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禁令难阻奥数风潮 恐现其他类型课外补习

时间:2019-05-12 05:2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禁令难阻奥数风潮 恐现其他类型课外补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禁令难阻奥数风潮 恐现其他类型课外补习》。

第一篇:北京禁令难阻奥数风潮 恐现其他类型课外补习

北京禁令难阻奥数风潮 恐现其他类型课外补习

我们何时跳出“奥数的漩涡”在北京“禁奥令”发出后 开学前夕,北京市发出严禁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的强硬指令。这本该是个让无数家长“解脱”的利好消息,然而,面对依然严峻的升学压力,“上还是不上”依然是家长们心中纠结的事情。近日,“中国教育在线”发起对奥数“是与非”的讨论。通过意见的碰撞与交流,人们依然在寻求“奥数”降温的妙剂良方。小升初数学:奥数家长的“心魔”

“我一直把‘奥数’定位为小升初数学。”自称“职业家长”的“无言”(化名)毫不讳言。目前,北京像“无言”这样自称“奥数家长”的群体庞大。“火爆奥数的直接推手是全社会一种非常功利、一元化的价值观。”在培训机构任教的咏鹏说。自称“没追求”的“非奥数”家长邓洪勇说,自己小时候也上过奥数课,老师会引导学生尝试一题多解。而现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抹杀了数学应有的魅力。

家长“无言”说,孩子现在并不是主动学奥数,原因主要是教学模式死板、题型过于深奥,甚至有时连具有较高数学水平的家长都难以解答。“剥开‘奥’的外皮,‘奥数’就是超前学。”“无言”无奈地说。

从事多年教育辅导工作的光华鼎力教育机构负责人武俊杰认为,奥数本该面向学有余力、学有潜力的孩子,而我们却把一项本该是“竞技体育”的项目当成“全民健身”运动了。有专家作过统计,只有5%至10%的孩子真正适合奥数学习。

根据光华鼎力教育机构为中考、高考(微博)学生所做的评测跟踪,学奥数并不是升学竞争的唯一通途。一些数学表现平平的孩子完全能够凭借综合素质升入知名高校,一些对奥数毫无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在大学的理工类学科表现优异。对“奥数”说不:教育是一辈子的事近几天,紧随“禁奥令”,又一个震动不小的消息不胫而走:北京市拟在电脑派位的基础上,实施小学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能力统测,以此作为升学参考依据。

有人担忧,这项政策在短时间内会遏止疯狂奥数,但很快又会出现其他类型的课外补习。在“中国教育在线”发起的讨论中,一些孩子“奥数”成绩突出的家长表示仍将让孩子不带任何压力地学习“奥数”;而孩子成绩平平的家长则表示有可能会让孩子在语文或英语课外辅导中选择一门。

“语文、英语、音乐、围棋等其他学科如果达到今天奥数培训的规模,对教育来说是更加悲惨的事情。”咏鹏说,如果学校与学生之间一定要以升学率为指标作出双向选择,奥数作为小学唯一的理科主课,可考查性最强,目前的地位有其合理性。如果以升学率为指标的导向不变,即使奥数隐退,其他的考查方式一样会刺激培训市场。

司娜是一名“一直抗着不让孩子上奥数”的家长,她坚信“教育是一辈子的事”。因为在一所学校担任青少年心理成长督导教师,她看到很多孩子因为“奥数”产生厌学甚至厌世情绪。“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课外辅导班时,首先要看看孩子‘是豆还是瓜’,否则就会给孩子造成困扰或伤害。”司娜说。

倡导新教育理念的家长田小麦认为,孩子是个性化的,教育是人性化的,每个孩子天赋不同,道路也不相同,哪一条路最适合他,他就会有兴趣开始,并愿意坚持。共同的期盼:让孩子用其所长、学其所爱

人才成长发展的规律显示,小学教育应该是“零成本”教育,三年级之前要着重培养习惯,四年级以后注重培养技巧和方法,否则学生以后的学习都会比较吃力。

清华紫光教育机构咨询专家廖祥兵认为,麦当劳、肯德基、辅导班、游戏机已将孩子们的童年“格式化”了,他们的知识储备与未来高考改革的方向大相径庭。近年来的高校自主招生过程,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是否拥有宽广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和语言的表达。

