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体现生活化教育
浅谈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体现生活化教育
新《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陶先生在多年以前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对现在的教育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幼儿阶段对世界充满好奇,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贴切幼儿的实际需要,适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才是有价值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贴近孩子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正是陶先生所说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新《纲要》让我充分理解,随时关注幼儿的生活,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寻找教育内容,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素材,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即生活中的教育点,不断地进行钻研与探索,挖掘教育素材。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如何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资源来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不在于让幼儿记住多少数学概念、掌握多少数学规律,而重在通过生活和游戏来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学前儿童处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萌发及发展的时期,对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应是一种启蒙性的教育。因此,在设定数学教育目标时应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数学教育目标生活化。
一、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生活化。1.整体、全面性发展为最终目标。教师在制定数学教育目标时,要以促进幼儿的整体、全面性发展为最终目标。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发展的水平以及发展的可能性,在数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数学教育目标的确立应当从幼儿角度出发,包括情感、知识、技能等多个维度,并且活动目标是可以预设的、评价的、明确的。
例如,在小班数学教育活动中,理解“1和许多”概念,教师将活动目标设定为“感知1和 许多的关系、理解数字1的实际关系、学习按照卡片取相应的物品”来发展幼儿分类和比较等数学能力。显然,教师在设计活动目标时只注重了幼儿的知识技能,结合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要求,我们可以将此目标的预设为:正确感知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理解数字1的实际意义;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2.培养幼儿通过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教育目标生活化,要求教师通过能让幼儿理解、接受的数学知识学习方式、方法,从而消化在生活实际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小班数学活动,在让幼儿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这些基本的图形,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既熟悉又深奥,熟悉——因为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图形组合,丰富多彩、变化无穷;深奥——因为这是几何学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来的太抽象。那么在引导幼儿认识图形时,教师通过幼儿喜欢的故事、儿歌、实物展示、亲子制作等形式感知图形,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周围哪里有这些形状?孩子会积极探索生活中,从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以及自己看到的建筑物等,都成为幼儿观察的对象。正如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数学问题的过程。”
二、数学教育内容生活化。
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教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现实世界,让幼儿在生活、游戏以及周围环境的真实情景中,亲历探究和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把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幼儿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且能让他们感到数学的有用,这样就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愿望,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获得真实的认识和体验,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实践证明,越是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幼儿越喜欢,因为生动、自然。
1.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每个幼儿的受家庭教育、自身思维的影响,幼儿对数学的敏感程度还是有差异的。因此,要求教师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选择幼儿能理解的、感兴趣的并且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内容设计成幼儿喜欢的、容易接受的、并有一定的价值的活动,让每个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那么,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数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呢?
A、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创设生活化情景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新教材中的主题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比较贴近,教师可以将各年龄段幼儿数学发展的要求与主题活动的开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数学情景,寓数学教育于幼儿的活动之中。
如小班在开展“水果乐”的主题活动时,通过“分水果”的活动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针对小班年龄阶段发展幼儿数数能力、认识数字和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等要求,在开展“亲亲一家人”的主题活动时,通过“我的家人”、“我家的门牌号”、“我家的电话号码”等一系列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让幼儿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家里人的鞋子号码、身高、体重是多少,为家人选择物品,认识家里的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运用数物对应、点数对应、声音与数字对应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并理解数字的意义。又如,引导幼儿认识一些特殊的号码“110”、“119”、“120”,感知数字不同的意义。
