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正式打印1
镇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10—2013)
一、学校现状分析
1、人力资源状况
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224名学生,因为多方面原因,生源严重不足,学生转入城区学校现象严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7名,现对在岗教师作如下分析:
(1)职称结构:中级职称5名,初级级职称8名;(2)学历结构:本科5人,大专8人,中专5人;
(3)年龄结构:50岁以上1人,45-49岁5人,35-39岁 3人,30--34岁3人,30岁以下5人,平均年龄 40岁。
(4)骨干结构:校级4名,镇级3名,市级1名,区级0名;(5)党员结构:党员教师5名。
由此可见,我们这支教师队伍年龄状况较好,但是既有四名刚走向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又有在语文或数学学科任教一两年的新手,她们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能力,对课堂的调控能力,都还有待于提高。
2、物力资源状况
我校地处镇罗镇中心,是典型的农村小学,学校占地面积7110平米,主楼前面是一个平坦宽阔的运动场,建筑面积2657平米,拥有18个普通教室,教学专用室规范,配有校园局域网,科学实验室和音、体、美专用教室各一个,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学校拥有办公电脑65台,基本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学校多媒体投影、摄像等数
码辅助设施还不够完备,校园美化、绿化、硬化、净化在全镇11所学校中处于中上水平。
3、教育教学质量状况
近三年来,学校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在全镇居前列,但在城区中心完小中排名中下,大幅度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现在的当务之急。
综合上述学校现状,既有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又有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许多“瓶颈制约”。但只要坚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不断地推进教育创新,冲破陈旧的教育管理思想和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束缚;坚定不移地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强化全员目标意识、自主管理意识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质量意识;坚定不移地用信息化来推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那么,学校的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广阔的。
二、办学基本思路
坚持一个宗旨:“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当人民满意的校长、建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贯彻一个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抓好一个根本:把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作为兴校、强校的关键和根本来抓;
围绕一个中心:始终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唯一中心,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学管理的唯一目标;
突出一个主题:“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习惯‘成’人,活动‘做人’,实施‘规范化、精细化、民主化、人本化’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实现三个目标:学生增值——学业水平提高,良好习惯养成,责任意识增强;教师增值——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艺术娴熟,综合素质提高;学校增值——有形资产增加,教学质量提高,社会信誉度提升。
三、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学生培养目标:
培养习惯。对小学生来说,教育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即主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培养责任。让每个孩子都有责任心,培养每个孩子负责的意识和尽责的精神,是我们学校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
培养心灵。帮助学生懂得爱,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善良和宽容,培养有爱心的人。
培养品格。“教育的目的在于品格的形成”、“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教育就是使学生把最好的方面展示出来的那个东西”。教育的理想就是培养有品格的人。
培养个性。教育的本质是发展学生个性。“教育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使每一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培养诚信。诚信乃人立身之本,也是做事的基本准则;诚信是一个人身上最宝贵的品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诚信社会从诚信教育开始。
培养和谐。“教育就是创造人”,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育和谐 的人,这是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
培养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学习不仅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也是竞争的新形式。在未来社会,人所拥有的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有能力比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
培养生活态度。教育就是培养人对未来的希望。学校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帮助那些未成熟的生命,树立起对未来的希望,培养积极的生活者,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
培养合作意识。“整个一生,我们都有赖于从一些人中获得友爱、赏识、尊重、道义支持和帮助。”学会合作共处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支柱,也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培养健康身心。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健康是我们生命旅途中的第一目标,人生的第一财富。“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态、丰富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是人类社会的特别“通行证”。
培养生存技能。“所谓教育,就是能力给与的设计”、“教育的本意,是要把他们培养得有本领、有能力”。教给学生谋生的技能,培养生存的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
培养艺术修养。“生命的最高目的是造成一些非物质的东西,例如真、善、美。”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完美人性的培养”。它是我们构建精神世界最有效的手段,是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
培养民主精神。民主精神的培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潮流。“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学校教育就是要教学生“学会成为他自己”。
培养创造品质。创造性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素质,是人的各项素质的核心。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生命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师最重要的责任。
培养科学人文素质。科学给人以力量,它像一盏明灯照亮整个人类社会;人文给人以方向,它像一颗明星指明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二者不可偏废,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科学和人文素质兼备的人。
办学目标:
发挥中心小学人力、物力优势,使学校的优势学科互补,教师互利,高低年级学生互助,努力构建“学校管理规范有特色,教师整体优化有特点,学生全面发展有特长” 的办学模式,努力创办“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的镇级中心完小。
四、目标分解: 教师队伍建设 目标和主要措施:
第一阶段:(2010.8---2011.7)目标:
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思想,完善考评制度,强化管理,努力形成一支既和谐、有改革意识、初步实施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
措施:
(1)认真贯彻《全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学科研实绩,作为评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确定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主要依据。以“正行风、修师德、树师表”为宗旨,以“敬业、爱生、奉献”为主体,以“关注学生成长、为了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习、研讨等活动为载体,以考核、评比为驱动机制,大力推动我校师德建设,树立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思想和敬业、勤业、创业以及献身教育的精神。
(2)重新修订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建立起岗位责任制,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培训提高工程开始启动并收到一定效果;教师无违法犯罪行为;年度考核全部称职以上;与学校发展步伐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初步建立。
(3)建立校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包保、结对制度,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第二阶段:(2011.8---2012.7)目标:
加强学习,从实际出发,进行教改实验,不断总结,不断推进,挖掘典型,培养典型,形成一支思想先进、形成实施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
措施:
(1)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增强新时期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辱”的意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青年教师拜师学艺,骨干教师帮、教、带,使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组织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成师
徒对子,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研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使新老教师的素质迅速提高。学校以典型引路等方式努力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机会和环境,搭建锻炼成长的舞台,营造人人追求业务提高的氛围。
(3)发挥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大课改的力度。进一步引领教师对课改理念的学习和研究,牢牢把握课改的实质和关键,深化研究。把教师实施新课程制度化,用新课程理念来规范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理念真正地落实到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行为上,渗透于师生的每一项活动中。
(4)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强化基本功训练,深入开展基本功训练和课件制作培训。50岁以下教师全部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40岁以下教师能够熟练地上网查阅、下载资料。30岁左右教师会设计网页和制作课件。教师能较好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业务优良,结构合理。
第三阶段:(2012.8---2013.9)目标:
创造机会,加强培养,出一批市、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支思想过硬、教改经验丰富并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措施:
(1)有计划地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组织教师参加旨在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班及学历提升教育;同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与服务
社会活动扩大教师视野,开阔教师眼界,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2)强化教师考核制度,探索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使教师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做到师德表现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数量与质量相结合,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在教师评职、评优工作中,建立健康的竞争机制,三年内争取10%的教师成为市、区级有影响的教师。
(3)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加强师德建设,促进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实施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方案,优化骨干教师评选制度和带教制度,建立校本教学研修模式,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结至2013年,我校计划培养出1-3名市、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教学工作
目标和主要措施:
第一阶段:(2010.8---2011.7)目标:
建立学校新的各项教学管理及奖励制度,重点推行新课程改革,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开展科研、教研活动。基本形成一种和谐、有序、高效的办学特色,措施:
(1)督促和鼓励青年教师参与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力争三年后,青年教师的本科学历达80%,继续教育培训达标率为100%。
(2)学校将继续创造条件保证新课程的培训与学习,教研组要有计划的组织好本学科“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学习与解读,推出以新教材为主的教学研讨课,探求使用新教材的方法和使用要求。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实践研讨、资料积累、总结反思,不断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把握能力。教导处认真组织调研,总结经验,解决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进一步完善新课程建设与管理。大胆教学改革,要以使用的新教材为契机,研究新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体系、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3)要按照《中卫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认真抓好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课外辅导等基本环节,严格各项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加大课堂教学检查的力度,继续实行推门听课制度。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必须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教务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集体备课情况,及时做出检查评估,及时反馈。
(4)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各年级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行分层教学,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各科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落实培优辅差措施,达到面向全体、共同进步的目的。抓好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在提高及格率 的同时提高优秀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阶段:(2011.8---2012.7)目标: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先进,学校有鲜明特色的办学模式。重点完善教职工培养和发展制度,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教学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教学绩效稳步上升,学校稳步向前发展。
措施:
(1)完善创新教学常规制度,提高管理质量,改进教师绩效评估方式,建立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宗旨的绩效评估体系。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有序、高效运行,将工作落到实处。
(2)以发展为主体,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创造性地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凸现学校特色,使教育信息化真正为新课程改革搭建崭新的教育平台。继续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使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学科教学。
(3)树立新思想,发展新观念,探索新方法,加强校际间的相互交流,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虚心到优秀学校参观、考察和学习。聘请专家和优秀教师来校指导帮助,努力提高我校教师的实践理论水平和改革意识。
(4)继续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师生情操,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特别是要继续强化多种多样的体育和文娱活动,积极组织参
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展示学校精神风貌。
第三阶段:(2012.8---2013.9)目标:
树立现代化教育思想和观念,办学目标明确,办学特色鲜明,形成“竞争-激励-约束”相配套的完善、和谐的管理机制,教育教学水平达全镇一流,全城区中心完小中上。
措施:
(1)以教研建设为重点,以备课组优势整合为抓手,落实课改精神,以双基落实为重点,整合每节课堂教学的过程,使教学效益有改观。依托教科研室的学科教科研课题的落实,深入加强教学研究,促使教师实践教改方法的培养和基本素养功能的提高。树立“教、学、研”合一的思想,把教学、学习、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教中学,从学中研,从研中教。以教研为先导,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总结学校三年来课改的经验,安排教师参加市、区级以上的观摩课,研讨课、示范课等各种教研活动。撰写论文,参与教学交流,全面推广成功经验,促使成果生成成效。
(2)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在教师中开展“五看五比”教学竞赛活动。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的管理和检查,教导处要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指导和检查,各科组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反馈各科任的教学情况,并把教学常规的各项内容纳入考核评价教师的机制。每学期要在教师中开展“五看五比”教学竞赛活动。“五看五比”的具体内容是:第一:看教案,比设计;第二:
看上课,比效率;第三:看辅导,比提高;第四:看作业,比双基;第五:看考核,比三率。要精心组织好活动内容,重视过程管理,力求通过活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要求各年级教学成绩较上学期有明显进步;各年级在现有抓好中差生的基础上要着眼做好尖子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特长学生的培养,各年级期末统考两率一分要达到规定水平。
(3)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实行三个优化:一是优化教学全过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倡激活思维的“启发式”、“探究式”,利用多媒体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新颖性;三是优化教学氛围,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优化课堂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继续实践“做、学、教、练”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为载体,以业务培育为关键,建立高层次的教师业务进修制度,特别是校本师资培训力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现代化教学水平。大力培养教学新秀,为学校已有的骨干教师升级创造条件。骨干教师要逐年增加,到2011年市骨干达到8%,区骨干达到2%,校骨干达到20%,党员教师达到20%。
德育工作
目标和主要措施:
第一阶段:(2010.8--2011.7)目标:
制定学校德育三年发展规划并初步实施、尝试。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管理力度,初步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学生的思想品德明显提高。
措施: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核心,党支部、少队、品德教师以及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德育骨干队伍。并努力提高他们的奉献精神、理论素养、德育工作专业水平和开拓创新意识,并造就和培养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
(2)在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初步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初步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二阶段:(2011.8---2012.7)目标:
巩固我校特色,吸纳他校经验,初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德育体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新格局;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和潜能开发为特色的素质教育运行模式,使绝大多数学生学有所成、教师教有所得。基本上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符合时代特点和具有镇罗小学特色的新校本德育。
措施:
(1)对全校教职工加强师德教育,强化“教书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2)重视班级的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争创文明班的活动,创建舆论导向正确,组织纪律严明,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团结友爱,班容班貌洁美的良好集体。
第三阶段:(2012.8---2013.9)目标:
德育教育特色及绩效明显,良好的德育新格局已经形成。认真总结、积极反思、全面规划启动新一轮学校德育教育自主发展规划。
措施:
(1)加强德育制度建设,使德育管理规范化;抓发展工程,形成德育教育系列化;抓创新工程,以少队和学生自主管理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改革,形成镇罗小学德育特色。
(2)加强德育教科研,增强全员德育教育意识,形成一支德育科研队伍,针对德育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建立课题组,突出“美育”主题研究,使学生在镇罗小学优美的校园环境中认识美、追求美、升华美,充分体现美育教育的功能。并形成一批较好的典型案例;学生的基础道德素质有明显的提高。
(3)建立德、智、体、美互相渗透,融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环境熏陶、少队组织与班级体活动为一体,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新格局,学校形成优良的学风和校风。学校师资队伍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教科研工作 目标和主要措施:
第一阶段:(2010.8---2011.7)目标:
各教研组围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申报。经学校批准后进行研究。
措施:
1、通过科研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们的业务素质。
2、通过科研课题研究,逐渐完成我校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3、通过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阶段:(2011.8---2012.7)目标:
各教研组第一阶段校级科研课题结题,接着申报新的校级科研课题:《积极投入教学改革,争创个人特色教学》,经学校批准后开始研
究。
措施:
1、通过校级科研课题研究,充分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并鼓励教师向自己的特色性教学上发展。
2、通过市级课题的研究,广纳外界的科研经验,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通过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和岗位培训,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全市的行列中稳中有升。
第三阶段:(2012.8---2013.9)目标
各教研组围绕学校科研课题《努力搞好教学工作,争创人民满意教师》,设自己的子课题,开始申报,学校批准后研究。
措施:
在全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也显著提高,教师在教学上更进一步研究,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能得到人民的满意。
第二篇:涡阳县罗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涡阳县罗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13年9月---2016年9月)
为进一步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今后三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审视今后学校的各项工作,创建学校特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涡阳县罗庄小学创办于1961年3月,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学校总占地面积2750平方米,建筑面积870平方米。学校现有个教学班7个,200余名学生,在职教职工12人,其中在编教师12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任课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比率达到67%,90%以上的教师达到大专学历,38%教师达到本科学历。县级教坛新星
2、县级学科带头人1人。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的办学思想,在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切实提高育人质量,逐步形成了:“教师素质多元化,学生发展个性化,学校管理民主化”的办学特色。多年来,学校实行科学化.人性化的民主管理模式。坚持教育教学实验,积极开展多种教材教法实验,切实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称羡的成绩。
(二)学校办学经验
1、形成了师生常规管理的规范。学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管理。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有力促进了学校内涵的不断发展。
2、建设了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我校有一批爱岗敬业、善思创新的干部和教师队伍。学校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善于思考、精于管理、能创新、做实事、能干事;教师经验丰富、工作扎实、乐于奉献,思维新,教育质量显著。
3、学校教育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活泼好动、活动能力强。近些年,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社会声誉良好。
4、办学特色逐步凸现,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教育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初显学生个性发展。
(三)存在问题
1.教师队伍结构不平衡。虽然我校师资水平总体还好,但也存在不足。一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中老年教师所占比例超过50%,受年龄影响,部分教师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二是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综合学科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素质教育难以得到全面实施;三是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
2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学校特色建设工作发展尚待深入。学校以艺术教育和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为推进特色教育的发展为主,已取得一些成绩,但总体来说,学校特色项目偏少,发展较为单一,特色成果不多。要铸就学校特色,需要学校予以科学规划,不断拓宽特色领域,优化特色指导,丰富特色内涵,以期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3.学校教科研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学校虽然有研究课题,校本教研与培训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但整体规划不够,与新课改的整合研究还显不够,针对性和实效性仍不强,没有真正形成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研、课改教研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二、指导思想与办学理念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教科研为切入点,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为依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校办成一所校园环境美丽、设备设施先进、管理严谨规范、质量稳步上升,学生热爱、家长放心、百姓满意的学校。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和谐发展;以科研为先导,以特色促发展。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经过三年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管理科学、环境优良、队伍优化、特色显现的学校。具体为:
(1)建立一整套科学、民主、和谐的学校管理体系。(2)创设基础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的办学条件。(3)建设一支师德优良、结构合理、学科平衡、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理念先进,有开拓创新意识,业务能力突出”的教师群体。(4)挖掘家乡文化特色,加强校本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通过规范内部管理,加强校园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强特色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力争到 2016 年,把我校建设成规模适度、环境优美、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农村示范小学。
2.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3年9 月—2014年9月):大力建设良好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家乡特色文化校园氛围;开展实施“小学教师三年培养规划”,帮助教师业务提高,以家乡文化为依托,加快校本课程开发步伐,初步形成独特鲜明的办学特色。
第二阶段(2014年9月—2015 年9月):着力规划校园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塑造整洁优美的“和美”校园;开展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加强教师师德素质与学科素质的养成,培养德艺双馨的“和馨”教师;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培养健康阳光的“和美少年”;
第二阶段(2015年9月—2016 年9月):建设一支有锐意改革意识、敬业爱校精神、高素质、高水平、相对稳定的新型教师队伍;着力培养个性鲜明、学有所长的创新型学生;加大课题和课改研究力度,推广课改及教研成果;完善特色建设体系,丰富学校发展内涵,形成特色项目,向“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示范学校的目标靠近。
四、实施策略
(一)德育工作。1.以养成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各类德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挖掘学校内部潜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外部与家庭、社会加强联系充分整合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的德育资源,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挥德育的实效性、针对性。2.以少先队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公益劳动、敬老助残、助贫帮困等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促使学生自我塑造、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依托重大节日、国旗下讲话、班队会活动以及各种纪念日等形式开展德育活动,塑造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3.进一步完善德育校本研究机制,开展学生品行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加强德育与生活、德育与网络、德育与艺术的实践整合,推动德育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进程。4.改革德育评价方式,在全校推行“和美少年成长计划”,学校通过各班每月一次“和美之星”的评选,于学期末对班级推选的“和美之星”学生的品行进行综合评定,通过评选来激励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教学工作。1.实施“质量工程”,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提升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继续抓好过程性质量检测与监控,努力实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加强考核评价方式的研究,逐步完善学生评价制度。通过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一流质量”目标。2.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 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个性、爱好 和特长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要着力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增强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勤于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分享,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 主人。3.深化课程改革实践研究,努力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提升素质、发展智慧的场所。进一步加强新课程学习管理,不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4.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引导广大教师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努力提 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5.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完善学校资源库,带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能力,促使教师形成专题探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三)教育科研。1.拟定学校三年教育科研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教研网络,加强教科研规范化管理,营造浓厚的学校科研氛围。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认真开展以校为 本的教学研究,倡导反思性教学,鼓励同伴合作与互助,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引领的机会,努力促进教师由教学单一型向知识型、研究型、学者型的综合方向发展。2.实施教育行动研究策略,组织教师广泛参与课题研究,深入开展读名著、学理论、做研究、写教育日志或教育叙事活动。3.重视教科研成果的研讨、交流和推广,积极参与市.县.学区课题和课改研讨会、汇报会和展示会等交流活动,争取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在市.县级教育刊物上发表。4.及时捕捉前沿的科研信息,介绍最新的教科研动态,展示学校课题研究成果,建立畅通无阻的教科研信息网络。5.完善教科研工作机制,建立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三者兼备的教科研队伍。在搞好校本教研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已有课题研究和申报贴进教育教学实际的新的国家级课题,并围绕此一课题进行各子课题实验研究。