必须改变当下的教育格局,使高考和中考不再成为“倒逼”家长和学生的源头多年来,类似的呼声伴随着对奥数的抱怨和质疑始终未绝。

有专家指出,治理把奥数成绩和升学挂钩的问题,需要标本兼治。政府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缓解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校开发多种选修课,开展研究型学习和兴趣班活动,满足特殊人才的成长需要。

咏鹏认为,家长也需要转变单纯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观念。孩子需要玩伴、需要学以致用,而不是孤独地把学习作为唯一的生活任务。当下的社会,孩子们几乎已经没有令人放心的集体娱乐方式,也没有了可以提供无限营养的自然环境,课外辅导班已经悲哀地充当起了提供伙伴和应用机会的角色。

据悉,有关部门将设立对小升初违规测试和附加奥数试题等行为的举报网站,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培训机构的前置许可、工商登记和日常监管。

又一个新学期,在“禁奥令”下达后,期盼的声音更加强烈:如果中学教育更加富有特色,如果高考选拔更加注重个性,我们最终将会跳出“奥数的漩涡”,让孩子用其所长、学其所爱。

第二篇:北京华罗庚学校三年级奥数补习教案3 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为了解答这种应用题,首先要弄清两个数相差多少的不同叙述方式.有些题目明确给了两个数的差,而有些应用题把两个数的差“暗藏”起来,我们管暗藏的差叫“暗差”。

例:“把姐姐的铅笔拿出3支后,姐姐、弟弟的铅笔支数就同样多.”这说明姐姐的铅笔比弟弟多3支,也说明姐姐和弟弟铅笔相差3支。

再例:“把姐姐的铅笔给弟弟3支后,两人铅笔支数就同样多.”如果认为姐姐的铅笔比弟弟多3支(差是3),那就错了.实际上姐姐比弟弟多2个3支.姐姐给弟弟3支后,自己留下3支,再加上他们原有的铅笔数,他们的铅笔支数才可能一样多.这里3×2=6支,就是暗差。

“把姐姐的铅笔给弟弟3支后还比弟弟多1支”,这就说明姐姐的铅笔支数比弟弟多3×2+1=7(支)。

例1 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8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

分析 这样想:假设第二筐和第一筐重量相等时,两筐共重150+8=158(千克);假设第一筐重量和第二筐相等时,两筐共重150-8=142(千克).解法1:①第二筐重多少千克?

(150-8)÷2=71(千克)

②第一筐重多少千克?

71+8=79(千克)

或 150-71=79(千克)

解法2:①第一筐重多少千克?

(150+8)÷2=79(千克)

②第二筐重多少千克?

79-8=71(千克)

或150-79=71(千克)

答:第一筐重79千克,第二筐重71千克。

例2 今年小强7岁,爸爸35岁,当两人年龄和是58岁时,两人年龄各多少岁?

分析 题中没有给出小强和爸爸年龄之差,但是已知两人今年的年龄,那么今年两人的年龄差是35-7=28(岁).不论过多少年,两人的年龄差是保持不变的.所以,当两人年龄和为58岁时他们年龄差仍是28岁.根据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就能解此题。

解:①爸爸的年龄:

[58+(35-7)]÷2

=[58+28]÷2

=86÷2

=43(岁)

②小强的年龄:

58-43=15(岁)

答:当父子两人的年龄和是58岁时,小强15岁,他爸爸43岁。例3 小明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是94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问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几分?

分析 解和差问题的关键就是求得和与差,这道题中数学与语文成绩之差是8分,但是数学和语文成绩之和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可是,条件中给出了两科的平均成绩是94分,这就可以求得这两科的总成绩.解:①语文和数学成绩之和是多少分?

94×2=188(分)

②数学得多少分?

(188+8)÷ 2=196÷2=98(分)

③ 语文得多少分?

