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教育随笔
随笔——中国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纵观现在的多数家庭,多为一个或两个子女,一个孩子至少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大人照看。一个孩子这么多人围着照顾,几乎每个带孩子的家长还是会直呼:带孩子难啊!带孩子累啊!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晚上要起夜拉尿、喝奶;因为孩子经常生病上医院;因为孩子可能吃饭要喂要追着逼着吃;因为孩子因好奇心会不断的搞破坏;因为年幼的孩子大多只会用哭闹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孩子都有超旺盛的精力,因为孩子无时无刻需要人陪着玩陪着睡;因为孩子不够自信见到陌生人胆小;因为孩子好动总会接触各种危险;因为孩子犯错不知如何惩罚;因为孩子会变成十万个为什么问得你不知所措;因为孩子会插上想像的翅膀乱涂乱画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因为上一辈人和年轻人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对会产生各种矛盾;因为孩子可能会玩电子产品上瘾而不可自拔……太多太多了
以上种种问题,归结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喂养问题;一类是教育问题
喂养问题是每个家长必须学习的,坚持科学的方法实施正确的喂养,孩子的吃,睡,拉及健康问题就会得到解决,问题在于家长能否切实的按照正确方法实施,不宠不溺不纵容……
教育的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复杂且艰巨的问题了,它关乎我们的未来,也是很多人头疼的问题。孩子为什么如此难带,不自信,不善于表达,不会沟通,不合群,不能安静专注没耐心,自私不懂分享,爱发脾气,会打架,不能自我控制,胆小怕生,不能独立玩耍等等!在教育上出现的这么多问题终究原因是家长不懂如何教育孩子,于是便开始想办法,既然自己不会,那就交给懂教育的专业人士去教育孩子吧!所以就有了现在风靡的各种早教班、托班、培训班。当听到家长朋友说我孩子报了英语课、画画课、舞蹈课、乐器课……时,我往往只是很无奈的说一句:总比无聊着好吧!其实近些年来,家长的心态也慢慢平和下来,就是想找个地方让孩子玩玩而已!那么这种把教育孩子的事交给所谓的专业人士做是否真如想像中那么好呢!我们都知道,如今国内的大大小小的教育机构,有哪个不是盈利为目的的呢(慈善机构除外)?不管什么课程,便宜的几十上百一节课,贵则二三百的比比皆是。当然,商家不会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赚钱,她会让您明白教育是要投资的,她们的硬件软件可以帮助您的孩子提高自信心,激发各种艺术细胞,想象力,专注力,动手能力,运动机能,语言能力,外语能力,创造里,思维能力,交际能力,情商,逻辑思维,观察能力,空间智能等等!让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快乐成长,听着这些令人流口水的诱惑,谁不想孩子聪明伶俐有出息,家长们想与其让孩子在家无聊或成天看电视,还不如去上课,培养各种能力,即使不想宣传的那么好,多少肯定还是有点用的。确实,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教他什么给他什么样的环境对他是绝对有作用有影响的!家长们带着这种心态加上推销人员的轮番轰炸,可能几万块大洋就被商家揽入囊中。
那么再来说说这些神奇的课程真的能把孩子变成宣传的那样吗?是不是培养了成千上万个神童呢,答案是否定的,谁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谁都不愿看到孩子不如别人。我不想单独说某某某机构如何如何?即使是那些令我痛恨的学费高达几十万的一对一教育,因为这些机构的存在是有其社会原因社会背景导致的。可是请大家放大眼界,看看欧洲美国小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真正靠教育,赚钱的有多少?几乎没有?据了解,德国是严禁对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和额外加上课外补习班的,而这八千万人口中去分享了世界一半以上的诺贝尔奖。还有美国对幼儿的教育和保护,相信那些喜欢美剧的朋友,在美剧中多少看过,美国的社交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美国初中的教学内容在中国则在小学三年级就完成了。难道,美国人不怕输在起跑线上?不是,是他们更懂如何教育!再看看我不太愿意提及的小日本,国家对教育的严格程度可能仅次于军事了。
再说说世界上成功的教育案例,大家可以百度google,中国的蔡笑晚,王乃庆,德国的卡尔威特,美国的斯特娜夫人,日本的铃木镇一等等等等,哪一个成功的教育案例不是你家庭教
育为核心的呢?哪一个是上培训班,培训出来的神童呢?在这里,不得不提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蒙特梭利女士,他为世界各地的部分问题儿童提供了爱和自由是令人尊敬的令人敬佩的,但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他天生就具备了那些创造力,专注力想象力,以及所谓的八大智能,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就看你看不看得到他们天才的能力,就看你如何耐心挖掘他们的能力。
再者,你盈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与其说是学习的地方,更多的则是攀比的地方,那就像是让孩子提早步入社会,让他们提早感知社会的冷暖。我曾经也是一名幼儿教育者,对孩子们怀有无私的爱,对教育孩子怀有无比热情,带着那么多可爱的孩子上课玩游戏,我真的真的很开心,很幸福!可是最后,我离开了,因为我伤心呢了,因为我心寒了!为什么伤心?魏老板?无限的欲望逼的我们,能,不能,单纯地爱孩子了,为什么心寒了?因为我发现我错了,很多孩子,来上课并不开心,很多老师,敷衍了事只拼业绩。我的心在滴血,所以我离开了,离开了这个令我充满爱和热血的行业,决定投身于家庭教育!
