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淮安市新渡中心小学 蔡巧红
一、课题研究概述
什么是课题?很多理论书籍中都有阐述。但我认为小学教师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和专家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是否可以这样来界定小学教师所研究课题的内涵。
首先,“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澄清和解决的一个真实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源,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总结有益的经验,记录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些须感悟和心得。
其次“课题”就是一个愿景,是自己在先进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的驱使下对所向往的“未来”教育教学的憧憬和勾画,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努力去构建或打造的一个工程,如某一种特色教育、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
第三,“课题”就是一个主题。每个教师每天总在反思,经常会用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日记、教学扎记、教育论文、教育随笔等林林总总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点滴思考,但往往比较凌乱、零散、随意,而课题就为这些研究提供了一段时间内相对集中的主题,有了贯穿的线索,使我们的这些研究主题集中,方向明确,目标清晰。
总之,我认为一线教师课题研究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强化从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
二、课题分规划课题与个人课题。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是指国家、省、市、县(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四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的教育科学规划立项的课题。俗称“规划课题”。有人把规划课题研究称为“专业研究”,“正规、正式研究”。
“个人课题”一般是指由教师个人独立或教师小组合作承担的课题。它是一种切合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对改进教师自己教育教学有用的、能够促进教师自己专业发展的课题。
①从研究目的看,“个人课题”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比如:研究如何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班级学生的参与度的问题,这些课题都是真实的、有实效的课题。
②从承担者的角度看,“个人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教师即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角,而不是配合专家进行研究。当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专家的引领、帮助和指导。
三、为什么要做课题
这个问题可以从学校与个人两方面的发展来考虑。学校发展的需要 当前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都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就难以使教育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由于这些问题或矛盾是伴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而出现的,原有的经验不能奏效,已有的老办法不能破解,教育科研自然就成了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的最佳切入点。
同时,当一个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建立和完善之后,自身的发展也正越来越处于一个新的“高原期”,此时要凸显学校的特色,破解学校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的层面上加以整合,使学校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只有科研才能实现。
个人成长的需要
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上的问题、学生表现上的问题、学校教育上的问题等。
3、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的需要。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4、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需要。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课题驱动,行动研究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四、开展课题研究的流程。
1、一是选题。问题从哪儿来?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课题的选择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和水平所以课题的选择要科学,教育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课题进行研究的,如:解决一道数学题、某个学生的思想问题等只是一个具体的个别现象,不能作为课题来研究,因为它不能揭示具有普遍性的教育规律;再如“学生素质的培养”虽然问题有意义,但题目太大、研究的目标和范围不明确,很难进行实际操作。这都是不宜的。
第一,从疑难中寻找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学生个体和群体变化的加剧,教学时,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或困境。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应当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呢?这里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语文、英语教师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数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等等。从本职工作中去寻找课题,加以研究。
第二,从阅读交流中的具体过程中发现研究的问题。对一个教师来说,了解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研读、学习相关的理论专著,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阅读这些研究成果时,最为关键的是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要注意把理论的论述转化为对自己工作中相关问题的解读与说明,要注意将自身已有的经验与阅读材料中的分析相联系。问题有时也就是在这样的转化、联系、解读中逐渐呈现并变得清晰起来。
第三,源于课题指南,上级科研部门每个五年计划均有课题研究指南推出,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课题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此外,作为基层学校,我们不具备特别的研究能力,不能承担一些大型的项目研究,但可以申请成为实验基地学校或直接参加其中的子课题研究。
2、制订方案。
研究方案是对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是指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框架。研究方案要解决这样四个问题:一是研究什么;二是为什么研究;三是怎样研究;四是预期成果是什么?
研究什么?当课题确定后,该课题要研究什么,研究者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主要对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界定,使研究的问题更加明晰,更具操作性。
为什么研究?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而不是其他的课题。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揭示课题研究价值;其次,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例如,本课题能解决哪些教育实践问题?研究该课题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怎样研究?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时,要明确采用什么方法?具体有个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制订哪些措施?具体包括活动的形式、时间的落实,可能的情况下还有经费的支出等。
预期研究成果是什么?小课题研究是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但并不是说小课题研究成果没有具体的呈现方式,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要明确研究成果的预期成效、成果的表现形式等。比如:在课题研究中,经过认真学习、讨论、反思后有所感悟,可以把感悟的东西通过“教研论文”、“教学案例”、“教育反思”、“教育日志”等形式写出来,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这些都属于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这些形式要求系统,要形成系列,以便于年轻教师的学习借鉴。
3、开展研究。
研究方案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这儿必须强调一点:研究过程要充实、要切实。根据目前的实际,我们开展课题研究也要进行打假。
4、怎样结题 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预定的研究设想基本完成时,就进入了结题阶段。结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⑴结题所需的材料
课题的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课题的结题一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①结题申请报告; ②课题立项申报表; ③课题立项批复文件; ④课题的开题报告; ⑤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⑥课题鉴定书; ⑦附件。⑵结题的方式
课题结题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函件结题,也是通讯结题,结题者只需要向相关的部门提交课题研究结题材料,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评议、鉴定;二是现场结题,这主要是针对一些重大课题进行的。
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是实施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任务完成的工作总结,是课题评价验收的重要文本。
