优势,有利于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广泛吸收社会资本,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因此,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应当重视对民间信贷的规范引导,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社会团体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引导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发展并提供政策扶持。

我国财政金融政策长期向城市倾斜,农业财政投入不足,农村资金缺口较大,农村经济造血能力不足,没有形成完善的金融体系,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区域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应当提高政府的财政的公共服务意识,加大支农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利用财政支持手段引导农村资金回流,同时发挥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对地方银行的协调督促作用,并在整合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农村合作金融、地方金融和民间金融力量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区域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财政金融论文5

摘要:通过对其财政金融政策的研究发现,珲春国际合作区目前仍处在优点与缺点并存的时期,还处于发展的阶段,有完善的方面,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并对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财政政策金融政策

一、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发展现状

(一)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背景概述

珲春市位于中国图们江一带,处在进入日本海的咽喉部位。自国务院颁发长吉图战略路线后,珲春市政府将珲春市设立成为了一座窗口化城市,不断与韩日俄朝等过进行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以及合作建设,为珲春市的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带动了整个延边地区的发展。

(二)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现状

据统计,20xx年年底,合作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亿元,同比增长13.5%;财政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31.5%;出口加工区完成进出口总额6亿美元,同比增长10%;互市贸易区实现俄边民入区15万人次,对俄旅游贸易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中俄边境市长合作会议、国际现代物流论坛和东北亚旅游论坛,区域合作主导地位显著提升。全年接待游客15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和27%。

二、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财政金融政策成效分析

(一)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财政金融政策的内容

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内,对于一部分产业中的项目进口设备采取政策范围之内的免征关税政策;在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内的鼓励类产业进行税收减免政策,对此类产业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减少15个百分点;凡在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内享有两免三减半政策的各类企业,均可继续享有直至到达期限为止;由国家的政府支持,对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内的税收采取一些列转移支持制度,从而达到地方税收减免的政策;对于外商的投资引进,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对外商投资引进的企业采取历史欠税减免原则,加速此类企业的发展;根据对产业拉动作用的大小,以及对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所作出贡献的不同,奖励20万以内、30万以内以及100万以内不等。

(二)现行财政金融政策的积极作用

1、对新入驻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的大中小型企业实行的税收返还政策以及税收减免政策,令示范区内的各类新入驻企业越来越多,从而在基本数量上扩大了示范区的整体产业规模。

2、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对优秀个体也实行了许多财政奖励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为示范区所有大中小型企业内的员工带来福利的同时,也提高了个体员工以及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

3、俄罗斯等国际友人的增多,在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内进行走动时,简单的衣、食、住、行上的花销均可用本国的货币进行交易,极大便利了他们的行程以及消费途径,也为示范区的整体经济收益有一定提高作用。

4、金融政策上货币使用的调整,卢布等货币可以广泛流通,为示范区的旅游行业也有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货币流通更加便利的关系,在自身旅游条件优厚的前提下,国内外的旅游人员逐年增多,大大促进了示范区内旅游行业的发展脚步。

三、现行财政金融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在珲春市政府投资政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投资项目过于分散,盲目性较高。前来投资的企业更注重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的发展前景,示范区应抓住重点,实施更加优厚的财政政策,从更多财政政策方面落实优惠政策的实施。

其次,在税收政策方面,尚未完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在下发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后,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仍令示范区内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制约性。

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尚处于建设初期阶段,因此示范区的整体金融组织体系还未完善,存在许多局限性和欠缺之处。金融机构的增多,致使示范区内不良资产也随之增多,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示范区的临时应对政策出现了问题,采取向财政转移的手段缓解这种不良资产所带来的压力。这种临时应对政策的出台,虽快速解决了当前不良资产所带来的严重金融问题,但助长了这种资产的增长,长此以往,会对珲春市政府带来严重的后果。

四、完善财政金融政策的建议

(一)完善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的政府投资政策

在示范区的各大生产园区中,应加大力度扶持传统产业的成产链条,给予充足的资金令示范区内的传统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稳固示范区大型传统产业链条的雄厚底蕴,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在以生产加工为主的企业极为重要,关乎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对急需更换生产设备等产业给予一定的帮助,令该企业渡过难关。

(二)促进并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对于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必须有针对性和突出性,对于示范区内贫困企业以及示范区周边贫困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应加大力度,不能将税收政策一概而论,多鼓励,少税收甚至无税收,这样才能带动贫困企业及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转移支付制度

对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珲春市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对示范区内转移支付制度的推进,对示范区内不和谐的公共水平进行考核和提高,在服务水平方面,不断进行培训和交流,力求规范服务行业水平,从而提升示范区整体服务水平。

五、结论

本文对于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的财政金融优惠政策进行了优势与弊端两者的探讨,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发现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令珲春市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珲春市的招商引资迎来了许多机遇。并在珲春市的经济不断发展同时,也把珲春市逐渐进行了性质上的转变,逐渐成为了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窗口化国际化城市。从根本意义上说,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优惠政策的实施,为发展东北三省的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了表率,促进了民族和谐和稳定,弘扬了我国少数民族丰富文化,也对我国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民良,杭正芳.以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推动兴边富民进程[Z].西北大学,20xx.[2]张文龙.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xx.[3]周密.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环境影响评价浅议[Z].世界地理研究,1995.[4]于思待.论民族地区金融优惠政策与经济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xx(13).[5]邓明湘.浅议民族地区金融优惠政策[J].四川金融,1992(10)

[6]许东俊.西部大开发中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D].延边大学,20xx.

财政金融论文6

财政金融管理中广泛应用现代管理技术,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所谓现代管理技术是指在管理中应用各种现代数学方法、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的统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必然趋势。

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财政金融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一)促进财政金融信息管理现代化。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政金融活动的覆盖面越来越宽,从而使财政金融管理的各种资料、情报、报告和数据等信息量急剧增加,而且瞬息万变。数据结构及处理日益繁杂,管理人员靠传统的手段是无法应付的。现代化管理的及时性和严密性要求实现财政金融管理的电脑化。在财政金融管理中,运用计算机尤其是采用数据库技术,就可以使各种经济、财务、税务、信贷、现金票据等方面的信息流的记录、收集与整理,做到及时准确、完整,使固定信息长期使用。

(二)促进财政金融决策的科学化。

决策所需要的国民经济信息、科技、社会动态、资金动态等单凭经验是远远不够的,主观臆断是绝不允许的。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财政金融管理的重大得失和成败。现代财政金融决策要求进行大量而又精确的计算,不仅要有定性分析,而且要有定量分析。在定量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进行科学决策。现代化管理的准确性和经济性要求采用经济数学和电子计算机这样先进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使决策更加科学与有效。

(三)提高财政金融管理效率。

时效性是现代财政金融管理的客观要求。计算机可以大大缩短数据的收集和编制周期,提高效率,并且能随时掌握财政金融经济活动的变化动态,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事前控制或及时调整,掌握财政金融管理主动权。

二、电子计算机在财政金融管理业务中的应用

(一)数据处理。

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财政金融管理中的各种数据,效率可以比人工操作提高几十倍甚至更高。数据处理是指用电子计算机对财政金融业务信息进行处理。包括对数据的收集、转换、分组、组织、计算、存贮、检索等项处理工作。

(二)计划编制。

将所要求的计划项目(预算项目、信贷项目等)按照既定的程序送人计算机,计算机按照要求编制出计划。电子计算机不仅可以编制短期计划,也可以搞长期计划,进行远景预测。

(三)报表处理。

电子计算机编制的报表,具有数字准确、字迹清晰、表面整洁、速度快和便于存档等优点。

(四)记帐、结算。

按照编制的记帐、结算程序将凭证、数据输人计算机内,计算机则按规则要求记帐、结算。具有速度快、准确和省时等优点。能够减轻业务人员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随着财政金融管理中电子计算机应用的要求,以及系统内的联网,使电脑储蓄、电脑取款、异地存款等业务不断开展,方便了经济生活,促进了经济发展。

(五)日常管理。

财政、税务、银行和其它金融部门利用电子计算机来管理自身的人事档案、工资财务、物资设备、住房和图书资料等。

三、电子计算机在财政金融管理中应用的基本条件

电子计算机在财政金融管理中的应用是管理手段的一场变革,要实现这一变革,让计算机在财政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的努力。首先,要有与计算机相适应的科学管理体制和方法。为适应计算机管理的要求,财政金融系统必须逐步实现管理组织科学化、管理业务标准化和管理工作程序化。其次,要有准确及时的原始数据。为适应计算机管理的要求,必须要使原始数据及时准确化,使数据管理办法规格化、科学化、使数据往来及报表文件规范化。再次,要有一支计算机管理的专业伍。计算机应用的专业队伍,主要包括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师、程序员、数据录人员、计算机操作人员、硬件与软件维护人员、管理人员等。最后,要做好系统开发工作。就是要设计一组能保证实现系统总目标的子系统,确定它们的具体目标、任务及相互之间关系,明确各子系统共享的数据资源,选择和配备用于财政金融管理的电子计算机系统。

