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少年蝙蝠侠》有感
读《少年蝙蝠侠》有感
一曼小学五年一班
赵睿博
利用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名叫《少年蝙蝠侠》的书,使我收获很大。这本书主要讲了蝙蝠少年天赐带着“师父”的遗愿,历尽艰险,找到飞船“仙槎”,返回他们的星球——蝙蝠星的故事。当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回味一下觉得很有趣。
这本书的作者是杨鹏哥哥。他可真是个天才!他把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非常细腻,每一处景物都描写的特别细致,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再结合插图,仿佛每一个情节都发生在我们身边。明明是唐代的故事,却又结合了许多现代的元素,让我读得津津有味。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蝙蝠少年——天赐,因为他善良、正义、勇敢、坚强。当别人遇险是他拔刀相助;见到敌人他绝不会退缩;当他受到“师父”的考验时,他勇敢地接受挑战,并顽强地坚持下去。天赐要回到蝙蝠星球时,人们都伤心落泪,因为在他们心中那个小男孩是正义和纯洁的化身。
天赐的故事深深感染了我,在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我们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天赐的故事激励着我,遇到困难时,要勇敢、坚强地去面对。
我多么希望同学们都来读读《少年蝙蝠侠》的故事,大家都学习天赐的好品质。
第二篇:观《蝙蝠侠》有感
观《蝙蝠侠》有感
观《蝙蝠侠》有感1
当我开始看《蝙蝠侠·黑暗骑士》时,我一直在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信仰,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杆秤,虽然秤的计量单位不同,但都会在需要的时候冷静地称量。然而小丑却说,疯狂就像地心引力,你所需要的只是轻轻一推。
于是,小丑被推向了癫狂的深渊。
于是,蝙蝠侠的理智轻易地被击垮。
于是,正义的使者哈维沦为双面人。
看电影的时候,我们会对小丑感到憎恨和恐惧,他将癫狂与冷静融合在了自己身上。他的计划总是周密无误,他的妆容总是邪恶狰狞。小丑曾经也只是我们中的一员,直到生活的重压将他击垮,直到童年的阴影彻底爆发,直到自己的爱人绝望地离他而去。于是小丑疯了。
但是小丑所想要的,仅仅是公平,建立在不公平之上的公平。他认为所有人都应该有相同的待遇,他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像他一样。于是每一个被小丑谋杀的人,都被划出了一道长长的微笑,也都被化了一个同样的妆。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过来,也一样啊。
小丑没有选择自己的身世,也没有打算走上这样的道路。替他做出决定的,是他犯罪道路上的每一个局外人。高谭市市长,警察局长,哈维·丹特,以及蝙蝠侠。
小丑只是每一个人内心阴暗面的集合。他丧失了自己的信仰,转而去相信世界是不公平的。他迷失了自我,于是他决定按照一条错误的路执着冷静地走下去。接着,他抢劫了银行,却又把积攒的几人高的小山一般的钱烧掉,他轻而易举地磨灭掉蝙蝠侠对自己的认识,他只用了一次爆炸和一场精心准备的演讲,就彻底破坏了哈维的正义感……直到最后,两艘船上无数正直的灵魂才击败了他,小丑最终没能看到他的漫天烟火。
小丑像个疯子,因为他太过冷静,受了生活长达几十年的压迫之后,他终于学会了对着生活微笑。
这不一直都是大人们告诉我们的真理么?我们要乐观,要坚强,不许哭。然而小丑却给它下了一个另外一个定义。
究竟谁对谁错?
