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夯实基础 开拓创新 不忘初心 奋勇前进
夯实基础 开拓创新 不忘初心 奋勇前进
——泰州大桥五周年 秋夜漫步堤岸,清风徐来,远眺有着五项世界第一的泰州大桥,不禁思绪万千。转眼来到泰桥工作已经5年了,回顾5年的经历,我从稚嫩向成熟转变,从管理方法单一向制度化、人性化管理转变,从清障训练方法模式化向创新实用转变。正是在泰桥的这5年让我成长和改变。
磨合
夏日的炎热随着季节的变换即将过去,2012年的9月我来到了排障大队,看着大家满怀期待的眼光,我感觉浑身干劲十足。记得清障设备刚到的那一天,所有人都很兴奋。看着兴奋的他们,我逐渐感觉到了压力,从事清障工作近13年,我深知清障工作的危险和辛苦,但是如何让我所带领的这个团队有这方面的认知和了解?面对30多名排障新手,从初步的中队划分到简单的人员组合,从基础技能训练到安全注意重点,从入门必备知识到设备使用技巧,我手把手传授经验,一点一滴地向他们灌输。排障工作离不开团队协作,互不相识的我们相聚泰州大桥排障大队,为了同一个目标不断磨合,共同努力。
历练
5年来,排障大队成功完成了逾5000起各类型清障救援任务,无论是白天或夜里,也不管是酷暑或寒冬,公司管辖路段内一旦发生较为严重的交通事故,我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参与救援。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11月20日星期五,刚到家还没来得及开门,电话铃声响起,当班中队长告知丹阳新桥收费站入口匝道内,一辆运输汽车的货车起火,导致匝道严重堵塞。来不及跟家里人说句话,我火速赶往现场。当我到达时,失火车辆的火势已被控制,但是现场一片狼藉。面对大面积烧毁、长达近30米的车身,想要一次性迅速将事故车拖离现场几乎不可能,于是在交警和路政对事故车进行勘验时,我带着现场所有的排障弟兄们从前到后反复寻找最佳拖牵点,并利用随车配备的各类辅助工具将事故车烧焦的轮胎和后箱板等一一处理干净,为后续的拖牵提前做好准备。在随后的事故车拖牵处理过程中,我充分调动现场骨干人员的想象力,指引他们拿出最合理的清障方案。而最终的事实证明,正确引导和群策群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整个清障过程耗时较长,但是当所有人在凌晨2点“前呼后拥”地护送事故车停靠在安全区域时,我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了历练后的喜悦。
反思
一直以来,排障大队坚持把“安全第一”作为工作的首要原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持续在改进和完善。然而,最不想发生的事却在不经意间降临身边,这无疑是致命一击。很长一段时间里,所有排障弟兄们都沉浸在万分悲痛中,以至于影响到了正常的清障工作。身为排障大队的一员,他们的心情,我感同身受;而身为排障大队的负责人,此时的我,不是与他们一起意志消沉,而是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用科学的方法去改善,用正确的理念去延续。在反思“11·24”的前因后果时我发现,排障大队一直都不缺少安全保障措施,毫不夸张的讲,如果所有人都能严格执行大队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安全”就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但是,回顾这5年来,排障大队每年总会在某段时间里出现一些不应有的状况。除去那些可有可无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基本上都是源于制度执行力的缺失和安全生产意识的松懈。不仅是安全,日常工作、技能训练、言行举止等,如果总觉得偶尔可以降低一点标准或是随心所欲,“安全”就会渐行渐远。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5年的磨合与历练,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转变
为切实抓好排障大队的安全生产工作和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以促进大队整体管理提升为目标,我在2017年里,带领大队管理人员逐条梳理并修订了三大类、40余项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细化了10余项管理和监督措施,推行了季度清障案例分析会、月度工作经验交流会、员工每周谈心制、考核管理量化制等新举措。除了在制度方面的创新,我充分发挥全员的主观能动性,对生产车辆和清障附属设备进行了小改造、小创新,在背驮式清障车上加装锥筒箱、生产车辆增加爆闪警示灯、锥筒开槽埋设LED发光条等。一系列的新措施和改造创新,正在逐渐让大队向标准化靠近;管理上的转变也在让全员的思想发生变化,所有人已经深刻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责任,想干、肯干、实干的人越来越多,对创建标准化排障大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前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同时,未知的困难和阻力也会相伴相生。排障工作从表象上看也许就是拖车这么简单,如果仅仅停留于这一层面,再丰富的经验都经不起岁月变迁的消耗。唯有努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学习和探索更科学有效的工作理念及方法,才能站稳脚跟、踏实前进。身为领头人,我不会忘记昨日的失败和教训,亦不会沉湎于往日的荣誉和成绩,唯有不断奋勇前进才能助力单位发展,努力为公司实现成为世界一流的管理企业加油助燃。
第二篇:夯实基础 开拓创新 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夯实基础 开拓创新 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质量年工作计划
自动化学院历史悠久拥有学校最早的五个本科专业之一,有着30多年的办学历史,目前由原来的一个本科专业——自动化专业,发展到现在的四个本科专业即工业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3个硕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1个工程硕士点:控制工程。拥有青岛市信息化重点实验室。自主导航与智能控制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研究所;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
学院现有教职工97名,行政人员12人,教师85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实验室人员20人。教授11名,占教师人数的12.9%;博士16人,在读博士10人,占教师人数的30.5%;40岁以下专任青年教师 35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53.8%。
在三十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着力构建厚基础、宽口径,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营造有利于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空间。使他们能以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全面的职业素质适应变化的社会发展需要,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学院的根本工作。
一、教学工作总结
