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假大空的中国教育
中国教育已经死亡
1、柯领:中国教育已经死亡!实用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价值观,令中国的“课程、教材、教法”缺少生命体验与自我的表述,形成了集体主义的没有个性的“假、大、空”的教科书文化,教育领域是最需要个性、最需要情感、最需要精神、最需要多元的领域。唯物主义是一种瘟疫,已经把中华民族的学术体系与教育体系彻底摧毁,使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里被落后的教条所主导,基本上没有创新与突破,形成了学术一个模样,学校一个模样,课程一个模样,教材一个模样,教法一个模样,考试一个模样,个性一个模样,是一堆堆无精神、无灵魂的僵化物,成了全世界学术界的笑柄。这部分印证了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断言:中国不可能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因为中国没有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体系。
2、南怀瑾:教育的基本是人性的问题,人怎么有思想?这个思想是唯物还是唯心的?人怎么有情绪?怎么有喜怒哀乐?而且全体的人类,中国人有两句老话可以概括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中国人讲学校、学问,中国的国学这个学字,学者效也,效法,也是学习。
3、蔡元培:“„„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持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大学的事务,都由大学教授作组织的教育委员会主持。大学校长,也由委员会举出。„„教育部,专办理高等教育会议所议决事务之有关系于中央政府者,及其他全国教育统计与报告等事,不得干涉各大学区事务。教育总长必经高等教育会议承认,不受政党内阁更迭的影响”。
4、大学的统治者理所当然是教授,校长是雇员。1952年,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艾森豪威尔(二战期间的盟军司令、后任美国总统)邀请该校物理学家拉比教授(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上台演讲,并客气地说“在众多雇员里,您能够获得如此重大的奖项,学校深以为荣”。拉比教授当即回敬:“尊敬的校长,我是这个学校的教授,您才是学校的雇员。我们就是哥伦比亚大学”。
5、郑也夫:中国各级教育管理者建立了无数的规章,有些完全无效,有些令教师们只好被动地服从和执行,执行中的损失和代价极其高昂。考试是一场博弈。考试的方式和内容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微调,不然考试内容就必然被考生们吃透,乃至教师们无法从考试中辨别良莠。我们的考试方式和内容都是僵死的,长期不做改进。甚至有些选拔制度从起始就有问题,没有经过众多教师的讨论,同样长久不变。
6、徐贲:美国有独立的教师工会,中国有吗?在美国,工会的职责不是替政府平息基层会员的怒气,而是向政府表达基层会员的要求和立场。美国教师工会是教师保护自身权利和利益的组织,而教师最大的权利和利益就是稳定的工作和经济安全感。美国教师在工作一定年限后,如果符合标准,都可以得到“终身制”。教师的工资不高,但终身制却保证了他们的工作安全感,这是教师工作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7、许倬云:政治与教育的关系,在***的情势下,政治权威,挟其支配公众资源的权力,收编了公众资源设立的教育体系,以教育为永续统治的工具。政治对教育的干预,在于经费与人事两方面,以建立其对于教育的控制,秉持这种控制,政治权力亦可以主宰教科书内容,排斥不同的主张与意见。
8、广州副市长:全国科研经费约60%用于开会出差。广州市副市长王东近日表示,全国科研经费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发的,60%都用于开会、出差等。“大学的经费,有的是通过关系(获得的),还有一些潜规则,为什么会出事?给了多少,还要返还多少,这就是制度不完善造成的”。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8月1日公开通报六类科研诈骗行为。包括,抄袭他人成果、谎报个人信息;伪造篡改实验数据;花钱雇“枪手”;冒名侵占他人科研成果;剽窃、伪造信息;抄袭他人项目申请书。
10、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院长陈英旭三年贪污科研经费1000万元。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陈英旭利用课题总负责人的身份,将其博士生实际控制的关联公司列为课题外协单位,并通过授意关联公司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将1022.6646万元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者变现非法占为己有。
