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教师行为细则1
幼儿园教师行为规范(年度考核细则)
一、仪容仪表(4项):
(1)上班时间不佩带戒指、耳环、手链、脚链及太夸张复杂的饰物。
(2)日常服装忌露、忌透、忌紧、忌异、忌乱,应利于教育活动开展。(3)进班时不穿拖鞋、高跟鞋,不戴墨镜和有色眼镜。
(4)不披长发、不染夸张彩发,不养长指甲、不涂色彩鲜艳的指甲油。(5)日常生活化妆自然大方淡雅,杜绝浓妆,不使用气味过浓的化妆品。
二、劳动纪律(5项)
(1)带班教师在孩子来园之前,妥善放置手机和私人物品,更换好当日带班服饰;准备好当日活动的环境及相关教学具,并摆放到相应的位置。
(2)带班时不接打私人电话(特殊情况与搭班教师说明后到办公室接听),未经批准同意不得私自调班。
(3)上班时间认真备课、制作教具,不串班、不闲谈、不吃零食、不影响其他人办公,工作时间内不上网聊天、玩游戏等。
(4)参加会议不迟到、不早退、手机开到震动状、不随便接听电话、不讲空话或做与会议无关的事,认真做好笔记。会后自觉整理场地。
(5)三位一体,加强配班工作。如:体育活动、户外锻炼、外出散步、美工操作活动、音乐活动必须有一位保育员或老师协助配班,必要时三位保教人员同时到位。
三、职业道德(5项):
(1)在园统一使用普通话,不说粗话脏话,不骂人,说话时保持适当音量,不大呼小叫,多用礼貌文明的语言进行交往。
(2)不在幼儿面前说不利于教育的话,与幼儿谈话,做到耐心细致,尊重幼儿人格不谩骂、讽刺、挖苦幼儿,不对幼儿体罚和变相体罚,如:推、拉、打、关、扭、戳。
(3)同事之间不搬弄是非、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做到团结友善,不讽刺、挖苦他人、不搬弄是非。
(4)不侵占幼儿利益、擅自拿取或分食幼儿的东西,不借用幼儿用具,坚决杜绝在幼儿床上睡觉。
(5)爱护和节约幼儿园财产,包括水、电、纸张等。日常人离及时关闭水电开关,离园时关好门窗,周末拉上帘子等。
四、职业规范(26项):
1、教育教学活动的配合。
(1)根据老师教学计划,配合教师组织幼儿活动,活动前,准备好场地,教玩具,并检查是否安全,活动后,整理收拾教玩具。(2)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情况,帮助。
(3)认真设计教学方案,解读主题目标、把握每个环节的比例及重点。(4)活动中老师的提问、追问、小结等,做到简洁明了,教学中注意师幼互动、教态亲切、语言规范、知识正确。
2、规范备课、严谨教学,写好教学反思、教案笔记、听课评课等。
(1)超周备课、规范备课,教养笔记、个案记录及教学反思等按规定时间上交。
(2)设计制作精致、恰当的教具,创设便于幼儿主动观察、操作、活动的教育环境,能适时的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3)准备充分,不照本读教材,图片、磁带教具等提前一天准备。(4)课堂常规良好,关注个别引导,准确把控课堂的教学时间,保证教学效果。
3、保教并重,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1)保教规范、认真,在每学期期中、期末幼儿全面发展评估检查中效果突出。
(2)主题墙创设应按季节和教育主题要求变化及时更替,区域材料根据幼儿需要和教学生成不断丰富、改进。
(3)每位教师分梯队一学年应有课题研究、专题论文或经验总结,积极开展教学反思。
(4)教学资料保管完好、归还及时,不毁坏或丢失(丢失按原价7折赔偿)。
4、加强家园联系,做好家长工作:
(1)家园册填写、发放及时,认真完成家园栏及“保教之窗”的出刊工作,经常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育儿知识。
(2)期初、期未全面完成家访,并做好家访记录。日常做好缺课儿童登记,对连续3天缺课幼儿进行电访,对缺课5天以上幼儿进行家访。(3)幼儿家长来办公室找老师时,其他教师应主动告诉该教师的去向或帮助寻找家长,或予以答复。
(4)三位一体做好幼儿护理和家长接待工作,晨间和离园时热情接待,使家长放心、愉快地离开。家长满意率高或无家长投诉。
5、关心幼儿生活,培养良好常规。
(1)班级常规良好,幼儿行为习惯良好,无打闹,攻击行为,无安全事故。
(2)幼儿进餐时,需保证不少于2人(一教一保)护理;护理人员应全面观察并巡视,盛饭因人而异、鼓励幼儿添饭,不催促幼儿快速用餐、不强迫幼儿吃完,养成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严重偏食或发现将大量的饭菜倒掉视教师工作不得法,不尽职。
(3)午睡管理得当:睡前谈话教育、并清理幼儿口袋及头饰等小件物品,提醒幼儿解好小便;正确有序地穿脱衣裤,冬天或体弱孩子上厕所,应给披上厚外套,根据幼儿不同的体质调整被褥;勤巡视,幼儿盖被冷热得当,幼儿睡姿端正,衣物摆放整齐规范。幼儿入睡率不低于90%;午睡开始和起床时班级三位保教人员需共同护理、保障安全。(4)组织好幼儿户外活动:带班教师应与搭班教师和保育员提前沟通当日需配合的事项,如检查场地设施的安全、准备好器械;运动前检查幼儿穿着,根据个别差异提醒孩子调整衣服,并进行安全教育;运动时教师注意自己站立的位置,能保证观察到每一个幼儿的活动,观察孩子运动量,关注体弱及特殊孩子,注意个别动作指导;运动后提醒幼儿、帮助幼儿整理,如喝水、洗手等。
(6)离园前检查幼儿仪表是否整洁,帮助幼儿整理好衣服,提醒幼儿带好自己的物品。指导幼儿把玩具、材料、椅子收放整齐、归位,整理好活动环境。
6、班级及公共卫生工作
(1)教师与保育员三位一体,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按每天规定的要求做好卫生工作。
(2)厕所无臭气,水槽无污渍。
(3)教室物品安放整齐有序、教室及教室外沿附近无脏物。
(4)保持办公室整洁,经常主动打扫办公室,合理摆放自己的物品,不乱扔乱放,不随便翻动别人的用品。
第二篇: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细1
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细则(试行稿)