(188-8)÷2=180÷2=90(分)

或 98-8=90(分)

答:小明期末考试语文得90分,数学得98分.例4 甲乙两校共有学生864人,为了照顾学生就近入学,从甲校调入乙校32名同学,这样甲校学生还比乙校多48人,问甲、乙两校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 这样想:甲、乙两校学生人数的和是864人,根据由甲校调入乙校32人,这样甲校比乙校还多48人可以知道,甲校比乙校多 32×2+48=112(人).112是两校人数差。

解:①乙校原有的学生:

(864-32×2-48)÷2=376(人)

②甲校原有学生:

864-376=488(人)

答:甲校原有学生488人,乙校原有学生376人。

小结:从以上4个例题可以看出题目给的条件虽然不同,但是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是一致的.和差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是:

(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或(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也可以求出一个数后,用和减去这个数得到另一个数.下面我们用和差问题的思路来解答一个数学问题。例5 在每两个数字之间填上适当的加或减符号使算式成立。

9=5

分析 这样想:从1至9这几个数字相加是不会得到5的,只能从一部分数字相加再减去一部分字后差是5,也就是说1到9的和是45,而两部分的差是5,先要求出这两部分数字,利用和差问题的方法便可以求出。

(45-5)÷ 2=20,20+5=25

可求出其中几个数的和是25,而另外几个数的和是20.在组成和是25的几个数前面添上“+”号,而在组成和是20的几个数前面添上“-”号,此题就算出来了。

例如:5+6+9=20可得到。

1+2+3+4-5-6+7+8-9=5

又如:5+7+8=20可得到。

1+2+3+4-5+6-7-8+9=5

又如:3+4+6+7=20可得到。

1+2-3-4+5-6-7+8+9=5 这道题你还有其他解法吗?试试看!

和差问题习题

1.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150棵,桃树比梨树多20棵,两种果树各有多少棵?

2.甲、乙两桶油共重30千克,如果把甲桶中6千克油倒入乙桶,那么两桶油重量相等,问甲、乙两桶原有多少油?

3.用锡和铝制成500千克的合金,铝的重量比锡多100千克,锡和铝各是多少千克?

4.某工厂去年与今年的平均产值为96万元,今年比去年多10万元,今年与去年的产值各是多少万元?

5.甲、乙两个学校共有学生1245人,如果从甲校调20人去乙校后,甲校比乙校还多5人,两校原有学生各多少人?

6.三个物体平均重量是31千克,甲物体比乙、丙两个物体重量之和轻1千克,乙物体比丙物体重量的2倍还重2千克,三个物体各重多少千克?

7.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1980人,甲队为了支援乙队,抽出285人加入乙队,这时乙队人数还比甲队少24人,求甲、乙两队原有工人多少人?

8.四年级有3个班,如果把甲班的1名学生调整到乙班,两班人数相等;如果把乙班1名学生调到丙班,丙班比乙班多2人,问甲班和丙班哪班人数多?多几人?

答案

1.桃树的棵树:(150+ 20)÷2= 85(棵)梨树的棵树:150-85= 65(棵)

答:有桃树85棵,梨树65棵。

2.甲桶油重:(30+ 6×2)÷2= 21(千克)乙桶油重:30-21=9(千克)

答:甲桶油重21千克,乙桶油重9千克。

3.锡的重量:(500-100)÷2= 200(千克)铝的重量:500-200= 300(千克)

答:锡重量是300千克,铝的重量是200千克。

4.今年的产值:(96×2+10)÷2=101(万元)去年的产值:101-10=91(万元)

答:今年的产值是101万元,去年的产值是91万元。

5.乙校原有人数:

[1245-(20×2+5)]÷2=600(人)

甲校原有人数:1245-600=645(人)

答:甲校原有学生645人,乙校原有学生600人。

6.三个物体的总重量:31×3=93(千克)

甲物体的重量:(93-1)÷2=46(千克)

丙物体的重量:(93-46-2)÷(2+1)=15(千克)

乙物体的重量: 93-46-15=32(千克)

答: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重量分别为46千克、32千克、15千克。

7.甲队原有人数:

(285×2+ 24+198O)÷ 2=1287(人)

乙队原有人数:1287-594= 693(人)

答:甲队原有1287人,乙队原有693人。

8.解(略),答:甲班比丙班人数多,多2名学生.

第三篇:北京华罗庚学校三年级奥数补习教案5 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

解盈亏问题,常常用到比较法。

例1 三年级一班少先队员参加学校搬砖劳动.如果每人搬4块砖,还剩7块;如果每人搬5块,则少2块砖.这个班少先队有几个人?要搬的砖共有多少块?

