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历史优质课竞赛 作课点评
初中历史优质课竞赛
作课点评
一、对初历史学科的看法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目前有多种说法,我觉得这句话是最精炼的“一堂课的好坏,关键要看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这里的深度,指的是学生在这堂课中的提高度,也就是说,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提高了多少。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所设计和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摘苹果理论”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也就是提出的问题就像摘苹果一样,既不能让学生摘不着,也不能让学生随手一摘就摘到,如果有,那也只能是一些最基础的内容,至于提高部分,就得让学生踮着脚尖去摘或者跳起来去摘。而学生参与的广度,则指的是积极参与教学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要提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面向全体学生,如果一堂课下来,只是少部分人积极参与,自然不能称是一堂好课。
当然,各个学科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就历史学科而言,不论是课标还是教参当中,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立。这也就在告诉我们,作为初中历史学科而言,使学生知识水平与学史能力得到提高、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情感得到升华就是我们的目标。要做到这些,全员参与、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史为鉴这些基本的原则是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的。如果教学中还能体现出生动性、形象性,体现出教师的个人魅力,学生的表现欲又得到满足,这也就应该可以被看作是一堂好的历史课了。
二、本次课赛中体现出的亮点
1、教学方式有了较大改变,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往教师包讲到底、满堂灌的情况已不见踪迹,同时,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在每堂课中均有体现,各校所学习、推广的教学模式也能在教学中有所体现,只是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区别。这至少体现出教学改革在各校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应用。我们每位教师均能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极大地增强了生动性和形象性。同时,课堂讨论、辩论、观看历史题材视频、编历史剧、设计主题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均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3、注重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熏陶。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文明逐步提高,但近些年来,精神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却明显未跟上物质文明发展的脚步。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思品和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熏陶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次课赛,几乎每位老师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这一点。例如“国民革命运动”一课中,通过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让学生思考“黄埔军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再结合孙中山的名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如“三国鼎立”一课中通过曹操两次战役胜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了“谦受益,满招损”,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
4、注意在教学中体现激励性原则。有句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各位老师均能在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后予以表扬,激励性原则得到了较好体现,也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5、注重情景教学、角色互换。历史,毕竟是以前发生过的,故,恢复到当时的场景中去,无疑有利于学生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解和理解。本次竞赛中,我们不难发现,战地小记者、地主阶级、农民、军士、奴隶主旧贵族、国君、南迁小民阿毛及其导游小表哥等角色时常出现在情景教学中,这无疑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6、注重证据,体现出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原则。各位老师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需要展示了一系列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经过分析思考或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遵循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国民革命运动”一课为例,教师设置了一个问题“蒋介石和周恩来不属同一个党派,他们为什么能在一个学校共事呢?”,这个问题课文中没讲,老师就提供材料,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后得出了结论。而后,还通过学生熟悉的旋律《国民革命歌》得出了北伐战争的对象和任务。对于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北伐战争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教师亦提供了几段材料,学生通过分析材料逐条得出答案。又
如“南方经济的发展”一课,想让学生得出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的结论,指导学生识图,想要总结宋代中农业、手工业、及经济重心南移的状况,教师提供材料让学生分析得出。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亦是通过对几张图的分析而得出。试想,日常教学中坚持这样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不就被学生接受和掌握了吗,并且,经过多次训练和体验,学生还会怕做材料分析题吗?
7、注重教给学生总结、记忆历史知识的办法。如《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一课,老师在指导学生记忆商鞅变法的时间时,就教学生利用一年365天,颠倒6和5,再提醒别忘了公元前,学生自然好记了。其实,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五四运动的时间1919年,完全可教学生用谐音“要酒要酒”来记。再如洋务运动一课,教师指点学生用“中央代表是奕诉,地方代表曾李左和张”来记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又用一副对联“三大军事福安江南求自强,四大民用湖汉开船为求富”就记住了几大军事民用工业及目的,效累极佳。
