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宣城市教研、电教机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评细则
宣城市教研(电教)机构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考评细则(试行)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教研、电教机构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广大教研、电教机构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实践,全面履行工作职责,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研队伍,为推进基础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根据《安徽省教研、电教机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结合教研、电教机构特点,特制定本考评细则。
本考评细则适用于全市各级教研、电教机构教研人员。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研究一线,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和义务。
4、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等次,达到申报上一级岗位基本任期年限要求。
5、继续教育条件
(1)按照规定要求完成继续教育培训,并达到规定要求。
(2)按照规定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合格证,或具备免试条件。
6、身心健康,坚持正常工作。
7、任现职以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
(1)因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年度考核确定不合格的,当年不得申报,并从下一年度起2年内不得申报;
(2)受到党纪或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的,不得申报;
(3)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挟私报复的,取消其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年度起5年内不得申报。
二、申报条件
(一)学历及资历条件
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40周岁以下申报者,必须具备硕士学位),受聘高级教师岗位满5年。
(二)能力条件
1.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深入基层,服务教师,出色完成教育教学指导任务,成果突出。
2.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及改革趋势,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指导教师教学,撰写1篇高水平的反映本学科(专业)前沿的行动研究报告。
3.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工作量饱满。近三年内,教研机构教研员年均听课60节、电教机构专业人员年均听课40节以上;在县以上范围内上研究课、示范课或开展专题讲座(含承担县级以上教师培训任务)年均不少于3次,并获得好评。
4.具有突出的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研究、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有自己的实验 校(点)。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5.在培养指导中青年教师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任现职以来,指导的本地区学科教师在上一级教育部门举办的优质课、技能大赛、多媒体软件制作等获一等奖。
6.申报当年参加由省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评课达到良好等次。
(三)业绩条件
任现职以来,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被评为省特级教师。
2.被评为省级以上模范教师或江淮名师,或被评为省级以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或后备人选。
3.享受省级以上政府特殊津贴。4.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上。
(四)教研科研条件
任现职以来,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三项。
1.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发表本学科(专业)论文4篇以上,其中至少有2篇在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
2.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合著由本人撰写的占一半以上)2部。3.主持并完成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电化教育研究或课程改革实验课题1项。
4.职教教研人员主编国家规划教材编写2部,或本人撰写4万字以上的经国家或省级相关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规划教材2部;普教教研人员参加经省级以上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列入中小学用 书目录的国家课程教材、省级地方教材编写2次。
三、有关问题说明
1.正高级教师不实行破格申报。
四、附则
1.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教研、电教机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涉及的专用名词及有关规定解释》操作,不再制定实施细则。
宣城市教研(电教)机构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考评细则(试行)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教研、电教机构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广大教研、电教机构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实践,全面履行工作职责,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研队伍,为推进基础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根据《安徽省教研、电教机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结合教研、电教机构特点,特制定本考评细则。
本考评细则适用于全市各级教研、电教机构教研人员。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研究一线,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和义务。
4.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等次,受聘一级教师岗位满一个基本任期年限。因病、因事累计离开教学岗位1学期以上的,任期顺延。
5.继续教育条件
(1)按照规定要求完成继续教育培训,并达到规定要求。
(2)按照规定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合格证,或具备免试条件。6.身心健康,坚持正常工作。
7.任现职以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
(1)因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年度考核确定不合格的,当年不得申报,并从下一年度起2年内不得申报;
(2)受到党纪或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的,不得申报;
(3)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挟私报复的,取消其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年度起5年内不得申报。
二、申报条件
(一)学历及资历条件
1.具备博士学位后,并受聘一级教师岗位满2年。
2.具备硕士学位、大学本科(双专科)学历后,并受聘一级教师岗位满5年。
3.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后,并在小学、幼教教研岗位受聘一级教师岗位满5年(40周岁以下须具备本科学历)。
(二)能力条件
1.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深入基层,服务教师,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指导任务,成效明显。须提供指导服务一线教师成果等书面材料。
2.具有指导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电化教学活动的能力,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教研活动,总结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受到好评。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指导教师教学,撰写1篇较高水平的反映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行动报告。3.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工作量饱满。近三年内,教研机构教研员年均听课60节、电教机构专业人员年均听课30节以上;在县以上范围内上研究课、示范课或开展专题讲座(含承担县级以上教师培训任务)每年不少于2次。须提供近3年出满勤证明;经验证的近3年的原始听课记录;研究课、示范课或培训讲座开课通知、教学设计(教案)及评价意见等活动记录。
