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凤二小创建防震减灾示范校汇报材料
珍爱生命 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凤二小创建市级防震减灾示范校汇报材料
凤阳路第二小学 二0一七年十一月
珍爱生命 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凤二小创建市级防震减灾示范校汇报材料
凤阳路第二小学创建于1936年,占地面积4252平方米,曾荣获蚌埠市首批示范小学、安徽省家教名校、安徽省电化教育一类达标学校、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示范学校、安徽省少先队示范大队、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安徽省翻转课堂实验校、蚌埠市信息化先导校、蚌埠市首届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着力打造“三精”、“四园”的办学思路,“三精”即:精细的学校管理、精致的课堂教学、精美的校园文化。“四园”即:温馨的家园、启智的学园、美丽的花园、成长的乐园。自2003年学校一直进行“小班化”教学这一办学模式的探索,提倡“阳光普照”、“均等教育”的教育原则,各项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在龙子湖区名列前茅。
学校十分重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积极响应省、市提出的“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要求,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全面动员,人人参与,以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实践活动,把防震常识、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求生技能、应急设施等普及到广大师生中,宣传工作的扎实开展为应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舆论和思想基础,师生应急意识得到极大提高。
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创建工作认识
1、明确分工,密切配合。为了确保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更好的起到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我校防震减灾工作在上级领导下组织实施,成立了“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学校班子人员组成,政教处、总务处、教导处主任为防震减灾办公室主要成员,主要负责防震减灾具体事务,校长室为指挥部,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格局。
2、师资队伍:各班主任作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辅导员,每学期要求做到“四个一”即:召开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出版一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手抄报,举行一次自救互救演练,观看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影片,为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学科渗透:学校教导处每学期的教学常规中明确要求各学科教师必须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向各班提供地震科普教学资料,加强地震科普与学科知识的渗透,找准切入点,拓宽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保证学生对防震减灾的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由于分工责任明确,工作力度大,加强了对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组织领导,提高了学校师生对防震减灾教育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师生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力提高了师生对防震减灾的认识,深刻认识到防震减灾事业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生命安全意识
我校在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活动中,紧密围绕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开展了以防震减灾为主题,以灾害防御科普知识教育为主线的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
1、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教育。学校推荐政教处副主任杨静和大队辅导员刘锦为专职科普教师,具体负责本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由各班班主任为本班兼职科普教师,具体落实开展班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学期初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确定防震减灾知识作为专题教育的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兼职科普教师定时、定点、定内容,有条不紊的开展地震知识教学实践活动。
2、成立“防震减灾”科普兴趣小组。为了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 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促进“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学校成立“防震减灾”科普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地震科普活动。
3、设立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场所。为了促进创建活动正常、持续、有效地进行,我校还设立相对固定的防震减灾科普场所;平时还经常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向学生进行大型的地震知识宣讲。设有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宣传栏,还结合黑板报、校报、微信平台等阵地,定期及时更换宣传内容。学校备有防震减灾活动指导用书及科普资料,配备了防震减灾科普展板、科普图书等,数量充足,能够满足师生们了解地震科普知识的需求。
4、编写安全校本教材《安全伴我成长》。2014年9月,由学校政教处牵头,6名骨干教师历时一年的时间自编的校本教材《安全伴我成长》与学生见面,这本教材共分为家庭生活篇、校园生活篇、饮食卫生安全篇、交通安全篇、社会安全篇和灾害逃生自救篇六个单元,教材中设计的安全知识范围广、内容全,重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增长学生安全知识,提高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能力。这本教材图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让小读者们看得懂,用得上。目前,安全课已经成为凤二小学生最喜欢的校本课程之一。这本校本教材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安徽网、蚌埠电视台、《淮河晨刊》等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5、开展紧急避震、疏散演练。根据校情的动态变化制定了详细的、切合实际的《凤二小地震应急避震预案》。在学校地震应急 预案建立后,我校重视活动体验原则,多次有组织地开展紧急避震、疏散演练,两学期来大型的应急演练有4次,对培养学生紧急避险的意识与技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不但对常规可能的安全事件严格落实,对于突发的安全事件的控制,特别是对于像火灾、地震等突发性事件。如果能在平时就进行安全事故疏散演练,必然能把突发性的安全事故损失降到最小,使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获得最大限度的保障。学校每学期都严密制定《师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火灾疏散演练方案》、《地震疏散演练方案》。从方案设计、组织安排、人员培训、岗位要求、现场监控等方面精心部署每次演练活动,确保了疏散演练的安全、实效。师生通过认真参与演练,提高了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有效地集体疏散,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6、开展法制安全讲座。学校的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需要学校动员各方力量,积极拓展教育资源,使学校的安全形成多方合力,既丰富了安全教育的渠道和内容,又因为把教育放在具体的社会情景中,从而增强了教育的有效性。请延安派出所的法制副校长、学校的共建单位武警消防支队的警官和海军士官学院的有关人员为师生们开展法制教育、消防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等讲座,这些来自第一线的相关案例往往能给师生们带来震撼,有效地提高师生们的法制意识、消防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的意识。
