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教研论文学习体会
教学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教研论文学习体会
前几天,我们一块听取了周长春社长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教研论文”报告。听完以后,我了解了论文与教学总结的区别,同时,也对如何写好论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不看重你是否发表或者出版过了论著,是否有点名气,我们看中的是你笔下的思想!在这里:所有作者的机会是均等的!”首先,周社长给我们指出了论文书写靠的是才华,不是靠走后门。这让我们摆正了心态,做好了专心投入学习研究的准备中去。
好论文不是写出来的,科研是基础,论文是科研的结果和结晶。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注重平时文笔的训练,而是要切实的投入到科研之中去。没有科研的态度和钻研精神是根本写不出好的论文来的,因为没有科研的总结是没有生命力的。
厚积薄发,“发”的基础是“厚积”,好的文章是作者研究出来的,不是堆砌出来的,只有静下心来多读书,扩大眼界,丰富专业知识,打牢专业基础,才能达到“薄发”的境界,提高研究水平。选择课题的方法 :
1、挖井与挖塘的关系--选择的角度越小越好
2、选题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理论创新;第二层次是应用创新;第三层次是证据创新;第四层次是科普。
人最怕的是好高骛远,如果写作的时候面铺的太大,就会出现空的现象。相反,如果能够把握好挖井和挖塘的关系,尽量的把面缩小,同时太高研究的深度,沉下心思,挖下去,就会越挖越深,越挖越有的挖。这样,论文的质量才是有保证的。
心静是研究的必要条件:
“心静”表现为冷静。“心静”其实是种修行,是人生的修行,也是技术上的修行。一个人是否意志坚定,是否执著,是否有所成就,“冷静”应是冰山之一角。松下幸之助认为“冷静”是营销员最好的素质。
我认为心静应该是所有人最好的素质,更是研究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总是心烦气躁、急功近利,自然会图快,写出来的东西也可想而知。其实。心静不光是写好论文的基础,也是干好一切事情的根基。
教师的层次:
专业发展有五个阶段:新手阶段、优秀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型阶段。
也有学者从职业角色的角度,把专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角色确认阶段、适应阶段、成熟阶段、高原期阶段、发挥骨干作用阶段。
专家型教师比别人多些什么?多了一份投入,多了一重学习,多了一些反思,多了一点执著的爱!从“小现象”中发现“大问题”。
从上面的区别可以看出来,要想有不同的发展层次,就要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投入。
论文与总结:
论文就要提出论点(或反驳什么论点),然后写出具体事例和相关理论证明你提出的论点成立,并要规范地列出所研究过、参考过的文献资料。为什么评职称、学生、研究生要写论文,就是通过论文,别人可以考查你对该问题的研究深度去到哪里,就可以知道你的专业能力达到什么水平。
而作者本人就是在查阅资料、学习理论、概括规律的过程中专业能力、水平得到提高。
而我们往往会把一些工作总结当成论文上交,就会被看成专业水平低,因为总结、报告只是代表你本人一些经验性的东西,你没有从中抽取理论性的、规律性的、创新性的东西出来,价值就不大了。
论文:有难度,才有高度
迎难而上的过程,就象爬山,尽管高处不胜寒,但是,唯其有难度,才成就了高度;只有站到某种高度的人,才有机会看到生命里更美的风景。
总之,要想写出好的论文,就要扑下身子,认真的教学,专心的钻研,努力地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高度、有生命力的论文。
教学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教研论文
学习体会
昌乐外国语学校
王小健
第二篇:谈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工作论文
谈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工作论文
(一)为什么谈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工作论文
总结是对工作实践进行系统性回顾,论文是对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论 述。工作论文有不少是从工作总结转化而来的,有的转化得成功,有的转化得不是很好。为什么有的文章转化得不成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客观上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去按论文的要求重新写作,把工作总结简单“修剪”一下,就当做工作论文了;二是主观上不是十分清楚工作总结与工作论文的区别,因为年年要写工作总结,写习惯了,自然而然按照写工作总结的方法写工作研究性文章。
工作总结之所以可以转化为工作论文,是因为总结为论文提供了两个最关键的因素,一 是核心论点,一是部分论据。论文从总结中选择了某个观点作为论点,而这个论点又是被实 践证明了的,这样的论文自然是脚踏实地、立得起来了。
那么,怎样把总结改为论文呢?根据个人体会,要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弄清工作 总结与工作论文有哪些区别,二是弄清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工作论文,三是自我检测转化后 的论文质量。
先谈总结与论文的区别。
(二)总结与论文的五大区别 总结与论文有五个方面的不同:
1.文种功能不同,2.关注对象不同,3.模块内容不同,4.材料范围不同,5.表述方式不同。1.文种功能不同。
从文种方面来讲,工作总结实质上是公文中的一种。作为公文,工作总结具备3 个要素:
(1)一般是组织而非个人的行为,不能以个人 名义写单位工作总结;(2)具有一定的法定效力,单位领导要对其真实性负责,一定要领导同意、认可,其核心内容常常作为单位领导班子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成为考核领导班子的依据之一;(3)有规范的程式要求,必须在年底或工作完成之后,及时按固定程式起草、制作、上报、存档。
相对而言,工作论文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特点:(1)不属于公文,不代表单位,属于个人行为,是个人研究性文章,用于表述个人对某问题的看法;(2)没有法定效力,不需要领导和职工的认可并遵照执行,一般也不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3)没有程式要求,不需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要按固定程式起草、制作、上报、存档。
从功能看,工作总结和工作论文都有总结规律、指导实践、促进工作的作用,这是共性的一面。从个性方面看,工作总结是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回过头来对所做的事情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所以,总结的功能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工作,侧重实际效用。论文则是用于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或者用于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着重探讨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自己对这些规律的了解与认识,给人以认识上的启迪,所以,论文的功能主要是为了证明作者自己的某个观点,侧重理性思辨。2.关注对象不同
工作总结关注的是面,工作论文关注的是点。工作总结的内容不能自主选择,只能写做过的工作,而且要求全面总结。做的是“面”上的文章。工作论文的内容必须有所侧重、有所选择。侧重关注工作中的一个侧面、一个点。做的 是“点”上的文章。3.模块内容不同。
(1)总结的内容模块一般有四块:引言;成绩和做法;经验、缺点和教训;今后打算。各个模块的具体内容是:
①引言。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写明本总结的时代背景、主客观条件、指导思想以及对工作 成绩的评价等内容。引言要便于把下面的内容引出来,一般力求简短、精练。
②成绩和做法。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等,这些 是工作总结的主要内容。
③经验、缺点和教训。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经验教训,发现规律性的 东西。篇幅比“成绩和做法”小,但是不可缺少。
④今后打算。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方向、任务和措施,表明决心、展望 前景。篇幅也不是太长。
(2)论文的内容模块一般有三块:引言;正文;参考文献。这些模块的内容与总结有所不同。
①引言。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等。短小精悍、紧扣 主题。
②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规范问题等内 容。一般只写到前三项,后一项“规范问题”是更高层次的要求,难度较大。什么叫“规范问题”,后文详述。
③参考文献: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列于论文的末尾(列于 页面底端的是注释)。4.材料范围不同。
广泛占有材料是一切写作的基础。工作总结要全面收集材料,但必须是属于实际工作有 关的单位和部门的材料。论文也要全面占有材料,但范围更为广泛,除了选用总结中的部分 材料外,还要全面收集相关论点的更大范围的文献,收集的材料越多,启发越多,越有利于论文的创新。5.表述方式不同。
工作总结的表述方式是“总+ 结”,“总”的意思是总体,“结”的意思是归纳。总结就是在总括全面工作的基础上做好重点归纳。归纳要突出重点,包括重点业务、重点经验、重点问题等等,力求主次分明、一目了然。总结一般由事实和体会构成。叙述为主,议论为辅。语言相对生动,动作感强。工作论文的表述方式是“论+ 证”,“论”就是论点,即作者观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由总论点和分论点构成。“证”就是证明,要对观点加以严密论证,最终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论证如剥笋,讲究层次,大层次下面有中层次、中层次下面有小层次,脉络清晰、层层深入,力求系统严密、浑然一体。论文由论点和论据构成。议论为主,叙述为辅。语言周密平实,思辨性强。理清了总结和论文的主要区别后,我们再来看总结如何转换为论文。(三)工作总结到工作论文的四项转换
从工作总结到工作论文要实现四项转换:1.从总结中选定论点,2.从总结中选择并补充论据,3.重新构思写作,4.提炼一个好标题。1.从总结中选定论点。
总结写得好,会得出好几条有价值的经验、体会,这些是论文观点的来源;同时,总结 中指出的一些问题,不可能深入展开探讨,而研究这些问题对改进工作甚至更有价值,所以也是论点的来源。但是,一篇论文往往只需要写一个论点,不可能全面包含总结中的经验、体会或问题。那么选择哪一个作为论文的论点?遵循三个原则:重要性原则、新颖性原则和 可行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工作总结的经验体会中,涉及业务重点、当下热点、关注焦点的经验和体会,都可以作为论文的论点。如基层党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创先争优活动、企业文化建设、信访工作等等大家普遍关心、正在思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符合重要性原则。新颖性原则。我们不是搞理论研究的,要做出理论创新比较难,但我们在实践第一线,做很多新鲜的事情,有很多创新的做法,碰到许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和新的困惑,如党务公开、制度加科技、走转改、网络党建等等,研究这些新情况,就天然具有新颖性。当然,这些天然具有新颖性的内容可能别人已经捷足先登了。这就需要我们写作之前一定要先检索一下是否有人研究过这一课题了,如果有研究,你的角度是否不同,如果你想做的别人已经做了,就要重新考虑角度或选题。千万不要在没有检索的前提下就开始动手写论文,这样很可能重复劳动,一文不值。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论文写作的前提性原则,不能满足可行性原则的观点,再重要、再新颖,也不宜作为论文的论点。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判断拟写的论点是否具有可行性。客观可行性:
①事情是否全部结束了———全部结束才能完整看清整个事情;
②问题是否充分呈现了———没有充分呈现,研究对象就存在不确定性,研究不了;
③经验是否成熟了———经验体会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要被证明是成功的、正确的,否则论点站不住脚;
④材料是否足够了———总结中的材料和自己所能收集的材料要足够证明自己观点;等等主观可行性:
①题目是否大小恰当———题目还是小一点、具体一点为好;小题目容易驾驭,只要写得丰满深入,同样很有价值。题目太大,往往流于空泛,不易写得深刻,或耗时过多。
②观点是否深思熟虑———对于要写作的观点,是否有系统的思考和认识,是什么、为什 么、怎么办、又怎样等大问题是否已经有了答 案?这些问题基本理清后才能动笔。
③积累是否充分够用———包括实践积累和理论积累。对要写作的话题,应该有一定的实践积累和感性认识;在深入研究写作对象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要做必要的学习和梳理,理论上的学习对全面准确地理解研究对象,对构建文章分析框架是很有必要的。缺乏理论指导的文章,可能会止于个人的感想,不够系统,不够严谨,难以使读者信服。论点选定了之后,就要收集论证用的材料,即论据。2.从总结中选择并补充论据。
主要从四个方面收集论文需要的论据(: 1)从工作总结最终定稿中选择论据,(2)从下属单位和部门上报的总结中选择论据,(3)将没有写入总结中的实践材料作为论据,(4)网上检索选用公开出版物中的材料作为论据。
(1)从工作总结最终定稿中选择论据。要充分利用工作总结中的能够证明论点的鲜活 材料,这些材料包括案例、做法、方案、流程、经验、数据等等。
(2)从下属单位和部门上报的总结中选择论据。上级单位和下级单位的工作具有同类性,下属单位或部门的总结材料中往往会包含科技写作科技写作论文所需要的案例、数据和体会等,这些材料有的是可以作为论据的。(3)将没有写入总结中的相关实践材料作
为论据。因为篇幅的限制,实践材料不可能全部用在工作总结中,特别是有关工作问题的材 料,是很少进入总结的。但就写论文而言,凡是
能够作为论据的材料都是可以利用的。因为这些材料是工作实践中的,具有独特性和鲜活 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很能说明问题,所以要根据自己的了解,尽可能搜集并充分利用。当然,即便这样,工作总结也往往只能提供一部分论据,还有其他的论据需要到别的地方寻找。这是因为总结具有一时一事的局限性,其材料是相对受局限的。论文的观点需要具有普遍性,结论要适用于比较大的范围,所以论据的来源也应该更为广泛。(4)网上检索选用公开出版物中的材料作
为论据。为了弥补自身实践材料的不足,需要收集其他相关的材料。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上网检索,用百度、谷歌检索。但是可能不全面,还要到图书网站或学术论文网站检索,比如“超星数字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先用一个,如果发现文献太多,增加一两个关键词,这样就可以缩小检索范围,快速找到所需文献。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付费下载。收集材料的过程,就是一个思想不断深化、思路不断清晰的过程。确定了论点和论据之后,要按照论文的要求,重新构思、撰写工作论文。3.重新构思写作。
工作总结和工作论文是两种不同的文体,二者的功能、对象、内容、选材、表述等等各有不同,因此,再好的工作总结也不能直接作为工作论文。要想把工作总结转换为优秀的工作论文,绕不开的一个动作就是按照论文的特性要求重新构思、重新写作。
如前所述,论文的正文一般包括四大内容,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规范问题等四大板块,四大板块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性,体现论文的四个层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论文写作,就是要把这四个层次的内容写 得环环相扣,令人信服。提出问题。“问题”是论文的出发点。怎样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不能满足于仅仅指出某种现象,还要尽可能对这种现象的本质进行分析。只有对问题的本质行界定,才能确定研究的价值所在。要力争讲清楚,在某些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存在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产生什么影响,将要产生什么影响,解决这一问题又有什么重要意义。这需要
作者已经对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虽然是写在开篇的第一个层次,实际上作者已经有了基本的判断,体现了作者对问题的研究程度。如毛泽东在1926 年3 月写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是这样的:“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把分清敌友的问题定性为革命的首要问题,强烈吸引读者看下去。分析问题。要解决两个问题,分析什么?如何分析?分析什么?主要是原因分析和运作机制分析。原因分析最重要的是要找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和内因。主要原因是相对于次要原因而言的,次要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客观原因和外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详略。