4.具有较强的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有自己的实验校(点),并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须提供近3年组织本地区教研、电教活动的计划以及本人开展活动的工作总结等书面材料。
5.在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任现职以来,指导的本地区学科教师在上一级教育部门举办的优质课、技能大赛、多媒体软件制作等获二等奖以上。须提供经验证的指导教师获奖证书复印件及师徒证明材料。
6.申报当年参加由市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评课(演讲)达到良好等次。须提供考评课教学设计(教案)或演讲稿、考评组的记录和评价意见。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及以上的考评课可免。
(三)业绩条件
任现职以来,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工作者)。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文件复印件。
2.被评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名师、拔尖人才、政府特殊津贴)。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文件复印件。
3.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优秀教科研成果奖三等奖以上(限主要完成者,县级教研人员获得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以上)。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文件复印件。
4.在上一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保教活动、技能大赛、多媒体软件制作等获一等奖以上;或承担上一级教研部门组织的研究课、课例分析课并获得好评。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和经验证的文件复印件;或提供研究课、课例分析课开课通知、教学设计(教案)和评价意见。
5.在绩效考核、年度考核中至少3次名列前五分之一,并在申报当年由市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评课中达到优秀等次(考评课必上)。须提供经验证的绩效考核、年度考核成绩统计表复印件。
6.从事艺术、体育和幼教教学工作的教研人员,本人在教育、文化、体育、妇儿工委等部门主办的市级以上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四)教研科研条件
任现职以来,须具备下列条件中两项(其中第一项为必备): 1.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2篇(具有CN刊号或准印号,或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有关教育教学学术研究论文。不包括增刊及以报刊社、出版社、学校或社团等名义出版的论文集)。须提供刊物原件。
2.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全著由本人撰写的占一半以上)1部。(须 经同行专家水平鉴定)。须提供专著原件。
3.主持1项由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立项的教育教学研究、电化教育研究、课程改革实验、科学保教实验课题,并结题。须提供课题申请书、立项批文、研究报告、成果鉴定书、验收批复。
4.职教教研人员主编国家规划教材编写1部,或本人撰写4万字以上的经国家或省级相关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规划教材1部;普教教研人员参加经省级以上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列入中小学用书目录的国家课程教材、省级地方教材编写1次(不包括未经省级以上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复习资料、试题、习题册等)。须提供教材原件。
5.参加上一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电教评选活动,论文(课件、教学设计、课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获国家级三等奖以上,或省级二等奖以上,或市级一等奖以上。须提供获奖证书、论文原件和经验证的文件复印件(凡以报刊社、出版社以及学校名义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不予认可)。
6.参加上一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课程资源开发、新课程实验、科学保教实验等活动,所取得的典型课程资源开发成果、教学改革经验、课例或主讲的新课程录像课、观摩课在市级以上范围内交流推广或公开出版。须提供典型课程资源开发成果、教学经验总结、课例资料,录像课、观摩课教案和经验证的市以上教育部门的证明材料。
三、破格申报与评审
(一)高级教师不实行学历、资历双破格申报。
(二)破格申报高级教师,除具备上述有关正常晋升条件外,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1.近5年内年度考核至少有2次优秀等次。
2.破格答辩优秀等次以上(由市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并制定具体答辩办法)。
3.任现职以来教育教学方面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获得省级优秀教师以上称号。须提供证书原件。
(2)参加省级学科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省级优秀课评比、学科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次以上;或参加全国学科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学科优秀课评比、学科技能大赛获得最高等次奖(特等奖或一等奖)1次以上。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文件复印件。
4.任现职以来教科研方面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省级以上教育部门批准立项的教科研课题并已结题(课题组成员排名前3位,不含子课题),或获得教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限主要完成者)。须提供课题申请书、立项批文、终结性研究报告、成果鉴定书、验收批复;或教科研成果获奖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文件复印件。
(2)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其中2篇在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1部(须经同行专家水平鉴定)。须提供刊物或专著原件。
四、有关问题的说明
1.各类评选、竞赛取得一、二、三等名次的,比照同层次,第一名按一等奖,第二、三名按二等奖,第四、五、六名按三等奖计算。2.同层次论文评选、教学竞赛评比每年均不超过一次,否则不予认可。
3.论文获奖面不超过70%,其中一等奖不超过10%、二等奖不超过20%、三等奖不超过40%;教学竞赛获奖面一等奖不超过10%、二等奖不超过20%。否则不予认可。
4.同一项目多次获奖,取其最高一项。
五、附则
1.本细则由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2.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试行,原2005年《宣城市中学高级教师资格考评细则》同时废止。
宣城市教研(电教)机构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考评细则(试行)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教研、电教机构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广大教研、电教机构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实践,全面履行工作职责,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研队伍,为推进基础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根据《安徽省教研、电教机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结合教研、电教机构特点,特制定本考评细则。
本考评细则适用于全市各级教研、电教机构教研员。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研究一线,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和义务。
4.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受聘二级教师岗位满1个基本任期年限。因病、因事累计离开教学岗位1学期以上的,任期顺延。
5.继续教育条件
(1)按照规定要求完成继续教育培训,并达到规定要求。
(2)按照规定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合格证,或具备免试条件。
6.身心健康,坚持正常工作。7.任现职以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