11、熊丙奇: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才能遏制高校腐败。高校屡曝腐败丑闻,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的决策权,集中在行政领导。要治理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关键在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具体而言,包括两方面。其一,淡化大学校长的官员身份,实行校长职业化、专业化、去行政化。其二,推进行政权、教育权、学术权分离,实行以教育、学术为本的管理。
12、要解决“择校”问题,关键在党政上层“不递条子”。浙江省教育厅官员透露,“对‘零择校’广大老百姓是赞成的,但压力与阻力主要来自上层”。当市委书记、市长,县委书记、县长思想高度统一、认识到位并承诺不递“条子”后,教育局长与中小学校长们才能如释重负,踏实干事。
13、广东一校长强奸两女生获刑14年,受害人面临辍学。广东雷州英利镇某小学校长因强奸本校两名女生近日获刑14年。两名受害小学女生家长8月1日受访时均忧心忡忡,称该事件曝光至今,孩子情绪一直不稳定,沉默寡言。即将读初中的她们至今还未说是否继续回校读书,可能面临辍学。
14、万春(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侦察监督厅厅长):中国青少年犯罪趋向严重化发展。万春在7月31日广西“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一体化全国交流会”上披露,由于经济结构转换、人口大规模流动、外来思想文化冲击等因素,刑事犯罪数量近年来日益增加,中国青少年犯罪也向严重化发展。
15、中科院专家:神童无法通过培训获得。中科院心理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指出,遗传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表明,孩子从出生开始,天赋确实存在差异,天才儿童的非凡表现既有先天的因素,同时也与后天的教育及成长环境分不开,但“真正的‘超常’是无法通过培训获得的”。
16、《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表明,近六成人表示中学学过的知识多数都忘掉了,其中数理化课程忘得最厉害。有人回忆,中学历史课基本是死记硬背,令人生厌;到大学调剂专业到历史系,才知道历史竟然这么有趣。被调查者普遍认为,过大的应试压力、填鸭式的死记硬背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17、中国学生希望解放军打败美国,称整个民族都支持。军训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当西方学生在派对中开始大学生活时,中国大学生却要面对为期一周的军训——年轻精英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并认识国防和国家安全”。但在中国邻国看来,这是令人担忧的信号:北京正通过爱国主义提高军事能力。学经济的任飞说,“士兵为保护我们的家园时刻准备着”,“整个民族都站在他们身后”。
18、毕业生在北上广就业意愿下降。中华英才网一项调查显示,2013年在校大学生中分别有15%、5.1%和1.7%会在求职时优先考虑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与2012年相比,在校大学生计划在京、沪、穗三城市就业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而从三地的对比来说,虽然北京的占比下降明显,但在三个城市中吸引力仍然是最强的。
19、广州七成企业薪酬低招工难,大专生更易找到工作。广州市社科院最新发布的广州经济蓝皮书刊文透露,广州人力市场供应不足,近七成企业招聘困难。该文分析,除经济形势因素外,广州工资薪酬偏低,对求职者缺乏吸引力是重要原因。
20、企业家移民成潮,缺乏安全感或成主因。中国政法大学何兵教授在微博上说,“曾成杰遭遇秘密处死,吹响了企业家移民和转移资本的号角。不信等着瞧,蠢货们”。著名评论人程凌虚也认为:曾成杰人头落地标志着私企撤资潮、移民潮的开端,这或许成为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二篇:SCI论文“假大空”,你中枪了吗?
风格基本与国内学术创作氛相吻合,现在很多人对国内学者得看法就是在写文章的时候洋洋洒洒,恨不得把所涉及的内容全部展示出来以显示自己“砖家”水准,据一位发表SCI论文的硕士经验分享,这种写作类型的文章发表成功率基本为零。
同行专业人从事研究工作多年,大家都知道一篇优秀的往往只是在原有文献研究范围内做很小的变化,会限制和聚焦在很具体的一个研究课题上。还有的人在在写作时苦苦摸索却找不到灵感,不得不挖空心思编造数据,这些都是论文写作的大忌,不过泛泛而谈的文章也只是占少数啦,大部分作者还是能够正确把握写作目地的。对于一些论文初写者写作技巧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给大家推荐两篇文章《审稿人总结的SCI论文写作技巧》,《SCI论文初写者必看》。
只要遵照一个原则,从大的框架构思,小的方向入手,再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数据以此得出结果,并且用合理的语言丰富文章就是一篇好的论文了,在写作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正确文章写作方法来,对“假大空”文章say no!