总之,在通过创设主题背景下开展的一系列数学活动,能使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主动地体验、尝试,并积累感性经验。
B、通过区角活动的游戏开展,提供材料展开数学活动。
新课程强调幼儿园环境重在创设。区角活动的游戏情景应配合主题创设环境,为幼儿提供可展开探索的操作材料,且材料的提供要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摆弄和操作,充分地感知和体验。如开展小班主题活动“娃娃家”时,可以在区角活动中提供材料,创设 “娃娃家”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分发碗、勺、杯子等整理物品等活动,引导幼儿感知、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
2.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在幼儿的生活中,和数学有关的问题无处不在。如幼儿的桌椅、茶杯、手帕、被子、玩具的等,它们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室外环境:大型玩具、树木、活动场地、固定设施等从高矮、大小、排列的规律进行探索;有如:幼儿在用餐时,可引导幼儿观察对应现象:每人有一把汤勺、两个碗,吃点心时,可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引导幼儿发现小朋友和餐具、食物是一一对应的,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三、数学教育形式生活化。
数学教育是一种多元化手段展示的平台,数学教育形式应不限于各种形式,应随机开展数学教育活动。很多教师在实施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只强调数学教育的直观性、干涩、无味的讲解,只能把答案强加给幼儿,从而让幼儿产生数学无趣的心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需要教师巧妙抓住一日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感知和体验。1.渗透到幼儿一日生之中。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涉及到数学知识,并且经常性、反复性出现,对幼儿数学的学习和解决问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幼儿动态,做一个有心人,抓住与数学有关的问题,随机进行教育,生成园本课程。
例如:幼儿园盥洗室排队等候的小脚印标记、活动区域人员控制的标记、摆放玩具的标记、值日生分发碗筷等,都是小班幼儿学习一一对应、比较等数学内容的机会;再如,进餐时,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碗、勺子 的形状,从而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在游戏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在游戏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不仅会让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会使幼儿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内化能力增强,能较好的巩固幼儿学过的数学知识。同时,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学习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比如:在建构室,孩子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建“房子”,引导幼儿观察,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并且有几个;三角形的积木可以做屋顶,长方形的可以做柱子等,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数学的乐趣。
总之,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来源于生活,只有把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教师善于创设、发现和利用生活化的数学情景,利用这些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开展活动,使数学在幼儿的眼中不在枯燥、无味,而是富有生动、有趣的,让幼儿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这样才能使幼儿体会到数学的真正价值,从而享受数学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
第二篇:探究数学教育生活化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探究数学教育生活化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黄丽娟
大班幼儿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的平台,固有的数学教学模式无疑阻碍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突破以知识为主线的设计方式,寻找更新的、更好的发展幼儿思维发展的新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们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无疑是一条快速、有效的教学途径。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在生活中感知数学,感知数学的作用和趣味性;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这丰富多彩中更是隐藏着大量的教育信息。幼儿每时每刻都在和数学打交道,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往往是分散和隐藏的,幼儿难以主动感知。但仔细观察后你就会发现,你的身旁有着无穷无尽的数学信息。比如车牌号、电话号码、时钟、电视机、摩天大楼等等,在寻找与发现的过程中,不仅有效、快速的帮助幼儿建立了数概念,还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比如幼儿园的小架子是各种图形样子的;吹出的泡泡有大的,有小的,一起数数有几个;大一班的小朋友在排队的时候是按照高矮顺序来排列的灯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但是,幼儿在幼儿园这个环境里毕竟还是局限的,因此还需要教师更加广阔的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比如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电话号码,除了感知数概念,还会发现几个相同的数字因为排列位置不一样,所表示的数字也不一样;身边矗立的大楼原来是从下往上数的,电影院的座位跟我们平时的座位排列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教师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地教幼儿,而是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借助幼儿己有的生活经验,就完全能够使现实生活成为幼儿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桥梁,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幼儿的经验基础上。
二、在生活中感知数学。
