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陶龙满子课题阶段性研究计划和总结
子课题: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各阶段研究计划和总结
第一阶段
2013年1—5月:应用信息技术提问,创设有效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研究; 研究计划: 1、1-2月份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信息技术在项铺中心学校小学课堂提问中的应用现状; 2、3-4月份,听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观察分析信息技术在课堂提问中的应用,探索如何创设有效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5月份,分析总结,发送到课题组qq群,推广试验。阶段总结:
在第一阶段研究中,我坚持理论学习和调查分析相结合、问题设计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原则,分成三步骤进行,得出的结论参看论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该文章在安庆市课题论文获三等奖。
第二阶段
2013年6—11月:应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深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 研究计划: 1、6-8(暑假7、8月份)理论学习,明确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目标:“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综合,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2、9-10月份,课题练兵,摸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方法和方式; 3、11月份,归纳总结,课题组成员资源共享。阶段总结:
明确本阶段研究理念后,分别从期待学生,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充分留白,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交流验证;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四个方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适时完善数学教师群、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网络平台。具体研究结果参看论文《应用信息技术
增强学生的问题能力》,本论文在《中国名校成功之路》刊发。
第三阶段
2013年12—2014年3月:应用信息技术,由被动到主动,由动口到实践;加强学习过程体验,借助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研究; 1、2013年12-1月份,设计学生问题自我分析评价表,教师课堂提问学生评价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评价,收回综合分析。
2、自己进实验课堂,课题组成员互听互评,分析自己。
3、得出体会,形成论文。
本阶段的研究和总课题的研究中期报告结合在一起,理论性的文章在《安庆教研》2013第 2 期刊发。另附理论总结:
自主建构
生态课堂
无论是从数学教学的目的出发,还是从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质而言,要达到使全体学生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形成数学技能、培养数学情感,积累数学经验,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开展问题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建构过程,做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结合在县教研室王传宾主任指导下,我们课题组成员吴宝林的教全县研讨课《圆的面积》一课,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因生设问
质疑激趣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教师的问题为什么要问?问什么?怎么问?这要求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已有的经验,养成的数学情感出发,数学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问题要有层次,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又要处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深度与广度适宜。同时,教师对问题的处理要收放自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导入时,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层次的展开了问题串:
1、看谁答得快:3²
7²
12²
2、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是39c㎡,低长9cm,它的高是多少cm ?
3、同学们谁能说说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是怎样剪拼的?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剪拼同学过程。学生演示。
4、教师出示课件:草地上一棵树,栓着一匹马,同学们讨论马儿饿了会怎样? 前面几个问题激趣导入很成功,把握问题提出的原则,但第四个问题一提出,班级可炸锅啦:有的学生谁马儿会把草地吃掉;有的说老师马儿把树上的树叶吃了;还有的谁马儿会很着急想跑掉„„而教师预设的提示课件课件是马儿围着树儿吃了一个圆形的空地,再设疑吃掉草的圆形空地面积是多大?
我们在研讨时,分析生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问题4在收放上重新改进:
1、动漫展示一只牛栓在一根电杆下吃草;
2、一只羊栓在空地上的一棵矮树下,问题是它饿了会怎样?(吃树叶)结果会怎样?
这些问题的恰当提出,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的学习欲望。
二、充分留白
主动发挥。
杜威说:“许多儿童缓慢,由于不能迅速作出回答而受到指责,其实,他们那是正在积极力量以便有效地处理他们面临的问题。在这种场合下,若不提供给他们时间和闲暇,从而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那就是鼓励他们得出迅速的但却是仓促的、浅薄的习惯”.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对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思维角度、速度、深度都不相同,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了解这种差异,真心期待,耐心留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交流的空间;操作的空间;实践的空间,质疑的空间。
从《圆的面积》的教材内容看,重要的是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教师围绕核心问题,精心设置问题:
1、你能用你学过的方法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怎样转化?
2、你在转化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你和你所在的合作小组共同讨论后,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
3、各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情况和解决问题猜想,人员合作分工。
4、小组汇报各小组的问题解决情况,教师特别注意与众不同的方法策略。
5、各小组关注的问题:转化前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怎样推导出公式的?
6、用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大三角形,推导出的公式一样吗?能否统一用字母表示?
这堂课,给了三十一分钟让学生质疑思考、实验探究、交流总结。全体学生都在思维、行动、情感上主动参与,而不是优等生的表演课堂。
三、亲身体验
合作探究。
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亲手参加学习的过程,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切实体验。心理学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为课堂有效提问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环境和有力的工具。教师在启迪学生打开转化思维时,运用多媒体展现用不同的剪拼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这样,展示的问题与现实的学习经验密切相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维的丰富多彩。再适时提出思考性的问题:你怎样求出羊吃出的圆形草地的面积呢?这就要求学生整合、想已给的和记忆中的数学信息,作出判断和假设,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当有的学生用画小方格的方法试图求出圆的面积而不能解决后,教师不仅作没有简单的是否判断,还对学生作出热情的价值判断和鼓励。肯定这种思维也是我国古代数学的办法,用分割单位面积的方法来求。激励学生以后去探索。为促进学生体验交流、合作互动的广度与深度,教师用了一些追问性问题引起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达到了理解和认同的目的。如:先让学生重复第一个学生的方法,你们同意这个想法吗?你们是怎么想的?怎么验证你们的想法呢?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呢?„„
在学生反思之间时,教师设计反思、练习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反思与评价的好习惯。教师提问: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求圆的面积时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的?这些方法在什么地方还能用?