第三篇:谈中国教育
对中国教育的思考
我在读中学时就常在想,人生也就几十年,而从小就上学,上十几年的学,是浪费青春吗?我想现在的很多少年在学校里还会有这种想法,而且更多的可能是无奈和矛盾。学习的重要性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但以现今这样的方式接收教育,是我们所乐意的吗?从教育的根本目的来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前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对推动我国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实现教育根本目的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容否认的是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有违教育理念、有悖素质教育的现象,像以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
教育是民族振兴 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础工程,不可否认新中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对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其可圈可点之处自然不少。但对于一个追求务实精神的民族来讲,站在世界文明进步的大格局之下不断审视乃至反省自身教育中的不足才是与时俱进的良性循环之路,能够采取切实举措去改进这些不足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永久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之道。
面对新时期文明与进步这一人类发展的主流和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经济与科技一体化格局,以及抑制物质文明与人性中劣质素质以及畸形社会价值观相结合必然导致的信仰迷失、道德沦丧、理想破灭与精神空虚,当代中国教育可以说是责无旁贷和任重道远,虽荆棘载途,然必须以死不旋踵之信仰与破釜沉舟之气概方能达成。故首先有必要站在国家与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以及人性与人文的角度,对近三十年以来中国教育进行理性和深刻的反省,为此将当代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与后果总结出来,不仅显得必要、及时、迫切,而且是正本清源之法、釜底抽薪之道与一劳永逸之策。
首先是中国的学生学得太累。从世界教育历史与现状的宏观角度来看,当今小学到高中的学习与往日科举的十年寒窗相比可以认为是有过之而不及,主要表现为中国学生课余作业(包括自愿或不自愿参加课外有偿补习的作业)之多之重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早上起来只见星辰晚上就寝又见孤月是许多学生一日作息的始与终,特别是到了各毕业升学阶段,往往是每日六七节的主课、四五张的试卷,这还不行,到了周末和假期还要参加收费高昂的校内外补习班,总之,五六年甚至七八年的数千个日日夜夜,学生的头脑与精力全部围绕着在过来人与外国人看来毫无必要与画蛇添足式的所谓知识来转,以至到了整天穷于应付、神经紧绷、头昏脑胀、腰酸背痛的境地,于是数年下来普遍的高度近视、驼背、贫血、脊椎变形、消化不良、发育不良自然成为中国特色教育的主要副产物,昏倒在教室、猝死在寝室这种教育悲剧也屡见不鲜。到了中考高考前夕,学生身体的极限承受能力更是屡创新高,早上四点起床者有之,半夜两点就寝者有之,此时条件好的还有什么“鸡精”、“蛋白粉”、“脑轻松”等“核能”营养与健脑品支撑着,不少三餐粗茶淡饭之辈,等到考试一结束,身体与刚重病出院的病人并没有什么两样,少数人为此还落下终身的病根。
所以到了考试结束特别是高考结束以后,面对堆积如山的参考书和练习试卷,学生往往是双眉紧锁、双眼怒瞪,可谓愁云惨雾、欲说还休、欲哭无泪,上去猛踢几脚者有之,用刀猛砍几下者有之,撕成碎片者有之,更有甚者,干脆付之一炬,恰是“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就是对应试教育的无声控诉和无奈发泄。
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与明白这一道理,就是掌握再多再好的书本知识也很难说与提高学生素质与日后的创造力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真的存在非常大的相关性,那么美国这个科技与经济全球第一国度中的学生岂不是早就学得累死掉了吗?还有什么力气来使他们国家长时间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呢?
现在很多的“精英”通过各种途径移居海外,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再也不想要自己的下一代吃这种苦与受这份罪,即使那些又想回国发展的人,也有的因其子女强烈地反对而作罢,在这些接受过发达国家素质教育的孩子眼中,国内学生真的好似“苦行僧”,国内教室真的好似“集中营”。
可以认为,将学生从繁重的课本学习与作业中解放出来,切实减轻其学习书本知识的负担,是中国教育真正迈进素质教育的第一步,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第二是中国学生神经绷得太紧。中国初等教育的残酷程度与紧张氛围足以与一场决定生死的战斗相当,分数、分数还是分数,升学率、升学率还是升学率,不仅决定学生的“优劣”也决定了学校名气。
不论是周周练习还是月考、期中和期末考,很多学校的一项非“人道”举措就是排名,不仅是排名,还要张榜公布,并在家长会上大声宣布,名列前茅的自然会暂时洋洋得意,但保持领先优势的压力与下次落后带来的“丢脸”必然给这些心理本来就不成熟、心态本来就不太稳定的学生带来巨大的不安与精神压抑,就有人因为一时考试“失足”加上长期的忧郁而引发精神疾病,重者会永远离开给其带来欢乐多余痛苦的课堂,从此成为家庭与社会的累赘。有道是,连十个手指都有长短,凭什么能让人人都得第一呢?再好的班级也得有人为考试垫底呀,况且每个人的天资本来就有差别,反映到有分数差别也是正常的呀!与此对应的是,真正素质教育的核心——人文教育这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与建立和谐社会的东西,却成了中国教育的盲区,要么不知道人文教育的本质与形式是什么,要么对尚存的一点人文教育由于不与升学等直接挂钩而置若罔闻,更不明白一个人人文素质的高低对发挥其科学素质的决定作用。
可恨的还有中国教育的各类考试,好像只有把学生考倒考怕才能显示老师的水平与教育的价值,中国考试难度之大也是世界一绝,许多地方考试题目之难令人困惑。2005年湖北某市中考数学的最后几道题,都把考生给看傻了,后来有人指出,除非平时参加了花钱的补习班学习,如奥数之类的,否则连从哪里动笔都不知道,所以中考结束后,初
一、初二年级参加各种收费补课的学生猛增数倍,搞得那些补习老师应接不暇喜上眉梢,钱也如流水般进了他们的腰包。可怜那些父母,相当部分下岗在家,平时连几块钱都不敢瞎消费,但无奈之下对子女一小时几十块的补习费却没有丝毫的吝惜,有的甚至将父母一方的工资作为孩子的补习基金,此种补习之恶习之恶果真是令天下人心寒和心痛啊!