(四)教师队伍。1.实施教师成才工程,深入开展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教师” 活动,加强专业发展引领,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2.制定“教师三年发展规划”,通过专业辅导、业务培训、多元评价、业绩展示等各种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促使其快速成长为名师。3.认真落实师德规范要求,引导教师树立事业意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 德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提升生命质量、实现人生价值联系起来,让他们意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要用一生的精力去努力把握与追寻。4.实施教师校本培训与教研计划,积极组织开展师德师风、新课程理念、教学基本功、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构建学习型校园,提升教师综合素 养。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与青年教师结对子,积极为广大青年教师发展和成长提供机会和平台,促使他们尽快成长。5.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记录教师发展轨迹,及时帮助和引导教师分析工作中的得失,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6.加强教师管理,严格教师岗位目标管理考评,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采取教师自主评价、教师间相互评价以及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绩效,最大限度激活教师的发展潜能,促使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五)学校建设。1.校园文化建设:①精心布置校园环境,积极构建和美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展现学校的“和美文化”底蕴;建设特色班级文化走廊和开放书架,营造书香校园氛围。②组织教师、学生广泛开展各种主题的读书和文体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增强学校文化学术氛围,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以文化氛围促进师生文化素养的提高。③以家乡文化为背景加大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加大力度,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④建立“和谐平安校园”和“安全文明校园”长效机制,创造一个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教书育人环境。2.硬件设施建设:①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办学条件,缓解教室不足的问题。②规划与改造学校操场。规划运动场,并逐步配套各项体艺娱乐设施③加强教学设施建设,逐步配套与完善计算机教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等功能用房的建设,提高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主动增强发展意识,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成立学校三年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积极做好学校规划的实施工作。学校将在每年初围绕三年规划,制订出具体的实施意见,并把具体工作目标逐一落实到各部门。学校将于每年结束前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及时总结规 5
划实施成效。对没有落实到的项目,要具体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限期加以整改。
2.强化行风建设,促进良好校风形成。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树立团结勤政、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形象,使学校领导班子成为团结进取、勇于创新、乐于为师生服务的 集体,成为作风务实、开拓创新、勤奋高效的领导集体。
3.营造良好氛围,加快学校发展步伐。要努力增强主体意识,积极营造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要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切实关心每一位教职工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生活情况,为全体教师营造一个既心情舒畅又严于律已,既利于扎实工作又利于不断创新的环境,以此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注重服务保障,增强学校发展后劲。要不断增强保障意识,认真做好学校发展的后勤服务工作。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推进数字校园建设。要加强后勤服务的管理,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各专用室的服务功能,为学校的协调发展提供后劲。
上述三年规划,是学校发展的蓝图,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展示着学校灿烂的 明天。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有我们全体教职工的精诚团结和不懈努力,随着规划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三年后的罗庄小学将成为该学区一道靓丽的风景。
涡阳县张老家罗庄小学
2013年9月
第三篇:**镇第二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构建师生和谐成长的共同体--做最好的自己
——**镇第二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17—
2019)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的基础分析
一、学校发展历史
**镇第二小学创建于1985年,当时校名为城关镇二小,1991年更名为**镇第二小学。学校充分注重**镇二小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本地域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提出了二小的办学目标:“依托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行课程、教材、教法及教育评价整体改革,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具有较好持续发展潜质的小学毕业生,努力把学校办成有书香特色的、在**市内有较好社会声誉的城区公办小学。”
近三年来,学校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工作示范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文明交通示范校”、“**市安全文明校园”、“**市科普大院”、“**市禁毒示范学校”、“**市园林式单位”、“**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市教育信息创新应用示范校”。
二、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55个教学班,学生3642名,134名教职工,其中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县级骨干教师10人。全校教职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26.8%;专科98人,占73.1%;小高90人
占67.1%
;党员23人,占17.1%。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19人,占14.2%。
学校占地面积49898.2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共13015.4平方米,校内建有标准5人制足球场一个、2个篮球场与200米环形跑道均已摊铺塑胶层。学校各类教学设施、教学设备、教学仪器配备达标,且拥有“班班通”校园网络教学系统、直播、录播系统和功能便捷的校园网及校园资源建设平台等。
三、学校发展优势:
1)“教研”资源。**镇第二小学由于地处县城中心位置,加之良好素质的师生和关心支持教育的家长,促使各类办学经验交流活动、县级教学精品赛课和教学研讨活动……能在学校承办,使得**二小拥有丰富的“教研”资源。
2)“品牌”效应。学校注重**镇二小学校良好的社会声誉,全面引入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行先进的小学办学模式和学校管理的全方位改革,均已取得良好的“品牌”效应——教职工认同,家长认可,社会称许。
4)目标激励。“把**二小办成有特色的、在全市有较好社会声誉的城区小学——二年办成县级品牌学校,三年办成**市品牌学校”的口号已成为激励全校上下的奋斗目标。近两来,学校先后取得了江华县办学绩效评估“优秀”的奖项,随着办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已重树二小的声名。
5)氛围和谐。学校的办学理念越来越获得教师的认可,加之近年来城区学校的扩容提质工程带给学校在办学条件、设备设施方面的巨大改变,对提高师生的归属感和办学目标认同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的归属感增强了,“以校为荣”的幸福感上升了,更可贵的是专业发展内驱力提高了。学校已形成了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发展氛围。
四、问题分析
1、在发展目标方面,尽管学校发展上了台阶,但要在2018年9月之前的两年内实现“**市品牌名校”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困难。
我校将申报**市名校作为学校发展的新目标,通过创建工作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办学质量的提高,力争获得命名。
2、在教师发展方面,现有的师资队伍状况与学校的发展还不相适应。学校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14.2%,老年老师占主导地位;一些中年教师由于习惯“安稳”状态,不敢接受太大的挑战。骨干教师队伍较为薄弱,在县内有影响力的不多。如何对教师作适合个体的规划及培养已成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3、学校硬件及配套设施、设备还需进一步改善和充实。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电教设备还需大量增添及更新,目前要实现我校教育跨越式发展所必需的硬件建设相对薄弱。
4、由于家长、社会对重点初中升学率的追求,学生和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应试压力,目前学校的特色建设不够明显,尤其是还未真正挖掘学校传统和现有教育的资源,进一步提升教育品位,形成鲜活的学校精神文化。
5、学校管理机制有待创新。如何使学校人性化柔性管理与制度化刚性管理相得益彰;如何处理好各处室与年级组的关系,发挥好双方的最大效能;如何完善教师绩效工资评价机制来激励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如何发挥教代会的监督作用等,这一切都需要学校在管理机制上作出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6、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课改力度不够大,教师课改热情不高,喜欢于自己的传统教学模式,课改的理念有待于进一步的强化。课堂教学模式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还有待于加强。在积极倡导“轻负担,高质量”课堂教学模式的今天,如何激发教师的最大潜能、突破制约学校快速发展的瓶颈,还需要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第二部分:学校办学的教育思想
一、办学理念:做最好的自己
学校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是教师的发展,是构筑师生和谐成长的幸福家园,使每位学生都发展,使每位家长都满意。
二、办学目标:
我校未来三年的办学目标是:积极构建师生和谐成长的共同体,努力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把学校办成有“书香”特色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市级名校”。
三、学生培养目标:
培养有责任,敢担当,懂礼仪,敢创新,具有持续发展潜能的小学毕业生。
四、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建设一支乐学习、善教学、会研究、能创新的教师队伍。
五、学校校训:
责无旁贷,勇于担当
第三部分:素质教育实施
一、课程建设
(一)基本目标
积极探索学生成长规律,以激发兴趣为目标,将“责无旁贷,勇于担当”的校训融入课程建设;有效整合学校优质课程资源,积极研发三类课程,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7年2月---2018年6月)
结合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初步形成三类课程整体改革形式:在基础课程方面,语文“主题教学”实验平稳落户;数学、英语学科建设有突破;德育课程构建起主题特色活动系列。
第二阶段(2018年7月----2019年9月)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学校课程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课程改革取得明显突破,其中语文“主题教学”实验特色凸显,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品牌,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亦已形成。
