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激励教育”在中职数学课堂的实施
浅谈“激励教育”在中职数学课堂的实施
摘要:激励教育主要是运用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内动力、内驱力,从而使学生用自己的力量主动积极地成长。中职生数学学习基础薄弱、习惯不良、兴趣低、缺乏信心、缺少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中职数学教师缺少成就感、安全感、价值感。针对这些现状,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实施激励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赏识激励、榜样激励、目标激励。
关键词:激励教育;中职;数学课堂
激励教育,是通过激励、唤醒和鼓舞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的教育,主要是运用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内动力、内驱力,从而使学生用自己的力量主动积极地成长。激励教育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振作学生的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的干劲和热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说明能在教学中进行激励教育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
近年来,受“普高热”的影响,中职校学生生源质量普遍下降。数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并不和谐。
一、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生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做关于数学学习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分析后得到:60%左右的学生在初中学得不好;80%左右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没兴趣、没信心;只有20%左右的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巩固复习;50%左右的学生愿意尝试着去努力学习数学;70%左右的学生认为只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上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巩固复习,也能将数学学好。
1.中职生数学学习基础薄弱。
中职的学生大多数中考成绩不太理想,学习基础非常薄弱,各门学科成绩不平衡,尤其是数学科目成绩很低,甚至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放弃学习数学了。他们之所以来职校继续读书,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或其他方面的原因。由于初中的数学知识掌握太少,中职数学教材上的内容处理得再浅显易懂,他们还是难以掌握。
2.中职生数学学习习惯不良。
绝大多数中职生没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态度非常不端正,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更是懒得去巩固已学内容。不预习导致听课时没有侧重点,降低听课学习的效率。课堂上不认真听,错过一些重要的知识内容、解题方法等。课后由于没有及时地巩固复习,对课堂上的知识理解不足,易忘,更谈不上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
3.中职生数学学习兴趣低、缺乏信心。
由于基础薄弱,感觉数学知识难懂,课堂枯燥无味,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对自己学好数学毫无信心。另外,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很难掌握所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却经常感受失败的挫折,对数学产生了恐惧感,导致对数学学习逐渐没有了热情和信心,甚至害怕数学、憎恨数学。
4.中职生数学学习中缺少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人都会有惰性心理,尤其在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上。中职生由于基础薄弱,对数学没兴趣,自然地在数学学习上就不想用功,不求上进,还未开始上数学课排斥感就产生了,于是上课时玩手机、睡觉、胡思乱想,更谈不上课后的钻研了。学习上碰到困难就止步不前,不去思考,缺少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从而自控力差,学习的自觉性也就很难形成。
(二)中职数学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需求的根本变化,职业学校现在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不少学校在教学工作上非常重视专业课的教学,而对数学等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存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导致包括数学教师在内的部分教师不重视教学的研究与交流。长此以往,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在退后。
1.中职数学教师缺少成就感。
由于中职生基础弱,对数学不感兴趣,课堂上很难做到聚精会神,甚至出现调皮捣乱现象。教师在?v台上充满激情的讲解,并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还要用很多时间来维持课堂纪律。教师讲得很认真,却看不到学生的回应,出力见不到效果,心里自然就会很失望。加上学生的考试成绩很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甚至也产生怀疑的态度,成就感很低。
2.中职数学教师缺少安全感。
由于普通高中和一些民办高中的不断扩招,中职校招生工作受到很大冲击。很多家长思想上不认可职业学校,不到万不得已不让孩子读职校,这样一是导致中职校无生源,二是即使来读也普遍是差生源。教师甚至一边搞教学,一边还要参与招生,从而不能安心地搞教学工作,也就影响了教学质量。
3.中职数学教师缺少价值感。
现实社会中不少人轻视职教,甚至认为职校不是正规学校,都是高中不要的差学生才来读书的地方。对职校教师存有偏见,总认为不是“像样的”教师,导致职业学校的教师地位远不如普通中学教师的高,时间久了,教师自己也就“被承认”低人一等,存在的价值感很低,职业自信心越来越弱,工作动力越来越小,自然就做不到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二、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的策略
