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环境教育

时间:2019-05-14 06:3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环境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环境教育》。

第一篇: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环境教育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环境教育

摘要:面向21世纪的幼儿教育,面临着如何把环境教育纳入现代科学教育,又

如何把握好幼儿环境教育特点,这些是值得我们讨论研究的问题。幼儿对于美术绘画活动具有极大的兴趣爱好。在绘画教育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活动;环境教育

在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之际,世界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绿色教育,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等观念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全球正掀起绿色浪潮,21世纪将是“绿色世纪”。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实现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我国政府已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而环境教育则是贯彻落实这一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爱因斯坦说:“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生命,没有兴趣或丧失了兴趣,幼儿的知识获取和智能开发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也不例外,从培养浓厚的兴趣入手,在感兴趣的学习中渗透环境教育,让幼儿快乐、轻松、自然地接受教育。所以,幼儿园应把环境教育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力争把幼儿园建成培育绿色种子的摇篮——绿色幼儿园,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将决定下世纪我国环境状况的好坏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进程,同时儿童环境意识的增强又会进一步促进当代成人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使整个社会形成良性循环。我国是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以上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民众的环境意识的提高,无疑对增强全世界人民的环境意识、改善全球环境的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增强儿童的环境教育,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为热爱地球、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地球人”、“中国人”是一项伟大的教育工程。

幼儿时期的儿童有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要把这样一个属于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展示给他们,就需要教师在复杂抽象的环境科学与轻松、形象的儿童活动之间建立一座桥梁,让幼儿对环境活动产生兴趣,在兴趣活动中加深对环境教育的理解及它的重大意义。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对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个崭新的课题。下面谈谈我在教育中的一些尝试与体会。

一、多角度渗透环境教育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势。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它们对于渗透环境教育各有所长。

1、在绘画课中渗透环境教育

首先,在绘画课中利用范画进行教学,能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在绘画《家乡的小河》这一课时,我准备了这样一张画。画的内容是:在一条小河里,河水乌黑乌黑的,河上还飘着一大片污物,散发着一阵阵恶臭,一群群鱼儿在水中痛苦地挣扎着。看完这张画,我提了一个问题:“鱼儿为什么在痛苦地挣扎?”学生们都抢着回答:“因为河水被污染了,鱼儿不能呼吸,快要死掉了,所以鱼儿在痛苦地挣扎。”通过对这幅画的欣赏,让幼儿知道小鱼喜欢生活在清澈的水里,如果水被污染了,鱼儿就会死去,只有我们不向水里乱丢乱倒脏物,保护好水的清洁,这样才能让鱼儿有美好的生活环境。通过这堂绘画不仅使教学目的达到,并增加了幼儿环保意识和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其次,我们进行绘画教育不仅仅只是通过绘画课、各种的绘画主题活动也能达到教育目的,而且加之环境教育的渗透,更能使绘画主题活动变的丰富多彩。例如,开展环保主题画展“美丽的春天”“小鸟的乐园”等通过幼儿的想象、创造,采用剪、贴、画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内容表现人物、风景、花鸟的不同,使主题画展表现形式多样,在描绘春天万物、红花绿草、蓝天白天,表现大自然美丽风景,鸟儿欢快、自由飞翔、茂密森林、鸟雀共鸣的同时,环境教育就渗透在了其中,并且使画面变的更加生动、多彩,充满生机。开展“让未来的世界更美好”的幼儿想象画比赛,使幼儿们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描绘孩子们心事的理想环境:地球是个绿色的大地毯,到处是万紫千红的鲜花。人们乘着绿色的宇宙飞船,飞向那遥远的星空,将每一颗星球都铺上了绿色,每天晚上,满天都是绿色的星星。

再者,还可利用绘画课中的写生课渗透环境教育。写生课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绘画形式,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倾向,我经常带小朋友们到外面去欣赏感受美丽的风景,知道美丽的环境能促进人们的健康,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但同时他们也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的存在,如乱丢垃圾、砍伐树木、工业污水、烟囱冒黑烟等与自然境致极不和谐的景象。通过直观的对比感受,使幼儿主动意识到创设一个美丽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幼儿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2、在手工课中渗透环境教育

手工课是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既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又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手工课中渗透环境教育,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手工课中的《纸盒沙发》、《撕纸画》、《蛋壳拼贴》、《瓦梭纸贴画》、《树叶贴画》等等。在发展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教育幼儿懂得利用废物,变废为宝,并使幼儿亲身感受废物利用的乐趣,有最初的成就感。同时教育幼儿不应随意乱扔垃圾,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在美术欣赏课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美术欣赏课中渗透环境教育,也能起到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专题美术欣赏中有许多课题,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非常有利。教师可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关环保的作品,如《画家笔下的动物》、《大海的歌唱》、《美丽的天空》、《收获的秋天》等等,既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受到了美的熏陶,又激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这对从小培养幼儿保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美术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美术教学和环境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应该是恰当的,有机的,不能生搬硬套。美术教学和环境应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将这两方面分裂或对立起来,应是让小朋友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

其次,注意不应反客为主。美术毕竟不是思想品德课和单纯的环境教育课,环境教育仅仅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方面,是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进渗透这种教育。如果把环境教育的时间花得太长,就可能完不成其他的教学任务。所以在美术课中应把握准教育的时机和时间的长短,不应喧宾夺主。

再次,将教师教育,幼儿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三种教育形式巧妙的结合起来。在环境教育中,教师的教育仅仅是一个方面,在教师主导作用下,还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环境知识素材,这样才能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在课堂中让小朋友把自己收集的环境知识讲出来,又可起到相互教育的作用。这种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形式,往往比教师的教育效果还要大。

三、初具成效

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增强了环保意识,他们不再让爸爸、妈妈买青蛙吃;看见爸爸、叔叔吸烟,会主动表示“吸烟会污染气候,有害健康,你们不要吸”。他们还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节约用纸;把可再生利用的垃圾堆放到一起等;有的还会利用易拉罐、纸盒等制作一些玩具,并带到幼儿园和同伴一起玩。在外出游玩的时候,幼儿都能自觉的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摇晃小树、不折树枝、不摘花草等等,环保意识和行为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21世纪已扣响我们的门环,我们的地球能否在21世纪永葆绿色的青春,取决于今天孩子们心灵绿意的深浅。知识就是力量,绿色的知识就是绿色的力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我们应站在时代的前列,顺应时代的发展,把课堂中落实环境教育这项工作做好。为保护环境,拯救地球而积极行动,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为我们的地球缔造一个绿色的明天!