四、适当帮助
正面强化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困难和错误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强化策略是经常运用的方法。教师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次数、合适的方式,在重点、难点、理解的关键处以及易混易错的强化点强化,与整过课堂节奏融为一体。如圆的面积公式的得出以及用字母让学生意符号表示,开始好多学生表达不完整或是出错,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回顾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
针对性的评价、激励,对其他学生认真聆听、诚恳接纳他人的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关注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收获及时表扬,对把圆切割成小三角形再拼成大三角形的思维更是充分发掘它的闪光点。并用课件制作展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情感的培养,起到推动和深化的作用。
在《圆的面积》这堂课教学中,学生积极的观察、亲身操作体验、充分的讨论;不断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总结方法,获得成功的喜悦。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新课程的目标得以整体体现。
第四阶段
2014年4—8月:应用信息技术,评价方法从单一到多元,从固定到不断调整;感受解决问题的快乐;健全课堂提问的评价模式研究。研究计划:
本阶段的研究以整个的研究内容为主体框架,同步进行。即:
1、问题评价的目的和作用(为什么)
2、对问题的内涵评价(评什么)
问题提出的有效性,深度、广度,前后的知识位点衔接情况,收放可控性,能否吃透课标和学生;
问题提出所把握的主体环节,注重过程评价和问题解决的评价,数学思想和情感的培养评价;
问题提出能否体现三基要求等;
3、对问题的主体评价(谁来评)
多主体互动,既评学生的问题能力,学习效果,也评教师问题的有效性,学生、教师、家长互动评价
4、评价的方法和策略(怎样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课堂与课外结合
综合应用多种评价载体
5、评价的呈现和应用(怎么用)
学生成长,教师反思,改进提问,自己成长。阶段总结:
本阶段研究的过程中,市、县课题组专家来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了督查指导,指出了前期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了本课题后期研究的注意点。课题与研究更细化和结合项铺中心学校的数学课堂实际。对《应用信息技术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评价的理论总结是:参看《开发多元
好评如潮》。
第二篇:课题研究计划及总结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2007.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转变观念,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能力的发展,能为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服务。
一、工作重点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本阶段主要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常州市中学数学学科教学建议》和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以及一些最新的课堂教学实践案例。紧密结合研究课探讨理论与实践的得失,促进理论的内化和吸收;从理论出发,积极在实际中运用验证。
2.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动向,不断完善和补充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我们课题研究新的内涵,我们不仅要从“研究内容”上来关注学生的发展,更要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来培养各个层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学期,以如何把该课题研究与目前的教科研一体化进行有机地整合为重点,力争使该课题研究更加完善和丰富。
3.保质保量的开好课题研究课。研究课是验证课题理论假设,探索理论在实践中如何具体操作的重要方式,是课题的生命所在。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在充分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集体备课,由课题组教师开好研究课。课后要及时进行评议、研讨,以获得有益的经验和理论上的进步。
4.把本课题研究内容与学校的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让老师们在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细则。
5.积极邀请外校专家来校指导以及和其他兄弟学校进行课堂交流。
6.进行过程化管理。认真做好各种活动的记录,及时收好各种研究资料。期初定好工作计划,期末写好阶段性总结和研究论文。
二、具体工作安排 9月份
1.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
2.围绕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一次交流并完善研究计划。3.利用教研组这一活动基地开设好研究课。
10月份
1.进一步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使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要求和研究方向。
2.组织课题组成员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整理好各种资料,迎接中期评估。
11月份
1.对环境和氛围的创设展开专题探讨,交流经验和困惑。2.深入课堂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进行行动研究。
12月份
1.集中讨论数学课堂中环境和氛围创设的成功与困惑之处,结合课题研究要求进一步修改。2.撰写有关研究总结和论文,提出下一步研究的计划。3.记录研究过程,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
由于课题组老师对课题研究的具体可操作性还处于不断探索中,“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已经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我们边学习边借鉴、边消化边实践,同时也非常希望能得到其他课题组和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学习,努力实践,扎实工作,教科研工作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2008.9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认真、深入学习新课标,把握新理念,坚持“教研工作为教师的发展服务,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工作思路,务实求真,以人为本。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与教师共同学习探讨,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追求课堂实效,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
本学期,是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具体内容为:
⒈收集相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主要是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做法。⒉主要研究内容:
(1)课堂上渗透生活化知识,试着改变教与学模式。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在不增加C层次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生活化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不是什么难于上青天的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
(2)课后如何改变B、C层次学生学习数学习惯
B、C层次学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课后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时间无法保证。缺乏强有力的监控、家庭以及自身的弱点导致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特别是数学学习方面更是弱势。没有语言环境,没有人交流,没有人辅导,他们往往只在课堂上学数学。如何改变这种习惯,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后,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方法与要求:
1、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包括学生的家庭、个人爱好、特长、学习习惯等,研究学生的心理,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要求,以培养兴趣和增加信心为目标,不断鼓励和促进他们。
2、将理论知识和课堂上运用联系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总结,把自己的所得所失在课题组活动中进行交流反思。
3、课题组每月集中一次。
四、研究常规工作:
1、一学期上两次研究课,本课题组的教师要进行互听互评。
2、每月开一次课题例会,互相交流学习和教学经验、实验研究的心得体会。
3、每月摘抄一至两篇教学案例,并附上自己的感想。
4、每月摘抄并背诵5条教学名言。
5、每个小组成员每学期做好理论学习和读书笔记。
五、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组会议;交流课题个人课题思路。学习课题资料。
十月份
课题组会议;学习资料,交流学习心得和课题研究得失。
十一月份
课题组会议;学习资料,交流课题研究得失,汇报课题研究课。
十二月份
课题组会议;学习资料,听课题组研究课。写听课反思。
