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吟唱古诗词实验中期科研工作总结
吟唱古诗词实验中期科研工作总结
——开展吟唱古诗词实验促进音乐学科的发展
由xx区教育局教研室丁翠珍同志申报的xx区音乐学科“吟唱古诗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音乐课题经xx区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已被列为xx区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资助)课题。课题批准号为:THBE1511018。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和探讨,我们与研究对象一起从中学习并提高了认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科研举措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现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
一、明确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文明历史的古国。他那渊博精深的古诗词,乃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不断发展的艺术奇葩。诵读经典吟唱古诗词,就是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根基,让他们在非常深厚的文化优美的诗里词间资源中接授熏陶和感染,寻根固本。通过学习可以了解中国她有着自强不息、兼容并蓄、君子务实、重德好仁等美德。中国加入wTo后,全世界人的目光都会不断地转向中国,XX年奥运会就是一次向世人展示中国国力(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体育等)的好机会。让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唐诗、宋词是中国五七言诗的发展高峰,一千多年来传诵不衰,在海内外的老一辈华人中也记忆忧新。但是据调查,在目前青少年中,了解学习吟唱古诗词的却越来越少,如果不能将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继承发扬光大,那绝对是现代教育的一个严重失误!学生仍然处在被动地位,高分低能,心理素质、生理素质较差,缺乏审美修养的熏陶和教育。新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所以我认为在音乐课中有必要吟古论今。一种传统文化,一经形成,便以精神文化的积淀形式对历史和现实产生潜在和深远的影响,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越是攸久、深厚、其生命力愈大,这是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的伟大传承事业。拟活动的宗旨是:
1、吟唱古诗词,让童年学习生活多姿多彩。
2、吟唱古诗词,让青年音韵甜美人格高尚。
3、吟唱古诗词,让全民精神奋发情操高雅。
二、区开展吟唱古诗词实验的途径及办法
1、崇尚建构主义的理念。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引导他们在记忆发展的最佳阶段背诵吟唱经典古诗词曲,状态好,效果好。
2、特邀广东诗词学会、星海音乐学院佟教授等专家教授作指导。
xx区优越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给我们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实验的顾问们多是老同志,博古通今、学问渊博并热心教育事业,省政协主席杨应彬、原省宣传部长张作斌、老市长张汗青等老领导关心我们课题研究的进展,也三次特邀我们课题组代表参加省诗词学会的高级研讨活动。
3、区创造条件为课题实验的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定期召开教师专题讲座、定期进行学生古诗词曲合唱交流、区举办经典古诗词音乐会的汇报演出。
5、出版有关的古诗词音乐带、收集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科研实验中,讲究科学、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精神。
三、开展吟唱古诗词实验取得初步的可喜成果
、试点先行,申报成功
1999年我们在艺术特色学校-先烈东小学率先开展了吟唱古诗词的试点研究工作,我亲自领队带他们参加了在深圳市协办的全国第十一届弘扬民族文化、吟唱古诗词的交流活动,获得很优异的成绩,先烈东小学是省里唯一的一支学生代表队。我认为要对年青一代进行优良的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作为音乐学科,多引入古诗词鉴赏学习,学生最易接受,利用音乐课教学渗透、利用放寒暑假的机会举办吟唱古诗词少儿音乐会演出等,通过脍炙人口古诗词的吟唱寓教于乐中,达到全面审美素质的提高。
XX年开始我们正式在区五山小学、华阳小学等十几所学校,开展了此项音乐课题的研究实践活动。并得到区教育局科研办的大力支持(立项批准为区资助科研课题)。
2、吟唱古诗词的学术贡献
(1)精心培育课题组骨干,铸造高尚的审美情操人。
“人品不立、则自知不足以为师”。音乐教师要给人带来美的感染,首先要成为思想道德高尚、品格优秀的天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诗词,在“立人”方面显得何等哲理、完整、丰满、韵味浓厚,唐诗宋词、名言、警句,名篇佳作是我国思想史上、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我常鼓励教师在利益面前要“德润身”切莫“富润屋”,“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师高为范”与他们共同成长,对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怀着满腔的热情去工作,决不“物以善小而不为”,许多课题成员成了学校中坚骨干。
(2)科研课题研讨丰富多彩,长计划短安排聚散两依依。我经常利用沙龙形式组织教师聚会,在一起诵读吟唱古诗词曲。亲自上课帮助教师认识最基本的诗词常识如:
*认识古典诗词何为美?因它有一种音乐美,读起来妙趣横生,唱起来和谐悦耳:音乐美于平仄的搭配,韵律的和谐悠扬。
*认识古诗词中的句子,音调节奏和意义的异同?诗几乎每首都合于起、承、转、合的规律跟音乐歌曲的创作相近。例如杜牧《泊秦淮》七言绝句深沉感叹!
起—“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承
转—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合
词的结构组织有明确的规定,那就是分段。一首词只一段的是单片词叫单调如《如梦令》、《忆江南》等。双调词是词中最常见的。如《满江红》、《菩萨蛮》、《声声慢》等。
*探讨诗中的节奏形式:
四言句为两个音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五言句为三个音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七言句为四个音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探讨词与诗节奏形式的异同。
*探讨古诗词婉约派、豪壮派的代表人物,风格特色
其对现代音乐教与学、创造歌曲,有什么灵感启迪和促进作用?