作为中职校的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对教学工作充满信心,自我增强成就感、安全感、价值感,以积极的心态正视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的现实,运用激励教育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1.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激励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爱能调节学生的心情,改变学习态度。学生由于成绩不好,跟班级成绩优秀的学生相比,得到教师的注意少,关心少,会有自卑心理,从而容易自暴自弃。如果教师能用关爱的语言、行动等来对待他们,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爱和良苦用心,产生心灵的触动,就容易产生上进的动力,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常规课堂教学检测时,我们要经常俯下身来询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哪些困难,让他感受到教师对他真心的关爱和期望;比如,在学习习近平面向量的概念时,向量可以用小写的黑体字母表示,如a、b、c等,手写时写成带箭头的小写字母,但很多学生总是写成a、b、c,而把箭头丢了,反复出错。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一味地指责无疑会给学生增加自卑感,所以,应该耐心地反复强调,手把手教给他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真心期望他们掌握知识,从而能用心去记,用心去书写。
2.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
赏识激励是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驱力为主旨,让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的一种教学策略。
“被人赏识”是每个人内在的、深层的需要。学生数学成绩再差,在他们的身上也会有闪光的地方,尽管不太耀眼,但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去观察、发现,进行表扬。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能力范围内的问题,在学生答出或者是基本答对的情况下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容易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比如,在学习函数概念时,对于用集合语言描述的函数概念很难理解,大半节课下来学生觉得很迷茫,理解不透,教师这时可以设计一些求函数值的简单练习题来缓和一下紧张的课堂氛围。具体可以举例如下:已知函数f(x)=2x,求当x=-1,0,1,2时的函数值。教师先示范求出f(-1)、f(0),接着让学生板演求出f(1)、f(2)。这样在学生迷茫之际,转移一下思维,让学生“照葫芦画瓢”运用代入法求出正确答案,教师及时地给予评析、肯定、表扬,增强他们继续学习下去的信心。
3.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即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动机,引导学生的行为。明确的目标,是人们克服困难,争取进步的动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定自己的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并为达到目标而努力拼搏。当然,定目标时要注意:目标事先要定好,要有吸引力,越明确越好;目标要切实可行,切忌好高骛远;目标要化大为小,越具体越好。比如,学生期中数学考了50分,那可以帮他定期末的目标是60分甚至55分,让学生在达成目标的情况下体会成功的喜悦。
4.对学生进行榜样激励。
榜?蛹だ?即通过树立榜样、典型来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从而改善学生的行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评选优秀小组长、作业书写标兵、作图标兵等等,这样做既鼓励了受评者,同时也为其他同学提供了学习的标准。对于“后进生”,教师与其埋怨、批评他们不争气,还不如乐观地善待他们,帮他们寻找邻近的“参照物”,给他们一个“够得着”的榜样去追赶、去超越,从而培养学生勇于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
总之,面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师者要经常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进取意识,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切实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占应,于瀚.激励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0).[2]王悦琴.试论教学中的情感激励法[J].中小学管理,2002(8).[3]宋建华.浅谈赏识激励在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8).编辑/岳凤
第二篇:浅谈中职数学教育
浅读如何提高中职数学教育
一位任职教师的心得体会
中职学生大部分属于三差生之列,在初中老师们要提高升学率,不太重视 这一部分学生,在学生的心中就产生了一种消极和不求上进的心理,认为是被老师遗忘的“角落”读书无望的心理因素。因此在中职教学中就应重视使之全体关注,让学生重新立志,重新树立奋斗的目标,把他们都归在同一起跑线上。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中职数学教育之目的,提高21世纪人才和文化素质/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经济在腾飞,科技在发展,人们的素质在提高,无疑给我们的文化带来了压力。伴随教育制度的改革。九年义务教育的完成已不在是完成任务了,在提高国际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只有提高年青的社会支柱
青春少年。为给这部分学生一个再学习的机会,中职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计划目标,中职吸纳了被高中遗留下来的学生和考试失误以及家庭经济困难这一部分学生。他不像初中、,高中这些有教育目标的学生,而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在学校与社会之间过度的学生,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首先,中职生的层次上分,他们的来源不一致,水平有差异,基础有好差之分,但大部分文化基础都较差,特别是数学,两极分化较重,中职数学与高中数学格调相同逻辑性还是比较强的,从而许多学生都对此望而生畏。,甚至会说、“如果我数学好就读高中了还来读你这个中职干什么?”言之有理这就是相比较好点的学生,再有一部分就是父母认为打工太小觉得参加工作可怜混大点再说,这就是被父母强迫送到学校的,那他对学习的信心就不大,自暴自弃,、而中立有的这部分同学就是,我还不想深入社会只是数学差其它还马马虎虎。对学习尚存一息信息。但数学作为一门精深的文化课。对其中职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专业课的好坏和其它学习的好坏,它都影响着。一个中职生今后技能的深造和前途的发展数学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查找原因,采取对策找适应中职的教学理念。就化作如下几点分析:
第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
中职学生存在基础差,兴趣不浓,学习意识淡薄,一旦遇到挫折就是退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认为读书对自己的前途不大,“学好与学坏都是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心理”。所以对于学习的态度就不端正,从而从学习上就没有明确的目的。对于这类学生,我们认为在数学课上首先要建立起浓厚的听课兴趣,但本身学生就无兴趣可谈,如何产生兴趣呢?在课上由知识引入着手,对于概念、公式、定理、公理、推论、就多举例子,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着手:再一步一步的引入到下一个问题。本身数学的逻辑性较强,如果一个不懂再讲下一个就产生脱节的连锁反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弄懂,使学生有一种“我能听懂。数学很简单的想法,早知这么简单,我初中就应该好好听课,也不至于这样”使学生产生一种后悔心理,至使现在不应该做后悔的事情。所以现在就认真听点课,改掉以前不学无问的习惯。
