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教育名人追踪(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05:4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中国教育名人追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中国教育名人追踪》。

第一篇:当代中国教育名人追踪

当代中国教育名人追踪

作者:郭德灵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10

更新时间:2012/4/20

★★★

当代中国教育名人追踪

一、魏书生速写

*他曾是一名工人,却写了150次报告要求做老师。

*他是语文老师,用20个课时就教完200个课时的内容,且学生成绩好得出奇。

*他同时担任几个班的班主任,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到了他的手上,个个品学兼优。

*他是一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家庭和谐,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他曾是中国唯一一位同时担任中学班主任、中学语文老师的市级在任教育局长。

*他巡游讲学海内外,至今演讲1400多次、公开课800多节,所到之处,场场爆满。

*他不是作家,却出版了几十本专著,本本畅销。

*他从未上过大学,却做过大学校长,且同时被聘请为几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他不是学者,但他的教育思想却作为教育成果在海内外推广了几十年。

*他获得的荣誉称号枚不胜举,甚至有人把他称为“穿西装的孔子”,而他却始终认为自己最名副其实的称号还是“人民教师”。

*任职: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兼教育局长、盘锦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兼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三十八项。

何为民主化管理?他说就是让大家来参与管理,让大家来想办法,出注意,制订方案,然后照定下的办法来做。

只有民主化管理,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福利分房年代,分房这样的大事,他召开教师会,大家来议应该如何来分?教师会一开,各种意见都有了,意见多了不要紧,进行修改,找出易操作,更公平、公正的方法,求同存异,分配方案通过,接下来,组织一个班子,严格按方案进行规范操作,确定能够分到房的人员,再进行公示,有意见有看法,学校重新对你进行全面审核,有问题进行纠正,没问题就这样办,大家都没有意见,除非无礼取闹。

班级管理也是民主化,班级有什么样的问题,同学们自己来想办法,采取措施。同学们以为班上有必要成立“公安局”,班主任问为什么?学生说因为这样和那样,好,班上成立了“公安局”,负责班班级出现的“案件”的侦破;学生反映班上要成立“检察院”,说是侦破了案件需要审理,好,班上于是成立了“检察院”。只要是对班级管理是有效的,合理的,他都让学生来做。因此他同时带两个班的班主任,两个班的管理工作都能做到有条不紊。

科学化管理,他强调 “建立计划系统”。比如一日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定了一日常规,早晨值周老师佩戴绶带,一片问好声,形成了习惯。进教室,课前,一支歌。每天、每节课课前必须有歌声。学期常规,哪一天干什么事,或者开什么会,年年都在这一天,年年都这样,到时通知也不用下,电话也不用打;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也是一样,每一年都是那么几条,那么几个方面,平平常常,平平凡凡,一年下来哪些事情干了没有,干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事情没有做?没有做好?都一目了然。

他说,人的成功不都在于干出多少“大事”,更在于干好每一天的每一件平凡的事,每一件身边的小事。并且“干得有声有色,如诗如画,如舞如歌”。当你做着平凡事情的时候,尽了平凡的责任的时候,也就更多的享受到了平凡的快乐和幸福。

二、李希贵的“制度创新”

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评估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

从二十五年前进入教育界至今,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中,李希贵人生的关键词始终如一:读书、思考、改革。

做语文老师,李希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放权利、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做校长,李希贵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并提出教育理想是“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

做局长,李希贵通过体制改革,把权利放给校长;又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用“职级制”对校长进行动态管理。

学校管理,没有制度是不行的。但制度是服务于管理的,而不是制约管理。因此他说“制度是个不能没有的坏东西”。当这个制度不能适应学校管理、学校发展的需要,如果仍然在使用,它起到的效果必将是负面的。到此时就应该考虑制度的创新和变化,只有不断调整、变化、创新,制度才能永保“青春”。“几年不变的标准是不可能激发活力”,“一切规章制度都要从学生观开始”,“ 制度塑造文化”都是李希贵的经典论述。

三、任小艾的“五部曲”

全国模范班主任任小艾,是个非常睿智的女性。她没有读过师范,但现在是北师大毕业的硕士,且是中国最权威的教育刊物《人民教育》的资深记者、管理室主任。

她以为干什么工作,成功的“秘诀”都是相通的。工作中都会发现问题,出现困难,产生困惑。出现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来思考,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她成才的经验是:调查-思考-变化-创新-总结。“调查”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调查问题出现的来龙去脉,寻找原因,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思考”。思考如何改变工作的方法,思考如何改变工作的思路,思考如何改变工作的措施,再进行“创新”。对思路进行创新,对方法进行创新,对措施进行创新,最后进行总结。经常性地按这“五部曲”来做事,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她总结了“成为名师的成功七个步骤”:

1、学会调查。

2、学会反思。

3、学会改变。

4、学会创新。

5、学会总结。

6、学会读书。

7、学会升华。

任小艾老师向大家推荐的几本书:

⑴爱的教育(亚米契斯)

⑵爱弥儿(卢梭)

⑶《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⑷《论家政——施爱与管教的艺术》(第一章、第二章)作者:詹姆斯·多伯森

魏书生和任小艾的起点都低得难以让人置信,魏书生工作时的学历是初中,然后做民办教师,中间又去了工厂干了六年,再由于他的不断请求又回到学校,没有经过师范的专业训练,文化程度也很寒碜。再看任小艾,1976年高中毕业留在了北京的119中学,而119中学当时也是北京市朝阳区末流中学,她讲当时有句顺口溜“119中门朝北,不出流氓出土匪”,她就是在这样的起点上生长出的奇葩。做了17年教师,15年班主任,13年《人民教育》的记者。

任小艾老师是一个在“文革”时期毕业的高中毕业生,她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她后天的自学是分不开的。她把所有的时间都泡在图书馆,学校的图书馆、朝阳区图书馆以及北京市首都图书馆。她每个月的工资都用来订阅各种报刊杂志。在读书的同时她还喜欢积累,喜欢集报,把报纸杂志中好的文章剪下来。写读书笔记、教学日记,所有的读书笔记日记摞起来以后超过了她1米65的身高。

任小艾老师讲:“伟人与凡人之间只差一个字,那就是‘恒’字”。由此联想到爱因斯坦说:“人的差距是由业余时间决定的。”哈佛大学警句:“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00-10:00之间。”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只要坚持,持之以恒,就会走向成功。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任小艾老师事业上的辉煌。

四、冯恩洪的深刻思考

1945年出生,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曾先后担任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现任上海东方世纪学校总校长,教育界有“北魏南冯”(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之说。

冯恩洪因在中国教育改革中理论和实践的建树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整版篇幅的专题报道计有:文汇报《探索者的足迹》、新民晚报《校园的魅力》、中国青年报《合格+特长》、上海青年报《教育魂》、人民教育《跨世纪教育工程》等。

