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在大学生下乡支教中的体现以及应用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06:2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活教育在大学生下乡支教中的体现以及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活教育在大学生下乡支教中的体现以及应用》。

第一篇:生活教育在大学生下乡支教中的体现以及应用

生活教育在大学生志愿者下乡支教中的体现以及应用

550025;贵州大学法学院;常进锋;***

当前,对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研究成为了学术教育界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虽然时代的价值观由于各种原因几经变换,但是从对传统文化科学的回归的过程之中,我们总会发现它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生活教育理论就是这样一种历久弥新的思想文化体系。随着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以及各地陶研会的成立和推进,以及大批学者和一线教师把大量的精力投放在了这个领域,使得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又具有了新的生命力,并在推动乡村教育的过程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大学生,鉴于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有限,笔者仅从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出发,谈一下生活教育在大学生志愿者下乡支教中的体现以及应用。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简述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部分有机构成的。三者作为生活教育理论的组成要素,不可分割,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同时又各自保持着相对独立性,在教育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及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差异。

首先“生活即教育”的主张,从根本上推到了教育与生活隔离的围墙,教育学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汲取知识营养,培养学生的真正的社会生活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其次“社会即学校”的主张,使整个社会都成了教育的范围,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有利于师生冲破学校的小天地,把学习的内容放置到整个社会的宏观层面,这样既有利于保证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最后“教学做合一”的主张,陶行知先生在后期的教育实践中实际上重视了“合”,并把教与学放在了应有的重要位置。重视传授系统的普通的文化科学知识,注意发挥教室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同生产劳动联结起来。

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涵盖了更多的教育的思想和发展方向,笔者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二、生活教育理论在大学生志愿者下乡支教中的体现以及应用

由于笔者还是在校大学生,虽然有过多次下乡支教的经验,并专门从事生活教育理论的探究、支教课程框架和模式的探索以及乡土教材的开发,但是鉴于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只能从生活教育理论中比较具体而又微小的研究视角出发,逐步的把生活教育运用到支教活动中去,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生活教育强调“六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眼睛、嘴、手、大脑、时间和空间,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一点在大学生支教活动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和应用。

首先在教学的方法上,采用的是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一改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主张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参与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掌握所学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填鸭式”教育,老师把知识一股脑的塞进学生的耳朵,殊不知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虽然灌输的知识量非常的巨大,但是学生所能够理解并能够记忆的却是少之又少。所以从下乡支教来说,由于时间的有限,志愿者不可能在很短的一段时间之内,向学生灌输太多的知识,所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当地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游戏、竞赛等互动性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通过志愿者的引导,让学生自主的发现新的知识,所以说在短短的十几天内我们更侧重的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课程设计与生活教育关系密切。总结两年来的支教工作,在志愿者的艰辛探索和实践下,支教课程在类别上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15门支教课程,包括:趣味数学、趣味英语、趣味普通话、创意美术、音乐、体育、乡土文化、城市新文化、健康卫生、文明礼仪、非语言沟通、写作、环保课、生活小实验、生活小百科;同时还形成了村博会、环保时装秀、乡村大发现、生命之旅等大型活动。每一个课程以及大型活动的设置和开展都与生活教育存在着关系,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是挖掘乡土资源,认知新文化,积累课外知识,完善学生的自我塑造和创造能力;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是怎么生活的、我该怎么发展四个方面。从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内容,可以发现,我们重点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与人沟通、与大自然沟通、自我创造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素养。这与生活教育的目标之一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六个解放”是一致的。

最后在乡土教材开发的探索上,对生活教育的贵州本土化创新。乡土教材是以地区的特色文化和主题教育为主要内容,是课程体系化探索的阶段性成果,乡土教材不是一个课程结构探索的结束,因为乡土教材是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的。从传统的乡土教材开发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扶贫、社区发展和多元文化保护四个角度。但是根据我们现有的资源和支教的内在局限性,我们的乡土教材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乡土文化、地理特点、旅游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等。