分析 比较两种搬砖法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每人搬4块,还剩7块砖;每人搬5块,就少2块.这两次搬砖,每人相差5-4=1(块)。

第一种余7块,第二种少2块,那么第二次与第一次总共相差砖数:7+2=9(块)

每人相差1块,结果总数就相差9块,所以有少先队员9÷1=9(人)。

共有砖:4×9+7=43(块)。

解:(7+2)÷(5-4)=9(人)

4×9+7=43(块)或 5×9-2=43(块)

答:共有少先队员9人,砖的总数是43块。

如果把例1中的“少2块砖”改为“多1块砖”,你能计算出有多少少先队员,有多少块砖吗?

由本题可见,解这类问题的思路是把盈余数与不足数之和看作采用两种不同搬法产生的总差数,被每人搬砖的差即单位差除,就可得出单位的个数,对这题来说就是搬砖的人数.例2 妈妈买回一筐苹果,按计划吃的天数算了一下,如果每天吃4个,要多出48个苹果;如果每天吃6个,则又少8个苹果.那么妈妈买回的苹果有多少个?计划吃多少天?

分析 题中告诉我们每天吃4个,多出48个苹果;每天吃6个,少8个苹果.观察每天吃的个数与苹果剩余个数的变化就能看出,由每天吃4个变为每天吃6个,也就是每天多吃2个时,苹果从多出48个到少8个,也就是所需的苹果总数要相差48+8=56(个).从这个对应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只要求56里面含有多少个2,就是所求的计划吃的天数;有了计划吃的天数,就不难求出共有多少个苹果了。

解:(48+8)÷(6-4)

=56÷=28(天)

6×28-8=160(个)或 4×28+48=160(个)

答:妈妈买回苹果160个,计划吃28天。

如果条件“每天吃4个,多出48个”不变,另一条件改为“每天吃6个,则还多出8个”,问苹果应该有多少个,计划吃多少天?

分析 改题后每天吃的苹果个数没有变,也就是说每天多吃2个条件没变,苹果总数由原来多出48个变为多出8个.那么所需苹果总数要相差:48-8=40(个)

解:(48-8)÷(6-4)

=40÷2

=20(天)

4×20+48=128(个)或 6×20+8=128(个)

答:有苹果128个,计划吃20天.例3 学校规定上午8时到校,小明去上学,如果每分种走60米,可提早10分钟到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可提早8分钟到校,求小明几时几分离家刚好8时到校?由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

分析 小明每分钟走60米,可提早10分钟到校,即到校后还可多走60×10=600(米);如果每分钟走50米,可提早8分钟到校,即到校后还可多走50×8=400(米),第一种情况比第二种情况每分钟多走60-50=10(米),就可以多走600-400=200(米),从而可以求出小明由家到校所需时间。

解:①10分种走多少米?60×10=600(米)

② 8分种走多少米?50×8=400(米)

③需要多长时间?

(600-400)÷(60-50)=20(分钟)

④由家到校的路程:

60×(20-10)=600(米)

或:50×(20-8)=600(米)

答:小明7点40分离家去上学刚好8时到校;小明的家离校有600米。

例4 学校为新生分配宿舍.每个房间住3人,则多出23人;每个房间住5人,则空出3个房间.问宿舍有多少间?新生有多少人?

分析 每个房间住3人,则多出23人,每个房间住5人,就空出3个房间,这3个房间如果住满人应该是5×3=15(人).由此可见,每一个房间增加5-3=2(人).两次安排人数总共相差23+15=38(人),因此,房间总数是:

38÷2=19(间),学生总数是:3×19+23=80(人),或者5×19-5×3=80(人)。

解:(23+5×3)÷(5-3)

=(23+15)÷2

=38÷2

=19(间)

3×19+23=80(人)或 5×19-5×3=80(人)。

答:有19间宿舍,新生有80人。

例5 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种5棵,还有3棵没人种;如果其中2人各种4棵,其余的人各种6棵,这些树苗正好种完.问有多少少先队员参加植树,一共种多少树苗?

分析 这是一道较难的盈亏问题,主要难在对第二个已知条件的理解上:如果其中2人各种4棵,其余的人各种6棵,就恰好种完.这组条件中包含着两种种树的情况——2人各种4棵,其余的人各种6棵。如果我们把它统一成一种情况,让每人都种6棵,那么,就可以多种树(6-4)×2=4(棵).因此,原问题就转化为:如果每人各种5棵树苗,还有3棵没人种;如果每人种6棵树苗,还缺4棵.问有多少少先队员,一共种多少树苗?

