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永登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汇报
中共永登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汇报
2010年7月
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县委常委会领导班子在中央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齐心协力,锐意进取,负重奋进,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成为永登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一、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完善 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严峻考验,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全力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环境立县、文化兴县”的总体战略,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市委提出实施“再造兰州”战略、建设兰州新区的重大决策后,我们重新审视县情,谋划发展蓝图,创新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战略,确定了“跨越永登、融入中心,放大优势、组团崛起,城乡一体、全面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东西并进、中部崛起”的开发思路和“一城二区三园”的开发布局,明确以县城建设为龙头,以兰州新区和兰州连海经济开发区为平台,全力打造兰州连海经济开发区大通河川产业园、庄浪河川产业园和兰州新区树屏产业园,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切实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在全县各项重点工作中,我们始终突出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全县经济社会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成为永登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全县各项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今年5月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2.67亿元,同比增长11.6%,预计年底可突破80亿元大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34亿元,同比增长91.3%,预计年底可达63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2亿元,同比增长25.5%,预计年底可达5.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7亿元,同比增长61%,预计年底可达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23元,同比增长22.6%,预计年底可突破1000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560元,同比增长18.7%,预计年底可达4000元。
三、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不断转变
五年来,我们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延伸、三产抓转型、整体抓提升”的思路,协调发展三次产业,产业比例由2005年底的13.5∶48.5∶38调整为2010年的11.6∶48∶40.4。农业结构调整上,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以红提葡萄、日光温室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以奶牛、肉羊、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以高原夏菜、玫瑰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基本形成了秦王川灌区、庄浪河灌区、大通河灌区、西北片山区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农业增加值由5.58亿元增加到8.36亿元。工业结构调整上,按照“以改造调整结构、以引进优化结构、以淘汰改善结构”的产业转型升级新思路,大力发展以产业集群为重点的特色优势工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和主体地位日益加强,工业增加值由18.28亿元增加到34.74亿元,工业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同时,紧紧围绕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强化企业节能降耗管理,全县节能减排各项指标降幅逐年加大,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7.76%,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3%。第三产业结构调整上,坚持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特色旅游业,初步形成了秦王川经济带、国道312沿线经济带、八宝川经济圈、城关商贸中心“两带一圈一中心”的商贸流通功能布局。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5.64亿元增加到29.2亿元。同时,坚持“抓大不放小、全面促发展”的原则,在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公经济,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 36.1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1.5%提高到50%,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工程,坚持向上争取和招商引资双轮驱动,通过实行领导项目责任制、项目“保姆式”全程代理服务制、“一站式”服务制等工作措施,累计争取落实国家投资项目403个,到位资金86亿元;签约内引外联项目151个,到位资金59亿元。特别是投资6亿元的连铝25万吨熔铸项目、投资5.5亿元的祁连山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投资3亿多元的蓝星公司金属硅电炉项目、投资12.5亿元的武胜驿750KV变电站和总投资12亿元的大通河流域梯级水电站等项目的建成运行,以及投资44.3亿元的连铝40万吨环保节能改造项目、投资33.6亿元的中石油400万方原油储备库、总投资11.6亿元的腾达西铁节能改造和余热发电项目等一大批项目的开工建设,为永登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了发展后劲,拉动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五、凝聚全县之力,秦王川综合开发取得新突破 我们把秦王川综合开发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凝聚全县之力,多措并举,强势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累计投资2亿多元拓建了“三纵两横”5条主次干道,实施了尖山庙水库、中川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配套工程,基础设施承建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建设方面,五年累计引进并实施兰州吉利汽车、中科药源生物研究所、交大绿色镀膜、甘肃天泰农用机械装备生产、兰州西部再生资源循环产业园等项目51个,概算总投资240亿元。项目的签约入驻和建成投产,全面拉开了秦王川综合开发的序幕。农业综合开发方面,红玉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千亩设施农业示范点等5个千亩现代农业示范点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扎实开展“万千项目”推进工程,建成高原夏菜、日光温室蔬菜、枸杞等种植基地29个,建成正大现代化50万只蛋鸡生产基地和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基地2个。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扎实开展“百里千户”村庄整治活动,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完成生态经济防护林近15万亩、绿色通道44.85公里、生态小康村2个,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同时,累计投资5163万元,完成砂坑改建水塘1080座,彻底解决了季节性供水与农业生产持续性用水的突出矛盾,为实施市委“再造兰州”战略、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步伐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县城建设方面,坚持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并重,按照“改造旧城、扩建新城、拓展两翼、整体推进”的思路,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城市管理,县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累计投资4亿多元,先后拓建改造道路34条、29.5公里,基本形成了“五纵八横”的路网架构。特别是县城滨河大道南延工程、引大路、祁连路、玫乡路和胜利街、团结街延伸等新城区主要道路建设项目的竣工使用和西城区仁寿路拓建等工程的相继实施,进一步拉开了城市框架,拓展了发展空间,使城区面积扩大了一倍。累计投资20多亿元,建成永盛花园、兆远花苑、华光现代城等一批现代化住宅小区,新增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面积60万平方米;累计投资5亿多元,实施了翻山岭水库城乡安全供水水源工程、人民公园、体育公园音乐喷泉广场、火车站广场、滨河大道迎宾广场、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等重点建设项目,整治改造了旧城区的重点街巷,城市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升。同时,不断创新城市管理理念,大力实施县城东西两山绿化和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深入开展以“八整治一落实”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管理综合整治年”活动,县城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日益优化,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0万多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累计投资3亿多元,完成农村公路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484项、1223.6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累计投资2亿多元,实施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解决了11.87万亩耕地灌溉和近3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农村建设方面,累计投资3亿多元,重点建成一批省、市、县级新农村试点示范村80个,全县新农村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坚持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五年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71元增加到3524元,年均净增290.6元;干部职工年平均工资由10800元增加到36000元以上,人均增加25200元,翻了一番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370元增加到8811元,年均净增888.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862元增加到8811元,年均净增987.3元。社会保障方面,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医保、农村五保、特困群众救助、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等各项惠民政策,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特别是针对县城规划区内失地农民生产生活保障问题,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了10%-15%的资金,设立了县城规划区失地农民保障基金,基金累计达到1784万元,切实解决了城区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累计投入资金3845万元,旨在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的城区廉租住房“惠民花园”一期工程150套已全部入住,二期工程150套已完成主体工程,三期工程123套正在做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累计投入资金5500多万元,完成危旧房改造1.3万户。