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报告--《如何对教师进行理性评价的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2 06:5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研究报告--《如何对教师进行理性评价的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研究报告--《如何对教师进行理性评价的对策研究》》。

第一篇:课题研究报告--《如何对教师进行理性评价的对策研究》

《如何对教师进行理性评价的对策研究》

课 题 研 究 报 告

临泽县板桥中学课题组

甘肃省临泽县板桥中学现为农村初中兼办寄宿制中心小学性质的学校,现有教学班21个(初中部10个,小学部11个),在校中小学生966人,教职工85人,专任教师79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小学高级)教师26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33人。

2003年3月,根据临泽县教体局文件通知,我校组织人员申报了甘肃省基础教育改革课题《如何对教师进行理性评价的对策研究》,经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于2003年9月被立项为省级规划课题。自课题立项至今,在学校领导的重视、支持与指导下,课题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稳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扎实开展具体的探索与实践,已完成研究任务。现就课题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做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其中包括建立客观、公正、符合实际的教师评价制度。

1、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需要,开展教师评价制度的研究,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调控、改进、激励等作用,可以促进学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通过完善和建立教师评价制度,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师评价制度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性强,较为公平、相对公正的教师考核评价的新思路,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使之产生积极的激励、鞭策作用,能有效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发展。

3、努力构建科学规范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可以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1、构建新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确立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观念,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考核评价工作的客观需要

教师考核评价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对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时刻起着有效的调节和激励作用。教师考核评价对教师工作的功能作用,早已被多年来的教师考核评价实践所证实。但这些功能作用受社会发展形势所左右,必须与一定的教育形势相适应。教育管理者必须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需求,随时对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作出合理的调整,不断变换教师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确立新思想,形成新观念。否则,教师考核评价的功能作用就会减退甚至消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确立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又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经济运行方式打破了几十年的传统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快速转型。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们的认识领域也随着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断冲击着各种陈旧的传统观念。在教育领域里,市场经济向传统的教育管理机制提出了挑战,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多元追求,形成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趋向,要求教师评价更加注重教师的个性发展,形成强烈的竞争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广大教师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得到公正、公平的评价,要求自己得到的评价结果与自己的劳动付出相辅相成。传统的教师考核机制中,那种仅靠表面印象、简单的投票评选来评价教师工作和缺少科学的依据奖励教师的做法都已不能为教师所接受。尤其是随着考核评价的结果越来越直接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考核评价成为广大教师利益分配过程中的关注点和矛盾集中点。如果考核评价工作做得比较科学规范、公正合理,广大教师就会欣然接受。否则,如果考核评价的结果得不到大家的承认,就会直接导致矛盾,影响工作积极性。因此,尽快建立新的、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成为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对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2、构建新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解决影响教师考核评价的诸多问题,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快速转型,经济迅猛发展,推动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确定以后,各行业的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改革也全方位地展开。先是教育领域诸多教学业务性改革(如教法、学法、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项目)快速展开,接着,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也随之进行,作为教育内部管理主体的教师考核评价当然也无法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传统的教师评价机制,由于受感情、资历、人缘、地位等无关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评价失真,特别是使教师工作的实际效果受到忽视,引起教师的不满和不平。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考核评价工作虽然得到逐步的规范,科学性、公正合理性相对提高,但许多影响教师考核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若不及时构建起一套科学、公正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相对缩小各种不利因素对教师考核评价的影响,就会严重挫伤和打击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因此,搞好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研究,为科学地评价教师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是有效地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客观需要,是教育管理改革工作中所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3、构建新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实施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

要保证教育的不断发展,一个首要的条件是想方设法增强教师队伍的整体战斗力。随着经济改革形势的深入发展,要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战斗力的提高,教师考核评价仍然是关键环节。传统的教师考核评价目标过于笼统,与实际工作脱节;操作程序不统一,个别环节不够规范;考核过程简单化,缺乏全程性;过分强调教学成绩的考核权重,造成“一俊遮百丑”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不同教育形势下产生的不科学因素,与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亟待加以解决。因此,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建立起体现课程改革意识,符合时代要求,适应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激励教师创新进取的科学评价的管理体系。

2、课题研究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考核以有利于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目的。

(2)、全面性原则。评价考核力求做到目标全面、内容多元、方式多样、过程动态,既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既重视教师的教学工作绩效,也重视教师其他岗位工作的质量。

(3)、公平性原则。力求评价考核标准统一、客观公正,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鼓励教师张扬个性、发挥特长、脱颖而出。

(4)、实用性原则。充分利用评价考核的导向性,使评价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到指导实际的作用,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

(5)、可行性原则。从学校和教师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实际操作中人力、物力和评价方法的限制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等问题。

(6)、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考核 中坚持病老有谅、以人为本的思想,既要考虑重点岗位考核上的适度倾斜,又要兼顾工作中的隐性因素。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建立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师评价制度;

2、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3、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师评价方案。

五、课题研究的范围

构建教师评价制度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含评价机制、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结果运用的研究,也包含科学确定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性质和方法

1、课题研究的性质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状况、研究要素的构成以及研究的发展过程,我们把该课题研究确定为准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研究。根据实验变量控制的强弱,一般把教育实验研究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三类。准实验一般是在自然教育情况下进行的,由于实验变量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一般难以对有关实验变量进行真实实验状态下的完全控制,但也必须对能够控制的实验变量进行自觉而严格地控制。本实验研究即是自然教育情景下进行的一项准实验研究。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套符合教师工作性质的、科学合理的、能公正反映教师工作实绩的考核评价机制。这一机制的构建需要由教师考核评价的思想体系、目标体系、操作体系、结果使用体系、管理体系等要素构成。要建立起这样一套科学机制,不是哪一方面的改革能够奏效的,必须把上述要素甚至更多的要素全部投入到实验之中,逐项总结经验,才能完成这一实验任务。因此,本课题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的实验研究。

本课题是在传统的教师评价机制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它要求最大限度地缩小教师因分工、资历、年龄、人缘等条件的不同而导致工作效果的差异,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的基本条件和环境影响等因素,对每一名教师的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真实评价,并探索解决实际存在的若干问题,尝试构建一种相对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因此,本课题又属于探索性实验研究。

2、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坚持三条原则。一是科学性与可行性统一的原则,既要追求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又要追求具体操作中的可行性;二是保证研究成果的实效性的原则,既要追求研究成果的可推广性,又要追求研究成果对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内在规律揭示的准确性;三是普遍性改革与科学实验相统一的原则,即在面上实行普遍性实验与研究,在点上采取准实验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整个研究工作大体经过了计划准备、组织实施和深化总结3个阶段。