*探讨古诗词与其他姐妹艺术的关系。
本学期为了增加她们的文化底蕴,扩大视野,元旦和平时也特地组织他们与广东诗词学会杨应彬、张汉青,张作斌等老首长老书画诗词学者的联欢座谈交流,并购票到星海音乐厅观摩著名话剧演员姚锡娟、杜熊文——中国古今优秀文学作品音乐朗诵会演出和观看国粹百年久演不衰传统优秀京剧《秦香莲》、《玉堂春》警世通言二十四卷)等的演出。
(3)引入吟唱古诗词进课堂,利于学生美好心灵的熏陶。
我们课题组将吟唱古诗词与新教材实验相结合。音乐教学新课标理念是鼓励教学的多元化,让学生将范曲、吟唱、诵读、表演创造整合运用,在教育中、乐中学习,领悟精深的古诗词经典文化。实验一年多,许多优质课呈现如:《司马光砸缸》、《鹅》、《暮江吟》《春江花月夜》、《踏雪寻梅>等,有的音乐学科带头人如:杨静琼校长、徐芳主任、刘伟霞、江云嘉、吴华芳、刘珍、尹梦洁、朱利玲、周自清、邓奕文等老师非常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定性学习与科研分析探究结合。在此项目教科研力度中,我们将五山小学定为音乐课题校本教研重点单位。因为五山小学许校长特别重视以美育人,以精典文化熏陶后一代,该校杨副校长又是音乐教师出身,特别重视此项将古诗词经典曲引入课堂的研究活动,音乐科组三位教师团结合作,所以师生共掀起一片学习古诗词吟唱古诗词的热潮。先烈东小学在开展此活动中学生积极性、领悟力最强,特选择经过血与活考验的豪迈派代表作苏轼、辛弃疾等的民族正气歌学习。如:宋朝-岳飞《满江红》、文天祥《过零丁洋》等诗篇曲子给学生留下难忘的痕迹。从学生的演唱和创造中充分体现了精髓文化的渗透力所在。
在2003年11月——12月我区开展的古诗词研讨课中,不少的低段教师选择了婉约派作品和浪漫主义与现实结合的诗歌辞赋,实验教师通过听、唱、奏、视、画、创等音乐手段把孩子带入音乐世界,更深地认识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精髓。了解李白、杜莆、陆游、陶渊明等古人水山诗画的五彩缤纷寄予的爱国之情、生命价值取向(详情见教学实验课题反思表)。
2、以古诗词曲教学为载体,特色成果突现。
优秀团队的合作科研,促使我区音乐课题的顺利开展。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相得益彰。由于得到省中华诗词学会、市领导、区教育局以及各大新闻媒体、电视台的宣传,我们的课题研究效益情况良好,参与学校及师生已扩大了三倍。另外在弘杨中华优秀经典文化方面取得突出业绩有:
*113中参加市舞蹈比赛,以古诗配曲《思源》获得市一等奖。
*恒福中学吟唱古诗词名曲获得市第九届合唱节中学组一等奖。
*47中合唱团《游子吟》一首古曲多次为其获得国际国内合唱金奖。
*五山小学与113中代表队赴山东孔子故乡参加首届华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分别获得创意和韵味数个大奖。
*五山小学并被授予广东省“诗教”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杨静琼等三十多位教师分别获得优秀教学论文奖、教学创新积极分子奖;制作优秀奖。
*丁翠珍、江云嘉等也多次出席省诗词学会的代表研讨会,还获得“广州市何安东音乐基金会嘉奖”。
*丁翠珍扎实搞科研再次获XX年“xx区培养青年教师工作一等奖”、“区音乐教研工作质量一等奖”的荣誉称号。
*首次大型“小学生吟唱古诗词音乐会”活动在我区成功举办
在广东中华诗词学会、星海音乐学院和区教育局教研室领导的高度重视支持下,我区音乐学科课题组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组织了部分参加古诗词课题研究试点学校,参加区音乐会的交流演出。此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全区青少年学生学习吟唱古诗词的高潮,提高审美情操,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会上主办单位还对在本次音乐会演出中作出贡献的集体、个人及组织策划者给于表彰奖励。(附名单)
1、音乐会演出集体纪念奖(音乐学科整合教研成果一等奖)
华成小学
(指导教师:黄俊波、管月嫦、)
先烈东小学
(指导教师:江云嘉、符光峰、王洁、刘珍等)
珠村小学
(指导教师:邓奕文、郑海洋)
龙岗小学
(指导教师:徐芳、吴华芳、谭连金、梁蕴华)
五山小学
(指导教师:郑晓霞、熊桂文等)
龙口西小学
(尹梦洁、许吉寰)
杨箕小学
(指导教师:周自清、李宁)
2、音乐会演出纪念奖、舞台会徽设计奖
恒福中学:刘伟霞、星海音乐学院:毛珂、梁茵等
龙岗小学:曾江山、侨乐小学:张锡林
3、音乐会总策划及司仪纪念奖
音乐会最佳策划:xx区教育局教研室:丁翠珍
最佳司仪:小学生:王玲兰、段x、中学教师:张x
前来参加音乐会的有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炎黄文化研究会、星海音乐学院、xx区区政府各级领导
各区中小学音乐教研会的来宾及广州音像出版社、广州荔文乐器厂、等区内800多名学生及家长。广州各大报社媒体宣传影响面直达省内外。
会上教育局副局长卢琳致贺词、将近90高龄的老前辈杨应彬首长还上台为学生们鼓劲呐喊!50多位省市区首长和领导将整场音乐会欣赏结束后,才离开,这是我策划组织活动中,难能可贵见到的影响深远的一次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盛会。
三、传承、创新相兼容,经典诗词代代扬。
1、吟唱古诗词进入课堂-让音乐课呈现多元化整合精彩内涵的新局面。
2、吟唱古诗词进入社区—让音乐会凝聚更多政府官员、家长和百万的群众。
3、吟唱古诗词进入心田—让美育人、以情感人、寓教于乐师生素质同提高。
4、出版古诗歌曲录音带—让高山流水觅知音,xx童声妙韵传万代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回顾过去的岁月,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生命实际是在点点滴滴过程的累积,你的一切成绩,于你对工作的热情,如果说生命是一支歌,工作则是这支歌的旋律。宣扬国粹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带给我工作乐趣的不是最后达到的终点,而应当是工作的过程,心灵生命的延续。当课题研究工作遇困难时,我不怨天尤人,而是进行审慎筹划和坚持不懈,百折不桡地奔向自己崇高的目标。“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第二篇:吟唱古诗词实验中期科研工作总结
吟唱古诗词实验中期科研工作总结