乡土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其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那些已经存在的文化遗产等受社会影响很小的文化实体;非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民间的音乐、美术、曲艺、工艺、食品、节日、舞蹈、文学、医药、竞技等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实体和非实体文化。由于文化的发展具有断代性,使得文化在经历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后,很多传统的东西只是停留在了老一辈人的手中和脑中,而新一代的青年又过多的收到现代化的影响,多元价值观明显,所以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显得很是吃力和无奈。所以对于乡土的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地理特点主要指的是对于支教乡村的地形、地貌、动植物、资源、水土、气候、自然景观等介绍,这是认识家乡的首要途径也是最易于接受途径之一。通过对家乡地理特点的介绍能够让学生更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知道一些基础的地理常识,并引导学生去挖掘和发现本地区存在的地理优势和劣势。环保也是地理特点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点,由于贵州处于喀斯特地貌发展的典型区域,所以石漠化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的环境问题,除此之外荒山的治理和开发、以及水图保持也是值得关注的环境问题。

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是指在认识乡村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于旅游的开发有一个建议性的框架出来。这一切入角度必须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只有对于乡土文化和地理特点有一个清晰地把握,才能够挖掘旅游资源,并进行开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切入角度,也可以算作是整个乡土教材开发的一个总的指导思路,经济社会发展是与前三者息息相关的,如果把之前的三个方面做得很好的话,那么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也就很容易的实现,但是就目前的条件来看,大学生支教志愿者所能够做到的只是前两点,第三点我们只能做一个简要的解释,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在做乡土教材的开发过程中会主要侧重要前两个方面,并力求能够做出一些实际的东西。

乡土教材的开发和生活教育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从贵州本土出发,由于地域的独特价值民族成分的多样化,使得贵州给予生活教育在此地的延伸提供的是文化基础。陶行知先生是乡村教育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所以在推动贵州本土乡村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结合过程中,必须逐步探索和形成具有贵州本土特色的乡村教育思想和方式,来推动生活教育在乡村教育中的具体化运用。

作者简介: 姓名:常进锋

出生年月:1987年6月

现在还是贵州大学大四的学生,参加过多次下乡支教活动,阅读过部分教育学书籍和期刊论文,有志向从事乡村教育。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以及乡土教材开发做过一定的探索,有论文发表在《魅力中国》上。

第二篇:大学生下乡支教

【大学生下乡支教】

调查报告

【09广告专业欧中雷学号:30】

现在大学生利用假期下乡支教的活动愈演愈烈,这是一支强大的志愿者队伍,也正居于这是种善良的举措,这种社会性的活动比较受到广大大学生青年的青睐,体现了人性的最深层。大学生,这是支很有活力的队伍,义气风发的他们尽可能的把所学到的知识带到农村,带到需要播种的地方,这是种社会责任,同时也给在校大学生一次亲密接触社会的机会。乡村的艰苦生活更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历练,这是一种双赢的活动,不断得到锻炼的同时还能反馈社会,体会社会,反馈学习。这是实践与理论的一次很好的结合。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实际中还需要不断完善。

大学生分析:

首先,大学生是个庞大的组织,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也是个流动性很大的组织,对于支教,哪里需要那里就会有大学生。他们大多也都来自农村,能吃苦耐劳。他们在校也只是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所谓理论支持实践。大学生都很有干劲,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情,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当前教育现状: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它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农村已经实现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只是初步的,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巩固的,其中还存在一些“水分”,而城乡的差距扩大正在加剧,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据90年代中期的统计,全国只有40%左右的小学和50%左右的初中达到了原国家教委规定的实验仪器和图书配备的标准,由此推断农村中小学绝大多数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在有些城市投入上亿、甚至数亿元建设所谓“标志性学校”或“示范性学校”的同时,乡村不少学校却在危房里上课;城市有的学校建设超标准的健身房、温水游泳池等高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准的豪华设施,而不少乡村学校的学生买不起必需的书本,教师得不到必要的教学材料。当然,这些现实是现阶段城乡差距的反映,但是教育体制和政策在缓和还是加剧这种差距上是有重要作用的。

摘要:科教兴国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但是教育投入现状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却难以满足农村教育发展需要。许多贫困地区财力相对薄弱,这种矛盾更加突出,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支教活动的展开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大学生支教相对填补了农村师资的欠缺,进一步平衡了城乡教育差距。