1、计划准备阶段(2003.4-2003.12):在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通过理论学习和调查座谈,根据学校教学工作中对教师评价工作的实际和课题研究的的初步计划,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了课题的目的及意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任务、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设计教师业务工作评价表格,制定评价等级标准;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责任分工,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准备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2004.3-2008.12.):在全面了解学校关于教师工作评价情况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评价工作的要求,确定了课题研究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和评价方式,结合学校评价工作的开展,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究研讨会,对上一月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安排下一阶段的具体研究内容,课题组成员全面收集信息,加强理论学习,填写《理论学习记载表》,整理典型个案,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总结,填写《课题研究典型案例记载分析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课题研究的难点和困惑的问题,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探索,作出对策分析,填写《课题研究难点和困惑分析记载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并及时总结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填写《课题研究反思记载表》的形式对课题研究工作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由课题组成员对各自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填写《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年度(阶段)工作总结记载表》,每学年结束前,安排课题组成员对一学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撰写课题研究阶段论文,提交课题组择优推荐发表,未发表的全部结集成册,对课题的研究工作,每学期集中整理资料,提交学校进行一次课题研究阶段评估,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适时将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提交学校,建议学校在学年末修订教师评价考核方案时采用,课题组成员通过学校对自己的评价考核,检验了课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反之,又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提出了问题,指明了研究的侧重点。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采取多种研究措施和研究方法,积累研究资料,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和阶段研究论文。

3、深化总结阶段(2009.1-2009.5):在第一、二阶段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整理研究资料,数理筛选研究成果,完成课题总结报告,申请课题结题鉴定。

在具体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年度时间大体可以把教师考核评价工作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2004年度,我们称之为原始考核评价阶段;第二阶段是2005-2006年度,称为初级考核评价阶段;第三阶段是2007-2008年度,也就是我们这次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我们称之成型考核评价阶段。三个阶段的研究要点如下:

(1)、原始考核评价阶段(2003-2004年度):本阶段的教师考核评价只具备了简单的考核评价思想,解决了过去只靠印象来评价教师的问题,但是在科学性、规范性、公正性、合理性等方面远远不够。其过程大致可概括出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目标确定的比较简单。在教师工作的整个体系中,只考查了部分项目,无法涵盖教师工作的全部内容,造成缺项,无法反映教师工作的全部。二是对教师的考核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成绩(学生的考试成绩),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核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考试成绩放在重点位臵,确定了较大的权重,形成了“一锤定音”的考核机制。课时工作量考核中,对于各学科课时工作量的分值划分不合理,明显存在重“主”偏“副”,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在考核程序上不够规范。表现为考核目标的确定由行政决策为主导;在考核主体的确定上主要是行政领导参与,缺少民主参与,无法体现考核评价的民主意识。因此,这一阶段的考核评价,不仅起不到一定的调节、促进、激励作用,反而使教师感到考核评价不够公平、公正,甚至制约了积极性和创造性。

(2)、初级考核评价阶段(2005-2006年度):原始考核评价阶段明显存在评价的指向不明确,评价的指标要素在提炼上缺少足够的敏感性以及评价出的结果给人一种不痛不痒的感觉,不能很好地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等弊端。经过进一步的学习讨论和研究,我们确立了评价的大略方针:在评价方向上面向未来发展,注重长远需要;在评价目的上注重个体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全面性和整体性;在评价主客体关系上注重自评,强调合作;在评价标准上注重绝对评价,强化激励效应;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形成性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在评价方法与手段上注重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注重发展进步,形成自身发展的内动力。新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包括师德考核、工作量考核、月考核、学期考核和专项工作考核等内容,其中学期考核又分为教学工作、教学质量、业务素质、履行职责和校本与综合实践活动等内容。本阶段的教师考核评价已经较好地体现了发展性、全面性、公平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原则,尤其是很好地体现了多元化评价。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从教师自评,教研组评价,学校评价,家长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特别是对考试成绩的评价方面,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有效纠正了以教学成绩的高低决定考核成绩的高低的做法。考核充分体现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提高的原则。但在具体执行中仍存在课时工作量考核权重系数不够科学、合理或加分比重不合理等问题。

(3)、成型考核评价阶段(2007-2008年度):什么样的教师评价机制更切实有效,更符合科学性,更贴近公正性、客观性,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在这一阶段的教师考核评价,基本上实现了多角度多维面的评价模式。评价考核做到了目标全面、内容多元、方式多样,既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重视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既重视教师的教学工作绩效,也重视了教师其他岗位工作的质量,评价考核标准统一、客观公正,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一是在综合评价时实行了学校评价和教师自主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按照学校制定的操作办法,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进行自我评价,评等赋分,学校同时根据常规管理和各种考核结果形成终结评价,定出档次。二是建立了组评制度。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成立几个评价小组,教师在组内相互展开评价,这样有利于发现教师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创造了相互间学习、交流和提高的氛围。三是实行了他评制度。他评包括学生评、家长评,这种评价模式更能多维度反映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更能贴近客观性、实际性。以上这些评价模式基本上涵盖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再按照操作办法评价,教师收获了自身的充实和发展,收获了自信与追求,教师也在参与评价的同时看到了自身不足和努力方向,真正实现了发展性目标。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实施教师理性评价,建立评价内容全面、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工作格局,对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产生了积极效果。

一是提高了教师对评价工作的正确认识。引导教师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发展,而不是单纯把教师分成等次;明确评价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和评价的结果,主要是为教师成长和发展指明方向,而不是为淘汰哪一位教师;明确评价是用一把大家公认的尺度去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让评价成为激励的动力,达到教师整体水平提高的目的。

二是激发了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新的评价办法强调自评为主,强化自我评价过程中的职责界限,促进了教师主动自我参与,从而提高了教师的主动意识。在充分相信教师个人具有正确判断的能力,在改进工作的基点上,架起一条领导与教师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让教师在评价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也感受到自身差距,将外在的评价目标内化成自觉要求,使评价过程真正成为教师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过程,最终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体现了教师在评估中的主体地位。

三是反映了教师的工作效绩、工作表现和基本素质。工作效绩是教师工作结果的表现形式,而基本素质又是工作表现和工作效绩的基础,一般说来教师的基本素质好,工作表现也好,效绩也就高。效绩是教师工作追求的目标,是考核教师的基本依据,在评价中处于重要地位,但由于教师工作成果具有集体性和迟效性特点,所教的学生存在差异,有时付出的劳动并不完全与成效成正比,教育基础差的学生付出双倍的努力,可能会有很少的效绩,因此评价中对工作效绩要客观对待,在评价教师工作表现时也不能仅从效绩看表现。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教师在工作中发挥才能,创造性完成工作任务取得效绩的基础。所以在教师评价中我们较为重视基本素质在教师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四是发挥了评价的导向功能。课题研究解决了教师工作评价操作难,评价缺乏充分依据,学校评价管理缺乏公开性、准确性、科学性,人为因素较多,教师的意见大,教师之间因评价不公而产生的矛盾,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聘任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等提供了具体、全面的依据。