(1)因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年度考核确定不合格的,当年不得申报,并从下一年度起2年内不得申报;
(2)受到党纪或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的,不得申报;
(3)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挟私报复的,取消其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年度起5年内不得申报。
二、申报条件
(一)学历及资历条件
1.具备博士学位,可以直接认定。
2.具备硕士学位后,受聘二级教师岗位满2年。3.具备大学本科学历后,受聘二级教师岗位满4年。
(二)能力条件
1.具有良好的服务教师意识,较好地完成指导任务。须提供近3年组织本地区教研、电教活动的计划以及本人开展活动的工作总结等书面材料。
2.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电化教学活动能力,有自己的联系校(点),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指导教师教育教学,撰写1篇较高水平的教研工作经验总结。
3.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工作量饱满。近三年内,教研机构教研员年均听课50节、电教机构专业人员年均听课20节以上。须提供近3年出满勤证明,经验证的近3年的原始听课记录、研究活动记录。4.在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做出一定成绩。任现职以来,指导的本地区本学科教师在上一级教育部门举办的优质课、技能大赛、多媒体软件制作等获奖。须提供经验证的指导教师获奖证书复印件及师徒关系证明材料。
5.应具有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县级以上范围开设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含承担县级以上教师培训任务)每年不少于1次。须提供经验证的近3年的原始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开课通知、教学设计(教案)、讲稿及评价意见。
6.申报当年参加由县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评课(演讲)达到良好等次。须提供考评课教学设计(教案)或演讲稿、考评组的记录和评价意见。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及以上的考评课可免。
(三)业绩条件
任现职以来,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被评为县级以上优秀教师(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工作者)。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或者被评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名师、拔尖人才、政府特殊津贴)。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2.获得市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优秀教科研成果二等奖以上(限主要完成者)。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文件复印件。
3.在上一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保教活动、技能大赛、多媒体软件制作等获二等奖以上;或承担上一级教研部门组织的研究课、课例分 析课并获得好评。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文件复印件;或提供研究课、课例分析课开课通知、教学设计(教案)和评价意见。
4.在绩效考核、年度考核中至少3次名列前三分之一,并在申报当年由县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评课中达到优秀等次(考评课必上)。须提供经验证的绩效考核、年度考核成绩统计表复印件。
5.从事艺术、体育和幼教教学工作的教研人员,本人在教育、文化、体育、妇儿工委等部门主办的县级以上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三等奖以上。须提供获奖证书、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四)教研科研条件
任现职以来,须具备下列条件中两项(其中第一项为必备): 1.在市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2篇(具有CN刊号或准印号,或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有关教育教学学术研究论文。不包括增刊及以报刊社、出版社、学校或社团等名义出版的论文集)。须提供刊物原件。
2.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合著中参与撰写2万字以上。须提供合著原件。3.参加市级以上教育部门正式立项的教育研究课题并结题(除课题负责人外,排名在成员前5位,不含子课题)。须提供课题申请书、立项批文、研究报告、成果鉴定书、验收批复。
4.参加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课程资源开发、新课程实验、科学保教实验等活动,所取得的典型课程资源开发成果、教学改革经验、课例或主讲的新课程录像课、观摩课在县级以上范围内推广使用或公开出版。15 须提供典型课程资源开发成果、教学经验总结、课例资料,录像课、观摩课教案和经验证的县以上教育部门的证明材料。
5.参加上一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电教活动,论文(课件、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或市级二等奖以上。须提供获奖证书、论文原件和经验证的文件复印件(凡以报刊社、出版社以及学校名义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不予认可)。
三、有关问题的说明
1.各类评选、竞赛取得一、二、三等名次的,比照同层次,第一名按一等奖,第二、三名按二等奖,第四、五、六名按三等奖计算。
2.同层次论文评选、教学竞赛评比每年均不超过一次,否则不予认可。
3.论文获奖面不超过70%,其中一等奖不超过10%、二等奖不超过20%、三等奖不超过40%;教学竞赛获奖面一等奖不超过10%、二等奖不超过20%。否则不予认可。
4.同一项目多次获奖,取其最高一项。
四、附则
1.本细则由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2.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试行,原2005年《宣城市中学一级教师资格考评细则》、《宣城市小学高级教师资格考评细则》同时废止。宣城市教研(电教)机构二级教师、二级教师
专业技术资格考评细则(试行)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教研、电教机构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广大教研、电教机构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实践,全面履行工作职责,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研队伍,为推进基础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根据《安徽省教研、电教机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结合教研、电教机构特点,特制定本考评细则。
本考评细则适用于全市各级教研、电教机构教研员。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研究一线,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和义务。
4.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达到申报岗位基本任期年限。因病、因事累计离开教学岗位1学期以上的,任期顺延。
5.继续教育条件
(1)按照规定要求完成继续教育培训,并达到规定要求。
(2)按照规定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合格证,或具备免试条件。
6.身心健康,坚持正常工作。7.任现职以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
(1)因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年度考核确定不合格的,当年不得申报,并从下一年度起2年内不得申报;
(2)受到党纪或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的,不得申报;
(3)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挟私报复的,取消其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年度起5年内不得申报。
二、申报条件
(一)二级教师
1.具备硕士学位,可以直接认定。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后,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3.掌握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能够应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指导教师教育教学。须提供1篇指导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
(二)三级教师