实际问卷调查:

存在的问题:

(1)支教时间的问题:这仅仅就是假期甚至更短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受教学生要经历两种甚至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这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不强,锤炼度不够。

(2)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这是个很炯的问题,这不能一概而论,他们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这给历练的学生带来了困难,如果照搬原老师的教学方式,那大学生这边所要传授的知识就得不到重点发挥,在应试教育中突出问题。这会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的畸形儿。

(3)生活问题:乡下的生活条件相对比城里是要艰苦得多的,很多大学生只是一时的意气风发,面对艰苦的生活和待遇,很多都不能坚持到最后,不能完成支

教的全过程。还有人文方面,习俗方面,甚至城乡文化差距等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不适应性。

(4)在新旧教育问题存在太多的隐喻性,这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教育形式。一来支教学生难以适应,二来受教学生难以接受。

(5)很多大学生只是利用这一形式以提升人生的价值,心态并不端正,虽然形式是在支教,实则在为自己铺后路,做文章。存在不纯的动机。解决方法:

(1)适当延长支教的时间期限,真正意义上的支教学生主要要针对

将要毕业的大学生,这类学生相对时间比较充裕,至于学校的课程问题他们就不用再去考虑。也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当地的习俗民情,教学方式等,我们的教学课程得到更合理的安排。也有利于更好的转变当地的教育方式,也进一步的提高了当地的教育水平。

(2)充分的利用好课余时间来对当地学生进行第二课堂的开展,丰

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寻找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的结合点,找准以更好的解决。首先,他们是懵懂的,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但又难以接受。所以,提高他们参与大学生的支教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播送的知识是要往积极的方向发展。

(3)对支教的大学生进行岗前的培训,这是个很有必要的前提准备,邀请经历比较丰富的教师来进行讲解,分析。把所要面对的问题大致的分析出来,并教授他们解决的方法。

(4)可以适当的安排支教学生进行听课学习,大概确定可以驾驭之

后再安排授课。

(5)要端正心态,这是一次义务的责任,不应该存在不纯的企图,岗前的培训是必要的,指引他们,要让真正想要得到锻炼的人得到锻炼,我们可以进行考核,心里辅导等。

大学生农村支教条件相对是比沿海要艰苦的多,艰苦的生活条件迫使你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及应变能力,当然也会有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具体要看你会被分到那个地方那个机构,10年暑假,我们学校有的专业就进行了支教活动,有的留在县城里面,有的在乡一级,有的在村一级。一般来说,只要你态度摆明,本这奉献的态度,录取是没有问题的,具体的待遇每个地方都不一样,你可以参考政策。

第三篇:大学生下乡支教

大学生下乡支教,创造一种改变的可能性

大学生下乡支教,创造一种改变的可能性

——浅谈对中国大学生下乡支教的看法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中国又开始出现了知识分子到农村去的一个新动向。而这一次,大学生是向农村进发的主力军。让人欣喜的是,这次的到农村去对大学生而言不是一项政治任务,而是以自愿为原则的,并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投身到农村的建设中去。教育作为农村建设的基础,因此,大学生下乡支教成了下乡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总的来说,中国现在的中国大学生下乡支教发起人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国家、学校和民间组织。第一种是国家号召优秀的大学生在毕业后投身于农村地区进行支教,并且对这些大学生给予相应的优惠待遇的一项政策;第二种是学校鼓励并组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利用寒暑假到贫困地区进行下乡支教活动;第三种是民间组织通过自身的宣传,组织大学生在假期到贫困地区进行下乡支教活动。

