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美术活动在教育中的优化应用
幼儿园美术活动在教育中的优化应用
【内容摘要】随着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幼儿的教育也逐渐引起家长和教育部的重视,给幼儿园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美术教育在幼儿时期定性为艺术启蒙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园美术活动也应该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相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和其他教育相配合来完成。让幼儿时期的孩子们能达到喜爱身边的环境、生活中的艺术,喜欢参加美术活动并喜欢表现艺术的目标。
【关键词】 美术活动 幼儿园 教育 应用
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对幼儿的美术教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把幼儿园美术活动在教育中进行优化应用,不仅能更好地让孩子接受美术教育,更能培养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感情等其他惊喜的意外收获。但是美术活动中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适当的评价是能否有效地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关键因素,懂得如何教育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
一、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教育形式应具有灵活性,多样性
孩子与教师有一定的感情,给美术活动提供有利的感情基础,组织的美术活动的形式也能更加的灵活。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选择美术活动的组织形式。比如可以让这样同龄的小朋友一起进行画画、泥工或折纸,也可以带孩子进行户外美术活动,甚至可以将园中的墙面作为孩子的绘画基地,让孩子在墙上根据自己想象自由地画画,也能收到很好的实践效果。有一次园中组织带孩子们出去领略春天草地上刚刚冒出的嫩芽,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小朋友们在户外自己选景画画,老师在旁边加以引导和帮助,结果每个小孩子都从自己独特的观赏角度选择景物进行绘制,不仅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美术兴趣,而且每个小朋友的绘画成果都非常漂亮,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积极组织这样的户外美术活动,能陶冶情操,增加幼儿的欣赏能力。不论何种形式的美术活动,只要条件许可,能对幼儿的操作能力,审美能力甚至是创作能力有积极作用的,教师都可以进行引导幼儿进行实践。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教育内容应该符合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内容的选择应该趋于多元化 当然,美术活动的开展要适当选择教育内容,根据各个年龄段的不同,应当制定不同的教育难度。在为幼儿选择美术材料时,应先了解材料符合哪个年龄段的,再结合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选择适合的材料。比如2-3岁的小孩画画时可以选用简单的线条或简单的形状,4-5岁的孩子可以选用如热带鱼之类的图形,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选用长城之类的图案当作绘画素材。由于对美术的思维定向,很多人都误认为美术就是画画,但实际上美术涵盖的内容非常的广泛,所以在美术活动的教育内容上也应该拘泥于画画。为了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可以丰富美术活动的内容,比如做泥工,折纸,拼图,叠积木等等。也可以给幼儿欣赏一些美的图片,带孩子到美的环境中,或者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发现美,以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教育方法应注重幼儿的发散思维、个性发展和创作能力
在教育方法上,教师应根据孩子的不同个性和喜好,注重培养发散思维,挖掘孩子在美术方面的个性发展和创作能力。比如进行户外写生时,可以教育孩子们认识两种花,然后提问两种花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和加深印象,并且根据花的特征,可以不断联系,想象到其他东西,发散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针对6岁以上且爱思考的幼儿,可以进行个性发展和创作性的教育。为了实践个性发展和创作性教育,幼儿园大班组织了一次以服装设计为主题的活动,在活动前通过让孩子们看电视、查阅相关书籍收集服装图片,在生活中发现各种不一样的服装样式,并了解这些服装都适合哪个国家哪个层次的人在什么场合和季节穿戴的,然后选一款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进行绘制,整个活动中老师只需参与帮助。通过这堂课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各国的服装文化,还让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增强了创作能力,绘制出的服装图案竟然超乎了教师和家长的想象,实践效果非常理想。
四、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评价要适当,应把握好表扬和批评的尺度
进行美术活动时,或者结束之后,教师应对这次活动进行交流和讲评,共同分享这次活动的感受,对活动成果进行分析。比如户外写生时,对幼儿的画和所拍的照片进行讲评,从色彩搭配,线条的把握,创作的奇特等方面发掘每次作品的优点和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增加孩子对美术创作的信心,用欣赏和鼓励的语言帮助孩子完成并完善作品。对孩子的评价当然不能只有表扬,没有批评,这样会让孩子骄傲自满,缺乏上进心,但是批评在方法上应当适当。比如拿出以前的作品进行比较,找出这次比以前更优秀或者有进步的地方,从而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己以往的不足。或者找个孩子心情好的时候,指出创作中的不足点,重要的是在表扬和批评的发表上都要把握好尺度。
五、结论
总之,幼儿正是处于认识事物的初期,有着很大的创造和发展的可塑性,教师如果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美术活动中选取适当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并加以合适的评价,一定能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得到很好的美术教育,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 郁芸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教学-科技风2008,“"(20)2.[期刊论文] 毕芳.BI Fang 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新变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28(2)3.[期刊论文] 张凯波 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活动实践研究-早期教育(美术版)2008,”"(4)4.[学位论文] 焦娇 都市文化背景下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研究 2008