最后,说到家庭教育,我也在学习,首先,最最基本的就是陪伴,有家人陪伴成长是前提,
第二篇:浅析当下中国教育的杂文随笔
不得不承认,这些年中国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的象征性,阶层性,等级性,已经远远超过通过教育培训所获得的某种实质的社会技能,我们所面临的现状已经逐步由我不具有某种能力而不能去干某件事变为我们没有达到某种教育等级而不具备从事某种工作和做某件事的资格。以此反观我们以“行政中心化”,“教育等级中心化”为准入基调、晋升基调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又何尝不是?90%的人直接死在了门外,5%的人死在了通向门内的路上,只有剩余的5%的人摇摇晃晃、踉踉跄跄的寄到了门内,看到的却是门内的总长们坐在太师椅上喝茶赏月、谈笑风生。令人想到民国时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构想:“去教育行政化,教育等级化”,然而当下中国教育不但没有去掉,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愈演愈烈。好在高考的改革不断扎实推进,让人看到了更多希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乃国运所系,任重道远,让我们共同努力。
第三篇:我看今天中国教育杂文随笔
孩子才是未来,已被社会所认可,所以众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不惜一切代价,从孩子自己吃穿住用度入手,真的做到了一个合格的后勤部长,让孩子不但衣食无忧,而且进一步做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钱不问原因,在作难哪怕头拱地,自己再做多大难,吃多大苦也说我有。
还有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农村学生送县城,县城学生送市直,市直学生送省城,乃至北上广等沿海大城市,力争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一则直接促进了我国城镇化建设,拉动中国房产业的发展,同时,极大加剧了人民的负担,买房其一,花费其二,三就是接送陪读。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初中高中,全程跟踪服务。效果怎样?值得思考!
再次我想说的是:现在中国对广大的家长来说就是,不懂教育做教育。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面对青春靓丽,生龙活虎的学生,很多家长就是采用父母遗传的方式,甚至想当然的方式,把自己的一厢情愿强压在孩子身上,一边让孩子健康成长,一边让孩子学习,学习在学习,要成绩。孩子终究想什么,能做到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特长,用什么方法才更有效,家长也从不研究,学习,探讨,只是一味说:孩子逆反,不能说,不服管。
在此我需要解释的是:逆反就是你逆着孩子教育,不懂教育规律,教育不符合孩子个性发展,孩子反是必然的。
今天一位同志问我:我现在的孩子八年级了,学习不刻苦,不认真,成绩不突出,不优秀,教育不听,说不服,我真的没辙了,你说我该怎么办?
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希望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健康,快乐,乐观,向上,懂感恩,学业优秀。你做一下选择:你希望孩子健康快乐,还是学业优秀?这位同志迟疑了一下,我想实在思考这一问题,然后才回答:健康,快乐,积极向上。那你为什么一味强调学业优秀呢?看到人家的孩子是那么优秀,心理就羡慕嫉妒恨,希望自己的孩子也优秀。这是什么?这就是攀比心理。俗话说得好,人比人,气死人。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吗?既然不一样,为什么又做一样的要求呢?难免心中不平衡。孩子若是那你跟同学的家长做比较,你又会如何?
孩子是上天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不是我们的私有物,是陪伴我们走一段行程,一路欣赏沿途的风景,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应该感激一路有你真的很好,你的陪伴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真的很好!
