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在现行的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将美术看成是简单的一幅画、一个手工制品,这就完全脱离了幼儿美术的生活实际,将他们的思维限定在了一定的范围内。幼儿美术活动应该以生活为中心,广泛地截取从生活中获的材料,拓展他们的思维。
1.生活化美术材料,丰富幼儿表现途径
幼儿的美术创作不应该只局限在颜料和画板上,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来制作美术作品,来美化自己生活的环境,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引导幼儿利用生活材料非常的重要,在这一研究中,笔者尝试了很多种方法。其中利用生活废旧材料来表现美术,能够丰富幼儿的表现途径。有一次,大班的一位小朋友将一个鸡蛋打破了,破碎的鸡蛋残骸引起了幼儿的恐慌,这时候笔者将这个破碎的鸡蛋壳拿起来,经过修补,让它变成了一个卡通形象的蜡烛托,然后将它放在了美工区,孩子们看到后,早已忘记了打碎鸡蛋带来的恐慌,而是惊讶于刚刚还是破碎的鸡蛋壳而如今变成了美丽的烛台。这时候幼儿也议论开来,说到自己家废弃的物品,比如玻璃杯、衣服、旧书等。第二天他们将这些物品带到教室,开始自己动手制作玩具,这样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而且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维不再局限在固定的范围内,使之能够更加广泛地寻找能够被利用的美工材料。
2.生活化美术材料,展现幼儿创作意识
生活化的美术材料不是教师准备的,而是幼儿自己通过“寻宝”,寻找到的,他们对于这些材料的爱护,不比对一件珍爱的玩具少。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幼儿更加乐于探索,充分地展现其想象力,他们的创作灵感不断地涌现出来。如,在手工课上,幼儿对自己搜集到的毛线进行大胆地创作,用自己搜集的毛线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和图案。笔者感觉这些毛线在他们的手里仿佛在变魔术一样,变成小恐龙,变成小兔子,变成五角星,充满了他们的奇思妙想。之后,笔者布置了一个作业“打扮废旧瓶子”。幼儿通过黏贴、裁剪、上色等方式,将瓶子装扮出各种形状、图案。这些创意都是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他们天马行空,给自己身边的物品打扮,将他们变废为宝。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意识被不断地开发出来,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变得更加喜爱创造,同时也更容易接受启示,充分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3.生活化美术材料,提高幼儿审美水平
美术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幼儿良好的美术行为,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而选择生活化的美术材料的目的就在于此。如上述“鸡蛋壳变成烛台”的例子而言,教师利用破碎的鸡蛋壳来引导幼儿认识美与丑的区别,鸡蛋壳破碎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这是丑陋的、没有用的鸡蛋壳了,但是经过艺术的渲染,它变成了美丽的烛台,重新绽放了魅力。艺术的美妙就是这样,在教会幼儿对美的向往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明白丑的厌恶。如果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只是向他们灌输美的理解,只会让幼儿对美的理解更加的肤浅,所以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来体现美与丑的对比,让幼儿充分理解美的魅力,也是提升幼儿审美水平的一种教育手段。同时,在教会幼儿美的理解的同时,还需要他们有一双审美的眼睛,要让他们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如上述活动示例中,让幼儿去利用毛线、废旧瓶子制作手工艺品,这些东西都不是凭空想象的,这必须在幼儿的心中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判断出物品变成什么样子会最好看。所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创造美,也是提高幼儿审美水平的一种方式。
4.生活化美术材料,加强幼儿动手能力
幼儿的美术活动不单单指用颜料画板来绘制一幅图画,还包括了绘画、泥塑、剪纸及手编、布工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这些都需要幼儿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而这些形式中采用生活化的材料,能够提高幼儿对活动的亲近感,让他们乐于动手改变身边的事物,从而达到美术教育的效果。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笔者让幼儿自己去搜集材料,他们在家中、园区和生活的社区收集到了麦秸、树叶、种子、鹅卵石等丰富的自然物品,教师这时候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通过撕、拼、摆、贴等技能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而这些物品,在幼儿的手中像变魔术一样,变成了可爱的物品,如有的幼儿将苹果变成了胖嘟嘟的娃娃;洋葱则成了一朵朵清新的荷花;麦秸变成了形象逼真的毛毛虫;树藤、草藤变成了中国结;谷壳、稻杆拼贴出了小船、房子;花生壳制作出了刺猬;鸡毛、鸭毛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毛绒玩具,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享受着美术带来的乐趣,在想象的海洋中肆意地遨游,忘记了他们是在学习,都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这就是生活化的材料给幼儿的动手能力的影响,让他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己动手,改变自己所收集的材料,变废为宝,变丑为美。
总之,美术材料的生活化,带给幼儿的是亲切感,他们在无压力的情况下接受了美的熏陶,在完成一个个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美术水平,激发了自己的创新意识,让思维插上了艺术的翅膀,感受到美术带来的乐趣。
第二篇: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香江明珠小金星幼儿园