自04年学校启动本科教学评估以来,经过三年多的迎评工作中,我院教师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励精图治,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圆满完成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了教学评估突出贡献奖。通过评估我院的基本教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四年来,共引进师资28名,其中:博士13名,硕士18名硕士;送出去培养博士10人,教学管理及运行更加科学规范,教学工作成绩显著,科研实力大大增强。使我院的教学科研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不断强化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我院不断加强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骨干支撑和辐射示范作用。以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带动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全院教师的教学质量。04年在首届精品课程、优秀课程评选中,我院有一门课程获校级精品、一门课程获校级优秀课程;06年第二届精品课程、优秀课程评选中,两门课程获校级精品课程、两门课程获校级优秀课程,一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08年第二届精品课程、优秀课程评选中,有两门课程获校级精品课程,四门课程获校级优秀课程。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得建设促进了教师队伍和教材的建设。目前,形成了以精品课程、优秀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年轻的博士、硕士积极参加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的建设,使教学团队的结构逐步合理、教学和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08年,“自动化专业课群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教材12部,08年将有四部教材出版。课程建设的同时也更新了教学手段,在首届校多媒体课件的评比中,两项多媒体教学课件获得全国多媒体优秀奖,在首届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中4项获一、二等奖。
08年6月开始,组织了“自动化学院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认证”工作,有35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教学认证,其中有6名青年教师获得了“优秀”等级。
为了表彰过去几年来学院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热情,08年在第二十四个教师节期间,学院召开了首届自动化学院教学工作会议,对几年来在课程建设、教学成果、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表彰。
几年来,学院的教学工作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同时还应该看到,在师资队伍培养、教学团队及新办专业的建设还需要下大力气常抓不懈。04年至今,引进博士教授11人,硕士18名,且仅有两人从事过教学工作;尽管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教学梯队的建设还比较薄弱,两个新办专业尤 其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还需进一步优化,提高学生就业率。围绕着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任务,学院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根据教育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抓好专 业建设,尤其是新办专业建设,推进教育改革;推行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大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分配到用人单位,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今后得工作目标:
今后五年中学院将实施“六个一工程”:追求一种团结向上、吃苦耐劳、勇与创新的精神,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构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制定一套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搭建优质的青年教师成长平台,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建设好教学团队。具体措施是:
1.全面落实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按照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一流的标准做好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切实把我院现有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好,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争取将“自动化专业课群教学团队”建设成为省级教学团队,积极组织、培育1-2门省级精品课程,将学院现在开设的所有必修课程按照优秀课程的目标建设,在现有的8门校级精品、优秀课程的基础上再建设4门优秀课程。建成2个校级教学团队;获准一项省级教学研究立项;出版国家“十一五”教材5部,一个省级品牌专业。2.加强新办专业建设:加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重点扶持我院的特色品牌专业——自动化专业,发挥品牌专业的辐射作用,提高教学与研究的整体水平,突出自动化专业过程控制的特色,将自动化专业建成为省级品牌与特色专业,培育测控技术及仪器为校级品牌与特色专业。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作为常抓不懈的任务,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建立青年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教学质量认证”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培育1-2名校级教学名师。
4.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学院现有40岁以下青年教师35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53.8%。为有效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学院加大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自05年以来,在青年教师中实施导师制,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学效果优良的老师担任导师,全程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过程。为了配合导师制的实施,还制定了一系列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青年教师听课制度,优秀青年主讲教师评选制度、本科生课堂教学质量认证制度等。导师制实施四年以来,老师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学工作,认真撰写教案,认真备课,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加教学观摩活动。青年教师的培养也卓见成效:今年六月份,学院先后组织了四次现场教学观摩活动,对40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了“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认证”,其中有6名教师获得了教学质量认证。本学期,总结经验,进一步修订《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认定的实施细则》,继续实施认证工作,为了配合这项工作得进行,继续实施青年年教师导师制,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实行老教师对青年教师一对一培养,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开展“上好一堂课活动”,请获得教学效果奖的老师进行示范教学。争取在三年内,青年教师得授课水平全达到优良水平。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