连城林场棚户区改造、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经济适用房和中铝连城分公司经济适用房建设等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教育教学方面,累计投入5亿多元,重点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小学危房改造、永登六中搬迁、县城新城区小学、新城区幼儿园以及特教学校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优化配置,教育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累计投入资金8100多万元,重点实施了县医院综合医技大楼、县中医院门诊大楼及18个乡镇卫生院、123个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为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配备了常规医疗设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急救能力、信息化办公能力逐步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农民参合率达到94.7%,城镇医疗参保率达到91%。文化体育方面,累计投入769万元,建成乡镇文化站6个,建成农家书屋198个,完成一批健身路径建设项目;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活动、节日群众文化活动和“三下乡”活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就业和再就业方面,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免费培训、公开招考、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措施,累计安置大中专学生、下岗职工、退伍军人等2万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3.8%以内;累计输转城乡劳动力57万多人(次),创劳务收入28亿多元,劳务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一半。科技方面,累计投入400 多万元,培训“星火计划”带头人和其它专业技术人员1.4万余人,推广实用新技术30多项,连续4次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县”复核验收工作。扶贫开发方面,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8300万元,解决了2.2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面由20.5%下降到了16.5%。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农村计划生育率达到93.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同时,深入开展“平安永登”建设,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安全监管等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坚持改革创新,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得到有效破解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了县、乡(镇)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了行政管理体制,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深入推进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县电石厂、县百货公司、县五金公司、县水泥公司等25家企业改制,实现资产变现1亿多元,安置各类人员2256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以租赁、担保、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使农村土地由分散型经营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方向发展,全县共流转土地78678亩,有效解决了部分耕地撂荒的问题,土地流转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林改确权率达到100%。同时,财税、教育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全面推进,加快发展的社会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九、不断创新载体,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成了一批有辐射力、影响力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文明行业,行业服务水平和社会风气日益好转。坚持依法治县基本方略,加强“五五”普法教育,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政府行政效能整体提升,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扎实开展“三级联创”、“双培双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和《公务员法》,全面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和“狠抓落实年”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变得更加求实,工作变得更加务实,作风变得更加扎实,机关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和执行力有了明显改进和提升。特别是我县创造的“三点式”工作法、“三分之一”工作法、“常委会一线”工作法和“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工作法等新型工作四法,对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产生了积极效果,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好评。
未来五年,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确定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再造兰州”战略,大力弘扬“永不停步、敢于攀登”的永登时代精神,全力实施“跨越永登、融入中心,放大优势、组团崛起,城乡一体、全面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按照“东西并进、中部崛起”的开发思路和“一城二区三园”的开发布局,加快三个产业园开发建设,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到2015年,力争达到19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0亿元以上,五年累计达到510亿元以上,使这一时期成为我县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围绕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落实“再造兰州”战略,加快推进三大产业园开发建设
按照规划相统一、政策相协调、项目相承接、产业相互补的要求,紧紧抓住兰州连海经济开发区大通河川产业园作为永登板块被列入市委、市政府“3+8”板块经济体系的大好机遇,把产业园建设与多元支柱产业发展培育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努力使三大产业园成为引领全县永登科学跨越发展的龙头区域和强大引擎,全面提高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兰州连海经济开发区大通河川产业园建设上,以河桥镇、连城镇为核心,着力打造“工业+旅游服务业”园区。重点依托大企业比较集中,水电、矿产和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延伸区域内大企业的产业链条,实现优势工业的转型升级;依托区域内富集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佛教文化、河湟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打造以山川田园文化、历史民俗风情等为主的旅游产业;依托大型企业和旅游业,发展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服务业,使其成为旅游、服务和优势工业特色明显的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底,大通河川产业园生产总值力争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35%。
兰州连海经济开发区庄浪河川产业园建设上,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缘、交通及特色产业发达的优势,重点在苦水镇咸水河流域打造“工业+物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园区,突出发展优势工业、仓储物流、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并通过园区的辐射带动,发展壮大苦水玫瑰综合开发、红提葡萄外销加工、碧泊高寒冷水鲑鳟鱼开发、祁连山水泥品牌,使其成为以县城为龙头、与区域中心城镇相配套的重要增长极。到2015年底,庄浪河川产业园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5%。
兰州新区树屏产业园建设上,以树屏镇为中心,依托兰州新区和紧邻兰州市区的区位优势,突出发展优势工业和生产资料物流业,努力将树屏产业园打造成“工业+物流业”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使之成为永登对接兰州新区和兰州市区的前沿,实现永登东部的崛起。到2015年底,树屏产业园生产总值力争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65%。
二、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抓好农业生产。按照“一特五化”的要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以发展绿色、环保、高效的现代农业为重点,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优做精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富有永登特色、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特色农业产业和产品,重点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塑料大棚蔬菜、高原夏菜、红提葡萄、鲑鳟鱼、中药材、马铃薯、玫瑰等设施农业、特色优势高效农业及其加工业,扩规模、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不断提升特色农业产业效益,加快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二是抓好工业产业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培育壮大连铝、祁连山水泥、腾达西铁为龙头的冶金、建材等传统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工业对全县经济的拉动和支撑作用。三是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服务环境和条件,不断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把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支持旅游与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深度融合,重点抓好以鲁土司衙门和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连城旅游区、以青龙山公园和引大庄浪河渡槽展示园为主的县城旅游区,打造“永登旅游经济圈”。大力开拓旅游市场,加强与周边县区的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管理接轨,共同推进“甘、青、宁三省边际县区旅游经济圈”,努力把我县打造成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四是抓好非公经济发展。放宽准入条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以兼并、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重组,支持民间资本进入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贯彻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每年确定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支持。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激发全社会创业活力,努力把非公经济培育成全县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群众增收和新增就业岗位的主体。