——开展吟唱古诗词实验 促进音乐学科的发展 由xx区教育局教研室丁翠珍同志申报的xx区音乐学科“吟唱古诗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音乐课题经xx区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已被列为xx区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资助)课题。课题批准号为:thbe1511018。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和探讨,我们与研究对象一起从中学习并提高了认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科研举措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现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
一、明确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文明历史的古国。他那渊博精深的古诗词,乃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不断发展的艺术奇葩。诵读经典吟唱古诗词,就是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根基,让他们在非常深厚的文化优美的诗里词间资源中接授熏陶和感染,寻根固本。通过学习可以了解中国她有着自强不息、兼容并蓄、君子务实、重德好仁等美德。中国加入wto后,全世界人的目光都会不断地转向中国,2008年奥运会就是一次向世人展示中国国力(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体育等)的好机会。让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唐诗、宋词是中国五七言诗的发展高峰,一千多年来传诵不衰,在海内外的老一辈华人中也记忆忧新。但是据调查,在目前青少年中,了解学习吟唱古诗词的却越来越少,如果不能将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继承发扬光大,那绝对是现代教育的一个严重失误!学生仍然处在被动地位,高分低能,心理素质、生理素质较差,缺乏审美修养的熏陶和教育。新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所以我认为在音乐课中有必要吟古论今。一种传统文化,一经形成,便以精神文化的积淀形式对历史和现实产生潜在和深远的影响,一个民族的 传统文化越是攸久、深厚、其生命力愈大,这是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的伟大传承事业。拟活动的宗旨是:
1、吟唱古诗词,让童年学习生活多姿多彩。
2、吟唱古诗词,让青年音韵甜美人格高尚。
3、吟唱古诗词,让全民精神奋发情操高雅。
二、区开展吟唱古诗词实验的途径及办法
1、崇尚建构主义的理念。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引导他们在记忆发展的最佳阶段背诵吟唱经典古诗词曲,状态好,效果好。
2、特邀广东诗词学会、星海音乐学院佟教授等专家教授作指导。
xx区优越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给我们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实验的顾问们多是老同志,博古通今、学问渊博并热心教育事业,省政协主席杨应彬、原省宣传部长张作斌、老市长张汗青等老领导关心我们课题研究的进展,也三次特邀我们课题组代表参加省诗词学会的高级研讨活动。
3、区创造条件为课题实验的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定期召开教师专题讲座、定期进行学生古诗词曲合唱交流、区举办经典古诗词音乐会的汇报演出。
5、出版有关的古诗词音乐带、收集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科研实验中,讲究科学、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精神。
三、开展吟唱古诗词实验取得初步的可喜成果
1、试点先行,申报成功
1999年我们在艺术特色学校-先烈东小学率先开展了吟唱古诗词的试点研究工作,我亲自领队带他们参加了在深圳市协办的全国第十一届弘扬民族文化、吟唱古诗词的交流活动,获得很优异的成绩,先烈东小学是省里唯一的一支学生代表队。我认为要对年青一代进行优良的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作为音乐学科,多引入古诗词鉴赏学习,学生最易接受,利用音乐课教学渗透、利用放寒暑假的机会举办吟唱古诗词少儿音乐会演出等,通过脍炙人口古诗词的吟唱寓教于乐中,达到全面审美素质的提高。
2001年开始我们正式在区五山小学、华阳小学等十几所学校,开展了此项音乐课题的研究实践活动。并得到区教育局科研办的大力支持(立项批准为区资助科研课题)。
2、吟唱古诗词的学术贡献
(1)精心培育课题组骨干,铸造高尚的审美情操人。
“人品不立、则自知不足以为师”。音乐教师要给人带来美的感染,首先要成为思想道德高尚、品格优秀的天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诗词,在“立人”方面显得何等哲理、完整、丰满、韵味浓厚,唐诗宋词、名言、警句,名篇佳作是我国思想史上、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我常鼓励教师在利益面前要“德润身”切莫“富润屋”,“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师高为范”与他们共同成长,对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怀着满腔的热情去工作,决不“物以善小而不为”,许多课题成员成了学校中坚骨干。
(2)科研课题研讨丰富多彩,长计划短安排聚散两依依。我经常利用沙龙形式组织教师聚会,在一起诵读吟唱古诗词曲。亲自上课帮助教师认识最基本的诗词常识如:
*认识古典诗词何为美?因它有一种音乐美,读起来妙趣横生,唱起来和谐悦耳:音乐美来源于平仄的搭配,韵律的和谐悠扬。
*认识古诗词中的句子,音调节奏和意义的异同?诗几乎每首都合于起、承、转、合的规律跟音乐歌曲的创作相近。例如杜牧《泊秦淮》七言绝句 深沉感叹!
起—“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承
转—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合
词的结构组织有明确的规定,那就是分段。一首词只一段的是单片词叫单调如《如梦令》、《忆江南》等。双调词是词中最常见的。如《满江红》、《菩萨蛮》、《声声慢》等。
*探讨诗中的节奏形式:
四言句为两个音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五言句为三个音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七言句为四个音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探讨词与诗节奏形式的异同。
*探讨古诗词婉约派、豪壮派的代表人物,风格特色
其对现代音乐教与学、创造歌曲,有什么灵感启迪和促进作用?