参考资料:

1、《幼儿教育》;

2、《美术教学法》;

3、《教育心理学》

第二篇:幼儿园美术活动在教育中的优化应用

幼儿园美术活动在教育中的优化应用

【内容摘要】随着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幼儿的教育也逐渐引起家长和教育部的重视,给幼儿园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美术教育在幼儿时期定性为艺术启蒙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园美术活动也应该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相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和其他教育相配合来完成。让幼儿时期的孩子们能达到喜爱身边的环境、生活中的艺术,喜欢参加美术活动并喜欢表现艺术的目标。

【关键词】 美术活动 幼儿园 教育 应用

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对幼儿的美术教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把幼儿园美术活动在教育中进行优化应用,不仅能更好地让孩子接受美术教育,更能培养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感情等其他惊喜的意外收获。但是美术活动中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适当的评价是能否有效地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关键因素,懂得如何教育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

一、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教育形式应具有灵活性,多样性

孩子与教师有一定的感情,给美术活动提供有利的感情基础,组织的美术活动的形式也能更加的灵活。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选择美术活动的组织形式。比如可以让这样同龄的小朋友一起进行画画、泥工或折纸,也可以带孩子进行户外美术活动,甚至可以将园中的墙面作为孩子的绘画基地,让孩子在墙上根据自己想象自由地画画,也能收到很好的实践效果。有一次园中组织带孩子们出去领略春天草地上刚刚冒出的嫩芽,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小朋友们在户外自己选景画画,老师在旁边加以引导和帮助,结果每个小孩子都从自己独特的观赏角度选择景物进行绘制,不仅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美术兴趣,而且每个小朋友的绘画成果都非常漂亮,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积极组织这样的户外美术活动,能陶冶情操,增加幼儿的欣赏能力。不论何种形式的美术活动,只要条件许可,能对幼儿的操作能力,审美能力甚至是创作能力有积极作用的,教师都可以进行引导幼儿进行实践。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教育内容应该符合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内容的选择应该趋于多元化 当然,美术活动的开展要适当选择教育内容,根据各个年龄段的不同,应当制定不同的教育难度。在为幼儿选择美术材料时,应先了解材料符合哪个年龄段的,再结合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选择适合的材料。比如2-3岁的小孩画画时可以选用简单的线条或简单的形状,4-5岁的孩子可以选用如热带鱼之类的图形,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选用长城之类的图案当作绘画素材。由于对美术的思维定向,很多人都误认为美术就是画画,但实际上美术涵盖的内容非常的广泛,所以在美术活动的教育内容上也应该拘泥于画画。为了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可以丰富美术活动的内容,比如做泥工,折纸,拼图,叠积木等等。也可以给幼儿欣赏一些美的图片,带孩子到美的环境中,或者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发现美,以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教育方法应注重幼儿的发散思维、个性发展和创作能力

在教育方法上,教师应根据孩子的不同个性和喜好,注重培养发散思维,挖掘孩子在美术方面的个性发展和创作能力。比如进行户外写生时,可以教育孩子们认识两种花,然后提问两种花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和加深印象,并且根据花的特征,可以不断联系,想象到其他东西,发散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针对6岁以上且爱思考的幼儿,可以进行个性发展和创作性的教育。为了实践个性发展和创作性教育,幼儿园大班组织了一次以服装设计为主题的活动,在活动前通过让孩子们看电视、查阅相关书籍收集服装图片,在生活中发现各种不一样的服装样式,并了解这些服装都适合哪个国家哪个层次的人在什么场合和季节穿戴的,然后选一款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进行绘制,整个活动中老师只需参与帮助。通过这堂课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各国的服装文化,还让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增强了创作能力,绘制出的服装图案竟然超乎了教师和家长的想象,实践效果非常理想。

四、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评价要适当,应把握好表扬和批评的尺度

进行美术活动时,或者结束之后,教师应对这次活动进行交流和讲评,共同分享这次活动的感受,对活动成果进行分析。比如户外写生时,对幼儿的画和所拍的照片进行讲评,从色彩搭配,线条的把握,创作的奇特等方面发掘每次作品的优点和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增加孩子对美术创作的信心,用欣赏和鼓励的语言帮助孩子完成并完善作品。对孩子的评价当然不能只有表扬,没有批评,这样会让孩子骄傲自满,缺乏上进心,但是批评在方法上应当适当。比如拿出以前的作品进行比较,找出这次比以前更优秀或者有进步的地方,从而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己以往的不足。或者找个孩子心情好的时候,指出创作中的不足点,重要的是在表扬和批评的发表上都要把握好尺度。

五、结论

总之,幼儿正是处于认识事物的初期,有着很大的创造和发展的可塑性,教师如果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美术活动中选取适当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并加以合适的评价,一定能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得到很好的美术教育,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 郁芸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教学-科技风2008,“"(20)2.[期刊论文] 毕芳.BI Fang 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新变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28(2)3.[期刊论文] 张凯波 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活动实践研究-早期教育(美术版)2008,”"(4)4.[学位论文] 焦娇 都市文化背景下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研究 2008