8、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肯定是我们教学的目标,但作为一个中考科目,促使学生提高成绩也是教师不得不考虑的,更何况考试中的易、中、难比例是7:2:1,而我省的计分方法中及格即可得10分,这就更加突显出落实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此次课赛中,不少教师都能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基础知识,课堂检测环节中正确率高就是例证。而且,与往届相比,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勾划、记录、标记重要知识点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往届,这也是教师更趋务实的体现。
四、不足之处
1、在看似热闹的情况下,不少课的探究、合作还停留于表面,并未深入实质,有的讨论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如一两分钟的讨论,充其量能表明自己用过讨论这一方式了,有时给人感觉,学生好像只是在读书或背书吧。究其原因,应该是所设置的讨论、探究题不符合学生实际。比如,讨论某一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就没有必要了,学生一看书便知,老师又要叫讨论,为避免冷场,学生当然只能在找到答案后大声读书了。因此,建议大家在设置讨论题或合作学习的题目时,一定要注意该题目的难度。也就是说,应设置让学生踮着
脚尖去摘苹果的题目。建议可考虑在原因、影响、为什么是转折点以及启示类问题上设置,当然,如果课文中直接就可以找到答案,建议大家在题目上稍作改动,使其具有讨论和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让学生讨论了几分钟,站起回答的同学轻而易举地就念出了课文中总结好的答案,这样的讨论也就失去了作用和意义。
2、要进一步把握好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历史学科是重证据的,很多结论都要从材料中得出,但我们明显看出,本次竞赛中,大家对这方面挖掘不够,即便有了,在教会学生如何从材料中发掘结论的指导也不够充分。就如“国民革命运动”一课,整体感觉已经很好了,但如果老师在指导学生时能教会学生分析材料时将关键句或关键词勾划或圈起来,效果肯定更好。而有几堂课,老师已展示了材料让学生分析甚至讨论,但学生稍遇困难,老师随即点出答案,然后学生齐读。事实上,老师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通过恰当的启发和诱导,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他原本未能解决的问题,当学生发出“噢,是这样啊”的感叹时,教师的成就感应该也就油然而生了。
3、注意激励学生是好的,但教学嘛,少不了反馈矫正,学生都已经答错了或是不全面,老师不仅不纠正、不提醒,反而一味的夸奖,这是激励呢,还是给了其不好的暗示,值得商榷。当然,“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一课中,当学生提到北京人钻木取火时,老师提出了疑问并建议学生课下查资料,将学习延伸到了课外。
4、注意随机应变、灵活机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突发事件,如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设想大相径庭,如突然停电了,如课件出问题了,如学生未按时到,如时间快到了,自己的教学内容还未完成或课上完了但时间还不到等。从这次竞赛中,我们就感觉到大家在这方面处理得还不够圆润。一般来说,在结尾时设置一个既可课上解决、又可课后延伸的题目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
5、课程设计中要注意合理搭配,突出重难点,计划分配好时间。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都设计了不少内容,又想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以显示出课堂丰满、圆润,结果导致需要深入分析、讨论时感觉时间不够,只得点到即止,因而重
难点就难以突出。究其原因,是我们老师要求面面俱到,殊不知多中心就是无中心,多重点就是无重点。问题提得太多、幻灯片展示得太多,面太广、点太多,重难点自然就难突出了。因此,建议较简单的知识可以设置问题或以表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得出,教师再稍稍引导理顺,而后将挤出的时间用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时间不够导致分析讨论不深入的问题就能得到缓解。
6、激情不够。历史课不像理科那样讲求逻辑思维的缜密,但为了感染学生,应有激情。可惜的是,本次比赛中教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激情澎湃的场景并不多见。当然,这次几位男老师在这方面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最后,给大家选择参赛课题提点建议:
1、最好不要选比较容易把握、前人屡次使用过的课题。毕竟,没有大的提升,你很难胜出,除非没遇到高手。
2、最好选择赛点学校还没上过的课,以免问题一出来,学生就给你答出标准答案,让你左右为难。如真要选,请注意更改题目或换问法。
以上观点,只是我们的一些浅见,希望大家采取扬弃的态度,取精华,弃糟粕。相信,在白老师的带领下,我市的历史教学水平定能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全市作文教学优质课竞赛点评
全市作文教学优质课竞赛点评
崇义县教研室黄德新
2009年岁末,各县(市)精心挑选的18位教师,为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呈现了18节精心备就的作文教学优质课。这些课实、趣、新、巧、活、美,各具特色,各具精彩;做课教师的精心尽心,听课教师的用心虚心,评委教师的公心诚心构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徜徉其中,回味无穷。为答谢市教研室的重托、听我点评老师们的鼓励,满足听课老师们对我的要求,同时为同行们的互相交流提供参考意见,我把现场点评加于整理,以飨诸君。
一、整体概述。
(一)课堂结构由如下四种形式构成。
1、观察——剖析——表达——修改
2、模仿——剖析——表达——修改
3、情境——体验——表达——修改
4、话题——剖析——表达——修改
课堂结构既符合小学习作教学规律,又符合小学生习作认知的特点和实际,明了清晰,便于操作。
(二)写作兴趣得到了培养。教师们分别采用了以新、以奇、以趣、以美、以情等有 效方法激发和培养了学生习作兴趣。
(三)写作技能得到了训练。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摄材技能、选材技能、语言 技能、结构技能、修改技能得到了较好训练和提升。
(四)写作素材原于生活,叙真事,抒真情。避免了胡编乱造现象。
(五)沟通说写,由说到写,以说促写,符合小学生写作认知的普遍规律。
二、具体述评。
从写作论的视角看,本次作文优质课最具特色的是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三言”,所谓三言,一是有言,二是会言,三是能言。
(一)有言。
所谓有言,也就是让学生有言语的对象。
1、引导观察体验,有事物可言。
孔子教学生“多识草木鸟兽名”,这是很有道理的。大千世界物产丰富,可用来观察的对象不胜枚举。观察对象决定观察方法的取舍,执教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符合各自的观察对象。如指导学生运用了定点观察,定向观察,换位观察,不同角度观察,静态观察,动态观察,比较观察等方法;观察的器官除眼睛外,还调动了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器官参与进来。把观察的对象叙述、描写下来,不仅能言之有物,还能培养观察能力——写作构成的重要能力之一。
如李雪琴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表情和姿势,摸、抓的动作;赖薇老师用多媒体出示“啊黄”特写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察;金晓庆老师发给学生一包酱干食品,让学生近距离看、闻、品;张正华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脐橙,然后加于品味;李芳老师引导学生体验左手画画,这样的设计新且趣。
2、唤醒积累,有事物可言。
唤醒的内容含盖广泛,唤醒的层面各有方向。如唤醒记忆贮存,唤醒场景回忆,唤醒文字、书面记忆等。