三、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力实施“南城区开发、旧城区改造、北城区拓建、西城区盘活”战略,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继续新建或改扩建城区道路,特别是加快仁寿路建设步伐,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加快城市供水、排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翻山岭水库城乡安全供水水源工程、人民公园、体育公园音乐喷泉广场、火车站广场、滨河大道迎宾广场、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及商住小区建设步伐,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加快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以“八整治一落实”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管理综合整治年”活动,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从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入手,启动实施一批安全饮水、小型农田水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节水改造、农网改造、输变电站、通村水泥路、危旧桥梁改造、农村能源、梯田建设等项目,集中解决水、电、路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从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硬件体系入手,重点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卫生室、农家书屋、村级体育设施建设项目,着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小城镇建设方面,严格执行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相关配套规划及乡镇子规划,紧紧围绕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的要求,加快推进苦水、中堡、红城、河桥、连城等重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在改善镇容镇貌、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新农村建设方面,在进一步科学做好规划,大力推进龙泉寺镇深沟村、苦水镇下新沟村、红城镇永宁新村和树屏镇哈家嘴村、刘家湾村后续建设工作,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的覆盖面和受益面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努力改善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稳步推进引大灌区林网、欧洲援助项目文冠果基地建设、两山绿化、退耕还林还草、“三北五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农田林网等重点生态项目建设,大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四、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坚持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城区幼儿园、永登县特教学校建设步伐,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为重点,积极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措施,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妇幼保健网络体系,全面完成县、乡、村新一轮标准化卫生院(室)建设,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坚持以统筹城乡就业为重点,继续通过免费培训、公开招考、设置公益性岗位多种措施,不断拓宽就业渠道,重点解决好大学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坚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重点,通过整村推进、异地搬迁、移民安置、社会帮扶和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输转等途径,彻底解决农村贫困地区人民生产生活问题。坚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重点,继续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以及“农家书屋”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同时,全面做好“平安永登”创建、信访矛调、防范邪教、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治维稳各项工作,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坚持推进改革创新,着力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推进各领域、各层次、各行业改革,努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积极构建开放开发新格局。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不断提升政府依法行政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新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事业单位的监管体系。继续推进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依托各级各类媒体、各种节会活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六、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围绕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领导干部,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促使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着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突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廉洁勤政、奋发有为、创新实干的高素质队伍。特别是抓住今年县乡党委集中换届这一契机,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进各级领导班子,为推动永登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进一步强化各级机关和干部的执行力,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为推动永登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整顿机关作风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努力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
第二篇:中共烟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把握科学发展主题 用好重要战略机遇 向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在中国共产党烟台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送审稿)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烟台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烟台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面向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站在烟台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历史起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用好重要战略机遇,万众一心向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一、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起点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烟台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各级党组织在党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的坚强
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总揽全局砥砺奋进、趋利避害开拓进取、加快转调科学发展,谱写了烟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
五年来,全市经济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在连续跨越“两个千亿元台阶”之后,2011年达到4900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列第20位、在全省17城市中列第2位。地方财政收入从2006年的112亿元起步,2011年突破300亿元,五年增长1.7倍。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传统支柱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由2006年的1家增加到14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第三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国民经济增幅,占生产总值比重持续提升;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粮食生产连续九年喜获丰收,三次产业比例由2006年的9:60.8:30.2,调整为7.3:57.8:34.9。转变发展方式迈出坚实步伐,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升迅速;节能减排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启动实施了“三年大造林”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五年提高6.8个百分点达到40%。
五年来,“三大战略”叠加发力,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把建设蓝色经济区,作为继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后的又一次重大战略机遇,迅速拉开了发展框架;坚持“蓝色”统领、统筹推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海阳核电、烟台化学工业园、牟平滨海开发、龙口人工岛等一批投资数百亿、上千亿元大项目,引领全市经济加速向蓝色拓展、向高端提升、向生态转型。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顺利完成了以“大部制”为取向的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了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企业集团化、公司制改革力度加大,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确立;农村、财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改革均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五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70.5亿美元,来烟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60多家;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由2006年的15.8%提高到19.3%;境外投资区域扩大到4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领域实现多元化,境外工贸区建设、海外资产并购成为新亮点。经济园区开发开放层次大幅度提高,对全市贡献份额持续扩大,成为对外开放主阵地、经济建设主力军。
五年来,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基础设施建设获得重大突破。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县域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节点、新农村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化率达到57.2%。中心城市规模扩大、形象变美,建成区面积由172平方公里扩大到265平方公里;适应大城市发展要求、有利于各区融合的基础设施框架基本拉开;“一山两河”、“一线三岛”开发取得积极进展,新火车站、文化中心等一批标志性