海亮幼儿园

宣玲红

第三篇:幼儿园美术手工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美术手工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橘皮、纸等材料制作花朵,发展剪、撕、贴等手工技能。

2、能发现不同花朵的特征,发展比较性观察的能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室提前摆放菊花、一串红、鸡冠花供幼儿欣赏。

2、橘皮、毛线、皱纹纸、卡纸,剪刀,胶棒,已经画好枝叶的画纸等。

3、教师事先做好的一幅花朵。

活动过程:

1、观察菊花、一串红、鸡冠花等秋季开放的花。

(1)请幼儿仔细观察活动室里摆放的菊花、一串红、鸡冠花,说说它们的颜色与形状有什么不同之处。

(2)引导幼儿再次观察并分辨三种花的主要特征,正确说出三种花的名称,像鸡冠的是鸡冠花,像糖葫芦一串串红红的是一串红,有很多花瓣并且花瓣卷卷的像人的卷发的是菊花。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的名称,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引发幼儿制作花朵的兴趣,了解做花的基本材料和方法。

(1)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花朵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请幼儿观察教师做好的花朵,说一说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请幼儿猜想教师的制作方法。

(2)请幼儿说一说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花朵。

(3)教师出示各种材料(橘皮、皱纹纸、毛线、卡纸等),和幼儿共同讨论这些材料可以做什么,如何制作等。如皱纹纸可以做花的茎和叶子,可以用撕、剪、扭、画等方法改变皱纹纸。毛线做成各种花朵,主要采用粘贴和缠绕等方法。

3、教师示范用橘皮制作菊花。

(1)将橘皮的蒂部作为花心,用剪刀将橘子皮由外向蒂部剪成条状,涂上胶水,贴到已画好的枝叶上方。

(2)提醒幼儿安全使用剪刀。

(3)粘贴时要注意花瓣的错落有致。

4、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操作材料,分组进行制作。

(1)橘皮制作菊花;

(2)毛线制作花朵;

(3)各种纸制作花朵。

5、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各种注意事项。

6、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第四篇: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一、体现主题教学内容

区域活动的核心就是体现近期活动的目标,重视环境潜能的发挥,让幼儿通过直接接触玩具和各种材料,发展各种感觉器官和观察力,认识各种物体的特性和用途,体会事物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因果关系,从而获得新知识。同时促进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二、主张变废为宝的材料

1、教师的精心准备,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材料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与集体教学活动相比,区域活动的材料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也将会变得更加聪明、自信、大胆。但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有的材料只具有观赏价值,而不能操作;有的材料比较死板,不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有的材料过于昂贵,不够实际。因此,在提倡环境教育的同时,多多利用废旧物品是有利无弊的。当然,在材料的投放及创设过程中,需要老师、幼儿、家长的共同合作,才能做得更好。

1、教师的精心渗透了环保意识

准备在材料投放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生活经历、知识经验及能力提供足够并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区材料。并进行定期更换,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使幼儿了解废旧物品的价值,从而渗透环保意识,激发创造欲望。

2、幼儿的主动参与,激发了环保意识

环境功能的发挥程度最终取决于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状况。有了幼儿的共同参与,才能使幼儿对环境产生亲和感及参与欲望,在整个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从周围的一些感兴趣的物品入手,收集一些家中的废旧物品共同商量讨论:这些东西可做成什么?怎么玩?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

例如:幼儿带来的可乐罐、酸奶瓶、泡沫塑料、一次性纸杯、糖果盒、衬衫盒等,经过集体商量讨论,小朋友们经过分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装饰,使原来的废旧物品全部派上了用场:可乐罐包上漂亮的皱纹纸作为体育活动材料;将衬衫盒做成故事背景盒投放到语言区,就成了幼儿创编故事的百变工具;糖果盒经过加工,就变成了数字区里的分类盒,既美观又实用,而泡沫塑料的用处最大,它可以变成游戏区里的糖果、糕点、电脑,又可以变成数字区里的工具等等。“美工区”小朋友用干花、干草制作了贺卡,用吸管做成了项链,用开心果、贝壳粘成一幅装饰画;“自然角”里小朋友把可乐瓶中间剪开一部分,种了含羞草;在方便面盒里种上了葱、大蒜,把树叶做成了书签。“娃娃家”里的娃娃穿上了小朋友小时候穿过的衣服,更可爱了,小巧灵珑的桌子和小床铺了漂亮的台布,感觉很温馨

三、利用家长、社区的资源

家长是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我们开展区域活动的同时,也积极鼓励家长的配合。旨在通过家长的参与,让他们知道废旧物品有再使用价值,并能积极帮助幼儿园收集材料,教育孩子做个有心人,关心集体,保护环境。同时还增强了家园的密切联系。为丰富区域角,提倡家长和幼儿齐努力,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小制作”

四、注重器具的整理、活动的评价

在每次区域活动结束时,都进行整理、分类及摆放。评价是一种导向,教师的正确评价导向将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

1、整理收拾,分类摆放

2、保持桌、地面整洁

3、手的干净、节约用水

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

1、预定目标,选择、设计科学教育内容

在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要注意:①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内容要为实现目标服务;②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贴近幼儿生活,丰富多彩、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③各阶段内容循序渐进,呈层次性,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④活动内容要体现时代特征,适当安排现代科技的有关内容,让幼儿初步认识现代科技,知道科技是在不断发展的,它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

2、开设区角,给幼儿的自由探索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科常区为幼儿安排各种科学小实验。如:“会转动的纸棒”,为幼儿提供电池、纸棒、圆珠笔,让幼儿自己来动手操作、探索,从而来发现塑料圆珠笔在头发上摩擦后会产生静电,静电会吸引纸棒顺笔杆牵引方向转动。引发幼儿对静电产生兴趣。在劳作区我们为幼儿安排了各种科学小制作。如:“蛋壳不倒翁”,为幼儿提供蛋壳、牙膏、彩笔、剪刀等,让幼儿试着做一做、画一画、玩一玩,从而来体验其中的乐趣,了解由于牙膏挤进蛋壳底部后,蛋壳的重心下移,呈上轻下重的状态,所以就不会倒了的科学原理。