第四篇:谈中国教育
对中国教育的思考
我在读中学时就常在想,人生也就几十年,而从小就上学,上十几年的学,是浪费青春吗?我想现在的很多少年在学校里还会有这种想法,而且更多的可能是无奈和矛盾。学习的重要性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但以现今这样的方式接收教育,是我们所乐意的吗?从教育的根本目的来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前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对推动我国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实现教育根本目的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容否认的是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有违教育理念、有悖素质教育的现象,像以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
教育是民族振兴 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础工程,不可否认新中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对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其可圈可点之处自然不少。但对于一个追求务实精神的民族来讲,站在世界文明进步的大格局之下不断审视乃至反省自身教育中的不足才是与时俱进的良性循环之路,能够采取切实举措去改进这些不足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永久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之道。
面对新时期文明与进步这一人类发展的主流和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经济与科技一体化格局,以及抑制物质文明与人性中劣质素质以及畸形社会价值观相结合必然导致的信仰迷失、道德沦丧、理想破灭与精神空虚,当代中国教育可以说是责无旁贷和任重道远,虽荆棘载途,然必须以死不旋踵之信仰与破釜沉舟之气概方能达成。故首先有必要站在国家与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以及人性与人文的角度,对近三十年以来中国教育进行理性和深刻的反省,为此将当代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与后果总结出来,不仅显得必要、及时、迫切,而且是正本清源之法、釜底抽薪之道与一劳永逸之策。
首先是中国的学生学得太累。从世界教育历史与现状的宏观角度来看,当今小学到高中的学习与往日科举的十年寒窗相比可以认为是有过之而不及,主要表现为中国学生课余作业(包括自愿或不自愿参加课外有偿补习的作业)之多之重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早上起来只见星辰晚上就寝又见孤月是许多学生一日作息的始与终,特别是到了各毕业升学阶段,往往是每日六七节的主课、四五张的试卷,这还不行,到了周末和假期还要参加收费高昂的校内外补习班,总之,五六年甚至七八年的数千个日日夜夜,学生的头脑与精力全部围绕着在过来人与外国人看来毫无必要与画蛇添足式的所谓知识来转,以至到了整天穷于应付、神经紧绷、头昏脑胀、腰酸背痛的境地,于是数年下来普遍的高度近视、驼背、贫血、脊椎变形、消化不良、发育不良自然成为中国特色教育的主要副产物,昏倒在教室、猝死在寝室这种教育悲剧也屡见不鲜。到了中考高考前夕,学生身体的极限承受能力更是屡创新高,早上四点起床者有之,半夜两点就寝者有之,此时条件好的还有什么“鸡精”、“蛋白粉”、“脑轻松”等“核能”营养与健脑品支撑着,不少三餐粗茶淡饭之辈,等到考试一结束,身体与刚重病出院的病人并没有什么两样,少数人为此还落下终身的病根。
所以到了考试结束特别是高考结束以后,面对堆积如山的参考书和练习试卷,学生往往是双眉紧锁、双眼怒瞪,可谓愁云惨雾、欲说还休、欲哭无泪,上去猛踢几脚者有之,用刀猛砍几下者有之,撕成碎片者有之,更有甚者,干脆付之一炬,恰是“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就是对应试教育的无声控诉和无奈发泄。
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与明白这一道理,就是掌握再多再好的书本知识也很难说与提高学生素质与日后的创造力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真的存在非常大的相关性,那么美国这个科技与经济全球第一国度中的学生岂不是早就学得累死掉了吗?还有什么力气来使他们国家长时间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呢?
现在很多的“精英”通过各种途径移居海外,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再也不想要自己的下一代吃这种苦与受这份罪,即使那些又想回国发展的人,也有的因其子女强烈地反对而作罢,在这些接受过发达国家素质教育的孩子眼中,国内学生真的好似“苦行僧”,国内教室真的好似“集中营”。
可以认为,将学生从繁重的课本学习与作业中解放出来,切实减轻其学习书本知识的负担,是中国教育真正迈进素质教育的第一步,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第二是中国学生神经绷得太紧。中国初等教育的残酷程度与紧张氛围足以与一场决定生死的战斗相当,分数、分数还是分数,升学率、升学率还是升学率,不仅决定学生的“优劣”也决定了学校名气。
不论是周周练习还是月考、期中和期末考,很多学校的一项非“人道”举措就是排名,不仅是排名,还要张榜公布,并在家长会上大声宣布,名列前茅的自然会暂时洋洋得意,但保持领先优势的压力与下次落后带来的“丢脸”必然给这些心理本来就不成熟、心态本来就不太稳定的学生带来巨大的不安与精神压抑,就有人因为一时考试“失足”加上长期的忧郁而引发精神疾病,重者会永远离开给其带来欢乐多余痛苦的课堂,从此成为家庭与社会的累赘。有道是,连十个手指都有长短,凭什么能让人人都得第一呢?再好的班级也得有人为考试垫底呀,况且每个人的天资本来就有差别,反映到有分数差别也是正常的呀!与此对应的是,真正素质教育的核心——人文教育这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与建立和谐社会的东西,却成了中国教育的盲区,要么不知道人文教育的本质与形式是什么,要么对尚存的一点人文教育由于不与升学等直接挂钩而置若罔闻,更不明白一个人人文素质的高低对发挥其科学素质的决定作用。
可恨的还有中国教育的各类考试,好像只有把学生考倒考怕才能显示老师的水平与教育的价值,中国考试难度之大也是世界一绝,许多地方考试题目之难令人困惑。2005年湖北某市中考数学的最后几道题,都把考生给看傻了,后来有人指出,除非平时参加了花钱的补习班学习,如奥数之类的,否则连从哪里动笔都不知道,所以中考结束后,初
一、初二年级参加各种收费补课的学生猛增数倍,搞得那些补习老师应接不暇喜上眉梢,钱也如流水般进了他们的腰包。可怜那些父母,相当部分下岗在家,平时连几块钱都不敢瞎消费,但无奈之下对子女一小时几十块的补习费却没有丝毫的吝惜,有的甚至将父母一方的工资作为孩子的补习基金,此种补习之恶习之恶果真是令天下人心寒和心痛啊!