*探讨古诗词与其他姐妹艺术的关系。
本学期为了增加她们的文化底蕴,扩大视野,元旦和平时也特地组织他们与广东诗词学会杨应彬、张汉青,张作斌等老首长老书画诗词学者的联欢座谈交流,并购票到星海音乐厅观摩著名话剧演员姚锡娟、杜熊文——中国古今优秀文学作品音乐朗诵会演出和观看国粹百年久演不衰传统优秀京剧《秦香莲》、《玉堂春》警世通言二十四卷)等的演出。
(3)引入吟唱古诗词进课堂,利于学生美好心灵的熏陶。
我们课题组将吟唱古诗词与新教材实验相结合。音乐教学新课标理念是鼓励教学的多元化,让学生将范曲、吟唱、诵读、表演创造整合运用,在教育中、乐中学习,领悟精深的古诗词经典文化。实验一年多,许多优质课呈现如:《司马光砸缸》、《鹅》、《暮江吟》《春江花月夜》、《踏雪寻梅>等,有的音乐学科带头人如:杨静琼校长、徐芳主任、刘伟霞、江云嘉、吴华芳、刘珍、尹梦洁、朱利玲、周自清、邓奕文等老师非常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定性学习与科研分析探究结合。在此项目教科研力度中,我们将五山小学定为音乐课题校本教研重点单位。因为五山小学许校长特别重视以美育人,以精典文化熏陶后一代,该校杨副校长又是音乐教师出身,特别重视此项将古诗词经典曲引入课堂的研究活动,音乐科组三位教师团结合作,所以师生共掀起一片学习古诗词吟唱古诗词的热潮。先烈东小学在开展此活动中学生积极性、领悟力最强,特选择经过血与活考验的豪迈派代表作苏轼、辛弃疾等的民族正气歌学习。如:宋朝-岳飞《满江红》、文天祥《过零丁洋》等诗篇曲子给学生留下难忘的痕迹。从学生的演唱和创造中充分体现了精髓文化的渗透力所在。
在2003年11月——12月我区开展的古诗词研讨课中,不少的低段教师选择了婉约派作品和浪漫主义与现实结合的诗歌辞赋,实验教师通过听、唱、奏、视、画、创等音乐手段把孩子带入音乐世界,更深地认识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精髓。了解李白、杜莆、陆游、陶渊明等古人水山诗画的五彩缤纷寄予的爱国之情、生命价值取向(详情见教学实验课题反思表)。
2、以古诗词曲教学为载体,特色成果突现。
优秀团队的合作科研,促使我区音乐课题的顺利开展。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相得益彰。由于得到省中华诗词学会、市领导、区教育局以及各大新闻媒体、电视台的宣传,我们的课题研究效益情况良好,参与学校及师生已扩大了三倍。另外在弘杨中华优秀经典文化方面取得突出业绩有:
*113中参加市舞蹈比赛,以古诗配曲《思源》获得市一等奖。
*恒福中学吟唱古诗词名曲获得市第九届合唱节中学组一等奖。
*47中合唱团《游子吟》一首古曲多次为其获得国际国内合唱金奖。
*五山小学与113中代表队赴山东孔子故乡参加首届华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分别获得创意和韵味数个大奖。
*五山小学并被授予广东省“诗教”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杨静琼等三十多位教师分别获得优秀教学论文奖、教学创新积极分子奖;课件制作优秀奖。
*丁翠珍、江云嘉等也多次出席省诗词学会的代表研讨会,还获得“广州市何安东音乐基金会嘉奖”。
*丁翠珍扎实搞科研再次获2002年“xx区培养青年教师工作一等奖”、“区音乐教研工作质量一等奖”的荣誉称号。
* 首次大型“小学生吟唱古诗词音乐会”活动在我区成功举办
在广东中华诗词学会、星海音乐学院和区教育局教研室领导的高度重视支持下,我区音乐学科课题组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组织了部分参加古诗词课题研究试点学校,参加区音乐会的交流演出。此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全区青少年学生学习吟唱古诗词的高潮,提高审美情操,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会上主办单位还对在本次音乐会演出中作出贡献的集体、个人及组织策划者给于表彰奖励。(附名单)
1、音乐会演出集体纪念奖(音乐学科整合教研成果一等奖)
华成小学(指导教师:黄俊波、管月嫦、)
先烈东小学(指导教师:江云嘉、符光峰、王洁、刘珍等)
珠村小学(指导教师:邓奕文、郑海洋)
龙岗小学(指导教师:徐芳、吴华芳、谭连金、梁蕴华)
五山小学(指导教师:郑晓霞、熊桂文等)
龙口西小学(尹梦洁、许吉寰)
杨箕小学(指导教师:周自清、李宁)
2、音乐会演出纪念奖、舞台会徽设计奖
恒福中学:刘伟霞、星海音乐学院:毛珂、梁茵 等
龙岗小学:曾江山、侨乐小学:张锡林
3、音乐会总策划及司仪纪念奖
音乐会最佳策划:xx区教育局教研室:丁翠珍
最佳司仪:小学生:王玲兰、段x、中学教师:张x
前来参加音乐会的有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炎黄文化研究会、星海音乐学院、xx区区政府各级领导
各区中小学音乐教研会的来宾及广州音像出版社、广州荔文乐器厂、等区内800多名学生及家长。广州各大报社媒体宣传影响面直达省内外。
会上教育局副局长卢琳致贺词、将近90高龄的老前辈杨应彬首长还上台为学生们鼓劲呐喊!50多位省市区首长和领导将整场音乐会欣赏结束后,才离开,这是我策划组织活动中,难能可贵见到的影响深远的一次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盛会。
三、传承、创新相兼容,经典诗词代代扬。
1、吟唱古诗词进入课堂-让音乐课呈现多元化整合精彩内涵的新局面。
2、吟唱古诗词进入社区—让音乐会凝聚更多政府官员、家长和百万的群众。
3、吟唱古诗词进入心田—让美育人、以情感人、寓教于乐师生素质同提高。
第三篇:古诗词吟唱技巧
古诗词吟唱技巧
古诗词教学,离不开诵读。只是,如何诵读,却并非所有语文教师都了然于心。为数不少的课堂中,教师只将诵读视为不得不做的一件事,为了完成任务而组织诵读。于是,该诵读时,目标指向不够清晰;不该诵读时,却又胡乱着力。如此,既无视诗词教学的课程目标,也忽略了诗词鉴赏中咀嚼涵泳的客观需要。这样的诵读简单、随性,缺乏内在知识结构与能力养成的体系,无法满足古诗词教学的真实需求。