7、开展社区安全教育活动。每年寒暑假,学生干部参加延安社区组织的“安全进社区”的宣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用所学的安全知识帮助社区的居民树立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又能让自己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自己在校园中所学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使自己的安全意识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强化和实践。
8、学校还利用家长会、给家长一封信和发布微信公众平台的形式,在每学期的开学初、期中和期末阶段和寒暑假放假之前,对家长们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并对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做好相关工作提出要求,把学校的安全工作延伸到家庭,发挥家长的责任和力量来共同有效地做好安全教育,如每到春夏之交,天气转热的时候就适时地就“游泳安全”问题发出给家长一封信,对游泳安全问题进行预警,并对家长提出相关的注意事项,有效杜绝安全隐患。
三、凸现内引外联,推进工作长效发展
我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台、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等公用媒体向社会宣传,增强广大师生、社区群众自觉识别地震谣传,掌握防震避震技能和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我们发动学生自愿担任义务宣传员,组织了社区防震减灾宣传实践活动,号召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防震减灾知识,共同编制防震减灾手抄报,以带动周边社区居民提高防震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了一定效应。
目前,科普教育活动正在我校蓬勃开展,通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探索中学防震减灾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增强了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学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良好校风的形成。
回顾一年多的创建活动,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普活动形式以传统型为主,创新型活动较少;大型活动的组织开展的实效性值得继续研究;社会化社区科普平台有待进一步扩大。我们深知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将不断努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工作做得更实更细,将防震减灾工作引向深入,促进我校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跃上新台阶!
第二篇:防震减灾示范校汇报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济源市沁园中学
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20世纪全球大陆35%的七级以上地震发生在中国,20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120万人,中国占59万人,居各国之首。紧邻北川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在“
5、12”大地震中全校2200多名师生成功疏散,无一伤亡,这得益于平时的多次演习;中国救援医学创始人李宗浩哀叹于汶川地震中人们对一些必备救助常识的缺乏,很多病人因为救助方法不当而造成终生辗转于床榻上的截瘫。这充分说明掌握防震逃生与救助技能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是多么重要。
济源市沁园中学自2007年起就在学生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及研究,搭起了创建少年儿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的舞台,并逐步彰显办学特色。
一、学校基本情况
济源市沁园中学创办于1982年,现占地120余亩,建筑面积49500 余平方米,地处济源市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布局合理,环境幽雅,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按24规制72个教学班设计,可容纳学生3600人,按国家一类学校标准建有综合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公寓楼、教师公寓楼、后勤楼。教学设备齐全,有普通教室和计算机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等各类专业室100余个。计算机宽频网进入教室,每个教室配有多媒体。学校将建成国际标准全塑400米的田径场,篮球场(10个)、排球场、乒乓球台、音乐馆、美术馆、多功能报告厅、琴房、综合实践室,一流的设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
学校目前有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0人,教职工近200人,专职教师近190 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2人,中学一级教师50人,省、市及学校各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共37人,学历达标率100%,一流的师资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学校内抓管理,外树形象,谱就了“争创高品位、有特色、现代化一流学校”的崭新篇章,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居全市前列,体艺教育卓有成效,先后为国家队、河南省体工队、省体校和高一级学校培养输送240名体育优秀人才,为国家培养5名一级运动员和51名二级运动员,并夺得国家级季军8个,省级冠军28个,数十次组团参加省内外体艺大赛,荣获多项奖励;全力实施课题带动战略,五项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效显著,具有鲜明个性的体艺特色办学体制,备受社会各界好评。学校受到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教育时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关注报道,被原国家教育司司长李一本同志誉为“人才腾飞的基地”。
近年来,学校获得了“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贯彻国家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全国中学生篮球协会会员学校”、“河南省青少年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河南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学校”、济源市首批命名的“示范学校”、“地市级文明单位”、“地市级花园式单位”、“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济源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济源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市绿化先进单位”、“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济源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校”等上百项荣誉称号。
二、强化领导,确保科普示范学校工作落到实处