陈建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美化幼儿的生活。”幼儿对大千世界生活中许多美好事物产生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兴趣取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选择相关生活化的材料,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
一、选择生活化的主题探索活动,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1.根据幼儿兴趣点,把“美术”课程融合进主题活动中,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充分挖掘幼儿身上潜在的创造力。如在主题活动“盒子”中,大家收集了各种样式的废旧包装盒。由此生发出了“盒子变变变”和“给盒子分类”等多样活动。盒子是幼儿生活中最寻常不过的物品,其中蕴藏着“大小”“形状”“色彩”“用途”等多种信息,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教师让幼儿试着给盒子分类,初步了解和掌握有关分类的经验。在盒子上想想添画,制作出不同的玩具,孩子们在玩中体验了乐趣、发挥了想象、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虽没经过精细的加工,但无不透露出幼儿思维的新奇。
2.根据幼儿探索的不同阶段的需要组织各项活动丰富幼儿知识,为日后的想象提供依据、为创造奠定基础。《秋》主题活动中,我们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树叶、果核等。利用收集来的这些自然材料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当幼儿收集到各种各样秋天的瓜果时,我们让孩子一起把它们布置成一个瓜果展览会。当幼儿看到各种各样的树叶时,他们好奇的拿起来看、比,我就及时地引导他们去收集不同的树叶,组织幼儿进行《树叶变变变》活动,引导他们按某一特征将树叶分类放在书本中压一压,带叶子风干后用它们进行创意粘贴画。和幼儿相互合作,有的用刺槐树的叶子做金鱼的身体、枫叶做金鱼的尾巴,还有用各种各样的叶子做成蚂蚁的小船、飞舞的蝴蝶……当农作物丰收时,请家长帮忙收集其种子到生活区,引导幼儿探索种子的多样性,并对种子进行分类和种植。
3.从孩子的实际经验出发,选择与孩子现有经验有一定联系又有适度拓展的内容,使孩子有足够的兴趣积累新经验,表现新的认识和感受。如主题活动:好吃的蔬菜。孩子们亲自去菜场体验买菜,觉得很新鲜,直观认识和触摸使许多菜的形状、特征、颜色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我们随即设计了绘画活动:菜园舞会。以孩子们前期积累认知经验为基础,鼓励孩子大胆表现各种常见的蔬菜,并为它们添上五官及四肢,变化成富有生命力的蔬菜朋友。生动可爱的形象打动着孩子的心,进一步激发孩子对蔬菜的喜爱之情。同时让孩子尝试用线条的弯曲与倾斜表现人物动态,在表现技能上对孩子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挖掘生活化的美术表现材料,丰富幼儿创作表现的途径
1.走进大自然,亲近自然材料。材料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而运用特殊的材料会使幼儿产生更浓烈的创作兴趣。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树叶,果壳,种子,石块,稻草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比如秋天到了,在主题性的美术区域活动中,我们提供的瓜果蔬菜是孩子们熟悉又喜欢的,幼儿能够自主创作,运用苹果、香蕉、黄瓜等装饰成了各种小动物,既有趣,也能装点我们的活动室;运用瓜果蔬菜的横截面作画,当印章,构思奇特,趣味盎然。
2.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我们在幼儿园中开辟了“美术室”,为幼儿的美术活动提供活动的空间。教师发动幼儿与家长一起来收集生活中各种常见物品,如盒子、酸奶瓶等废旧物品,豆类、稻草、麦秆等自然物,为美术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库。在专用活动室时间里,引导幼儿与同伴自主选择各种材料,进行各具特色的创意制作。比如:我们召集幼儿共同收集了大量的大小不同、形态各异、材质多样的纸盒。因为有了丰富的材料为基础,孩子们的制作各显特色。有的用大纸箱作出了“大机器人”、有的用废弃的纸袋合作做成了一条金灿灿的“中国龙”、有的用小的纸盒制作了小汽车、坦克、长颈鹿等。
三、利用多种美术创作形式,挖掘幼儿的创作潜能
1.特色区域实现美术活动的自主化和游戏化。《纲要》提出,教育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发展,适合其兴趣、认知水平,可供他们自由选择的宽松的环境,在幼儿创造性制作活动中正式与非正式活动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支持。而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我们针对正规美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入活动区,大胆而真实地表现自己。美术特色区域的创设则让幼儿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如:我们为幼儿准备丰富的绘画和美工的工具,还可投放一些辅助工具如:棉签、石头、各种纸、布;废旧材料如:塑料管、蛋壳、水果网、泡沫板等,用于自创作品。当幼儿在操作时,他们运用各种感官探索材料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使用,促进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2.“变废为宝”融幼儿一日活动中。利用各种废旧物和自然物进行的“小制作”,其过程不但是一个“玩”的过程,而且还能创造出成为他们游戏、学习、生活中的玩具、道具、学具等,进一步激发其动手制作的热情。我们把收集的瓶子、盒子等废旧物,洗净消毒后,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瓶娃娃,风铃,小汽车,方便面的纸碗做成了菜场的称,月饼盒做成了电脑。报纸、易拉罐、可乐瓶、彩条、纸盒、布条、软垫等生活废旧物在我们的眼里都可作为器材。