2008.3-15
附:
1.自动化学院教学工作业绩奖励条例 2.自动化学院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认证实施细则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文件
青科大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字[2008]5号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学工作业绩奖励条例
颁布通知
院属各室、中心及职能机构:
为了调动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充分体现业绩贡献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原则,全面推进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学,工作水平。进一步修订了“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学工作业绩奖励条例”(见附件),现颁布实施。本条例政策性强,关系教师切身利益,望认真组织学习。
附件:“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学工作业绩奖励条例”
二O O八年五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奖励条例
通知
抄送:各教研室、实验中心、职能机构
呈送:院领导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办公室
2008年5月23日印发
共印20份
附件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学工作业绩奖励条例(修定稿)
(2008年5月23日
青科大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字[2008]5号)
第一章 总
则
为了调动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充分体现业绩贡献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原则,全面推进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学工作水平,积极倡导并实践“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自动化学院精神,特制定本奖励条例。
第二章 教学奖励
第一条
教学奖励目的
1. 加强基础学科,强化优势学科,丰富专业内涵;
2. 提高教学质量,提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 3. 推进教学成果的转化; 4. 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第二条
学科建设奖
1.申报并获批一个本科专业奖励:
2. 申报并获批一个省级试点课程奖励:
3. 申报并获批一个省级精品课程奖励:
4. 申报并获批一个校级精品课程奖励:
5. 申报并获批一个校级优秀课程奖励:
第三条
教学成果奖
1.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奖励:
2.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奖励:
3.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奖励:
4. 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奖励:
5. 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奖励:
6. 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奖励:
7. 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奖励:1500(学校奖励3000)
8. 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奖励:1000(学校奖励2000)
9. 获校级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奖励:500(学校奖励1000)10. 获校级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奖励:300(学校奖励600)11. 发表教学论文奖励:100 第四条
教学效果奖
1.获校级效果一等奖奖励:1000(学校奖励2000)
2.获校级效果二等奖奖励:500(学校奖励1000)
3.获校级效果青年优秀奖奖励:400(学校奖励800)
第五条
教材建设奖
1. 获国家级教材一等奖奖励:
2. 获国家级教材二等奖奖励:
3. 获国家级教材三等奖奖励:
4. 获国家级教材四等奖奖励:
5. 获省部级教材一等奖奖励:
6. 获省部级教材二等奖奖励:
7. 获省部级教材三等奖奖励:
8. 获校级教材一等奖奖励:1500(学校奖励3000)
9. 获校级教材二等奖奖励:1000(学校奖励2000)
10. 著名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奖励:500 第六条
人才培养奖
1.国家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奖励:
2.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奖励:
3.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奖励:750(学校奖励1500)
4.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奖励:500(学校奖励1000)
5.国家级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奖励:500(学校奖励1000)6.国家级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指导教师奖励:500(学校奖励1000)7.国家级电子设计大赛三等奖指导教师奖励:
8.省级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奖励:500(学校奖励1000)9.省级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指导教师奖励:300(学校奖励600)10.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全国一等奖指导教师奖励:500(学校奖励1000)11.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全国二等奖指导教师奖励:500(学校奖励1000)12.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全国三等奖指导教师奖励
13.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山东省一等奖指导教师奖励:500(学校奖励1000)14.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山东省二等奖指导教师奖励:300(学校奖励600)第七条:师德奖:
1. 获得“我最喜爱的老师”奖励100元
2. 获得“本科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认证”,颁发荣誉证书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文件
青科大自动化学院教字[2008]2号
关于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质量认证的通知
各教研室、实验中心:
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选拔,使其尽快成为我院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学院2005年制定了“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认证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见青科大自教(2005-5号文件))。为检验青年教师三年来的教学效果,定于本学期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认证(实施细则见附件)。望各教研室做好准备工作,检查申请质量认证教师的教案、三年来的教学文件、教学督导员课堂检查记录。