一、考核目的
加强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在教师队伍中逐渐形成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的竞争机制。
二、考核原则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明确操作规范。
三、考核量化计算
每位教师考核基准分为200分。其中师德10分,纪律10分,考勤20分,教学成绩40分,教案15分,作业15分,学生评教15分,教研10分,科研10分,超工作量15分,材料10分,班主任班级成绩5分。
(一)、师德(10分)
1、服从领导、能积极接受分配任务2分。
2、热情接待家长2分。
3、主动维护校园清洁,保持环境卫生2分。
4、教师之间团结,不打架骂人2分。
5、识整体、顾大局,以学校利益为重2分。
(二)、纪律(10分)
1、学生有打架、骂人、破坏公共设施或其他不良行为,视而不见的发现一次扣2分。
3、监考不认真(如:看书、报、杂志、闲聊),对学生作弊视而不见的发现一次扣2分。
4、教师上课迟到、提前下课发现一次扣2分。
5、无故不参加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校会一次扣5分。
6、无故丢课每发现一次扣2分。
7、集体活动中间外出、早退、迟到一次扣2分。
8、私自给学生订学习资料发现一次扣5分。
9、酒后误课、胡闹发现一次扣5分。
10、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发现一次视情节扣2—5分。
11、上班期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如:打球、下棋、睡觉、上网聊天等发现一次扣2分。
12、未经学校允许,私自让学生停课发现一次扣2分。
13、在课堂内打手机发现一次扣2分。
(三)、考勤(20分)
1、每学期病事假累计达到15天的,得7分,10—15天的得10分,5—10天的得13分,1—5天的得16分,1天以内的得18分,满勤得20分。
2、迟到一次按半天事假计。旷工按双倍时间记事假。
(四)、教学成绩(40分)
1、初一初二期中、期末各20分
平均分(5分):80分以上,得5分;70—80分,得4分;60—70得3分;40—60分得2分; 40以下不得分(各段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
优生人数(10分):两班16人以上得10分;12—16人得9分;8—12人得8分; 6—8人得7分,4—6人得6分,2—4人得4分,1人得2分,没有不得分。(各段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单班人数减半加1)
及格人数(不含优生)(5分):两班20人以上得5分;16—20人得4分;12—16人得3分;8—12人得2分;4—8人得1分;4人以下不得分。(各段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且均不含优生,单班人数减半加1)
2、初三教师考核(50分)
1、特殊贡献奖
(1)、全区中考状元奖:若我校出现全区中考状元,所有任课教师每人得15分。
(2)、高分奖:
①、满分奖:中考被一中、二中、十一中或松北高中录取学生中,数语外出现满分任课教师得8分;理化政出现满分任课教师7分;史地生出现满分任课教师得6分,体育出现满分任课教师得5分。
②、全区最高分奖:中考被一中、二中、十一中或松北高中录取学生中,数语外理化政史地生体中出现全区最高分,任课教师5分。
(3)、平均分奖:中考成绩过500分的学生平均分列全区第一的教师得22分,列第二的奖励17分,列第三的得14分,列第四的得11分,列第五的得9分,列第六的得6分,列第七的得4分列第八、九的得2分,列第十的不得分(若出现某校无500分以上的考生,则将其最高分与我校同学科最高分比较)。
3、非考试科目的任课教师教学业绩得分按参加考试科目任课教师的平均分计分。
(五)、教案(15分)
一次不合格扣1—2分,下发试卷教师必须先做,发现一次不做扣1分。
(六)、作业(15分)
1、作业发现少批改一次扣1分(七年八年数学、英语周五次,物理周三次,史地生政周一次,遇学校有特殊安排可减少相应次数)。
2、语文、外语作文每周一篇:每双周一节写,一节讲评;单周家庭作文。语文阅读课单周进行讲评。
3、印发的试卷学生不完成、或教师不批或不及时检查,发现一次扣2分。
4、下发试卷老师要先做,发现一次不做扣1分。
(七)、学生评教评学(15分)
每班抽取10份调查卷,学生打分在90分以上得15分,80—90得10分,70—80得5分,60—70得2分,60分以下不得分,并提出警告。若连续三学期60分以下的,调换工作岗位。
(八)、教研(10分)
1、认真备课否则扣2分。
2、教研活动及时参加,少一次(除法定假)扣2分,迟到一次扣1分。
3、无故不参加公开课,扣2分。
(九)、教育科研(10分)
1、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主动承担教育科研课题4分。
2、每学期根据学情有自己的课题研究,有计划,有研究记录,有结题论文2分。
3、认真完成教育科研论文每篇2分,满人4分为止。
(十)、材料(10分)
每少次扣1分,扣满5分为止。
(十一)、工作量(15分)
每周除有偿工作量外,工作量达每周12节的教师得10分,每周8节—12节(不含12节)的教师得6分,跨教材得3分,教研组长得4分,担课主任得8分,体育教师得8分,班主任得8分。个人所得分数可学期累计,满15分为止。工作量不足的教师(8节以下)学校以增加临时性工作进行平衡且不得分。
(十二)、班主任工作(5分)
班级总平均分80以上,得5分;70—80分,得4分;60—70得3分;50—60分得2分;40—50分得1分,40分以下不得分。
(十三)、奖励加分
1、国家、省、市、区级综合性奖励或表彰每次分别加4分、2分、1分、0.5分。
2、单科或单项的国家、省、市、区级奖励分别加2分、1.5分、1分、0.5分。