总之,电子计算机在财政金融管理中的应用是总趋势,但又不是一件简单易行的事情。应当从基础做起,从财政金融自身的改革做起,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财政金融管理的现代化。

财政金融论文7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财政、金融支持。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在二氧化碳减排、改善气候变化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20xx年12月11日签订的《巴黎协定》被视为全球第一个气候框架协议,随着中国到20xx年碳减排的新承诺,中国已被看作是全球最具潜力的“碳减排”市场。

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减少碳排放,我国的碳减排市场应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利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量对产业结构变动产生的影响,适当施以行政手段,配合强制减排政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节能减排的深化。

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税收对策。

要完整和准确地判断一国未来的二氧化碳排放趋势,既需要考虑客观物质层面各种因素的变化,也需要考虑主观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因素,如能耗强度和碳强度指标考核体系、低碳产业政策、低碳科技政策、碳税、碳交易等一系列有关低碳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安排和举措。

运用财政政策有效激励企业,引导全社会提高对低碳的认识,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支持。中央和地方财政在预算编制与资金投入时有必要做出倾斜,加大对低碳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贴息贷款、财政补贴等手段引导和刺激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已在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下一步,还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除采取上述方式外,还要采取产业投资引导、创业风险投资、搭建投融资平台、信用担保、保费补贴、发现引进项目和人才奖励等新形式,加大对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节能减排降碳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整合各领域节能减排资金,加强统筹安排,提高使用效率,促进资金投入与节能减排需求相匹配。

进一步完善优惠税收、价格政策。要充分发挥优惠税收、价格政策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是对利用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生产低碳产品的环保企业、低碳项目给予税收优惠;二是切实落实企业购置使用节能设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推动落实从碳减排、可再生能源、节能、鼓励出口等方面进行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和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是对大力兴建环保设施的企业实施补贴奖励政策;五是实施生态税改革;六是实施能源税收的优惠政策,促进工农业生产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能源开采和利用等行业的企业用电和取暖,采取生态税率优惠政策;七是对大力推广环保的企业,免除部分税收或享受折扣优惠。当然,财税、价格政策机制也可以抑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负外部性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正外部性,将外部性问题内部化,所以,可以通过财税政策制约高碳经济、高碳产业的发展,比如通过限制性税收政策、开征环境税并辅以适当的政府行政手段、完善高能耗行业的差别定价和差别税收制度等。

加快推进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观念转变。必须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在利用外资方面应当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科技研发型项目上,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之前的生产制造型的项目,特别是要密切关注那些有助于提高减少碳排放的技术型项目。要尽可能降低外商投资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加快推进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观念转变,鼓励外商投资投向现代农业、服务业、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领域。有必要强调的是,各地方政府要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实际,大力整合各方资源,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包装,切实加大绿色项目推介力度,提高对外招商竞争力,实施精准化招商、积极推动股权招商、大力开展绿色主题招商等。

成立中央绿色发展基金,给予适度规模。可以考虑由中央财政引导资金、开发性金融资金、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资金共同组建中央绿色发展基金。采取公司制办法,即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基金投资的主要范围是符合国家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要求的大中型、中长期、战略型绿色项目。作为具有可持续性示范效应的绿色项目,基金投资的模式可以是股权投资,也可以通过债权投资担保的方式进行。

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对策。

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发展,除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作用以外,还应该注重发挥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的作用。目前,从国际上看,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绿色金融为主题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已开始影响全球。在国内,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一个产业结构问题、技术利用问题,更是一个体制和制度问题。

完善绿色信贷体系,支持绿色债券发行,设立绿色银行。商业银行要明确绿色信贷涉及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绿色生态、现代服务产业等领域及其重点项目和客户,明确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区域发展任务等,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优化信贷结构。在发展绿色信贷的同时,还要加快发展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要鼓励商业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包括加快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的步伐;还要设立绿色银行,通过低息无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以及优先贷款等方式,解决商业信贷在低碳经济基础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缺位问题。要积极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联系与沟通,按照国际标准和中国银监会相应规则的要求把控信贷资产的投放,努力打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绿色银行。

拓展证券期货类碳金融创新体系。其一,持续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在排放权金融服务、绿色融资服务和个人低碳消费金融服务等领域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低碳公益类理财产品为载体,在投资人购买金融理财产品的同时,通过建立“个人绿色档案”,鼓励其在预期投资收益中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额度,培养大众环保意识,实现自愿减排;通过开发环保益民的“绿色管家”服务,立足于服务大型环境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使用和调拨的集中管理以方便环保客户,从而极大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碳金融方面推出购碳代理、碳资产质押授信、核证碳减排量履约保函等产品,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鼓励商业银行以应收账款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方式缓解节能服务公司有效担保不足、融资难的问题。

其二,商业银行在传统产品、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发基于绿色金融融资和碳排放权交易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包括排污权抵押融资、碳资产质押融资、节能减排融资等新兴产品,不断满足节能新兴产业、高新科技企业等对融资租赁服务的需求;提供节能减排设备服务商、制造商融资模式,提供包括债券承销、融资租赁、引入投资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并积极探索以能效信贷为基础资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证券公司可以考虑推出碳证券相关业务,主要包括碳债券和碳资产证券化等,加快开发碳质押、碳期货、掉期交易等创新型碳金融业务,推广担保型CCER远期合约;要积极探索适合新兴产业和企业特点的私募债和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要构建完善的绿色股票指数,有效降低绿色企业在股票市场上的融资成本。

其三,推广绿色投资银行业务等相关顾问咨询业务,包括评估单个减排项目预期产生碳减排信用的可能性和数量,评估相关债券发行的潜在市场,为碳信用买家和卖家进行风险分析和交易决策提供便利;也要筛选相关行业有融资需求且环保意识较高的客户,为其设计绿色投资银行业务综合性解决方案。

其四,保险公司也可以推出与碳排放有关的碳保险市场产品,为低碳企业及与碳排放权交易有关的各方搭建资金筹集和风险规避的交易平台。一方面,利用保险形式刺激各行业实现低碳减排,例如低碳汽车保险、绿色建筑保险等;另一方面,可对在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由于价格波动、信用危机和交易危机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规避和担保,例如森林碳保险、碳排放权信用保险等,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引导保险机构提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保险产品。

利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打造投融资平台,发展小微金融公司。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通过上市等方式筹措资金,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统筹考虑环境与碳排放的税种税率等,降低碳排放量;要积极推进场外市场建设,发展股权交易所,打造全国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还要尽快提升产权交易所的功能,促进金融资产交易、土地交易、能源交易、知识产权、排放权、农村产权等交易平台的建设,加大与“新三板”市场对接的力度。此外,还应积极鼓励多种形式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为低碳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解决低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还要积极支持并鼓励低碳企业发行低碳债券或者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总之,构建完善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金融政策,不断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切实调动企业开展节能减排、进行碳交易的积极性,并最终形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投融资机制和碳金融交易机制,可以极大地促进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

财政金融论文8

财政和金融共同主导着社会资金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都对维护国家财政安全有重要作用。财政和金融相互作用,使得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对国家财政安全产生了交互影响。要规避或减轻两种风险对国家财政安全的影响,需建立国家财政安全预警系统。

国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使国家经济避免受到外内外诸多危险因素的威胁,或减轻国内外危险因素对国家经济的威胁,如果国家经济得以正常运行并持续发展,说明国家经济安全。近年来世界市场中频繁出现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使得各国认识到防范财政风险、维护财政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性。建立国家财政安全预警系统是监控经济安全、应对经济财政风险、维护财政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举措。

一、财政和金融对国家财政安全的交互影响

1.财政、资金对国家财政安全的交互作用

财政和金融共同主导着社会资金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极大影响着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方向,二者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冲突 [1]。财政与金融都以资金作为载体,均担负着合理、有效调控经济以稳定物价、发展经济、促进就业的职责,有效调控的实现需要以财政和金融的健康运行为前提,也需要财政和金融从不同角度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因此二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协调性,正是二者的协调为国家经济安全提供了保障。然而,财政资金的筹集具有强制性,资金的使用具有无偿性,而调控重点在改善经济利益分配上,与金融非强制筹集资金、有偿使用资金、着重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等特点格格不入,因此,二者也存在着强烈的矛盾冲突[2]。这些矛盾冲突处理得当则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进而有助于维护国家财政安全,处理不当则会影响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最终也会危机国家财政安全。

2.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对国家财政安全的交互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是无处不在。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的内在属性,产生于多元的经济活动主体和不确定的经济活动,存在于一切金融活动 [3]。由于金融与财政息息相关,一旦国家出现金融风险,国家财政为稳物价、保增长,势必扩大支出化解或减轻金融风险,扶持金融机构。这就打破了财政原有平衡,增加了财政负担,使得财政也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危机。