一月份
上交课题研究论文及各项资料。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2009.9 经过近两年的不断深入实践与探索,伴随着校课题研究网页的建立和更新,本组课题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本学期我组课题研究将继续以校总计划为指导思想,结合上学期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研究计划。
一、研究重心:
1、继续结合课堂教学常规,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保持原有的有效形式:课堂教学研究,集体备课、听课,课后研讨等教学实践内容。
2、针对上学期研究课中呈现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理论学习,本学期我们的理论学习重心放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上,将在理论学习中加强教与学策略的学习。3 建立校内数学教学资源库
二、研究方法:课堂教学实践观察,经验总结,理论交流与座谈
三、具体工作:
1、理论学习
(1)定内容:根据我组课题研究的实际开展有关优化策略方面的理论学习,力求深度改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
(2)定时间:除规定的业务学习时间外,课题组成员每周安排2小时的理论学习时间。(3)定要求:要求教师每月完成2000字的学习摘抄并有学习心得
(4)定交流:组内经常进行交流活动,就课题研究过程的心得体会进行相互交流,在交流中互助互长。
2、本学期课堂教学研究将侧重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加强课堂教学技能以及教学常规的实施为目的。有效提高组内年轻教师驾驭课堂常规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快速成熟,本学期将充分发挥组内骨干教师,有经验的教师及参与过各级各类竞赛的教师的领头作用,从备课到上课到教后作业到评价等各个环节上开展展示研讨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等活动多方面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通过研讨交流使研究回归到教学,为教学服务
3、集体备课促进年青教师快速成熟.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确定本学期各年级组教学内容按单元分别集备,严格按个人备课——集体听讲——集体修正——形成资料的步骤进行活动,定时监督上交资料。
4、积极参加总课题的研讨,定期开展子课题研讨会。注意收集过程性材料和阶段研究成果。
5、建立本校资源库,各组员将在备课组长带领下,作好以下工作:: 搜寻三段与所教内容密切相关的影片资料,搜集各人手中三年以来所有的多媒体课件(自己或修改他人的都可以)提供有用的网址,与试卷资源,完成一篇论文,理论学习上将由各组员统一时间到图书馆查询并下载内容。
6、准备开展一次全校范围内的电子稿数学的教案设计,评选出优秀作品发表到网上。
四、时间安排: 九月份
1、学习本学期校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2、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及研究课计划。
3、组织好宋国洪、史栋新老师9月份的数学全市研究课活动。
4、组织好5位教师参加学校青年教师(6-10年教龄)评优课活动。十月份
1、参加十月份的数学组研究课活动。
2、组织2——3次课题研究沙龙活动。
3、听取有关课堂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十一月份——二月
1、参与11月份的研究课活动。
2、参加校课题研究沙龙活动。
3、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4、准备本课题结题工作事宜。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2009.12 一.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组决定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这些现象是造成我校“学困生”、“厌学生”渐多的主要原因,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新形势下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将有效地转化上述“两生”,整体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2.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
3.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的研究实验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数学分层教学的涵义就是把同一班级(年级)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常州市中学数学学科教学建议》等文件为依据。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现行班级体制下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模式,并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参加实验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学科教学实验来检验。
1.以本校作为课题实验研究基地,同时选择其中三个年级、部分班级作为参照班级进行对比研究,并定期进行检验。
实施实验前,分别对实验班级和参照班各个层次同学的情况进行多方位了解和调查摸底。
3.实施过程中,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检验方案的实施落实情况。其中采用调查法、对比法、专题讲座、专家检验等手段,由相关备课组组织进行调研。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验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加强对变量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实验质量。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是应用研究课题,其进程为:研究——实践——改进——提高,良性循环,不断完善。研究方法主要是:①文献研究法②教学实验法③分析比较法④经验总结法。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应该有效地解决我校“学困生”、“厌学生”,教学质量不够理想,数学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构建出适合我校的较高效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分层教学的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养成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习惯,从而全面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2.分期目标及其表达形式
本课题力求取得科学性、应用性、可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成果。①初期成果(准备阶段):课题调查论证、课题研究申请书、申报立项、研究总体方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②中期成果(研究与实验阶段):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案例研究报告、教改心得体会文章、教学论文、阶段总结。
③最终成果(总结与验收阶段):实验课教学模式展示、教学成绩展示、教学论文、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我们开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具体来说,我们构建的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2-2007.11)
这一阶段,集体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成立课题研究组,确立实验班和对比班,调查测试获得数据,制订课题研究的总体计划。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投影仪等展示一个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与学习内容(目标)相适应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投入学习。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对学生搜集的信息进行指点,让学生学会摘录、保存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共同确定他们所要研究的专题。组织相关人员在广泛学习有关自主教育的理论书籍和兄弟学校的实践经验后,先后到扬州、常州等地的学校参观学习,并详细研读了上海晋元中学的《选择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印发学习资料,撰写、修改研究方案。请来专家为课题进行全校性的专题报告,并对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7.11-2008.8)
2007年11月,在广泛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宣传的基础上,经过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分层摸底,最后经学校批准我们在三个年级选出部分班级进行了以数学学科分层教学尝试。07年12月15日我们组织部分教师进行了讨论,吸收了大家的意见,将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考试、分层管理等具体化。2008年2月,课题研究中,我们还总结并实施了“分层定标、分层指导、分层达标”的班级分层管理策略。
对实验班实施研究,通过各种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及时反馈,通过论文等形式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围绕研究问题,利用各种渠道提供的信息与资源,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知识的特点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围绕研究的问题分析、处理信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协商和辩论,对当前的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从而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个环节要达到两个目标:
(1)通过协作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激发严谨地研究问题的态度,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
(2)小组协作完善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08.9-2009.12)
这一环节是改进、调整、完善课题的研究,不断检验实验班的效果,同时组织教学调研,掌握详细资料,最后在专家的指导下,对课题研究进行最后总结,完成综合实验报告。指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与他人开展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来补充、修正、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协商和辩论,对当前的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从而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
组织教学调研,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严格按活动计划行事,在课题组内部,每月固定活动二次,每次活动时,都至少有一位教师开设公开课。听课者对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交流、总结、评议、提出改进意见。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议题并由专人记录,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间断性总结。另外课题组成员经常对外开设研究课和观摩课,请教育战线的同仁们提供宝贵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我们课题组在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讨、设计方面达成共识以后,就以此模式为指导,进行典型课例的实验研究,探讨数学课教学与学习的规律。
收集整理前面两个阶段的研究资料和实践案例,对照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反思、总结。收集老师们发表的论文论述、整理学校颁发的相关文件、撰写研究报告、请专家指导等,申请结题。
第三篇: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一: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写法
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方案和开题、结题报告的撰写要求
目 录
一、“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二、案例——《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三、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
四、案例——《小学数学“数的认识”典型教学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五、撰写结题报告的要求和方法
六、案例——《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口算能力培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引子:
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这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校教育科研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课题多,精品少;论文多,成果少;人员多,人才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到一线教师,也可以归纳出许多种,其中之一就是:一个“六认真”就已经让我们教师累得筋疲力尽,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另一个原因便是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有效培训,特别是年轻教师,对如何开展教育科研还比较陌生,有的甚至连一个像样的课题方案都不知如何撰写。
为了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今天,想围绕最基础的“如何撰写小课题方案”这个话题,与大家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题方案就包括哪些内容
(一)完整的课题方案就包括哪些方面 1.课题的表述(课题名称)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研究的内容 5.研究的方法 6.研究的步骤
7.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8.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9.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其它还可以写入研究的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等。
(二)小课题方案可以简单一些 1.课题的表述(课题名称)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3.课题提出背景 4.研究目标 5.研究方法 6.研究步骤 7.成果形式
二、撰写注意点
1.课题名称(课题的表述)
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问题。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整个课题的形象和质量。
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表述准确的课题举例:“提高数学课堂听课效率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十分明确——数学课堂的听课效率”。
表述不准确的课题举例:“情境教学——优化课堂”。“情境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大课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领域;“课堂”是一个场所,不能用“优化”与其组成动宾结构的词(应该是“优化课堂教学”);如果是“优化课堂教学”,是什么学科的课堂教学?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特别是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是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的题目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则不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宜改为“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表述不规范举例:“语言训练融入课堂教学”(在后面加上“的研究”三字即可);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优化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为“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改为“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动手操作的研究”);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改为“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的研究”)。?? 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小学中年级课堂教学”连标点共26个字,不够简洁,宜改为:“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入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游戏走进低年级语文课堂的研究”、“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教育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进行研究时必须先对之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同人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而带来的混乱。
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要对课题名称中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中年级数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与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堂教学
不少老师不懂得对关键的概念进行界定,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绝大部分教师对课题涵义的叙述等同于“课题提出的背景”,即“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3.课题提出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课题方案,首先应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涉及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不太重视计算能力的提高,重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基本技能的训练,造成了学生计算能力的低下。4.研究的目标