1993年,冯恩洪被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收录于《当代世界名人录》。

1995年,受上海市教育局委托,上海电视台拍摄并播放了五集电视纪实片《冯恩洪和建平人》,并开始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播放了对他的专访。同年,中央儿童电影制片厂将他的教育理念编成故事影片《世纪桥下》,全国上演。

1999年以来,人民日报曾六次以整版篇幅发表了《中国,呼唤明天的教育》、《建成人民心中满意的学校》、《未来人材的摇篮》、《追求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品牌输出,浴火重生》、《好学校就是“梧桐树”》。

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教育英才”。

2006年,中央电视台将他倡导的教育改革以二十三集电视连续剧《这里盛产金苹果》在中央电视台第四套、第八套和外语频道播出。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全国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客座教授。

冯恩洪的思想是深邃的,思考是深刻的。他提出,中国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应该进行修正。我们现在的教育目标提的是要让每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他认为不妥。他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既有他的强势智慧又有他的弱势智慧。让强势智慧充分发展并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真正应该努力的方向。因此,他建议我们整个学校的管理模式,要改造成为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多元智能的现状,锁定人的强势智慧和弱势智慧,然后让人的强势智慧充分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或表现在读书上,或表现在音乐上,或表现在体育上,或表现在领导才能上,各不相同,也各有所长与所短,怎么可能全面发展呢?他举例,陈镜开是一位国宝级的人物。陈镜开肢体动作智慧是强势智慧,他以他的强势智慧为国争光,九破世界记录,到目前为止空前绝后。与他同姓的数学家陈景润,他的数学逻辑智慧是强势智慧。他教书不行,但他做歌德巴赫猜想离成功只差半步,只可惜身体不好英年早逝。这两人都姓陈,那么把他们颠倒一下怎么样呢?当然这种想法是荒唐的,也就是说,陈镜开做不了陈景润的事,陈景润也做不了陈镜开的事。但是我们的国家既需要陈镜开,也需要陈景润。

冯恩洪当校长十九年来,他提出“合格+特长”,在合格的前提下,发展各自的特长。在发展特长的过程中,你可能就能发现你的强势智慧在哪方面。你在中学学习时,在合格的同时,发展特长,寻找到了“强势智慧”,报考大学时候就能对你未来的职业或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定位,你才能实现你人生的终极目标。

五、李镇西—“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1958年生,当代著名教育家,教育哲学博士,先后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2006年8月起担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自1982年从教以来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

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在数十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教育文章数百篇,出版著作十多部,其著作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大奖。

他们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领路人,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是一流的。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徘徊、在犹豫、在浮躁、在选择,根源来自“体制”和“校长”。中国基础教育的校长们,一方面是经常性的陷入大量繁重的、琐碎而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缺乏保障校长们去用心思考的制度。从某个层面来说,中国中小学校长的现状也是制度造就的结果,我们的体制没有激励人向前向上的因素,缺乏催人向前的活力。我们的校长多的是责任和束缚,少的是资金、权力、政策和环境。

附:富豪尽是读书狂

有人说得好:“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最笨,也是最聪明的办法”。读书是教师提高自身修养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岂仅是老师?其实,富豪尽是读书狂。

比尔·盖茨“闭关”

他从小就爱读书,经常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阅读父亲的藏书。他的“闭关周”在电脑行业闻名遐迩,因为他每次“闭关”之后,微软总会有惊人之举。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都要进行每年两次、每次一周的“闭关修炼”。在这一周里,他把自己关在太平洋西北岸的一处临水别墅中,闭门谢客,读书充电,思考未来。

李嘉诚“抢学问”

他自幼酷爱读书,3岁就能背诵《三字经》、《千家诗》。上小学后,他不满足于先生讲授的诗文,把祖屋藏书阁中的线装古籍翻出,常常手不释卷。堂兄李嘉来感叹道:“我见过好多次,他在书房里点煤油灯读书,很晚都不睡觉。”他深信知识改变命运,“抢学问”就是他提出的。“我不是求学问,而是抢学问。我的知识基本上是靠读书得来的,先是买旧书,再把读完的旧书卖掉,再买旧书来读;可谓买旧书,读旧书,卖旧书。”

张瑞敏特爱书

一个把工厂开到13个国家的跨国集团CEO,一个拥有3万职工的企业掌门人,他的空闲时间都用来读书。每次到机场候机,他第一件事是在候机厅书店里买最新的管理书籍,然后便畅游其中。他经常把书中的某些章节复印下来,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发给大家讨论。当《世界是平的》一书问世时,他等不及简体字版的来到,就买来与英文版差不多同步上市的繁体字版本学习。

第二篇:当代中国教育发展

当代中国教育发展

一、建国初17年的教育历程

(一)1949年---1952年

(1)接管和改造旧学校,掌握学校的领导权

(2)改革旧学制、颁布新学制,实行全日制学校、干部学校、业余学校同时并举的“三轨制”,为工农特别是工农干部提供受教育的机会;(3〉所有设施都向工农劳动人民开门;

(3)清理教师队伍,对教师进行思想改造

(5)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以便更切实际地为经济建设的需要服务。这一过程大致到1952年底结束。

(二〉1953年~1957年

1953年2月7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的闭幕式上,提出了今后三大任务:第一,要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第二,要学习苏联;第三,要在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反对官僚主义。

1.建设社会主义国民教育制度的原则。它强调学校的国家性、统一性、非宗教性、男女平权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2.教育目的。它规定培养全面发展的成员为教育的任务,实现这一任务最主要的途径则是掌握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的各科知识,并实现“门门五分”。

3.教学为主的思想。它强调智育的首要性,主张德育主要也是通过教学来进行的。同时它也就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课堂活动的主导作用。

(三〉1958年~1965年

1958年开始抛弃苏联的教育模式,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体现中国人未来社会理想的教育模式。一场新的教育探索与变革开始了。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其要点是在一切学校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今后的办学方向是学校办工厂和农场,工厂和农业合作社办学校;走党委领导下的群众路线,实行党委领导下教育专门队伍和人民群众结合,学校内部和教工、学生群众结合。这些方针与当时“大跃进”的形势相配合,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浪潮。全国高校、中专校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迅猛增长。

1960批评“文教战线的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和瞎指挥风”,集中研究了教育工作中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问题,强调通过调整建立完善的教学秩序,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压缩了学校规模和数量。至1963年,全国高校由1960年的1289所合并为407所,在校生由96万压缩至75万,中专由6225所载并为1355所,在校生由222.6万压缩至45.2万,中小学也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第一,教育事业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既要克服学习苏联过程中一定程度的脱离实际、脱离生产、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缺点,又要纠正1958年以来发生的生产劳动、政治运动过多,以及伤害广大教师积极性的“左”的错误。