报名时间:第三周 教研室推荐时间:第五周 公开观摩教学评审:2008年6月
二OO八年三月一日
主题词: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认证
抄送:各教研室、实验中心 呈送:院领导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办公室 2008年3月发
附件
自动化学院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认定的实施细则
本科教学工作是学院的经常性中心工作,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而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状况的好坏,质量的高与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准确地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使其既能反映出一个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念,又能对教学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和监督作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进一步促进我院教学质量的提高,规范本科教学,加强质量监督,在每学年教学检查的学生评价、教学督导员听课制度的基础上,本着“体系科学,程序规范,职责分明,宏观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评价范围
1、凡是承担本科课堂教学的教师均为被评定的对象,实验教学将参考该办法执行。
2、所有本科生课程作为评定范围。
二、评价组织
1、院级组织
学院成立教学质量评价小组,评价小组由教学院长担任组长,其成员为院领导、免检教师、教学督导员、教研室主任、教授、课群负责人等。
2、教研室组织
各教研室成立由教研室主任领导的教学质量评价组。
三、评价体系及等级
1、评价体系
(1)学生评价:多年实践表明,学生评价基本上能客观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学生评价在总评价结果中占30﹪的权重。
(2)同行评价:学院教学质量评价领导小组成员对于专业及课程的建设负有重要责任,这些教师都是讲课效果好且在专业方面有一定造诣的教师,同行听课记录在总评价结果中占30﹪的权重。
(3)专家评价:院教学督导员都是非常有课堂教学工作经验的同志,他们采用随堂听课和重点跟踪的方式,从专家的角度,对教师的授课质量做出评价,教学巡视员意见在评价结果中占40﹪的权重。
2、评价等级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四、评价方法
1、初次评价:评价结果由教师所在教研室提出,院教学质量评价小组审定,初次总评结果,由学院参照近两学年(至少两次)教学评价成绩给出。成绩达到优良者在以后期教学检查中进行抽查。
2、在评价中达到优秀者,可以采用本人申请、教研室推荐的办法,申报获得免检荣誉称号。每年九月由各教研室上报名单,教学办公室公布申请者名单,学院重点跟踪一年,一年后公布结果。已经是免检教师的由学院按期组织复检,合格的保持免检荣誉称号。
3、在评价中未达优秀者,可以采用由本人申请、教研室推荐的办法,申报参评高一级教学质量等级。各教研室在每学期开学两周之内上报教学办公室,作为本学期教学质量检查的主要对象。
4、授课不足四个学期或成绩未达到优良的教师,每个学期仍进行评价,由各教研室及教学办公室分工协调组织。
5、对在一学期内出现两次教学事故或出现一次严重教学事故者,教学质量等级降一级。
6、对担任同一门课,连续两次教学评价等级均为不合格者,不能作本门课程主讲教师。
五、其他
1、今后教师申报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教学质量评价优秀的将优先考虑。教学质量评价没有达到合格的教师不具备申报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的资格。
2、教学质量优良者,才有资格获得教师系列的各种荣誉称号。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
2005年10月
第三篇:夯实基础 开拓创新(仲裁院劳动人事争议经验材料)
夯实基础 开拓创新
全力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
敦化市自2005年在全省县级城市率先成立劳动争议仲
裁院(2010年更名为敦化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来,以“素质建院、质量立院、创新兴院”的工作理念,着力构建地方特色“大调解”工作体系,使我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调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以“敢为人先”为动力,积极探寻制度化建设着力点
为适应劳动人事争议主体多元化、争议内容多样化、争议方式复杂化、争议规模扩大化、争议矛盾尖锐化的趋势,我们在实践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劳动人事争议制度化建设步伐。
(一)改革办案机制,变三方协商为多方协调,不定期开展工作联席会议。2007年,我们在原有三方办案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由司法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社会保险局、各企业和工商业联合会等单位组成的多方协调机制。2009年 7月,我们紧紧抓住机构改革的有利契机,积极整合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职能,在第一时间建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常务副市长担任主任,吸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司法局、市工商业联合会、律师事务所等单位为仲裁委员会成员,进一步充实壮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力量。通过召开不定期的联席工作会议,就涉及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政策、重大问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协商,形成了抓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整体合力,有效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效率。
(二)全力推行集体讨论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制度。2007年6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敦化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集体讨论劳动争议案件制度》。通过对每起疑难案件的集体讨论,确保全面、准确把握案情、正确适用法律法规,使得案件的处理更加公开透明和公正合理。
(三)健全完善劳动人事争议长效预警机制。梳理出发案率较高的“重点案件,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三重点”治理对象,采取各种措施对“三重点”进行有效治理,从源头上降低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发生率,防止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通过预测、预报、预防和治理等措施,排查劳动人事争议隐患,及时化解争议苗头,推动劳动人事争议预警机制逐步完善。
(四)设立派出仲裁庭和调解庭。为践行服务至上理念,进一步创新了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模式,采取设立派出仲裁庭和调解庭的方式,将劳动争议案件解决在基层一线。对集体劳动争议和特殊情况的案件经仲裁委员会批准后,采取派出庭的方式对案件进行实地现场审理。同时,设立派出调解庭,把调解工作做到当事人“家门口”,把政策法规讲到当事人心坎上,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当地。
