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时间:2019-05-12 04:4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第一篇: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李轶宁

[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法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思想”和“世界上一流的幼儿教育”,已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学前教育模式,或被渗入到其它各种各样的模式之中,我国在许多地方早已开展了蒙台梭利教育法,但很多时候只是盲目的跟从,忽视了其中的问题,没有抓住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只是抓其一二开展进行,忽略了它本身特点所具有的价值,希望透过本次分析,能更加清楚的了解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并能对现在的一些教育现状有所改善。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法;混龄教育;环境准备

Montessori education law in China's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difficulties

【 abstract 】Montessori education law known as “the world's best education thought” and “world's best young children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e-school education in many countries patterns, or be seep into all sorts of other mode in, in many places in China has carried out the montessori education law, but most of the time just blindly follow, and ignore the problem, do not get the montessori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just catch one two develop, ignore it itself is the value of characteristic, hope that by this analysis, can understand more clearly to the montessori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or some of the education can now present situation improved.[key words] : montessori education law ;Mixed-age education;Environment for

蒙台梭利教育是由意大利人玛丽娅·蒙台梭利博士所创立的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教育的科学教育法。她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创新了儿童教育及课程。从1907年蒙台梭利创办的第一所儿童之家开始,迄今已经有100 多年的历史。在这100 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蒙台梭利教育不仅没有褪色,反而获得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更加有效的验证。90 年代,我国将此教育方法引进后,许多幼教工作者深深地被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独特魅力所吸引,尽心研究,努力探索。但由

于我们对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理解得不够透彻,致使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1]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的现状

纵观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传播,可以将它分为兴起、没落、复兴三个阶段。20 世纪10 —30 年代蒙台梭利教育传入中国,由于不符合中国国情,最终受到了遗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新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但由于经验不足,中国决定向有经验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学习,教育全面苏化。由于对蒙台梭利教育的批判加上了政治的因素,致使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无人介绍无人采敢用。人们也就无法真正了解蒙台梭利及其教育,蒙台梭利教育受到了抵毁和扭曲,逐渐被人们遗忘。直到20 世纪80 年代至今,蒙台梭利教育重新受到关注,中国兴起蒙台梭利教育热。20 世纪80 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教育全面恢复走向健康。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幼儿园开始被广泛传播,一些幼儿园办起了蒙氏班,施行了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典型的混龄教育,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实施有所阻碍。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的广泛运用,给幼儿园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很多幼儿园办起了特色的混龄教育,开办了混领班,但在这实施的过程中而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运用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家长对混领班开设存在的顾虑、以及蒙氏教育中对环境的要求,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践行混龄班存在的问题

1.忽视混龄班的开设。混龄活动的创设,可以使不同年龄的幼儿集聚在一起,给幼儿创造了一个类似兄弟姐妹式的家庭氛围,可以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不同年龄儿童交往的机会,更多地满足幼儿交往的需要。但现在很多幼儿园仍然没有开设混领班,原因在于人们认为孩子只有在一个和他们年龄相仿的同龄孩子的环境下,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和交流,而对于混龄的班级,人们担心会形成两极分化,是孩子在活动于交流中不能得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因此,一些幼儿园仍没有开设混龄班的教育。

2.家长对混龄编班存在顾虑。家长普遍反对实行混龄班的编排,年长幼儿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经常和年幼的孩子在一起,发展上可能要“吃亏”,年幼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经常和年长的孩子在一起,交往上会“受气”。所以对于开设混领班大多数家长有着自己的顾虑,幼儿园的混领班开设得到阻碍。在我们实习的期间,有一次家长开放日,学校为了让家

解,让他们知道开设混龄班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好处,能让孩子得到什么是他们平时在平行班所不能得到的经验和锻炼。同时教师本身也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让家长能放心将自己的孩子交给老师。

(二)给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教师在环境中的定位

1.操作的材料应尽量真实, 不要过于复杂。有的幼儿园对于实行蒙台梭利教育法,大量的采购了昂贵的蒙台梭利教具,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会错误的把这些当作是上课用的教具,而忽视了它们是孩子“工作”的材料,蒙氏教育中,工作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幼儿进行工作的材料应该是真实的。有的工作材料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但是不能因此就剥夺幼儿去接触的权利。例如,日常生活中有一种工作是“切”,目的是培养幼儿用刀切水果。这种工作还可以锻炼幼儿手腕的灵活性,培养他们专注、细心和耐心的学习态度。这些对幼儿的成长都是很有意义的,教师不能因为刀会切伤幼儿就不准备这样的工作,而应该在工作展示中做到小心翼翼,在幼儿活动的时候,尽量引导其安静、细心地去操作。正如蒙台梭利教育论著中所举的一个例子: 有的家庭将桌脚套上布垫,防止幼童在走路时撞到桌子,桌脚会摩擦地板发出难听的声音,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就应该让它发出声音,以提醒幼童走路的时候应该小心地、轻轻地,以免再撞到桌子。蒙氏教育提倡用真实的教具正是给予了幼儿真实的教育。另外,教具应该易于操作,华丽、复杂却没有实际教育意义的教具应该避免,因为教具本身的作用可能会被复杂的形象掩盖,从而影响幼儿操作的专注性