五是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特别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学校的管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将“考核”这一有效手段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使管理由软变硬,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同时随着目标考核的进一步规范,考核结果逐渐成为教师切身利益分配的决定因素,例如绩效工资的分配,评先选优,职称评聘等工作都与教师的考核直接挂钩,形成以教师考核评价结果为主要依据的利益分配机制。这种管理机制的形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深受广大教职工拥护。

六是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考核方案的不断完善,学校初步形成了以考核引领各项工作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启动了内部活力,使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丰收,连续几年中考和小学毕业会考成绩位居全县前列。

七是促进了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由于评价改革的实施,提高了教师群体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教师自我提升自我发展,学校管理不断加强,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品位,学校的知名度不断提升,社会效应越来越高,家长信任度越来越高。

九、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方法问题,仍然以量化评价方法为主。这种量化的办法容易忽视那些不易捕捉的、不便量化的有价值的信息。在部分定性考核内容中,仍然受个人思想意识的影响,许多目标需要通过民主评议手段来确定,由于不同教师对同一目标理解的角度和程度不同,对考核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各系列、各层次考核的差异性以及考核内容的权重等对考核结果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因教师工作性质不同,影响考核结果的问题仍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以上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教师考核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逐步加以解决,使本课题的成功经验在教师考核评价实践中发挥更大指导作用,以推动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二篇: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要以教师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自主探究为途径,逐步形成“问题——研讨——交流——成长”的课题研究方式,从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如何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它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成效、价值与意义。为此,一线教师要开展课题研究,必须选准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1.课题研究立足“小”字

确立的课题题目要“小一点”,便于教师研究,易出成效,研究周期不要太长。通过自己自主探究可以改变行为的“小”课题;

或将上级下达的重点课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选择一个“子课题”,以增强课题的可操作性,达到解决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科研能力的目的。

2.课题研究注重“真”字

课题研究内容要“真一点”,以教师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自主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解决教师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为根本目的所展开的教育研究。围绕课堂教学的真实情景和真实事件,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而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在教学的同时以研究者的身份,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使课堂教学改革能够与时俱进,通过改革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3.课题研究突出“新”字

所谓“新”,选题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要有时代感,有生命力。在开展教学研究时,应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不断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或新困惑,以求新的突破,力争新的提升。

4.课题研究追求“实”字

从平时教学中找课题,平时教学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选择课题的基本来源。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可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此,在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时,对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与实施方案要进行科学安排,做到研究方案、研究目标与平时教学紧密结合,做好落实工作。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归纳总结、提炼经验,使整个课题的操作始终处于有步骤、有成效的运作之中。

二如何进行研究: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或感到某种困惑时,并想方设法加以克服,给合平时教学不断地去探讨、去解决,从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这样教师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校本教研之路。

1.把“问题”当作“课题”

搞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仔细地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平时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成研究“课题”。

教师搞教科研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实到为教学服务这个根本上。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应该是要研究的课题。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直接性问题。就是明显存在,需要教师去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不好?数学教材的主题图怎样呈现等等。

二是探索性问题。就是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如分层分类教学应该怎样操作,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等。

三是反思性问题。这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改进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反思,发现的问题,如“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应如何调整?”等等。

因此,有效的教科研所研究的“课题”的产生过程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困惑与问题,需要去探究、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课题。

2.把“教学”当作“研究”

绝大多数的教育科研,最终都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即使是理论研究,其成果也要在教学中得到检验和应用。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其实,教学活动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修改与完善的过程,已经伴随着科研的性质。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同时,还必须适当开展一定规范的教育科研,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而教育科研往往是降低标准和要求,也体现了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近年来教师采取互动教研方式,即:围绕“备课—预设;

上课—听课;

评课—完善;

跟进—再创”四大环节展开,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1)精心备课——预设方案

首先,认真备课。从教科研的主题与目标出发,选定易于体现研究主题的教材,并确定研讨课的内容。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新的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其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以学定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再次,预设教学方案。预设方案后再组织教师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交流进行取长补短,形成共识;

然后由“执教者”集思广益,综合地预设教学方案。

(2)上课试教——组织听课

推荐一位教师根据预设教学方案进行试教,其他教师要进行听课,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以便寻找问题与不足,并做好修改、充实、完善等工作。还要对看听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为评课做好准备。

(3)合理评议——充实完善

互动研讨课的评课,教师要坚持客观性与指导性的原则。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评价课堂教学要抓住两个看点:a、看教师的教。应观察教师教的四个维度即:组织能力、调控能力、教学机智、练习设计。b、看学生的学。应观察学生学的四个维度即: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

(4)及时跟进——拓展再创

“互动研讨课”是在“真实的常态中,验证预设方案”。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主流是好的、成效较大的课;

主流是好的、问题较多的课。问题的产生,有的是预设方案失误,考虑不周;

有的是上课时经验不足,出现失误,或随机应变不强等。说主流是好的,是因为通过“互动研讨课”,最大的收获是激起了教师的思维碰撞,总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悟与发现。同时“互动研讨课”的根本目标是把新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因此,在三个环节之后,还需要“跟进—再创”紧跟其后,朝着目标与方向继续推进。总的要求是:对己取得的经验要进行重新审视、探索,从而获得更深入、更正确的认识,并转化为平时教学行为。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3.把“成长”当作“成果”

教育科研成果既有目标指向性,又有过程性和生成性。在研究结束后,教师们将按计划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写出总结,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

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

把教学经验总结出来,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从而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并用它去指导平时教学实践,以提升自己业务水平。

教师还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反思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让课堂教学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那么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写教学反思。而撰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为教师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促使教师有效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

同时,教师要主动学习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认真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应该是教师的成长和提高,这也是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第三篇:教师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推荐)

教师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

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目前很流行的词:教师科研。何为教师科研?从字面上理解是教师从事教育科学实验。但他的意义不仅限于此,而在于强调教师科研的必要性和特殊性,教师的工作是充满智慧的工作,每一位教师都是教育的实践者,所以进行研究不是几个能手、个别骨干的事,而是每一位教育者必须面对的事。面对问题,能帮助我们的只有去作研究。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善于研究,把遇到的问题,做出的点点滴滴地尝试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课题进行探究。因而,依据我校的实际,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适当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于改善传统教学中教与学的主客体的地位,平衡学生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小课题研究的意义。