其次,明确学习的目的,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专业课和其它基础课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数学的逻辑性强,对语文、政治的分析有帮助。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比较差。进而这些能力和数学思维不高。使其对其它的课程受到牵连。如果引导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明白数学的重要性,提高数学成绩就能提高其它的专业和技能水平,那么你就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了。
第二 改变中职学生差异的策略:
中职学生的来源范围广泛,有出生社会的,有高中生绝大部分来自初中。有的初中没上完,把这种本不是一条战线的学生固定在同一起跑线上。加之中考落榜,升学无望,学习习惯较差,这就决定了中职学生的群体素质的不一致性。有的老师把这部分学生视为三差生“成绩差、品行差、素质差”。其实在我的心中也有同感,但是我们作为这样学生的老师,不能退缩,要想办法解决同学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把这三差分层进行引导。首先从品行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其次是提高学习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素质,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就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这就把同学们向学校和社会的过度推进了一步。
其次,从授课方式上讲讲文化层次参次不齐,在授课时要顾全大局,以多举例引入概念推出公式得出结论再加总结。把班上成绩好的同学充分利用起来,以一种一对一的带动模式,也就是说一个好学生带一个基础差的学生。这样,以优生激发差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全班对数学有兴趣。只要学习们能听懂概念,就能分析题意,模仿学习达到能做来之目的。
再者,不无顾打击学生,以多激励,少批评的方式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对老师有好感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兴趣听你的课,产生情感,才有良好的教育这就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第三,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知育人,做到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认真的分析数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不能马虎行事。因为数学中的一个字一个符号,一个数字都非常重要。各表示的意思就不同,教育学生特别要注意养成信心的习惯。学数学同语文一样都有主谓之分。对一些重要的概念都事先要预习在课前有这样一个认识,课堂上我们就引导加分析把事实阐述清楚,接着是例题分析,加以巩固,从而得出结论。
其次,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遇到问题时,能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应用到能要解决的实际中去,灵活的运用知识,巧妙的分析知识。把数学知识推广到更高的境界。中职生的创新思维比较强,要求学生举一反三。数学本身是一个链条,是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种发展趋势。所以要求学生能结合理论推广实际。
第四,教会学生整理知识要点,在阅读和创新思维的前提下,学生要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能力的关键。把能吸收的知识系统的有条理组织和更新知识点,巩固并储有应用相关的知识。所以,我们在授完每一章节后就有总结也就是对知识要点的整理。通过整理达到复习的目的,使学生收到良好的效果,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总之,在对待中职生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在呵护中维护这些花草。把老师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知己,他听你的课是一种尊重。才认真的听你的课,才能提高他的数学水平,这样你的付出才没有白费。否则,你是老牛拉破车,收效不大。所以,我建议中职数学老师们做好学生的朋友,把他们从“我中学数学、英语差,不然我就不来这种学校读书的想法中摆脱出来,我想你是一名很成功的知识传授者。
第三篇:谈在中职政治课中实施情商教育
谈在中职政治课中实施情商教育
[内容摘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人为本。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加强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才能成就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情商是造就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的基石,情商教育才是德育的核心。[关键词] 中职政治课 情商教育
一、政治课教学的困境及出路
当初邓小平说:改革开放十年,最大的失败在于教育。如今,素质教育提了十几年,但依然离素质教育很远。而作为德育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更是脱离实际,脱离学生的实际,脱离社会生活的实际。在普通中学,由于要参加升学考试,还有人会听课。在中职学校,政治课被戏称为“瞌睡课”,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觉得政治课无趣,无用。在大学里就流传“学政治的是骗子”,而社会上有人说“政治老师都有人格分裂倾向”。作为政治老师,我感到悲哀。而事实上,我们的德育,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确是存在很大的问题:“越是强调集体主义,个人主义越是严重;越是歌颂雷锋精神,社会良心和社会公德心却越成问题”;“在小学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到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到大学却还要进行文明卫生教育”。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人为拔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忽视学生的个性心理认知,忽视学生内在的需求和情感,忽视个性的发展和生命的成长。传统思想政治教学中,大多以“书本”、“教师”为中心,传授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成长实践和需要相脱节,学生希望解决的问题的得不到回答,学生不能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时甚至是相反效果的。王朔曾在一部小说里用调侃的语气说道:“他们叫你高尚,这样他们就好变着法子坑你。”在这样的思维主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彻头彻尾就是一种虚伪,一种欺骗,政治老师怎么不是“骗子”?怎能不“人格分裂”? 作为政治教师,一方面承担着德育的重任,一方面又无法回答社会的现实,我们该何去何从?这让我们去追问: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进行德育?