海亮幼儿园
宣玲红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赵舒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美术和活动的优势,包括怎样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幼儿园课程的意义,以及应用的具体方式,软件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对于教育者来说,需要作出的重要决策之一,是怎样扬长避短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其为诱饵的学习服务,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 幼儿园美术 应用 整合 优势 信息时代,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前所未有的机遇,发展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已势在必行。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开展教学,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我通过对美术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一下几点:
1.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感受性、新颖性丰富的优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进行美术活动是以“美术视觉艺术”这一本质特点出发,在有限的时空内,为幼儿创设一个特定的氛围,使教学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视觉形象,吸引幼儿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接受信息。它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符合“感知——思维——创新、技能”这一美术活动的心理过程,因而更能使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增强对认识对象的兴趣,产生并保持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起对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例如,进行《小鸟的家》活动中,我先以金丝雀动听的鸣叫声导入课题,再以多种形式鸟窝的PPT及鸟类生活情节的录像片进行展示,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形象的处理,使幼儿在眼观画面、耳听音乐的情景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拓展了幼儿的想象力,激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又如,在《面具》活动中,我以录像的形式,引导幼儿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头戴面具边歌边舞的活动场景,通过欣赏,使幼儿在了解面具的产生、用途及其不同艺术形式,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和表现的欲望。
2.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交互优势,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发展多向思维
主体性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幼儿有了主体性,才会主动学习。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交互性强的优势,可使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进程,变过去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从而使幼儿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多向思维的品质。如在《自然界中的线和美术作品中的线》活动中,我改变了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先以CAI课件的形式为幼儿展示了各种题材、各种类型以线造型的美术作品,通过设问“这些美的线条是哪里来的?”运用多媒体为幼儿创设情景,引发思考。接着,我又以设问的形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分析、讨论等学习方式欣赏另一组作品,仙人掌照片及其写生作品;画家毕加索及其《自画像》,影星陈佩斯及其漫画像。使幼儿在自我体会、感悟的基础上得出“美术作品中的线来自然界中的线,并使对自然界中线的提炼、概括、夸张”的结论。这样,不仅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幼儿的审美情趣。与传统的讲解传授相比,效果非常显著。
3.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示范和作业评奖,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讲评幼儿作品,是同幼儿进行交流、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学中以实物投影仪展示幼儿作品,利用其放大功能可以清楚看到每幅作品的优点,不仅有助于幼儿提高对艺术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而且缩短了理解的过程,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
总之,信息技术与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整合是一种创造性教学和研究的过程,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优势,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美术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三篇: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在现行的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将美术看成是简单的一幅画、一个手工制品,这就完全脱离了幼儿美术的生活实际,将他们的思维限定在了一定的范围内。幼儿美术活动应该以生活为中心,广泛地截取从生活中获的材料,拓展他们的思维。
1.生活化美术材料,丰富幼儿表现途径