工程投入使用,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水平全面提升,有特色的大体量建筑明显增多。县域城市加大了建设力度,小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市有4个县级市跨入中等城市行列、20个镇街成为国家重点镇和省中心镇。新农村建设再现新气象,农业现代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进程提速,先后培植新农村建设星级示范村1600多个。大交通、大能源、大水源格局加速形成,以烟台港西港区、潮水国际机场、青烟威荣城际铁路、海阳核电、华电国际莱州电厂、胶东调水为代表的一批大型基础设施集中启动建设,影响多年的基础设施瓶颈问题即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五年来,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庶。和谐稳定模范城市建设富有成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宣传舆论工作引导有力,掀起了全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热潮,涌现出“全国双百人物”李登海、大学生村官张广秀、优秀选调生王媛媛、优秀供电所长汪浩、“最美女孩”刁娜、“爱心老人”刘盛兰等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先进典型。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市上下心系受灾地区、踊跃捐款捐物,积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充分展示出烟台人民的高尚情怀和博大爱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长足进步,体育、民政、人口与计划生育、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统一战线、党管武装、双拥共建、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城乡居民就业比较
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多,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542元,五年增加121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716元,五年增加5644元。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全覆盖。五年间,烟台先后荣膺两届“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全国地级市中仅有的两个“三连冠”城市之一;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五连冠”,再次捧得“长安杯”;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六连冠”;新增“中国最具潜力投资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城市”等多项国际性、国家级荣誉和品牌,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大幅度提高。
五年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扎实推进,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面向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争做烟台先锋”活动;以党员干部为重点,适时开展一系列“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各级党政机关和执法管理部门中,持续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活动;着眼强基固本,创造性开展“夯实基层基础年”活动;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务实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工作;树立正确用人导向高标准做好换届工作,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结构明显优化,素质、能力进一步提升;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
用、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经过过去五年的接续奋斗,全市年人均生产总值迈上了1万美元台阶,已明显多于全面小康社会标准值;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分别高出全面小康社会标准值8500多元和3700多元;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城市化水平以及恩格尔系数等方面指标,均达到或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目标体系的要求。以此为标志,烟台站在了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起点上。
同志们!总结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有许多深刻体会和重要启示,这就是:
第一,必须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大力开启改革发展的“总闸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前提在于解放思想,早解放早发展、大解放大发展。烟台过去五年的新发展,首先源于在思想境界上不断有新解放、新提升。社会在前进、实践在深化,解放思想永无止境。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持续一贯地破“满”、破“散”、破“懒”、破“难”,靠思想的大解放引领各项事业大发展。
第二,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机遇是极其宝贵的发展资源。抓住机遇就会实现质的飞跃;错失机遇就会留下历史遗憾。过去五年,我们抢抓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以及建设蓝色经济区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干成了一批多年想干而未干成的重大项目、重要事项。
当前,烟台正处在战略叠加、优势聚集的重要发展期,一定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乘势而上而不可犹豫徘徊。
第三,必须突出主题把握核心,努力创造一流业绩。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发展主题。实现科学发展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过去五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改善民生,发展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效果才会越来越好。同时还要看到,烟台地理位臵优越、资源禀赋上乘、发展空间广阔,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必须瞄准一流立志率先发展、加压奋进努力走在前面。否则,就愧对烟台这方“宝地”、愧对组织的厚爱和重托、愧对群众的信赖和期待。
第四,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城市实力既体现在硬实力上,也体现在软实力上;城市发展既要重物质,也要重品质。过去五年,我们在抓“第一要务”的同时狠抓“第一责任”,在抓物质文明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在抓城市建设的同时狠抓农村建设,在抓生产发展的同时狠抓生态建设。实践告诉我们,城市越发展,越要注重统筹兼顾,越要大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第五,必须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汇聚开拓前进的强大合力。人心齐,泰山移。过去的五年,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考验,战胜一系列特殊困难和挑战,得益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市委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亲密合作,得益于中央和省属驻烟单位、驻烟部队和武警官兵的大力支持,得益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海内外朋友的热情帮助。尤其是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同舟共济迎挑战、迎难而上求发展,使各项工作获得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这是最可宝贵的发展经验,务必要认真汲取、始终秉承。
第六,必须抓好党建夯实根本,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过去五年,我们的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成功驾驭了复杂局面;我们的各级干部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付出了大量心血;我们的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做贡献,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事实再一次证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引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事业,只要我们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一定能够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只要我们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就一定能够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只要我们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就一定能够凝聚起改革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在此,我代表中共烟台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为烟台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在综合实力方面,“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
出,生产总值不少但财政收入不高、发展速度较快但质量效益不高,经济总量在全国全省位次靠前但人均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资源禀赋在全国全省堪称一流但竞争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经济格局方面,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和发展不平衡性问题,这几年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占生产总值比重仍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中心城市发展变化较大,但一些县域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建设相对滞后;市本级和开发区经济比较活跃,但县市区整体发展还未显现出应有活力和强劲态势;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改变,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亟待健全。在民生工作方面,由于历史欠账较多、财力相对不足,加之我们工作也有欠缺,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好,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贫富差距有拉大趋势;全市面上还存有一些不稳定、不安全、不和谐因素。在党的建设方面,有些地方和单位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少数党员干部精神不振、能力不强、作风不实,个别的甚至为政不廉、腐化堕落,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同志们!我们已经跨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站在了我国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间节点。综观国际国内形势,综合考虑发展禀赋和基础,未来十年应当也必须是烟台