精心设计的诵读训练,则是课堂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此种诵读,在时间、内容、形式等各方面,都有着贴合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每一次诵读,都在完成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比如,同样是全班齐读,有时需安排在自由诵读之前,有时需安排在自由诵读之后。个中差异,既由学段训练目标而定,也由课堂的具体学情而定,还由诗歌本身的内容、思想以及情感而定。
要让诵读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发挥应有的课程价值,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依据课程目标预设有梯度的诵读流程,此外,还需关注诵读中的意境营造、思维激活和情感体验。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完成与诗词、与诗人、与特定时代背景的对话。
一、诵读中的流程设计
诵读如登楼,倘若没有预设的楼梯,便只能在同一层面徘徊,无法一步步攀向顶层。故而,借助精心设计,搭建由低至高、由浅入深的梯度教学流程,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感悟诗歌的多重意义,体察诗人的丰厚情感,品味诗歌的精美意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诗词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任务。教师需将这些任务分解到梯度教学流程的各级台阶之上,让课堂上的每一次诵读,都承载明晰且独特的训练目标。
明白了上述道理,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处理好课堂上的诵读活动。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每一层台阶上,该设定一个什么样的诵读目标,才符合诗词鉴赏的思维发展梯度?要回答这个问题,则又需要兼顾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并综合考量学生的理解力和诗词本身的难易度。一般而言,初中学段古诗词教学中的诵读,应经由“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读出思想”这三级台阶,抵达诗词的创作主旨即可;高中学段古诗词教学中的诵读,则应经由“读出情感—读出思想—读出个性—读出共性化价值诉求—读出独特的艺术手法”这五级台阶。对高中生而言,诵读训练,应该转换为对话训练。每一次诵读,都是在某一个信息点上,与诗词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
我在执教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课时,设计了如下有梯度的诵读流程:
1.自由诵读,至少三遍。一读,读对字音和节奏;二读,读出诗歌的韵律和味道;三读,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
2.随意抽读(至少两位学生),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读。
3.学生推荐诵读。
4.教师范读。分两遍,第一遍用播音语调读,第二遍诵读。然后,要求学生对比,说出其中的差别。
5.学生再次自由诵读。
6.交流诵读感受。
7.提出阅读中的困惑与思考。
8.带着问题再读,梳理诗歌大意。
9.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这样说?有没有什么言外之意?
10.如何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而在执教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唐诗宋词选读》中的《春江花月夜》一课时,则设计了如下有梯度的诵读流程:
1.组织多种形式的诵读,将学生一步步带进诗歌的独特意境中,在整体上形成初步感知。静读涵泳,初品诗歌的内容之美;浅吟低唱,二品诗歌的画面之美;含英咀华,三品诗歌的音韵之美;个性阐释,四品诗歌的意境之美。
2.细节研磨。组织学生围绕最喜欢的诗句展开描述,将诗歌语言转换为散文语言,丰富学生的主观想象。
3.缘景明情。在细节描述的基础上,转换思维视角,从鉴赏的角度探究诗歌的创作技法和表达的独特情感。
4.归纳提炼,在合作中探究诗歌鉴赏的路径和方法。
5.合作探究:《春江花月夜》到底美在何处?
6.拓展阅读:(1)宫体诗;(2)玄思与人的意识;(3)盛唐气象;(4)月的文化意义。
比照两种不同的梯度流程,可以发现,初中阶段的古诗词诵读训练,由“一楼”攀上“三楼”,便达成了教学目标;而高中阶段的古诗词诵读训练,则需直接由“三楼”起步,攀向更高的“五楼”甚至“十楼”,才算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二、诵读中的意境营造
古诗词中的意境,往往隐藏于文字的表象背后,非反复诵读便不能感知。读不出诗词的意境,则永远与之隔着一座山,无法窥见字里行间的情感与思想,无法实现与诗人的“对话”。
但这不等于说,只要反复诵读,便一定能够体悟出诗词的既有意境。要在诵读中完成意境的品味鉴赏,必须强化诵读的指向性,确保诵读活动切实瞄准了诗词的意境。
最常见的意境营造法,是情境再现。即在诵读相关诗句时,借助相关的联想与想象,最大程度地丰富原诗句的内容。我在引导学生品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一句时,就采用了此种方法:
师:想一想,无边落木萧萧下,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大脑中要有画面,要能把这画面读出来。你来试一试。
(学生读,字正腔圆。)
师:读出诗句的意境了吗?“无边”呀,多广阔的范围,你得读出这浩瀚无际才行。“萧萧下”,是不是有一个从上而下的过程?把大脑中的画面再完善一下,再读一遍试试。
(学生再读,有了很大的进步。)
师:再想一想,只有“无边落木”在“萧萧下”吗?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也在“萧萧下”?