为搞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我校成立了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亲自抓,副校长具体抓,制定工作计划,研究完善工作方案及预案,从组织机构、经费投入、管理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防震减灾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健全各项制度,明确职责,确保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常态化进行。
三、加大投入,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提供保障
为了搞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我校投入资金,配备必要的防震减灾教学设施及图书资料等,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提供必要的条件。
1、学校在三个苑区所有的学科备课室投资建成了具备上网条件的先进电子备课室,为教师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提供了先进的备课手段、便利的资料查询、快捷的课件制作条件。
2、学校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建成了1座多媒体报告厅,56个教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网络设备,为学生接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提供了培训场所和网上自由获取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知识,查阅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知识资料的现代媒体手段。3、2010年春,我校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建成了融校园监控和校园广播为一体的校园闭路电视系统,不仅可以对校园个关键部位实现全天24小时监控录像,还可以作为校园广播对全校56教学班实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广播。
4、学校还充分利用学校网站:www.xiexiebang.com。运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开放的环境,快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四、采取措施,确保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扎实推进
为了确保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争创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
(一)、通过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近年来,我校极为重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1、举办专题讲座。为了增强师生及家长的防震减灾意识,我校邀请市地震局、市科技局的领导、专家到我校作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专题讲座,同时学校领导也亲自为师生作防震减灾报告。近年来,我校举办了多期由全体师生参加的防震减灾知识科普讲座,近万人次受到了教育。
2、利用板报、专栏等形式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我校利用校园网、防震减灾活动室、校园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不定期举办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专栏,同时不定期要求各班办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黑板报。不仅如此,我校还通过校园广播、手抄报等形式宣传防震减灾知识。
3、利用教室多媒体等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我们利用校园多媒体系统播放地震科普光盘、录像等。
4、通过征文、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这种形式简便易行,喜闻乐见,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很受师生们喜爱。经抽查,我校6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地震应急措施和自救互救技能等,并能够撰写学习心得和科普文章等。
5、利用主题班会、上科普课等形式宣讲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等。我们每一学期都要求每班至少召开一次以“防震减灾”为主题的班会,同时上两课时以上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课。
6、利用“小手拉大手”活动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我们要求学生将自己学到的防震减灾知识传授给家庭,保证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掌握防震、避震、逃生等知识。使防震减灾工作由点到面,由学校到社区起到了很好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7、通过参观等活动增强师生对地震知识的认识。如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市科技馆,参观我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从而了解地震的成因等。目前,师生基本知道了:a、在上课时遇到了地震应该怎么办?b、在家里遇到了地震怎么办等知识。
(二)、强化演练,确保师生真正掌握逃生和救护能力。近年来,我校极为重视防震减灾演练工作,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大型防震演习活动。演习前我们制定预案,根据各班学生的基本情况,编制应急疏散体系流程图,将演习疏散的顺序、通道及注意事项等规定的清清楚楚,做到疏散路线互不交叉,不混走,避免拥挤、踩踏。特别是2009年,我们与地震局、消防支队等单位联合举行了大型防震减灾紧急疏散演习。消防车、120急救车到达现场,通过观看录像、紧急疏散、现场包扎、灭火演练,全校师生参加,全市各中心校和市直学校领导、部分学生及家长临场观摩,市电视台、日报社对此进行了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发挥示范,广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我校被认定为“济源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为了发挥“示范校”的作用,每年市教育局都组织全市各校相关领导和教师到我校参观学习。截至目前,已有230余人次到我校参观学习,发放防震减灾宣传材料5000多份。他们通过观摩学习、参观展室、观看录像、聆听讲座等,受到了极大的教育。
总之,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我校防震减灾工作扎实开展,成效显著,获得了济源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的光荣称号,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和关注,我们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们将继续高举科研兴校的旗帜,在上级教育部门及防震部门的领导帮助下,加大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的研究、探索力度,为全面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终身可持续发展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防震减灾示范校汇报
为学生的安全奠基
江口镇中心小学
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20世纪全球大陆35%的七级以上地震发生在中国,20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120万人,中国占59万人,居各国之首。紧邻北川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在“
5、12”大地震中全校2200多名师生成功疏散,无一伤亡,这得益于平时的多次演习;中国救援医学创始人李宗浩哀叹于汶川地震中人们对一些必备救助常识的缺乏,很多病人因为救助方法不当而造成终生辗转于床榻上的截瘫。这充分说明掌握防震逃生与救助技能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是多么重要。
