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教学论文 新旧课改之我见
新旧课改之我见
随着时代的前进,生物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于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生物学课程也经历了又一次的变革,同时也给生物学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
新的课程内容不同于旧的课程内容,它更注重于学生个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
[1]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思路充满了创新性、人文性和思想性。下面我就针对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来具体说一下新旧课标的不同。
第一,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所谓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其实对于生物学的许多具体事实,学生在结束学业后会很快忘掉很多,但生物学核心的观点一旦形成,则会保留很长时间,并将影响着一个人的终生,影响着他做人和做事的[2]态度。从这一理念我们可以看出新的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也是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三维目标的又一诠释。
第二,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教学理念的转变。面向“全体”学生,而非单个,说明新课标更注重的是面对有着不同身份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特点的全体同学保持着教育平等的原则。还要因材施教,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要根据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供风格相配的教学方式。最终使全体学生能够通过不断地自我挖掘,完善自我,掌握技能,在将来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发挥他们的光和热。
第三,倡导探究性教学,这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新的课程内容增加了许多实验和探究,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知识、认识和解决生物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3]它涉及到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解释与讨论等要素。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再把生物知识从生活中结晶出来。
第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已经不再是高学历低能力的“书呆子”了,而是真正具有能力对社会现实生活起到促进作用的人才。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更加理解“硬邦邦”的理论知识,从而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我们所说的S(science)T(technology)S(society)教学中,也深深地提出了与社会的联系。生物是一门与生活现实息息相关的科学,必须结合生活现实才能更理解知识,比如我们所说的烫头发的原理是什么,亲子鉴定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腌制的蔬菜能保存的时间较久一些等一些问题都会使学生越来越关心生活,越来越喜爱学习生物这门科学。
当然生物还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转变;同时教师的角色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中由扮演知识提供者的[4]角色转变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成者或帮助者的角色,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学评价的转变,由传统单一的唯“分数论”变为有利于学生纵深发展的多元评价;教材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高中生物转变为必修三本和选修三本等等。
当然,面对新课标的提出,也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我们该做的也很多。首先,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要尽量完善自我,拥有高尚的师德,这样才能在一个比较人性化的环境下好好地教书育人。其次应该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力求做到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到见解和深厚的功底。第三,要尽量开拓自己的其他专业的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第四,要勇于实践,提升各方面的技能,包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3]刘恩山 夏晓烨等.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二篇:新旧医改之我见
新旧医改之我见
一、现状
1、医疗事业成为逐利行业
目前公立医疗机构占有的资源占绝对主导地位,但运行机制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的状况。有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为了追求收入而损害群众利益。
2、政府投入比重逐年下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投入占医院收入的比重平均为30%以上,2000年这一比重下降到7.7%。2003年抗击非典,也仅占8.4%。
3、医药费用快速增长
近8年来,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
4、卫生部门监管不力
卫生部门对医疗机构存在重扶持、轻监管的倾向,近几年虽有些扭转,但仍不够有力。政府卫生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对医疗机构质量、合理用药、收费标准以及医疗广告等实施有效监管。但目前各级卫生部门都没有专门监管医院的机构,也缺乏监管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人才。
5、药品越贵越好卖 药品作为商品,按一般市场经济规律,药品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价格应该下降,多年来,我国实行医疗服务低收费政策,同时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时加成15-20%作为补偿。在计划经济时,由于药品品种少,价格由政府控制,这个机制对弥补医院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药品品种越来越多,价格差距越来越大,同类药品价格可能相差十几倍,这种机制的弊端日益显现。