幼儿的美术创作不应该只局限在颜料和画板上,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来制作美术作品,来美化自己生活的环境,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引导幼儿利用生活材料非常的重要,在这一研究中,笔者尝试了很多种方法。其中利用生活废旧材料来表现美术,能够丰富幼儿的表现途径。有一次,大班的一位小朋友将一个鸡蛋打破了,破碎的鸡蛋残骸引起了幼儿的恐慌,这时候笔者将这个破碎的鸡蛋壳拿起来,经过修补,让它变成了一个卡通形象的蜡烛托,然后将它放在了美工区,孩子们看到后,早已忘记了打碎鸡蛋带来的恐慌,而是惊讶于刚刚还是破碎的鸡蛋壳而如今变成了美丽的烛台。这时候幼儿也议论开来,说到自己家废弃的物品,比如玻璃杯、衣服、旧书等。第二天他们将这些物品带到教室,开始自己动手制作玩具,这样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而且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维不再局限在固定的范围内,使之能够更加广泛地寻找能够被利用的美工材料。
2.生活化美术材料,展现幼儿创作意识
生活化的美术材料不是教师准备的,而是幼儿自己通过“寻宝”,寻找到的,他们对于这些材料的爱护,不比对一件珍爱的玩具少。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幼儿更加乐于探索,充分地展现其想象力,他们的创作灵感不断地涌现出来。如,在手工课上,幼儿对自己搜集到的毛线进行大胆地创作,用自己搜集的毛线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和图案。笔者感觉这些毛线在他们的手里仿佛在变魔术一样,变成小恐龙,变成小兔子,变成五角星,充满了他们的奇思妙想。之后,笔者布置了一个作业“打扮废旧瓶子”。幼儿通过黏贴、裁剪、上色等方式,将瓶子装扮出各种形状、图案。这些创意都是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他们天马行空,给自己身边的物品打扮,将他们变废为宝。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意识被不断地开发出来,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变得更加喜爱创造,同时也更容易接受启示,充分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3.生活化美术材料,提高幼儿审美水平
美术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幼儿良好的美术行为,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而选择生活化的美术材料的目的就在于此。如上述“鸡蛋壳变成烛台”的例子而言,教师利用破碎的鸡蛋壳来引导幼儿认识美与丑的区别,鸡蛋壳破碎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这是丑陋的、没有用的鸡蛋壳了,但是经过艺术的渲染,它变成了美丽的烛台,重新绽放了魅力。艺术的美妙就是这样,在教会幼儿对美的向往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明白丑的厌恶。如果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只是向他们灌输美的理解,只会让幼儿对美的理解更加的肤浅,所以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来体现美与丑的对比,让幼儿充分理解美的魅力,也是提升幼儿审美水平的一种教育手段。同时,在教会幼儿美的理解的同时,还需要他们有一双审美的眼睛,要让他们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如上述活动示例中,让幼儿去利用毛线、废旧瓶子制作手工艺品,这些东西都不是凭空想象的,这必须在幼儿的心中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判断出物品变成什么样子会最好看。所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创造美,也是提高幼儿审美水平的一种方式。
4.生活化美术材料,加强幼儿动手能力
幼儿的美术活动不单单指用颜料画板来绘制一幅图画,还包括了绘画、泥塑、剪纸及手编、布工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这些都需要幼儿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而这些形式中采用生活化的材料,能够提高幼儿对活动的亲近感,让他们乐于动手改变身边的事物,从而达到美术教育的效果。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笔者让幼儿自己去搜集材料,他们在家中、园区和生活的社区收集到了麦秸、树叶、种子、鹅卵石等丰富的自然物品,教师这时候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通过撕、拼、摆、贴等技能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而这些物品,在幼儿的手中像变魔术一样,变成了可爱的物品,如有的幼儿将苹果变成了胖嘟嘟的娃娃;洋葱则成了一朵朵清新的荷花;麦秸变成了形象逼真的毛毛虫;树藤、草藤变成了中国结;谷壳、稻杆拼贴出了小船、房子;花生壳制作出了刺猬;鸡毛、鸭毛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毛绒玩具,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享受着美术带来的乐趣,在想象的海洋中肆意地遨游,忘记了他们是在学习,都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这就是生活化的材料给幼儿的动手能力的影响,让他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己动手,改变自己所收集的材料,变废为宝,变丑为美。
总之,美术材料的生活化,带给幼儿的是亲切感,他们在无压力的情况下接受了美的熏陶,在完成一个个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美术水平,激发了自己的创新意识,让思维插上了艺术的翅膀,感受到美术带来的乐趣。
第四篇: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摘要:幼儿的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捕捉周围的环境和艺术作品中的美来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到美术教学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幼儿园中美术教育可提高幼儿对美的认识。结合幼儿园中美术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趣味性、有效性、真是落实了以幼儿为本的理念。
关键词:多媒体 美术 兴趣 想像力
正文: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教学既是教学发展趋势,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经过不断探索学习,发现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声音、图形、影像等多媒体进行结合,以巧妙的构思、精美的画面、广泛的内容和灵活的手段,不但吸引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还发展了幼儿想像力、创造力等多种能力,丰富了幼儿的色感,满足了幼儿欣赏的需要,让幼儿作品能方便、持久保存。因此,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方式优化了幼儿园美术活动
多媒体教学方式完全使美术教学从“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教学结构,转变成“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大大优化了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