3.亲子环保活动让美术创意无限。我们积极利用家长资源,共同收集安全无公害的废旧材料,开展了“变废为宝,亲子小制作”和“自制体育玩具”比赛,各种饮料瓶、果冻壳、纸杯子、报纸等,经过巧手“打扮”变成了漂亮的工艺品和有趣的玩具。开展“我爱绿色家园”主题画比赛。孩子们的家长的指导下创作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环保画。活动中增进亲子感情,也促进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得发展。这些环环相扣的环保行动,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赵舒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美术和活动的优势,包括怎样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幼儿园课程的意义,以及应用的具体方式,软件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对于教育者来说,需要作出的重要决策之一,是怎样扬长避短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其为诱饵的学习服务,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 幼儿园美术 应用 整合 优势 信息时代,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前所未有的机遇,发展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已势在必行。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开展教学,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我通过对美术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一下几点:
1.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感受性、新颖性丰富的优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进行美术活动是以“美术视觉艺术”这一本质特点出发,在有限的时空内,为幼儿创设一个特定的氛围,使教学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视觉形象,吸引幼儿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接受信息。它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符合“感知——思维——创新、技能”这一美术活动的心理过程,因而更能使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增强对认识对象的兴趣,产生并保持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起对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例如,进行《小鸟的家》活动中,我先以金丝雀动听的鸣叫声导入课题,再以多种形式鸟窝的PPT及鸟类生活情节的录像片进行展示,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形象的处理,使幼儿在眼观画面、耳听音乐的情景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拓展了幼儿的想象力,激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又如,在《面具》活动中,我以录像的形式,引导幼儿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头戴面具边歌边舞的活动场景,通过欣赏,使幼儿在了解面具的产生、用途及其不同艺术形式,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和表现的欲望。
2.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交互优势,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发展多向思维
主体性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幼儿有了主体性,才会主动学习。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交互性强的优势,可使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进程,变过去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从而使幼儿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多向思维的品质。如在《自然界中的线和美术作品中的线》活动中,我改变了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先以CAI课件的形式为幼儿展示了各种题材、各种类型以线造型的美术作品,通过设问“这些美的线条是哪里来的?”运用多媒体为幼儿创设情景,引发思考。接着,我又以设问的形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分析、讨论等学习方式欣赏另一组作品,仙人掌照片及其写生作品;画家毕加索及其《自画像》,影星陈佩斯及其漫画像。使幼儿在自我体会、感悟的基础上得出“美术作品中的线来自然界中的线,并使对自然界中线的提炼、概括、夸张”的结论。这样,不仅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幼儿的审美情趣。与传统的讲解传授相比,效果非常显著。
3.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示范和作业评奖,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讲评幼儿作品,是同幼儿进行交流、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学中以实物投影仪展示幼儿作品,利用其放大功能可以清楚看到每幅作品的优点,不仅有助于幼儿提高对艺术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而且缩短了理解的过程,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
总之,信息技术与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整合是一种创造性教学和研究的过程,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优势,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美术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四篇:幼儿教育论文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幼儿教育论文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
术活动中的运用