6、医疗卫生体系,呈倒金字塔型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走低水平、广覆盖的路子。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应该是金字塔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应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使之成为医疗服务的主体和基础。这个体系应比较健全,条件应比较完善,收费应比较低廉,水平能够适应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使群众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在此基础上,再发展一些高水平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以适应不同人群、不同患者的需要。但与此相反,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却走了一条高水平、低覆盖的路子,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我们都大量的采用,医疗卫生体系呈现倒金额字塔型,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
二、新旧医改
相对于这次新医改而言,上一次的医改可以称之为旧医改。实际上,与其说是旧医改失败,还不如说是压根没改得动,新中国医疗体制的变迁是随着整个国民经济和政治变迁而自然发生的,那就是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包括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变化。原先的体制完全是把医疗卫生作为国家福利的一部分而纳入到计划经济的大体系当中的,在这个体系体制下,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财政拨款,为群众防病治病,医疗机构的自身发展也是在国家统筹下进行的,虽然那个时候医疗水平远不如现在,但并没有出现看病难、治不起病等问题,几十年下来,人民群众是基本满意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把大量的财力投入到交通能源信息等产业,逐渐减少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各级医疗机构名为事业单位,实际上几乎全部变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维持医院运转与发展主要靠医疗活动带来的收入,换言之,都是从病人那里来的。而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求最大的利润,医院也不例外。因此,作为“弱势群体”的病人,受尽压榨也在情理之中。这是医患矛盾的最主要的根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根源是行业不正之风的出现。行业不正之风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一个必然产物。各个行业都存在。医疗器械和药品生产企业为了生存发展、这了追求更大利润,必然想方设法促使其产品得到最可能的推广使用,而医院管理者以及医生作为有私欲的人,在没有体制限制、没有严格的法律制裁的威胁下,完全有可能同这些厂家达成达成“双赢”的共识。回扣就此产生,行业不正之风也自然会世风日下。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处境越来越差,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开始了旨在革除弊制,解决民生的医疗体制改革。
2009年,国家就申明三年投资8500亿用于医改,推进五项改革,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为全面实现《意见》确定的目标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政府部门还确定,医药卫生体制涉及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同时在新医改中重点在于以下三点:
1、基本药物制度筑起生命保障
国家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将对常见病的一些首选药物提供高质量的、足够数量的保障,并能实现公平享有,而且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会比其它非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要高。
2、公共卫生服务人人享有的阳光
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的是逐步实现均等化服务。其中包括了经常性的服务,如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预防接种、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等。另外,还有公共卫生的若干重大专项,比方说疫苗接种、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等疾病的诊治都有安排。此外,还有妇女和儿童的健康问题,也是关注的热点。
3、培训住院医生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这几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量在明显增加,而大医院的门诊量也在增加,虽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增幅更大,但按照百姓的就医习惯,大家还是比较认同大医院,主要是大医院的诊疗水平高。
因此,在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单位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提升其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素质。对于在岗人员,要加强培训,同时,也应该吸收更多的新鲜血液,在新医改方案中,特别强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即住院医生培训制度的建立。这个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大医院、教学医院,培养更多的住院医师,但这些住院医生不是为大医院自身培养,而是为社会培养。经过大概三年左右的住院医生培养后,其中大部分的人都能够到基层去,到社区去,到县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去。这样的话,百姓就会增加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感,这是当前要加大力气去做的一项工作。
新方案究竟能不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能不能找回“公益”二字,我们拭目以待。新方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图景,但俗话说: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但愿这次不是水中月镜中花!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做为我们广大的百姓,从治未病和防病的角度来说,与其静待方案的兑现,不如主动地进行保健和养生可能更实惠一些吧?