生:我觉得,还应该有落花。
师:秋日的落花,会给诗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生:悲凉。因为花代表着美好。
师:是的,美好的花,也落了。象征着生命的绿叶,也大面积地凋零。这是一种多大的悲凉啊!带着这份情感,再读这句诗。
(学生再读。)
师:满山的叶与花,只在今天才落吗?去年?前年?一百年前?一千一万年前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再读这个句子,看看还能品味出什么样的意境?
(学生再读,交流。)
生:如果从时间和历史的角度看,去年的叶与花,在去年秋天凋零了,却又在今年春天生长出来。今年的叶与花,眼下无边无际地凋零,明年春天又会再次生长。这样看来,这个句子虽然表现了秋日的悲凉,却也隐藏着一种生命的循环不息。
„„
意境营造的另一种方法,是在反复诵读中揣测作者情感。我在执教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唐诗宋词选读》中的《将进酒》时,便用到了此种诵读技法:
(王超同学回答,略。)
师:说得太好了。意思不同,就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处理。有没有哪位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和王超不一致?
生:我认为诗歌开头的第一句,并不是为了表现什么雄壮,而是为了表现一种巨大的愁闷。所以,朗诵时,应该突出的是惆怅之情,而不是豪放之情。
师:何出此言啊?
生:这个开头,显然是采用了《诗经》中常用的比兴手法。诗人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目的,是为了引出下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个句子要表现的是时间流逝太快,且一去不复返。这显然是一种面对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无可奈何,是一种青春无法挽回的大悲。
师:说得太精彩了!岁月流逝,确实是像黄河水东流一样,一去就不复返。更何况,这流逝又是如此的快,早晨还是满头青丝,暮时就白发苍苍了,这确实是件令人感伤的事。你依照你的理解,给大家朗诵一下开头的这两个句子,好吗?
(学生朗诵,读出了无可奈何的感觉。)
师:两位同学,由于对开头的内容理解不同,结果朗诵时采用的方法也就不同。对这两句,其他同学还有些什么样的认识?
生:我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想,李白面对着东流的黄河水时,肯定也是想到了孔子的这句话。所以,我的感觉是李白既有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苦闷,同时也有一种警觉。这从后面的“人生得意须尽欢”等四个句子可以看出来。李白是因为时光流逝太快,所以在苦闷中反而激发出了一种精神。
师:分析得很透彻啊,而且有文本作为证据。你能把你所领悟的内容朗诵给大家听吗?
(学生朗诵前几个句子,到“千金散尽还复来”处。)
师:朗诵得很好,前两句你突出了一种挫折和苦闷的情感,读得很是低沉,后几句转为高亢,是想表达李白的豪放不羁。我的理解对吗?
生:是,我认为,当李白说出“天生我材必有用”时,心中应该是充满了自信的。
此两则教学片段,皆借助对古诗词中相关语句的反复诵读咀嚼,拓展了诗句的内涵,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对学生更好地感受诗中的意境之美,具有较好的帮扶价值。
三、诵读中的思维激活
受个体阅读体验以及生活阅历的制约,中学生在诵读古诗词时,往往存在认知肤浅、思维缺位的局限。这就需要教师在诵读活动中,巧妙创设相关问题情境,借问题来激活思维,读“活”诗词。
比如,学生诵读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很多人对词作结尾处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情感把握不够准确。一部分学生认为,该词是豪放派词作的代表,“豪放”自然就应该是诵读中的情感基调,应将“一樽还酹江月”视为一种豁达,读出寄情山水的乐观旷达才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人生如梦”,本就具有一种消极情感。苏轼面对前人的千秋功业,想到自己一事无成,当然会悲从中来。诵读尾句,应读出人生的无奈与痛苦。
两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都能自圆其说。要想辨析其中的正误,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在诵读中区分、品味、比较、鉴赏,彻底激活学生的认知思维。
下面这个片段,是我在教学该词时所作的诵读引导: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诵读,我感觉都有点别扭。生命苦短,功业无成,无论如何也不会开心自得。苏轼再洒脱,也不至于苦乐不分。但若将其视为满腹怨言、无限凄凉,却又不是苏轼的风格。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词,看看这“人生如梦”,是否还包含了第三种甚至更多种意义?