如许小娟老师整理出十来幅反映亲情的场景图片,唤醒学生对生活中亲情的美好回忆;“说到亲情,你会想到什么?”;黄莉琴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学校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 郭婷老师“幸福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幸福”;等等。
3、创设情景,有事物可言。
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执教老师们深谙此理。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老师们各显本领,有的引导学生摄取生活展现情境;有的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有的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有的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有的运用语言描绘情境;有的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如李雪琴老师的抓黄鳝情境,设计新奇且巧妙,既刺激又有吸引力;李莉老师的夹弹珠比赛,学生参于其中,其事也乐,其情也浓;黄鹂老师创设的“特别考试”情境,让学生在出人意外中,明了情理之中的道理;郭婷老师出示多副图景,让学生从享受、付出两个截然相反的慨念中体会“幸福”的含义,拓宽了学生理解“幸福”的视野„„
4、激荡情感和兴趣,乐于习作,有情可抒。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从何来?情来自于对事对景对人对物浓厚的情绪。动情的东西令人激动;喜欢、热爱的东西令人产生向往之情,讨厌、憎恨的东西令人产生厌恶之情。“情者文之经”,此所谓“情动而辞发”也。再说小学生习作,其习作兴趣远大于习作智慧,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和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老师们更了然于胸,激情、融情、激趣技法娴熟。有的用语言煽情,有的让学生在参与中融情,有的在唤醒中温情,有的在师生对话中抒情,有的在玩中激趣,有的在悬念中激趣等等。
如蒙芳老师利用漫画,以拟人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对HINI的憎恨之情;付小燕老师通过朗诵感恩名言让学生对己有恩之人之事之物动情;许小娟老师引导学生于细微之处品味真情:刘龙斌老师读诗猜姓名的设计,李雪琴老师把“包袱”置于瓮中的设计都可谓独具匠心„„
(二)会言。
会言者,即能把获得的作文材料,通过思考、联想、想象进行加工串连,用连贯、通顺、具体、得体、生动、形象的语言,运用各种语言形式把内容叙述、描写出来,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出来。
1、引发思考,开启想象,由实到虚,由虚衬实,开拓言说空间。
做课教师们深深懂得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联想和想象不仅能使学生“有言”,更能使其“会言”,即言得有理,言得有据,言得宽广,言得深刻。我们知道,思考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由感性到理性的本质认识,联想是由当前的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从方法上说,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想象是联想的继续和深入,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家们对思考、联想和想象在作文中的作用有过许多形象的论述,如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心动,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如黄隽老师启发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诚信”何为;刘运娣老师事先出示一组有关各类脾气的词语,以打开思路;金晓庆老师由酱干的味道启发学生联想到类似食品的味道;陈群英老师引导学生由闪电、雷声联想到糟糕的事件,糟糕的心情;郭婷老师引导学生由“幸福”联想到种子和小鸟,由种子、小鸟想象到播种和传递温暖;付小燕老师由“人之间”的感谢联想到“动物之间”、“自然界之间”的感谢;蒙芳老师引导学生从甲流对人类造成的灾难想到恶魔;赖薇老师引导学生观察“阿黄”的不同表现时,让他们联想此时阿黄有什么想法,可能会说些什么等。付小燕老师在开启学生多维后,抓住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说:“有了泥土,种子就有了发牙的温床,有了生根的地方,有了开花结果的营养,所以种子感谢泥土„„(要是教师再导:如果没有泥土,学生可能说,没有泥土就不会有„„不会有„„不会有„„。这样做联想和想象会得到开启,另一种言语形式会得到实践和内化。)
2、学习语言形式,让学生会言。
老师们不仅对刘勰《文心雕龙 章句》中说的“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句话心领神会,而且也懂得,写作活动是一种言语行为,写出来的东西就是言语作品。因此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把思维活动的内部语言转化为能表情达意的外部语言。
(1)给予语言示范。
我们知道宋代诗人肖德藻《登岳阳楼》下阕云:“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犹嫌未奇绝,更上一层楼。”显然系仿唐王之涣《登颧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思路而作。但翻出新意,较王诗更设悬念,独辟蹊径。老师们是深知模仿多了自能内化这一诀窍的。
如李雪琴、林琼琼、李芳、张正华等老师多媒体出示的填空式言语示范:老师台 去,只见他,我想,那些没举手的“胆小鬼”们,再看看那些举了手的“勇士”们。上帝对我说:“如果不祝福你,公鸡就要下蛋,老虎就要吃吃饭为了防止世界混乱;原来的垃圾桶,现在的垃圾桶。啊,这个脐橙真可。
(2)通过炼字、炼词、炼句使学生会言。
做课老师深深了解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诗句的含意,更知道曹雪芹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感叹“十年辛苦不寻常,看来句句皆是血”的故事。所以老师们很注意唤醒积累,让学生有词可用,有句形可仿;也注意了准确用词的指导,把句子写生动写形象。
如李莉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场面描写时,根据学生思路板书顿时、沸腾、稳稳、胸有成竹等词语;金晓庆老师依据学生现场思路,出示细吞慢嚼、回味无穷等词语;黄鹂老师分类板书紧张、惊讶、忐忑不安、安静等表示心情的词语等。尤其是下面这一炼字炼词炼句的过程很有借鉴意义:
师:用一个字形容教师的外貌用什么字?
生:瘦。
师:两个字。
生:很瘦。
师:三个字。
生:非常瘦。
师:四个字。
生:瘦骨如柴。
如果老师再引:用比喻句说,学生可能说,老师瘦得象一根火柴梗,再引:用夸张句说,学生可能说,一阵风就能把老师吹到九霄云外去,再引:用排比句说,学生可能说„„如果再引,看到老师这么瘦,你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啊,请用抒情的语句说一说„„把描写和抒情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3)迁移语言知识,活用修辞。
由于母语的潜称黙化,从幼儿园开始,不少小朋友就会用比喻、拟人、夸张的语言表达其见闻和意见,到了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上述修辞的书面形式,从二年级就开始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对上述修辞进行训练,但我们发现,小朋友们在平时的习作中很少有人自觉运用修辞方法去把句子写生动写形象,知识和能力成了两张皮。这就需要老师们在习作指导课上有意识地创设运用各种修辞的情境,架设勾通修辞知识的语境桥梁,提供运用各种修辞的平台。
如林琼琼老师在指导学生写短信时就有意识地结合语境引导学生运用修辞;赖薇老师巧妙引导,学生对阿黄眼睛的描写就很具特色:“两个小眼睛就像黑葡萄似的在盘子里转来转去”;刘龙斌老师运用猜老师瘦之因这一语境,既是猜就会有多种情况,就可能用到“可
能,也许,或许,要不„„”等词,老师对此了然于胸,于是有下面教学片断。
师:你用了多少个“也许”猜老师瘦?