由于经济运行因素、政治因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国家财政也面临着一定风险。财政具有分配资金的功能,因此当面临风险时,国家财政会动用一定金融手段来解决消弭风险,这就将财政风险转嫁给金融,增加了金融风险,进一步削弱了对国家经济的调控能力,对维护国家财政安全是极其不利的。

综上所述,财政和金融各自存在着一定风险,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通过财政与金融的交互作用影响着国家财政安全。要规避或减轻两种风险对国家财政安全的影响,需采取有效手段对财政与金融的交互作用进行监控、预警,即建立国家财政安全预警系统。

二、建立国家财政安全预警系统

目前,财政领域中极少有从财政金融交互影响的角度出发,建立国家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的案例,但有学者通过研究国内外大量财政和金融案例,发现了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在形式与危害上的相关性[4]。因此,本文认为,要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亟需着眼于财政和金融的交互影响,建立一套能够有效预警风险的体系,防止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转嫁,引起国家财政和经济的进一步恶化、失控。

1.系统的建立原则

财政金融交互影响下的国家财政安全预警系统的构建应坚持国情性、国际性、宏观性、可行性等原则。

国情性原则是指系统建立过程中所涉及的指标、警戒线、风险权重等需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选取、设定,需符合本国的经济、政治制度和政策,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特点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风险预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系统建立的国际性是指系统需基于国际认准的金融风险管理指标和先进的财政风险管理理念,如《巴塞尔协议》、财政风险矩阵等[5]。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这样,国家财政就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双重风险。因此,建立的国家财政安全预警系统需在指标概念及相关理念上与国际权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同时预警国际、国内的风险,有效维护国家财政安全。

国家财政安全预警是国家财政风险的宏观管理,这就要求预警系统能够从宏观角度出发,整体性地反映财政风险。宏观性原则要求预警系统的指标具备高度概括性,且相互补充,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财政风险的总体状体和变化,能够实现对宏观财政风险的完整描述。

可行性是指预警系统中的各项指标是切合国家财政宏观管理工作需要的,是适应国家财政发展和改革需要的,且在数据获取方面具有方便、及时、准确、权威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预警系统得到切实落实,才能真正发挥风险预警作用。

2.国家财政安全预警系统指标

财政风险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显性风险和隐性风险,其中显性风险包括直接显性风险和或有显性风险,隐性风险包括直接隐性风险和或有隐性风险。有学者结合汉娜财政风险矩阵和我国实际情况,指出国家安全财政预警系统应包含4个子系统、23个风险预警指标。4个子系统即直接显性风险系统、或有显性风险系统、直接隐性风险系统、或有隐性风险系统。

直接显性风险系统中包括财政集中率、税收弹性、财政赤字率、外债负债率、国债负担率、国债偿债率、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等10个指标,或有显性风险系统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资本充足率、失业率、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经产项目差额/GDP、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等7个指标,直接隐性风险系统包括预算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预算外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财政支出对财政收入的弹性3个指标,或有隐性风险系统包括M2增长率、股票市值/GDP、股票市盈率3个指标[6]。其中,直接显性风险系统中的指标透明度和确定性最高,风险可控性最大;有显性风险系统和直接隐性风险系统中的指标不确定性较大,可控性较小;或有隐性风险系统中的指标的不确定性最大,可控性最小。

这些指标涉及了对国家财政安全有重要影响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财政活动和金融活动,较全面地反映了国家财政管理面临的风险因素,确可作为国家财政安全预警系统的预警指标。

三、结束语

在国家安全预警系统中,直接显性风险系统因其涉及的指标最能反映现阶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财政管理情况,在4个子系统中的权重最重。然而经济环境和风险因素是动态变化的,现行系统中权重较轻的指标在未来有可能成为风险预警的重要指标,因此,预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不断调整、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风险预警作用。

财政金融论文9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税费缴纳、就业等多种问题的中坚力量,并从根本上提升工业的生产总值。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开始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更多的外来企业开始在国内生根发芽,使得竞争白热化的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只有构建完善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确保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推动国民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构建中小企业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的价值

(一)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中小企業作为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市场机制进行灵活的反应,并也作为最有活力[1]、波动频率较大的重要部分。针对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现状,例如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中小企业都在进行快速发展,这些地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水平也都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大幅提升。由此可见,促进中小企业进行发展,是帮助我国构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举措。

(二)维护社会经济稳定

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便是其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类型,虽然其生产的产品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技术含量不高,也并不会对员工有过多的要求。但是其就业方式极为灵活,为农民以及相关无业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有效缓解了我国所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与此同时,中职院校、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也可是中小企业。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得以快速发展,是维持我国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

(三)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便是产业整体规模较小、资金充足率较低、科技含量要求不高等特点,这便使得其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综合水平发展的主要部分。各类企业并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也是现代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随着我国中小企业不断转型、拓展,对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调整。

二、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流动资金少,导致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并不具备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无法在市场中树立形象、自身品牌[2]。这也是造成中小企业无法抵抗市场风险的主要原因,并作为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之一。

相比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基本处于创业阶段,其整体素质差距较大,使得管理工作开展的较为艰难,基本是采用个人管理、家族式管理模式。以这两种管理模式进行发展的中小企业,虽然在企业建立初期,由于家族的凝聚力,使得其可顺利经营。但在后期生产运营过程中,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便开始出现各种矛盾、冲突,并严重制约企业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在部分中小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还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也对其健康、持续发展造成恶劣影响。

(二)融资困难

从贷款制度方面来看,目前大部分的金融机构制定的贷款制度并不适合中小企业开展融资。在目前我国实施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是利用条块分割模式,但政府部门中会存在职能重叠、机构设置重复等问题,这也导致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规范性服务,也没有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专门设置融资服务机构。从商业银行的贷款方面来看,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途径较为困难。针对目前我国对金融体制的优化、改革,使得商业银行开始朝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向发展,由于商业银行过于注重自身的利益,并不愿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另外,从中小企业方面来看,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其内部的财务制度也会出现不健全的问题。使得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偿还能力持怀疑态度,并不愿意付出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自商业银行的贷款理论开放之后,银行并没有将自身的自主定价权利合理应用,金融定价存在较大的漏洞,导致中小企业承担的贷款利率较高,并不要达到高额利率、高担保的需求。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对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政策扶持是一项较为复杂、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但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融资担保制度、信息网络制度、科技技术力量的整体水平并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利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并么诶有设置类似美国SBA结构的管理部门,使得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便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三、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构建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投资引导资金

在我国,中央政策是引导地方政府响应、跟随的主要措施,相关部门应鼓励出台政策,并对地方政府形成良好的引导作用,从而起到完善投资引导资金的目的,最终形成中央-地方政府模式的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扶持体系。其中要注意的是,在中央引导资金与地方引导之间的关系是以股权的方式存在的,并不是一般的行政上下级关系。也可以将其看作为,由中央政府为主导的资金,对地方政府资金具备知情权、质疑权、决策权等,但不能对其直接命令,要让引导资金确保其独立自主的存在形式。

第一,政府应不断提升资金的投入力度,才能更好地惠及中小企业。第二,政府应将创新投资引导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并确保具备保本、循环利用的效果。政府的引导资金通过上市、并购、股权转让等多种退出形式获得可观的利益汇报,从原则上来说,可以进行第二轮的引导,并将资金转向下一波中小企业的引导中。第三,要将引导资金的杠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由政府出资的引导资金,可以将其以4倍进行放大,并对其他社会中的各项资本产生吸引,便会出现二次的放大效应。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市场手段优势充分发挥,并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完美解决。

另一方面,从管理模式方面来说,由于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创业引导资金发展进程较快且较为成熟,因此便可以将其引导模式、运行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范围推广。这种运行模式中主要包括参股、跟进投资、融资担保等。

(二)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贷款扶持政策

1.转向贷款扶持政策构建设计方案

在对专项贷款机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根据四方主体作为主要设计框架。其中主要包括:第一,要将财政资金进行整合,从而确保转向贷款资金不会出现分散以及碎片化的现象发生。针对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使用的转向资金,要加强对其使用、效益等情况的掌握程度,并对专项资金客观存在的重要性、规模性、合理性进行科学评价、管理,才能确保专项资金被赫尔利利用,达到集中财力做大事的目标。第二,要将政策性国有银行作为扶持政策体系的构建枢纽,要将审查、监管、资金使用等各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中主要包含对各种政策性专项贷款的规划制定、政策性国有银行对商业银行提出的申请进行严格审核。另外,对于封校较高的项目来说,要将中小企业的信用[3]、资质等各方面发展情况了解清除。第三,要将商业银行当做主要承办对象。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具备专业较强的風险评估作用,并可以对各方信息进行充分采集与加工。商业银行的主要作用便是对中小企业的授信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并使其信息系统、业务操作流程尽量规范,可以对中小企业进行准确的评估,并促进中小企业不断加快融资速度。

2.操作专项贷款需要注意的事项

如果将普通的专项贷款举例,例如在其中的升级贷款中,第一,要确保同一申请人只能对升级贷款申请一次。如果申请人的偿付能力、信誉、经营状况都较好,便可以向政策性银行再次对该贷款进行申请。第二,应制定合理的贷款额度,如果中小企业提供可以足值低压的物品进行担保,便可以对其贷款额度进行重新设置。第三,申请人在向商业银行提出贷款要求过程中,可在月底对政策性银行申请利息补贴。

(三)构建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为了加强中小企业发展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的构建水平,在构建信用担保体系的过程中,应将政策性担保作为基础,其也是对我国财政金融政策、货币政策的有效补充。针对目前我国信用担保市场运行现状来看,要想实施政策性担保,便要将组织能力、机构属性、财政扶持资金投入、业务水平、运行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共同提升,才能加强政策的整合力度,确保政策性担保可以对中小企业融资形成良好的帮助。

四、结语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管理水平低下、融资难等。但相信政府在对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探索,可以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从而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信贷能力较差等多种制约发展的问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婷,白崭.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构建探讨[J].经贸实践,20xx(16):58-59.[2]陈成天.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xx.[3]陈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与金融政策[J].品牌,20xx(9):44.[4]吕芳芳.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D].云南大学,20xx.[5]周峰.湖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xx.