09年实施新医改以来,已经过了三个年头,新医改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已达到95%以上;二是政府所举办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都已经覆盖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三是公立医院将在3至5年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政府能否承担巨大投入担当起买单的压力。
第三篇:课改之我见
课改——跟不上的“时尚”
朱德庸在《大家都有病》里说:以前的流行是当你买下它时,就已经过时的,现在的流行则是,当你听到它时,就已经过时了。
时尚,流行,在我看来真的就像一阵风,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来说,永远都琢磨不透市场的风向标。形象一点说,当你感觉到那阵风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它已经呼啸而过了。生活中没有人会傻到去追风,那是速度与激情的较量。
我跟不上时尚,同样也跟不上这个教育的时尚——课改。
同行都知道,课改,这个词早已如雷贯耳。教育界每一年都会有一个“鬼点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课改工作貌似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我有限的教学生涯里,课改的风向标已经东西南北中好几次了,待我细细数来。
各种模式横行课堂
去年一年,我们焦头烂额,每次开会都在学习,学习山那边传过来的先进文化,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还有几个记不住名字的名校,在教育界几乎妇孺皆知。271模式,似乎老少皆宜。咱落后,咱不怕,全国各地的兄弟姐妹,甚至大洋各岸的亲人们都在帮助咱。他们日夜战斗在水深火热之中,抛头颅,洒热血,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为咱寻觅适合咱的模式。这是让一部分人先改出来,然后号召其他人都跟着跳进来,似乎这样教育就强大了。人家是白富美,天生丽质型的,咱呢?四处打听人家的秘方,然后带回来一堆不知道是不是道听途说的偏方,学着人家也开始对镜贴花黄,恨不得把粉全扑在脸蛋上,对着镜子360°孤芳自赏,以为这样就跟人家一样一样了,也不看看自己有一个不可改变的黑得像车轴一样的脖子,全然一个四不像。人家的模式是很不错,先进,时尚,可是人家是基于自己的事情而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我们呢,根本不想对自己是否合适,直接开始模仿。就像营养品,很有价值,可是适合你的体质吗?从不考虑实际情况,凡是好的,就必须照着做,盲目跟风。课改,是有自己的方案,而不是人云亦云。
学校某领导说,无论你上的是什么课,都要有一个模式出来,没有模式,再好那都不上档次,好像一道菜只有取一个悦耳的名字,它才美味一样,就这样一个猪逻辑,让我们彻夜聚在一起研究。其实,也对,课堂是你的孩子,你见过那个父母不给自己孩子起名字的。就在这一年,大名“课堂”的这个孩子,一夜之间有了很多小名,应有尽有,无所不有。
大家苦思冥想了若干夜晚,终于我们学校的孩子有名字了——271,就是把一节课分成十份,学生预习占2份,自主学习占7份,老师讲解占1份。害怕我们忍不住多讲,人家千叮咛万嘱托,教师只能讲15分钟,超过的即为无效课堂。然后,我们就尴尬了,不讲学生不会(基础差啊,也不舍得买参考书啊),我们怎么忍心学生如此煎熬,可是,你敢讲吗,讲了你就是不懂规矩。
举国上下,哪个学校的模式响彻神州大地,那人家就是舞台中间备受瞩目的名校。曾经迫于无奈,脑子不够灵泛,想不来响亮又有内涵的名字,我甚至打算让自己的孩子继续以自己的名字面世,我是多么单纯啊,我的名字哪里有12345这些数字出名?
取个好名字只是齐步走,下一步就是琢磨一个高难度的问题了——是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模式已经有了,好了往里套吧,胖的,瘦的,老的,少的。都伸长了脖子往里边钻,拼了老命也要挤,然后才能算合格产品。于是,大多数人都畸形了,套子里的人,你还会走路吗?当然不会,好,高人支招了——你们在里面就做一件事——讨论。
各种讨论
无论是去听所谓的名师的课,还是有权威人士来听课。细心的你会发现,他们总会强调一句话“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们讨论。”你想在各种赛讲中胜出吗?那就让学生尽情的讨论吧。课堂上老师的任务瞬间轻松了,就是不断地向学生抛问题。而且还不能让全班同学只讨论一个问题,那显得多没档次,怎么办,好办,你会分组不会。把他们按照各种标准分成几组,比如男的,女的,胖的,瘦的,这都可以啊,让他们人以群分,好管理。或者几个好学生加一个学困生,好学生负责讨论得出答案,那个学困生专管记录,让他也找一下课堂的乐趣,感受一下温暖。教师就负责向各个小组抛不同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宗旨就是让他们停不下来,最终是否能够传道授业解惑,专家们不关心,只要你的课堂热闹一点,有唱有跳的,貌似每个生命都怒放了就好。
自从有了讨论,师生瞬间变笨了,没喝六个核桃吧。好像连吃饭问题都得拿到课堂上讨论一下了。好比现在的各种养生节目,不就是喝杯水吗,都得请个知名专家高谈阔论大半天。不就是抬起腿跑步的事情嘛,不听专家讲解其中的玄机,你还真不会跑了。
讨论本身没有错,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工合作学习,可是,我们都是怎么做的,不管学生说的是什么,只要有声音就行,只要课堂不是死气沉沉就行。对于问题的设置,老师看似很随意,最终讨论的结果,往往都是不了了之,这样的讨论有什么意义?