第二,应当有机地促进教学、生产、科学研究的三结合,这种结川合应以教学为主,必须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明确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基本形式,教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起主要作用。师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必须有所限制。

第三,办好学校,党组织要善于团结知识分子,建立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教师的同志式的尊师爱生关系。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不应求高、求纯、求一律,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共产主义者。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要求。

二、“文革”十年(1966-1976年)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长达10年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教育革命是这场大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要夺取教育的领导权,派遣工人、农民和解放军进驻学校,领导学校;其次,认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对资产阶级的批判,文化要学习,但更要到工厂、农村、军营向工人、农民、解放军学习,要到社会革命实践中学习。再次,否定了以往教育整套的招生、„分配„„试图阻起如新的社会主义教育模式。

文革中报道过许多“教育革命的典型”。这些经验概括起来表现为如下诸多个方面:(1)工人阶级的领导;(2)分散在农村学习;(3〉反对“智育第一”(4)半工半读,勤工俭学;

(5)以科研、生产带动教学的“三结合”体制(6)在社会运动中学习;(7〉没有明确的入学标准;(8)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9)建立工农教师队伍。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教育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整个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出现,开始恢复了广大教师的社会地位。1978年恢复了高考制度,继而重新颁布了《高校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和《小学四十条》,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这在总体上恢复了60年代初期的教育思想和基本措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路线,对外开放汲取了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推动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邓小平1983年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此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针。80年代的中国教育改革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展开的。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认为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核心的内容包括:

(1〉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一一地方化;

(2)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一一权力下放。这两条为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教育的多元化和真正办出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奠定了基础。

1993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实行科教兴国战略,进步明确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尊师重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篇:当代名人

当代中国名人研究论文

目: 浅谈金庸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 作

者: 郭欣 学 号: 108306012 院、系: 中文系

专业班级: 12Z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

二〇一二年 十二月 三 十 日

浅谈金庸作品与中国文化

摘要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中国现在武侠小说史上的泰山北斗,影响巨大。他是现在文学中的一直奇葩,不仅有相当出色的文学艺术造诣,还夹杂了许多丰富的文化素质,其中小说离奇的情节,感人的爱情和生死离别的场景深深的感触着广大的读者,读金庸的小说,我们不能不感到一种永恒的生命冲击。而在金庸的小说中也大量运用着我国传统文化。

在这里所要论述的就是将金庸的作品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浅谈我国的传统文化在金庸小说中的体现。

关键词:金庸 中国 武侠小说 传统文化

I

绪 论

金庸的小说之所以能雅俗共赏,是因为其中不仅有惊险曲折的武侠故事,而且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其中呈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成熟宗教,儒,释,道由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体现,成为中国人的意义世界。金庸小说神兽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飘逸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在金庸的作品中,我们深深的体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体现,虽然是一部部武侠小说,但绝不缺乏中国文化的柔与美。在金庸老先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老人用自己的智慧书写着属于中国武侠的文化传奇。

II

目 录

摘 要......................................................I 绪

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金庸小说与儒家思想........................................................................1

第二节 金庸小说与反封建思想.......................................................................2

第三节 金庸小说与侠义思想..........................................................................3

第四节 金庸小说对现代文化影响...................................................................4

结 语................................................................................................................5 参考文献.....................................................6 致 谢..............................................................................................................7 第一节 金庸小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

金庸小说中狭的形象很丰富,主要有儒狭,道侠和民间侠,但金庸对侠的认识,是从儒考试的,在他的心目中,也只有那些儒侠才担当的起“侠之大者”的真正称号。仅用善于把原始的儒家思想成为自己笔下的英雄取之不尽的精神资源。在金庸的小说中不止一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文化立场。

金庸小说深受这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理想,又有儒家的随心任性,清静无为的思想以及佛门的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博爱之心。这些共同在金庸小说中营造出了一种睿智而和谐的人生。

在儒家的思想中,善和义集中体现出来。以天下苍生为念,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孔子反复强调的人生价值取向,也是儒家大侠的至高的思想境界。金庸的小说从多视角,多层面反复渲染了这一点。

郭靖是金庸早期用心塑造的以为成熟的英雄,也是儒家文化的代表。很多人都说郭靖很傻,其实在郭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侠者的风范,他彻底实现了“为国为民”的这一目标。这也是中国老百姓最崇尚的英雄品格,也是金庸最心仪的人格理想。他把这种英雄品质和人格理想,尽情倾注在郭靖的身上。郭靖坎坷的经历,勤朴敦厚的个性,高招卓越的武功,忧国忧民的心怀,大仁大勇的胸襟,无不让人产生共鸣。他的身世经历契合孔子的思想,她的言行和结局更有着楷模的作用,对父母孝顺,对国家的忠诚,对爱情的真诚,对朋友的情义,他代表了儒家文化精髓的理想人物形象。也体现了仅用对儒家的内求张扬主体,外求治国平天下的文化精髓的肯定。在作品中,郭靖获得大侠的名分,不知是源于她的武功高强,更源于他保卫襄阳的民族壮举,源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价值取向。

金庸的作品中,虽是一部武侠小说但是到处都充满着仁义的思想核心,在金庸的小说中我们不仅仅看到了狭义一面,更看到了爱的一面。这也是金庸在他的作品中运用最多的文化元素。

第二节 金庸小说与反封建新思想

在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可爱有些刁蛮的姑娘,但在这个姑娘身上,我们更看到了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不畏惧压迫和社会压力,敢于追求自己的真爱。

在这部小说中,其社会背景是元末纷争的年代,此时的中国封建思想深深的在人们心中上千年,但此时的赵敏却已抗拒封建的压迫,像张无忌表露自己的心声。这正是对当时社会的不公发起了反抗。

在金庸的这部小说中,反封建的思想在赵敏的身上充分的与体现出来,一个聪明活泼的姑娘,别赋予这样一个角色,至今也影响着许多的女性。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封建的思想也是根深蒂固的。传统的封建思想并不容易改变,但在金庸的作品中,大胆的向世人展现了这样的一种思想。想起西方的文艺复兴,文人们为了冲出传统的思想,大胆的用艺术来展现自己的新思想,触动人们麻木的心灵。在任何一个时代里,都有这样的一个人。金庸也是如此,在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强烈的自由愿望,她不愿永远听从父亲的安排,命运的摆布。大胆的追求自己的爱情与爱人,在她的身上,仿佛看到了旧社会中的希望。

金庸的小说中,将这一思想巧妙运用在人物的身上,不禁令人称其,通过人物的性格,语言,行动,表达出作品的精神文化所在。看似爱情,其实是一种反对封建文化的勇气和魄力。金庸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与背景,写出了这样精彩的一部作品。金庸讲灵魂赋予各个角色,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的中国中也有一批人敢于去追自己的自由和幸福,反对社会的压迫。