在大学生支教的队伍之中,最有影响的要数山东聊城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徐本禹了。他放弃城市生活,自愿到贵州贫困山区支教。“我愿做一滴水,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愿意毫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他的行为和精神“感动中国”,激励着青年学子深入思考人生的价值,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然而,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下乡支教的普及和深入探讨,不少人对中国大学生下乡支教提出了质疑:大学生下乡支教绝大部分是短期行为,长则一两年,短则十天不到,这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能带来什么积极影响?大学生自身缺乏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教材教法方面的知识,下乡支教也只能照本宣科,难以深化和拓展。更有一些专家学者指出,由于支教队伍不断变化,不能给当地的孩子提供一以贯之的教育,对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对孩子们的学习都将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因为支教大学生宽广的学识视野、优厚的政治待遇,也可能会给长期工作在贫困地区的教师形成不平衡心理或自卑心理,从而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其实近年来,很多人也在反思这个问题,究竟大学生支教的意义在哪里?我们还有没有必要继续进行下去。针对以上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想说的:首先,大学生支教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改变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改变是一种结果,当然好的结果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尤其是在重视结果忽略过程的当代社会。我个人觉得,大学生下乡支教更大的意义在于创造一种改变的可能性。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是这么说的:“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确实现在大学生下乡支教绝大部分是短期行为,但是对于很多贫困地区的学生而言,有时候一句话或一个行动就能改变孩子的一生,支教志愿者做的事就是播下一个行动,让孩子收获一种好的习惯,创造一种改变命运的可能性。另外,志愿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还可以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乃至政府关注社会,关注贫困地区的发展,这也间接的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创造了一个改变的可能性。其次,从一定程度上讲,大学生确实缺乏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教材教法方面的知识,但是从我本人四年的下乡支教经历来讲,绝大多数的贫困地区的教师更缺乏此类知识,而且由于贫困地区师资力量缺乏,很多老师一个人得讲几门课程,根本做不到系统教学,就更谈不上深化和拓展学生的知识水平了。如果说因为支教大学生的到来给当地的教师带来了心理上的影响,这点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因为据了解,绝大多数贫困地区的教师对自己的未来是感到十分迷茫的,如果处理不当的话,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消极的影响。但是我认为,如果支教志愿者是尊重彼此,乐于和当地教师交流学习的话,这种消极的影响会转化为积极的影响。再次,我认为大学生下乡支教还有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有利于大学生丰富人生阅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大学生城市就业的压力,从社会的发展角度看也是一种很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我个人对大学生下乡支教是持肯定态度的。我也承认在大学生下乡支教过程中会存在着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抱着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这些问题,同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去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这些问题,让这种

第四篇:大学生下乡支教 团组织生活总结

我们的青春在这里挥洒———11级信息与计算科学班 2012年5月20日2011级信息与计算科学班举办了本学期的团组织生活活动,本次团组织生活活动的主题为《我们的青春在这里挥洒--大学生下乡支教主题活动》。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及现场同学的介绍,更加清楚的了解了大学生支教等相关问题。

当今时代,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大学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一般都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况且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一般都较为苛刻,比如要求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等,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无疑是较为苛刻的。况且,一般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基本上找不到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这又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于是,“大学生下乡支教”这一现象应运而生。当国家提出这一规划时,无疑是对大学生就业难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这个措施不仅解决了我们国家偏远山区的教育问题,也解决了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

虽然“大学生下乡支教”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但是,还是没有深入到每一个大学生的心,有些同学对于“大学生下乡支教”还是不太清楚,还有许多疑惑。所以,此次团组织生活以此为话题,为大家全面介绍“大学生下乡支教”,让同学们明白并彻底了解“大学

生下乡支教”,为今后毕业找工作多一条选择。

首先,为同学们播放了一段视频《我非过客》,该视频真实的讲述了一个26岁女孩孙丽倩在大学毕业后去往西部支教,并因此爱上那里,最终选择留在那里的感人事迹。让同学们通过孙丽倩的事迹了解大学生下乡支教是怎样的一种情况,观看完此段视频,相信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大学生下乡支教问题。接着是由本班同学吉佩玉等四人为大家带来的诗朗诵《迎风的翅膀》,讲述的是大学生下乡支教所经历的种种事情及山区孩子们渴求知识的愿望。让大家明白清楚,那里需要我们,那里的孩子需要我们,他们渴望得到知识,他们渴求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紧接着是一段小视频,主要介绍的是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在毕业之际,面对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还是前往需要她的偏远山村支教学生时的犹豫,经过多次的考虑及一些机缘巧合,她最终决定去往山村进行支教生涯,成为一名光荣的支教教师。