幼儿在活动中可以自由进入,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究。教师不直接介入,不随意评价,微笑等待,尊重和关注幼儿的个性活动方式,发现和肯定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观察分析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在孩子求助时给予适宜的启发与合作。让幼儿感到学科学、做科学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

开设各类区角要注意:①提供的内容、材料要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容易理解和感知的,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太容易,不能激发幼儿操作的积极性;太难,幼儿不能理解,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发动幼儿一起收集、准备活动内容与材料,一物多用,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②材料要便于幼儿操作,简便、卫生、安全,并易于准备。如用各类塑料杯、塑料管、洗衣粉、清洁精、洗手液等来制作吹泡液;用玻璃杯、可乐瓶、小筷子,提供方糖、盐、味精、小沙子、回形针等进行各种溶解实验等。简便的材料和内容还有利于幼儿回家后的再探索,使科学活动得以延伸。③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情绪体验,对爱动脑筋、认真探索的孩子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增强自信;能力强的孩子适当提高难度,使其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能力较差的幼儿给予适当帮助和提示,教师可高兴地与其合作,保持幼儿探究科学的积极性;④活动的内容、材料要根据孩子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更换、补充,保持内容和材料的吸引力,促进幼儿活动的兴趣不断被激发,不断有新问题产生,从而持久地保持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

3、抓住契机,把科学教育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幼儿一日生活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包容着许许多多的科学。如幼儿在走平衡木时,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使自己走得更稳?在午餐吃蛋时,启发幼儿思考,怎样让鸡蛋立在桌子上?在结构游戏《建高楼》中,鼓励幼儿多尝试,寻求用什么办法使楼建得又高又稳等等。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挖掘一日生活中的科学素材,因势利导,适时教育,让幼儿体验科学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她就在我们的身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许多帮助,科学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离不开科学等等,这些科学的意识与情感对幼儿是终身受益的。

三、实施科学教育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和探究科学的能力。教师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不能只看结果,而要注重幼儿探究科学的过程。即要丰富幼儿粗浅的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探求科学的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培养幼儿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敢于挑战的科学品质。

2、要重视幼儿的表达与交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差,决定着他们思维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感知科学的乐趣,还要引导幼儿把科学实践过程和获取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把实践的经验化为语言存在于意识之中,促进幼儿智力的提升。当幼儿对一个问题作了深入探究、思考、尝试,有了深入了解和深刻体验以后,都会产生一种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幼儿把探究过程和发现经过思维的梳理和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增加了对事物的认识,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由于幼儿有了与同伴的语言交流,就会有分享、有启发,在别人的肯定、质疑、讨论、争议中,幼儿的思维不断梳理,明析,逐步向正确的认知靠近。因此,教师在实施科学教育中要给足幼儿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促动幼儿表达与交流,这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一环。

3、要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不同的幼儿其原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个体活动方式等都会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实施科学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可多采取小组或个别活动的形式,让幼儿既有个体自主活动,又有小

组交流合作,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对不同水平,不同个性的幼儿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在科学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成长。

4、要充分发挥幼儿情感、意志、个性作用。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情感、意志、个性表现很明显。某些平时好动的幼儿对某一科学活动兴致十足,能长时间认真观察、操作,用意志克服了好动的缺点;有的能力强的孩子面对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却轻易放弃了成功的机会„„科学的成功需要有一个稳定而持久的情绪情感、活泼自信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我们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激励,培养幼儿稳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活泼开朗、敢于挑战的个性品质,充分发挥情感、意志、个性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的动力作用。

在区域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

在区域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是一种新的模式。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环境,提供的材料,相互交往的机会,引发婴幼儿的学习,婴幼儿与环境、材料、伙伴、教师的相互作用,促进婴幼儿语言的学习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因此,教师要培养婴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确定目标,选择、设计语言教育内容

目标是实施语言教育的导向,我们在实施语言教育前,可先根据本班婴幼儿语言发展目标和实际水平,确定各阶段的分目标,明确在这一阶段要干什么,达到什么水平,培养哪些能力等。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和设计语言教育的内容,有条不紊地开展语言教育。在语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要注意:一是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内容要为实现目标服务;二是内容要符合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贴近婴幼儿生活,丰富多彩、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婴幼儿的语言兴趣和求知欲;三是各阶段内容循序渐进,呈层次性,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开设区域活动,给婴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婴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为婴幼儿的语言活动准备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婴幼儿求知欲的需要。

在美工区“给气球穿新衣”的活动中,我为婴幼儿讲了一个故事《猫咪分气球》,目的是让婴幼儿知道气球有许多种颜色,婴幼儿涂的时候能够选择颜色。故事讲完后,我简单地说了一下要求,小朋友就迫不及待地涂了起来。他们选择的颜色还真不少,有红的、绿的、黄的、蓝的、橙色的等等。大家涂得很认真,有的告诉老师涂的是什么,还有的自言自语涂的是什么,如“我涂得气球像苹果、”“我涂得气球像鸭

梨、”“我涂得气球像橘子、”“我涂得气球像红心、”“我涂得气球像茄子”等。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婴幼儿既学到了涂色技能,又发展了语言。

在区域语言游戏《小动物的食品》中,我给幼儿准备了图片,小猫、小狗、小羊、小鸭、小鸡、小猴子、长颈鹿、熊猫、小朋友等,还有相应的食物图片,小鱼、肉骨头、青草、小老鼠、小虫子、米粒、桃子、树叶、竹子、饼干、面包、糖果等。先请小朋