发展史上昂扬奋进、大有作为的十年。首先,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新时期,全球治理结构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呈上升趋势;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国际产业转移和资产重组力度加大;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的深度调整期,科技创新展现“革命性”特征、经济形态沿“低碳化”演进、发展模式向“内生型”转化,这些既为我们带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惟有顺势而为、积极作为,才能跟上世界经济大变革大发展的新趋势。第二,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将保持长期向好基本趋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互动并进,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无论是抢抓重要战略机遇还是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有一个新的更大作为。第三,烟台的发展迎来了新一轮上升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资源禀赋,要求我们必须奋发图强、追求卓越;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累沉淀,给我们奠定了再攀高峰的良好基础;蓝色经济区等“三大战略”,为我们打开了广阔发展空间;大型基础设施集中建设、保税港区封关运作、高新区进入“国家队”和设立昆嵛山保护区等等,都是过去不曾拥有或不完全具备的重要发展条件。尽管我们还面临并可能会继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挑战,但只要坚定信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牢牢抓住、切实用好未来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谱写出烟台更加辉煌壮丽的历史新篇章。到那时,烟台的经济将更加繁荣发达、社会将更加和谐稳定、城市将更加智慧美丽、人民将更加幸福安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富有现代气息、饱含文化底蕴、拥有秀美山川的新烟台将展现于世人面前。今后五年是实现这一发展愿景极为关键的五年,我们务必要以继往开来的历史视觉、志在必得的坚强信念、奋发向上的高昂斗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好解放思想法宝,发挥机遇叠加优势,把率先争先作为最鲜明的发展导向、把以人为本作为最根本的政绩追求、把改革开放作为最强大的发展动力、把统筹兼顾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方法、把党的建设作为最坚强可靠的保障,在“一个率先、三个坐标、三个跨越”上集中发力、全面突破。
“一个率先”,就是巩固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达到科学化,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力争在2011年基础上翻番增长,达到或逼近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迈上2万美元台阶,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有较大提升,城
镇化率突破60%争取达到6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生态城市、绿色烟台”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民主政治更加制度化,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充分伸张,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文化事业走向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建成思想基础巩固、服务体系健全、产业优势明显、精品力作丰厚、文化人才辈出的文化大市强市。社会运行趋向规范化,社会关系向“政通人和、富庶祥和、文明亲和、安定平和”方向发展。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刑事发案率显著下降。全国文明城市品牌永留烟台,文明春风劲吹烟台大地。人民生活步入现代化,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区域、贫富差距显著缩小,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人均等享有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充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个坐标”,就是在全国争创一流;在全省率先发展;在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赶超进位。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全省和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平均水平,经济运行质量向国内、省内一流城市看齐,各项工作都要努力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保持经济发展“第一方阵”位臵,并努力争取位次前移;巩固提升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等工作领域的领先优势,并不断创造新的经验。在全省各城市中,生产总值明显缩小与首位城市差距,地方财力争取进位发展,主要指标对全省贡献程度不断有新提升。在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力争经过“十二五”和“十三五”的努力,跨入与宁波、青岛、大连综合实力相当的二线城市行列。
“三个跨越”,就是在区域经济格局中,向环渤海南翼中心城市跨越;在国内经济格局中,向蓝色经济领军城市跨越;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向东北亚交通物流枢纽城市跨越。把地处环渤海南岸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地域经济中心优势,向西,融入“黄三角”借力京津冀;向北,跨越渤海湾联结东三省;对内,大力构建环渤海经济圈的海陆交通咽喉、重要物流中心和特色制造业基地,最终把烟台建设成为与天津有机融合、和大连南北呼应、能够有效辐射环渤海南翼发展的中心城市。顺应蓝色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趋势,抓住国家规划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机遇,发挥横跨黄渤两海的独特地理和富集资源优势,推动全市蓝色经济从沿海向内陆全面辐射、从近海向远海大步迈进、从浅海向深海深度拓展,使之在国内领先发展。以建设面向东北亚大型枢纽港为龙头,完善提升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全方位交通物流网络,大力推动渤海湾跨海通道建设,力争中韩铁路轮渡项目投入运营,争取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先行区,确立起在东北亚地区的交通物流枢纽地位,带动烟台阔步迈向世界经济大舞台!
三、大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发展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科学发展主题,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到认识与实践各层面、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改革开放各领域,向科学发展要优势、要未来。要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更多地从“外部世界”的角度看待“自我”,清醒地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看到“标兵渐远、追兵迫近”的严峻形势,始终保持竞位争先的紧迫感;更多地从“资源禀赋”的角度审视“发展”,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潜力还很大,看到我们的差距还不小,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使命感;更多地从“开辟未来”的角度把握“现在”,清醒地看到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应该有底气但切不可长傲气、可以自信但绝不能自负,始终保持爬坡向上的压力感。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谋发展、义无反顾抓发展、好字当头快发展、超越自我大发展,让发展成为高扬于烟台的主旋律。在发展思路上,要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紧紧依托和充分用好国家、省赋予烟台的“三大战略”,大力增创“五大优势”。
(一)大力增创转调发展优势,推动烟台经济加速迈向“大而强”。着眼经济增效提速、上档升级,深入做好“调优”、“转型”、“建制”三篇大的文章。“调优”,就是全面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要调优区域结构,构建纵向辐射带动有力、横向错位有序竞争、面上有效促强扶弱的区域经济共同体;调优需求结构,构建内需与外需“两轮驱动”、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增长的局面。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坚实基础,牢固树立、深入落实“产业立市”理念,把调大、调高、调优产业结构作为重中之重。在制造业领域,坚持产业高端化、企业集团化、产品集群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8515”培强做大工程,加快膨胀提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黄金和现代化工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做大做精汽车、电脑、手机、船舶、葡萄酒、黄金、核电、聚氨酯、新型铝材、特种化纤十大产品集群,力争到2016年,形成4-6个产值3000至5000亿元的支柱产业;8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品集群和5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企业“航母”;20个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用更大的力度拉长服务业发展“短板”,用好制造业大发展的机遇带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用好消费升级趋势扩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用好宜居城市品牌、立体交通优势和重点城区、重点园区、特色街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等载体,推动现代物流、旅游会展、商贸餐饮、房地产和金融等相关产业突破性发展,推动服务业逐步向国民经济主导产业跨越。始终把
农业作为“安天下”的产业,牢牢把握发展现代农业这一中心任务,加快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国际化。转型,就是大力建设低碳型、绿色化经济形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低碳、绿色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既积极主动谋发展、保增长,又毫不放松“降消耗”、“减排放”,着力发展以低消耗为基本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环保产业、以低代价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大范围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清洁生产方式和低碳消费形式,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和落后产能,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向创新依托转变、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型。以更大的力度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深入实施“三年水系绿化工程”,做优擦亮昆嵛山保护区等一批“生态名片”,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烟台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秀、空气更清新。建制,就是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经济领域,以促进转型升级为目标,深入推进企业、财税、金融和价格改革,高度重视稳定市场物价工作,实施物价上涨与社会保障联动机制;在社会领域,以扩大供给能力为目标,加快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在城乡管理体制上,以破除二元结构为目标,协调推进产权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在行政管理领域,以提高
效能效率为目标,继续加大政府机构整合力度,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政府服务朝着更加规范有序、高效便民、公开透明方向发展。