第三节 金庸小说与侠义思想

武侠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武侠已经渗透到了每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的支撑部分。从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到今天,我们的民族对这一文化一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执着的偏爱。金庸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大师,他开创了继晚清第一次武侠小说高峰以后,又一个武侠小说的高峰时代,金庸的武侠小说比较全面的展示了中国的武侠文化,把武侠小说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金小说侧重于一个“侠”字,所以就不得不先提及金庸笔下几个脍炙人口的主角,他们往往都是从乱世之中成就侠名的英雄,或是在列强蜂起,武林大乱,民不聊生,外患内忧不断的两宋,或是在时局跌宕,各地为王的明清之交,因而诞生了萧峰、郭靖、杨过、张无忌、袁承志、令狐冲等等历经风雨后终成伟名的侠士,所以把《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列为金庸最具盛名的代表作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几部小说中的主角已经突破了旧武侠小说中传统侠客的作用,即不仅限于行侠仗义,更是要进一步为国家与民族而出生入死,退一步为了天下苍生而奋不顾身,这也是儒教伦理所规定的侠之大者素有的风范,不知不觉中,这样具有一定限制的儒教伦理已经成为了金庸武侠小说的精神龙骨,撑起了金庸笔下庞大的武林社会和政治王朝。

“义”是兼容各家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它不仅是金庸小说中侠的灵魂,也沉淀在作品普通人及一些反面人物的心灵深处。金庸在其一系列作品中大力揄扬的定义“义”,与人民利益,社会公正连在一起,也与“正义”,“情义”紧密相连,故与“江湖义气”有本质的区别。

从金庸笔下活灵活现的各个侠士人物,到别具一格的武侠创作,可以看到金庸的武侠小说在“侠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他还原了传统的侠义精神,郭靖、乔峰等侠客身上所散发的就是这种精神,是蕴含和充满了正义的内容的。到了今天的社会,尽管现实生活中的侠客越来越少,武侠基本上就没有了,但是武侠的这种侠义精神却是永远需要的。

到了现代,武侠虽然去除了理想色彩,变得平淡,但它暗藏的这种侠义精神,还是千古相随的。在金庸的笔下,就是这样,侠义精神一方面写得很高,同时又不脱离现实生活,在普通人的身上灌注了非常高尚的情谊和人道主义的关怀,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侠义”的精神得到继承与弘扬。

第四节 金庸小说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金庸的作品对中国的现代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现代的文化,在这个物质横流的社会少有了小说中的那份坦然与狭义。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着眼,金庸让传统文化运行于当代思想提供的给养中让传统文化运行于当代思想提供的给养中,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好保存。沉淀于历史长河中的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被从历史深入打捞起来,集聚在与当代文化共同运行的思考之中,这种深入到历史深入的思考,不是复活传统文化曾有的样子,而是使曾经鲜活的传统文化的精神气在当代文化的土壤滋养下,依然保持它曾经存有的鲜活。旧的、通俗的文学样式,并非一定就与现代的、高雅的文化水火不相容。“大作家的出现,可以提升一个文学类型的品格,这点早被中外文学史所证实。

”金庸就是成功融汇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精神,将武侠小说提升到新的境界的这样一个大家。金庸小说创作,一方面从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大量的营养,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智慧、灵感、想象和才情综合运用传统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源,在经济愈益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更应该强调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方面,金庸先生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对传统文化在取其精华、剔除糟粕的同时,更应积极发掘与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怎样的再度挖掘与创造,使之成为文学创作的泉源,我们可以从金庸作品中吸取养料。

中国传统文化世博大精深的,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的是进行发扬与学习。不仅仅体现在金庸的小说之中,也应体现在各个方面。在信息化的时代,中国应保持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体会起内涵,这对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发展也是功不可没的。

第四篇:当代名人故事

篇一:作文素材精粹之:当代名人事迹 作文素材精粹之:当代名人事迹 1.乔安妮·凯瑟琳·罗琳

j.k.罗琳本名乔安妮·凯瑟琳·罗琳,1966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她热爱英国文学,大学主修的是法语。毕业后,她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位记者坠入情网。无奈的是,这段婚姻来得快也去得快。不久,她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洁西卡回到了英国,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挤金养活自己和女儿。

24岁那年,罗琳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她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虽然当时她的手边没有纸和笔,但她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终于把这个哈利·波特的男孩故事推向了世界。于是,一个10岁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哈利·波特诞生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本书,罗琳前后共写了5年,这段时间她们母女的生活极其艰辛。罗琳因为自家的屋子又小又冷,时常到她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将女儿放在桌边的婴儿车上,就在女儿的吵闹声里把哈利·波特的故事写在小纸片上。为了省钱,她几个小时只喝一杯咖啡。但付出的努力不会付诸东流,出版社于1997年6月推出哈利·波特系列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之后好评如潮,获奖无数。其中包括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以及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2003年6月,她再创作出第五部作品《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这时候世界范围的哈利·波特热已经升温到沸点,在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上架后的24小时里,即在美国境内卖掉了690万册,再度刷新美国出版业纪录。她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迄今,其作品已被译成60多种语言,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达2亿多册。罗琳自己说她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相貌平平的女孩,非常爱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在当年,这样标准geek相貌的人是会受到歧视的,这影响了j.k.罗琳的整个童年。但等到她1990年构思哈利波特的时候,比尔·盖茨创建的microsoft公司已经运营了10年,而且越来越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那些在原来学校里受到歧视的架着厚厚圈圈眼镜、头发凌乱的男孩或女孩成了影响世界进程的成功人士。“这太棒了,我要为geek们写书。”于是,有着标准geek相貌,架着厚厚圈圈眼镜、头发凌乱的哈里·波特诞生了,他从小被阿姨一家人当成怪胎,天天被关在橱柜中,他一直以为自己只是个平凡的小男孩——这一切都是geek们也是罗琳和盖茨小时候的体验。但最终他们将用魔法改变世界。

2004年,罗琳荣登《福布斯》富人排行榜,她的身价达到10 亿美元,财产数量超过英国女王的6.6亿美元。根据资料,罗琳有3 处房产,两处在苏格兰的爱丁堡和佩斯郡,另外一处在伦敦。

2.康多莉扎·赖斯 政客赖斯

赖斯1954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黑人。父亲曾任丹佛大学副校长,母亲是小学音乐教师。15岁进丹佛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和美国政治学。19岁毕业,获政治学学士学位。后获圣母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及丹佛大学国际研究生院政治学博士学位。

一场主题为“斯大林时代与政治”的讲座改变了她的人生方位。约瑟夫?科贝尔,这位著名的苏联和东欧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父亲,为赖斯打开了另一扇门。

26岁时,赖斯获得了国际关系博士学位,并被斯坦福大学聘为助理教授。她讲授的课程通常被学生超员预定,主持的讲座经常是座无虚席。在一次国际问题研讨会上,赖斯尖锐而又深刻的提问让老布什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记住了她的名字。1989年,斯考克罗夫特提名赖斯进入布什政府安全事务委员会,负责俄罗斯事务。