理清原因之后,要进一步作机制分析,即相关因素之间是如何互动的,发展趋势或后果是怎样的。如何分析?最重要的是分析框架,即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对所研究的对象,理论界可能已经有现成的分析框架了,可拿来直接使用。如果找不到现成的分析框架,怎么办?个人的体会是以系统论为指导,自己建立一个分析框架。系统论是一种科学方法论,适用范围很广,有兴趣的同志不妨找来学习一下。系统论文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对象当做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根据系统论思想方法构建的分析框架,具有整体性———因而避免了片面看问题,具有关联性———因而避免了孤立看问题,具有动态性———因而避免了静止看问题。系统论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分析研究问题,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解决问题。首先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其次进行解决问题的理论思考,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论文的目标往往就是所要证明的论点;理论思考主要是在分析主要原因和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前提条件、理论依据等等;具体措施要呼应前文分析的主要原因,一一对应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规范问题。在得出某种结论的基础上,我们就形成了对某个事物的判断标准,即相关要素的判断标准。在这个标准的指导下,我们会得出事物的理想状态———“应该的样子”,根据这个“应该的样子”,提出原则性的努力方向、长效机制或工作模式等等。规范问题是论点的深化,不是论文的重点,简要说明即可,不写也行,能写更好。规范标识参考文献。基本要求是:所列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作者、著作或文章的篇名、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起止页码)。这方面我们做得规范的较少。下面介绍期刊、专著、报纸等三种不同文献类型的标识方法:
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1]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
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报纸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 [N].光明日报,1998-12-27(3).参考文献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主要类 型如下:
J-期刊文章(Journal),M-专著(Monograph),N-报纸文章(Newspaper),C-论文集
(Collection of the theses),D-学位论文(Dissertation),R-报告(Report),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4.提炼一个好标题。
标题是论文最重要的信息点,它最能吸引读者,并能给读者最简明的主题提示。读者在决定一篇论文是否要读的时候,往往都是先看标题。标题精准,常常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相反,往往会削弱整篇论文的信息价值,让人失去阅读的兴趣。所以很有必要在提炼标题上下一番功夫。好的论文标题要符合三个标准:体现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包含关键词、简明。(1)体现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如《“走转改”———提高新闻队伍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核心内容是“走转改”,主要观点是“走转改是提高新闻队伍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观点明确。
(2)包含关键词。关键词可以作为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主要依据。如《开展特色示范 点建设 提高基层党建有效性———以文广集团三年党建实践为例》,两个关键词很明确:特色示范点、基层党建有效性。
(3)简明。一般不宜超过20 个汉字。如果
标题很难完全表达论文的内容,可以用副标题对主标题进一步说明。切忌用冗长语句,逐点 描述论文的内容。
还有一种常见的标题是《关于„„的实践与思考》,个人觉得,只体现了研究对象,没有 把观点表达出来。这种题目更像总结的标题,不像论文的标题。不如直接写出核心观点更吸引人。
(四)论文质量自我检测的五个标准
文章写完了,质量到底怎样?不妨从五个方面自我检测一下。这五个方面是:1.观点是否正确新颖,2.结构是否严谨合理,3.文字是否准确精练,4.对策是否具体有效,5.摘要是否内容饱满。这五个方面到位了,文章质量肯定差不了。
1.观点是否正确新颖。观点有政治上的错误吗?读者可以对你的观点说“不”吗?对立的观点是否也成立?别人已经发表过相同文章了吗?是不是老生常谈而又缺乏新的角度、新的观点?
2.结构是否严谨合理。文章有层次吗?层次合理吗?层次到位了吗?是否哪进哪出(开头和结尾讲的是否为同一个问题)?是否几进几出(是否问题多、结论少)?
3.文字是否准确精练。读者看文章,目的是看信息,而不是看文字,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信息,读者才愿意看下去。要检查:笔墨是否集中于读者感兴趣的核心问题?读者不关心的信息是否删除干净?言辞分寸是否把握得当?文章开头是否吸引眼球?结尾回应是否清晰明了?
4.对策是否具体有效。工作论文带有较强的实用性,文章写完后,要自问:对策、措施是否具体明白、没有歧义?是否可供借鉴(具有相对广泛的适应性)?是否有所创新?表述是否过于笼统?