关于”教育是什么”,古今中外有许多回答。陶行知说:教育是依据生活、为 1
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马克思、恩格斯说: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蒙台梭利说:“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综合上述观点,笔者以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人为本,教育的第一要义在于帮助人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个性,使人能更好地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享受幸福。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而作为德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应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不是怎么宣传,怎么灌输,而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真实地表达自己,发展自己,去了解别人,去体察别人,懂得自尊,学会尊重,懂得珍惜生命,学会尊重生命,即情商教育。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加强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才能成就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其奢谈一些不可达到的东西,不如退而求其次,与其要求学生做一个伟大的圣人,不如要求他先做一个人格健全的凡人。情商教育是造就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的基石,情商教育才是德育的核心。
二、情商的内涵及对中职生进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什么是情商?情商的全称是情绪智力商数(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EQ),又称情绪智慧或情感智商,指的是衡量情绪智力高低水平的一项指标,与智商相对而言。让情商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却是哈佛大学的丹尼尔〃戈尔曼1995年出版的科普著作《情绪智力》。但情商理论的创始者是耶鲁大学的塞拉维教授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梅耶教授。根据创立者对情商的定义,通常认为,情商的基本内容以下五部分由组成:⑴认识自身的情绪——情商的首要基础;⑵妥善管理自身情绪——情商的核心;⑶自我激励——情商的推力;⑷乐观与自信——情商的重要表现;⑸人际管理能力。情商教育即是以情商素养为发展目标,以情感为纽带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情绪,使学生成长为情绪健康稳定、积极乐观、与人为善,有个性,有人性,人格健全的个体。情商理论的提出,宣告“智力至上”时代已经结束。更有大量研究表明:决定人生成功的因素中,只有20%取决于智商,而80%取决于情商。
情商如此重要,我们的中职生的情商水平如何呢?
中职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大多来自于三低家庭(父母低教育、低收入、低成功),都经历过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负荷。由于处理不当,大多数中职生潜存着不同程度的人格发展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或自卑、或懒惰、或悲观、或粗心、或鲁莽、或易焦虑、或胆怯、或自我中心、或神经衰弱等。有调查数据表明,存在上述症状的中职生最高达40%左右。有些学生因曾经的失败在职高中缺乏自信,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凡事不负责,懒散行事;凡事被动,缺乏学习目标与动力;有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得不到教师的“重视”与“肯定”时,受“虚荣心”与“表现欲”的情感驱使,以自我为中心,时常“大哥大”、“大姐大”似的牛气十足,常因小事或意见不和发生争吵,甚至打架斗殴事件等等。因此,对其进行情商教育很有必要。
同时,中职教育的本质就是就业教育。在相当长时间内,中职生在就业关口出现的诸多不良现象,诸如专业技能不过硬、敬业诚信精神不佳、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不足、责任感不强、创新意识不够等,越来越不适应行业的需要,这势必要求我们以情商教育为契机,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良好的情绪,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注意专业基础与专业技能的强化工作,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三、在中职政治课中实施情商教育的可行性及具体实施
在中职政治课中实施情商教育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就中职政治课程的任务来说,它在于加强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创业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本身与情商教育有着情丝万缕的联系,或者直接就是情商教育的内容。其二,中职政治课没有升学要求,也没有统考规定,也没有考证任务。如果政治教师任然沿袭传统的教学,像语数英或专业课那样讲课,必然对学生不形成压力和动力,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作为教育者,没有了“指挥棒”的指挥,完全可以灵活采取教育形式和方法,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真正贯彻素质教育。因为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靠外在的灌输,说教可以达到的,而是通过 “情感、人格和道德三合一” 完成的。
情商教育的关键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在中职政治课中实施情商教育,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调整教学内容
目前中职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已基本固定为《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经济政治》、《法律常识》和《就业指导》,比较符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但现行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还没有充分、完整、准确地体现时代特征,离现实生活,学生实际还有一定得距离。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删减和补充,重点突出不同的主题,比如认识自我、自信心的树立、与人合作协作能力的培养等。
比如,针对中职生自信心不足,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发现自我,表达自我,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中职生一般多属于初中生中的后进层,他们学习不太好,从来少有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使得大部分学生丧失了自信,要么整天垂头丧气,要么非常叛逆。其实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中职生的特长与潜能未被开发出来,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当好“伯乐”。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育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的知道自己到底能干什么,自己到底有多少潜能。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点,体验成功喜悦。高一刚入学时,设置自我介绍内容,分批分批自我介绍,首先,必须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名字,来自何地,还包括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到了新环境的想法和愿望等。