(学生诵读,然后交流。)
师:哪位愿意再为大家诵读这个句子?把你与众不同的见解读出来、说出来。
生:(诵读后解释)人生如梦,我觉得不一定是感触自己的人生,而是在说所有人的人生。那么多的英雄豪杰,转眼间便消逝了,不就像梦一样吗?所以,这个句子应该读出一种悠长的感叹。
师:哦,人生如梦,也如戏。刚刚还在舞台上热热闹闹地表演着,转眼间,便人去台空,只有大江依旧、明月依旧。所以,你认为苏轼是为人类的共同命运而感叹,并非只是悲怜自身。
生:(诵读后解释)苏轼可能是在说生命的不可捉摸。梦嘛,谁也把握不住的,就像苏轼自己。其实苏轼就算不被贬官,也成不了周瑜那样的风流人物。苏轼能够建立的功业,只能是做个有作为的文官。现在,官没有了,词却写得越来越精彩。其实,我们现在了解苏轼,并不是他作为官员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创作了这些词。所以,我觉得,读这句,应该有一种迷惑感。
师: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人生如梦,充满了不确定性。苏轼吟唱到这个句子时,心中想到的,或许是另一种不朽的功业——诗词创作。当他觉得可以凭借自己的诗词而获得生命的不朽时,便有了一丝宽慰、一份希望、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复杂情绪。
„„
诵读中的“问题”,最好是来自学生的诵读困惑。在缺乏用以统领课堂诵读活动的生成资源时,也可以借助教师的预设,激活学生在诵读活动中的学习思维。
例如,引导学生鉴赏李白的《将进酒》时,在结尾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意义感知上,可作这样的诵读“问题”预设:“诵读结尾处的这组诗句时,有人认为,应读出一种醉态和疯癫;有人认为,应读出一种不管不顾的洒脱豪放;有人认为,应读出一种浸入骨髓深处的愁苦悲痛;有人认为,应读出由‘豪言壮语’至‘不言不语’的情感落差。请结合不同的理解,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诵读这组诗句。当然,如果你还有不同的解读,也请说出来,并读给同学们听。”这一组看似矛盾的观点,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交流碰撞的时空中。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便只能不断地诵读,不断地思考、探究,直至形成自认为最合理的文本解读。
四、诵读中的情感体验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一切朗读都是可耻的”的观念,反对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活动。持此主张者认为,古诗词学习应立足于静读涵泳,从文字中咀嚼感悟。一旦诉之以朗读,便肤浅化、狭隘化,甚至出现误读。
此种观念,对于语文教学中的诵读训练,确有警醒价值。为数众多的课堂,授课伊始,便利用多媒体设备,或播放名家朗读音频,或呈现相关视频材料,朗诵、背景音乐和画面同步展示。这样的做法看似在为学生提供模仿借鉴的典范,实则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使原本可以无限丰富的解读与表现,规范成了唯一的模式。
但这并不等于语文教学中便该彻底告别朗读。学生建立在对诗歌个性化理解基础上的自由朗读,是其理解与感悟能力的外化形式。借助这一形式,教师可发现学生在阅读鉴赏中存在的欠缺,然后借助一定的课堂活动加以纠正。故而,朗诵并非必须杜绝,而是要用对时间和地方。
在古诗词教学中,强化诵读中的情感体验,正是要“用对时间和地方”。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就其内在表现形式而言,为涵泳咀嚼;就其外在表现形式而言,则多为融注了情感的朗读。二者中,涵泳咀嚼是根,朗诵为叶。无根则无叶。教师的价值,就在于守住根,然后让叶焕发生机。
我在引导学生鉴赏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唐诗宋词选读》中杜甫的《蜀相》时,采用了词语替换的方法,将“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替换为“映阶碧草映春色,隔叶黄鹂传好音”,要求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情感上的差异。下面的教学片段,便是学生基于诵读,在情感体验方面所作的探究:
生:“映阶碧草映春色,隔叶黄鹂传好音”,这个句子读起来很美,表现出的应该是一种喜爱;“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却在美好的景色之外,多了一份失落的感觉。两个句子,两个字的差别,表达的情感却完全不同。如果朗诵的话,改动的句子,应该读得比较欢喜,原诗句读得比较伤感。
生:这个句子的情感,其实是和首联相承的。首联的“柏森森”,我觉得表现的就不是对风景的欣赏,而是一种孤独寂寞。这首诗我在朗读时,总觉得很压抑,读不出杜甫对景物的喜爱。可能,杜甫写景就是为了借景表现孤独压抑的情感。
生:其实,景物确实很美。杜甫是用美景写悲情。改动过的诗句,只有美景,没有悲情,便体现不出诗人的复杂情感。
师:什么样的复杂情感?
生应该是既有对丞相祠堂冷清的感触,又有拿自己和诸葛亮相比的失落,还有物是人非的悲伤吧!
师:有这么多的情感?依据是什么?
生:我觉得,“何处寻”和“柏森森”,说明丞相祠堂知道的人并不多。台阶上长满了碧草,更说明来拜祭的人很少。所以,有冷清的感觉。杜甫一直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却始终报国无门,拜祭诸葛亮,便难免以诸葛亮的成就与自己相比,所以很失落。物是人非,是说祠堂还在,诸葛亮却早已逝去。
师:有理有据,挺好。可能诗人还想到,这个祠堂中,曾经有什么样的人物也来祭拜过呢?诗人想得越多,情感便越无法轻松。所以,他只能感慨,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这是不是还有一种“恨无知音赏”的情感?
„„
这样的探索,目的在于打通诗句诵读、词语咀嚼、意义探究、思维拓展的训练路径。先读后思,边读边思,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除此四法,古诗词教学中的诵读,还应该关注诗词本身起承转合的结构特征,关注不同题材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的内在差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整体表现,关注特定学段的不同诵读要求。教师需依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诵读活动。只要将诵读训练和课程目标紧密结合,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诵读,便“永不过时”。
第四篇:第13课 吟唱古诗词
第13课 吟唱古诗词
教学目标:
1、能背唱歌曲《咏鹅》,在演唱中感受音乐如何与诗歌相结合,体验
音高与诗词韵律相结合的美感。
2、通过唱游的形式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的表现与理解。
3、复习和巩固大提琴、小提琴的音色,能区分出用这两件乐器演奏 的《咏鹅》。
教学重点:咏唱歌曲时如何表达音乐的韵味与巩固大提琴、小提琴的音色听辨。
教学难点:巩固大提琴、小提琴的音色的听辨。教学准备:有关动物头饰。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景:(出示课件。)
池塘里,鹅妈妈带着一群上鹅戏耍的场面。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生动的画面你们会想到一首什么古诗呢?