结题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①概说:概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级别、文号、课题背景、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的步骤、过程、时间等。②方法:研究本课题的做法、体会、经验,包括指导思想,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处理各种关系,推广阶段性成果等。
③结果: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
④评价:对成果和不足做出评估,对成果的应用推广、对本项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与意见。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定义: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
基本步骤: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2、文献研究:
定义: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文献包括:图书杂志、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步骤:确立课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提炼观点。
3、经验总结:
定义:教育工作者通过总结、归纳教育经验和教训,结实教育现象的本质及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步骤:确立总结对象→搜集资料→分析资料 → 撰写总结报告。
4、案例研究
定义:以具体的事例、题例、课例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出一些更为积极的教育方法的过程。
步骤:确立案例→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分析和诊断案例 →归纳结论、得出启示。
5、实验研究
定义: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
步骤: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前测 →开始实验 →进行后测 →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撰写实验报告。
6、其他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对比研究等。
六、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之间的关系
两者在学校教研中究竟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因为教师的时间是有限的、教研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教研活动不仅只是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还可以进行一些小课题研究。这也表明了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相辅相承。两者在形式、名称上虽有不同,但内容上却是相融的。常规教研不仅要进行,还要摆脱我们习惯了的形式主义和缺陷,必须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才能使教研真正为教学服务。在教学、在听课、在评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成为课题研究的对象(选择课题),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出对策(制定研究方案),又在教学、在听课中去领会、感受、试验对策的效果(实施研究方案),再通过研究讨论加以改进(撰写报告或论文阶段),解决一个问题之后(研究成果),又开始另一个小课题研究„„两者的有机结合,带来的不同,既提高了常规教研的效率,又实实在在地开展了课题研究。
七、课题研究中一些现象的思考
现象一:注重形式,忽视过程。现在有不少课题就是开题、结题,没有过程,结论事先都有了的,做几节课,写几篇文章,把一些尚未消化的理论拿来,东拼西凑,甚至把过去做的事情拿来炒炒冷饭,套上新的理念,贴个新标签,升华一下,就宣称解决了重大难题、意义深远。我曾经听到有位老师说:“学校有课题,教师也有课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都忙于事务,忙于应付,末了写一个报告什么的算是课题的小结或者成果,对学校、对老师一点提高也没有。”其结果是造成教育科研中很多泡沫和虚假的东西。
现象二:急功近利,热衷炒作。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课题“开题”的消息,领导、专家亲临光顾。有关方面也津津乐道于有多少课题、课题的等第级别,结果课题成了追逐名利的方式,研究成了个别人冥思苦想的胡造乱凑。更离谱的是一节课就可以归纳出一种模式。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一线教师一看就明白,实际没有什么价值,因为你不能指望老师天天都“表演”。
现象三:跟风而上,创新不足。课题研究要有创新,创新不是跟风,著作要读,专家的理论要学,研究的方法要学,但不能总停留在“复述”的层面上,要想办法使专家的理念、方法落地,就必须使课题研究的内容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范围不宜太宽太泛,目标不宜太高太玄。我觉得越是本土的、富有个性的东西,越有新意。研究的方法最好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研究过程应该与改进和提升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策略、方法应该方便教师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关联,使而后生成的东西可以成为校本研究的对象和过程,一旦“校本”的东西实实在在了,这个研究才有了存在的价值。
现象四:闭门造车,缺乏引领。要使研究具有生命力,就要获得各个方面的支持。一个成功的课题研究,离不开专家的支持。而我们当前的不少课题研究活动都是单打独干,缺乏与专家、教研主管部门的沟通,课题做的不是虚浮,就是打不开眼界,造成很多课题最终做不下去或流产。
为此,我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要去找教研员、找科研专家沟通。尽可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使研究的课题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
现象五:贪大求全,不切实际。有些学校教育科研选择的课题常常比较宽泛,涉及因素众多,动辄就是学校的整体性变革或综合变革。在这样的课题中,一个大问题关联到一系列的小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甚至没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线索。选择这样的课题以后,即使从事研究,各方面问题的探讨也多为浅尝辄止,有欠深入。真正的研究并非“大题小做”,而多为“小题大做”;学校的智慧也并非“一鹤冲天”,而多为“积小智而成大智”。对局部的关键性问题的脚踏实地的研究,所产生的辐射、互动、连带作用,有时远胜过浮于表面的面面俱到的研究。现象六:轻视行动,强调论文。很多人一谈到课题就想到论文,好像没有论文发表,就不能称之为研究似的,没有认识到论文只是教师课题研究成果中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方式更多地是专业研究者借助表达思考的一种方式,小学教师的研究应有自身独到的问题表达方式。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教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研究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课题研究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是教师课题行动研究过程中真实轨迹的再现,是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最具有说服力研究成果。
对于以上的种种现象,我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这样才能把课题做实、做好、做出特色,才能让课题研究在提高教育教育质量上,真正发挥其助推器的作用。
愿学习、实践和研究真正成为我们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让我们运用科学研究武器,占领教育的制高点。
祝各位领导和老师在学习、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找准问题、取得突破,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祝大家在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绩!
第二篇:小学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小学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课题?
小学教师所从事的课题研究和专家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可以这样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中小学教师所研究课题的内涵。
首先,“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澄清和解决的一个真实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源,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总结有益的经验,记录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些须感悟和心得。
其次,“课题”就是一个愿景,是自己在先进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的驱使下对所向往的“未来”教育教学的憧憬和勾画,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努力去构建或打造的一个工程,如某一种特色教育、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
第三,“课题”就是一个主题。每个教师每天总在反思,经常会用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日记、教学扎记、教育论文、教育随笔等林林总总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点滴思考,但往往比较凌乱、零散、随意,而课题就为这些研究提供了一段时间内相对集中的主题,有了贯穿的线索,使我们的这些研究主题集中,方向明确,目标清晰。
二、什么是课题研究
1、课题研究的概述:
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小学课题研究必须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密切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
2、课题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有计划,多因素。
规范性,区别于纯粹的经验行为。
整体性,研究的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
规律性,尽可能合乎教育规律。
创新性,有理论和实践的新意。
3、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应该以常规教研活动为主要的研究形式。
常规教研活动应该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不必追求人人参与。
课题研究必须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不要出现“两张皮”的脱节现象。
三、为什么进行课题研究?