(二)大力增创统筹发展优势,构建布局合理、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继续大力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在空间战略上坚持“东拓、西联、南进、北展、中优”,呼应“蓝区”建设,高起点、大力度规划发展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使之尽快形成规模、树起形象,带动中心城市向东拓展;依托烟台港西港区建设大型临港产业区,配套潮水航空港逐步发展“航空城”,促进中心城市向西联带蓬莱一体发展;加快以黄务组团为核心的滨河生态智慧新城建设,实现中心城市向南挺进;科学利用海洋国土,搞好养马岛、崆峒岛、芝罘岛等岛屿的保护与开发,使之成为镶嵌在烟台北部一线、播撒在黄渤海上的璀璨明珠;对中部的老城区加大更新改造力度,适当抽疏功能和人口,促进老城区在更高层次上健康有序发展。争取用十年的时间,使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0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300万。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高效率抓好港口、机场、铁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路、水、电、气、暖等公用设施和环保设施,适时启动城市轨道交通等现代路网建设,使之与大城市的运行发展相配套、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立足市区融合、有序发展,统一规划调整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功能清晰、分
工明确的城市工业圈、商贸圈、餐饮圈、金融圈、文化圈等。以建设国内一流滨海城市为目标,深度改造提升城市山、海、岛、河、泉景观,建设一批富有文化艺术内涵、具有鲜明烟台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和街区,塑造碧海蓝天、山水相映、历史与现代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形象。统筹抓好县域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在建设北部沿海城市群和南部交通干线城市带大框架下,推动县域中心城市理性自觉地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子,充分依托区位交通、资源禀赋、文化传统等条件,完善城市功能、做大优势产业、塑造城市个性,提升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在莱州、龙口、莱阳、海阳已进入中等城市行列的基础上,推动招远、蓬莱、栖霞加速向中等城市跨越。继续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县域经济发展,各个县市都要在全国、全省县域经济大格局中,比学赶超、争先进位谋发展,争取更多的进入“全国百强”、“全省三十强”,已经进入的要实现位次前移。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促进小城镇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强化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使之成为区域性人口集聚中心、产业集聚中心和商品集散中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大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抓好农村社区化建设,用3-5年时间,将全市6700个自然村调整合并为2500个农村新型社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全力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全面展示烟台现代城市
与优雅田园和谐相融的发展形态。
(三)大力增创蓝区建设优势,让蓝色经济成为推动烟台发展的主导力量和鲜明特色。以全域建设蓝色经济区的视野和思路,坚持“一极领先、多极崛起”,大力度释放、大面积扩展蓝区建设综合效应。“一极领先”,就是依托牟平区、高新区、莱山区、芝罘区和保税港区滨海区域,重点打造和优先发展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充分发挥这一地区海滨资源好、地理位臵佳、谋篇布局空间大的优势,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改造提升芝罘、牟平等老城区,开发建设以莱山区、高新区、养马岛、金山湾为主轴的新城区,打造烟台城市新核心;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培育壮大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全省海洋经济新龙头;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和众多高校院所,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国内高技术产业聚集新高地;以保税港区和烟台港芝罘湾港区为龙头,抓好芝罘北部临港蓝色国际新城建设,积极融入环渤海和东北亚一体化发展,打造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平台,争取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在烟台东部矗立起一座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标志性滨海新区。“多极崛起”,就是以莱州湾为中心,发挥一“蓝”一“黄”两大国家战略优势,大力建设高效生态经济高地,打造全市蓝色经济西部增长极;以丁字湾为中心,用好海—即跨海大桥、“亚沙会”辐射带动效应,突破发展海阳亚沙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和莱阳南海新区,打造全市蓝色经济南部
增长极;以龙口湾为中心,加快龙口及招远人工岛、蓬莱西海岸文化新区建设,打造全市蓝色经济北部增长极;高标准抓好长岛休闲度假岛建设,使之成为彰显蓝色魅力的休闲度假胜地。把发展蓝色产业作为蓝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坚持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方向,整体推进海洋一二三产业,以中集来福士、大宇造船等为龙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以海阳核电、大唐风电等为龙头,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洋新能源基地;以国际生物科技园、生物化工园等为龙头,打造国内一流的生物产业基地;以东方海洋、明波水产等为龙头,打造全国重要的水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支持万华、氨纶等领军企业积极开发海洋无机功能材料、海水淡化新材料、海洋高分子材料,打造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深度开发优美的海洋自然景观、精心建设“秀美滨海千里长廊”,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坚持“蓝区”统领,“蓝”、“黄”、“高”结合,统筹推进“三大战略”,合力促进全市发展提层次、上水平。围绕实施“三大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强力抓项目抓投资,确保已开工的一批重大交通、能源、产业、民生项目尽快完工并发挥效益,源源不断地做好项目储备、开发、新建工作。高度重视国际性、跨区域交通大通道建设,深入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有效拓展烟台发展的腹地和空间。
(四)大力增创对外开放优势,以更加包容的姿态走向
世界。烟台兴于开放,衰于封闭,对外开放始终是我们的最大优势,必须一以贯之地抓好。新形势下的对外开放,要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全市发展全局,坚持以开放促调整、兴产业,以世界500强企业、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和中央企业为重点,强力推进大开放大招商,着力突破招大引强工作,带动传统产业从低到高、由弱变强地提升发展,促进新兴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地快速发展。把握国际产业转移向“服务化”演进的新趋势,在服务业招商引资上下更大的功夫。突出抓好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工作,加速核心技术本地化,不断增强烟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以开放促城建、兴城市,以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为载体,积极引进大的战略投资者,加快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步伐;适应城市拓展框架、优化布局的需要,努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开发商加盟烟台的城市建设;精心包装一批高端旅游项目,大力引进大型旅游集团前来投资兴业;把城市建设与开放园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开放园区成为增强城市实力和魅力、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载体。坚持以开放促增长、兴市场,树立扩内需必须稳外需观念,顺应对外贸易环境新变化,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在优化贸易方式和商品结构上务求突破,痛下决心走科技兴贸、质量兴贸的路子。既要以宽广胸怀容纳一切外来者,又要以战略眼光积极“走出去”,鼓励一批资源型企业“走出去”,建设烟台的境外能源资源开
发供应基地;鼓励一批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重组并购优质资产、研发机构、营销网络和知名品牌;鼓励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走出去”,带头建设烟台的“跨国公司”,带动全市经济进入更大发展空间。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兴活力,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嫁接改造国有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广泛开展与国内外大企业合作,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加大境内外上市融资力度,推动更多的企业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管理促发展。
(五)大力增创科技创新优势,奋力抢占竞争发展制高点。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前沿,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在产业创新上抢占先机,紧紧围绕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一批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推动“烟台加工”、“烟台制造”向“烟台创造”转型。努力在聚集创新上形成高地,充分发挥经济园区作用,继续保持体制机制活力,推动烟台高新区全力打造特色高端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和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加快建设国内一流高新区;推动烟台开发区大力实施开放与科技互动发展,确保在全国同类园区中争先进位,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更大份额;推动烟台保税港区切实用好政策功能,有效服务烟台的对外开放与创新发展;高水平办好一批特色化高科技园区,在孵化高新技术成果、聚集高新技术产业上跨越
发展。努力在开门创新上蓄足力量,坚持用全球视野聚集创新资源,深入抓好引进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支持企业广泛开展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合作,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在支持创新上提升境界,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认真落实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大力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让一切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一切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把人才战略摆到科技之母、创新之源、兴市之本的位臵,多为发展育人才、敢为事业用人才、肯拿高薪揽人才、能用环境留人才,努力把烟台建设成为优秀人才汇聚之海、智慧创意涌动之源、投资兴业理想之地,以人才的优先发展引领创新发展、科学发展。
四、以人为本积极促进全面协调发展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在内的全局性安排,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现代化。
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殚精竭虑“发展惠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做到更好更快发展与更好更快地惠民富民相统一、调整产业结构与扶持就业创业相统一、转变发展方式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相统一、推进