财政金融论文10

金融财务监管是保障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加强对金融体系的财务监管,重视对金融风险因素的防范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本文重点分析了金融财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金融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希望可以促进我国金融经济的建设,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金融风险防范政策

金融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产物,其本身的特质就决定其存在一定的脆弱性与风险性。金融风险严重刚会产生经济危机,严重威肋、人们的生活稳定性,甚至会造成一定的社会恐慌。加强则务的监管与防范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经过长期的思考,总结一下几点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策略。

金融财务风险的成因

(1)财务控制意识缺乏

财务监管的主要目的在于对财务的控制,我国很多的金融行业缺乏对财务控制意识,不能充分的发挥金融财务的全部价值,疏忽对金融财务风险的防范,导致企业在资金流通等环节出现严重的失误,严重的影响了金融行业的发展。

(2)财政虚假现象严重

财务反馈的真实性是金融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的金融企业与金融机构在财务的核算时还会出现虚假上报的情况,为自身谋取更好的利益,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决策,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3)财务监控水平不足

我国众多企业对金融财务监控的工作认识不足,不能及时的更新监管的观念,实现对企业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金融企业财务监控水平不足的重要体现。金融管理的方式陈旧,理念滞后,会严重的影响金融发展的稳定性。

(4)财务人员操作不良

金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是影响金融财务监控的重要因素,人员素质不足甚至会在财务监控的过程中造成人为金融风险,严重会导致企业流失大量的资金,影响金融行业稳定性。

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的策略

(1)加强财务工作重视程度

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应以强化财务控制为主要的内容。金融财务监管人员要重视财务监管工作,了解财务监管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对金融风险进行防范。金融企业改变传统的金融管理与监控理念,改变金融风险控制模式,注重金融企业的思想转变。国家要对金融体系进行宏观调控,重视对金融机构部门的监管,最大限度的提高金融企业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我国有关部门要重视对金融财务工作的监督,保障我国金融经济的稳定性。加强财务工作的重视需要从国家和企业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才能有效的实现金融风险的防范。

(2)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针对财务虚假现象造成的财务风险,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财务的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金融企业要对整体的金融运行体系和运行流程进行约束和规范,并落实财务责任制度,在企业内部设立相互制约的岗位,做好内部人员的相互监管与监督工作。企业内部人员出现虚假上报的情况,除了企业内部要对其进行惩罚之外,还要将其行为纳人诚信档案之中,并将其送到有关部门查处,给予其相应的法律处分。金融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运营特点,立足于金融企业发展的实际,加强对人员的控制,在企业内部进行全面的监督与控制,最大限度的提高金融企业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保障金融企业的健康发展。

(3)建立健全财务预警体系

财务预警体系的建立是实现金融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财务预警的主要内容是在了解其他金融机构财务状况的前提下,了解金融市场的变化,提前做好风险预防工作的能力。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金融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金融市场网络,了解金融市场的动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预测,了解金融市场的走向,并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准备充足的资金,保障自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应对能力。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需要企业能够全面、及时的了解实际的金融财务状况,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現对金融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4)提高员工专业素质

提高财务监管人员的素质是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监管人员必须是对金融行业具有全面了解的专业人才,还能够具有一定的先知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在监管的过程中实现对金融风险的预判与控制。监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具备良好的精神品质与道德素质,最大程度的为金融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金融企业除了可以招纳高素质人才之外,还可以利用培训和实践等方式培养企业内部的人才,从而实现对财务风险的防范。

金融经济行业在我国的总体经济行业之中占据着重要的比例,并发挥着巨大的价值与影响力。如果金融风险的监管力度不够,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就会严重的威胁到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我国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最大程度的降低金融的风险,提高我国的金融经济效益,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安强身,于涛.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与路径思考--以山东省为例[J].公司金融研究,20xx(01):102-117.[2]杨一凡.金融监管能有效解决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吗?--基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案例研究[J].留学生,20xx(03):264-265.

财政金融论文11

煤层气(煤矿瓦斯)既是优质清洁能源,又是煤矿安全生产“第一杀手”和温室气体。因此,国家高度重视煤层气开发利用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促进了我国煤层气开发的商业化和规模化进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财政补贴等政策的激励效力逐渐减弱,税收优惠政策已难以进一步调整,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亟需适时调整扶持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和尽快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一、煤层气开发项目金融特征分析

财政金融政策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关键是针对煤层气开发项目的金融特征从根本上激励项目投资积极性。本文认为煤层气开发项目的原始金融特征是投资额度大、投资回收期长、不确定性高。

(一)投资额度大

煤层气属于低压、低渗、低饱和度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开发需要密集的钻井来获得工业产量,增产更需要实施超大规模的水力压裂,集输还需要多级增压,因此煤层气开发项目需要巨额的前期建设投资。以山西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产业化基地为例,形成1 亿立方米的产能,通常需要前期建设投资4.0-4.5 亿元,相当于常规天然气开发项目的4-5 倍。

(二)投资回收期长

煤层气属于以吸附态赋存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只有通过排水将煤层孔隙内流体压力降到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之下才可能开始产气,因此煤层气资源的开发需要一个较长的排水-降压无产量工作期,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多的时间。同时,受到煤层渗透率低的限制,煤层气单井产量低。因此煤层气开发项目需要较长的投资回收期。仍以山西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产业化基地为例,即使采用了比较乐观的财务评估方法,其项目投资回收期还是长达7-10 年。

(三)不确定性高

煤层气开发项目的最终经济效益,不仅依赖于煤层气的销售价格这一市场条件,还依赖于煤层气井的产气量。因此煤层气开发项目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较高,其主要来源为以下几个方面:

1.煤层气资源所具有的极强的非均质性特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多年的煤层气开发实践证明,煤层气是一种非均质性极强的资源,几乎所有煤层气开发项目的井间距都是300-400 米,但产气量却会出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差异。

2.地质勘查精细程度和地质认识准确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由于煤层气资源是一种埋藏于地下的资源,对其认识程度依赖于地质调查程度、地质勘查精度和地质研究程度,不仅需要深入系统的地质研究和规范的地质调查,更需要规范的风险勘探和开发试验。为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投资风险,国家主管部门规定,只有勘探取得商业发现并获得探明地质储量之后才能进入开发。即便如此,前期勘探投资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投资风险也是相当大的。

3.煤层气开发项目工程质量和生产管理精细程度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随着我国煤层气资源的规模化开发,煤层气开发技术方案的正确与否、煤层气井工程施工质量的高低、煤层气井生产管理的精细程度等工程因素都会对煤层气井的产气量带来巨大的影响。工程质量低下,可使一个本来应是高产的井变成低产低效井。如沁水盆地南部一个煤层气开发项目,先期施工的一批开发井,由于压裂施工方案的问题或压裂施工工程质量的问题,导致这批开发井几乎都不产气。好在经过二次压裂之后,产气量非常理想,但仍然需要承担二次压裂的成本。

二、尽快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从近年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到,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只能起到提高煤层气开发项目经济性的效果,难以形成煤层气产业的“造血机能”,金融政策是“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针对煤层气开发项目特有的前期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不确定性高的金融特征,充分借鉴美国利用资本市场实现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建议创立适宜我国国情的“煤层气产业贴息贷款”和煤层气开发“项目融资租赁”-“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一揽子金融政策。

(一)将煤层气开发项目纳入基本建设贷款补贴对象

现行的《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xx〕95 号)规定贴息行业和项目包括: 农业、林业、水利、司法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的监狱和劳教等项目、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区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项目、军工集团“三线”搬迁和核电项目、西部铁路项目及根据国务院要求并经财政部认定的其他项目。

建议将煤层气开发项目列入《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补贴对象,按照《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xx〕95 号)规定执行,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更好的发挥其政策引导作用,激励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