1、学校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当前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都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原有的老经验、老办法不能破解,教育科研自然就成了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的最佳切入点。
同时,一个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建立和完善之后,自身的发展也正越来越处于一个新的“高原期”,此时要凸显学校的特色,破解学校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的层面上加以整合,使学校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只有科研才能实现。
2、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
第一,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以教师的身份进入研究:不是专家的研究,不要把自己当成专业研究者。教师的身份决定研究的方式是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研究的内容是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是对自己工作的研究,是自己工作中真实具体的问题,不是完成规定性任务,而是教师自己发自内心实实在在的需要,不是假研究,不是在研究报告评比之后就成了封存的历史,更不是在轰轰烈烈科研结束之后又可悲地回到“习俗化”的教育教学水平上来。
第三,养成严谨工作作风的需要。
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第四,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反思教学。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偏见
1、“远”字。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劳动,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他们的工作质量所依赖的就是爱心、责任心和长期积累的经验,与科学研究距离甚远。
2、“难”字。认为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有专家型的少数人才能做,远非一般教师能够胜任。
3、“忙”字。许多教师认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如此繁忙,哪有时间搞科研工作?如果领导提出这样的要求,只好东拼西凑一篇所谓的论文应付差事。
4、“教”字。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部分教师认为,如果在科研工作上投入过大精力,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5、“文”字。许多教师认为科研工作就是写论文,没有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就是不具备科研能力。
6、“怕”字。学校和教师普遍认为,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比较麻烦,周期性长,见效慢,程序要求比较严格为此,参与课题研究缺乏积极性。
7、“不”字。目前多数教师,因为教科研意识弱,对为什么要搞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做什么,怎样做课题研究,做的结果会怎样等问题不清楚,因此对课题研究工作不闻不问。
五、课题选题与类型
1、选题原则
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不攀高、不求大、不贪多。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提倡小课题、短周期、重在解决本校、本地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有问题意识,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在平时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教学经验。
2、课题的类型
从研究的性质看,科研课题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教育规律的探索、方法论的研究、有关现象的特点的揭示、某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分析等都属于理论性课题,这类课题一般不针对某一具体教育现象,其研究成果具有较广泛的指导意义。
针对教育的具体实践,为解决教育实践中某一个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展开的研究,象
“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等,属于应用性研究。应用性研究的成果一般可以直接用于教育实际。
六、课题的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选择研究课题。
1、源于工作实际。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应当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呢?这里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语文、外语教师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数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等等。
2、源于工作困难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工作中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的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较大的意义。例如,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价老师的工作,如何鉴定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问题,就是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至今没有科学答案的问题。
3、源于教育改革
在教育改革创新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就形成许多研究课题。例如,关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关于构建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等等。
4、源于经验总结
很多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教育经验。但往往又是零碎的、不自觉的,也未经科学检验。因此,这些经验往往个人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没有推广应用。若运用经验总结法或实验法予以科学检验与总结,并给以理论的抽象与概括,就成了科研成果。
5、源于教育现象
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若能对某些教育现象悉心思考,深入调查,也会从中发现和形成颇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例如,“留守儿童”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平时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加强他们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完全可以作为课题加以研究。
6、源于课题指南
上级科研部门每个五年计划均有课题研究指南推出,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课题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七、课题研究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这里介绍几种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即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基本步骤为: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2、文献法
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包括图书杂志、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基本步骤为:确立课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提炼观点。
3、实验法
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基本步骤为: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开始实验→进行后测→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4、案例法
以具体的事例、题例、课例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出一些更为积极的教育方法的过程。基本步骤为:确立案例→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分析和诊断案例→归纳结论、得出启示。
5、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强对实践活动及其所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步骤: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行动研究可以理解为,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或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做到“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
6、叙事研究法
所谓叙事研究就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其基本步骤为: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访谈(记述事件)→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教学反思)。
叙事研究可以使教师看到平时司空见惯的事情的意义,通过对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叙述,达到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的目的。
必须注意,在教育科研中,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难以得出科学研究结果,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它有用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进行研究。
八、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
课题实施的一般流程是:选题--立项--开题--制定课题方案--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完成阶段性小结--建立课题档案--完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课题研究过程中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教科研课题一旦确定,就可着手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或计划),课题计划的撰写必须在收集一定的材料和获得一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如何有效收集和积累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提和保障。教师搞教科研课题研究,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材料,到结题时只有一份简单的课题计划作参考,致使课题的结题工作无法进行,而要求延期或放弃课题研究,这样的课题研究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那么课题研究过程中材料的收集、积累、整理和分析可以采用建立“教科研课题博客”和“课题材料档案袋”的办法。“教科研课题博客”可以上传课题的所有资料,有利于课题组和课题成员之间,非课题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观点、资料、资源共享;“课题材料档案袋”里可装资料的原件、实物,以便随时查阅。
“教科研课题博客”
和“课题材料档案袋”里的材料,可以按以下的要求予以收集、积累和整理分析。
(会后每个课题组发2各档案袋或档案盒,由课题主持人或教科研博客博主保存。)
朱永新:“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记录自己的感受开始”,把一串串‘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根非常美丽的项链。”
1、要认真撰写一份比较具体的课题计划
课题计划是课题研究实施的指南,课题计划撰写内容要具体、明确,有关条款要齐全,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操作性要强。总之,要按照省市课题方案规定的“六要素”来撰写,做到:(1)要明确表述课题的题目;(2)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3)要确定好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4)要详细指出研究中运用的方法;(5)要设计好课题研究的步骤;(6)要写出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这六个方面的内容是必须具备的,同时要视研究课题本身的大小,在字数上有所限定,如较小课题,字数可在2000--3000字之间,较大课题字数至少要在4000-5000字,特别强调在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撰写上要详细、具体,这样的计划,才能说明课题研究者心中有数。