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需要教师巧妙抓住一日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感知和体验。从幼儿一入园,孩子们就开始了与数字打交道。8点开始吃早餐;今天来了33位小朋友;早操的时候,原来老师的左右和小朋友的左右是不一样的;学习了歌曲《鸭子上桥》,更加理解了正数和倒数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妞妞扔进了4个沙包,浩浩扔进了5个沙包,他们一共扔进了9个沙包。这一系列再平常不过的镜头,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我们不需要去刻意的挖掘,只需要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幼儿就会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任何的数概念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我们要抓住幼儿的一日活动和游戏时间,让幼儿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发展很重要的一方面,在数学教育中更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幼儿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图形,请幼儿拼出丰富多彩的图案,拼出鱼、小人、小房子、鲜花、机器人、小汽车等画面。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灵活应用,同时在拼摆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间餐时间到了,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中的小饼干,算算吃掉一块、两块、几块后还剩几块;模拟一个小超市,给孩子“十块钱”,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看看花掉多少钱,剩下多少钱;带孩子一起走进“电影院”,找找自己的座位在第几排,第几号。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刻体验到数学带给我们的方便和乐趣。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数学是十分丰富多样的,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影响的积极的、深远的,教师要善于利用的这些数学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发现、感受、体验和学习。
四、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而以往的教学观念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忽视这一点。学是为了用,用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幼儿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更可以培养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坚持提供给幼儿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幼儿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小朋友过生日,与幼儿一起平分蛋糕;带着孩子走出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享受购物的快乐,在这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丰富了社会经验,更让孩子在买与卖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加减关系。学习“解决问题”后,要求幼儿给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是爸爸妈妈提一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我要买一瓶可乐和一包薯片,一共要用多少钱?答:3+3=6;我们班一共有16个女生,长头发的有3人,短头发的有几人?答:16-3=13。认识钟表后,让幼儿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这样结合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符合幼儿心理需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而且真正调动起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请家长配合,让幼儿运用分类知识整理自己的衣柜、玩具橱,或到超市购物,运用所学的加减法计算购物的数量和价钱、学做记录等。教师要让家长认识到,幼儿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师的义务,在家庭里也可以创设条件,利用环境让幼儿学习数学、运用数学。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引导幼儿感受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积累数学经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总之,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不是泛泛而谈的空话,而是实实在在有利于我们教育教学开展的。大班面临着上小学,要给孩子一个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给孩子一对灵巧的小手,给孩子一颗积极探索的心灵。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创设、发现和利用生活化的数学情景,利用这些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开展活动,使幼儿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能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生活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第三篇: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李玉娜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
云县草皮街幼儿园
李玉娜
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和教育是相互交织、互相渗透的两个体系。幼儿教育只有真正立足于幼儿的原本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并服务于幼儿的未来生活,才能真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幼儿终身发展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优势所在。然而数学却较为枯燥乏味,其中的数量、时间、空间等知识是幼儿难以理解的,加之当前有些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着小学化倾向,使本源于实践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变得更加抽象难懂,导致幼儿对数学失去了兴趣,甚至感到厌烦!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把数学回归到生活之中,使数学教育生活化,让幼儿园数学教育充满生活的气息。对于数学教育生活化,我有以下的几点浅薄的认识,希望能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含义
所谓数学教育“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育中,无论是在教学设计还在操作练习时,都要让数学教育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数学教育,让数学教育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我对“数学教育生活化”有以下三层理解:一是数学活动应当联系现实生活寓教于乐,在生活场景和模拟情境中展开,解决真实的问题;二是强调由幼儿日常生活或游戏中的问题引发幼儿的数学活动;三是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判断、推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这样的思路下,我觉得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应是以下几方面的生活化:
1、教学设计“生活化”。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是孩子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是幼儿教师在使用教材教学时不能死搬硬套,应努力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更新原教材内容,使教学活动源于幼儿生活,源于幼儿好奇之事,引导幼儿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应该让教材走近孩子,而不是把孩子拉向教材;让教材向孩子开放,而不是把孩子引向封闭。