1.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后,在小学、幼教教研或电教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2.基本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须提供1篇指导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
三、附则
1.本细则由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2.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试行,原2005年《宣城市中学一级教师资格考评细则》、《宣城市小学高级教师资格考评细则》同时废止。
第二篇:宣城市中小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评细则(试行)
宣城市中小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考评细则(试行)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根据《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制定本考评细则。
本考评细则适用于全市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工读学校教师和校外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4.任现职以来考核为合格以上等次,受聘二级教师岗位满1个基本任期年限。因病、因事累计离开教学岗位1学期以上的,任期顺延。
5.继续教育条件
(1)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达到规定要求,其中担任校长(含副校长,下同)岗位的还应取得相应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2)按照规定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合格证,或符合免试条件。6.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7.身心健康,坚持正常工作。
8.城镇教师须具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
9.任现职以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
(1)因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考核确定不合格的,当年不得申报,并从下一起2年内不得申报;
(2)受到党纪或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不得申报;
(3)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挟私报复的,取消其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起5年内不得申报。
二、申报条件
(一)学历及资历条件 1.具备博士学位。
2.具备硕士学位后,受聘二级教师岗位满2年。
3.具备大学本科或者大学专科学历后,受聘二级教师岗位满4年。
4.具备中等师范学校学历后,在小学受聘二级教师岗位满5年。
(二)能力条件
1.能根据所教学段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较好地完成任务。育人工作合格,需提供学校考核认定合格材料;或被评为校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德育先进个人、优秀德育工作者),需提供表彰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校外教育机构教师有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真实材料(须经所在单位公示和验证)。
2.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熟练担任本学科教学工作。上一学年教学设计(含电子备课教案)原始完整(只需提供学校检查认定材料)。
3.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工作量饱满,出勤率正常。其中,校长授课时数不少于本校同学科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的三分之一,超过24个班规模的学校,教学工作量不少于四分之一。担任学校中层管理干部的教师,授课时数不少于本校同学科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的二分之一,超过24个班规模的学校,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三分之一。心理健康教师、少先队辅导员能完成学校规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任务。
申报者必须满一个基本任职年限,且现仍在教学岗位。须提供近二年经验证的原始授课计划、学校任职任课表、总课表复印件和学校出勤情况证明。
4.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少先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工作2年以上,并胜任该项工作。须提供两学年的原始班主任工作手册(含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实录等)和任职证明材料。未担任班主任的,须提供相关工作计划、总结、组织开展活动的实绩材料和任职证明。
5.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在教育教学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能较好应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撰写1篇具有一定见解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原创性须经所在学校验证。
6.申报当年参加由县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评课达到良好等次以上。须提供考评课教学设计、考核组记录和评价意见。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及以上称号的可免考评课。
(三)业绩条件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被评为县级以上优秀教师(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工作者)。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或被评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拔尖人才、政府特殊津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或后备人选)。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2.作为班主任,其所带班级被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部门授予先进班集体(文明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示范班级、优秀团支部、优秀少先队)等称号;或本人被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授予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团支部书记、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作为学校主管中层干部或分管校长、校长,在学校创建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学校被评为县级以上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先进集体。须提供相关工作原始计划、总结材料、学校领导分工证明材料,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3.获得市级(乡村教师县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优秀教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限主要完成者)。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4.在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等各类学科教学评比中获市级二等奖(乡村教师县级二等奖)以上。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5.参加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电教活动,获市级三等奖(乡村教师县级二等奖)以上1次,或县级二等奖(乡村教师获县级三等奖)以上2次。须提供获奖证书、论文等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本条款与教研科研条件第4款不可重复使用)。
6.从事艺术和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本人在教育、文化、体育部门主办的县级以上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三等奖以上1次。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7.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方面做出成绩。所指导的学生在参加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科竞赛、创新大赛、科技活动、技能大赛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以及汇演、汇展、体育比赛等活动中获奖。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8.参加市级(乡村教师为县级)以上教育部门正式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并结题(除课题负责人外,排名在成员前5位,不含子课题)。须提供课题申请书、立项批文、研究报告、成果鉴定书、验收批复。