2、要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联的背景资料
课题研究背景资料包括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或前测的统计数据,如学生已有的认知、技能和情感方面的状况等;也包括收集与课题相关联的一些概念、理论的界定和相关的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资料(含文摘,卡片和论著复印件等)。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联的背景资料是课题开展者和参与者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通过收集和学习有关的课题研究材料,能使课题研究者深入理解本课题有关的研究问题和方法,能提高课题研究者的科研水平,能使课题研究工作更加明朗化和有序化。收集与课题相关联的背景资料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图书馆的资料查询,也可以通过网上的查找,还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的收取等。教师要做课题资料收集和学习的有心人,时时留意自己研究课题所需的资料,并对自己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归档。这些收集来的与课题相关联的资料会使课题研究思路越来越清晰,对以后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要经常撰写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论文
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感触,如一次问卷调查;一次课题访谈;一堂课题实践课;一次课题研讨会等,教师会从这些课题研究活动中得到一些启示。教师要像撰写教研、教学日记那样,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将课题研究中的体会写成访谈记录式的报告;或写成课题实践课的教后感;或写成课题研究讨会的启示录等。经常撰写课题的研究体会,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将自己写好课题研究体会上传“教科研课题博客”或放入“课题材料档案袋”内,以备今后的使用。
如果是撰写课题相关的论文,则应慎重选题,选一些具有新颖性、价值性和实践性的论文题目进行撰写。如在做《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时,可以听听教师的课题实践课,听课后感到数学课堂教学通过例题的多解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那就可结合小学数学某一课的教学实例,写一篇小论文。另外教师在做这一课题期间,学会了制作数学教学课件,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想到发挥课件的形象、生动和直观性强的特点,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那就可选定《巧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这一论文题目,并可结合自己做课件、用课件的教研、教学体会,围绕着数学课堂教学的复习导入、新知教学、巩固练习、发展练习以及课堂小结这五个环节,巧制巧用多媒体课件,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善于思考,勤于动笔,是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关键所在。撰写的论文若能得以发表,不但能激发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热情,而且能充实和丰富课题研究的内容,从而增强研究者的自信心。
4、要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个案
课题研究中的典型个案包括课题研究实践课的教案、说课稿、课件及活动课设计等。由于教师申报的课题多数与课堂教学联系密切,并能通过课堂教学得以体现。对教师课题研究情况的检查、指导较有效的做法是通过听其课题研究实践课(或活动课),寻找教师的教学是否有联系课题的操作要素,是否体现课题研究的主要精神实质。有些教师课上得很好,但他却脱离了课题研究的范畴,那就不是课题实践课。
教案、说课稿或活动设计除了按规定的要求撰写外,最好是在每一环节的设计中结合课题的要求加入点评。这样做一方面能体现教师课题研究意识,另一方面也能使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课题研究中教学、教研个案的收集要典型,不必强求每节课都上成课题实践课,但必须收集一定数量的教例,放入“课题材料档案袋”里,待到课题结题时,加以整理,并装订成册,作为课题研究的操作要素的材料,也作为课题研究取得成效的见证。总之,课题研究过程中个案材料的积累是课题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5、要及时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教师认真按课题计划的要求去实施课题的操作要素,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研究,会逐步显出成效来的,这些成效主要体现在师生两方面的变化上。一方面是学生由于教师对其施加了研究变量(或采取了一些措施),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教师可通过观察、比较和测量得出一些评价结论;也可通过一些统计数据来说明学生学业成绩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成效。另外,学生团体和个体在学科竞赛和特长比赛中取得的奖次和各级各类参赛评比的奖励,也可作为课题研究成果的体现。这些团体和个体的奖状、评语和照片,课题负责人要及时复印,上传“教科研课题博客”或放入“课题研究材料袋”中。另一方面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开展者和参与者自身教学、教科研水平的变化。特别是一些教师由于参与课题研究使教学、教科研水平显著提高。表现为一些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教研竞赛中屡屡得奖(如县市级的优质课评比、教坛新秀评比、说课评比、课件制作评比、新教法设计评比等等),还有一些教师撰写的课题相关论文在省市县评比中获奖和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这些都属于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开展者和参与者所取得的成果,应予及时收集、归档,作为今后课题结题时,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的重要凭证。
6、要有一本课题研究过程的大事记
任何课题的研究,都必须开一些会议,安排一些活动。建立课题研究过程的大事记制度,就是要求课题负责人要真实记录围绕课题所进行的一些较大型活动情况。如课题论证会的记录、课题前测或调查的记录、课题研究动员学习会的召开记录、课题成果交流会的情况记录、课题实践课的听课评课记录、学校、市县教科研部门领导的课题调研记录等等。课题活动大事记,记载的内容可详可略,可多可少,但必须记下课题研究的活动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含主持人)、活动的中心问题及活动效果等。课题活动大事记,是开展课题过程研究的见证。可以放入“课题材料档案袋”内,待到课题结题时,再予修改、整理,同时并入课题研究报告的附件里。
综上所述,教师要过好课题研究的“材料积累关”,必须建立“教科研课题博客”和“”课题研究材料档案袋。并且必须有:①课题方案;②课题相关背景学习材料;③课题研究过程的体会及论文;④课题研究过程的典型个案;⑤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凭证;⑥课题活动的大事记。这六方面内容是或多或少要具备的,当然还可放入其它的一些材料,如调查测验量表、课题阶段总结报告等。
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建立“教科研课题博客”和“课题材料档案袋”使课题的研究能有条无紊地进行,使教师课题研究意识牢固建立,使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更加深入有效,使课题的结题更加言之有物。
善谋致远,实干乃成。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八一希望学校要下好科研落子棋、让大家一起矢志不渝、接续奋斗,以更拼搏的姿态奔向更美的光景,以更坚实的步伐踏上更高的山峰,在与时偕行、一往无前中,不断开辟八一希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第三篇: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各位老师:
今天根据赵老师的安排,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说实话,课题研究是一个厚重的话题,又是一个稍显枯燥的话题,让我坐在这里给大家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实在有些诚惶诚恐。我只能说说自己的一点经验、感受。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追寻教育科研的“根”。从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角度去思考课题研究的意义。
二、把握课题研究的“法”。结合赵老师主持的“合理利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的研究课题,谈一谈学校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三、凸显教育人生的“魂”。如果将我们的教育生涯比作一次旅行的话,我们希望通过教育科研改变一个教师的行走方式。
一、追寻教育科研的“根”。
谈起“教育科研”,我们有必要做一个追寻:什么是“课题”?“课题研究”的价值何在?学校教育,或具体而言之,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有没有必要搞教育科研?不解决这些问题,即使有外力(比如领导的期望、考核的压力、个人事业的需要等)推动我们投身教育科研,但我们的思想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精神就会缺乏一种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就会迷失自己的方向,我们从事课题研究的工作最终将会消散激情,走向死胡同。
就我而言,从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角度这样理解课题研究:
(1)课题是什么?从文本意义上讲,英语中是task任务、工作,或problem问题、难题;《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重大事项。在教科研工作中,所谓“课题”,就是研究工程,是从研究方向所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的研究项目。
抛开这些字面意义上的束缚,我们不妨从日常话语考察和解读,首先,所谓“课题”,就是研究中探究的问题。而且,课题工作的展开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进行问题聚焦的过程。譬如,赵老师主持的一个扬州市重点课题“数学实践活动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在研究中发现,内容全面庞杂,无法深入的开展研究,经过课题组的深思熟虑和专家的指点,决定集中全部精力致力于其中一点:“数学实践活动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当时是2002年,这部分研究内容又恰好与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相吻合,于是,课题组又及时的提出了在数学实践活动中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研究,经过课题组的努力,形成了一些培养策略,由此形成的科研论文,获得了江苏省教海探航一等奖,并且是宝应县历史上的第一个“教海探航”一等奖。从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到培养非智力因素再到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是一个问题不断聚焦的过程。聚焦是一个物理名词,问题聚焦就是不断的将研究重点集中到最有新意、最实际、最有开创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研究才最有价值。
所谓“课题”,就是研究和讨论的话题。再者,所谓“课题”,就是研究性思维的中心概念。我更欣赏的一种解读是:课题就是一个以问题为指向,积聚众人智慧,产生思维火花的研究平台。
(2)搞课题的意义何在?一段时期,有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都会觉得,中小学有没有必要搞教科研?隐隐的一丝对小学教师的歧视或者说是我们自己的自卑情结。
我的思考是:有必要。理由有两点:
有条件。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因此,我们拥有最鲜活、最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有需要。教师专业化的成长需要课题研究。虽然,我们拥有最鲜活、最宝贵的资源,但璞玉虽好,尚须雕琢。玉不琢,不成器。积跬(kÜi)步,至千里。对于一个从不思考、不研究的老师来说,教几十年书只不过将他第一年的做法重复了几十遍,有句话说的很好:“重复的地方没有风景”。充其量他只能做一个地道的“教书匠”。
新时代呼唤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同时,从功利的角度讲,快速的成为为骨干教师,参与并最终能独立承担课题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把握课题研究的“法”。
虽然学校教育科研不同于科研院所的课题研究。但它也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去做。从形式上说:包括课题申报、课题开题、中期检测、课题结题。
重点的做好以下几步:
(一)确定研究课题。
教育科研是以课题的形式来研究和探讨某方面的具体问题的。于是,课题的确定就成了首要的问题。要确定一个科研课题,首先是要能提出问题。提出一
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以说,提出一个新颖的、有创造性的、可行性的、好的问题并形成课题,课题研究就已经完成了一半。反之,有的课题看其名称,就知价值不大。而一般来说,我们做课题的周期相对较长,需要2年左右,投放的精力也较多,所以我们选择课题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盲目上马,否则会造成“烂尾楼”工程。
那么,怎样恰当的确定课题呢?