1991年,随着老布什被克林顿取代,赖斯重返斯坦福。1993年,她被任命为教务长,地位仅次于校长。她是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教务长,也是该校第一位黑人教务长。1998年,赖斯再次离开斯坦福,开始担当小布什的“女军师”,也“顺道”成为了小布什的“粉红知己”。赖斯一直担任布什的国家安全顾问,是小布什班底的核心人物。从白宫到国外出访,从得州的牧场到戴维营,人们总能在总统身边看见赖斯的身影。白宫对外事务委员会流传着这样的看法:总统会听取切尼的意见,对鲍威尔的提议也给予重视,但总是在和赖斯商量后,做出最后决定。表演者赖斯

在赖斯的办公室,挂着一副她和大提琴家马友友的彩色大照片,那是他们2002年4月22日在华盛顿宪法大厅演奏完一首布拉姆斯奏鸣曲后接受观众喝彩的情景。照片上的赖斯容光焕发,目光坚定,有力量的嘴唇顽强地向上扬起。赖斯是个表演者。她的名字源于意大利的音乐术语,意思是“甜蜜的”。她三岁开始学习钢琴,曾经获得美国青少年钢琴大赛第一名, 16岁那年她进入父亲所在的丹佛大学拉蒙特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演奏。那年夏天,她参加了著名的阿斯本音乐节,遇到了有生以来最残酷的竞争。“我碰到了11岁的孩子,他们只看一眼就能演奏我要练一年才能弹好的曲子,我想我不可能有在卡内基大厅演奏的那一天了。” 单身赖斯

衣着得体、韵味十足,赖斯却至今未婚。但是,这丝毫没有对她的魅力造成任何损失,相反却增添了无限风情。

3、罗马里奥

罗马里奥不仅拥有世界杯金牌,也拥有奥林匹克金牌,那是他率领巴西队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夺得的。罗马里奥对荣誉已经无所谓了,进球已无法激起他的热情。“一场比赛进三、四个球没什么好激动的,”他说:“因为这是我的工作。” “马拉多纳退役后,他就是世界上最出色的球星。”---前巴西队主教练、一代传奇扎加洛说。这并不只是他一个人的看法,1989年,贝利做出了一生中最准确的预言之一:“90年代属于罗马里奥。” 1979年,一个平时在街头给人洗车的孩子,被巴西奥拉里亚俱乐部的教练席尔瓦从街头带回,他看着这个来自里约贫民窟的13岁男孩问道:“他们都说你球踢得不错?”??一个星期后,这个孩子正式成为了奥拉里亚少年队的一员,他就是罗马里奥-德-索萨-法里亚(romario de souza faria),若干年后,人们叫他“独狼”。

1966年1月29日,罗马里奥在里约热内卢北部郊区出生,家境贫困在街头打工补贴家用。进入奥拉里亚俱乐部后,进步神速,1983年,17岁的罗马里奥进入该俱乐部的一线队,一段至今仍在延续的传奇生涯就此拉开序幕。同一年,罗马里奥初登国际舞台,帮助巴西队夺取了20岁以下世青赛冠军。

罗马里奥小时候是瓦斯科-达伽玛队的球迷,1985年,在奥拉里亚队效力2年后,他转投该队,披上了达伽玛的竖条球衣。1987、88年,罗马里奥两次率队夺取里约州联赛冠军,20岁时就成为了里约州最佳射手。1988年,22岁的罗马里奥在汉城奥运会上大放异彩,6场打进7球,夺取了银牌和最佳射手,由此吸引了欧洲的注意,以280万美元转会荷兰。

由于我行我素的行事风格,罗马里奥在91年和92年两次被埃因霍温禁赛,1993年,以400万美元转会巴塞罗那。在那里,独狼只踢了一年(93/94赛季),但却达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赛季处子秀,罗马里奥就上演了帽子戏法,并以30个进球成为联赛最佳射手,并率巴萨夺取西甲冠军。

对于这位独特的射手,当时的巴萨主帅克鲁伊夫曾有这样回忆:“有一天上午训练完后,罗马里奥找到我,说他要请假8天回巴西,去参加狂欢节,我说除非你周日对皇马上演帽子戏法。结果,他在那场比赛中真打进了3球,巴萨赢了,赛后罗马里奥连招呼也不打就去了机场。” 在比较自己和罗纳尔多时,罗马里奥曾说:“我在门前的感觉比他更好,在禁区一带跑位也更出色。”要想让罗马里奥说自己服谁,这实在是难上加难。“1970年后的所有球员里,我认为自己是最好的,”罗马里奥在04年10月退出巴西队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他没把球王马拉多纳放在眼里,而对贝利,罗马里奥则有另外一番说辞,当老球王建议他该早点退役时,他反唇相讥:“当贝利不说话时,他的气质像个诗人,但一旦他开口,喷出的就是大粪。在球场上他是历史最伟大球员,但现在他真该把一只球鞋塞在自己的嘴里。” 这就是罗马里奥,无论是被人崇敬或厌恶,他不会为任何人改变。他是独狼,独一无二。2007年5月21日在巴西甲级联赛达伽马队与利斯菲体育会队的比赛中,罗马里奥通过一个点球终于打进了他个人职业生涯的第1000个球。成就千球的不朽传奇!继贝利后第二个打进一千球的人。

4、贝·布托:最好的复仇方式就是民主!贝娜齐尔·布托,简译为贝·布托,1953年6月21日生于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信德省的卡拉奇市,是巴基斯坦已故前总理阿里·布托的长女,巴基斯坦前总理、人民党领导人。2007年12月27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邻近的拉瓦尔品第市举行的竞选集会上遭遇自杀式袭击受伤,在送往医院后,于当地时间18时16分不治身亡。世界为之震惊, 多国首脑发表了悼词.她35岁时就当上总理的经历使她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女总理,曾于1988年—1990年和1993年—1997年两度出任巴基斯坦总理,是伊斯兰世界的第一位女总理,因而有政坛“铁蝴蝶”的美誉(意为外表如蝴蝶般美丽,内心却比钢铁还坚强)。其一生经历坎坷,曾被政敌软禁,后流亡国外。

贝·布托从小接受良好教育,16岁就考入美国哈佛大学,后又进入英国牛津大学深造。1976年,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回国,继承父志,进入政界。在1979至1984年,她被软禁。1988年、1993年,两次出任政府总理,又两次遭总统解职。1999年4月,与丈夫一起被判处5年监禁,并被处以860万美元罚款。从此开始与家人一起流亡国外。在国外期间一直领导巴基斯坦人民党流亡总部。2007年10月18日,贝·布托返回巴基斯坦。贝·布托作为反对党的领导人在其艰难的政治生涯中曾9次被软禁和入狱,并被迫流亡国外。她在狱中的时间加起来已近六年。作为一名女性,她在政治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信心是令人称道的。她再也不可能仅仅是一个美貌的女人,她永远身披面纱、粉面含威的形象是现代版的蒙娜丽莎。语录