3、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分别为辅导教师加2分、1.5分、1分、0.5分。
4、加分满5分为止,每学加一次。
(十四)、教师换岗:
1、初一二平均分、优生人数、及格人数连续两次不得分。
2、两人教同学年一学期教学成绩得分相差20分以上。
3、一学期工作纪律累计扣15分。
4、违反师德,给学校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5、学生评教评学若连续三次60分以下。
(十五)、教师考核分取本中上下学期考核分各50%。(十六)、教师考核分数的用途
遇有竞聘上岗、晋升职称等须确定教师名次时,可胜任毕业年级教学任务的教师为一类教师,取其考核成绩排名,不能胜任毕业学年教学任务的教师为二类教师,取其三年考核的平均分(不足三年的取所有考核分的平均分)排名。
评定时以一类教师为主(一类教师的后两名由校委会讨论决定是否取消其竞聘资格),名额不足时以二类教师从前向后依次录取。
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细则
(试行稿)
佳市郊区四丰联合学校中学部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2013年9月11日
第三篇:教师教学行为自查报告1
教师教学行为自检报告
2008年是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思考的一年。作为教师,我们深深地懂得:竞争时代,不进则退,不谋自败。本学期我担任班主任,教学语文数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行为自查情况。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我班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有好几个,尖子生相对较少。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改善不足,争取进步的。
阅读教学中的预习方式研究
西华园小学
朱丽颖
2009年10月
一、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是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语文教学为突破口,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预习探究的研究,使广大教师提升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认识,并运用于语文教学中,使广大教师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不断修正、改进已有的研究模式,逐步形成小学语文学科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特色。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使他们形成一种善于质疑,善于思考,善于研究、善于归纳,善于创新善于合作的能力,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最终改变其生活方式。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自主学习策略(预习)
2.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小组中反馈。3.探究学习策略:(教师点拨)
三、研究方案设计:首先通读教材,找准探究的点,预习探究点在哪里,合作探究点在哪里,实践探究点在哪里,他们有没有规律可言,如何实施,如何课堂反馈检查,如何实践检查,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共同的经验,或者模式,然后进行再检验,在修改,最终形成完整的语文教学探究模式。
四、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课例研讨法 经验总结法
五、研究实施过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我感觉解惑可以理解为引导学生发现惑,带领学生尝试解决惑,引导提升学生形成新知。真正具有“自主、探究、合作?这时的教师又该做些什么?教师如何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应对这些复杂的状况?
(一)课前进行前移预习探究的研究 在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方面,注重把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与问题探究作为启动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促使课堂学习过程前移。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开展预习探究,帮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学过程,形成相应的意识与能力,促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1、从课文的生字词、作者及写作背景等文章基本要素方面预习,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进行预先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课前预习探究,是指在预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对课文中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或者课文中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等等生疏的或者是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事先探究。在通读课文后,对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方面面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对于没能解决的问题,带着疑问的头脑进课堂,带着思考的头脑进课堂。通过探究性预习,自己知什么,知多少,哪些不知,哪些需要进一步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心中有数。