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是不同的。研究目的回答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而研究目标阐述的是通过这样的研究,要达成哪些预期的效果。
如“参与式合作备课的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1)有效落实课改理念。
(2)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有效凝聚集体智慧。
(5)有效促进研究氛围。
(6)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再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1)学生目标
a、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b、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整体计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C、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和学习成绩。
(2)教师目标
a、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b、努力寻求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方法
很多老师研究目标指向不明,没有讲清想通过研究达到怎样预期的效果,学生或老师哪方面有怎样的发展、提高,有的干脆等同于“课题提出的背景”的叙述。21个方案中,9个方案的研究目标不明确。5.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有一些研究可能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则可能采用多种方法。6.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1)前期准备阶段:
调查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数学课的兴趣爱好的程度。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
A.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通过摸底测试等途径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并备好每一课,在数学中落实好计算的训练。
B.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分层次进行作业布置。既要关注能力相对好的学生更要关心能力相对低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C.在班里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探索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3)研讨总结阶段:
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7.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有两类,一类是文本形式的,如研究报告、论文、专著、个案集、研究日志、教学课例等。另一类是非文本形式的,如音像制品、教具、学具等。研究成果究竟用哪种形式来呈现,必须考虑成果的内容。
可以有研究论文和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 按学期列出。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武穴市实验中学
导读: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的提出
1、黄冈市是个农业大市和教育强市,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我市的基础教育在全省、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初中阶段,各地、各学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数学“学困生”,他们在心理问题所反映的问题和在学业水平上反映的差距和困难日益突出。
2、本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调查他们的心理表现、探索他们形成的原因、研究转化他们的一般方法,积累转化的一般经验。不仅为我市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也为我市实施素质教育增加新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督促我市广大教师在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实践中,克服重智商、轻情商的失衡倾向,走出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误区,不断吸取一切有效的教育实践的合理内核,寻找现代的、自身特有的,比较完善或最具育人效果的教育方式。使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成为我市广大教师最普遍、最可行的、科学而有效的教育实践。
3、实行义务教育后,我国初中教育对象已由选拔择优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不仅使学生数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差异的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而我们学校学困生比例更大,有时高达60%。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我市每年的数学中考成绩中,都出现了15%左右的学生处于低分,我们学校更是出现20%以上的学生数学成绩处于低分。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彻底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数学教师而言,解决好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是十分关键的。
4、我们学校的最大特点就是要能为学生提供差异性教育。这种特点就决定了我校生源的对象:一是父母在本地上班,但工作非常繁忙的;二是父母在外务工,一
年回不了一次家的;三是父母以做生意、包工程为生,一年四季也很难抽点时间跟子女在一起的。根据问卷调查,这三类学生占到了学生总数的70%。而这三种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庭经济条件好,但缺少家庭管教和约束,自控力较差,行为习惯不好,学习基础薄弱。
所以,本课题的开展,有利于体现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公正;有利于强化教师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有利于我市初中新课程改革的稳健实施;有利于我市初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我市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熟知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深入剖析学困生的成因、转化学困生是我市教师工作的一部分,转化学困生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课题的认识 篇二: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关于微型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
微型课题的研究方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要尽可能地把一些基本内容讲清楚:
1.问题描述:即描述遇到的问题及课题产生的过程,并由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的什么问题。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明了、点到为止。
2.课题界定:即对课题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关键词要从两个方面定义,一是从内涵上定义,二是从外延上定义。同时,还要对课题进行任务分解,分解出来的任务就是研究的内容。
3.研究概况:即在开展研究前,了解一下省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情况及主要成果。了解研究概况有利于研究者知己知彼、少走弯路,同时还有利于整合、借鉴、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4.研究思路:即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①研究方法:把本课题能用到的诸如课例描述法、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列举出来。②实施步骤:即本课题研究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③时间安排:即本课题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④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
5.预期成果:即该研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研究成果报告和论文是微型课题的两种成果表现形式。研究成果中涵盖着教学日记、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学生作业作品、个案、谈话记录、教学案例、研究报告、发表或交流的文章等各种资料。当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课题,选择其中的部分形式作为成果形式。
附:
海安县教育科学2007~2009个人微型课题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方案
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王锋
一、问题的提出