(二)建立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融资租赁”机制

基于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的金融特点和产业发展的融资需要,为解决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资金问题,尤其是前期风险勘探资金问题,利用金融手段和工具,通过“项目融资租赁”,由出租人分担了前期投资和风险,平摊投资,平滑风险,有效地改善了煤层气勘探开发企业的前期亏损财务状况,激励煤层气勘探开发企业投资煤层气勘探开发事业。

通过实施煤层气开发项目的“项目融资租赁”激励政策,可实现摊平项目前期的巨额投入,平滑项目后期的集中风险。基于摊平作用对前期投入的缓解,煤层气开发企业将有机会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的开发。这些政策的作用是,除了分担了项目前期投入外,还降低了煤层气开发产业总体的风险。这是因为煤层气开发项目各井的风险是独立甚至是负相关的,大数定律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所以,未实施“项目融资租赁”前的集中风险可以随着开发项目数目的增加而迅速平滑成为更可承受的较小的风险。也就是说,项目组合收益的确定性会随着项目组合中项目数量的迅速增加而增加。这样将有效地利用资本市场,很好地激励煤层气开发投资企业加大煤层气开发投资力度,促进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三)引导开发企业及融资租赁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

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引导和鼓励煤层气开发企业通过中长期定向债形式融资,调整项目盈亏时间分布。通过发行煤层气开发项目中长期定向债可以调整煤层气开发项目的盈亏时间分布。前期的投入被发债的.收入抵消,后期还款的支出由项目后期的净现金流入支撑。

同时建议,煤层气开发定向债实行浮动利率。譬如,定向债浮动利率可以根据天然气价格等对煤层气开发项目的未来现金流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指标确定,建立一套煤层气开发定向债浮动利率形成机制,使煤层气开发“定向债”成为一种很好的风险分配的工具。

财政金融论文12

【摘要】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分析表明,地表的平均温度已经有了大幅的提升,导致全球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如果此类状况持续下去,气候变化会对生态系统和淡水供应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威胁。经济发展应该摒弃传统的模式,应该按照低碳经济的方式进行各类生产。

关键词低碳经济 金融支持 体系

1中国碳金融支持体系构建

1.1碳金融市场的要素

1.1.1按照交易机制划分

按照交易机制对碳金融市场进行划分,碳金融得以发展的基础在于碳交易市场的完善,这个市场主要分成两个不同的市场,其一是在交易中以配额为基础,在交易中以排放权指标为基础。配额市场是对总量限制,在交易机制创建的基础上建立的,在总量分析的基础上,涉及排放权的交易。其二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市场,在减排的环节中,完善减排的交易。在进行配额交易的环节中,配额市场和项目市场相互的关联,但是现在由于总量产生一定的限制,就不会产生更加严格的激励。所以,在配额市场交易的环节中,其成本更低,但是会产生更大的流动性。

1.1.2按照交易动机划分

在对交易动机的分析中,碳金融市场可以划分成强制性履约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其中,强制性履约碳市场促进了国际碳市场的发展,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很多国家已经通过履约的方式,发展了区域内的节能减排项目,在发展的环节中,有效的对各方的利益进行了平衡。而且随着低碳市场的不断的发展,自愿减排发展非常的迅速,而且交易额不大,在标准竞争的环节中,可以实现有效市场的挖掘,对主体的积极性进行调动。

1.2碳金融交易所

现在,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而且在全球碳交易的环节中,各个国家还在尝试的建立碳交易所,对不同区域的碳交易模式进行探索。现在,全球范围内,最有名的交易所是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这个交易所的发展规模非常大,而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3碳金融市场参与者

碳金融市场的参与的主体非常多,不仅仅包括碳排放权的使用者,也包括碳排放权的供应者和投资者。

碳排放权的最终的使用者是面临碳排放约束的国家和企业,在《京都议定书》中已经明确的对发达国家进行了相应的约束,并且对自愿参与温室气体减排的企业进行了相关的约束。碳排放权的最终的使用者可以通过自己实际的碳排放量购买配额,从而完善相关的监管机制,防止在生产和经营的环节中受到类似的损失。碳排放权最终的使用者一般是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成为碳金融市场的最大的购买者。

1.4碳金融交易工具

碳金融产品指的是在碳市场上参与各类交易的产品,近年来,碳交易市场在不断的完善,金融机构已经实现了碳排放权的转换,已经将其转换成及时的交易的商品,而且,形成了各类碳金融产品,各类衍生产品也出现。金融机构实现了创新,不斷的完善金融产品生产的创新能力,防止在节能减排项目实施的环节中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收益的减少。

通过对碳交易市场的实践能力的分析,碳金融产品主要分成碳排放权的远期、期货等。远期交易指的是双方应该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从而在特定的时间和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碳排放交易权。

2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2.1构建平台,创新机制

2.1.1构建统一的碳金融市场

要完善交易平台的构建,促进中国排放权交易的一体化,完善碳金融市场的交易能力。在低碳经济发展的环节中,离不开各项技术的支持,还要不断的创新知识,在技术创新的层面上应该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支持,而且各项技术要实现配套,并且完善知识密集型人才的培养。上述的要求如果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如果依靠融资的方式,也不能满足企业对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需求,所以,应该尽快的建立起更高层次的金融市场。

2.1.2发展多样化的碳金融工具

与传统的金融产品存在差别,碳金融产品的交易规模比较大,所以,在风险等级的评估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发展的环节中,应该站在更高的战略高度上,进行各项规划,建立完善的金融发展体制,确保体制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步调一致。商业银行应该与国际上一些知名的金融机构建立联系,共同的创新低碳经济和碳金融领域的商品,完善碳金融的发展规模,从而在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与此同时,应该鼓励银行等机构在低碳经济的主题下进行基金等产品的创新,建立完善的碳金融产品,研发各类衍生工具。

2.2抢占碳交易定价的话语权

我国应该推动人民币计价国际化的进程,由于在进行碳交易的过程中,价格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价格的波动也非常大,会产生很大的交易风险。中国在进行碳交易的环节中,由于各类技术还不够高端,这就导致了中国不能占据碳排放权的定价话语权,要防止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应该将中国的货币与碳排放权紧密的结合起来。在对货币体系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应该将我国的货币与碳金融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2.3加大金融信贷支撑力度

加大金融信贷的支撑力度,促进各类低碳产业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信贷服务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低碳经济发展的环节中,应该完善金融信贷的服务的力度。所以,银行等机构应该对环境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估,统一环境质量评估的要素,建立完善的绿色信贷评估体系,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从而对企业提供大量的经济支持。金融机构应该完善相关的政策,通过政策引导的方式,可以使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

2.4培育中介服务市场

在中介服务市场的培育中,应该完善中介服务的能力。在项目开发和设计的环节中,整个交易的环节比较复杂,而且交易的周期非常长,企业几乎不能完善单个的项目,这就需要中介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应该完善专业性碳金融中介机构的建设,我国应该对各类中介机构进行定期的培训,使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更加的专业,在进行项目谈判的环节中,应该确保有资深的专家进行评估,而且要确保担保机构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降低在碳金融交易环节中产生各类风险

3结语

本文把握了经济和金融领域发展的最新趋势,将低碳经济和金融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对低碳经济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碳金融支持体系的建立。

财政金融论文13

摘要:

我国实际上存在着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无论是出于解决长期以来因国家“隐性担保”而导致的银行业不公平竞争及高道德风险的问题的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中小储户利益的需要,我国都必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然而,受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根深蒂固的国家信用、利率尚未市场化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应该以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为前提条件。

关键词:

存款保险;制约因素;国家信用

一、相关文献综述

我国有关存款保险制度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基金使得国内学者开始于存款保险制度理论的研究。目前,国内的研究也形成了一些主流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而反对意见则通过各自的研究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不应操之过急或者不那么必要。另外,一些学者则分别通过国外经验借鉴与实证方面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提出了具体设计方案。

二、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构建的制约因素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因为其运行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否,乃至全球的金融安全状况。因此,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金融环境、法律基础、监管状况等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我国有关存款保险的讨论已久,至今尚未推出,纵观我国各方面的状况,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仍有以下几个制约因素需要解决:

(一)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一个理想的银行业风险防范体系应有三道防线:良好的银行治理结构,审慎监管,以及存款保险。这三道防线是相辅相成的,每前一道防线是后一道防线的前提条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吴庆博士通过研究表明:在银行业承担的全部风险中,第一道防线过滤掉90%,第二道防线过滤掉大约10%,第三道防线承担剩下不到1%的风险。

然而,我国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畸形的发展模式。受我国宏观经济快速增长、市场资金需求旺盛的影响,银行业整体坏账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加上存贷款利差受到保护,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就变成简单的规模至上的发展模式。随着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会有更多的城市商业银行乃至信用社将会发股上市,继续规模至上的发展模式。