(1)通过运用造字的规律学生字。
(2)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知道作者是谁?大约是什么时代的人,大约生活在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是否学过他的什么文章?这篇文章是什么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
(3)弄清写作内容。了解各段的内容,全文的主要内容?写作上的显著特点。
2、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预习
结合前面的预习情况及自身的知识与爱好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进行探究或存疑。这些都是我的问题与我的探究,如我喜欢的地方在哪里?原因是什么?什么地方引起了我的联想?什么地方最值得我学习?我将如何去运用?我有哪些地方不懂?哪些地方要进一步学习?我需要查找哪些资料?我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也就是,在课前要有指导学生课前开始预习探究学习过程;教师将指导与检查预习探究作为启步课堂新课教学的第一环节;学生将报告展示预习探究作业并开展探究性讨论作为启动课堂新课学习的第一环节;在学生初步感知与深入感知基础上,教师采用精心设计的表述形式(语言、板书、课件展示等),高效率地讲解重点与难点知识,以指导学生得出科学结论,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受到探究学习能力训练。
(二)课上通过合作互动进行探究
预习好了以后,我们就要在课堂上对预习的内容进行反馈,然后,再针对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课堂合作探究。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根据班级人数情况,通常可以4人或8人为一小组,将班级中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座位的形式也可由原来的传统形式,作适当的调整,使各小组间的前后、左右都留出一定的走道,便于教师在各个小组间来回辅导、巡视。学生将各自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或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通过小组交流讨论,逐一提出,然后由小组长组织开展交流讨论,教师在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各小组间的巡视,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辅导、点拨。教师在此期间可及时了解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症结、思维活动中的障碍,纠正交流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差,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一个环节中教师的引导提供及时的信息。各小组将交流讨论后仍存在的一些问题,由小组长负责以简洁的文字形式经整理后交给教师。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加以适当整合,为下一个流程作好准备。这里要说明一点:质疑不仅在学生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质疑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如在“引导探究”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出异议,或是不同看法;在“强化训练(问题解决)”过程中,也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新的解法等。探究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保证,但这并不等于学生就一定能开展主体性学习,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仍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从模仿到主动,逐步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做到适时、必要、谨慎、有效,使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增进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科学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困惑和问题。