1、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借助多媒体直接将学习内容信息传递给幼儿,可以增强直观感受,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如美术活动《美丽的热带鱼》教师在活动前期结合教学内容,上网搜集形态奇特,色泽鲜艳,体态活泼,各种不同种类的漂亮的热带鱼在屏幕中展现出来,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
2、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幼儿学习活动是在一定情境下进行的,而且学习环境必须有利于幼儿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是因为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儿童,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让幼儿融于情境中,可以引导幼儿主动进行思考、探索,以达到激活幼儿思维的目的。如:活动《扇子》,先在网上搜集各种各样的造型多样的扇子给幼儿观赏,通
过欣赏讨论,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在后面的制作过程中,幼儿在教师提供的范例上,又创造出了多种不同造型的扇子。
3、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以教师为主导,以幼儿为主体”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即在课程的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幼儿则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在活动《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活动中,我们先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喜好,在家让父母帮助上网寻找各种交通工具资料,然后再让孩子在活动中进行相关经验的交流,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产生了浓厚的积极性,而且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了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孩子们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就像小博士一样,滔滔不绝。听者也津津有味,在不知不觉中,在说说笑笑的轻松快活的互动氛围中,扩大了视野,吸收了知识,主体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4、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
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趣和求知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在美术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的情境,促使幼儿主动接受教学内容的辐射,为学习新知识降低难度。如在美术活动《小老鼠》中,老鼠怎么画呢?教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先出现了一颗瓜子,然后用拟人的手法咬了一口,幼儿在生动直观、活泼有趣的多媒体课件中,观看得那么专注,这一难点在优化的情境中迎刃而解了,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高效发挥多媒体作用随着教育实现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园多媒体硬件的配备正逐步完善,教师已较好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并能积极地运用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去。
1、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美术信息资源,取代传统绘画示范。
传统的幼儿美术活动中,一般是幼儿老师集中大量的审美信息,通过挂图或纯讲解的形式扩大幼儿的审美视野,但是幼儿教师讲授的时间过长,幼儿学的机会很少,不但教师教是累,幼儿也学的很枯燥,没兴趣,这也很不适应现在所提倡的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作为美术教学工具,可以将“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教学结构,转变成教“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如大班绘画活动《小树林》,教师需要幼儿为大树设计花纹。大树随是幼儿身边常见的,但平时谁也没有去留意大树的花纹、树叶的叶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看到的大树的种类也不多,孩子在设计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在绘画前,老师与幼儿一起上网搜集各种大树、树叶图片,幼儿在搜寻的过程中认识了许多种树木、树叶,不仅丰富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为幼儿创设了想象空间。在以往的传统教授绘画活动中,教师示范往往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色彩不鲜艳,线条不清晰,教师示范时间长,幼儿等待时间更长,而且教师绘画时身体会挡住一部分幼儿的视线,不能真正的面向全体,许多幼儿还没有画就觉得乏味了。在大班绘画活动《小树林》中,教师将绘画大树的步骤用幻灯片的形式分步放映,不 需要教师的讲解,幼儿可以在欣赏中掌握绘画大树的步骤,既节约了时间,又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2、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的审美世界。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艺术来源于生活,大自然赋予了我们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如果不去欣赏,不去看的话,那岂不是太可惜了。只有不断的充实孩子的感官,让孩子多欣赏、多观察,才能使孩子在欣赏中不断的内化为自己的审美观。孩子拥有了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通过绘画手工等美术活动释放出来,绘
画是一个从感觉到艺术思维发展的过程,既内、外作用的完整过程,因此,幼儿的绘画手工作品的表现,鲜明的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这样的作品会更加富有生命力,拥有更多的内涵。当然,我们会尽可能的让孩子到大自然、大社会中亲自体验一下,接受直接的感知,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也有许多是不能让孩子直接去感知的,电脑、电视、投影以及新颖的电脑课件的出现,为孩子们带来了崭新的世界,为多种技术融合的绘画教育手段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如:国庆节就要到了,孩子们画天安门,画我们的首都,让孩子们亲自去北京看一看,有点儿不实际,借用电脑、电视是最好的办法。老师给孩子们播放了一张关于天安门的光盘,孩子们通过电视大屏幕真实的欣赏到天安门的全貌及具体的建筑结构、色彩等,仿佛身临其境,美丽的画面、宏伟的建筑,激发了孩子的爱国热情,激发了孩子的创作热情。这样,要比以往通过挂图进行教学效果要好得多。通过电教手段,激发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幼儿亲自直接去感知真实的事物,孩子们才能从内心里去创造作品。