友认真看,并能说出动物的名称,然后再找出它爱吃的食物,最后说一句话:小猫爱吃小鱼;小猫爱吃小老鼠;小狗爱吃肉骨头;小羊爱吃青草;小鸭爱吃小鱼;小鸡爱吃小虫子;小鸡爱吃米粒;长颈鹿爱吃树叶;熊猫爱吃竹子;小猴子爱吃桃子;小朋友爱吃饼干;还爱吃面包;也爱吃糖果。小朋友把图片上的内容全部都说了出来,还说了一些图片上没有的,小鸡吃沙子;熊猫吃肉;小猫吃猫咪爱;小狗爱吃狗粮等。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语言也在发生着变化,婴幼儿的语言在不断发展。

第五篇:幼儿园美术活动

幼儿园美术活动

一、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组织

幼儿美术活动,我听到老师们最多的感叹是:“难啊难…”是啊,现在幼儿园班级幼儿的年龄有较大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让老师大感头疼,就选材来说就大费周折。容易点吧绘画基础好的幼儿不感兴趣;难度大点吧幼儿就会说:老师,我不会…;大胆让幼儿画吧,那画面好像不尽人意。怎办?我曾见一位老师为追求幼儿作品效果,她的做法是:出示范画讲解后就要求幼儿跟着她一笔一笔地构图,一笔一笔地涂色,连颜色都完全为幼儿考虑好了。这样一来幼儿作画时间长短一致,色调也相同,幼儿作品好(布局合理,色彩协调)。好啊好啊,老师为此举暗自高兴……而幼儿呢?发展能力了吗?注意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吗?他们感受到绘画的乐趣吗?否,他们在老师的威严下,机械地完成了任务。对下次的美术活动呢—不再向往……为什么?我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还是教师的教育观问题。

1.对幼儿作品评价观:图画是不是文字的散文,幼儿美术是幼儿思想的展示,反映着对生活的认识。

有一段时期我们的评价是偏重幼儿的绘画技巧,欣赏画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的幼儿作品,那就如同是老师的范画翻版,没有创造,思想的作品哦,没有其灵魂、自由,毫无生气,幼儿又何来兴趣,又怎么让幼儿达到绘画的目的—用五彩的画笔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呢。你看,歪斜的小草是被风儿吹乱哦、破烂的叶儿那是可爱的小虫子的家园、满篇的小雨点是自由的云儿,它想下来与大家成为好朋友呀、飞

得不美的蝴蝶是被调皮的雨儿淋湿了翅膀、而太阳公公出现在有雨的画中是想帮帮小蝴蝶嘛。这一幅“乱糟糟”的画儿竟蕴涵着这么多的思想,它是多么的富有生命啊!它是小作者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啊,而且还将自己也置身了画中。画面美吗——不够美,画不好吗——我却为其震撼,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而幼儿在我的理解支持下收获了满足,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2.教学方式的改变

过去组织美术绘画活动,我们的教学步骤是:早早的出示范画讲解画法、幼儿作画时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对事物的认识不够、老师漂亮的画面让幼儿羡慕,同时也让幼儿感到压力,我能达到这样吗、这一笔那一笔怎弄的哦……结果幼儿的畏难情绪增加。现在我们不再早早让范画去禁锢幼儿的思维,只简单地提示幼儿的笔画顺序。而是出示实物或物体的各种形态图,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形状,帮助幼儿有顺序地分析物体的结构。如进行“猫”的主题画活动:1给予幼儿直观形象的事物或图片—猫的正面、侧面、背面、蹲、趴、睡、抓等不同的形态让幼儿了解,并将图片辅以各种色彩来满足幼儿的视觉;引导幼儿分析猫的身体结构,感受头、躯、四肢、尾的形状。这样一来幼儿了解了猫的常识,对猫的动静都有了感悟。2启发幼儿的创作灵感。用谈话或其他方式开启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想象猫在干什么并进行讲述。幼儿大胆想象:“我的猫在美丽的花园里与蝴蝶游玩… ”“我的猫救了一只小鸡,小鸡受伤了它把小鸡背回了家…”有时也适时出示老师的范画,讲解老师的创作意图。幼儿的创作欲望增强了,后来他们说:

“老师,我好想画了哦……”没有了以前的“老师我不敢、我不会”之类的语言。3 幼儿自由创作。幼儿有了自己的绘画思路,画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边画边喃喃自语,真正享受着绘画的乐趣。表现出了绘画的境界——用线条、图案代替语言,展示自己对生活的热情。4幼儿自由创作也不是放任自流。幼儿绘画时,在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对幼儿画面构图方式、上色的不同表现手法、色彩的搭配、帮助幼儿解决作画中的困难等作随即指导来提高幼儿大的绘画技巧,以便让幼儿将思想表达得更完整、画面更完美。在他们的五彩笔下,一幅幅充满活力的图画诞生了,幼儿为自己的创作感到自豪,让自己充满自信

总之,让幼儿了解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让其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用来展示自己对生活的了解、认识、热爱,让幼儿心中充满着快乐,想象,这就是幼儿美术活动的目的。

二、幼儿的美术学习过程应是一个初步感受和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用纸、笔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以自己喜欢的多种方式进行绘画、手工等活动,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材料的特性和效果,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过程。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过程既包括幼儿由外而内的感受和吸收,也包括幼儿由内而外的创作和表达。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美术教育活动一般包括感知与体验、探索与发现、创作与表现、欣赏与评议等几个基本环节。