1992年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2000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200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从小学课程目标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到,一直以来,口算教学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内容。这种被普遍关注的状况,一方面反映出它在数学教育及教育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它又似乎在人们的泛用中成了教学日常用语中含义不言自明、也无需考究的“常识”。口算是什么?好像很清楚,又觉得不太清楚。在这样清楚与不太清楚之间的徘徊,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慢慢对口算的本真意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了异化,往往忽视了对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这个看似基本的教学问题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需要探讨和研究。
二、相关研究分析 1.国内的研究现状概述
口算发源于“日常数学”后,它融合了数学的特征与数学教育的规律。它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口算为个性化、多样化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口算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技能形成的过程,也是一种认识的过程。这种过程只有以明确的、具体的目标作为向导,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否则,师生双方就像在黑暗中走路,只能摸索着前进。
传统的口算教学往往把口算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纯粹为了口算而教,使口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明显脱节。而课改初期,教师们往往设计了内容丰富的情
景吸引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把握情景与教学之间的合理关系,导致口算课与解决问题的课分不清楚。新教材对口算教学的编排体例进行了改革。它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格局,它把口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另外,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而如今口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十分重视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口算技能不够熟练。那么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就成了计算教学理性回归的关键。2.研究的价值
(1)口算源于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人生活的需要,生活中随处都会用到口算,强化口算教学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口算是学生建立数感、发展数学心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通过口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充分激发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3)关注口算教学有利于加深教师对数学教学行为的理解,提高自我反思力,增进教师实践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核心概念界定
“口算”是指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活动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又称心算。“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是指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出发,进行建立在有意义基础之上,符合小学生口算心理机制的口算解题方法的指导的教学。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是指在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充分激发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模式和途径。
(2)通过口算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题研究者对口算教学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改进或提升口算教学。
(4)形成一批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教学论文。(5)能对全校的数学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起推动和辐射作用。
五、研究内容
1.小学生口算的数学基础与心理机制的研究 2.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3.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4.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六、研究方法、步骤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准备阶段,查阅国内主要报刊杂志,了解国内研究现状和相关的理论信息,浏览网络中相关研究内容,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借鉴先进的研究经验。
(2)案例研究法。一是进行课例研究,二是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个案研究。
(3)行动研究法。不断探索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模式和途径,不断观察、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7.2~2007.6)确定课题名称,进行调查分析,填写课题申报表。
(2)初步研究阶段:(2007.9~2008.1)开题论证,通过文献查找和观察了解,研究小学生口算的数学基础与心理机制。
(3)深入研究阶段:(2008.3~2008.6)积累个案,探索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模式和途径,对已有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提升。
(4)总结阶段:(2008.9~2009.9)整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成果汇编成集,申请结题。篇三: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论证)学生厌学对策研究课题
——心理疏导,助厌学学生一臂之力子课题研究论证
根据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安排,我校申报了《学生厌学对策研究》研究课题,根据需要,我负责《心理疏导,助厌学学生一臂之力》子课题研究任务。为了配合学校工作,把课题研究推向深入,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和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研究我校学生厌学的现象,分析原因,讨论方法,探求心理疏导对策,让学生告别厌学、远离厌学,从而让所有的学生喜学、乐学。实现教育的理想——让学生愉悦的学习,实现我校的办学宗旨——为了一切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课题论证
1、厌学的普遍性
(1)、搞清楚什么是厌学。
厌学,就是对学习感到厌烦,不愿意学习,不喜欢学习。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厌学者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2)、厌学的表现。
在初中学生中,轻微的厌学,偶尔在学习中感到疲倦,难以坚持,发生懒惰的行为,但是,等到调整情绪,或者进入课堂气氛后,或经过老师的疏导,又能够重新投入学习之中,这种轻微的厌学现象比较正常,也比较普遍。严重的厌学,是指厌学者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投入,效率低,记忆难,成绩差。严重的厌学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上课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阅读等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不难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甚至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进而恨书、恨老师、恨学校,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虽经教育,但厌学心理难以改变,经常出现说谎、逃学、出走等行为。
2、开展学生厌学研究,进行学生心理疏导,助厌学学生一臂之力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1)、必要性 资料: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初中生仅有10.7%,而高中生仅有4.3%;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为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而认为最有效(指最适合考试)的学习方式则依次是听讲、作业练习。这表明,从教育到教学都需要来一场大变革。(《中新社》2005年2月18日)
学生,年轻本应与活泼相伴,兴趣本应与乐学相随,生活质量本应与时俱进,科技本应给学生带来便利,但是,在现实中,学生为什
么在喊苦、喊累,子女与家长想到一起的时候为什么越来越少,沟通为什么越来越难。学生应该有如何的生活、学习环境,学生应该有如何的学习和娱乐生活。