第三是中国学生的创造力被应试教育所扼杀。强行灌输死板的书面知识是中国教育的最大结症所在,所谓死板就是一个问题只要你记住一个所谓正确的答案即可,在学习中几乎没有学生发挥的余地与想象的空间,向老师提问提多了,特别是当问题将老师难住了,多半会遭到老师的冷眼甚至斥责。即使是上物理、化学、生物这样有大量实验的课程,老师演示这些实验的目的不是引发学生对现象以及原理的思考探索,而是要学生记下实验的细节以便对日后的作业与考试有帮助,所谓感性认识最有助于记忆嘛!不少教室里经久传颂的是毫无新意的老生常谈:“同学们听懂了吗?老师,我们听懂了!学生们,真聪明!真乖!老师,我有个问题想问……你看你,问这种愚蠢的问题!同学们都懂了,你为什么还没有懂呢?真是笨呀!” 反观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在许多国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与乱弹琴,幼儿园里除了玩还是玩,小学一至三年级上课还是以游戏为主兼学少量知基础识,四五年级才开始学乘除,中学阶段每天下午全部是兴趣娱乐课,什么健美、游泳、棒球、绘画、烹饪、音乐等应有尽有,回家后所有科目家庭作业的总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上大学更是简便容易,参加对中国学生来讲如同一加一般简单的大学入学智能考试(SAT)与高等学校测试(ACT),再揣上校长或老师的推荐信就可以申请不同的大学了。好家伙,这怎样让人想得通,美国如此“落后”的初等教育凭什么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世界第一的为什么不是中国?几十年来没有几个中国人能够给出明确的令人信服的答案,更没有几个人能够认真探求其中隐藏的奥秘。
有谁知,现代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尊严、有宽容与合作精神、有理想与科学探索精神、有道德守秩序、有爱心知责任、身体强壮心理健康的,具有初步科学知识与兴趣的民族与国家之未来,这不仅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所谓秘密,也是中国教育今后必须回归的正道。希望中国教育以此为当务之急,任何的犹豫、迟缓与抵触只会使人们向往的素质教育难以出现在华夏大地并从根本上制约中国文明发展的进程。
第五篇: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严跃森 下载整理
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试点地区。
1.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3.改革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探索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途径,改进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模式。4.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的试点地区。
1.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2.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多种途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探索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随迁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保障制度。
4.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探索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
5.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估制度。
三、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试点地区。
1.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
2.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
3.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建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4.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措施和办法。
5.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标准,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探索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
四、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试点地区。1.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2.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3.开展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9+3”免费试点,改革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制,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4.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督导体系。
5.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
6.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完善教学质量标准,探索通识教育新模式,建立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2.设立试点学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3.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4.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探索和完善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体制机制。
5.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6.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六、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探索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办法,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2.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3.建立健全岗位分类管理制度,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改革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
4.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完善高校内部财务和审计制度。
5.改革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方式,完善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6.构建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健全高等学校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推进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探索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合作发展机制,建设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高校产学研联盟长效机制。2.发挥行业优势,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行业高等学校特色发展,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3.完善来华留学生培养体制机制,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
4.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国家紧缺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5.加强内地高校与港澳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探索闽台高校教育合作交流新模式。
八、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办法。
2.清理并纠正对民办教育的各类歧视政策,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
3.完善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公共财政资助民办教育具体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
4.改革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
九、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制定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从教的具体办法,探索建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创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模式,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多种措施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2.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扩大实施范围。
3.创新教师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探索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新模式,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建设支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资源平台。4.完善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
5.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建立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和办法,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6.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十、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办法,完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2.探索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机制。3.根据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研究制定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
十一、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
1.重点领域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明确政府责任,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探索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探索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系统改革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强化省、市级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促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加快基础能力建设。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推进城乡、区域、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完善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促进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兴办教育。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2.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的地区。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督导机构独立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