(五)开辟劳动保障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保障经济困难群众获得必要的法律援助服务,建立劳动保障法律援助的长效机制,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我们于2008年5月1日在全省率先成立劳动保障法律援助中心。同时在律师事务所、街道、乡镇司法所等13家单位开辟“劳动保障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由专人负责接待。对当事人申请劳动保障法律援助的劳动争议案件,简单的咨询和代书不收费;由律师代理的劳动争议案件,符合《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免收代理费,不符合规定的按照最低收费标准收取代理费。三年来,通过“劳动保障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185件,其中2010年47件。仅胜利街司法所三年来免费为当事人解答劳动保障法律咨询80余人次,免费代写法律文书40余份,代理诉讼案件10件。通过劳动保障法律援助这把利剑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当事人的维权成本,为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维权难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为进一步加大与法院的沟通协调,我们通过组织仲裁员到法院听庭,与法官开展业务探讨等方式,进一步紧密裁审衔接。
二、以“效能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地方特色调解网络 本着“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全程调解”的工作方针,积极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不断提高案件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
(一)采取“早介入、先沟通、想在前、走在前”全新调解方式,进一步加大调解力度,拓宽调解渠道。为贯彻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我们在建立多渠道、开放式的调解网络上下足了功夫。一是采取“五心调解法”。坚持劳动争议案件案外调解与庭外调解相结合,积极开展耐心、细心、换心、交心、合心“五心调解法”,及时到相关用人单位了解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进行实地调解。二是健全基层调解组织体系,力争做到全覆盖。建立以各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为主线,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为点的覆盖全市各区域、各类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作用,在积极进行工作指导的基础上,有效发挥社区乡镇劳动争议调解员、市总工会职业工会主席及兼职仲裁员外围调解作用。利用其社会关系、工作关系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外围调解;利用各辖区调解员对其所在辖区的简单劳动争议案件及时地进行基层调解。如2008年11月18日,一名湖南籍民工张某到仲裁申诉,要求某建筑工程公司赔偿其因工作受伤造成的各项损失,经仲裁工作人员了解情况,获悉双方争议并不尖锐,只因张某要在年底回乡过年而没能按时做伤残鉴定,使双方无法确定伤残级别,造成无法确定赔偿金额。经仲裁院领导与该建筑工程公司所在的丹江街司法所联系,由司法所出面,参照相关受伤部位的伤残等级,并经仲裁院领导从旁指导,仅用时8天使双方达成协议,由公司支付张某人民币6万元,张某在签署协议的当天就拿到了赔偿款,不留遗憾的回乡过年。三是发挥仲裁委员会成员单位整体合力。借助他们对企业及职工的监督、指导作用,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内部调解。如2009年10月14日,敦化市某宾馆杨某等14名被单位除名职工向仲裁提出申请,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经济补偿,理由是单位整体解除劳动合同时,在岗职工都已得到经济补偿,但他们14人因不同原因被单位除名,没有得到经济补偿,与单位协商又未能达成协议。为公正、及时的处理此案,仲裁院领导深入企业,通过仔细调查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做到既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能有效保护企业改制和经营,仲裁院领导积极协调市总工会、市经济局等部门联合办案,在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的同时,又指明他们在此案中存在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在立案前使纠纷得以解决,双方当事人均表示对此案的处理很满意,实现了双赢的效果。四是通过全局“一盘棋”进行第三方调解。采取部门联动的方式,借助局各相关部门在工作中接触双方当事人的机会积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对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进行第三方调解。五是以柔性方式化解群体性劳动争议,避免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2008年3月19日敦化市某电力公司职工孙某等12人,在临近退休时单位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而单位一直没有为这12人办理社会保险,故孙某等12人将敦化市某电力公司诉至仲裁,要求单位为其补缴社会保险费。由于案件相对复杂,庭审持续了近5个小时。通过庭审了解到此次事件并非个案,很可能引发全省电力行业的连锁反应,那时事态将难以控制。为平息矛盾,避免恶性上访事件的发生,仲裁院领导积极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努力做双方当事人思想工作,在仲裁院领导的不懈努力下,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最终此次可能引发恶性上访的案件以申请人撤诉而终结。六是广泛建立人事争议调解组织。2010年9月,我们组织筹建了由市人社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司法局、市总工会、市工商业联合会五个部门配合,在各机关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广泛建立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设立调解员,建立各项调解制度,完善调解程序。七是将调解贯穿案件处理全程。通过扎实开展调解工作,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达成调解的机会,使得大部分案件“变裁为调”。如 2009年6月10日敦化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受理的一起工伤待遇纠纷案件。在案件处理前我们根据案情预先制定了调解方案,在立案前、立案后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调解,但因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无理主张及抗辩,使得调解工作很难开展。仲裁院办案人员及时改变调解方案,决定通过开庭审理让双方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主张和抗辩是不能得到法律支持的。于庭审后再积极为双方当事人继续调解创造机会,使双方当事人又重新坐到一起心平气和的处理彼此的纠纷。最终此案在仲裁院办案人员细心、耐心的调解下,在即将领取裁决书的最后时刻,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以调解方式解决了纠纷。八是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社会纠纷调解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各级调解组织的作用,解决劳动争议调解力量不足的问题,加强协调联动,加大基层调解、行政调解劳动争议案件的力度,落实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极大地拓宽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调解渠道。通过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调解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有效发挥“广覆盖、大调解”的地方特色调解网络功能,积极开展案外调解与立案调解、当庭调解与庭后调解相结合的调解方式,使大部分案件最终以调解结案。目前,我市已成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359个,设调解员1562人。2010年,我们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36件,调解104件,占案件总数的76.5%。