相信经过了此次团组织生活,同学们可以更为了解“大学生下乡支教”,并在今后毕业面临就业问题时多一条选择。

青春是无价而短暂的,展现自我是上苍赠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才能,让展现自我成为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课程,让青春挥洒在那些需要我们的地方,并实现我们自己最终的人生价值。

2012年5月20日11级信息与计算科学班张帆

第五篇:大学生下乡支农支教

大学生下乡支农支教

为迎合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沈阳理工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织了三支下乡队伍,于2012年7月21日,分别奔赴河南范县和辽宁朝阳喀左,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大学生下乡支农支教”暑期实践活动

志愿团初到位于辽宁省西南低山丘陵地带的喀左县,就被当地恶劣的地利条件所震惊了,该县年降雨量不足500ml、年均气温只有

8.7 ℃,因为天气原因,农作物的收成得不到保障,导致大量年轻劳动力外流,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随处可见。在这个交通不便通信不便的山村,为方便大家尽快的开展工作,志愿团成员首先开始了以宣传板为主体的宣传工作,并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宣传过后志愿团就开始了紧张的义务支教活动。各位组员把从学前班到初三的学生分为初、中、高三个班,开始了每天7节,充实又科学的课程辅导。在教学的同时,志愿团又分出一部分队员,对随机抽取出来的学生进行家访。跟他们的家长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并且和他们就怎样教育孩子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在教学的中间阶段,志愿团举办了一次知识竞赛和趣味运动会,以一种知识和运动相结合的新颖方式,对孩子们进行了一次锻炼,让孩子们即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最后志愿团举办了一次以“说出你的爱”为主题的文艺汇演,以百善孝为先,爱从点滴做起,为切入点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爱身边的人。

农村可以包围城市,农民占全国居民总数的50%以上,面对这样大的一个群体,全社会有理由,也必须做到走进他们的生活,贴近实际的为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也可以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为“十二五”计划的实施,为迎接“十八大”的顺利召开尽出自己最大的一份力!

(校团委新闻采编部 吴琦)

下载生活教育在大学生下乡支教中的体现以及应用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活教育在大学生下乡支教中的体现以及应用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下乡支教总结报告

    支教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在写这篇支教总结的时候,我们已经准备要离开这个支教了四个月的学校了。在青河县阿热勒托别乡克孜勒西力克村的中学,我顺利的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角色转......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育公平

    感受辉煌中国,做自豪中国人 看了系列纪录片《辉煌中国》,很喜欢这样一组数据,高速公路里程13.1万公里 世界第一 2020 年将达15万公里;高铁里程2.2万公里 世界第一;城市轨道交通4......

    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入党动机

    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入党动机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愈来愈需要高素质人才。其中政治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指标,所以,许多人都希望自己在政治上进步,成为一名党员。但我认为:......

    大学生下乡支教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大学生下乡支教心得体会1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永远跟党走·青春献青海”,我所在的团队所属是青海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政法分会。我们一行9人于期末考完的第二天......

    大学生三下乡支教心得

    支教心得 从满怀期待的前往支教的地方到依依不舍的离开小沙江镇,这期间中的点点滴滴都刻骨铭心、历历在目,让我回味无穷。。。。。。 在这里,我经历了好多第一次。。。。。。......

    大学生三下乡支教心得

    精选范文:大学生三下乡支教心得(共2篇)再次踏上那一辆大巴,再次把行囊置入车厢,再次闻那雨后清新的空气,再望一眼那郁郁苍苍的大山,这一切都好像我们刚来的那一天,唯一不同的是,......

    大学生下乡支教心得体会三篇

    大学生下乡支教心得体会三篇 大学生下乡支教心得体会三篇 大学生乡村支教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词,大学生下乡支教向社会展现了能吃苦耐劳的新一代大学生形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

    大学生下乡支教个人总结

    在一切都准备好了以后,我们拿着自己的简单行李和队里所需的基本药品、给学会们带的礼物,还有音响等就踏上了三下乡的道路。一路上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激动,因为不知道之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