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典型,说自己”的心得体会
“看典型,说自己”心得体会
猫猫营小学
龙明琼
这学期,学校组织我们老师观看全国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这是我第二次观看。第一次是在去年教师节期间中央教育台播放,我在家观看的。记得当时我就被深深地感动了,以至于看着看着不禁流泪了,这完全是被感动的泪。今天又一次聆听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五位老师的事迹报告,深受感动,深受启发。五位老师是育人的模范、师德的楷模。他们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老师们的报告平凡之中见伟大,简朴之中见激情,使我又一次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师德教育。霍老师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邹有云老师提出,“让爱的阳光照亮深山”;黄静华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盘振玉老师“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林崇德老师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五位老师共同的特点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他们是“把爱献给教育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为我们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人民教师是无比光荣而又神圣的称号。人民教师有两层深刻的含义,第一是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第二是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我们要向五位优秀教师学习,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我通过近段时间学习了师德师风后,我知道当一名好教师,应当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乐教勤教,才能善待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二、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如果不常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因为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三、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四、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
五、培养师德,应加强修养。
按照教师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职业操行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方式。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把它作为向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其次要加强自律,这是培养良好师德的最好办法。同时,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昨天可能是一位好老师,今天可能是一位普通教师,明天可能被教师队伍淘汰。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动态的,是不断提高的。教师要有一颗进取心,不断学习,放眼世界,弥补不足,提高素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决心以我校优秀教师为榜样,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让每一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自己看
自 荐 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阅览我的这份自荐书。
我叫张倩,是陕西电子科技学院09届交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经过三年的刻苦努力,我以优异的成绩及综合能力毕业。我知道未来的道路上充满机遇和挑战,我正激越豪情、满怀斗志准备迎接。我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付出总会有回报!”
大学期间,我在抓好专业课学习的同时,更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专业学习上,我主修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路行车组织、铁路客运组织、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行车安全组织、现代物流学,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同时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在班务工作和学生工作中,作为副班长,工作认真负责,时刻以饱满的热情为同学们服务。一年多的班务工作,不仅使我在工作能力,综合能力和组织能力上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还提高了我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认真的工作态度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昨天的成绩已成为历史,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获得明天的辉煌;只有不断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挖掘潜能,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我不在乎自己的工作将是的尊卑,我只愿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尽我所能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也许我并不完美,但我很自信,请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您满意。我将以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无悔的奉献给贵单位。“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是我执着的追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实力与能力来胜任贵公司的职位。
也许我不是您唯一的选择,但我将是您最好的选择;也许我没有工作经历,但我有最年轻的活力;也许我不能给您辉煌的过去,但我有无限的潜力。最后,预祝贵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自荐人:张倩
2011年10月
第三篇:说课自己
一、教材分析与定位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单独这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理解,针对不同的年段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针对三年级上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及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我们需要确定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具体作用。根据教材的位置,结合课后的生字和练习,我对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要求“艳、内”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3、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与习惯。
重点是:感悟到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