(二)遵循“三及时”办案原则,高质、高效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为坚决杜绝久调不决现象的发生,对于实在不能达成调解的案件,我们严格执行办案“三及时”原则,即及时立案、及时审理、及时结案,在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办案时间的前提下,压缩自身处理案件的时间,庭审前做好案件情况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开庭一次审理清楚全部案情,确保简单案件在庭审后7日内结案,复杂案件在庭审后10日内结案。如敦化市某包装公司职工王某等127人于2007年9月17日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并返还收取的抵押金,涉案金额达百万元之多。社会保险直接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属敏感问题,且此案涉及人员众多,涉案金额巨大,引起市政府高度重视,为维护社会稳定,避免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仲裁院领导决定特案特办,在争得用人单位的同意后,缩短了用人单位的答辩期,组织精干力量细致调查,在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大力配合下,仅用时10天审结该案并向双方当事人送达了裁决书,有效稳定了职工情绪。在案件进入法院执行阶段,仲裁院领导又积极配合法院,提供职工相关参保数据,该案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对用人单位的资产公开拍卖后,将127名职工的社会保险费如数缴纳,使该案最终得到圆满解决。“三及时”原则有利地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彰显了仲裁的公正与效率,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在社会的普及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5年来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10件,涉案金额322万余元。仅2010年,各项案件平均结案时间为8.1天,有效维护了案件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我市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处工作驶入安全的“快车道”。
三、以“信息化建设”为引领,全力打造服务品牌形象 为使我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达到“阳光仲裁”、“高效仲裁”、“贴心仲裁”、“便民仲裁”的服务标准,通过探索求实,迈出信息化建设新步伐。一是率先在全省(县)市级劳动保障系统建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门户网站。包括新闻动态、劳动争议、劳动仲裁、案例分析、疑难解析、在线答疑、表格下载等二十多个专栏。通过在线答疑对用人单位、劳动者提出的各种劳动保障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既宣传了劳动保障知识,又在无形中化解了潜在的劳动纠纷。二是推行无纸化办公。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办公条件,将信息化建设成果融入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方方面面,建立电子档案、电子卷宗,对仲裁文书进行模版化,利用电脑记录庭审笔录,使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更加规范、标准和统一,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资料的长期存储和方便待查,这在吉林省劳动仲裁工作中也是处于前列的。三是创新仲裁文书。2008年,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对仲裁文书进行了创新,使原来的单面劳动仲裁文书变成了含有“背书”的双面仲裁文书。新的双面仲裁文书,“背书”涵盖内容更加广泛,主要包括诉讼风险提示、仲裁庭审纪律、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当事人在诉讼时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内容,这些内容附于受理案件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开庭通知书的背面,使当事人在收到受理案件通知书等仲裁文书的同时,也清楚了自己在仲裁活动中可能遇到的诉讼风险、应遵守的庭审纪律、在庭审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劳动仲裁文书的这种创新,使原来的当庭告知变为了开庭前告知,让当事人在开庭前就做到了明明白白和心中有数,不但有效地缩短了案件审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为当事人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打下了基础。
四、以“宣传引导”为保障,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为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的教育、警示、指引作用,我们不断创新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方式,以多种方法和途径开展各项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利用敦化市劳动争议仲裁门户网站,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利用电视台收视率高、宣传覆盖面广的有利条件积极向市民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2008年,我们在《敦化新闻》栏目中开辟了《劳动合同法》宣传专栏,结合实际案例对《劳动合同法》中与老百姓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生动讲解。同时以《劳动合同法》在颁布实施后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为主题制作了六期《劳动合同法》电视宣传片,通过《敦化新闻》栏目向48万市民连续播出,收到了良好了社会效果。三是利用手机短信进行对点宣传。积极利用手机短信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传播内容明确等优势,给移动用户、网通用户、联通用户发布十余万条普法信息,成功实现了“对点宣传”,也使企业依法用工、守法诚信的自觉性和劳动者维权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四是通过组织文艺汇演进行宣传。以开展“贯彻《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宣传文艺晚会”等活动为契机,设臵了针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问答群众互动节目,还在现场专门设立劳动保障政策、法律法规咨询台并发送各类宣传资料,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五是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进行宣传。