9.在教育教学综合测评、绩效考核或考核中至少3次名列前三分之一;并在申报当年由县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评课中达到优秀等次(考评课必上)。须提供经验证的学校(中心校)教育教学综合测评、绩效考核或考核成绩统计表复印件。(四)教研科研条件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高中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1篇(具有CN刊号或准印号,或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有关教育教学学术研究论文。不包括增刊及以报刊社、出版社、学校或社团等名义出版的论文集,下同),或在市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2篇;初中或小学教师在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1篇。须提供刊物原件。
乡村教师须提供从事教育教学、关爱留守儿童、班级管理等方面的心得体会或经验总结1篇。字数不少于1000字,原创性须经所在学校验证。
2.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合著中参与撰写2万字以上(须经同行专家进行水平鉴定),须提供合著原件。
3.参加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课程资源开发、新课程实验等活动,成果(如地方教材、课程资源包、实验成果报告等)在县以上范围内推广使用或公开出版。须提供成果原件、聘书、推广使用证明和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意见。
4.参加市级(乡村教师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电教活动,论文(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叙事、读书征文、微课、课件)获市级三等奖(乡村教师县级二等奖)以上1次;或县级二等奖(乡村教师为县级三等奖)以上2次。须提供获奖证书、论文等原件和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凡以报刊社、出版社以及学校名义组织的评选不予认可。本条款与业绩条件第5款不可重复使用)。5.承担县级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观摩研讨课、典型教学经验介绍、专题讲座并获得好评。须提供经验证的相关活动开课通知、教学设计(教案)及评价意见、讲稿或课件。
三、有关问题的说明
1.各类评选、竞赛取得一、二、三等名次的,比照同层次,第一名按一等奖,第二、三名按二等奖,第四、五、六名按三等奖计算。
2.同层次论文评选、教学竞赛评比每年均不得超过一次,否则不予认可。
3.论文获奖面不得超过70%,其中一等奖不超过10%、二等奖不超过20%、三等奖不超过40%;教学竞赛获奖面一等奖不超过10%、二等奖不超过20%。否则不予认可。
4.同一项目多次获奖,取其最高一项。5.一级教师不实行破格申报。
四、附则
1.本细则由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2.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试行,原2005年《宣城市中学一级教师资格考评细则》、《宣城市小学高级教师资格考评细则》同时废止。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评细则
33市中小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考评细则(试行)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根据《33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制定本考评细则。
本考评细则适用于全市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工读学校教师和校外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4.任现职以来考核为合格以上等次,受聘二级教师岗位满1个基本任期年限。因病、因事累计离开教学岗位1学期以上的,任期顺延。
5.继续教育条件
(1)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达到规定要求,其中担任校长(含副校长,下同)岗位的还应取得相应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2)按照规定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合格证,或符合免试条件。
6.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 1
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7.身心健康,坚持正常工作。
8.城镇教师须具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9.任现职以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
(1)因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考核确定不合格的,当年不得申报,并从下一起2年内不得申报;
(2)受到党纪或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不得申报;
(3)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挟私报复的,取消其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起5年内不得申报。
二、申报条件
(一)学历及资历条件 1.具备博士学位。
2.具备硕士学位后,受聘二级教师岗位满2年。
3.具备大学本科或者大学专科学历后,受聘二级教师岗位满4年。4.具备中等师范学校学历后,在小学受聘二级教师岗位满5年。
(二)能力条件
1.能根据所教学段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较好地完成任务。育人工作合格,需提供学校考核认定合格材料;或被评为校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德育先进个人、优秀德育工作者),需提供表彰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校外教育机构教师有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真实材料(须经所在单位公示和验证)。
2.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熟练担任本学科教学工作。上一学年教学设计(含电子备课教案)原始完整
(只需提供学校检查认定材料)。
3.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工作量饱满,出勤率正常。其中,校长授课时数不少于本校同学科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的三分之一,超过24个班规模的学校,教学工作量不少于四分之一。担任学校中层管理干部的教师,授课时数不少于本校同学科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的二分之一,超过24个班规模的学校,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三分之一。心理健康教师、少先队辅导员能完成学校规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任务。
申报者必须满一个基本任职年限,且现仍在教学岗位。须提供近二年经验证的原始授课计划、学校任职任课表、总课表复印件和学校出勤情况证明。
4.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少先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工作2年以上,并胜任该项工作。须提供两学年的原始班主任工作手册(含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实录等)和任职证明材料。未担任班主任的,须提供相关工作计划、总结、组织开展活动的实绩材料和任职证明。
5.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在教育教学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能较好应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撰写1篇具有一定见解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原创性须经所在学校验证。
6.申报当年参加由县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评课达到良好等次以上。须提供考评课教学设计、考核组记录和评价意见。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及以上称号的可免考评课。