感知与体验环节 这是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欣赏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获得内在体验,吸收和拓展相关经验,积累视觉语言和符号素材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幼儿仔细观察,促使他们对即将表现的事物有更深的体验和更多的经验,并逐步积累生活和艺术中的视觉语言、符号素材,进而在操作中表达。在这一环节中,感受和欣赏的对象可以是适合幼儿欣赏的大师作品、原始艺术,想象力丰富的民间艺术、现代工艺或童趣十足的优秀儿童美术作品等,有时也可以是相应的音乐作品、文学作品或图画书等,还可以是幼儿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和感受,或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和体验。如在要求幼儿描述身边的事物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看、听、摸、玩等多种方式,对即将表现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感受,从中进一步熟悉和把握日常生活中本已习以为常的事物的形态,发现蕴含其中的美的形式;又如,在要求幼儿描绘生活场景或人物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顾自己的相关经验,帮助幼儿加深对相应的生活场景或人物情绪情感的体验,以便表达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此外,带领幼儿感受和欣赏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参观博物馆、观看各种艺术展览等,也是适合幼儿的感受和欣赏方式。●探索与发现环节

这是幼儿对各种工具材料的特性和某些操作方法与技能进行探究和尝试的过程。这一环节一般应以幼儿自主探究基础上的自我发现为主,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最后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升和推动。探索与发现的前提是要让幼儿有机会接触与使用相关的操作材料,使

幼儿发现和了解有关工具材料的特性和一定的操作技法。此时,教师应尽可能避免直接使用“示范”“讲解”或“演示”等方法,先给幼儿一个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以保护幼儿探索与发现的积极性。当然,某些比较特殊或复杂的技法靠幼儿自己探索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直接采取演示的方法,以帮助幼儿较快地掌握操作方法,使他们可以有重点地从操作过程和作品创作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提高活动效率。

创作与表现环节 这是幼儿在已具有一定的内在感受和体验,对工具材料的特性和相关操作方法与技能有所探究与发现的基础上,大胆表达自己的经验、想法或情绪情感等过程。幼儿创作和表现的内容可以是生活中的事物、经验和场景的记载,可以是自己想象和幻想的显现,可以是情绪情感的表达,可以是改编或创编故事的记录,有时也可以是对大师作品的借鉴甚至临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采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中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个性化表达。欣赏与评议环节 这是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开展欣赏和评价的过程。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欣赏,共同提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采取幼儿自述、同伴分享、教师引导等相结合的方式。幼儿自述可梳理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想法,培养初步的反思能力;同伴分享可以让幼儿学会关注别人、尊重别人、欣赏别人;教师引导时应承认和

关注幼儿在经验、能力、兴趣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以鼓励幼儿的独特性和发现幼儿的进步为主。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美术教育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有时环环相扣,有时互相交叉、渗透。如,感知与体验活动一般可以作为创作与表现活动的先导,有时也可作为后续或与创作活动密切结合的内容,渗透在相应的操作活动中。探索与发现活动有时可以是专门的环节,有时则需要渗透和融合在欣赏或创作过程中。如欣赏《星月夜》时感受和发现凡·高那短促有力的笔触的独特效果,欣赏莫奈的《睡莲》时发现因颜料堆积而形成的笔触,并以书空的方式探索和尝试这种独特的池水和睡莲的画法等。在操作活动后,幼儿表述和解释自己的作品,同伴互相观看和交流,也是一种必要的欣赏和感受活动。此外,以上所列的四个环节只是一个完整的美术教育活动的比较典型的组织实施过程,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本班幼儿的已有基础和特点进行灵活多样的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

下面我们以小班美术活动“各种各样的小草”①为例,来进一步说明组织实施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四个基本环节。●感知与体验环节

教师首先和幼儿一起到幼儿园的草坪上游戏。幼儿在草坪上自由地奔跑、跳跃、玩耍,教师引导他们在草地上走一走、爬一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并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小草的样子。在认真观察与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孩子们一人拿一块小画板,画下了自己看到的小草。回到活动室后,教师和孩子们进行了讨论:

师:每个小朋友找到的小草都不一样,请你说说你的小草是什么样的。

(教师请幼儿拿着自己的画到前面来说,并向大家展示。)幼1:这个是横横的,这个是竖竖的,还有这个是椭圆形的。幼2:这个像船,还有这边是拐弯的。幼3:这个像水,像波浪荡来荡去。

幼4:这个像苹果,这个像小圆圈,这个像“1”。幼5:这个像小花,这个像锯齿。

师:(出示自己画的小草)你们说得真好,都画出了自己看到的小草。现在来看看老师找到的小草吧!幼:像花。/像蝴蝶。/像面条。/像吸管。

师:说得真好!你们还记得前几天学的《小草报春》的歌曲吗?我们一起来用好听的声音唱一遍。

(配班教师用钢琴伴奏,孩子们坐在座位上唱《小草报春》:“是谁从泥土里钻出来,是我是我,我是小草呀!我从泥土里钻出来,告诉你告诉他,春天来到了!”)师:现在老师要变魔术,把你们变成小草,你们也从泥土里钻出来吧!(教师摸每个孩子的头,孩子们便蹲下变成小草。)(配班教师用钢琴伴奏,执教教师和孩子们边唱边做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慢慢生长的动作,孩子们非常高兴。)●探索与发现环节

师:(出示黑板上大幅棕色长条卡纸)这里有一片泥土,小草们还没有钻出来呢,你们能不能帮帮它们呀? 幼:能!师:老师请来了颜料宝宝,它们有的是深绿,有的是浅绿。老师还请来了棉签宝宝,让我们帮小草宝宝钻出来吧!谁来?(幼儿积极举手,都愿意上来尝试。教师请了三个幼儿分别到黑板上画小草宝宝。每个幼儿尝试后,教师都和幼儿讨论他是用什么方法让小草钻出来的,用的是哪一种颜色,并引导其他幼儿观察这三个幼儿画好后把棉签放回哪一个颜料盒了。)师(小结表现方法和棉签、水粉的使用常规):有的小朋友拿起棉签让小草从下往上长,长得长长的;有的小朋友从上往下画,小草弯弯的;有的小朋友画的小草的叶子是圆圆的;有的小朋友画的小草的叶子是有锯齿的„„在绘画时,我们要把深绿色的棉签宝宝送回深绿色颜料的家。把浅绿色的棉签宝宝送回浅绿色颜料的家,这样才不会把两种颜料混在一起。不然,我们就分不清楚了。●创作与表现环节