每年仲裁院都会利用市总工会开展的“全市工会主席培训班”的时机,针对劳动合同中违约金的承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制定、经济补偿的支付等热点、敏感问题向参加学习工会主席进行逐一讲解。2008年组织企业领导、负责人事、劳资管理人员学习班2次,涉及各类企业109户,培训人数达218人。六是走进企业进行宣传。为了贯彻和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减少劳动合同纠纷案件的发生,做好用人单位的宣传工作,提高各类用人单位正确理解和依法运用相关法律法规的能力,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主动走进企业宣讲法律知识,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5年来先后为大中型企业中层以上领导及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培训10期,培训人员300余人次。七是通过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送律师”活动进行宣传。为保证律师能够更好地介入劳动争议案件,我们充分利用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成果,从提高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效率的角度出发,不断为广大律师介入劳动争议案件提供便利条件,深入开展了“劳动保障政策法规送律师”活动。该活动为广大律师代理劳动争议案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规依据,充分发挥了律师在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中的积极作用,减少了劳动争议案件处理过程中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盲目性及答辩的随意性,也避免了因律师未掌握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细化规定、不能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现象的发生,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快速处理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八是通过搭建宣传载体进行宣传。组织编写《劳动合同法》问答手册、《劳动争议典型案例》等普法读本,并向全市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免费发放,同时为全市组织的知识竞赛设计试题等多种形式普及劳动法律知识。通过“一宣传、二讲课、三分析、四解惑”的宣传方式,切实使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高了遵纪守法意识,达到了“一知法、二懂法、三守法、四用法”的目的,在全社会营造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五、以“素质提升”为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支合格队伍 仲裁员的专业素养和办案能力直接决定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的质量和效率,为此我们狠抓队伍建设。目前,仲裁院四名专职仲裁员均为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其中通过国家司法资格考试一人,双学士学位一人,另外两人是从事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工作多年的行家里手,还聘用了一名大学本科学历的公益性岗位担任书记员,可以说“硬件基础”雄厚。另一方面,为不断提升仲裁员综合素质,通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兼顾队伍建设上的“德行”与“才情”,使队伍建设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在“德行”上,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一脸笑容相迎、一张桌椅相让、一杯热茶相奉”,崇尚“勤政、敬业、务实、创新”的敬业精神,遵守“秉公执法、勤政敬业、廉洁守纪”的工作准则;在“才情”上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增强处理疑难案件的能力。在学习方式上,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研究讨论、撰写论文、信息等形式,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总结新经验,不断拓宽提升工作水平和提高办案能力的路径。组织专职仲裁员参加国家、省州仲裁员培训5次,组织兼职仲裁员集中学习6次。同时,2010年10月,组织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全体成员29人参加了全省“太平养老保险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书面知识竞赛和“五五”普法验收网上答卷问卷活动,有力提升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成员法律素质。通过学习和培训为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的调解员、仲裁员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敦化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第四篇: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 共创未来
大家是否还记得第一次站上讲台时心跳的节奏?那节奏铿锵有力;那节奏热血激昂;那是青年们要将青春奉献给祖国教育事业的耿耿丹心;是在漫长囧啊与岁月中坚守理想信念的决心;是千千万万人民教师的初心。
教师们的初心是立德树人;是培养未来科技领军人才;更是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在五千多年历史文明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作为中国人,我们为民族祖们伟大的创造力感到骄傲,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更应引领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先人们伟大的创造力,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民族的新生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
五十六个民族构成了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奋斗发展的历史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骨骼。每个民族走过的坎坷道路,都贯穿着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他们构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成为了维系民族统一团结,维系中华儿女共同情感的斩不断的纽带;成为了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学习传承的中华文化。
校领导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真审视自身条件,决定从基础做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莽卡中心校是一所生长在满族文化乡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学校领导从淳朴善良的满族乡人民身上看到了他们性格中的勤劳,勇敢,坚毅等优秀品质。并认识到这些优秀文化不能丢,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的传承下去,获得新的生命力。让孩子们牢记“来路”在未来的日子中为中华民族寻找更好的“出路”