生:三个。
师:请你连起来说一说。
生:老师瘦也许是吃饭太少,也许是营养不良,也许是本来就长得这么瘦。
师:谁还能用这样的方式说一说。
生:„„
(三)能言。
所谓能言即是把获得的事物材料用一定的篇章形式表达出来。
1、指导布局谋篇,使学生能言。
我们知道,诗仙李白仿崔颢《黄鹤楼》的意境写出了更具特色的《登金陵凤凰台》,吴伟业仿白居易《长恨歌》作人物命运相似的《圆圆曲》„„老师们深深懂得“模仿”和“唤醒”是让小学生“能言”的有效方法。从现场做课看,仿写的内容很多,有的仿结构,有的仿文体,有的仿题材,有的仿体裁,有的仿立意,有的仿章法,有的仿表现手法等。仿写多了自然能言。
如李莉老师出示范文,小结写作方法,抓中心句展开;陈群英老师出示写景句例,引导学生体会写景在文中的作用;林琼琼老师出示精妙短信,评价概述特点:主题明确,简短精练,幽默风趣,运用修辞,真情实感;张正华老师引导三年级小朋友“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付小燕老师引导学生围绕“××感谢××”,选择不同的题材,运用不同的体裁去表达等等。
2、指导修改润色,让学生在赏析评改中能言。
这次作文优质课竞赛有一个以往不具备的明显特点,那就是非常重视指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可以这样说,老师们对“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这一“名言”是深有体会的。
如李雪琴老师引导学生在“把手伸进去”前面加上“快速、闪电般”等词语,把“伸”改为“缩”;巫霞老师肯定学生谈感受时“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一句很形象地道出了要把画作好的感受;刘龙斌老师引导学生把“样子”改为“外貌”,给“骗”字加双引号,把“老师很好学问”改为“老师很有学问”等。
评改不仅是要改正错别字,把用词改准确,把意思改真实,把长句改成短句,把重复、啰嗦的高速句删除,把缺失的语句补上,把标点符号改正确等等,还得从内容、选材、布局谋篇上给予具体的评改。
三、六点感受。
1、习作教学要在培养学生思辨思维上下功夫。指导小学生写议论文是一件难事,因为现行语文教材中作文训练很少涉及“议论”内容,学生缺少类似经验。但黄隽老师敢于挑战这样的难题,这不仅有胆量,也很有创新意识。综观黄老师这节课,由于教法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的思路得到了开启,思维得到了训练,学习了思辨方法,如用具体故事为论点佐证等,写作能力得到了实际煅炼和提升。对用钱买作业(知识)属什么性质这一问题,对小学生来说的确较难,他们说这种行为是不劳而获也就不难理解。“钱”本来就是劳动所获,用钱买商品是凭劳所获,但知识不是商品,用钱买不到。知识只能学得习得,要理解到这层意思真的很难。刘运娣老师敢于围绕“脾气”这一话题引导学生作文,这也难能可贵。从课堂效果看,还是比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习作内容和教法的选择要符合年段特点。
张正华老师以观察脐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看形状,摸表面,闻香气,品味道等方面观察思考,然后围绕中心句写下来,从观察物和教学流程看,这节课并没有多少新意,但其符合三年级小朋友习作认知实际,切合年段要求,且打开了思路,习作技能得到了煅炼和
提升,是否有新意就在其次了。让五年级学生观察“酱干”然后按色泽、形状、味道一一道来,这不符合年段要求。因为这样的观察、表达方法孩子们早在三年级就会了。这样的“教”低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认知,稚化了学生体验,把高年级的习作课当作其习作启蒙课。这样的“教”很可能将学生带入僵化的路数上,长期如是,学生的习作欲望没了,厌烦出来了,麻烦就大了。如果换一种方式,如以“酱干”的名义,以童话的形式,介召其出生、成长、家族、旅行见闻等,这样不仅符合年段要求,而且视角独特,极具想象空间,孩子们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就是说教学内容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作文竞赛课中让五年级学生写手机短信,为衬事映情写景(实乃写几句话,也只能写几句话。),似乎不妥,因为写手机短信只是表达的一种形式,写景只不过是表达的一种手段,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把它们当作一个知识点来训练。
3、习作教学要在指导学生“会言”上下功夫。
从18节作文课看,让学生“有言”已经形成共识,在让学生“有言”上,大多采用观察、模仿、情境等方法,方法有些单调,还应该在“唤醒”生活材料上下功夫。相比较而言,在指导学生“会言”上认识不足,指导不到位。其实作文教学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是重中之重。在语言训练中“立片言以居要”是一条重要的指导思想。南唐后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首词,前三句人们不一定记得住,但“前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却是广为流传。还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些名句都显示了不朽的艺术魅力,可见指导学生“会言”的重要性。从文章表达的需要出发,可指导根据内容“会言”,让思想之火闪亮;在启迪思考上“会言”,引发深思的价值; 在奇思妙想上“会言”,使文章灵动; 在明志上“会言”,彰显理想;在生情处“会言”,抒发情志;在理趣上“会言”,使文章具有理趣等等。即使“有言”,如果不“会言”,那也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纵使有千般风情,也是良辰好景虚设。
4、习作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要关照到学生的切身体验及题材和体裁。
在《绘景与抒情》一课中,教师出示两幅如是的图景,一是衣着单薄的小女孩在冰天 雪地里,背着一捆比她还高的柴薪,艰难地行进着,二是一双满是冻疮的小手在昏黄的灯光下写作业,接着问:“图画上的小女孩幸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幸福”老师用坚决否定的声调说:“不,她很幸福”。我猜老师的原意是让孩子们明白,“幸福”是个体对生活、生存的体验,这种想法没错。但要小学生接受图示内容中怎么看也属不幸的境遇而叫幸福之观念,巩怕怎样地强行灌输也会无济于事!分明这是我们的不幸啊!对童年而言,如果说这也称得上幸福,那哪些才是不幸呢?