江口镇中心小学自2007年起就在学生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及研究,搭起了创建少年儿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的舞台,并逐步彰显办学特色。
一、学校基本情况
江口镇中心小学现占地4320余亩,绿化面积达400平方米,地处彭山县江口镇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布局合理,环境幽雅,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建有综合实验楼、办公楼。教学设备齐全,有普通教室和计算机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实验室等各类专业室。计算机宽带网进入教室,每个教室配有多媒体。学校2500平方米的运动场,篮球场、综合实践室等,这些设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物质保 障。
学校目前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8人,教职工24人,专职教师近22 人,其中高级教师11人,市及学校各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共3人,学历达标率100%,一流的师资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学校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教育教学质量好,体艺教育卓有成效,具有鲜明个性的体艺特色办学体制,备受社会各界好评。
二、强化领导,确保科普示范学校工作落到实处
为搞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我校成立了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亲自抓,安办具体抓,制定工作计划,研究完善工作方案及预案,从组织机构、经费投入、管理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防震减灾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健全各项制度,明确职责,确保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常态化进行。
三、加大投入,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提供保障
为了搞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我校投入资金,配备必要的防震减灾教学设施及图书资料等,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提供必要的条件。
1、学校在所有的教室投资建成了具备上网条件的先进电子备课室,为教师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提供了先进的备课手段、便利的资料查询、快捷的课件制作条件。
2、学校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建成了多媒体网络设备,为学生接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提供了培训场所和网上自由获取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知识,查阅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知识资料的现代媒体手段。3、2011年春,我校在教育局的支持下建成校园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对校园个关键部位实现全天24小时监控录像。
4、学校还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运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开放的环境,快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四、采取措施,确保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扎实推进
为了确保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争创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
(一)、通过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近年来,我校极为重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1、举办专题讲座。为了增强师生及家长的防震减灾意识,我校邀请市地震局、市科技局的领导、专家到我校作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专题讲座,同时学校领导也亲自为师生作防震减灾报告。近年来,我校举办了多期由全体师生参加的防震减灾知识科普讲座。
2、利用板报、专栏等形式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我校利用校园网、防震减灾活动室、校园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不定期举办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专栏,同时不定期要求各班办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黑板报。不仅如此,我校还通过校园广播、手抄报等形式宣传防震减灾知识。
3、利用教室多媒体等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我们利用校园多媒体 系统播放地震科普光盘。
4、通过征文、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这种形式简便易行,喜闻乐见,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很受师生们喜爱。经抽查,我校10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地震应急措施和自救互救技能等。
5、利用主题班会、上科普课等形式宣讲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等。我们每一学期都要求每班至少召开一次以“防震减灾”为主题的班会,同时上两课时以上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课。
6、利用“小手拉大手”活动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我们要求学生将自己学到的防震减灾知识传授给家庭,保证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掌握防震、避震、逃生等知识。使防震减灾工作由点到面,由学校到社区起到了很好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7、通过网络学习活动增强师生对地震知识的认识。目前,师生基本知道了:a、在上课时遇到了地震应该怎么办?b、在家里遇到了地震怎么办等知识。
(二)、强化演练,确保师生真正掌握逃生和救护能力。近年来,我校极为重视防震减灾演练工作,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大型防震演习活动。演习前我们制定预案,根据各班学生的基本情况,编制应急疏散体系流程图,将演习疏散的顺序、通道及注意事项等规定的清清楚楚,做到疏散路线互不交叉,不混走,避免拥挤、踩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发挥示范,广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我校被认定为“彭山县教育局防震减灾示范学校”。为了发挥“示范校”的作用,总之,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我校防震减灾工作扎实开展,成效显著,获得了彭山县“防震减灾示范校”的光荣称号,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和关注,我们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们将继续高举科研兴校的旗帜,在上级教育部门及防震部门的领导帮助下,加大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的研究、探索力度,为全面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终身可持续发展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汇报材料
珍惜生命,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马鞍山七中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汇报材料
马鞍山市第七中学