生活是自己的,它需要在安静中慢慢品尝,很多东西自有其本身的规律,顺其自然就好,何必把它复杂化,让听者都有一种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但觉得好厉害。)的感觉,累不累。没有专家的指点,你不照样把饭送自个儿嘴里了吗? 讨论的声音一浪赛过一浪,吵得专家们都睡不着了,嘘,别说话了,安静一下,自我反思一下吧。好了,课堂检测粉墨登场。
课堂检测强势来袭
去年年底突然被告知,以后的高效课堂结尾的时候,务必要有课堂检测。领导放话了:无论谁,天子还是黎民,只要你没有课堂检测,均视为无效课堂,不管你怎么样,都得有检测环节。这不是一刀切嘛!
刚开始我以为语文不像数学,展示几个习题就行了,人文学科很多目标都是隐形的,是无法展示给大家的看,也 无法当堂就检测的。后来听了几节当地名师的课,我恍然大悟,原来很简单。你只要在下课前在多媒体上展示几个题就是了,哪怕那几个字学生幼稚园时都会写,哪怕那些问题跟课本丝毫不沾边儿,你就不会被切了,小命算是保住了。九年级的老师更惨,你得说出这节课你讲的与中招相关的考点,那我这一节苦口婆心教育孩子别玩手机,别骂人,尊敬师长,这是什么中招考点?这是社会大学的考点,算吗? 今年,你能总结出来一个纯洁的公式:课堂检测=高效课堂。这好办,无疑是对教师的彻底解放,下次被听课时,我把中招卷子拿去,让大家做一节课,够高效吧?
每次课改,教师们会感觉到自己是那么渺小,硬生生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在那里生拉硬套,东施效颦,丑态百出。难道这是要回到文化大革命的节奏吗,不听话的,不唯课改是从的人,均被视为保守,与时代脱节,必定被驱逐出这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其实课改这个经并没有错,只是被某些人念歪了而已。我们想进步,当然要反思,要改进。一个固步自封,只顾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的人,必定落伍。可是,怎么改,准备往哪里去,是不是得提前想清楚,这些问题都不明白呢看见别人跑过去了,也赶紧提上鞋开始追,你知道他们去哪里吗?再说人家吃过饭了,有力气跑,你肚子咕咕叫,怎么跑。
单纯的模仿别人,最终会丢失自己。课改当然要得,可是,我觉得每一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我们应该摸索属于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对别人的劳动成果顶礼膜拜。外来文化当然值得学习,可是那需要不断的揣摩、消化、吸收、创新,而非直接占为己有,“拿来主义”是不可取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就像市场上每年的流行元素都不一样,变化意味着我们不是原地踏步,是进步还是退步就另当别论了。课改也一样,每一年都会有新的要求,每年都与往年不同。你想跟上是很难的,但你也不能自甘堕落。专家们较劲脑汁总结出来的东西,你为什么拒绝,你是专家吗?我们可以在大政方针的带领下,摸索总结适合自己的路子。对于课堂应该有自己的东西,也是中轴线式的东西,无论怎样,只要主干在那里,课堂都不会忽而左忽而右。
其实在这浩浩荡荡的课改大潮中,我们也看到,无论走多远,最终它还是会回到原点的。以前说多媒体教学要物有所值,要集视、听、触觉为一体,朗读、视频、动画齐头并进。课件上都是花里胡哨的,刺激感官的图片,动听的乐曲,抑扬顿挫的朗读,连边角上都有不时蹦出的一个小人儿或者风车之类的挑逗一下学生,甚至连字迹出现时都是连唱带跳的,那叫个热闹啊,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节课下来学生可开心了,只一节课时间,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去过的,都经历了一遍。
后来,专家看够了,叫停了。说是那些活蹦乱跳的玩意实在太可爱了,放在课堂上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了。好,以后课件都要简单一点,最好是纯白的背景,什么都不要。也不提倡以前的大容量了,内容要少而精。白菜萝卜大杂烩吃腻了,没营养,要精而细的,这样也符合习主席倡导的节约不是吗?在中国无论做什么,你都得先懂政治这个厉害的玩意儿。
以前动辄就是表演,课堂俨然一舞台剧,情景剧,专家看得是眼花花缭乱啊,叫停了。说要回归文本,让他们多读,自由读,集体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男女生配合读,总之语文课要书声琅琅,这样即便碰到哪个领导来视察了也会高兴的,琅琅的读书声代表什么,代表祖国的希望啊,说明我们果然是礼仪之邦啊!