2、操作练习“生活化”。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概念,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操作练习材料。况且,体验和感悟是人的指挥和品格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不通过感悟和体验,外界的东西再好,对主体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学习数学时,只有紧密联系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在活动着的环境中操作练习,才能促使孩子运用已有经验,探索数学知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所以,在操作练习时,应注重选取生活中的实物供孩子摆弄,注重将园内活动引向社会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交往中获取直接经验,自己感悟数学知识。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钮扣、花生、红豆、开心果壳等操作材料,能让孩子百玩不厌。在操作练习过程中,幼儿能够愉快地通过实践获得有关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意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是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指导下,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当今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现状引起了人们对数学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在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讨下,发现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和可实施性。
(一)“数学教育生活化”是幼儿园实施数学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我们之所以提倡数学教育生活化,是与数学教育自身的特征以及幼儿的思维特点息息相关的。
1.数学本身的特征要求数学教育应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知识属于数理知识,反映的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即依赖于实际事物,又超出与物质现实之外,是具体事物在人脑中建立的一种联系。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寓于生活、扎根于现实。数学学科虽然有自己的严密性与逻辑性,但它的抽象并不能脱离现实,可以说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数学的踪影,只有将数学回归到生活中才能把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才能体会到数学的真正价值,才能享受到数学的无穷乐趣。让数学教育充满生活的气息,这才是让孩子们学好数学的唯一途径。
2.幼儿思维特点要求数学教育应生活化。
学前儿童正处于知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的数学学习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而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但要重视集中教育活动,更要注重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习数学,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本身的特性以及幼儿思维特点,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我们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促进孩子主动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合作者,孩子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器”,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我们应注重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经验、兴趣、需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气氛,激发孩子去操作、去体验、去创造。这样,数学问题在幼儿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施
在有了理论的知识后,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贯彻“数学教育生活化”就更为重要了。我认为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途径四个方面运用、贯彻“数学教育生活化 ”。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生活化
教育目标是我们进行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围绕的中心,要让数学教育生活化,首先应该确立生活化的教育目标。使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生活化,就是要强调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引导幼儿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1.《纲要》中的相关要求
《纲要》对幼儿数学教育目标的总体要求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其中包含的一层意义就是数学教育应当联系生活,寓教于乐,在生活场所和模拟现场中展开。简言之,《纲要》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总的指导思想就是让数学教育生活化。
2.具体教育目标应做到生活化
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我们要从数学教育的目标出发,不要一味的考虑到把某项技能教给孩子,真正的生活化要首先了解幼儿的需要,因此,要从实际出发、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确定教育目标、设计活动。在对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索时,我们应该鼓励幼儿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愿望,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推理、验证等方法去发现和解决身边的实际数学问题。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生活化
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就是要强调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能理解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向生活世界回归,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联系,促进已有知识迁移,形成初步的数学经验。
1.寻找幼儿生活中具有启蒙性、实用性的数学教育现象,作为数学教育的内容。
我们选择数学教育内容时一定要淡化概念,从幼儿的生活入手,选择实用性强的。例如,老师、小朋友身上服饰的颜色、图案,周围物体的形状、大小、多少,人与人之间的高矮,手指的长短、粗细等都能潜移默化孩子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活动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又如在“认识数字”的活动中,幼儿寻找生活中所熟悉的日历、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针筒等物品,还可以在主题墙饰的运用数字,幼儿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现象,并通过想象讲述,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说说它的用途,从而使幼儿在生活中常用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2.从幼儿关注的各种问题中捕捉数学教育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幼儿学习的材料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习才会有趣味,才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