难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落花生》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语言朴实无华,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等一系列活动,十分自然地揭示了主题思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二、说教法学法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衡量语文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充分阅读,少讲精读,读中感悟,读中明理,从而受到情感熏陶,感悟人生的哲理。说学法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了给学生的“点金术”授之以渔。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说、悟的方法学习。这样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三、学生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在训练的同时,淡化训练的痕迹,力求达到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五年级学生语文知识、生活经验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篇课文中父亲说的话含义深刻,理解起来稍有难度,所以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重点要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另外,五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花生的品格中领悟出做人应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四、以学定教,说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分五个环节进行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一)悄然入情赏花钟
为了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日内瓦大花钟,与学生共同欣赏,我这样激情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大家看: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瑞士日内瓦大花钟,瑞士素有“花园之国”和“钟表之乡”的美誉。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同钟表的制造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了“花钟”。花钟上有哪些花儿?这些花分别是什么时候开放呢怎么能组成一座钟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去读书,发现其中的秘密吧。[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积极的状态。]
(二)品读美文识花钟。
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分这样几个步骤指导学习的。
1.指名读文,找中心句。指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然后用课件出示中心句。告诉学生找中心句是归纳段意的方法之
一、2.轻声读,找花名。接着我再让学生轻声读描写花开的句子,找一找课文中写了哪几种花。我把收集到的9种鲜花的图片一一展示给学生欣赏,配上音乐和简单的介绍,为学生的品句作铺垫。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本,把写自己喜欢的花的句子体会着多读几遍是展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好机会。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更好地理解课文。学生美读句子时,我及时点拨。比如:当学生说喜欢牵牛花的句子时,他一边美美地的读句子,可能会一边做了个吹喇叭的动作,样子十分调皮、神气,我一定及时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你读得真棒,你真像那朵可爱的牵牛花”。当学生说喜欢描写万寿菊的句子时,我猜测学生不太理解“欣然怒放”,我特别点出万寿菊的图片让学生想象,及时提示:这盛开的万寿菊圆圆的像小朋友的什么呀?学生说:万寿菊像一张张娃娃灿烂的笑脸。我立刻奖励一朵小菊花以示鼓励;如果学生还不大理解时,我会找一位同学上台演示“笑脸”,我来范读句子,指导学生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品词、品句。这样既欣赏了语言文字之美,也提高了学生细心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4.读写结合,学表达。为了体会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以课后练习题为蓝本,让学生在填空中感悟用词的准确和不同的表达技巧。我设计了一个比较题:我用课件出示我写的句子,我把句子换成“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蔷薇花开了,七点睡莲开了,十二点午时花开了……”这样的表达方式和课文中的句子对比,然后进行对比发现,体会交流。省略号是文本的又一个亮点。我会问:同学们,你们平时观察到哪些花在什么时间开放呀?借机让学生结合平时观察,生活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填补课文中省略号的空白。借机让学生结合平时观察,生活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填补课文中省略号的空白,以突出这篇课文在本单元中的引领作用。最后,我又回到本段,图文结合,我读花名,学生读花开的部分,引读美文,让教师、学生、文本甚至与编者融为一体。
(三)合作交流探花钟。课文第二段是归纳原因,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我先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卡片:1.读一读: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议一议: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3.填一填,一天中造成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的原因是:(1)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2)还有的花,需要()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因此与()有关。4.说一说:昙花为什么会在九点含笑一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接着按照三个层次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的流程,共同学习。考虑到填一填这个环节,学生不能很好完成,我根据学生回答及时点拨,让学生结合课文,多读多体会,找出答案。小组学习之前,有要求和目标,活动时让学生充分自主读书,师生平等交流,学习之后有相应的汇报检测,这样小组学习就达到了合作、探究的效果。
(四)拓展延伸编花钟 发现了鲜花的秘密,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再引导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我再次播放大花钟让学生欣赏:瑞士的日内瓦花钟把美丽的鲜花与钟表奇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各国的能工巧匠们纷纷效仿,制做出了形形色色的花钟,这里有俄罗斯花钟、日本花钟、北京花钟。这些花钟装点了城市,美化了生活。
2.同时,我还抓住“大致”一词,让学生读句子,体会到与前面写花开的时间范围词一样,也是语言的一种准确的表达。
3.最后我提议大家一起来做一个花钟吧!同学们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快乐的一起编了一个新的花钟。必要时,我会推荐科学书籍如法布尔《昆虫记》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等等。总之,教无定法,让学生在不同层次多样化的读书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学生仔细观察等方面的养成教育。最后,读练结合,建议学生们观察周围的花草并写成日记,为本单元习作埋下伏笔。
五、浓缩文本,说板书
板书设计是教案浓缩,课文内容的主线,主题的升华。我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图片,编成花钟,作为本课的板书设计,体会到花的有趣与钟表结合的奇妙,回归文本整体。
第四篇:一点一滴看自己
一点一滴看自己
湖北枣阳吴店二中七(2)班李思怡
我以前也许不是一个好孩子,因为我是一个不讲文明的孩子,是一个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孩子。
以前的我懒惰,不讲卫生。走进我的房间,你会觉得是走进了一个垃圾的世界——本应堆满书的书桌上却堆着一堆零食袋;被子乱糟糟地蜷缩在床上;布娃娃到处扔的都是;地板上、床上、桌子上,哪个不是我的布娃娃?