从资料可以看出,厌学是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不良现象,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承担者把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我们却面对的是不同程度的厌学的学生,学生的种种厌学行为,不管是轻微的还是严重的,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作为教师不仅要懂得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等,因此,我们要具体学生进行个案分析,找出厌学心理障碍,想法设法进行心理疏导,找适合厌学学生学习的方法,施予厌学学生更多的爱,让厌学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喜欢上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
(2)、有效性
针对中小学生厌学的种种现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学生厌学的心理对策,有助于丰富思想教育的内涵,促进思想教育的活化,提高思想教育的效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中简单化的模式和狭隘化的格局,从而使厌学学生重塑健康的人格,使他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起来,走上喜学、乐学的正常轨道,让积极主动的心理情绪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和谐地发展起来。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专门地方,而学校组织教学的最常用模式是班级授课制,尽管当前班级授课制存在种种弊端,但目前来说,还没有一种比班级授课制最好的教学模式,我们还在按照班级授课制的模式
来组织学校教学。因此,学校也是解决学生厌学的最佳场所,担当此重任的就是我们的教师了。
第四篇:子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子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饭店运营教研组
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的酒店专业志在培养学生成为一名熟练掌握酒店各项服务技能技巧的、深受酒店客人喜欢的高素质员工。那么怎样在学校就可以把学生培养成具备高素质的劳动者?可以通过何种途径来锻炼学生呢?等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已经成为中职学校酒店专业教师的思考问题。从事酒店专业教学工作多年的专业教师在总结经验发现教学方法很重要!要想让学生学好知识,就必须让学生爱学习、主动学习。而采用“案例教学法”正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乐此不彼!这为本教研组关于“案例分析法在酒店管理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子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酒店员工与人接触的方式与其他行业是不一样的。酒店员工与人接触的方式主要是自己所提供的服务,包括亲切的语言、和蔼可亲的神态、快捷的服务等。而其提供的各项服务是否能让客人满意,主观性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故酒店员工在工作时的一言一行在某些阶段都可以作为教学案例来运用。通过分析、研究案例、讨论其解决之道,不但可以达到掌握理论知识的目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校就可以提前思考问题的解决的办法、为其以后在酒店更好地工作奠定了基础。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以案例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法,是通过学生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准备、小组集中讨论、总结四大步骤而完成的教学活动。在这里,案例必须是真实的、典型的案例。目前,这样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其他教育领域所采用,同时它也日益受到中职类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视,并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学习方法、学习模式根据课程、专业特点也需要在时代的发展上不断完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的是记忆能力,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项目通过对基于案例的分析、应用与研究,揭示其作为教学工具和策略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并结合自身实践过程的运用此学习方法的过程,并运用一些问卷调查的数据来说明学生对此学习方法的接受和喜好程度。结合自身特点总结出的一些应用策略并预测其应用前景。研究以案例分析法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在中职酒店专业课学习的运用就是研究中职酒店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问题,对于丰富我校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子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基本内容
以“案例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目标是通过研究、分析酒店行业中发生的真实的、典型的案例来让学生思考其不同的解决之道。以求达到既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要点,又增长学生阅历,提升其酒店服务技能技巧。所以,在做子课题研究时需关注的基本点有:
教学案例使用的范围: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
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遵守的五项原则:真实可信、客观生动、案例的多样化、相关性、典型性
案例分析实施步骤:学生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准备、小组集中讨论、总结阶段
案例分析法实施:能够实现教学相长;能够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能够使知识变得生动具体、直观易学;能够集思广益、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2、预计突破的难题
案例的往往不能满足课堂的需要。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需要很长时间。同时,编写一个有效的案例需要有技能和经验。
案例法需要较多的培训时间,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
三、子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工作方案
研究思路及方法
⑴行动研究法:在学校的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在酒店专业学科实施方案,检测效果,修改和完善研究资料。
⑵文献研究法:了解当今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研究设想、方法、步骤,以博取精华,开拓思路。同时,努力吸取各种先进的理念,并利用其来指导开展研究工作。
⑶参与法:让所有开展课题研究的老师参与到学生的案例教学中,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了解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并且经过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新路子。
3、计划研究过程
案例分析法在酒店管理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实践:
根据教学法的具体要求,我们在酒店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进行研究。结合历年来酒店教学经验、教师反思、学生反馈、企业跟进等我们最后进行讨论,分析出各要素和情况,撰写出研究报告和论文。
计划进度
第一阶段:准备规划阶段;确立科研子课题,并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沟通,收集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及理论实践阶段
第三阶段:搜集、编写酒店专业各科目教学纲要,探讨可实施案例教学的具体项目
第四阶段:实施阶段(XX年3月~XX年6月):本阶段是将案例和项目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并及时进行研讨,反馈信息,进行反思,对教学大纲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重新的修改和完善;
第五阶段:总结提升阶段(XX年6月~XX年2月);总结经验,发表论文。
第六阶段:论文发表、成果的实践、本教学法的推广和使用(XX年9月~XX年6月)。
四、子课题研究工作的资料准备情况
1、目前,科研项目组的成员已确定,各成员的分工已基本明确。
2、已整理出国内外相关教学法的文献和著作,方便调阅及参考。
3、已确定好实践班级和实践课程,并已拟制出课程计划表。
4、本项目的调研报告、调查问卷、需求分析等材料已经拟制。
5、当前已具有实施“案例分析法在酒店管理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基本环境。
五、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及使用范围
本项目主要的呈现形式主要是研究报告及论文,其研究成果可在我校全校的酒店专业课程中推广及应用。该研究成果用于中职类酒店专业教学,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酒店专业课堂教学的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并与酒店实际服务有直接的关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案例还可以让学生在日后酒店工作中规避风险,为成为高素质的员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成员及其分工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故本教研组的教师需积极参与到本课题研究中来,平时多搜集资料、撰写论文;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运用此教学方法来引导我们的学生,让他们爱上学习、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技巧,早日蜕变为高素质的酒店前厅工作人员!