在生活中,幼儿经常会遇到自己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例如:小朋友们几点中来幼儿园?班里的小朋友谁高谁矮?5元钱能买什么?我们完全可以把幼儿关注的这些问题进行专门的数学教育,引导孩子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启发他们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让他们不仅感受数学的巨大作用,也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进行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时,我们也应注意考虑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数学毕竟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有着极强的知识体系。没有前面的知识基础,便无法明白后面的内容。因此在进行有机和随机教育时,要注意幼儿当前的知识水平以及知识的完整。这样才更有利于帮助幼儿从中获得成功感,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形式生活化
数学教育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数学。在这样的思路下,我觉得幼儿园数学教育既可以以集体数学教学的方式进行,又可以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随时进行。
1.数学教育中贯穿生活内容,即在集体教学形式中,用模拟的生活和游戏场景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集中教学中,必须牢牢地将生活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架起知识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让数学教学焕发生命活力。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只有避免生搬硬套教材,而尽量模拟生活和游戏场景,集体教学才能取得最优的效果。
我们可以把数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生动、真实、可亲身体验的生活事件和游戏情景,使幼儿自然而然地与情境中的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由境生情,由情促学,全身心投入数学活动。
2.日常生活中贯穿数学教育,即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幼儿的一日生活有游戏活动(户外游戏、角色游戏等)、日常生活活动(进餐、劳动等)、集体教学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是实施数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们都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数学知识较抽象,因此进行数学教育不能只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单靠课堂上的几分钟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下去,幼儿将对数学失去信心。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同样是重要的途径,只有在一日活动中巧妙的融合数学知识,将数学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才能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有心,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起幼儿对数学的真正认识,并能够从生活中学到数学知识。教师应善于从生活中提炼数学,让幼儿置身于生活世界,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我们教学时要注意从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中,选择幼儿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幼儿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素材,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样可以让幼儿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如此有趣、如此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幼儿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应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将服务于生活。许多数学问题往往和生活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必须正确把握生活现象与抽象数学之间的本质联系,让幼儿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第四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育公平
感受辉煌中国,做自豪中国人
看了系列纪录片《辉煌中国》,很喜欢这样一组数据,高速公路里程13.1万公里 世界第一 2020 年将达15万公里;高铁里程2.2万公里 世界第一;城市轨道交通4153公里 世界第一;光缆线路3041万公里 世界第一;世界前10斜拉桥 中国占7座;世界前10悬索桥 中国占6座;港口吞吐量世界前10 中国7席……,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内心里感到自豪,作为一个党员,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这样的成就的取得还不到七十年,我们就从一个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发展成了任何国家都不可轻视的伟大中国,我们正朝着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前进!
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挨宰。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中国没有掌握的技术,我们中国进口的时候就会是天价,只要我们中国掌握的技术,马上就变成了白菜价。作为一个教育人,自我感觉,任重而道远,感觉到科技发展的力量,而科技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更离不开教育的发展。
作为一个教育人,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论文幼儿园教育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生活化
草皮街幼儿园 杨银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早期,陶行知先生就已倡导“生活教育思想”,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张雪门提出的“行为课程”也以生活作为理论建构的基点,认为“生活就是教育”,重视儿童生活本身的教育,实行教育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学习科学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处?在科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科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呢?根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教育内容生活化