在“五年级漫画作文指导:《甲型HINI流感病毒狂想记》”,一课中,从课堂操作看,教师出示了已经拟人化的多幅有关HINI的漫画图,如果是“漫画作文”就应该指导学生写清楚画意,在此基础上阐明其喻意。可教师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似乎不在此列,反而用了不少时间带着小朋友们表演HINI如何来到了人间,尽管教师语言很煽情,演技也很不错,但从课堂效果看,小朋友们嘻嘻哈哈一阵外,并无它获。即使要表演,切以为演者也应该带上一个令人憎恨的HINI病毒面俱,(从漫画图示形象看HINI病毒是令人可憎的),因为表演者是一位年青漂亮的女教师带着几位天使似的小朋友,不如此,小朋友们还以为是天女下凡,很难把其和恶魔联系起来,与教者的初衷背道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要狂想,就应该广开思路,让学生思绪万千,联系实际想象HINI病毒之恶之毒之憎之恨„„老师如此一表演,学生想象的翅膀被凝固在了表演情境上,再怎么狂也难想了。
5、习作教学要在“教”与“不教”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习作是一门课程,是一门技能,是一种良好习惯。从课程、技能、习惯的视角看,习作 是应该教而且能够教的。如描写、叙述、说明、抒情、议论方法;语言表达形式;篇章结构等。就描写来说,有景物、人物、场面描写,就人物描写,有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等。这些知识是需要教的。习作又是充满个性的创造性劳动,从学生思维和表达的视角、文化视野、“自我中心言语”上看,各具特点,而“教”是普适性的,遵循的是学生在某一年段言语发展的共性逻辑,在为一部分学生打开言路的同时,却是堵塞了另一部分学生言语成长发展的通道。因此习作教学要在“教”与“不教”之间寻找到平衡点。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两个例子:一是某课堂上老师要求二年级小朋友用“种”(zhònɡ)组词造句,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说:“孙中山种下了中华民国”。老师先是一愣,接着大步走向小女孩,把她抱了起来„„这个小女孩的思维和言语是其独有的,闪着思维和言语的光辉,老师用抱的体态给了她充分的肯定。好在老师没有指责小女孩用词不当,我为这位老师的行为喝彩。二是在四年级习作课上,老师要学生以“牛”为题习作,一学生这样写道:“我一点也不喜欢老黄牛,它走起路来慢吞吞的,身上沾满尘土和牛粪。我要教它迈天大步走路,要把它带到小河里,给它洗澡,洗得干干净净的,教老黄牛爱卫生„„”该学生把习作给家长看,其父母指责道:“怎能这样写,写老黄牛就一定要把它勤劳和任劳任怨的品质写出来,如写它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写它为人们默默地犁地耕田„„”小女孩只好按父母的意思重新习作。在习作讲评课上,老师在全班宣读了她的习作,并说写得如何有高度有深度等。可惜呀,一颗美好的童心(把牛洗干净,让牛爱卫生)一个天才作家的苗子,被好心的家长和老师双双扼杀了。作为新课程理念理念下的教师决不能做如此的蠢事。而是要在在共性教育过程中,保护和开启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和言语方式,为个性作文打下基础。
6、习作教学竞赛最好不要照搬名师们的课。
我们要学习名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巧妙的教学艺术,设计课堂的思路,但不能照 搬,即使要搬也要加于改造和创新。
四、结束语。
前后收到老师要点评整理文稿的邮件达两百余封,老师们对我的鼓励和好学精神令我万分感动,谢谢了。本次作文优质课亮点多,给我们的启示多,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挂一漏万了,请老师们海涵。
2009年12月20日。
第三篇:全省第五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竞赛点评
全省第五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竞赛点评
常德市教科所刘建德
尊敬的各位评委、全体老师:
下午好!两天来,我们自始至终,坚守赛场,或看或听,心有无限的感慨。周总理说过,心有所感,言之为快!作为一名听课教师和评委的代表,说说自己心中的听课感言。
我的发言,总共三个部分:
第一,我的感受。
第二,我的看法。
第三,我的建议。
首先,是我的感受。
十五位教师,都是我们队伍中的普通一员,所以,他们的身手和风采,正是我们的身手和风采。课堂上,教师们与时俱进的理念,小试锋芒的激情,因材施教的智慧,潇洒端庄的教态,以及配置课堂资源的文化支撑,彰显着我们政治教师的不懈追求,引领着我们的学生自主成长。让我深受启迪和鼓舞!