解:[3+(6-4)×2]÷(6-5)=7(人)

5×7+3=38(棵)

或6×7-4=38(棵)

答:有7个少先队员,一共种38棵树。

例6 红山小学学生乘汽车到香山春游.如果每车坐65人,则有5人不能乘上车;如果每车多坐5人,恰多余了一辆车,问一共有几辆汽车,有多少学生?

分析 每车多坐5人,实际是每车可坐5+65=70(人),恰好多余了一辆车,也就是还差一辆汽车的人,即70人.因而原问题转化为:如果每车坐65人,则多出5人无车乘坐;如果每车坐70人,还少70人,求有多少人和多少辆车?

解:(5+5+65)÷5=15(辆)

65×15+5=980(人)

或(5+65)×(15-1)=980(人)

答:一共有15辆汽车,980名学生。

盈亏问题习题

1.阿姨给幼儿园小朋友分饼干.如果每人分3块,则多出16块饼干;如果每人分5块,那么就缺4块饼干.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块饼干?

2.某校同学排队上操.如果每行站9人,则多37人;如果每行站12人,则少20人.一共有多少学生?

3.小强由家里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上课就要迟到3分钟;如果每分钟走60米,就可以比上课时间提前2分钟到校.小强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4.少先队员参加绿化植树,他们准备栽的苹果树苗是梨树苗的2倍.如果每人栽3棵梨树苗,还余2棵;如果每人栽7棵苹果树苗,要少6棵.问有多少少先队员?他们准备栽多少棵苹果树和梨树?

5.学校进行大扫除,分配若干人擦玻璃,其中两人各擦4块,其余各擦5块,则余12块;若每人擦6块,则正好擦完,求擦玻璃的人数及玻璃的块数?

答案

1.解:(4+16)÷(5-3)=10(人)

3×10+16=46(块)

答:有10个小朋友,有46块饼干。

2.解:(37+20)÷(12-9)=19(行)

9×19+37=208(人)

答:共有学生208人。

3.解:迟到3分钟转化成米数:50×3=150(米)提前两分钟到校转化成米数:60×2=120(米)

(150+120)÷(60-50)=27(分钟)

50×(27+3)=1500(米)

答:小强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

4.解:每人栽3×2(棵)则余2×2(棵);

每人栽7棵则少6棵

(2×2+6)÷(7-3×2)=10(人);7×10-6=64(棵)64÷2=32(棵)或 3×10+2=32(棵)

答:有少先队员10人,要栽苹果树苗64棵,梨树32棵。

5.解:由其中两人各擦4块、其余各擦5块则余12块,可知,若每人都擦5块,则余12-(5-4)×2=10块,而每人擦6块则正好.可见每人多擦一块可把余下的10块擦完.则擦玻璃人数是[12-(5-4)×2]÷(6-5)=10(人),玻璃的块数是6×10=60(块)。

答:有10人擦玻璃,共有60块玻璃.

第四篇:北京华罗庚学校三年级奥数补习教案1 和倍问题

第七讲 和倍问题

和倍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弄清两种量彼此间的关系,常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表示两种量间的这种关系,以便于找到解题的途径。例1 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分析 设乙班的图书本数为1份,则甲班图书为乙班的3倍,那么甲班和乙班图书本数的和相当于乙班图书本数的4倍.还可以理解为4份的数量是160本,求出1份的数量也就求出了乙班的图书本数,然后再求甲班的图书本数.用下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解:乙班:160÷(3+1)=40(本)

甲班:40×3=120(本)

或 160-40=120(本)

答: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40本。

这道应用题解答完了,怎样验算呢?