(三)具体实施
1、深入研究基础课程,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1)语文学科
学校将从2017学年起我校一至五年级引入语文(阅读)“主题教学”实验。为了让语文实验平稳落户,并凸显其特色,学校将通过密集型校本实务培训,及时为老师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大家用好实验教材的信心和能力,从而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逐步显现实验教材的理念优势与品牌效应。
2)数学学科
学校将从2017年上期将《数学思维训练》校本教材作为一至五年级的数学拓展课教材,每周安排两课时,并将它融入学校课改数学教材的评价系列。我们要通过专家指导、课题研究、校本研训,积极开展数学学科研究,提高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方面的效力,并在2018年县教育局质量检测中我校数学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
3)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劳技等学科
要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本学科的相关因素,让学生对艺术、科技、体育等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感,提高自身的艺术能力;以科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能力等;通过基本的体育健身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和自主学习体育的能力。
2、建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校本课程特色。
学校积极整合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创建校本课程特色。
1)拓展课程
学校将通过对“阅读与经典”课程的不断开发,建立起
“必背书目
——必读书目
——选读书目
——报刊杂志”的立体阅读体系,逐渐打造一校一品的特色校本课程。
国学经典课程
年
级
课
程
教
材
(必背书目)
课程目标
教学课时
诵读
时间
一
经
典
诵
读
上期《三字经》
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让他们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
每周一课时
每天
晨
诵
课
下期《弟子规》
二
《千字文》《百家姓》
三
《老子》选读、《弟子规》
培养学生良好的古诗文诵读习惯和语感撑握诵读的方法与技巧。
四
《论语》选读、《弟子规》
五、六
《大学》选读、《中庸》选读、《中庸》选读
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增强记忆力,开发潜能,提高表达与写作能力。
1-6
《小学必背古诗70首》
循序渐进背诵积累70首古诗
课外阅读课程
年
级
课
程
教
材
课程目标
教学课时
诵读
时间
低年级
绘本阅读
绘本选编
以“快乐阅读”为理念,选择适合的绘本,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逐步提高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每周一课时
每天
晨
诵
课
中高年级
蓓蕾书社
各年级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报刊杂志》
1.阅读重点与总量:①阅读叙事性作品,包括故事等;②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2.阅读方法与能力:①初步学会默读;②学习略读;③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2)活动课程
学校从“一校一品”文化内涵入手,构建颇具特色的课程方案:
*
结合“主题月”开展的系列活动。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时间
主题月
既定活动
时间
主题月
既定活动
2~3月
礼仪月
礼仪知识竞赛
9月
爱校月
敬师爱校
4月
读书节
阅读活动
10月
爱国月
爱国教育活动
5月
科技节
小制作评比
11月
体育节
校运会
6月
快乐节
六一联欢会
12月
艺术节
迎新联欢会
*走近瑶都——“瑶”文化探究课程
以家乡的“瑶族元素”为专题,学习相关知识,探究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家乡,了解瑶文化,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模块
低年段
中年段
高年段
“瑶族”
知识
1、看图认识了解各类瑶族元素。
2、激发学习了解家乡历史的兴趣
1、学习收集资料、处理资料。
2、自主关心相关的家乡民族的信息。
1、多渠道收集各类“瑶族元素”的资料,并制作演示文稿。
2、选择一项主题进行实践探究,形成研究报告。
“瑶族”文化
1、参观看县城内的瑶族风情建筑及视频资料,感受家乡瑶族的魅力。
2、唱一唱、画一画,开展相关的小型竞赛。
1、收集“瑶族元素”文化资料。
2、以各种方式描摹美丽家乡“神州瑶都”。
1、吟诵相关美文,体会内涵。
2、用自主制作的作
品布置教室。
“瑶族”文化内涵
1、认识家乡的民族英雄,了解他们的事迹。
2、诵读相关美文
1、收集瑶族的故事。
2、探究各类瑶族元素的内涵。
1、组织宣讲,弘扬民族英雄精神。
2、汇编《江华瑶族元素》。
*
社会考察、实践活动(分春、秋两季考察活动)
学校将每年春秋两季组织的社会考察活动组成系列,每位学生5年10个点,以此提高学生的考察活动面。
年级
学期
地点
内容
一年级
第一学期
县苗圃
找秋天
第二学期
岑天河湿地公园
找春天
二年级
第一学期
盘王殿
感受瑶族文化(一)
第二学期
县瑶族规划展示馆
感受瑶族文化(二)
三年级
第一学期
自选
野外生活体验
第二学期
新农村
走进农村,参与实践
四年级
第一学期
敬老院
关爱老人主题实践活动
第二学期
烈士公园(江华故居)
缅怀先烈
五年级
第一学期
少年军校
军训
国防考察
第二学期
西边大岭
野外拉练
3)“快乐活动日”
“快乐活动日”与“一校一品”建设相结合,课程分为“拓展课、社团部、“益智坊”、小影院”四大板块。“快乐社团”努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组建舞蹈、合唱、趣味科技、编织、衍纸(剪纸)、书法绘画、陶艺、篮球、足球等各种兴趣班(社团)供学生选择。“益智坊”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各种游戏活动,小影院则每周轮流安排学生进入报告厅观影。
4)阳光体育
学校严格执行“三课二操二活动”的规定,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安排每天下午10:30-11:00为全校性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列入课表),从自编本校特色课间操,到各班在指定场地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活动项目和器材定期轮换。每年的体育节举办“校运会”盛事,请来家长代表参加闭幕式。完成足球校本教材的编写,并做好实施、推进工作。抓好各类运动队,重点建设足球、乒乓球优势体育项目,注重提高学生体育达标率,进一步巩固学校“全国第一批体育工作示范”的荣誉。
5)心理健康课程
2017年上期将开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好学校心理健康活动室和咨询室,确保现有的2名二级心理健康咨询师的工作编制,具体的课时、师资安排,资源开发如下:
课时为每周每年级1课时(讲座形式),需要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2人(杨日宣、彭小泉)
课程资源:1、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心理教师编写,四-六年级三册)
2、心理活动课案例(搜集)
3、心理测量量表(编制)
4、设立心理咨询室(以及心理信箱)
5、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和成长档案共同存放)
二、教学实践
(一)基本目标
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方面的行动研究,强化课堂有效行为,以教师的“善教”促进学生的“乐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三年内成为**市级或以上的课堂教学改革“样板学校或先进典型学校”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7年3月---2018年6月)
在教师的教学方式指数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的认同度以及学业水平指数方面均有进步,学生的学业负担综合指数有所降低;学生在体质健康、身心健康指数方面均有提高。
第二阶段(2018年7月---2019年9月)
在教师的教学方式指数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的认同度以及学业水平指数方面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学生的学业负担综合指数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学生在体质健康、身心健康指数方面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三)具体实施
1、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有效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减负规定,控制双休日及平时课外作业总量;专课专用,不搞全班性补课,为落实“师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提供切实保障。
2、坚持以教学流程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和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学校教学流程监控体系分为三个层面:校长对教学工作全面负责,深入一线听课,及时根据反馈情况提出对策意见;教务主任全面实施教学工作的日常管理,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座谈,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研组长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教研组、备课组检查落实教学流程“五环节”,组织研究教材教法,解决存在问题。
3、重视学科德育,倡导“无痕”育人。构建和谐课堂,谱写温馨教室里的温馨故事。立足“乐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眼“善教”,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基,为学生的持续发展蓄力。
4、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方面的行动研究,强化课堂有效行为。扎实开展
“主题教学实验每周一磨课”等分级分类校本培训,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层面的“课例研究”,引导教师反思自己课程改进和开发方面的实践,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和开发能力,进而形成以“聚焦课堂,提高教师“善教”能力为本的校本培训特色。
5、强化教导处职能,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1)坚持一月一次教研组长例会制度、两周一次教研组活动、一周一次备课组活动。确保计划的安排与落实、各项工作的检查与反馈。
2)结合教学“五环节”流程管理,开展“命题研究”、“双休日拓展作业设计”等专题研讨;结合“每周一磨课”、“伙伴式课例研究”等平台,聚焦课程,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借助“教研论坛”、教师读书活动、校际教研,丰富教研活动内容,力促教研组活动的有序、高质、高效。
3)教研组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研究;发挥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校园网)”平台的作用,积极开展网上评课、交流学习心得活动,重视“学科资源库”的资源积累与共享,不断更新、完善“教研组工作”栏目内容,通过网络教研促进教研组建设。
4)教导处加强对教研组的考核,完善“书香组”、优秀教研组、示范教研组(备课组)的评比办法,鼓励教研组争先创优,形成特色。
三、德育工作
(一)基本目标
学校德育工作围绕“书香小少年、美德小公民、担当小勇士,学习小能手”的“四小”培养目标,以落实《少先队活动课程纲要》为契机,以“两纲”精神为指导,创新德育课程,提高德育效能,打造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真知、求自主、求创新,争做“四好”少年。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7年3月--2018年6月)
学校形成较为完善的德育课程,德育特色凸显。
第二阶段(2018年7月---2019年9月)
学校有县级以上德育课题,获评市级“文明校园示范校”。
(三)具体实施
1、根据学校德育核心理念及育人目标,完善分年段德育目标。以《以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实践为契机,结合校内外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等活动,挖掘学科教材中契合的教育内容,梳理、统整,形成较为完善的校本德育课程及德育运行机制。继续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确定新的生长点,创新活动、细化措施,争创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省“安全文明校园”。