生:《咏鹅》。
师:对了,这是唐朝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诵一遍,好吗? 生:„„
(出示《咏鹅》诗词。)
师:这首诗大家最熟悉不过了,有的同学甚至三岁就会背诵了。谁来讲讲这首诗写了什么?
生:写出了骆宾王对鹅的喜爱之情。生:出出了鹅可爱的样子„„
师:大家说得真好。诗人用寥寥几笔就把鹅那优美的体态以及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学唱歌曲
师:以往我们都是朗诵《咏鹅》,今天我们为它谱上曲子唱《咏鹅》。
(出示歌单。)、学唱歌曲
(1)放录音,学生随乐小声哼唱。(2)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3)解决反复跳越记号的唱法。(4)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启发情绪
(1)古人在吟诗的时候常常会有什么动作和表情?(2)学生模仿并演唱歌曲。
三、综合、拓展
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方式展示了你们对《咏鹅》诗的理解与升华,真是丰富多彩,都非常有个性,有创意。如果要发奖的话,都可以插上一面胜利的红旗(发放一面小红旗)。我对每位同学都很满意。请大家考虑,如何把我们这些作品和古诗《咏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呢?
学生集体讨论。综合表现举例:
首先,音响创作组创设情景,模似鹅叫、鸟叫、流水声、风声、雨声。前奏中全体朗诵原诗,然后全体一起唱前段歌词,歌舞创作组和乐舞蹈,配上飘舞的“柳枝”飘舞。间奏时朗诵创作的儿歌,全体一起唱后段歌词。最后两然诗,配上飞洒的花瓣。舞蹈组在台前做舞蹈造型。学生的图画在屏幕上出示,做背景。
学生全体创造表演后(全程录音),老师给全体学生拍照作纪念。
四、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特别开心,我们不仅学会了为古诗《咏鹅》谱写的歌曲,而且根据自己的感受创造性地进行了发挥。我相信同学们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还会有许多许多新的创意„„
五、放学生的创作录音。学生排队出教室。
心得体会:在欣赏、学唱、表现歌曲《咏鹅》的过程,让学生感受音乐如何与诗歌相结合,体验音高与诗词韵律相结合的美感。
第五篇:古诗词吟唱教案:《游子吟》
[古诗词吟唱教案:《游子吟》]
课题:《游子吟》
内容:演唱歌曲《游子吟》
教学目标: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从中体验母子情,古诗词吟唱教案:《游子吟》。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电子琴 录音机 贴画 白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
二、导入新课: 请学生仔细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世上只有妈妈好》、《小乌鸦爱妈妈》和《母亲》等歌曲,感受浓浓的母爱。
师:讲讲关于孟郊小时侯的故事,(播放《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请学生仔细聆听。
生:学生自由发言,请大家在听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举例说说妈妈对你的关心和爱护。师:大家说得对,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请你说一说这张图片上描绘的是什么?(出示图片)
师:图片上的这个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初听歌曲《游子吟》师:(播放朗读古诗《游子吟》)你们也想试试吗?(全班读)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写得好不好?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三、学唱歌曲:《游子吟》
师:看来大家都被诗歌深深地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们,还有老师。老师为诗歌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游子吟》。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游子吟 1=c 作词:[唐]孟效 优美 抒情地
作曲:杨春萍
(6— 5 6|1 6 1 2 3 — |2.3 2 1 7 6 5|6———|)
mp
6 5 6 7 | 6 ———|
.慈 母 手 中 线,3 6 1 5 6 2 4| 3 ———| 游子 身 上
衣,教案《古诗词吟唱教案:《游子吟》》。
2.3 5 3 5 | 2 3 2 1 — | 临 行 密
密 缝,6.1 2 3 2 1 6 1 | 5 ———| 意 恐 迟 迟 归。
|| :6 — 5 6 | 1 6 1 2 3 — | 谁 言 寸
草 心,.3 2 1 7 6 5 | 6 ———:|| 报 得 三
春 晖。
再次播放歌曲:师: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怎么样?好在哪里?(学生回答)
师:对,这首歌曲听起来多亲切呀,充满了母子之间浓浓的爱意。教师弹琴范唱歌曲,教唱曲谱。教师弹琴,生用“啦”音轻声跟唱旋律。
教师先教唱曲谱,然后再弹琴逐句教唱歌曲。教师弹琴,师生一起轻声地演唱全曲。老师唱前四句,学生接后四句。
师:动人的旋律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现在让我们唱着歌词,再来感受孟郊对母亲深深的爱。师:这样一首感人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深情地)师:那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来演唱歌曲。表现母子情(活动《献给妈妈的爱》)
师:前面的演唱,我们体会的是孟郊对母亲的爱,现在请大家带着对自己妈妈的爱,再次深情地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歌声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母亲的爱,相信你们的妈妈听了一定会很高兴。诗人孟郊写下了千古绝句来回报妈妈,你想怎样报答妈妈呢?(生自由发言。)学生自由表达对妈妈的爱。
师:你们知道妈妈的节日除了“三八”妇女节,还有一个什么节?(引导学生说出母亲节)师:那么过节的时候,你想怎么向妈妈表达你的心意呢?现在虽然不是母亲节,但是我们今天感受到了深深的母子情,我想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妈妈说。老师这给大家准备了白纸,你们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到母亲节那天送给你们的妈妈,好吗?(学生各自写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上来读给大家听,对表现好的学生奖励贴画。
四、小结:
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师:今天,大家不仅学会了一首感人的歌,还为妈妈献上了一份爱心。我相信妈妈们一定会很高兴。等你们将来长大出门求学,或者外出工作成了真正的游子时,一定别忘了你的妈妈,要记得为妈妈献上自己的爱心,别忘了还要关心你的祖**亲,要记得为祖**亲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