科学的内容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对象,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可能凭借抽象的符号系统和逻辑的推导,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因此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能关注幼儿身边的事,切合幼儿实际探索的需要,使幼儿能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知识对自己的意义,这样的活动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还会使他们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自己在身边,这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的前提和可能;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背景。例如:在主题活动“我生活的环境”中,我们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所在的一条街,河旁的小水管、垃圾箱等,让孩子感受幼儿生活的周边环境,发现街道上飘散着一些包装袋和生活垃圾,有的孩子说:应该在街道两旁写个牌子“不乱扔垃圾”!有的孩子甚至气愤地说:“太脏了,我们要保护环境!”参观结束后,孩子们回到教室真的动手做起了环保宣传牌。我们还设计了“垃圾分类”的活动,鼓励幼儿帮助一起回收家中的废旧电池,动手“变废为宝”,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收集无毒无害的塑料管、碎布、易拉罐、可乐瓶、果冻盒、纸盒等废旧物制作游戏材料又如:活动“小小美食家” 就来源于幼儿餐后水果时,吃到酸酸的番茄都皱起眉头时有趣的表情,其实各种形态各异的外形、鲜艳美丽的色彩,奇特丰富的口味食品,都对幼儿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如果我们让幼儿置身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去学习,幼儿的眼界将更加开阔,他们对现代科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将理解得更深。
二、活动形式生活化
习惯的幼儿科学活动,教师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反复地观察和讲解,做到先声夺人,幼儿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而科学探究活动的优势就在于幼儿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不受时间、空间、常规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说、随心所欲地做、随心所欲地想,过程组织生活化的策略就是密切幼儿生活,以触动幼儿的内心体验为核心,从创设情景中入手,根据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搭建幼儿内心体验的新平台,以深刻体验为基础,丰富幼儿的经验。在每次活动中,我们总是采用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分享与交流这几个模块来进行活动,通过这样的尝试、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只要给幼儿机会去尝试、去实验、去操作、去思考,幼儿好奇心就会得到满足,同时,他们会产生新的好奇,不断追求科学真理。
例如:在科学活动“认识磁铁的穿透本领”中,教师通过“收集铁制品”、“小磁鸭”、“打捞沉船”这三个相关的游戏,让幼儿逐步了解磁铁的吸铁性,磁铁的穿透性,再到尝试运用的阶段,让幼儿对磁铁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激发了他们进一步的探索欲望。又如:每天我们都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提供自由结伴聊天区,之后再进行集体讨论,孩子们的话题很多,乐此不彼,通过收集资料这一过程孩子们的经验大大丰富了,脑子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也就更喜欢交流与讨论啦!在“宇航员怎样吃饭、洗澡?”的话题中更是争论地面红耳赤十分激烈呢:用袋子装食物吃;吃牙膏一样的东西;把压缩饼干带去吃;去以前吃点高能量的东西就不会马上饿啦!把食物作成衣服穿在身上饿了就撕一块吃;身上背个水袋装上管子来洗澡;干洗;钻在像洗衣机一样的浴缸里洗;在太空浴场洗„„在交流与讨论中孩子们的思维力,口语表达力及自信心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操作材料生活化
充足的各种材料不仅可以给幼儿较多的选择机会,而且还可以避免幼儿出现“无所事事”和争抢冲突的情况,平时,我尽量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材料,比如,我们平时用的硬币,有一次,我发现几个小朋友把放在桌上的硬币轻轻推进了水杯里,他们发现硬币并没有沉,我及时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这种现象,使幼儿初步了解了水的张力。从此,我便和幼儿一起注意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生活用品的利用,使幼儿每天都有机会探索新的秘密,并且每次遇到幼儿利用新材料发现了新现象,大家都会相互交流、相互模仿,在此前提下,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的机会也比较多,这种相互作用使幼儿通过交流获取了信息,进而使自身的探索活动不断深入,且能较持久的维持对该活动的兴趣。例如:“走进太空”系列活动所涉及的内容离幼儿实际生活比较远,只有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资料与大量的信息才能帮助孩子积累相关经验。在这期间家中有电脑的孩子每天忙着上网与父母共同收集资料,其他家中订报刊杂志的孩子就每天忙着收集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剪剪贴贴)。在孩子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大量的资料源源不断,老师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归类整理并及时上墙、入资料袋,还利用电脑制作成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受到了孩子们极大的关注,每天几乎一有空就会聚集在主题板块或电脑前自主地交流学习。在收集准备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学习方法增强了学习自主性。又如:在“米”的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了解米、粉和点心之间的关系,我为幼儿提供了石磨,把米磨成粉,又组织幼儿一起用糯米粉亲自动手包汤圆,吃汤圆,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感观,不断理解自然界和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我们不直接告诉孩子结果如何和做的步骤,而是放手让他们通过亲自经历去发现。
总之,生活不仅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也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从而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探索动机,保持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供了前提和实际背景。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幼儿最关心或者与幼儿有直接联系的现实生活,采用观察、探究、实验和操作的方法,激发幼儿知、情、意的全身心投入,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扩大幼儿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激发幼儿广泛兴趣与求知欲望,保持与延伸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们一起和孩子发现它、探究它,让探索科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有趣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