首先要选择有创新性的课题。创新体现在哪里呢?
1.别人未曾研究过的问题。
比如深圳的黄爱华老师,从金湖走向深圳后,他敏锐的感觉到计算机技术对于数学教学的巨大影响,于是开创性的开展了“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课题研究工作,后来并立项为国家级课题,由此而设计的“圆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成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先河和经典之笔,更由此在全国教育界引发一场现代教育技术的革命。这在当时,就是一项创新的课题,而今天,我们再谈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甚至网络技术对于教学的影响,就已经拾人牙慧,我们以其为课题,就必须考虑自己的研究能力能否超越他人,或者,就要重新选择切入口开展研究,否则,就最好另辟奚径。
2.虽然别人已经研究过,但结论不完全或者欠妥当的问题,从新的角度进行再研究。
比如:发现学习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我们现在经常提及自己的教学中运用了布鲁纳的发现法,其实准确的说是“引导发现法”。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人类全部生活中,人的最大特点是会发现问题。他把学生视为“发现者”,甚至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教师不给任何启发和帮助。这种理念刚引入时,曾在中国“水土不服”,大家表示质疑: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到底要不要教师的引导?要多大的引导?后来,我国教育工作者经过研究,将“发现法”引申为“引导发现法”,主张在必要时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一点“引导”,与布鲁纳的“纯发现法”有些区别。这种观点目前在我国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就是从新的角度进行再研究。
3.平常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象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甚至也不愿意多考虑它一下。但是敏锐的思维则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多是我们可以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推行数学课程改革后,苏州的特级教师徐斌老师就在实践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计算教学中究竟是情境创设重要,还是复习旧知重要?在我们的思维里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复习旧知是传统教学,创设情境是新理念教学,当然服从创设情境啦。但所谓传统教法的复习旧知并不是一无是处。它对计算方法的迁移类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所谓新理念的创设情境也并非完美,教学中往往过多的注重情境,反而淡化了算理。如何处理好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实现计算教学的效益最大化?再如,要算法多样化还是算法优化?一道进位加,说出了20多种算法,甚至把扳手指的方法也举了出来,这就值得我们深思:是否必要?是不是思维上的一种退化?如何优化?何时优化?这就产生了一个课题:计算教学:基本矛盾与处理策略的研究。
其次要选择有可行性的课题。换句话说,就是对选择的课题你有没有条件去做,有没有能力做。有没有条件做。既包括硬条件,也包括软条件。比如:你选定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课题,如果学校连网络都没有,如何做?这是指硬条件。软条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师资问题,即便你有网络,如果你没有一批具有较高教学业务素质和计算机水平的老师,课题研究也无法深入展开。
有没有能力做。课题涉及的范围不宜太大、太空。如素质教育的策略,这样的课题让教育部去组织,小学数学教师还应“知难而退”。再如有些课题的理论层面要求高。比如我最近思考的一个课题,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困难:我在自己的教学和听课中发现,很多教师对苏教版教材的内容特别是新增加的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专业知识背景不够,导致理解肤浅,带来很多教学中的问题。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学生问:人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教师无言以对,似是而非,难以判断。再如教学可能性时,布袋里2个红球,一个白球,已经连续摸出了红球,同学们一致认为下一次一定是白球时,偏偏第7次摸出的还是红球。什么道理?再如图上面向观察者的小布熊的左、右各有几个三角形,问小熊的左边是几个三角形?究竟以观察的人为标准,还是以小熊为标准定左右呢?于是,我想申报一个苏教版教材中小学数学基础理论的实践解读。但做这一项工作需要深厚的数学专业学术背景,我想我至少得具备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才能真正通彻的纵观整套教材,理清理论的来龙去脉,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所以,我还是暂时把它搁置了。
(二)课题实验方案 的撰写。
当我们选定了准备进行实验研究的课题以后,接下来该做的工作就是实验研究方案的撰写。这也是进行课题申报的一项基础工作,课题申报、评审书可以依据此进行填写。
一般较为完整的课题实验研究方案包括八个方面,下面分别结合赵老师主持的“合理利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的研究课题,介绍具体写法。也使得大家对课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问题的提出。我们之所以做实验研究,是因为发现或者遇到了某个教学上的问题才去做,因此有必要去阐明问题的背景,即产生问题的种种因素。
比如我们的课题提出的背景是:
世纪之交,世界逐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全国1300万教师需要改变教育方式,3亿学生需要改变学习方式,6亿以上的家长需要改变家庭教育做法。”由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之一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轮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第八次课程改革,前七次课程改革带动了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变化,如果现在随意去问一线教师: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多会知道三大新学习方式、知道师生角色的变化、知道要改变评价观念等等。同时,在课程方面,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了基本内容、基本线索和探索机会,为实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可以说,新课改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综观新课改后的课堂,课改并没有发生多米骨诺纸牌效应。课程实施者对于新课改理念的理解表面化,比如简单地认为学生的座位由“排排坐”变成“方阵坐”就是合作学习与分组讨论;把过去的“你坐下”改为“你真棒”就是尊重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自信心;庸俗化,新理念只用于公开课表演,平时教学回归传统,“旧瓶装新酒”,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本质的改变。
我们发现,推进课程改革,最终真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还是教师。而教师的关键在于对新学习方式的本质把握和教材文本的深刻理解和超越。苏教版国标本教科书中蕴含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但这些鲜活的教育理念都静态地依附于教材文字和图画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对材料深入的理解,创造性地发掘、运用,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新的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