第三是中国学生的创造力被应试教育所扼杀。强行灌输死板的书面知识是中国教育的最大结症所在,所谓死板就是一个问题只要你记住一个所谓正确的答案即可,在学习中几乎没有学生发挥的余地与想象的空间,向老师提问提多了,特别是当问题将老师难住了,多半会遭到老师的冷眼甚至斥责。即使是上物理、化学、生物这样有大量实验的课程,老师演示这些实验的目的不是引发学生对现象以及原理的思考探索,而是要学生记下实验的细节以便对日后的作业与考试有帮助,所谓感性认识最有助于记忆嘛!不少教室里经久传颂的是毫无新意的老生常谈:“同学们听懂了吗?老师,我们听懂了!学生们,真聪明!真乖!老师,我有个问题想问……你看你,问这种愚蠢的问题!同学们都懂了,你为什么还没有懂呢?真是笨呀!” 反观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在许多国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与乱弹琴,幼儿园里除了玩还是玩,小学一至三年级上课还是以游戏为主兼学少量知基础识,四五年级才开始学乘除,中学阶段每天下午全部是兴趣娱乐课,什么健美、游泳、棒球、绘画、烹饪、音乐等应有尽有,回家后所有科目家庭作业的总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上大学更是简便容易,参加对中国学生来讲如同一加一般简单的大学入学智能考试(SAT)与高等学校测试(ACT),再揣上校长或老师的推荐信就可以申请不同的大学了。好家伙,这怎样让人想得通,美国如此“落后”的初等教育凭什么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世界第一的为什么不是中国?几十年来没有几个中国人能够给出明确的令人信服的答案,更没有几个人能够认真探求其中隐藏的奥秘。
有谁知,现代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尊严、有宽容与合作精神、有理想与科学探索精神、有道德守秩序、有爱心知责任、身体强壮心理健康的,具有初步科学知识与兴趣的民族与国家之未来,这不仅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所谓秘密,也是中国教育今后必须回归的正道。希望中国教育以此为当务之急,任何的犹豫、迟缓与抵触只会使人们向往的素质教育难以出现在华夏大地并从根本上制约中国文明发展的进程。
第四篇: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严跃森 下载整理
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试点地区。
1.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3.改革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探索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途径,改进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模式。4.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的试点地区。
1.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2.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多种途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探索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随迁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保障制度。
4.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探索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
5.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估制度。
三、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试点地区。
1.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
2.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
3.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建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4.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措施和办法。
5.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标准,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探索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
四、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试点地区。1.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2.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3.开展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9+3”免费试点,改革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制,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4.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督导体系。
5.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
6.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完善教学质量标准,探索通识教育新模式,建立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2.设立试点学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3.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4.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探索和完善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体制机制。
5.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6.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六、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探索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办法,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2.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3.建立健全岗位分类管理制度,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改革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
4.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完善高校内部财务和审计制度。
5.改革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方式,完善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6.构建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健全高等学校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推进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探索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合作发展机制,建设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高校产学研联盟长效机制。2.发挥行业优势,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行业高等学校特色发展,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3.完善来华留学生培养体制机制,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
4.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国家紧缺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5.加强内地高校与港澳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探索闽台高校教育合作交流新模式。
八、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办法。
2.清理并纠正对民办教育的各类歧视政策,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
3.完善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公共财政资助民办教育具体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
4.改革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
九、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制定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从教的具体办法,探索建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创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模式,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多种措施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2.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扩大实施范围。