5.摘要是否内容饱满。摘要的内容直接体现文章的质量。论文投稿时是要求写摘要的,字数少可几十字,多则几百字,以便快速判断文章的价值。摘要内容一般包括:问题实质是 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这些因素,理
想状态是怎样的,要从哪些方面作出努力。这些内容写得出来、写得清楚,就说明文章质量 较高;写不出来、写不清楚,就说明文章还没有 写好。
第三篇:海洋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现实优势
海洋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现实优势
发布时间:2011-10-13信息来源:《舟山日报》 作者:王立伟 张奔
舟山海洋文化开创了众多第一
柳和勇(浙江海洋学院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从舟山海洋文化遗存情况看,很多非常有保存价值。历史上,从河姆渡文化过渡到海洋文化,舟山是最早开始航海文化的地方。又比如六横双屿港文化,在中国海洋经济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舟山的渔业文化、渔港文化、海洋佛教文化等都是全国第一的,舟山海洋文化在厚度、影响上,都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亮点,需要我们跳出局部,站在全国角度上加以观察。
舟山岛城的自然优势,在全国屈指可数。全国有6000多个岛屿,舟山市就有1300多个,可以说是“舟山归来不看岛”。成为半岛后,舟山既有的海洋自然景观开发、利用和设施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加强。
从人文角度看,舟山有很多传说,具有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以往都是粗线条的整理,没有系统性挖掘,需要把这些形成了很多符号化的东西汇集起来,这是有文化吸引力的财富。
王文洪(市委党校副教授):海洋文化是以海洋为基础的文化,是整个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陆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古代讲,海洋文化孕育于大陆文化,特别是余姚河姆渡文化。从地理位置看,舟山群岛位于三江(长江、钱塘江、甬江)之口,历史上就是一个著名港口,是大陆与东南亚联系的节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海上起点之一,历来就是海上船舶维修、人员休憩之地。从近代讲,舟山本岛西面紧邻宁波,东面则是浩淼的太平洋。随着海上交通工具的发达,舟山受宁波、长三角等地的文化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明清两次海禁,舟山居民被迫迁往宁波一带,海禁结束又陆续返回故土。因此,舟山的海洋文化受吴越文化影响很大。随着大桥连通,舟山与宁波的同城效应会日益显现,港口经济一体化必定带来文化一体化。
金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管理局副局长):舟山海洋文化资源从大的范围看,基本包括舟山海洋历史文化、舟山海洋民间文化、舟山海洋景观文化、舟山海洋节庆文化等。舟山海洋文化渊源流长、内容丰富、底蕴丰厚。有关舟山历史、宗教、民俗文化中的万民迁徙、徐福东渡、信仰传说、抵御外侮、渔村习俗、节庆盛会、渔歌民谣等,都是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一道独特的海洋文化景观。
目前,舟山已经拥有一大批独具海洋特色和海岛生活气息的海洋艺术精品,舟山锣鼓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5个项目被列入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名录,9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个项目被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物质遗产保护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01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5处。
林卫国(市体育局副局长):体育作为大文化的一块,随着文化的兴起而兴起。舟山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殊的海岛体育。比如说舟山船拳,在我市还有流传。又比如普陀民间民俗大会中的攀桅杆、打缆绳等,都来源于渔民的现实劳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以海为途让四海来泊
王文洪:舟山当代的海洋经济发展,要从“以海为田”转变为“以海为途”。今年市两代会提出“以港兴市、全面跨越”,就是要把港口作为舟山的现实优势加以发展。以海为田代表着传统的渔耕文化,以海为途则代表着舟山当代海洋文化发展的方向。
借助港口,舟山可以同世界各地进行交流,舟山在经济和文化上,过去主要依赖长三角,今后,一方面需要继续得到长三角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将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讯号,这就意味着将从内需型向内外兼需型转变。目前,舟山已经同国外开展了广泛的文化交流,中韩漂流、哥德堡号来访等。今后同美国、日本、韩国和我国港澳地区等的联系也将日益密切,四海来泊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随着舟山经济社会的发展,舟山在浙江、在全国的经济位置日益上升,相信舟山将不只是浙江舟山、中国舟山,势必将成为世界的舟山。
金涛:舟山海洋文化要发展,就必须积极采取“走出去”的战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近年来,舟山市以“舟山渔民画”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在长三角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舟山渔民画曾赴欧美展出,舟山“小百花”曾出访比利时、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舟山海洋文化还须扩大对外交流规模,坚持“请进来”的方针,以文化旅游为载体加强城市文化形象的宣传,举办国内外知名文化节和文化交流活动,形成与国内外优秀文化积极交流的开放格局。每年举办一系列大型的、具有品牌效应和开创意义的经济、文化及学术活动; 实行“积极向外”的文化战略,推进文化交流活动,提高外宣制品的制作水平,积极把舟山的文化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林卫国:随着大桥经济的到来,海洋体育如何保持特色,如何壮大?如何打造全国性或地域性的体育特色?我们的定位是打造休闲旅游体育,推广互动性强的体育活动,如大众海钓、沙雕等滨海体育,特别要打造环岛自行车比赛、国际海钓邀请赛等。