当我们遭遇到和小丑一样的打击之后,那些信仰是否也会像肥皂泡一样,连一阵风的侵蚀都抵挡不住?小丑身上最最恐怖的,不是邪恶的外表,不是狡诈的计谋,不是手起刀落的杀人技法,而是他对整个世界的,彻底的绝望。许多这样的人物设定,也使得诺兰的《蝙蝠侠》系列不仅仅是一系列的爆米花、科幻、超级英雄、漫画改编电影,更加入了道德与人性的思考,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上。
但是在高谭市,遭遇像小丑一样的人还有不少。警察布莱克、贝恩、米兰达、猫女甚至是蝙蝠侠,都是这样的人。只是布莱克和贝恩将仇恨掩埋在了自己的心里,并以此为力量,分别成为了蝙蝠侠的继承人和超级大反派;米兰达选择了复仇,但是直到影片的最后,我们才知道她一直将那把“静静等候却从未遗忘的刀”握在手中;而猫女,拥有着对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从容而优雅地生存在城市的夹缝中。至于布鲁斯·韦恩,他和小丑是最相像的,他们都丧失了自己的爱,他们都凌驾于法律之上,他们都会在黑夜里披上自己的战袍——蝙蝠披风和紫色的戏服。
然而他们却走向了两个极端,所谓的正与邪,善与恶,美与丑。
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很可能会出乎意料,正如蝙蝠侠所说,“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举动,为一个无助的`小男孩披上外套,让他知道,人生还可以继续下去。”
童年是人生的黑匣子,一个简单的动作,便使那枚被烧黑的魔术硬币转了一个面。
小丑与蝙蝠侠,相差的也只是一个转身。
观《蝙蝠侠》有感2
前几日终于看完了JONAS强力推荐的蝙蝠侠前传三部曲,看完之后十分有感触,且有些惆怅,时至今日,此等感情亦未化去。
对于三部曲的内容,我是这样解读的:第一部主要是做铺垫,确保后面两部,尤其是第三部在逻辑上的正确性。第一部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使得整个三部曲天衣无缝,像一部般叙述连贯,前后呼应,所有线索提前引出指向结果。可能它没有第二部第三部在思想上到达一个境界,但是没有它,就不会有后面两部。
第二部则完全是一个巅峰,不仅对于蝙蝠侠,对于诺兰,对于整个英雄电影甚至整个影视界而言,完完全全是一个巅峰,至少前人很少能超越,能够与之并肩就已经是凤毛麟角的了。即使作为一个动作片,它对于人性的解读也是到了难以望其背的高度。
第三部在内容上其实和第三部一样,但是却淹没在了第二部的光环下。第三部讲的实际上是在大金融家和贫苦百姓之间的缓冲消失后,暴力阶级革命对于一个文明的破坏。而它之所以没有完全释放出它应有的理念,在我看来基于两个原因:1.动作对于内容的影响。在电影的后半段就完全是打来打去,完全回归于好莱坞动作大片刺激炫目的正轨了。虽然该片动作因素已经降到一个很低的层次了,我在看蝙蝠侠和贝恩大家时总是觉得这两个人打得这么笨重呢,一点也没有武林高手的感觉。还有,拥有现代武器的警察夺回城市据点跟打群架似的,毫无章法,毫无组织性。但是即使已经降低了对于内容的冲击力,不得不承认,该片应有的东西被淹没了。甚至情节上都有一个漏洞,虽然谈不上错误,但使得整部片子逻辑性牵强,那就是米兰达为忍者大师女儿一事。这个在整部电影里根本就没有什么伏笔,即使有也伏得太深了。
2.现实的考虑。如果诺兰真正把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西方法治社会的漏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那么结果就会和V字仇杀队一般,险些无法上映,唯一的区别是估计这次中国是不会允许的。这个因素我认为是主要拉低该片水平的原因,正因如此,贝恩所说的让高谭市在绝望中沦陷根本无法体现。这部片子展现给人的其实是混乱,如此一来就与第二部没什么区别了。
好了,吐槽这么多,回到正题。蝙蝠侠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信仰,对于黑暗的信仰。整部片子中,这一点贯彻始终,无论是从一开始的蝙蝠侠与影武者联盟的故事,还是与小丑、双面人的故事,抑或最后与贝恩的故事,都体现了黑暗的信仰。
黑暗的信仰并不是信恶,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信仰。我对于这种信仰的解读是敬畏心与信善。首先,敬畏心。我认为敬畏心是黑暗的信仰最根本的东西,英文是Fear,理应译为恐惧,但我宁愿译为敬畏心。可以说蝙蝠侠的诞生也是因为敬畏心。
还记得第一部里面那段经典对话吗?
Why bats, master Wayne?
Bats frighten me. Its time my enemy sharey akes you strong. It makes you weak.
Why?
How can you move faster than possible, fight longer than possible without the most powerful impulse of the spirit ----the fear of y city burns. Theres no one there to save it.
Then make the climb.
How?
观《蝙蝠侠》有感3
8月27日,一个令人兴奋的日子,《蝙蝠侠之黑暗骑士崛起》(TDKR)终于公映了,虽然晚了点,但有总还是比没有强;接着必须要感谢的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先生和他的团队,感谢他们给我们带了这部黑暗骑士传奇的伟大终结;最后必须要感谢的是全世界的广大影迷,如果没有大家的支持,就不会出现如此伟大的电影系列。谢谢了!