(三)业绩条件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被评为县级以上优秀教师(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工作者)。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或被评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拔尖人才、政府特殊津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或后备人选)。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2.作为班主任,其所带班级被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部门授予先进班集体(文明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示范班级、优秀团支部、优秀少先队)等称号;或本人被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授予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团支部书记、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作为学校主管中层干部或分管校长、校长,在学校创建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学校被评为县级以上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先进集体。须提供相关工作原始计划、总结材料、学校领导分工证明材料,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3.获得市级(乡村教师县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优秀教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限主要完成者)。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4.在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等各类学科教学评比中获市级二等奖(乡村教师县级二等奖)以上。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5.参加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电教活动,获市级三等奖(乡村教师县级二等奖)以上1次,或县级二等奖(乡村教师获县级三等奖)以上2次。须提供获奖证书、论文等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本条款与教研科研条件第4款不可重复使用)。
6.从事艺术和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本人在教育、文化、体育部门
主办的县级以上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三等奖以上1次。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7.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方面做出成绩。所指导的学生在参加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科竞赛、创新大赛、科技活动、技能大赛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以及汇演、汇展、体育比赛等活动中获奖。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8.参加市级(乡村教师为县级)以上教育部门正式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并结题(除课题负责人外,排名在成员前5位,不含子课题)。须提供课题申请书、立项批文、研究报告、成果鉴定书、验收批复。
9.在教育教学综合测评、绩效考核或考核中至少3次名列前三分之一;并在申报当年由县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评课中达到优秀等次(考评课必上)。须提供经验证的学校(中心校)教育教学综合测评、绩效考核或考核成绩统计表复印件。
(四)教研科研条件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高中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1篇(具有CN刊号或准印号,或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有关教育教学学术研究论文。不包括增刊及以报刊社、出版社、学校或社团等名义出版的论文集,下同),或在市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2篇;初中或小学教师在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1篇。须提供刊物原件。
乡村教师须提供从事教育教学、关爱留守儿童、班级管理等方面的心得体会或经验总结1篇。字数不少于1000字,原创性须经所在学校验证。
2.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合著中参与撰写2万字以上(须经同行专家进行水平鉴定),须提供合著原件。
3.参加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课程资源开发、新课程实验等活动,成果(如地方教材、课程资源包、实验成果报告等)在县以上范围内推广使用或公开出版。须提供成果原件、聘书、推广使用证明和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意见。
4.参加市级(乡村教师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电教活动,论文(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叙事、读书征文、微课、课件)获市级三等奖(乡村教师县级二等奖)以上1次;或县级二等奖(乡村教师为县级三等奖)以上2次。须提供获奖证书、论文等原件和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凡以报刊社、出版社以及学校名义组织的评选不予认可。本条款与业绩条件第5款不可重复使用)。
5.承担县级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观摩研讨课、典型教学经验介绍、专题讲座并获得好评。须提供经验证的相关活动开课通知、教学设计(教案)及评价意见、讲稿或课件。
三、有关问题的说明
1.各类评选、竞赛取得一、二、三等名次的,比照同层次,第一名按一等奖,第二、三名按二等奖,第四、五、六名按三等奖计算。
2.同层次论文评选、教学竞赛评比每年均不得超过一次,否则不予认可。
3.论文获奖面不得超过70%,其中一等奖不超过10%、二等奖不超过20%、三等奖不超过40%;教学竞赛获奖面一等奖不超过10%、二等奖不超过20%。否则不予认可。
4.同一项目多次获奖,取其最高一项。5.一级教师不实行破格申报。
四、附则
1.本细则由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2.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试行,原2005年《33市中学一级教师资格考评细则》、《33市小学高级教师资格考评细则》同时废止。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评细则
市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考评细则(试行)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根据《33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制定本考评细则。本考评细则适用于全市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工读学校教师和校外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4.任现职以来考核为合格以上等次,受聘一级教师岗位满一个基本任期年限。因病、因事累计离开教学岗位一学期以上的,任期顺延。5.继续教育条件
(1)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达到规定要求,其中担任校长(含副校长,下同)岗位的还应取得相应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2)按照规定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合格证,或符合免试条件。
6.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
7.身心健康,坚持正常工作。
8.城镇教师须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2年以上的经历。9.任现职以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1)因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考核确定不合格的,当年不得申报,并从下一起2年内不得申报;
(2)受到党纪或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的,不得申报;
(3)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挟私报复的,取消其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起5年内不得申报。
二、申报条件
(一)学历及资历条件
1.具备博士学位后,并受聘一级教师岗位满2年。
2.具备硕士学位或大学本科(双专科学历证明书)学历后,并受聘一级教师岗位满5年。3.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后,并在小学、初中受聘一级教师岗位满5年(40周岁以下须具备本科学历)。
(二)能力条件