全班介绍完之后,每个同学列举至少五位可爱的同学,并列出至少一条其可爱的理由。然后,全班分享。接下来,开展《中职——我××的选择》作文与演讲活动。针对学生对中职生活的怀疑,不自信,我写下这样一些批语:“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又为你打开了另一扇门。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每个人在社会网上都有自己的坐标,找准自己的最重要”;“每一个选择,都有一条路”;“把头抬起来,把脚迈出去”等等。在接下来的演讲中,学生底气十足,信心满满。与刚入学时的彷徨、焦虑判若两人。同时,开展“课前五分钟展示”,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个节目,内容不限,形式不限,只要积极健康。每次有三位同学分别上台展示,并由下一轮的三位同学分别上台点评。该教学内容,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拥护。无论是上台展示的,还是点评的,都越来越专业。有时根据学生当堂展示谈到的话题,就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敏感话题,当堂展开讨论,相互激辩,达到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目的只有一个:开启学生的心智,发展学生的个性,塑造健
康的人格。
第二,春风化雨,德育无声,改革教学方法和形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书本”,“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灌输式的教育。但这种灌输为主忽视学生主体的教育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道德观念。学生对道德的遵守,不是出于内心的需要,而是迫于外界的压力
主体性是人的最重要的属性。处于成长中的中学生,其主体性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发展的总体水平还很低,尚处于一种未定型的有待开发的状态。如果任其自发发展或施以应试教育,就很难使学生成为一个能动适应和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现代合格公民。引导、保护、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现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
在实际的教学中大胆探索、积极尝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充分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发言”的教学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增强自信。除此之外,还开展“课前五分钟展示”和演讲、辩论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讨论、辩论和和演讲发言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碰撞,观念的交流,灵感的迸发和思想的升华,真正达到教学相长,提高青少年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一支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电子多媒体,将现实社会中,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素材,以图像、声音、文字等形式引入课堂,将学校的小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中的大课堂,让课堂的学习,不再是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而是变得真实可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高二“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时,首先设疑“为什么同样是生菜,不同时候价格不一样?”“为什么生菜的价格再贵也不会比猪肉贵?”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去寻找规律。授课最后,并针对当前的热门话题,针对当前变幻多端的楼市,请同学们根据价值规律,预测楼市的价格走势。由于问题源自生活,真实可感,同学们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踊跃发言。这样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回归合理,注重过程,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
在应试教育下,考试制度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的唯一方式,思想政治课成了一般的智育课,教师考条条,学生背条条,一些学生在卷面上答得头头是道,而行动上却是南辕北辙。这样的考核方式,必将培养出道德语言的巨人,道德行为的矮子,培养出具有人格分裂倾向的下一代。
思想政治课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课,这一特殊性质决定了该门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必然有自己的特殊性。在评价目标上要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意、行为的统一;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考查学生立场、观点,更要注重学生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水平;在评价手段上,要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养成教育;在评价方法上,要变过去把学生作为单纯的被评价对象为评价的主体,由过去的政治教师一方评价,变为学生本人自评,其它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助评”,班主任综合评与政治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法。
在这一方面,我曾做过一些尝试。比如,学期末评定成绩,更注重平时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讨论、交流活动的表现,参与演讲、辩论等活动中的积极性,课前五分钟的展示的情况等;而期末考试则采取开卷的形式,考察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学生查阅资料,检索信息的能力等,最后综合得出政治课的成绩。事实证明,学生对这种考核得出的成绩更加关心,更加在乎,从而也更有利于促进今后的教学,实现教学的良性循环。
在中职政治课中实施情商教育大有作为,就具体的情商教育形式,教育方法,还在教学实践摸索中。参考文献:
1、《EQ戈尔曼的人生处方》 唐映红 郭晨升 编著 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7年版;
2、新浪互联网 《辩论式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力的有效方式 》 王晓来;
3、新浪互联网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政治学习方式的转变》 朱虹 徐州三中政治组。
第四篇:中职数学教育论文
如何使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够用”“实用”
芜湖工商信息学校 庞四焘
一. 学科特点以及学科要求 1.1数学的特点
由于数学学科所特有的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导致了从教学手段上看,数学课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课堂纯理论教授为主,教学辅助手段缺乏。由于数学的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学习无用,脱离实际的感觉。但是数学还具有的广泛应用性是不可忽视的,并且数学的这三个显著特点是互相联系的: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其逻辑的严密性,同时这两个特点又保证了其广泛的应用性。
1.2学科的要求