十五堂课,可以说,反映了我省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大致水平,折射出广大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展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走出了一条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新教材教学的路子。同时,也拓展了现行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材这个平台。课堂上,老师们围绕生活主题,创设鲜活、开放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交流中分享,使教学真诚、有序、深刻,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所以,从这15堂课中和15位教师的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教学原来是一扇窗,是一种智慧的碰撞,是一场情感的对接,是一支点燃学生求知欲望和道德信念的火把,是一次痛苦而又快乐的精神之旅。
其次,是我的看法:
1、十五堂课共同的优点:
1真诚:这是课堂的品质、教师的态度。体现在:
A、教师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而不是居高临下地发指令、提要求,也不是袖手旁观,不闻不问。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师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师躬亲共守。”比如怀化杨老师的课、邵阳陈老师的课等。
B、教师声情并茂。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教师的激情让学生不仅形动,还有心动,而且神动,激发出了学生的生命活力,比如衡阳李老师的课、邵阳陈老师的课、长沙熊老师的课等。
2流畅。师生思维有序,内容层次分明,过程流畅自然,给人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之感。体现在:
A、序列化:教师对内容的把握体现出合理的序列。看之,是活动串联;思之,有逻辑过渡。比如郴州吴老师的课、益阳丁老师的课等。
B、层次感:即教学过程的设计层次分明、清晰。比如株洲王老师的课、长沙熊老师的课等。
3开放:从预设到生成,老师们的教学都呈现为一种开放的状态。体现在:
A、目标开放:老师们预设的教学目标,都是一种开放的、全面的、动态的体系。
B、情境开放:老师们创设的情境一般都是可供学业生思维自由驰聘的空间。
C、过程开放:老师们的教学不是一种线性的、封闭式的纵向推进,而是注意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多维度深层互动,突出了过程之中的动态生成。
4实在:课堂之上,课毕之后,学生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坚定了什么,高不高兴,轻不轻松,幸不幸福,等等,反映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两天的课,返朴归真,回到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实实在在地引领着学生的成长。可以说,每一堂课上,学生都获得了情感的体验,能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的建构。
老师们的课所以会实在,我觉得,主要是因为:
A、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采取情境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比如邵阳陈老师的课,益阳丁老师的课等。
B、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采取探究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中的自主、合作与研究。比如岳阳唐老师的课、常德向老师的课等。
C、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基础,采取对话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平等地位与课堂的民主氛围。比如衡阳李老师的课、邵阳陈老师的课等。
所以,由赛课观之,我以为,我们老师教学的大道如砥,课堂的好景如迎!
2、十五堂课带有共性的不足:
1形式化:就是说,这些课中,形式作秀,热闹焗情,华而不实的现象是明显存在的。表现在:
A、为手段而手段。一味热衷于现代教育技术,只用课件,不用黑板。而课件像流星,只有闪耀,没有停留。
B、为活动而活动。内容活动化,活动没有很好地为内容、目标服务。
C、为鼓励而鼓励。对中学生尤其高中生来说,太好了、太棒了、非常好、你真了不起、(你办××公司)我第一个买你的产品、齐声鼓掌、贴小红花,等等之类的激励,都不是很好。
D、为情境而情境。一些教学情境缺乏直观性、体验性、生成性,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活动与学生发展的载体。
对于这种形式化,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对少年的脑力劳动进行的观察使我们得出一条结论:如果滥用那些有趣的、鲜明的、花花绿绿的东西,就会导致学生过于兴奋!当然,“过于兴奋”的危害就是大脑皮层的麻末。
2表层化:就是说,教学的某些方面、环节还浮在表面,不深入、不深刻、不深沉!表现在:
A、设问肤浅,且由教师预设,学生浅尝即止,缺乏深刻性,不透彻。学,非起于思;思,未源于疑。教师,成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障碍,而不是学生思维的“助产婆”。
B、钻研教材不到位。其实,一般来说,教材内容是不难处理的。但有的教师对内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或者不是很到位。
C、脱离学生的生活基础。如,“假如我是董事长”这样的问题,要求学生站在董事长的角度写“经营方案”,题目太大,内容太虚,倒不如让学生就近调查一家公司,了解其经营情况,分析其成败的原因。
D、活动时间不充分。比如有的探究活动,学生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更没有自主准备、合作研究,然后教师就开始提问、引导学生交流。
3边缘化: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有时没有走到目的地,或者是达到应有的高度和深度。表现在:
A、教学常常只到达学生心灵的边缘。或者“望而却步”,或者“若即若离”,没有真正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如《亲子之间》的教学中,“怎样看待亲子矛盾”的问题,学生愿意而且能够敞开心扉,但活动不充分;“帮助小林走出困惑”之类的问题本身就带有边缘性。还有的老师在《亲子之间》的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的情境基本上都是通过漫画创设的图片情境,因而,学生已不是道德成长和体验的主人,而成了他人道德生活的旁观者、评判者。
B、教学常常仅停留在学生行为的边缘。即教学没有促成由知到行的转化,而我们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导行。知识教学没有落实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之中,道德认知没有初步转化为道德行为。其实,做比知更重要!
4程式化。一堂课,没有精心的预设是不行的,但教师上课的过程中,过于注重自己的预设,就会使课堂显得程式化。比如,有堂课(《情绪万花筒》)的导入:同学们,你们觉得此时老师的心情怎样?全体异口同声——高兴!这就有一点怪,难道此时老师就没有一点儿紧张!正好刚才同学们都迟到了,难道老师就没有一点儿烦躁、甚至担心、郁闷?显然,老师为了导入自己教学的主题,做了这样的预设,且进行过“预演”。
所以,我以为,老师们的教学若能尽量克服以上这些不足,其实还可以走得更远!
第三,是我的建议。
1、是“三走进”:
①走进课标:课标是我们前进的路标,是我们冲刺的跑道。走进课标,领悟课标,内化课标,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事半而功倍。
②走进文本:我们的教学不能是教教参,也不能是教教材,而是要走进教材,然后超越教材,用教材来教,把教材作为一种资源、一个平台、一个载体、一个例子。
③走进学生:要引领学生,就要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就要走进学生。不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就不可能深层互动、和谐、民主的课堂,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
2、是“三注重”:
①注重知识教学,培育价值引领的载体。
今天,我们的教学要淡化知识体系,但不能忽视知识教学。没有知识,能力、理想、道德信念、创新精神等一切都无从谈起。高中思想政治课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中思想品德课,也应该在学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归纳出基本的知识要点,让学生内化为基本的道德认知。
②注重生活教学,构筑价值引领的空间。
教学生活化,是课标对我们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要围绕学生或经历、或熟悉、或关切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把知识教学融入学生对生活主题的感悟之中,引导学生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不要好高瞻远,更不要缘木求鱼!