在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有效的情况下,上述这种发展模式或许会存在,但没有理由成为一个普遍的模式,实际上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一种畸形的模式。繁荣的表上数据掩盖了银行可能存在的问题。我国银行这种发展模式是有一定的特殊原因的。其一,在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地方性银行的重组和改革中,为了避免出现产业资本控制银行的问题,监管部门对私人资本参与银行股权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制定了最高参股比率以及诸多的其他限制性条件。最直接的便是管理者与股东利益的不一致,而不断地扩张银行的规模则符合前者的利益。其二,地方政府通过地方国有企业参与银行股权或者通过政策实施来对银行施加影响,甚至是实际控制地方性银行。地方政府的这一动机正好使得银行管理层更好的来争取地方政府各项政策和资源的支持。由此就决定了我国银行业目前的主流发展模式。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缺乏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下的存款保险制度是弱不禁风的。我国当前病态的银行公司治理严重制约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此问题的改善或者解决将是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前提条件之一。

(二)国家信用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我国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中的全部存款承担着全额的担保,强大的国家信用深入人心。近几年,我国的一些重点银行进行了股权改革,国家信用也有一定程度的退出,但这种程度很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当存款机构具有破产能力时存款人才有损失利益的可能,此时保护存款利益才有必要。我国金融主管当局或地方政府对出现经营危机或支付危机的存款机构总是采取财政资金援助或者是通过行政主导兼并等办法处理,不允许存款机构破产即存款机构无破产能力,因为总是有相应的机构保障着存款者的存款利益,因此,我国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是没有破产能力的,而存款机构具有破产能力却是存款保险机构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故而在我国的国家信用退出达到一定程度以及有关问题银行退出的法律标准出台之前,存款保险制度的效用是非常不明显的。

(三)利率尚未市场化

考虑到存款人的风险防范意识、存款保险基金的负担及投保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一般会设立一个存款保险限额。国际上比较认同的做法是使90%以上的存款人的存款得到全额偿付。因此这便存在“被保险存款”和“未保险存款”两种存款,显然这两种存款的风险程度是不一样的。但是,当前我国尚未实行利率市场化机制,对居民存款执行统一的基准利率,如果在存款保险制度执行以后仍执行统一基准利率,势必会有失公平于以上两种存款的存款人,同时这也有悖于风险补偿的经济学原理。这一不公平待遇会导致“未保险存款”的出逃,如果这部分流出银行系统的资金进入股票或房地产等市场的话,必然会较大幅度的推高相应资产的价格,从而产生“泡沫”。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未实行利率市场化,因此每个投保机构的经营状况差别,尤其是信用风险的不同不能通过货币市场的利率差别敏锐的反映出来,那么根据投保机构风险状况而设计的差别保险费率就没有操作依据。如果实行统一保险费率的话,为了追求统一保险费率的公平,多数好银行将会像坏银行那样冒更大的风险去追逐更高的利润,从而使得整个银行体系因银行整体质量的下降而承担更大的风险。

三、总结建议

(1)加强金融创新,拓展地方融资渠道

为巩固银行体系的第一道防线,我国银行业的改革还需进一步的深化。为改变我国银行业畸形的发展模式现状,引导其构建良好的公司治理模式,可着重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加强金融创新,鼓励银行研发新的金融产品,拓宽银行的盈利渠道,而非如今以存贷款利差为主。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或开展金融服务创新来吸引投资者或存款人,而非通过高息揽储;二是拓展地方融资渠道,如允许地方政府定量发行地方债券等,弱化地方银行作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杠杆的作用,改变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防止政府盲目扩大银行规模以增加地方政绩。

(2)放松金融管制,淡出国家信用

我国的金融领域之所以存在着这么强大的国家信用主要是因为我国存在着严格的金融管制,金融机构的设立仍是计划经济特色的行政审批或特许经营。严格的金融管制就意味着金融领域由国家政策垄断,大众就会把对金融机构的信任等同于对国家的信任。因此,弱化国家信用负效用的关键是要从放松金融管制着手。而我国在放松金融管制之前要先完善我国银行业的产权法,银行的投资人拥有与其出资额相称的正当股权并受到严格保护,并且保证银行股权交易的自由化,此时可以适当提高私有投资人的股权比例,以使得银行的投资人更加多元化,同时,这样也会激励投资人对银行的经营进行监督。需要强调的是,国家信用不能完全退出,适当的国家信用是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的需要。

(3)推进利率市场化,提高银行经营自主性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又一前提步骤。只有当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等一些存款机构在存款利率上拥有自主权,其才能够对“被保险存款”和“未保险存款”做出利率上的合理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存款人因未得到风险补偿而转移资金的情况发生。同时,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供求状况、经营状况、业务风险程度等灵活确定业务交易的价格水平,实行差别化价格策略,从而引导银行的竞争方式由传统的营销机制、科技力量等非价格竞争转向价格竞争,使得资金价格能够更多的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资本市场上的资源配置效率。另外,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也是利率市场化的坚强后盾,尤其是在我国当前的金融形势下。因为我国中小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存贷款利差,而利率市场化后这些银行的盈利压力增大,业绩将会出现分化,甚至可能造成部分银行的经营困难,因此利率市场化需要存款保险作为其辅助制度。故笔者认为,我国在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纳入“十二五”规划)的同时应积极推进有关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法规建设,遵循“先法规、后筹资、再构建”的顺序,在利率市场化后的适当期限(不宜过长)内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以保障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苏宁.存款保险制度设计: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7

[2]陆桂娟.存款保险的经济学分析[J].金融研究.20xx(5)

[3]汤洪波.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公司治理[J].金融研究.20xx(7)

财政金融论文14

摘要:在新形势下,开展财政金融审计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关键,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开展财政金融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出我国财政的重要职能,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进而更好地顺应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强化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路径进行展开深入的研究,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理论性依据。

关键词:财政金融;审计工作;路径

目前,开展财政金融审计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已经得到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要想将财政金融审计工作落实到位,赋予其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为财政金融审计工作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企业资金来源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对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给予我国宏观调控顺利实施强有力的生机与活力。

一、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

我国主要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一定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宏观调控,我国政府可以调整和干预相应的经济活动。其中,对于宏观调控方式来说,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正确利用宏观调控工具,为我国经济发展创建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我国经济资源的高效利用与配置。因此,在我国宏观调控方式中,财政政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现我国宏观调控目标,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在财政金融审计工作中,属于监督工作之一,其目标就是需要执行我国政府宏观调控下的相关政策。要对政府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审计[1],引导政府的财政和相关部门要贯彻落实好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将自身的职责履行到位,所以可以发挥出我国操作的重要职能。

(二)有利于落实我国的全面监督

现阶段,财政金融审计机关,需要对下级政府部门的预算情况、本级政府的预算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在财政金融审计工作中,已经实现了向上审下、同级审计相结合制度形式的顺利过渡,基于这一制度的变化,可以扩大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相关领域,进一步强化审计力度,并且还可以形成更为全面的财政监管方式。与此同时,完善的财政金融审计制度可以维护我国法律的权威,为政府掌握預算执行情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

二、财政金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独立性严重缺失

在金融审计工作中,高度的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审计功能。在新时期下,我国财政金融审计工作中存在着诸多薄弱点和空白点。现阶段,政府部门主要负责管理我国财政金融审计工作,财政局、银行等机构属于管理对象和审计机构成员。一般来说,金融审计内容和审计任务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部门、管理者的思想观念[2],在实际上,对同级政府活动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造成了金融审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严重缺失。

(二)审计权威性尚未体现,影响职能发挥

对于内部审计来说,权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然而由于人员思想观念的误区,金融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其参与程度也明显不足。如果在审计中发现问题,没有严格进行追究,再加上缺少完善的整治机制,相关工作受到了高层管理者的制约和限制,其监督力度严重缺失。

(三)行政干预比较大,责任不清晰

现阶段,在财政金融审计机制的实施过程中,政府领导和上级审计部门要分别负责管理行政和业务方面的工作,财政金融审计受到了双重性的制约和限制。如果在审计工作中,查出存在与当地利益相关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听从当地政府的安排和指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财政金融审计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地方行政干预行为,审计工作与依法查办和公正审计相差比较大,严重影响着审计执法力和公信力。

此外,在实际财政金融审查过程中,对经济责任界定比较模糊、混淆,在财政金融审计实施过程中,很难对资产核算与清查进行深入清查,审计工作重点仅仅局限于会计数据方面,难以准确确定新旧资产的损益责任。

三、强化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路径分析

(一)赋予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独立性

在财政审计工作中,要想实现公平性和公正性,政府相关部门要完善财政审计制度,将审计工作人员的执法权限规范化、明确化[3],实现财政金融审计部门的人力、物力的独立性。并且还要具备相关法律法规来作为保障,赋予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加强自身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将财政审计工作落实到位。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分工审计管理工作,做到权责明确,为审计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二)提高财政金融审计权威性,强化部门之间联系

在财政金融审计工作中,要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财政金融审计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对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与控制,并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与分析。同时,还要制定清晰明确的授权审批制度、会计控制系统等审计内容,及时修复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将审计的监督与控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此外,对于不严格遵守金融制度的人员或行为,要及时给予警告或处理,必要时要交由司法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确定第一责任人,进而强化金融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加强金融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构建财政金融审计平台