在家尚且如此,在学校里就更不用说了。
在这种只有垃圾的地方也使我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手里握着一袋零食,漫步在校园里,呀!吃完了,顺手丢掉,这并不稀奇。
但现在不同了,自从学校里开展了养成教育的活动,这种情况虽说没有彻底消失,但也已经改变了很多。
现在的我勤劳,讲卫生。再次走进我的房间,你还会觉得这是垃圾的世界吗?你会相信这是以前那个乱糟糟的房间吗?一定不会了吧!这是一个充满温馨的世界——桌上的书整整齐齐,一盆仙人掌站立在桌子的一角,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布娃娃排着队整齐地靠在床头柜上,一幅大大的全家福挂在洁白的墙上,地板干干净净。
在学校的改变丝毫不逊于在家里的改变。手握一袋零食,在校园里走着,吃完了,快步走到垃圾箱前,准确的扔进去。看见地面上有一张纸,顺手捡起,扔进垃圾箱里去。这个场景也不稀奇。
这还不够,我要继续改变。在明天,你们又会看见一个全新的我,文明的我。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能够改变自己;我们不能使天变得更湛蓝,不能使水变得更清澈,但是,我们能够使自己变得更干净,使自己变得更文明!
评语: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能够改变自己;我们不能使天变得更湛蓝,不能使水变得更清澈,但是,我们能够使自己变得更干净,使自己变得更文明!”说得多好!小作者从自身讲起,拿从前懒惰的我,不讲卫生的我与现在勤劳,讲卫生的我作对比,鲜明地表现了我在学校养成教育的教育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当然,“这还不够,我要继续改变。在明天,你们又会看见一个全新的我,文明的我。”让养成教育深入开展,让良好的行为习惯伴我们终生!
置评教师:闻世军
第五篇:说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本节课出自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1课。
一、说教材
这篇优美别致的短文是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它不同于那些纯粹描写景物风情的文章,而是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讲述了自己1935年在德国求学时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德国家家户户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并用凝炼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最后讲述1980年再次来到德国,再次看到这番情景,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读起来既让人大开眼界,又叫人回味无穷。
纵观全册,第八单元是最后一个教学单元,它的主题是“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训练重点是“揣摩积累语言、了解异国风情、拓展搜集资料”。而作为第八单元的开篇课文,并且是讲读课文,文本的诗情画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编者的编写意图、教者的预设生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要能做到五心合一,找到共鸣点,形成教学目标:(大屏幕出示)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结合具体语境品味语言,借助随文练笔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生动、具体的方法。当堂积累并背诵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教学重点】
1、通过重点句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德国人养花多、美的特点,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生动、具体的方法。
2、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大屏幕出示)教材文质兼美,但较为浅显简明,五年级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主要采用“质疑课题——研读课文—把握重点——读议结合”的方法、顺序推进,并辅助采用“图文结合法、情境渲染法”等方法。
2、说学法:(大屏幕出示)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用“搜集资料—自主质疑—以疑促读—读议交流”的方法来学习,即课前收集资料,增进对季羡林,然后自主质疑,以疑促读,做到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读议交流。
三、说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
1、导入——从民族的经典走向世界的多元。
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有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
秀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激发学生到世界各地去走走看看、了解异国风情的好奇心,进而导入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后不得不提及本文作者季羡林先生。针对五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也可回忆读过、学过的与季羡林先生相关的文章。这样能使预习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无效。众所周知,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课前预习、搜集资料,既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实践能力,又拓宽了学习的领域,构建了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促进了学生对作者的了解,以及对文本的理解。