2、结合创建市“文明校园示范校”,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开发学校德育校本课程,逐步摸索出适合我校不同年级学生的德育内容和目标:一二年级以养成教育为主,三四年级以行为习惯教育为主,五六年级以责任心教育为主,安全教育各年级都开设。根据学生的行为现状,确定校级落实项目及分年级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点,通过说说、演演、做做、评评等方法进行扎扎实实的指导,关注细节、即时强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结合“‘校园星’一校一品”建设,建立德育评价系统,形成德育激励机制。开展
“阅读星”、“美德星”、“责任星”、“学习星”个人四星争创活动和“星级班”、“特色班”班级评比活动,引导学生自定标准、自创特色,进而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
4、进一步梳理校本校园文化活动序列,努力建设有内涵、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结合“温馨教室”的创建、“四星少年”和“星级班”的评比打造乐学、愉悦的班级文化;结合阳光健身活动、校运会、迎新会、特色项目创建等塑造健康、活泼的艺体文化,结合读书活动积淀礼贤、高雅的书香文化,结合校园美化和人文环境的塑造营造生动、和谐的环境文化。
5、通过年级组研修,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由学校德育处与年级组根据热点问题及本校德育现状,每学期组织德育论坛、班主任沙龙等德育研讨活动,人人参与,以提升全员德育意识。通过专家讲座、课题研究、校本培训等方式,鼓励班主任形成自身教育风格,以促进其专业发展,使学校有获评县、市级“优秀德育工作者”的特色班主任。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校园网站开辟“知心话”专栏,由团员老师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小烦恼,小困惑。根据创建要求及学生实际,建立心理健康活动咨询室,在解疑答惑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7、进一步挖掘教育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充分利用社区、家长资源,丰富育人形式及内容;从2017年开始汇编好每一届二小毕业生《星语》纪念册,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思考;继续办好家长学校,2018年力争省示范性家长学校创建成功。利用学校网站、校微信等平台,共商育儿方法,交流育儿经验,让学生在开放、和谐的氛围中快乐求知、勇敢攀登。
四、教育评价
(一)基本目标
坚持素质教育,践行“轻负优质”,开展教育评价研究,构建“注重素质、尊重个性,多元评价,持续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7年4月----2018年6月)
反思学校已有的评价体系,强化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从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初步建立起科学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第二阶段(2018年7月----2019年9月)
进一步探索并逐步优化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使之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具体实施
1、注重综合评价,关注可持续发展。学校不以考试分数作为考核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从根本上为教师、学生松绑。
2、结合争创“四星少年(阅读星、美德星、责任星、学习星)”活动,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发挥个性特长,争做“勤奋好学,勇于担当”的好少年。
3、结合每月的班级“流动红旗”常规评比,促进养成教育;结合“星级班(特色班)”创建活动,建立班级团队考核评价机制,藉此营造班级文化,形成班级特色。
4、坚持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五、特色建设
(一)基本目标
围绕“把学校办成有“书香”特色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市级名校’”这一办学目标,整合教育资源,做强已有的特色项目,培植新的特色“生长点”,形成学校文化品牌。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7年3月-----2018年6月)
找准方向,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形成新的特色“生长点”。
第二阶段(2018年7月-----2019年9月)
学校获评市级国学特色学校。
(三)具体实施
为了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我们在书香文化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努力创造实验成果,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以下为特色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办法:
1、做强已有的特色项目
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项目已有起色(自2015年起连续两年获“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市级优秀组织奖,教师在信息化创新运用的各项比赛中均获奖),我们将积极挖掘潜力,开发资源,争取在教育现代化特色创建方面有所突破。
2、培植新的特色“生长点”---书香校园
一、亲近经典,构建立体的阅读体系
为了让孩子能真正地进入阅读空间,我们建立了
“必背书目
——必读书目
——选读书目
——报刊杂志”的立体阅读体系。
1.必背书目。
必背书目
是指学校规定的必背经典。“读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卷”,国学经典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
2.必读书目。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广泛征集师生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小学语文教材推荐篇目,在每学年初为学生制定好这一年每月的阅读清单,指导学生选购书籍。
同时,学校利用学校图书室购置的必读书,采用班级漂流形式,由语文老师统一借阅,统一归还。
每班学生每月至少要同读一本必读书,看完后进行阅读的交流。
3.选读书目。
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对高水平阅读者而言会吃不饱,因此我们必须从“必读”延伸到“选读”,共性照顾到个性,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个别,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主动的发展。
所以,在学生课外阅读体系中,选读书目就显得举足轻重。
4.阅读报刊杂志。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学生要“能阅读日
常的书报杂志”。报刊杂志内容鲜活,形式丰富,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渠道。
二、溢满书香,形成立体的读书网络
1.教师读书活动
(1)建立教师阅读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2
本好书,每月至少阅读一期教学刊物。
每学期,每位老师完成一篇读书心得,每周至少完成1
篇以上的读书笔记;每天坚持读书
分钟,提倡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每月到图书馆借阅图书
次以上。
(2)搭建读书交流平台。
在教研活动中,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论坛活动;鼓励教师利用博客和微信介绍好书,交流读书心得。
(3)开展名师结对活动。
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开展一般老师与名师的结对活动。
通过推荐、交流读书心得,指导撰写论文,转变课堂观念等方式,促进老师深入读书,每位名师一学年至少指导一位老师撰写一篇论文。
(4)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课活动。每两年全校开展一次课外阅读指导课评优活动;每两年每位老师要上一次“课外阅读指导”公开课。
2.学生读书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课前
分钟
“国学经典背诵”活动,低年段的古诗过级以及中高年级的阅读过级活动,每个月课外阅读交流汇报活动,高年级的图书漂流阅读活动,“开放书吧”自主管理、自主阅读活动,“我的一本好书”
课外书推荐活动,“我喜欢的一份报纸(或一本杂志)”介绍活动,“**二小书香网”,学生参加测试积分活动等,让大批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阅读,促进学生个性的主动发展,学生的阅读热情高涨,学校“阅读之星”评比活动氛围浓厚。
3.家庭读书活动
家长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支持者,没有家庭的配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就不能高质量的完成。
学校鼓励家长为孩子建“温馨读书角
”或“温馨小书房”,每月
为孩子购买一定数量的课外书;开展“亲子读书活动”;通过亲子阅读卡,架设家校沟通的桥梁,营造浓郁的家庭读书氛围;引导家长督促孩子在家每天坚持背诵经典,晚睡前看半小时以上的课外书。
三、生机盎然,建立多维的评价系统
1.教师评价体系
将读书活动纳入教师业务考核指标体系,作为各级各类教学能手评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名
师培养对象的评选条件之一。每学年末评选表彰读书活动先进个人,以及优秀读书笔记、优秀读书论文、读书随笔等,并进行汇编。
2.学生评价体系
(1)必读书目评价。
每个月以试题检测的方式评选“阅读之星”,名额不限,发给贺信,其风采在班级、学校阅读宣传橱窗中展示。
(2)国学经典评价。学校组织人员对课前背诵进行不定期检查;在读书节知识竞赛试题中检测背诵情况;期末每班进行背诵检查考核;以年段为单位,举行经典背诵挑战赛,评选“积累之星”。
(3)报刊杂志评价。
每学期在学生订阅的报刊杂志中出一份竞赛试题举行征答活动,评选出阅读“时尚之星”。
3.书香家庭评价体系
检查孩子在家庭中是否有安静、愉悦的读书环境,是否有小书橱或小书架,每年是否为孩子购置有益的图书10
册以上,订刊物
种以上,家中是否有适合孩子阅读的藏书
本以上,每周是否有一次以上亲子共读时光等,在此基础上评选出“书香家庭”。
4.书香班级评价体系
从班级图书角建设、图书馆志愿者参与程度、图书馆借阅率、获得学校阅读活动的学生比例等方面进行考评,评选出“书香班级”。
六、队伍建设
(一)基本目标
立足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品质、专业能力,建设一支“乐学习、善教学、会研究、能创新”的师资队伍,进而打造一所以“善教”促“乐学”,师生和谐成长的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7年3月-----2018年6月)
根据学校现有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学校全面启动骨干教师工程,重点抓好15%~20%校、县级骨干教师队伍,使其能达到优秀教师的水平。
第二阶段(2018年7月------2019年9月)
全校25%~35%的教师能成为教学骨干,在各自的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学校挂牌县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
(三)具体实施
1、学校将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关注焦点,修订、完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制订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对照规划,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建设。校长亲自负责,团队精诚合作,全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2、基于《**镇第二小学师德实施细则》,加强师德建设,树榜样,树正气,以形成全体教工们共同的价值追求;营造师“爱”氛围,形成“三爱”精神------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师德教育的考核反馈制度化、常规化,做到教育为主,奖罚分明。同时,学校还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3、引入省内联盟名校教师专业发展优质资源,共享名校研训平台,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探索校本研修有效模式,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别的研修形式,逐步形成校本研训特色。
1)“四课制”——聚焦课堂教学
学校认真落实好教学“四课制”活动(即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中年教师特色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第一学期组织青年教师展能课,第二学期组织另外“三课”活动。“四课制”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提前一周下达教材,教师独立备课,借班上课。该活动为各个层面的教师教学比拼的重要舞台,也是校本研修系列中分量最重的赛事。
学校借助“四课制”活动丰富研修形式,促进学科教学。参赛者需撰写的“教后反思”,每位教师至少对3堂展示课上网评课,点评认真、意见中肯的教师可获“伯乐奖”。教研组则组织评课活动,校领导根据自身教学专长亲临教研组作全面点评。
2)专技赛——关注专业素养
学校从教师所任教的学科特点出发,组织专技比赛,作为“四课制”教学赛事的分支,如:考查语文教师文字功力的现场作文、“文本细读”;考验数学教师基本技能的数学题解、单元练习命题;检验英语教师语言素养的朗诵创编、阅读分析;测评综合学科教师综合能力的课件制作、活动方案设计等。
3)论坛/沙龙——创设合作情境