师:(教师在活动室后面的桌子上张贴一排棕色卡纸)后面还有一大片泥土没有小草呢,你们去帮帮它们好不好?(出示幼儿在以往活动中搓好的各种颜色的小绉纸团)老师还请来了小花,到时候我们让小草和小花互相做朋友吧。

(幼儿自由组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一边画一边小声交流,“我的小草像蛇一样”“我的小草都是圆圆的”“我的是竖波浪线”,等等,他们画出了长条形、波浪形、圆形、椭圆形、锯齿状等各种小草。师:(巡回观察、参与讨论,并经常鼓励幼儿)你的小草真好看!师:(看到孩子们快画完了)如果你的小草都长出来了,就可以种小花了。

(孩子们把“小花”粘在小草上,一片片漂亮的花草地出现了。)幼:我的小花也长出来了。●欣赏与评议环节

师:现在这里不是泥土地了,已变成了草地和花园,是谁把它们变成这样的? 幼:是我们!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草宝宝和花朋友吧,你们喜欢它们吗?(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画的小草和现在的心情。)师:你们想不想也变成小草呢? 幼:想!师:那我们再来唱一次《小草报春》吧!(孩子们满怀喜悦地看着自己的作品,边唱歌边做小草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动作。)画小草是适合小班幼儿操作的内容。孩子们对表现小草通常是很感兴趣的,他们往往会画出代表小草的长长短短的竖线。这些绿色竖线可以说是一种概念化、抽象化的小草。怎样才能使幼儿画出具体生

动的、有个性特点的小草呢?这就需要幼儿有一个感知和体验的过程。在上述案例中,幼儿对小草的感知与体验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的,一是在户外与小草亲密接触,利用多种感官感知与体验小草的质地、色彩及各种形状;二是通过演唱《小草报春》和用身体动作表演,体验小草生长的过程。有了这样的感知与体验,幼儿对小草就有了真切的感受,他们画出的小草也就变得富有情感和个性化了。

在探索与发现环节中,教师通过让个别幼儿尝试,其他幼儿观察、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共同探索与发现小草的各种表现方法,以及棉签、水粉颜料的使用常规。教师在幼儿探索的基础上适当总结,往往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技能,也更容易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创作与表现环节中,幼儿自由地进行合作绘画,不仅画出了自己眼中和心中的小草,还在草地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创作的过程既是表现自己所感所知的过程,也是相互交流的过程,还渗透了如何表现小草、如何使用棉签与水粉颜料、如何粘贴等技能的练习。

表现之后的欣赏与评议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采用了两种欣赏与评议的方式:一是站远一点观察泥土中长出的“小草”和“小花”,既欣赏画面的美丽,又分享成功的喜悦;二是面对一片片长出小草和小花的“草地”,再唱一遍歌曲,并做小草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动作。

以上案例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四个基本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幼儿的活动又有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度,体现了幼儿的自主体验、探索、表现与教师引导的适当结合。孩子们通过活

动不仅能够表现丰富多样又各具特点的小草,更对小草有了从认知到情感的多方位的体验和了解。

美术教学中范画使用的策略

范画是绘画教学中使用的示范性的作品,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使用范画是支持绘画教学的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幼儿美术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针对范画使用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借助名画欣赏丰富幼儿的独特表现和审美体验

在大班美术活动中,教师正在引导大家欣赏梵高的《星月夜》,老师说:“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幅画上面都有什么?”大家都争着回答:“星星、月亮、树、房屋„„”老师问:“那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有幼儿说:“看着树好像往上长。”有的说:“好像它们都在动。”还有的说:“看起来好像很安静。”老师说:“我们再来看看星星和月亮周围他是怎么画的?”一幼儿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就这样绕绕的,一个圈一个圈的,像螺旋线。”另一幼儿说:“点点点的。”后来,老师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画家和作品,并让幼儿创作自己的作品。

中外名画是欣赏性范画的主要来源,也是让幼儿感知具体绘画语汇和表达感受的良好素材。名画中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不同媒介、不同表现手法的不同效果以及不同的情感表现,而且部分作品也明显地传达着某些绘画的技能和技巧。比如,修拉的《大碗岛夏天的周日午后》中的点描法,达利的《永恒的记忆》和蒙克的《呐喊》中的变形和夸张,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中的线条和色块,米罗绘画中的童趣幽默和线条笔触,康定斯基作品中的色彩与形体,中国山水画中的虚实、疏密、繁简,等等。这些欣赏性范画既能够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让幼儿获得审美感受和体验,同时,也可以作为幼儿尝试不同表现技能技巧的先期经验准备。

二、运用即时性范画克服幼儿的某些造型或表现困难

在某大班教室里,教师正在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的作品《我们在公园里》。其中一幅作品画的是“背向的自己和妈妈正在仰头看天上的风筝”。大家看了,说:“看她画的眼睛就一点点啊!还看不到鼻子和嘴巴。”老师请该幼儿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并问大家会不会画,很多幼儿说不会。教师就请一名幼儿背向大家而站,仰起头,请大家观察感知,然后教师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画出了一个仰头的女孩背影。

即时性范画,又称当堂性范画,主要针对某些绘画难点或者需要当场试看效果的绘画方式所作的范画,能够给幼儿提供当下的技术支持或者亲眼所见的机会。在绘画教学中,由于认知、表现能力等方面原因,幼儿常会遇到造型表现困难,比如物体的遮挡关系、比例关系、手脚的造型、动作的表现等等。此时,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运动觉等多种通道充分感知现有物体及其关系,以获取丰富的表象信息。