可把求出的甲班本数和乙班本数相加,看和是不是160本;再把甲班的本数除以乙班本数,看是不是等于3倍.如果与条件相符,表明这题作对了.注意验算决不是把原式再算一遍。

验算:120+40=160(本)

120÷40=3(倍)。

例2 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30本,甲班给乙班多少本,甲班的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

分析 解这题的关键是找出哪个量是变量,哪个量是不变量.从已知条件中得出,不管甲班给乙班多少本书,还是乙班从甲班得到多少本书,甲、乙两班图书总和是不变的量.最后要求甲班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那么甲、乙两班图书总和相当于乙班现有图书的3倍.依据解和倍问题的方法,先求出乙班现有图书多少本,再与原有图书本数相比较,可以求出甲班给乙班多少本书(见上图)。

解:①甲、乙两班共有图书的本数是:

30+120=150(本)

②甲班给乙班若干本图书后,甲、乙两班共有的倍数是:

2+1=3(倍)

③乙班现有的图书本数是:150÷3=50(本)

④甲班给乙班图书本数是:50-30=20(本)

综合算式:

(30+120)÷(2+1)=50(本)

50-30=20(本)

答:甲班给乙班20本图书后,甲班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

验算:(120-20)÷(30+20)=2(倍)

(120-20)+(30+20)=150(本)。

例3 光明小学有学生760人,其中男生比女生的3倍少40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分析 把女生人数看作一份,由于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3倍还少40人,如果用男、女生人数总和760人再加上40人,就等于女生人数的4倍(见下图)。

解:①女生人数:(760+40)÷(3+1)=200(人)

②男生人数:200×3-40=560(人)

或 760-200=560(人)

答:男生有560人,女生有200人。

验算:560+200=760(人)

(560+40)÷200=3(倍)。

例4 果园里有桃树、梨树、苹果树共552棵.桃树比梨树的2倍多12棵,苹果树比梨树少20棵,求桃树、梨树和苹果树各有多少棵?

分析 下图可以看出桃树比梨树的2倍多12棵,苹果树比梨树少20棵,都是同梨树相比较、以梨树的棵数为标准、作为1份数容易解答.又知三种树的总数是552棵.如果给苹果树增加20棵,那么就和梨树同样多了;再从桃树里减少12棵,那么就相当于梨树的2倍了,而总棵树则变为552+20-12=560(棵),相当于梨树棵数的4倍。

解:①梨树的棵数:

(552+20-12)÷(1+1+2)

=560÷4=140(棵)

②桃树的棵数:140×2+12=292(棵)

③苹果树的棵数: 140-20=120(棵)

答:桃树、梨树、苹果树分别是292棵、140棵和120棵。例5 549是甲、乙、丙、丁4个数的和.如果甲数加上2,乙数减少2,丙数乘以2,丁数除以2以后,则4个数相等.求4个数各是多少?

分析 上图可以看出,丙数最小.由于丙数乘以2和丁数除以2相等,也就是丙数的2倍和丁数的一半相等,即丁数相当于丙数的4倍.乙减2之后是丙的2倍,甲加上2之后也是丙的2倍.根据这些倍数关系,可以先求出丙数,再分别求出其他各数。

解:①丙数是:(549+2-2)÷(2+2+1+4)

=549÷9

=61

②甲数是:61×2-2=120

③乙数是:61×2+2=124

④丁数是:61×4=244

验算:120+124+61+244=549

120+2=122 124-2=122

61×2=122 244÷2=122 答:甲、乙、丙、丁分别是120、124、61、244.和倍问题习题

1.小明和小强共有图书120本,小强的图书本数是小明的2倍,他们两人各有图书多少本?

2.果园里一共种340棵桃树和杏树,其中桃树的棵数比杏树的3倍多20棵,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

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30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4.甲水池有水2600立方米,乙水池有水1200立方米,如果甲水池里的水以每分种23立方米的速度流入乙水池,那么多少分种后,乙水池中的水是甲水池的4倍?

5.甲桶里有油470千克,乙桶里有油190千克,甲桶的油倒入乙桶多少千克,才能使甲桶油是乙桶油的2倍?

6.有3条绳子,共长95米,第一条比第二条长7米,第二条比第三条长8米,问3条绳子各长多少米?