2.在活动中重视孩子主动性,教师是环境的提供者与管理者。“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具有吸引力,且能够保持他们专注于工作的环境。在教师提供的环境中,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操作教具, 获得自由的环境经验,从而得到能力的发展等。而不要过多的重视教具的昂贵性,应该让幼儿自己动手,蒙台梭利认为,工作是人的一种天赋能力,儿童不仅可以通过不断工作进行创造,满足自我的工作需要,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 而且还能通过工作来完善周围的环境。所以说, 蒙台梭利教具不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 而是儿童工作的材料,教具的真正教育意义在于让儿童学会自我教育, 学习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 最终促进儿童的内在自我建设和心理发展。因此, 教具不能孤立存在, 它应存在于环境之中, 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与环境中其他要素共同作用于儿童。只有这样, 借助教具, 儿童才能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蒙台梭利教育的本土化

将蒙台梭利教育法结合我国国情,将其本土化。蒙台梭利教育模式是“舶来品”,所以,〔5〕

有些内容不是也不可能是直接针对我们的国情设计。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和学习各种先进教育模式的长处和优点,并结合我们的实际做出最佳选择。从实践层面上讲,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的具体内容和做法需要我们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我国国情的需要加以剔除或改造,使其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1.教学目标———全面与差异兼顾。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教学目的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制约着教与学的设计方向,并影响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于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以确定其教学目标,而后提供适宜的环境,满足儿童的需要。蒙台梭利认为,为了使儿童得到良好的发展,教育者头脑中必须先有一个理想的儿童形象———具有健全人格的儿童,把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儿童作为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同时,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需要和目标,因此教学目标还应该是差异性教学目标,即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但在实践中,蒙台索利教育模式却与其目标存在矛盾之处,如: 蒙台梭利模式的一个特色是强调儿童孤立的感观训练。她设计的每一套感官教具均是针对一个特定感官的,要求儿童在接受不同的感官刺激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感官上,通过对各种感官的训练,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而这种训练严重脱离现实生活,也脱离实际,不利于儿童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蒙台梭利帮助儿童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与儿童操作活动中的教学目标就出现了不协调,前面强调整合的全面的教学目标,后者是孤立的感官训练。另外,在儿童操作教具时,蒙台梭利虽然强调儿童的自主操作,但其面向全体的、形式化的要求及宗教意识又比较浓厚,如操作的顺序、规范、时间等,教师了解儿童现实水平、制订每个儿童通过活动可能达到的目标等体现的不充分,具有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因此,在将蒙氏教育模式引进我国幼儿园教育时,应该考虑它的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科学性、时代性,同时还要考虑制定差异性教学目标,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便教师在观察中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2.教育内容———拓展与更新并进。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为使蒙台梭利教育内容更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科学性,需要我们在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中不断更新与拓展,比如: 在第一类教育内容中,应设计出符合中华民族生活习惯,并能在当今形势下有效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日常生活练习体系和相应的活动材料;设计出能够体现汉语语言文字特点,并符合中国幼儿语言发展特点的语言教育体系和相应的活动材料;设计

出既能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和创造成就、又能反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特点的文化科学教育体系和相应的活动材料;设计出以了解和认识祖国为核心和基础,并由此出发了解和认识世界的历史地理教育体系和相应的活动材料等,剔除蒙台梭利社会性发展教育中,特别是那些宗教成分以及受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局限不适合我国的内容。在第二类教育内容中,应营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幼儿主动性、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让幼儿能够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自由、充分地表现与创造。