③注重实践教学,实现价值引领的归宿。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努力实践,从而不断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良的道德行为,不良的学习与工作方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靠近并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诸如调查、采访、劳动„„之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完善人生。
最后,我还要感谢这15堂课的执教者,其中包括9位高中教师,6位初中教师,4位男教师,11位女教师,是你们让我分享了你们别具匠心的设计智慧、独到驾驭的课堂体验以及激情四射的人生幸福!
第四篇:优质课点评
优质课点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改革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滋润了我们的心田。新课程改革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亮点,但如何顺应时代发展之潮流,构建完全符合新教学理念的新课堂教学模式?这一问题,无疑是我们在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不知路在何方?
2004年9月14日—16日,来自全省各地市的12位教师会聚湖州南浔古镇,参加了浙江省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笔者有幸进行观摩,6节课以及几位特级教师的点评听了以后,切切实实地打开了笔者思索的天窗,有了比较深刻的领悟,深深地明白了一点:探求新课改的成功之路就是靠人自己走出来的。
一、听有所感:新课改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喜人变化
1、课堂上注重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的整合。
数学新课改核心理念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次评比活动中,舟山普陀二中洪秀捷老师,主要通过学生动手搭模型、画图、交流等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来探索“怎样识别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整节课堂中教师树立强烈的“以人为本”思想理念,把学生看作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灌装知识的容器,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很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所听其他几堂课,教师们都通过师生活动,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摆脱“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所有的教学活动过程,教师都努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敢想、会想、敢做、会做、敢说、会说,这种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新潜能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小组讨论、小品表演、拚图、竞赛游戏等……每一个活动都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展开的,使学生的学习比以前更主动了,更敢表现自己了;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深挖细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探究点。这次优质课评比活动,我发现教师观念的转变,表现在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强制者向教学活动的激励者转化;由唯我独尊的一言堂向民主气氛的创设者转化;由纯粹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书匠向艺术家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活动中许多教师都在尝试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复习、引入、新课、巩固练习、作业布置”,改变为创设情境──明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或学生独立探究)──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师生互评──归纳总结——探究成果的应用。如来自湖州长兴的江卫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通过文字讲一个发生在湖州的历史故事,做好一些铺垫后明确这节课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去猜测、探究、讨论“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方法”,然后通过师生的合作交流、合情推理感悟新知,再以欣赏的形式来揭开课堂开始的情景悬念的过程和原因,并将新知拓展应用到生活中如何配置破玻璃的实际问题中,学生也从整堂课的的学习过程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切都要靠人自己去创造。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教师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2、课堂上注重教学设计创新与知识落实的整合。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杭州建兰中学陆韵老师开课展示俄国画家作品,首先“欣赏画”,让学生从抽象的绘画中观察出几何图形,感受到数学的美,然后水到渠成引入课题,通过学生动手探索、讨论、分析,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同时陆老师在例题的选取上,结合生活实际,与生活密切结合,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陆老师在课堂收尾的数学活动——帮小燕子闯智慧宫小组竞赛,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设计题目,让学生积极动脑筋,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整堂课进入了高潮,整个教学过程跌宕有致,诗趣盎然,给人以数学美的享受。在本次活动中,许多教师都认识到“结果很重要,过程更精彩”,把富含课堂信息的图片或录像展现给学生,每个教师的引入都花了一翻功夫,有俄国图片、奥运冠军图片、有故事、小品、更有南浔古镇录像,课堂中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让学生展示了自我,张扬了个性。我想这该是新课程标准所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实际体现吧。
3、课堂上注重情感培养与有效评价的整合。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富有哲理、情趣,生动形象,亲切活泼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从而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次活动有好些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科学的思维,强化教学内容,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同时许多教师在情感教学的同时,都认识到有效评价的重要,更注重评价多样化,恰当适时的评价大大激励了学生自主参与,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热情,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杭州市陆韵老师在游戏中,依据各小组答题的表现给每一个小组评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们都能善于发现学生积极的、有创意的见解,可以说,教师们都努力以真诚的语调、鼓励的语言、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以及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评价过程。
4、课堂上注重现代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新课程——一个新生的生命力,她更具可创性与开拓性,她不但在创造和开拓学生的发展,也同时在发展着教师自身。此次活动大多是教龄在5—10年的青年教师,他们都充分展示了过硬的基本功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使我从中感受到教师在课改中必须要具备极高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及相关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都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光、图像、动画把教学内容的意境、情态、韵味融为一体,采用课堂上小品表演、小组竞赛等活动,丰富了课堂内容,把课堂融入到生活之中,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一种亲和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渗透了新标准、新观念。陆韵老师设计的帮小燕子闯智慧宫的竞赛游戏,充分体现了学科教学知与情的训练结合,同时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亮点。
二、听有所思:教学中值得探讨的若干问题
新课程教学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课堂更加活跃轻松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联系生活实际了;学生发言更加积极了。但在听课、听点评过程中,以及与观摩的教研员、教师的交流中,也反思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惑:
1、如何正确处理好培养学生能力与掌握“双基”的关系?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小组讨论流于形式,为形式而活动,没有达到讨论目的,虽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在处理上却往往忽视、削弱或降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状况;而有的教师因为留给学生活动时间明显过多,导致原先准备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这些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2、如何正确处理好复习引入与创设情景的关系?有的教师为情景而情景,以情景替代复习引入的实效性不够理想,也有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驾驭和处理教学内容时,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开发和整合,教学过程中没有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
3、如何处理好教师设问与学生的答问的关系?教师的设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点拔作用,可以促进更多的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但发现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设问层次粗浅、质量不高。另外,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缺少必要的引导和讲解,教师设计的游戏等活动,其实效性也有待提高。
4、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提倡激励性评价,但有些教师课堂上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不管对错,都不加评论地予以鼓掌。我想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应该敢于批评,将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有机结合,只是要注意方法、方式,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以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不打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为前提,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为突破口,表扬应该真实、自然。
三、听有所悟:理解教改宗旨,优化教学过程
明确“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即新课改并不否定“双基”教学,而是要求在传授“双基”中,应打破过去传统的“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传授和获取知识、技能的方式,应该要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和主动参与、体验、实践活动中达到“双基”落实、情感升华的教学目标。
将传统教学的精华与新的教学理念有机结合。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不能过于极端和形式化、机械化。新课改并不完全否定传统教学的讲授,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明确活动的目的性,使课堂活动有层次,并因势利导——在学生对疑难问题各抒己见的探讨和提问中,给予恰当的引导、点评和科学的讲授,但不能否定和扼杀学生可贵的积极思考、提问和探究的火花,即要将传统教学的精华与新的教学理念有机结合。
处理好教科书与教辅材料的关系。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并学会学习的主要工具,是课堂学习的主要知识资源,但不是惟一的,不是至高无上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教材去教,可以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征,灵活调整教学顺序和整合教学资源,采用丰富多样的活动资源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引导学生去探索、体验蕴含在知识背后的方法与过程,在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情感和态度方面的陶冶。
正确处理面向全体与个性张扬的关系。大班教学首先要承认每个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但不是搞一刀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相同内容的基础上又学习不同的内容,使学生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中学有所长。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即“放”;但不能放任自流,对学生要有效控制和引导,即“收”。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有待于我们开拓。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数学同行能够积极投入、大胆探索,各方齐心协力,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一定能够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敢问路在何方?”——“路,是人走出来的。”
第五篇:优质课评委点评
优质课评选评委点评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领导给予我的这次机会,但我想说的是我这里只是谈谈我听了这几节课的感受,不算点评,因为我们综合组参赛的学科多达六门,我想我能作点评的只有英语。尤其是音乐,体育,美术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知识领域,我真不敢妄作评论,只能从教师的教态,教学环节设计,课件制作等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我们综合组共有7位老师参加本次的优质课评比活动。他们分别是周健敏,熊开菊两位老师的英语课,王国蓉老师的音乐课,韦本娇老师的美术课,学前班王光静老师上的一节数学课和韦章莉老师上一节语文课以及张鸿飞老师的体育课。七位老师都有优异的表现。他们课堂上简练流利的课堂用语,潇洒自如的教态,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优美动听的歌唱,丰富形象的肢体语言,精美实用的课件制作,良好的心理素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是值得我借鉴的经验。他们每一堂课整体设计都很好。无论是课件的制作、教学环节的养学生能力的原则。
但是细细品味,七堂课又有各自不同的风格。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老师们课前都做过充分的准备,不仅有精美的课件,自制的拼音或单词卡片,更有色彩鲜艳,各具特色的教具辅助教学。我尤其喜欢周健敏老师自制的教具。本堂课内容与孩子们的服饰以及他们喜爱的颜色有关,所以她别出心裁,制作一个玩具衣柜,教学内容就是从衣柜里取出来的一件件色彩鲜艳的服饰,如yellow t-shirt, green dress, white sweater等,于是,学生们便在这种新奇而欣喜的氛围中轻松掌握了本课内容。
二,教师上课节奏清晰、明快,整个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整个课堂有张有弛,学生始处在高度兴奋、高度思考运转的状态。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尤其学前班的两位老师。她们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孩子们积极向上的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一句嘉奖的话语,一张小贴画,都能激起孩子们兴趣的火花。
三、热身,导入过程很有特点,每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创设情境教学,这样不会让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觉得很紧张,而且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吸引到课堂中来,只有集中的注意力才是学习的最佳状态。比如周健敏老师的warm-up用的就是一首《colour song》,明快的音乐,鲜艳的色彩立刻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再比如韦章莉老师在导入时,结合小白兔的幻灯片与老师的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孩子们立刻进入了角色。
四、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引人入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比如韦本娇老师的《二方连续纹样》一课,如此抽象的概念,学生们乃至听课的老师们,都是一头雾水,不知是何物。课件呈现后,我们不仅明白了什么是二方连续纹样,还知道了二方连续纹样给我们生活中带来的许多不同的视觉效果。再比如熊开菊老师的《In the zoo》一课,通过课件,展示了学生们很喜爱的《西游记》里的人物,并通过他们,让学生们很容易便懂得新内容fat,thin,tall,short的含义,并牢记于心。
五、上课的重、难点把握准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时间安排合理。在大容量的课堂内容中,能清晰、明确重难点操作流程。使“重、难”点能充分被消化、理解和吸收.尤其是熊开菊老师的这节课,教学重点尤为突出,所有的活动,练习即practice和Let Do 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开展的,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掌握了教学内容。
六、教学步骤清晰,明确,如两位英语老师的步骤都是按Warm-up——preview——presentation——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五个步骤完成。每个环节设计合理,符合文本及文本延伸,紧紧围绕文本展开教学环节。并且前一环节为后一个环节做铺垫,层层展开。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连贯,流畅,整堂课行如流水,滴水不漏,完美结合。
七、练习设计基础实效,新课过后的练习要及时巩固基础。只有及时巩固才能更好的使学生牢记掌握所学知识。如韦本娇老师,新课后让学生在陶器上设计二方连续纹样,韦章莉老师让学生将被风吹走的花瓣捡回来即归类前后鼻韵母等,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新学知识。
总之,这七节课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这次优质课评比活动让我开阔了眼界,尤其是一节美术课和一节音乐课,让我们享受了一场华丽的视觉和听觉盛宴,真是荣幸之至。还有张鸿飞老师的体育课,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另一个不同的知识领域,只是不敢妄作点评,这次听课让我明白,我们的知识太单一,明白了我未来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