文章 与生活密切联系是现代教育的特点。当前,“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方向。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也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节约环保,多运用自然生态的、回归生活的环保材料开展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下文同)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美化幼儿的生活。”幼儿对大千世界生活中许多美好事物产生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兴趣取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选择相关生活化的材料,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
一、选择生活化的主题探索活动,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1.根据幼儿兴趣点,把“美术”课程融合进主题活动中,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充分挖掘幼儿身上潜在的创造力。如在主题活动“盒子”中,大家收集了各种样式的废旧包装盒。由此生发出了“盒子变变变”和“给盒子分类”等多样活动。盒子是幼儿生活中最寻常不过的物品,其中蕴藏着“大小”“形状”“色彩”“用途”等多种信息,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教师让幼儿试着给盒子分类,初步了解和掌握有关分类的经验。在盒子上想想添画,制作出不同的玩具,孩子们在玩中体验了乐趣、发挥了想象、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虽没经过精细的加工,但无不透露出幼儿思维的新奇。
2.根据幼儿探索的不同阶段的需要组织各项活动丰富幼儿知识,为日后的想象提供依据、为创造奠定基础。《秋》主题活动中,我们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树叶、果核等。利用收集来的这些自然材料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当幼儿收集到各种各样秋天的瓜果时,我们让孩子一起把它们布置成一个瓜果展览会。当幼儿看到各种各样的树叶时,他们好奇的拿起来看、比,我就及时地引导他们去收集不同的树叶,组织幼儿进行《树叶变变变》活动,引导他们按某一特征将树叶分类放在书本中压一压,带叶子风干后用它们进行创意粘贴画。和幼儿相互合作,有的用刺槐树的叶子做金鱼的身体、枫叶做金鱼的尾巴,还有用各种各样的叶子做成蚂蚁的小船、飞舞的蝴蝶……当农作物丰收时,请家长帮忙收集其种子到生活区,引导幼儿探索种子的多样性,并对种子进行分类和种植。
3.从孩子的实际经验出发,选择与孩子现有经验有一定联系又有适度拓展的内容,使孩子有足够的兴趣积累新经验,表现新的认识和感受。如主题活动:好吃的蔬菜。孩子们亲自去菜场体验买菜,觉得很新鲜,直观认识和触摸使许多菜的形状、特征、颜色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我们随即设计了绘画活动:菜园舞会。以孩子们前期积累认知经验为基础,鼓励孩子大胆表现各种常见的蔬菜,并为它们添上五官及四肢,变化成富有生命力的蔬菜朋友。生动可爱的形象打动着孩子的心,进一步激发孩子对蔬菜的喜爱之情。同时让孩子尝试用线条的弯曲与倾斜表现人物动态,在表现技能上对孩子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五篇: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摘要:幼儿的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捕捉周围的环境和艺术作品中的美来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到美术教学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幼儿园中美术教育可提高幼儿对美的认识。结合幼儿园中美术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趣味性、有效性、真是落实了以幼儿为本的理念。
关键词:多媒体 美术 兴趣 想像力
正文: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教学既是教学发展趋势,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经过不断探索学习,发现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声音、图形、影像等多媒体进行结合,以巧妙的构思、精美的画面、广泛的内容和灵活的手段,不但吸引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还发展了幼儿想像力、创造力等多种能力,丰富了幼儿的色感,满足了幼儿欣赏的需要,让幼儿作品能方便、持久保存。因此,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方式优化了幼儿园美术活动
多媒体教学方式完全使美术教学从“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教学结构,转变成“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大大优化了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
1、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借助多媒体直接将学习内容信息传递给幼儿,可以增强直观感受,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如美术活动《美丽的热带鱼》教师在活动前期结合教学内容,上网搜集形态奇特,色泽鲜艳,体态活泼,各种不同种类的漂亮的热带鱼在屏幕中展现出来,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
2、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幼儿学习活动是在一定情境下进行的,而且学习环境必须有利于幼儿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是因为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儿童,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让幼儿融于情境中,可以引导幼儿主动进行思考、探索,以达到激活幼儿思维的目的。如:活动《扇子》,先在网上搜集各种各样的造型多样的扇子给幼儿观赏,通
过欣赏讨论,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在后面的制作过程中,幼儿在教师提供的范例上,又创造出了多种不同造型的扇子。