要实施有效的引导,在开展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把学生和自己摆在同一起跑线上。知识是无限的,教师不可能事事都懂。与其不懂装懂,不如与学生坦诚相见,一起探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担学习责任,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研讨者、咨询者,教师应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他们的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互相交流和质疑,引导学生丰富、调整自己的理解。
在探究教学的实践中,还有许多问题,例如,如何做好学生的交流合作、如何做好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等,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实践证明,小组的交流讨论,既能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关系,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个性发展的时间、空间和环境。
(三)课后通过实践延伸进行探究
实践延伸指学生在围绕本课主题解决一些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归纳提炼、类比分析出一般的规律,并用于解决新的问题,促使探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达到创新思维的有效激发。针对课文的内容,学生在课上探究的基础上,为了学习与生活结合,生活中的语文学习和语文学习中的生活实践,语文实践探究,加深对文阅读中拓展知识发散,理解,举一反三。我们采用巩固知识——提炼方法——扩散思维——联结网络——练习、记忆对于这一关系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刻地分析和对待自己的学习过程。
(四)初步形成的语文阅读教学预习探究的模式为:
第一课时课前探究:自学生字、读音解义;自读课文、说出内容;自查资料、了解背景。
第二课时课前探究:熟读课文,圈画质疑;课后问题,尝试解决;多种手段,尝试探究。
教师主导:课前检查——导探引路——提炼点播——渗透拓展 学生主体:探究汇报——组内解疑——集体探究——拓展练习认知过程:课前预习——整体感知——品读理解——创新提高。
第四篇:教师教学行为自查报告1
教师教学行为自检报告
2008年是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思考的一年。作为教师,我们深深地懂得:竞争时代,不进则退,不谋自败。本学期我担任班主任,教学语文数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行为自查情况。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我班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有好几个,尖子生相对较少。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改善不足,争取进步的。
教师对教育教学探索项目的认识
阅读教学中的预习方式研究
西华园小学朱丽颖2009年10月
一、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是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语文教学为突破口,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预习探究的研究,使广大教师提升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认识,并运用于语文教学中,使广大教师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不断修正、改进已有的研究模式,逐步形成小学语文学科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特色。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使他们形成一种善于质疑,善于思考,善于研究、善于归纳,善于创新善于合作的能力,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最终改变其生活方式。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自主学习策略(预习)
2.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小组中反馈。
3.探究学习策略:(教师点拨)
三、研究方案设计:首先通读教材,找准探究的点,预习探究点在哪里,合作探究点在哪里,实践探究点在哪里,他们有没有规律可言,如何实施,如何课堂反馈检查,如何实践检查,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共同的经验,或者模式,然后进行再检验,在修改,最终形成完整的语文教学探究模式。
四、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课例研讨法经验总结法
五、研究实施过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我感觉解惑可以理解为引导学生发现惑,带领学生尝试解决惑,引导提升学生形成新知。真正具有“自主、探究、合作?这时的教师又该做些什么?教师如何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应对这些复杂的状况?