学校积极为提升教师群体提供做强的条件,每学年轮流组织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的“教学论坛”和“学科沙龙”活动。“教研论坛”着力营造教研氛围,打磨教研组的教研能力。“学科沙龙”的开放度更大,互动性更强。各教研组或年级组结合教育教学热点问题,制定命题,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扎实的研讨活动;学期末,一一以团队形式展示。
4)读书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提升教师的文化内涵和学术素养,是学校校本研修又一个基本点。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读书论坛”与“读书沙龙”作平台,“书香组”和“书香教师”的评选为激励机制,提高读书活动的实效性。学校安排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专业书籍并组织测试,同时开出书单供教师选读。学校还将充分利用校园网中的论坛平台,每月推出阅读文章,组织教师阅读跟帖,校领导(版主)亲自在教工大会上作评点。
5)颁奖会——凝聚校园文化
学期末,学校汇集诸项赛事,组织隆重的颁奖仪式。评委代表上台朗读精心撰写的获奖课评语,获奖教师当场接受专家的“拷问”,教研组或年级组(包括后勤组),及至大队部、男教师团队则以各种形式作展演。营造学术气氛,凝聚校园文化。
6)“六个一”——落实常态管理
学校将组织各项活动赛事与常态管理相结合,系统策划,规范运作,建立起“六个一”校本研修制度:即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专业书籍、执教一节“邀请课”(“四课制”除外)、上传一个课件、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上网点评一堂课(“四课制”评课另计)、一学年完成一个课题研究,学期(年)末逐项考核。通过制度化建设,使校本研修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也为实现长效研训提供机制保障。
4、学校要花大力气培养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师徒带教、骨干引领、校星级教师评选机制等,形成校、县骨干教师分级培养的梯队,促使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优化;支持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的进修,鼓励教师职称升级,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以期达成《**镇二小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及目标》中各项指标要求。、5、学校要把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视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对中青年教师作适合个体的规划及培养,搭建平台,鼓励冒尖。政策向中青年教师倾斜,为他们的学习、研究创造各种条件,也为他们的才能展示提供多种机会:组织参加省市各类培训、外出听课、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对外开课,以及安排师徒带教等等。
6、倡导团队合作,开展良性竞争。通过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等,开展以团队研究形式为主的主题研究活动,聚焦课程与教学改革。团体内的教师互为资源,互为参考,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一位教师上课,全组一起研讨,你我共同提高,建构起“个人成长、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合作培训结构。
7、借助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校园网)”平台,拓宽校本研修天地,全方位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健全网络教研机制:网站栏目责任到人,职能部门及时督查,教研组长落实管理,教师及时、正确地上传资料。将网络教研活动与教师的业务考核挂钩,与教研组考评挂钩,藉此激发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教研组创建网络教研特色的积极性。
七、校园文化
(一)基本目标
结合创建省、市级文明单位、绿色校园,软硬件共同打造“师生和谐成长的共同体”,学校形成快乐、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7年2月-----2018年6月)
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并凸显开放式育人环境特色,学校获市级文明单位、绿色学校。
第二阶段(2018年7月----2019年9月)
学校形成快乐、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获评省级文明单位。
(三)具体实施
1、结合创建市文明单位、市绿色学校,营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创设开放式育人环境,将美化校园与创建和谐校园结合起来,努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孩子们向往的乐园。
1)打造我校一校一品“美丽校园,幸福师生”物质环境:在校门口建立以“美丽校园,幸福师生”为大幅背景的LED宣传屏,定时推出学校的“好人好事”;各班教室门口的班牌以“美丽班级”形象为底板,除了课程表、班级“全家福”照片,还有班主任及家委会的寄语;每个教室的“星星榜”内张贴孩子们的照片及争星成果。
2)营造“书香致远”阅读环境:学校利用田园式图书馆、校园开放式书吧、书屋及班级图书角创设舒心的阅读环境,利用“读书节”营造阅读氛围,利用“阅读手册”检测阅读效果并促进亲子阅读。
3)“涂鸦墙”
让心灵自由飞翔:为让孩子拥有宽松的环境、自由的心情,学校在2016年寒假将原老年门球场四周的墙面改造制作成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涂鸦墙”任凭孩子们任意涂画宣泄。
2、倡导感恩精神。学校每年汇编**二小毕业生《星语》纪念册,引导学生尊师爱友,感恩母校;学校从2017年起将平时的校园生活片断拍摄保存,每个学期末制作成《记录**二小》纪录片,珍藏起学校生活美好的记忆。
3、学校结合师德建设、文明班组评比开展温馨办公室创建活动,营造进取、和谐的人际氛围;结合“四星少年”、“星级班”评比推动温馨教室创建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
4、家校共育,形成合力。召开一月一次家委会会议,全校家长参加校运会、迎新会等重大活动,以及每学期开展家长问卷调查、组织亲子阅读等,多渠道吸引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参与学校管理,并为学校提供社会教育资源。
5、消除安全隐患,落实安全措施,创建平安校园。如:设立“百米线”家长校外等候区,保障放学接送安全;坚持每周一次的安全演练,帮助师生掌握逃生技能;定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6、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建设一支会当家、能管理、讲团结、肯吃苦的行政后勤队伍。倡导“注重细节,追求精致”的工作作风。后勤工作规范、优质、高效,获得师生认可。
第四部分:学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保障目标
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营造和谐、优美的人文环境。经积极发挥后勤工作育人、环境育人的特点,为学校实现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学校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确保学校完成各项目标的创建任务。
(二)、保障措施
1、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镇第二小学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发放办法》帮助教师不断规范自己的职业生涯,促进教师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2、构建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对学生学业的评价,试行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促使评价的多元化和全面性。
3、建立教师培训体系。进一步抓德师、、师风、行风建设,强化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际行动实现组织的共同愿景。制定教师学历达标规划,制定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师德标兵评比办法,制定“以校为本”的青年和中老年教师培训计划,并按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实施。
4、建立安全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做好学校水、电与食品、交通等方面的安全工作,成立相应的安全工作小组,坚持日常的安全工作督察,继续完善学校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建立健全各种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学校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5、建立专用设备保管机制。实验室、电脑室、图书室、多功能教室、体育室等器材设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应加以妥善保管,并由专人负责。需建立健全保管机制,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各类器材和资料。需增加图书室藏书量,添置学校的电教设备。
6、建立校园环境建设机制。增加校园绿化面积,提高校园绿化覆盖率,制定校园环境美化、绿化建设规划,落实校园管理责任制,使学校的校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美好乐园。
2017年2月
第四篇:罗阳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罗阳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一、幼儿园发展的现状分析
1、师德建设,培育专业精神
在过去几年中,我园开展了多种卓有成效的活动,如:富有特色的园名师培养、教师的师德演讲,寓教于乐的活动等,幼儿园的教师们对教师专业形成了共识——做教师是既平凡又不平凡的,既要耐得住寂寞,又要不甘于寂寞,奉献是教师必备的品质,做教师的自豪是我们努力工作的动力。逐步培育出实验幼儿园特有的专业精神——求真、求实、求创新。
2、有效带教,提升专业能力
在过去几年中,我园围绕如何提高带教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关注被带教者专业成长的同时,还关注带教者自身在专业上的发展;带教的形式也比较多,有师徒结对、搭班式带教、县教研员带教、园内名师带教、教师专业发展小组等。这些有效的带教形式都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几年中,6位教师在市青年教师课堂评优中获一等奖,2位教师在市技能比赛中分获一、二等奖,近30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30多个课题在市级以上立项并获奖。
(二)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1、我园的教师队伍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本园共有一线教师22名,30岁以上教师3人,其余均为30周岁以下。大专学历达到100%,本科毕业及在读占65%,诸暨市及以上名优教师占35%,我园的教师团队虽然一直为大家所羡慕。但毕竟我园建园时间短,特别是近三年引进教师10人,尽管我们主观上在队伍建设方面已经很努力了,但人的培养需要时间。再加上优秀教师作为对照,更增加了教师间的区分度。
2、教学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由于队伍的年轻化,致使实践教学经验缺乏、教学研究能力不强等缺点也随之暴露无疑。作为示范性幼儿园,我们能及时地把我园好的做法在县内进行辐射,但理性的思考还不够,没有将一些有效的经验及时物化。因此,作为示范幼儿园,还需要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梳理概括成功的做法,形成有效经验,通过多种途径,更广泛地推广成功做法,进一步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为诸暨教育的优质
均衡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未来三年发展的指导思想
1、教师队伍的全面发展: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个体,而每一个个体的成长都影响着整个园所的总体发展,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能动性,让教师队伍更快更好地成长起来,是一个园所发展的持久任务。本着“建优质师资,促园所发展”的理念,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我园教师的培养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教师队伍优质均衡发展:这是针对我园教师队伍的现状而提出的。根据“木桶理论”——水装得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块,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取决于每一位教师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是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而且是在上不封顶的情况下,尽量缩小教师之间的差距,实现我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平衡发展。
三、未来三年综合发展目标
(一)目标:
建立教职工自主发展的机制,主动提升专业精神,主动提高专业能力,缩小我园教师之间的差距,实现我园教师优质均衡的发展。
(二)具体措施:
1、总结幼儿园优秀教师成长的轨迹,形成教师成长指南。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愿望。
2、建立教师自主发展的机制,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
园长和教师一同分析自己在团队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寻找突破口。教师根据幼儿园的三年发展规划,制定自己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并定期进行自评,对自己的规划进行调整。能根据自己发展的现状,主动提出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3、通过政治学习、演讲、辩论等途径,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每年教师节前举行师德演讲,在此过程中,不断对教师的职业达成共识,提升专业精神。说说身边的好教师,谈谈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修养。围绕“家长心目中的好教师”标准中的两难问题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学会换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学习与家长沟通的技巧。通过主题式年终小结会,弘扬幼儿园的主流价值观。
4、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园本研修,完成县下达的各项师训任务。根据县内师训的要求,制定我园“十一五”的师训计划,组织好师德修养、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依托“基于关键教育事件”的行动研究方式,通过观课、评课、改课等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5、完善园本教研制度。每周一次小教研,两周一次大教研,在聚焦课堂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研的质量。大教研组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园本教研,根据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题研究,围绕重点专题研究开展听课、研讨活动。小教研组根据本年龄段的特征,以基本教研组教师的问题,抓好教育理论学习,立足于课堂教学,从备、听、议、思、行这几个方面着手,形成良性循环。
5、让新教师和普通教师通过改上“经典”课,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6、通过“骨干教师支教”等途径,让教师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锻炼。
7、在尊重、满足教师需求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师进行管理:园长、助理、教研组长加强对各班的日常巡视,及时了解教师的需求,给予支持性的建议。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师的月、年终考核表,把语言文字工作、日常巡视和教师电子档案纳入教师考评中。建立年终考核后的沟通制度。
(三)达成标志:
1、教师有自主发展的意识,有规划自己发展的能力,制定出适合本人的、有针对性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2、教职工的师德修养有明显提高,能关注全班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得到幼儿和家长的认可,在师德方面无家长投诉。
3、“十一五”园本研修计划顺利实施,按时间节点完成相关培训。
4、培养县级名教师2—3名,新增学科带头人1—2名。
5、教师在专业精神、专业能力上的差异缩小。承担公开教学任务的面广,教师的个人电子档案的质量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不断增强(从考核和督导评估中看)。
6、教师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日常教学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能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教师观察幼儿和解读幼儿的能力有明显提高,为幼儿建立的成长档案能体现孩子发展个性。
7、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能围绕专题大胆实践,积极参加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园本教研的参与度高,有效性高。教师设计活动、听课和评课的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形成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习惯,为切实保障幼儿园三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幼儿园采取以下措施:
1、组织保障
幼儿园建立以园长为首的教师三年规划实施的领导小组,以支部书记为首的三年规划实施监控小组和三年规划实施评价小组。按照三年规划的自评机制定期对教师的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进行自下而上的自评、他评,并针对评定的结果对规划进行调整。
2、制度保障
不断完善三年发展规划园本评价制度,并按制度定期对教师三年发展规划进行实事求是的自评。建立幼儿园顾问团,聘请市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方面的专家,对培训教师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提供决策建议等。
3、经费保障
在今后的三年内,根据规划中的重点发展项目,合理运用教育资金,提高教师培训投入的效益。根据研究型教师的需要添置相应的设施设备
第五篇: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创建温馨村小三年发展规划
为切实加快我校的发展,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创建温馨校园,特制定适合我校发展需要的规划,以指导学校工作。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为宗旨。
2、总体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举“以人为本”之旗,走“和谐发展”之路,将学校建设成队伍精良、管理优化、特色明显、设施先进、校园优美的温馨村小。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学校,为形成品牌校奠定全面基础。为此,我校积极开拓创新,团结互助,勤奋进取,为圆满完成三年规划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3、具体目标:
一、完善学校建设及教育设施配备和校园绿化。学校建设及教学教育必备器材配备达标是重点,校园建设和环境绿化是我们今后三年的投入立足点。
具体规划如下:
1、抓紧完善学校的建设,学校的各功能室都将为学生创造更舒适、更现代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享受学习的无尽乐趣。(1年时间)
2、努力进行校园的绿化美化活动。打造花园式校园。(2年时间)
二、追求现代管理 以人为本,追求管理的现代化。学校干部要淡化干部的行政长官意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教育科研的业务能力。教师要树立“一切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新理念。学校管理不是某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群体的共同意识。因此,要开发全体教师的主体性,充分调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内在积极性,创建规范、高效、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促使郑村小学能够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具体规划如下: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领导集体的自身建设,形成一个“政治坚定、团结和谐、业务精良、管理科学、务实廉洁、乐于奉献”的领导班子。实施人性化亲情管理,一切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于为教师创造舒心的工作环境、愉快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2、优化学校物质文化。争取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变办学现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水平。精心布置校园的静态环境,建设动态的“温馨教室”,丰富校园物质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彰显快乐特色。
3、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发扬学校优良传统,挖掘学校办学潜力。在此基础上,打造“ 我们一起快乐学习,我们共同主动发展”的特色校风,以形成和谐快乐、健康向上的学校精神文化,提高学校“文化”的影响力。
4、完善学校制度文化。建立一个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的管理运行机制和一个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事尽其理的工作环境,以及优胜劣汰、优质优酬的工作氛围。
5、树立学校文化品牌意识,在继承和发扬学校历来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优化学校物质文化,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丰富学校精神校精神文化,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和谐的学校文化。同时,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力争示范学校达标。
三、建设专家型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立动态的、吸优从教的师资调控制度已被社会认可。因此,坚定考核聘任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调整不适应学校发展的人员。优者上,能者进,人品至上,水平至上,在流动中稳定,在稳定中提高。全面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政治上严格要求,业务提高上创造条件。
具体工作如下:
2017年:需要进一步调整干部队伍,做到责任到位,领导到位;拓宽渠道,促进内部发展。结合课题研究的实际,强化学习、确立科研项目,为骨干教师创设提高业务水平的环境。充实完善学校教育专家队伍,鲜明骨干教师的业务形象,规范考核聘任制。
2018年:进一步充实学科队伍,召开教师教学研讨会,初步形成能代表谢家村小学水平的教学骨干集体。进一步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019年:创设内外交流平台,为教师铺路架桥,创造条件。
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是学校办学的最终目标,也惟有高质量的学生才能体现学校存在的价值。我们在坚持基础学科的前提下,要以个性化发展为策略,确实把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学生身上。
(1)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确立“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人本”教育原则。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合格小公民道德建设”为指针,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一切德育活动”为载体,切实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及良好行为习惯,改善学校的整体面貌。
(2)建立完善少先队活动教育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3)建立学校德育常规工作评比制度,不断完善评比细则,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使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逐渐形成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5)建立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标准,逐步尝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家长跟踪评价的评价方法。
(6)要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档案,要为每个学生设置个性品行记录;要让大大小小的排头兵“上墙”,要让每一个学生不仅能挖掘自己的潜能,还能吸纳身边的榜样;要奖惩相宜,表彰、鼓励要对集体,批评、帮助只对个人。
(7)要加大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扩大学习容量,增强训练密度,减少无效劳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学校的宏伟蓝图,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提高教职工主动参与学校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能力,激发广大教职工主动的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校和谐稳步的发展,为实现三年中长期办学目标,为创建温馨村小而努力工作。
创建温馨村小三年发展规划
红星乡谢家小学 2016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