如此这般,上了年纪的教师真的受不了了,骨头都要散了,到底要怎样?你给个痛快话,不能,生活是没有定式的。教育也一样,我们要与时俱进,谁都不知道明年会吹什么风。你要以不变应万变,眼睛向内,强身健体,提升自我,如此才能见招拆招。
就像不同的植物为了适应同一种气候,而强迫自己长成一个模样一样荒谬。我们为了适应课改,而丢失了自己的特色。试想一下,不久的将来,每个教师上课都是一样的模式,一样的步骤,那将是多么单调。那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还有思想吗,会创新吗?整齐划一固然好看,可是也同样的枯燥,呆板,不是吗?课改的本质是让大家有所进步,而非让大家都变成一个模型里出来的一个人。课改,课改,让人欢喜,让人忧。
第四篇:课改之我见
课改之我见
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我是今年新调入吴兴小学的。刚来之初就听同事们在说新课改,自已一脸茫然。后来经过同事的帮助,自己学习新课改的资料,多次听课,评课,逐步明白了我们新安学区课改的理念: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张扬个性,和谐发展;教学四个环节是:激趣引入,快乐合作,欣尝收获,课外拓展。
这几个星期以来,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引下,我积极的备课,请教其他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在课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过一短时间的努力,我发现学生们对新课改上课的方法是非常认可的。他们课下告诉我说:现在他们的学习非常快乐,没有任何负担;自己主动地想学习了,而不是老师们逼迫着学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自己觉得非常高兴,特别自豪;学会了团结合作,小组意识,班集体荣誉感都增强了。。。
我们在课前安排了古诗朗诵和红歌演唱,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即掌握了知识,又培养而来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班大课间的活动是跳绳。为此,我上网搜集各种花样跳绳的项目,课间积极组织学生练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现在学生们乐于上学了,每天上学既快乐,又能收获知识,可开心了。当然在我实施新课改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小组讨论阶段还有个别学生不积极参加,个别学困生接受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小组合作开展还不是很扎实等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找到更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王颜景
第五篇:初中课改材料
以“三落实”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葛寨乡第一初级中学东区
葛寨一中,位于葛寨村东,占地30余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学校拥有2幢教学楼,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可容纳15个教学班,新建一座三层宿舍楼,建筑面积900平方米,一个师生餐厅,建筑面积250平方米。
目前,学校共7个教学班,学生278名。学校教学设施先进,理化生实验室、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室、图书室、体音美劳器材室、多功能会议室等科室齐全,设备一流。
学校有一支年青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中学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9人,拥有本科学历教师23人,任课教师平均年龄34岁,有16人被评为县、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先进个人和教学能手。
学校先后被县(乡)政府、宣传部和教育局授予“读书育人特色学校”、一高“优秀生源学校”、学校管理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洛阳市23中结为“友好联谊学校”,是伊川县首批32所“课改实验学校”。2011和2012年连续获得教育局“课改先进单位”称号。
近年来,葛寨一中东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三落实”为抓手,做好各项工作,学校整体面貌得到了好转,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社会反响良好。
一、积极推行课堂改革
我县实施新一轮课改以来,我们学校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一个适合学校实际的“三落实”课改模式,经过三年的实践,成效显著。
“三落实”即:节节落实,周周落实,月月落实。
“节节落实”。是每节课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每节课有自主学习,展示解疑,实战检测三个环节,实战检测就是节节落实,要求每学科每一节课,教师要采用学案、试卷、提问、背诵、对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过关落实,每节课要用最后15分钟时间完成达标检测,评出“当堂优胜小组”,并做好落实记录,如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可采用学案、试卷等形式落实;历史、生物、思品等学科可采用提问、背诵等形式过关落实。