如这次环岛自行车比赛,香港凤凰卫视、香港亚视等派出记者全程报道,好多教练都认为舟山是个运动的好地方,有台湾专家甚至指出,舟山完全可以举办类似环法自行车赛这样的国际赛事。但我们觉得,现在舟山体育运动才起步,配套的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引入活水浇灌文化林园
王文洪:大桥开通后,对舟山海洋文化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总体上来讲是机遇
大于挑战,机遇来自对挑战的正确应对。舟山的民风有传统资源优势,但这类传统正在逐渐衰落,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对海洋文化只有好奇,当代的年轻人更喜欢经过现代时尚包装后的海洋文化。大桥经济时代到来后,大陆文化带来的表演艺术、科技设施,有望给舟山传统文化注入现代活力元素。贴上时尚风情的魅力标签,舟山海洋文化才能在现代文化舞台上熠熠生辉。
“桂林印象刘三姐”一炮走红,就是好例子。刘三姐经张艺谋包装后,传统文化焕发出别样风采,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就是海南三亚,这个不起眼的地级市,在举办世界小姐总决赛以后,一下子就成为在世界上都具有一定影响的地方。这些都是巧打文化牌,以现代时尚文化成功创新传统文化。需要指出的是,创新不能忘本,要与过去的传统风格保持一致,着力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海洋文化风情。任何离开传统的创新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舟山如何创出自己的文化特色?一方面,需要在城市的历史上作纵深挖掘,对特色文化作重点培育。培育海洋文化精神、塑造海洋文化特色、打造海洋文化名城品牌、发展海洋文化旅游。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是互补关系,舟山现有的岛屿文化和佛教文化,是两大优势,舟山的生态环境也是优势,海洋文化最有特色的也是舟山。另外,在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同时,也要加强同长三角城市的文化合作,在演艺、节庆、体育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
金涛:大桥经济时代,应进一步聚集发挥海洋文化优势,配合舟山旅游业,在游客相对集中的地带,建设舟山海洋文化主题公园,内容包括海岛建筑文化、海岛服饰文化、海岛渔文化、海岛龙文化、海岛盐文化、海岛制作文化、海岛民间艺术、海岛岁时礼仪文化、海岛信仰忌讳文化等,使之成为海洋文化的体验场所,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示范基地,成为海洋产品的集散地和展示中心,成为海洋文化产业的示范基地,成为舟山海洋文化的集中代表,成为全面快速了解体验海洋文化的首选场所,成为融展示、体验、观赏、美食、购物于一体的动态海洋文化民俗博物馆,成为舟山海洋文化的又一张名片。
相对于“桂林印象刘三姐”“西湖印象”等传统艺术的创新,舟山也在编排具有浓郁舟山地方特色的一台海洋文化大戏和一批精致的小戏,充实旅游景区文艺表演的内容;进一步搜集整理民间民俗文化,编撰舟山文化旅游系列丛书;开发文化主题的旅游岛,如“沙岛”、“侠岛”、“泥岛”等。
今后要加强市一级的重点文化设施建设,让它们体现海洋文化的建筑风格,成为舟山城市形象的代表。当前,要抓紧在临城新区规划建设新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此外,还需增加一批注入了海洋文化元素的艺术雕塑,设置于广场、公园和路边,营造良好的海洋文化艺术氛围。
林卫国:作为体育部门,要大力发展海洋体育,加强对海洋体育运动规划管理。以前没有系统性,想到办啥就办啥。现在要加强规划,科学安排。目前正在对海钓、环岛自行车赛、泥滑、沙足沙排、帆船帆板游艇、网球、高尔夫球等8大项目搞规划。
要打响“运动天堂舟山”这个品牌。从这几年举办的体育赛事来看,凡是来过舟山的运动员都认为舟山环境好、空气好,是运动好地方。曾经有国际奥委会官员到朱家尖南沙考察,他就说,这里
比巴塞罗那还要好。去年,环岛自行车赛已经提出了运动天堂的口号,今后还要继续抓住机遇,营造运动天堂品牌。
随着大桥建设的推进,目前,宁波方面已经提出来要搞大桥马拉松赛,我们舟山方面也考虑是否可以搞大桥自行车赛,这个赛事肯定要比在杭州湾大桥骑车更具吸引力,也更吸引各地选手和媒体的眼球。
全市节庆一盘棋应统筹安排
柳和勇:舟山节庆活动太多,各个县区都疲于应付。我的考虑是,文化节庆的内涵需要提升和优化,是否由市里接管中国海洋文化节,四个县区轮流举办,再冠以各个县区的特色节庆活动,整合现有的节庆资源,这样每一年都会有不同的特色。
金涛:节庆活动,既是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创造,又是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提升,还是旅游经济发展的舞台和灵魂,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现象和经营手段。
近年来,舟山成功打造了一批大型精品节庆活动,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宣传,提升在海内外的影响和知名度。
目前,舟山共有大小节庆活动40多个,这些节庆活动大多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和浓郁的海岛生活气息,但除去少数几个精品外,多数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需要在对现有节庆活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节庆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将一些富有海洋文化特色的中小型节庆活动集中起来,统一包装宣传,打造新的节庆品牌。
要全市节庆一盘棋,统筹安排,有必要成立舟山市节庆会展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指导全市的节庆会展工作。按照市场需求,鼓励、引导各个组织、民间团体和个人组建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制定和建立行业管理的各项制度,培育市场主体,主动承担起节庆会展活动的组织、策划和承办等各项工作。