为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强化教师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使教育科研在质量立校上真正发挥其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力促进教师提高研究能力和专业发展。

三、什么是小课题。

所谓小课题,指的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的特点是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投资少、收益高。

四、小课题研究选题的原则。

要选好课题,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研究,也就是选题有没有价值。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即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或为教育教学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

要使选题有价值可以用几个字来检查核准。即“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育,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少好高骛远,类似于“期末数学复习方法”的研究,就符合三个贴近的原则。“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学习研究。类似于“小学英语口语提升研究”,就符合“小”的原则。“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少一点大而空的全局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如“小学毕业班后进生转化研究”、“加强六年级学生自习课堂自主学习研究”。

五、小课题研究流程。

选好课题以后,就要着手研究。小课题研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包括材料,方法选择,方案制定等。(2)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采访,获得直接研究材料,或者通过体验,模拟等取得相关材料。

(3)整理归纳分析材料,寻找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初步研究结论。(4)充实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六、小课题研究注意事项。

进行小课题研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应特别注重问题意识。一般课题的选题从哪里来呢,应该来自于疑问,也就是问题。课题研究,就是以“问题”为核心,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搜集材料,观察试验,研究推理等,寻求解释的方法,探求解决的途径,最后达向未知彼岸的过程。比如,我们发现,在上学路上,某个路口经常堵车,心中自然会发生这样的疑问:“同样的道路,为什么这里会堵车呢?”这就是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去现场观察,看看这个路口什么日子、什么时间堵车,堵车跟哪些具体因素有关,诸如道路设置、车辆质量、交通违规、红绿灯频率、指挥不利、天气变化等,而在这些因素里面,哪一些可以控制,通过什么方式手段可以控制,通过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尝试提出解决或缓解的办法。这才是研究。研究不能满足于是什么,而应该追求为什么,怎么样。

(二)以需要探究出发提出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探究。常规的生活和工作问题,许多是*常识、习惯和已有经验就能很好解决的。但也有问题是常识、习惯和已有经验解决不了的,这就得诉诸科学探究。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个性和艺术性,别人研究过、做过的工作,在我这里可能仍需探究,因为条件有差异。教育科研有创新性科研、验证性科研和推广性科研之分,各自创新程度和创新点有区别,但终究都得有新意。但研究时要明白:

1、什么是小课题研究(教育行动研究)?它来自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可以一个人或几个人组织开展,需要一定的但却不是高深的理论作指导,所有这些,让老师们感受到它的“可望又可及”。

2、怎样开展小课题研究?从教学中发现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与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反思、调整,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真正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开展小课题研究容易忽视的问题。比如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阶段性总结、成果的撰写汇编等易被忽视。这些在“彼时彼刻”才有的思绪及感受,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这时才去追忆、收集,为时已晚。况且,一个研究成果的推广,需要有文字资料,而所有这些也将成为自己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

4、如何处理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之间的关系?两者在学校教研中究竟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相辅相承的一种教研形式。两者在形式、名称上虽有不同,但内容上却是相融的。常规教研不仅要进行,而且,常规教研想摆脱我们习惯了的形式主义和缺陷,必须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才能使教研真正为教学服务。在教学、在听课、在评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成为小课题研究的对象,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出对策,又在教学、在听课中去领会、感受、试验对策的效果,再通过研究讨论加以改进,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又开始另一个小课题研究…….所以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并不矛盾,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两者的有机结合,可能带来的不同,就是真正提高了常规教研的效率: 一是小课题研究对象必定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研究上的付出,必定从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得到回报。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也会品尝到研究带来的甜头。二是务实的小课题研究必定让每个教师真正参与其中,及时反思、总结,寻找对策。需要全体教师动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这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是一个促进。三是当一个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真正有效时,它的及时推广、持续应用,会内化成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七、多样表达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论文不是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唯一表达方式。中小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科研的现实场景之中的。其研究也应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日志、叙事、案例、反思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都应做研究型的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让研究为我们的教学生涯注入无限的生命活力。

1、“教育日志”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是用语言符号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为,记载真实的生活场景,有意识地表达自己。通过撰写教育日志,教师可以定期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2、“教育叙事”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是让你从一个或多个故事中体验到教育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做。

3、“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含有问题和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写作教育案例对教师有以下好处:①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②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③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升教学专业水平;④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4、“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美国学者布鲁菲尔德认为:“反思性实践过程的核心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我们是怎样思考和工作的。” 教育反思的类型很多,有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即时反思与延时反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等。

八、怎样进行个人课题研究。

“个人课题”一般是指由教师个人独立或教师小组合作承担的课题。它是一种切合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对改进教师自己教育教学有用的、能够促进教师自己专业发展的课题。

“个人课题”具有以下特征:①从研究目的看,“个人课题”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研究如何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我们在研究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我们研究的都是真实的课题和有生命力的课题,都是发生在学生和前线的课题”。②从承担者的角度看,“个人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教师即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角,而不是配合专家进行研究。当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专家的引领、帮助和指导。③从研究内容看,“个人课题”一般是小课题,小指的是研究内容和范围,而不是指研究价值和意义。④从研究方法看,“个人课题”主要采用适合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⑤从研究成果看,“个人课题”的研究成果强调“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做得好”表现在实践上的创新和经验的先进性,“写得好”体现在研究报告的形成既具有个性意义的扎根理论,又具有教师自己的“话语系统”,它是质的研究中形成的、富有教师内心体验的、情境性、过程性的描述。

教师如何进行校级小课题研究

(一)我能解决什么?首次做研究的教师不知道从何入手去做课题。1.分解“课题”为若干小课题,从最容易入手的地方做起。2.在文献中寻觅。3.在实践中积累。4.做好阶段反思。

(二)围绕课题科学地读书。1.带着问题寻找文献;

2.结合课题有选择地阅读,思考文献。3.批判的眼光去读。4.不仅读观点,更要研究思路。

5.一边读一边加强两项积累:(1)注意观点材料,经典案例的积累。(2)注意自身思想的积累。(带着小本本)

(三)自觉地反思。

1.什么是反思。反思是人对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义的自觉地再认识活动。这种反思一般发生在主体行为之后。其认识事物的角度同先前不同。

2.反思什么。(1)通过反思发现自己的理念同先进理念的差距。从而用先进理念纠正自己对问题的偏差。(2)通过反思发现自己行动效果和目标的差距。从而调整策略,优化行为方法方式。