数学是学习专业课和提高文化素养的基础科学。作为中职的数学教学,既要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突出提高人文素质开发智力和形成能力的功能,要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更要突出地为现行的专业教学服务。另外,通过对数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运用数学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以学科要求确立“够用”“实用”原则 2.1坚持“够用为度”原则
根据中职中专学生的特点和中职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选择授课内容必须坚持“够用为度”的原则,即本专业后续课程学习需要的基础知识必须满足,但不需过量。
2.2突出“实用性”
中职的人才培养的思路是走“实用型”的路子,而不是“学术型”,“理论型”。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课,数学在内容编码上应突出其的“实用性”的原则,即力求学不在多,学而有用。要降低理论要求,而不该过多强调其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
2.3注重应用能力培养
中职中专学生之所以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在后续的学习或工作中的应用。即通过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编码教材时,要在内容的选择上有意识地为专业中的应用打下伏笔。充分遵循“专业实践问题→数学模型→数学解答→应用专业问题”的思路,改善数学教学内容与改进教学方法。
三.以学科特点为突破口改进教学方法 3.1数学概念。
在中职数学的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数学概念是对实际问题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既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如果只向学生讲解概念的内涵,而不告诉学生这些概念从哪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就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概念是函数中最重要的基础概念,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要从简单的“幂”和“对数”例题开始讲起,再配合几何图形直观理解,最后归纳概括出概念,学生就较容易理解、接受。其次,新概念与学过的概念存在内在的联系,从以学过的知识推演出新知识,归纳出新概念。例如讲数列的概念时,联系一元一次函数概念逐步引出数列的新概念,使学生感到新概念的接受自然顺畅,不仅使学生对使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而且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2把握知识的深度。
对于中职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不应该和高中学生那样,在知识的深度上必须把握适当的度。在不放松基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对于性质、定理较难的证明做取舍,做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难题太多,本身又难学会,学生常常产生畏难情绪,他们就会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所以一定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为教学目标,把学生的挫折降到最低限度,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情绪。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讲。首先,要注重知识内在的联系性,即根据学生原有认识结构建立实质的联系,抓好知识的“结合点”、“转折点”和“起止点”教学,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犹如水到其成。例如互为反函数的性质的证明。其次,应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地讲解,如尽量加以几何的说明,学生容易接受。例如讲到函数求最值。
3.3及时消化课堂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留有一定时间,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即使消化课堂教学内容。即主讲3/4的时间,1/4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问题。因为教学中教师讲解之后,学生学习了基础理论,看懂了例题,不一定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课堂指导练习的形式,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练习时间,以便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形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而且从学生的课堂作业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总之,中职数学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针对不同时期的学生特点,作为数学教师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根据专业的需求,不断地、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达到教学的最优化的效果,方能使学生所学知识达到“够用”、“实用”的目标。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激励性评价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激励性评价
南溪小学 蒋雄燕
【内容摘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开发学生的潜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的发挥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赞许的微笑,哪怕是微弱的思维火花,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活泼有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键词】 激励方式多样化 学生为主体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不只是认定,更重要的是激励和调控。二期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建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各方面发展的潜能。《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引导和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切实改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在个性方向上充分发展、不断进步;同时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程度和需要,进行正确的教学决策,切实改进教学。” 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激励手段的作用。
一、激励性评价方式多样化
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以及发展过程、环境的不同,可有选择的实施多样化的激励性评价。
1、尝试激励法。
在教学中对学生说:“试一试,老师相信你能行!”、“勇敢点,你一定能回答上来的”、“你们谁是最勇敢的人,哪一个敢来回答这个问题?”、“刚才某某同学指出了你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出现的一个小错误,你听懂了吗?那么你重新再做一次,改过来好不好?”、“做错了没关系,大胆去做就是好样的!”采用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体验成功,由成功的喜悦所引发的激励机制会促使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2、竞争激励。