我的生活和经历很简单,不是被监禁就是浪迹天涯。继续父亲的事业,治理一个复杂的巴基斯坦。

为使这个国家没有贫困,没有歧视,我在奋斗!在穆斯林国家,我作为一名女政治家,是不容易的。

最好的复仇方式就是民主!我并没有选择人生,而是人生选择了我。出生在巴基斯坦,我的一生经历了它的动荡、悲剧与胜利??因为巴基斯坦不是一个普通的国家,所以我的人生也不是普通的人生??(此句选自其自传《东方之女》)

5、罗杰·费德勒:

费德勒作为瑞士新一代球员的领军人物,19岁的他就被很多网坛前辈所看好有能力在世界男子网坛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成绩出来,毫无疑问,这位25岁的瑞士人已经在当今的网球世界中拥有了至尊地位。自2003年温网以来,他已经获得了9个大满贯冠军,并三度在年终大师杯里夺冠,更为重要的是,他在积分榜上比第2名纳达尔多出将近2500分,其球王地位无可撼动。做为一个保持着“老牌”作风的球王,他依然把温网的草地看做是自己第一重要的赛事,也许是因为他童年的梦想,也许是因为费德勒第一个大满贯冠军就是在那里拿到的。初恋的感觉总是让人难以忘记,2003年温网第一次拿到大满贯冠军流下幸福的泪水的费德勒可能自己都没有想到接下来的几年里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连续10个大满贯赛事进入决赛,2004年、2006年和2007年均拿到三个大满贯冠军,费德勒实现了温网5连冠、美网4连冠、澳网4年里拿到3个冠军,连续四年温网+美网背靠背冠军。谈到纪录的时候费德勒说:“坦白说,我现在自己也开始计算纪录的事情了,一开始我能感受到许多压力,因为当时我拿的大满贯数量不够多,现在当我距离纪录(桑普拉斯14个大满贯)越来越近的时候,我想到我还只有26岁,我越来越相信自己可以打破这个纪录了。”费德勒在打破前辈纪录的时候,还在不断的缔造新的纪录,而更恐怖的是,人们还不知道谁能够阻止费德勒继续拿到大满贯的脚步。

费德勒并不是一个早熟的天才,他在22岁拿到2003年的温网冠军之前他在大满贯赛事中最好的战绩仅是两次8强,有6次大满贯赛事首轮出局的经历,但是正是这些早期大满贯赛事的“挫折教育”让费德勒在2003年完成顿悟之后更加珍惜自己的机会,珍惜自己的身体,更加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对网坛的统治。费德勒从拿到第一个大满贯冠军之后,面临的对手依然强悍,有年少成名的萨芬、休伊特和罗迪克,有曾经对阵自己5连胜的纳尔班迪安,有经验丰富的老将阿加西、库尔滕、亨曼和莫亚等人,随后的几年里还有中生代达维登科、冈萨雷斯、尤兹尼、罗布雷多、柳比西奇等人的冲击,还面临着纳达尔、穆雷、加斯奎特、德约科维奇、巴格达蒂斯和安西奇等新青年的挑战。

这是一个从你手中巧取豪夺掉多少场胜利都让你恨不起来的家伙,这方面的评价实在太多。瑞典老将比约克曼赞美说:罗杰具有高尚的人格,他质朴谦逊,对每个人都充满尊敬。即便是有着喜欢一向大嘴嘲讽别人名声的美国球员斯帕迪亚也说:他是一个真正的绅士,待人非常真诚。当然,在所有的赞美中,还是男子职业网球协会atp的主席德维里尔斯说得最好:他是那种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嫁给的小伙子。

6、斯蒂芬·霍金 斯蒂芬·威廉姆·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生于1942年1月8日的霍金刚好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之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渐冻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史蒂芬?霍金有两部畅销书:他的最畅销书--《时间简史》,和后来的《黑 洞、婴儿宇宙及其它》。霍金教授有十二个荣誉学位。他获得过许多奖励,奖金,奖牌。他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美国国家科学学会会员。斯蒂芬?霍金把他的家庭生活(他有三个子女和一个孙子女),他的理论物理研究与广泛的旅行和演讲结合起来。7.特蕾莎修女 1910 年9月26日:德蕾莎修女出生,父亲是阿尔巴尼亚建筑商。十二岁:她立志当修女。十九岁:她进入修道院,被命名为[德蕾莎修女]。她后来被派往印度,在教会附设的学校里教书将近二十年。1946 年9月10日:她听到上帝的呼召,决心「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并在几年内建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1952 年夏:在印度加尔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让穷人找到爱与尊严。1979 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85 年:访问香港、台湾,并在香港和台湾设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在香港深水设「仁爱之家」,为无家可归者及患病者提供栖身之所;在台湾台北县汐止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早期收容未婚

妈妈,后来着重收容无家可归的老人与行动不变的智障者。1997 年九月五日:在印度加尔各答去世,享年八十七岁。

死在印度的修女德蕾莎,她是塞尔维亚人,早年在英国受教育,但是她在印度时就一直不穿鞋,人家就问她,德蕾莎修女,你怎么不穿鞋啊?德蕾莎说,我服务的印度大众都太苦了,他们很多人都没有鞋穿,我如果穿上鞋,就跟他们的距离差的太远了。原来德蕾莎所服务的印度大众大部分都打赤脚,所以她自己也就不穿鞋。有一次戴安娜王妃去访问印度,亲自去晋见德蕾莎,她突然间发现德蕾莎的脚上没有穿鞋,事后她跟别人讲了这么一句话,我跟她握手的时候发现她没有穿鞋,我脚上穿了一双白色的高跟鞋,真羞愧呀。后来南斯拉夫爆发科索沃内战,德蕾莎去问负责战争的指挥官,说战区里面那些可怜的女人跟小孩儿都逃不出来,指挥官跟她这样讲,修女啊,我想停火,对方不停啊,没办法。德蕾莎说,那么只好我去了。德蕾莎走进战区,双方一听说德蕾莎修女在战区里面,双方立刻停火,后来她把一些可怜的女人跟小孩儿带走以后,两边又打起来了。这个消息后来传到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听到这则消息叹了口气说:“这件事连我也做不到”。其实联合国调停了好几次,南斯拉夫的内战始终没有停火,德蕾莎走进去以后双方却能立刻自动停火,伟大的德蕾莎在战区里面具有很高的威信。后来德蕾莎逝世在印度,她的祖国塞尔维亚希望她能够归葬,印度总理特别为此打电话给塞尔维亚领导人,让她安葬在印度,后来塞尔维亚同意,她的躯体安葬在了印度。篇二:中国现代名人成长故事 1.毛泽东