这里我做了学生回忆起《怀念母亲》一文的预设,如果学生提到,就顺势让学生回忆几句那篇美文的几句话,让曾经温暖我们的文字拉近我们与作者的距离,从而亲切的走入这一篇。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质疑——“主动索取”永远比“被动接受”得到的东西多。《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题目本身就耐人寻味,也会引发学生疑问,让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旨在“以学定教”“以疑促学”。因为美国教育家哈.曼曾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就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
(2)出示词语,检查预习:
脊梁 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
对于高年级学生,课前能通过查字典、日常积累等多种方法识字,所以读准字音就预习中就能够做到的,课上检查读词时,只需相机强调个别字音。
(3)检查朗读,指生接读课文
德国之美印发了季羡林先生几十年后再回德国时地由衷赞叹。请学生找到他赞美德国的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齐读并板书(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三、从“花”切入
1、寻找奇景,初步感受
请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划出漫步在德国看到了怎样的奇丽景色,在旁边写下批注。
2、让学生自由谈出感受,根据他们提到的段落进行出示文字,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
相机指导“过任何一条街”一段的诵读。首先采用老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等方式,让学生亲近文字,在聆听与思考中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教师相机引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并欣赏图片,增强感官印象。为了强调语言文字的活学活用,这里设置了词语积累环节,让学生说出日常积累的描写花的词语,并有选择的记录。
接着采用创设情境导读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文字 这条街有这种美景吗?不是,任何一条街都如此。引读:走过宽阔的大街,抬头向上看,(读)……
走过长长的小巷,抬头向上看,(读)……
穿梭于繁华的都市,抬头向上看,(读)……
流连于宁静的小镇,抬头向上看,(读)……
相信有了这样的诵读,填空读甚至背诵都已经不是问题了。出示本段内容的填空,并尝试当堂背诵。
四、品读奇特
1、德国不仅有着奇丽的景色,德国更是个奇特的民族,快速读文,找出能表现这个民族奇特的句子。
(1)研读“自己在屋子里看到的花”——叩问“莞尔一笑”的灵魂。
根据学生所说,出示段落“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解疑什么是“花的脊梁”。季羡林为德国人与众不同的养花方式感到奇怪,那就请学生用奇怪的语气读出这段话。
而爱花的德国人却早已习惯,抓住文中的“莞尔一笑”理解。这是怎样的笑?(微微一笑,平静的一笑,淡淡的一笑,朴实不张扬的一笑)从女房东淡淡的、平静的一笑中,我们看出女房东是个怎样的人?(她是一个爱花的人,而且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种淳朴的人生境界像花儿一样美丽自然。)引导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美好有自然的情感。
(2除了以上文字中看出这个民族的奇特,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更耐人寻味。在学生读出本段时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是一个许多人穷其一生也难以透彻的哲理,我觉得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所感悟,心生向往就很好了。先联系课文2、3段“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欣赏别人的花”这种奇丽景色、奇特民俗初步理解;再联系生活实际回忆发生在同学之间、邻里之间、校园里、社区里、家里的事情,思考并举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
原来在奇丽的景色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呀!怪不得季老先生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引导学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五、拓展
四五十年后,季老先生又到了德国,刚一下火车,迎接他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他感慨地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完成小练笔,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没有变。
2、总结写法
是件平凡的小事,但作者通过写“花美”和德国人民种花习俗的特别来赞美德国人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美;通过写
德国人民一代又一代传承这种爱花、养花的习俗,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德来赞美德国民族精神的伟大,这种写作方法就叫——(板书:以小见大)
3、推荐阅读:
课下同学们可以找来季老的文集继续阅读,出示: 《季羡林散文集》《德国印象》《留德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