1.①小明的本数:120÷(2+1)=40(本).②小强的本数:40×2=80(本)。

2.①杏树的棵数:(340-20)÷(3+1)=80(棵).②桃树的棵数:80×3+20=260(棵)。

3.①长方形的宽:(30÷2)÷(2+1)=5(厘米).②长方形的长: 5×2=10(厘米)。

③长方形的面积:10×5=50(平方厘米)。

4.①甲、乙两水池共有水:

2600+1200=3800(立方米)

②甲水池剩下的水:

3800÷(4+1)=760(立方米)

③甲水池流入乙水池中的水:

2600-760=1840(立方米)

④经过的时间(分钟):1840÷23=80(分钟)。

5.①甲、乙两桶油总重量:

470+190=660(千克):

②当甲桶油是乙桶油2倍时,乙桶油是:

660÷(2+1)=220(千克):

③由甲桶倒入乙桶中的油:220-190=30(千克)。

6.①变化后的绳子总长 95-7+8=96(米).②第二条绳长: 96÷(1+1+1)=32(米)。

③第一条绳长:32+7=39(米)。

④第三条绳长:32-8=24(米).习题答案

第五篇:北京华罗庚学校三年级奥数补习教案7 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

例1(古典题)鸡兔同笼,头共46,足共128,鸡兔各几只?

分析 如果 46只都是兔,一共应有 4×46=184只脚,这和已知的128只脚相比多了184-128=56只脚.如果用一只鸡来置换一只兔,就要减少4-2=2(只)脚.那么,46只兔里应该换进几只鸡才能使56只脚的差数就没有了呢?显然,56÷2=28,只要用28只鸡去置换28只兔就行了.所以,鸡的只数就是28,兔的只数是46-28=18。

解:①鸡有多少只?

(4×6-128)÷(4-2)

=(184-128)÷=56÷2

=28(只)

②免有多少只?

46-28=18(只)

答:鸡有28只,免有18只。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先假设它们全是兔.于是根据鸡兔的总只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下共有几只脚,把这样得到的脚数与题中给出的脚数相比较,看相差多少.每差2只脚就说明有一只鸡;将所差的脚数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鸡.我们称这种解题方法为假设法.概括起来,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

鸡数=(每只兔脚数× 兔总数-实际脚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的脚数)

兔数=鸡兔总数-鸡数

当然,也可以先假设全是鸡。

例2 鸡与兔共有1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80只,问鸡与兔各多少只?

分析 这个例题与前面例题是有区别的,没有给出它们脚数的总和,而是给出了它们脚数的差.这又如何解答呢?

假设100只全是鸡,那么脚的总数是2×100=200(只)这时兔的脚数为0,鸡脚比兔脚多200只,而实际上鸡脚比兔脚多80只.因此,鸡脚与兔脚的差数比已知多了(200-80)=120(只),这是因为把其中的兔换成了鸡.每把一只兔换成鸡,鸡的脚数将增加2只,兔的脚数减少4只.那么,鸡脚与兔脚的差数增加(2+4)=6(只),所以换成鸡的兔子有120÷6=20(只).有鸡(100-20)=80(只)。

解:(2×100-80)÷(2+4)=20(只)。

100-20=80(只)。

答:鸡与兔分别有80只和20只。

例3 红英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共135人,二班比一班多5人,三班比二班少7人,三个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1 我们设想,如果条件中三个班人数同样多,那么,要求每班有多少人就很容易了.由此得到启示,是否可以通过假设三个班人数同样多来分析求解。

结合下图可以想,假设二班、三班人数和一班人数相同,以一班为标准,则二班人数要比实际人数少5人.三班人数要比实际人数多7-5=2(人).那么,请你算一算,假设二班、三班人数和一班人数同样多,三个班总人数应该是多少?

解法1:

一班:[135-5+(7-5)]÷3=132÷=44(人)

二班:44+5=49(人)

三班:49-7=42(人)

答:三年级一班、二班、三班分别有44人、49人和 42人。

分析2 假设一、三班人数和二班人数同样多,那么,一班人数比实际要多5人,而三班要比实际人数多7人.这时的总人数又该是多少?

解法2:(135+ 5+ 7)÷=147÷3

=49(人)

49-5=44(人),49-7=42(人)

答:三年级一班、二班、三班分别有44人、49人和42人。

想一想:根据解法

1、解法2的思路,还可以怎样假设?怎样求解?

例4 刘老师带了41名同学去北海公园划船,共租了10条船.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问大船、小船各租几条?