1.根据所教学段学生思想实际,能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书育人成果比较突出。育人工作成绩突出,需提供学校考核认定优秀材料;或被评为校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德育先进个人、优秀德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需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校外教育机构教师有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事迹材料(须经所在单位公示和验证)。
2.具有所教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特色。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撰写1篇较高水平的反映本学科发展动态的综述报告,或自己融合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学科教育教学的教育叙事(原创性须经所在学校验证)。
上一学年教学设计(含电子备课教案)原始完整、并有2-3课时能够反映本人水平和特色的教学设计(只需提供学校检查认定材料)。
3.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工作量饱满,出勤率正常。其中,校长授课时数不少于本校同学科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的三分之一,超过24个班规模的学校,教学工作量不少于四分之一。担任学校中层管理干部的教师,授课时数不少于本校同学科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的二分之一,超过24个班规模的学校,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三分之一。心理健康教师、少先队辅导员能完成学校规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任务。申报者必须满一个基本任职年限,且现仍在教学岗位。须提供近三年经验证的原始授课计划、学校任职任课表、总课表复印件和学校出勤情况证明。
4.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少先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工作3年以上(其中任现职以来1年以上,不同职务任职时间可合并计算),并胜任该项工作。须提供三学年的原始班主任工作手册(含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实录等)和任职证明材料。未担任班主任的,须提供三学年原始相关工作计划、总结、组织开展活动的实绩材料和任职证明。
5.在指导青年教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活动。基本任期内,每学期听课指导及主持研讨不少于6节(次),每学期开设校内公开课不少于1节(次)。基本任期内开设校际公开示范课不少于2次,且获好评。须提供经验证的近3年的原始听课记录、研究活动记录,公开课开课通知、教学设计及评价意见。任现职以来,所辅导的教师在县级以上教育部门举办的优质课等各类学科教学类评比活动中,获省级三等奖或市级二等奖或县级一等奖(乡村教师为县级三等奖)以上。须提供经验证的被指导教师获奖证书复印件及指导关系证明材料。
6.申报当年参加由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评课达到良好等次以上。须提供考评课教学设计(教案)、考评组的记录和评价意见。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及以上称号的可免上考评课。
(三)业绩条件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被评为市级(乡村教师为县级)以上优秀教师(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工作者)。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文件复印件。
或被评为市级(乡村教师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拔尖人才、政府特殊津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或后备人选)。须提供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文件复印件。
2.作为班主任,其所带班级被市级(乡村教师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部门授予先进班集体(文明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示范班级、优秀团支部、优秀少先队)称号。或本人被市级(乡村教师为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授予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团支部书记、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和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作为学校主管中层干部或分管校长、校长,在学校创建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学校被评为市级(乡村学校县级)以上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先进集体。须提供相关工作原始计划、总结材料、学校领导分工证明材料,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3.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优秀教科研成果奖三等奖以上,或获得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优秀教科研成果二等奖(乡村教师为三等奖)以上(限主要完成者)。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4.在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大赛、学科技能大赛、多媒体软件制作评比等获省级二等奖或市级一等奖(乡村教师为省级三等奖、市级二等奖或县级一等奖)以上。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5.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方面做出成绩。所指导的学生在参加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科竞赛、创新大赛、科技活动、技能大赛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以及汇演、汇展、体育比赛等活动中,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6.在教育教学综合测评、绩效考核或考核中至少3次名列前五分之一,并在申报当年由市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评课中达到优秀等次(考评课必上)。须提供经验证的学校(中心校)教育教学综合测评、绩效考核或考核成绩统计表复印件。
7.主持并完成由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立项的教育教学研究、电化教育研究、课程改革实验课题1项。须提供课题申请书、立项批文、研究报告、成果鉴定书、验收批复。
8.参加市、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电教活动,获省级三等奖或市级二等奖(乡村教师为市级三等奖或县级一等奖)以上,其中高中教师须获奖2次以上。须提供获奖证书、论文等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本条款与教研科研条件第4款不可重复使用)。
9.从事艺术和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本人在教育、文化、体育部门主办的市级以上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奖2次以上,其中三等奖以上1次。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
(四)教研科研条件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高中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2篇(具有CN刊号或准印号,或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有关教育教学学术研究论文。不包括增刊及以报刊社、出版社、学校或社团等名义出版的论文集,下同);初中或小学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1篇,或在市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2篇。须提供刊物原件。
乡村教师不作公开发表论文要求,须提交在教育教学方面经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有一定深度的教学方法介绍,或学生管理方面经验总结1篇。字数不少于1500字,原创性及有效性须经所在学校验证。
2.公开出版专著1部,或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合著中参与撰写4万字以上(须经评审专家水平鉴定)。须提供专著原件。
3.参加经省级以上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列入中小学用书目录的国家课程教材、省级地方教材编写1次(不包括未经省级以上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复习资料、试题、习题册等)。须提供教材原件。
4.参加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电教活动,论文(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叙事、读书征文、微课、课件)等获省级三等奖或市级二等奖(乡村教师为市级三等奖或县级一等奖)以上。须提供获奖证书、论文等原件和经验证的批文复印件(凡以报刊社、出版社以及学校名义组织的评选不予认可。本条款与业绩条件第8款不可重复使用))。