他总是挤出时间看书。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他反对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重点书他总是一篇篇仔细研磨,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都细细滤过。对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毛主席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都反复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动笔读书,还纠正原书中的错别字和改正原书中不妥当的标点符号。他还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2.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3.鲁迅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4.诸葛亮

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5.爱因斯坦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6.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

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篇三:现代名人读书故事 现代名人读书故事 1.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2.林肯

林肯15岁的时候才开始认字母,每天早晚都要走四里森林小路到校求学。他买不起算术书,就先向别人借,再用信纸大小的纸片抄下来,然后用麻线缝合,做成一本自制的算术书。他以不定期上课的方式在校求学,知识都是“一点一点学的”。他所受的正规教育,总计起来不过十二个月左右。

林肯下田干活的时候,也将书本带在身边,一有空闲就看书。中午吃饭时,也是一手拿着玉米饼,一手捧书。最终,林肯由一个贫穷的孩子成长为统率美国的政治家。他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奋发向上,努力不懈,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3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到他10岁时,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当地请了一个瑞典的家庭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特别勤奋,他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也赢得了父兄的喜爱。然而到了他15岁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学业。诺贝尔来到了父亲开办的工厂当助手,他细心地观察和认真地思索,凡是他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都被他敏锐地吸收进去。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回国后,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许多生产流程,不仅增添了许多的实用技术,还熟悉 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就这样,在历经了坎坷磨难之后,没有正式学历的诺贝尔,终于靠刻苦、持久的自学,逐步成长为一个科学家和发明家。诺贝尔的母亲去世后,他把30亿瑞典币——一生的财产,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只是留下了母亲的照片,以作为永久的纪念。后人为了永远记住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是什么使不起眼的小男孩变成举世瞩目的科学巨人?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4.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5.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海伦·凯勒有一本书,你们看过吗?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勤奋好学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记载着许多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我就讲一下里面其中的一个:海伦·凯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因此,海伦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从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你可以想想,海伦作为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啊?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 “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悬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而且我们都是健康人,比海伦·凯勒强多了,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

第五篇:中国教育名人赵谦翔

中国教育名人赵谦翔

赵谦翔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教于清华大学附中。东北师大、首都师大兼职教授。曾获“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称号、香港柏宁顿教育基金会孺子牛金球奖和“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获吉林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2007年获北京海淀区“十五”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研究一等奖。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赵谦翔与绿

色语文》《绿色作文实例实说》等。

赵谦翔:诗意地生活在教书育人中

中学读书的时候,我从未想过将来当老师。可一旦当上老师,我就一下子爱上了这个职业,爱得如痴如醉,无怨无悔——只因为我诗意地生活在教书育人中。

一 1971年,下乡插队的第三年,因为乡中学缺少俄语教师,23岁的我竟然被破例录用为民办教师。1978年,我30周岁。“阶级斗争为纲”寿终正寝,消冰融雪的春风吹绿神州。“而立”之年却一无所立的我,百感交集地写下了教育生涯中的第一首《自勉》诗:“华发已生少年头,所幸而立得自由„„此生尚余三十载,不教寸阴付东流!”从此,我便走进了把“四人帮”耽误的青春夺回来的“激情燃烧的岁月”。1980年,32岁的我,被调入县重点中学(吉林省永吉五中)。让只读过两年高中的我来教高中,这又是怎样的破格重用啊!为了补上大学课程,1983年起我开始参加中文函授学习。住在学校分给我的“地仅容膝,在昼犹昏”的小屋里,无法学习。我便投身于“两山夹水,沿水有路,景色绝佳”的天然大书房,春、夏、秋三季,“举手为案,漫步当椅”,忘情地享受着“俄语——温故知新,《离骚》——背诵如流”的自学之乐。身兼语文课和班主任的我,既想工作拔尖,又想学业优秀,恨不得把1分钟掰成360瓣来过„„ 5年后,40岁的我,终于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又成为母校中文系的兼职教授。1988年,重返故乡,在吉林市毓文中学任教。两年后,我带的毕业班高考一炮打响,班主任工作经验又在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引起轰动。蓦然回首,“荣誉接踵而来,名声不翼而飞”。从此,我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又卷起了新的波澜:把教书的呐喊当作欢歌,把育人的耕耘当作舞会,把科研的探索当作旅游,把奋斗的甘苦

当作咖啡„„

二 从小就羡慕诗人,至今也未成诗人,但我一时一刻也未曾离开过“诗对我的呵护”和“我对诗的追求”。读诗,赏诗,写诗,教诗;从“诗内诗”,到“诗外诗”——朝吟暮赏,日熏月陶,怡然自得。回忆我的“花季”,正流行“知识越多越反动”,唯有《红楼梦》这部奇书幸存于“大革文化命”的“文化大革命”中,其中200多首诗词成了我唯一可以进补的文学美餐。孤独寂寞中咀嚼那余香满口的诗句,驱散了我心头多少阴云!正是与《红楼梦》的灵犀相通与朝夕相处,养成了我对诗的最初钟情。虽然自己是笨鸟学诗,既学不来“诗仙”的飘然不群,也学不来“诗圣”的沉郁顿挫,更学不到“诗鬼”的瑰怪险绝,但我还是学得了“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苦吟”。在平而不庸的日常生活中: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后,一次成功的班会之后,一封家书喜读之后„„有时深夜不寐,有时凌晨急起,“指”点江山,“机”扬文字,我把电光石火的灵感在电脑上打出来。在一次次讲学之旅中,或在火车上,或在候机厅,或在下榻处,我把点滴感悟,放在心灵的砧板上细细锤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我独自一人“痛,并快乐着”。尽管这些诗样的文字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我依然敝帚自珍,因为它们常常成为我的特色教材。把草稿和定稿一并给学生:真情只能以真情点燃,说“法”最好用切身经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与弟子们一起“痛,并快乐着”!正是有了这种“诗”味儿垫底,才使我日后的语文教学“人”味儿十足。遗憾的是,在最初教语文的13年中,本来诗意盎然的语文却被我教得味同嚼蜡。20世纪90年代初,横空出世的素质教育理念,像一声春雷把我从梦中惊醒:教本,学本,考本,惟本至上;编题,答题,讲题,惟考是图。这样的语文教学怎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节,弟子题在《文化苦旅》扉页上的赠言:“送给也如我一样爱书的先生”,深深刺痛了我。因为当时,余秋雨的文章我还未曾拜读过!如此先生,还能胜任如此弟子的语文教学吗? 一次,从一本刊物上读到刘国正先生讲的一个笑话:一个外科医生为将军治箭伤。他只把露在皮外的箭杆剪掉便扬长而去。问:肉里的箭镞怎么办?答:那是内科医生的事。只顾“语言”不顾“人文”的语文教师,岂不就是误人子弟的庸医吗?我不禁扪心自问:当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蜕变成“编题机器”与“答题机器”的关系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有什么诗意可言? 1993—1996年,我带领一个75人的超级大班,尝试了一轮“摸着石头过河”的改良;1996—1999年,我一人当了两个班的班主任,实施了一轮货真价实的改革。突破统编教材的束缚,我开创了创造性阅读课:把余秋雨、余光中、周国平、王小波引入课堂,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爱默生)——只有培养学生的个性,才有诗意的语文教学。开创《东方时空》感悟课,我让弟子们成了“东方之子”的追星族:“东方之子,从前我羡慕你,如今我学习你,将来我成为你”——只有“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才有诗意的语文教学。开创“做人”走进“作文”的班会感悟课,我让弟子们把“心动”、“笔动”、“行动”统一起来,写出“纯天然”“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只有营造“绿色作文”,才有