近几年来,众多国内外研究人员和教师都努力探索新学习方式,也确实出现了许多好的学习形式。但往往理论性太强且未能与教学实践密切联系;有些教师也在自觉的在实践中探索,虽属操作层面,但不够深入、全面、系统。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我们提出“合理利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充分挖掘苏教版教材优势,深刻理解苏教版教材编写意图,提高教师把握教材能力,以教材中基本内容、基本线索和探索机会为载体,创造性地使用这套教材,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的机会,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2.实验研究的假设(或者叫课题界定)。
对“假设”中所特指的内容作“概念界定”,对选题的问题做假想性回答。
比如本课题的名称是“合理利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因此我们抓住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学习方式”、“合理”、“改善”,这样对概念界定:
“学习方式”:其实,有多少理论家就有多少种学习方式的定义。但不同的定义在本质上有一个共同点:学习方式的实质是学习者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主动参与、乐意探究、勤于动手”,《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学生学习数学的三大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改善”指对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改善。要全面理解。
“合理”,指客观的把握教材体系、意图,科学的依托苏教版教材开展教学设计,不唯教材,也不违教材。前一个是惟命是从的唯,后一个是违背的违。
假想性回答是对课题研究究竟想干什么的一个回答,本课题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回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和操作两个层面阐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对改善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作用,同时将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供成功的案例;教师能够具备先进的观念,善于组织、科学使用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时空,开创适合儿童发展的数学课堂。
3.实验研究的基本内容。
先综述再分述。比如本课题研究基本内容是这样的:总的三个内容:教材,合理使用;教师,改变教育方式;学生,改善学习方式。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现行课堂教学状态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状况。虽然已经使用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依然不容乐观。
(2)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编写意图及教材编排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包括对教材编选素材结构的分析、对学生影响和作用途径的概括、对教材编排给教师落实学习方式转变的启迪影响的梳理等等,(3)依托苏教版教材,科学设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包括如何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4.实验研究的目标。
也是先综述再分述。通过教材、学生、教师三个方面阐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目标,具体的不再描述。
5.实验研究的周期及步骤。
所谓“周期”,是指你所做课题研究的起止时间。所谓步骤,是指你把课题研究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做哪些工作。一般来说,总是把课题研究的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验阶段、总结阶段。在准备阶段应做的工作主要有方案撰写、学生实验前测(或叫学生情况摸底调查)、理论学习(或叫师资培训)等;在实验阶段应做的工作主要有行动研究、资料积累、问题调查、课例论文展示等;在总结阶段应做的工作主要有课题效果检测(又叫后测)、撰写研究报告、接受专家鉴定等。
比如本课题研究的周期及步骤是这样的:本课题周期两年。
06.1~06.4是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有:(1)深入学习,发现问题,确定研究方向。(3)选定实验学校及实验教师,开展理论培训。(4)制定实验方案,完成课题论证,参加申请评审。06.5~08.3是实验阶段,主要任务有:(1)按方案进行实验。(2)积累实验资料,组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评比展示。(3)典型课例展示。(4)阶段研究总结,进行中期检测。08.4~08.7是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有:(1)撰写实验报告。(2)准备鉴定验收相关材料和课堂展示现场,申请鉴定验收。(3)推广研究成果。
我们现在做的还是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今天也可以说是实验教师的培训活动。
6.实验条件分析。
主要说明主持人、参与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的保证。比如本课题的实验条件这样分析:本课题得到领导重视,主持人为扬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专职教研员,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课题骨干成员都是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另外还吸收县小数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作为实验主要参与者,有时间、有能力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成效。实验学校拥有较大规模的阅览室、图书室,并配备先进的电脑教室和教育局域网,为研究人员学习交流、查阅资料创造了条件。
7.实验研究成果的形式。
课题研究做完了,将以什么形式展示出来,也应写入方案。一般来说,常见的成果形式有:一是教学结构(通过典型课例展示),二是实验研究论文(以公开发表或获奖的论文为准,可以搞成论文集、教案集等),三是学生检测成绩,四是课题实验研究报告,五是其它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成果包括教学设计集、案例分析集、教材修订建议、课堂展示、实验报告。
8.实验研究的组织结构。包括实验领导小组和实验研究小组。
当然,如果大型的课题研究,还必须注明实验研究经费的来源和如何保障的问题,这一点也应写进实验方案。
(三)课题实验的操作。即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文献资料法(主要用于理论学习)、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比如问卷调查)、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以单一人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大家公认比较适合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这里做重点介绍。
所谓“行动研究法”,就是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把研究课题不断转化为一个个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行动。看一个行动研究法的实例:(1)发现问题:苏教版低年级教材每一个新课教学时,都有一幅有着丰富内容的主题情境图,一开始确实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时间一长,学生对情景图已经不感新鲜和有趣了,怎么办呢?(2)教师反思:教师
经过认真研读教材中的主题图,发现教材中情景图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向我们提供可以开发的教学资源,如一年级“数一数”中所提供的校园图;另一类是提供了一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或操作方式。(3)开展行动:有了上面的认识,教师有意识的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情景图不再简单的作为挂图使用,我们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将其活动化、现实化,赋予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教师》05.3.)