城乡建设与为人民创造安居乐业环境相统一。在全市实施“收入同步提升计划”,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确保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充分利用经济发展成果,扎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坚持面向城乡统筹就业、振兴产业扩大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保障就业,千方百计实现充分就业。全面加强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统筹解决好“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大力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积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今年内,实现全市农村中小学生校车服务全覆盖;“十二五”期间,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免费校服和午餐。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完善与烟台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体系,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突出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努力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素质。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争在五年内,基本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大学生和企业职工住房困难问题。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为重点,深
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在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使全体人民劳有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
要高扬人民民主旗帜,切实做到“执政为民”。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制度,完善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丰富和发展重大事项听证、公示、承诺以及“万人评机关、评窗口”等制度做法。切实加强以农村、城市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为重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社会健康运行的基石,努力解决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公共服务不够均衡等矛盾和问题,满腔热情地关爱帮扶困难弱势群体,深入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用、企业改制重组、农民进城务工等敏感领域维护群众权益的工作,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广泛开展“文化乐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扎实推进文化建设“九项工程”。大力培育烟台特色文化,以150多年的开埠历史为底蕴,以中西交融、开放包容为特质,打造富有魅力的开埠文化品牌;以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为依托,以高雅时尚、醇厚芬芳为特质,打造独具特色的葡酒文化品牌;以丰富的海洋资源、悠久的涉海历史为载体,以海纳百川、激流勇进为特质,打造卓尔不群的海洋文化品牌;积极弘扬红色文化、重视研究东莱文化、深入挖掘道教文化、继承发展民俗文化,推动烟台文化走向世界。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推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健全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遍布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和阵地,推动城乡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建设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鼓励一切有利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文艺创作,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把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作为惠民强市的重要举措,加快膨胀一批大型骨干文化企业,突破发展一批文化产业聚集区,大力促进文化与城建、旅游、餐饮、商贸等行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恪尽职守“稳定安民”。坚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创造性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健全完善社会管理创新“八大体系”,继续抓好和谐稳定模范城市建设,不断推动社会管理工作实现新跨越。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变“管字当头”为“服务为先”,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制度安排,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以市、县领导
干部为重点,各级各部门联动,深入推进干部“大接访”、“大走访”和“大下访”。大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正确处理防范与打击的关系,完善“点线面”结合、“人物技”配套、“防管控”一体的治安防控格局,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坚决扫除社会黑恶势力。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生产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各级党组织要始终站在现代化建设前列,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总要求,以增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为主线,全面抓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是抓好理论武装和创先争优,发挥好党的思想政治优势。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必须把理论上的成熟作为政治上坚定的基础,按照“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的要求,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加强理论应用和理论思维,提高工作预见性、系统性和创造性。必须把先
进和优秀作为党的本质属性,着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长期化、常态化,不断加强“信仰、信念、信心”教育,认真落实“承诺、践诺、评诺”措施,引导全市党组织和党员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理念融入思想、作为一种动力融入工作、作为一种追求融入人生,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必须把党的先锋模范作用落脚到推动各项事业率先发展上,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强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树立“奋勇争先、见贤思齐”的崇高境界,夯实“事不避难、敢于担当”的坚定信念,倡导“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坚韧作风,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努力创造不辜负组织、对得起群众、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重点是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增强执政本领和驾驭能力。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充分聚集起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凭实绩用干部、以贡献论英雄,坚决匡正用人风气,确保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加大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更好地关心照顾老干部、老党员。坚持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花,进一步加大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力度,实现基层党组织有战斗力、党组织书记有能
力、党员队伍有活力、党组织运行有保障力。在充满变革与创新的当今时代,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深怀“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学以立德上不断开辟新境界,做到在岗必须在状态;在学以增智上不断形成新自觉,做到在职一定要称职;在学以创业上不断开创新局面,做到在任力求能胜任。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以人为本、人民至上。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能够为烟台人民工作和服务,是一生的莫大荣幸,一定要在思想上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毕恭毕敬地尊重群众而不可凌驾于群众之上,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而不可漠视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真心实意地服务群众而不可埋怨、指责甚至慢待群众;一定要在工作上始终拜人民为师,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倾、精力向下沉,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一定要在感情上始终把人民当亲人,时刻铭记: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深入细致访民情、寝食难安解民忧,视人民为父母,待人民重于山!
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关键是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
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把反对腐败作为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做到惩治腐败旗臶鲜明、坚决有力,预防腐败严密细致、一以贯之。积极强化教育的说服力,全面加强制度的约束力,切实增强监督的制衡力,始终保持惩治的威慑力,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和清正廉洁。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任何时候都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目标是构建配套完备、规范管用的长效机制,始终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健全党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强化各级党委谋全局、管方向、抓大事的领导核心作用,全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等各个班子的工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起推动烟台发展的广泛共识和强大合力。建立健全抓发展、促落实的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把发展中的大事、稳定中的要事、群众关心的实事,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单位和个人,做到定一件干一件、抓一件成一件,形成同心同德干事创业、求真务实狠抓
落实的生动局面。
同志们,中国的现代化,是一部激荡世纪、铺陈百年、至今仍在书写的壮丽史诗。本次党代会的鲜明主题,就是要推动烟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作为东部沿海城市必须勇敢担当起的庄严使命,是烟台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举措,是650万烟台人民的殷切期望。我们坚信,有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有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市人民的精诚团结、有各民主党派及各界朋友的亲密合作、有几代烟台人艰辛奋斗打下的良好基础,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山东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集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满怀信心、万众一心地向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奋勇前进!