蒙台梭利教育中的有些思路是根据他们的文化习惯提出来的,对此,我们需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在教育内容上,我们可以根据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精髓,在各领域设计、补充一些教具,使之完善成一套适合我们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教具。同时,鼓励教师设计出多姿多彩的、具有蒙台梭利教育特点的教育内容,把蒙台梭利教育内容融入到我们的教育内容体系之中,共同完成各年龄段幼儿的教育目标。此外,教师要善于从幼儿动态的生活中,挖掘出切合幼儿经验结构的课程内容,引导幼儿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拓展各自的经验,由此获得相应的发展。在教育形式的组织上,要考虑到我们孩子多、班额过大的实际情况,适当安排集体教育、小组教育和和个别教育。我们提倡在充分理解和掌握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要结合我们的实际,融合我们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加以灵活运用。[6] 以上是对蒙台梭利教育法我国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浅谈个人的看法,谈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及措施,蒙台梭利教育法被很多国家所运用,由其自生的特点,我们在运用是,应该取其有点,不能生搬硬套,应结合自己班级幼儿的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对于教师自身的素质也要有所提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不断反思,积累经验,从而更好的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

谢辞

衷心感谢陆老师在本次论文撰写过程中细心、负责的指导。其次要感谢杭州胜利幼儿园东和园区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忱!

指导老师:陈庭来 参考文献:

[1]罗维军.蒙台梭利教育的本土化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1(02):35.[2]许琳.反思蒙台梭利环境系统理论在我国幼儿教育实践中的运用[J].南京师范大学,2008(04):17.[3]许琳.反思蒙台梭利环境系统理论在我国幼儿教育实践中的运用[J].南京师范大学,2008(04):18.[4]罗维军.践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困难的原因探析[J].《教育求索》,2011(04):216.[5]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05):96.[6]罗维军.蒙台梭利教育的本土化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1(02):64.

第二篇: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简介

一、蒙台梭利教育十大特点

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近百年来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

让一岁到六岁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

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的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自由―――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在教育上公认的贡献之一就是为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本质的前提。

1.关于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推动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

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的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事实上,放纵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2.关于纪律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如像哑巴那样的安静,像瘫痪的人那样的一动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这种人是在被“消灭”。积极的纪律包括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

她说:“一般学校给每个儿童都指定一个位置,把他们限制在自己的板凳上,不能活动,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纪律教育,要求儿童排队,保持安静等等。这样的纪律教育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因为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 她认为儿童的活动应当是自愿的,是一种自然的潜在趋势,不能强加给他们。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她多次强调一个有纪律的人应当是主动的,在需要遵守规则时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于别人。

在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她认为这种自由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地、自愿地活动,每 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因为他们懂得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并且知道有些活动是被禁止的。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行动,长此下去,就会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3.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并认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而且教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决定。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的发展,完善其人格。

“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让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而将秩序与智慧等精神食粮的环境预备好。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六岁以前的敏感期与吸收性心智,创设一个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让儿童自己生活。这个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其意义并不仅只是环境,而是儿童不久将要面临未来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与手段,因此他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充分发挥儿童的节奏与步调

儿童与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异悬殊,成人在一小时内的认知和感觉与儿童所经验到的截然不同。儿童以其特有的步调感知世界,获得很多成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儿童特有的节奏已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人在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生存时,必须愈加保护儿童特有的“节奏或步调”所需的环境。

――给儿童安全感

人类的孩子比其他动物的成熟要来的迟,因此他们更需要庇护,当孩子的身体感到危险时,用温柔、鼓励的眼神关爱孩子,才能使他们自由、奔放地行动。――可自由活动的场所与用具

儿童必须依靠运动来表现其人格,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一定要与运动相结合,才能够充分获得发展。因此,需要能让儿童持续接触东西一一收集、分解、移动、转动、变换位置等可自由活动的用具与场所。

――美对儿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儿童最初的活动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儿童周围的物品,不论颜色、光泽、形状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

――必要的限制

儿童的周围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动的东西。太多的东西反而使儿童的精神散乱迷惑,不知该选择何种教材或从事何种活动。以至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对象物上。为避免儿童做不必要的活动,而导致精神疲惫、散漫、教材及活动必须有某种程度的限制。

――秩序

儿童的秩序感以两岁为高峰,其后的数年间,儿童的秩序是极特殊的,这个时期秩序感与儿童的关系就象鱼和水、房子与地基。事实上,儿童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进行区分、类比的操作,将周围的事物加以内化。要是没有秩序的话,一切事物将产生混乱,儿童会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须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

――与整个文化有连贯性

所谓“秩序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着秩序应包含于拓展儿童智慧的教材中。这种秩序可使儿童朝真实且正确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儿童能真正认真地去进行“真实的生活”。能够独立专注于自己世界内活动的儿童,才能真正在下一个阶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动。而秩序应表现“有准备的环境“中与成人的文化世界相连贯。