“周周落实”。指每星期五下午课改年级不上正课,学校统一以试卷形式组织考试。天气晴朗时学生全部到校园和操场上按点入座考试,阴雨天在教室考试。“周周落实”主要是检查学生当周知识掌握情况,所考试题主要以“导学案”和《学习检测》上知识试题为主。学校教导处统一规范考试用纸和试题分值,“周落实”考试两周为一轮,把七八年级各科考完。每周班主任依据各科“当堂优胜小组”和“周落实”成绩评出“周优胜小组”。学校每星期一第一节利用升旗时间对上周“周落实”考试进行总结表彰,对“周优胜小组”成员进行表彰。
“月月落实”。是学校统一组织命题、监考、批卷,全
面评价检测学生当月学习情况,月考成绩与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促进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做法:
(一)典型引路,分段展开
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出台了课改实施方案,确立了“典型引路、分段开展”的计划,分段展开指“三步走”计划,第一步,确定七年级为课改实验年级,七一班为课改实验班,确立培训课改实验教师,探索确定课改模式;第二步,确定七八年级为课改年级,以教研组为单位,课改实验教师榜样带动,培训其他课改教师;第三步,全校推行课改。目前,我们已经走完了第一步,学校确定了“四三三”的“三落实”课改模式——“四”就是:立足教材,把握过程,研制学案,聚焦课堂;第一个“三”就是课堂三段,即:自主学习,展示解疑,实战检测;第二个“三”就是学后三实,即:节节落实,周周落实,月月落实。“学后三实”主要是贯彻王局长“一手抓质量检测 ”的要求。其中“节节落实”,要求每学科每一节课,教师要采用学案、试卷、提问、背诵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过关落实,每节课要用15分钟时间完成达标检测,评出“当堂优胜小组”,并做好落实记录,如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可采用学案、试卷等形式落实;历史、生物、思品等学科可采用提问、背诵等形式过关落实。“周周落实”,是每星期五下午学校统一以试卷形式组织考试,天气晴朗时学生全部到校园和操场上按点入座考
试,遇到阴雨天气时在教室考试。“周周落实”主要是检查学生本周知识掌握情况,所考试题主要以“导学案”上知识试题为主。每周根据各科“优胜小组”和“周周落实”成绩评出“周优胜小组”。“月月落实”是学校统一组织命题、监考、批卷,月考成绩以教学简报形式通报全校,起到彰先促后的作用。
(二)多措并举,推进课改
一是投资1800元新建教室墙壁黑板24块,刷新黑板12块,把黑板分组到人,承包到组,较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切实做好“周优胜小组”的评比工作,每周升旗仪式上对各班“周优胜小组”进行发奖。上期共为学生发放各类学习用品达1000元。
三是学校领导班子带头上课改课,每周听课2——3节,并对授课教师进行指导。本学期,班子成员共听课142节,指导教师13个。
四是开展课改课竞赛活动。教研组每周开展课改课评比活动,星期四晚上教研例会上进行研讨交流。学校组织每月进行一次赛课,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上学期共奖励教师4400元。并且把课改工作和教学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拉开分配比例。
五是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每个教师要严格按学校“四三三”“三落实”模式上课,当天值班领导在上课10分钟后开
始检查并随机推门听课。教师和家长也可随时推门听课。
六是实行常规周检制度。教师教案、听课记录、课改笔记、导学案,学生作业、落实试卷等各种常规,教导处一周一检查,一周一公布,一月一汇总,一月一奖励。奖励课改优质课教师,教案、导学案备写认真的教师和优胜小组学生、作业完整、书写工整的学生。上期所有奖项共奖励3000元。
七是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促进课改发展。在去年12月13日,学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了60名家长代表通过查看学校资料、进教室听课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校的课改情况,给学校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3条,社会反响很好。由于措施得力,目前全校已经形成了人人思课改、人人搞课改的良好氛围。
成效:
教学成绩显著提高。我校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获得乡评第一名。九年级包揽了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物理、化学、历史7科第一名,获得5个第二名;八年包揽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物理、生物、历史、地理8科第一名,获得3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七年级获得3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5个第三名。全乡前100名指标七八九年级分别超9、16、22个。下学期期末考试获得全乡第一名,七和八年级分别包揽了七科和八科第一名,全乡前100名指标七八年级分别超30、21个。社会反响很好。
学校实施“三落实”以来,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学校将进一步按照教育局“双轮驱动”的要求,一手抓课改,一手抓质量检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抓课改提质量,向落实要成绩,以“三落实”为抓手,带动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力争实现“乡内一流,县内争先”的办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