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各种不同时空状态下的表象能够使幼儿游刃有余地创作;另一方面,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即时性范画,因为将表象转化为绘画语言还需要表现力的支持,幼儿绘画的技能技巧、认知、情感、想像和创造都是通过表现力展现的,而范画则能够提高幼儿的表现力水平。

三、利用想像性范画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和想像力

在某中班,教师正和幼儿一起进行想像性范画的创作。老师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大的手帕造型,请幼儿作为设计师对手帕进行设计,第一位幼儿认为手帕上可以画上一只小鸭子,于是老师就画上了一只小鸭子,接着问大家:“这只小鸭子正在干什么呢?”有人建议小鸭子可以下水捉鱼吃,老师又添画了水和鱼,其他人又有了不同的

建议„„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这幅画既丰富又漂亮,而且具有故事性。最后,老师建议每个人设计一块属于自己的手帕。

从影响幼儿绘画的心理因素来看,幼儿的绘画受到对物体的感知、情绪情感、表现力、运动系统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情绪情感是动力因素。在绘画活动中,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有趣的手段和方法,在满足幼儿探究发现欲的同时,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其感受参与的快乐、创造的乐趣,引导幼儿愉快地进行有意义的、有意识的创作。想像性范画通过教师和幼儿一起创作的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兴趣和想像力。另外,对幼儿的大胆想像和创造,教师要在情感上给予支持和肯定,不断激发其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四、善用同伴间范画培养幼儿的分享能力和绘画技能

上午,某大班幼儿画了命题画《自己的小区》。下午自由活动,教师把作品拿出来请大家欣赏,并要求幼儿说出“你认为这幅画好在哪里、在哪方面改进一下会更好”,这是他们班经常进行的一项活动。幼儿们已经学会采用欣赏和建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我喜欢他使用的颜色,如果再画大一点会更好”、“我喜欢他画的那个皮球,如果再给小朋友穿上漂亮的衣服会更好看”„„

同伴间范画是幼儿同伴之间相互学习和比较的好形式,特别是当大家养成使用一种正向的、建设性的方式进行交流的时候,同伴之间对于作品的评价也变得具体、多元。通过分享同伴间的范画,可以扩展幼儿自身的经验,同时建构出新的经验,而且更可能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的发展,长期坚持能够培养幼儿的分享能力以及个体的绘画技能,形成可持续发展。同伴间范画既可出现在绘画活动的评价环节,也可在绘画前出示。

五、出示多幅范画为幼儿提供多种绘画语汇和组合空间

某小班正在学习用不同的线条装饰一种造型,在充分调动幼儿感受直线、螺旋线、锯齿线、城墙线、不规则曲线以及不同粗细长短线条的基础上,教师在幼儿绘画前出示了多幅不同线条、不同组合的范画。结果,幼儿在绘画中的表现各异,而且组合多样,比先前的表现丰富了很多,而且没有和范画一模一样的作品。

在幼儿绘画经验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教师有时候需要“举三反一”,甚至“举十反一”,以让幼儿积累绘画语汇和表现经验。出示的多幅范画间可以对比鲜明也可以相似,这种做法有两点好处:

第一,避免幼儿机械模仿范画甚至依赖范画。实践中发现,因为范画的不当使用造成了幼儿绘画表现的程式化和僵化。绘画作品变得

缺乏想像、童趣,幼儿的表现力和想像力萎缩,有些绘画中不再主动地思考、积极地表达,而是依赖于范画和老师,这无疑违背了艺术教育的宗旨,也引发了大家对范画的抵触情绪。

第二,在幼儿经验不丰富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为幼儿提供多种经验,让幼儿体验不同组合的可能性,丰富艺术表达的语汇。绘画语汇是绘画过程的重要支架,也是幼儿创新的基础,对艺术教育大家越来越达成一种共识:模仿和创造是相互支持的,两者都不能脱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现实中,有些实践工作者认为创造就是自由随意地发挥,从小班到大班一味地鼓励幼儿创造,鼓励幼儿自己画,造成幼儿的美术水平有了很大的下滑,某些大班幼儿还停留在较低级的水平,连线条、造型、构图等一些基本的技能都没有掌握,最后影响到自己的创作和思想的表达。

绘画作为幼儿内心和精神的一种表达,是具有生命和情感的,它传达着幼儿眼中的世界。幼儿的作品不是教师范画的翻版,不能让幼儿简单地模仿,让范画变成了限制幼儿想像和创造的桎梏。面对幼儿的作品,我们需要:倾听幼儿的声音,包括倾听创作者和其他幼儿的声音,了解幼儿的想法和认识;为幼儿提供多种可能性的解释,让幼儿形成多元价值判断;鼓励幼儿的想像和创造,并建议幼儿进行不同的尝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的主体性。

总之,在绘画活动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式使用范画,并要时刻注意范画使用的导向,范画是幼儿创作的支持,而不是限制幼儿的框框,更不能作为评判作品好坏的标准,适时、适地、适宜地使用范画,支持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美好的作品。

下载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环境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环境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2003——2006年度环境教育工作总结

    临海市机关幼儿园2005年度环境教育工作总结 临海市机关幼儿园我园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市教委和市环保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精神,确......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班级环境墙饰篇幼儿园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责任。......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绘画教学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绘画教学 摘要: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一个得要途径,同时也赋予了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废旧材料的运用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废旧材料的运用 传统的美术教育,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美术就是画一幅画,做一做手工制作,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幼儿的生活实际,严重影响了幼儿素质的和谐......

    小班美术区域活动中环境与材料多样化探究

    小班美术区域活动中环境与材料多样化探究 爱童幼儿园——李涯军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用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

    主题活动中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研究

    主题活动中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研究 课题论证报告大丰市明达幼儿园 张婷婷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其中环 境在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研究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今天的幼儿教育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生活化的......

    幼儿园环境活动方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幼儿园的环境“活”起来,让环境与幼儿对话,使之更好地与幼儿产生互动,这......