二〇〇九年十月
一、学校基本情况
马鞍山七中建于1964年8月,占地35196平方米,建筑面积13600多平方米,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0余人,在职教职工150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以上。学校坐落在城市新区中心,拥有以华东地区首家倾斜式校园天象馆为代表的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合理的布局、绿色的校园,以及人性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构成了美丽的校园,令人赏心悦目,充满现代气息。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把“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秉承“求真求新”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办学为民、科普特色、发展创新”的办学方针,把科普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按照“课堂普及、活动延伸、科研先导、质量为本”的思路,大力开展科普特色教育,不断追求新高度,提高办学水平,学校从一所昔日城郊结合部的薄弱学校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先进学校,2005年11月被安徽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为“安徽省特色初中”。
几年来,我校先后获得了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人才幼苗培养基地、中国少科院科普基地、安徽省少年科学院二级分院及会员单位、创建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推广厂(事)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档案管理省一级先进单位、马鞍山市首届文明单位标兵、马鞍山市教学研究基地等荣誉。学校办学水平逐年上升,已连续五次获得两年一度的马鞍山市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学校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市公办品牌学校。
二、主要做法
我校对实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高度重视,以省、市两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考核标准”为标准,不断努力,使得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去年底,市地震局、市科协、市教育局联合启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后,我校根据自身科普特色的实际情况,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进行责任分解,形成了校长书记决策,分管校长牵头,各部门组织实施,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落实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机制,制定了方案,使得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宣传先导,课堂普及,打造阵地,凸显活动”的创建思路,不断实施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宣传先导,营造“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
今年初我校就启动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首选的是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在这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了“四会”,即行政办公会、全体教师会、全体班主任会、全体学生会,通过这四个会议进行各个层面的宣传动员。二是利用校园载体宣传。即:利用校园电视网、广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平台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比如:今年3月份出了一期《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5月份在“5.12”活动期间分别出了一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栏和黑板报,进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的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也进行了不少次数的防震减灾宣传,通过这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校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二)课堂普及,让学生人人受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意发挥课堂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让学生受到深入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这方面我们安排了“四种”课堂,一是专门安排地理老师对初
一、初二各班级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两节,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自救互救知识。二是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教课,下雨天学校大课间活动不能进行,我们就利用学校电视网组织学生在班级观看科普教育片,其中我们有意识地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片,让学生观看,通过视觉效果让学生受教育。三是每学年安排不少于两节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班会课,主题内容由政教处安排,班主任实施。四是每年安排不少于一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课,由相关专家进行,比如,今年5月12日我校就邀请了市地震局陈研究员给我校学生进行防震减灾专题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这“四种”课堂,使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得到普及和深入,有较好的效果。
(三)打造阵地,搭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有效平台
为了保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能够实施,我们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教育,有一定效果,但是,这样做还很不够,还需要更多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项活动设施,必须搭建新的平台,以适应教育的需要。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概括起来,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方面搭建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我们比较重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比如:我校和市地震局开展共建活动,得到了市地震局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最近我们还准备带学生到市地震台实际感受。又比如:我校和市气象局是共建单位,每年我们都带学生到气象局科技馆参观学习,其效果是在学校不能做到的,最近几年,我们每年还带学生到江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上海科技馆、安徽科技馆等参观学习,尤其是学生在科技馆内“地震小屋”体验地震,其效果非常的好。另一方面在校内搭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项教育平台。虽然我校教育用房紧张和教育经费短缺,我们还是挤出教学用房和经费,建设了一个宣传内容比较全面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展室,专门用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对学生开放,对社会开放。这一平台建设标志着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进入了正常化,我们将在这一平台上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做的更好。