第五篇: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体操王子李宁美德故事教育效应研究”试验方案
柳州市48中附小庞琳
一、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脊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柳州名人志士美德是柳州人民群众争相传颂的民族优秀品质,是柳州市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也是中华民族遗产和光荣革命传统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全国传统美德教育研究的背景下,开发、研究、利用柳州名人志士美德教育资源,形成校本教材,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树立中小学生心中的偶像,以利于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促进学校、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校在2007年开展了“柳州名人志士美德教育效应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班开展了“体操王子李宁美的故事教育效应”子课题研究,以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来开发利用柳州名人志士美德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从身边实际出发,去追溯并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验目标
1、探索小学传统美德教育规律,总结经验,提交实验报告。
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者和实践者。
3、形成优良的校风,促进家庭风气、社会风气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三、实验原则
1、批判继承的原则
中华传统道德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具有两重性。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在课题研究中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原则,吸收精华,剔除糟粕。
2、古为今用的原则
中国传统道德,为今人留下了大量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其中有些东西一旦赋予新意,便可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所以,开展课题研究,必须对传统道德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赋予新时期的内容和要求,使之体现时代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整体优化的原则
既要突出文明行为习惯、诚实守信、自强不息三项教育,搞好相关学科的渗透教育,也要与其它德育内容,如:两史一情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使之融为一体,以提高德育整体水平。
4、针对性原则
针对学生在文明行为习惯、诚实守信、自强不息方面的现状与突出问题,采用生动具体的手段与方法“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提高教育实效性。
5、“三结合”教育与现代社会要求相一致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在学生家庭和社区开展传美教育培训活动,开家长会,充分发挥家庭、社区的教育作用。使家庭、社区也成为传美的教育阵地。
6、“三结合”教育中,知行统一、知情统一、协调发展的原则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必须通过实践去完成。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必须遵循知行统一的原则,注意实践性。
四、实验研究对象
实验研究对象为2002级2班的全体学生,将于2008年7月小学毕业。
五、实验研究内容
“体操王子李宁美德故事教育效应研究”课题研究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为基本宗旨,将搜集到的柳州名人志士李宁的美德故事和传统美德教育相关德目划分为“理想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训练”三大块,把“孝敬父母”、“尊师敬长”、“ 立志勤学”等三个德目作为基本内容,把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为品德教育的目标,“勤奋学习”作为理想目标,教育过程中突出“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引导学生养成处处“关心他人”、“善良正直”的良好品质。
使学生逐步懂得以传统美德作为对己、对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行为准则,初步养成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思想品德整体水平高于实验前的整体水平。
六、实验研究方法
1、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开设传美课、上学科渗透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2、开展好家长会,提高家庭教育的工作水平。
3、加强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让学生走进社区,到基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4、采用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
七、实验研究路线
实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进行实验研究,即调查准备阶段、实验研究阶段、总结验收阶段。
具体做法是:
1、制订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及子课题研究计划。
2、采取家庭调查、社会调查、问卷调查、日常观察等形式,了解研究对象的品行现状。
3、搜集柳州名人李宁的美德故事,确立本班学习名人的目标,建立实验档案。
4、泛宣传“体操王子李宁美德故事教育”内容及活动,举行“体操王子李宁美德故事教育”学习设计及墙报比赛活动。
5、举行“体操王子李宁美德故事教育”内容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6、开展规范礼仪行为教育活动,制订日常礼仪行为规范条例。
7、参加学校“六个一”活动。
8、开展传统教育,组织参观名人故居、祭扫烈士陵园、看奥运等活动。
八、实验步骤
我们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实验研究。
1、调查准备阶段(2007.3-2007.5):制订本版子课题研究实验方案;调查研究学生现状;进行理论学习,搜集柳州名人李宁的美德故事,确立本班学习名
人目标,建立实验档案。阶段成果:调查报告。
2、实验研究阶段(2007.6-2008.1):参加学校“柳州名人志士美德故事”学习,开展“体操王子李宁美德故事教育”墙报比赛活动,举行“柳州名人志士美德故事教育”之““体操王子李宁美德故事教育效应研究”为内容的主题班会活动;开展规范礼仪行为教育,制订班级日常礼仪行为规范条例,实施创“文明班级”、当“文明学生”活动;参加学校举行的“六个一”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参观名人故居、祭扫烈士陵园和看奥运等活动。阶段成果:学生心得体会文章、教师教育个案、研究论文、实验报告。
3、总结验收阶段(2008.2--2008.4):整理成果档案。阶段成果:专题研究论文、实验报告、结题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