3.怎么反思。(六步追问)(1)我遇到了什么事。(抓事情的关键)

(2)我是怎样解决这件事的。(当时的过程、步骤、方法、说的重要的话写下来。)(3)我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动机)

(4)我采取的策略解决了问题了吗?(问题解决的结果、程度、带来的影响)

(5)我这样做是否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标准。

(6)我从中得到什么启发。(结论、感想、收获)4.如何找到值得反思的地方。

(1)思考“意外”的结果。包括过去屡试不爽的方法,今天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自己不注意的做法产生出了出乎意料的结果。

(2)尝试换位思考。

(3)善于捕捉反馈的各种信息。包括持久的、正面的、显性的、强烈的信息;隐蔽的、微弱的、短暂的信息。总之,在生活中能不能找到真正的案件,关键来源于教师的责任感,教师的良心和职业的敏感度。

(四)及时积累过程性材料。

有教师给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参与过课题研究,但过程性材料较少,该保留哪方面的资料呢?”这说明有的教师甚至不知道过程性资料如何搜集和保存。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应包括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材料,大体说,可包括如下材料: 立项材料、中期的研究材料、最后的成果材料。围绕课题研究的学习材料、体会、反思、教案、说课稿、评课稿、课题小结、随笔、案例评析、课堂实录、课堂评价表、获奖论文,课题组成员发表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章、相关报道,以及相关的光盘、图片等都值得保存。小课题虽然要简单得多,但是,注重搜集与保全资料还是很重要的。小课题虽然是“小学问”,但是需要细心来“大”做,需要从细微处着眼,从教育教学的小处着手,关注研究过程中的新现象、新矛盾、新情况,并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新举措。

(五)要有呈现研究成果的意识。

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以是多种多样的。1.文本成果。包括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课例等,也可以是编著类资料、活动资料集锦等。2.印象成果。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案例材料,以及相关影像制品。3.内隐成果。小课题的研究成果特别体现在人本成果方面,如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涌现出教科研先进学校、骨干教师、名教师等。

第四篇:普通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普通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以前,一提起“课题研究”,很多教师都有这样一种心理,认为课题研究是专家、学者的事情,我们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没办法做,似乎研究是十分高深的事情,自己无法涉猎。这两年,随着我校课题研究的全面铺开,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现在有很多教师已经不满足参与,而是希望能独立承担课题研究,但又不知道怎样入手。介于这种认识,现在结合我校教育科研的实际状况和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实际水平,我从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教师怎样进行研究以及课题研究的基本阶段三个方面为老师们进行《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校本培训,使教师了解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从而能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一、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

1、新课程的需要

新课程呼唤小学教师要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和医生、律师一样已经成为一种专业,那就要求我们教师变“教书匠”为“研究型”的教师,而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的教科研素养,“教科研素养”是一个教师成熟度高低的重要标志。

2、教师自身的需要

创名牌学校必须开展教育科研,同样,要想成为优秀教师必须投身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依靠教育科研;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还得依靠教育科研。教师职业专业化已经使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承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的角色,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自身也需要不断的成长和发展。

首先,教师通过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反思和能力,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课堂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同理,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探询,才有可能了解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这种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有什么作用。

其次,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由于了解了自己的教学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教师才有可能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喜的是近几年来我们的向校长已经为大家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不难看出,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中,教师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发展。

二、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一)正确把握教育科研在学校的定位

1、学校是以“应用型”研究为主,重在实践,重在改造本校的教育现实,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本校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学校教育科研主要是一种教学研究(不是学术性的研究),要求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二)学校教育科研的特点 学校教育科研有以下特点:

(1)、问题即课题。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决定了研究的方向,也决定了研究的方式。

(2)、教学即研究。在研究状态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研究。

(3)、成果即成长。教师通过研究专业素养得以提升,使得课堂结构更优化,最终提高教学质量。(4)、全员参与。

(5)、全程参与。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演练研究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阶段

科研课题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过程,包括选择课题、课题的前期论证、实施活动、分析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论文、申请结题验收六个步骤。选题是研究的第一步,贝尔纳说:“一般说来,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 <一>怎样选题

1、选题的基础原则:

一是实用:根据教育实践的发展,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着眼于未来。二是新颖:有新意、有新知、能言人之所未言。三是可行:是否有研究的可能,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四是科学:必须具有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

2、选题的具体方法:(1)根据形势需要进行同步选题。可参考各级教育科研部门提供的课题选题指南,要注意切合自己的实际,因为这些课题都比较空泛,不够具体,不太适合教师去研究。

(2)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问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选题。(3)分解子课题。承担子课题的研究,但缺少独创性。

3、选题应注意的问题:(1)课题大小要适度,开始宜小一点,逐步再扩大。(2)研究的问题要明确,要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3)选题要扬长避短,紧密结合本职工作,联系教学实际。

<二>课题的前期论证

课题的前期论证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大约有3-6个月。一般把这一过程分成四步:确定课题名称、填报申请表、撰写开题论证报告、制定研究计划。在这四个步骤当中,我们要写的申请表、开题论证报告以及研究计划都是有严格的格式要求的。它们其中有很多构成要素是一样的。下面我先讲讲在课题研究中大家最先必须要弄清的几个关键要素,它们分别是:

1、课题名称的确定。课题名称在内容上要突出课题的重要性,准确性。名称要醒目,要恰如其分。一般由三个成份组成:主题词、定语和有关技术说明。例如:我们在2002年立项的省级中标课题<<民族地区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立项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其中主题词“课程资源”,定语 “民族地区”和“小学”,技术说明“开发”,名称醒目,准确,一目了然。

2、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表述清楚两层意思:

1、背景介绍:说明问题提出的依据,课题产生的来源。

①对该课题方向的国内研究现状的了解与简要分析。别人是否进行过同类或相关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

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进行研究或有待于进一步去研究? ③本课题和别人已经或正在进行的同类课题在研究的依据、目标、范围、对象、方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以上背景介绍,不必面面俱到,根据研究课题产生的具体情况而有所选择。

2、该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①目的: 表明试图解决什么问题,预期的效果是什么;想得到什么认识,提练什么规律、原则、方法等。

②意义:研究的问题在现实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影响,解决后的作用。

3、课题的界定

课题界定:对课题名称中所涉及的新概念及内涵进行界定和说明。

4、理论依据

5、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1)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相对于目的和意义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2)研究内容

研究课题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也有直接关系。如果研究课题较大,那么研究的内容必定很多;如果研究课题较小,那么研究的内容也就比较少。