(四)凸显活动,以活动提升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在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活动的开展,注重让学生有实践体验,通过实践和体验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学生防震减灾能力。为此,我们组
第五篇:博湖中学创建自治区级防震减灾示范校汇报
博湖中学创建自治区级防震减灾示范校汇报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振兴、防震减灾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我校在2011年9月被批准为自治州德育示范校以后,乘强劲东风,努力提升教育理念,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丰富示范内涵,广泛开展防震减灾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学生提供防震减灾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下面就我校防震减灾创建工作汇报总结如下:
一、把防震减灾创建工作摆到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
(一)成立组织,精心布暑
学校把防震减灾创建工作摆到学校工作的重要工作领导组,此后又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校长任主任,负责防震减灾创建工作的日常事务,领导组做到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二)全员发动,全员参与
学校动员全体师生积极投入到争创市级防震减灾示范校工作中来,使防震减灾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每位教师都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科技创新的思想,成立学校兴趣小组,指定辅导员,加强对科技兴趣小组的指导,每个兴趣小组都要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学生、有场地,努力做到有实效,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积极参加学校、县、市、省组织的科技活动。
(三)重建制度,计划先行
为了把防震减灾教育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引领师生主动地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学校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制度建设,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包括《科技活动室制度》、《防震减灾成果奖励制度》以及各专用教室规章制度二十余项,以制度规范防震减灾行为,以制度激励和促进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
二、创设浓郁的防震减灾校园环境
(一)利用宣传阵地,营造创建氛围
学校在明确了防震减灾创建的目标之后,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班级板报、主题班会、教职工例会等阵地,大造舆论宣传的声势,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努力使防震减灾创建工作深入人心。为创建工作做好思想准备。
(二)打造硬环境,做到防震减灾教育“环境化”。
学校努力营造浓厚的防震减灾教育氛围。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科技馆的硬件建设,充实和完善硬件配备、网络活动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制作展示室。
(三)打造软环境,抓学科渗透,做到防震减灾教育“学科化”
学校防震减灾工作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抓学科渗透,做到防震减灾教育“学科化”,防震减灾教育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科学性强,各门学科不仅具有防震减灾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防震减灾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抓好防震减灾教育的学科渗透,能使学生活化学校防震减灾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科 教育中的防震减灾教育内涵,是学校开展防震减灾教育的坚实基础。为此,我们一方面重视防震减灾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效渗透,以防震减灾辅导教师为骨干,以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形式,组织教师分学科、分系列、分层次整理出学科渗透防震减灾教育的知识点,使防震减灾教育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机渗透有目的。另一方面,我们重视各学科 间防震减灾教育内容的相互沟通,使各学科教师齐头并进,相互连通进行防震减灾教育,联合进行防震减灾教育渗透,使防震减灾教育真正落实到各科教学之中。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活动
实施防震减灾教育的关键在于师生“勤于动手”,在于从实践中体验发展。活动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防震减灾教育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防震减灾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学科学趣小组
学校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织一批对科技活动兴趣浓厚,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个性特长的科技苗子,开设了各学科 兴趣小组。辅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学生自主发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
2、防震减灾读书教育系列活动
学校把防震减灾教育纳入读书教育系列活动,先后开展了“崇尚科帝、传播文明”、“青少年健康”、“应急救治”读书活动,力求使活动系列化,在普及读书的基础开展征文、演讲、小品、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推动防震减灾教育活动,广大学生踊跃参加,提高了读书教育的质量。
3、学科竞赛活动
随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办学规模的扩大,生源素质不断提高,学校重视各学科的竞赛活动,发挥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让各类优秀学生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知识的乐趣,校内赛事活动频繁,涉及面广,同时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同学们参与面大,获奖等级高。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的思路
存在问题:
一、由于学校发展历史短、内涵不丰厚,对防震减灾教育只是处在探讨摸索阶段,在防震减灾教育的某些环节上尚嫌粗糙。
二、部分师生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够,存在对工作的解怠或不力的现象。
三、防震减灾教育还未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完全认同,给学校的防震减灾工作带来一定阻力。
今后工作的思路:
一、加强对防震减灾教育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师生、家长、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认识,努力提高防震减灾教育的实效,争取形成广泛的共识,进而形成防震减灾教育的强劲合力,推进防震减灾工作。
二、加强对防震减灾教育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普遍提高教师从事防震减灾教育的素质和能力。
三、加强对防震减灾教育的常规管理,加强防震减灾教育的校本开发,走出一条符合博湖中学特色的防震减灾教育之路。
博湖中学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