案例研究法。教育案例是在真实的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生动的教育故事。一堂课、一个教育活动、一个教育情景、一次师生谈话、一个精彩的教学细节等等都是教育案例。教师在撰写教育案例时除了描述事实外,还要透过事实、现象、材料进行教育理论层面的反思,力图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
下面我举一个我在一次培训会上听到的教育案例,可能跟数学无关,但很能说明问题:一节音乐课,年轻的音乐老师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格外吸引孩子注意的是,裙子上粘着各种颜色的五角星。孩子们知道,谁听讲认真,谁积极动脑,谁回答准确,都能获得一颗五角星,并可以自豪地贴在自己的脑门上。这节音乐课上,孩子们学习得格外认真。
意外出现在这节课的30分钟时。受着课堂热烈气氛渲染的音乐老师在兴奋中走动时,不经意从裙子上掉下了一颗五角星。这颗五角星被坐在旁边的一位孩子拾到了。他一颗五角星还没有,他很想拥有这颗五角星,但他最终还是把它交给了老师,用稚嫩的童音:“老师,您丢掉了一颗五角星。给您。”如果这时候,教师能夸一夸这个孩子,“你真是个诚实的好孩子,这颗五角星就奖给你!”然后把五角星贴在这个孩子的脑门上,是多么的合适不过啊!然而,这位音乐老师以想象不到的平淡甚至可以说是冷漠的语气回答道:“噢。”说完就贴回了自己的裙子上,连一声谢谢都没有。
就在这节课结束的时候,这位音乐老师的裙子上又掉下了一颗五角星。拾到这颗五角星的恰巧又是一个连一颗五角星都没有得到的孩子,同样,又主动地把它恭恭敬敬地交到音乐老师面前。但更没想到的是,这位音乐老师居然说:“下课了,已经没用了,把它扔了吧!”这个孩子一下子愣住了,他没想到他认为最珍贵的五角星却已经是无用的垃圾了,可以我们的教育是多么的虚伪,纯粹的表演而已,这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啊,也许永远都无法补救。会后,我以《老师,你让学生扔掉了什么?》发表在《江苏教育》04年7月刊上。
(四)课题实验的结题。
课题研究完成预定的内容、达到预定的目标时,就要进行结题。结题既是课题的一个总结,也是对研究成果的一次鉴定。结题时要准备以下材料:1.结题申请报告;2.课题立项申报报告;3.课题立项批复通知;4.课题开题证书(课题研究方案);5.课题中期检测证书(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6.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7.附件:(1)课题成果;(2)课题的有关研究材料等。其中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三、凸显教育人生的“魂”。
如果将我们的教育生涯比作一次旅行的话,我想教育科研足以改变我们的行走方式。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故事:
而促使一个教师不断反思并使得思考的点点滴滴能够积淀下来的,最有效的一个途径,就是写作。在课题研究中写教育随笔,写教学案例。
限于时间关系,如何写作教育随笔、写教学案例和怎样提高投稿的命中率,不再具体阐述,有机会再和大家交流。
这阶段我们希望大家就投身到这一课题研究之中去,把自己课题研究中的点点滴滴写下来。根据赵老师的要求,我们将在“小学数学教学网”论坛中的课题研究专栏中建立宝应“合理利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课题组专帖。要求每位学员跟帖,每两周1篇,每篇400字以上。优秀的文章将获奖或做成论文集。这个帖子星期天建好。大家先要注册,如遇出错的对话框,反复点几次即可。手中的提纲上有登陆的步骤。
最后,我送大家两句话:第一句爱因斯坦说的:“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另一句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上来。”与大家共勉,与大家共同进步!谢谢大家!
第四篇:小学教师课题研究
小学教师课题研究
今天我讲的谈不上业务讲座,因为我也和大家一样,因为在学习中,只不过比在做的先学一步,所以今天在这里我将我学到的有关科研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大家做以交流。也许我所讲的内容并不能给大家带来多大的帮助,但只要大家能通过今天的交流,对科研方面的只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就是我无比的欣慰。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小学教师课题研究》。
为了让大家高质量的开展课题研究,真正做好这项工作。我先简单地说一说我们的科研课题。上学期期末,我们召开了我校县级课题《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仪式。这学期将在我校正式开展课题实践研究活动。要想真正做好这项工作,不流于形式,大家就要真正了解此课题。明确课题的意义,知道我们做这项工作究竟是为什么?应该怎样去做等一系列问题。《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是一个与教育教学紧密联系的科研课题。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课题的名称,从课题名称我们很清楚的知道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也就是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和方法。要想探寻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查找小学生阅读兴趣、能力不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一是师生的阅读缺乏科学研究作支撑,缺乏系统的建构,因此目标不清晰,行动盲目;
二是读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缺乏科学的阅读结构;
三是优秀的阅读资源分散,不能整合,供需断裂;
四是,缺乏系统科学的阅读指导,阅读策略方法、思维能力培养的缺失;
五是国学继承,良莠不分,有复古主义倾向,学习方法单一。因此,阅读品味不高,阅读效率低,阅读质量低,学生负担重,兴趣动力没有得到发展。
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让人遗憾的是,时下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却是:数量少,12册小语教材不过30万字,质量过浅,少积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普遍不高,怕读书。即便偶有主动涉及“课外阅读”的,也多限于作文辅导书和百科知识之类。依旧缺乏足够的广度和深度。于是,跳出课内,积极倡导真正的课外阅读,以及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成了现如今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们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结合教育教学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低的现象,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有计划的开展各项活动。在研究中课题研究的成败关键在于过程材料的积累,我们每做一项工作都要有记录、及时存档。为结题做准备。发挥课题组长负责制,分工明确、落实到人,团结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如由组长组织课题小组成员一起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困惑问题,共同研究制定《研究方案》。目的是通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情境创设、游戏引入,趣味教学、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班队会、各项比赛等)。课题分3年半完成(2011年5月—2014年10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预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
1、选题讨论,设计、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计划。
2、落实课题研究人员。
3、确保课题的实施举办培训班,进行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一阶段(2011年8月——2012年7月):
1、加强课题组人员的理论学习。
2、调整课题方案和操作措施。
3、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构建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自主阅读教学活动体系为重点,逐步开展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自主阅读的活动。
第二阶段(2002年8月-2004年7月):
1、在前有基础上,深入开展探索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自主阅读课堂教学基本框架和评价的各项
研究工作,进一步研究影响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自主阅读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
2、组织专题论文评选活动。
3、.邀请专家进行专题指导。
4、邀请专家进行专题指导。
5、召开阶段总结会,及时调整完善实验中的各项操作。
第三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0月)总结、结题阶段: 完成子课题报告,汇总实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将有关研究成果集结装订;召开课题期终鉴定会,推广研究成果。
每一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及时完成,每学期的前三个月每月一篇教学随笔,学期末上交一篇心得体会。(有课题组长负责收材料每月25日前上交教导处,一式两份:上交一份,自己留一份)。以上是让大家对我校的课题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就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去进行实施。为了使课题保质保量的完成、顺利实施,下面我针对教师课题研究中需要的一些相关材料和大家说一说。我从五方面和大家谈:
1、什么是课题研究。
2、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
3、课题研究的步骤
4、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
5、课题研究学要准备的材料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形式,它是通过对所选择的课题的计划设计、借助科研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一提到科研、课题研究,一些教师就觉得头疼,其实,过去我也这样,觉得科研都是专家们的事,与我们没什么关系,咋研究不都是一回事,结果不都是一样。走形式、走过场。开题时轰轰烈烈、中间无声无息、解题时抄抄写写、东拼西凑材料。也有一些教师把科研当成是一种负担,认为我们教师一天到晚这么忙还搞什么科研。还有一些教师以为交几篇论文、随笔就是搞科研了。一直以来科研就给教师们造成了一种误区。其实这样想就错了,科研、教育教学实质上是一个问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犹如“鱼离不开水”、“瓜离不