借势做大文化产业这块蛋糕
柳和勇:在大桥经济还没完全到来前,对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需要立即开始,海洋文化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要在加强研究和保护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化利用。舟山的海洋文化产业
如何培育?要抓住几个拳头产品,要利用文化品牌来提升文化产业。
林卫国:中国同国外的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相差很大,美国10%,浙江才1%左右,而浙江又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大桥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体育产业带来了机遇,下步首先要做好体育场馆建设,目前第二轮体育设施建设已经启动,6000人的体育馆明年投入运行,这个集会展、商贸于一体的场馆建成以后如何经营运作好,可以借鉴大城市的经验,充分发挥场馆功能,让舟山市民也可以享受到先进体育设施。其次,多开展海洋文化体育运动,借助海岛资源,把沙滩足球、沙滩排球做大。
海洋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舟山经济不可缺少的部分。据统计,舟山现在的海钓产值每年有3000万~5000万元,目前大众海钓基地的建设也正在启动,分布在朱家尖、桃花、岱山、嵊泗等地。有游客来,可以在看海景的同时下海钓鱼,目前要做的就是在保障游客安全、接待设施及游客集散方面做好准备。
另外,体育部门将着力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这两个服务舟山已经起步。体育设施、健身教练等都有,制造业舟山也诞生了冲浪板制作、海钓产品制作等企业,市里已经出台了扶持体育产业企业的优惠政策。政府投入也在加大,新城体育场、新城游泳馆、定海健身中心等工程都已经启动,这些都为体育走向产业化打下了良好基础。展望未来,舟山体育很有奔头。
金涛:如何将海洋文化的人文资源转变为现实优势,我的考虑是用文化产业来实现既有资源的增值。舟山民间艺术品种类繁多,主要有渔民画、船模、沙雕、贝雕、木雕、根雕、玉雕、石雕、竹雕、剪纸、刺绣、珍珠项链等。但由于市场、资金、人员等方面的限制,这些艺术品制作都尚未形成大的产业规模。大桥经济时代,岛路相连,将给文化产业带来广阔的市场,要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招商引资,挖掘民间艺术品的经济价值,形成可观的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在创收的同时,提高舟山的知名度。
要引导、鼓励国内外知名会展机构在我市举办各类节庆会展活动,并享受地方的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政策扶持机制,设立节庆会展专项发展基金,重点扶持和奖励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节庆会展项目,制定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第四篇:把动员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
把动员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
——访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文清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郭冬忠 解放军报记者 康庚 时间:2010-12-30 05:52:03 国防动员是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和平时期积蓄国力、巩固国防的战略性工程,是将动员潜力转化为支援保障打赢战争能力的基本途径。“十一五”时期我国国防动员建设积累了哪些重要经验?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国防动员建设又将如何发展?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文清。
记者:回顾“十一五”时期国防动员建设的实践,有哪些重要经验值得汲取和坚持?
王文清:5年来的伟大实践,加深了我们对如何看待国防动员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如何走开军民融合的国防动员发展路子等重大问题的认识,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
第一,国防动员是国家建设发展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把国防动员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在能源、通信、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积极推广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推行军地设施共用、人才通用的政策措施,走开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第二,必须紧紧围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把提高支援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动员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同时针对应对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等多样化任务,努力增强应急应战的整体动员能力。
第三,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的根本出路和强大动力,坚持与时俱进,适应“市场”、“战场”的发展要求,转变国防动员建设发展模式。第四,必须始终坚持全民办国防的方针,按照“军队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的国防动员工作格局,紧紧依靠和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国防动员建设。
记者: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战略任务,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个问题?