5.承担市级(乡村教师为县级)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观摩研讨课、典型教学经验介绍、专题讲座并获得好评。须提供经验证的相关活动开课通知、教学设计(教案)、讲稿或课件及评价意见。
三、破格申报与评审
(一)高级教师不实行学历、资历双破格申报。
(二)除具备上述正常晋升条件外,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1.近5年内考核至少有2次优秀等次。
2.破格答辩成绩达到优秀等次(由市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并制定具体答辩办法)。3.任现职以来教育教学方面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获得省级优秀教师及以上称号。须提供证书原件。
(2)参加省级学科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省级优质课评比、学科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次以上;或参加全国学科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学科优质课评比、学科技能大赛获得最高等次奖(特等奖或一等奖)1次以上。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文件复印件。4.任现职以来教研科研方面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省级以上教育部门批准立项的教科研课题并已结题(课题组成员排名前三位,不含子课题);或获得省级教科研成果评选二等奖以上(限主要完成者)。须提供课题申请书、立项批文、研究报告、成果鉴定书、验收批复;或提供获奖证书原件、经验证的文件复印件。(2)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其中有1篇在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1部(须经评审专家水平鉴定)。须提供刊物或专著原件。
四、有关问题的说明
1.各类评选、竞赛取得一、二、三等名次的,比照同层次,第一名按一等奖,第二、三名按二等奖,第四、五、六名按三等奖计算。
2.同层次论文评选、教学竞赛评比每年均不得超过一次,否则不予认可。
3.论文获奖面不得超过70%,其中一等奖不超过10%、二等奖不得超过20%、三等奖不得超过40%;教学竞赛获奖面一等奖不得超过10%、二等奖不得超过20%。否则不予认可。4.同一项目多次获奖,取其最高一项。
五、附则
1、本细则由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综合考评量化积分办法
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综合考评量化积分办法
一、量化考评原则
1.注重教学业绩;
2.向基层一线教师倾斜;
3.客观公正、严谨规范。
二、量化要素及分值
(一)基本条件综合评价,分值33分;
(二)教育工作,分值14分;
(三)教学工作,分值30分;
(四)教科研工作,分值13分;
(五)教育教学综合能力考试,分值40分。
三、评价细则
(一)基本条件评价(33分)
1.教龄、职龄情况(12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每满一年得0.5分(时间计算截至上年底);任现职以来,进档后职龄每满一年得0.5分(时间计算截至上年底)。
2.考核(6分)。任现职以来,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的4分,其中,考核每有一次优秀的另加1分。
3.表彰(5分)。任现职以来,获得国家、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或党政部门、学校综合表彰的分别得5、4、3、2、1分,单项表彰(指与教育教学及申报人员岗位职责有关的表彰)以一半计分,所有表彰以最高项计分一次。表彰以获奖证书或有关部门文件为依据。
4.学历(2分)。取得研究生毕业证书或硕士学位证书2分;小学教师本科毕业1分(研究生或硕士不重复记分)。
5.农村任教、交流(支教)(3分)。从教以来在农村任教满3年的1分、满5年的2分、满8年及以上的3分;本市内交流(支教)1年1分,跨市支教1年2分,跨省支教1年3分。
6.工作表现测评(5分)。学校职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评审小组成员对每个申报人员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进行测评(进行单项选择,测评表自制,无记名),获得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次的每人次分别得5、3、2、0分,累计得分除以有效票人数为测评对象该项得分(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二)教育工作评价(14分)
1.教育管理年限(6分)。从教以来,达到教育管理工作基本年限要求的3分。任现职以来,担任教育管理工作两年以上的,每超一年加0.5分(不含两年)。
2.教育工作获奖(8分):①任现职以来,所带班级或活动小组获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奖励,省级及以上、xx市级、市(县)级、区校级表彰每次分别得3分、2分、1分、0.5分,其中同表彰按得分高的算一次,不重复计分,区校级累计不超过2分,此项最高4分。②任现职以来,辅导学生参加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竞赛,获省级及以上、xx市级、市(县)级、区校级奖励每次分别得3分、2分、1分、0.5分。同一学生参加同种竞赛,以最高级别奖计分,不累计计分。获奖项目认定以指导奖证书或教育部门文件为准,此项最高4分。
(三)教学工作评价(30分)
1.循环教学(6分)。小学教师的循环教学主要指完成低、中、高年级段内部教学;初、高中教师的循环教学主要指完成一至三年级的教学;因课程计划等原因未在某一学段所有年级开设的学科任课教师只要任教学段内本学科起始年级到最高年级教学也属于循环教学。能胜任申报学科循环教学工作的得4分,其中,任现职以来,担任小学各级段内部最高年级教学工作满3学年、或中学毕业年级教学工作满2学年、或学段内本学科最高年级教学工作满3学年得2分。
2.工作量(8分)。各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制订本单位教师周工作量标准。近三年中,每年达到标准的得8分,不足标准每10%减1分,三年工作量得分的平均分(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即是工作量的实际得分。
3.学生满意度(2分)。任现职以来,学课堂教学测评学生(家长)满意率平均为85%以上1分、90%以上2分。
4.公开课(7分)。任现职以来,积极参加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公开教学活动,开设申报学科的公开课,校级每次1分(累计不超过2分),学区级每次1.5分(累计不超过3分),市(县)级每次3分,xx市级每次5分,省级及以上每次7分。以相关部门证明及开课原始资料为准。
5.评优课(教学基本功竞赛)(7分)。任现职以来,参加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评优课或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奖。在与申报学科一致的评优课竞赛(或省教育厅举办的教学基本功大赛系列)中获奖的,校级每次1分,学区级每次1.5分(区校级获奖累计不超过4分),市(县)级每次3分,xx市级每次5分,省级及以上每次7分。其他评优课或教学基本功竞赛获奖减半得分。同一教师参加同一系列评优课或教学基本功竞赛,以最高级别奖计分,不累计计分。
(四)教科研工作评价(13分)
1.发表论文、获奖论文或参编教参(8分)。任现职以来,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申报学科至少2篇),县市级每篇1分、xx市级每篇2分、省级每篇4分、核心期刊每篇6分;获奖论文或专题研讨会交流,县市级每篇1分、xx市级每篇2分、省级及以上每篇3分(同一篇论文不重复计分,按得分高的计1次);参加县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命题工作的,市(县)、大市级以上分别得1分、2分。参加xx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编写的已正式出版的教育教学参考资料的4分。
2.课题研究及教改实验工作(5分)。
主持县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研究,结题并通过成果鉴定5分,未结题3分;作为课题组成员(申报书名单)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课题报告或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县市级及xx市级1分,省级及以上2分;参与并结题的课题研究县市级及xx市级2分、省级及以上3分。参与多项课题研究不重复加分。
由本市教育主管部门有目的地采取大小型会议形式直接交流或传播教改实验成果,并以教育主管部门正式行文批转教改经验总结报告,要求所属各学校参照实施的得3分;主持本市(县)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并实施3年以上效果明显得2分。
(五)教育教学综合能力考试(40分)。
题型以识记、理解、应用能力要求为主,测试内容为: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师德规范、新课程理念(占30%);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标准与教材及教学要求(占70%)。对男52周岁以上(1961年底前出生的)、女47周岁以上(1966年底前出生)的可以申请免考,免考教师按本校教师考试的平均分计算。凡在2010年暑期学校岗位竞聘时,参加全市教育教学能力综合测试取得优秀等次(高中阶段取得A等)的,本次学科考试卷面分增加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