3、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以教师为主导,以幼儿为主体”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即在课程的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幼儿则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在活动《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活动中,我们先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喜好,在家让父母帮助上网寻找各种交通工具资料,然后再让孩子在活动中进行相关经验的交流,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产生了浓厚的积极性,而且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了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孩子们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就像小博士一样,滔滔不绝。听者也津津有味,在不知不觉中,在说说笑笑的轻松快活的互动氛围中,扩大了视野,吸收了知识,主体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4、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
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趣和求知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在美术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的情境,促使幼儿主动接受教学内容的辐射,为学习新知识降低难度。如在美术活动《小老鼠》中,老鼠怎么画呢?教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先出现了一颗瓜子,然后用拟人的手法咬了一口,幼儿在生动直观、活泼有趣的多媒体课件中,观看得那么专注,这一难点在优化的情境中迎刃而解了,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高效发挥多媒体作用随着教育实现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园多媒体硬件的配备正逐步完善,教师已较好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并能积极地运用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去。
1、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美术信息资源,取代传统绘画示范。
传统的幼儿美术活动中,一般是幼儿老师集中大量的审美信息,通过挂图或纯讲解的形式扩大幼儿的审美视野,但是幼儿教师讲授的时间过长,幼儿学的机会很少,不但教师教是累,幼儿也学的很枯燥,没兴趣,这也很不适应现在所提倡的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作为美术教学工具,可以将“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教学结构,转变成教“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如大班绘画活动《小树林》,教师需要幼儿为大树设计花纹。大树随是幼儿身边常见的,但平时谁也没有去留意大树的花纹、树叶的叶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看到的大树的种类也不多,孩子在设计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在绘画前,老师与幼儿一起上网搜集各种大树、树叶图片,幼儿在搜寻的过程中认识了许多种树木、树叶,不仅丰富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为幼儿创设了想象空间。在以往的传统教授绘画活动中,教师示范往往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色彩不鲜艳,线条不清晰,教师示范时间长,幼儿等待时间更长,而且教师绘画时身体会挡住一部分幼儿的视线,不能真正的面向全体,许多幼儿还没有画就觉得乏味了。在大班绘画活动《小树林》中,教师将绘画大树的步骤用幻灯片的形式分步放映,不 需要教师的讲解,幼儿可以在欣赏中掌握绘画大树的步骤,既节约了时间,又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2、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的审美世界。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艺术来源于生活,大自然赋予了我们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如果不去欣赏,不去看的话,那岂不是太可惜了。只有不断的充实孩子的感官,让孩子多欣赏、多观察,才能使孩子在欣赏中不断的内化为自己的审美观。孩子拥有了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通过绘画手工等美术活动释放出来,绘
画是一个从感觉到艺术思维发展的过程,既内、外作用的完整过程,因此,幼儿的绘画手工作品的表现,鲜明的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这样的作品会更加富有生命力,拥有更多的内涵。当然,我们会尽可能的让孩子到大自然、大社会中亲自体验一下,接受直接的感知,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也有许多是不能让孩子直接去感知的,电脑、电视、投影以及新颖的电脑课件的出现,为孩子们带来了崭新的世界,为多种技术融合的绘画教育手段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如:国庆节就要到了,孩子们画天安门,画我们的首都,让孩子们亲自去北京看一看,有点儿不实际,借用电脑、电视是最好的办法。老师给孩子们播放了一张关于天安门的光盘,孩子们通过电视大屏幕真实的欣赏到天安门的全貌及具体的建筑结构、色彩等,仿佛身临其境,美丽的画面、宏伟的建筑,激发了孩子的爱国热情,激发了孩子的创作热情。这样,要比以往通过挂图进行教学效果要好得多。通过电教手段,激发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幼儿亲自直接去感知真实的事物,孩子们才能从内心里去创造作品。