竞争,泛指对外界活动所做出的积极、奋斗、不甘落后的心理效应。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而持久性较差的心理特点,恰到好处地在教育中使用竞争激励,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完成。通过小组竞争、个人竞争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勇气,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本领,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上进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超越他人、战胜他人的过程中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3、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教育教学的预期结果,是师生活动的共同指向,具体明确的目标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可达到的目标,让目标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经过一定的思考后能够实现目标,这也具有明显的激烈作用。因为目标是刺激人们引起需要的一种诱因,它能给人带来希望,使人产生争取达到目标的强烈愿望,促使人们不断去努力,通过努力以实现目标,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低层次要求开始,经过引导,逐步追到更高层次的目标。有了目标必须辅以实现目标的若干措施。比如:选准教学起点,控制教学容量和节奏,由浅入深、铺设“台阶”,循序渐进。分层次教学,个别辅导。在使用目标激励中,应该注意抓好各个环节,注意目标的指向性、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逐步激励,逐步达到目标。
4、榜样激励。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示范性、生动性和鲜明性,有了榜样,不仅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而且学起来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大,号召力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小见大。
5、语言激励。
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批评与责备都更有力量。语言激励包括口头语言激励和体态语言激励。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语言激励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到你发自内心的赞美。在使用口头语言激励时应注重情感投入,即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奖,我班有一名同学平时不爱说话,我常常用“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你很会说话嘛!”等激励性的话语。一句句简单激励的评价,像一股春风滋润了他的心田。慢慢地,他愿意 2
和老师交谈,与学生交往,成为一名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优等生。为此我深受启发,常常用用“你真聪明”、“你很会说话”、“你能行,我相信你”、等等,用这些带有丰富情感的语言,激励评价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像她那样自由和谐地发展。在重视口头语言激励时,更应重视体态语言激励。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将牵动着学生的心,这是一种被评价者最容易接受的评价方式,它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上课时,一名同学回答问题完整而且声音洪亮,向他微笑,给予肯定;一名同学帮助学困生,摸摸他的头,给予激励;一名同学胆小,说话断断续续,向她投以信任的目光,表示相信你能行等等,不要怜惜这小小的举动,不要怜惜你真诚的评价,它会拉近你和学生的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二、激励性评价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我们知道,学生正在成长之中,他们仅仅是一个潜在的发展主体,不会自发地变成现实的发展主体,要使学生有潜在的发展主体变成现实的发展主体,就必须介入教育的力量,给予适当而又必要的外在激励,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现实的发展主体,并获得主动的发展。激励性语言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教育策略激励性策略,即运用激励性的方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主体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自身潜能,以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第一、利用激励性评价短暂性、时效性的特点,使表扬和激励能发挥出最好的教学效应。
新课程目标已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要做到这一点,经常给予学生表扬和激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要使表扬和激励能发挥出最好的教学效应,须注意“短暂性”和“时效性”的特点。空洞的表扬虽然也会给人某种快感,但这种快感只是暂时的,不会产生持久的效率。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接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寡味,久而久之,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就会产生淡漠感。作为老师,我们就要培养孩子位从内心生 3
长出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应该由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来激发,应该由获取知识的快乐来激发,应该在学生自身不断地努力和获取成功之中得到生长。
第二、运用激励性评价时要找准时机与场合
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激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教师要及时抓住稍纵即逝的新奇、独特的想法,给予赞扬,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以发展,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从而在愉悦的学习中体验、享受学习的成功。
1、在学生异想天开时激励
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成有用之人的条件,每个学生都具有待开发的潜能,都有他们自身的价值。但不可否认,由于个别差异,个人具有的潜能不同。所以,教师不要把学生都当成数学家来培养。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数学教师是怎么做的。在一堂数学课上,这位教师问:“在平时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方形的?”一位学生说:“苹果”。教师耐心地问:“你怎么把苹果想成是方形的呢?”学生说:“我有一次把苹果放在桌上,一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苹果如果是方的,该有多好啊!”这位老师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苹果!”苹果明明不是方的,可这位学生却把它说成是方的,显然已经脱离了生活实际,但却反映出这位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假如老师简单地加以否定,那么一位天才在摇篮中就被扼杀了。
2、在学生向教师质疑时激励