在网络信息不断发展过程中,要将审计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加强金融软件的开发[4],实施联网审计,对监督与控制财政部门、税务部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构建完善的审计监督机制,全面发挥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审计的作用,集中整合远程审计和现场审计方法,全方位、多角度领域地监控财政金融审计工作,这也更加明确提出了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确保财政金融审计水平的稳步提升。

同时,要构建全新的财政金融审计平台,实现金融数据与财政数据之间的无缝对接,根据国家财政统一账户体系,要确保资金收入的来源途径固定化、稳定化,严控财政资金流向。实施财政资金账户交易制度,将各个财政支出科目进行明确区分,采用最为适宜的财政资金支付方法,将银行数据和财政数据紧密连接在一起,全面分析和对比预算、国库支付以及账户流水等内容,规范资金流。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在金融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要想更好地顺应新形势下,要将国家审计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实时跟踪审计机构,贯彻落实好国家相关审计标准,采取可行的审计培训措施,确保审计人员充分了解审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并且加强知识竞赛或业务测评等活动方式的灵活运用,保证审计人员较高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具备更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

除此之外,审计工作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及时学习和掌握最新知识,胜任岗位的新技能。审计工作人员要恪尽职守、端正态度,学习计算机理论和技术。强化审计人员的创新观念,与金融体制创新要求相协调,对企业资产的完整性进行全面审查,对资产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严格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加强财政金融审计工作势在必行,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出审计工作的职能效应,确保财政金融审计高度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参考文献:

[1]陈波.强化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策略探讨[J].现代商业,20xx(31):160-161.[2]刘军.新形势下做好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措施分析[J].知识经济,20xx(09):51.[3]仝迎涛.强化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xx(04):121.[4]李红翠.新形势下强化财政金融审计工作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xx,25(16):116.

财政金融论文15

金融和财政是经济学领域的两大学科,也是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两大经济杠杆,二者相对独立存在又相互联系交叉。财政融投资以金融和财政相互联系交叉的边缘地带作为研究对象,是介于金融和财政之间的一种边缘学科。财政融投资这一边缘学科的产生和深入研究,则是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种新的思路。

财政融投资就是具有财政忭质的金融投资,它既具有财政投资的某些性质,也具有金融投资的某些性质,是“中介”T财政投资和金融投资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国家投资方式。笔者认为,在我国建立财政融投资体系,是转变财政职能作用的重要措施;是推进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必要条件;是衔接协调价格、财政、金融配套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新秩序,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需要。总之,实施财政融投资改革,可收一石数鸟之功效,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对策。

一、系统论是设计配套改革方案的一个重要原则

改革需要配套运行,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对改革如何配套运行,则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从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看,系统论的相关性理论是设计配套改革方案的一个重要原则。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是宏观经济效益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欲优丨k配置资源提高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效益,必须及时地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实施有效的价格、财政、金融配套改革工程,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任务;能否实现调整不合理产业结构的目标,则是对价格、财政、金融配套改革方案自身是否科学的严峻考验。

价格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必须要深化价格改革。但是,价格改革不是孤立的,它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巨系统”之中的一个“子系统”。根据系统论的相关性理论,系统内具有重要基础意义“子系统”的不同行为选择,必然会引发系统内其它“子系统”的不同行为。也就是说,不同的价格改革战略选择及其运行,必然会引发与之相关联的其它经济杠杆(主要指财政投资和金融投资)采取相应的不同改革措施与之配套运行。否则,必然导致系统运行出现结构性紊乱,各项改革措施互不配套,运行功能互相抵消。目前,我们面临着两种继续推进价格改革的战略选择:第一种选择,是采取“放开价格、一步到位、敢冒风险,奋力闯关”的价格改革激进战略;第二种选择,是采取“稳步推进、调放结合”的价格改革稳进战略。

二、价格改革激进战略的选择及其理想化的配套改革设想

我们假定“一步到位”的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可以在短期完成并投入运行,并以此假定作为前提条件重点分析价格改革激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财政投资、金融(信贷)投资配套改革的相关联系和特征。

经过“一步到位”的“奋力闯关”,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在短期完成并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的价格体系已经从价格结构畸型和比价、差价很不合理转变为建立了合理的价格结构和比价、差价关系;标志着我国的价格结构已经不是人为意志的产物,而是反映了价值和供求关系,反映了资源的稀缺程度,已经从行政定价体制转换为市场定价体制。

在上述假定的前提条件下,价格改革激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联系特征是:市场定价体制中的价格是放开的,价格反映供求状况。短线产业的产品价格上升,需求必然减少,以利益导向为动力机制的生产者增加生产,供给必然增加。长线产业正好相反,产品价格下跌,价格下跌使生产者减少生产,消费者增加需求。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也要生产短线产品,这不仅对它有利,首先是对全社会有利。这样,一个企业的局部利益通过市场和全社会利益联结起来,结果是长线压短,短线拉长,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配置。也就是说,在这种假定的条件下,价格改革激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需求是一致的,二者之间不存在重大矛盾,价值规律可以通过价格及其运动,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型产业结构政策的有效作用。

由于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可以在短期完成,金融(主要指银行信贷投资系统)改革的战略思路就明朗化了。除了中央银行作为国家机关行使货币政策调控职能外,其它专业银行都应该实行企业化改革,把专业银行真正办成国际通常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使专业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国家对专业银行必不可少的政策性要求,可以具体体现在法律和法规之中。由于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己在短期完成,能源、原材料、农业、交通等产业同样能获得资金平均利润率,各产业、企业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专业银行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可以完全根据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企业之间合理配置信贷投资结构,并通过信贷投资的合理配置引导国民经济其它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专业银行成为经济实体的基础上,中央银行才有可能运用“三大法宝”,根据国民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通过放松银根和紧缩银根的措施,影响企业化专业银行的利率水平和利润水平,并通过专业银行信贷量的多寡和信贷利率的高低,在宏观上间接调控国民经济,充分发挥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由于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已在短期完成,己经没有因价格因素导致利润偏低而难以发展的所谓重点产业,因此,也就不需要财政承担所谓的重点建设投资。只有在这种经济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财政退出物质生产领域,用银行信贷投资代替财政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资职能才是顺理成章的。也就是说,只有在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可以短期完成的条件下,“小财政、大银行”、“财政管吃饭,银行管建设”的观点才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公共消费财政论”才有立足的基础。

三、价格改革稳进战略的选择与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矛盾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上述一步到位的价格改革激进战略不适合中国的囯情,在实践中无法实际操作。价格改革涉及范围很广,大体上是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同步推进的,试图在短期内奋力“闯价格关”,不可避免地会引发通货膨胀、比价复归和其它社会弊病。没有一、二十年的努力,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难以取得最后成功。

如果我们不可避免地选择价格改革稳进战略,那么,在两种价格模式转换的较长过渡时期内,价格改革稳进战略所决定的价格结构现状与产业结构调整紧迫性之间必然存在重大矛盾。价格改革稳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必然演化成为二元价格结构与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矛盾。也就是说,采取稳进战略的价格改革和以专业银行企业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必然产生矛盾。

众所周知.在价格结构不合理和僵化的行政定价体制情况下,价值规律很难通过价格及其运动发挥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价值规律甚至会通过扭曲的价格信号发生“逆向调节”作用。由于价格改革稳进战略采取的是“稳步推进”的策略,因此,通过稳进战略实现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由于价格改革稳进战略采取“调放结合”的改革策略,这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过程内,国家仍然要把一部分物质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控制在行政定价体制内调整,而把另一部分物质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放”到市场中去,由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自动定价。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必须实行市场定价和行政定价相结合的双重混合定价体制。由于国家控制一部分价格而放开另一部分价格,因此,我国的价格体系结构仍然处于一种相对扭曲状态,社会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比价、差价难以匀衡合理。所以,在这个时间过程内,因价格结构不合理而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始终存在。价格改革可以在一、二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内稳步推进,而现存扭曲的产业结构却不能等到一、二十年价格结构合理后再进行调整,价格改革可以稳步缓慢推进,而调整扭曲的产业结构却是当务之急,具有很强的紧迫性。这就是价格改革稳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紧迫性之间的矛盾。

在这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内,价格改革稳进战略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双重定价体制,双重定价体制则决定了我国的价格结构是一种二元价格结构。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过程内,我们必须把我囯的价格结构划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研究。一般来说,由市场定价体制形成的那部分价格的结构是相对合理的,其量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增多;由行政定价体制形成的另一部分价格的结构是相对不合理的,其量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减少。为了在继续深化研究这个课题时更加简明地表述二元价格结构及其内在的和外在的相互关系,我们将市场定价体制形成的那部分价格结构称之为?元价格结构;将行政定价体制形成的另一部分价格结构称之为P元价格结构。与《元价格结构相对应的大体上是国民经济一般加工产业(以下简称为CX产业),与P元价格结构相对应的大体上是能源、原材料、交通、农业等基础产业(以下简称为e产业)。价格改革稳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二元价格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