研究内容必须准确体现研究课题。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只有课题而无具体内容。第二,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第三,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

6、研究对象

7、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

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座谈会、实验法、比较研究法、问卷法、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模拟法、案例法、行动研究法。下面我着重介绍课题实验中的几种常用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研究是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者通过有计划了解教育活动的历史现状与发展、经验与问题,经过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调查研究是收集第一手数据用以描述一个难以直接观察最佳方法。精心设计的标准问卷可以从不同的研究对象那里获得具有同样形式的数据。

访谈法又叫谈话法,指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谈话来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方法。访谈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内容分为:事实调查、征询意见、了解个体内心世界。访谈要掌握技巧,访谈者要持“虚心请教”的态度,平等讨论的方式,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态,要掌握发问的艺术,采用直接法、间接法或迂回法。

(3)测验法

通过考查的方式去测定某些研究现象的方法。命题要力求标准、规范。要消除测验对象的疑虑心理,提高测验效果,评判要公正,分析解释要准确。(4)案例法

案例法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包含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的方法。(5)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

(7)文献研究法:所谓文献研究法,就是从所要研究的课题的历史出发,搜集与该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从中抽取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为我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查或者比较分析,展开深层次的研究。(8)比较研究法。

8、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9、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要求:介绍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

10、预期成果形式

指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主要表现形式为:论文集、教学案例集、讨论稿、研究报告、阶段总结、研讨课、实验观摩、实验小结、论文、个案分析、电脑光盘等。

主件:

研究方案、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附件:

教师成果:论文、专著、软件、课件、教案、教具、证书等 学生成果:检测卷、调查表、作品、证书等。<三>实施活动

前期论证完成之后,我们就得按照制定的研究方案实施实验研究活动,这个过程大约为1-2年。

<四>怎样搜集整理资料

资料是人类思想、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实践活动赖以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的音像、方案材料的总称。在教育科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是研究的主体阶段,也是研究的起点,并贯穿研究的全过程。

1、资料分类

搜集起来的杂乱无章的材料经过分类处理才能系统化。包括:研究课题需要哪些主题的材料,材料的逻辑顺序、使用顺序、出处、使用价值。之后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应分门别类,依次排列,并将分类和系统化了的材料科学地保管起来,以备应用。

2、搜集资料。

1)逆时性。搜集材料时首先要重视材料形成的时间顺序,越是近期的、现时的材料、信息就越新,适用性就越大。逆时性原则,就是在时间上使用倒查法,沿时间的航标获取最新的东西。

2)选择性。搜集资料要精选精用,把材料的选择限制在课题所必须的范围内,选取必需的资料。

3)直接性。为了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应亲自搜集第一手资料,而尽量避免转手资料,以求去伪存真。

4)比较性。搜集资料要重点搜集为自己课题研究所需的观点与事实的材料,同时,也要拓宽思路,了解和掌握那些观点不一致或与自己构思相对立的资料,这样,才能全面的比较研究、对照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搜集资料的方法:

(1)通过检索性工具书,通过书目、文献、索引搜集。(2)通过参考性与资料性工具书。(3)通过文献资料与情况资料。

(4)通过开展各级各类的活动原始材料。<五>文档撰写

1、开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的界定;

三、理论依据;

四、研究目标;

五、研究内容;

六、课题研究方法;

七、实施步骤;

八、预期成果;

九、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㈠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1.课题领导小组;2.课题研究小组;3.课题指导小组;㈡课题研究管理;1.经费管理;2.教研管理;3.课题组自我管理。〕

十、课题研究的条件保证(综述课题组成员职称状况,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学校对本课题研究重视、支持情况,从组织领导、管理、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的保证;课题组自我管理的措施)

2、研究方案的基本格式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的界定;

三、理论依据;

四、研究目标;

五、研究内容;

六、课题研究方法;

七、实施步骤;

八、预期成果;

九、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㈠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1.课题领导小组;2.课题研究小组;3.课题指导小组;㈡课题研究管理;1.经费管理;2.教研管理;3.课题组自我管理。〕

3、研究(结题)报告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一、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九、课题研究成果;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结题报告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六>申请结题、验收

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通过所在单位向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索要并填写《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书》,接受由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及其委托管理机构组织的成果鉴定或结题验收。课题负责人填写结题申请书。具体程序:

1、打报告申请专家验收,专家成员3-5人组成。

2、准备验收材料。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各种原始材料,分类装订成册。

3、验收内容:

1)对课题的评价,看选题有无实用、推广价值,论证是否充分。2)对研究设计的评价,看过程是否合理、方法和内容是否恰当。

3)对资料的评价,是决定结论的正确的因素,要具备充分性、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

4)对研究结论的评价,程序为:(1)宣读报告、(2)听取主持人汇报、(3)专家提问、答辩,(4)专家反馈

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知识领域浩如烟海,但研究的情景就在你的身边,如果我们老师能愉快教学、不断思考、轻松研究,一定能取得丰硕成果。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前言

什么是课题?很多理论书籍中都有阐述,但中小学教师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和专家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澄清和解决的一个真实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源,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总结有益的经验,记录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些许感悟和心得。

其次,“课题”就是一个愿景,是自己在先进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的驱使下对所向往的“未来”教育教学的憧憬和勾画,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努力去构建或打造的一个工程,如某一种特色教育、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

第三,“课题”就是一个主题。每个教师每天总在反思,经常会用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日记、教学札记、教育论文、教育随笔等林林总总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点滴思考,但往往比较凌乱、零散、随意,而课题就为这些研究提供了一段时间内相对集中的主题,有了贯穿的线索,使我们的这些研究主题集中,方向明确,目标清晰。

总之,一线教师课题研究活动,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强化从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

一、为什么要做课题

这个问题可以从学校与个人两方面的发展来考虑。

学校发展的需要

当前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都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就难以使教育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由于这些问题或矛盾是伴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而出现的,原有的经验不能奏效,已有的老办法不能破解,教育科研自然就成了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的最佳切入点。

同时,当一个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建立和完善之后,自身的发展也正越来越处于一个新的“高原期”,此时要凸显学校的特色,破解学校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的层面上加以整合,使学校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只有科研才能实现。

个人成长的需要

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上的问题、学生表现上的问题、学校教育上的问题等。

3、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的需要。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4、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需要。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课题驱动,行动研究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二、怎样做课题

1、怎样选题

选题的基本原则:一是前瞻性原则,对象要新,视角要新;二是科学性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选题要与客观实践相符,可实现;四是价值性原则,要有理论和应用价值,应该能够运用于教学实践,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五是明确性原则,选题能够准确反应各研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

选题注意事项: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要贪大求全;三是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有问题意识,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在平时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四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选课题从哪些方面入手?