第三篇:第十二次党代会
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5月8日,市委讲师团主任***为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对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行了一次深入浅出、生动翔实的宣讲,***主任的宣讲让我深刻认识到:
省党代会的报告对今后五年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思路,体现了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要求。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重点是学习王三运书记在省十二次党代会上的讲话。“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富民兴民,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崛起的新跨越”,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主题,也是我省今后五年全部工作的主题。
作为一名**系统的干部职工,我们的思想要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为交通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一,要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理论上贫乏,政治上就不清醒。只有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原则。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最重要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改造主观世界,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为人民谋福利的自觉性。
第三,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当即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对社会,对经济影响愈来愈大。因此,我们要把学习科学、文化和税收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从而增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精通一行,努力成为本职岗位上的内行和能手。
总之,作为一名交通人,更应该成为学习的模范,我们不但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日
第四篇:学习中共绥阳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
学习《中共绥阳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心得体会
-----丁发勇 中共绥阳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于2011年10月29日至10月31日在我县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是在我县特殊历史时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党代会,是在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开启科学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回顾总结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审议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
通过对报告的学习,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升了理论水平,对加速进位争先、打造百亿强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大会提出的“合力打造开放绥阳、效率绥阳、魅力绥阳、幸福绥阳”,感触颇深。下面结合我的工作,谈一谈我对“合力打造开放绥阳、效率绥阳、魅力绥阳、幸福绥阳”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具体工作中究竟如何抓,如何做。
我认为这个报告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报告,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报告,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
进的报告,也是一个指导今后五年我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村委会全体党员、干部、村民组长要对党代会尹书记的报告做到系统、全面的学习,切实将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代会的工作部署上,确保党代会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全体干部职工要紧紧围绕党代会精神,从严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三是要进一步抓好当前各项工作,按照党代会上工作报告对未来五年工作的安排,我们要着眼近期、谋划长远。
我们必须苦干实干,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必须立说立行,拼字当头,干字为先,抢夺先发之机,激活后发优势,雨天当做晴天干、黑夜当做白天干、两天并着一天干;必须志存高远,坚持高标准,追求大作为,干就干好,争就争第一;必须永不言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精神随着困难长,动力随着压力增,把所有心思用在事业上,把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上,把最大劲头用在发展上,跳起来摸高,跑起来干事。
第五篇:中共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宣传工作方案
商宣发﹝2012﹞号
中共商南县委宣传部
关于印发《中共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镇党委,县委及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直属(事业)机构,各人民团体,市级驻商各单位:
《中共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宣传工作方案》已经县
委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积极做好中共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工作。
中共商南县委宣传部
2012年5月30日
主题词:党代会精神学习宣传工作方案通知送:市委宣传部
中共商南县委宣传部2012年5月日印发
共印130份
中共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宣传工作方案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于2012年5月7日至11日在西安召开,这是我省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通过的省委工作报告,认真总结过去,科学谋划未来,为我们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指导今后五年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中共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全县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的热潮,根据商办发[2012]74号文件精神,现制定中共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宣传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深入开展学习宣讲和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形成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的热潮,切实把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富民强县”这一主题上来,把力量凝聚到我县 “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任务上来,为建设更有活力、更具魅力、更加幸福的新商南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二、宣传重点
1、深入宣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重大意义、主要精神、基本要求和战略部署。
2、深入宣传五年来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
3、深入宣传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对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热烈反响和学习贯彻情况。
4、深入宣传各镇各部门在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过程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
5、深入宣传各镇各部门在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过程中解决的问题、推进工作的新成效和新进展。
三、主要形式
1、认真组织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县委宣传部充分利用“商南大讲堂”理论教育平台,邀请省市专家学者为县委中心学习组成员和全县科级领导干部作一次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解读和专题辅导;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为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点内容,制定系统学习计划,列出专题学习研讨。领导干部要在集中学习的同时加强自学,精研细读,学深学透,做到进脑入心、融会贯通。按照有材料、有内容、有目标、有要求、有笔记、有心得、有情况、有记录、有纪实、有成果“十有”标准,认真组织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及会议精神,确保领会精神实质。
2、集中开展宣讲活动。以县委党校理论骨干为主,组建宣讲团,深入全县13个镇、县直8大党委开展巡回宣讲活动,把大会精神宣传到干部群众当中,传递到基层工作一线,真
正在广大群众中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各镇各部门要立足把握精神实质,突出宣传教育重点,把学习宣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纳入“三级书记讲堂课”活动,引导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准确地学习领会省党代会精神,深刻认识我省近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准确把握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3、广泛开展学习宣传。组织部门要把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与干部培训教育结合起来,开设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培训课程,集中一段时间把科级干部进行轮训,促进各级干部系统学习和掌握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学习宣传活动。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社区的基层党组织,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方式,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掌握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基本内容,引导全县人民为建设幸福商南而努力奋斗。
4、精心组织宣传报道。各新闻单位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县委通讯组负责做好全县的学习贯彻情况的宣传报道工作,要在陕西日报、商洛日报等省市主流媒体刊登商南学习贯彻情况的报道。金丝峡周报要开设“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解读”专栏,刊登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理论心得文章。县广播电视“两台”、《商南县党政信息网》、《商南宣传网》等媒体上也要开辟
专题专版(专栏),及时宣传报道我县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经验做法,进一步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唱响主旋律。
四、工作要求
1、强化领导,营造氛围。各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把开展学习宣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主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精心组织学习,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要通过刷写标语、悬挂横幅、举办学习专栏等多种形式,努力营造宣传学习活动的良好氛围。
2、创新形式,增强效果。要注重创新形式,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分类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要把党代会精神宣传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结合起来,与“三问三解”活动结合起来,多用典型说话,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生动语言,使宣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效果。
3、准确解读,正面引导。各镇各部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准确把握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实质,切实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报送信息要立足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客观宣传成就、辩证分析形势、正确解读会议精神。各镇各部门各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力求及时准确、内容充实。(信息报送邮箱: snxwxcb@163.com。)联系人:雷小丽--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