王文清:国防动员体系,是由国防动员组织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法律制度、政策理论和物质保障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结构配置、运行机理和内部关系,直接决定国防动员能力的强弱和国防动员功能的发挥。
胡主席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动员体系。国防动员法明确规定,要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我理解,在本质属性上,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必须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根本着眼点,适应国家安全环境、安全战略的要求;在发展途径上,国防动员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在功能作用上,国防动员体系建设要着眼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搞好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有机衔接,增强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综合功能。
记者:瞄准“十二五”时期的时代坐标,国防动员建设将按照何种思路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王文清: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不断拓展,要求国防动员必须更加有效地履行职能使命。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决策部署,我们研究认为,“十二五”时期的国防动员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托,以军民融合式发展为途径,加强战略统筹,突出建设重点,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国防动员组织体制更加完善,运行机制更加顺畅,基础建设更加扎实,军民融合更加深入,动员能力显著提高。
记者:“十二五”时期国防动员建设应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王文清:推进“十二五”时期国防动员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使命任务牵引。积极适应国家安全环境的新态势和维护发展利益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军事斗争准备动员需求,以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动员能力为核心,明确建设重点,优化结构布局,统筹推进各项动员准备,增强支援保障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国防动员能力。
军民融合发展。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规划计划统筹融合、以目录标准规范融合、以重大项目带动融合、以政策法规保障融合,推动国防动员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体系集成建设。按照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的特点规律,统筹国防动员各个领域建设,加强国防动员人力、物力、财力、科技力和精神力资源的综合集成,加大国防动员工作运行各个环节的统筹力度,提高国防动员建设的整体效能。
信息科技主导。充分依托地方信息科技资源优势,突出抓好高新技术领域动员建设,提高科技密集型动员力量比例,加快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进程,增大国防动员的科技含量。
记者:国防动员法的公布施行,标志着我国国防动员建设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十二五”时期,在国防动员法制建设上要推进哪些工作?
王文清:按照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的部署要求,“十二五”时期,要着力构建以国防动员法为主体、专项法规为骨干、地方性和行业性法规为补充的国防动员法律法规体系,为做好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加强国防动员立法顶层设计。以国防动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梳理国防动员立法需求,及时提出立法建议,细化国防动员立法的重点任务、职责分工和完成时限,推动国防动员立法工作有序展开。
加快国防动员立法步伐。按照系统配套、相互衔接、急用先立、便于操作的原则,积极协调配合军地有关部门,加紧推进国民经济动员、装备动员、信息和科技动员等领域立法工作,研究制定动员征用补助补偿等配套法规,确保相关领域动员工作有法可依。
加大贯彻落实国防动员法律法规的力度。协调有关部门,将国防动员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教育、国防教育内容体系,加强国防动员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在全社会营造依法做好国防动员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学习体会(共)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活动心得体会
根据市纪委《关于开展“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及我乡具体实施办法的安排,乡纪委组织开展了“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学习讨论活动。通过学习讨论,使我深深认识到“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学习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乡纪委书记,要积极学习,自我调整和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从自身做起,把“三转”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充分把握当前形势,认识做好“三转”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王岐山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要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主业,强化监督职责,提高履职能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纪检监察机关适应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形势所需更是顺势而动。我们要深刻理解“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重要意义,集中精力履行好党章和纪检监察法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更加科学有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落实“三转”的前提是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具体要求。其中:转职能是核心,就是找准位置,强化主业,突出工作重点,围绕作风建设,惩治腐败、预防腐败和自身建设,做到工作到位不越位、补位不缺位,强力推进落实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行动,切实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转方式是关键,就是查找在运用监督方式推进工作上偏差,把工作重点放在监督职能部门履行法定监督职责上,有效解决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问题,找准纪检监察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严格执纪问责。转作风是保障,其要旨是认真落实“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以更高 1 的标准,更严的纪律,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忠诚度,胜任度,融合度和满意度,以过硬的作风打造“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二、将“三转”学习活动与工作实际相结合
1、把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与“三转”相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对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改革的重要任务,乡纪检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关系,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大胆探索、统筹推进,认真落实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的各项措施,为实现“三转”提供体制机制制度上的保障。
2、将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与“三转”相结合。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涵盖了工作职责、工作方法和工作主体三个方面,既对加强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三转”能否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关键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关键在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当前,深入推进“三转”工作,必须进一步放下包袱,解放思想,强化五种意识,重构和强化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工作理念。
三、切实将“为何转、如何转”转化为“做什么”和“怎样做”,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纪检监察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前形势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只有明确应当“做什么”、“怎样做”,才能不断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形势,才能有效履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任务。作为基层 2 纪检监察部门,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的要求,积极“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是打造新形势下纪检监察队伍、促进纪检监察部门职能充分发挥的必然要求和客观选择。
如何转就是首先要突出主业。纪检监察部门的主业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转职能就是要纪检监察系统把这只手收回来,握成拳头再打出去,要我们从“大包大揽”的繁重事务中解放出来,专注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相关工作。其次强化“再监督”,在上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积极发挥反腐败斗争的自主作用,又要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增强乡纪检监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这次学习讨论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深深感受到新的历史阶段作为纪检工作人员肩上所承担的重任,进一步增强了要不断加强努力学习的决心。通过这次活动,我在学习中认清了自己的不足,通过讨论解决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加深了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认识,理论和能力都得到了新的提升,使自己更加坚定投身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