四、蒙台梭利对教师的要求

1.教育儿童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儿童 2.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技能更重要 3.机警、稳重、耐心、爱心、谦虚 4.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 5.对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无止境的耐心

6.在观察的同时耐心等待,充满乐趣执着的观察儿童 蒙氏教师的素质 1.谦卑的态度 7.活泼的与儿童在一起,但不能把自己作为教室2.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的中心点

3.是环境的创设、保护者、也是儿童的沟通者 8.热心、爱心、耐心、尊重心、责任心

4.是观察者、引导者、不是主导者 9.机警、思维敏捷

5.是家长的沟通者 10.动作优雅迷人,外表整洁,品质高贵

6.接受自己,接受别人 11.善于聆听儿童的心声

六、仅有一次特别的生命力――掌握幼儿的九大敏感期 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儿童发育的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二是吸收性心智。其中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这之为”敏感力“。

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在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1.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2.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3.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您可以在家中用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您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5.动作敏感期(0-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7.书写敏感期(3.5-4.5岁)

8.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等动作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书写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9.文化敏感期(6-9岁)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是到了六至九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这时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伸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育重点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在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期,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尽管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显著。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寻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地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敏感期的出现并不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征。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的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但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第三篇: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氏教法于1994年在中国幼儿教育界开始流行。如今我国己有约300多个蒙氏教室。蒙台梭利关于教育内容,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的独到看法是她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世人所谓的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三根支柱。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是以“又准备的环境为核心 作为导师的教师 作为活动对象的”工作材料三个要素组成的。幼儿可以通过自己操作教具来自我学习,蒙台梭利按儿童的需要所设计的教具的“自我纠正错误”的功能,使幼儿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变为可能。比如,以带插座的圆柱体为例:通过与圆柱体直径、高度相对应的圆洞的帮助,幼儿会发现,粗的圆柱体无法放入细的圆洞中,细的圆柱体放入粗的圆洞中会转动,长的圆柱体放入短的圆洞中会凸出圆洞,短的圆柱体放入长的圆洞中会凹进圆洞。幼儿在感知、操作教具时,经教师的提示,通过幼儿的再行尝试,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略,教师是环境的提供者、观察者、示范者。教师在准备好的环境中,在儿童操作教具的过程中是个观察者,对儿童进行引导,观察儿童对教具的兴趣及持续的时间,甚至还要注意他们的面部表情。儿童有需要时,教师随时出现在其身边,必要时及时给予指导或适当的刺激,让儿童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儿童操作教具的过程中是个示范者,在儿童自由选择、使用教具时,教师要做简单的示范,示范教具的操作方法。当儿童模仿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儿童解决的方法,而是在一次示范或引导其选择另一个新玩具。

如果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只追求其形式,不了解儿童的需要,或者忽略了教师的作用,就不能达到教育和发展的目的。比如有的幼儿园在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时,引进与移植中的形式主义非常严重,误认为将蒙台梭利的教具摆放在教室的各个区域就是蒙氏教育法了。实质上,蒙氏课程的核心在于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以确定其个别化教育的目标,而后提供适宜的环境,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儿童,是课程组织的中心,而不是教具的操作。总而言之,蒙台梭利教育进入中国需要以“本土化”的模式,需要结合中国的经济、文化特点进行“本土化”研究,取长补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结合蒙台梭利与我国幼儿发展情况总结以下几点:

一、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学习独立的意愿,让儿童通过自身努力自主自由地学习。

二、用心创设适宜的环境是教育者的重要职责。环境是儿童自我成长发展的决定 因素。

三、儿童在“工作”中练习独立,完成自我成长的使命。

四、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不强求、不施压。

五、教育者要学会“静观等待”、“克制”、“公正无私”和保障儿童自由的实现。

六、以教具和教具以外的人类活动的领域,促进儿童整体性地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是我们在幼儿教育阶段全面推进的。在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两个思路,一方面,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中一切可以为我们利用的地方,另一方面,使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使蒙台梭利教育法为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第四篇: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 台 梭 利 教 学 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蜡,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据此,蒙台梭利为学前儿童设计出一整套有效引导儿童迅速成长的训练方法。

蒙台梭利把幼儿学习活动称为“工作”她认为工作使儿童肌肉和肢体动作协调,手脑并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通过儿童自由选择工作,独立操作,专心致志,从而磨练了幼儿的意志,增强了自制力、勇气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自主精神,并且受到了严格的纪律训练,同时也满足了儿童的心理需要。蒙台梭利教育发妥善解决了孩子的纪律问题。通过儿童连续完成手头分级推进的工作,儿童完善了自己,磨练了自己。随着能力的增长,儿童满足其愿望的自由度也增加了,儿童的纪律与自由意识也获得共同成长。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儿童智力早期开发,但是反对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蒙台梭利学校主张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主张从日常的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