秉着“弘扬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初心,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传承民族文化的师生学习活动。为了达到“民族精神深入人心”的目的,避免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学校在走廊文化上下足了功夫。校领导组织发动全校教师,大量翻阅资料,下乡访问村民,去大学请教满族文化专家。在全校教师的不懈努力之下,搜集整理了许多既能反映民风民俗又契合时代精神的满族人物事迹。突破自身局限,扬弃那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后,以图片、文字、剪纸等形式呈现在走廊里。希望孩子们被兴趣引导,自主自觉的去学习传统文化。
老师们的心血没有白费。美丽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和新颖的剪纸成功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得孩子们驻足观看。下课时间的走廊里少了嬉戏打闹的声音,多了仰头学习的身影。甚至连刚上学不久的一年级小豆包都有模有样的边看边读。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间,孩子们收获颇丰。在满族起源的故事中学到了先人们与苦寒自然抗争的勇敢与坚毅;在萨布素将军浴血保卫国土不受沙俄侵略的事迹中感受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让孩子们多维度学习传统文化,更深入体会时代精神,除满族文化外,学校还准备了更为丰富的文化盛宴,融汇了古往今来诸子百家富有时代精神的不朽思想。上至先秦作品《论语》、《战国策》,下至解放后新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学作品,无一不取其精华,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识字还不多的一年级小豆包,吸着鼻子大声读走廊上悬挂的两个大字“真独”,一旁路过的年级稍长些的高年级学生听了,停下脚步“这两个字不念‘真独’,是‘慎独’。”小豆包一脸茫然,‘真独’就很难理解了,“慎独”又是什么意思呢?高年级学长耐心的解释到“‘慎独’语出儒家经典著作《大学》‘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独处时也要小心谨慎,严格控制自己,不靠别人的监督。老师说,就是自律的意思”小豆包似懂非懂,道了谢之后,重复着学长的话走远了。也许今天年级还太幼小的他不能够完全理解“慎独”的含义,但在今后的成长历程中,在老师的指引下,他会渐渐明白慎独是一种个人道德修养,一种品行操守,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帮助他树立起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之一。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任务。在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战士,结合时代条件,不忘“坚定文化自信”的初心,用心教书、用心育人,共创祖国美好未来。
第五篇: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学生和家长服务
李广新
男
凤台县第九中学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初心就是把毕生所学传授给学生,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党领导的教育事业。
从小的时候,我就崇拜神圣的讲台,羡慕在讲台上不紧不慢讲课的教师。高考之后,我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师范院校,并事随人愿。大学毕业后,我毅然决然地走进了一所农村中学的大门,至今已过去了20年。20年间,我送毕业的学生上百成千,有的成为农村致富能手,有的成为商界英才,有的考上大学从事科研……20年间,面对农村艰苦的条件,我也曾经感言不满;面对基础差不学习的学生,我也曾叹息连连;面对经济快速发展下的微薄工资,我也曾经牢骚抱怨……但是一想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我就相信艰苦的条件终会改变;有党的关心和国家的重视,我们教师会迎来灿烂的明天。一想到我的初心,我就不会辜负那几十双求知的眼,我会激情澎湃走到学生中间;我会潜心备课,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我会及时充电,学习素质教育、新课标的先进理念;我会提高课堂效率,把多媒体、电子白板掌握熟练;我们教师不忘初心,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想办法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掌握住这些知识。我们教师不忘初心,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人成才,为国家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接班人。我们教师不忘初心,就是抵制住社会的各种诱惑,坚守岗位,“为伊消得人憔悴”而无悔。不忘初心,方育得桃李满天下!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党员教师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家长。在20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都在担任班主任工作,这样可以更方便和家长接触,更及时和学生交流。20年来,我一直坚持,一边完成课堂教学,一边做好服务工作。做学生生活的勤务员。我们学校的学生全部来自周边的村庄,有的住宿,有的走读。为了方便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我的办公室常备的物品非常多。孩子们口渴了,可以拿到一次性纸杯;天空飘雨飘雪,孩子们可以拿到雨伞;住校的孩子夜晚感冒了,可以取到999冲剂;走读的孩子车胎瘪了,可以拿到袖珍打气筒……有的孩子开玩笑说,老师的办公室不是办公室,倒像是家。不像家的办公室解决了孩子们的不时之需,挺贴心的。
做学生的天气预报员。孩子们在学校上课,无法及时了解天气的变化,家长们忙于琐事,容易忽略气温的冷暖。遇到天气骤变时,好多孩子措手不及,无法应对。曾经有几个住校的学生因突然降温,没有厚衣服穿冻得生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每天坚持看天气预报节目,关注手机上的天气APP,并提前告诉孩子们应对天气变化。偶尔我还模仿电视来段天气播报,孩子们笑着说,班主任就是天气预报员。做孩子们的天气预报员,及时通报天气冷热变化,挺暖心的。
做家庭教育的指导员。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家长,大部分都是农民,但对孩子们的期望丝毫不逊色于城里家长,甚至在孩子身上寄托了太多的希望。他们对孩子盼望的心情是值得肯定,但家教的能力确实有限。为了更好地指导家长们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我在开学之初,就把家长发动起来,前些年是建立QQ群,现在是建立微信群。在群里,我向家长们公布学校、班级的新动向;我和家长们讨论孩子的教育方法;在群里,我转载家教成功者的经验;我向家长转达孩子们的呼声。阴雨天到来时,我提醒家长关注孩子们的交通安全;暑假到来时,我强调家长们杜绝溺水事故……我是群主,我也是家教的指导员。
做“留守孩子”的代管员。“留守孩子”是特定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在农村尤其普遍。一方面在外地务工的家长要管理孩子的生活,要督促孩子的学习,要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一方面他们还必须身赴“千里之外”,不分白天黑夜上班挣钱养家,时间和空间上造成一种矛盾和无奈的境地。出于家长们的信任,作为班主任的责任,没有约定,没有商量,我成了“留守孩子”的代管员。家长们把孩子的生活费按月转给我,我再一周一次发给孩子们;家长们快递衣服、鞋子写上我的地址,我取好后再转交给孩子们;孩子们想念爸爸妈妈了,我的手机就成了亲情电话……我是班主任,我也是“家长”。
为学生和家长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解决好学生和家长的问题,就是在践行一名党员教师的宗旨。服务好学生和家长,就是我们党员教师的初心,这需要我们全面考虑,从小处入手。这样的服务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感情;这样的服务一枝一叶总关情,缩短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