(一)课前进行前移预习探究的研究
在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方面,注重把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与问题探究作为启动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促使课堂学习过程前移。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开展预习探究,帮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学过程,形成相应的意识与能力,促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1、从课文的生字词、作者及写作背景等文章基本要素方面预习,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进行预先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探究,是指在预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对课文中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或者课文中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等等生疏的或者是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事先探究。在通读课文后,对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方面面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对于没能解决的问题,带着疑问的头脑进课堂,带着思考的头脑进课堂。通过探究性预习,自己知什么,知多少,哪些不知,哪些需要进一步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心中有数。
(1)通过运用造字的规律学生字。
(2)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知道作者是谁?大约是什么时代的人,大约生活在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是否学过他的什么文章?这篇文章是什么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
(3)弄清写作内容。了解各段的内容,全文的主要内容?写作上的显著特点。
2、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预习
结合前面的预习情况及自身的知识与爱好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进行探究或存疑。这些都是我的问题与我的探究,如我喜欢的地方在哪里?原因是什么?什么地方引起了我的联想?什么地方最值得我学习?我将如何去运用?我有哪些地方不懂?哪些地方要进一步学习?我需要查找哪些资料?我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也就是,在课前要有指导学生课前开始预习探究学习过程;教师将指导与检查预习探究作为启步课堂新课教学的第一环节;学生将报告展示预习探究作业并开展探究性讨论作为启动课堂新课学习的第一环节;在学生初步感知与深入感知基础上,教师采用精心设计的表述形式(语言、板书、课件展示等),高效率地讲解重点与难点知识,以指导学生得出科学结论,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受到探究学习能力训练。
(二)课上通过合作互动进行探究
预习好了以后,我们就要在课堂上对预习的内容进行反馈,然后,再针对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课堂合作探究。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根据班级人数情况,通常可以4人或8人为一小组,将班级中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座位的形式也可由原来的传统形式,作适当的调整,使各小组间的前后、左右都留出一定的走道,便于教师在各个小组间来回辅导、巡视。学生将各自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或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通过小组交流讨论,逐一提出,然后由小组长组织开展交流讨论,教师在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各小组间的巡视,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辅导、点拨。教师在此期间可及时了解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症结、思维活动中的障碍,纠正交流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差,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一个环节中教师的引导提供及时的信息。各小组将交流讨论后仍存在的一些问题,由小组长负责以简洁的文字形式经整理后交给教师。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加以适当整合,为下一个流程作好准备。这里要说明一点:质疑不仅在学生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
中,质疑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如在“引导探究”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出异议,或是不同看法;在“强化训练(问题解决)”过程中,也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新的解法等。探究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保证,但这并不等于学生就一定能开展主体性学习,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仍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从模仿到主动,逐步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做到适时、必要、谨慎、有效,使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增进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科学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困惑和问题。
要实施有效的引导,在开展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把学生和自己摆在同一起跑线上。知识是无限的,教师不可能事事都懂。与其不懂装懂,不如与学生坦诚相见,一起探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担学习责任,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研讨者、咨询者,教师应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他们的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互相交流和质疑,引导学生丰富、调整自己的理解。
在探究教学的实践中,还有许多问题,例如,如何做好学生的交流合作、如何做好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等,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实践证明,小组的交流讨论,既能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关系,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个性发展的时间、空间和环境。
(三)课后通过实践延伸进行探究
实践延伸指学生在围绕本课主题解决一些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归纳提炼、类比分析出一般的规律,并用于解决新的问题,促使探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达到创新思维的有效激发。针对课文的内容,学生在课上探究的基础上,为了学习与生活结合,生活中的语文学习和语文学习中的生活实践,语文实践探究,加深对文阅读中拓展知识发散,理解,举一反三。我们采用巩固知识——提炼方法——扩散思维——联结网络——练习、记忆对于这一关系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刻地分析和对待自己的学习过程。
(四)初步形成的语文阅读教学预习探究的模式为:
第一课时课前探究:自学生字、读音解义;自读课文、说出内容;自查资料、了解背景。
第二课时课前探究:熟读课文,圈画质疑;课后问题,尝试解决;多种手段,尝试探究。
教师主导:课前检查——导探引路——提炼点播——渗透拓展
学生主体:探究汇报——组内解疑——集体探究——拓展练习
认知过程:课前预习——整体感知——品读理解——创新提高。
第五篇:幼儿园教师行为十不准
幼儿园教师行为十不准
一、不准大声吓斥、体罚幼儿;
二、不准穿奇装异服、高跟鞋、披长发;
三、不准吃幼儿加点食品,或在公共区域吃东西;
四、不准让幼儿脱离老师的视野;
五、不准让陌生人把幼儿随意接走;
六、不准接受家长送给的任何礼物;
七、不准让幼儿的活动区域脏乱不堪;
八、不准对幼儿生病、拉尿裤子视而不见;
九、不准开展无准备、无计划的教育活动;
十、不准在带班期间收发短信、手机聊天或长时间接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