⑴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

每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这些机构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范围里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对这些《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问题来。当然,这些问题是否有研究的价值,还得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论证。

⑵从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

在你的工作中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是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问题?是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不尽人意?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像这样一些问题中往往就有你要找的课题。

例如,有些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很有成效,特别是对一些“捣蛋”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很有一套,于是有教师就提出:“运用非常规性方法进行班级进行管理的研究?”的课题。

⑶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像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对这些工作和现象似乎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也不愿意多考虑它一下,因为它太平常、太普通了。然而,一个具有敏锐思维的人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

比如,有些教师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很多话学生并没有注意听、也没有认真地去听的,而在老师看来这些话又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的,于是就可以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的课题。

⑷从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中移植和借鉴而提出问题

人们常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先进经验、方法应用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呢?这恐怕也是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问题。

例如,能不能采用活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注重情境教学和对话,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法和词汇的理解和应用,如果将它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又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像这样的问题很多,只要你放开思路,大胆地设想,就不愁找不到你所关心的、有价值的问题,只要你能提出问题,课题也就会很容易得到了。

2、怎样对课题进行论证

我们既然选定了一个课题,就必须对这个课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避免选题中的盲目性。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⑴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

⑵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即在理论与实践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⑶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和研究的动向。⑷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⑸课题研究的策略、步骤及成果表述形式。

3、怎样制定课题方案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说,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在课题立项后,开展研究时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研究者科研水平的重要反映。也是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题鉴定的重要依据。

课题研究方案基本内容

教育科研课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种类,但究其结构,则大同小异。它基本上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⑴课题的表述

一项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内容。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整个课题的形象和质量。

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名称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能涵盖所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检验与衡量研究者认识程度和水平的标志。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个适宜的切口,能准确地把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一些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方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作为一篇经验总结论文的题目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则不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此外,在确定课题名称时,还应慎用疑问句。因为,疑问句表述的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论点或假设。课题应以陈述式句型表述。比如,“家庭压力对小学生学习成绩有何影响”就是一个问题,一般不宜用作课题名称。如果要作为课题来研究则应改为“家庭压力对小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或“家庭压力与小学生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课题方案,首先应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在方案中,课题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课题的提出”或“课题的背景”的方式来阐述的,主要是介绍所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⑶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针对课题的研究内容,要陈述课题范围内有没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这些内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因为我们对某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

⑷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中小学教师现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基本上是应用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

⑸研究的假设

课题选定后,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这就是“假设”。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

在研究的假设中要涉及到一些研究的变量,研究的变量依其相互关系可分为: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如在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研究者采取的变革措施。

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控制变量是与某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也叫无关变量,由于它对研究结果将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

⑹研究对象与范围

教育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这些对象往往是人、由人组成的群体、组织及他们的行为和特质。由于人及其行为和特质的极其复杂性,所以对之进行研究时必须先对之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同人从不同的视角理解而带来的混乱。

①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

有一些研究对象带有模糊性,例如“薄弱学校”、“品德不良学生”。我们可根据某一标准(有权威性的标准最好)来做出划定,例如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估标准,评估分数在多少分以下的就是“薄弱学校”。

②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

总体是统计学概念,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研究对象的范围大小,得根据研究目标考虑。其范围有来源范围和特征范围。来源范围有地域、学校、班级;特征范围有性别、年龄、心理特质等。例如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学生的范围是某一地区还是某一学校,在什么类别的学校,在什么年级或年龄段,这些都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范围不同,最后得出的研究结果会很不同。

③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界定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由于学派林立、观点各异,所以有许多名词术语往往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为了避免由于一些关键性名词概念上的歧义,造成科研管理者和研究者在评审、研究过程中产生认识上、观念上的不统一,避免由于这些歧义造成他人对研究成果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分歧,有必要在制定研究方案时,对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

⑺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回答的是研究什么问题,问题的哪些方面。它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关,课题越大内容就越多。但许多老师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细化,一点一点地去做。

⑻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根据各种研究方法的所起的作用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而不给予对象任何影响。另一类方法是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的方法,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这些方法是要通过施加某些干预而获得某些期望的结果。有一些研究可能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则可能采用多种方法。例如采用实验法或行动研究法,也必然要采用第一类的数据资料收集方法,以了解实验的最终结果如何。

⑼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用多少时间,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它使得研究者一开始就心中有数,在实施研究中一环接一环、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而保证研究能按预定要求如期完成。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

⑽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和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按学期列出。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⑾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而确定。课题组成员并不是越多越好。课题组的成员必须都承担课题研究的某一方面任务。不应有光挂名不干事者。课题组各成员承担的任务的性质应与承担者的学识、能力相适合。计划中要把课题组负责人、成员的名单、分工写出。必要时,还应把各人的专业、能力特长,曾有的研究经历和成果列出,以便课题管理者对课题组的研究力量有所了解。

⑿、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经费与设备是开展教育科研的物质条件。不同的研究所要求的条件是不同的。经费的支出主要包括:

1、资料费:购买、检索或复印文献资料;

2、印刷费:印刷问卷调查材料、成果材料;

3、旅差费:外出调查;

4、会议费:组织或参加研讨会、课题论证会;

5、设备费:购置研究所需的设备、器材,如电脑等。作为小课题一般可以不写这部分内容,因为所需经费不多,学校一般都能实报实销。但确需添加设备的课题和某些大课题的研究。在方案中要把开支的项目、用途和金额—一列出、所列的项目应是研究所必需的,要本着少花钱办大事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谋划。

4、怎样“做”题

做题应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也是确保课题方案得以具体实施的现实基础。我们当前的不少课题研究注重立项、申请,而轻视做题,这样的课题研究只是在玩文字游戏,没有具体的课题研究过程,没有取得课题研究应有的效果。因而,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应加强做题方面的工作,摆正做题在课题研究中的位置,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扎实、深入、有效。

做题一般按照以下流程来实施的。

开题——制定课题方案——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完成阶段性小结——建立课题档案——完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按照以上的程序,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选择适合的策略,扎实、有步骤地去实验,不走过场,不玩花哨。同时,在具体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及时记录、收集实验中的原始材料,包括阶段性报告、总结、个案分析、对比数据等,收集的内容要客观、详实。课题按照这样的方式认真做题,整个课题的研究必然会“饱满、厚实”。

在做题时,要注意增强以下几方面的意识。

规范意识

科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科学的过程和结论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和再现,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运用科学结论。我们搞教育科研,当然希望最终的结果能够令同行们信服,得到社会的承认,并且能够运用或推广。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保证教育科研的严肃性,规范性,可重复性,防止随意性。因此,教育科研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方案进行活动。