分析 我们分步来考虑:

①假设租的 10条船都是大船,那么船上应该坐 6×10= 60(人)。

②假设后的总人数比实际人数多了 60-(41+1)=18(人),多的原因是把小船坐的4人都假设成坐6人。

③一条小船当成大船多出2人,多出的18人是把18÷2=9(条)小船当成大船。

解:[6×10-(41+1)÷(6-4)

= 18÷2=9(条)

10-9=1(条)

答:有9条小船,1条大船。

例5 有蜘蛛、蜻蜓、蝉三种动物共18只,共有腿118条,翅膀20对(蜘蛛8条腿;蜻蜓6条腿,两对翅膀;蝉6条腿,一对翅膀),求蜻蜓有多少只?

分析 这是在鸡兔同笼基础上发展变化的问题.观察数字特点,蜻蜓、蝉都是6条腿,只有蜘蛛8条腿.因此,可先从腿数入手,求出蜘蛛的只数.我们假设三种动物都是6条腿,则总腿数为 6×18=108(条),所差 118-108=10(条),必然是由于少算了蜘蛛的腿数而造成的.所以,应有(118-108)÷(8-6)=5(只)蜘蛛.这样剩下的18-5=13(只)便是蜻蜓和蝉的只数.再从翅膀数入手,假设13只都是蝉,则总翅膀数1×13=13(对),比实际数少 20-13=7(对),这是由于蜻蜓有两对翅膀,而我们只按一对翅膀计算所差,这样蜻蜓只数可求7÷(2-1)=7(只).解:①假设蜘蛛也是6条腿,三种动物共有多少条腿?

6×18=108(条)

②有蜘蛛多少只?

(118-108)÷(8-6)=5(只)

③蜻蜒、蝉共有多少只?

18-5=13(只)

④假设蜻蜒也是一对翅膀,共有多少对翅膀?1×13=13(对)

⑤蜻蜒多少只?

(20-13)÷ 2-1)= 7(只)

答:蜻蜒有7只.习题

1.小华用二元五角钱买了面值二角和一角的邮票共17张,问两种邮票各买多少张?

2.有鸡兔共20只,脚44只,鸡兔各几只?

3.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可采20个,雨天每天可采12个,它一连几天采了112个松子,平均每天采14个.问这几天当中有几天有雨?

4.蜘蛛有8条腿,蝴蝶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一对翅膀,现有这三种动物共21只,共140条腿和 23对翅膀,问蜘蛛、蝴蝶、蝉各有几只?

5.体育老师买了运动服上衣和裤子共21件,共用了439元,其中上衣每件24元、裤子每件19元,问老师买上衣和裤子各多少件?

6.鸡、兔共笼,鸡比兔多26只,足数共274只,问鸡、兔各几只?

答案

1.解:二元五角= 250分;1角=10分;2角=20分.①假设都是10分邮票:10×17=170(分)

②比实际少了多少钱? 250-170=80(分)

③每张邮票相差钱数:20-10=10(分)

④有二角邮票多少张? 80÷10=8(张)

⑤有一角邮票多少张?17-8=9(张)

答:二角的邮票有8张,一角的邮票有9张。

2.解:假设全是鸡,则可求得到兔子只数:

(44-2×20)÷(4-2)=2(只)

鸡的只数:20-2=18(只)

答:鸡有18只,免有2只。

3.解:①松鼠妈妈一共采了几天松子?

112÷14= 8(天)

②假设8天全是睛天,一共应采松子

20×8=160(个)

③比实际采的松子多多少?

160-112=48(个)

④晴天和雨天每天采的松子相差个数:

20-12= 8(个)

⑤用晴天换雨天的天数:48÷8=6(天)

答:这几天中有6天有雨。

4.解:蜘蛛数:(140-6×21)÷(8-6)

=14÷2=7(只)

蝴蝶和蝉共有只数:21-7=14(只)

蝉的只数:(2×14-23)÷(2-1)=5(只)

蝴蝶只数:14-5=9(只)

答:蜘蛛有7只,蝴蝶有9只,蝉有5只。

5.解:裤子:(24×21-439)÷(24-19)=13(件)上衣:21-13=8(件)

答:买来上衣8件,裤子13件。

6.设鸡与兔只数一样多:274-2×26=222(只)

每一对鸡、兔共有足:2+4=6(只)

鸡兔共有对数(也就是兔子的只数):

222÷6=37(对)

则鸡有 37+26=63(只)

答:兔的只数为37,鸡的只数为63.

下载北京禁令难阻奥数风潮 恐现其他类型课外补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禁令难阻奥数风潮 恐现其他类型课外补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