古今中外的许多事实证明,凡是有所创新,有所发明的人,都非因循守旧、人云亦云者,而是对传统观念敢于怀疑,敢于挑战,以及勇于探索的人。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交流进步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力求使学生敢于挑战教师与教材的权威,力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批判、反思型思维习惯。而当学生提出不同于教师和教材的观点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行为,保护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和凑拼图形的方法实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三角形的面积=底÷2×高或者高÷2×底,行不行?”这位教师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在表扬了这位同学肯动脑筋后,同时让全班学生按照刚才推导出来的公式和这位同学提出来的两个公式计算书中的例题,看得数是否一样,4
经过同学们的计算,利用这三个公式算出来的三角形面积一样,这时,老师说:“得数一样,还说明不了这个同学提出的两个公式正确,请同学们做实验,证明这两个公式是否成立,看谁的实验证明理由充足,讲给大家听听。”这样,教室成了实验研究室,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3、在学生思维多样时激励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培养。数学课上,当学生出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时,教师要及时激励和表扬。同时,教师要有意设置一些思维多样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在六年级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是,我设计一个开放性的练习。“给你一跟长31.4厘米的绳子,把它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你认为它们的周长相等吗?”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在猜测的过程中,很多孩子认为他们的周长相等,而面积呢,学生意见不一,到底谁的对,谁的错。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四人一组,一个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一个计算正方形的面积,一个计算圆的面积,一个人当评委,然后一起来比较,让事实说话。许多学生通过计算,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圆的面积是最大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学到这里,我又问学生,通过这道应用题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他们在交流、评比中,得出了这样一个规律:“当周长相等时,正方形面积比长方形面积大,但圆的面积最大。”这时有学生反过来问:“如果三个图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周长谁最大呢?”有的说:“如果把这根长31.4厘米的绳子,沿着一个墙壁围一个鸡栅栏,可以围成哪些图形呢?这个时候,谁的面积最大?”对这些现实问题他们又开始争论起来了。教师表扬了这些关于提问题的同学,就建议他们下了课可以算一下,谁的判断是正确的。如果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将得到很好的培养。
4、在学生欲言又止时激励
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也要注意肯定性评价语言的选择和及时使用,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求上进的环境。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更要注意他的一举一动,观其眼神,察其面色,只要他们有一点想学的样子,就要充满信任的请他发言。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要机智地处理,使学生不失“面子”。一次公开课上,教师出示一道应用题:“甲乙两地相距288千米,一辆汽车以每 5
小时72千米的速度由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了3小时,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一般的解法是:228-72×3=72(千米)。有位学生想举手又不敢举手,老师及时地鼓励他起来回答。这位学生列成:“288÷72”。其他学生沉不住气了,而这位学生局促地站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教师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对这位学生说:“你的思路是对的,只是没有做完!”在老师的引导下,这位学生明白了:“288÷72”求出一共要走4小时,已经走了3小时,还要走1小时,列式:72×(288÷72-3)=72(千米),从而高兴地坐回位置上。这位教师凭借自己的丰富教学经验,在学生欲言又止时激励学生发言,在学生“不知如何是好”时,设法将错误的想法引到正路上,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三、运用激励性评价时要找准切入点。
激励性评价要有目的,要找出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要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特别应以学生的智能强项为着眼点,进行理性评价。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不用“一把尺”。克雷洛夫曾说:人与人之间因为有了差异,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可见,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尤其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差异十分显著。如果非要让一个某方面能力欠缺的学生,不折不扣地达到全班统一的要求,甚至达到老师的理想要求,那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评价中,要追求人人获得成功,就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形成不同层次的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三年级第二学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制订4个不同的评价标准:
1、部分学生能求组合图形的周长,给予优秀等级得(5☆☆☆☆☆)卡,并在卡上写上激励语“你棒极了!”;
2、大部分基础较好的能学生,能利用给出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相等的条件,求出长方形的长或宽或者是正方形的边长,给予优秀等级得(4☆☆☆☆)卡,并在卡上写上激励语“你真不错!”;
3、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如能达到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宽)或正方形的周长,求出长方形的宽(长)或正方形的边长的目标,也可给予优秀等级得(3☆☆☆)卡,并在卡上写上激励语“继续努力!”;
4、个别基础较差,但能完整、正确地达到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或正方形的边长,直接计算出周长的目标,也可给予合格等级得(2☆☆)卡,并在卡上写上激励语“要加油哦!”。这些不同的评价标 6
准,在平时的练习及测评中,同学们表现得较为轻松、愉快,学习数学再也不是他们的负担了,少数学生经过努力也能达标,同样获得了成功,增强了信心。
总之,在教学中要有效的发挥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活泼有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要我们用“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用我们的爱心去正确地进行评价,那么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都是激励性评价,学生从中得到的将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雨露和不断正确认识自我的阳光。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
2、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
3、孔企平《小学教学参考》(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思考)
4、余建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