3.创新教师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探索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新模式,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建设支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资源平台。4.完善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
5.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建立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和办法,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6.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十、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办法,完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2.探索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机制。3.根据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研究制定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
十一、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
1.重点领域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明确政府责任,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探索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探索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系统改革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强化省、市级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促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加快基础能力建设。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推进城乡、区域、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完善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促进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兴办教育。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2.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的地区。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督导机构独立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第五篇:中国教育梦
中国教育梦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
——学习体会
王海英
2014年5月24日和25日两天,我去参加了在赤峰市党校举办的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全面围绕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为重点,采取名师现场教学真实观摩、真实案例、名师分析等来进一步提升教师能力和素质。
本次活动我一共听了4节课以及课后名师对这节课的评价和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内容分别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x”课程研究中心教研员易博老师执教的示范课《秒的认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示范课《平均数的练习课》及讲座《融错:减负高效之良策》、刘劲苓老师执教的示范课《点阵的规律》及讲座《打开数学的画卷》、许卫兵老师执教的示范课《认识小数》及讲座《关于有效教学的深度思考》、全国著名特技教师钱守旺老师执教的示范课《亿以内数的认识》及讲座《打造动态课堂的24个策略》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执教的示范课《埃舍尔和他的神奇骑士图—密铺》及讲座《交则通
通则透》。这些名师不但给来自本市的几百名数学老师亲自示范数学课堂,还给老师们带来最前沿、最前线的数学思想的指导。下面我借本次学习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在观摩的课堂教学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华应龙老师的课。华老师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恰当而不浮夸的肢体动作调动着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另外华老师以尊重别人,来彰显自己风采。1.尊重听课老师。华老师是我听过课的老师中唯一一位有与听课老师分享思考的老师。虽然他是一位名师,但他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他在这节课中就提出3个小问题:①参与求体验,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怎样让学生体验?②平均数不是真实的数,平均数是什么数?③怎样的活动能很好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特点?2.尊重学生。华老师在喊上课到问候之间停顿了10秒钟,在这10秒钟时间里华老师眼睛瞄过所有的学生,不放过任何的角落。在问学生姓名时,他稍稍地低下身子问:“您贵姓?”把学生当做朋友一样看待,这样的老师,您说孩子会不喜欢吗?华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平易近人的学者、大师。“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华老师还是一个会思考的人。他说:“有问题才愿想,有胆识才敢想,有激情才能想。”他的报告《融错:减负增效之良策》,又让我有一种“沉醉不知归路”的感觉,他说过一段话:“我每天晚上12点关灯睡觉,然后想到什么就开灯把它写下来,所以觉得自己的床头灯像萤火虫,每天晚上一闪一闪地。”深深打动了我,自己不由提醒自己今后是否在教学上也应该想到些什么。当然关键还是要坚持。最后他说,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最重要的是热爱,艾青说为什么你的眼里总含着热泪,因为我爱这片土地,因为你爱数学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数学题材,张爱玲说的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其实我不是勤奋,我是在享受幸福,所以做一个研究型老师和王国维说的做学问的三个境界是完全一致的,我的理解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教学手法大家都很清楚,这是第一境界,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当你琢磨的时候会有很多问题,一下子找不到办法,所以衣带宽,人憔悴,什么是创造,用生命去交换。
在观摩特级教师钱守旺的精彩讲座《打造“动感课堂”的24个策略》后,让我在教学设计、定义教学策略上有了进一步的启发。其“对话-分享”式课堂使学生勇于思考、分享和互动,从而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富有活力、富有动感,学生们会产生更多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其中“教师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室,灌输变探究。努力打造具有愉悦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课堂”此观点尤其令人眼前一亮。譬如作为新老师的我,偶尔会感受到有些学生抢答问题不积极,课堂下的作业状况也不够理想。若能调动学生,增添课堂中的愉悦感、充实感和成就感不足,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探究能力都会起到质的飞越。其中钱老师定义的理想的课堂上应具备“新、趣、活、实、美”。让我也更进一步理解了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应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认真学习新课标,明确改革方向。比如,《新课标》从“双基”到“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技能与基本思想,这便要求我们应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演绎能力和归纳能力。总而言之:教师基于新课标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决的能力的培养。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教师不仅要设计好问题,还有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告诉学生“2+3=5”这不是教育;如果你告诉学生2+3为什么等于5,这是踏进了教育的门槛;如果你告诉学生2+3=4,你们一起论证这个结果是否正确,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思想是课堂的生命,问题是课堂的灵魂。因此,课堂好问题的特征需具备:①具有探究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去探索;②具有开放性,能够使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提出不同层次的解决办法;③具有启发性,能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让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共同建筑知识;④具有挑战性,能够给孩子带来认知冲突;⑤具有可接受性,问题处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两天的学习时间是短暂的,虽然身体很累,但留给我的收获却是无穷的。每个人都可以是一颗种子,在数学教学的滋养中生根发芽长叶开花;每个老师都可以是一个引路人,举起火炬,山一程水一程地,带着孩子们回到数学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