成长。教师和家长只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这种教师不教,孩子自己探索的教育模式比灌输式教育其效果要好得多。蒙台梭利班的孩子在6岁前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阅读及计算的基本能力,还掌握了相当多的自然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蒙台梭利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即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问题,这对儿童早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蒙台梭利发现儿童在6岁之前的不同阶段对语言动作、细节、程序、阅读、书写等会分别表现出强烈的敏感,这段时期相关的学习十分容易、迅速,是教育的绝好机会,但是这段时间过后,这种强烈的兴趣就会消失。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就可以奠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基础。

蒙台梭利教学法乃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丽亚•蒙台梭利女士(Maria Montessori)所提倡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孩子秩序感、专心度、手眼协调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在教室中就像一个温暖的“家”、而孩子来到学校也只是从自己的家庭到另一个“家”、养成孩子喜欢上学、喜爱学习的态度。

一、日常生活教育:训练孩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良好 的习性。

二、感官教育:孩子藉由感官教具的杰作、可精练孩子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使孩子五官更敏锐、进而更聪明有智慧。

三、数学教育:由少至多量的比较,最后引入加、减、乘、除等具体操作,而进入四则的运算、建立教学基础。

四、语文教学:蒙台梭利博士发现儿童语言的敏感期在六岁之前;因此我们不但强调母语教学、同时培养多种语言、特别是英语的发展。

五、文化教育:在蒙台梭利的教室里配备了动物、植物、历史、地理、天文、地质等玩教具,让孩子学习如何照顾动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环境、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认识各种矿物等。

第五篇: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地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的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蜡,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据此,蒙台梭利为学前儿童创造设计出一整套有效引导儿童迅速成长的训练方法。

蒙台梭利把幼儿的学习活动称为“工作”,她认为:工作使儿童肌肉和肢体动作协调,手脑并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通过儿童自由选择作业,独立操作,专心致志,从而磨练了意志,增强了自制力、勇气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自主精神,并且受到了严格的纪律训练;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要。蒙氏教法非常好地解决了孩子的纪律问题。通过儿童连续完成手头分级推进的工作,儿童完善了自己,磨练了自己。随着能力的增长,儿童满足其愿望的自由度也增加了,儿童的纪律与自由意识也获得了共同成长。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但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蒙台梭利学校主张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主张从日常生活的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成长。教师和家长只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这种教师不教,孩子自己探索的教育模式比灌输式教育,其效果要好得多。蒙台梭利班的孩子在6岁前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阅读,计算的基本能力,还掌握了相当多的自然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蒙台梭利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即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问题,这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蒙氏发现儿童在6岁之前的不同阶段对语言动作、细节、程序、书写、阅读等会分别表现出强烈的敏感,这段时间相关的学习十分容易、迅速,是教育的绝好机会,但这一段时间过后,这种强烈的兴趣会消失。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就可以奠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基础。

下载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蒙台梭利教育法1

    蒙台梭利教育法 一、 蒙台梭利教育十大特点 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近百年来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

    蒙台梭利教育法结构专题

    蒙台梭利教育法 一、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一)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 (二)儿童的发展具有敏感期 (三)儿童的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二、蒙台梭利教育方案 (一)教育目的 1.帮助幼儿形成......

    浅谈在中国实现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

    浅谈如何在中国实现1 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 目 录 摘 要3 引 言3 一、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内容及特点-----------------3 二、我国幼教界应用蒙台梭利教育法存在的误区---......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最新(五篇范例)

    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世界著名的幼教模式之一,由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该教育法自二十世纪产生以来直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存在的问题及本土化

    蒙氏教育法本土化过程的问题及对策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存在的问题 (一)、对蒙氏教育法精髓的把握上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目前,我国蒙氏教育法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体......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 野芦沟完小靳红梅 一部好的教育著作就如同好的经典小说,《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本书有太多的教育内容,蒙台梭利把她办的学校称之为“儿童之家......

    蒙台梭利教育法[五篇范例]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今年来......

    读《蒙台梭利教育法》心得

    读《蒙台梭利教育法》心得体会 周小萍 在校领导的组织下,我积极的对《蒙台梭利教育法》进行了学习,收获颇多。 通读全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两个字“尊重”。作为其教育方法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