看过蝙蝠侠前传的同学都知道蝙蝠侠前传系列总共有三部:侠影之谜、黑暗骑士,和黑暗骑士崛起三部,在看电影之前,我们已经获得的信息是:TDKR是整部电影系列的终结,将整合前面两部所有的线索,在TDKR中展现一个黑暗骑士的完美结局。看完电影后,我们真的获得了一个伟大的结局,诺兰版黑暗骑士的传奇故事就此完美终结回到家,我就深深的陷入了沉思,从忍者大师到小丑再到TDKR的贝恩,为什么布鲁斯 韦恩要一直变成BAT MAN去保护高谭市呢?就算市民把他看成一个怪物,一个杀了哈维 登特的凶手。因为,在遭受小丑的重创后8年蝙蝠侠都没再出现过,当高谭市再次遭受恐怖的分子的袭击时,布鲁斯韦恩想起了他爸爸对他说过的话:布鲁斯,我们为何跌倒,是为了学会站起来。 在影片的最后 ,蝙蝠侠用蝙蝠战机把核弹吊到了海湾,突然,嘣的一声,核弹爆炸了。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盗梦空间导演)给我们留了一个盗梦式的结局,布鲁斯死了还是没有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蝙蝠侠在名义上战死了,而布鲁斯没有死。但蝙蝠侠让高谭市市民知道有一个英雄保护着这个城市。
蝙蝠侠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和灵魂永远传了下去。
第三篇:《少年蝙蝠侠》读后感
《少年蝙蝠侠》读后感
在今年寒假我看了,一本由中国首位迪士尼签约作家—杨鹏写的《少年蝙蝠侠》,他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鹏哥”,他告诉亲爱的“小鹏友”们,鹏哥拥有一对翅膀,一只是阅读,一只是想象。郑渊洁对他的评价是:时常会碰到对我说小时候看我的书的读者......其中最让我感到快慰的,是昔日的读者长大成为了作家,例如杨鹏。理由简单:读者成为奥运冠军,我觉得和我没什么关系,读者成为作家,我会有阿Q式的成就感。
书里讲的是一个金球从天上落到了阿贵和金娘家里,金球周围的冰全都化了,荷花和荷叶都迅速生长起来(那时正是寒冬腊月)。金球裂开了,里面有一个胖嘟嘟的娃娃,手里抱着一只亮晃晃的水晶球,端坐在金秋中央。阿贵和金娘以为是老天爷给的孩子,所以取名为天赐,那个金球居然是纯黄金做的。天赐刚下来就会跑,水晶球把老牛的病治好了,他还让已经死的鸟复活了,但是当人们看到他的翅膀,他的眼睛时,把他当成了怪物,他在他师傅的帮助下练成了13-14岁的人,之后,他经常乐于助人,他帮助平民百姓解除危机,还打败坏人,让大家不受压迫,最后天赐其实是蝙蝠星人,他最后回去了。
本文是写天赐的正义精神,除暴安良,助人为乐的精神很值得我们的学习。虽然我们没有像少年蝙蝠侠一样能飞,不怕火,还能治疗任何的伤,甚至复活。我们虽然不是科幻书中的少年蝙蝠侠,但是我们也有双手,也有思想,我们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捐助贫困学生上学,在车上为老人小孩让座,不都是很简单的事吗?但是还有很多助人为乐,除暴安良的好人,这些人虽然没有少年蝙蝠侠的能力(但是在我心中他们就是少年蝙蝠侠)。
五年四班宋卓然
第四篇:读《中华少年》有感
读《中华少年》有感
六(3)班赵诗佳
每一次仰望飘扬的五星红旗,每一次唱起庄严的国歌,爱国之情便在我们的胸怀激荡。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我们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
读着《中华少年》这一文,就唤起了我们的爱国之情。
读着《中华少年》的第一自然段。我可以了解到中华少年虽然年纪还小。但是已经拥有了飒爽英姿。已经时刻准备为祖国效力,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读完第二自然段,我们了解到了祖国的锦绣山川养育了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提供给我们的生活必需品。我们一定要保卫好自己的祖国。
从第三自然段中,我了解到了中华有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文化与不屈的人民。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值得大家去探究。
第四自然段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曾遭受的磨难以及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我们祖国奋勇崛起,我们就应该助一臂之力,好好读书,将来报效祖国。
读完第五自然段我了解到了中华少年一定会传承这悠久的历史。我们也一定会像中华少年一样,传承祖国悠久的历史。
第六自然段让我了解到中华少年要勇敢,面对困难,自强自主,不要沉迷幸福时刻,要时刻准备战斗。将来为祖国效力。
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传承,让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回答:“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
第五篇:读《中华少年》有感
读《中华少年》有感
《中华少年》是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描绘了祖国的山川河流,历史传承和美好的未来,且热切歌颂了伟大的祖国。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感自然展现,同时宣告了中华少年立志振兴中华的铿锵誓言。
我们作为祖国的新一代,理应怀抱远大的理想,为做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时刻准备着。
在生活中,我的表弟也是如此。记得在暑假期间,表弟来我家玩,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片,他却从我手中夺过遥控器,按到了“新闻联播”。在一旁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人家小孩都爱看动画片,怎么表弟的行为却恰恰相反呢?我问表弟:“这有什么好看的?”表弟淡淡地说道:“我想看看我们国家发生了那些重大事情。”……这镇定的话语弄得我面红耳赤。心想:一个还在读小学的孩子就对祖国如此热爱,而我……顿时我的心里仿佛有一股激流在涌动。
胸前的红领巾飘扬了起来,我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中华的未来靠我们一代代的中华少年书写,我听见了,听见了东方雄狮正在咆哮。
奋斗吧!每一位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