3、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注重教学过程,使美术教学活动游戏化、生活化。孩子把画画看成是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像游戏那样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想象,鼓励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语言画出所看、所想、所爱。作为一名幼儿园的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把美术技能以游戏的方式教给孩子,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把孩子巧妙地引导想象中去,让孩子在白白地画纸上,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思想。
4、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逐渐丰富幼儿的内在储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实在因素。”幼儿想象画是指幼儿在已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活动,将头脑中的原始材料重新加工、改造、组合,产生新的形象,新的构思和新颖题材的图画。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一些绘画基础,但思维还没什么定势,最不受外界影响和束缚,往往会出现异想天开的现象,这点正是最宝贵、最难得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想象、联想、创新、求异的能力和多角度思维的意识,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丰富幼儿的内在储存。因为储存的图示越多,幼儿可想象的内容越丰富。因此,教师经常通过组织听故事、看动画片等活动,不断积累幼儿的内在储存,提高他们观察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如:幼儿在看了动画片《猫和老鼠》后画出了“聪明的小老鼠”、“最笨的猫”、“精灵小鼠弟”等。这些画线条简单,但有各种动态和情节,幼儿的想象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5、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让幼儿体验成功,感受愉悦。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教师从多个方面,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评价中得到鼓励,看到希望,树立信心,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幼 儿的作品拍成照片,输入电脑中,在班级网页里专门开设了一个小专栏——我是小画家,只要轻轻地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欣赏到班级小朋友的大作啦!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的时候,他们的那份激动真是可想而知,纷纷指着电脑自豪地说:“这是我画的。”孩子能从电脑中看到自己的作品,这是孩子们最大的幸福。不知不觉,孩子们树立了自信心,心中都会认为:我真棒!还会期待着下一次画画的时间早日到来。同时,孩子们还欣赏到了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从中认识到别人的优长,了解到自己的不足,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激发自己的创作潜能,便于今后能扬长补短,画得更好,绘画技能提高得更快。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辅助性
使用多媒体其目的在于为教学服务,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整合中应服从于教学目标,顺应、追随幼儿的需要。虽然多媒体在教学中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独到的优势,但它无法取代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幼儿的实践、创造,有的教师将应该让幼儿讨论、体验的内容也设计到软件上展示,虽然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幼儿并未作主动的思索和创作,反而使得幼儿对观看屏幕形成依赖。因此,必须坚持以教师引导、幼儿操作为主,多媒体辅助为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讲究科学性多媒体在选用、设计软件及穿插都要讲究科学性,不要为了画面的动画效果而滥用软件,如在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其制作要注意清晰、准确,不要为了吸引注意,制作成画面闪烁不定,反而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很难为其建立起有序的表象,尤其是需要幼儿参与设计的线条造型,更要注意直观、明了。
3、注重资料积累在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幼儿美术教学之后需要建立更加规范的资源库。优秀的、具有一定创造力的幼儿美术作品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指导方法,其中包括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多媒体与幼儿课程的整合,包括具体到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应 注意积累这方面的光盘资料积累,做到资源共享。总之,多媒体集形、声、色、字、动、静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可以大大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创造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向一个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候令:《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西南示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2、刘成:《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北京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