3、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注重教学过程,使美术教学活动游戏化、生活化。孩子把画画看成是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像游戏那样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想象,鼓励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语言画出所看、所想、所爱。作为一名幼儿园的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把美术技能以游戏的方式教给孩子,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把孩子巧妙地引导想象中去,让孩子在白白地画纸上,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思想。
4、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逐渐丰富幼儿的内在储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实在因素。”幼儿想象画是指幼儿在已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活动,将头脑中的原始材料重新加工、改造、组合,产生新的形象,新的构思和新颖题材的图画。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一些绘画基础,但思维还没什么定势,最不受外界影响和束缚,往往会出现异想天开的现象,这点正是最宝贵、最难得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想象、联想、创新、求异的能力和多角度思维的意识,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丰富幼儿的内在储存。因为储存的图示越多,幼儿可想象的内容越丰富。因此,教师经常通过组织听故事、看动画片等活动,不断积累幼儿的内在储存,提高他们观察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如:幼儿在看了动画片《猫和老鼠》后画出了“聪明的小老鼠”、“最笨的猫”、“精灵小鼠弟”等。这些画线条简单,但有各种动态和情节,幼儿的想象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5、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让幼儿体验成功,感受愉悦。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教师从多个方面,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评价中得到鼓励,看到希望,树立信心,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幼 儿的作品拍成照片,输入电脑中,在班级网页里专门开设了一个小专栏——我是小画家,只要轻轻地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欣赏到班级小朋友的大作啦!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的时候,他们的那份激动真是可想而知,纷纷指着电脑自豪地说:“这是我画的。”孩子能从电脑中看到自己的作品,这是孩子们最大的幸福。不知不觉,孩子们树立了自信心,心中都会认为:我真棒!还会期待着下一次画画的时间早日到来。同时,孩子们还欣赏到了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从中认识到别人的优长,了解到自己的不足,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激发自己的创作潜能,便于今后能扬长补短,画得更好,绘画技能提高得更快。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辅助性
使用多媒体其目的在于为教学服务,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整合中应服从于教学目标,顺应、追随幼儿的需要。虽然多媒体在教学中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独到的优势,但它无法取代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幼儿的实践、创造,有的教师将应该让幼儿讨论、体验的内容也设计到软件上展示,虽然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幼儿并未作主动的思索和创作,反而使得幼儿对观看屏幕形成依赖。因此,必须坚持以教师引导、幼儿操作为主,多媒体辅助为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讲究科学性多媒体在选用、设计软件及穿插都要讲究科学性,不要为了画面的动画效果而滥用软件,如在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其制作要注意清晰、准确,不要为了吸引注意,制作成画面闪烁不定,反而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很难为其建立起有序的表象,尤其是需要幼儿参与设计的线条造型,更要注意直观、明了。
3、注重资料积累在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幼儿美术教学之后需要建立更加规范的资源库。优秀的、具有一定创造力的幼儿美术作品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指导方法,其中包括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多媒体与幼儿课程的整合,包括具体到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应 注意积累这方面的光盘资料积累,做到资源共享。总之,多媒体集形、声、色、字、动、静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可以大大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创造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向一个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候令:《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西南示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2、刘成:《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北京科学