开秧”一样,所以科研离不开校园和课堂。没有每天的教育教学,就没有科研。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实质上每天都在搞科研,只是没有对教育教学中的研究过程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说得多、做得多,留下的记录少。没有规范、及时积累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教育教学中的成败,及时推广应用而已。比如:我们教师每天面对教育教学,每天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且你们都采取相应的策略把它解决了。(举例:
1、学生调皮捣乱,教师做思想工作;
2、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师目的只有一个:怎样让学生学会,让学生愿意学、积极参与。所以你们在平时备课时都积极钻研教材、研究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想尽办法尽量让学生都能学会、积极参与教学,最终学生在你们的引导教育下,乐意学习、参与积极性高成绩上来了。如果你们能把这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法、教法成功失败的感悟都能及时记录下来。这就是一个很成功的课题研究。当看到学生们的进步,老师们高兴了,快乐了。这足以说明科研是一件快乐的事,并不是负担。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完成任务去搞科研就没意思,反而真的觉得是一种负担;如果为了解决问题去做科研,会觉得科研很有意思,并且也觉得很有收获。
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对第二个问题就很清楚了。
二、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为什么搞科研)。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提升教师的基本能力,3、从经验从经验性走向研究型教师。
4、促进了教师发展和收获。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选题(定题)---制定计划—申请立项—实施计划—撰写研究报告—运用成果深入研究—解题
1、选题(定题)
选题时课题的起点,确定有价值意义的课题,对整个课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选题非常重要。凡是研究的课题必然是问题,但并不是每个问题都是课题,如有些问题借助他人经验和帮助,查阅资料一目了然就可以解决,就不是课题。(例子)还有学校的硬件问题,不是个人解决得了的,也不是课题。所以选题非常重要,课题来自问题,只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问题既是课题,实际中的问题解决了,不管大小就是科研。
2、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是课题研究具体化中心,是保证课题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
3、课题立项
通过对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有待于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确立课题写出开题报告申请立项。
4、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犹如图纸对建筑楼房的作用。所以在制定实施计划时一定要详细,做法写清楚,什么时候做什么。也就是怎样开展研究的。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计划研究。加强阶段性总结。档案要及时归档。不同学科不同档案。
5、写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到中期时,要对前期研究工作作总结。为结题做准备。注意几个问题:(1)、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2)、理论观点与材料结合。(3)、实事求是。
6、应用成果深入研究。
经过一段研究取得一些显著成果,随时记录,继续推广深入研究。
7、结题
结题报告主要是向读者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是一把事情表述清楚为目的。今天在这里不详细展开,解体前我们再详细说明。
四、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
1、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也叫课题研究计划。是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他出不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2、课题研究基本内容。
(1)课题名称。(准备研究什么,语言要规范,醒目、准确)。注意:课题表述要用陈述句,不要以论文题目出现。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问谁呢?另外课题要界定好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品等,让人明白。如:《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的研究》应说明是中学还是小学,还可以明确说明低年还是中高年级。(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包括现实、理论两方面)。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必写。分析现状)。(4)、研究的理论依据。(科协可不写,因题而易)。
(5)、研究对象与范围。(我们课题研究全乡1-6年级所有在校厌学学生。课题组可跟据你所选任学科选择班级学生)。(6)、研究的内容(回答要研究什么内容)。(7)、研究的方法(回答怎样解决问题、手段)
介绍科研方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发、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
说明:以上这些方法在研究中不一定都用,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方法。(8)、研究的步骤(怎样做的:课题研究的过程)体现对课题认真思考、是研究的时间,顺序的安排。
一般分三大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阶段。具体说明(略)。(9)、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做得怎么样)以论文、研究报告、教学随笔、反思等形式。(10)、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1)、经费预算(资料费、刊物费等)。
3、研究方案与开题报告的区别。
课题研究方案是给研究着自己用的,是在研究之前指定的研究计划,侧重自己怎样研究,如何才能取得成果。
开题报告是给上级批准部门看的,侧重说明该课题应该怎样研究,自身有条件研究,准备如何研究,能够取得成果。
五、课题研究需要准备的材料。(课题研究档案资料)
1、课题申报表
2、任务下达书
3、课题立项书
4、课题开题报告
5、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6、课题总的研究计划
7、课题阶段性研究计划 ①准备阶段计划 ②实施阶段计划 ③总结阶段计划
8、课题各阶段总结 ①准备阶段总结 ②实施阶段总结 ③结题报告
9、课题研究阶段中的反思
10、课题研究中的个案分析
11、调查问卷、调查报告及总结
12、课题研究随笔
13、课题研究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及总结
14、科研培训记录
15、典型的教学设计、案例说、评材料
16、学生日记、相关作业
17、有关课题研究教师和学生的获奖证书和学生考试成绩
说明:要想真正提现车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完整性、过程性,我们开始课题研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积累保管好以上这些过程性材料。
最后祝各位教师在教育科研中走向成功,愿我今天的讲座真正能给大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大家在今后的教育科研中真正感到教育的幸福,不让科研成为浪费我们时间的事情。谢谢大家!
第五篇:《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学习心得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学习心得
马亚娟 分宜一小数学工作室
参加工作第四个年头了,从来没有接触过课题,也从来不敢去接触,因为我一直感觉“课题”是个遥远的东西,不敢去触及。直至今年有同事跟我提起要一起研究一个课题,我才打破这种不敢去触及的思想,勇敢地去尝试一下。
我一直都觉得我是幸运儿!包括这次也是,因为当我想要去做课题,而又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的时候,分宜县教体局邀请了新余市教科所袁剑芳老师来到咱们分宜进行《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一堂讲座听下来,我真是受益匪浅。刚开始不知道“课题”是什么?听了讲座之后,我的思路变得清晰了,甚至在课堂中我就有了我要研究课题的大概思路了。
袁老师告诉我们:“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我才明白,原来在教学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以及由问题而发生的“惊异”)。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设计”)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教师也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过程中。“课题”产生的途径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它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它是课堂内外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
之前我不知道如何去选题?选什么题?听了袁老师的讲座,我才明白,选题是如此重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选题:
1、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的教学现象与问题。
2、从工作中的问题、困难与缺点中去发掘课题。
3、从教育改革的热点、重点问题中去发掘课题。
4、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中去发掘课题。
5、从对某教育现象进行调查而形成课题。
袁老师在讲解选题时给我们举了很多错误的课题题目例子,看到这些课题时,我当时还觉得这些题目不是挺好的嘛!听了袁老师的讲解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题目也是要咬文嚼字的。
接着袁老师给我们讲解如何填写课题申报书,其中,袁老师强调课题论证是整个课题申报书填写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对所选课题及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进行评价性研究的过程。
最后袁老师给我们介绍如何给课题结项。课题结项不容忽视,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包括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整理结项成果附件、填写结项报告书。
一堂讲座听下来,总觉得还没听够,因为我之前对课题是一点都不懂,现在听了袁老师如此用心、细心的讲解,我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构思,我会努力把我的第一份课题做好!
文 :马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