团队意识

教育科研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群策群力。要争取有权之士(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要争取有识之士(专家学者)的关心和指导;要争取有志之士(有志于教育科研的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

要组建一支教育科研骨干队伍,使之成为教育科研的中坚,通过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带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要把教育科研与园丁工程结合起来,既出成果又出人才。

学习意识 科学研究必须有理论的指导,教育科研必须有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课题组应该建立理论学习制度,经常地、定期地进行理论学习。

除了积极参加各级教育科研理论培训之外,各校或各课题组还可以组织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课题培训,尽可能使每个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都能掌握一定的进行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基本理论。

科学意识

把研究对象分解成若干比较简单的要素,然后分别加以研究,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因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应对研究的课题加以分解,把一个大课题适当分解若干个比较简单、具体的子课题,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每个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性、又可以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策略意识

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课题研究来说也是如此。如果面面俱到的话,可能效果不是很好,并且,我们都知道解决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关键,抓住了这个关键,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在人力、财力、物力、时间都非常有限的条件下,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是比较明智、有效的办法。

5、怎样结题

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预定的研究设想基本完成时,就进入了结题阶段。结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⑴结题所需的材料

课题的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课题的结题一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①结题申请报告; ②课题立项申报表; ③课题立项批复文件; ④课题的开题报告;

⑤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⑥课题鉴定书; ⑦附件。

⑵结题的方式 我市的课题结题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函件结题,也是通讯结题,结题者只需要向相关的部门提交课题研究结题材料,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评议、鉴定;二是现场结题,这主要是针对一些重大课题进行的。

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是实施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任务完成的工作总结,是课题评价验收的重要文本。

结题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①概说:概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级别、文号、课题背景、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的步骤、过程、时间等。

②方法:研究本课题的做法、体会、经验,包括指导思想,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处理各种关系,推广阶段性成果等。

③结果: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④评价:对成果和不足做出评估,对成果的应用推广、对本项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与意见。

三、课题研究中一些现象的思考

现象一:注重形式,忽视过程。现在有不少课题就是开题、结题,没有过程,结论事先都有了的,做几节课,写几篇文章,把一些尚未消化的理论拿来,东拼西凑,甚至把过去做的事情拿来炒炒冷饭,套上新的理念,贴个新标签,升华一下,就宣称解决了重大难题、意义深远。我曾经听到有位老师说:“学校有课题,教师也有课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都忙于事务,忙于应付,末了写一个报告什么的算是课题的小结或者成果,对学校、对老师一点提高也没有。”其结果是造成教育科研中很多泡沫和虚假的东西。

现象二:急功近利,热衷炒作。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课题“开题”的消息,领导、专家亲临光顾。有关方面也津津乐道于有多少课题、课题的等第级别,结果课题成了追逐名利的方式,研究成了个别人冥思苦想的胡造乱凑。更离谱的是一节课就可以归纳出一种模式。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一线教师一看就明白,实际没有什么价值,因为你不能指望老师天天都“表演”。

现象三:跟风而上,创新不足。课题研究要有创新,创新不是跟风,著作要读,专家的理论要学,研究的方法要学,但不能总停留在“复述”的层面上,要想办法使专家的理念、方法落地,就必须使课题研究的内容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范围不宜太宽太泛,目标不宜太高太玄。我觉得越是本土的、富有个性的东西,越有新意。研究的方法最好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研究过程应该与改进和提升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策略、方法应该方便教师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关联,使而后生成的东西可以成为校本研究的对象和过程,一旦“校本”的东西实实在在了,这个研究才有了存在的价值。

现象四:闭门造车,缺乏引领。要使研究具有生命力,就要获得各个方面的支持。一个成功的课题研究,离不开专家的支持。而我们当前的不少课题研究活动都是单打独干,缺乏与专家、教研主管部门的沟通,课题做的不是虚浮,就是打不开眼界,造成很多课题最终做不下去或流产。

为此,我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要去找教研员、找科研专家沟通。尽可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使研究的课题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

现象五:贪大求全,不切实际。有些学校教育科研选择的课题常常比较宽泛,涉及因素众多,动辄就是学校的整体性变革或综合变革。在这样的课题中,一个大问题关联到一系列的小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甚至没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线索。选择这样的课题以后,即使从事研究,各方面问题的探讨也多为浅尝辄止,有欠深入。真正的研究并非“大题小做”,而多为“小题大做”;学校的智慧也并非“一鹤冲天”,而多为“积小智而成大智”。对局部的关键性问题的脚踏实地的研究,所产生的辐射、互动、连带作用,有时远胜过浮于表面的面面俱到的研究。

现象六:轻视行动,强调论文。很多人一谈到课题就想到论文,好像没有论文发表,就不能称之为研究似的,没有认识到论文只是教师课题研究成果中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方式更多地是专业研究者借助表达思考的一种方式,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应有自身独到的问题表达方式。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教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研究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课题研究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是教师课题行动研究过程中真实轨迹的再现,是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最具有说服力研究成果。

对于以上的种种现象,我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这样才能把课题做实、做好、做出特色,才能让课题研究在提高教育教育质量上,真正发挥其助推器的作用。

下载课题研究报告--《如何对教师进行理性评价的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研究报告--《如何对教师进行理性评价的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作用 第一,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

    教师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

    教师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1.定义 是指研究者在已有的成功经验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中,选择研究范围比较微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研究......

    浅谈如何对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进行选题

    浅谈如何对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进行选题 赵桂凤 2011-10-19 11:02:08科研课题即研究题目,是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而确立的研究的问题。 一、选题的......

    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最终定稿]

    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淮安市新渡中心小学 蔡巧红 一、课题研究概述 什么是课题?很多理论书籍中都有阐述。但我认为小学教师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和专家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是......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学习心得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学习心得马亚娟 分宜一小数学工作室参加工作第四个年头了,从来没有接触过课题,也从来不敢去接触,因为我一直感觉“课题”是个遥远的东西,不敢去触及。直至......

    学校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学校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前言 什么是课题?很多理论书籍中都有阐述,但中小学教师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和专家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

    如何对教师工作进行有效评价(定稿)

    如何对教师工作进行有效评价 东新乡东新小学 田贵红 目前, 对教师评价比较注重对教师某一方面或某一时间范围内的单项评价, 如教学态度、教学成绩、班主任工作, 或者一堂课......

    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是为了诊断,更是为了促进发展,实施学困生的转化,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建立合理 、科学的评价机制。我们发现单纯的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