第五篇: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贫乏,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思维运算水平还很低,他们还不能理解许多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同时幼儿注意力不稳定易分散,因而造成了幼儿需要在特定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众所周知,幼儿园的孩子好动,对动画较感兴趣,教师就要根据幼儿的这些年龄特点,想尽办法让静止的教材动起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逐步推广,目前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中的这种局限,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使教学信息形式多样化,变化不断,这适应了幼儿兴趣容易转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学内容以图片、声音、动画等不同方式出现,不同的媒体刺激不同感觉器官,幼儿不会产生疲劳感,能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的心态是爱新、好奇,做事学习往往凭兴趣而很少去理智思考。兴趣能把幼儿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增强注意力,主动将精力用于学习活动,并能自觉地记忆、想像和思考所观察的事物。多媒体的立体声响效果,能为幼儿营造一种充满情感,如临其境的情境,激发幼儿情绪,开启幼儿心扉,使其尽快进入学习主体地位角色,以收到“未成曲先有情”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
明地表现出来,以图、文、声、像并茂地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创造立体性的教学空间,使深奥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幼儿掌握,使得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理解新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数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幼儿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与导入设计是否能够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教学内容制作课件,运用电脑多媒体课件设计特有的动画形象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情趣和有意注意的稳定性,促使幼儿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我曾设计的一节数学活动,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中的动画、录音,以“帮助小猫分苹果”的故事情节为内容,进行“7”的组成和分解。课件上的小猫,一只手举着盘子,另一只手指着小朋友说:“小朋友,你们比我更聪明,帮我把苹果分一分,然后再记录在你们面前的纸上好吗?”亲切、富有童话的话语、生动的形象画面,一下子就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大家积极动脑,纷纷动手参与活动,学习的热情非常高,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学习情境之中。又如数学活动《有趣的排序》,我采用动画形式将排序展现出来,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很快就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把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快为慢,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可将整体分成部分,将部分合成整体,将抽象变为具体,将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它能把
微观世界中不易观察的变化,清晰的映入幼儿的眼帘,它能将一个漫长的生活过程缩短成几十分钟或几分种,可把遥远的天文现象、航空活动控制在小小的荧屏上。如:认识青蛙的成长过程,我把青蛙的成长过程制作成课件,将文字转变为图像,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地展现在孩子的面前,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观察,这比只看挂图所得到的知识要深刻得多。
运用多媒体课件还能攻破难点,有利于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不像常识、语言那样直观生动,有些抽象的内容教师也感觉难以讲清,操作起来就更困难了。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在向幼儿说明抽象的概念时,却能将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具体化,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不能体验的东西更易理解。如:给实物(苹果、西瓜等)进行等分,请幼儿观察等分后的实物是否同样大时,幼儿无法判断。这是因为幼儿还没有一定的空间知觉和面积守恒观念,他们还不会理解。以往教师都要通过剪、拼凑、比较等方法、或操作实物模型来帮助幼儿理解、感知抽象的概念,费时又费材料,操作起来也很麻烦,精确度又不高。而在多媒体课件中,我们事先设计好程序,只要按动鼠标器,屏幕上的图形和实物就会经过等分――分离――旋转――重新组合――重叠等一系列的自动程序,再加以音乐、教师讲解,让幼儿一目了然,在较短的时间内直接地感受出比较抽象的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如:科学活动《洁白的牙齿》,对于龋齿的成因,一般的讲解很难让幼儿理解,我采用动画的
形式,把细菌吞噬牙齿的过程一幅幅展现出来,幼儿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个科学知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有利于幼儿巩固新知。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动人心者,莫过于情。“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最好能使他们只身于一种情境中,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创造最优秀的情境。如:。《小树叶找妈妈》是一个意境优美的故事,在教学时我运用了一个声像结合的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出现在显示屏上。绿绿的草地、幽幽的树林、孤单的小树叶,孩子们仿佛来到了森林里。此时,他们就是树叶,完全融入了小树叶找妈妈的急切、焦急的情景中。加之老师开放式的提问,引起了幼儿的共鸣,激活了幼儿的思维,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助小树叶找妈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可见,多媒体教学手段比一般的说教可激发幼儿的“情感动力”。
实践证明,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多角度,多方位组织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又促进了教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幼儿学的积极性.但在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也要大量的素材.,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有不断学习和思考,让多多媒体教育与幼儿特点、兴趣相结合,才能发挥多媒体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