诗意的语文教学。

三 2000年8月,52岁的我,在北京开启了教育生涯的新篇章。“良师有方首推悟,高徒得法唯在魂。”一进清华附中,我便奏响了“感悟清华”的主旋律。我带领弟子们在“荷塘月色”里徜徉,在王国维纪念碑前流连,在校庆展览上思索。辉映着清华园的灿烂星光,弟子们写下一篇篇激情四射的“绿色作文”。感悟清华,说到底,不是“升学”的指标,而是“育人”的目标。在鉴赏贾岛《寻隐者不遇》的语文课上,我提出了“清华境界”说:“清华”,说到底,是一种境界,一种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为代表的人生境界。如果你仅仅是喜欢、羡慕、向往,那你便像那个“寻隐者不遇”的诗人一样,即使走进了校门——也不过是来到“松下”;即使走遍了清华园,也不过是涉足于“此山中”而已。而作为人生境界的那个“清华”,依然隐藏在“云深不知处”的茫茫杳杳之中。只因为你内心深处的真正追求,还是要当“追星族”,还是要“跟着感觉”“潇洒走一回”,还是要“平平淡淡才是真”„„总之,你还是摆脱不了种种浅薄的诱惑。这,就是作为清华附中的莘莘学子,天天有幸在清华园里来来往往,却只能有少数人考上清华大学的原因;这,也就是已经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学生,每年却总有一些人拿不到毕业文凭的原因。那位“寻隐者”的诗人,如果真的想找到隐者,其实也很好办:彻底摆脱尘世的羁绊,也做个真隐者不就可以了吗?同理可证:如果有人真的想成为“清华人”,那就必须首先用“清华精神”把自己头脑里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置换出去;否则,你无论怎么向往,最终也只能是仰望清华之高墙,却不得其门而入。谁说进入高三就是“暗无天日”?谁说处身题海就没有诗意?高三伊始的作文《感悟清华青铜书雕》,开学一个

月后的作文《高三的色彩》,岁末欣赏贺岁片纵论电影《英雄》,寒假前捕捉真情学作旧体诗。正是: 诗居在题海,忙中无乱烦。问君何能尔?心远学自闲。吟诗南窗下,属文电脑前。汲取清华韵,滋润蕙与兰。此中有真意,师生共陶然。马年腊月二十二,是我55岁生日。那天,我意外地收到一份礼物:一本纪念册。打开扉页,“高006班全体儿女”几个大字跃入眼中。一股热流,从心底直涌眼眶。再读贺词:“父亲,谢谢您!您的双肩沉默而坚强,撑起了家的屋脊,还有儿女心中的天空”,滚烫的泪水,决堤而出。“以前,我骂过您,那是因为我不懂;今年我18岁,开始懂了!懂你,使很多人幸福。” “我这样一个惰性足、无定性的人,如果没有您这剂良药,一定又会像初中一样病得不成样子„„” “三年的‘苛责’,一生的期望。严峻的面容,慈父的博爱。” “学子笔下绿,慈父心中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尽管他人的评说还有待2003年的金榜题名,但对我来说,有诗如此,于愿已足!回顾30年教坛生涯:假如当初没有挡住永吉县吉剧团的诱惑,没有挡住县教育局长的诱惑,没有挡住去俄罗斯当翻译的诱惑,我怎会有今天这般快乐的生活?语文与人生彼此交融,人生与语文互相提升。夫谦翔,“牵”翔也;牵而翔之者,非风筝而何?灵感一闪,遂成一绝:“逍遥彩云里,自在艳阳天。有风方起舞,无线不翩跹。”“风”者,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之英明国策也;“线”者,育我、助我之诸多“贵人”也。喜逢盛世,得遇贵人,风筝逍遥,此生何幸!不过,自从进入“天命”之年,我便开始保命:整天与吃药打交道,控制血糖,降低血脂,治疗肩周炎„„我又怎敢妄想再活50年?我只渴望在今后活着的每一天里: 我的心,永葆审美的情趣,我的笔,永葆春天的新绿,我的嘴,永葆燃情的魅力,我的语文教学,永葆清泠的诗意。(作者

单位:北京清华大学附中)

下载当代中国教育名人追踪(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中国教育名人追踪(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迎新春当代名人书画展

    迎新春当代名人书画展! 苗老师的章法,马利的鱼,贾洪吏的猫眼,祝秀琴的虎„,今天各路书画名家作品云集在政协礼堂,为新春到来,为十八大提出推动文化繁荣隆重献礼! 因为有了历史的王羲......

    谈当代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谈当代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人类社会为何需要公共教育事业?在很古老的年代,一个人要谋生、要在社会中生存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可能只需要父母与家庭教育也就足够了。 可是随着社......

    2020当代名人励志语录[合集]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知道有哪些名人励志的可以知道摘抄的好句子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当代励志名人事例事

    当代励志名人事例事 篇一: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 1、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

    对当代中国教育哲学研究的初步哲学反思

    对当代中国教育哲学研究的哲学反思 曹玲 (学前教育2班学号:111001167)摘要:当代中国教育哲学研究中出现的根本性问题,实质上是中国人思维上的问题,是一个被动思维的问题。但在全球......

    审计追踪

    一、 审计跟踪 1. 定义:数据审计跟踪是一系列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及用户操作等事件的记录,用以帮助从原始数据跟踪到有关的记录、报告或事件,或从记录、报告、事件追......

    追踪两会

    陈: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3日在北京开幕,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也将于5日开幕。 2014年作为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履职的第二年,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今年的两会在海内外......

    《爱情追踪》

    电视节目《爱情追踪》策划方案 一、 背景分析 十年之前,《玫瑰之约》等情感类婚恋速配节目火辣出炉,没过两三年却偃旗息鼓。婚恋节目过于注重娱乐化、节目泛滥化,而忽略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