由于价格改革稳进战略决定了双重定价体制;双重定价体制决定了二元价格结构;二元价格结构决定了我国的价格结构仍然是相对不合理;不合理的价格结构决定了我们不能完成依赖价值规律实现倍贷投资的合理配置。

在无法改变二元价格结构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试图把信贷投资的管理机构全部改革成为企业性质,完全依据市场导向机制,统一按照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银行信贷准则发放信贷投资,信贷投资势必流向已经是长线的《产业,而因价格因素利润率偏低但社会急需的卩产业则难以得到信贷投资的支持。国家行政型的产业政策很难抑制由价值规律所决定的这种利益导向的信贷投资流向趋势。二元价格结构已经成为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拦路虎。虽然说,专>lk银行企业化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我国采取的是“稳步推进,调放结合”的价格改革战略,二元价格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必然演化成为二元价格结构句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矛盾。因此说,近年来,我国采取的以“稳步推进、调放结合”为基本思路的价格改革和以“专业银行企业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是不协调、不配套的,其恶果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失调,经济效益下降。

四、面对两难选择,寻找新的配套改革思路

改革不仅是经济、政治改革,而且也是思维方式和观念的改革。为了解决二元价格结构与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矛盾,必须要冲破传统的思维观念,从一个新的并且是合理的思维角度,重新认识价格、财政和金融的配套改革。

财政投资和金融(信贷)投资都是国家能够直接或间接掌握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国家投资(与企业和私人的微观投资有明显区别)。根据传统的观念和习惯性的程序,国家是通过两大机构(财政和银行)、采取两种方式(财政拨款投资和银行贷款投资)、运用两种政策(财政投资政策和银行投资政策)向产业、企业投放经济建设资金,并通过这种二维结构的宏观投资管理体制,在宏观上调控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

经过全国人民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的企业体制、价格体制和财政、金融体制等方面的经济改革都有了重大突破(虽然都没有完全实现改革的目标模式),市场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价值规律和?市场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专业银行企业丨匕改革;另一方面,二元价格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又要求暂缓推行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这就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一t两难问题。

在我ra经济体制转轨变型的重要时期,欲深化财政金融改革,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优比配置资源,建立政策性的信贷投资机构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仅仅在金融范畴内(或者仅仅在财政范畴内)审视规划这项改革措施,在理论认识上是有缺陷的,在改革实践中是要犯错误的。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从超越财政、金融传统分工方式的高度,从衔接协调财政改革和金融改革的角度,重新认识政策性信贷投资这项改革措施是十分重要的。简要地说,财政融投资就是具有财政性质的金融投资,是政策性(财政性)的信贷投资,它既具有财政投资的某些性质,也具有金融投资的某些性质,7洁介于财政投资和银行金融投资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国家投资方式.财政融投资改革既属于财政体制改革的范畴,也属于金融体制改革的范畴。财政融投资体系的建立,娃衔接、协调价格、时政、金融配套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解决二元价格结构勹产彳丨:结构调幣这对丫质.继续推进t业银行企业丨匕改革的前提条件;是转变财政职能作用的里要措施;是逐步实施价格改革稳进战略,实现经济体制转轨变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第五篇:《财政金融、会计》

 财务部经理

工作目的: 负责公司的财务工作

工作要求: 认真负责、工作细心、敢于坚持原则

工作责任:

1.编制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

2.组织财务制度办法的制定及其落实执行

3.资金的筹集调度,保证资金在使用上的安全可靠

4.汇报经营状况、经营成果、财务收支及计划的具体情况

5.汇报财务制度、经济责任制的执行落实情况,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意见

任职资格:

1.工作经验:7年以上大中型企业相关工作经验

2.专业背景要求:曾从事财务部经理工作2年以上

3.学历要求:本科,大专毕业需从事财务工作5年以上

4.年龄要求:30岁以上

5.个人素质:认真细心、为人正直、责任心强

 出纳员

工作目的: 搞好货币资金的收付及记账、结账工作

工作要求: 认真负责、工作细心、敢于坚持原则

工作责任:

1.做好公司资金的管理及调配

2.完成日常的收支工作及记账工作

3.配合会计做好每月凭证的录入(或审核)工作

4.每月的工资核算及发放工作

任职资格:

1. 工作经验:3年以上大中型企业相关工作经验

2. 专业背景要求:曾从事出纳工作2年以上

3. 学历要求:大专以上

4. 年龄要求:23岁以上

5. 个人素质:认真细心、为人正直、责任心强

 预算会计

为某些单位规划和管理预算会计系统,并就有关会计问题提出建议。开发、建立和维持管理销售产品、维修费用、基本建设费用开支的预算系统。比较所估计的和实际的成本、收入、行政承付款项及其他债务。以便确定当前估计的精确性。分析当前和过去的经营记录,以判断趋势。向管理部门提出建议,保证流动资金使用最佳化。

可监督履行各项预算会计业务的全体人员。

 成本会计

为某些单位规划和管理成本会计系统,并就有关会计问题提出建议。规划、建立和指导会计系统记录原材料、劳动力和工厂间接费用的累计成本,以便确定单位成本;分析设计、原材料、生产方式、工资或其他因素的变化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向管理部门提供作为决定销售价格、增加或去掉产品生产线中某些项目是否可取的基础报告。

 财产会计

为某些单位和私人规划和管理财产会计系统,并就有关会计问题提出建议。

记录一切公司所有的和租赁的设备、建筑物和其他财产的式样、地点、价值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定期财产目标,以保证记录及时,并保证财产得到良好维护。把维修费用分配到恰当的账上。检查记录,以弄清获取、销售、报废和其他各项记录是否已经做好。编制逐月反映增值和贬值的财务报表。汇总关于所得税的财务报表。编制建筑物和设备折旧明细表。就财产的购买和出售及财产会计系统提出建议。

 税务会计

为某些单位和私人规划和管理税务会计系统,并就有关会计问题提出建议。

制定和贯彻税务会计制度,以记录应付税额。按照管理部门的要求,写出并向各个税收机关呈送简要汇报或阐明原则。研究新的和现存的税收法规,以推断对今后经营的大概影响。与管理部门磋商制定政策和措施,以使税收的增加或扩大所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并增加税收减少或减免后的收益。就商业的计划、业务和其他具体事务的税收影响、向管理部门提出建议。根据规定的税率、法规和细则,检查账目和会计凭证计算税金申请书。

可专门承担某个方面的税务会计工作,例如:所得税、财务税、不动产税

或省和国家的销售税等会计工作。

 投资分析员

(1)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要求,搜集适合公司发展的投资领域的相关信息,制定公司()投资计划,并进行具体投资项目前期可行性分析及论证工作;

(2)在项目投资主管的指导下,具体组织公司投资决策机构的会议,呈报涉及公司重大对内对外投资问题计划;

(3)负责对下属单位重大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和控制以及公司重大投资项目的汇总、整理及备案工作;

(4)在项目投资主管的指导下,负责搜集投资对方基本情况调查以及合同商或供应商的选择等工作;

(5)参与投资谈判、签订合同或协议等项目中期管理等活动;

(6)参与公司重大投资项目的后期验收与评价等工作;

(7)具体跟踪及控制公司()投资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必要的项目效益分析工作,并为公司领导及统计部门工作提供相关数据;

(8)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在有关领导的指导下,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投资制度;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与任务;

下载财政金融培训班小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政金融培训班小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金融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财政: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缺陷,以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活动。它是一种政府经济活动或政府经济行为。 2、国债:是政......

    培训班小结

    培训班小结 1、培训班小结 20XX年8月底,我荣幸地参加了文化部第三期处级干部培训班。通过培训,使我增长了知识,提高了业务素质。现简要小结如下:一、增强团队精神,提高自信心。培......

    财政金融典型发言

    财政金融天地广 兴企惠民好作为松滋市财政局预算管分配,国库管资金,非税抓收入,从事国债事务转型的财政金融工作该做些什么?几年的茫然等待,几年的思考探索,几年的开疆扩土,我们在......

    财政金融系2010年工作总结

    财政金融系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在全系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大家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紧紧围绕迎评促建开展工作,财政金融系按照学院党委要求,以创......

    财政金融的学习心得

    学习财政金融后的心得 在大一一年的学习生活结束后,迎来了我得新的开始——大二。在假期的时候,我们每一个同学都需要报一些选修课,其中有一门跨校选修课,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自......

    财政金融系宣传部工作总结

    本学期工作即将结束,也是本学期学生会工作的尾声了,在一年的时间里,每个人都收获很多。回顾我们半年的工作,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我们宣传部在本职工作中的表现;在发展创新方......

    财政金融系组织部2010—2011学年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财政金融系组织部2010—2011学年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年我们组织部在系部老师的指导下,以及学生会其他部门和全系同学的监督和配合下,各项工作完成得有序而有成效。在同学中起......

    福州财政金融职业中专学校

    衡阳市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2011年度工作计划2011年度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湖南省201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